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概论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的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相应的,建筑的能耗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建筑节能的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建成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同样是建筑节能的重点,其设计内容繁杂,具体实施方法困难。本次改造项目地西安,属寒冷地区,对该类地区已建成建筑节能改造要逐步实施,本文提出了建筑节能改造具体的实施流程、方法和相应的政策,以使得节能改造能够有效、顺利的开展。
2项目概况
长安大学小寨小区2#学生宿舍,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校区内最早建造的几栋建筑之一。为5层的多层建筑,砖混结构,每层建筑面积约500,总建筑面积约2500。层高约3600,走道宽2400。
3现状分析
本次改造的项目为上世纪末建造的多层建筑,此类建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一时,随着经济发展,这种住宅渐渐暴露在声、光、热等热工性能方面缺点:
噪声控制方面:通常的学生宿舍都采用内廊的形式,所以噪声干扰再所难免,建造老式砖混房屋所采用的材料、施工工艺受当时条件的制约,无法使每一个居住单元都有良好的隔声效果,加之基地北侧一面距闹市只有不到十米的距离,噪音问题更为严重;
采光效果方面:2#学生宿舍南北两侧布置居住单元,南侧日照,北侧采光,窗的上沿落在圈梁下,下沿距离地面900,窗尺寸为2100,由于层高较高(3600),所以窗面积保证了充足的采光,在宿舍内部,由于层高过高,没有吊顶,电灯的高度距离工作面较高,人在正常使用时,光线不够充足,需要辅助照明设备;
热工性能方面:夏季,南侧的大树很好的遮挡了直射的阳光,西侧、东侧只在走廊开窗,由于砖墙本身的热惰性高,而且厚实,能够较好阻挡太阳辐射;楼盖挑出约600,在层数不高的情况下,能够遮蔽正午时的阳光;而在冬季,砖墙面在寒冷地区能够很好的防风和防寒,但过大的窗洞热损失大,窗框为铝合金,冬季作为冷桥散热;门厅未设置门斗,冷风直接吹进走廊;
能源系统方面:采用常规能源供电,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电网负荷大常常停电;自然通风效果不明显,机械通风设备老旧,难以发挥作用;
水环境方面:2#学生宿舍上水采用地下井水,上水系统采用铜质管道,外包裹石棉,居住单元内并无管道出入,所有管道集中在两端洗手间,两端系统相对独立,独自成系统;下水系统采用铜质管道外刷银色防水油漆,与上水系统类似,设置在两端洗手间,相对独立;
废弃物处理方面:废物的处理采用集中存放,定时清理,并未分类收集,南侧15米开外设有校区垃圾存放站;废水并未设置特殊处理措施,生活废水一律排入市政管道;
绿化系统方面:南侧设有5m绿化带,种植树龄20年以上柏树,树木高大,树叶葱翠,为建筑物提供良好的绿化环境,北侧临街,街边中有行道树,高度达到2层楼,建筑物四周均并未种植草地,也无垂直,屋顶绿化。
4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4.1气候适应性改造
4.1.1外墙保温改造
本改造选择墙体外保温,外墙可以铺设面层,改善热工性能的同时也美化外立面。外保温材料选择为市面上主流材料。饰面层贴面砖。
4.1.2门窗改造
门窗的消耗为屋面的5倍,墙体的4倍,大约占围护结构能耗42%~51%。2#学生公寓门窗多为铝合金门窗,施工年代久远,缝隙、孔洞很多,给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造成很大的破坏。本次改造采用门窗洞口改造和门窗构件更新。
4.1.3遮阳改造
遮阳改造能够使建筑节能约29%。因此,好的遮阳不仅能够降低能耗,还能改善舒适度,遮阳构件同时是立面造型的重要元素。
4.1.4屋面改造
屋面占围护结构总能耗约25%,是重点改造部位。2#学生公寓的屋面是平屋面,保温隔热能力比外墙更差,需要进行绿色节能改造。屋面改造的主要有一下三种方式选择:(1)屋顶加设保温层;(2)屋顶增设架空保温层;(3)平屋顶改坡屋顶;(4)绿色屋面系统改造。
4.2空间利用性
4.2.1
楼梯间改造
建议将开敞式楼梯间改为封闭式门斗,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对楼梯间的顶部加设可开启的通风口使热量从楼梯间顶部散失,加强整个楼梯间保温、隔热性能。
4.2.2走廊改造
2#学生公寓走廊为单内廊形式,采光,通风效果受限制,因此,在本次改造中,我们建议:由于走廊高度约3600mm,在走廊屋面加设吊顶层,吊顶起到的作用一是降低走廊高度,使得机械照明更加有效;二是在吊顶中增加通风管道,改善建筑风环境,改造为走廊的新风系统。
4.2.33阳台改造
2#学生公寓由于没有设置阳台,所以这里所指即为走道尽端两侧窗的改造作法,改造时将其围护结构做成整体保温,窗可改为双层窗。
4.3能源利用性
4.3.1 自然通风组织
建议在走廊的尽端两侧,建筑的东西外墙上加设直通屋顶的通风管道,管道连通每层的走廊吊顶,突出屋顶部分安装可开启的换气门。冬季换气门关闭,夏季开启,通过热压通风的方式将一层到五层的废气拔到屋顶,排出室外。同时,在每间居住单元的靠近走廊侧的墙上开设换气通风口,这样可以确保无论是否有人操作的情况下,都能够有自然通风到达室内,进行换气工作。
4.3.2自然采光组织
2#学生公寓的采光系统改造结合门窗的改造进行,门窗的尺寸和比例可以得到适宜的采光。将室内墙面和地面、天花装饰成浅色调,可以让室内更加明亮。
4.3.1.3设置反光装置
使用反光板进行采光的作用有:(1)将直射阳光反射到室内更深的地方。(2)将直射阳光反射到顶棚,漫射光线。(3)调节进入室内的光线数量,提高照明效果。(4)减少眩光的产生。(5)改善不同季节获取光线的平衡。
4.3.1.3利用非常规能源(太阳能)
在学生公寓改造中,我们建议采用太阳能蓄电池和太阳能光伏板老作为蓄热体。在南向和西向墙体立面上的间隙处,铺设太阳能蓄电池板,使得南向西向的多余太阳辐射被储存起来以备后用,而在屋顶则采用太阳能光伏板。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长安大学小寨小区2#学生公寓的改造项目方案,进行绿色建筑改造实践。通过对方案的仔细思考、反复对比来确定最优。从中,获益良多,绿色建筑的改造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一种思想。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师所考虑的除了规划、建筑、水暖电外,还要有更全面、更宏观的考虑,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所要做的也不仅仅是建筑从无到有,更是建筑如何与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工作。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建筑师具有跨专业的思维和知识,同时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是我们的使命,同时也是责任。
参考文献
沈芳亮《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2
陈砚祥《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04
篇2
关键词:绿色施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施工理念渗透则是必然趋势,将绿色施工理念充分融入具体的项目施工中,可充分提升建筑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且快速提升国内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再是绿色施工理念更适合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其间亦是不可或缺节约能源及绿色环保的理念。因此,分析绿色施工理念于具体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对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促进意义。
1绿色施工概论
1.1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强调的是工程施工中务必保质、保量、安全,再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展开施工,更合理的节省资源,从而降低施工对环境及其周边带来负面影响,其间更注重四节一环保,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可以说绿色施工属于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其间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准备和施工运行,再是相应的设备维修及竣工后施工场地生态复原等。
1.2绿色施工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建筑项目施工会影响到环境及其周边居民的生活,国内建筑行业产生的物资消耗量很大,可以占到所有物资消耗的15%,所形成的环境污染可占到整个环境污染的34%,且建筑项目施工会导致土壤流失和被侵蚀,从而加大了流域和洪水灾害,所形成的施工噪声更是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但绿色施工内容主要强调按全文卫生和消防治安及场容场貌等方面,具体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全面呈现绿色施工理念,但这是涉及到许多问题,更需要对具体施工进行全面分析。再是建筑施工生产环境多变且不可预估,这时施工中就会存在诸多风险,且其生产点较多,范围也大,这其间所面临的外界环境亦是非常复杂,极易出现诸多污染或是突发性事件,建筑企业应基于此不断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而绿色施工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措施,可充分降低或转移和分散施工对环境的风险。
2绿色施工理念于具体建筑项目中的实现
2.1加强绿色施工组织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时,其管理目标务必符合绿色施工具体要求,且应符合文明工地及绿色示范工程验收标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构建适宜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让工程项目经理领导着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协作,且严格确定参与人员的具体职能,从而于绿色施工领导小组的积极指导下,将其各个绿色施工目标逐个实现。具体施工中应明确管理目标,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严格根据我国绿色施工管理规范及标准实行,要科学合理的划分项目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施工技术及管理策略,确保各项绿色施工管理科学合理。
2.2做好大气污染控制工作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的融入绿色施工理念,实现绿色施工,仅仅依靠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做好大气污染的控制工作,例如:在开展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若能够具备足够的绿色施工意识,那么施工现场所砌的围墙高度应该超出2.5米,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施工现场当中的粉尘及其他类型的大气污染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外的空间当中,某建筑工程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大气污染,不仅在施工现场设置了足够高度的围墙,还在围墙外面种植了一定数量的法国梧桐,并设置了专门的垃圾临时存放点,对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并应用密闭的垃圾车进行施工现场垃圾的清运,从而有效的减少的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2.3做好施工噪声污染的控制工作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各种类型的污染,其他一些类型的污染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噪声污染的控制工作,往往很难引起施工方的重视,但是这项污染对于公众的危害是切实存在的。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过程中,噪声污染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控制内容。这就要求施工方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正确认识绿色施工理念,对噪声污染予以足够的重视,对施工现场合理安排,通过围帘、降噪、封闭、限时等一些操作来实现减轻噪声的目的;另一方面,设备的合理保养检修,对于降低施工中的噪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其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很多工具都具有较大的噪声,如:电刨、大型空压机、混凝土拖式泵、电锯等等。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较大的噪声对民众产生干扰,施工现场可以配备噪声分贝仪,一旦发现存在噪声分贝超标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
2.4做好固体废弃物的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固体废弃物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就需要做好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控制工作,尤其是一些危险废弃物要能够保持封闭,并在明确标识的情况下,集中、妥善处理。
3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亦更加注重具体建筑项目施工中的绿色施工理念渗透。建筑工程属于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基础工程,近年来人们更深刻的认识到绿色环保对整个人类及世界的重要性,这时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施工理念渗透则是必然趋势。绿色施工理念更适合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其间亦是不可或缺节约能源及绿色环保的理念。这也说明分析绿色施工理念于具体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对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促进意义。本文对绿色施工进行了概论,并全面分析了绿色施工理念于具体建筑项目中的实现,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参考文献:
[1]叶兵.浅论如何实施工程项目绿色施工[J].中华建设,2010(02).
[2]饶辉.解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绿色环保施工理念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2).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建筑维护结构
在《大且绿――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性建筑》一书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通过节约资源和关注使用者的健康,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建筑,其特点是有舒适和优美的环境。[1]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是指日常所见的屋顶花园、立体绿化等,而是指一种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概念象征。
绿色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球推进节能减排的大进程中,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主导路线正以蓬勃之势迅速发展,为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7年8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7]206号)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07]205号)。新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 年 1 月 1 日已正式实施,新标准在适用范围、评价体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进行升级,实现了定性判断到定量判断的大幅度跨越,广州全面执行新国标,绿色建筑发展进入2.0时代。[2]
广州市国家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有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番禺中心医院、广东科学中心等,然而目前绿色建筑大多是针对新建建筑而言,对既有建筑尚未提出比较明确的绿色改造概念。我国既有建筑存量巨大,建筑能耗偏高,绝大部分既有建筑都存在结构部件老化问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社会生活环境质量有待改善。在城市更新发展进程中,受技术、经济效益及价值观念等因素制约,对于既有建筑大多还是采取了“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迅猛发展,同时能源紧缺且消耗量巨大,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广东的重大战略之一[3]。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成功案例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某项目位于广州市,原建筑旧貌为一个即将拆除的的旧工业建筑,其中包括一栋办公建筑、一栋宿舍,两栋厂房和一个钢结构建筑。后经过建筑立面、内部空间等优化改造以及多项绿色先进技术的应用,其办公楼成为了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的既有建筑。
建筑能耗通过维护建筑维护结构散失的能量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较大的比重,世界各国的建筑节能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该项目办公楼外墙基体材料为灰砂砖,经检测原外墙传热系数值为2.3W/(O・K),绿色改造后外墙采用25mm厚挤塑聚苯板加10mm空气间层内保温处理,且外墙饰面砖均采用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低于0.65的浅色饰面砖,实测外墙传热系数值为0.91W/(O・K),满足设计值0.96 W/(O・K)的要求。就一般建筑而言,门窗面积约占建筑维护结构面积的30%,而门窗的能耗约占建筑围护结构损失的50%,是影响建筑热环境和造成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应用节能门窗对现实建筑节能十分关键[4]。该项目原采用普通推拉铝合金窗,绿色改造后合理布置中空玻璃加内置百叶遮阳窗和热反射镀膜玻璃外窗,经过实测中空玻璃加内置百叶遮阳窗的传热系数为3.6W/(O・K),依据《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外窗传热系数定级为3级,其5mm白玻+19A+5mm白玻中空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为0.78、遮蔽系数为0.85,自然采光效果好。屋顶作为建筑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建筑屋面的保温隔热能力,能有效地阻挡室外热空气传递,减少空调能耗,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绿色改造后该项目办公楼采用30mm厚挤塑聚苯板作为屋面的隔热处理及30%以上种植屋面,既可以形成屋顶保温隔热层,又为员工生活增添多一点绿色景观,环境舒适感提高。计算维护结构能耗权衡判断节能效率为52%,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的要求。
该项目办公楼照明设计上采用了放射式供电方式,采用高光效光源、高效灯具及电子镇流器,而一般工作场所采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LED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办公室、值班办公室等处的照明采用就地分区设置照明开关控制,走廊采用节能型控制开关。经实测,办公室平均照度为308.62lx、照明功率密度为4.6W/O,一楼楼梯间平均照度为76.47lx、照明功率密度为1.4W/O,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该项目办公楼在内部空间优化设计上多处采用大开间和灵活隔断设计,节省材料同时提高空间使用效率,辅助设计加开高窗,室内自然通风较好,各层室内空气流速均在1.5m/s以下,完全满足人员活动舒适要求。
此外该项目还应用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智能化控制及能耗监测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路灯及草坪灯、空气质量监控与新风系统、透水地面及雾森系统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加上配套岭南风格园林景观设计,采用适合于本地气候的乔、灌、地被复层绿化方式,形成了一个通透敞亮环境舒适的岭南风格绿色建筑。
该项目在整个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升级过程中,充分结合广州地区的特色,岭南风格园林规划定位,针对夏热冬暖地区优化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应用建筑立体绿化种植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等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为城市的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建设领域应该摒弃过去对既有建筑大拆大建的模式,充分发挥绿色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3R原则 (减量Reducing、重用Reusing、循环Recycling)、环境友好原则、地域性原则[5],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戴维・纪森,大且绿(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性建筑)(精).林耕,刘宪,姚小琴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2] 李鲁健,广州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4年第6期总105期. 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2014.12.
[3] 马维娜、梅洪元,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建筑技术,2010.07.
篇4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业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思路,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对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工程总承包、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懂结构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建筑全过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探索、开发与研究,将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结合建筑业发展前沿和绿色建筑的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广东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走向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以绿色建筑为特色,将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识和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技术推广有机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学院在2011年即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方提供软件和技术,建成BIM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BIM教学资源库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等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安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虚拟建造、工程造价确定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成虚拟的BIM咨询项目,使学生体验到BIM咨询服务的全过程工作方法,为今后真实项目的参与和实施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真实的BIM咨询项目,至今共完成39项,包括“慈溪大剧院”“蚌埠博物馆”等,共同培养具备“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学基地建成至今也培养了一批具有BIM技术的骨干教师,多次为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同时完成BIM省培项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建筑工业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建筑的工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建筑工业化是主要指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建筑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建筑工业化是按照大工业的生产方式,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对建筑业进行改造,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使建筑业从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现场人工湿作业及手工业生产方式,过渡到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运用预制混凝土结构(PC)构件在现场以高度机械化的方法施工的大工业生产轨道上,使建筑业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实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目的。建筑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建筑业设计与建造环节分离的特点,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具有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的优势,且工业化建筑施工现场没有传统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由于目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滞后于新的国家设计和施工规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将建筑工业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了建筑工程技术新进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了解到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对建筑工业化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将建筑工业化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如,在《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对工业化建筑的起源、具体特征、特点、建筑方式和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观看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新型的结构体系,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的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增加了组合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预埋件设计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中增加了预制装配式住宅和装配整体式住宅的建造方式,内容有施工工序的特点、施工中的关键点、预制配件的吊装计算和施土组织设计等内容,还介绍了现场建造的工业化住宅,如,大模板住宅、滑升模板住宅和隧道模板住宅等;此外,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讲授中介绍模数等标准化设计的内容。第三,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关于建筑工业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的开发,开设选修课,使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行业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了解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广方向,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认识更进一步,从而主动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最后,在条件允许时,学院还安排学生在工业化建筑工地进行参观,鼓励学生到相关建筑工地进行实习、实训。
3.将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融入教学过程
篇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daily living standards,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the indoor environment also will be improved, especially for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s standards, so the content requirements of green decorative material came into be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green decorative material content,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eople, the interior design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green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关键词:绿色材料内涵;绿色室内设计;绿色材料发展
Key words: green material content;green interior design;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06-01
0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新概念的不断引入,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也随着科技、绿色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同时推动建筑装饰材料向提高质量、节能、利废和环保方向发展,人类居住环境设计按照绿色设计准则进行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能源效率、资源效率和人类健康和谐统一。
1绿色材料的内涵
1.1 绿色材料的提出及其背景1990年有专家提出“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认为生态环境材料应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材料的先进性,即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二是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同外部环境尽可能协调;三是材料应用的舒适性,使人类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将先进性、协调性和舒适性融为一体的新型材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开展了绿色材料的研究及其材料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初步明确了绿色材料的概念和内涵;确定了绿色材料的发展方向,由过去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向提高质量、节能、降耗、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 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材料是生态环境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延伸,代表21世纪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的新的方向,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发展的需要。“绿色材料”概念首先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议上提出。1992年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材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肥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2绿色室内设计的内容及意义
2.1 人与室内设计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2.1.1 人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在一般的设计中,设计者都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我们个体的人独立的置于空间环境中,为个体创造出舒适的环境。如合适的温度、湿度,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不受周围的噪音、辐射等干扰。这种设计思路将个体人的空间限定的有些狭隘,只是单独的考虑人的需求,却忽视了整体人类的生存条件。以人为本的主旨中的“人”指的是现在生存在地球上和即将要诞生在地球上以及未来居住在地球上所有的人。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一个永续发展的过程。所以,在绿色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对人类情感的关怀。
2.1.2 室内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室内设计与环境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有联系的。但是,人们往往把室内与环境以及建筑分成多种关系,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误导,使人们认为建筑直接存在于环境中,而室内则属于建筑中的空间,进而判断室内从属于环境,并被建筑隔离于环境之外的成为独立的、封闭的室内空间。其结果便是在针对室内的设计一味的追求个人的喜好,缺少与环境的沟通和联系。
2.2 “绿色”材料与室内空间功能、实用性的关系首先“绿色”材料的室内设计中要有实用――室内设计一定要符合建筑条件、场所精神和使用要求,不要过多的追求美观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绿色”材料的室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使用过程中也是一种绿色概念的体现,如果在室内的环境设计中,过多消耗能源、环保性并不高,则从根本上讲,其并不符合绿色室内设计的理念。“绿色”材料的室内设计正是针对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不合理的设计采取的一种协调与融合。并且“绿色”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不仅是一个短期的、单独的行为或秩序,而是从长远考虑的一个更加环保,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一个提升过程。所涉及的内容从单纯的考虑空间内部的问题提升到室内外的关系问题。
3“绿色”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健康发展
3.1 室内设计中“绿色”材料的发展趋势“绿色”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首先,尊重人的自然属性,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有效利用天然无公害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建筑的通风、生态、智能健康的现代化手段。其次突出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合理使用环保装饰材料,节约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提高审美的认识层面,丰富简约、多元化的品格内涵。再次,展现地方文化的魅力;地方民俗文化作为现代文明的原生动力,将深深根植于室内设计的环境理念中,更加强调人情化的设计理念,就地取材。最后,强化“天人合一”的系统设计,把人们对舒适美观的需求提升到生态平衡、绿色环保的层面上来,进行整体统一的系统科学的设计。
3.2 建立“绿色”室内设计的评价体系人性化室内设计的评价原则为:自然的、和谐的、生态的,并采用绿色材料,追求安全环保的效果,要杜绝浪费资源。并要达到美观舒适的健康环境,从而把人们的审美能力提高起来,使设计中充满人情味,对弱势群体高度关怀,并要坚持生态文明的持续发展。
4结语
“绿色”材料带给室内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给人类的生活工作空间带来改变,使环境得到保护,而是在于带给人们在精神上的绿色体验。其体现了人与人最亲近的环境之间的和谐,是天人合一的具体实践,从而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和文化的高层次体验。“绿色”材料在室内设计中遵守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与解决着人类生存的重要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焦点。实施绿色设计,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共同的责任。这就要求对“绿色”设计的最终目标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对“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观念大力倡导,并使之渗入到每一个个体心中。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桥梁发展;钢混组合结构;材料结构;桥梁美学;绿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6-0087-02
现在桥梁建筑已不单纯地被视为交通线上重要的工程实体,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具体介绍我国各种桥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材料结构不断轻型化
当桥梁向大跨度方向发展的同时,未来桥梁新材料应具有高强、高弹模、轻质的特点,对建桥材料也提出了高强、轻质和多功能的要求,桥梁的规模有一个理论上的限度。新型材料不断出现,不过它们的实际应用仅仅受制于对其使用寿命的顾虑。在以保守的方式使用新型材料的初期验证阶段,目前桥梁常用的钢和混凝土,从而实现高强轻质的目标。材料科学的进步为桥梁实现轻巧、简洁、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进一步探索新型的、高强、超高强工程材钱建立其可靠的力学本构关系,以充分发挥材料潜在的承载力,并在结构理论研究上发展更符合实际状态的力学分析方法与新的设计理论,不同类型轻质材料组合拼装的各类新型斜拉桥、悬索桥、轻质拱桥,并向可靠度理论方向进行探索,将一跨而过大川海湾。
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跨度将会达到甚至超过斜拉桥。拱桥的拱肋是以受压为主的构件,除需要改进桥梁设计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外,其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轴压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高;在大跨度桥梁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灌注混凝土阶段的模板和钢筋,耐火极限比钢材强;高强轻质且便于施工的高效结构材料,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大跨度拱桥中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钢管棍凝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对钢管混凝土的研究,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我国钢管混凝土具有很灵活的造型能力,发展迅速。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制定了多种应用规范。主要形式有下承式、中承式、上承式,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铰拱桥分为钢管混凝土拱桥和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的混凝土拱桥。这种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将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使拱桥的发展充满了活力,拱肋构造,大都采用双管组合肋(“哑铃”型截面)或4管组合肋。在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中,也有采用2管和6管组合肋的;缀件则采用钢板或较细的空钢管,无论是数量和跨度、结构和类型、施工技术等均为世界领先水平。其造型千姿百态,为好些城市平添一道绚丽壮观的风景线。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钢管混凝土拱桥将成为我国路桥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桥梁美学研究
桥梁建筑是建筑艺术的一个分支,属于艺术门类。桥梁通常是社会大型公用设施,与其他±木建筑相比,它具有土木工程建筑的一般属性,桥梁建筑还具有自身的特点,有使用和观赏两重功能。其主要功能是给人们提供跨越障碍的通道,具有形体庞大、位置固定、建造具有不可逆性且耗资巨大等特点。由桥梁的特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散布在社会各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使用它。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开放性,使用寿命也比较长。因此,公共性、公平性、安全、适用、经济必然是桥梁设计的原则,桥梁规模越大,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经济因素在桥梁建设中所占的分量就越大,人们对其建造都非常关心,这一点在现代桥梁设计实践中已得到足够重视,这就是推动桥梁美学研究的直接动力。创新便是桥梁建筑艺术的灵魂,通过总结前人的创新经验,终究会走向桥梁的艺术范畴。桥梁建筑属于结构,创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其存在的基础是其适用性,也需要用理论来指导。
3 桥梁绿色设计
桥梁从设计建造到使用,直到服役期满,利用绿色设计和生命周期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色设计包含产品从概念形成到生产制造、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置的各个阶段,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环境价值,因此对环境问题的考虑不仅仅指施工建造期内对环境的影响,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环境保护只是绿色桥梁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垃圾,不能等产品产生了不良的环境后果再采取防治措施,其自身将成为一件无法处理的废弃物。要预先设法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产生的负作用,然后再制造。这就是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但达到使用寿命后,因此如何利用桥梁高架的优势保持生命流通,对达至设计使用年限的桥梁的处理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生态连续是未来桥梁设计必须考虑的课题,这也是绿色桥梁设计的基本要求。
4 结论
陆路交通网是世界桥梁工程界的目标和梦想。年轻一代桥梁工程师要以报国为己任,勤奋学习、努力创新、勇于实践,让中国的桥梁成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里程碑,使中国成为世界桥梁强国中的一员,重现中国古代桥梁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建仁,刘扬,许福友.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在桥梁工程 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3.
[2]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大跨度铁路(公铁两用)斜拉 桥和悬索桥资料调研[R],2001.
[3]陈艾荣,盛勇,钱锋.桥梁造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
[4]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9- 20.
[5]韩伯林.世界桥梁发展史.知识出版社,1987:46-115.
[6][英]马丁・韦尔斯.世界著名桥梁设计[M].张慧,黎楠,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7][英]马丁・皮尔斯,理查德.乔布森.桥梁建筑[M].吴静 妹,王荣武,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5-18.
篇7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课程教学改革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也是环境、建筑、土木类、建筑电气等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作为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校,针对传统的教学方面存在的很多缺陷,本文结合我校正在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初步探讨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1. 学科特点
1.1发展迅速。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设立至今,其内涵和外延均有很大的变化,由初始设立的简单室内上下水管道及设备,发展成为由建筑内部给水排水、建筑消防给水、建筑小区给水排水、建筑中水处理和特殊建筑给水排水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体系。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崛起,住宅小区的兴建,节水技术的普及,绿色生态小区、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等新概念的提出为本学科注入了新的知识点,使建筑给排水工程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涌现推动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1.2实践性强。作为一门工程类学科,“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学科。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坏最终要表现为实践能力大小。在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的三门课程中,该门课程占40%的比重,由此凸显出其在实践性环节中的显著地位及重要性。
1.3与其他学科交叉多。作为建筑的附属设备之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暖通、电气、煤气等学科在设计、安装、施工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交叉,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具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2.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陈旧。目前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在内容设置及形式上均沿用20世纪40年代末前苏联的高等学校教材《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编写大纲和各章节内容安排,虽然经过多次修编,但是许多内容仍需进一步改进。当前新型建筑水系统及其技术不断涌现,设计和施工规范也在不断地修订,以往陈旧的概念亦在慢慢隐退,旧的教材内容及其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2.2课程设置不满足实际需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既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建筑设备工程的组成部分。目前的课程设置与相关学科交叉、覆盖的知识较少,培养的学生仅仅具备单一的建筑给水排水的专业知识,远不能满足市场各单位所需求的具备水、暖、电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3师资力量单簿,教学手段单一。大多数课程教师因其观念和经历所限,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重教材轻现状,重设计轻施工,重讲授(理论)轻示范(实践)。尽管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手段已从过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方法,逐步转化为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但目前教学课件的制作只限于PowerPoint形式,过于单一,还有待改进。
3. 解决办法
3.1完善课程结构,拓宽教学内容。
首先,注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与本专业前接课程及后续课程有机地衔接。学生在对前接《建筑概论》、《水力学》、《水泵及水泵站》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后,进行本课程的讲解,其中穿插讲授上述课程在本学科中的应用。在课程的后期应加强对本学科的法律规范、标准、文件的学习。
其次,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在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中应增加工程安装、工程概预算、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编制工程设计文件等内容,并对课程作进一步的精选、整合和精简,做好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3.2丰富教学手段,加强理实结合。
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本课程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和思维。收集工程实例并精心穿插到各教学章节中,将一些典型工程实例作为课外补充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学生课下思考完成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方法,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教学方式上尽量采用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其能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图形、图象、活动画面等方面的信息,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缩短了学生的实践认知过程。开发多媒体研究课件作为真实研究的补充,在原有的PowerPoint课件形式下,增加采用Flash、3DMax等课件制作软件,使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通过多媒体课件能收集大量的课堂讲授的素材,信息量加大,讲授效率提高,并能及时更新内容,改进备课方式,从而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强化课程的工程训练环节,重视实习环节,拓展课程设计类型。根据教学进度和安排,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水加压泵站、室内游泳馆、室外景观水等,调研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等,对工艺及运行管理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看法,撰写调研报告。针对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信息,合理调整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3.3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校企合作。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能在工程一线从事项目管理和施工的技术人才。作为专业学科的教师,首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必须掌握本行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尤其是施工安装知识和经验。因此,就要求专业教师与设计、施工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的技术攻关成果,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人到专业课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同时,结合目前建筑给排水学科,对教学内容上进行及时的更新、引入,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不断充实、完善授课内容,更新、再版教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改革与研究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实现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和能力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性能模拟;设计;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设计方法的创新
1、绿色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建筑学专业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对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未来有着导向作用。目前国际绿色建筑行业水平整体领先,在校建筑学专业学生及教师对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也越发关注,同时引发行业内对绿色建筑技术的深层次思考,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可促进国内外建筑学专业学生之间在绿色建筑领域的交流。
建筑学专业在读学生把对未来绿色建筑的设想在竞赛作品中呈现出来是绿色设计理念最好实现路径。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使用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冲击,竞赛要力求低能耗、低排放、无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以达到建筑与技术的最完美结合。
2、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教学方法
将信息技术引入绿色教学,诸如通过计算机处理现场条件的数据,分析数据的结果,充分显示多媒体计算机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如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麦格劳-希尔将其定义为“创建并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的过程”。再如在设计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Ecotect软件,对太阳辐射、热工学、光学、声学等建筑设计各阶段的全面技术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对用于采光分析的Radiance,通风分析的Airpak等软件进行介绍,此外Revit、Design builder等量化软件的应用,可使学生的设计作品更直观和有深度。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手段的优势,为绿色设计教学注入高科技力量。所以基于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和利用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和推敲,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当前常用的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及其主要功能见表1。
运用建筑性能模拟软件能够在设计的各个阶段为设计师提供数据支撑,推动设计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建筑设计是分阶段进行的,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设计内容,并且随着设计的深入会有不同的专业参加到设计过程中,相应的建筑性能模拟也应该分阶段进行。首先应该明确建筑设计各阶段的设计目的,确定和设计过程相对应的模拟过程,最终实现两个过程的协同工作。
二、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
1、设计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除了常规的带领学生完成场地踏勘和分析外,还针对绿色建筑设计课题的特点设置案例分析、软件学习和专题讲课的教学内容。
1.1案例分析
为使学生尽快对绿色建筑有直观的认识,这一环节是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国内和国外各一个绿色建筑实例作详细解析和研究,从所选建筑当地气候、生态策略、技术手段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并将结果整理成演示文件,安排专门的教学时间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接受较多的知识。
1.2软件学习
在设计开始前对学生集中进行软件培训,设计教学中主要使用Ecotect软件,同时还对用于采光分析的Radiance、通风分析的Airpak和噪音分析的CadnalA1等软件进行介绍,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学软件并运用于辅助设计。
1.3专题讲课
因为绿色建筑在本科教学中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普遍对绿色建筑的理解不够深入和系统,教师还进行了几次专题讲课。课程一是绿色建筑概论,首先是对绿色建筑的相关背景知识、基本概念等进行讲述,使学生对绿色建筑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自然环境和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可再生资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绿色建筑设计的工作步骤。课程二是绿色建筑技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绿色建筑观念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常用的绿色建筑设计手法和实用技术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在设计中不再“无计可施”。课程三是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讲解,包括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的LEED评价体系等,让学生对绿色建筑有更全面的了解。课程四是建筑物理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带领学生重温建筑物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使学生在运用软件分析时对得到的各种数据心中有数,进而对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指导分析。
2、设计中期阶段
在设计阶段一开始就强调从绿色建筑角度出发来指导设计,更关注理性化的设计推导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技术策略的均衡应用,从而达到设计方案生态效益最大化。
在设计阶段的前期,运用Weather Tool工具对建筑所处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得到项目所在地的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适宜朝向等基础数据。学生通过气候分析,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再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等情况设计出草图,在软件中建立初步模型进行分析。建议学生在方案前期考虑几种不同的布局模式,然后分别建立模型在软件中从日照、采光和温度等方面通过数据进行直观的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方案布局合理性和周围环境对建筑影响情况的认识。
在方案构思阶段有了初步的设计思路之后,可建立简单的模型,对方案从日照、通风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经过多方案的比较,找出建筑的最佳布局和组合方式,进行深入设计,如图1所示。通过对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规划布局形式进行风环境分析,得出最佳的布局模式。在确定建筑布局之后,对建筑内部空间和技术细节进一步深化,对房间布局、遮阳方式、开窗方式和大小、是否应用附加阳光间和是否增加室内通风井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建筑性能模拟技术能够为以上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图2为对窗户遮阳设计进行的模拟研究。
在此阶段教学中,邀请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等方面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方面的技术支撑;同时,邀请各专业的老师参加毕业设计中期评图,和学生对方案进行当面沟通,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深化。要求学生根据绿色建筑评价的相关标准对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发现问题,进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设计逐步推进,逐步形成最终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要避免过分强调技术的倾向,因为技术不是方案的全部,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建筑与环境协调和建筑文化属性等方面的因素。
3、设计成果阶段
在最后一个月的最终设计成果阶段,要求学生在设计中不仅要体现一个最终的设计方案,还应该通过图表说明方案逐步分析深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设计阶段中得到的照明、采光、通风分析和噪声分析等图纸能直接运用到正图中。同时还要求对在设计中使用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进行专题说明。通过绿色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了绿色建筑概念,初步掌握了如何入手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能熟练运用辅助设计软件。
三、教学总结
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构建完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模式,整合各个相关专业的知识。学生应在本科阶段加强数字技术的学习,除了掌握传统的AutoCAD、SketchUp等软件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本科中高年级时学习Ecotect等分析软件,并在设计课程中进行运用,在实际使用和交流中得到提高。在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中将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结合十分重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亲自去了解材料、设备,甚至参加建造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适应和影响能力。绿色建筑涉及建筑学以外多个学科的知识,绿色建筑教育需要多领域专家参加到教学过程之中。
结束语
以上对绿色建筑教育的实践只是对绿色建筑教学的初步探索,还需要继续开展更多的实践和研究,加强同国内外院校间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先进经验,通过实践逐步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宏,孙明来.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及节能改建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121+205.
[2]张丹.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2:213.
[3]唐中义,何浩.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J].价值工程,2014,11:123-125.
[4]刘飞.浅谈被动式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J].城市环境设计,2014,Z1:192-195.
篇9
【关键词】绿色小区;小区景观;节能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理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对住房的要求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其所在小区的整体环境和使用功能上。城市上生活节凑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人们开始摒弃以往那种过于追求奢华、追求都市化的思想,取而代之的是“生态”、“节能”、“特色”等主题的住房理念,因此,现代化的小区规划设计也应该体现这种时代主题。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关于现代化小区的规划设计思想。
(一)注重小区景观的营造
在景观的营造上,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地利用住宅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发挥住宅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还应注重动物、植物的引进和生物多样性,给小区带来生气,增添小区的生活气息,创造真正具有良性生态效果的住区环境。有条件的小区配备园林、喷泉、休闲广场、游泳池、健身会所等实施,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个交流场所,为人际交往和娱乐生活提供设施保证。各种实施还应体现出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安全和便利因素。如各个景点和广场的设计要注意居民的“可达性”,离居住区的距离不应太远,区内道路要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要求,设置盲道,运动器械要考虑老人、孩子的活动特点,把安全舒适作为第一设计要素。
遵从自然,保持区域的自然特点。尽可能地保留和利用原有的环境要素,原有的景观可以予以保留,有必要的进行适当修改,缺乏景观的再进行造景,利用、改造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相结合,将创作当作自然演进的一部分,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环境意境和具有诗情画意的特色栖居空间。
(二)注重小区单体的节能设计
首先,应控制每户的面积要适中。应避免当前过分追求大面积的住宅,提倡节约型住宅,合理地使用面积,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建材、以及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大量能耗。其次,住宅室内平面布置应合理。合理布置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考虑空间的紧凑性,避免过多的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尽可能地将主要居住空间面朝南向,以利于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再次,要控制适当的住宅层高。层高过高,会浪费建造成本,日常使用的能源消耗也会增大;层高过低,会减少室内的采光面积,并使室内通风不畅,还会造成室内空间的压抑感,一般住宅层高以2.8m为宜,不宜超过3m。最后,控制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合理的窗墙比有利于建筑的采光和通风,但还应地区、朝向和房间功能出发,合理控制开窗大小和数量。
室内环境控制包括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光利用、空气处理系统等,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应用最为重要。各类空调系统的能效存在较大差异,建筑内部空调的合理分区对运行能耗的影响也很大,系统、科学地运行、管理对实际节能与否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 50%以上,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系统地自动控制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上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系统节能效率达 10%~30%。
(三)充分利用无污染能源——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据资料介绍,安装一套供300 人全年用热水洗浴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约 15 万元,全年的节能费约为 8 万元,2 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 15~20 年,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就高达100~140 万元。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以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最为显著,其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分别是 30%和 50%。我国研制开发太阳能起步较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及率仅为 6%左右,且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较集中,云南省普及率最高达 10%。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 2500h 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2/3 以上,有的地区高达 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四)增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帮助人们接受绿色建筑
要使人们接受绿色建筑,就要实行限制性和鼓励性政策并举的方针,对于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等强制性措施加以限制;对于按标准节能设计或采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给予减免税收、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从而增强绿色建筑项目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如果没有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机制用于补偿开发商额外投资的损失,绿色建筑的推广就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尽快确定目标并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体系,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分享社会资源。总之,在倡导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发展中的中国,如何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道路需要扩大建筑师不断探索,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浅谈建筑节能设计与改造[J].山西建筑,2008(17).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效益
1.相关概念
1.1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狭义来说,绿色建筑是在其设计、建造及其使用、拆除整个过程中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环保建筑。以广义来说,绿色建筑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并能使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文化。本文的内容主要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的绿色建筑狭义概念。即: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全寿命周期成本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 LCC)顾名思义,是指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所产生的成本。而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Life Cycle Cost Assessment, LCCA)是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系统的评价与一项资产有关的并在其寿命期内从获取直到处置所发生的所有相关费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LCCA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分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二是充分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一般将全寿命周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使用阶段和拆除回收阶段。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的步骤如图1.1所示
1.3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组成
从全社会角度对全寿命周期成本分阶段进行分解,结果如表1.1所示。
将分解的各角度各阶段成本汇总,并且减去残值回收的现金流入的现值。简单的通用公式如下:
LCC=C前+C建+C运+C维+C社-R (1.1)
C前:项目前期成本,包括设计、咨询、标示认证等费用
C建:项目建造成本,包括土建、装修、安装等费用
C运:项目运行成本,主要指各种能源、资源的耗用
C维:项目维护成本,主要指设备修缮替换等费用
C社:社会成本,指建筑项目在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给环境、社会造成的影响
R:回收残值
2.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分析主要从成本和效益两大方面展开。绿色建筑的"绿色"是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的。故应采用将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进行“有无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
事实上,在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除回收阶段)都是资源耗用、现金流出的过程,但为了体现绿色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在运行使用过程中资源的节约、对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降低(甚至带来正面影响),将绿色建筑的这部分特点称为绿色建筑的效益。故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评价中,有一部分成本将转换为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
2.1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结合《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应该是实现以满足特定的绿色建筑标准考核指标项目的要求,与非绿色建筑技术选用存在差异性,带来了对绿色建筑项目规划和设计、设备选型、运行和管理的投资变化。增量成本的测算方法如下:
IC绿=C绿-C参 (2.1)
C绿:绿色建筑的成本
C参:参照建筑的成本
(1)参照建筑成本的确定
参照建筑应选取开发商当年当时在当地所建造的同种类型建筑。参照建筑是不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能满足基本使用功能需求的普通建筑。若选取《绿标》为评价标准,那么只有按标准条文设计,并达到相应指标项目引起的成本增加才记入增量成本。而在该套标准下,应结合建筑类型的不同、所在区域的不同、所适用节能设计照明釆光设计等规范的不同,合理的确定参照建筑成本。
(2)分解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分别从图中这六大方面,将为达到评价指标条文引起的成本增加计入增量成本。并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考虑项目的前期成本。则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可用表达为:
IC绿=IC前+IC建 (2.2)
IC建=IC节地+IC节能+IC节水+IC节材+IC室内+IC运营 (2.3)
2.2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的效益由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部分组成,直接效益是指由四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是指环境效益。在本文中,将间接效益识别量化,用货币化的方式计量到经济评价中。绿色建筑效益的组成如图2.2所示。
2.2.1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
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集中体现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几个方面的经济效益。主要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量。
(1)节能技术
a.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是影响建筑能耗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通过选用适当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建筑外窗类型,调整控制窗墙比,进行合理的遮阳设计,可以有效减少空调采暖所需能耗,提高节能率,达到节能目的。通常将绿色建筑与参照建筑全年能耗进行模拟对比。通过软件模拟将得出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之间的能耗差,这部分差值即节能量。由于分析结果通常以KM·h为单位表示,故将这部分节能量乘以电价即围护结构年节能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E围=(Q夏+Q冬)·P电 (2.7)
Q夏=夏季空调能耗差
Q冬=冬季空调能耗差
P电=电价
b.可再生能源利用
绿色建筑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常用的技术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根据不同的技术措施,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得出节能量,再乘以相应能源价格即为年节能效益。
以太阳能热水为例,可以用下式进行计算:
E阳=cm(t末-t初)·ηwh·λ·P电 (2.8)
C=水的比热容,4200J/(kg·℃)
m=年产热水质量
t末=自来水初始温度
t初=自来水加热后的温度
ηwh=太阳能热水器能效比
λ=能源换算系数
c.节能灯具
绿色建筑采用节能灯具,可以有效的节约照明用电、提高照明质量、提供优质舒适的照明环境、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比节能照明与普通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可以计算出节能灯具节约用电量。如下式所示:
E灯=(∑LPDt·St·Ht)÷1000·P电 (2.9)
LPDt=第t种类型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差
St=第t种类型房间的面积
Ht=第t种类型房间全年照明使用总时长
最后,将每种节能技术的效益加和即为节能总效益:
E节能=E围+E阳+E灯+ ··· (2.10)
(2)节水技术
a.中水回用系统
将建筑的生活废水、生活污水、冷却水等管道系统收集,并经过中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一定的使用标准,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水或景观环境用水。回收利用水量即为该系统节水量。
b.灌溉系统
绿色建筑项目园林绿化灌溉采取滴灌、喷灌、渗灌、微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根据绿化面积,所在区域绿化用水量,灌溉技术类型,可以计算得出节水量。
c.节水器具
绿色建筑所有用水器具按照相关节水产品及用具的具体要求选用。将手动水龙头更换为感应节水龙头,将传统便器更换为节水型便器,淋浴选用脚踏式等。根据节水器具与普通器具的产品参数,各用水器具用水规模等可以对比得出节水量。
年节水总效益可以用下式计算:
E节水=∑Q水t·P电 (2.11)
Q水t=第t种技术节水量
P电=电价
(3)节材技术
a.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
绿色建筑的结构材料,需要合理的釆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结构体系鼓励采用钢结构。钢结构体系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的特点。钢结构比钢筋混凝土的延性好,钢材可以回收,循环利用,对环境污染较小。
b.可循环利用材料
节材方面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建筑物拆除时,回收残值比普通建筑高,故应根据项目具体建筑材料使用情况、设计参数,用估算的方式确定材料回收率,从而计算其经济效益。有文献指出,一般建筑的残值率在3%—5%之间浮动,绿色建筑可适当提高净残值率。
E节材=C绿建·η绿R –C普建·η普R (2.12)
C绿建=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
η绿R=绿色建筑的残值率
C普建=普通建筑的建造成本
η普R=普通建筑的残值率
(4)节地技术
由于土地价格,根据供给方式、所在区位的不同,导致土地使用成本差异巨大,其对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测算的准确性、参考性影响较大,故暂不考虑节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
2.2.2绿色建筑的间接效益
除了直接经济效益,还有些效益并不能直接得到反映,本文将这部分效益称为间接效益,这种效益在客观上是对生态、环境产生有利的作用,如健康效益和示范效果等。它不能直接表现为货币,而必须通过替代关系来量化进而货币化,属于不易货币化的指标。测算间接效益的方法主要有疾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调查法等。
(1)CO2减排
建筑在其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会消耗电、煤、天然气等各种能源,并释放出大量CO2。CO2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对环境气候的影响巨大。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不仅在全寿命周期内排放的CO2少,并能通过更大的绿化面积更多样的绿化方式吸收CO2释放O2。在本研究中,将绿色建筑节约的能源量换算成CO2减排从而计算其效益,公式如下:
ECO2=∑QCO2t·PCO2 (2.13)
QCO2t=第t种能源的CO2排放量
PCO2= CO2的处理价格
(2)健康度与工作效率
绿色建筑可以给使用者提供良好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由此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这便是绿色建筑对内的环境效益,但是这样的效益精确衡量起来很复杂,目前还难以具体的测算出来,只能采取估算的方式。USGBC工作人员长期跟踪已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物使用情况,并通过统计分析可知银质级别平均可以提升健康度与工作效率1%、金质和铂金质级别平均提升1.5%。计算公式如下:
EHW=GDP · ηHW (2.14)
GDP=绿色建筑相关人员年收入
ηHW=健康与工作效益提升率
则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用下式来表达:
E环境= ECO2 + EHW (2.15)
2.3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参数和指标
2.3.1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参数
(1)周期T
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研究,故寿命周期是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经济分析的范围和结果。
a.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
一般来讲,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如图2.3所示。
项目前期:包括策划、咨询、勘察、设计、土地取得等。通常1年到3年不等。
施工阶段:这个时期是指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根据工程大小和难度,通常2到5年不等。
使用阶段: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根据分析角度不同分为物理寿命、功能寿命、法律寿命和经济寿命。本文取《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中规定的普通房屋和构筑物使用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拆除回收:通常不超过一年。由于时间较短,故不计其时间跨度。
综合以上考虑,本研究中,将经济评价的评价期时点定于建筑物使用阶段的开始,将各时点的现金流折算到评价期时点进行经济评价。
b.各项绿色建筑技术周期
单独的绿色建筑技术取其使用阶段的寿命作为经济评价周期,不计算项目前期和施工阶段时间,将经济评价的评价期时点定于建筑物(设备)使用阶段的开始。不同的技术使用阶段寿命不同,有的关键技术使用寿命与建筑物使用寿命相同,如围护结构、雨水收集、中水系统等,有的关键技术使用寿命取决于设备使用寿命,如空调系统、太阳能热水等。
(2)折现率i
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以动态的方式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时,折现率是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和参考性最重要的因素。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推荐的房地产项目财务基准收益率为12%(税前),可以选取此基准收益率作为收益性建筑的参考。绿色建筑作为不具有高收益性目的的建筑项目,应同时充分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很多绿色节能技术当前处于推广期,如果将财务基准收益率定的过高,则新技术往往没有太大的优势,特别是现阶段绿色建筑在国内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一些技术还并不是非常成熟,在全寿命周期内所涉及的相关费用还有一定程度的偏高,结合企业盈利和社会责任,所以在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中,可适当降低基准收益率以弥补风险。
2.3.2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
(1)关键技术经济评价
关键技术的经济评价可以为投资者在选取技术方案上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进行单项技术经济评价时只考虑直接经济效益而不考虑间接效益。采用如下几项指标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a.增量投资净现值
以单项绿色建筑技术为分析对象,将该技术在整个寿命周期中产生各项效益和费用折现到评价期,计算公式如下:
由此来判断此项关键技术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当NPV>0时,表明绿色建筑技术相对于传统建筑技术在全寿命周期内更经济合理,故该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可行;当NPV = 0时,说明该绿色建筑技术方案有待改进;当NPV
b.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
尽快的收回投资、减小投资成本是投资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是以绿色关键技术在使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产生效益抵偿采用该项技术的投资增加所需的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b.项目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
项目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是指以绿色建筑在使用全寿命周期中总体效益抵偿总体投资增额所需的时间。
计算公式同单项技术的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
c.效益费用比
效益费用比是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对社会福利所做出的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是项目在计算期内效益流量的现值与费用流量的现值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效益费用比大于1,表明项目资源配置的效益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效益费用比越大,表明项目的效益越好。
(3)蒙特卡罗模拟分析
项目经济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和参数有一部分来自预测和估算,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评价指标有时取决于多个随机变量。例如,净现值取决于投资、计算期、折现率和期末余值等等,当这些都是随机变量时,很难用解析的方式求得净现值的分布和特征值。即便每种变量取离散值,各种离散值和概率的赋值也很困难,最终的组合数量也很大。一种解决的办法是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按照每种变量的分布和特征值,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用这些随机数计算净现值的一个模拟样本值,当模拟次数足够多时,这些净现值样本分布就可以看做是净现值的总体分布。
3.结论
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着眼于绿色建筑的长远收益,结合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评价理念,完整的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别归类为增量成本和效益。结合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普通建筑的区别、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指标项目这些内容,对增量成本与效益进行分解。将增量成本分为前期增量成本和建造增量成本,其中建造增量成本分别包含节能增量成本,节水增量成本,节地增量成本,节材增量成本,室内环境增量成本和运营增量成本。将效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其中直接效益包含节能经济效益、节水经济效益、节地经济效益、节材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包含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都用货币化方式计量。
参考文献
[1] 李百战.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孙大明.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J].建设科技,2009.06:34-37
[3] 侯玲.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绿色建筑的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4] 周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5] 王丽娜.基于价值工程的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 上一篇:数字经济研究分析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