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东南亚旅游资源特征

篇1

[关键词] 云南温泉 特色旅游产品 思考

一、前言

云南温泉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在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温泉资源遍布全省,温泉之多、温度之高、流量之大为全国之冠。云南在地热资源上是中国内地惟一地热显示强烈、与近代火山并存的高温地热富含区,温泉数量及品位具有按照温泉、SPA标准发展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的天然优势。

二、云南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云南开发温泉旅游的优势

(1)温泉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整体质量较高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和核心资源。温泉资源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温泉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云南是全国地热活动最强烈、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根据2008年云南省温泉资源的初步普查成果显示,云南省已查明的温泉区共有1240多处,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数量居全国之冠,全省绝大部分县、市均有分布,并且温泉流量大,每年流出热水约3.6亿立方米,仅次于,居全国第二位。

从种类上来看,云南的温泉大部分以重碳酸泉为主,其次是碳酸泉及硫磺泉。按水温分,有低温泉(25℃~40℃)中温泉(40℃~60℃)、高温泉(60℃~80℃)、过热泉(96℃以上)四种类型。从资源总体质量上来看云南有一大批水质好、流量大、温度高、开发潜力大的温泉及泉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云南开发利用的温泉已达100多处,几乎遍布全省各县、市及地区。

(2)资源组合性特点突出,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与温泉资源结合较好

云南温泉资源具有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特点,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 与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的结合较好,这样的组合在弱化温泉资源同质性的同时,有效增强了云南温泉资源的吸引力,并为云南温泉旅游的多样化开发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发历史悠久,积累了一定的开发经验

历史上最早实地考察和描述云南温泉情况的是明末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他曾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赴滇考察,所著《徐霞客游记》中就有对安宁、曲靖、腾冲等地温泉的描述。目前,云南已经开发了西部大峡谷、腾冲热海、柏联SPA、红河弥勒湖泉生态园、安宁温泉等几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温泉旅游项目,为云南温泉旅游的全面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良好的地缘优势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北与、四川相邻,东接贵州、广西,东南与越南、老挝山水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我国同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云南这种内连内陆腹地,外通南亚、东南亚,进而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缘优势,为云南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入,中印关系不断改善,昆曼大通道即将竣工,密腾公路的开通,泛亚铁路开工,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经贸人员、旅游等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也将为云南旅游业全面融入南亚、东南亚旅游圈,优势互补,客源市场共享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2.云南开发温泉旅游的制约因素

(1)客源市场相对缺乏

一般大型温泉旅游地需要较理想的城镇群依托,否则将很难达到或超过维持经营所需的门槛客量。温泉旅游地的客源市场主要是以国内为主,而且80%的游客集中在4小时交通半径范围内的周边城镇群,这就要求温泉旅游地必须选址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周边地区,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云南省的个别温泉如安宁温泉因距客源市场丰富的昆明市比较近而发展成为都市居民周末观光度假的温泉旅游地外,许多温泉都位于经济不发达、城市人口较少的边远地区,加上交通不便,导致客源市场缺乏,开发成功的温泉旅游地较少,多数温泉地仅作简易的开发。

(2)交通不便,通达性差

旅游开发需要便捷的内外交通联系,即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条件要好,温泉旅游也不例外。温泉往往分布于偏远的山区,温泉旅游开发除了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支持以外,还必须与城市有高等级公路等便捷的内外交通联系,即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条件要好。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境内多高山峡谷,加上温泉资源分布受地质条件的制约,许多温泉资源往往分布于偏远地区,交通成为云南温泉旅游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目前虽已建成昆楚、昆玉、昆石、昆曲、曲胜、大丽、大保等高等级公路,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还不能满足旅游业日趋发展的需求,制约着云南温泉旅游市场的开发。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建设资金

温泉旅游地的投资和开发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温泉旅游度假区不同于一般的资源型旅游地,它是一种利用温泉资源再开发的高投入的旅游项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温泉旅游地的开发规模和消费层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温泉旅游地影响还表现在游客的消费能力上。一般而言,大型温泉旅游项目的高投入需要靠高消费、高门票来保证其生存发展。因此,唯有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收入居民才具备如此的旅游消费能力。

云南地处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等经济指标均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云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温泉旅游启动资金匮乏乏已经成为限制云南温泉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云南温泉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权威性、强制性的统一规划

云南省温泉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三流的服务”,盲目投资和低水平建设现象比较突出。散、小、乱、急功近利的温泉旅游项目破坏了温泉的资源和环境,扰乱了市场,降低了服务质量。迫切要求通过战略规划对全省温泉旅游项目制定相应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生态安全机制、管理办法。

(2)温泉旅游利益相关者矛盾复杂,缺乏统筹协调的利益分享机制

温泉旅游、SPA疗养、渔业养殖、地热发电、乡村发展、生态保育等多重功能相互交织、资源利用错位,更加剧了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迫切要求在构建共享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所突破。

(3)传统温泉旅游产品老化,缺乏鲜明的特点,没有形成知名品牌

云南温泉旅游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整体行业运作模式的观光旅游特征较强;温泉旅游资源富集,发展历史较长,但是相对欧洲与日本,没有形成完整的温泉文化;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和具有巨大冲击力的温泉旅游品牌,与云南温泉地热资源的国际地位和品质不协调;普通消费者消费意识有待培育,对温泉的认知度相当高,但对温泉本身内涵的了解程度相当低;理疗保健温泉的份额偏低。

(4)温泉旅游理论滞后、人才匮乏及培训不足

目前云南省内尚无相关院校专门开设温泉旅游管理专业方向,温泉旅游理论的滞后、人才的匮乏及培训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云南省温泉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云南温泉特色旅游产品的建议

1.充分挖掘温泉旅游地的文化特色,注意保持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区温泉地的本真性

努力形成云南温泉旅游的环境特色、项目特色、文化特色、致力于创造有特色的龙头温泉旅游项目,形成云南温泉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挖掘温泉旅游地的文化特色,注意保持与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区温泉地的本真性。在滇西北、滇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在温泉旅游开发方面,以良好的温泉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洗浴文化为依托,通过举办各种民族饮食、民族服饰的展示会,举办各种民族节庆以及独特的民族洗浴习俗表演吸引游客参观游览。

目前逐渐受到关注的温泉民俗中的“野温泉”现象(野浴、野汤),从香格里拉的天生桥温泉、怒江六库的登埂温泉、金平勐拉温泉都有野浴风情。再现野浴,尤其是在共有汤处再现野浴应该成为云南温泉企业关注的问题。将温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开发一些具有山村野趣、民族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控制开发强度,营造生态景观,保护温泉生态旅游资源

使用生态材料,强化生态意识,推进绿色经营,倡导循环经济,将云南温泉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绿色旅游精品和生态文明样板。在环境氛围营造方面,尤其注重露天温泉的营造。在露天温泉的营造中,充分考虑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在沐浴的同时可以观赏自然美景,如保山施甸的石瓢温泉和腾冲樱花谷温泉就是利用山形地势和植物分隔沐浴空间,营造出“天人合一”的沐浴氛围。

3.加强城市周边地区观光娱乐、休疗保健与温泉资源的结合

在昆明、玉溪、曲靖周边地区的温泉,与大中城市相邻,交通便利,游客消费水平较高,应开发为大型的综合温泉旅游度假区,如安宁温泉、柏联SPA温泉。在产品开发方面,主要针对城市中的潜在客源,突出观光、娱乐、休闲、会议、商务、美容美体功能;在设施的配置方面,通常拥有多功能健身房、美容美体设备、大型商务会议厅、温泉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等;在氛围的营造方面,通常结合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露天风情浴池。

4.加强与其他地质景观的结合,融温泉旅游与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于一体

在滇西地区,温泉资源及其他地质景观(如火山景观等)结合较好,目前已经初步开发的有龙陵邦腊掌温泉、施甸石瓢温泉、昌宁鸡飞温泉等,以腾冲热海为代表。腾冲热海与腾冲火山地质公园丰富的火山景观相结合,温泉资源与火山地质景观完美结合,将温泉旅游项目与地质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于一体,已经成国内知名的火山温泉地质景观旅游胜地。

四、结论

云南温泉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但是目前云南温泉旅游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我们要积极打造“云南温泉游”名片,丰富云南省的旅游文化内涵,改变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形成温泉经济圈,增加旅游附加值,全面提高云南旅游产品的整体品质,大力开发云南温泉特色旅游产品,将云南打造成为全球著名的“温泉度假养生王国”。

参考文献:

[1]王艳平 孙巧耘:温泉旅游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梁乃英:云南温泉大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温泉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区域合作;福建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滨海旅游发展迅速,并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专项旅游形式。海岛旅游作为滨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滨海旅游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勒比海、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和东南亚的世界上许多海岛已经开发成为着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目前,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区市的一些沿海岛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

关于海岛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国内外旅游研究者的极大重视。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海岛旅游的区域影响、旅游地演化、旅游规划与管理、可持续开发等方面,目前研究的重点就是可持续旅游和海岛旅游危机管理等方面。在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个案研究方面,保继刚(1991)等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滨海沙滩旅游地的空间竞争问题,指出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影响其空间竞争的主导因素和结果是不一样的。可见,近十多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海岛旅游进行了积极探讨,研究多集中于海岛旅游的资源评价、市场分析、开发模式、区域影响、空间结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于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研究目前尚不足。

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课题组调研时发现,福建省海岛旅游开发尽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开发层次不够、合力不强、形象不突出、精品缺乏、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等。本文以福建省沿海4个特色海岛——海坛岛、湄洲岛、鼓浪屿、东山岛为例,从分析4个特色海岛的概况人手,重点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空间竞争优势,最后提出海岛型旅游地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我国海岛型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福建沿海分布着1546个岛屿,这些岛屿有海景、沙滩、礁景、石景、港景、山景、林景、洞景等自然景观,也有庙宇、渔港、渔村、海堤、军事遗迹、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明显,吸引力强,旅游开发价值大。其中,厦门鼓浪屿、莆田湄洲岛、漳州东山岛、福州海坛岛是福建省海滨带开发条件最优的4个特色海岛。

4个特色海岛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面向台湾省,背靠福建省,既是福建建设东部蓝色滨海旅游带的核心竞争力资源,也是海峡旅游合作区的西岸与东岸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海坛岛位于福州市的平潭县,湄洲岛位于莆田市的秀屿区,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为厦门市辖区,东山岛位于漳州市的东山县。

4个海岛型旅游地在各自区域旅游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东山岛旅游业是东山县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旅游业是东山岛的主导产业,2005年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50.1%。厦门市2005年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是22.9%,旅游业已成为厦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而鼓浪屿是厦门市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旅游景区。莆田市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对于GDP的比重大约是10%,其中,湄洲岛接待量占莆田市旅游总接待量的60%以上,其对莆田市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坛岛旅游业收入相对较低,只相当于GDP的2.2%,这与其目前的开发水平和交通条件有很大关系。

3 4个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优势比较

影响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包括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政策条件、旅游发展环境、介入机会等,这6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系统。

3.1旅游地发展环境比较

从海岛旅游发展外部环境来看,福建海岛旅游发展受到来自加勒比海、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等世界上许多已开发非常成功着名海岛的冲击,同时还受到来自国内其他省份海岛旅游开发的竞争压力。表1表明,在全国5个沿海海岛地带中,福建省海岛在资源禀赋、主导功能上有一定优势,在区域可进入性、适游时间、开发水平、产品体系方面竞争优势一般,在品牌知名度、游客感知度方面处于劣势。在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鼓浪屿依托城市的经济环境最好,海坛岛依托的福州市尽管经济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但是由于与所依托城市交通不便,辐射作用受到限制,其依托作用难以得到足够体现。湄洲岛、东山岛分别所依托的莆田市、漳州市经济支持水平一般。

3.2旅游地开发条件分析

表3显示,鼓浪屿的旅游地开发条件的各项指标都是最好的,这说明鼓浪屿海岛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和成功。东山岛在资源保护、开发状况方面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基础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湄洲岛和海坛岛资源特色突出,但是其他条件处于一般水平。从4个海岛与旅游相关的级别称号来看(表4),鼓浪屿具有世界级地位,湄洲岛具有国家级地位,东山岛和海坛岛具有省级地位。

3.3旅游地资源特征分析

海岛型旅游地是我国沿海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资源型”旅游地类型,其四周被海水环绕,是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紧密结合和相互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海洋开发和国防活动的地带,所以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造就了一大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如自然景观一般有海滨沙滩、造型岩石、山海天象、海珍特产等,人文景观一般有宗教景观、军事景观、现代人造景观(海堤)以及其他社会文化景观等。

福建省沿海海岛有着较为相似的自然景观形态,一般都拥有海湾沙滩、海蚀景观、象形山石、岛中奇湖等自然旅游资源。但是4个海岛在自然旅游资源特色上又存在差异,海坛岛海蚀地貌甲天下,东山岛以岛屿自然生态环境占优,鼓浪屿的整体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闻名,湄洲岛的海滨沙滩具有相对优势。4个海岛人文景观也有相似之处,多数海岛都有宗教景观等,如东山岛有关帝庙、天后宫,湄洲岛有妈祖祖庙,海坛岛有五福庙,鼓浪屿拥有天主教堂等。进一步比较,4个海岛之间的人文特 色差异显着,湄洲岛享有“妈祖文化”这一世界级品牌,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建筑艺术文化等是其特色,东山岛已打造出“关帝文化”这个特色。因此“形似而神不似”是对4个海岛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3.4旅游地客源市场条件比较

3.4.1 4个海岛游客感知度分析

游客感知度大小是旅游地客源市场条件优劣的重要体现之一。从表6可知,鼓浪屿游客感知度最高,达到61.27%,说明鼓浪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好,湄洲岛其次,海坛岛和东山岛游客感知度比较低,游客感知度都不及鼓浪屿的一半。

3.4.2 4个旅游地客源市场来源分析

4个旅游地同为福建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客源有相当部分的重叠,调查发现(图1),省内主要以福州、闽南、周边地区为主,省外主要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北方市场为主要客源市场,但各客源市场的构成比例在这4个旅游地中又有大小之分。其中,鼓浪屿作为开发比较成熟的

旅游地,已形成了省内、省外、境外市场的多元化客源市场格局,省外市场是主要客源市场,约占36%。湄洲岛作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宗教性旅游地,境外市场(主要是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市场)所占份额超过厦门,但是省内市场仍是其主要客源市场。东山岛和海坛岛的旅游业仍处于起步向发展的过渡阶段,属于省内知名的国家级旅游地,其省内市场份额都超过了70%,说明这两个旅游地在省外的影响力还很小。同时,海岛旅游地的客源市场也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鼓浪屿客源市场受其知名度影响,距离衰减规律主要反映在省外市场。湄洲岛由于其的缘故,所以对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境外市场有定向吸引力,但是其省内市场和海坛岛、东山岛一样,客源市场主要来自本市和周边县市,省外市场主要是华东市场、华南市场以及周边省份。

3.5旅游地政策条件比较,

政府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旅游地旅游业发展速度。福州市确立了“一心、二轴、三圈、十二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其中,海坛岛位于福州滨海旅游发展轴线上,并作为福州市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分区。莆田市努力构建“一大品牌、三大节庆、五大系列、七大精品线路、精品”的旅游产品体系,这些产品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都包含着湄洲岛妈祖文化资源和海岛景观资源。厦门市制定了“一心、二带、三片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其中“一心”就是重点建设鼓浪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漳州市确立“以滨海度假探秘旅游为龙头,以市区文化商贸旅游为中心,以山地生态观光旅游为辅助,构建3个旅游产业带”的旅游产业布局目标,东山岛与漳州国家地质公园是当地3个旅游产业带的龙头。可见,海坛岛在4个旅游地中享有的政策条件是最差的。

3.6旅游地介入机会比较

旅游地的可进人性是旅游地介入机会的关键。福建沿海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为海岛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但是4个旅游地的区域内部交通状况参差不齐。鼓浪屿交通条件最好,与依托城市空间距离最近,仅有1千米,并且依托城市拥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湄洲岛其次,其与依托城市相距42千米,轮渡班次较多,并且岛内交通相对完善。东山岛和海坛岛距离依托城市距离分别达116千米、128千米,距离都较远,尽管海坛岛的依托城市福州拥有机场,但是进岛水上交通班次少,并且景区内交通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在4个海岛中属最差。

另外,旅游地宣传促销又是扩大介入机会的重要手段。4个海岛都拥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但是市场营销的力度、方向存在很大差异。鼓浪屿通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多次举行重大的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和会展活动、尝试实行网络营销等手段,在塑造产品形象和旅游地知名度上效果显着。湄洲岛全力打造妈祖文化品牌,每年都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加强对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市场宣传,已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东山岛充分利用生态海岛的优势,积极加入到区域旅游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厦门、深圳的合作,旅游知名度正逐步得到提高。海坛岛由于在当地经济中产业地位不突出,尽管拥有“海蚀地貌”这一独特资源,但是知名度有限,在对外宣传、营销方面还有待加强。

4 4个海岛型旅游地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策略

4个海岛型旅游地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4个海岛的旅游合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福建海岛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提升福建海岛旅游的知名度,在更大范围内赢得市场。

4.1健全沿海海岛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

福建省已制定出我国第一个省级滨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个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海岛旅游开发存在严重的诸如海岛旅游资源浪费、主题形象不明、省内的恶性竞争、条块分割开发等现象。因此,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海岛(滨)旅游开发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制度,提升海岛(滨)旅游开发中的区域和部门协调能力,是解决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关键。

4.2突出特色,形成区域海岛旅游总体形象

充分挖掘福建海岛旅游资源的本底特色与形象元素,塑造福建海岛总体旅游形象。利用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和建筑艺术文化、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和民俗文化、海坛岛的渔村风情和海蚀地貌、东山岛的关帝文化和海岛生态等特色,构建鼓浪屿、湄洲岛等景区品牌,鼓浪屿海峡旅游节、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最终形成“闽风岛韵,魅力福海——海峡西岸海岛游”旅游总体形象。

4.3实行一体化的营销管理

加强福建沿海地区市场促销的协作,打破各地分头营销宣传的状况,达到推广整体形象和共建福建海岛旅游带的目的。4个特色海岛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宣传、旅游节庆活动、公共关系传播、市场促销活动等统一宣传福建4个特色海岛,共筑旅游信息平台、共同开发旅游客源市场、统一制定旅游服务标准,实行区域旅游宣传和营销一体化战略,共同打造福建沿海海岛旅游品牌。在本区域内促销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区域协作的范围,加强省际区域促销协作,在海岛旅游促销方面加强与广东、浙江、台湾和港澳等地的联系,共同构筑无障碍中国沿海海岛旅游合作圈。

5 结论与讨论

福建沿海4个海岛型旅游地有较为相似的旅游资源、重叠的客源市场以及相当的重视程度,但同时其资源特色、发展环境、市场倾向、发展条件、介入机会等竞争优势差异较大,这些都决定了海岛型旅游地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1)4个海岛自然旅游资源相似,地理位置相邻,客源市场重叠以及旅游业都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这些因素都决定了4个海岛型旅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篇3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口岸构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三沙群岛;疆域权益;研究

口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大门”的象征,口岸对经济建设有特殊的辐射功能,强化旅游口岸的建设有助于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实施。旅游口岸的建设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口岸的布局与建设水准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旅游岛的后续发展。旅游口岸是国际旅游岛的“门户”,是国际旅游岛的国际名片,其建设的成果将直接影响国际旅游岛的整体形象及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旅游口岸的构建对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彰显南海疆域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旅游口岸建设与研究关系到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逐渐由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化。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正在缩小,中国正在融入与世界各国人员交往和贸易往来的大潮当中。因此,对外口岸的建设与研究日益引起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地位越来越突出,将成为各地区核心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旅游口岸更是对外口岸的缩影,对旅游口岸的建设与研究关系到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同时也是检验对外交往的开放程度和旅游服务的质量。特别是将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地区,对旅游口岸的建设与研究刻不容缓。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第一窗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门户”,诸多软硬件要素会影响其构建的质量。口岸同时具备了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口岸在促进地区乃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海蕴藏丰富的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而三沙群岛旅游尚未开发。在南海周边国家正对南海丰富的资源窥觊不已、垂暮有加的今天,通过加强国际旅游岛口岸的建设来辐射并带动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来维护国家、彰显疆域权益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见,旅游口岸的建设与研究迫在眉睫,除了完善与建设通关口岸的硬件设施之外,与之配套的大型免税集团或大型商业公司,建设经营免税店、大型游乐园,还有与旅游服务体系有关的软件建设也非常重要。

二、旅游口岸意识及旅游口岸相配套的软硬件建设有待提升和加强

1.传统旅游意识对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的影响

在传统的旅游观念影响下,一些地区旅游口岸的建设也只停留在通关、检验、检疫等“例行公务”的工作场面上,与国际旅游口岸相配套的软硬件要求相去甚远,旅游服务意识观念淡薄,旅游口岸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辐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制约区域旅游战略发展的实施,制约经济等领域的发展。

2.国际旅游岛的地理位置与旅游口岸的关系

海南岛孤悬南中国海,琼州海峡将海岛与大陆隔开,进出海南岛主要通过飞机、轮船,即使火车轮渡也已开通,制约海南与外界交往特别是国际往来的交通“瓶颈”,仍然使许多国内外游客“梦断琼州海峡”,对美丽的海岛似乎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这与海南岛的口岸建设不无关系。

3.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状况与海南旅游市场

(1)航空口岸。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空港主要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海口空港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空港,均为国家一类口岸。随着国际旅游岛旅游与商务活动的升温,空中交通的“瓶颈”效应凸显,异常忙碌的空港并未能满足日益膨胀的旅游市场需求,其软硬件的软肋常常为怀着兴高采烈之情来美丽海岛度假、休闲的旅客所诟病。

(2)海港口岸。海南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环岛延绵1528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其中绝大多数的港口为渔业基地,主要为渔民从事捕鱼业之栖息港口,这些港口规模小,设施简陋,只能停靠海洋作业的中小渔船。

承担海南岛主要客货进出的比较大的港口有凤凰港、洋浦港、八所港、清澜港、海口港等。

目前,进出海岛的游客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绝大多数游客以海口港登陆港口。已经投入运营的海南岛东环铁路的始发站为海口,而与海口火车站对接的港口为海口港。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海口港将作为一个游客(主要是国内游客)进出海南岛的集散地,海口港还将起到疏散登陆游客之作用,游客通过海路登陆海口港并往岛内纵深辐射的旅游状况将愈加明显。

(3)旅游口岸存在的问题。机场口岸设施规模偏小;海港邮轮设施建设不均衡;口岸设施规划设计不尽合理;口岸配套设施不完善;口岸工作条件落后;口岸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仍应强化。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现状特征及区域口岸竞争状况

1.海南旅游口岸的现状及特征

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海空口岸形成以南北为主的旅游口岸格局。布局只是旅游口岸发展举措的第一步,完善旅游口岸软硬件的建设才是关系到旅游口岸能否发挥其对旅游经济特殊辐射功能的重要一环。

2.海南国际旅游岛目标顾客特征及旅游市场特征

从相关资料可看出,2005-2009年的5年间,外国游客入境海南的人数呈上升态势。海外游客主要以港澳台、俄罗斯、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为主,中东、欧美游客偏少。

3.海南旅游口岸的需求特征

从海南省旅游局旅游统计报表显示资料可看出,外国人在海南平均停留天数少于全国平均值,但人均日消费却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如果延长外国游客的停留时间,对拉动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游客在海南的停留时间短,与海南相关的旅游环境不无关系。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口岸的建设状况、旅游购物及旅游娱乐等相配套的旅游服务功能的发挥等密切相关。就海南所处的区域环境来看,也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区域口岸竞争有关。

4.区域口岸竞争状况

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后,吸引众多国内外关注的目光,所谓牵一丝而动全身,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任何区域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参与到区域的竞争行列中来。海南国际旅游岛要提高“国际”的含金量,就要面对区域国际旅游行业的挑战,海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首先要面对香港和东南亚旅游市场的竞争。尤以新加坡、印尼巴里岛、泰国普吉岛的竞争较为明显。

四、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发展战略构想

1.海南旅游口岸的升级与改扩建

随着国际旅游岛获批,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高度,显然,现有的旅游口岸不能很好满足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要求,由于软硬件原因其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特征凸显。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海空港旅游口岸在硬件上进行改扩建或重新选址建设新的国际旅游岛口岸,在软件上加强基础建设和服务,一站式出入境,准确、便捷、优质,一切以方便顾客为第一。

2.海南旅游口岸的战略性发展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

纵观世界上旅游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大都有着完善的旅游口岸等配套设施,考虑到三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稀缺的旅游资源,且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可以打造成大的国际旅游岛品牌中的核心品牌;其国际旅游口岸的个性定位异常活跃,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应配之以相应配套的旅游口岸设施,使其品牌效应发挥至极致,并为将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发挥旅游口岸的功能辐射作用。

建议再造一个新三亚国际旅游枢纽机场,此新口岸空港的建成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标志性建筑,是个区域旅游枢纽机场。相当于西部机场南移,可覆盖整个“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具有参与全球性的旅游航空市场竞争的国际战略意义。

新三亚国际旅游枢纽机场的建设,将展示国际旅游枢纽机场口岸的独特个性,集大型免税商场、餐饮、娱乐、酒店等功能效应,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口岸的功能辐射作用,对于带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充实海南国际旅游岛核心品牌的内涵,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国际旅游岛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调研资料显示,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都是东南亚乃至世界知名的机场,这些口岸机场的建设对于带动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并不等同于海南岛“南部组团”,范畴要比之大得多,可以涵盖南海海洋岛屿旅游。“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是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及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格局的视野下产生的新概念,一方面,开发南海旅游资源,对于彰显国家疆域权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既然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高度,就必须有国际旅游市场的布局,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建设与竞争。 “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既可以彰显国家,亦可融入并参与到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因此,“三亚国际旅游枢纽机场”可作为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桥头堡,将带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腾飞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加快三亚凤凰国际游轮母港和海口国际邮轮码头的发展

海南发展邮轮经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邮轮旅游带来重大机遇,加快发展邮轮经济也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意义重大。

三亚、海口地理位置特殊,邮轮从三亚、海口出发,可以抵达三沙群岛展开南海海洋旅游,亦可经不同航线抵达香港、澳门、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可打造三亚凤凰国际游轮母港为品牌港口及加快海口国际邮轮码头的发展建设,这样,南北港口遥相呼应,可以满足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对旅游口岸的需求,从而可进一步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旅游口岸对经济的辐射功能作用。

4.加快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勘探、规划、建设步伐,建设全新的陆路口岸

国际旅游岛要快速发展,必须打开陆路通道,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建设是构建全新陆路旅游口岸的关键,将形成陆海空交通网络新格局,从而形成国际旅游岛旅游枢纽的态势,彰显国际旅游岛交通口岸的独特优势,使国际旅游岛旅游资源发挥至极致,促进海南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造福海南人民,这也是发展国际旅游岛的真正意义所在。

5.重视旅游教育事业建设—建议组建中国国际旅游大学

教育是根本,只有将旅游教育事业建设好,才能为国际旅游岛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建议组建中国国际旅游大学,培养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关人才。可以与世界上知名的旅游院校合作办学,此举乃一箭多雕,全力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6.旅游口岸建设与机制创新

国际旅游岛的口岸发展战略要求有相配套的口岸机制建设,才能保证口岸建设的持续进行。就目前海南口岸机构设计来看,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与协调作用。存在口岸相关部门单位级别低、编制严重不足、管理的组织机构纵横交错、职责不够清晰、效率不高等问题,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因此,创新国际旅游岛口岸建设机制显得刻不容缓,且作用重大。建议成立海南旅游口岸建设发展委员会,担负起国际旅游岛口岸建设与发展的重任,使其指导、协调有关口岸业务的优势作用发挥至极致。

7.旅游口岸建设与口岸立法--颁布实施新的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管理条例

旅游口岸的建设与口岸立法密切相关,纵观海南建设办大特区以来的相关旅游口岸法规,每一次出台新的口岸法规,不仅规范了口岸管理,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旅游口岸产业的发展。

可以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口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管理机制,颁布实施新的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管理条例,以使得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管理有章可循,对于推进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卫红:2006.旅游管理.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篇4

高球热席卷中国

“旅游收入实现11.09亿元,同比增长38.71%;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88万人次,同比增长16.32%;多家高球场日接待客量高达500人次,不得不采取加场形式满足游客……”这是今年春节黄金周,海南省旅游呈现出的兴旺景象。与此同时,云南地区的高尔夫旅游也是形势大好,客流量大增,与海南遥相呼应。继去年之后,作为欧巡赛赛事之一的TCL精英赛今年三月仍将于海南举办,有了去年的基础,今年将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球手,带来更旺的人气。

不过,海南、云南的高球热还没达到烫手的地步。高尔夫毕竟还只是“小众”运动,相对高昂的价格不是一般工薪阶层能够接受的。可以预计,随着国家队的组建以及一系列大赛的举办,高尔夫将会被更多的国人所关注,06年高尔夫旅游一定会比去年形势更好,国内外游客均会大幅度增加。

做专业高尔夫旅游

由于本地客源极少、市场狭小,绝大部分客人来自其它地方,和广东、上海的球场相比,海南、云南旅游型球场特征突出。不同的特征,需要不同的营销策略,做专业高尔夫旅游才是“两南”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专业不仅是对高尔夫球场的要求,各个相关环节也都需要专业,如旅行社服务、各类配套服务等。目前国内旅游界对高尔夫的认识还不充分,对高尔夫规则和高尔夫球场的运作流程了解不够,旅行社对待高尔夫旅游大都还停留在普通地接的水平上,在组织策划高尔夫旅游方面经验明显不足。由于刚刚起步,经验积累尚需时日,“两南”地区的高尔夫旅游还不够专业,有待改进,而是否专业必然关系到高尔夫旅游品牌的树立,以及在同业中的地位。

专业意味着持久地专注,只有坚持专注,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并且不断超越。“两南”地区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在价格方面,相对于其它地区,都具有较大优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凭借价格优势,以专业的品质和服务,一方面开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扩大国际市场,吸引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客人来“两南”地区打高尔夫,逐步打造中国的、世界的高尔夫旅游品牌,这应该是“两南”地区未来发展的方向。

存在突出问题

在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之下,海南、云南的高尔夫旅游背后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其中旅游高峰时期的接待能力不足尤为突出。“春节黄金周”、“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三个旅游高峰期,“两南”地区交通紧张,航班不足,机票如不提前预订一票难求,造成游客进出的困难;星级宾馆、酒店客房爆满,许多客人不得不入住非星级宾馆、酒店入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各球场加场都无法满足众多的需求,有球友反映说在海南玩高尔夫“打球难、难打球”……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据悉,为解决上述问题,海南省旅游部门已上报省政府,建议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规定旅游团队不得入住非星级酒店,不得游览非A级景区(点);针对自驾车服务保障难于满足需求的种种问题,建议尽快在三亚和琼海建设自驾车营地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议将垃圾场、河边地、山边地等闲置地有效规划利用,建造更多的高尔夫球场,以解决旺季打球难的问题。

“两南”地区的硬件设施能够达到国际水平,软件方面则不尽如人意。球场之间为抢客源,大打价格战,将服务撇在一边,背离了高尔夫消费的初衷。高尔夫不是市场上的萝卜卖了就完事了,它倡导的是尊贵、享受、和谐,如果能使客人感受到这些,即使价格高,也不会缺乏客人。有关高尔夫旅游的营销还处于球场、旅行社自发的阶段,缺乏地方品牌的整体策划营销,这样使得游客只是通过口碑获知信息,传播面不广,市场不能迅速扩大。

篇5

关键词:江西;旅游资源生态位;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4-0106-04

生态学起源于生物学,但已经超越了生物学的范围。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更多的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的桥梁。而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现已逐步渗透到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目前主要是在企业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被重点关注和热点探讨。

一、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内涵

生态位是指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同样,应用到社会学领域,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系统中的一个单元,与生态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相类似,旅游资源在旅游系统中也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应的生态位。旅游资源生态位是指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系统中依据其特点、品位、市场开发潜力及需求状况而确立的发展地位及由此而致的开发序位和市场定位。旅游资源生态位是旅游资源本体特征与环境条件(旅游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资源开发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等)互动匹配后所处的状态,是旅游资源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范围内旅游业发展中所具有的功能与地位。

二、江西旅游资源生态位分析

1.江西旅游资源的总体概况

素享“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全省现有世界文化景观l处,风景名胜区(点)400多个,自然保护区14个(国家级3个),森林公园58个(国家级14个),历史文化名城7座(国家级3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处(全国重点24处)。此外还有丰富的风物名产、地方文化和众多的现代建设项目。

2.江西旅游资源生态位的“三位论”

(1)江西旅游资源价值层位(营养维度生态位)

旅游资源价值层位是指从审美的角度和旅游资源自身特点、属性、开发利用条件出发,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旅游资源的“营养生态位”,也就是旅游资源本身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程度及旅游者从中所能获得的价值(营养)大小。旅游资源价值层位是旅游资源开发序位和旅游资源市场定位的基础。旅游资源价值层位可以通过对旅游资源品位高低、吸引力大小、旅游资源开发基础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对江西旅游资源的综合评分,可以把旅游资源价值层位分为三个层位。第一层位的为资源品位高、吸引力大、旅游基础设施较好的旅游资源(景区),包括: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景德镇、瑞金、南昌市区、安远三百山、吴城候鸟区、九江浔阳区、赣州章贡区等。第二层位的为资源品位、吸引力中等,旅游基础设施尚可的旅游资源(景区),包括:婺源、湖口石钟山、新余仙女湖、彭泽龙宫洞、萍乡安源、乐安流坑、靖安三爪仑、永修云居山、龙南武当山、柘林湖、宁冈、吉安、龟峰、梅岭、宁都翠微峰、南城麻姑山等。第三层位的为资源品位、吸引力一般或资源品位尚可,.但旅游基础设施较差的旅游资源(景区),包括:瑞昌秦山、峡江玉笥山、遂川白水仙一泉江、莲花玉壶山、万年仙人洞、铅山、浮梁、乐平、樟树、会昌汉仙岩:金溪疏山寺、宜黄曹山、宜丰洞山、万载竹山、武功山、孽龙洞、修水南崖一清水岩等。

(2)江西旅游资源开发序位(时间维度生态位)

旅游资源开发序位是根据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品质、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区位环境条件、区域旅游资源相互关系等因素,确定的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开发中的时间顺序和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功能系统中的地位。旅游资源开发序位包括开发时间先后秩序、开发建设规模和功能体系定位。旅游资源的价值层位是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的基础,而旅游区位因素(旅游开发难易程度、投资规模、客源市场保证程度、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等)是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重要条件。根据旅游资源的价值层位,旅游资源在区域系统中的空间格局(区位),旅游资源的替代关系与互补关系,旅游资源开发支持体系的能力建设状况等因素确定江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序位。

江西旅游资源开发序位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划分:一是旅游资源总体开发序位,如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仙女湖等-三百山、石钟山、龟峰、乐安流坑等-龙宫洞、小武当、武功山等一狮子洞、七里窑、瑞昌秦山等;二是旅游资源类型开发序位,如山岳景观系列开发序位: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三百山-武功山、黄岗山,丹霞地貌景观系列开发序位:龙虎山-龟峰-小武当。

(3)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空间维度生态位)

旅游资源市场定位是根据区域中旅游资源的价值层位现状,分析旅游资源的辐射距离大小和吸引向性而确定的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方向和预期规模大小,即同一资源在不同区域市场上所占据的位置与市场层次。旅游资源市场定位可以分为旅游资源的市场空间定位(空间生态位)和旅游资源的市场功能定位――目标细分市场定位(功能生态位)。江西旅游资源的特色概括起来就是绝特山水、红色摇篮、陶瓷艺术、道教文化和古色文化。就江西旅游资源吸引力来看以及入境旅游者对江西旅游资源感兴趣的比较和历年来江西各景区入境旅游接待情况分析,入境旅游者对江西旅游资源的兴趣大小依次是绝特山水、陶瓷艺术、古色文化、道教文化和红色摇篮;港澳旅游者对江西旅游资源的兴趣大小依次是绝特山水、道教文化、陶瓷艺术、红色摇篮和古色文化。

而江西的名山胜水及红色文化最吸引国内游客其次是道教文化、古色文化和陶瓷艺术。因此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可以其层次关系。

三、江西旅游资源生态位的选择策略

俄罗斯微生物学家格乌司指出,生态位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物种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选准自身的生态位,在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上与其他物种错开。旅游资源生态位的选择是旅游资源开发面对生存与竞争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的策略。旅游资源生态位的选择必须考虑旅游资源自身禀赋特征与需求、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协调统一。

1.确立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生态位定位

江西在区域旅游系统中,在已有的旅游资源生态序位基础上,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竞争实力的提高,不断地开发新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通过不断扩展自身的生态位空间,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宽度,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占据有利的生存位置,确立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第一,优先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旅游作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实行红色旅游领跑战略。使红

色旅游成为江具特色与魅力的“红色名片”,带动江西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第二,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第三,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宗教旅游。第四,培育发展:会展旅游,科考旅游,工业旅游,购物旅游,军体探险旅游,自助和自驾车旅游。

为避免区域内旅游资源生态位重叠,避免低层次重复开发,江西旅游资源开发应确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应以井冈山为重点,观光旅游资源开发应以庐山为龙头,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以龙虎山为中心。在区域旅游系统内应有层次、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2.进行旅游资源错位开发――生态位调整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生态位差异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就越小,甚至处于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反之,旅游资源生态位越接近,相互竞争就越激烈,生存压力就越大。因此,为避免生态位重叠而导致的恶性竞争(价格战、广告战和产品战等),寻求共同发展,可以选择旅游资源错位开发模式。旅游资源错位开发可以分为:时间错位、空间错位、产品错位和市场错位四种形式。

(1)时间错位:对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应正确选择旅游资源开发的序位,做到分期开发,滚动式发展,确立旅游资源开发的主次关系与次序。对一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与预期的旅游资源,应尽早尽快进行开发,充分利用“时间差”,占据有利的市场,确立先发优势。如生态旅游资源是江西的一大资源优势,同时,生态旅游也是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因此,江西应重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努力提升江西旅游业的品位。

(2)空间错位:寻找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生存空间,避免区域内在资源开发模式上低水平重复开发。形成区域旅游系统的合理的空间梯度。通过空间错位开发,在区域旅游系统内逐步形成具有强吸引力、辐射力的旅游节点。这些旅游节点对周围地区的吸引、辐射效应,会促成区域旅游系统内部各地区之间进一步发生互动效应,形成彼此之间的旅游职能互补,并逐步形成层次有序的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江西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打好庐山牌,使其成为吸纳游客和周边旅游区传递客源的中心。要把井冈山作为另一个名牌旅游产品来建设,建成新的旅游热线。要充分发挥庐山的世界文化景观的品牌优势和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圣地的品牌与政策优势,对江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辐射作用与带动作用。

(3)产品错位:同质化的资源,差异化的开发。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要求旅游产品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和明显的差异性。旅游产品错位开发主要包括:第一,产品特色错位,找出旅游资源开发亮点,形成旅游特色产品,如江西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第二,产品开发规模错位,通过规模建立自身的优势与个性;第三,产品档次错位,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做文章,打造旅游精品,同时,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也应开发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满足多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

(4)市场错位: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饱和的思想。市场错位开发就是寻找市场空位,找准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细分市场进行开发。针对江西旅游资源的价值层位和资源禀赋特征,找准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定位。

首先,入境市场定位。其核心市场主要是港澳台、东南亚、东北亚(主要是日、韩)、北美(美国、加拿大)4大市场,基本市场:西欧、澳洲,机会市场:其他国家和地区。其市场发展战略重点:针对港澳台市场,主要推出江西名山大湖古城观光、景德镇陶瓷赏购、红色摇篮访习、三百山饮水探源、龙虎山道教朝圣、三清山奇峰观赏等旅游产品。针对东北亚和东南亚市场,主要推出庐山国际会议、景德镇陶瓷艺术研修、龙虎山和三清山道教文化、婺源山水田园采风、乐安流坑古村探访等旅游产品。针对欧美市场,主要推出庐山国际会议、景德镇陶瓷艺术研修、鄱阳湖冬季珍禽观赏、红色摇篮探访等旅游产品。

其次,国内市场定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市场,重点推出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景德镇、婺源等旅游目的地的观光、会议、度假、生态等旅游产品。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市场,重点推出京九江西名山大湖古城观光、会议、生态、宗教文化等旅游产品。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旅游市场,重点推出江西名山观光、访习和会议等旅游产品。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应以庐山、井冈山观光、访习、会议等旅游产品为先导,大力开拓北京市场,并逐步拓宽北方市场。

第三,省内旅游市场定位。发挥本省旅游景区众多、旅游产品多样的优势,继续推进以“我爱江西山和水”为题的“江西人游江西”旅游活动,拓宽市场,并适时分流客源,使旅游热线更热、旅游温线趋热。

篇6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迅速发展,许多地方都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闽南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吸引了许多的游客,特别是港、澳、台和东南亚的游客。如何根据闽南文化的独特之处对闽南文化进行旅游业开发,挖掘闽南文化中的旅游业资源,是现在闽南旅游业开发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闽南文化的形成及特征,就闽南文化历史资源旅游业开发的形态及关键点进行探讨。

一、闽南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文化作为社会内在的构成因素和外化的存在形态,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渗透在文化之中,使其呈现出相应的特点。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理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纵向遗传、横向衍播,反映各地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从属于中华文化的区域文化,其中福建东南的闽南文化即是其中之一。这里的闽南主要是指包括厦门、漳州和泉州在内的闽南三角地区,而闽南文化通常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文化,在播迁闽南的过程中,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历史发展的差异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文化。同时闽南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物化为带有区域性文化特征的独特的闽南文化资源。

(一)闽南历史文化的包容性特征从地理上说,闽南地区正是陆海交汇的海口地带,这就使闽南文化带有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性质,因而闽南历史文化包含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质。从人文层面上说,从宋元开始,闽南就成为一个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区域。所以,所谓的闽南文化的包容性,其涵义是从中华文化的内部看,闽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南播之后接受闽南海洋地理环境和海洋人文精神的影响,出现的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互相吸收、融合与涵化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内部的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交汇。

(二)闽南文化的开放性特征闽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不可分割的。从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关系来看,闽南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地带和先发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把阿拉伯文化和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传入闽南,冲淡了闽南文化中源于内陆文化的保守性,使得闽南文化具有了开放性的特征。近代殖民主义者对闽南的入侵则把西方新兴的商业文明传播到闽南地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闽南地区人民的传统观念,并促成闽南重商好利的商业文化意识的形成。闽南地区半开放的地理特征使得闽南地区成为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场所。因此,无论是阿拉伯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东洋文化,或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途径,或是通过殖民战争的方式传向闽南地区,这同时也赋于闽南文化有别于中原传统农业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特点,使闽南文化包容并蓄,许多外来文化得以在闽南地区存续和融合。

二、闽南文化历史资源旅游业开发的形态

上述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经过社会发展、历史演变直至今天,存在许多物化的表现。闽南文化的这些物化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质,都可进行旅游产业开发。

(一)闽南文化的历史遗迹资源的旅游业开发历史遗迹形成于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之中,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的结晶,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历史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其价值在于它再现了历史,是历史发展轨迹的见证,因而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文化历史资源。以泉州为例,宋元时期,泉州港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对外贸易已经十分发达,正是由于港口贸易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逐渐与闽南当地文化融合。通过对港口遗址的开发,可以使世人了解当时闽南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有助于人们对闽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二)闽南文化的历史建筑资源的旅游业开发由于闽南古代曾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之一,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其古代建筑物也因此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特别是许多建筑融合了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体现出独特的风貌。以泉州为例,有伊斯兰教寺庙,其建筑与其他寺庙建筑风格迥异,是古代伊斯兰教文化对外传播的反映。另有作为中国两大佛教寺院之一的开元寺,其建筑风格也是独树一帜,特别是大殿的设计在中国中原佛教寺院中是比较罕见的。此外,由于闽南多水靠海,因而闽南地区人民对桥梁的设计也别具一格,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桥梁遗址,全国闻名的有洛阳桥、安平桥等。这些都是闽南文化特征物化表现,也是闽南特色旅游的重点之一。

(三)文化民俗风情的旅游业开发闽南土著居民、中原迁徙的移民和外来的民族等,都在闽南地区留下了历史遗迹,不仅形成了闽南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也为闽南地区留下了许多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比如闽南的惠安地区在长期的渔业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惠安女”文化,还有漳州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闽南地区在宋元时期曾是多民族的聚集地,闽南地区的回族文化就是在宋元时期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闽南地区扎根繁衍形成的,在泉州就遗留有众多阿拉伯风格的建筑。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文化资源是闽南旅游业开发的亮点,可以吸引广泛的游客前来观光。

(四)闽南宗教文化资源的旅游业开发由于闽南文化自身的包容性使许多宗教得以在闽南地区长期发展并保留下来。除了类似中原地区的佛教、道教以外,闽南沿海还有其特有的民间信仰———妈祖,以及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外来宗教———伊斯兰教等。这些一直都存续至现在,并在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地区留下了宝贵的宗教文化历史资源,主要有泉州的妈祖庙、开元寺、圣墓,厦门的南普陀寺,以及我国现存唯一的摩尼教遗址———晋江草庵等。把这些特色宗教文化历史资源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出来,作为闽南文化旅游的重点,是发展闽南旅游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篇7

[关键词]邮轮产业;区域合作机制;邮轮港口;区域经济

[DOI]10.13939/ki.zgsc.2017.15.033

1 研究背景

邮轮产业是以海洋休闲度假旅游为核心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总体产业经济效应。邮轮产业依托海洋旅游为经营舞台,具有跨区域性、海洋文化传播性及世界文明载体性等特征,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及“漂浮的城市名片”,发展潜力巨大。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历经“新常态”,正在砥砺前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构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均为国际邮轮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邮轮产业作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逐步成为国际旅游岛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海南省推动邮轮产业加快发展,对于“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海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扩大海南旅游影响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海南省地处泛珠三角、东盟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战略要地,海岛南部的三亚市扼南海海上交通要道,向北连接东北亚邮轮旅游圈、海峡旅游圈;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邮轮旅游圈;“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使三亚邮轮母港进一步辐射至加勒比海邮轮圈、北非邮轮港口等地;优越的区位优势将会推动三亚发展高端邮轮及其相关产业链。海南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旅游资源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邮轮旅游产业能够推动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海南省与环南海国家有必要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做大做强邮轮产业。

2 创建南海邮轮产业发展的区域合作机制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旅游合作已有多年的基础,并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海洋省,管辖的海域约占南海总面积的2/3,从国家给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及气候区位优势分析,海南在与南海沿岸国家开展邮轮旅游合作方面理应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11月,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海南、菲律宾在中国香港签署协议,海南正式加盟“亚洲邮轮专案”合作项目,协议计划增加南海邮轮航线及航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首先,由海南省牵头联合域内有关邮轮行业和组织成立“南中国海邮轮协会(SCCA)”,打造泛南中国海邮轮旅游圈,形成机制、共谋发展。进一步深化海南省与东南亚、东北亚各个旅游城市的合作,巩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的邮轮合作,建设东盟邮轮旅游目的地,拓展与伦敦、洛杉矶等友好城市的旅游合作,联合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曼谷、首尔、吉隆坡、马尼拉等亚洲著名旅游城市,探索设立世界邮轮旅游城市合作组织,推进世界旅游城市间在邮轮领域的合作,吸引国际邮轮航线在三亚和海口增加挂靠航线和挂靠密度。其次,全方位开展邮轮旅游合作,包括与国际邮轮公司,东北亚邮轮圈、台湾海峡邮轮圈的合作,做大本区域邮轮旅游市场的规模。加强同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国际邮轮航线协会(CLIA)、境外邮轮公司等各类国际旅游机构的合作,在邮轮旅游市场营销、邮轮产业会议、邮轮理论研究、邮市场调查、邮轮资料汇编等领域加强合作。最后,通过博鳌亚洲论坛、岛屿政策观光论坛等载体、举办区域邮轮产业专题会议,塑造区域整体形象,将南海逐渐建成全球主要邮轮旅游目的地之一。积极参与国际邮轮旅游合作,充分发挥邮轮旅游的对外宣传功能,提升海南的国际形象。

依托“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构建南海邮轮经济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邮轮经济圈作为一个较大的海洋旅游经济区概念,是在一个特定的海洋经济区域内因邮轮航线、邮轮母港及邮轮客源市场联结而成的海洋产业配置圈。邮轮经济圈的建立无异于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区域通过邮轮产业关联成一种全新的区域空间组织。建立南海邮轮经济圈,具体可以通过建立适合南海邮轮产业发展的共同市场,成立促进南海邮轮旅游发展的合作组织,整合环南海各种邮轮发展资源,比如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发展联盟”,吸收“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邮轮港口、沿海城市、旅行社、邮轮公司共同参加,研究丝路沿线邮轮旅游发展规划,实行相互通关便利化,充分发展南海邮轮旅游,把邮轮旅游做成南海各国充分参与的大经济项目。同时,形成有效的邮轮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跨国联盟,如成立“南海邮轮经济共同体”“亚洲邮轮联盟”等长期合作机制,出台各国共同遵守的邮轮行业法律法规,协调各国相关政策。借鉴博鳌亚洲论坛,可以考虑在三亚建立“南海邮轮联盟论坛”,将凤凰岛邮轮母港作为论坛会址。

篇8

O2O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0年8月份被AlexRampell提出,但其运用应追溯到2006年。沃尔玛公司SitetoStore的B2C战略就是O2O模式的雏型。而回顾中国O2O模式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携程、大众点评网为代表的萌芽期,实现了信息流的线上传递,而资金流和服务流还依然停留在线下完成。第二个时期以团购模式为代表,将资金流推到线上,只在线下完成商业流与服务流,这一时期O2O的概念得以具象化,同时也将O2O推向产业发展前沿。第三阶段则是O2O模式得以广泛应用。在我国,已应用于旅游、房地产、订票、移动互联网、餐饮、汽车租赁、电子优惠券、奢侈品等诸多领域。O2O模式在云南的发展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由于受到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刺激,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已经积极的参与到利用电子商务新模式开拓业务的实践中来。而在这些企业中,又数旅游企业采取的实质性动作最为显著。以“品游天下”为代表的O2O模式运营商开始崛起。截止到今年,全省有1273家商户已加入到此平台中,35642名用户成为会员。同时合作商家也从单纯的国内商家向东盟国家的商家扩散。除了与昆明康辉旅行社为代表的省内知名旅行社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也与泰国泰而喜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缅甸世邦旅运关系企业有限公司等东盟国家旅行社建立良好和长期的合作关系。

2、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服务贸易的态势分析

2.1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服务贸易的优势

2.1.1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自然景观方面,特殊的地形地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多样的动植物分布都成为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方面,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此外,经过多年的建设,云南省已形成了六大云南旅游精品线路,囊括度假休闲、生态文化,异国风情、热带雨林风情,喀斯特山水奇观,古滇文化。六大精品路线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

2.1.2东盟国家旅游者入滇旅游需求增长得益于云南省与东盟地理位置互为近邻,双边交往历史久远,政治关系良好以及旅游产品互补等因素,云南省与东盟的旅游交流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533.5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其中,亚洲客源市场入滇游客达254.7万人次,同比增长13.9%。亚洲国家和地区一直就是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国,互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在云南省前10名客源国中有7个是亚洲国家,它们分别是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蒙古,其中东盟国家占到57%。东盟所有国家共计5亿多人口,并可通过数条亚欧大陆桥和近距离水运连接欧洲、非洲、澳洲。目前,中国与东盟十国人员往来已突破1500万人次。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双向旅游规模超过中国与欧盟27国之间的规模,东盟已成为我国在旅游方面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体合作伙伴。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交往发展之快、规模之大,足以显示出在双方的国际旅游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2.1.3逐年壮大的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逐年扩张的网民规模和丰富的云互联网资源,为云南省旅游电子商务奠定了发展基础。截至2010年底,就网民规模而言,网民总数达1021万人,网民普及率22.3%,增长率为20.9%。就互联网资源而言,域名数45,379万,网站数量达10,269个,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为88.3KB/s。此外,云南省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也表现在网站数量的增多、类型的多样化。以政府为主导成立的云南旅游电子商务网,成为国内外了解云南的窗口。截止2006年,该网站累计访问量就突破7000万人次,月均访问量达到400万人次。已成为国内云南地区最大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之一。此外,旅游企业自己创办的企业旅游网站平台也为游客带来了诸多便利,如昆明康辉旅行社下运营的云南旅游网站就达1000个。

2.2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劣势

2.2.1线下商家泛而不精O2O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聚拢整合大量优质商家资源,但是现阶段云南省应用O2O模式发展面向东盟国家的旅游还处于试水阶段,O2O经营者在争夺商家资源时,降低资质审核要求,使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此外,目前许多经营者对于O2O模式理解不到位,盲目追求用户数量提升,经营领域扩张。表面上,注册旅行社数量激增和旅游产品种类的丰富确实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但是却无法保证这些服务的质量。

2.2.2配套系统平台搭建善不健全O2O模式作为电子商务的模式之一,又加之其带来的立即可见的现金流,不免为服务提供商的非法牟利带来隐患。现阶段,云南省在开展O2O模式时也没有同步形成完善的诚信机制。政策方面,政府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出台,在接到投诉之后,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涉嫌违法违规经营的O2O企业无法可依来进行惩罚。监管方面,无论是非营利性机构还是盈利性机构都没有涌现出对O2O经营者进行监管的第三方机构。企业自身也没有建设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情况和其他的调研数据,对O2O经营者进行诚信评级,并且将评级结果及时展现给消费者的平台。

2.2.3平台提供商盈利模式单一,产品创新不足。团购作为O2O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发展中呈现出一哄而上,小本经营,用相同的模式圈钱,同质化竞争严重等现象,并最终导致不少经营者血本无归。而目前,云南省运用O2O模式的运营商依然在很多方面未能摆脱这些弊病。从经营模式上,云南省O2O经营者现阶段多半都局限于提供一些表层次、低技术的服务,缺乏更具潜力、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模式;在盈利模式上,没有形成面向用户、商家、广告投放商等多项收费的机制;在经营思路上,仅仅锁定低价路线,并没有借助自身的媒体优势,帮助商家挖掘一些增值业务,使得很多商家即使有多元化的业务体系,但是因为宣传不到位,最终这些服务没有获得用户。

2.3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服务贸易的机遇

2.3.1政府支持力度显现中国“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云南和广西作为推进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区,建设湄公河国际旅游带基地。近年来,在互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相继出台了吸引入境游客的政策与措施。一方面,在签证办理方面,率先实行国民对等、互免签证;另一方面,在旅游投资方面,鼓励合资旅行社的建立,鼓励开发互补型旅游产品。

2.3.2在线旅游的蓬勃发展根据艾瑞咨询集团关于2013年中国互联网年度数据(电子商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已经达到2204.6亿元,交易规模占到电子商务总额的2.3%,同比增长29.0%。而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分析,在线旅游的增长级主要来自于在线机票、酒店和度假业务这三个板块。机票方面,在线机票预订业务趋于成熟,在整体机票预订中渗透率较高,未来将保持相对较慢增长。相比之下,受到在线休闲旅游迅速崛起的影响,其重要组成部分酒店和度假业务迎来爆发增长期,其中度假业务在整体在线旅游市场中所占比重也逐年升高。另外,随着在线短租,在线租车和打车业务的兴起,在线旅游市场将迎来新增长点。

2.3.3O2O模式成为电子商务新趋势近年来,电子商务与传统实体经济的结合,成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新蓝海。电子商务渗透到工业、农业、旅游等不同的领域,正是电子商务融入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直接表现。Forrester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直接的线上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达到8%,线下消费的比例高达9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和97%。线上销售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通过O2O电子商务,把消费者引入到线下消费中占比90%以上的部分中去自然就显的前景可观。

2.4云南省运用O2O模式开展面向东盟的服务贸易的挑战

2.4.1省外O2O运营商抢占市场云南省发展O2O模式在起步时间上并不晚于电子商务更为发达的省份,但是在规模扩展,龙头企业扶持、发展速度等方面又确实落后于电子商务发达省份。以携程旅行网为例,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性旅行服务公司,其成功整合了高科技产业与传统旅行业,向超过5000万会员提供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度假、商旅管理、特约商户及旅游资讯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被誉为互联网和传统旅游无缝结合的典范。此外,艺龙旅行网、青芒果旅行网等都是O2O模式的实践者,并且在前期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消费者选择偏向规模更大,平台更完善、信誉度更高的O2O运营商也无可厚非。又由于O2O模式得无地域性限制,必然给云南本土旅游电商带来巨大的冲击。

2.4.2东南亚国家移动终端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O2O模式给消费者带来的便捷体现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线上支付,而这一诉求的实现就与移动终端的开发密不可分。东南亚国家中以发展中国家居多,不少国家网络的普及率才在近几年开始攀升,而移动终端的开发就更加善处于萌芽阶段。目前,各种旅游类型具备了位置定位技术的手机应用基本上都还未在东南亚国家得到普及。移动终端的开发滞后也必然给O2O模式的优势发挥有一定限制,自然也就会对O2O模式的发展有抑制作用。

3、结语

篇9

一、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海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省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断加大对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营销措施宣传推广海南旅游,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1)加大旅游促销经费投入。2005年,海南省旅游局的促销经费只有95万元,到2006年,省委、省政府就投入1000万元,大手笔向海内外推进海南岛整体旅游品牌的宣传,实现海南旅游促销“10级跳”。海南将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欧洲市场、日韩市场、东南亚市场、美加和澳新市场等六大国际旅游市场。2007年,海南省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1000万元,海口市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2000万元,三亚市旅游局也在1500万元以上。

(2)制定旅游营销总体规划。海南省2007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7:海南旅游促销年”。省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投入,省旅游局主持编制了《海南旅游宣传促销年2007旅游营销总体计划》,在行政资源、财力资源运用上对企业的照顾既有“阳光普照”,更有“重点支持”。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营销。

(1)整体形象推广策略效果最佳。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展销会进行直接宣传促销、邀请国外旅游媒体和旅游行业代表进行商务考察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宣传促销效果。200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分别组团赴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如参加俄罗斯旅游展、柏林旅游展、日本DATA展等。2008年6月,俄罗斯旅行商考察团就下半年组团来三亚旅游的有关事宜与三亚市政府进行磋商。这些营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俄罗斯一跃成为海南的主要客源市场,2008年第一季度共有6.2万多人次的俄罗斯游客到三亚旅游度假。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俄罗斯到三亚的游客每年将会增致20~30万人左右。

(2)大型节庆活动宣传旅游效果明显。2000年,海南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举办了第一届“海南岛欢乐节”。2006年,举办方提出了“政府主导、专业策划、市场运作、市县申办”的全新模式,并突出体现欢乐节的国际性、欢乐性、民族性,并邀请世界小组、海南世界青年大会等部分代表、世界先生以及海南的国际友城的代表参加,台湾东森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都现场直播,使欢乐节在国际上的宣传广度大大提升,成为对世界宣传海南旅游的又一窗口。

(3)会展经济吸引了海外游客。自从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后,海南省的会展经济日益发展成熟,成为带动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设立后,数千个大小会议落户海南,各种年会、交流会、研讨会也纷纷选择在海南召开,海南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重大赛事的举行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效果最显著。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世界先生、国际铁人三项、国际高尔夫球赛、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频频在海南举办,致使世界各界名流纷纷跨入海南岛,也使得境外诸多媒体开始把目光投到海南,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吸引各界眼球的“焦点”,大大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把海南国际旅游的美好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二、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

(1)优质旅游产品不足,结构不合理。海南一统江湖的环岛观光游老化陈旧,特色越来越不鲜明,主要客源市场如东南亚地区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现了萎缩的趋势。休闲度假游近年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由于深度开发不够,软硬件设施不健全,仍然属于浅层次的“资源和产品共生型”产品,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商务(会展)游和高尔夫游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大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和区域经济日趋活跃的带动下,开始得到市场的追捧,但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其它种类的旅游产品市场份额更小。岛内已经老化的经过东线、中线公路的环岛三日游观光产品的主导地位却十年不变,并且有退化到连中线也不去的倾向。

(2)产品档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海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潜在的文化价值并没有转化到旅游产品中来。游客来到海南除了享受阳光、海浪、沙滩外,没有更丰富的旅游项目可以参与,即使有也不尽如人意。如黎苗村寨里的歌舞表演与泰国芭提雅东芭文化村里的歌舞表演相比,就差之甚远。

2.旅游营销资源整合不够。

(1)区域间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地处亚洲中心,北联“泛珠三角”和港澳台,南比邻东南亚,有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平台,加之当前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海外游客需求的形势,区域旅游合作,实行捆绑式营销应是最佳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海南参与区域旅游合作较少,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仍是“单打独斗”,自身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2)旅游服务业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很多景区、酒店重开发、轻营销,有的甚至孤军作战,缺乏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在传统思维中,他们往往把宝押在地接社、导游身上,以高额回扣吸引他们揽客,忽视了主动面向客源地、组团社和终端游客的有效营销,没有整合旅游行业的营销力量。在旅游营销上显得势单力薄,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上,容易造成营销与服务的脱节,如酒店业、航空业的营销能力都没有发挥出来。旅游服务行业和旅游业一样,要形成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

3.现代营销策略组合尚未形成。

(1)国际市场营销以政府为主导。海南旅游海外促销是以政府主导,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的力量。旅游作为产品,销售需要企业去营销,政府可以牵线搭桥,但营销主体应该是旅游企业。另外,海南省旅游协会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与旅游管理部门管理过宽、过死不无关系。根据国际经验,要加快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2)网络市场营销平台尚未建立。海南从事旅游信息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约8家,涉及旅游信息服务的网络企业约5家,海南本地的旅游网站或综合网站的旅游频道共有20家。但在这些从事旅游信息企业中,没有一家有专门的国际市场营销频道,没有一家多国语言版的营销网站,制约了海南旅游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三、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措施

1.创新旅游产品策略。

(1)创新旅游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游”这个核心产品。瞄准国际一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标准,从产品研发、项目规划、宣传促销、服务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进现有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实现低端旅游产品向高端旅游产品的升级和转型。针对日本、韩国、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市场,大力开发高尔夫旅游;以俄罗斯、东欧和亚洲其它气候带的国家为重点,大力开发热带滨海度假游,并将目的地向三亚以外地区拓展;瞄准国际大行业、大企业和国际区域组织,大力开发商务(会展)旅游,等等。

(2)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现有景区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如:给天涯海角景区赋予“浪漫、婚庆、誓言、见证”等文化元素;给南山佛教苑赋予“不老松、重阳节、长寿、孝老敬老、祈福祈寿”等文化元素。注重海南与客源市场的史缘、血缘、文缘、地缘、俗缘的挖掘,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中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和表达。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原真性、本土性和高雅性,对于那些粗俗的、歪曲的文化和娱乐演出要坚决取缔。注意与主要客源国文化的交融,让境外游客在海南能够找到更多的文化共鸣,感觉到亲切和被尊重。

(3)引进一批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际上已有的旅游产品。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儿童旅游市场引进“迪斯尼”乐园,针对球迷市场可以引进“NBA中国明星周”“欧洲杯中国周”“世界沙排巡回赛”等国际性体育赛事。

2.旅游合作营销策略。

(1)区域联合营销。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利用“9+2”泛珠三角合作论坛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的平台,与境内外异质旅游精品进行跨地域组合,相互开放市场、消除障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公平竞争的联合体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共赢。比如与“购物天堂”香港、“东方拉斯维加斯”澳门组合成港澳琼游;北京—西安(南京)—海南文化休闲游;“广深珠琼”商务游等,让境外游客在一次旅游中获得集文化、经济、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和满足。

(2)产品链联合营销———航空营销。航空作为国际旅游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在旅游业的促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海南省政府与经停海南的国际航空公司合作,给予其优惠政策,联合促销海南旅游业。如果这样的国际航班一旦成型,必将吸引大批来自亚洲、欧洲的游客到海南观光旅游,更快带动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品牌联合促销。把具有共性的旅游地作为一个联盟推出旅游市场的做法已经有很多案例,如“五岳联盟”“六大名楼”,等等。杨铭铎等提出中国“四级”旅游构想,即指南级—海南三亚、北极—黑龙江漠河、西极—新疆喀什、东极—黑龙江扶远②。将四级进行联合,共同推出“四极”的旅游品牌,这种合作营销的模式并不是区域的合作,而是更大意义上的一种品牌的联合,是一种营销上的联盟。海南要与其它几极一起,互动互助、互惠互利、强化形象、共铸国际旅游品牌。

(4)开展广泛的国际旅游合作。可以充分借鉴日本国际旅游合作的经验,加强与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合作。通过签署《海南圣彼得堡旅游领域合作计划》《海南柏林旅游合作备忘录》,举办海南纽约观光交流活动等合作形式,加强对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不断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3.旅游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策略。

(1)建立国际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整合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资源,组建2~3家大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采用多国语言版,使不同国家的居民随时可以浏览海南岛旅游信息,使其在海南省旅游产业上真正发挥带动作用,进而加快旅游产业的升级。岛内其它旅游企业可加入这个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的信息、网上促销、网上交易,开展BtoB和BtoC电子商务。

(2)利用已有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2001年初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工程开始启动的“金旅工程”,建设目标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海南旅游企业也可以利用“金旅工程”为其信息化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成套的解决方案,建设与公共商务网相连接的海南旅游企业网站。

(3)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海南大型旅游企业可先尝试与主要客源国手机运营商合作,建立海南国际旅游短信营销平台,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海南旅游信息,逐步向全球市场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

(4)采用数据库营销吸引更多游客。海南旅游企业可以共同组建国际游客数据库,在旅游的过程中,尽可能收集游客的众多信息,如年龄、职业、收入、学历、爱好、email等等,根据信息建立国际游客信息档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数据库,寻找出不同价值观、不同度假需求为特征的游客群;最后根据数据分析进行营销推广,吸引更多的国际回头客和潜在游客。

4.注意力营销。

(1)通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国外游客。精选海南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如果申报成功,将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国外游客。即便申报不成功,通过舆论造势,从而引起游客注意,间接地为海南国际旅游起到宣传促销作用。

(2)通过建立三亚天体浴场吸引国外游客。充分尊重国际游客的生活习惯及权利,政府针对国外游客有规划地开辟专门的“天体浴场”,完善管理,通过国内外知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吸引游客眼球,在吸引更多国外游客的同时充分尊重游客的生活习惯。

(3)通过发展旅游购物吸引国际游客。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店。海南要充分借鉴冲绳岛、济州岛和香港地区的旅游购物经验,更好地开发购物旅游资源,把购物与吃、住、行、游、娱、乐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吸引国际游客的一项重要方式,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国际旅游岛形象。

(4)利用重大事件宣传。利用重大事件宣传海南是一种高效促销,对促进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建议海南在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上统筹规划,以最大限度吸引国际游客为目标,争取最佳的宣传效果,让全世界聚焦海南。

5.广告宣传策略

(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宣传。政府和旅游企业应首选公益广告作为旅游宣传的良好载体,同时注重旅游广告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还可以在一些有良好旅游受众的媒体广告信息,如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指南、旅游宣传书籍、画报、海报等媒体,也可以通过创办或主办一些高品位的旅游文化活动、音乐节等的开幕式开展广告宣传,在目标市场开展广告攻势。

(2)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海南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宣传平台。海南可以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现代城市特征,打造国际旅游岛形象,通过展示多语言版的海南国际旅游宣传专区,制作并现场发放国际旅游岛手册和海南特色文化手册等平面广告,向世界展示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宣传促销海南旅游。

(3)加大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市场营销,首先要让国际航空公司和国际游客了解海南的航权政策和出入境政策,可在主要客源市场国的知名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广告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航权政策等。

篇10

关键词:大连;旅游市场;旅游开发;旅游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84-03

大连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开发出了如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旅游度假区、星海广场等许多著名景区景点,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作为我国最佳旅游城市,大连旅游市场的开发还不是尽善尽美的,存在着资源开发不平衡、市场发育不健全、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本文拟就大连市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进一步发展与整合的思路,希望能对大连市未来旅游发展带来有益的借鉴。

一、当前大连市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

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宣传滞后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相对不充分,空间布局不甚合理是制约大连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得天独厚的海岛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海上活动、海陆结合的项目基本空白。北部山区的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北部温泉区、天门山、步云山、老冒山等旅游区等未得到充分发掘。

2.旅游市场发育不健全

一是国际市场客源开发力度不够,国内市场开发不足,有组织接待所占比例不足来连旅游者10%。大连市民出游市场,缺乏计划引导,呈盲目状态。二是旅游基本配套设施相对滞后[1]。多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受制于相关行业的问题较为突出,旅游资源管理受多行业领导,市、县、区对旅游项目的调控缺乏手段;旅游旺季交通的运输能力、旅馆的床位紧张等问题还有待很好地解决。各风景区的服务设施与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距市区较远的风景区,餐、住、行及土特产品的采购难尽人意。三是与旅游市场体系相配套的旅游商品、信息、培训、口岸服务体系、宣传促销、景点形象传播等方面也需要加强和完善。

3.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及自身条件,适时地发展新一代产品,是对旅游业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的共同要求,也是对应变能力的挑战。发展旅游业,就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大连市旅游产品目前从整体上看,还属于发展中的模式,第一代产品―观光游览型旅游占很大一部分,而休闲度假产品、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新的市场要求的特种旅游产品偏少。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在这种产品模式下,主要靠接待扩张很难避免对资源的破坏性利用和廉价出售。另外,由于大连旅游以滨海观光为主,形成明显的旺季、淡季,淡季客源明显偏少[2]。

4.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

“特色”是旅游这个不断创新行业的生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吸引旅游者,必须根据国际动向和自身条件,开发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大连目前的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档次不高,规模不大,缺乏吸引力,缺少唯我独有的拳头产品,具有垄断性和轰动效应及主题鲜明的大型骨干项目尚待开发完善。这种情况影响了大连市知名度的提高,阻碍了大连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大连市旅游市场开发整合的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的类型组合和地区互补性极强

根据大连的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旅游产品状况,可将大连的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城市风光旅游区、海岛风光旅游区和北部山水风光旅游区。城市风光旅游区,主要包括市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开发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目前,大连市区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基于这些旅游资源,可以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购物旅游、节庆旅游等。

北部山水风光旅游区,主要包括北三市(普兰店、瓦房店、庄河),旅游资源包括素有“东北小桂林”之称的冰峪沟、林木茂密、古迹众多的辽南名山大黑山、辽南最高峰步云山,以及英纳河水库、转角楼水库,以及众多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等。基于这些资源可以发展山水风光旅游、温泉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

海岛风光旅游区主要包括海王九岛在内的长海县,旅游资源包括石林、云海、佛光、海滩等,属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可以开展海上娱乐、海岛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赶海旅游等。

三大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包括了现代都市风光、山水生态温泉和海岛风光这三种极富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互补性极强。而且各种旅游资源所处位置相对集中,便于集中开发管理。

2.区城交通网络发达

大连交通四通八达,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海运、航空、铁路、公路、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一应俱全,其中海运方面,已经形成了以大连港、北良港、大连湾新港、旅顺新港、长海港、皮口港、长兴岛(在建第六代集装箱码头)码头为支撑的,大型大港口群。大连的周水子国际机场是4E级的国际航空港,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国内重要干线机场之一。国际航线排名居全国前列,国内外城市通航数量和客货吞吐量居东北地区首位。而且、供应、服务、保障、管理等支持系统配套完善,商贸、旅游、金融、保险、信息等第三产业联动发展。这为大连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市区交通系统与对外交通系统相连接,构成了海陆空立体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旅客提供了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为游客进出大连提供了有效的交通支持,成为大连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3.政府重视

大连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制定《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中,特别明确了旅游的城市功能定位,将区域性旅游中心作为“大大连”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并制订了详细的旅游规划,对全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空间布局,对区域旅游规划和各旅游景区进行形象定位和主题形象导向。2005年,大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确立并发挥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要“全面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加大资金扶持投入”,“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和“优惠的税收政策”。

三、加强大连市旅游市场开发与整合的路径

1.旅游资源的整合

大连虽然有一大批特优级旅游资源,但缺乏黄山、九寨沟那样的世界级和全国级的单向的、富于卖点的顶级旅游资源。大连在滨海旅游城市中的重要优势在于:特优级的都市景观、蓝色海洋、森林温泉和近代人文资源的多样化组合。从大连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空间结构状况来看,大连市旅游也具备实施“东延、西展、南拓、北进”战略的资源条件,即以中心城区为基点,向东积极开发长山列岛旅游资源,向西大力开发滨渤海旅游资源,向南重点优化旅顺的人文旅游资源,向北深度开发北三市的林泉资源。

大连旅游资源整合应分别整合并凸显都市旅游、蓝色海洋、历史人文、绿色生态这四大特色,并通过清晰主题进一步有机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应着力深度开发现代都市资源;进行战略性的连续开发和生态型开发蓝色海洋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开发近代人文资源;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量,推进北部内陆及沿黄渤海岸带“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3]。

另外,大连三大旅游区还可以开展共同的旅游项目,即度假旅游,如金石滩滨海度假旅游、北部温泉度假旅游、海岛度假旅游。基于这一点,应联合促销,各区针对不同的旅游目标市场,开展营销活动,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创造大连度假旅游品牌,防止趋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城市旅游区和海岛风光旅游区以滨海风光为纽带,开展以滨海旅游为主体,都市风光与海岛风光相结合的娱乐休闲光旅游,开辟城――海――岛旅游路线,开发共有的滨海旅游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合作发展。

城市旅游区和北部山水风光旅游区交互地带是城乡结合部,两区应该共同致力于这一区域的旅游开发,在此地带建成环城游憩区,使之成为市民周末度假休闲的后花园。另外,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可达性,促进城乡对游,加强交通走廊风景建设,美化进出城环境,在这一基础上,开辟城―园―乡旅游线路。

2.旅游管理体制的整合

零散行业市场秩序混乱、非法竞争是大连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协会的组织方式对企业市场行为进行规范,使竞争有序化,保护合法经营人的利益;通过其监督职能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在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开发模式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公平、增加就业、保持区域平衡、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提高旅游地居民福利,保护旅游资源和区域生态环境等,以抑制旅游市场负面的外部性影响;制定宏观政策和市场规范、法规确保市场进行稳定;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确保旅游市场发展具有战略性。而民间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加强企业日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丰富服务种类、改善旅游接待方式和环境、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建立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增加旅游投资和项目开发等,提高旅游竞争力;增加旅游收入、增强经济实力;提高职工福利和工资,增加企业凝聚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形象;协调企业间的关系。通过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协作,可以更好地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和监督,进行旅游统计分析,综合效益评估、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测,发展旅游教育,协调区域和国家的关系,改善旅游地可达性,提高旅游地形象,并开展对游客环境保护教育和绿色消费宣传。

3.区域旅游空间的重构与整合

要整合优化大连的旅游资源开局,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旅顺口和新市区为侧翼,以北部林、泉、山、水为呼应,以沿渤海、黄海岸为廊道,向中部、北部地区延伸的发展格局,有效改变大连旅游资源开发“一头沉”现状。

为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开展观光、度假、康复、疗养、购物、商务、会议、科学考察等综合旅游活动,大连市应形成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布局。大连旅游区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本区南部的旅游金三角地区,空间布局很不平衡,造成金三角区超负荷运转,其他很多地区的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大连市应想办法扭转这种南重北轻的发展格局,在原有基础上,以各市县为依托,以城市风光旅游区、海岛风光旅游区、北部山水风光旅游区为载体,通过海陆空三大系统将大连的旅游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三区开发、两两融合、联动发展,构建大大连旅游的新格局,以适应建设大大连的发展需要。

4.旅游市场整合

大连的入境旅游一级市场是以日韩俄为主的东北亚地区,二级市场是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欧洲和北美地区;澳洲可以看做大连的三级客源市场。从近期旅游市场的拓展方面看,大连应抓住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地缘优势和历史渊源优势,深入发展并巩固以日韩俄为依托的东北亚市场;以国际友好城市为支点,向其他地区扩展。

国内旅游方面,大连的国内旅游正步入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特征的全面、快速的发展时期。就市场格局来说,大连国内旅游市场呈现近地缘市场(东北、环渤海)为主体,以上海、广东为重要支撑的市场格局。未来大连国内旅游的一级市场将是东北市场和内蒙古东部市场、京津冀―山东等环渤海市场,二级市场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三级市场将是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及中部地区。从市场拓展的方面来看,大连近期应首先立足本省、东北及环渤海的近中程客源,深度开拓北京、辽宁市场,继续巩固其主力市场地位;同时加大天津、上海、广东、山东、内蒙古市场的开拓力度,使之成为未来新的主力市场;积极开拓江苏、浙江、环渤海的河北、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中部地区市场,使之成为将来重要的旅游市场。

5.旅游产品系统整合

都市旅游。即以大连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便捷的海、陆、空客运交通,完善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服务质量,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构筑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充分挖掘大连“浪漫之都”的特色,紧扣“浪漫时尚”的主题,充实内涵,弘扬特色文化,充分展示与主题相匹配的海滨、建筑、街区、广场、节庆、会展等都市风采。通过规划整合,形成大连独特的“浪漫模式”。要保护好大连殖民时期的欧式建筑与日式建筑,特别是大连现有的欧式建筑与大面积的草坪都体现了浓郁的欧陆风情,这对国内一级市场与亚太经济圈、东南亚各国次级市场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今后还应进一步创造一种西洋的、现代的、优雅的文化氛围。同时,积极开发夜间娱乐项目,整合大连的广场、演出场所、酒吧、港湾等场所,策划具有吸引力、创新型的夜间活动。在浪漫时尚的主题下营造浪漫的旅游吸引物,提升城市个性,做强做大与旅游紧密相关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各类城市产品,壮大以服装为主题的会展旅游和商务旅游,形成以都市休闲为主导,系列个性化主题和谐并存的产品群[4]。

海洋旅游。大海是大连认知度最高的旅游资源,海洋旅游应该以海洋为特色,在强调对海洋、海滨、沙滩等资源进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以金石滩、金渤海岸、长兴岛、仙浴湾、长海县等为重要支点,以海岸线、海湾、海角、海港等潜在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旅游、沿海主题游船旅游、游艇旅游、帆船旅游、海岛旅游等为重点,做足海洋文章,开展水边休闲娱乐活动如模拟海员出海、渔民生活体验、特色游船、帆船、滑板、冲浪、潜艇比赛、沙滩竞技、水上庆典、海底探险等活动,突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及时尚气息,使之成为大连旅游的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