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的问题

篇1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对于企业的并购,其中财务管理中有两个重要的形式,收购与兼并,这种形式也为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方法,在企业中,并购是其实是一种权力的转让,产权的转让,这种行为成为并购的形式。在财产制度下,企业的权力通过有效的付出,获取相应价值的控制权,而在并购中企业中并购存在一定的风险,接着并购将会对业的财务带来风险问题

一、在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

在企业中,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是因为企业的决策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所引起的,当筹资、投资活动数额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资本的变化,而且同时引发财务风险问题,对于并购来说,它包含了并购中的可行性、价值评估,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支付方式,并购和整合过程中都存在这这样那样的财务风险,在最后结算时也将产生财务风险,所以对于财务风险它随时会出现在并购的整个过程中,甚至过程结束后,因此我们要充分分析风险,尽量规避。

(二)财务风险的来源

其中计划决策,交易,运营在企业并购中是基本的三个流程,通过这三个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风险,而且还让财务风险在这种流程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从财务风险的角度看,任何一场交易都存在风险,任何一个合同,也会伴随风险,任何风险都会随着决策而产生,在并购的起始,风险就已经存在,它延伸到并购的各个阶段,最后在整合时也将出现。若企业的债务负担相对过重,那么企业整个经营阶段则都会随之出现资金流动困难的现象,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若企业此时正处于进行计划决策的阶段,企业的并购战略却与其自身的实际财力有所偏差,或进行的可行性研究与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显不符,便会导致企业在实施并购时,出现规模过大的情况,使得企业难以支撑大局。当企业处于交易执行阶段时,若其对目标企业的估价与实际情况偏离,出现过高的情况,与支付设计有所矛盾,那么收购方一定会出现负担过重的现象。

(三)风险存在于融资租赁中

并购风险还存在于权益融资,虽然权益投资可以股票发行的方式获取到大量的资金,其在期限上无明确的固定性,付现方面也未规定上下限,资本风险相对较小。但是,在我国股票融资是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所以总是以不同的方式极力达到融资的标准,以期及时进行权益融资,此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并购实际的夺取,另外若进行股票融资,定会对企业的股权结构造成影响,使其发生改变,这便会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影响大股东的部分权利。股票融资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为普通股融资,一种为优先股融资。普通股融资中包含的风险有:通常普通股股东都拥有一定的股票权,但是若普通股过多,容易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权过于分散;此融资类型与债券融资相比,缺少了税前抵扣的优势;另外,若普通股融资过多,会使企业的资金成本与平均资金成本相差过大,难以形成最佳资本结构,对于优先股东来说,其负担的风险比例相对较大,但是收取的报酬全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普通股的发行效果相对较好。

融资租赁项目风险概述融资租赁具有集融资融物、债权物权于一体的业务特点,使其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债务风险最根本是源于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企业中风险越大。需要的资金越大,由于并购融资的方式原因,因为债务放大而引起的受益问题,他的风险更是可怕的,因为企业的目标不同,融资方式也不同,所引发的资本机构也是不同的。并购企业应对资本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非银行信贷机构的金融机构中的资金主要是补给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不足,没有进行并购的信贷项目。还有企业的高风险必须有较强的后盾做支撑,而对于一般的商业银行是无法负担的。我们国家的企业股票的发行都是因为为企业筹资而准备的,一般都是专门的款专门使用一一对应,同时加上银行信贷资金的模块分割、规模控制的体制也不利于并购资金的筹集,非信贷机构金融机构资金的地域化使得跨地区并购相当困难。

二、解决财务风险的措施

在并购支付上为了减少风险,我们必须采用多种支付资金的方法,比如银行付讫,有价证劵的使用、支票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易,或者还可以采用现在很常用也是正在发展的一种方法,分期付款,可以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快资金的流动性,将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提高了方法。

(一)多种方式支付,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企业中并购信息在双方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对于恶意收购的企业,一定要避免,在收购前一定要全面客观的审核,调查,审查,评价,并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同时,应针对目标企业,对其真实价值进行合理估价,以便有效降低估值所可带来的风险。在支付方式上银行付讫,支票、有价证劵等多种支付方式,针对企业的长远目标,做出有效贡献,并在支付方式上将现金、股权及债务等方式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将更好的制约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发生,减少风险,带来更大的利益。

(二)完善市场,借助优势

对于企业中收购活动是否取得利润,价值,是我们企业最终的目标,并购市场的价值对于目标中合理定价、并购资金的融通以及并购支付起到基础作用。我们可以改善和完善的、专业化的和规范化的中介组织,其中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健全市场交易场所、明确的交易主体和规范的交易行为,还应建立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最后对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完善,以及对价值机制、市场保证机制的完善性进行确定,致力于为处于快速增长期的中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管理融资及并购重组方案,把风险降到最低。来实现企业最大的价值。

(三)建立完善机制,避免财务风险

在企业并购上,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算价格问题,强化价值判断,具体包括对目标企业的筹资资产进行规划,价值相对较高的须针对其可用性程度进行坚定,对目标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的真实性进行分析;对目标企业中所存在的产权关系进行明确核实,以便对目标企业的自产进行获取时更加可靠;针对目标企业中所存在的无形资产,对其真实性急性核实;并确定目标企业所存在的债券关系。在在继续宁定价谈判时,应对可出现的融资风险进行严格防范,对订购资金制定严格的预算,并以此为依据对并购融资的时间以及数量进行有效的安排。并对企业供给资金的有效性进行确定。并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以资产的负债结构为基础,对企业的负债匹配关系进行有效调整,以便针对企业并购时可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偿债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从而确定最优资本结构,使成本小化,利润最大化。

三、结束语

对于鑫宇集团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其中财务风险是并购中最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在其中,在并购期间,将有很多因素制约,产生并购风险,它将在财务并购活动的全过程中,对于鑫宇集团进行并购决策时,首先要做好市场分析,还要进行鉴别风险率,对于风险要提前防范,加强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让财务风险的损失最小化,因此必须运用合理的手段来减少风险,实现并购为企业带来的最大收益率。

参考文献:

[1]岳芳.对企业并购活动中财务问题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王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问题研究及防范措施[J].财经与法.2009

篇2

一、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对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产是根据市场所决定的,当供小于需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当供大于需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由于市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最受影响的当属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全面了解财务风险,并针对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企业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加深,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仅仅是国内环境,还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受到企业本身、国内、国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面对诸如外汇政策调整、银行利率调整、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挑战。这些因素是不可预估的,且不受人为控制和影响,势必会对企业的财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企业就是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无法生存,而最终被淘汰。

(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决策很多公司之所有会产生财务风险,往往是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很多企业虽为现代公司,但实质上却是家族企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很多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资金被企业的大股东所占有,在外人眼中,企业的融资行为实为圈钱,企业为了筹资而筹资,所筹资金均被大股东、企业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转移,企业最终只能破产了事。在这种企业治理模式下,企业决策者的权利和责任不对称,财务决策效率低下。企业的一切均由董事长决定,监事会、其他董事等形同虚设,董事长的决策就是企业的决策,导致董事长的错误就是企业错误。在这种模式下,缺乏对必要董事长等企业各层决策者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其权力过大,使其很容易做出损害企业的行为。此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很多情况下就是由于管理人员的诸多决策缺乏科学性所致。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内部之间存在权责不明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由于工作需要,在很多方面会有共通之处,而当出现问题时,常推卸责任,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正由于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使资金的利用率降低,流失严重,无法查明各款项的去向,更别说保证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了。企业在进行其他项目投资时,由于没有对项目进行深入调查或没有经过企业内部人员的民主决策,贸然对某一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加重企业自身负担,得不偿失。

(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当代社会,各种产品的更新速度变快,人们的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企业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财务风险,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使得企业财务管理陷入更大的风险当中。无论在何种工作当中,人是最主要的条件,在企业当中,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其自身所受的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不久,很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高,没有将风险当做企业的另外一种资源,缺乏去认识风险和管理风险的主动性。

(四)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监管制度监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并且较为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需要依靠自身的发展特点建立起一套完善并且系统的财务监管制度。当前,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节省资本,并没有明确的财务监管制度。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很多企业的管理走的是老路子,不能对各种财务制度进行一个科学、有效的规范,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当中,若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则极易造成财产损失,浪费资金,当这些问题经长年累积后,最终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解决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提出解决的办法,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使企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具体的措施有:

(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决策者的风险管理意识,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管理人员之间的决策意识,将传统的风险与自我无关的管理思想打破,从文化层面上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从董事会到员工,建立起一整套风险观念,工作时处处留心,将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通过这一途径,促使企业全体员工自觉遵守风险管理制度,群策群力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各个员工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避风险。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司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制约了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促使每个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在企业当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必须将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对企业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估算和预计,做到决策正确。其次,要制定相应的监控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同时应该根据各个部门的特点,设置分管部门,然后再由监管中心对分管部门进行监测,使责任落实到人,降低职责不清和推卸责任等现象的发生情况。

(三)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够提高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的能力。当前,企业应加强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聘请优秀团队针对当前形势和自身条件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方案,适时调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政策,降低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此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关系到企业内部每一个员工,通过向员工征求意见和决策,落实相关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和运行,针对管理制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予以改正。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战略联盟 财务风险 识别

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精细化的进程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单靠自身的内部资源优势独自作战俨然已是步履维艰,各个企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靠的合作方式日益增多,正在一步步打破传统的经营格局。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创新,已被许多企业用于强化其竞争优势,而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风险问题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的识别问题,对于化解联盟企业在联盟存续过程中因财务风险所导致的财务困境和生存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的内容

按照联盟企业对风险的可控性,可将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被称为不可控风险,是所有联盟伙伴企业都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源于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系统风险的识别主要是对宏观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未来走势的判断,重点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汇兑风险、竞争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2)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引发原因一般主要来自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这类风险通常都是可控的,也绝非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或存在的风险,跟企业自身情况与所处的行业有很大的关系。这类风险主要由联盟企业自身状况带来的风险,主要内容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二、企业战略联盟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

(一)财务指标的选取

选定的财务指标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客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财务指标的客观性具体要求是指应在企业战略联盟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准确地反映战略联盟的确认和计量的有效性,以确保对战略联盟财务活动的评价具有真实、可靠和完整的内容;可靠性是指在选定的财务评价指标必须确保所取数据和搜集资料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公正地反映战略联盟财务活动的实际运行结果;相关性要求选取的财务评价指标应当与战略联盟财务活动密切相关,有助于战略联盟财务风险管理小组根据指标异常变动来衡量战略联盟的效果和发生异动的原因。

(二)财务指标的体系设计

1、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通常用来衡量联盟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之后利润获取能力。一般来说,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表现着联盟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之后业绩的好与坏,间接体现联盟企业的战略选择正确与否,联盟关系是否可以继续或者终止。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盈利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利润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00%]。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联盟企业每支出一单位成本能够获得利润的能力,该数值越高,越能体现企业自身成本费用控制比较好,单位成本创造利润的能力也越提高。

②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经组建战略联盟之后,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的企业的盈利能力。

③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财务费用]÷平均资产总额)×100%。资产利润率又称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净利润和财务费用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综合利用资产的效果,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利用资产的效率越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联盟盈利能力也越强。

2、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是指通过计算企业资产周转的相关指标来分析资产综合使用的效率,是对联盟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企业资产综合运用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营运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该指标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和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②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个会计年度内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主要反映了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和销售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联盟企业存货的营运和管理效率。

③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总额的比率,用来反映联盟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

④期间费用率:期间费用率是指维护联盟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非成本性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率,主要包括财务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三项指标。

3、成长能力指标。成长性是指联盟企业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借战略联盟扩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壮大自身实力的潜在能力。衡量联盟企业战略联盟成长能力指标及指标意义如下:

①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本会计年度营业收入增长额÷上会计年度营业收入总额)×100%。营业收入增长率具体体现联盟企业较上年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化情况,是评价联盟企业潜在发展能力和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

②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本会计年末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余额)×100%。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本年度资产规模的增减变化情况,客观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程度。

篇4

市场经济不断增强,国有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国有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风险意识薄弱、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与内部财务管理关系脱节,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风险防范、控制、优化资本结构、建立预警、监督、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现存主要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投资决策失误

国有企业领导层对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很大提高,但是没有真正做到防范未然,意识比较薄弱,这样就影响企业投资者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风险。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缺乏识别、监管等意识,使得企业财务存在很大隐患和风险;国有企业重视企业内控部门,但是很多企业认为不重要,很多时候只是形式存在,没有起到实际监控的作用,使得投资者投资失误,决策失误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知识结构缺乏,投资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及损失。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负债率偏高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说明企业全部资金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比例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自由资本不足,负债结构不合理。负债率偏高,就目前经济形势,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偏低,加上银行高额贷款利率,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很大,使企业处于困境中,企业资本金不足,企业投资、经营等处于被动状态,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负债结构不合理,会使得负债利率波动,在利息方面有很大不确定因素,给财务带来更大风险。资本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负债率偏高,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加重,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由此带来企业财务风险。

(三)财务管理与内部财务管理关系脱节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往往脱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能起到防范风险、监督、控制的作用。企业财务内部管理,过于笼统,实施与表面,不够细致,各个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没有明确位置、权利、分工,出现混乱局面,使得财务稽核、落实、记录、分析、反馈不明确,权、责、利和财务管理不统一。这样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不牢固,很容易受到外部及内部的因素变化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不稳定风险因素。

二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一)提高风险防范、控制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意识的提高,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的趋势,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变化等,企业自身应加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意识,需普及到全体员工,具体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手册,使财务管理人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任何环节都与企业经营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任何经营活动都不容忽视,财务人员将风险意识贯彻到整个办事流程中。其次,企业自身应做好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指两方面内容:内部风险控制政策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相统一;制定可行性风险控制策略,在财务风险控制完整、系统、规范的基础上,采取符合企业实际经营活动,遵循相关法律的措施,使之具有可行性、高效性。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为促进存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优化资本结构,平衡负债率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系统、衔接、因果、复杂的工作,涉及每一个工作环节,而资本是企业的命脉,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就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最大资本化。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合理安排企业债权资本分配,以提高净利润为前提,最大降低成本支出,使企业平衡负债率。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积累资本。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负债比例,以便合理决策。最后,权衡成本收益,优化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是融资决策,努力优化资本结构,使融资成本最低。

平衡负债率一般表现两方面,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获利能力强、生产经营较好的企业负债率可稍高,而资金周转率低、不景气的企业,其负债率需低,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筹资数量;合理分配长、短期债权资本的结构。降低负债率可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企业资本金注入制度,通过合资、合作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平衡负债率,使盈利能力最大化,使防范、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实时的风险预警、监督、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以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的,利用多种统计学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进行实时分析预测,提早发现财务风险,起到监督作用,主要措施:财务信息搜集、数据预测、识别报警、对策措施,结合经验法、专家法提高预警可靠性。通过预警体系,对财务信息、经营活动、预警指标等进行不断监督和反馈,一些不稳定的财务现象作出风险识别和预警,从而控制财务风险因素。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实时比较和分析财务风险指标、财务状况的波动情况,对可能存在风险的现象提出警告,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控制措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改善和完善这个体系,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持续、优化发展。

篇5

一、高职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一)内部控制问题缺乏重视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对内部控制问题引起重视,只关注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等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包括会计管理事务、控制制度等,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

(二)内部控制管理不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不合理且没有针对性。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及内部稽核制度,高职院校没有完全建立这些制度。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高职院校注重财政拨款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对预算外资金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高职院校还存在将二级单位的财务和院校内部结算中心摒除在内部控制的范围之外的情况。经费运行透明度差,内部控制执行不严。由于运行的透明度低和内部控制不严格,导致领导决策随意化,支出无计划进行。虽说高职院校编制了每年的财务预算,但是财务预算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财政局的管理需要,忽视了资金的预测和调控管理职能.财务预算形式化。预算成为一纸空文,领导可以随意的扩大开支范围和支出标准,预算无法体现其计划和控制作用,很有可能导致赤字预算,最终引发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

(三)预算工作形式化严重

财务资金使用内容和去向不明确,内部控制不严谨,导致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人员无视管理规定,财务支出没有提出预算和规划,就是每一年都会开展财务预算工作,但预算工作的开展只是形式化而已,应对上级领导检查财务管理工作,预算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高职院校对资金使用的预算和控制能力较差,没有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学校内部管理人员无视财务管理相关规定,任意提前预支资金,无限度使用。预算工作形同虚设,为高职院校财务风险埋下祸根。

(四)会计业务管理缺乏控制力度

会计工作人员身兼多职,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有些甚至除了参与会计工作之外还兼任出纳工作,工作岗位管理要求不明确,对员工的业务素质能力要求低下,说明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员工职权管理有待改进。一旦在财务人员对学院财务收人与支出问题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管理层对资金流向不明确,都极有可能导致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产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有可能出现行贿受贿、滥用公款、积压资金等违法行为和触犯法律的问题。

(五)财务管理人员难以胜任工作

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皆有学校内部的领导进行接管,但学校领导事务繁忙,兼任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学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导致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差错[4]。高职校在近年来得到有效的发展进步,学校的相关业务增多,随之增多的是财务问题,财务问题的出现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调配和解决,进而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内部控制的问题,对财务的管理和规划都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和水平,作为学校领导的一份子,加上财务工作的管理显得分身乏术,也难以达到专业水准。

二、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是高职院校正常运作的根本前提,促进高职校 健康快速运行发展。为了更好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应与现代控制先进理念相结合,根据高职校内部管理财务情况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具体实行措施如下:

(一)提高高职院校员工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阶层人员,提高学校整体运作的能力,首先是要加强全体员工的管理,提高其心理、职业素质,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才能推动员工素质提升的良好氛围,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第一要务,同时加强员工的凝聚力,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才能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把学校组织经营的活动、管理项目、人员调动等主要管理内容都作为内部控制管理范畴,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力度。其次,要控制岗位职权范围的使用,即部门职能审批的能力范围,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点。在实行新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之时,要求每个管理阶层人员都要防止以职务之便,滥用职权谋私事情的发生,处在要职的管理人员,都制定在岗期限,进行轮流任职制度,可以有效控制职权过大的弊端出现,形成较强的内部权力牵制。只有严格控制部门职能审批的能力范围,才能保证健全的职能审批制度能完善和实行,保证每一批审批项目都能通过正规渠道有效进行。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项目:

1、财务管理机制

完善财务管理机制,需要确定的是高职院校内部是否建立起独立的财务管理机制,安排固定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否形成了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监管部门;是否具有标准、明确指标的财务和财产分析报告;是否进行年度预算工作,并具体实行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将上述的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和完善,才能健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机制。

2、财务的支出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财务管理项目中,相关人员使用资金的项目和方向都要进行确认,保证资金使用项目属于合理利用范畴,是否按照标准执行和使用,资金项目的规划是否实现长期规划内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对没有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和管理人员进行分别的建账管理,将具有不同的固定资产和投资项目分开管理。

3、财务的常态管理

对于常用财务管理的项目上包括日常使用的资金来往,应将关注点放在资金支出的规范化管理上。日常支出的财务管理是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统计和核算的方式是否规范,每一笔资金动向是否都具备会计和报表统计方式显示;如政府拨款项目、活动支出与收入、社会捐助、学校内部运作所需资金项目等,是否都有详细的支出收入统计表,并进行分别建账管理;从事会计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问题的管理上,确认其是否具备从业资格,并能够按时向管理部门上交财务报表;有无存在违法乱纪问题;所出示的财务支出凭据是否具备真实性,资金使用的原始凭单附件是否规范,比如会议费的报销单据除了发票内容是会议费之外,还需附批准文件、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费用原始明细单据、合法有效的票据;如培训费的报销单据除了发票内容是培训费之外,还需提供批准文件、培训通知、成绩证书、培训心得体会等。所有的经费使用是不是经过正规渠道获取,并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批等明确要求细则。

(三)有效开展预算工作

所谓预算工作是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资金预算控制项目,它包含了高职院校资金使用经营项目和资源使用以优化形式进行配置,并进行具有规划性的使用,以达到控制资金使用项目的有效性,掌控资金动向才能更好实现资金管理。高职院校若想获得控制资金项目的合理化,需进行严格的资金预算工作,让预算编制精细化,在预算支出编制时按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款”级科目来编制,让预算、核算和决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保持一致,就可以较好的控制支出,防止预算形同虚设或随意支出。让学校资金使用具有更高的价值体现,保障高职院校资金使用业务的办理和和管理活动能顺利开展,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具有更明确的决策意义。为保证预算工作能顺利开展,可以从落实零基础预算、保证校务透明化等工作内容入手。

三、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内部审计管理是进行财务内部管理的有效实施对策,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在教职工中推荐优秀代表设立审计委员会实施方案,进步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一)预算工作审计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实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运用在预算工作中,应在预算工作开始准备的过程就事先进行预审,开始了解预算开展程序和调整方案的确定是否完善和落实,坚持在年度预算工作开始过程中对预算操作方式以及预算结果要求其再次对其中进行审计办理,同理,在明年的上半年时间完成对上一年的预算审计,并根据预算情况进行具体的跟进审计工作。

(二)资金支出审计

对于高职院校内部控制项目内的资金支出项目的审计工作包括:主要用于审计的报表是否符合标准,无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具有明确的来源和相关凭证,并具有真实性、合法性;资金支出项目是否符合高职院校财务相关管理的规定,专项支出经费的项目是否使用在该项项目开展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有无具体明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等。

(三)固定资产的审计

首先要确定的是固定资产的评估和财务统计是否具备真实有效性,再对高职院校进行收购或归置的资产是否进行登记入账进行审计,已经通过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进行财务账面上的冲销,进一步核实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数据是否具备真实性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

(四)负债审计

对于高职院校进行建筑建设等项目过程是否出现负债进行重点审计,并对高职院校是否具备偿还能力和偿还资金的来源进行具体审计,资金的使用是否是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应用控制范畴之内,是否出现大量举债状况,来确认高职院校是否面临财务风险的局面。

篇6

【关键词】房地产 企业财务 风险管理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由负债引起的,企业负债经营,在未来情况好时,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收益,但是如果未来情况恶化,则不仅会使企业的收益率下降,甚至有可能使企业不能偿还债务而破产。房地产开发有着它的两面性,在高收益的背后也隐藏着高风险。一般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资产负债率偏高,存在偿还债务风险。据《2008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报告》显示,尽管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销售额巨大,但普遍存在偿债能力薄弱的风险。报告显示,由于部分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普遍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土地储备战略,平均存货增长率高达64%,速动比率全都小于1。进而反映出这些企业存在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

大多数房产企业的开发资金由自有资金、预售款、银行借款组成,但是大部分企业的自有资本金比重相当低,开发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信贷。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发生不能支付到期银行借款本息的概率就非常大,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此外,很多房地产企业受高收益驱使,盲目进行多渠道融资活动,如将借贷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资金空转、大面额存单质押贷款等,这很可能导致企业没有能力偿还银行债务本息。

(二)再筹资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如果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对债权人的偿债保证程度将会相应地降低,这势必会增加企业从货币市场或者其他渠道上筹措资金的难度。由于我国房地产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很低,目前在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方面,仍没有摆脱过分依赖商业银行这样一个状况。随着国家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能力面临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更是把房地产行业成为控制放贷的重点领域,这进一步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再筹资难度。

(三)利率变动风险大。利率波动对负债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影响非常大,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会使房地产价值发生变动,可能因而发生投资亏损的风险。同时,房地产企业在负债经营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影响,银行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预期收益。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大量举债,资本结构不当。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需要大量的营运资金。有些房地产企业在新项目上马后,没有想方法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在资金,没有通过催回应收账款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却总是千方百计地想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这无疑加大了房地产项目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借入资本越大,资产负债率就越高,财务杠杆效应也会越大,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贷款门槛日渐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条越来越紧张,一旦资金链断链,后果不堪设想。

(二)不注重日常资金管理。许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制定资金的使用计划,缺乏资金管理观念,存在重楼房销售轻资金管理的现象。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会计核算上面,没有有效地进行现金管理、成本控制,从而加大了成本负担和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度。

(三)忽略了投资前的准备调查工作。很多企业只要有项目就盲目投资,在事前没有从资金运作、投资回报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财务分析。在进行房地产项目投资之前,企业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调查,对于行业发展状况没有进行较准确的预测,从而导致决策没有依据,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用好留存资金,实施多元化融资策略,从以往完全依赖银行贷款向多渠道融资转变,比如企业可以实施信托计划、进行股权融资、房地产投资基金融资、典当、销售融资、采购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这样就可以在不提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降低融资成本,节约财务费用,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通过融资渠道多元化、搭配好资产权益比率等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又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的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的比重。企业负债经营会给企业带来杠杆效益,增加股东的收益,但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逐渐加大。企业可通过合理安排产权资本与债务资本比例,寻求最佳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营,降低财务风险。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问题;对策

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的管理科学,已经逐渐的在许多企业中普遍运用。企业在现今社会中面领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机遇与风险,风险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可能,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稳定生存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超前的预警,避免产生财务危机,使企业得到持续并且良好的发展。 然后仍然有很多企业面对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很大的原因在于风险管理没有被重视,处于薄弱的环节,没有指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最终走向了消亡。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如果没有注重财务风险,最终都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本文主要介绍企业财务风险的有关基础理论,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几个问题,并且阐述针对各种问题作出的相关对策和实际运用情况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内部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企业内部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外部的因素有些是人为不能控制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则是内部出现的问题比较严重,管理层是出现内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企业往往在投资项目的时候没有做详尽周密的调查和计划,没有深入地了解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盲目的作出没有科学性的决策。主观的判断容易导致作出冒险的行为,产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甚至面临危机。错误的决策往往是因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不强,仅仅凭借自身的判断与经验做出的决策,导致企业投资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财务发生危机。

其次,员工没有财务风险意识,但是企业并没有因此对公司的员工加强财务风险意识,没有把分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尤其是对于专业财务人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不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就算是意识到了,也没有因此作出措施,而本人认为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整个企业将存在巨大的隐患。

另外,多数企业面对危机的时候往往都是措不及防的,那是因为企业存在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科学,不健全的财务风险机制容易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滞后的反应,得不到有效快速的规避。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事前管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起到预警作用,这样将会引发一系列后续的财务问题。

还有,不少企业很容易造成财务关系混乱财务,那是因为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权责分明,导致资金管理出现问题。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的员工甚至高层都没有意识到有效完善的财务风险机制对一个企业安全的重要性,面对危机不知所措,往往走向衰弱甚至灭亡。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外部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外部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治因素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

(1)政治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是很容易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其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优尼科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在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中排位第九。因为天然气市场没有开拓成功,大量探明的天延期储量无力开发。中海油认为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优尼科公司,力压美国的雪佛龙公司。然而优尼科董事会最终决定接受雪佛龙公司的报价。中海油的出价价值确定,比雪佛龙现金加股票的出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海油无奈撤回并购优尼科报价。

在这场涉及金额巨大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中海油主要失败的原因其忽略了他国政治和政策的障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对外资的并购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多数人的印象中,发达国家是一般都是自由和开放的,这个想法没错,然而在有些方面发达国家还是处于相对敏感的区域,就比如这次的国际并购事件。一般的对外资的限制都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二是对外商出资比例的限制,三是通过审批制度来规范外资。在一桩双赢的商业收购案中,由于美国众议院的干涉,以扭曲的政治思维认为这是中国实施能源走出去战略的行为,来组织并购的成功。并因此出台能源新增条例法案,排除中海油竞购成功的可能。

(2)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不同的法律制度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比如满清时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多一些而制定的法律,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立于扭曲,怪异的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够降低经济交易成本,法律制度能使无序化为有序,使交易更加效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的变化也会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市场环境中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增多,产品的多元化,会使企业面临货物销售困难,内部生产销售都应作出相应变动,制定应对策略,错误的决策会使企业先入困境。汇率的变动会使企业的筹资成本变动,风险逐渐增强,如果宏观经济环境运行失衡,企业的盈利将会下降,风险升高。

二、关于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成因分析

1.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适应

企业处在一个宏观大环境下,其财务活动不断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部的宏观环境变化非常的快,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制度是不容易预见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环境的变幻莫测,例如外汇的变动,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等等,往往使人措不及防。这时财务管理存在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如果不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与决策,那么企业的理财活动将不能实现所期望的结果,并且财务风险将逐渐增大。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权责不明,权责不明的现象反应在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管理的混乱会导致企业的效率下降,资金利用率下降,甚至出现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内部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也会导致内部的财务关系恶化,高素质的理财人员能很大程度提高效率。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保持财务风险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建立了机制大多数也不健全,执行力不够严格,权责不明,内部监督与控制机制的弱化,出现了问题难以有效快速的解决,导致整个财务系统出现安全隐患,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极大。

4.企业理财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活动是贯穿在企业各类活动中的。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速度飞速提升,企业的财务活动开始变得日益复杂。因此导致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财务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清醒认识和有效把握风险的本质。所以,企业理财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滞后于风险的发生,是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解决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我们要如何适应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

首先企业本身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用来控制财务管理的机构。高效的机构是财务风险管理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外企业还需要配备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的整个财务管理系统更有效率的进行运作。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还需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对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做出了科学的预见和快速有效的决策,风险来临之际才不会措手不及。

2.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对于在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求其具备职业知识,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并且培养其业务水平,让财务人员意识到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任何环节,做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决策方法。

本人认为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仅只是财务人员需提高风险意识,员工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也是需要熟读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工作中经常性的评估和发现风险,避免任何环节的疏忽或者失误,使得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将财务决策与公司的策略和目标相结合。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必须与高层主管人员的看法和理念保持一致。管理的财务决策要充分的考虑各类外界干扰因素,必须客观科学的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度量以及各类分析方法,防止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千万不要仅凭主观的经验。

4.科学控制财务风险

科学的控制财务风险需要客观,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所有的员工都要遵守,严谨有序的制度能使财务风险大大的降低。

企业应该坚持精神性原则制度。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当今社会中,大量的经济活动都伴随着风险,存在着很多不确定,谨慎性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5.外部对企业的监督

财务风险的管理不能单单靠企业自身,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要配合企业,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政府机关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执行。除了立法还要严格执行,对于违法的行为要制止,执法机关要严格检查,不能等到事发后再介入。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法律,照搬照抄,面对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给企业自己的空间。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的机构给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和财务制度。

四、结束语

篇8

我国近十几年来,企业并购事件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企业间并购呈现爆发态势。我国企业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并购的范围已经开始进入更广阔的领域。以刚过去的2014年为例,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企业并购交易达到1.2万起以上,其中海外并购异军突起,中国资本正以积极的姿态大规模开展海外并购投资。但是如此众多的企业并购,真正获得成功的案例占比却并不是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在正式并购之前并没有仔细调研被兼并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造成兼并行为发生后,给自己的企业财务运营带来沉重的压力。2014年南方某知名企业进行海外兼并,最终陷入严重财务危机的案例给我国企业并购敲响了警钟。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并购中出现各种财务风险的比例比国外企业要高的多。

二、我国企业并购中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并购资金庞大,给企业带来融资压力

不管是横向并购、纵向并购还是混合并购,都需要企业付出庞大的并购资金。以2014年1月,联想集团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为例,涉及资金达到29亿美元。一般企业要想筹集如此巨额的资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部分企业采用各种社会融资的方式,如增发企业股票,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并购资金。这给企业健康的财务运营带来沉重的融资压力。以企业债券为例,如果企业并购后出现各种运营困难问题,企业需要承担巨额的还本付息的风险。有的企业企业为了实现并购任务,压缩自己主营财务现金流,给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带来财务困境。如果兼并没有完成,或者兼并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差距较远,都会给原本健康的财务运营状况带来麻烦。因此,并购资金庞大,给企业带来融资压力是造成我国企业在并购中出现财务风险的不可忽视的最直接的原因。

(二)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并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些企业兼并破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监控方面却没有制定建立科学完善的并购财务预警机制。没有财务风险的预警,造成一些企业在进行并购中经常出现盲目行为,如没有仔细调研被并购企业现有财务运营状况等。有的被兼并企业为了达成并购目标,甚至人为隐瞒自己现有的资产债务的实际状况,这更增加了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西方国家企业在兼并中,往往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借助于完善的兼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然后才进行并购操作。以2014年美国FACEBOOK兼并高达为例,其实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并购的苗头,但是直到2013年8月份才正式启动并购进程,又经过长达10个月的并购谈判,才最终完成此次兼并。这有效地防范了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而我国企业在此方面与其差距明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运行有序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三)政府在某些企业并购中的行政干预过多

我国政府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企业并购做强做大,国内很多企业并购案例都有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的影子。政府的行政干预,有时的确会给相关企业兼并任务的完成提供帮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更多的企业并购其实并不需要相关政府的参与,完全凭借市场手段就能够实现。我国政府在某些企业并购中行政干预明显过多。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为了自己的政绩,采用地方保护主义的方式,如对一些本就经营困难的企业不采用市场手段让其破产淘汰,而是采取变相保护措施,采用行政命令等方式让当地优势企业并购这些弱势企业。这种做法给一些原来财务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因为并购弱势企业需要付出巨额资金,同时对并购的企业资产重组有需要付出沉重的资本代价。2012年,山西某大型运输公司兼并购失败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无视企业财务运营实际,强制兼并造成的恶果。业内把这种政府对企业并购干预的做法形象地称为“乱点鸳鸯”。

三、防范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建议

(一)规范企业并购融资行为

企业并购中产生的财务风险,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兼并带来的融资风险。因此,规范企业的并购融资行为,提高融资风险意识,是防范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最首要的工作。具体做法:首先,对待企业并购,相关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企业财务运营的现状,制定正确的融资方案,要明确融资必须在企业可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其次,要畅通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融资提供真正的助力。银行业要建立专门服务企业兼并融资的机构,并为企业提供并购方面的相关财务运营数据,帮助企业防范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企业通过民间渠道筹集并购资金,需要对各种民间资本进行严格的管控,尤其是融资利率的管控。再次,要规范企业融资手段,让企业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融资,如对待企业通过定向增发方式进行融资的做法,要严格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过度融资。总之,只有规范企业并购融资行为,才能有效防范相关并购企业的财务运营风险。

(三)企业并购应当更加重视采用市场手段,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企业并购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因此,企业在进行并购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采用市场手段,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积极参与企业并购。因为各种市场手段,如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可以最便捷地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企业并购方面的市场信息,让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这可以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隐患。同时减少政府对企业并购的行政干预,也是做好企业并购重要的方面。当然,减少行政干预,不是完全无视政府的积极作用。而是在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前提下,让其与市场手段进行更加紧密的配合,相互促进,共同配合做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严格制止某些地方政府在企业并购中“乱点鸳鸯”的行为,让企业真正成为并购的主体,这样可以防止出现上述因行政干预下带来的企业并购方面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问题及原因,理财活动,财务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给企业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活动的高风险迫使企业必须识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了解风险的性质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对自己最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减少可能的损失,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下面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1、对于宏观环境的变化的判断不准

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苛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毕业论文范文,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则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二是在我国,资金结构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尤其是集团公司制的企业。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熬性无法得到保证[6]。

2、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显然毕业论文范文,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7]。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宏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 企业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市场已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信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三角债在当时一度成为企业的通病。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8]。四是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目_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毕业论文范文,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存在问题的原因

1、 企业的理财活动与外部经济环境不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5]。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3、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4、 企业理财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面对这些不断的变化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应该不断的调整适时对策,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适应社会经济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其秀.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与规避.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陈海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

[3]孙爱芬,沈中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6).

[4]张玉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山东社会科学,2008(4).

[5]朱颐和.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经济师,2008(9).

篇10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1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内涵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内涵一般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其中,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集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债务融资,在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净收益减少的情况下,偿债能力的降低会提高财务风险水平,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与企业集团偿债能力密切相关。此外,狭义的财务风险中还包括企业集团经营政策失败。广义的财务风险涵盖内容较广,体现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企业集团在进行资金运作、利润分配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在经营后期很容易出现实际利益与目标收益出现偏差的状况。从这种角度出发,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可以细化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结合如今的市场环境,利用广义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内涵进行诠释会更加完整、科学,更能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帮助。

2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风险意识不足,认识不全面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是一种可以避免但是不可以消除的环境因素。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偏差,风险意识较为淡薄。例如,市场中有的企业资金较为缺乏,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只看到投资项目可能为企业集团带来的收益,对项目投资的风险及可行性没有做出科学评估,甚至做出大量举债进行项目投资的现象,在债务到期之后,企业无法对债务进行偿还,使得企业债务负担增加。

2.2 财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不足

财务风险内控机制,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机构设置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当前,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还存在缺失,常常出现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的现象,在集团中,财务关系混乱极易导致集团内部各部门及集团总部与分公司的资金管理权责混乱,削弱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此外,我国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成熟,市场上风险管理的人才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信息沟通不畅,财务决策不科学

我国企业集团信息化手段的发展依旧处在初级阶段,在进行数据及信息处理时一般采用传统的集成管理手段,无法切实解决企业集团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无法真正实现资源的整合。此外,在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弱化的环境之下,企业集团旗下公司大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的出发点,一旦出现监管弱化,旗下公司很可能做出篡改财务信息行为,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集团稽核以及风险控制极易失效,影响到企业集团战略发展。在决策上,企业集团的财务决策机制缺乏具体的制度安排,存在较多主观决策、经验决策等现象。

2.4 客户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先进金融手段使用不足

如今,信用赊销方式已经成为各家企业提高利润,实现扩张的常用办法,然而,在信用赊销的状况下,企业集团的应收账款回笼成为了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集团没有健全的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客户信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没有真正建设起来,致使企业集团在业务过程中无法切实了解客户信用资质,没有对客户信用资质进行分级处理,极易出现呆账坏账风险。

3 强化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3.1 财务风险控制环境优化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环境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企业组织结构完善、强化财务风险认识、提高财务管控人员素质、企业文化构建四个方面进行。首先,企业组织结构能够为企业运营提供基本框架。在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企业各项职能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管理层行使,且各环节互相影响和牵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决策科学性,预防企业财务风险出现。因此,在优化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首先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完善,从而避免管理缺陷诱发的财务风险。

第二,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出发,充分认识企业存在的相关问题,重点强化管理层认识,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决策由管理层制定并推行,因此,要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环境的优化必须强化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态度,从而实现科学决策。

第三,要强化员工素质。员工是企业工作的基本单位,高素质的员工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财务风险防控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财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道德水平,只有财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准确处理相关财务工作,从而保障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顺畅进行。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财务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多种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财务风险防控。

第四,企业应该大力倡导并构建健康的风险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工作人员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健康的风险文化,能使企业形成共同的财务风险理念,使企业全体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主动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实践过程尽力贯彻落实财务风险控制行动,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3.2 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环境中,是可以避免但不可以消除的客观因素。在后危机时代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由于业务种类的不同面临着区别较大的财务风险因素,例如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可能面临融资难、价格波动风险;以国外市场为主的企业可能面临汇率、应收账款回收等方面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企业自身性质,要善于识别风险并且能够分析风险成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财务风险,并能够按照风险高低程度及重要性对风险进行分级处理,从而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风险,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

3.3 开展科学的风险控制活动

首先,企业层面的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可以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进行。在企业的管理中,为了对财务风险进行更好的防控,企业管理层不仅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环境,还应该针对财务风险防控的具体流程有针对性的制定规范性制度,从而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其次,具体层面上,企业可以设置相关的控制活动,主要包括重要岗位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控制、岗位授权审批控制、营运分析控制、考核评价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