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产品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具产品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具产品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现代实木家具;系列化设计;设计元素;主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后生派家具逐步占据家具市场主导地位。而实木家具由于体型庞大、用材笨重、造型陈旧、功能不全,而无法赢得年轻人的喜爱,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实木家具逐步淡出家具市场,对现代实木家具进行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从形态、材料及装饰等方面深入研究现代实木家具设计问题。

一、系列化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1、整体风格方面

在开发系列新产品之前,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并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通过研发部门或聘请专业设计团队,来进行开发设计。首先应确定系列家具产品的整体风格,家具风格是由构成家具的各种造型和装饰元素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进行结合,并能与其使用功能协调一致所呈现出的某种艺术特征。在同一风格前提下所进行构思研发的系列家具产品,虽然其造型、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各不相同,但因是在同一风格的前提下,也会体现出系列化而共通的特点。

2、主题元素方面

目前设计领域已经把是否具有主题、主题元素能否表现设计的内涵作为评价设计好坏的标准。现代实木家具是一个讲求功能和实用的工业产品,在主题元素与系列家具结合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其需要表现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又要符合人机工学的尺度,还要适应市场上流行的款式。这就需要在构思主题元素与家具产品结合过程中,提炼适合表现主题的形式、色彩、图案等多种元素,巧妙地应用到产品中,表现出实木家具作品的主要内涵,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和氛围。

3、造型形态方面

产品造型设计是指利用点、线、面、体等基本造型元素塑造产品的立体空间造型。而家具造型设计中也可以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个和多个造型形态要素(点、线、面、体等),来进行系列实木家具的关联造型设计处理,使所设计形成的单件产品之间通过造型形态上的并列关系来形成系列化产品。在系列家具造型设计中,重复使用某一个造型元素,在产品的平面或者立体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演绎,以强化、突出此造型元素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会使家具造型系列化设计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4、色泽和肌理方面

在家具设计中视觉效果除形态美感外,材料自身固有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实木家具的系列化设计还可以通过材质、色泽、肌理的系列化来完成。通过对相同材质的选用,可以使家具产品通过相同的视感、触感来形成系列化的设计;另外还可以采用相同颜色的装饰图案或者相同色泽肌理的造型装饰件来形成系列化,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系列化设计手段。

总之,现代实木家具是市场化的工业化产品,专业的系列化设计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家具产业,而家具制造企业在生产和进行市场销售过程中必然要考虑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大的利润。

二、系列化设计的开发和应用

1、前期分析及产品定位

目前国内现代实木家具市场持续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具企业进入实木家具领域,竞争激烈;而消费者不仅对家具的造型、款式、品质和环保均更加注重,而且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品牌和文化属性。在此背景下,G公司决定开发一新系列实木家具产品来应对市场,经过市场调研和前期分析,决定把本系列产品定位于面向国内一、二级城市为主要消费渠道的中高端实木家具产品,产品要求具体如下:①目标人群,集中于35~50岁之间的具备高学历且收入稳定的中产阶级,如高校老师、律师、医生、政府公务员等;②产品特征,基于市场主流风格的自主创新且系列化设计,符合市场主流消费认知,且与板木家具、板式家具相比有明显区别,能体现实木家具产品价值感。

2、确定风格和主题

根据对系列家具前期分析及市场仔细调研之后,决定将产品风格定位于简约新中式风格。比一般新中式风格的家具更简约,具有传统文化和现代家具的双重特征,且适当加入些时尚的现代元素,来满足目标人群需求。另外,加入时尚元素的简约新中式实木家具还与市场上中式风味浓厚、敦实感较强的家具区分开来,做到差异化市场竞争。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并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之后,笔者决定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体系中吸取元素,主题确定过程中,经过多次的构思和讨论,确定系列产品名称确定为“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其寓意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3、提取主题图案

设计师在系列创作过程中,需要根据作品主题,主题可能是一段故事、一段话、甚至是一句成语,综合考虑设计主题元素并提取主题图案。主题图案提炼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能使作品突出单个产品造型的简洁、意趣,同时也要注重彼此之间的关联和联系。此外,还应该注意图案形态符合实木家具的生产工艺,使系列产品能整体体现主题形象韵律美感的叠加组合。

因为本系列产品有接近一百件的数量,而且每类主要产品可能有几组,所以笔者提取了3组主题图案。首先从上善若水的主题中,根据水波纹比较直观的图案类型,提取出了波浪形水纹图案和圆形水珠作为主题图案的基本元素,见图1;经过多次探讨和深化,在两个基本元素图案的基础上确定了主题图案,见图2。主题元素的选取上主要以圆形水珠和波浪形水纹为基础,为了能更好地和系列家具造型形状结合,图2a和图2b的主题图案主要是在波浪纹和圆形水珠的形状上做了变化;而图2c的主题图案主要是在水波纹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可以作为装饰图案在系列产品中使用。

图1主题元素基本图案

图2主题图案

4、系列化设计完成

4.1 材料和色泽。目前,国内市场上实木家具所使用材料包括榆木、柚木、橡木、胡桃木、乌金木、虎斑木等,通过对2010-2012年实木家具用材分析,得出2010年厂材质选用最多的是榆木、乌金木,2011年是胡桃木,而2012年则是虎斑木、胡桃木、非洲花梨。根据对市场的分析和系列产品的定位,选择目前比较流行的虎斑木作为材料来进行系列产品生产;选用能展现虎班实木纹、有一定光泽度的中性色表面装饰效果来体现产品色泽和肌理。

4.2 主题图案应用系列1。从图2的水波纹和椭圆形水珠的元素入手,把图案的形状和实木家具的结构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图3红色圆圈处,重复的水波纹和椭圆形图案被巧妙地应用在系列家具1上,不仅使床屏、床头、衣柜、小方几、电视柜、博古架、斗柜等的造型和装饰有了较为丰富的变化,而且从形式和结构方面也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实木家具产品。

图3系列家具1图4系列家具2

4.3主题图案应用系列2。坐具作为一种生活器具,与其他家具一起是人们生活方式的直接体现。这一组坐具设计就是从图2b的水波纹和椭圆形水珠的形状入手,把大波浪形状的图案和实木家具的造型和装饰巧妙应用在图4的红色圆圈处家具上。大波浪水波纹和椭圆形图案被巧妙地应用在客厅、书房、餐厅等坐具为主的家具上,简洁的造型和装饰的综合应用,非常完美的和本系列家具的简约新中式风格契合在一起,使家具形成了简洁中带有些许中式韵味,简约中带有一丝贵气的特点。

图5系列家具3

4.4 造型形态应用系列。物体的形,即物质的外在表现,是通过眼睛把握物体基本外在视觉特征。家具的形,主要由它的三维立体造型体现出来。物体的态,是它的内在精神。家具的态,是通过造型传达的精神文化。因此,家具形态为了避免系列家具造型上的僵硬,在提取的主题元素中,根据水波纹图案以及上善若水的内涵,决定在坐具及贮藏类家具中另辟蹊径,构思开发出图5的腿部造型,形成了一组客厅家具。从造型形式上完善了系列家具,并丰富了系列家具的精神内涵,给消费者更多一种选择。

4.5 装饰图案系列。在系列家具中,装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主题元素构思时就提取了图2c的水纹图案,不经意间出现在家具的某个位置处,不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同时也从视觉上使家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

4.6 配套小件应用。在上百件系列化的单件现代实木家具产品中,除了包括卧房、客厅、餐厅、书房等主要类型家具产品之外,还需要一些数量不多的小件产品来对系列化产品进行配套和完善,在体现系列化方面也可以从元素图案、造型形态、装饰图案等方面进行构思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现代实木家具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减弱,实木家具设计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对实木家具的形态、材料及装饰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具时代性与个性特征,使其满足消费者的综合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现代实木家具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琼.以废弃木质材料为基材的家具设计要素分析[J].木材工业.2013,(04):185.

[2]周忠祥.实木家具斜角榫接合方式的改进与应用[N].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04):84.

篇2

[关键词]机械产品 方案设计方法 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国内外设计学者进行机械产品方案设计所用方法的主要特征,将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概括为下述四大类型。

一、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并具有层次性,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系统化设计思想于70年代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教授提出,他们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制订了设计的一般模式,倡导设计工作应具备条理性。德国工程师协会在这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制订出标准VDI2221“技术系统和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由于每个设计者研究问题的角度以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方案设计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亦存在差异。下面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1.设计元素法。用五个设计元素(功能、效应、效应载体、形状元素和表面参数)描述“产品解”,认为一个产品的五个设计元素值确定之后,产品的所有特征和特征值即已确定。我国亦有设计学者采用了类似方法描述产品的原理解。

2.图形建模法。研制的“设计分析和引导系统”KALEIT,用层次清楚的图形描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及其相关的抽象信息,实现了系统结构、功能关系的图形化建模,以及功能层之间的联接。将设计划分成辅助方法和信息交换两个方面,利用Nijssen信息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图形符号、具有内容丰富的语义模型结构、可以描述集成条件、可以划分约束类型、可以实现关系间的任意结合等特点,将设计方法解与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设计过程中不同抽象层间信息关系的图形化建模。

3.“构思”―“设计”法。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具体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解。将方案的“构思”具体描述为:根据合适的功能结构,寻求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解。即功能结构中的分功能由“结构元素”实现,并将“结构元素”间的物理联接定义为“功能载体”,“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功能示意图(机械运动简图)。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功能示意图,先定性地描述所有的“功能载体”和“结构元素”,再定量地描述所有“结构元素”和联接件(“功能载体”)的形状及位置,得到结构示意图。Roper,H.利用图论理论,借助于由他定义的“总设计单元(GE)”、“结构元素(KE)”、“功能结构元素(FKE)”、“联接结构元素(VKE)”、“结构零件(KT)”、“结构元素零件(KET)”等概念,以及描述结构元素尺寸、位置和传动参数间相互关系的若干种简图,把设计专家凭直觉设计的方法做了形式化的描述,形成了有效地应用现有知识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构思”和“设计”阶段。

4.矩阵设计法。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与或”树)描述要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以描述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将矩阵作为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把机械系统的设计空间分解为功能子空间,每个子空间只表示方案设计的一个模块,在抽象阶段的高层,每个设计模块用运动转换矩阵和一个可进行操作的约束矢量表示;在抽象阶段的低层,每个设计模块被表示为参数矩阵和一个运动方程。

5.键合图法。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实现功能结构的自动生成和功能结构与键合图之间的自动转换,寻求由键合图产生多个设计方案的方法。

二、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

从规划产品的角度提出:定义设计任务时以功能化的产品结构为基础,引用已有的产品解(如通用零件部件等)描述设计任务,即分解任务时就考虑每个分任务是否存在对应的产品解,这样,能够在产品规划阶段就消除设计任务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早期预测生产能力、费用,以及开发设计过程中计划的可调整性,由此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新产品的成本。Feldmann将描述设计任务的功能化产品结构分为四层,(1)产品(2)功能组成(3)主要功能组件(4)功能元件。并采用面向应用的结构化特征目录,对功能元件进行更为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同时研制出适合于产品开发早期和设计初期使用的工具软件STRAT。认为专用机械中多数功能可以采用已有的产品解,而具有新型解的专用功能只是少数,因此,在专用机械设计中采用功能化的产品结构,对于评价专用机械的设计、制造风险十分有利。

三、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描述产品的特征及其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再利用已存储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主要是依据产品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量和决策,完成机构的型、数综合。欲实现这一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研究知识的自动获取、表达、集成、协调、管理和使用。

四、智能化设计方法

智能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设计方法学理论,借助于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表达产品的构思、描述产品的结构。在利用数学系统理论的同时,考虑了系统工程理论、产品设计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学VDI2221,研制出适合于产品设计初期使用的多媒体开发系统软件MUSE。

我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利用面向对象的技术,重点研究了按时序合成的机构组合方案设计专家系统,并借助于具有高性能图形和交换处理能力的OpenGL技术,在三维环境中从各个角度对专家系统设计出的方案进行观察,如运动中机构间的衔接状况是否产生冲突等。

五、各类设计方法评述及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系统化设计方法将设计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设计的任务要求到实现该任务的方案或结构)进行层次划分,拟定出每一层欲实现的目标和方法,由浅入深、由抽象至具体地将各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设计过程系统化,使设计有规律可询,有方法可依,易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视具有某种功能的实现为一个结构模块,通过结构模块的组合,实现产品的方案设计。对于特定种类的机械产品,由于其组成部分的功能较为明确且相对稳定,结构模块的划分比较容易,因此,采用结构模块化方法进行方案设计较为合适。因此,若将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用于一般意义的产品方案设计,结构模块的划分和选用都比较困难,而且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广博的多学科领域知识。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通常无法采用纯数学演算的方法进行,也难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而需根据产品特征进行形式化的描述,借助于设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决策。因此,欲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必须解决计算机存储和运用产品设计知识和专家设计决策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由此形成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目前,智能化设计方法主要是利用三维图形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直观性较好,开发初期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参与到设计中,但系统性较差,且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尺寸、位置的合理确定,要求软件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或者有丰富经验的设计者参与。

在机械产品方案设计中,视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通用零件、部件或常用机构为结构模块,并将其应用到系统化设计有关层次的具体设计中,即将结构模块化方法融于系统化设计方法中,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而且可以简化设计过程,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降低设计成本。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以及从用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设计加工装配成品这一并行工程的实现成为可能。但是,达到这些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实现产品方案设计效果的三维可视化。为此,不仅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愈来愈多地应用于产品的方案设计中,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也在产品的方案设计中初露锋芒。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正朝着计算机辅助实现、智能化设计和满足异地协同设计制造需求的方向迈进,由于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能够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案设计工具软件。作者认为,综合运用文中四种类型设计方法是达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虽然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涉及的领域较多,不仅与机械设计的领域知识有关,而且还涉及到系统工程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网络技术等各方面的领域知识,但仍然是产品方案设计必须努力的方向。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我国设计学者也已意识到CAD技术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应当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盛伯浩陈宗舜:机械产品设计与CAD技术,2005

篇3

关键词:角色模型 产品设计 家具设计

一 引言

家具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在作者所在的院校,家具设计是产品设计(二)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半学期。其目标主要是通过完整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市场调研、设计定位和用户研究的方法,并能在实际设计中予以应用。在以往的产品设计课中,由于大多为虚拟项目,没有真实的用户,学生并不重视调研,出现调研与设计脱节,甚至先设计后补做调研的情况。而在方案设计中也仅凭个人经验和直觉围绕产品本身展开设计,在目标用户与设计结果之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联系。为避免这种情况,在此次家具设计课程中引入了角色模型(Personas)的概念,用以引导学生的设计。

二 基于角色模型的产品设计

(一)何为角色模型

角色模型(Personas)的运用源于戏剧中的角色描写(character description)。文学创作中的角色创造有一定的原型,而又超越原型本身。为了使角色有骨有肉,会对其外貌特征、衣着服饰、言行举止等进行细节描写。成功的人物塑造,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艺术加工和虚构的成分,但却能够让人觉得是真实存在的,仿佛就是某一类人的典型。基于这样的原理,在产品设计中引入角色模型的概念,在了解目标用户群的基础上,通过塑造一个或多个虚构的人物作为目标使用者,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这种设计的方法可称之为角色模型法。

可见,角色模型法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法。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法,角色模型法通过构建角色、设定角色环境、讲述角色故事,形成特定的情境,使目标使用者更加具体形象,在设计团队成员之间也更容易建立起统一的设计目标。

(二)运用角色模型的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在不同的企业,产品设计的程序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可概括为五个步骤,即:设计调研、分析定位、概念方案设计、方案细化和模型制作。如(图1)所示。

若基于角色模型法进行产品设计,则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

1 角色构建,即人物的塑造。角色构建是在用户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构建角色之前要先明确设计的目标群体,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或桌面调查(desk research)的方法收集目标用户的资料,明确该群体的特征,并找出这一群体的若干典型人物。最后再以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为蓝本,结合该目标群体的共同特征构建角色,对角色进行深入刻画。刻画人物的角度没有定律,可根据人物特色和产品开发的需求而定。

2 根据角色定义产品,即进行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包括根据角色的使用需求确定产品的使用情境和基本功能;根据角色的生活方式定义产品的视觉形象等。产品使用情境与基本功能的定位,通常是用一系列关键词或短语、语句表示,也可以依据5W2H法,快速设定产品化的条件:

Who――为谁设计?

Where――在什么场合使用?

When――何时使用?

Why――为什么设计?

What――做什么?

How――怎么使用?

How much――达到怎样的水平或标准?

而产品视觉形象的定位可以用情绪模板、材料模板、色彩模板、风格模板等将产品的材料、色彩、形式风格等构想具体化。

3 进行产品概念构思,其目的是将产品属性可视化。主要是根据产品定位,借助各种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仿生法、类比法等进行功能方式的创造,用草图的方式探索可能多的产品的功能、形态创意。

4 方案选择和细化。对概念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或方案之间的重组整合,选出几个方案进行细化发展。这一阶段要进一步明确产品的特征,并且要对照角色特征,反复进行方案的调整。方案的发展主要用详细的草图对细节进行推敲,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产品3D建模和渲染。同时要初步确定产品的工艺方案(CMF proposal),包括产品的外观色彩、材料、加工方法等。

5 模型制作。通过制作比例模型,可以进一步检验设计,并根据需要对产品进行人机测试、功能测试或用户测试,以便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进行调整,并准备结构设计和样品试制,直至生产准备。

由此可见,角色模型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调研和分析定位阶段,进而影响概念方案的设计和后续方案的发展,从而影响最终的设计结果。

三 家具设计教学实践

此次课程为期6周共72学时。参加的学生数共19人,分为6组(每3至4人为一组)。课程项目为虚拟项目,要求分别自定目标群体,并为该群体设计一组家具。为了使学生避免以往常见的凭个人主观想象进行方案设计的情况,决定尝试用角色模型法指导学生的设计,以期培养学生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意识。因此,在讲授角色模型法之后,学生就围绕项目要求,根据角色模型法的一般程序展开设计。课程的教学也是围绕项目的进度进行讲解与辅导。

这里以其中三组作品为例,介绍角色模型法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介绍角色构建、产品定位、方案设计与实物模型效果。

(一)第一组作品

1 角色构建

(1)目标群体:年轻小资白领,年龄:25-30岁。

(2)角色模型:Lina,女,27岁。

(3)角色描述:

作家、平面模特、自由职业。

在中国念完高中后随父母移居日本。

现在中国独自生活,工作的随意性让她有很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喜欢恬淡自然的生活,标准的80后文艺青年。喜欢的服饰、物品、风格都来自她一切尊崇自然的生活态度。如(图2)

(4)角色生活故事:通过“Lina的一天”来描述角色典型的衣、食、住、行、娱乐、工作等活动。(图3)

早上8:00,空气清新的早晨,打开窗台上老式的收音机,听着深深浅浅的音乐,穿着舒适的棉麻质衣服。名牌?时尚?我不知道怎么定义。我只是选择适合我的生活方式的。

早上8:00至16:00,我喜欢干净、舒适、有质感的生活。即使工作中也不例外。微黄的台灯,牛皮纸包的本子和窗台上的野菊,会让我心情愉快地完成一天的写作。

下午16:00至18:00,昏昏沉沉的下午,非常适合一个人安静地喝茶看书。看着香炉里探出的一缕青烟,立柜上某个城市买回来的小摆件,墙角喃喃私语的花草,一切静谧中,思绪却热闹非凡。

我认为追求自然,还原自然是生活的本质。金钱、名利都不是我在乎的,我的能力足够支付我的生活所需。侍弄花草、拉手风琴,我都不是专业,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偶尔天气晴好,我会带上心爱的相机,行走伫立于闹市,记录他们的一切。

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角色人物所使用的物品和选择物品上的风格倾向,从她一天的工作和活动中也不难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品位、生活态度,从而为产品的设计定位提供依据。

2 产品定位

在角色构建的基础上,根据角色人物的生活方式,将所设计的一组家具定位为“由椅子、茶几和搁物架围合成的轻松的阅读空间”。并且进一步从材质、色彩和风格几个方面进行家具视觉形象的定位。如(图4)

(1)材质:实木,有质感。根据人物崇尚自然,追求传统自然而舒适的生活的特点,可选用的材料包括实木,皮革,藤,竹,陶瓷,玻璃,棉麻等。

(2)色彩:淡雅,有格调。选用天然的木色,淡黄的灯光,干净的白色,清新的黄绿,温暖,朴实淡雅,清新自然;整体感觉干净,色调统一,有格调。从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喜欢的生活用品中提炼颜色,也可以作为设计方案配色的参考。

(3)风格:简约,有品位。简约风格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设计上的细节把握和推敲。在制作上更要求精工细作。

3 方案设计与实物模型效果

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设计构思阶段会产生多个关于功能与形态的草图方案,但是必须围绕“角色模型”与“产品定位”进行筛选,从多个草图方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整合细化。再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1:1的实物模型。从实物模型的效果上看,整体造型风格统一,符合预设的产品视觉形象,与角色人物的关联度较好。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所限,在细节的把握与处理上还不够到位,还可以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如(图5)

(二)其他两组作品

其他小组的设计也是围绕角色模型法的程序展开,分别进行角色构建、产品定位与方案设计。

1.根据角色人物喜欢阅读、上网、喝咖啡的习惯而设计的一组家具,包括:搁物架、椅子和边桌。如(图6)2.根据角色人物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沙发和茶几。这组沙发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而且其中的一件沙发也可以变为茶几,使用方式比较灵活多变。如(图7)

篇4

[关键词]:家纺设计;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传统染织艺术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中国终于进入WTO,这给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在服装、装饰、产业三大类纺织品中所占比重较低约22%,“在西方发达国家三类纺织品的消费约各占1/3,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占40%左右,而中国三大纺织品结构为68:22:10”[1]P1,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日差距较大。随着2005年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未来五年内改变当前我国家纺产品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是我国家纺行业的当务之急。可以说我们未来五年之内的努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家纺行业在国际家纺业的地位。而现代家纺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如何使我国家纺设计尽快适应迅速发展的我国家纺行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正确认识家纺设计对中国家纺业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家用纺织行业发展迅猛,随着国内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住宅消费、旅游消费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快速增长,同时对外出口因前几年欧美经济景气而增长较快,“2000年家用纺织品的出口达到54.2亿美元”[1]P1,家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又一经济增长亮点,且极具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个别单位产品附加值仅其十分之一。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一是要提高全行业品牌意识,争创国内国际名牌;二是要加强全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吸收;三是要加强对家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这是我国家纺业最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我国家纺产品档次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家纺业进一步发展所遇到技术难题中最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中出现的设计问题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服装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惊人的相似,那时我们总是把服装产业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服装设计水平,认为只要把服装设计水平搞上去,问题自然会解决。实际上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服装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确实穿得更好,更时尚,也更有品味,但是我们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仍然还较落后。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大学里服装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培养了大批服装设计专门人才,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们纺织品的附加值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仍不高,以丝绸行业来说,我们虽然生产了最好的原料,但最好的丝绸印花染整仍在意大利、日本。尽管整个世界已经离不开贴有MADEINCHINA标签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尽管我们早已成为世界头号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国,但那些产品大多不是我们设计的,品牌也大多不归我们所有,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我们所拥有的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还很少很少,能在国际时装界立足的时装设计师几乎闻所未闻。当然我并非想否认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成就,中国服装设计经过二十年的奋斗设计水平大幅提升,虽还不足以领导时尚,但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几乎快摸到世界时装业发展的脉搏了,也许再用十年的时间,便可以看到我们的时装设计师加入到国际一流时装设计师队伍,也能看到我们更多的国际驰名品牌。我只是想籍此来说明问题:中国服装业的问题并非仅是设计的落后,实际上是纺织行业整体综合技术实力的问题。服装设计实际上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其设计综合了纺织业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成果,是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一样也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是整体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

中国家纺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年服装业一样,并不能仅依靠“设计”来根本解决。实际上中国家纺行业仍处于新兴的,低技术水平状态,整体家纺产品档次相对低级阶段,但比较当时服装业来看,家纺业发展的基础要比那时好得多,条件也优越得多,因为中国纺织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以服装业为龙头的带动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已提升到相当水准,实际上为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这方面来讲中国家纺业发展相对较快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中国家纺业要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努力使我们纺织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家纺产品的设计水平达到相当高度,具备应对各种设计要求与设计风格的足够能力,且具有一批高素养家纺设计师。

二个方面缺一不可,双方面具有辩证关系,即家纺设计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会促使家纺设计水平迅速提高。当二方面条件同时或逐步具备,再加上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内家纺产品消费逐步趋向高档化和时尚化,以及国内著名家纺产品牌策略的成功。中国家纺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产品市场。当然对照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二、中国家用纺设计的现状和思考

对家纺产品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家纺设计应包括三个层面:

1、家纺织物产品设计(织物);

2、家纺图案设计(平面);

3、家纺产品造型设计(空间)。

通常我们认为的家纺设计常常与家纺图案设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而缺一不可的,并共同构成了家纺设计的概念。

从产品设计的过程和层次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织物设计为底层最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为最终环节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

从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应该还存在这样一种互相影响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即织物设计能促进和刺激新的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又能影响织物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而造型作为家用纺的终极设计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图案设计与织物设计。作为家纺产品设计师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设计技能,至少应该在专攻图案设计的同时了解并及时掌握纺织品面料产品设计与家纺产品造型设计动态信息,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家纺设计师实际上就是图案设计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纹样,而且更多的时间是忙于模仿国外流行家纺图案,同时由于图案设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仍不被高度重视。我们的家纺设计师仍极少有机会去国外市场了解第一手家纺流行信息,也极少有机会回到高校“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观念。

我国家纺设计界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并正在影响着我国家纺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急功近利式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我们家纺设计师也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模仿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当然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多方面的,其形成的深层因素有以下两点:

1、染织设计教育模式陈旧,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

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加强对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成立专门的家纺染织设计与研究专业,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家纺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在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是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因此大学染织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家纺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高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趋势。我国艺术院校的染织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为四年,学生入学时均已有一定美术基础。…要使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既有相当的美术功底,又有实际的产品设计能力…,关键是要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学科本身发展的综合化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和改革教授方法。”[3]P171;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掌握从织物设计到图案设计再到产品设计全面的纺织品设计知识和能力,同时我还认为我们所培养的新一代家用纺织品设计师仅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素养仍是不够的,还应加上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市场营销”,以培养学生具有C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家纺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家纺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通过这种对专业的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能培养出符合中国家纺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家纺设计师。

2、设计文化相对落后

产品设计需经过接受任务确定目标市场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工艺制作效果分析等严格的程序性过程。才能确定新产品的生产,同时设计中还需考虑产品功能效用、艺术审美、制作材料、时代特征等因素。因而设计完全不是象一般人所想:图案、色彩、造型…那么简单,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设计艺术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同时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使设计具独特的魅力,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当代社会,西方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必然使其西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应当承认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当代家纺设计的主流是西方家纺设计,它们领导着世界的家纺的流行时尚并牢牢占据着世界高档家纺产品的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对外改革开放刚二十年,对西方设计文化研究得还很不够,对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研究得也还很不够,现代中国设计文化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家纺设计师去领导世界家纺时尚条件还远未具备。

但我们毕竟是有着深厚传统设计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是一座尚未被很好挖掘和开发的设计宝藏,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研究投入,打中国特色文化牌,以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当代世界的“中国热”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流行,西方设计师设计的中国题材、中国风格的纹样在各种新纺织品展会上经常可见:“风格趋向细微和精巧。有的灵感来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装饰纹样…”[2]P27。“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本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代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三、手工印染、刺绣等传统艺术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

就目前中国家纺设计状况,我认为中国家纺设计可以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应紧追国际家纺时尚潮流,加强对世界家纺设计文化研究,促进中国现代时尚家纺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艺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采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的家纺产品。

理性比较中国现代家纺业与欧美高档家纺业,我们容易得出中国家纺的优势与劣势。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1、产品档次较低;

2、技术含量较低;

3、设计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优势主要有:

1、纺织品原料齐全充足;

2、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且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3、国内需求稳定且增长迅速。

应该说我们的劣势其根本源于我们纺织品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较低,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然而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能较快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由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发展地不均衡,仍将会长期维持我们加工费用较低的状况,人力资源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再加上近年来世界家纺返朴归真的民俗风格和异国情调风格的流行,我们在家纺设计中完全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染织工艺,生产出采用手工制作技艺的既具工艺性又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高档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应该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且极具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只有我们能生产,别人会因为人力成本或文化上的原因而无法模仿。

篇5

1.1设计方案多样化

产品工业设计方案是根据客户需求的不确定语义表达得到的,设α是产品工业设计客户需求域X中的一个元素,元素α在产品工业设计原理功能设计域Y中存在对应的特定含义设为集合A,设计方案域Z中的对应方案集为S。产品工业设计的自然语义就是一种MNXYZ的映射,其中M和N分别是从X到Y和从Y到Z的映射,从模糊集合的角度分析,上述元素、集合及其映射的隶属关系分别是(,y)(y)mµα=µ和,(z)(z)nsµα=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单一的客户模糊性需求映射到产品原理功能设计域和产品工业设计方案域,其目标并非唯一确定的解,而是一个由满足设计需求的多个解组成的集合,当然,集合内的解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唯一解、多解甚至空解。产品工业设计中,客户多种不同形式的需求构成了需求集,需求集中各个不同元素之间存在“或”或“与”的联系,设工业设计需求域X的两个元素分别为α和β,那么它们在产品功能原理设计域Y中的组合体的解同样,从功能原理设计域Y到设计方案域Z也存在上述关系。因此,设计需求集产生不同的产品功能原理组合集,进而产生不同的产品工业设计方案集。

1.2工业设计可制造性的多属性评价体系

本文将可制造性定义为:在给定制造资源的条件下,产品工业设计方案各属性所具备的生产制造的可能性。产品工业设计阶段包含多重形式的属性,工业设计阶段是产品可制造性的决定阶段,而工业设计主要分为形态结构、表面材质、人机布局、色彩涂装等几个属性,各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设计方案可制造性评价的多属性体系。如表1所示。在实际的产品工业设计方案中,评价因素和产品种类有密切的关系。如家电产品,表面材质属性设计基本已经成熟,人机交互的重要程度要大于其他几个属性的比重,因此在对家电产品的工业设计可制造性评价中,人机布局的权重要大一些。而重视产品结构的机械产品在可制造性评价中,形态结构属性权重反而会大一些。所以各个属性的权重随着不同的产品类别不同,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yαxzAS常见的评价系统由专家主观赋值得到属性权重,然而专家由于学历、经验、背景及个人偏好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给出的评价信息往往客观性和合理性较差,另外在可制造性评价中,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使得评价信息是不确定的,因此将不确定信息的语言多属性决策理论引入到产品工业设计可制造性评价中,增强可制造性评价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基于依赖型算子的不确定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法

目前不确定型依赖算子的多属性决策法,在工商管理,工程预算和项目评估方面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在设计方案评估方面还并不成熟。本文将结合文献提出的不确定语言混合几何平均算子和依赖型不确定语言有序加权几何算子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语言多属性决策的产品工业设计可制造性评价方法。决策者在进行定性测度时,一般需要适当的语言评估标度,可事先设定语言评估标度称函数ULWGM为n维不确定语言的加权几何平均算子。在实际的可制造性评价中,专家在产品工业设计方案可制造性的决策中,往往主观性较强,专家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给出的评价信息,因此设计方案可制造性评价经常存在偏离综合平均值较大的问题,为了保证可制造性评价的公平性,应该降低偏离平均值较大的评价信息权重。因此需要重新定义ULOWG[7-11]算子的权重,即将以上各式进行代换得到(4)根据文献(7,12)我们将式(3)的ULOWG算子称为依赖型ULOWG算子即DULOWG算子,易知该算子为一个净算子[7]。容易得到另外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思想的ULOWG算子权重算法。可以得出式(3)和式(5)确定权重的原则是:变量值越接近综合平均值,其权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专家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的消极影响。容易看出,两种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前者的计算相对简单,而后者在权重信息的处理上则更为合理。

3基于DULOWG算子的产品工业设计

可制造性评估多属性决策方法设决策者集(,)k12tζ∈ζζ,ζ,ζ对于工业设计方案集(,)12QQQQQim∈关于属性集(,,,)11FFFFFjn∈进行测度,得到产品工业设计方案Qi关于工业设计属性Fj的属性值()krsij∈,构成工业设计可制造性评价决策矩阵()(1,2,,)kRrktkijmn==×,(,,,)12nξ=ξξξ为工业设计属性权重向量,[0,1]jξ∈且11njj∑ξ==,下面给出具体步骤[7]。步骤1利用ULWGM算子,对产品工业设计可制造性评价决策矩阵Rk中的第i行的工业设计属性值进行集结,从而得出某一决策者kζ所给出的关于设计方案Qi的综合属性值为,,,12kkkkrrrriiiinULWGMξ=i=1,2,m;k=1,2,,t步骤2利用式(4)的DULOWG算子,对t位决策者给出的设计方案Qi的综合属性值()(1,2,,)krkti=进行集结,得到设计方案Qi的可制造性综合属性值为(1)(2)(),,,trDULOWGrrriiii=,i=1,2,,m步骤3由式(1)将ri和所有()1,2,,jrj=m进行对比得到()pprrijij=≥,从而对可制造性属性r(i1,2,,m)i=进行排序,建立互补判断矩阵()ijmnPp×=,其中p0ij≥,pp1ijji+=,0.5iip=,i,j=1,2,,m。然后对矩阵ijmnPp×=的行进行求和,得到1ijimppj=∑=,i=1,2,,m步骤4通过对比ip值的大小,对设计方案进行排序,ip值越大,其对应方案的可制造性也就越好。

4实例分析

以上述方法为基础,开发出基于不确定语言型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多工艺决策模块,并应用到某型吸尘器的CAID系统中。根据前文所述,抽取并建立吸尘器的评价体系,并基于ULWGM与DULOWG算子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制定评价和决策流程。现有吸尘器工业设计方案5个~15QQ,4个评价属性~14FF(属性分别对应材质质地、曲面形态、色彩涂装和人机设计)假定评价属性权重为ξ=(0.4,0.1,0.2,0.3),三位专家利用评估标度={,,,,,,}1234567Ssssssss={极好,很好,好,一般,差,很差,极差},所得的评价矩阵()(1,2,3)54kRrkkij==×为运用本文的所给出的方法进行求解,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利用ULWGM算子得到决策者kζ所给出的决策方案Qi的综合属性值为两两比较得到互补判断矩阵为然后对互补判断矩阵的每一行求和,得到1.8661p=,1.8622p=,2.8413p=,2.7834p=,3.1485p=步骤4:利用p(i1,2,,5)i=的值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得到:53412ppppp。从而得到具有最佳可制造性的工业设计方案为5Q。

5结束语

篇6

1.物与物交流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Web3)的物与物之间交流不同于Web1的人与物交流与Web2的人与人交流,其主要区别在于:Web1的物主要指计算机,人与计算机打交道,互联网通过计算机终端提供服务,交流之主体是人与计算机;Web2的人与人交流更凸现了实时性和多媒体特征,人们之间的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即时信息互动,超越了人机交互界面,交流之主体是人与人(图1);而物联网之物与物交流是通过传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和互联网络将具有感知的物品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和生活体系”2,交流之主体则是更为广泛的包括人类在内之智慧物。

2.物联网使具有“智慧”之物成为可能

物(things)指客观世界中万物之总称,“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而物联网中的“物”是指能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的“物”,换句话说,能否实现此物与彼物的相联,关键在于“物”是否具有相连的条件,即物联网中的“物”是否具有环境感知、身份识别、信息接收和行为决策等智慧特征。只有具有这些特征的“物”构成的“智慧地球”,才可能实现物联网中物与物的“对话”。因此,物联网中的“物”并非是物质世界中所有的物,而是具有一定智慧之物3。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4。按照这一定义,以产品类“物”为例,要使其具有“智慧”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传感器的应用使产品有了“感觉器官”,RFID的应用使产品有了可识别的身份,再通过无处不在移动网络使产品有了判断和处理问题的大脑,原本无意识的物体变成了有智慧的物品。也可以说物联网中“物”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智慧,至少要让物联网络知晓你是谁(能识别)、在何处(能定位)和做什么(能感知和沟通)。

设计对象的更新:从常规智能产品到智慧型物品

从产品设计视角,为了区分常规的智能产品设计与面向物联网的产品设计,我们将后者的设计对象称之为“智慧型物品”。从本质上说“智慧型产品”的也属于“智能产品”一类,但其与一般意义的上智能产品有所不同。

1.“智能”有限的智能产品

常规的智能产品也可以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功能,如智能导航仪、智能洗衣机和智能冰箱等。这类产品是机械、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Norman认为“由于机器的智能并不存于机器中,而是存在于设计者的大脑中;因此,当意外事件发生时,由于设计者不在场,所以机器往往就不灵了”5。机器的“失灵”并不等于机器完全没有“智能”,而是设计者使机器所具有的“智能”不能应对“意外事件”。理由有二:第一,设计者设定的或设想的智能处理程序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设计者的智慧总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的可能性;第二,特殊情况下超出了智能产品的应对能力,从而出现错误。譬如,GPS导航仪由于无法反映道路拥堵、交通管制或维护等实时情况,从而导致错误的导航。

2.“智能”无限的智慧物品

与常规的智能产品相比,物联网中的“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工智能产品,而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或终端,其智能与网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了网络,其智能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以3G手机为例,如果没有了网络不仅不能上网,甚至电话都不能用了。另一方面,来自物联网的智能使产品更具有智慧,如物联网导航仪可以随时接收实时道路情况,选择最佳的行驶线路;物联网冰箱会及时提示用户购买将要用完食物,进入商家购买界面享受商家自动配送服务。从“戴物联网‘表’保老人平安”到“‘智慧旅游’开启智能时代”无不具有“智慧”的烙印。对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联网终端产品来说,与其称为智能产品,莫如定位于“智慧型物品”更为合适。正如前述,这种“智慧型物品”是物联网环境下的产物,完全依赖于物联网而存在。因而,“智慧型物品”的“智能”存在于物联网中之中。名为Nabaztag(后更名Karotz,图2)的无线智能兔子,法国Violet公司将其称为首款Facebook硬件。

Karotz是为社群网络整合打造的,具有“智能”的“智慧型物品”。当连接至互联网时,内置网络摄像头可在语音识别软件的指挥下拍摄照片,并将照片上传至Facebook,且还能阅读Twitter信息流和天气播报等内容。在此基础上Violet公司还推出了Android版和iOS版的一款应用程序,能在Android或iOS移动设备上向Karotz智能兔发送文字信息,从而让Karotz“讲话”。

从设计“智能产品”到设计“智慧型物品”,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变化:智能产品具有智能不再是固化的和有限的,而是动态的和可扩展的。设计者虽然不能让产品本身的智能应对所有情况,但可以让产品接收来自网络的“智能”变得更加“智慧”。设计师不只是设计产品对象本身,而是要设计好产品与物联网对接的形式和获得智能的路径。

设计策略的变革:从一体化解决方案到智慧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许多过去认为是天方夜谈的事情,如今已变成了现实。千里之外,人们可以看到家中的情景,智能家居让小偷们“失业”;凭借一部手机,就能远程轻松指挥智能家居,显示了智慧生活的神奇魅力1。显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得益于革命性的“智慧解决方案”。

1.一体化解决方案产生的非“聪明”产品

“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提供的产品创新方案”2。这种创新方案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对多个产品解决方案的评价、筛选、组合和决策,其根本目标总是为了满足产品服务的对象——产品消费者(间接用户或直接用户)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会涉及到产品解决方案的选择问题。对于常规的产品设计来说,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主要立足产品对象本身,即利用产品本体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来实现设计目标。设计者基于独立的、有界的或者封闭的产品空间,提出一体化解决方案。立足于产品本身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由于受自身条件的约束,在由用户、产品和场景构成的产品系统中,用户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主体,产品总是为用户服务的客体,二者的主从属关系也总是恒定的。如家用智能洗衣机,可以自动选择最佳的洗衣程序,但确不能保证一定能将衣物洗净;家用智能电冰箱,可以提供最佳的食品保存温度,但确不可能提醒用户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这是因为局限于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由于缺乏“智慧”是不“聪明”的产品。

2.智慧解决方案催生的“聪明”产品

智慧解决方案超越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局限,将立足于产品本身的解决思路扩展到开放的物联网空间,利用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为特征”1的智慧方法来实现常规产品无法企及的目标。实现智慧解决方案的基础是物-物之间的透彻识别和全面互联构成的有机网络,依托的是物联网海量、高速、实时的数据超常处理能力和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智能决策和行动技术。纵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智能建筑、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居等均是采用智慧解决方案的结果。

采用智慧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构建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的各类智慧的应用系统,还可以设计出“聪明”的各类物联网终端产品。正如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报告中所描绘的那样:“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海尔的世界上首台物联网冰箱,不仅可以储存食物,而且可以通过与网络连接,实现了冰箱与冰箱里的食品、与超市的食品、与人类之间自由沟通2。例如Wifi体重计(图3)就像我们的便携私人健身教练一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咨询健身相关资料。可帮助用户坚持完成节食和健身计划,还可以将数据共享到其他健身App中。凭借内置的Wi-Fi连接,可以自动记录用户所有的体重数据和阻抗测量值,并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用户的iPhone、iPad和iPodtouch上。用户通过下载免费的iTunesApp,便可随时安全登录查看完整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和肌肉量等信息。与智慧型物品需要依赖于物联网技术一样,设计师要实现设计能够理解人意图的“聪明”产品也必将以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解决方案为设计策略,这种设计策略采用开放的创新设计思维,体现了直接方式与间接支持、产品终端与网络系统的交集与整合。

设计思维的转变:从服务设计到智慧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命题的提出,为产品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从为生存到为生活方式而设计的设计理念变革之使然。从本质上说,立足于非物质的服务设计是为了“将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服务的规划与流程本身,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3,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则为单纯的服务设计转换为智慧服务设计提供了可能性。

1.从为“一次”到“服务”之设计思维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主要针对用户购买产品的“一次”,由于从“购买——使用——废弃”全过程完全由用户自主进行,产品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在有限的设计过程中完成的,用户的按受的服务也是在一个有界空间进行的。在服务设计之中,所谓的产品只不过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个节点或产品终端,设计不再囿于相对独立的产品和不可拓展的服务。可以认为,为“一次”的设计是有限的,而为“服务”的设计是无限的。从“有限的服务”到“无限的服务”促使了设计思维的转变与创新:首先,由于产品与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设计是“包括服务模式、商业化模式、产品平台和交互界面的的一体化设计”1,因而这种设计必定是多学科的团队行为,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不同背景开发人员同力完成。其二,实现“无限的服务”,需要一个合适的运作平台,该平台允许众多的第三方设计公司可以在平台上、断更新和扩充服务功能和内容,以满足用户的无限需求。苹果公司的AppStore和iTunes、GooglePlay以及诺基亚的OviStore等正是这种平台的具体体现。

2.从为“接受服务”到为“智慧服务”之设计思维转变

物联网的引入使服务系统的感知服务成为可能。接受服务的对象进入服务提供环境之后,由无处不在的计算技术和网络构成智慧系统就能够自动识别接受服务的对象,从而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应用于北京故宫、成都都江堰、南京中山陵和杭州虎跑寺等景点的自动导游系统借助集智能多媒体导游和GPS全球定位系统,随时感知游客所处的景点位置,自动进行详细的讲解。这种服务模式虽然只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务雏形,但其“智慧”特色已见端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服务系统的设计不只是对用户需求、产品终端、计算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整合,其服务对象和形式也将发生变化。服务对象将由消费者扩展为物联网中的“物节点”,如汽车自动驾驶、不停车自动缴费、宠物位置定位、远程信息采集和安全防护监控等。服务的形式将由接受服务扩展为基于感知识别的更智能的个性化“智慧服务”,如根据感知到的病人状况,提供医疗咨询和诊治建议、根据感知到的家庭养花的物理信息(品种、湿度、温度和养分等)提供自动养护等。物联网的引入对服务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设计创新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使真正智能化的智慧服务成为现实。

武汉侨亚百老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无线通信等信息化技术,提出“信息化养老”服务模式,希望将智能养老服务模式延伸至老人家中。E-脉手表的服务内容涵盖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该方案以网络和电话为主要实现形式,整合社会上已成熟的专业化老年服务机构力量,结合信息化终端E-脉手表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搭建了一个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服务平台2。

结语

篇7

[关键词] 概念产品 功能技术矩阵 创新设计方法

为了更好地规划公司发展战略,更早地预判市场需求趋势,使设计更具超前性、更具竞争力,概念设计应运而生。“概念设计”最早于1984年由德国学者Pahl和Beitz提出,他们认为:在确定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1]。概念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类似于生物的基因,从质的层面决定产品的品质[2]。各大知名厂商诸如伊莱克斯、飞利浦、苹果、宝马等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相关领域的概念设计实验,并定期推出概念产品展示活动,以求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需求与动向,在产品竞争中立于引领地位,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 理论基础

目前,国内对概念产品设计理论研究的主体为高校,主要有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主要的理论基础有TRIZ、AD、QFD(质量功能配置理论)理论,国家863 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资助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课题。

浙江大学的冯培恩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陈泳基于仿生学对概念产品设计方法学进行了探索,为建立基于遗传和重组的技术产品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的新理论和方法做了探索性工作。

河北工业大学的檀润华教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王永山基于QFD及TRIZ理论对概念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将QFD与TRIZ有机的结合,应用QFD解决设计中做什么的问题(What),应用TRIZ解决设计中如何做的问题(How),提升产品创新性。

以上对概念设计开发设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了成效和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品未来概念仅仅从技术进化规律层面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多元、动态变化的,对未来需求的预测需要从文化、能源、环境等综合大环境角度进行研究;TRIZ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很有效,但对建立丰富的、多元化的概念路线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此外现代产品的需求分析分为显性需求分析和隐性需求分析两个层面,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谷歌公司所创造的极富想象力的新产品显现出对隐性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而上述研究都没有涉及如何在概念产品研发中进行隐性需求分析。

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并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TRIZ预测技术与未来预测理论相结合,针对隐性需求分析进行相应研究。

功能技术矩阵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格,它将产品所有分功能及其对应的所有可能实现途径罗列其中,设计者可以借助于功能技术矩阵进行各种组合,从中形成实现产品总功能的原理方案。功能技术矩阵为丰富产品开发方案、开拓设计思路、进行方案评价提供了有效解决模式。

TRIZ起源于前苏联,是俄语“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前苏联著名发明家阿奇舒勒所领导的研究机构为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分析了世界上近250万件高水平的发明专利,并综合多学科的原理和法则,形成了一套TRIZ理论体系(见图1)[3]。此外,阿奇舒勒发现,技术从结构上可以进行进化,并总结出进化的趋势, 该进化趋势概括出:技术系统是按照刚体单铰链多铰链柔性体液体/气体场的趋势进化,我们可以据此总结现在的产品技术处于技术进化中的何种阶段,并预测出该技术进化的趋势,从而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例如,海尔集团等就在积极研发替代机械洗衣的利用水电解与超声波震荡相结合的新型洗衣机,这种新型洗衣机符合TRIZ技术进化趋势,能够实现省水、省电、省洗衣剂的要求。

* 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GB-K-11-05)。

TRIZ有三种工具:①39个通用过程参数和40条发明原理;②物质—场模型和76个标准解;③效应原理解[4]。

图1 TRIZ 理论体系关系

2 基于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

在概念产品设计过程中,对未来需求的准确预测是成功的起点,准确的设计定位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先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单纯利用现有的科技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了,苹果、Google等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现在的产品研发必需具有超前意识,产品开发的模式也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此同时,如何将未来的需求用最低的成本、最令消费者满意的形式进行展现也是概念产品开发取得成功的另一关键。

隐性需求是与显性需求相对的,隐性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转化过程而表现为显性需求从而被企业和用户认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几大企业甚至提出引导消费者生活习惯的设计口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挖掘隐性需求成为设计师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本课题在研究概念产品开发的需求分析过程中,引入需求预测概念——即通过TRIZ预测理论及未来环境预测、归纳,发掘用户的隐性需求,以提升产品开发的创新性。

TRIZ技术进化理论中包含10条定律(或模式)与多条进化路线。这里的10条定律是指技术进化的10个方向。技术进化路线指出了某种技术进化的状态序列,实质是技术如何从一种状态移动到另一种新的状态,新旧状态所完成的基本功能相同,但性能极限提高,或成本降低,即产品沿进化路线进化的过程是新旧技术更替的过程。基于当前的产品技术所处的状态,按照进化路线,通过设计,可使其移动到新的状态。基于TRIZ中技术进化理论的预测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机遇。

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通过分析推导得出预期的环境变化、用户使用变化、审美、价值观变化等。这要求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多咨询、了解相关专家的科研预测成果,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充分调研,在后续的概念产品方案评价阶段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应用于新产品中的提案进行中立环境下分析。在确定了用户的需求之后,如何将需求转换为结构随之成为概念产品开发的关键,此过程也称为求解过程,并且解的数量不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对解进行评价、取舍。在系统论设计方法的指导下,本研究综合产品开发中的单项技术、理论,并融入相关的预测技术,将功能技术矩阵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理论相结合,以得到新型创新设计解决模式,对概念创新设计提出新思路、指导一般性概念产品设计。

应用于具体的概念产品开发过程中,本理论的操作流程为:获取需求信息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方案评价。在此过程中,主要基于功能技术矩阵模型进行产品开发,运用TRIZ理论进行开发定位技术性预测、方案具体求解、方案评价。

2.1 需求设计

获取需求信息:为获得最充分、最全面的需求信息,产品研发团队应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的需求调查,进行必要的访谈与产品使用观察实验;同时,设计师进行产品试用、专家访谈,以寻求产品缺陷及消费者潜在的需求。

获取隐性需求:隐性需求是指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客观存在的需求。这种需求通常是设计师本人通过敏锐的感觉能力、训练有素并且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头脑产生出的需求信息。

隐性需求是概念产品赢得未来市场的基础,是概念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获取隐性需求的关键是进行未来预测,这要求我们要洞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习惯、科技的动向、人们的审美等等, TRIZ中的技术进化理论为我们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未来预测的可能。

2.2 需求转换为功能功能转换为结构

按功能论设计方法进行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形成功能技术矩阵。与传统建立功能技术矩阵的方式不同,本研究模式融合了TRIZ创新理论原理(见图2),可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提出尽可能多的、有效的设计方案,正确反映设计提案的成本与设计品质,为设计师及企业决策者提供清晰的选择提案,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设计方案的商业成功率、提升产品品质。

图2 TRIZ创新原理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建立功能技术矩阵过程中,先将前期的需求设计结果表述为具体的总体功能和分功能(与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不同,本研发模式为先确定理想的结果,不考虑具体的实现技术),运用TRIZ创新理论原理生成框架式的广义上的解,再把设计知识、制造知识、商业运作知识等诸多方面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更广度范围内的创新设计方案,建立反映成本、设计品质、实现途径技术先进性等选项的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见图3),然后按照设定的权重对每个方案进行评分(公式参照式(1)),评分最高的选定为设计方案,进行产品量产、推广。

Si=ΣkjCiI (i=1,2,…n;j=1,2,…m) 式(1)

其中:

Si——第i 项方案的综合评分;

j——表示产品研发评价特性的指标个数;

kj——评价指标为j 时所对应的权重值;

i——产品分功能项;

I——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

CiI——多维矩阵模型中可以实现产品分功能i项的技术途径项I的分值。

图3 概念产品设计方案多维矩阵模型

在利用“基于TRIZ、功能技术矩阵的概念产品开发模式”过程中,进行功能转换时,会遇到各种技术矛盾或物理矛盾,TRIZ技术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融合本多维矩阵模型的方案评价体系,按如下步骤进行:

(1)进行问题分析;

(2)确定理想状态产品所要具备的功能,包括总功能及各个分功能;

(3)查找效应库,解决各功能需求;

(4)对所得出的各个方案选取成本、技术先进性、品质、美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前文提到的方案权重综合评价公式进行评分,优选分值最高的方案。

篇8

一、现代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是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以人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综合应用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以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研究并改造传统制造过程作用于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所有实用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有如下特点:1.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个动态技术。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将其渗透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2.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摒弃传统技术,而是不断用新技术、新手段去研究它,并运用科技新成果去改造它,充实它。3.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作用和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技术、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4.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项具体技术,它是利用系统工程技术将各种相关技术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包括三大主体技术群和一个支撑技术群。三大主体技术群为现代制造系统管理技术群、面向制造的工程设计技术群和物流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包括大、中、小型计算机及其网络通信系统、工程数据库、专家系统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等。

二、并行工程技术

并行工程技术是现代制造系统管理技术群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新产品的开发和投资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呈顺序方式:市场调研、产品计划、产品设计、试制样机、修改设计、工艺准备、正式投产。在这种开发模式中,在产品计划和产品设计阶段,尽管设计人员也考虑到产品的制造问题,但这种考虑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设计人员考虑的主要是如何满足产品的功能问题。尽管实践证明,对于批量较大、市场寿命较长的产品而言,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但对于批量不大,更新换代又快的产品,这种模式就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在八十年代末期,人们提出并行工程的概念。所谓并行工程,就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零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的一种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与其他人员共同工作,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的要求。并行工程具有如下特点:1.强调团队工作精神和工作方式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同时精通产品从设计到售后服务各个方面的知识,少也不可能掌握各个方面的最新情报。因此,为了设计出便于加工、便于装配、便于维修、便于回收、便于使用的产品,就必须将产品寿命循环各个方面的专家集中起来,形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大家共同工作,随时对设计出的产品和零件从各个方面进行审查,力求设计出便于加工、便于装配、便于维修、便于运送、便于使用的产品。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工作小组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工作。2.强调设计过程的并行性并行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专家把关,同时考虑产品寿命循环的各个方面;其二是在设计阶段就可同时进行工艺(包括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和检验工艺)过程设计,并对工艺设计的结果进行计算机仿真,直至用快速原形法产生出产品的样件。这种方式与传统的设计在设计部门进行,工艺在工艺部门进行已大不相同。3。强调设计过程的系统性设计、制造、管理过程不再是一些相互独立的单元,而是将它们纳人一个系统来考虑。设计过程不仅出图纸和其他设计资料,还要进行质量控制、成本换算等。4.强调设计过程的快速“短”反馈并行工程强调对设计结果及时进行审查,并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设计时间,可以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计方法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行工程技术正是如此。并行工程技术可从以下几点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l)降低成本并行工程可在三个方面降低成本。首先,它可以将错误限制在设计阶段。众所周知,错误发现得愈晚,造成的损失就愈大。其次,并行工程不同于传统的“反复试制样机”的作法,强调“一次性达到目的”。这种一次性达到目的是靠软件仿真和快速样件生成实现的,省去了昂贵的样机试制。其三,由于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加工、装配、检验、维修等因素,产品在丧市前的成本将会降低,同时,在上市后的运行费用也会降低。(2)提高质量采用并行工程技术,尽可能将所有质量问题消灭在设计阶段,使所设计的产品便于制造、易于维护。这就为产品的“零缺陷”提供了基础,使得制造出来的产品甚至用不着检验就可上市。因为,根据现代质量控制理论,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能去除废品,而不能提高质量。(3)保证了功能的实用性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同时有销售人员参加,有时甚至还包括顾客,这样的设计方法反映了用户的要求,能保证去除冗余功能,降低设备的复杂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4)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并行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和生产准备时间,使新产品从设计到投人市场的时间大大缩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并行工程技术的应用

并行工程管理模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参考文献图论述了并行管理模式在模具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即如何在保证模具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周期,将模具提交给用户。并行工程以CIMS的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项目小组的工作方式,改进模具开发流程。同时利用面向制造的设计(DFM)和面向装配的设计(DFA)等工具,达到缩短模具开发周期,保证模具质量,并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的目标。模具生产从产品决策到制造的全过程,每一套模具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很好地完成这种设计任务,必须采取项目小组的工作方式,小组成员由来自模具开发各阶段的人员组成,也包括用户代表。模具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吸引客户,必须满足客户对质量和交货期的苛刻要求,为此需要实行并行的过程管理。在模具的开发过程中,设计所占的时间相当长,约占整个开发周期的1/3。要缩短模具的开发周期,设计过程必须并行进行。面向制造的设计(DFM)和面向装配的设计(DFA)是并行设计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能够在设计的早期阶段就考虑与制造和装配有关的问题,减少和尽早发现设计错误,以便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降低成本。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采用DFM、DFA技术能有效地缩短设计时间,降低成本。另外,在模具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也都需在并行的工作方式下进行。实践表明在模具生产管理中很好地应用并行工程管理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3]论述了在并行工程环境下如何解决实际存在的冲突问题。在并行工程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冲突,有效地解决冲突是并行工程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关键。由于冲突往往涉及并行工程多功能小组中的多个成员,冲突解决往往需要以协商的形式进行,而协商是一个多次循环反复互助的过程,协商中需要考虑的目标、约束较多,在计算、推理、评价、决策过程中难免出错,而改正错误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回溯过程,即需要重复许多先前的工作,这使得协商非常低效。但在工程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冲突实例,通过找出与当前冲突相似的实例,把该实例应用于冲突解决过程,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冲突问题,充分发挥过去的设计实验的作用。这就避免了协商过程中的许多循环、交互过程,加快了协商过程,提高了协商效率。文中给出了冲突解决实例的知识表达和知识管理模式以及相似实例的检索方式。基于实例的冲突解决技术是并行工程实施中的一项关键支持技术,它为多功能小组中各方面专家的协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各领域专家提供了一种记录、保存、利用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一种知识处理工具,是并行工程技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篇9

Abstract: European home textile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pass three important stages, namely: market research, the design of style and pattern, and product technology. Product market survey determine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tyle of the home textile product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orientation, design direction etc. Product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need of art design aesthetics and the product function, we should take design innovation under the matched situ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ducts includes two parts: the fabric production and finished product. In short, the understanding degree of market decides the direction of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he product design innovation reflects the aesthetic value, technology and cost control determines product function and quality.

关键词: 欧式;家纺产品;设计开发

Key words: European style;home textile products;design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S9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32-03

1 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家纺产品设计开发的第一步,在家纺企业当中,市场部和研发部是紧密合作的两个部门,也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为重要的部门。市场的消费导向包含最重要的决定企业生存的信息,家纺产品的市场调查内容涵盖了产品的现状分析、风格类型、消费人群、用途用量、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市场前景的判断等等,决定了家纺产品开发的风格定位、消费定位、设计方向等内容。

以欧式提花卧室家纺产品的开发为例,其市场调研的展开大致应该围绕市场现状分析、档次类别的区分、调查的目的与内容、调查结果与结论、调查感想与启发等五个方面。

1.1 市场现状分析 调查主要针对大提花家纺卧室套件产品的市场现状。目前大提花卧室家纺产品的主要风格题材有花卉、抽象几何、欧式、时尚类等,从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大提花产品的欧式风格市场的占有率较高,在企业当中的返单率也较高,面料供应商对欧式风格的纹样设计图稿需求比较大,纺织厂也在加紧生产欧式风格的家纺面料,欧式风格提花家纺产品成为经典的时尚。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与文化品味的提升,无论是客厅空间的窗帘、地毯、墙纸还是家具,欧式装饰风格成为时尚追求,所以,欧式大提花卧室家纺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

1.2 档次类别的区分 在调查时为了对大提花卧室家纺产品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调查客体上要有所档次的区分,一般分为中低端产品和中高端产品两大类。中高端产品一般选择较大的家纺产品企业和面料供应商,例如:梦洁家纺、罗莱家纺、金太阳面料公司、鸿业纺织等著名企业以及大型的家纺展会,考察高端产品的消费定位与产品风格。中低端产品代表广大的二级市场,消费的数量庞大,可选择江苏南通叠石桥家纺市场以及淘宝网销店进行考察。

1.3 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调查目的主要是为了确定产品的开发方向,确定产品的消费主体及市场占有率的预期估算。调查的内容及过程包括:

①欧式风格家纺家居产品(窗帘、地毯、灯饰、靠垫、家具、墙纸等)。

②欧式风格提花产品价格与消费人群:1)涤纶丝系列(低档产品)——适用于收入不高的普通大众;2)丝加棉系列(中档产品)——上班族及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消费者;3)贡缎/天丝系列(高档产品)——收入较高,追求奢华生活品质的消费者。

③购买用途(家用、婚庆、送礼、其他)。

④图案选择(卷草纹、佩兹利纹、角隅纹等)。

⑤颜色选择(一般多为米黄色、驼色、咖色、灰紫色、银灰色等复古典雅的颜色)。

1.4 调查结果与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纺织品的购买主体主要为女性,她们在购买纺织品时注重实用功能与美观的考量。在“中针会”和家纺博览会上展出的提花家纺产品风格多样化,从工艺上来看,注重提加绣、提加印等复合工艺;从系列上分为婚庆、时尚等类型。大多数产品都采用提加绣的工艺,提加印的数量相对较少,欧式提花产品注重缝制工艺,款式设计呈现多元化的设计感觉,在床裙边、被套花边的设计上都力求新颖创新,加上辅料的运用,欧式提花卧室家纺产品呈现华贵、大气的品质。

1.5 调查感想与启发 调查发现,家纺的品牌效应越来越被强化,零售业态越来越追求一种消费概念和生活理念。人们对家纺的消费方式表现了生活方式和认知的转变,家纺产品越来越朝人性化的精神层面发展,相对应的购物环境和方式也会更加体现购物的乐趣和私人专属感。无论流行的变换与时代的更替,古典主义的风格始终应验着“越古老越现代”的永恒格言,欧美古典主义风格的床上用品,其特点之一就是注重面料的选择,如以纯棉、贡缎、锦缎为面料,结合印花、刺绣、提花等工艺手段。在细部处理上,利用蕾丝、穗饰、花边等装饰手段,显得高贵典雅。在色彩方面,永恒的米驼色依然是设计的重点,运用镶绣、镂花、缎带等营造款式细节。

2 艺术美与功能性结合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完市场调研之后,就要进入实际的设计阶段。家纺产品的目标是市场的消费,在设计时既要考虑产品的实际使用功能,也要在设计上有所创新,因此,家纺产品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图案的设计与款式工艺的设计,图案的设计包括了元素的收集与整理、灵感来源的消化整合以及初步的设计构思;款式工艺的设计主要是在产品款式设计时,要考虑便于产品整体效果实现的工艺手段,如:印花图案的分色处理、提花的组织设计、绣花的制版设计、绗缝的图案等等。

图案元素的收集和整理,即是将整体配套设计的每个部分所需要的图案整理出来,这是一个对原来的图案素材进行有效的深化的步骤,需要对于“源素材”进行抽取和处理,明确素材在整体配套当中具体的应用部分及大致采用什么工艺手段实现,要注重图形工艺美感的呈现,而不能紧紧局限于图形本身的形式美感。

作为大提花家纺卧室配套设计产品来说,工艺的使用相对复杂,套件也相对繁多,图1是笔者带领学生完成的提花产品设计《墨菲斯》,产品为十七件套。整套产品由被套、护单、床旗、大靠垫、信封枕、飞边枕、单人枕、糖果枕、小靠垫、抱枕等部分组成,运用四种面料配以不同工艺的图案设计完成。主面料是由提花工艺织造的提花纹样面料,用于被套、枕头及靠垫各个部分;绗缝图案一般用于床裙和大靠垫,绣花图案主要用于床旗、单人枕、抱枕等部分。当然除了主要面料之外,在营造产品整体风格提升产品档次方面也会用到绣边图案进行装饰。

产品的款式设计参考借鉴了服装及窗帘布艺的设计手法,辅料使用花边和绳子,以菱形图案作为绗缝图案、绣花图案采用火腿纹和卷草纹样,与主题面料上菱形结构的提花图案相呼应,面料使用上以提花面料为主,同时采用了浅黄色棉布和深蓝色的贡缎面料,通过不同面料使用面积的大小、位置的改变,通过拼接、折裥、绣花边的款式设计处理,实现设计的创意变化。被套用金黄色的卷草绣花边,与床旗的图案相衬,床单采用圆弧形边角处理,整体款式设计时尚美观,高雅大方。

3 设计的产品实现流程与成本控制

产品的实现包括面料的生产和成品的制作两大部分内容。面料生产包括:面料织造和打样染色等环节,成品的制作包括款式设计工艺、裁剪缝制工艺、绣花制版及绣制等工艺手段。提花面料的设计实现需要考虑纹样的组织图,以《墨菲斯》产品的提花纹样为例,面料的组织为“5枚3飞”,纹样的组织用到了“8枚缎”、“10枚缎”、“5枚3飞加强缎”以及斜纹组织。在完成组织图的设计之后,要对面料进行打样,打样数据以表1为例。

根据工厂的面料染色情况来确定颜色的选择:提花的色系一般为一套色,但欧式风格的产品纹样颜色多为两套,较为常用的颜色有咖色、驼色、银灰等纯度较低的色系,《墨菲斯》产品的面料的组织为蓝灰色,图案颜色为驼红色。

面料生产完成后要完成排料图并进行款式工艺设计和裁剪缝制工艺设计,这是关乎产品最终效果和产品质量的关键部分,要求工艺设计合理,需要考虑在工艺能够实现的条件下在款式上有所创新,还要兼顾产品配套的整体感,具体的工艺如表2。

提花家纺产品的工艺实现过程复杂,在进行设计开发时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维度,即:市场销售维度、设计审美维度和工艺实现成本维度。市场的把握度决定设计开发的方向,设计的创新体现产品的审美价值,工艺与成本控制决定产品的功能和品质。

参考文献:

[1]龚建培.现代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1)[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篇10

一、房地产开发中的著作权保护

在房地产开发实务中,随着人们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关于著作权的侵权纠纷也愈来愈多。根据《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作品,主要有建筑作品、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三种类型。

1.建筑作品

建筑作品,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建筑物本身作为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其外观应当具有独创的设计成分,具有美感和独创性。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从司法实践案例分析,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能够作为作品受到保护,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立于其实用功能的艺术美感,反映了建筑设计师独特的建筑美学观点与创造力,缺乏独创性或者没有任何艺术美感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并不是建筑作品。据此,《著作权法》上所称的“建筑作品”需要具备两个核心要素:第一,该建筑物具有独创性,设计新颖,结构独特。第二,该建筑物具有独立于其实用功能之外的艺术美感。

2.图形作品

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根据司法实践,构成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图形作品应具备两个核心要素:第一,该图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具有独创性,能够反映创作者的创造力;第二,该图形作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以被复制。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比较密集地产生图形作品的阶段是规划设计阶段。规划设计可以分为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会形成不同的图形作品。例如,项目总平面图、交通分析图、竖向规划图、园林景观分析图等。

3.模型作品

模型作品,是指为展示、试验或者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例如,在规划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制作的建筑模型、设计三维模型等。在销售阶段,为让消费者对楼盘有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开发商制作的楼盘沙盘、模型等,均属于模型作品。

根据司法实践,构成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模型作品应具备两个核心要素:第一,该模型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应当具有独创性,能够反映创作者的创造力;第二,该模型作品具有可复制性,可以被复制。

二、房地产开发中的商标权保护

1.企业名称商标权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名称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标识,可以帮助消费者起到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因此,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加强对企业名称、字号的保护非常重要,但由于字号具有地域性限制,仅在注册区域管辖范围内具有排他性,在其注册区域管辖范围之外企业的就可以使用与其相同的字号。所以,为防止他人使用与自己相同的字号,或他人将自己的字号申请为注册商标,房地产企业应及时将自己的字号申请为注册商标,在条件具备时,可以申请认定为驰名商标,以扩大保护范围。这方面的成功典范当属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集团。万科集团于1994年申请注册“万科”商标,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2005年6月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成为第一家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房地产企业。

2.楼盘名称商标权

楼盘名称作为房地产项目首次推向市场的“名片”,不仅承载着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产品在业界的信誉和口碑,而且构成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仍以万科为例,1999年以来,万科集团自1999年开始在深圳、武汉、南昌、上海等城市开发以“四季花城”为名称的系列楼盘,获得巨大成功。2001年3月,万科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四季花城”商标注册,2002年8月28日核准注册,核定项目包括第三十六类的所有不动产事务。

在楼盘名称侵权方面比较著名的案件,是2011年广州星河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诉江苏炜赋公司等商标侵权案,该案最终由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进行再审判决认为,星河湾公司、宏富公司以“星河湾”命名的楼盘先后获得了相关荣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星河湾”作为注册商标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已经起到了识别楼盘的作用。因此,上述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其开发的楼盘命名为“星河湾”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参见最高人民法院 (2013)民提字第102号民事判决书、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1)苏知民终字第0171号民事判决书、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通中知民初字第0008号民事判决书)。

3.建筑物立体商标权

美国是最早对建筑立体商标提供法律保护,而且也是建筑注册为立体商标最多的国家。早在1937年,第六巡回法院在白塔连锁公司(White Tower System,Inc.)诉白色城堡饮食连锁公司(White Castle System of Eat―ing Houses Corp.)一案中就指出被告在相同地理区域,用一个白色城堡模型,是为了搭原告的“便车”,利用他人商标上的商誉获得利益,是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在1968年Grifs of America,Inc.一案中,法院认为一个三维建筑的外形如果能作为一个标志就能够注册为商标。到目前为止,美国将近100座建筑物已经注册为商标(参见左金凤:《论建筑物上的知识产权》,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月第6期)。

目前,我国立法也已明确将三维标志(即俗称的立体商标)列入可申请注册商标的范围。《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以三维标志申请商标注册的,应当在申请书中予以声明,说明商标的使用方式,并提交能够确定三维形状的图样,提交的商标图样应当至少包含三面视图。”

三、房地产开发中的专利权保护

1.发明专利权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在房地产开发中,企业可以就与房屋建筑、施工有关的新产品、新方法等申请发明专利。例如,万科于2002年取得“情景花园洋房”发明专利。该“情景花园洋房”为一梯两户,每户不仅包含室内空间,还包含与外界情景环境融为一体的无顶板、半围护的室外水平空间,即天、地、四周都属于业主私有的情景花园和景观露台(参见《万科专利手册》)。

2.实用新型专利权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以万科为例,该企业2004年取得“复合式厨房”实用新型专利,该厨房包括复合墙体、门、窗、上下楼板和使用空间,使用空间分为烹饪区、家务区、备餐区和就餐区四个功能区。使用空间内的烹饪区设置有炉灶和操作台,备餐区设置有备餐区水池,家务区设置有冰箱,烹饪区水池、冰箱与炉灶的操作点连线呈三角形(参见《万科专利手册》)。

3.外观设计专利权

根据《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外观设计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告的专利文件中。据此,房地产企业对符合上述要求的建筑物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四、房地产开发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企业重大并购、投资、合作、管理制度、招投标文件、财务状况等都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类,对内主要是指对内部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劳务派遣人员等),可以制订公司的保密制度,或通过双方的劳动合同约定员工的保密义务,尤其是对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岗位技术人员还可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对其保密义务进行特殊约定。对外主要是指对合作单位,如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可以通过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保密义务。

五、房地产开发中常见的知识产权纠纷

从近几年房地产领域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分析,如下三类纠纷比较常见:

第一,楼盘名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根据《商标法》规定,如果该楼盘名已被其他企业在房地产类别申请为注册商标,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开发商未经同意均不得使用该名称作为楼盘名,否则即构成对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第二,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设计方案(设计图纸)、沙盘侵犯他人著作权纠纷。例如,某开发商向甲、乙、丙三家设计单位就建筑设计方案邀请招标,甲设计院中标,后乙设计院发现某开发商用的设计方案与其当初投标的方案基本相同,但署名却是甲设计院。双方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著作权归属,后产生争议。

第三,施工单位专利侵权纠纷。在招投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需要与多家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进行合作,如保温材料、建筑材料、电梯、空调、门、窗等。如果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设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则可能构成侵权。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张晶廷与衡水子牙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发明专利权侵权纠纷案,该案于2012年经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判决,认为被告衡水子牙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墙体构造技术构成对原告张晶廷专利权的侵害,并判决赔偿张晶廷经济损失40万元。

六、房地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

作为房地产企业,应从企业管理角度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第一,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评估、申请、保护、运用等通过制度进行明确规定。

第二,建立企业的商标保护、防御体系,主要是从申请企业字号注册登记,到楼盘名称申请注册商标,此外还应考虑注册防御性商标,即将与注册商标相近似的标志申请注册商标。

第三,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对规划设计咨询服务类合同、营销咨询服务类、供应及施工类合同等,要在合同中单列知识产权条款,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其享有的权利范围。

第四,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管理,避免使用侵权的技术和产品:一方面,在招投标过程中,要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做好供应商实地考察工作,如其提供的是获得专利的技术或产品,应通过专利局网站进行检索,以确认其拥有该项专利或获得专利权人使用许可;另一方面,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如因施工单位或供应商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由施工单位或供应商承担全部责任。

第五,充分利用企业已拥有的知识产权,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