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规避风险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规避风险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规避风险的措施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风险

理论认为,在两权分离的体制下,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经营他们的财产,形成委托-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人目标是不一致的,而这种目标不一致加上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信息迟缓等使得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可能利用权限恶意、无责任,造成风险,或者说道德风险。而两权分离使得委托人对人监控比较困难,从而加大了风险管理的成本。

(二)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到用户、从生产至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这种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带来诸多单个企业所不能提供的经济效应。但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目标并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由此带来了合作风险。同时由于信息在不同企业与部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并沿着供应链流程逐级放大,导致了信息获得、理解和处置的风险。

资金运动风险的根本来源是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应当在正确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的前提下进行。

二、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二)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规避措施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等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三)利用信息系统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都需要靠技术手段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能预先发出风险警告,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是用来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潜在事件,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建立一个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态度、选择最优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风险管理的反馈与控制等内容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汤谷良.试论企业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平衡战略管理[J].会计研究,2004(11).

2、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交通财会,2006(6).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风险;财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实际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阶段。可以说,风险时时有、处处有,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地回避财务风险,而只能尽可能地规避风险,确保企业的收益。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广泛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上。在面对风险的情况下,企业能做到的只是如何应对风险,确保收益,减少损失。

(二)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全面性决定了研究财务风险的必要性。

(三)可预测性。虽然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但是人们可以依靠以往的经验、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事前的估计和预测,以规避风险。正是由于财务风险可以预测才使研究财务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二、财务风险的种类

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事物进行多种划分,本位则从企业的财务活动出发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企业的财务活动可以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的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因企业介入资金增加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企业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企业资本负债率达到60%以上。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二)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缺乏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在投资方面,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最终造成严重的损失。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

(三)资金运营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即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导致资金链断裂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风险。从短期来看,企业能否经营下去关键不在于是否有盈利,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运营。但我国企业在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而且很多表现为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属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收益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由于企业为了长期稳定发展,一般较注重积累,而不倾向于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较少分配、甚至不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三、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最优资本结构,合理进行筹资。筹资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调整好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综合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化,达到最优资本结构。判断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可以通过每股收益的变化来衡量。在什么样的销售水平下适于采用何种资本结构。

(二)进行理性决策。决策的成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对我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要考虑一项投资决策的投入产出比,而不是盲目跟风,搞多样化。其次,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还应考虑分析市场需求走势、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能力,做好可行性分析。再次,要充分考虑到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只有充分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投资决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控制现金持有规模,做好日常收支,加快现金周转速度。引进最佳订货(生产)批量模型,加强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量的控制,降低存货成本。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多采用赊销的方式来占领市场。因而,应收款管理始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必须改变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模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快追回长期拖欠的账款。

(四)进行合理的利润分配。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及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作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公司通常应该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向社会公众传达企业健康成长的信号。把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首要的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并综合考虑股利政策和筹资政策,实现最优资本结构。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在财务活动的每个环节上,到处都存在财务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在分析自身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措施规避风险,以确保企业的收益。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殷建红.财务主管与ERP.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筹措资金是企业融资和发展的必要途径,为了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财务管理者首先应当从筹资风险管理出发,以此作为风险财务管理的首要活动。

当企业无法按照原要求使资金使用效益满足资金供给方预期结果时,便会产生筹资风险,它既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也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规避风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筹资风险管理之前,应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开拓有效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借此判定企业筹资方面将要面临的风险,并制定解决风险的方案。当企业无法估计筹措的资金所获得的使用效益时,需要采用比率分析法,用该法估算企业将面临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系数。当企业在调配资金上出现问题,不能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时,企业需要重新理清思路,通过科学计算和考察来规避风险。当然,在进行筹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负责人一方面需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用制度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还应该从自身出发,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企业发展动态以及实施筹资风险的具体管理措施来提高筹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需要考虑不同的情况,根据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例如,当筹资成本相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

2. 进行投资风险管理

企业的投资分为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企业在进行内部投资时会因内部环境和外部经济状况等原因遭受内部投资风险。当企业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经济状况的综合影响下,经济收益波动越大时,遭受的经营风险也会越高。反过来讲,当经济波动较小时,遭受的经营风险也就越低。对企业来讲,企业财务管理并不单单局限在管理内部财务上,还体现在对外投资上。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资金支持力度也不同,所以企业在对外部进行投资时会遭受到风险。因此,进行投资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和投资的需要,对投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定期召开会议,明确投资方向,从制订的方案中找到投资风险相对小的投资方案。

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投资措施,竭力做到把投资风险降到最小:首先,企业需要在投资之前,先对可能获得的投资效益进行合理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为之后的投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期用最少的投资资金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其次,在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进行投资活动时运用杠杆原理,在分析具体投资环境的过程中控制企业的总风险。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避免一个篮子里装鸡蛋的投资理念,在投资组合理论的指引下,进行组合投资,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投资效益。在风险财务管理中,投资风险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分,只有做好风险投资管理,才能避免企业资金的浪费,为企业节省投资资金,并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当然,为了保障这一活动的有序进行,企业需要挖掘投资人才,管理人才等,为企业增添动力。

3. 明确未来财务管理方向

篇4

一、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与生命周期

(一)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

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在进行财务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因为市场环境或者企业自身内部环境变化而导致的企业收益减少而带来的风险。而另外一种是指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融资或者向银行借款,而导致的企业过多财务负债的风险。就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而言,主要包括多个方面,一个是全面性,财务风险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的,随着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项目而存在的,一个是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因为任何主观原因而被彻底消灭的。再一个就是不稳定性,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无法被准确控制和把握的。最后一个特征是,收益与损失共存,二者是成比例而存在的,收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二)财务风险的生命周期

就生命周期而言,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多个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创业阶段,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缺乏流动资金。而在企业快速成长阶段,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某部分融资结构的不合理。而在成熟阶段,风险主要存在于企业的控制力与管理程序方面。最后的衰退期,企业很有可能面对因为产品问题,资源缺乏、流动资金不足而导致的风险。

二、与中小型企业有关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信息的收集与传导

信息收集与传导机制是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的两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充分的信息保证,是准确预测风险,帮助科学有效决策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中小型企业务必需要先建立信息的收集与传导机制,及时的收集和传导市场信息,准确定位,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层科学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风险。

(二)风险的预测和分析机制

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项目在进行过程之中,对易产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准确判断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将风险最大可能的消灭在摇篮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测和分析机制,是保障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建立报警和处理机制

风险报警和及时处理机制,是中小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信息的收集与传导,风险的及时预测和分析,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财务风险的报警和处理。当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情况,因此,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来设定风险的报警信号。例如,风险程度较深的,设置为红色报警信号,风险程度轻的,设置为橙色报警信号,根据报警信号的不一样,及时地反映风险的大小和出现情况的紧急性,以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设置最佳的解决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四)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

在完成以上几个机制的建立之后,中小型企业还应该做最后的保障稳定工作,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机制。组织机制的建立除了监督以上几个机制工作情况的同时,也是企业对自身工作情况的一个检查和提醒,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定期检查分析,有效弥补其不足之处。例如,一个系统的财务预警机制,应该有总经理、财务部、财务总监等多个方面的参与,预警系统结果直接传达给总经理,从而帮助经理决策,进行有效的经营控制,往下,传达给财务总监,由财务总监领导,财务部执行,一方面进行财务控制,一方面将其结果反馈给财务预警系统,上达给总经理,各方层层关联,及时沟通处理。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相关指标的建立

(一)确定建立风险预警指标的方法

在中小型企业开始正式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之初,首先需要对自身的发展现状,财务支出收入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在充分把握该企业发展特点的情况之下,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就获取评价指标而言,最常用的是采取专家评选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步骤,最开始,由专家提出相关指标,制定问卷,其次进行问卷市场调查,其次,统计问卷,得出指标结论,最后由专家参考过往指标,进行讨论,修改确认指标。

(二)中小型相关预警体系指标的建立

在进行预警体系指标建立之前,企业需要成立一个由专家组织领导的专家小组,在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特点的情况之下,将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情况会遇到的不同的风险严格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在企业最初的建立时期,风险主要考验的是企业的相关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和企业的运营能力,而在企业的衰退时期,主要考验的又是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偿还能力和盈利能力。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况,将企业发展为不同的风险阶段,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及时的对症下药,根除问题,有效的规避风险。

而预警体系临界值和标准值的确认,指标权重的确认,这些方面将由特成立的专家小组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的对比论证之后,得出结论,既保证符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又保证可以有效的、及时预知风险,规避风险。例如,在临界值的确认中,专家即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划分等级的方式,确认指标。

(三)参照成功案例,不断修改和完善自身的预警系统

某中型企业于1992年成立,多年来一直着力与锰系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并成功在2015年实现股份制改造。在2016年年初,该公司根据相关的预警指标,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资金链断裂问题,经公司管理阶层研究决定,采取了立即与银行协商,成功在贷款到期前通过再融资实现贷款展期,从而有效的规避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风险体系的确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其他的中小型企业在建立预警体系之时,可以充分的学习和借鉴某些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来帮助自身将风险预警机制做的更加完善。

四、预警体系建立还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坚持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中小型企业在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之时,不能只是盲目的参考财务报表上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而是要坚持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参考了定量指标的之后,还要进行大量的定性分析,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更加的规避风险,保证盈利。

(二)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且因为财务管理的不规范,所以无法保证建立预警体系时相关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不准确,将会大大的影响到预警体系的实际运用效果。因此,为确保有效的预知风险,规避风险,需要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科学决策,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会计信息更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建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的作用发挥不仅仅需要依靠信息的准确,更需要信息的及时传递。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使得财务的风险信息可以及时被企业所发现,尽可能的减少企业面对风险的反应时间,最大程度的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小。

篇5

一、筹资风险成因分析

筹资风险按成因不同,可以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两种。

(一)现金性筹资风险。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由于现金流量出现负数而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风险。由于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而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它对企业未来的筹资影响并不大。同时,由于会计处理上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即使企业当期投入大于支出,也并不等于企业就有现金流入,即它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此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理财不当所致,从而表现为现金预算的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支付危机,或是由于资本结构的安排不当所致,以及债务的期限结构不尽合理而引发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等。

(二)收支性筹资风险。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经营中的收不抵支即意味着经营亏损和净资产总量的减少,从而对企业按期偿还债务造成影响。据此可知,收支性筹资风险是一种整体风险,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可能对企业债务的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绝非某一项或某一时点债务的偿还与否问题。同时从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一旦这种风险产生即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失败,或者正处于资不抵债的破产状态,因此,它不仅是一种理财不当造成的支付风险,更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造成的净资产总量减少所致。此外,从风险产生成因来看,不仅将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威胁,而且将使企业所有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因此,它不是一种暂时性风险,而是一种终极风险,其风险的进一步延伸就将导致企业的破产,而且这种风险如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给企业未来筹资和经营产生影响。

二、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的措施

分析筹资风险成因的目的,就是要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程度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规避或防范,从而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理财的安全性。由于企业筹资风险的类别不同,产生成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也有差别,为此,实务中应根据不同类别的筹资风险提出不同的规避和防范对策。

(一)对于现金性筹资风险,从其产生的根源着手,应侧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负债期限与负债周期做到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话,则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如果能做到此点,不但可以产生适宜的现金流量,而且还可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当然要想科学合理地达到上述要求,企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由此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决策人员在总的原则指导下,选择更适合于当时条件下的对策。

篇6

关键词:工程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管理和企业一般财务管理相比较,具有工作量大、工作内容范围广、风险大、难度高及专业性强等特点。所以,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程财务管理综述

工程财务管理综述包括: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工程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一)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

工程财务管理目标总体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全面和谐发展。这就对工程财务管理要求提高了,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益。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

工程评价标准,要适应现代工程财务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评价标准,进一步研究工程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同时,也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搞好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

(三)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随着工程项目的复杂度提高,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增强。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包括环境保护、筹资管理、基础会计、预算决算等方面的风险,工程财务管理复杂度和难度较高,所以,要做好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

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包括:财务职责不明确,工程工作量评估不到位,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一)财务职责不明确

在工程财务管理中,企业存在着,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没有进行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工程工作量评估不到位

在工程建设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评估组织或评估机构,所以,对工程工作量不能进行有效评估。

(三)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

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主要表现在,工程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是完全独立的,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及时化解工程财务风险。

(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做出提前预测,造成工程财务风险。

(五)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缺乏现代管理经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使企业及时规避风险。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各部门的预警工作,财务部门做好财务预警,工程部门做好工程预警,使这项预警系统做好整合,形成全部的预警网络,发挥好各部门的预警作用,进一步规避风险。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严格财务规章制度,做好财务基础工作,财务人员要定期公布审计报告,以披露企业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

为了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就要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能够进一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进一步强化工程的概算和决算,将责任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并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四)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就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经验,进一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不断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处理突发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合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施工中,施工双方虽然签订了风险合同,但施工企业或业主本身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所以,在合同签订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防范。

(六)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

在工程施工中,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及时规避财务风险。主要应用于某些不可预见性、工程款拖欠、物价上涨等不可预见性的财务风险。工程财务风险转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风险转移到分包商或业主。二是采用第三方担保法。

四、结束语

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标准较高,建设规模较大,项目投资较高等特点。工程财务管理内容较复杂、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范围较广、风险较大、难度较高及专业性较强。要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避工程财务风险,就要深刻认识工程财务管理风险潜在因素,由此制定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才能够降低建筑工程财务风险,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汪蓓.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1;18

[2]肖杰师.浅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J].财务理论,2013;11

[3]许咏芳.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分析[J].上海电力,2011;05

[4]杨艳芬.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3

篇7

1筹资环节

为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需要筹措资金,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相应的成本和风险也不一样。按照所筹资金的标准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按照权益性质不同可分为股权资本和负债,负债对权益比率反映财务杠杆程度,负债比率越高,股本的收益越高,财务风险就会越大。企业负债经营就必须担负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和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决策,要加强对流动负债的管理,提高短期资金的使用效益。

2投资环节

公司进行投资既可以选择投资流动资产,又可以选择投资非流动资产。企业要合理配置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投资比例,在流动性和获利性之间做出最佳的选择。流动资产的投资包括现金、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既有增强公司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优点,又有获利性不足,影响资金周转的缺陷。非流动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和债券等,具有投资数额大,时间跨度长,存在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一旦投资正确又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3资金运营环节

目前,在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这样超储积压存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而且企业还必须支付大笔的保管费用,造成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在储存过程中如果保管不善或者市场变动,市价下跌,都会令企业蒙受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使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是一些企业常用的销售方式,是客户提前从企业拿到产品进行销售,而后根据销售情况,再向企业支付货款的形式。企业为扩大销售渠道,有时会在未详细了解客户信用信息的基础上就允诺客户,盲目赊销,导致应收账款失控,很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4利润分配环节

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社会经济组织,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分配企业的盈利,这就要求企业的分配政策既要顾及股东的利益又要满足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既有复杂多变的外部原因,又有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因素,企业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才能在生产经营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1外部原因

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的影响和行业背景。

2内部原因

虽然外部原因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但是内部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2.1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构成。目前,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不合理,或者负债规模过大,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或者举债比例很小,再生产能力不足,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2投资决策不合理

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造成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2.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内容要涵盖企业基本活动的各个方面,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制度,避免财务漏洞的产生。

2.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财务人员需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从而规避风险。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下。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的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对潜在风险和危机应有清醒的认识,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1进行财务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预测的,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预测未来的盈亏状况,综合评价企业的效益,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规避风险,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2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面临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化解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运营分析控制

及时纠偏建立健全企业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综合运用投融资、生产、购销、财务等信息,运用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在此基础上,掌握企业运营的效率及效果,并对运营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尽快查明原因,对照企业全面预算进行纠偏,加以改进,以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

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无法消除也无法回避,它与收益并存,客观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企业要建立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财务人员对风险的判断和应对能力,加强对筹资、投资等各方面的风险控制,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5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决策机制

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本身具有综合性,故财务风险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就成为了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决策机制,及时识别、预测、科学分析各种财务风险,采用合理的方法控制、防范、化解财务风险,并对管理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实现企业预期目标。财务风险决策机制应包括决策内容、决策机构等。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措施

1引言

当前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财务核算工作的风险性也在持续增强。引发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诱因也逐渐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具体来看,主要是由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不完善、防范机制不健全,以及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因素导致的。要杜绝目前财务会计核算的高风险,就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使财务核算风险得到有效的遏制。

2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成因分析

2.1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进入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的一些领域发生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革。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来说,要实现良好的会计核算能力,就必须配备相应比较成熟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仍在采用相对落后的会计核算系统。这种核算系统由于存在一些漏洞,会导致信息丢失的可能性增大,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面临更高的风险,这对于企业在市场上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2.2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企业面临的财务核算风险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内部,同时与企业外部的环境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企业不仅要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同时还有建立针对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机制。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财务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性,仅仅将重心放在怎样解决会计核算风险上,这对于风险的解决仅仅是起到了一部分的作用。如果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用制度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那么企业就将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核算风险。这无形中就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对于后续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也会造成影响。

2.3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财会工作人员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结果。因此,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水平与最终的财务会计核算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财务会计核算人在工作当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这就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潜在风险。作为会计核算工作者,由于自身职业素养的缺失,导致对会计核算风险的错误预判,使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企业再进行盲目投资,就会造成更大的潜在损失,使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3财务会计核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核算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当首先,就目前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找到其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再结合现在的市场情况和企业运行实际,补齐短板。解决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在企业内部着力推广会计电算化,使其逐步在会计核算当中得到普及。这样就能有效降低会计核算信息的泄露风险,同时还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率,使核算效率得到提升。最后,还要对实施会计核算的整套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为企业避免可能出现的损失和风险。

3.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监督机制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不仅要依靠完善的信息系统来规避,还需要有健全的风险监督机制进行防范。企业如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怎样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当中,忽略来对于会计核算风险的事先防范上,就会因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本来解决核算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监督防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企业要对此有一个宏观的、全面的认识,从整体上意识到风险防范机制对于规避风险的重要作用。其次,对于制定和运用风险防范机制的人员,应当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随时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战略,根据这些最新的信息,及时调险防范机制,使其与当下的境况能够实现完美融合,从而发挥出更好的风险规避能力。最后,还要抓好日常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进出账要严格审核,从源头上杜绝假账问题,避免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3.3全面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只有保证在财会人员的环节不出问题,才能为下面的核算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提升财会核算人员的素质,对于企业有效完成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依据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内容,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不仅仅要结合实际,确保财会人员具有过硬的财务核算技能,还要确保财会核算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使其与财务监督机制等企业制度实现最好的融合。其次,企业不仅要提要求,还要搞培训,通过培训使专业技能较差的员工得到技术进步,使其思想认识得到显著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有效规避风险,使企业免遭经济损失,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对于企业的长期成长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应当从信息系统、防范机制等入手,做好制度管理,同时还要强化对人的管理,确保财会人员拥有稳定的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使财会核算工作顺利进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巍.财务会计核算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22)

篇9

【关键词】新汇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05年7月,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汇率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已逐步显现。总体上来看,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呈现小幅上扬态势,对欧元汇率略有下跌。2008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从事涉外经营活动的经济主体来说,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难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产生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不容低估。

一、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汇改后,一些涉外企业已经认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规避风险的措施,但整体来说,涉外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涉外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不足,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汇率风险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问题。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汇率风险了解甚少,面对新的汇率机制下日益显现的汇率风险,大部分企业显得束手无策。

金融衍生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知存在误区,缺乏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不愿意为防范汇率风险支付成本,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些企业则把金融衍生工具当作一种赢利手段,以投机为目的,期望取得高额利润,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由于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巧,无法全面有效地防范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二)可供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较少,涉外企业防范风险的途径有限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虽说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许多创新型的避险工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较少,加上很多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基层金融机构还没有全面开办,可供企业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的种类仍然偏少,而且订价不合理,导致避险成本过高。对于一般的涉外企业而言,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避险防范外汇风险的途径非常有限。会计论文

(三)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定价主动权

涉外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大多需要通过谈判在合同中规定,目前大部分出口企业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在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难以取得主动权,无法通过协议让对方分担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有的企业甚至放弃了交易。

二、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制度的约束

中国是实行较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国际上许多成功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和方法应用于我国推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汇管理政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审批内容和环节过多,收费过高,企业疲于应付,无法及时有效地抓住有利时机规避风险,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结售汇时机;二是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企业不能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三是现行办法规定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必须以真实交易为背景。这种实需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使用衍生产品的灵活性。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配套机制跟不上,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

受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规避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近年来,虽说银行非常重视衍生产品的开发,但是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警示不够,对金融衍生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力,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银行的避险工具,难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这是造成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避险的知识和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机制还存在不合理性,定价普遍过高。大多数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提前收汇结汇,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汇率风险,却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难以完全享受到避险保值的好处。不少企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不太适应用于进出口业务量较小的中小企业。

(三)涉外企业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较弱还在于缺乏具有外汇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涉及外汇的业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兼管,只有少数企业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由于财务人员不具备专门的汇率风险知识和技能,无法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利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防范。即使企业能够使用金融手段来防范汇率风险,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对汇率风险进行统一管理,难以建立完备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对企业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更谈不上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测量和管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单独地使用金融工具,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架,往往会失去在交易前防范汇率风险的最佳时机,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涉外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汇改后,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外汇管理政策,但在短期时间内,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然难以得到彻底改变。涉外企业如何利用外部现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1.提高全体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汇率风险管理氛围

防范汇率风险,提高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很重要,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汇率风险的危害性,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员性的活动。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涉及到汇率风险,如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都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单靠某一个部门将会大大减弱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每个部门都参与到汇率风险管理中来,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2.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把汇率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应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制定、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等。为了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应从战略高度出发,确定汇率风险战略目标,并根据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制定出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突出全局观念和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战术和避险措施,并在事后对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不断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力争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会计论文

3.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关注的是外汇汇率的波动,无论汇率如何波动,企业都有可能面临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科学有效的监管力度,在内部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确定汇率变动的方向和波动幅度,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主动对可能面临风险的外币资产或负债项目进行调整或保值,及时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出现汇率风险失控现象。

4.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最终还要依靠人来完成,由于规避汇率风险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前提条件,金融工具是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汇率变化莫测,金融衍生产品品种繁多,交易程序复杂,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汇率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因此,要加强高素质外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金融产品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对所面临的汇率风险类型和安全程度进行科学判断,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运用各项工具和手段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在汇率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充实外汇人才,才能增加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使汇率风险不再成为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的瓶颈。

5.将事前预防与事后规避相结合,把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

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外汇管理政策,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规避相结合的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将汇率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始终。交易前以预防出现汇率风险为主,交易后,以规避汇率风险为主。在交易前,可通过选择多种计价货币、订立保值条款等作为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在交易后,应特别关注风险敞口头寸,将提前或推迟结算、使用金融衍生品和贸易融资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如开拓海外市场的业务人员在谈判中通过订立价格条款来规避风险;交易后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汇率风险暴露头寸进行对冲等手段规避风险。

(二)加强经营管理,化解汇率风险

1.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出口企业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更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内涵,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利用价格条款来分散或规避汇率风险。

2.实现跨国经营,提高汇率风险防范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大型涉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选择在不同国家投资生产,并在当地直接销售,不但可以消除贸易壁垒,还可以减少因本外币兑换而产生的汇率风险。涉外企业可以灵活地选择经营地点或市场,获得多渠道的原材料和生产部件的供应,减少了这些原材料的直接进口;将在当地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售,减少了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更加有利于企业提高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

3.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

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单一外币结算会大大增加汇率风险。如果涉外企业在某一时间内将其进出口业务同时分配到不同国家的市场,采用不同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就等同于使用多种外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本国货币来讲,有的结算货币升值,有的结算货币贬值,企业的汇率风险被减小。由此可见,实施进出口业务的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涉外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危害。会计论文

4.实施融资的多元化,分散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对涉外企业来说,特别是对跨国公司而言,外币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宽,非常容易获得外币融资。企业要尽量从多个国际资本市场以多种外币融资,使得负债货币多元化,从而通过拥有多种不同外币债务来实现保值和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过程是复杂的,应把风险管理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融合起来,确保企业拥有一个长期性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要树立汇率风险意识,将汇率风险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合理选择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将汇率风险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48-52.

篇10

1.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定义和重要性

对事件的识别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熟悉影响业务活动的各种因素,但事件识别无法清楚了解这些事件蕴含着怎样的风险。因此企业管理者在了解事件的同时,更应分析这些复杂的事件蕴含了哪些“风险”,即风险识别。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可以将不确定的事件转化为清晰的风险陈述,在事件识别和风险评估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2.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内容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利用风险检查表来系统地识别风险;

(2)对已知风险进行交流。采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在企业会议上针对已知风险进行交流;

(3)将已知的风险编写成文档,可以方便以后查阅。文档内容从风险陈述和相关风险的背景两个方面来写,风险背景中要包括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后果。

3.会计信息风险识别的方法

企业会计信息识别风险的方法有很多,财会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公司历年的财务报表,加强与部门经理的讨论沟通,多进行员工调查,或咨询保险人和风险管理咨询顾问等方式,以此识别各种潜在风险。财会管理者在运用各种风险识别方法时,首先要全面了解部门、企业以及影响企业的经济、法律和法规等“事件”。有效识别面临风险的各项财产以及造成潜在损失的原因,考虑对这些财产进行计量的方法。综合各种计量属性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估价方法。

二、企业会计信息风险管理分析

1.会计信息风险评估

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评估即对会计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可能发生的威胁和影响的评估。企业财会部门利用风险评估可以有效考虑潜在风险对会计目标达成的影响,以确定会计信息风险控制的优先级,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范围。风险评估时管理者首先应考虑到企业资产及其价值的潜在威胁,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薄弱点,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对于不能量化的或不能进行定量评价,实践中没有实用性的风险采用定性的评估方法。定性分析方法侧重于关注事件带来的损失,而很少关注事件发生的频率,主要是通过事件面临的威胁和脆弱点来确定事件的风险等级,评估中也没有具体的数据,以期望值来设定风险的影响值和概率值。当单纯的期望值不能区分风险值间的差别时,就需用定量评估法。定量评估主要是利用威胁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相乘的结果称为ALE。通过ALE可以计算出风险等级,以对此做出相应决策。不同规模的企业风险评估工具的选择不同,比较小的企业财会部门的风险管理决策主要来自经验判断,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来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有使用历史数据法、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和使用正态分布模拟损失分布等。

2.会计信息风险应对

在企业会计信息风险应对中,首先应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依据,判断威胁事件的薄弱点,选择合理的手段和正确的保护措施。其次,也应该考虑到费用问题,确保应对措施的费用在财会部门预算范围之内。根据应对措施的费用和部门的实际预算选择合理的方式,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常见的风险应对方法有规避风险、减轻风险、承担风险和接受风险等。风险的发生是随机和不确定的,因此风险应对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财会部门应使用动态的方法应对风险,及时更新风险管理体系。

3.会计信息风险监控

企业会计信息风险监控是财务信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持续监控和单独评价两种方式实现。在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业务活动中实行持续监控,依靠风险评估和持续监控的有效性进行单独评价。持续监控是财务部门对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财会部门在工作中如发现风险管理的缺陷应立即向上级汇报,以采取相应措施弥补。通过日常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以规避风险。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进行个别评估,探讨财会部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重视对事件缺陷的挖掘与汇报,建立可靠的沟通渠道,及时汇报一些敏感或非法的信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