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入门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足球入门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足球入门训练

篇1

关键词:足球教学; 训练; 准备活动; 有球练习

1.结合技术的有球练习方法

1.1 踢墙“壁球游戏”

目的:训练球感。人数:4~6人(2队,每队2~3人)。

场地:在足球墙上画一条高1.5m的横线,墙前是宽3m的。外是5m长的场地。

方法:每个队都要把球踢在横线以上的墙上。球弹回经过时,在对方踢球前,球应当碰地面一次。每失误一次给对方记1分。

游戏规则:游戏以场内发球开始。每次失误后,发球权交给对方。以下情况是失误:①球触及地面;②球没有踢在横线以上的墙上;③球触及地面超过1次;④一个队员连续2次踢球。

变化方案:发球时踢球的方法要固定下来。提示:和场地的大小应当与运动员的水平相适应,新手可以在取消的场地上游戏。

1.2 脚内侧踢球练习目的:训练脚内侧踢球。

人数:2人、4人或8人。场地:足球场地的中圈,在里面插上若干小旗,小旗插的顺序可以随便安排。

方法:两个互相对立的两个队员绕中圈跑着踢球,都力争使自己踢的球以顺利穿过小旗形成的“街道”。每成功1次球得1分。

游戏规则:不准越过圆圈传球。队员每传一次球后,都要继续跑动,以变换自己的位置。不准沿圆圈的边缘传球,球最少要绕过两个小旗。

变化方案:①小旗的数量可多可少;②可以改变中圈的直径;③小旗的顺序要不断重新安排。提示:本游戏适合于所有年龄组和各种训练水平的球队。

1.3 运球练习(圆圈接力赛)

目的:训练运球。

人数:2个队,人数不限。场地:带中线的中圈。

方法:一个队的每个队员都应围绕圈运一圈球。一个队员运完一圈后把球传给下一个队员。当本队所有队员都绕一圈后,即获得1分。

游戏规则:听到信号后,两队分别在圆圈与中线相交的互相对立的两点开始运球,并回到出发点再传球给下一个同伴。队员犯规时要再一次运球。

变化方案:①改变运球方式;②每个队员一个球,所有队员同时运球;③运球连续绕几圈。提示:该游戏应当与游戏者的能力相适应。

2.结合战术的有球练习方法

2.1.培养观察力练习

目的:训练队员的视野。

人数:10~14人分2队,每队5~7人。

场地:没有球门的半个足球场。

条件:为赢分,一方球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控制2个球。在失掉球时,应设法夺回。

规则:一方球队掌握2个球并开始踢球,如果该球队能掌握2min,则得1分。在球被对方抢到一个后,则将球全部交给抢到球的一方,游戏从头开始。掌握球的一方如果球出界或犯规时也做同样处理。

变化:①掌握球的时间应适合队员的运动能力(一般为1~5min);②按游戏时运动员违例的次数判定胜负,违例时由对方获得2个球;③如果两队队员人数较多时应使用全场,并配有2名裁判。

2.2.短传配合射门练习

目的:训练进攻方式。

人数:6人,分2个队,每队3人。

场地:两个罚球区大小的场地。

条件:一方球队为了攻入球进攻,另一方球队防守并设法抢到球。

规则:双方的防守队员都不能越过中线。他们在游戏中的进攻方式是从自己的半场向对方的球门射门,只有进攻队员有权在对方的半场活动。这样就在每人半场处形成了3对3阵势。违例时,则从线罚任意球。游戏进行时没有越位,允许进攻队员经过中线把球回传给防守队员而赢球。

变化:①可以允许双方一名防守球员越过中线。②可以用增宽罚球区到20m的办法改变场地。

2.3.选位射门练习

目标:训练以射门为目标的跑位。

人数:10人(5对5)。

场地:接着罚球区再标出一块与罚球区同样大小的场地,并建立辅助球门。

条件:两个队在各自的场地上传球或带球,设法在对方场区上寻找可以通过该处射门的位置空隙,并立即射门。

规则:游戏由一方球队开始,如果该队射入门,则允许该队控制球并继续游戏。

变化:规定触球若干次数门。

提示:球门的宽度应适合于各队员的技术水平。

3.结合身体素质训练的有球练习

3.1.速度练习

目的:训练速度。

场地:半个足球场(球门线的延长线和罚球区线相交点应准确划出,因为该处是起跑点)。

条件:每个球员都力争控制住球,带过自己的对手并攻球入门。

规则:1号球员站在球门里,另外2名球员分别站在他的左边和右边的起跑点上。1号球员往中线中间踢球,2个对手快速跑向球,谁第一个触及球,谁就获得1分。如果带球越过自己的对手并攻球入门,罚被过球员,每进一球后,游戏从头开始,但球员间要交换位置。

变化:①规定各种不同的起跑位置。②如果彼此间的速度差别较大时,采用适当的方式“让跑”。

提示:要使发展速度耐力成为可能,同样应当安插一些短暂休息。

3.2.反应、灵敏练习(掷准)

目的:训练掷界外球。

人数:12~18人(3个队,每队4~6人)。

场地:30×20m,3个场地,中间的一个场较大。

方法:一个队占一个场地,外面场地的队员力争掷球触及中间场地的队员。掷出的球符合规则要求,触到对方队员身上才有效。

游戏规则:允许队内传二次球。外边两场地的队员有掷球权。中间场地的队员不能用手抓球,而只能躲避对方掷来的球,作为防守。掷5次以后,中间场地的队同其他两个队中的一个队换位置。每次掷球触中中间队员以后,球重新交给外边场地的队员再开始游戏。

变化方案:同时用几个球游戏。

提示:为了训练远距离掷球,可增加场地的纵长。

3.3.反应速度练习

目的:训练速度。

人数:10人,分2个队,每队4名球员。另设2名守门员。

场地:足球场,画出中圈。

条件:编成4组对手。所有球员都在圆圈内各自带球跑动。被点名的1名球员快速带球跑向球门,以便攻入球,同组的另一名球员紧盯着他跑并设法防守球门。

规则:被点名的球员进攻哪座球门都可以。如果该球员把球输给自己同组的对手,他则重新在中圈游戏。只允许被点名的球员离开中圈。球员违犯游戏规则时,罚“让跑”3m。

篇2

【关键词】高中体育足球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高中体育足球教学

足球是一项用脚支配球,两支队伍进攻和防守相对抗,根据奢求入门的多少来判定胜负的球类运动。在世界级的各项体育赛事中,足球比赛的项目相比来说场面更加壮观,竞争更加激烈,颇具魅力,被人们誉为“世界第一运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活动能力较强,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高中阶段开展足球教学,传授学生足球的常识和足球专项的技术技巧,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存在问题

1.学校足球场地设施不够完善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目前,很多高中都没有标准的足球场地,并且体育器材不够完善,这些都是影响高中体育足球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足球教学的场地要求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其场地要更加宽阔。在进行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必须在足球场地内完成各项技术的学习和训练,由于高中体育设施不够完善,足球场地便成为了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场地,即使有宽阔的足球场地,足球教学也无法正常开展。

2.高中体育教师缺乏足球方面的专项技能

体育教师的足球专项技能是开展足球教学的有力保障,只有当体育教师掌握了足球的专项技术技能,才能更好地运用到体育足球教学中。在足球教学中,体育教师足球专项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足球这门课程的兴趣。然而在高中,具有足球专项技能的体育教师比较缺乏,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足球教学的顺利开展。

3.高中的足球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用在现在的足球教学上。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如果足球教学方法单调乏味,那么学生就会减退对足球这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如果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枯燥,那么就会让原本快乐的足球教学变成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应付教学。

4.学生缺乏足球训练的时间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偏大,学习时间越来越紧。特别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学习,准备高考。至于体育课艺术课之类的,大多是走个过场,然后继续回到教室学习。以至于到了高三,这些与高考没关系的课程都差不多取消了。因此在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高中学生缺乏足球训练的时间,足球教学也就成了一门较为普通的随意的课程。

三、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影响高中体育足球教学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对应的改进措施:

1.改善高中足球教学设施、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校重视足球教学,加大足球场地设施资金的投入,才能奠定良好的足球教学基础。学校应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问题,支持体育教师合理地利用学校场地资源开展体育教学。体育老师应该根据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时间,争取用有限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体育教学价值。

2.加强足球的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在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足球理论知识、足球健身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对足球这项体育运动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他们就会对足球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高中开展足球教学来说有着重要对的意义。

3.提高体育教师足球方面的专项技能

教师是进行教学的主导者。高中足球专业的体育教师较少,而其他专项的教师只是对足球进行过普修的学习,对足球常识和专项技术的掌握还很欠缺。只有当体育教师具备了足够的足球专项技术,才能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足球运动的学习致中和,才能增强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4.学校应该重视足球的教学,创新足球的教学方法

学生不该成为学习的奴隶,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很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学,重视足球运动的教学。既然开设了足球教学这门课程,就应该让其发挥它本该有的优势。同时体育教师应该综合体育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足球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游戏法、比赛法等。只有让学生在足球教学中感受到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才能提高足球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在高中开展足球教学,通过足球教学来改善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当然,在足球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校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改进足球教学,发挥足球运动的内在价值,最终达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校通用教材.足球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英]马尔科姆・库克著.杨一民译.足球训练与球队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3

安分的童年

于大宝的父亲是一名足球爱好者,所以于大宝从小对足球熟悉也就不足为奇了。8岁那年,父亲骑着摩托车带他去球场踢球,看到于大宝积极跑动、传球的身影,父亲感受到了到了他在足球上的天赋,从那时开始,父亲每天在于大宝放学后便带着他前往足校进行专业训练,希望他能成为运动员。

虽然有了运动员的目标,但于大宝在学校依旧用功,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完成,这些做完了,他才开始踢球。有时作业多了,于大宝干脆带到球场边上,边写作业边听教练讲解足球知识。

于大宝是学校老师和足球教练眼中的乖孩子,让他做什么他都没有怨言,在乖巧的同时于大宝还有一丝“猛”劲,做任何事能尽自己的全力做到最好。因为这样的态度,于大宝不仅在足校表现出色,在学校他每年都是三好学生,还当过英语课代表。当同为足校训练生的同学被老师训斥迟到、不用功时,于大宝从没挨过一点骂。

五年级那年,由于学校课业增加,于大宝不得不停课,专门练球,恰时他被广州俱乐部青年队挑中,便来到了广州练球。这一练就是一年,母亲发现于大宝的课业落后其他同学一大截,赶紧叫他回青岛补课。于大宝什么也没说,收拾好东西第二天就回到青岛,听从母亲的话,暂停了训练,把落下的功课慢慢补回来。

于大宝的童年比其他人少了一份冲动,多了些安分、乖巧和淡定,他能静下心认真对待足球,与这样的童年脱不开关系。

认真的态度

少年时期的于大宝技术超群,他也以此进入了国少队,但除此之外,能够成功入队还与他认真的态度有关。在广州训练过一年后,于大宝被母亲叫回老家补课,于大宝仅仅花了半年时间就赶上了进度,不仅如此,他的成绩排名还很靠前。其实他本可以敷衍了事,但他还是靠一股子猛劲把每件事情做到了最好,从这样一件小事就能看得出于大宝对待事情有多认真了。

2003年刚加入国少队的时候,教练发现了于大宝一个训练细节,决定把他当作重点培养对象了。队内有随行的健康管理师和体能训练师,负责管理运动员的饮食和训练,普通运动员仅仅是听从他们的吩咐做事,而于大宝却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训练师让他做什么,他先做的不是立即行动,而是问训练师这么做的原因、好处。对教练也是如此,教练布置战术后,于大宝会虚心请教,让教练把战术的构思、缘由拆分讲解给他听。教练觉得优秀的运动员就该具有这种精神,因此对于大宝非常看重。

有队友曾吐槽他,说一个运动员只要速度快、力气大就好了,管那么多做什么呢?于大宝没有发表看法,因为对他而言,认真对待每件事并做到最好才是他的信念。

不到一年时间,于大宝的技术战术素养就超过了其他队友,在2005年西班牙堂吉诃德杯上,国少队迎来了尤文图斯少年队,这场比赛于大宝大放异彩,独中两元,帮助球队以4比2的成绩战胜了对手。经此一役,没人再质疑于大宝的认真态度。

持续刻苦的训练

后来,于大宝进入了国青队,国青队时期也是他在青岛俱乐部的时期,虽然他有时经常会在两队间来回跑,国家与俱乐部都要顾及,但两边的教练与队员对他的评价几乎大同小异,概括下来就一个“猛”字。

负重跑训练是两边队的日常,每个运动员的体能不同,训练结束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人一到终点就直接趴地上起不来,而有的人仅仅只是叉腰喘气,于大宝处在中间的位置,他也就是扶在一棵树上喘气。但于大宝超越其他队员的地方在于,他每次训练都会超过教练规定的训练量,比如负重跑规定二十圈,那于大宝就跑二十五圈,非要让自己跑完后趴地上才罢休。其他人曾好奇他这么做的原因,于大宝说:“教练规定的量往往在我们极限的上下,但我只有超越极限,才能获得蜕变。”

为了坚持这个原则,做任何训练于大宝都会超量完成。国青队的前腰有一项特殊的训练,一名球员从边角开球到中间,前腰就迎着球,向球门大力抽射,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运动员的接球准确度以及射门球感,一天至少练数百次。而为了突破自我,于大宝给自己规定的不是次数,而是脚的疼痛程度,每天踢到脚胀痛不已,直到麻木失去知觉的地步才算Y束。

坐在电视机前的球迷都能感觉到于大宝的身体素质很硬朗,不输给具有先天优势的欧美人,可见他平时的训练强度不一般。国青队的教练曾形容于大宝像一只老虎,只不过外面披了曾兔子皮,表面乖张,实则刚猛。

欧洲联赛上演帽子戏法

2006年,于大宝接到了葡萄牙本菲卡俱乐部的邀请,参加试训,同时于大宝也成为了首位加盟葡超俱乐部的中国球员。刚开始,没人看得上这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小伙,连教练也做好了让于大宝坐深板凳的决定。但看过于大宝训练时的猛劲后,教练组成员惊呆了,开始考虑把他纳入轮换阵容中。

进入轮换并踢了几场比赛,于大宝的表现深得教练组认可,在之后对阵博迪莫恩斯的比赛中把他放入了首发阵容。一上首发于大宝像变了一个人,球场上他积极跑动,组织进攻,比赛没开场多久他就打进了第一个球,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于大宝上演了不可思议的帽子戏法。教练从来没想到一个亚洲人竟能做到这种程度,消息传回国内后无数球迷感到骄傲。

但是惊喜却没有停止,在之后以6比0战胜阿尔维卡的比赛中,于大宝上演了加大号的帽子戏法,他一口气射中了四个球并贡献两次助攻,全队六个球个个与他有关,这也是他在葡萄牙单场比赛进球的最高纪录,同时也刷新了亚裔球员在欧洲联赛的进球记录。

他的猛劲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也彻底征服了葡萄牙人,本菲卡尔俱乐部对外宣布与于大宝签约三年,就是最好的认可。

次年他被租借至葡甲的阿维斯队后的表现更是耀眼,球队每场比赛的进球都离不开他总揽大局的组织能力。而之后他到过的葡甲球队也无一不对他感到佩服,用实力让欧洲联赛的球队感到服气并不容易,而于大宝却做到了。

国家队的及时雨

带着这一股子猛劲,于大宝在国家队自然也能大放光彩,每每到关键时刻,他都能挺身而出。2013年亚洲杯预选赛上,于大宝在最后关头打进一球,以1比0的成绩,战胜了伊拉克;而在今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在全中国球迷的期盼下,且在国足球员顶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于大宝化作一场及时雨,突破阻碍,成功打进一球,帮助球队战胜韩国队。

篇4

关键词:五人制足球 轮转换位 3-1阵型

2008年,中国五人制足球国家队首次闯入室内五人制足球世界杯决赛阶段,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为五人制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就战术方面而言,五人制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的最大不同就是轮转换位,轮转换位可以说是五人制足球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五人制足球水平较低,大多数教练员对五人制足球的理解仍停留在十一人制足球上。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理论的缺乏,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和超星电子图书可以发现,涉及到五人制足球核心内容——轮转战术的文献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对3-1阵型几种主要的轮转战术的研究,分析各轮转战术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的五人制足球教练员提供指导性文献,填补相关的理论空白。

1、3-1阵型主要轮转战术

3-1阵型因其攻守平衡的特点而得到广泛的运用。在进攻方面,3-1阵型呈现出来多样的进攻移动,而这些三人或四人之间的反复跑开和接应就形成了队员之间的轮转换位,这些移动并不是无规则的跑动,而是遵循了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持球队员在传球给同伴后立即跑开和接应。3-1阵型的这种队员之间频繁的轮转换位不仅仅可以造成对方防守的混乱从而获得射门得分的机会,而且在控球方面要较静态的进攻移动配合有效得多。本文根据队员的跑动特点,将3-1阵型主要的轮转战术分为:斜插边路式轮转战术,套边式轮转战术和中路直插式轮转战术。

1.1 斜插边路式轮转战术

图1所示的是3-1阵型斜插边路式轮转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情况。队员A在中路拿球,将球传给右路的队员B后迅速向前向边路斜插,并吸引盯防他的队员②跟随其跑至边路,这样防守方中路原本关闭的中场被打开,队员B拿球后,往中路运球,并将球传给接应的队员C(队员C向中路接应前可先做个沿边路往前跑的假动作以摆脱防守队员④),队员C不停球直接将球传给中锋D,然后往右前方斜插接应队员D,队员B在队员C传球至队员D后,向前向左路斜插,与队员C完成交叉跑位配合, 以接应队员D。队员D拿球后将球传给上前接应的队员C或队员B,由他们完成射门。另外,在接应不到位的情况下,队员D可试图自己拿球靠人转身射门。队员A则沿边路跑回后场中路,成为本队的支持和后援以保持进攻平衡。

图1

1.2 套边式轮转战术

图2所示的是3-1阵型套边式轮转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情况。队员A在中路拿球,将球传给右路的队员B后,沿右边路套边插上,并吸引盯防其的防守队员②追盯至边路。这样防守方中路原本关闭的中场被打开,队员B拿球后,往中路运球,并将球传给接应的队员C(队员C向中路接应前可先做个沿边路往前跑的假动作以摆脱防守队员④),队员C接球后不停球直接传给中锋队员D,然后向右向前斜插,接应队员D,而队员B再传球给队员C后,沿左边路套边插上,与队员C完成交叉配合,接应队员D接球后,可传给插上的队员C或队员B,由他们完成射门,自己同时注意跟进补射,而在同伴接应不到位的情况下,队员D也可以依靠个人能力,转身射门。队员A则沿边路跑回后场中路,成为本队的支持和后援以保持进攻平衡。3-1阵型的很多轮转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轮转打开对方中场,从而传球给中锋。

图2

另外,3-1阵型套边式轮转战术也可以进行四人之间的轮转换位,图3显示的是其基本轮转跑位。队员A在中路拿球,将球传给队员B后,沿右路套边插上。与此同时,队员D则沿右边路回到后场,与队员A进行交叉换位。队员A在套边插上后再跑向中锋位置,做逆时针跑动。队员B拿球后运球至中路,并传球给左路的队员C,然后沿左路套边插上,与进行逆时针跑动的队员A进行交叉换位,并跑向中锋位置,做顺时针跑动。队员C拿球后运球至中路,并将球传给沿边路跑回后场的队员D,这样便完成了套边式轮转战术的四人之间的轮转换位,该轮转换位也可以一直循环下去,这种动态的进攻移动更有利于进攻方的控球。跟三人之间的轮转换位相比,由于中锋也参与了轮转,因此四人之间的轮转换位无疑给防守方造成的防守难度更大。

图3

1.3 中路直插式轮转战术

图4所示的是3-1阵型中路直插式轮转战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情况。队员A在中路拿球,传球给边路队员B后迅速向中路中锋位置直插,与此同时,原本处于中锋位置的队员D则离开中锋位置跑向右路,并吸引防守其的队员①追盯至边路,为队员A创造中路空当,队员A在快要跑到中锋位置时,背对进攻方向后退跑,跑至中锋位置。队员B在拿球后往中路运球,并传给左路的队员C,队员C在接球之前可以做一个沿边路插上的假动作,再突然返回接球,队员C拿球后不停球直接传给已经在中锋位置落位的队员A,并迅速向右向前斜插接应队员A,同时,队员B也迅速沿左边路插上,与队员C完成交叉换位配合,接应队员A。队员A在背身接球后,可选择传球给插上接应的队员C或队员B,由他们完成射门,自己注意跟进补射。在同伴接应不到位的情况下,队员A可依靠个人能力,转身射门。而队员D则沿右边路返回至本方半场中路,成为本队的支持和后援以保持进攻平衡。

图4

2、结论和建议

2.1 结论

2.1.1 就战术方面而言,五人制足球与十一人制足球的最大不同就是轮转换位,轮转换位是五人制足球战术的核心内容。

2.1.2 3-1阵型的轮转换位战术不仅仅可以造成对方防守的混乱从而获得射门得分的机会,而且在控球方面要较静态的进攻移动配合有效地多。

2.1.3 3-1阵型的轮转换位战术对队员的体能、控球和传接球技术以及战术理解力上有着较高的要求。

2.2建议

2.2.1 3-1阵型的轮转换位战术需要一个好的中锋球员,具有较强的背身处理球能力。而在四人之间进行的轮转战术中,每名队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背身处理球能力,因此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根据战术的要求训练队员的背身拿球技术。

2.2.2 要充分理解3-1阵型的轮转换位战术的精髓,做到灵活使用,不能机械性地轮转,一般在轮转了2个回合以后,如果依然找不到好的进攻机会,就应该试图采用其他的进攻办法,最好能结合其他阵型的战术使用该进攻战术,以增加防守难度。

2.2.3 因为需要进行频繁的轮转换位,3-1阵型的轮转换位战术对队员体能要求很高,应注意轮换休息,以保证体力充足。

参考文献:

[1]李敬,景志辉.国际足联室内五人制足球技术战术入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一、身体语言的概念

概念,通常是指思想意识,特别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人脑中留下概括的印象。那么,就体育而论,同样遵循这一认识原则,体现体育动作的概括印象――身体语言。由于体育项目种类很多,动作技术多种多样,如果用语言叙述相当繁琐,甚至表达出来也不是十分准确。如:球王贝利,他是世界所仰慕的优秀足球运动员。他在足球比赛中,可谓将足球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记得在一次比赛中,他背对球门接球,不等球落地起脚速射,球应声入门。这个奇迹般的技术动作,如果用语言表述,又难又繁锁,可是瞬间,贝利完成这一动作――即身体语言表象,使人们一目了然,产生百看不厌的浓郁兴趣。可以说,身体语言使肌肉运动产生逻辑思维、概念又形象地再现动作本身。通常,我们把这一身体表象称作身体语言。

体育的产生,形体表现体现出身体语言的客观存在,远古时代,人类每年要召开一次祭礼运动会,会上经常以形体表现的舞蹈方式,来赞颂前辈的英雄业绩,表达人们敬仰之情,这就是早期身体语言的直观教育活动。当社会进入以“世纪”为标记的时候,身体语言就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被广大运用者所使用,成为概念式的专有名词。

二、身体语言的作用

事物,要用语言与文字予以表达、交流。然而,世界之大,民族之不同,这样就给交流带来了困难。当现代体育出现后,身体语言为世界交流提供了广阔天地。如:球类比赛的裁判“身体语言”表示,所有人都一目了然。

当体育进入教育领域,作为一门课程出现以后,身体语言便广泛地运用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身体语言具有特殊地教学艺术魅力,它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俗称为体育教师基本的教学交流工具。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之显著特征,那便是用身体语言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利用身体练习方式达到其人体生物意义。以多年教学实践证实。身体语言具有直观性、示范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教育的作用,而它的发展也透视出其他社会功能的作用。

当体育走出课堂,发展到现在,更具有民族体育文化之内涵,促进世界体育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实则,身体语言的外延与传播,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掌握的文化交流工具。

三、体育特殊的教学资源

体育教师同样具有其他学科语言表述能力。但就其语言特点而言,身体语言是体育教师基本教学特征,也是体育教师独有的教学资源。教学中,通常采用“身体语言”代替一般叙述过程,而技术复杂动作,更需要用身体语言简化其繁琐,补救其不足,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发挥。

教学实践:顺应学生认知心理规律,教师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过程。肢体语言,使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达到共同需求的学习动机与行为,从而使感知富有目的性。那么,学生便可以认知逻辑思维,向感知兴趣方面发展。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体育教学中的身体语言方面,恰当运用学生认知心理活动的特点,使大脑信息传递系统实现可接受的平衡,从认知迁移到认识某一“知识源”的过程――印象、记忆、理解。大脑获得身体语言的外部刺激,可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欲望与行为的实现。此刻,学生自觉的和习惯的进行自然模仿,最终达到掌握动作技术,形成运动机能。所以说,体育教学身体语言中――动作示范、形体表现、手势指令、情感示意、语言传递和智能化多媒体一直被体育教师、教练员所使用,成为他们独具的教学资源能力资本。

四、身体语言的运用

身体语言要根据教学需要、教学情况、学生水平、教学环境恰当的进行选择。一般说来可以有以下几种:

动作示范。这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本领。体育教师教学训练中,教师为简化其繁琐的叙述过程,一般采用动作示范形式的身体语言来代替。教师准确完美动作示范,学生第一印象特别深刻、直观,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强化了学生刺激中枢。课中学生会自觉模仿,利于整个教学活动。

难度突出。这是强调难度的做法。体育项目种类很多,动作技术难易不等。一般来说难度很大的动作,教师必须强调或突出难度,提高学生第一感性认识程度。所以,教师利用示范或图片、录像、电视慢镜头等媒体准确补其不足,便于学生练习中尽快掌握与理解。多媒体智能化的身体语言,又是现代体育教学最好的交流工具。

动作比较。这是纠正错误的方法。体育练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与动作要点相违背。教师为及时纠正错误,采用再次示范方式进行正面比较,。从中突出动作要点、技术关键,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如:铅球,学生投掷角度小于42度掷出去。教师为纠正错误,多采用示范动作相比较。

形体表现。这是强化体育艺术感染力的做法。教师利用自身健康的外在表象,优美舒展的身体姿态,丰富动人的情感表现,渗透于完整动作练习之中,这是最好的形体比喻身体语言,从而极大地刺激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手势语令。这是特别信息传递方法。这种方法快捷、简单、易懂。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常运用手势,代替特定的涵义。如:排球连击――教师一臂屈肘举起,掌心向前握拳同两个手指示意,人人便知。当然,语令在体育教学中,更是常用的语言,在学生练习中,提高注意力和强化动作特点。

情感示范。这是教学与训练含蓄的做法。教师表情、眼神示范学生心领神会,一般在场外指导中经常运用。那么,教学与训练中,为了全面照顾学生,也要用表情眼神示意学生,起到改进、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篇6

答:对薪火相传这种事,我没有明确的打算,我只是乐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小伙子经过我的调教练得拳脚凌厉,能有效地对付暴力侵害。

我制订的训练是按每天一个半小时、每周对抗两次安排的。我当然希望学生能多练,最好每天练三个小时,把对抗练习的次数增到四次。问题是不现实,小伙子们都是有工作的,有的还有老婆孩子的拖累,每天能练一个多小时、每周能集中两次就不错了。大家知道,我是极力坚持武术要照顾普通爱好者的,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考虑到爱好者是在业余时间练武术,武术对他们是爱好,不是职业。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小伙子们一天练两三个小时。

在教授拳术之外,武术文字的传播,是否属于另一种范围更广泛的传香火?譬如赵道新,他的文章影响了多少人?相比他徒弟的数量(指个别长期接受赵道新训练的人),继承他的观念和广义训练法的人,数量会多无数倍吧?

问:八极拳的“逆思维”格斗训练有何价值和意义?

答:我第一次提出“逆思维”格斗训练,是在2001年的一本武术杂志上,当时我想探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训练方法,后来所以冠以“八极拳的逆思维格斗训练”,只不过因为我是练八极拳的,对八极拳最熟,在文章中经常把八极拳当例证使,其实看过文章的人都明白,我谈的是武术的逆思维格斗训练。

逆思维训练法有这样一些特征:在训练的指导观念上,大张旗鼓地强调“用实战指挥训练、检验训练,让训练围着实战转”。具体到日常训练,在内容上。把对抗做为一项常规训练确定F来,并且突出对抗在整个训练链条中的核心地位。从训练程序上,将对抗训练前置,放在入门之初或入门后的一两个月(执行一套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且在日后的训练中,贯穿始终:打练再打再练再打,往复循环。

很明显,逆思维的理念和方法。与流行的传统正相反,流行的传统虽然也高举格斗旗帜,但其思路,走的是以“拳论掌故演练说手”指挥训练、指挥实战,强令训练围着“拳论掌故演练说手”转。具体到训练方法,在训练内容上不设对抗一项,从训练程序上,把散手练习(即对抗训练)放在最后――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爱好者即便练了十年、二十年,仍不曾在其师的训练中见到对抗训练。

逆思维其实只是与流行的传统相逆,一旦我们抛开流行的传统,会立马发现,逆思维实在是再正不过的正思维。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来看散打、拳击、足球等所有对抗运动项目,它们的训练思路,就全部是“实战指挥训练,训练围着实战转”。具体到训练中,也是以对抗为核心内容,在程序上。也是经过短期的基础练习后即转入对抗(简单的对抗)――没有一个拳击手是空练十年直、勾、摆,然后才准许打对抗的(或终生不打对抗)。其次,我们看真正的传统武术,真正的传统练法虽然在散手练习之前,要经过几年基础和功力训练,在训练程序上确实比较落后,不过一旦转入散手练习阶段,它的思路又正过来(或者说与流行的传统相逆),遵循的是“实战指挥训练,训练围着实战转”。当年我老师在吴秀峰身边,从中期开始后,执行的就是“训练围着实战转。”

说到逆思维的价值,这么说吧,凡跟我练的人,除胆量极小和身体极弱者之外,只要按照我的要求“每天练一个多小时,每周练习不低于五次,持续训练一年(有人不到一年)”,几乎都能打。当然有人很能打,有的人能力一般。

问:假武术家“好古”而不“敏求”,依先生高见,真武术家当如何?

答:武术里古的东西不是一点不能“好”,某些有效的训练方式(如八极拳的踢桩打袋、兔子蹦、铁牛耕地等),某些有效的技击动作(如八极拳的一些摔法和抱肘护耳、栽捶、掼耳、侧踹、穿桩腿、扫踢腿),都是可以“好”而继承的。但对古的认识仅到这一层还不行,更关键的是看对待“古”的态度。求实的武术家在审视古传时,一定不会一味膜拜而放弃探索。

有些人一提古传拳术,就认为从训练法到技术无一不是最好的。不需要改进,也没有改进的可能。这样的态度,与其说虔诚,不如说是缺乏足够的鉴别力和在智力上的瘫痪。因为这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东西,艺术作品好,科学原理也好,技能技巧也好,你都能找出它身上的缺点和局限性。对缺点和局限性的认识需要足够的鉴别力,对缺点和局限性的改进则需要大量的智力工作。

我们说八极拳的踢桩打袋是有效的、好的,但是,我问你,假如用踢沙袋来取代踢树桩,是否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保护踝关节和膝关节?还有打沙袋。把古传的只填充沙子的“硬沙袋”换成现代的“软沙袋”(且戴上拳套来打),是否更能避免指节坏损、于腕挫伤?这样的改进,还别说能弥补古传的缺陷,即便不能改进,探索失败了,它也值得肯定。因为只有寻求改变,事情才有变得更好的可能,放弃创新,连这种可能性都不存在了。千人一面、万口一辞的重复古传,只有把古传拖进深渊这一种结果。

敏于探索的武术家,不但致力于使有效的古传变得更有效,他还能填补古传中从来没有的东西,譬如打拳脚靶,大家知道,不止八极拳,其它的古传拳法也都没有打拳脚靶这项洲练,拳脚靶是纯外国的。要不要引进拳脚靶,涉及到对待古传的态度问题。迷信古传的人自然是拒绝的――任何外来的、新的东西都不如古传好嘛。寻求发展的武术家不然,他能很快发现,不停移动的拳脚靶,在提高反应速度、拳脚速度、距离感、拳脚的实战运用等能力上,是踢桩打袋(包括独自空练),所无法做到的。

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对待训练方法持有一种态度:“实用,求新”。人家孙教练用老方法都已带出奥运冠军、刷新世界纪录了,仍在探求更实用、更新式的方法,多丁不起,相比孙海平,咱武林痴迷古传的所谓武术家,真什么都不是了。孙海平若是在武林,肯定堪称大武术家。不过,他也肯定挨骂。因为他戳了以继承古传为荣者的软肋。

问:赵道新之后,你认为谁是真武术的守护者?

答:真武术的守护者,他在阐述武术时不搀假,不夸大,不有意误导大众。在教学中,能用有效的方法普遍提高学生的技击能力。

守护真武术的人,其言论和方法也难免出现错误,但这种错误是出于人认知上的局限性,而非主观上的故意。主观上的故意误导,属于欺骗行为。

咱武林里谁是真武术的守护者?谁是讲武术神话的骗子?大家自己去判断吧。

问:你对赵道新的理论永远会五体投地吗?

答:赵道新有让别人对他的理论“五体投地”而且还是“永远”的意思吗?赵道新是反对宗教式崇拜的。人,不管是谁,想让别人视自已为永远正确的神,都是居心不良的。我这么说了之后,等于是告诉大家,我眼里没有神圣。至于赵道新的

理论,譬如他特别热衷对爆发力的阐述。而对全面的身体力量训练强调不多,这一点我就不认同,我认为赵道新的这种侧重带有很大的个性特征,普遍性差了。当然,这是就我能看到的赵文而论,至于他尚未公开的文稿里。是否有专门论述力量训练的文字,不得而知。

问:套路真的一点无用吗?

答:套路不能使人学会格斗。另外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看,用练套路的方式以求功力(或者说提高身体素质),实为“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训练法。

“运动训练学”专门研究运动训练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武术这种运动训练。至今尚未证实能够跳“运动训练中的普遍规律”。有人说八极“小架”是用来练功力的。换用“运动训练学”的术语表示。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练功力。

身体训练,不用说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的(包括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一般的身体训练,就是为了提高从事任何一项运动(不管拳击、武术,还是足球、田径)。都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又因为各项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各有偏重,譬如,足球跟摔跤比,对力量的要求不如摔跤高。而同样是力量,摔跤虽然需要强大的“重力性力量”(推拉力)但对“速度性力量”(爆发力)的需求弱于拳击。于是,在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专项身体训练的提出,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武术的猛拳重腿需要强大的“速度性力量”,武术的摔法若单靠技术而不练“重力性力量”,也绝对玩不转。还有拳脚的动作速度、步法的移动速度,神经的反应速度,身法的灵敏等等功力。你都必须要有。

套路,具体到八极小架,它能够很有效地增长上述各项功力吗?倘若谁说能,他就应该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小架”大幅度地提高“速度性力量”、“重力性力量”、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反应速度、灵敏性等功力――只要是有一点理智的人,他也不至于说“武术技击不需要上述功力”吧?

流行的传统功法不管名曰“练内劲”还是“练内功”、“练气力”,用到实战对抗中,最终仍表现为:力量、速度、灵敏、耐力。

当然,我不否认“小架”在强壮身体内部、促进有机体的机能方面有独到之处,因而能提高身体素质。不过,具体到提高的幅度,或者说效率上,我仍不得不说,它是低效率的,提高的幅度有限:譬如,从增加腿部力量来说,小架不如“深蹲”和“压胳膊”;从提高下肢爆发力来说,小架不如“兔子蹦”;从提高侧踹、扫踢和击拳的力度来说,小架不如踢打沙袋;其它,在提高腰、腹、背力量和移动速度上,小架的锻炼价值就更差,至于说用小架米提高反应速度、灵敏性,几乎是奢望。

此外,功力训练还有许多讲究,你不管是用小架还是什么手段来训练学生,都必须搞清如下的问题:比如,功力训练的总负荷量和强度,你是怎么安排的?总负荷量与强度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在夏天与冬天,你是如何进行调整的?你是先增加负荷量还是先增加强度?如果有人认为我问得过细,我要说,很多问题我还没有提到呢。其它诸如:功力――如速度、力量,各应该安排在每次训练的哪一时段?功力练习和技术训练在每一周、每一阶段里该怎么安排?功力(一般与专项身体训练)你是每人同时安排。还是分开设置?具体到每一周里,你有一个详细的训练计划吗?对于功力――比如力量,你如何协调与技术结构、发力特征的关系?你如何调整消耗与恢复……这些问题你都要考虑,即便如此,这些仍是我想要问的一小部分问题而已。

我这还主要是谈功力,要是再谈技术的使用训练,扯出的问题就更多了,围绕武术技击的训练可以写出一本很厚的书来,套路?真不值一提。还有“拳论掌故演练说手”。跟科学的训练方法比,真小巫见大巫,萤火比月亮。为什么有的人教学生,教一个、一个不会打,教十个、十个出门挨揍?方法离谱,除了“演练、说手”就是“拳论、掌故”,别说练三年,练三十年也打不了人。

问:八极拳为何不起高腿?

答:不光是八极拳,近一百年来影响大的拳种多数都有排斥高腿的倾向。即使是不拒绝高腿的戳脚,高腿在其所有腿法中占的比例也不大。踢低腿、甚至根本就放弃踢腿,成为武林的主流。我在此不淡高、低腿的优劣,我只说,提倡或放弃任何一种技击动作,会导致不同的拳术风格。我举八极拳和泰国拳的例子,八极拳有抱肘护头接穿桩腿(或扫踢或侧踹)的打法,泰国拳则有抱肘护头而后接正蹬腿(或横扫踢),这两组动作组合,两个抱肘护头技术结构大同小异,两个腿法――穿桩腿和正蹬腿,也有相似的技术结构,但这两组动作连接,到了实战里,却是两种拳术风格。八极拳的抱肘护头一般采用低势(曲膝缩腰),泰国拳的抱肘护头多为高拳架。为什么有高、低架势之别呢?就是受制于随后连接的腿法(仅就接腿法而言),八极拳的低势是与接低腿――蹬踹对方的膝盖或小腹,相呼应的。假如你想接一个蹬面或蹬胸的高位穿桩腿。你连接起来准慢。曲膝缩腰的低势。要想接高位的穿桩腿,你就得有一个长腰的动作,而多做一个动作,不言而喻,连接自然要慢。但是接蹬踹膝盖或小腹的低位穿桩腿,则可省掉挺腰动作,腰缩着就能把腿蹬踹出去――若是接扫踢或侧踹,最顺畅快速的连接,也是低位的扫踢或侧踹。我举的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用对抗的方式去体验。至于八极拳选择低腿的其它原因,在此不说了。

也许有人问:八极拳可不可以像泰国拳那样,采用高拳架的抱肘护头,从而将腿法从单一的低踢解放出来,向低、高、中三路上全面发展?

篇7

1.研究三门球运动在促进高中女生体能发展方面的优势作用

三门球是江苏省体育局2011年重点推广的“新特优”项目,作为三门球发源地和会员单位的学校来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三门球的推广做点事。作为重点推广项目来说,它的“新特优”体现在哪些方面是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和印证的。因此,我们选择了三门球项目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试图弄清楚三门球运动在促进高中女生体能发展方面的优势作用。

2.探索以三门球为载体促进高中女生体能发展的新途径

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部分高校新生体质测试结果(如2009级新生:以《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为参照,四项总均分52,男生均分62.7,女生均分41.3)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教学中高中女生的体能水平是比较低的,只有解决了女生的体能发展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整体的改观。因此,我们选择了以三门球项目为抓手,试图探索到一条能够切合实际、能够有效提高女生体能素质发展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三门球选项班的教学效果分析,与篮球、排球、足球选项班的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探寻三门球项目在促进高中女生体能发展方面的作用。

2.数理统计法:通过三门球、蓝、排、足球选项教学过程的各项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三门球运动对体能发展的影响程度。

3.逻辑分析法:通过三门球项目教学过程的分析与归纳,探索一条以运动项目为载体的,促进高中女生体能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结果与分析

1.三门球在促进高中女生运动参与方面具有优势作用

(1)从比赛场地条件来看,三门球较蓝、足球的要求低。在篮球、足球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比赛场地不够,需要轮换上场的情况,学生的有效运动时间和运动效果就会变得模糊和不均衡。三门球项目具有球门可以移动、戴上护具,只要是平坦的场地就可以进行活动的特点,且三个小组(队)15人同时上场。半块足球场能够布置2~3个三门球场,可以满足50~60人的选项班的教学比赛的需要,这就保证了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足够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所以说三门球项目在促进全部学生的体能发展方面,就有明显的优势。

(2)从比赛所需的专项技能门槛来看,三门球在掌握了传接球和射门两个进攻技术;抱、抢断、守门等防守技术后,就可以进行全场的攻防比赛。而篮球需系统的学习运球、传接球、投篮、抢断球等攻防技术,且每种技术都需要一定的体能素质做基础,目前来说高中女生在篮球项目上的欠债很多。排球则存在入门难的问题,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普通中学生,基本上进入不了比赛的状态,常常会变成发球比赛或垫球比赛。所以说,三门球专项技能易学好用、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特点对于高中女生来说相当对症,改变了以往大球类教学中,学来练去都在技能这一层的状况。可以让大部分高中女生很快地融入到激烈比赛氛围中,具有极强的导学导练优势。

(3)从比赛中攻、防的成功率来看,三门球具有智能主导、体能驱动的特点。一方面,与篮球、足球比赛一样,反应快、力量大、速度快的运动员控球的机会多,进攻或防守的成功率都高。这就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赛发现自己或团队成员,在体能方面的优势或差距,从而激发学生体能训练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三门球具有的攻二防二的特点,使比赛中的进攻可以灵活多变、可以避强攻弱,让那些体能素质一般的队员也有靠灵活的头脑获得成功机会;使比赛中的防守能够出现以多防少、以弱胜强的界面。这无疑会增强所有参与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能够从激烈的比赛中获得健康愉悦的身心体验。

(4)从教学活动选择学练内容的依据来说,不看名气看效果。尽管蓝、足、排等传统项目的名气大得多,也成熟得多,但是在促进高中女生体能水平发展的这个目标下,我们就要选择那些适合的内容、能够有效达成目标的内容。三门球项目具有的技能门槛低、场地灵活适合多组多人要求、攻二防二攻防难度适中、攻防对抗性随战术和体能而发展的特点,对于促进高中女生体能发展的优势明显,我们有理由选择这项运动作为教学的内容。

2.三门球项目在促进高中女生四项素质发展方面的优势显著

(1)三门球与蓝、足、排球选项教学前后四项素质测试结果

注:①立定跳远 ②50米 ③实心球 ④800米

(2)从各选项教学班的数据来看,三门球选项班的优势明显。这是由于选学三门球的女生:①进入比赛状态快、课堂活动时间长、运动量有保证。因而,在第六周的时候其促进作用就开始显现。②参与运动兴趣和主动性被比赛所激发,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积极主动。因而,素质测试的成绩进步明显。③运动参与率高,低水平的学生同步发展、进步空间大。因而,平均分较高。

(3)从50米与实心球的成绩来看,三门球对这两项素质的促进作用显著。这是由于速度和力量是三门球运动的基础和依靠。比赛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队员们的反应速度、位移速度、综合力量和灵敏素质,要想取胜就必须提高这些素质。其中,实心球成绩的提高,为解决制约高中女生体能发展的“瓶颈”,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实践证明,采取考什么练什么的策略来试图提高实心球项目的成绩是收效甚微的。三门球比赛中的抱与反抱、争抢、射门与防守等全身综合力量动作的使用,极易激发起参与者的“野性”,强烈的对抗会使女生们一扫扭扭捏捏的淑女形象,变得霸气实足、尽力拼搏,这些正是提高实心球成绩所需要的因素。

(4)从800米的成绩来看,三门球选项有促进作用但没有明显的优势。这是由于三门球运动需要的是保持每一波进攻或防守时的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而每次攻防都具有时间短、间歇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三门球及篮球、排球需要的和直接促进发展的是无氧耐力,对中长跑所需要的有氧耐力的影响是间接的,这方面的促进作用不及足球项目。在教学中需要有目的地增加一些补偿性的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三门球项目可以有效地打破高中女生参与球类项目的技能壁垒,激发女生参加比赛、运动的激情和兴趣。三门球引领和促进高中女生运动参与的作用,较其他大球类项目有明显的优势。

(2)三门球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高中女生,在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及协调等体能素质的综合发展。三门球在促进学生个体体能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发展方面,在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较其他球类项目有明显的优势。

(3)三门球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实现体能、技能、智能的大融合。促进高中女生身心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作用显著。

2.建议

(1)建议在高中女生中推广三门球项目,以三门球项目为抓手促进高中女生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8

一、挖掘学校文化积淀,整合、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炼学校办学特色

瑞安六中创办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近60年中,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体艺发展,学校有近30%占地面积是供体艺发展的场所。学校现拥有专用篮球场馆、羽毛球场馆、乒乓球场馆、地掷球场所,温州市唯一标准的跆拳道场馆、体操房、塑胶操场等等,除此外还建有艺术馆、琴室等等。近3年已2次荣获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运动会跆拳道项目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在体艺方面频频获省级奖,学生也因为体艺方面的特长获得大学深造的机会。学校提出打造“体艺有特长”校园的育人目标是:要求每位学生学会一种体艺项目,会跆拳道操。

学校坐落在商贸综合发展重镇,其工商业、农业科技发展是高质量、高收益的,其总体发展定位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区。该开发区是光学眼镜、新材料应用、生物工程为主的工业集聚区,集休闲、养生、旅游为一体生态宜居的小城市,因此,周边的生活技术技能类教育资源、教育人才丰富。结合周边的教育资源与校友资源和学校近2000多平方米的劳动基地“百草园”,提出了把学校打造成“生活技能”有专长的普通高色学校,积极探索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

而“生态自觉”的提出,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秉持的“生态理念”。通过建设具有生态特质的学校课程文化,以“生态文化”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生态课程体系”,创建“生态”课程特色,生态课堂、生态实践学习方式,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在舒心、愉悦的氛围与环境中自然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

当前,学校的生态文明型课堂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瑞安六中的教学与课程文化。两年中学校先后被评为温州市阳光训练基地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心理健康一级心理辅导站等。

二、坚持文化引领,搭建课程工作室平台,引领特色课程建设,创建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抓手是特色课程建设。近年来,学校切实加快各类选修课程开发建设,努力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合理设置各类课程,积极把学校打造成“生态自觉,体技见长”的校园,加快学校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办学特色化进程,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1.坚持文化引领,彰显生态自觉校园

彰显生态自觉校园的抓手是课堂教学、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

(1)打造生态文明型的课堂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有三种。

模式一:生态体验式(生态探究式)。遵循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肯定、合群需求等方面营造充分的体验情境,对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提供良好的氛围。

模式二:生态互助式(生态合作式)。学生在独学基础上,主要通过同伴和教师的互助共同完成教学,这是对学生建立自信、自尊人格特质提供帮助的教学模式。

模式三:生态自助式(生态自主式)。这是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协助探究、自我建构、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2)开展“生态文明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①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绿色生态文化建设中,将科技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科技创新思想,激发学生强烈的科技探求欲望,强化学生坚定的科技创新信心,训练学生正确的科技创新方法,从而夯实学生足够的科技创新基础。此外,在引导学生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同时,也加强了人文社会学科教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学校体艺创新教育活动。用艺术教育创新来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用艺术的特殊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艺术创新的种子。比如,举行校艺术节、校运会,开展田径、足球、篮球、健美操、跆拳道、中国象棋、乒乓球、科技、绘画、书法等活动,给每个学生搭建施展创新才华的舞台。

③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期每个班级开展一次“生态道德教育”主题郊游活动、班队主题活动,注重培训学生热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比如:组织观看优秀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的节目视频;校内外举办“植树节”、“地球日”、“环保日”、“爱鸟周”系列主题节日活动,鼓励种植班级树、同学树、友情树、入学树、毕业树、家庭树等活动;向师生和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促进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各种关系,形成兼具生态思维定式、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生活方式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的主题宣传户外活动;开展生态影像展播、生态法制图片展览、花卉知识普及周、植物识别大赛、“生态文明校园”主题班会和征文、消防避震演练、电子废品回收与利用活动等等。

(3)开发创建生态文明型特色课程

比如,我们已开发的《百草园——民间草药知识和校园花木溯源》、《生活与化学检测》、《环保和野生动物保护》、《营养与健康》、《开心农艺》、《环境化学》、《心理健康》;再比如,依托团委学生会建设《志愿者服务》的敬老公益活动课程和《文明礼仪课程》;依托语文组马屿文化研究的课程《走进马屿——马屿民俗研究》等。

2.以课题研究带动特色课程建设,提升特色课程质量

开发开设校本课程,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工作领域。它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梳理、提炼文本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用科研带动教师建设特色课程,能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比如,为配合我校积极创建“生态自觉,体技见长”校园而展开的《提高普通高中课外体育活动课有效性的行动研究》、《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普职融通生活技术技能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读书活动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研究。以上课题都已在温州市2013年度教学研究课题中立项。其中《普通高中开设生活技术技能课程的行动研究》申报立项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同时得到瑞安市科技局3万元的资助。

3.增设四大“课程工作室”,指导和研发特色课程

为落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积极创建省示范特色高中,打造生态自觉、体技见长的校园,学校成立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体艺工作室、学生社团工作室。各工作室要不断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协助教务处教研室开发、开设、参与精品选修课程的评选和选修课程教学管理;组织承办学校每年技能节、艺术节等活动,展示成果;组织学生选拔,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比赛。

在四大课程工作室的协助下,目前学校建有符合本校学生发展需要且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类(生态文明类课程)、知识拓展类(生态教学方式实践)、职业技能类(生活技能课程)、兴趣特长类(体艺类课程)等各类选修课程已有40多门,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学习的需要。

(1)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体艺工作室与学生社团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跆拳道》、《健美操》、《跆拳道操》、《教你几招乒乓球技巧》、《篮球》、《中国象棋(入门)》、《广场舞》、《艺术插花》、《音乐剧社》、《架子鼓入门》、《马屿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目前已获温州市精品课程奖的《跆拳道》课程又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

(2)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开发的特色课程

依托生活技能工作室、技术工作室,我们积极打造以下课程:《SolidWorks三维造型与CAD机械制图》、《二维动画制作》、《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汽车美容喷漆》、《电子商务》、《日常生活理财》、《证券投资入门》、《家政与生活技术》、《编织毛衣》、《家装电工速成》、《烹饪入门》。

三、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特色课程开设质量,持续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1.全员导师制

2012学年浙江省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后,学校实施学生选课走班的新思路新做法,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还要增强,而且因为在个别单位学习时间里学生需要重新组班而导致班级管理变得力不从心。为配合深化新课程改革,经学校多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制定《瑞安市第六中学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开始全面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选课走班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做到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每个学生一位导师,每位导师指导5~8名学生。导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选好选修课,最后做好受导学生的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综合实践活动类、知识拓展类的学分认定工作。

2.顶层设计,认真规划建构“学校课程体系”,突显特色课程

篇9

经常有爱好者向我询问“内功”的问题。一般我都告诉他们:与其追求内功,不如去练身体素质。

把身体素质与内功做一比较,大家就会发现,内功的美妙只在文字里,练不到人身上,痴迷内功的人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文字描绘的种种功效也离人十万八千里。与内功相反,身体素质的好处则实实在在,你只要认真练了,就会有收获,且这种收获长在你身体上,看得见、摸得着。

有人说,他练内功时身体也有感觉。问题是,这种感觉能体现到技击中吗?一些人在空练或者说手时有的功感,一到实战技击就烟消云散,任什么功都不见。这种练时有、技击中没有的东西,怎么能叫“有”?

身体素质不会背叛你,比如说力量素质,假如你练出很好的力量――胳膊、腿的力量,腰腹背胸的力量,那么,实战对抗你会发现,力量会使你平添一份自信,而对手,则对你的力大心怀忌惮,犹豫再三――即使遭遇歹徒,歹徒也会叫苦不迭,暗骂自己运气不好,怎么偏碰上个一身牛劲的家伙。

力量不光令人生畏,有利于混战缠斗,即便是做躲闪――举极端的例子,譬如躲闪歹徒的尖刀,它也使你比力量差的人身手敏捷。因为力量,全面的身体力量,会增进人的弹跳力、移动速度、灵敏性(力量中的爆发力可提高灵敏性)。而优良的弹跳力、移动速度、灵敏性,当然能使你快速躲开歹徒的尖刀。

我们这还只讲到身体素质中的力量一项。仅力量就有这么多的好处,你要是在力量之外,还认真练习了速度、灵敏、柔韧、耐力呢?好处岂不翻着倍地跑到你身上?譬如“速度”素质,说到速度,它不光指你出拳踢腿的速度(动作速度),还包括你攻击或防御时身体移动的速度(位移速度)、包括你格挡来拳或由守转攻时的大脑反应速度(反应速度)。那么,大家说,一个人既练出了浑身力量,又练出了出色的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又练出了灵敏、柔韧、耐力,他搏击歹徒的能力怎么能不“噌噌”往上长呢?

其实,尽管我说了这么多好处,仍只是讲了一小部分,因为身体素质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我列出的这几点。

身体素质的优势,即使在武林的切磋试技中也不例外,在技术水平、体重等相当的情况下,不练内功而身体素质好的人,专打练内功而身体素质差的人。一句话,身体素质的好处体现在实战,内功的美妙体现在实战之外。

教拳人必须清楚“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之间的区别

身体素质既然有这么多好处,当然就涉及一个怎么练的问题。如果说,合理的训练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半合理半不合理的训练,则可能是一分耕耘、半分收获。完全不合理的训练,则谈不上什么收获(当然,完全不合理的身体训练极少见)。

身体素质训练又叫身体训练,大家知道,身体训练在任何一项运动里都是很重要的训练内容,所谓“不练身体就谈不上技术运用”,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是也。像职业拳击,身体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份额,大约在50%到60%之间。

身体训练的重要性,足以使身体训练成为一项独立的研究课题和独立的训练内容。

在运动理论上。从运动解剖学到运动生理学到运动生物力学,都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身体训练。而运动训练学,它一方面享受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又结合实际训练搞具有自己特色的探索。这种“特色”就是:给训练提供可拿来使用的原理。

在运动训练学里,身体训练是自成系统的训练内容,分“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

一般身体训练:就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全面地促进人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体态问题以后再谈)。一般身体训练,练的是任何一项运动都离不开的一般身体素质。

专项身体训练:就是采用专门性的练习,去直接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不同的运动――譬如足球、拳击、武术,有不同的专项身体训练

大家不要埋怨这种分类,把身体训练分为一般的和专项的,是因为现实中本来就存在这两不同的训练,譬如八极拳,本来就有兔子蹦(一般身体训练)和踢桩打袋(专项身体训练),只不过没用“一般”和“专项”这两个词儿而已。

搞不搞这种分类是不一样的。假如不做分类,我们就有可能把武术训练和其它项目的训练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武术和拳击和足球和举重、标枪等,没有一点相通之处,事实上,我们的武林正弥漫着一种“武术绝不同于任何运动”的空气。而且这种“武术独立于所有人类运动之外”的空气,现如今比百八十年前尤甚,在大家的师爷辈、曾师爷辈还在练的外功(身体素质),眼下还有几位教师在要求学生练习?有一些人整天忽悠他的功夫是纯正的“传统”、来自于“古传”,武术中的外功训练即是传统、即是古已有之,你怎么把它忘了?

还有,不做“一般”与“专项”的区分,会导致很多不合理的身体训练,譬如(1):有的人为了提高拳打和脚踢的力量,只重视专项身体训练――只踢、打沙袋(树桩),不进行一般性的胳膊、腿和腰腹背力量的训练。再如(2):有的人在踢打沙袋与一般性的胳膊、腿、腰腹背力量训练之间,先后次序混乱,不清楚应该先踢打沙袋还是先进行一般性的力量训练。再如(3):不懂得要根据学生的进展,及时调整“专项”与“一般”的训练比例,其它现象略去。

造成上述混乱的原因,是教拳人既不清楚身体训练分为一般与专项的,又不明白哪些训练为一般、哪些训练为专项,同时头脑里对于“一般与专项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空白。

在“本系列文章(一)”,我曾谈到“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其关系也适用于“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之间。即: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

需要补充的是,对水平不一样的人,要有不同的安排。比如入门者,要先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待一般的身体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之后,再搞专项身体训练。但一般身体训练仍不能停止,而是与专项身体训练交替进行。这一点即使对训练有素的人也是如此。一般与专项的这种交替要贯彻到一生的训练里(一般身体训练不仅能给专项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很高的平台,且具有防止运动损伤的功效)。

与真正的传统武术相比,流行的传统武术普遍丢弃了身体训练(一般和专项)。像在传统武术中属于一般身体训练的铁牛耕地、拧大缸、举石担、跳跃(如少林派的跳坑,八极拳的兔子蹦)、压胳膊蹲起(主要提高腿部、腰部及斜方肌的力量)、舞大枪(从一般身体训练的角度说,舞动三米多长的大枪能增进腰腹肩背等处的力量)、分辨口令的不定向移动(训练反应速度和灵敏性)和属于专项身体训练的踢打沙袋、打树叶、打移动物、左右替快踢(训练踢腿速度、爆发力及动作连接速度),接拳接腿(深化反应速度及灵敏性)、练皮条(皮条按不同的方式练,有一般与专项之分)等等,这些千古以来一直存在于传统武术的传统功法,现如今,已经没有多少教师在督促学生练了。他们更热衷讲桩、讲劲、讲六合四梢、讲松这个沉那个认为这些就是练功夫。

无奈,大量的格斗事实告诉我们,站桩再重要,找劲试力松沉再重要,仍不如上述的身体训练重要,大家如有疑惑,可练它两年身体,然后跟练内功的比比看,看谁的功力高?其实,什么叫功力、功夫,前辈赵道新早一语道破:“在拳术练习中,提高身体素质被称作'练功夫'、增长功力。”(见《道新拳论・谈训练方法》)。赵道新还说:“古今拳术名手的'神奇功力'就是这种高质量的爆发力。”(见《道新拳论・论爆发》)。高质量的爆发力仍然属于身体素质,是力量素质中的速度性力量。

这就是说,古今很多拳术名手在人前谈的是内功,私下里练的却是身体素质。

身体训练要结合武术技击的特点

虽然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但练身体的方法浩如烟海,多得没数了,我们选择哪些方法来练?

一个大的原则是:结合武术技击的特点来选择训练方法。

这一原则不光适用于一般身体训练、也适用于专项身体训练。而且,尤以专项身体训练最要遵循这一原则。我为什么强调后一点呢?譬如说“反应速度”,练武术的人偶尔打打乒乓球、羽毛球,能不能提高反应速度呢?能。但打乒乓球和羽毛球获得的反应速度,毕竟和武术技击需要的反应速度有区别,你通过打球获得的反应速度,尽管对拳脚对抗有帮助,但要说能使你在对抗中做出最快的反应,则不可能。因为对抗中你的反应物是拳脚而不是球,武术要的是“应对拳脚攻防的反应速度”,这样的反应速度具有专门性――既不同于乒乓球,也不同于拳击(拳击不踢腿)、跆拳道(跆拳道不打脸)。

如果说打乒乓球可视为提高一般反应速度的方法之一种(方法很多),那么,适应武术需要的提高“应对拳脚攻防的反应速度”的训练,则属于专项反应速度训练。

力量训练也如此,也要适应武术技击的特点。譬如说,虽然拳击和跆拳道的力量训练对武术也适用,但是,这种适用仍然不完全对路。我们以腹部力量为例,不错,人出拳、踢腿都离不开腹部力量,不过,你若是认为出拳的腹部力量完全适合踢腿,你就错了。原因在,腹部肌肉在出拳时是一种用力方式,在踢腿时属于另一种用力方式(该问题涉及到运动解剖学,以后再谈)。

不同的用力方式,不用说,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尽管它们都是练腹肌。

如众所知,“仰卧起坐”可提高腹部力量,但这种普通的起坐练法,在武术中,只可视为一般的腹部力量训练。它对武术技击有帮助,但有失细致,不够专门。在你付出一分耕耘之后,大约只能得到半分收获,即便如此,也比不耕耘强多了,武术除了踢打之外,不是还有缠在一块摔吗?摔又有摔的用力方式。

看了上述这些话之后,大家当可理解,别看提高身体素质乍一听容易,瞅别人“吭哧吭哧”流大汗也像在练糙活儿,可一旦涉及到诸如:用什么方法练、怎么与技术动作配合训练、具体安排多大的负荷量和强度、又如何结合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等等问题综合到一块,对制订身体训练的人,绝对是一个考验。

篇10

1 垫球

排球项目中的垫球与篮球项目中的运球以及足球项目中的颠球一样,都属于最基本的入门技能。在基本的技能学习中,发展球性,培养球感,为学习下面的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比赛中,扎实的垫球基本功可以提高一传接球的成功率。

第一:初始阶段,向队员介绍正确的垫球手型和合理的触球部位,带领学生做徒手的垫球练习,用反复的练习刺激,达到熟练化的程度。完成这一步只是万里长城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人手一球练习原地垫球以及行进间垫球,使动作定型乃至于自动化程度。

第二:组织队员学习一抛一垫和对垫。在这个环节上最好能用三合板做成的“小木板”作为辅助工具,演示手臂的垫击面和击球点,让队员体会手臂垫击面的变化决定着垫球的出球飞向,同时强调提踵蹬伸动作。熟练掌握后,加大难度,要求交叉步垫球,提高垫击来球的速度。

第三:丰富垫球的手段,提高垫球落点的准确性。一人可以自垫球、对墙垫球;二人可以对垫,或者交叉步垫击来球;三人可以三角垫球;在此基础上,从实战出发,提高垫球落点的准确性,即一人抛球,垫球者将来球垫击到规定的区域。当然,到了一定的阶段,可以通过垫球的方式接发过来的球,并垫击到规定位置。

2 传球

传球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主要用于衔接防守和进攻。在比赛中,一传接发、扣、拦,还是传、垫过来的球后,在到位的情况下,二传主要根据进攻战术进行传球,保证打法的多样性。二传的分球主要采用的技术就是传球。

第一:初始阶段,讲解演示传球的动作要领、基本手型,引领队员距墙大约一米,对墙练习传球,体验手型、固定手法,刺激肌肉,形成动作记忆。随着时间的延伸,动作也趋于稳定,达到自动化阶段,可以拉大距墙的距离。

第二:在第一阶段练习的基础上,尝试着向上自传球和两人一组的对传球。练习过程中,提示队员做到腿的蹬伸与手臂、手部动作协调配合。对于初中生而言,应该发展跳传球,为丰富比赛进攻战术打法打下基础。

第三:由于有了较好的垫球和传球基本功,要求队员组成三人传球,如此对方向性提出更高要求。两人一组,垫、传组合练习,从固定位置垫传到移动中垫传,从实战出发的要求,必须遵从。

3 发球

发球的基本动作包括准备姿势、抛球、挥臂、击球4个环节。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各种力量都偏弱,学习发球的时候均以学习发下手球(正面、侧面)为主。这两种发球技术相对简单,对力量要求相对低一些,技术要求也简单一些。

第一:练习时,对墙发球,这样方便捡球,提高练习密度。教练需要做的工作是在墙上一定的高度横贴一条颜色鲜艳的长胶带,对队员提出要求,球的落点一定要在胶带之上。操作上,可以以罚带练的游戏方式刺激队员,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第二:对墙发球毕竟是初级阶段的训练发球方法。球场是有界限的,即便是队员发出去的球过网,在界内还是在界外,都不得而知。因而需要实际性的在排球场上发球,体验并逐步习惯在排球场地上发球的感觉。初次发球可以缩短与网的距离,当力量积累与技术提升之后,回归到正常发球位置。

第三:建立女子排球运动队毫无疑问是要比赛的,通过比赛促进学校排球特色项目建设,从而带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基于从实战出发,要求队员不仅要把球发在对方界内,而且还要使球落在规定的区域。操作时,在对面场内用白灰划定区域,发过网的球落在标好的区域内。练习中,定好命中率,达不到要求重发,如此,大大提高了练习积极性。

4 扣球

扣球是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排球技术中攻击性最强的一项技术,因而在比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扣球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是一个队摆脱被动,树立信心,抑制对方气势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扣球的水平,最能体现一个队的进攻质量和效果,是取胜的关键所在。扣球的攻击性主要在于具有击球点高、速度快、力量大、变化多的特点,可以扣出各种不同性能、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落点的变化球,使对方难以防范。

作为小学生来讲,由于身高和素质的因素,在少儿比赛中,扣球的时机不到位,力量跟不上,动作不娴熟。升入初中后,各方面都有了全面的增长,使进一步提高扣球能力与威力成为必然。作为农村初中,因地制宜的巧选方法,提高技艺。

第一:用小网兜装入一排球,一头用长绳系住,将球吊在篮圈下方,吊设高度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要求队员利用助跑,起跳去摸吊在篮圈下方的排球。

第二:在一方四号位对面,放一把靠椅,椅背对着四号位。教练站在椅子上,双手持球伸过网,方法是队员助跑起跳去用力扣杀教练所举之球。

第三:为了加强队员的上肢、上体及腰部力量,使鞭打有力。将拉力带一头扣在篮圈上或篮架某一高处,另一头由队员扣在手上。方法是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扣球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