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使用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土地使用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法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土地使用 限制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law regulates the planning activities of cities and towns, restricting land use. First, urban planning law restricts the use of land in principle. Then, by the specific system containing overall planning of land use, total planning and detailed planning of cities and towns, from the physical content to the program and from generalization to the concretization, land use is legally restricted.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law, total planning, detailed planning, land use, restriction

中图分类号:D922.297 文献标识码:A

对土地及其附着物(如房屋)的使用权利并非绝对的、不受约束的,它受到许多法律的限制。在对土地使用的法律限制中,城市规划法是一种重要的类型,并已有了制度的框架。

我国曾于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并于次年施行,后于2007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并于次年施行,废止了原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但这属于对立法体例的调整,将城镇体系及城市、镇、乡和村庄的规划统一纳入一部法律文件来进行规范,并不意味着城市规划法不存在了。规范城市建设活动的法律制度仍然存在于《城乡规划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及规章中(下文有述),具有效力并发挥着作用。

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稀缺的土地资源(在我国尤其如此)能够被有效、公平地使用,从而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规划法则是调整、规范上述的属于城市建设管理之活动的法律规范,因此城市规划法的内容除了规划编制和对规划的行政管理之外,还有对土地使用的限制。

一、城市规划法对土地使用的原则上的限制

首先说明一点,纵观《城乡规划法》的行文与表述,可以发现立法者将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归于一处,而将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归于另一处。这可被理解为城市、镇的规划均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关于城市、镇的规划的法律规范均属于城市规划法。因此下文的“城市规划法”包含了关于镇的规划的法律规范。

《城乡规划法》第2条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第7条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城市规划法首先在总则上提纲挈领地要求:城市、镇的建设活动须遵守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以及依此法制定和实施的城市规划。城市、镇的建设活动当然以使用土地为前提,故《城乡规划法》第2、7条在基本原则上做出了对土地使用的总体、概括和统率性限制。

《城乡规划法》第9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该规定从法律关系之主体的角度,申明了包括土地使用者在内的任何主体均应遵守依法制定且生效的城市规划,土地使用者受到依法制定且生效的城市规划的限制。

此外城市规划法还要求:在规划区内使用土地进行建设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见《城乡规划法》第4条)。这其实也是城市规划法对土地使用的一种概括性限制。

二、土地使用受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制

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宏观目标角度看,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是一致的。当然两者各有侧重。城市规划侧重于对城市、镇的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合理利用,其要义正是保证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使用。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调整、规范的对象存在交集,即上文中所述的“城市、镇的建设管理活动”,因此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规范也可以是城市规划法的法律规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政府组织编制,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所针对的土地当然包括城市、镇的土地,故而城市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是城市、镇建设的依据(见《城乡规划法》第5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第2、3条)。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使用的概括性的限制,具体的限制主要有(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第17-20条):

1.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

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的方向,乃至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按用途对土地进行管制的分区及管制规则。

3.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确定的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重点工程安排。

4.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对市、县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篇2

关键词: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路网结构;纠错能力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传统城市规划是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 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往往作为一种配套性的规划依附与土地使用规划。单纯的土地使用规划难以保证交通的合理性, 而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又难以理解规划布局的意图, 致使土地使用与交通组织和道路系统脱节,现在城市中许多交通困境正是因此而产生的。

1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与现状

城市是什么?从形态上讲,是道路与房屋的某种组合。城市交通形态的形成是社会经济活动系统产生的交通需求与城市交通系统产生的交通供给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许多年来,我国的各大城市路没少修,钱没少投,车子普遍率并不高,到处都是交通拥堵,频发交通瘫痪,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建的路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交通运行效率低下。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系统的协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循环与反馈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互为反馈,才能做到彼此协调,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传统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但是,传统交通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建立从供求两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的交通需求管理理念; 未考虑环境、能源和满通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无法捕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引起的交通需求的全面变化。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系统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而在规划过程中对资源—环境—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交通系统规划多局限于道路网络规划和交通设施的用地规划,不是全面系统的交通运输规划,通常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很少考虑交通规划。

2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问题日益严重原因分析

2.1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分离

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不同的交通发生量、交通吸引量和交通分布形态。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的交通需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交通意识,使得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持续分离,加之未能深刻认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结果未能合理组织城市交通,避免不必要的交通量,进一步增大了原本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压力。

2.2城市交通路网密度低

路网级配是各层次道路在路网中的比例,合理的路网级配结构应是“金字塔”型,即越是等级低的道路其路网密度越高。而我国许多大城市的路网结构却是“倒三角”或“纺锤”型,中间大,两头小,普遍缺少次干路和支路。这样不仅加重了干道与快速路的交通负荷和拥塞程度,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抛锚,极易造成局部交通瘫痪。由于现有交通规划未将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作为城市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这一方面产生了个体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占较大比重的交通结构, 造成城市交通拥挤、运输效率低下。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中, 对城市主干道和快速道路的规划与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对次干道和支路建设重视不够,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条路拓宽了,修了立交桥,堵车却更严重了。分流能力不足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们修的马路很宽、马路之间的间距很大(这两者是相关联的,宽马路一定是路网密度低),宽马路在总体交通流很大时会汇集更多的车子,形成过大的交通流,解决办法就是有很多的分叉出口,将这些过多的交通流分流掉。

2.3城市交通路纠错能力低

纠错能力对于提高交通运行率也非常重要,我们开车,不管是生手还是熟手,都会经常走错路,因此,需要纠正。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交通网很细密,一个楼房四边都是路,走错了很容易纠正过来。纠错所走的路少,花的时间也少,很方便。而在只有主干道而不分支道的我国城市交通路网结构中,如果走错了路,那会绕很多路,花很多时间,往往因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导致道路的纠错能力不足,比如北京四环,如果开车走错了路,至少要多绕5公里。许多问题,一比较就清楚了,我们的路很宽、道路密度很低,正是这样的一种交通路网结构导致了我国城市路网的分流能力和纠错能力很低,使得交通拥堵问题难解决。

2.4城市停车问题日益突出

停车场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尤其是私人轿车的发展,停车泊位严重不足,许多私家车被迫在马路上过夜,既导致了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车困难,又容易发生汽车被盗抢事件。由于停车位严重不足,乱停乱放、抢车位等违法现象不断增多,严重阻碍交通出行,甚至出现为停车故意违章,为争抢车位大打出手等现象。以西安四车道的育才路为例,由于临街的饭馆较多,停车的位置不足,仅停车就占据了两个车道,严重影响了育才路的交通。

国外大多数城市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将商场和超市一层和地下层设置成停车场,这样不仅方便消费者购物,而且有效缓解了商圈因停车问题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道路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空间的性质,是地下空间集中利用的重要资源,如果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场,可以发挥集约效益,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创造基础。

3城市交通规划中土地利用问题的对策研究

交通的发展将会改变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 使得城市中心区的过密人口向城市周围疏散,城市商业中心更加集中, 土地利用的功能划分更加明确。 同时, 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异常活跃, 各种社会基础设施大都集中在地铁和干道周围。 通过调整城市土地利用性质和开发强度将城市路网容量和环境容量限制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 以达到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的相互协调, 互为反馈, 提高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率, 实现城市与交通的均衡发展。目前, 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结构不合理的城市居多。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中, 对城市主干道和快速道路的规划与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而对次干道和支路建设重视不够, 相对欧美等国家而言城市路网密度较低, 导致城市交通量在城市主干道的相对集中, 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不到有效缓解, 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因此, 提高城市路网密度, 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势在必行,以合理交通结构为导向进行土地利用模式的开发, 保证合理交通结构的实现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4 结语

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相互作用关系一直是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与土地使用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以及一些体制、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综合规划的分离。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综合规划分离的原因很多,而从供求两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的交通需求管理理念缺失是其中一个方面, 注重土地利用形态、交通结构及道路网络系统的优化,可以更好的把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充分结合起来,更好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Reference: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效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最近三十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规模逐步扩大,城市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以长远发展的目光去统筹全局,不难发现制约我国未来发展步伐的在于四个方面,即土地空间资源严重不足、能源水源严重短缺、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以及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作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的最基本资源,土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说,如何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的实际利用,同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不但是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还是确保经济得以继续发展的重点。

2.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实质

城市规划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去对城市土地空间进行一定的合理配置,以推动经济发展。所以说,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能,适当地对土地利用作出调控。

事实上,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效能的提高确实有积极作用。首先,城市规划能够对城市土地空间的合理配置有促进作用,可以让城市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依然保持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其次,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较明显,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基本上都依照着城市规划有序进行。另外,城市规划能增加土地的合理利用率,又不会引致土地滥用出现。

3.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效能的提高

城市规划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土地利用的最终目的,始终坚持合理配置的战略方针,全面规划城市土地空间,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的结构,调整城市土地利用布局,从根本上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3.1城市规划要优化城市土地空间

城市规划必须突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城市化建设为规划的重点,进一步优化城市的空间分布;坚持以开发区以及功能区为规划的主要载体,加强工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

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效能与良好的城市规划体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了解现有的城市空间规划内部的各种联系,将城市区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协调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建立后,还必须注意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应当构建各级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实质上提高城市规划体系管理的水平。另外,获得精确客观的土地管理数据以后,必须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推测未来城市发展的土地需求,加强对目前土地利用空间的管理,构建一个能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最终实现土地利用效能的提高。

(2)优化城市土地空间配置

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除了可以优化线路网的配置以及各类公共设施的布局,还可以优化市民的日常活动范围与城市周边区域环境的合理配置,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减少能源耗费。由于我市当前还是处于一个自然形态发展的阶段,本身具有良好的集约用地潜力。所以,应当以城市发展为最终目标,明确掌握城市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城市的未来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到综合规划、统筹兼顾,将优化城市土地空间合理配置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

(3)加强工业集聚发展

城市规划必须要坚持主体功能规划的原则,将三大产业带作为城市规划的依托,进一步优化全省的工业布局,提高城市土地空间利用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城市规划的用地指标必须要向开发区以及工业区倾斜,以加强工业集聚发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土地资源的集聚利用效率。同时,城市规划必须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相适应,稳步促进开发区的扩展提升,对于一些发展较好且发展潜力大的开发区应当合理提供更多的土地空间供应,而对于一些发展较差、出现土地闲置的开发区则应当及早停止土地空间提供。另外,还应当加强对开发区内部的空间管理,基础设施应当按着一定比例去统一划分,逐步实施,以逐渐提高生产性项目的用地比例。

3.2城市规划要加强土地监管

城市规划一旦没有加强土地监管,放任企业肆意增设城市土地,造成土地滥用,将会对城市土地空间的利用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城市规划必须要严格管理土地资源,强化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构建科学严谨的集约用地政府考核制度,全面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力度。

切实执行准入限制

首先,城市土地招商模式必须创新,具体可通过租赁闲置工作厂房或者选择与现有企业合作的方式去尽量减少新增的工程项目用地,将“零土地”招商变为现实。此外,城市规划还应当立足于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兴建标准厂房,严格要求投资成本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工业项目进入标准厂房,不可私占土地资源。

(2)强化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在城市规划正式落实之前,必须开展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调查,清晰了解城市中的闲置土地、留白土地、绿化用地、建筑用地以及社会设施用地的分布与所占城市土地比例。对于一些违法土地合约的非法土地占用者以及长期闲置土地的使用者,可采取无偿收地与公开出让该土地的形式去处理收回。对于一些还没达到合约期限的闲置土地,可以采取协商以及适当的合理赔偿去说服土地使用者交还闲置土地;而对于那些短期内无法收回的土地资源,可以选择收取一定的土地闲置费用去处理。所以说,城市规划一定要将土地调整与产业结构统一结合起来,通过对占土地资源多而又收益低的工程项目进行压缩调整控制,才能为更多更优质的项目预留出更多的土地资源,才能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3)构建科学严谨的集约用地政府考核制度

城市规划要想加强土地监管,就必须构建科学严谨的集约用地政府考核制度,通过全面的土地利用分析系统,借助新型的科学分析手段,切实开展土地利用监测研究,及时发现并且完善土地集约化利用当中的薄弱环节。此外,落实城市规划后,还应当在土地招商时完善相关的条款内容,促使土地的正常开发利用。最后,还应当建立全面的土地利用效能评估体系,科学合理评估城市土地的利用效能,以促进城市土地效能可以逐步提高。

3.3城市规划要综合园林产业的发展情况

园林产业区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必须要经过合理调整。城市规划要适当调整园林产业区的用地结构,尽量减少虚设的绿化地带以及道路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园林产业区的占地比重。另外,还需要对园林地区的土地产出率作好调查,实行动态监测,以作为园林产业区新增土地资源供应的有力依据。此外,城市规划要统筹兼顾,对于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尽量多供应土地资源,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保证区域经济平衡。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地空间资源利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而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科学严谨的综合性内容,其核心就是对土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分析研究城市规划时,必须以我国国情以及土地承载力情况为研究基础,对城市作出规划时,除了考虑各个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必须注意土地空间的分布与合理利用。综上所述,唯有通过城市合理规划去调整城市土地空间利用布局,从根本上提高土地利用效能,才是土地科学与城市规划技术发展相互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荣发. 论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关系[J]. 城市建设. 2009(13)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发展;建议

土地利用问题一直都是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内各种元素的一种塑造,创造一种适合人类生活和居住的文明环境,这一过程是通过对土地的配置来实现的。任何一个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过程都是土地利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然而我国的城市土地规划发展机制还不够完善,受到传统理念和思想影响较大,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改进调整管理机制,以便更好的贴近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

1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1.1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都属于对空间进行规划的范畴,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城市规划注重城市内各类用地的布局和组合,注重其功能性。土地利用则侧重如何合理安排现有土地资源,并达到有效利用,节约保护土地资源。它们依据的规范也不一样,虽然在编制和实施时在各自的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要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但因编制部门不同,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实施任务也都不相同,因此很难实现两种规划的协调统一。

1.2 城市发展在定位上存在不合理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城市建设必然造成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是对土地资源的消耗,而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对土地资源的保护,这二者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多城市过分注重城市建设,而忽略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忽略城乡流动和人口增长等问题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城市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以人性化规划为理念,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定位城市发展。

1.3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率不高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率体现了城市整体配置水平和城市土地使用水平。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率普遍不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仍表现在加大土地使用面积,扩大城市外延投入来实现,走上“蔓延式”发展误区,大力开发新区、新城、新大学城等,而城市内部却存在许多闲置土地和有较大利用潜力的土地没有开发,因而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2 加强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建议

2.1 以合理用地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以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城市要发展,耕地也要保护。因此要求城市规划要以合理用地作为核心,强调合理用地的重要性,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需求的同时,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管理、治理,保护,合理引导城市建设和开发,协调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而土地利用也要以城市规划作为依据,按照布局合理,完善功能,提高效能等要求不断强化城市规划的管制与开发指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互相影响。

2.2 加大城市用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包括地上、地面、地下三个方面。城市用地要做到地上、地下统筹规划,近期和长远规划结合,促进城市的持续、长效、健康发展。根据以往一些发达城市的经验,可以在高密度人群城市开发地下土地,如在地下建设地下商场,地铁等,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2.3 注重区域发展观念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要立足于城市的整体发展,首先从城市区域发展特点出发,依据国家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的政策法规,对城市区域发展用地布局、规模、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城市区域发展建设中存在的各种优势及影响因素,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实力,最后根据城市区域发展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重整措施和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2.4 土地利用与发展要与社会、政治、经济紧密结合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此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要发挥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建设要结合宏观区域经济竞争要求,对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分析和展望,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分析,提出适合未来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新理念。

2.5 优先发展生态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代表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民居住,并不是看一个城市规模大小,建筑高低,更多看的是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否健康。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对城市建设中生态建设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必须优先考虑生态建设的发展,包括城市的合理容量,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保护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制定一些法律来约束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手段,如:建立建设地区和保护地区的土地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控制环境容量小的城市,发展环境容量大的城市;同时还可以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分为城市化发展促进地区、城市化发展控制地区及非城市化发展地区三种,通过对生态环境限制因素的分析,确定各区局的范围。在土地规划编制过程中,一定要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措施,把土地利用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2.6 重视实施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化时,对实施策略不能只限于理论的研究,还要注重可操作性。针对城市发展情况和大型基础设施的调整,根据目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发展,组织机构,资金筹措等一系列措施,将原来单独的部门计划,编制为一个相互联系配套的组合战略,并从空间结构、产业发展、交通系统调整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切实可行。

2.7 把握发展机遇

在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时,一定要抓住时机,利用城市化发展建设和土地利用与发展的时间效率,加快城市土地利用和发展建设的速度,提高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建设的质量,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做出适合城市发展的合理安排。

2.8 建立土地循环利用调控措施

通过土地收购、土地流动、土地储备等各种途径,增大城市土地存量,加强城市土地流动使用权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将闲置的土地调拨给可以利用的企业,也可将部分土地转换成资金,实现国有土地的保值增值,建立可持续化发展的城市。

3 结束语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在结合自己国情的同时也可以吸收借鉴国外一些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的成功经验,掌握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总体情况,调整思路,动态的解决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出现的问题,编制出适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正确方案,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指导规划,既要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淼.浅析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9.

[2]董铭,杨爽.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3]高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考[J].商业时代,2010(24) .

篇5

1.1、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都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根本发展依据。都以土地为主要的规划对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是其核心内容,两者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上是目标一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我国目前的规划体制下,根据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上所做的计划和安排。土地利用规划的专业性较强,其主要目的是合理有效地安排当前的土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能够被永续利用;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种建设进行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城市规划依据社会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的性质属性、发展规模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总体规划是一种综合性规划,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

1.2、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也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指导。城市规划如果脱离了土地利用,就不能详细了解土地的供给情况,导致城市规划难以很好的实施;土地利用也必须在城市的规划这一大前提下进行,土地利用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了解城区的设施、发展以及布局,离开了这些,土地利用规划也不能进行编制和实施。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与《城市规划法》都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做了相关的解释,所以在处理两者关系上,都应当相互补充、相互衔接,达到协调发展。

2、我国城市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2.1、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土地规划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一方面土地规划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土地资源数据的统计工作不够负责,并且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缺少必要的核实,导致收集到的很多数据信息都无法体现当前的土地开发利用真实情况,对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失去参考价值,这就使得相关部门在对土地的规划和一些项目的审批等工作上不够科学;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信息收集途径较为单一,表现在只有国家政府部门作为服务性部门在进行信息收集的工作,无法做到全面翔实,这也是土地数据信息不够科学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我国虽然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分类,但在实际中却有很多土地的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如征用大量各类土地用作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较为分散,且呈现杂乱无章的局面,严重影响其他土地的使用功能,而且农村却存在很多闲置土地,种种原因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不够可观,导致很多基本农田被改造成为其他用途,可种植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土地利用结构持续破坏也严重威胁生态环境。

2.3、对土地资源缺乏科学的管理

随着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政府相关部门为了政绩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用地的审批管理都不够严格,甚至很多项目的审批都是“走过场”,对于征用土地的建设项目经常不经过严格的实际核查,导致一些土地被征用后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实际使用,造成土地资源被占用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加剧了有限土地资源的紧张性,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

3、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1、 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确保土地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可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 GPS 技术、GIS 技术、遥感技术等,将土地的实时信息传输到土地规划相关部门,使之掌握实时的土地利用动态信息,比现场调查等收集到的静态数据更真实,并且降低了工作量、避免由于时间推移造成的信息不实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更具有参考价值,有利于决策。

3.2、需加强土地管理,有效减少对后备资源的开发

在土地资源管理及后备资源的开发上需做好进一步完善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合理方式与途径就城镇建设土地供需矛盾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在个县市与城市占地情况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不但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保护耕地,还要做好土地的整理与开发工作。第一,要合理限定当前的城市建设规模,使得土地资源能够进行有效的集中,节约使用,进一步对土地利用率进行整体上的提升;第二,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尽可能弥补用地指标的不足问题;第三,要加大对居民点的整理工作力度,合理调整农村的用地结构。

3.3、建立法律机制方面必须做好互相协调工作

对于城市建设的规划与土地资源规划利用之间的关系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将其完全厘清,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其法律地位,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进行相应办法的制定,建立规章制度与其相配套。另外,在具体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规划管理,有效查纠这一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

3.4、加紧保护耕地资源

农业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而耕地资源是农业的生命线,因此保护耕地资源不被破坏和占用是当务之急,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建立健全保护耕地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类土地物尽其用,防止耕地资源被挪作他用;其次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大对农业种植的扶植力度,提倡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种植经济效益,使农民得以主动投入到农业种植中来;再次,加大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防止基本农田被基础设施建设所占用,当二者出现矛盾时,有关部门应当对保护农用地有所侧重。 3.5、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

为缓解土地利用紧张的局面,应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集约化利用,使土地利用在空间上得以延伸;对于农用地来说,应当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发展更为先进的开垦和种植技术,纵向挖掘土地利用率。

3.6、充分考虑城市现有景观资源,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

在编制规划时,要对城市现有植被、地貌、水系等景观资源的现状情况进行认真调研,掌握基本情况,并根据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保护,特别是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自然状态良好或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要重点保护。此外,还应学习一些优秀城市的规划理念,听取一些城市建设、土

地管理、园林规划、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相关专业专家的意见,多征求市民的意见,制定出更加科学严谨、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规划。 3.7、加强城市规划人员素质培养

城市规划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进行城市规划的人才的培养,因为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城市规划随意性大、文化遗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规划工作前瞻性不足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队伍人员素质较低造成的。所以,提高城市规划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首先,政府在人才选拔上,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更多的考察人员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毕业院校档次、学历等。其次,对在职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培训,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提高其工作素养。

篇6

关键词:ArcEngine;土地利用规划;建库系统;技术流程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91-02

1 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是土地利用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土资源基础空间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土地规划审批的图形审查工作,各地国土资源部门都建立了以一定年限为基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

2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源处理

2.1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为便于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数据的管理、共享和使用,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主要特征,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划分成不同的门类、大类、小类,构成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体系,以控制各类信息的编码和使用。整个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为4个门类,10个大类,48个小类。数据编码采用线分类法,按照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类体系分为若干大类,并依次分为小类、一级类和二级类,基本分类代码由七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缩减或扩充。具体分类情况可参见《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2.2 空间数据分层及定义

图层划分应做到适用、合理,无关联的信息要分层存放,并结合空间数据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图层的划分应符合下列3条原则:(1)按不同的图素内容划分若干图层 (2)相同逻辑的信息内容尽量放在同一图层中; (3)图层的划分要符合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空间数据的基本要求。依据“三原则”,参照《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在《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图层:辅助线、辅助面、地类符号、图斑面、注记层。

3 建库系统

3.1 建库平台

规划数据库的建立采用基于Arc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建库系统作为建库平台。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库要求,平台提供以下功能(1)数据管理:提供类似ArcCatalog一样的数据组织、管理工具,可以实现SDE数据库、个人数据库等的综合管理;(2)数据处理:坐标转换、拓扑构面、图幅坐标计算、图幅理论面积计算、图幅合并、基期属性传值导航图层、注记层创建、用途分区划定、规划建库图层属性赋码;(3)数据输出:标准图框生成、规划专题渲染图件制作、专题图件模版制作;(4)数据检查:属性检查、图形检查、拓扑检查、其它检查。

3.2 数据库平台

由于此次建库使用的数字数据比例尺较大,形成海量数据,因此利用ArcSDE+关系数据库来管理空间数据,实现空间数据在逻辑上的连续和空间上的无缝集成。在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时,考虑到数据库系统必须符合网络化、多媒体化以及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要求,我们选取不仅能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统一存储管理,还能够支持国土综合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关系型数据Oracle10g作为此次数据库管理平台。

4 建库实现

考虑龙泉驿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反复试验总结,本次建库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步:(1)收集、准备、分析、处理资料,拟定技术方案;(2)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将基期现状信息进行入库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3)在系统支持下,编制多套规划方案,多方征求意见形成最终的方案,并报有关部门审批,直至审查通过根据通过的规划建立规划数据;(4)将所有规划数据进行入库处理;(5)在系统支持下输出各项规划成果数据表格及图件。以此建库技术路线为准则,制定了如下的建库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4.1 资料收集准备

在资料准备的过程中,资料的内容以《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要求为准。在本次建库中,土地利用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图件资料、数据资料和文本资料。图件资料包括基年各乡镇1:1万土地利用现状总体图,现阶段城市总体规划图,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图以及土地利用、复垦、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等专项规划图等。数据资料是包括2004年7月建立的2003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以及中心城区规划电子文档。文档资料包括各乡镇中心村分布、面积登记表,中心城区各时段的规划指标及分布情况表、土地潜力整理表。

4.2 基期数据入库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所用的基期现状数据为国土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电子文件,为MapInfo格式。首先,需要将MapInfo格式的数据转换成本次建库平台所支持的数据格式即e00或.shp格式,并且利用平台提供的非标准与标准图层字段映射匹配关系的设置功能使得一些非标准图层结构转换成国土资源部规划数据建库要求的标准结构。其次,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地类代码或者是实体代码与规划基期地类代码或规划代码形成映射,自动将规划基期数据中三位的 “DLDM”生成七位的“GHDM”。第三,将空间图层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最后,对合并的基期数据进行自检处理,数据检查包括图形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和其他检查。在进行基期属性传值自动处理的同时,形成规划编制所需各类导航图层(乡导航、村导航)以及注记图层,一并转入规划基期数据库。

4.3 编制规划方案

在基期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规划要素,建立各项规划信息图层,划分用途分区,建立规划属性数据、从而获得相应的规划数据。规划建库制作采用四定原则:定序(土地使用的时序)、定量(土地使用数量)、定性(土地使用性质)、定位(土地使用空间位置)原则。定序,将各专题规划要素进行规划属性的赋码与自动传值,包括每一个规划图层所需的规划代码、规划时段、规划方案(版本)编号、行政单位代码以及权属单位代码,确定土地使用的时序。定量,通过规划专题分析,进行规划要素的指标划定,确定规划占用基期统计确定土地使用数量。定性,从规划基期提取规划编制要素信息,自动根据规划编码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定位,采用快速导入坐标进行重点建设项目位置定位、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以及土地用途分区划定,确定土地使用空间位置。

4.4 规划数据入库

根据通过规划编制的数据建立规划数据库。在规划数据入库前需要进行数据处理。首先,进行图形数据整理。在图形数据整理过程中删掉所有过渡性的临时图层文件,对图层进行全面的规范化整理,从而获得标准化、规格化的具有准确属性的分层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处理其次进行数据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包括属性检查、图形检查和拓扑检查。属性检查主要检查规划代码、规划时段成对出现、圈内外、城市、是否属于本测区权属代码。

4.5 规划数据库应用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规划修编图件成果及规划编制相关统计表格。规划指标及规划文本作为规划实施年度计划指标的核减依据。规划成果数据(图件及表格)作为规划实施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核减依据,从而为下一轮更加科学地进行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阮晓兵.浅谈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2005,(12).

篇7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改革

一、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规划实践课时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确定和调整主要取决于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规划整理的中间资料和最终成果都需要用图件来表示。因此,系统的完成一项规划必须具有独立收集和分析资料、实地踏勘调绘技能和制图技能。为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除开设土地利用规划理论课程外,必须开设一些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课程进行支撑。通过对开设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调查结果看,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往往采取集中进行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或两周。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乡或一个县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文本撰写就不现实,更不用说进行图件的编绘。导致学生往往在缺乏系统资料整理分析的情况下,主观的拟订一个方案,匆匆应付了事,课程设计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二)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内容分析

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四个部分。而且就每一类型规划又包含多项内容,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的主要内容又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需预测、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分区等内容;按照行政体系划分,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分为全国、省(自治区)、市、县和乡五种类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且每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论是在各项内容或者是每种类型上都与国家政策和地域特点联系紧密。因此,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内容相当丰富,要求具有较高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组织能力。从各高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来看,自开设以来,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任务重,资料有限等原因.在设计中往往只取一个乡或两个乡的土地利用规划资料让学生练习,而且往往只做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某一项内容,如撰写土地利用规划说明或文本。从学生课程设计提交的成果看,主观性强,规划方案缺少有力的材料来支撑,甚至有些同学在课程设计中照抄照搬现行或以往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

(三)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从现状分析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措施的制定都需要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文字数据资料、图件资料,而且资料的现势性要求很高。大多数高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所用的资料都是近几年来承担的各地土地利用规划资料,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土地利用情况也已改变。但这些资料都是纸质的材料,资料更新比较困难,使土地利用情况即使变更了,但课程设计用的还是几年前的资料,导致课程设计中规划方案的拟订和实际差别太大,没有可信性。

(四)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条件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内容大多必须借助计算机来完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也在增加,实验室条件往往不能满足学生课程设计的要求。很多高校一个学院就只有一个计算机房,也就几十台机器。每期实习学生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学生上机实习时间比较紧张,也影响到土地利用课程设计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在课程设计中时间的投入。

(五)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的实施分析

大多数高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置以来,一直采用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来完成。但由于时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尽管每次老师都认真组织,也安排了系统的训练项目,但由于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往往安排在第七学期,在期末时,学生面临毕业,一些同学忙于找工作,一些忙着考研,而且面临期末考试,所以很难用心于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上。

二、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时间短。无论是从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的内容需求看,还是从国内开设有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的院校比较来看,多数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偏短。

2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内容单一。多数高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基本上是选择做一个或两个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且往往只完成规划文本方面的撰写。而对于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或者是乡以上的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几乎没有进行过训练,课程设计跟不上理论教学的要求。

3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条件差。由于计算机在课程设计中的缺乏,导致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完成课程设计方面受到限制,不利于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的正常实施。

4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时间集中,实施方式简单。大多数高校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一直采用期末集中进行的方式。这种集中实习的方式在教学上便于组织,但加重了课程设计的任务,由于时间仓促课程设计成果往往比较粗糙。

三、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 增加课堂实习课时。当前由于缺乏课堂实习,集中实习的时间内很难完成全课程的实习任务,而且理论课时比较长,在理论课时全部结束后进行集中实习,一些内容学生已经忘记,需要重新温习以前学的知识,这样也占用了集中实习的时间,如果能针对教学内容。分散进行实习,整个课程结束后再安排集中实习进行总结,不但可以完成大的规划设计任务,而且能把全书各项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很容易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加强现代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多,数据量大,让学生从开始收集资料到把资料整理分析后提出规划方案,最后完成文本的撰写和图件的编绘,依靠教学课时很难完成。但这些又是进行规划不能缺少的。因此必须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资料数据库,让任课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首先检查数据库资料是否够用,是否已经过时,然后进行补充和更新。这样能让学生在短期内搜集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可以节省课程设计时间。

3 改善课程设计的实验条件,灵活安排课程开设时间。大部分高校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验条件还不完善,不能保证实践教学对计算机使用的需求。另外,软件设施也不够,目前很少有建立规划实习信息数据库的高校,每次实习,老师只能拿出过去的一些旧料让学生练习,实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验室和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实习资料信息库,是保证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效果的技术条件。

篇8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业用地;规划

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09

Study on Special Planning Mode of Farm Land in Land Consolidation

LIANG Fa-hui1,WANG Li-juan1,SHI Yan-yu1,ZHOU Qing-yun1,MENG Li-jun2

(1.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 2.City Sightseeing and Landscape Management Committee in Tianjin, Tianjin 30006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Xiaowang village and combined with the planning success of land consolidation, the detail planning of the shenqing village was finished to provide an innovation road for the special planning mode of farm land.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farm land; planning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非农建设用地量的激增与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一对较难克服的矛盾。由于近些年对农村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两个关键性的瓶颈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一是我国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土地利用形态破碎、零乱,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制约因素。

农村土地整理,就是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综合采用农业、水利、林业、生物和科技措施,实现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和农艺规范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1]。

当前新农村的环境背景下,土地整理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有条不紊的开展,为确保农村土地整理取得最佳效益,必须规划先行[2]。目前对于农村土地整理的模式,以及土地整理总体规划的实例比较多[3-6],但对专项规划该如何发展的专题研究很少见到。为此,笔者在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小王庄镇农业用地规划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用地专项规划的理论模式,以期对今后专项规划的发展提供思路。

1 项目背景

1.1 区位分析

小王庄镇位于滨海新区西南部,西与静海县相邻,北与中塘镇相接,东与大港水库、太平镇交界,南与河北省相邻。地处滨海新区与静海县及河北省交界处,对外交通形式多样,有黄万铁路、津汕高速公路、津淄公路等穿越境内。

小王庄镇是天津市30个中心镇之一,面积105 km2,人口2.3万人,辖20个行政村,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计划在未来的3~5年内,将农村平房全部拆除,实施农村宅基地换楼房工程,将农民集中到小城镇居住(图1)。目前,各行政村已制定出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方案,现开始进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阶段。为配合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参与了沈清庄村的专项规划,该村经过土地复垦整理后改为农业用地。

1.2 特色分析

小王庄镇作为生态农业示范镇,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坚持多元发展、以特求强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上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镇情、多元发展的特色之路。截至目前,该镇计划投资4千万元的设施农业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千亩温室大棚已经相继投入使用,因此,保持小王庄特色的农业将是此次规划的基础。

1.3 居民点用地复垦技术路线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本项目复垦技术路线为:土地平整――配套设施――育土培肥。

2 规划内容

2.1 规划目标

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成果(土地调查、土壤调查、坡耕地调查、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等)和规划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他旅游、环境、水利、交通、资源等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2.2 规划特色

充分利用经济区域的特点,坚持发展特色农业,根据现有资源发展设施农业、果树、蔬菜、大田作物和水产养殖业,逐步将其建设成为集生产、体验、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丰、趣、秀、新4个方面。

(1)“丰”即指丰收、丰富,园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增产增收是主要目的,因此规划上考虑了各种生产方式的实施,保证了农村土地复垦工作的成效。

(2)“趣”包括各类休闲活动的设计,如采摘、垂钓、荡舟等,使游人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3)“秀”是除农村特有的季相景色变化丰富外,清新秀丽的自然环境,以及清香舒畅的自然气息,使环境显得秀雅怡人。

(4)“新”指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使高新的科学和管理技术能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2.3 功能分区

在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组织交通,建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连接起各个景点以及各功能分区,形成点、线、面要素彼此间的联系,营造出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的农庄景观效果。整体规划上考虑重点突出、功能齐备的特点,将整个园区依次分为综合服务区、设施园艺区、滨水游览区、农业观光区等(图2)。

2.3.1 综合服务区 该区位于项目用地的最东边,作为特色农业园的门户空间,主要功能是组织交通和接待服务的,因此设有停车场及办公楼。同时作为主入口,设计力求体现出特色农业园的吸引力,建筑简洁,造型新颖,兼具现代与传统的特色。广场设有景墙、假山及自然石块嵌草的空间等,形成一处富有亲和力的空间,使人能身心放松,享受自然。

2.3.2 设施园艺区 设施园艺主要是指温室和大棚生产的蔬菜和花卉,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目前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7-9],也是小王庄镇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设施园艺内的产品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可结合观光和采摘等活动的展开,为农民增加收入。

2.3.3 滨水游览区 该区原为废弃的鱼塘、池塘,面积较大,主要功能是提供以水为介质的观光、游览和娱乐活动。设计中利用拱廊、堤坝将空间划分成3部分,形成了滨水休闲区、水上活动区和水产养殖区。

(1)滨水休闲区是水体面积最小的区,呈长条形,主要由水岸和堤坝围合,水岸采用人工的驳岸设计,堤坝上设有活动广场、水榭和拱桥。此区域的空间一面狭小,一面开敞,视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周增加种植,形成浓荫,微风吹来,伴着清凉的湖水,水中的荷花点点,游人或可静心观赏,或可心旷神怡,在自然的气氛里,感受恬静。

(2)水上活动区是水体面积最大的区,和滨水休闲区相邻,一动一静,一大一小,空间变化丰富。此区水面较大,可以展开各种水上观光、游览和娱乐活动,如荡舟、坐快艇,玩碰碰船等,在酣畅淋漓中尽情的挥洒,其乐无穷。

(3) 水产养殖区位于活动区的北面,利用水岸和堤坝相围,驳岸采用自然式的设计,体现出自然氛围。此区主要以渔业生产为主,也可以养殖鸭、鹅、鸳鸯等,更是垂钓的理想场地。

2.3.4 农业观光区 该区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现代农业的观光,还可以采摘露天栽植的瓜果,让游客体会丰收的喜悦。在这里主要体现了现代的农耕文化,田野里成熟的麦浪,金灿灿的麦穗,花头紧随太阳的向日葵,采来就可食的各类瓜果梨桃,处处都展示出浓郁的乡村气息,游客漫步园中,清风习来,果香扑鼻,恍如置身桃源中,乐而忘返。

3 结 语

本项目是在农村土地平整背景下,进行的农业用地专项规划,规划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以及区域经济优势,使得景观达到了根本的改变,既满足了生产的要求,又极大地美化了农村环境,同时也能带动区域旅游经济。

通过对小王庄镇的沈清庄村的实际规划,探索出了农村土地平整下的农业用地的规划模式,即“先规划后复垦”、“先全局后专项”、以特色农业带动旅游经济、以加强农业生产带动科技兴农。好的规划是农村今后发展经营的基础,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深思熟虑,找准立足点,创造特色,从而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刘宗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理[J].中国土地,2006(9):18-19.

[2] 刘宗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理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12-13.

[3] 杜娟,孙鹏举. 土地整理研究概述[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3):83-87.

[4] 孟志兴. 山西省闻喜县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71-73.

[5] 杨君. 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20-21,59.

[6] 陈艳梅,谢丽. 商丘地区土地问题与土地整理的调研与思考[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90-92.

[7] 李晔,孙周平,李天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北方园艺,2007(7):80-82.

篇9

关键词:建筑幕墙;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建筑幕墙是集装饰、结构、功能与一体的建筑物外墙墙体材料,使用建筑幕墙可以取得良好的建筑效果,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幕墙分为石材幕墙、金属幕墙、玻璃幕墙等,作为建筑物的有机构成部分,建筑幕墙既是建筑的有效维护构件,又使建筑物具有了鲜明的艺术气息和时代感,因此,建筑幕墙在城市高层建筑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国内建筑幕墙的具体情况

建筑幕墙是由多种板材以及金属构件所组成的,其主要悬挂于建筑主体结构上方,不作为建筑物的防护结构和主体结构的承载体,从1983年开始,我国的建筑幕墙工业初步发展,在经过了近30年地发展以后,已于本世纪初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幕墙生产国和使用国之一,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幕墙生产大国。例如,2004年,我国完成的建筑幕墙总面值约为1500万平方米,是世界建筑幕墙总用量的60%。

我国幕墙的主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1984年—1994年,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其中,框件式的明框玻璃建筑幕墙为主要幕墙材料,当时我国仍未能建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且建筑幕墙的技术水平和整体质量水平较低。成长阶段:主要时间段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这期间我国幕墙产品的发展迅速,品种涵盖了隐框幕墙、明框幕墙、点支承幕墙、石材幕墙、铝板幕墙等,种类较为齐全。我国建筑幕墙从2003年起正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随着铝合金门窗幕墙的出现以及建筑幕墙产品的不断丰富,五金配件、中空玻璃、隔热铝型材的相继开发和使用比较的不断攀升,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特色的产品增多,智能幕墙、双层幕墙、光电幕墙得到了较大发展,部分企业的建筑幕墙技术已经与国际接轨,我国的建筑幕墙表现出了稳定持续增长态势。

二、建筑幕墙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建筑幕墙规范和标准相对滞后

在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加强建立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可以为后代带来一定需求性的、具有积极贡献的建筑,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建筑幕墙政策法规和行业技术标准,而且面对不断发展的建筑幕墙市场,也必须建立健全建筑幕墙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幕墙规范和标准从无发展到有,这是一个以建筑结构安全指标为中心的各向规范由单一发展之齐全的渐变过程,所以,当前我国的建筑幕墙标准和法规基本满足了国际建筑幕墙的基本需求,但是从安全性、标准型以及实效性来看,我国的建筑幕墙规范和标准仍然相对滞后,还需改进。

2.建筑幕墙施工企业挂靠现象现象较为突出,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建设队伍和严格的监督检查力度。在当前的建筑幕墙行业中,部分生产条件不理想、检测手段不健全、技术力量较为欠缺的施工队伍积极寻找可以挂靠的单位,在二者取得联系后施工单位立即承揽建筑幕墙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工序,被挂靠单位又对施工单位建设的相关项目缺乏有力的技术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导致了部分幕墙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幕墙在配合城市规划和发挥应有使用要求上的标准规范。

另外,在建筑幕墙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建筑幕墙的管理队伍和相关技术仍需要成长和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行业中,主要有三大监管主体,即建筑幕墙建设单位、幕墙设计审核机构以及施工监督机构,但是目前市场上普遍缺乏拥有建筑幕墙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在城市土地规划中,相关部门对幕墙建设的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3.存在乱加竞标现象,缺乏完整的质保体系

当前,建筑幕墙行业缺乏完善健全的质保体系,幕墙工程易出现工程质量隐患。在施工队伍中出现的低价抢标、乱价竞标现象会造成施工时的偷工减料、设计简化、使用不合格材料等不良现象,这样既对建筑幕墙行业的健康发挥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还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建筑行业而整体发展,进而对整个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造成恶劣影响。

当低价竞标、乱价抢标现象产生以后,建筑幕墙的质量稳定就会受到影响。在进行幕墙工程时,高质量的五金配件是保证幕墙质量基础,目前,我国的五金建材市场还未完全规范,五金器材的种类和规格都不齐全,各类五金器材的质量还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国外市场上的五金配件规格种类繁多,对国内市场的供应有限,这也对我国的城市土地规划和幕墙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性影响。

(二)改进方案

政府相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析研究,坚持政府的监督指导职能,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对现有的幕墙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城市幕墙工程定期进行鉴定、维护和调查。

加快制定建筑幕墙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鉴定标准。现有的幕墙主要是作为建筑物的外墙维护组成部分,因此,幕墙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合理性、使用中的安全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目前,国内缺乏一部用于幕墙检验的标准和规范来对幕墙的合理性和标准性进行检验。

加强对幕墙设计的审核,保证参与建筑幕墙设计单位的相关资历和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建筑幕墙专业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另外还应成立专门的幕墙设计监理服务机构,满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三、 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幕墙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高层建筑或者大型公共建筑上都可以看见幕墙。当前建筑幕墙仍然存在多种问题,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应本着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建筑幕墙的发展,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杨嗣信,吴琏.关于外墙保温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建筑技术,2007.

[2]王焱.浅谈既有建筑幕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篇10

关键字:城市;土地;规划;协调;发展;

引言:

城市化的发展下,房地产行业一派繁荣。寸土寸金对当今的中国城市来说绝不夸张。大量的人口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和谐社会,和谐城市”的口号下我们该如何协调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越来越迫切的问题。所以本文章将就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可协调性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1.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导致城市人口的空前增加和对城市面积不断扩充的需求,但是在城市面积的扩充中难免就将占用耕地以及对土地的重新利用。现今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少,且质量水平不高,后备资源十分不富裕。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十分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是由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起步较晚还没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并且伴随着近几年房地产的繁荣发展,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的现状十分不容乐观。所以若想分析研究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可协调性发展的情况,我们首先就应该立足于当前,正视当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甚至产生冲突的现状。

①城市布局不合理,标准难统一,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城市布局是伴随着城市的出现而兴起的。城市规划主要讲究安全、经济、美学、社会。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飞速发展是十分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在如今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多出现新城区中夹杂老城区,工业区中夹杂居民区,居民区中又混合服务区。布局不仅不合理,而且难以形成规模体系,即混乱又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会对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与此同时单位土地上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大大降低,对于城市的美学,安全,经济,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②大量的新型楼盘,大量的空置房,土地资源明显浪费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经济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进一步提升。另外城市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它的城市化脚步也不可避免的逐步加快,这就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房地产在中国可谓极盛一时,对中国的影响也是较为深远。尤其记得近几年来每一次售楼中心开盘时的人山人海,还有那在公交车上随性一瞟就会看到新的房子正在兴建。高利益的驱逐下,每个城市都出现了大量的新房子。这些房子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以及一些其他的用地,而且建筑范围、建筑地点总是杂乱无章,有的在工业区、有的在郊区、有的在服务区等等。胡乱的规划和大量的兴建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们的购买力,以至于产生了大量的空置房,这些乱建的房子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还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2.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的原因

①过度的追求发展,经济效益

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对于房子购买力不断提高,对于住房质量与环境的要求也不断增强,房地产商从中看到商机,一哄而上的想分享到城市发展进程中房地产业这块大蛋糕,片面追求发展、一昧追求经济效益的结果是天价楼房乏人问津、楼房的相对过剩和随处可见的缺乏后续资金续建的烂尾楼盘。对于这种利益间的交易,使的土地大量流入房产商手中,进而造成了城市规划中土地的利用率降低。城市规划是一种对于美学和经济的相互融合,离不开合理的布局和计划。而在房地产的利益面前不仅是政府还是开发商都忽略了城市规划问题。大量的购入大量的建设,不考虑总体布局,不分析土地的合理利用。而且房地产经营者为了进行高价销售一般都会对周围建筑进行一定改变,有时是在本该繁华的地区大建绿地,有时是在本该耕地的地方修筑基本无人问津的园林,不仅对城市规划不好,就是对土地利用规划也完全不利。据国土资源公报数据“2004年以来,我国城市、村镇建设每年占用耕地约30万公顷,相当于减少275万人口粮食生产能力。而这与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现状构成逆向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在利益的驱使下的锐减以及城市规划中不合理土地利用的严重不协调性。

②监管部门的力度不严紧以及“”管理部门欠沟通

对于房地产近几年的快速不合理发展,不得不考虑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力度不严,甚至是反过来想通过房地产来维护城市快速发展,从而在利益面前放弃了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视。不仅对房地产开发地皮的审批力度不严,而且还低价从农民手中收取耕地然后倒卖给开发商。城市规划监管部门本应该对城市的未来发展与规划进行科学的预期与布局,并制定出相关严格的措施来进行房地产监管,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但是不严格以及不全面的监管再配合上利益的交易,使的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越来越不合理。另外一个监督不严的原因是中国城市规划和中国土地规划是分两个部门管理的,它们的自身利益上存在差别,而在使用上又存在统一。我国由建设部门负责城市规划、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利用规划。虽然国务院对这两个同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二者又存在着职能的交叉,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一时繁荣更增加两者之间的联系。建设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在用地功能布局、用地规模等关系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上缺乏交流和支持。这直接导致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协调性。

3.如何实现可协调性发展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协调性,不仅对城市发展带来了限制,更加重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负担。那么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改变。作者认为应该首先应该从规划和审批的环节上进行改革,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的未来建设。再者应该就已经存在的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采用最小损失率的方法进行改善。

①紧抓规划和审批环节

首先,城市的健康发展不可能离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城市的建设要有一个从总体上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策略。那么这个策略的首要监督者就是政府相关部门。所以要想改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就该加强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审批力度。

对于规划的合理性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城市规划的规范措施。修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政策。另外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统一性改革和管理,使得在利益冲突的时候,可以选择倾向更科学的部分。

城市规划更倾向于布局,所以在审批环节一定要紧紧围绕着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进行考虑,尽量使得工业区,居民区和服务区分离的原则,让城市的布局呈现出美学,经济,安全和社会的根本特性。对于不符合布局的审批时必须一律驳回。只有紧抓规划与审批,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才会在中获得利益最大化以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②推进老城区改革,坚守新城区

在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不协调部分主要表现爱老城区与新城区方面。老城区主要表现在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而新城区主要表现为大量空置房,土地资源的浪费。所以要想实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发展我们就应该推进老城区改革,坚守新城区要求。避免老城区的土地利用率低和加强新城区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而在新城区的建设方面要进行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双重考虑,多多考虑土地数量限制和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努力寻求更加科学和更加高效的土地利用。其中可以考虑香港的填海建屋和最新众多城市兴起的地下商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