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8 17: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科临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科临床护理

篇1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骨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的3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操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3.33%,满意度为95.83%,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分别为71.67%,75.00%,88.33%;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的达标、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6±4.2)d,对照组为(19.2±6.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在护理操作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促进患者更好的配合诊治工作,进而提升治疗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CNP)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指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深化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主要是说护理人员根据一些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根据这些实施适当的、详细的而且井然有序的护理措施,按照制定的计划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1]。具体依照每天制定的护理计划,对有些特殊患者住院制定住院期间的治疗详情。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患者提出的要求给与满足,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降低患者住院所需的时间。临床护理路径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属于一种综合的、跨科学的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促进疾病的康复,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现今临床护理工作已经应用于多个科室。我院选择诊治的60例骨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诊治的60例骨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选的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骨损伤,排除患者冠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损伤以及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所选的60例患者中,36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年龄在20~74岁之间,平均为(46.3±2.6)岁;骨折类型:16例为上肢骨折,20例为下肢骨折,12例为肋骨骨折,8例为骨盆骨折,4例为其他骨折;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详细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这个过程需要护患之间的紧密配合,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所了解,在过去的健康教育基础上,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为了确保护理路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本文依据临床上对患者资料的调查结果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同时组织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依据多种疾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对骨科患者的相关健康教育路径进行编写,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的不断运用,在患者入院时即向其发放护理路径表,同时将其悬挂在床位部,通过床位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路径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案、护士长应定期不定期的查看护理路径实施情况,对其进行跟踪指导。

1.3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3.33%,满意度为95.83%,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分别为71.67%,75.00%,88.33%;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的达标、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6±4.2)d,对照组为(19.2±6.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时代步伐的稳步前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相应的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现今医疗卫生行业存在激烈的竞争,医疗想要具备一定的实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提升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这不但会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也会提升整个医院的名气。在医院中骨科是一个重要的科室,患者量较多,病情较为严重,因而应对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操作,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临床护理路径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最初提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治疗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①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进行适当调节,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表格,通过表格来调节各类医护人员的行为,以免由于学科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同时在临床护理路径中还要不断的提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程度,降低之间存在的模糊缓解,这也是降低护理成本的一种方法[2]。②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路线图,确定护理人员的护理重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实施护理以及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这是护理措施的关键,这样不断能够减低护理中存在的盲目性,同时还能更好地提升护理的效率。③护理人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临床护理路径为各种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而且也提升了护患之间交流的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识程度,也让护理人员的满足程度得到上升。总而言之,骨科患者在护理操作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促进患者更好的配合诊治工作,进而提升治疗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洁,李玲利,钱清华,等.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骨科患者满意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4(8):248-249.

篇2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CNP)为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首先提出的通过医护对一种疾病的治疗、检测、护理以及康复工作而制定有序、适当以及严格执行的计划,属于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这一路径有助于满足患者在疾病出现、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健康需求,能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住院时间,以免护理资源出现浪费现象,同时让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质量。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20例骨科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320例骨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骨伤,但无其他严重的心、肝、肺以及肾脏等疾病。其中194例为男性,126例为女性;年龄在18~74岁之间,平均为(45.3±3.6)岁;骨折类型:98例为上肢骨折,78例为下肢骨折,72例为肋骨骨折,38例为脊柱骨折,20例为骨盆骨折,14例为其他。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为:(1)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指导工作,向患者讲解医院周边的环境、病房的规章制度以及病房的设备情况、主治医师以及作息时间等等,这样能够让患者更快的适应病房缓解,消除陌生的感觉。患者住院时护理人员应与其详细的沟通,对患者的信息详细了解,同时向患者制定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做好详细的临床护理路径,确保其安全性和科学性。(2)手术前的临床护理路径;依据之前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术前应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向患者说明手术前进行科普宣教以及健康宣教的必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向患者讲解一些有关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治疗成功的信心,保证手术顺利完成。(3)手术后临床护理路径;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回到病房,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注意患者的伤口有无感染、开裂以及渗血等情况,假如存在问题立即向上级医生报告。假如患者手术中存在消极、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免出现意外事件。(4)出院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康复或者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出院,这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出院的注意事项以及后续治疗情况,提升患者生活适应能力,同时提升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活能力。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X²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10454.5±144.3)元,住院时间(16.6±3.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3.8%,疾病知识掌握为91.2%;对照组分别为(14.326.9±142.2)元,(22.2±3.1)天,8.8%,76.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比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2%,对照组为88.8%,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升。现今医疗卫生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想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需要提升医疗及护理质量,这不但要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也要提升医院自身的知名度。骨科是一个医院分量较重的科室,患者的患者较多,病情也比较严重,因而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优质护理服务来促进患者恢复。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先进管理及护理模式,能够针对一种疾病的治疗、诊断、康复及护理制定标准模式,属于一种有关疾病治疗的综合模式,主要是依据循证医学,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所需的治疗费用,提升护理质量,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率均比对照组高,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2%,对照组为88.8%。这就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升骨科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综上所述,骨科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措施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亚 单位:浙江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考文献

[1]黄海艳.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2):154-155

篇3

1 骨科护理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1.1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受传统护理模式影响,重治疗操作、轻护理记录,以致护理记录存在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等缺陷,并有医护记录不一致、记录简单、随意涂改等现象。

1.1.1护理记录的客观性缺陷:缺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观察描述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如截瘫患者没有描述肌力、如何防止压疮以及功能位的摆放。

1.1.2护理记录的及时性缺陷:护理入院记录没在当班完成,实施护理措施后不能及时记录,对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

1.1.3护理记录的真实性缺陷:没有仔细了解病情及收集资料,如对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在入院评估时没有反映出来,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却记录为肢端感觉正常。

1.1.4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缺陷:部分护理记录有问题无措施,或有措施却没有护理评价,还有部分病历出现丢失、缺损现象。

1.2急救设备、技术不完善;骨科抢救机会较少,护理人员对仪器性能及操作不重视,各班清点及检查仪器性能工作流于形式。在抢救病人时仪器出现故障,以及护士对仪器的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均易引发纠纷。

1.3健康教育不到位:由于工作繁忙,护士对患者的健康宣教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及时性,如对脊柱骨折的病人没有及时告知绝对卧床的原因,造成病人自行起床,而致脊髓进一步损伤;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未能掌握防止脱位的技巧而引起关节脱位等。

1.4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病情观察时被一些易于观察出的伤情所左右,而疏忽了隐蔽的或深部的甚至更严重的创伤存在,如一车祸致股骨干开放性骨折病人,因有明显的肢体肿胀、畸形、出血等易被重视,但却忽略了腹腔脏器损伤而出现的症状与体征。

1.5缺乏沟通技巧造成的不和谐因素:骨科中意外损伤较多,病人及家属多有急躁情绪,他们不知诊疗程序,而以为损伤后应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不懂得应先进行快速必要的术前准备,甚至有的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骨折病人大多需用内固定材料,并且随着医疗技术设备的发展,骨科内固定材料也在不断更新等,若事先未与病人沟通,易引发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

1.6忽视对病人心理健康指导:骨科病人由于发病突然,很多患者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原因分析

2.1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一个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能否遵守好规章制度,对一个单位能否开展好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分析以往发生的护理差错和事故,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没有按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约束护理行为。

2.2护理业务不娴熟,专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护理工作也必将面临着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经皮椎间盘镜,椎板间小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经胸腔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等,相应的内镜技术也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材料工艺的发展,支具在外科治疗中常常是为了维持关节的功能位,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2.3护士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突出表现在遇有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病人入院时,由于伤员的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

2.4医护人员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不够:多数护士较重视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但与医生的沟通却不充分。护士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沟通及联系的桥梁,对于病人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病情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

2.5病人的配合程度较低:认识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疾病差异,以及病人当时的表现姿态、情绪、病史提供的真假等,这些都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护理的重要因素。

3 解决措施

3.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各种规章制度要经常抓、反复抓,并加大检查及监督力度。对常出现、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做到狠抓大环节、不疏漏小环节。每周五组织晨间自查自评,增强全员参与质量检查的意识。周一护士长全面细致讲评,对不关心集体、存在老好人思想以及思想松懈、明知故犯的护士实行“零度宽容”使每个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时刻牢记自身职责,加强独修养,为患者提供万无一失的质量和安全保证。

3.2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①制定完善的急救器械、药品的使用、保养、供应流程。抢救物品要做到定位、定量、定人、定期检查。每班进行清点,每天检查性能,质管人员每周进行总查对;护士长定期抽查,发现缺陷责任到人,并与奖罚挂钩,以保证急救物品的数量、功能到位。②强化护士急诊意识,积极组织业务培训。作为一名合格护士,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能迅速判断病情并采取急救措施;二是抢救技术准确无误;三是能准确地预见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因此,护士长应从这三方面组织业务培训,使护士的急救措施迅速有效。学习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突然停电应急预案、患者坠床应急预案、呼吸困难应急预案、心搏骤停应急预案等,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166例骨病患者(以骨和关节损伤为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3~69岁,平均年龄38岁,伤后平均就诊时间2.1d,其中臂骨骨折21例,腿骨骨折24例,股骨骨折9例,胸腰椎骨折16例,软组织损伤16例;归入对照组80例,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41岁,伤后平均就诊时间1.6d,其中臂骨骨折17例,腿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12例,胸腰椎骨折16例,软组织损伤1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证明实验结果有效。

1.2优质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模式是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以技能护理为主,以心理调剂、综合护理为辅的护理模式。

1.2.1护理内涵 优质护理中生活护理刚入院的时候,其自理需要远远高于自理能力,这时应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系统护理,从生活护理到治疗护理,实施特别护理,包括床上大小便的护理、口腔、皮肤护理、病情观察、医疗和护理行为完全代替自理行为[3]。

1.2.1.1环境舒适的护理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床单位的清洁干净,防治褥疮的产生。注意环境的洁净指数,空气湿度等及作人员本身的无菌处理十分重要,保证患者的外伤不致因污染而引发炎症,使或者在生理上、环境上尽可能达到舒适状态,是患者恢复的关键。

1.2.1.2健康指导一般患者术后7~10d期间需平卧,若是四肢骨折,可用柔软物体将受伤肢体略垫高,以避免压迫,减少出血。疾病知识的宣教,鼓励患者多活动未受损部位,如伸屈四肢,抬放双臂等,以避免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进程。同时要耐心指导患者家属注意患者饮食结构调整,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证患者饮食的均衡而有利于骨折或损伤的恢复。

1.2.2优质护理之综合护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观察病情,使患者用正确的方式避免自身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在护理期间要应教会其咳嗽训练,即用手指在颈部按压气管,使呼吸道分泌物随咳嗽排出,以避免患者在剧烈疼痛时因频繁喘息而引发呼吸道症状。

1.2.3有效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指导患者按照正确、健康的方式配合生活和治疗。通过护理工作人员在巡视病房的时候,多多观察患者,多向患者传递医学水平的先进以及乐观积极的态度对病情恢复的推动作用,让患者懂得持之以恒,付出耐心和毅力的必要,让患者彻底摆脱恐惧、烦躁的心理。

1.3实验方法 治疗组86例患者按照上述优质化护理方式给与治疗,观察组患者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除了有药物禁忌的个别患者以外,两组患者均采用的相同的用药方式进行治疗,1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2 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标准为: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95%,关节活动正常;显效标准为: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70%~94%,关节活动不受限;有效标准为: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30%~69%,关节活动改善;无效标准为: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

2.2实验结果 在相同的给药方式和不同的护理模式下,2个疗程以后,两组患者在总体疗效显示:在2个疗程的优质护理对待后,治疗组的患者在整体效果、不同部位的恢复效果以及骨伤相应症状的恢复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优质护理模式对于骨伤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优质护理对待后,治疗组的患者在整体效果、不同部位的恢复效果以及骨伤相应症状的恢复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于骨伤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篇5

【摘要】目的:通过疼痛的多元化管理,有效解除或缓解骨科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提升生活质量,进而促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骨科收治的220例患者进行准确疼痛评估、制定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护理等。结果:针对患者疼痛的原因、特点,采用多元化的疼痛管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多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有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疼痛;多元化护理;骨科患者

疼痛是指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受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1]。过去认为,病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需尽力忍耐,现在应改变这一错误观念,积极正确地为病人评估疼痛,治疗疼痛。疼痛除造成病人的痛苦之外,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除。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采取了识别疼痛、正确评估、个性化止疼、合理用药等多元化疼痛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了骨科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一10月骨科患者220例,其中男167例、女53例;年龄8―67岁,平均37岁;其中上肢骨折68例,下肢骨折120例,髋部骨折22例,胸腰椎骨折10例。

2 护理方法

2.1 识别疼痛:患者的主诉是识别疼痛的关键。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更能耐受疼痛;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反应较强烈,主诉更多一些;文化程度高的病人通常情况下能清楚地表达疼痛程度,手术种类、个人经历、情绪及精神反应、应对方式、民族家庭,病人的支持系统等对疼痛的评估均会产生影响[2]。

2.2 疼痛评估

2.2.1 疼痛的评估就是对疼痛本质的相信,使用可靠方法了解一些有关疼痛的问题,对病人的疼痛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估。正确评估疼痛要排除患者及护士的影响因素;患者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心理和认识因素;年龄、性别、生理和感觉因素;对健康和医护人员认识的态度及个人行为等都会对疼痛的评估产生影响。护士的疼痛知识也会影响对疼痛的正确评估。许多护士不相信患者自我报告的疼痛,护士对疼痛到何种程度才必须止痛有自己的标准[3]。

2.2.2 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疼痛评估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及视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等。测量疼痛的方法包括自我评定、行为观察法和生理反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获得正确的疼痛术语也是评估疼痛的重要工具。我们选用数字评分法(NRS)对220名骨科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患者人院时均有疼痛的主诉,用数字评分法(NRS)进行评估[4],初评得8-10分者即非常疼138例,其中男105例,女33例;得6-8分者即很痛52例,其中男37例,女15例;得6分以下者即痛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

2.2.3 恰当及时的疼痛评估对于急性疼痛每2―4小时评估一次;对于慢性疼痛以及急性疼痛轻微或得到较好控制时每8小时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后认真记录并与前次、前期做比较,观察疼痛管理效果并决定护理干预措施和干预的频次等。

2.3 疼痛的护理

2.3.1 急性疼痛时应查明原因,应根据情况采取清创包扎、妥善固定等措施;胸腹部手术后因为咳嗽、深呼吸引起伤口疼痛,应协助病人按压伤口后,再鼓励咳痰和深呼吸,及时解除疼痛致因。

2.3.2 尊重并接受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不能以自己的体验来评判病人的感受。解释疼痛的原因、机理,介绍减轻疼痛的措施,有助于减轻病人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缓解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有关所产生的不愉觉和情绪体验[5]。

2.3.3 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患者疼痛时,家属会受到患者的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重[6]。因此,在积极治疗患者的同时护士应成为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7]。

2.3.4 药物止疼。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对疼痛原因清楚,性质明确的患者,采用预防用药和定时用药,而不是患者疼痛得难以忍受时再用药。

2.3.5 理疗止痛,是疼痛治疗的辅助方法。冷、热疗法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如采用热水袋、热水浴、局部冷敷等方法。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2.3.6 心理护理。疼痛和焦虑(恐惧)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生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焦虑、恐惧、失望或不耐烦等会使痛阈下降;而愉快、兴奋、有信心等可使痛阈提高[8]为此,护士应对患者热心,关心体贴患者,利用多种心理学干预措施,采取多元化治疗和护理。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要,如帮助变换,减少压迫。用社会心理干预疗法[9]指导患者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深呼吸、放松按摩等方法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疼痛常使患者出现脆弱、焦虑、恐惧、消极被动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是使疼痛加重的因索。

3 结果

本组220例患者通过多元化疼痛管理,按控制疼痛的标准即:数字评分法(NRS)的疼痛强度

4 小结

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临床护理首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护士在疼痛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及时识别疼痛、准确评估疼痛、预防性用药之痛、多方法、多渠道止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人费用,为病人的早日康复做出努力。参考文献

[1] 宁宁、朱红 骨科护理手册。科学出版社,2011:93

[2] 赵红梅、刘亚杰 普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B]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10―109―02

[3] 荣全明.疼痛的基础与临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5(22):218

[4] 宁宁、朱红 骨科护理手册。科学出版社,2011:95

[5] 陈伟鹏 临床症状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8

[6] 忻志鹏 实用临床心理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244

[7] 赵继军 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

[8] 饶爱华,许立美,叶津.腹部手术切口疼痛的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0,2(4):454

篇6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比组。干预组35例采用骨科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干预,35例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54±1.56)岁,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70例患者在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护理方式知情,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2方式

干预组给予护理临床路径,本组护理人员均经过护理临床路径培训,患者入院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临床路径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将护理临床路径表交到患者及家属手中,并详细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表中内容及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患者与家属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临床路径表中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如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踝关节进行局部冰敷,以防止局部肿胀并谨防冻伤,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在术前一天对各种术前检查与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检查,嘱咐患者术前一定时间内禁食禁饮,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清洗,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各种情况进行观察护理,并嘱咐患者及早锻炼、多饮水和食用清淡易消化类食物等护理路径。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临床路径表中内容以“〇”注明,护理过程若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责任护士长及医生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将我院自制的包含护理工作满意度、认知水平等内容的问卷调查表发放到患者及家属手中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70份,收回70份,有效率100%。

2结果

35例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健康认知率为100%,医院费用为(18100±480)元,住院时间(5.5±3.4)d;35例对比组患者满意度为87%,对健康认知率为89%,医院费用为(22000±510)元,住院时间(8.1±5.4)d。

3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有计划性与预见性。其主要目的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是临床护理路剖宫产是产科解决难产、作为母胎紧急状况下终止妊娠的急救措施之一。由于剖宫产对产妇来说是一种创伤,产妇会有一径的理念。临床护理路径使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科学性,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从而有计划的进行护理工作,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各种生命体征的观察,若护理过程中出现对患者不利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作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就严格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表中内容对其进行检查、治疗、护理等护理工作。同时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自愿主动的参与到康复计划中,从而能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通过护理临床路径表让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一目了然,患者不会因为对治疗过程的茫然而产生焦虑程度,护理人员主动、耐心、详细的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对身体康复有利的因素,报告中,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对健康认知度高于对比组;干预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均低于对比组,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由此可见护理临床路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因住院时间长和医疗费用较高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

篇7

骨科病区开放床位38张,护理人员12名,其中护士长1名,护士11人,年龄24-42岁,平均31岁。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6人。学历:专科7人,本科4人,硕士研究生1名。责任护士4名,主管护师一名,护师两名,护士一名,每名责任护士分管病人8-10人。科室月收治患者72人。

2方法与推进

2.1转变认知,统一思想:

责任制护理作为一项新的临床护理制度,要想改变传统的、很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护理方法,首先要从思想上给护士渗透其先进理念及优势。开展责任制护理之前,安排护士参加医院各种关于责任制护理模式的讲座,并派护士长外出学习先进运行及管理模式,通过PPT课件,形象而生动的为护士传播北京、天津等大医院成功运行实例、先进理念,结合当下护理发展的需要,逐步统一思想。

2.2改变排班方法:

减少交接班次数,简化交接流程,实行双班制。推行APN连续排班模式,改原来四班交接,为三班交接,将上班时间改为A班08:00-17:30,P班17:00-23:30,N班23:30-08:00,各班均有半h重复时间,以利于发现问题,改变匆忙交接而导致的交接不清,对病房情况了解不透彻的情况;实行双班制,保证每班至少2名护士以上,尤其是夜间护士双班,满足了我科夜间急诊病人多,工作量大的护理需求,避免了护理工作隐患的发生;并且根据科室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鼓励各班次、各时间段的护士互相配合,查漏补缺,根据工作量、病人数、病人病情轻重等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上班,不但节省了护士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保证了高峰时间段的人力,保证了护理工作顺畅进行,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3责任护士,工作包干:

病区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两级扁平式、包干式管理模式,责任护士直接管理病人,每个责任护士分管责任病房,护士长根据护士能力、护士休班人数、病房病人数、病人病情轻重等情况负责必要的调整,但相对来说责任病房固定,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持续性,统一性。

2.4工作内容重新分配: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后的,工作内容改为以病人为中心,责任护士从病人入院开始不但要完成医嘱内的工作,还要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如健康教育等,护士在病房的工作始终围绕着患者,加强病房巡视,减少呼叫铃响次数,使护士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护士还给病人。

2.5简化护理文书:

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根据医院护理部的要求,取消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病人护理记录二的文件书写,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采用表格式护理文书,即使重症护理、一级护理,能在体温单上体现的客观数据,不必重复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把时间还给护士。

2.6重视细节管理:

在实施责任制护理过程中,护士长分析了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规范的环节,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具体分析,设计了很多细节上的规范,如为了让病人记住责任护士的名字,除了护士多次查房交流外,在入院时,责任护士把一张写上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名字的“护患沟通卡”交予患者,还在床头贴上护士的名字,加上责任护士经常巡视病房,病人能很轻松的记住责任护士;针对薄弱环节-健康教育,护士长将不同疾病的健康教育的材料制作成标准化健康教育宣传页,材料生动使用,语言简洁易懂,有的还附有功能锻炼图例,由护士结合该病人的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指导,还可交予患者阅读。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2.7监督与反馈:

护士长在下班前对各责任护士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保证落实到位,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监督,科护士长、护理部进行定期随机抽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2.8效果评价:

分析并比较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率、医生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等。

2.9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1)。3.2患者健康教育情况及医生人员满意度比较: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晓率(P<0.01)。

4讨论

4.1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后,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满足了病人的心理及病情需要,让病人感到了温暖,增进了护患感情,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使病人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目标。

4.2提高了工作效率:

APN排班、文件书写的简化、工作内容的合理分配,改进了护理工作流程,使各个工作环节紧密衔接,做到连续、无缝隙,减少了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保障医疗护理质量。

4.3激发了护理的潜力和能动性: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护士的服务态度,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均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首先必须掌握疾病的各种知识,督促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在制健康教育宣传页的过程中,为了让病人易于理解和记忆,护士也各抒己见,形成了护士主动学习,积极要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4.4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推行责任制护理后,全体护士对护理质量有了新的认识并更加重视,在护理部每月质量检查中,有了持续的改进,如病人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护士-患者相互的知晓度,病人指甲长等问题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真正提高责任制护理的内涵质量。

4.5存在的问题

4.5.1护理人员编制不够:

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每名责任护士所管病人不能超过8个,在我科工作中,按要求至少需要5名责任制护士,而我科仅有4名责任护士管理,一旦有护士请假,便觉得工作吃力。

4.5.2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

表现在护士对疾病的临床专业知识、康复锻炼方法等方面掌握不够。在康复锻炼方法上,应结合病人损伤程度,年龄,耐受程度等实施个体化指导,要经常和医生沟通,更好的为病人提供正确的治疗,在这方面存在着护士不敢指导或指导力度不够,或指导不符合要求等,整体来说不够理想。

4.5.3非责任护士服务意识降低:

篇8

方法:对136例骨科患者采取冰袋冷疗处理,并由护士对其局部进行每1-2小时的观测,每班交接,避免冻伤情况的出现。每隔6至8个小时更换一次冰袋,从而使冷敷有效性得到保障。通常情况下,冷敷时间在伤后24到72小时之间。

结果:使皮肤水泡的产生得以减少,使止血和止痛的作用得以达到。

结论: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冰袋冷疗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冰敷和加压包扎方式,此种方式能使患者受伤部位的肿胀程度得到改善,使手术前的消肿时间得以缩短,从而对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冷疗技术 骨科患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39-01

肿痛是骨科中关节以及软组织被损伤之后最常见的症状,假如在手受伤之后能立刻对其进行冷敷处理,能使疼痛和肿胀得以减轻[1]。采用冷敷形式能使微血管收缩,降低通透性,使出血减少,使神经传导速率得以减慢,使细胞代谢和组织温度得以减低,从而起到消肿、止痛和止血的功效[2]。在临床上常会采用冰块进行冷敷,但由于冰块具有较高的硬度,并且难于固定,低温的维持时间短,必须经常更换。我院采取冰袋来对骨折肿胀肢体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选取自2009年1月以来运用冰袋来进行四肢骨折治疗的患者136例。其中女性32例,男性104例,年龄介于13到70岁之间,都是外伤之后住院的,入院的时间介于0.5至6小时之间。

1.2 方法。

1.2.1 准备用物:此种冷疗方式所用物品为冰袋。将大小粗细均匀的冰块装入冰袋中。

1.2.2 患者的准备:将冷疗的注意事项、方法、目的向病人解释,尤其在冬季要对其详加指导,从而方便病人能在治疗中密切配合。在患者的受伤部位前方套上冰袋,并确保用以固定的搭扣带不能太紧,保证患处和冰袋之间有一定间隙。对冰袋方向加以调整,让患处与冰袋能完全接触,接着再将搭扣带扣好,但不能太紧。

1.2.3 观察病情:由专人对记录和评估加以负责,对患者患肢疼痛状况,冷敷时间段肿胀情况及止痛剂应用状况进行观察。肿胀的判断采用重、中、轻来进行。重度肿胀皮肤会产生水泡,中度肿胀皮肤的皱纹会消失,轻度肿胀皮肤的皱纹存在。对判断软组织可否进行耐受手术极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便是皮肤皱纹。

1.2.4 在使用过程中,不要使用具有弹性的固定带来对冰袋套加以固定,应在冰袋套下面少用敷料。对病人的主诉予以重视,一旦发现任何不适,必须停止使用。护士要对局部状况进行每1-2小时的观测,每班交接,避免冻伤情况的出现。每隔6至8个小时更换一次冰袋,从而使冷敷有效性得到保障。通常情况下,冷敷的时间介于伤后24至72小时之间。

1.2.5 功能锻炼:在对冷疗冰袋加以使用之时,要对患者锻炼患肢的方式加以指导。踝、足背伸、屈趾活动,下肢行股四头肌长收缩,上肢伸指握拳活动。从而帮助血液循环,使肿胀消退得以加快,从而使冷敷疗效得到提升。

2 结果

2.1 冷敷能使皮肤水泡得到有效减少:在骨折之后由于软组织被损伤,可能造成患肢出现肿胀,在受伤之后的48至72小时之内是水肿出现的高峰期,经常会导致张力性水泡的产生,但手术中的禁忌便是皮肤出现水泡[3]。经由冷敷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进而使水泡的产生得以减少,从而满足消肿的需要,为手术的提早进行争取了一定时间。

2.2 止血、止痛的目的得以达到:在发生骨折的时候,骨膜、骨髓及其四周的血管出血以及软组织损伤,于是便出现局部肿胀的情况,并伴有剧烈疼痛[4]。通过冷敷能使末梢神经敏感性得以降低,对皮肤冷感受器起到刺激作用,进而使血管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得到改善,从而达到减轻水肿以及止血的目的,进而使由于肿胀而造成的疼痛得以解除。

3 讨论

3.1 冷敷是骨科护理中常用护理方式,需对患者冷敷状况进行及时评估,从而满足预期效果要求。在使用之前一定将冷敷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能配合治疗。在使用时要对冷敷局部血运以及全身感受进行观察,在发现问题后要立刻采取处理措施。

3.2 由于冰袋接触面大、重量轻,治疗功效非常好,并且具有不易移位、方便护理等优点,它的应用范围很广,能帮助缩短康复的周期,并且有助于并发症产生的减少,在患者中受到了广泛欢迎。该项产品的操作方便,对患者锻炼不产生影响,方便护理工作的展开,同时也非常受护士欢迎。

参考文献

[1] 杨超兰.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11:1128-1129

[2] 张凤,黎悦.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677-678

[3] 燕红卫.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813-814

篇9

前言

在骨科中,大多患者的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外伤所导致的,并且,由于发病较为突然,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等,因此,容易致使其负面情绪(烦躁、焦虑)的产生[1]。所以,为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给予一定的辅助护理。预见性护理属于超前护理,主要是应用医学知识,以及评估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而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促进其身体健康的恢复[2]。因此,我院为探究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选取了82例骨科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观察对象:骨科患者。将所有患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观察组:女性患者有18例,男性患者有23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36.64±3.19)岁;疾病类型:有11例脊椎骨折、10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8例腰椎盘突出。对照组:女性患者有17例,男性患者有24例;年g:最小为19岁,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36.96±3.87)岁;疾病类型:有10例脊椎骨折、11例上肢骨折、11例下肢骨折、9例腰椎盘突出。经确诊,全部患者均符合我院骨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与家属均同意签署就医协议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其中包括术前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基本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其以往的病史、病情、并发症等,从而顺利开展抢救工作。其次,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疼痛情况、各项指标等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根据病情及时给予抢救措施、以及护理。再者,由于患者因各方面因素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针对此,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安慰、鼓励,积极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使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评价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醒目的地方设置标语,预防患者不小心于床上坠落。同时,还要确保医院的干净、整洁以及病房的空气清新,做好定期消毒,防止伤口受到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或者并发症的产生。由于患者的恢复时期较长,为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产生,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工作,定期帮助患者进行清洁、翻身等。最后,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情况,确保营养能够均衡,从而促进其身体康复时间能够缩短,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卧床修养期间,容易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其手术前进行训练。若患者在术后保留导尿管,为避免出现感染情况,护理人员应进行无菌操作。出院后,可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身体恢复状况,若出现异常,则需及时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本文中对护理人员的评价采用医院自制评分量表进行调查,于患者入院时下发、出院前收回,每张量表的总分为100分。患者根据量表进行评分,分为三个级别: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其评价分数分别为大于等于90分,89至71分,小于等于7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满意程度越好。总满意率=较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文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选,选取(%)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值、t进行检验,若所有数据的检验结果均是P小于0.05,则说明本文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虽然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满意率就略胜对照组总满意率一层,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总满意率(85.37%)较低于在其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总满意率(100.00%),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首先,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常规护理措施,从而使抢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有根据的实施护理。再者,为避免患者的心理压力过重,出现抑郁倾向,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再者,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并发症、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避免患者的病情加重。最后,护理人员应做好饮食、用药指导,叮嘱患者及家属遵从医嘱进行,从而使治疗时间有效缩短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加强两者之间的护患关系。

从数据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其护理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芳,艾玉,赵亚红.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60.

[2]张丽.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2):271.

篇10

【关键词】 骨科患者; 舒适护理; 疗效; 观察

舒适感觉对人类而言是一种基本需求。在临床上,心理舒适通常指患者在心理感觉上有满足感或安全感等。而骨科病患大部分为意外性损伤,在短时间内突然产生相应症状,会使其担心预后情况,并随之引发紧张和焦虑情绪[1]。本文通过对于175例骨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75例骨科,其中男97例,女78例。年龄16~85岁,平均(38.7±2.6)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男52例,女35例。年龄16~84岁,平均(37.9±4.5)岁。其中上肢骨折32例,下肢骨折25例,腰椎骨折10例,股骨骨折16例,软组织损伤20例。对照组男45例,女43例,年龄17~85岁,平均(39.1±1.2)岁。其中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24例,腰椎骨折11例,股骨骨折9例,软组织损伤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实施舒适护理以增加病患舒适度,主要方法如下。

1.2.1 环境护理 通常骨科病患均需卧床静养,故应确保病房安静,没有噪音。保障病患舒适度,研究表明适宜温度和湿度,声响和光线以及气味等均可增加环境相应舒适程度。同时,对病患提供一定的感觉刺激,有益于健康。例如,确保长期卧床患者的床单以及被褥干燥,整洁可以有效避免褥疮。尽量将同种性别病患安排于一个房间。若有必要,可由护理人员或者性格开朗的病友积极和患者沟通,谈论术后感受以及经验,达到互相鼓励之目的。也可使病患产生温馨和舒适感觉,从而积极接受或配合各种临床治疗。

1.2.2 生理护理 临床护理人员应仪态大方,沉着冷静,以及具有娴熟技巧。平常需经常性巡视病房,对病患病情和睡眠质量、饮食情况以及服药和排泄情况进行了解。若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则应帮其做好洗脸和洗头以及剃须等相应护理,此外还需保持其口腔清洁,对尿道口实施相应护理。最终保证各项护理均已到位,以确保病患清洁和舒适。

1.2.3 护理 骨科病患于术后7~10 d应保持平卧,亦或是低半卧位。抬高患侧肢体10°~20°,以便缓解肿胀。对病患实施牵引时通常需保持伸亦或是过拉等状态,其往往会感觉腰背疼痛以及不适,此时需将软枕置垫在病患肩背之处,以缓解压痛。

1.2.4 疼痛护理 准确科学地评估患者疼痛症状,明确疼痛位置和程度及性质,观察疼痛间隔时间及持续时间。找出疼痛加剧及缓解因素,对症治疗以缓解疼痛。还可利用轻音乐亦或是放松疗法实施治疗。歌声和音乐能够增加其身心健康、认知能力及社交能力,从而缓解其痛苦。若有必要,应给予止痛药物治疗。

1.2.5 饮食护理 保持和病患交流和沟通,鼓励其食用一些新鲜水果以及蔬菜,此类食物大都富含纤维素,从而可避免其因无法运动最终导致胃肠障碍。此外,均衡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对骨折恢复有利。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以及容易产气的食物,视情况可多食用蜂蜜和香蕉以及红薯等对通便有利型食物。

1.2.6 皮肤护理 仔细观察病患皮肤颜色和温度,以及肿胀程度和感觉情况。发现患肢在远端有肿胀现象,发凉以及剧痛,亦或是感觉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向医师汇报。帮助患者时常更换,以防止产生皮肤褥疮,同时应小心使用热水袋,以避免烫伤。

1.2.7 便秘护理 通常而言,病患便秘多发于临床骨科术后,因损伤疼痛和情绪紧张及其他应激均可刺激其交感神经产生兴奋,最终使胃肠蠕动发生减缓现象。据统计,此种现象有大约占临床患者60%。部分病患因不想增加麻烦从而对排便进行抑制,故应对其和家属实施思想知识宣教,促使患者调整好心态。于早餐之前可空腹饮用开水或蜂蜜水以补充体内水分,同时肠道。还可要求患者和家属积极按摩腹部,指导其采用正确方式以促使患者胃肠蠕动。若发生严重便秘,则可给予口服药物或者使用开塞露适当治疗。

1.2.8 康复护理 因患者缺乏康复知识,对康复后是否会合并新型创伤有所恐惧。故护理人员应在其进行康复训练之时,教导其采用耐心和细致以及科学的方式进行。对动作笨拙者亦不能进行指责,应使用鼓励及表扬方式激励患者。在其训练之时可助其按摩四肢,确保其肌肉处于放松状态。鼓励其宣泄心理情绪,告诫其应循序渐进,切勿急躁。

1.2.9 心理护理 在护理方式中,此类护理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因其能够缓解病患疼痛,适当采取放松疗法和幽默疗法对其心理负担有降低作用。有研究表明,若能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和思想放松,则可增加其疼痛阈值,提升患者耐受力而缓解痛苦。积极为其分析病情,促使其对病情进行宣泄,以保持情绪稳定。详细解答患者提问,鼓励病患亲朋好友按规定探访,以使其体会到社会温暖而保持心情愉快。

1.3 疗效评价 病患疼痛评分,以0~10分计分,0分记为无痛;1~3分记为轻度疼痛;4~6分记为中度疼痛;7~10分记为剧烈疼痛[2]。肢体关节评分,以关节评分量表对关节可活动范围和主动伸展,以及步行能力和屈曲挛缩等进行评分,满分100分[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满意人数和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人数及不满意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疗效比较 由结果可知,观察组疼痛评分(6.3±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P

3 讨论

临床上,舒适护理最早可溯源至南丁格尔,其曾表明病房应该具备空气新鲜和条件舒适,以及环境安静和整洁等要素。此种护理模式具有个性化和实用性较强等特点,可彰显以人为本之护理宗旨,也符合现代科学中生物、心理以及医学要求[4]。同时,护理不同病患,相同方式并不会完全奏效,故应按照差异性护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措施对患者加以护理才可达到最佳效果。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护患心理距离,且应该尽可能落实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渗透进日常护理行为里。如此方可最大程度恢复患者身体功能,还可避免并发症发生,促使病患早日康复,最终提升其和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本文通过对于175例骨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满意63例(72.41%),总满意84例(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36例(40.91%),总满意59例(67.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舒适护理可明显增加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组不满意3例(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9例(32.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任晓凤等[5]的报道。观察组疼痛评分(6.3±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肢体关节评分(82±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舒适护理疗效更佳,具有积极意义。与轩宗香等[6]报道一致。

以往常规性护理措施,通常侧重于关注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测体征指标和手术恢复情况。此类护理措施虽具有一些效果,但毕竟作用有限。伴随社会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病患在护理需求上也早已摆脱单一性疾病需求,朝着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以及生活需求等方面发展[7]。怎样满足病患逐渐增加的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发展方向之一。舒适护理有着简单易行和效果显著等特点。骨科患者在采用舒适护理后,通常可防止恶性情绪发生,以最佳心态配合康复治疗,同时缓解术后疼痛状况,增加病患满意度,促使其康复[8]。通常而言,舒适护理具有以下优点:(1)舒适护理可促成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康复方法进行了解,以满足其在心理需求以及社会需求,缓解其不安以及焦虑情绪,可显著提升病患满意度。(2)在患者术后对其实施亲情关怀以及适当给予止痛药等措施缓解疼痛。(3)积极满足病患需求,使其对于病情具有深入认识,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亲情关怀和健康宣教等措施增强其战胜疾病之信心。显著增加治疗效果。促进肢体恢复[9-10]。

综上所述,对骨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明显增加病患满意度,同时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张蓉,张瑾.舒适护理在骨科整体化护理中的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1(12):1693-1694.

[2]吴胜芳,陈静.舒适护理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75-1376.

[3]韦贵珠.舒适护理应用于创伤骨科高压氧治疗30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3):90-91.

[4]魏虹,肖艳玲,艾峥,等.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1):26-27.

[5]任晓凤,姬晓青,李丽,等.舒适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7-98.

[6]轩宗香,赵亚丽.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的应用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3):227-228.

[7]谢秋妮.舒适护理在骨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3):116.

[8]连文,刘成霞,郭华英.舒适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6):799-800.

[9]王美云.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的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51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