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篇1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并购 财务风险

我国石油企业很早开始探索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到了21世纪,我国石油企业探索的道路一直延伸到了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加拿大、泰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可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跨国并购处于初级阶段,无论规模、渠道、市场、经验、国际化人才等,还是企业国际竞争力,均无法与世界大石油公司相抗衡,那么对于中国正在进行海外扩张的石油企业而言,在海外并购高速进行的同时,如何应对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成为石油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和所要思考的问题。

一、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指筹资决策所带来的风险。筹资决策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而产生企业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这里的筹资通常指举债,因此狭义的财务风险可以定义为企业因举债利用财务杠杆而导致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财务状况的不确定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并购是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控制权而运用自身可控制的资产去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并因此使目标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法人实体改变的行为。因此并购本身就是一项财务活动,并购的成功与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很大。

二、石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主要包括并购可行性分析、目标企业(油气资产)价值的评估、支付方式的选择、收购资金的筹措、收购后的整合和债务的偿还等,上述各环节都可能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方面。

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估价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是否信息对称、并购企业是否有合理的并购评估方式、评估体系是否健全、准备并购的时间等因素。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就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融资风险。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指能否按时足额的筹集到资金并保证并购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和方式。常规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通过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搭配可以有多种融资方法,在资金获取的难易程度、成本大小、风险大小上其各有不同。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融资方法是降低融资风险的关键,根据融资的时间和结构,融资风险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融资时间风险。海外并购的融资时间风险是指并购企业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顺利进行。融资安排是企业并购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整个并购链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融资安排不当或前后不衔接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融资提前会造成利息损失,融资滞后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并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导致并购失败。

(2)融资结构风险。企业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很难以单一的融资方式解决,因此在多渠道筹集并购资金的情况下,企业还面临着融资结构风险。融资结构包括企业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融资方式的不同组合会给并购公司带来融资结构风险。企业并购可以自有资金完成,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贷款等融资方式进行筹资,满足并购的资金需求。因此,具体融资结构风险体现在:一是以自有资金进行并购虽然可以降低融资风险,但是抽调本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用于并购,很可能导致企业正常周转困难。二是在以债务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将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三是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公司不能只考虑股权筹资的长期性和无偿性,高速扩张股本,如果业绩跟不上股本的扩张,会使每股收益不断下降,影响企业的市场形象;如果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机会。

4、支付风险。在海外并购活动中,支付是完成并购交易的最后一个环节。支付风险主要是指并购后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不稳定导致新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还债,导致资本结构恶化或破产的可能性后果。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是现金支付、股权支付和混合支付方式,而支付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并购方选择了错误的支付方式。并购方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时,如果并购方融资能力差,现金流的使用不当导致流动比率下降,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方式的选择对并购的成功与否有着重大影响。

5、盈余管理风险。盈余管理与调控或操纵利润在表现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和可以接受的,如利润平滑可以向股东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良好形象、公正评价管理业绩、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以及防止公司被恶意收购,但过度的利润调控或操纵往往会给报表使用者和整个集团带来巨大的风险。因而过度的盈余管理既有悖于公认会计原则,而且还会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

6、表外融资风险。表外融资可以避免债务融资在会计报表表内反映,相对降低负债比率,有效地改善财务指标,维持企业再融资能力,因而表外融资现象在我国企业中大量存在。担保方由此而产生的或有负债依据会计准则之规定勿需在资产负债表表内披露,当然也不会体现在负债比率等财务指标当中。表外融资使担保方的债务负担隐性化,从而加大财务风险。

三、石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规避对策

1、慎重选择目标企业,合理评估企业价值。对目标企业的过高定价或过高评估企业价值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因此企业应尽职调查,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信息,不盲目相信目标公司的财务报告,对目标企业的表外信息资源多加重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用专门的投资银行对目标的企业的诸如财务状况、获利能力、现金流量水平以及所处的产业环境等详细信息做全面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再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的价值,以充分估计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和综合效益。同时也应该建立并逐步完善目标油气资产价值评估体系。评估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源于评估方式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在于并购方企业主观因素的影响,对目标油气资产的不了解以及并购过程中的激进情绪都会导致评估结果的偏离。因此加强对目标油气资产的审查具有一定的防范效果。建立长期评估,有利于把握目标油气资产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对并购目标的确定以及未来收益的预期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减少评估本身的不确定性影响。

2、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并购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应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首先,选择的融资渠道和依据现有的融资环境能否为企业并购提供足额、及时的资金保证。其次,选择的融资渠道必须成本最低而且风险在企业可控制范围之内,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优化资本结构。从根本上看融资风险的控制主要表现在融资成本的控制,因此并购方企业需从以下两个步骤选择融资渠道:一是先对各种融资渠道的成本进行综合比较,包括不同融资方式的个别成本和混合融资方式下的综合成本;二是选择融资方式时,要综合考虑融资成本、不同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对资本结构的冲击等因素的基础上,本着先内后外、先快后慢的原则选择融资渠道。

3、合理选择支付方式,实现支付方式多样化。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方式,不同的支付方式有不同的风险分散和收益分配效果。现金支付能迅速完成交易,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但偿债的风险是最高的;而股票支付是成本较低,还能使目标公司的股东共同承担新企业的发展风险,大大降低了偿债风险,但程序较现金支付要复杂;混合支付的偿债风险介于前两者之间,而且企业可以根据能获得的流动性资产、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既要目标企业的税收等状况进行调整。企业应结合自身财务状况,采用多种支付组合的方式防范支付风险。

4、有效进行财务整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购完成后,应及时对新企业的资产进行优化组合,通过整合被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及负债的期限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减轻还债压力,优化资本结构。同时,并购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调整目标企业的经营策略,将其纳入企业整体的营运轨道,提高企业整体的共同业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5、大力发展油气行业中介机构。中介公司在国际油气资产并购中十分重要,事关目标公司的诸多指标和细节,比如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关联交易、市场份额、员工素质,以及当地产业政策法规等,都需要由中介公司来提供,它们提供的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并购企业的决策取向和绩效。中介机构有专业的人才、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在并购中主要履行服务和监督职能,其服务和监督渗透到并购的全过程。我国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规范的中介服务。政府和驻外机构可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内企业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搭建信息平台。

6、建立产业并购基金。为了规范并购行为,贯彻落实国有大型石油企业既定的并购方针,建议在集团公司层面建立产业并购基金,明确该基金的投资决策流程和管理办法,确保其主要使用方向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的并购活动,提高并购活动的效率。

7、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某种方式将风险损失转嫁给他人来承担。即使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是无限的。风险转移最常用的方法是向保险公司投保。虽然由于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尚处在起步阶段,中国保险公司对境外投资风险的承保业务开展较少。但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深化,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石油企业可以在将来通过办理保险来转移海外油气资产并购的风险,把被保险人的并购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从而减小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军:浅析我国企业并购及其财务风险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0(11).

[2] 李晓晶: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对策研

究[J].财会研究,2009(24).

[3] 曲宁: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J].决策探索,2007(22).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应对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缺失的主要原因

1.风险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因体制上的因素,造成他们依靠政府救助的心理比较严重,如在与国际化接轨的浪潮下,私营企业纷纷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仔细对企业项目期间费用管理人员权限划分,项目期间费用的管理部门的设计,预算期间费用的控制以及事后追偿责任等方面进行。但是事业单位却不仅跟时代,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

2.预算管理上的缺位

现在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仅涉及到本单位的预算年度的收人和支出预算,并未将对外投资、事业单位贷款等其他经济行为列在预算管理体系中,这就造成财务主管部门或单位的领导无法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运行的真正情形,无法透过预算管理进行财务上的控制。同时,预算管理上的缺位到基层单位也会出现许多不合规的行为,基层经济行为无法在财务运用体系中切实反映处理啊,一旦基层经济行为失效,有可能会使整个集团的工作失控。

3.内部监督不完善

事业单位因体制上的因素,导致财务内部监督极其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部门缺少独立性,一切听命于单位的领导,自然其部门沦为企业的二级部门;二是内部控制人员身份变更频繁及人事待遇不等,事业单位不重视控制部门的发展,在单位发展迅速时,往往会抽调控制部门的人员,而控制人员也很乐意,这样他们的工资待遇、福利和绩效将会有很大的改观;三是基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层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需求量也较大。丧失必要独立性的内部控制部门对于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会计信息质量不能够独立客观的进行监督,也不能辨别会计信息的正确度,使得内部控制不能够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单位的领导应当带动学习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自觉提高财务法规执行的力度,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切实从思想上做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单位领导也要定期听取财务预算执行、风险等工作,要求员工严格地按照财务法规办事。在此基础上,在单位内掀起学习风险管理的浪潮,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身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同时单位应当招聘优秀、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他们提供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并且对单位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以此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可行的财务管理机制,优化财务管理质量,提高财务抵抗风险的水平,如完善会计核算流程,这样就可以加大对现今的管理;强化财产审批,合理分配财产审批权,以此制定详细的财务计划、资金的筹集与应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上加大管理,透过会计信息化,以此提高操作效率,及时反映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量化、指标化,如资产负债率、投资回报率等;并且要为本单位画一条预警线,以此提供单位领导参考。也可以建立风险问责机制,将落实责任制,确保每一个岗位员工可以认真工作。

3.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最有效的内部监督手段之一,这在推动事业单位现代化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促使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成型和建立,为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建设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强化法律赋予他的超然地位,保持其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独立性和报告的权威性,而且要求领导层重视其部门的职权,接受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事实,并接受其监督。对此,审计部门的职权应来源于公司的董事会,在业务上接受建行的监事会的指导,对事业单位行政部门财务、绩效考核、人员升迁、风险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这种组织形式让内部审计机构在地位上实现了企业超然独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还使审计部门的工作报告保持了应有的权威性。将会彻底的改变我国事业单位常见的由于人员少、兼职多而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纪检等部门合并设置的现象。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它检测到事业单位发展的漏洞,促使事业单位进一步重视管理与财务风险的联系。通过对二者关联性的研究,让我国事业单位真正实现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并且这将强化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事业单位效能。

参照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防控;应急处理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防范、化解好处置企业财务风险,保证资金链安全好现金流畅通,已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集团因成员单位多、产业跨度大、产业链长、管理层级多,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篇4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

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

(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

(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

(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

(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

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表 1: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权重分配计算表

(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

(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

(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

(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

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

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

3、指标评分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

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

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

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

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

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

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

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

“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

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

(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

(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

(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四、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改进建议

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建立风险导向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范围扩展至筹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并购风险、跨国经营风险等全领域。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建立财务指标分析为基础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的指标评测和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科学评估,还需建立硬性约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企业充分应用计算机等新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程序软件实时采集和计算相关数据,及时预警,并在风险应对的各个关键环节规定量化的反应时间,建立应对财务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

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完善途径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之前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综合起来的一种管理科学,即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做到有效减免企业损失。财务风险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解决突发问题,至关重要。

一、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般的财务风险管理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风险识别能力

建筑企业在企业竞争投标中,常常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工作任务,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这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这样一来,财务风险管理更为重要。建筑企业在进行投标之前,需要对相关项目的各种支出做出详细的安排,编制计划书,对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全面的预测,而实际工作中,企业盲目的急于得到众多项目,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不计成本的盲目开展,贷款垫资施工,对潜在的风险认识不足,预防不够,导致后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资金周转困难,项目无法正常实施,企业背负沉重的负担等。

(二)风险度量不当

风险度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计量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段,潜在因素爆发后所产生的影响不同。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加之企业资金管理分散,没有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一些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低,利用职权谋私,使得建筑企业不能及时认识到过失之处,无法及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并且,一些企业在进行政策决策时,常常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忽略实际情况,给出不符的风险应对策略,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造成经济损失,且不利于风险的及时调控,甚至延缓工期造成更大的资金浪费。

(三)风险控制不力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计划安排不当,企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低,甚至出现企业财务与实际支出不符的现象。企业在计划执行,风险控制方面,监管不力,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以致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实际发展。

(四)财务风险管理监督不足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管理涵盖很多方面。施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忽略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使得财务风险管理有时处于无人操作的局面。鉴于这种情况,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会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风险的处理方法不合理。所以,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强化企业运营能力,是当前建筑企业必须着力发展的一个基本点。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完善的路径

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鉴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本公司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者是财务管理人员,而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是企业得以顺利发展的保障。针对目前建筑企业内部某些管理人员的不良行为,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素质,十分重要。所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传播先进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能够充分地意识到风险所在,进而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有效减少企业的财务损失。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职责

我国目前的财务管理体系尚不健全,财务管理没有完全正规化,法律化,只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应对风险,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明确每个职员的职责。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对内部人员的安排进行核查。根据具体需要将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划分,确定其岗位,使得人人各司其职,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从而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计划

做出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计划是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财务风险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使用,而且可以有效的应对一些突发问题,保障企业能够正常运转。项目部应针对每一个项目,作出具体的财务风险管理计划,使建筑企业能够在突况下沉着处理,且不影响该项目的实施。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越来越普及。建筑企业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网络空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立体模型,利用互联网技术模拟现实的财务风险,挖掘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与之相对的解决措施。

三、结语

总的来说,提高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的全面计划并结合现在的科学技术,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或解决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实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决策风险评估[J].刘蕴,张维.中国西部科技.2014(03)

[2]国际工程投标风险的评价和决策模型研究[J].陈伟.企业导报.2014(02)

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防范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发展的同时就要面临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与风险是与时共进的。只要我们采取良好的风险预警对策,能够及时的化解风险,企业受外界的风险影响则不会太大,还会保持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能完全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只要企业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观,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在全面认识和把握风险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小,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因此,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以及成因进行全面的研究,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在商品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依据之前的数据资料结合现有的信息编制财务计划、做出财务决策,目的是创造最大的利润。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企业对外界信息的掌握是有限的,造成了企业财务活动以及财务结果的不确定性,一个项目的决策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也可能使企业受到损失,甚至破产。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财务风险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财务风险存在客观必然性

在公司的正常运作情况下,财务系统会出现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然存在的。在财务活动中往往会出现预期目标已确定,但实际结果却有所偏离的情况。风险管理人员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制止风险的出现,只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风险抑制到最小化。

(二)财务风险难以预测

由于公司的财务状况缺乏稳定性造成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好预测,给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财务风险由于受到财务活动的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完全的事前评估和防范。

(三)财务风险的收益与损失共存

财务风险类似于其他风险,其收益与风险是共同存在且成正比的,收益越大风险也相应加大。因此,企业要想保持经济效益的平稳提高就必需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才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存在普遍性

企业的规模不断的壮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使得企业的管理也变得复杂,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公司财务风险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普遍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对资金的筹集以及运用、对资金进行积累和分配时等。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负债资金使用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就产生了筹资风险即企业财务风险。企业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企业缺乏对内部财务监控的管理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独特而且相当重要的系统,对于现今企业而言,企业要想有效地抑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必需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监控制度,企业必需严格执行并使其更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然而在目前看来,我国企业只有一小部分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建立了也缺乏执行力度,不能起到监控的效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二)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者盲目投资造成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财务状况明显偏差。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而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还未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得在我国公司运营中,企业领导层往往凭主观意识和以往的经验做出决策,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同时缺乏掌握对决策有用的真实可靠的信息,然而一旦决策错误必定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投资项目不能取得预期的收益,增加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冲突

财务管理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果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可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带来利益的同时使企业经营管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反之,也会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使企业陷入灾难。在我国,对已建立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其主要原因有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科学的决策等原因,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影响着企业财务活动。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程度制约着企业的财务风险,成为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的外部原因是无法预见和改变的,例如国家利率的波动、股市的起伏不定、油价浮动等。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还处于起萌阶段,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适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预见不够,反应不灵敏,缺乏有效措施,造就了财务风险产生的环境。

(四)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内部财务监控也具有相当独特的特点。使内部财务监控有效运行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应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企业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在保证内部财务监控有效地发挥其特有作用的同时使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高效运行。目前我国企业多数尚未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对已经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企业,执行力度也远远不够,不能使其充分发挥特有的效力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关系混乱、权责不明确等现象,造成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低下等状况。然而,在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对投资前的准备工作不够,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对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也不够全面,投资不够慎重,这都是引发投资失败的前提因素,一旦投资失败,轻者对投资收益有所影响,重者会面临倒闭的风险。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这也成为了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加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过程,同时涉及到资金运动地各个环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充分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把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把握多变的市场机遇,发挥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避免财务危机,保证企业获得安全、稳定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企业应提高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管理要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多数企业缺乏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往往是危机发生时束手无策,造成损失后才总结失败的教训。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引起的,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严重影响着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有一定的趋势的,企业不能在面临经济环境变化的时候措手不及,一定要慎重的分析,及时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公司应制定一些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措施,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对已不适应目前环境的财务管理办法也要做出调整,增强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相关部门的监督控制,如企业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经营部门等,并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也纳入风险预警范围内。便与及时发现风险疑点,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周期性评估。

(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领导体系

在企业中,企业的领导层永远在企业中起主导地位,它是企业文化的引导者。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领导阶层也是最终的诠释者,同时领导层也起到培养员工执行力的作用。企业领导层需要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以及使员工从企业文化中得到更多的领悟。只有建立有效高端的领导体系并有效的运行,企业才能健康持久的发展,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同时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也为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有对财务风险意识的提高,更新以往的旧思想、旧观念,人人参与到防范风险的行列中去,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及时发现和化解工作中的风险,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三)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企业要建立严格的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决策是项目投资结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建立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的目的是对决策失误的责任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完善投资项目评估制度,使其规范化。现在企业项目评估方法在我国企业的运用效果比较明显,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说我们必需将投资项目评估制度细节化,科学化、规范化。再次,通过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决策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投资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有利于确保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的贯彻执行,对投资行为起到监督的作用。

(四)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理财目标的合理与否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起决定性的作用。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筹资决策,公司筹资时要总结以往经验、全面考虑相关影响因素以确定最理想的资本结构,并在以后的筹资决策过程中,一直能够保持该比例不变。公司要降低偿债压力,可以选择合适的筹资金额和筹资期限。因此,公司应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期限搭配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五)完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风险最有利的措施之一,确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因此,要想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必需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认真的执行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内部控制是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核心,为了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强化企业内控机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的资金结构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决策,根据不同类型的融资方式的特点,将他们一一对比,选出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案,从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六)采取恰当风险预防策略

企业要积极采取恰当的风险预防措施应对所面临的风险,恰当的财务风险预防策略可以提高风险防范控制水平。第一,要加强对资本结构优化的重视程度,将资产与负债合理的配比,把关筹资渠道和方式,降低资本成本。第二,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风险分散策略,不要将筹集的资金投放在一个项目,使得财务风险明显加大,这样一旦投资项目的失败,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合理的分散投资风险将资金投放在多个项目,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最后,企业要保持资金的良性运行。企业要保持资金的正常运行必需拥有健康财务运行秩序,以及要创建全面的、规范的财务管理规范,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产生的机率。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企业要采取适当的风险预防措施将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让企业健康稳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邢岚紫,郭敏.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北方经济,2009

篇7

我国中小企业日益发展壮大,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多,而中小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较低、抗风险能力不足,导致其运营过程中会产生种种财务问题,财务风险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因为财务风险的发生,资金链的断裂,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了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已经成为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低的原因

2.1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国家投入资金相对较少

我国中小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国家投入资金少。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借贷规模中占有的比例远低于国有大型企业,国家刺激经济发展对中小企业给予的政策支持不足,各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政策设置障碍过多。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缺乏的状态,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一旦遇到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很难应变,就会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

2.2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能力不足

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统一和规范的融资管理体制,对资本市场也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盲目融资,造成负债压力较大,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财务风险较高,影响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另外,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存货流动性差的问题,对存货管理缺乏有力的措施,导致存货积压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增加财务风险。存在高额库存的企业必然应收账款的管理也会成为企业的棘手问题,为了缓解库存压力而盲目赊销,过于追求销售业绩,而忽视了对客户资信情况的审核,造成坏账的几率增加,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及时收回带来困难,降低了企业营运资金的流动性,产生了资金运营的恶性循环。

2.3中小企业难以应对外部风险

企业需要应对的风险主要来自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变化、国家货币税收等政策的调整、经济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风险都是不可控的,而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应对风险的机制,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中小企业往往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财务问题,产生巨大的财务危机。

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财务运作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财务工作过程。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审批和严格的催收制度,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科学评价,对坏账进行及时分析管理,尽量避免坏账发生的可能。加强存货的管理,提高存货流动性,建立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科学有效的存货管理机制,避免存货大量积压,影响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尽可能避免企业发生财务风险,阻碍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3.2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用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建立多元化融资体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建议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可行的信贷评价体系,放宽放贷条件,推行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服务,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方面给予其扶持,对经营稳定、回报可靠的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信贷机构,改进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对无法发行股票、通过债券筹资的中小企业建立创业投资基金。

3.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篇8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防控;应急处理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防范、化解好处置企业财务风险,保证资金链安全好现金流畅通,已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集团因成员单位多、产业跨度大、产业链长、管理层级多,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对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要建立自我完善功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造成后果、处理经过、化解和处置风险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对应急处理进行修改完善,以备处理类似重大财务风险事项参考。

在危机面前,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任务,既艰巨又严峻。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百效控制,及时预警找规律,精心预案谋对策,把风险变成机会,挑战变成机遇,确保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有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内部责任制;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近年来,基础设施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之一。根据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达到97254亿元,同比增长2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到81.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99%[1-2]。然而,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建筑施工行业尤为明显,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强化内部责任制,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尤其是财务管理模式,积极预防和有效管控各种财务风险。

1内部责任制下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采用内部责任制管理模式,由经营管理部门负责承揽施工项目,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生产施工和对上对下结算。在这种模式下,经营管理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承揽目标任务,为了完成中标合同额,往往不考虑业主单位的资金实力和企业信用。项目经理部接到项目后,为了完成公司下达的产值任务和进度指标,往往不重视资金预算和成本控制,一味地追求效率和进度。由于这种责任制完全在企业内部进行,与工程分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也有着细微的区别,所有的风险最终都得企业来承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其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积极防范和准确应对财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面临着上述问题。

2内部责任制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2.1主要财务风险

对业主缺乏深入了解和对合同关键条款不重视产生的财务风险。一是在投标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业主的资信状况和资金落实情况,一旦业主的资金支付能力不足,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条件支付工程进度款或者找各种理由拒不支付工程进度款,施工企业往往考虑自身的弱势地位也不会立即停工,而是自行垫付材料款、民工工资、机械租赁费、安全措施费、临时设施费等费用,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最终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骑虎难下,陷入两难境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二是对施工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合同关键条款没有进行认真研判或是已经发现合同中的不利条款,但仍然相信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或碍于面子没有提出修改意见。建筑施工合同是财务风险的源头,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重心。合同签订后,建筑施工企业就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去履行,如果合同本身存在一些不利条款,势必会导致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实践中业主往往利用建筑施工企业的迫切心理在合同中设置一些陷阱或强加一些不合理的条款,使建筑施工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另外,还有部分业主违反行业惯例,将物价变动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对投标项目缺少财务分析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往往为了中标而忽视了对项目盈利水平的考虑或者说没有认真考虑项目能否盈利,缺少必要的财务可行性分析,一味地降低投标报价,使项目的利润空间大大降低,甚至项目刚中标就预示着要亏损。当然,为了树立标杆而不为盈利的项目另当别论。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比较多,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材料价格上涨或者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情况,如果事先没有足够的准备,就会陷入被动。

2.2应对措施

全面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企业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不仅仅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这种意识,更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财务风险意识。只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存在的财务风险,事先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案,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达到预期的效益和效果。加强投标过程中的风险管控。经营管理部门要对业主单位的市场信用进行调查,并对其履约能力提出评估意见;预算管理部门要对项目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测算,预测项目的施工成本;法务部门要认真研读合同条款,预防合同中的陷阱;财务部门要对业主单位的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进行了解,评估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测算财务利息,确定可以接受的最低报价水平。企业管理层在充分讨论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投标方案,从而把投标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大背景下,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压力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也在逐年增高。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新格局,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主动识别风险,积极应对风险,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作者:沈宽让 单位:中核西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探讨 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根源在于企业所处自然、经济、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内部经营各项条件的多变性。鉴于上市公司在引导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带领行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其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进行探索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来降低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实现财务状况的最优化,这也是公司经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上市公司作为集团性经营的经济组织,其财务活动相对更加的复杂,如果其财务经营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是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促使风险的发生并造成损失,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集团财务陷入困境的现象。在公司即将上市之际,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机理,对保障公司金融化战略的稳定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生成机制。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一般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环境三大方面的不确定性。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使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既定的方式进行;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既定方案等,政治环境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经济周期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利率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变动可能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也是引发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关键因素,给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传导机制。当上市公司无法对风险因素及风险结果进行控制时,风险结果将会在公司内部进行延伸发展并将风险传导或者转嫁给其他公司及利益相关者。财务风险的传导过程就是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个体传导到集体的层层传递过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风险控制过程中必须实施的一项内容。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利益相关者,更要注重对风险传导机制的分析与研究。

二、 上市公司需要应对的主要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始终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我们财务体系应该在公司股改上市之际,做好充分的准备,有计划、有组织的制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方案。上市公司财务活动通常分为筹资、投资、资金营运以及收益分配四大方面,因此相应的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我们去应对。

1.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有利于加速金融化进程,支撑企业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股权筹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太高的筹集费用,并且所受到的限制性政策比较多。而在债权筹资过程中,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方式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息税后利润将会更快的下降,从而给股东带来财务杠杆损失,这就可能导致公司出现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可能。如果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还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从而形成筹资活动的财务风险。

2.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自主投资权扩大以后,投资风险也开始相应增加。投资风险主要是企业以现金、无形资产、实物或者是购买股票、债权等形式向其选定的对象进行投资,由此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当前上市公司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收益风险、购买力风险以及变现风险。如果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从而形成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

3.资金营运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行为,运作流程主要包括资金收付业务发生、授权部门审批、财务部门复核、出纳支付款项。资金营运是企业整体资金运作的支撑,承载着企业价值补偿与价值增值的使命。其运作风险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审批制度配流程、缺乏对业务的认真复核、缺乏资金收付点控制等;如果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从而形成资金营运活动的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产生的财务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正处于资金紧缺的关头,再采取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投资者进行利益分配,则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另一方面,收益确认时产生的风险。在收益确认的过程中经常存在着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或者是会计方法不当,引起的少计成本、多计收益的现象发生,从而使企业纳税提高,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低。

三、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机理以及上市公司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就可以从公司的财务体系现状出发来制定一些针对性的加强措施,以提高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后财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1.充分发挥预算风险室的风险事前控制作用,从根源上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事前控制主要是及时识别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后,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采取规避、承受、降低或分担等应对策略,使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集团预算风险室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各种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等,按照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组织机构优化当前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当前的财务运行机制、建立现代化的财务与风险管理信息体制。鉴于财务风险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对当前公司财务体系尤其是预算风险室进行优化与能力提升也是公司上市之际势在必行的一项举措。

2.充分发挥集团财务室、母公司财务室的财务管理作用,加强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风险的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阻断性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防线的扩大或者是损失的增加,因此应当充分发挥集团财务室以及母公司财务室在财务管理中的调度作用,加强公司财务体系在财务风险发生时的控制能力。首先,在总会计师的指导下,对集团的财务体系进行全面的完善,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财务体系、公司财务保障体系、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等。其次,为了应对公司上市后开展的跨国经营业务方面的财务风险控制,还应该加强与银行或者是外汇经纪公司、证券公司之间的合作,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权合约、外汇期货合约,对所经营的外币业务采取一系列的保值措施,充分发挥税收策划室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分散汇率变动带来的外汇风险。

3.充分发挥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作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集团信息化的逐步完善,现已经建立了集团公司资金池,将母(子)公司的资金统一汇集到资金池,通过全面预算工作,在资金计划内统一调度资金池的资金运作,在集团内调剂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银行与公司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链接。

4.对财务风险实施规范性的事后控制。风险事后控制主要是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有效的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风险控制的能力。具体的措施有:第一、建立企业的偿债基金和各种准备金,有效的防范以后可能发生的债务方面的财务风险。第二、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档案,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警示性的作用,既有风险事前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为事后控制提供较大的助力。第三、合理的利用债务重组,既能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能够得到一定的偿还而不至于全部损失,而债务人又可以获得部分重组收益得以继续经营。

四、 总结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发生机理以及控制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内容可能因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以及制定措施的角度不同而不尽相同。总的来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从业人员和专业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现代商业, 2007(20)

[2]高智斌.浅析如何加强上市公司风险管控[J].现代商业, 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