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8 17:2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篇1

(一)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化

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了从管理到实施到研究的三级网络体系:工作网络――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咨询援助网络――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区县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分站)学校心理咨询室;科研网络――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区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

在具体实践方面,也形成了三级系统。一级系统(心理培育系统)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规划、组织、管理,由学校承担。二级系统(心理辅导系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一般性的心理困扰、初始性的心理障碍进行辅导。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师”工作站实施。三级系统(心理矫正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援助,对患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治疗。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师”工作站和医学心理治疗机构承担。三个级别的系统各自对个案进行专业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转介。

(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制度化

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组建方面,我市于2000年制订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并配套制订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2001年又制订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考核办法》。为确保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我们于2001年又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并于2007年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规程》。

为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发展,我市于1999年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2002年制订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评估方案(试行)》,2006年对该方案作了修订,正式颁布了《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2007年颁布了《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2008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2009年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成立南京市少年心理司法矫治中心的决定》。

这些政策和规章制度的颁布施行,使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学化

南京是在全国最早启动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就着手研制了《儿童•少年•青年心理培育纲要》,这是国内推出的首个学校心理教育的指导性蓝本。紧接着,该所又会同鼓楼区教育局编写了《完善你自己――中学生心理百题》。此后,南京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科研引领之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着。

“九五”期间,我市几十所学校汇聚在国家重点课题“大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十五”期间,我市又成功立项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集中了八十多所中小学参与研究、实践。科研课题整合了全市学校的心育资源,使全市学校心育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另外,全市建立了一批立足本市、辐射全国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有“中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儿童感统训练中心”“儿童心理剧研究中心”“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少儿心理科学院”等。这些研究中心以一个学校为主要基地,以一批志同道合的学校为联盟,开展心理教育研究,探索心理教育特色。

从2007年起,我市由教育行政领导牵头,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启动了中小学生“学习力”研究,以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开掘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

从1994年起,我市开始对中小学心理教育骨干教师进行培训。2002年开始,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成立了资格认证机构,制订了培训方案,认定了培训部门的资质,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培训方案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课时安排和学员甄选等分别作出明确规定。市教育局还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用的专门讲义,制订了考核办法等。目前,全市已有299名教师取得了心理咨询员资格,1882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

此外,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稳定发展,我市还专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并对市级心理学科带头人进行评选。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业精神。同时,为在教师通识培训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分量和专业性,我们还专门成立了由高校专家、一线优秀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以专家数据库的方式为各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咨询。

(五)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化

我市一直致力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明确心理咨询室的职能。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承担对上门咨询的学生的帮助,而且要承担宣传心理健康、指导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整合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等任务。二是认证心理咨询室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必须经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后持证上岗。三是评估和验收合格心理咨询室。我们制订了合格心理咨询室的试行标准,从2002年起每年进行评估和验收。2006至2007年,我们对535所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整改扩建,大大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水平。2007年我们又启动了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评估验收。迄今经过评估验收的合格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已达651个,占我市中小学总数的92%以上,并验收了47个示范心理咨询室。四是总结和交流心理咨询室工作经验。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心理学术团体举办过多次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心理咨询室建设专题论坛。

(六)心理健康教育运作品牌化

1994年,南京市教科所开通了全国第一条专为中学生提供性心理咨询与性教育的电话热线――“智慧果”。热线开通后引起了广泛、热烈而持续的反响,一时间北京的“少女课堂”和南京的“智慧果”成了当时国内青少年性教育的代表模式。

2004年,为拓展和完善“南京市中小学生谈心电话”的功能,我市整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资源,成立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并将“陶老师”的名称和标识进行了注册。南京的广大中小学生都记住了那个伴随他们共同成长的“陶老师”。

此外,为保证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我们还参照“陶老师”的运作模式,于2006年成立了“宁教授”工作室――南京市中小学教师网络心理咨询室。“宁教授”汇聚了在学校一线工作的10名优秀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利用网络平台专门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目前这一咨询方式运作良好,已为市内外近4000名教师及其他人群提供了服务。

同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品牌建设,其中夫子庙小学的“我能行俱乐部”、汉中门小学的“开心超市”、南京师大附中的“学生心理协会”、孝陵卫中心小学的“校园心理短剧”、宁海中学的“亲子辅导营”、信息工程大学附小的“学习动力训练营”等都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样化

我们坚持对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探索,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情感、意志、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巩固。

篇2

一、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努力使小学生成为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合格的小学生。并对孩子的学习有个好的支持作用。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9、心理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相结合

三、具体工作内容安排

四、具体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五:中午12:50——13:50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昆明五华区;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1-0016-03

组织体系健全 心育成果丰硕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局长您好!2012年,五华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请您大致介绍一下五华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李劲局长(以下简称李):我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较高

五华辖区内小学35所,初中及普通高中11所,共计46所,其中农村学校9所,均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了心理辅导室。辖区内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9人,兼职146人,覆盖所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与学生总数之比(师生比)为1.65:1000。

2.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五华区成立了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有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各中小学基本建立了由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有关职能处室密切配合、学校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在五华区青少年宫建立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

3.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评价体系

2006年五华区教育局制定并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五教发〔2006〕34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予以明确规定。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74号),要求各校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颁发《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151号),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予以指导和规范,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档案也统一了标准;在《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及其要求。

4.投入了一定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经费

建立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购置相关设备及《五华区师生心理档案系统》;划拨了93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经费及心理健康教师师训经费;划拨了10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经费。

5.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较为丰硕

与省内其他县区相比,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高。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昆明市学科带头人全部在五华区,五华区有8人次获“健康杯”十佳心理健康教师、十佳心理健康教育校长、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五华区的心理教师群体中有7位骨干教师已成为云南省较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昆八中、昆二中、昆二十八中、龙翔小学被认定为“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以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专家团队为主的骨干教师团队与云南省教科院、昆明市教科院共同开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生命、生存、生活》《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读本》;与其他机构共同编写了青少年课外读本《七彩心桥》、教师培训教材《搭建农村青少年通向现代社会的桥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活动课操作指南》;开发了远程教育课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编制了《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问卷》量表,完成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2012年五华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行动计划领航 积极应对困难

记: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五华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机构和专业师资队伍亟待强化

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只有一位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难以引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成果。心理教师中专职比例低,师生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根据2010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我区选拔了93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仅有20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部分原有的专职心理教师由于多种原因不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职业资格的教师在学校也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故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区教师缺员严重(全区4000余名教师,缺员近400名,近10%),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难以以专职心理教师身份进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2.工作制度有待完善和创新

2006年颁发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力度不够,且文件依据是教育部2002版《纲要》,需修订完善方能适应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实际。《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制性不够,《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权重较轻,五华区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的运行也缺乏有效制度。

3.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规范管理有待加强

各中小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离《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徒有虚名。目前还缺乏相关管理规定对各中小学已建立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规范管理。

4.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均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补助经费、心理教师持续培训经费、心理教育研究经费、校外心理辅导中心运行维持经费等都需要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5.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亟需构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属于系统工程,不可单靠学校一方之力,还需家庭、社区全力支持配合,只有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才能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6.横向纵向交流合作和示范引领作用还需保持和扩大

从目前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看,玉溪、红河等州市,盘龙、西山、安宁等昆明市其他县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迅速崛起,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拟定了《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报请政府发文,举全区之力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推动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不断向前。

推进六大项目 突出心育重点

记:今年6月25日,五华区教育局就《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讨论稿)召开了听证会,请您谈谈这份行动计划方案的主要设想。

李:本行动计划拟经过三年行动,建成1个区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8个校级心理辅导站、11个校外心理辅导站,形成五华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资源配置,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能胜任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开展各类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健康行为方式;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构建三级危机干预体系;加强以家庭教育方法为主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家庭辅助支持系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社区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创适合五华区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新局面,发挥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三年,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将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推进六大项目来实现本计划的各项目标。这六大项目是:“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项目;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项目。

“三位一体”工程 编织心育网络

记:这份方案中提到要进行“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请问“三位一体”是指哪三个方面?这项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李:“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是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建立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其在规划制定、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内实现100%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验收,已成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三所中小学保持省内示范领先,20%的中小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有学校完善校内心理健康辅导站,青少年宫及街道办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三年内实现10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达标、8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达标。

提高师资水平 完善队伍建设

记:目前社会、政府、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五华区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中将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工作作为一个专门项目提出来,我们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目标是:优化配备与准入,强化培养与管理,基本完成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水平的认证工作,逐步建立教师考核激励和分层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和校外心理健康辅导队伍。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优化心理教师的配备

提高专职心理教师的比例,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形成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心理教师为辅的教师结构。三年内全区学校心理教师与在校生师生比不高于1:1000,心理教师中专职率力争达到50%以上。

中学(含一职中专和新萌学校):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心理教师,少于1000人的学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

小学: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生少于1000人的学校可以兼职心理教师为主,但城区示范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城区普通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50%以上,城郊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也要力争达到20%以上,农村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10%以上。

2.强化心理教师的准入

进入中小学从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教师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专业的学历。

专职心理教师:须具备全日制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注:不含自考、函授、夜校),并取得相关学位,同时要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非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教师要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三年以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含教育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

兼职心理教师:有班主任、德育教师、校医的相关工作经验两年,取得省市区任一级岗位技能培训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3.规范心理教师工作量与待遇

学校要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安排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课时量等同,开设讲座按10课时/天计算工作量,团体辅导以及个别咨询按时间长短以45分钟/课时进行工作量核算。心理教师工作要有记录,根据记录折算为课时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迎检备查、相关宣传活动(宣传栏、网站建设、广播、宣讲等)、心理健康活动周(月)也可根据投入的时间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心理教师的待遇标准不低于班主任教师。对心理教师的工作情况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获奖心理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优秀的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予以加分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4.改进职称及业务荣誉评定机制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可以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教学能力考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能力,鉴定论文限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研究内容。兼职心理教师在评定职称时,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其参与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及成效可作为重要参评依据和条件之一。专兼职心理教师均可申报参评“五华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三年内拟评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学科带头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骨干教师”。

篇4

形式化

各种原因导致了心理教育还没能真正地融合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去,没能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差,大多学生普遍以为只有存在心理疾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去了心理咨询,那说明心理肯定存在某方面的疾病。

再加上,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去专注心理课和自己的心理问题。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一把“遮雨伞”,心理咨询室更多的是一种摆设。

很多学校表面化、形式化现象严重,没有内化为学校的自觉行为,没有真正发挥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咨询和辅导功能,更没有真正走近、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学科化

随着心理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小学心理教育出现了一种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备考以教材和参考资料为中心;活动方案没有学生自主处理的时间和空间;选材内容生活化不够;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认知;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不高。

老师向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心理名词、定义、概念,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学校机械设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甚至是心理知识体系,纠缠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这种用学科知识传输的方式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教学形式单一乏味,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规律,势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学科化”,不利于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提倡“课程活动化”,即通过“做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融入教师创设的各种文化情境中,身体力行、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情景交融,在体验中领悟,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有的追求。

德育化

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德育化”现象十分严重,“德育化”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虽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交叉、重叠,甚至共生之处,但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要解决的是中小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问题,是涉及学生品质的问题;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涉及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实际上,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来源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干预,很容易导致行为问题,行为问题进一步的不良发展就会导致学生的品德问题,所以孩子初期的很多不良行为,例如厌学情绪、不适应、自卑、焦虑、攻击等往往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开导,反之,其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医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首先表现在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疾病的咨询、辅导和治疗,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问题的矫治。其实,由于学习压力大,中小学生中出现一些常见的心理阴影和心理障碍是很正常的,如果把学生当作心理疾病的患者,这种医学化的倾向,会导致学生心理的高度紧张、焦虑,甚至压抑。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主要表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偏重于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性辅导,重视个体的矫治型辅导,用治疗取向代替预防、发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倾向,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性、发展性教育。其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向个别差异的同时,更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预防和发展性教育相结合。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增强中小学生的受挫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使学生更有效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被动化

当前中小学的心理教师,总是期待学生主动求助,忽视了对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服务,很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其门前常可罗雀。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不理解,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辅导教师习惯于“守株待兔”,坐等学生主动前来求助,而不是积极主动走近学生,深入到学生中间,进入学生日常的生活世界。

心理咨询老师应该积极宣传心理咨询,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增进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更多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包括学习困难、焦虑、早恋、家庭及性问题,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行为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

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大方地走进心理咨询室,通过适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效缓解受助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解除心理困扰,排除心理障碍,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

成人化

专制型化的规训与控制,共同造就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去。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人化”,主要表现为心理老师习惯于用成年人的思维,成人的认知,成人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成人的心理感受、道德认同和价值目标来辅导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体验来对待当事者,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违背了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共情”和“同感”原则,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一些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就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有些老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一些心理矫治的原理,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所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实际,不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在需求,不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的辅导效果必然是苍白无力的,难以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世界”,更难以让学生产生“共情”与“共鸣”。

责任化

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化”现象严重。学生心理有问题,就找心理老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全部交付于学校的心理教师,已成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种普遍的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心理老师的“独角戏”,忽视了全员育人,忽视了其他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面渗透。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在心理老师的专业帮助下,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化”,还表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影响。殊不知,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有一定的相关性。“粗放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缺乏对学生情绪和情感等内在需求的关注,家庭亲子关系不良、代际传递等原因都是造成学生行为偏差和心理偏常的重要原因。为此,中小学心理教育要重视学校与家庭的协同共育,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合作与平衡的关系。

几点破障建议

加大“心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当前中小学学校心理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弥散,心理资源与学校其他资源相对独立,缺乏整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为此,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精选和整合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主要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月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并整合专门学校内外部各种相关的显性的和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来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情境,并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和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得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空间,充分发挥它们的促进作用。

改变传统“心育”的教育方法。从心理教师的说教、教导、说服、劝诫为主,转向对学生以谈话咨询、情境模拟、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自我训练、角色扮演、创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为主等方式,从而保障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封闭的学科性教材转向开放的文化情境转变,创设一种“非课程化”、充满文化情境式、诉诸学生生活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心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水平,完善学生人格。

篇5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9-0001-01

经专家验证,当前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多形成于中小学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当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大学甚至之后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焦虑、自私等现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状况是可变的、可逆的和发展的,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未能重视心理活动课:中小学校未能够重视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量比较少,课程时间比较短,教学方式单一,而且还经常存在心理活动课被其他课程随意取代的现象。其次,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硬件设施不健全,很多学校教学设施不健全,心理咨询室及相关心理咨询辅导用具不健全;二是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学老师。很多中小学校的心理学老师都是兼职老师,甚至是一些思想道德修养老师,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职业老师。

1.2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片面化教育现象,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忽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矫正性心理咨询、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同时在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时,很多教师存在仅就问题谈论问题的现象,而未能够进一步探索对该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

1.3存在学科化倾向:中小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培养健全人格。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校未能明确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仅仅将它当做一门学科来进行,并未能深入学生生活运用心理活动课来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只是进行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甚至还不科学地布置课程任务、组织考试。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实现开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甚至还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

2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强化课堂教学的渗透性:理论讲解通俗化。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出于现实需要及能力考量,并不需要他们以直接理论的方式理解与掌握这些复杂而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教师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生动化及通俗化的处理,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实践化。教师必须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矫正中小学生的心理,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善于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符合特定学生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心理辅导方案,解决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真正发挥心理学教育的现实作用,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学科对待。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教师必须要能够真正发挥心理活动课的功能。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在进行一堂课程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最后根据交流结果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内容;第二,注重体验。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活动情境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来亲身体验到一些正能量,例如,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等。通过活动情境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第三,注重反馈。在心理活动课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尽情释放情感与体验情感,以达到矫正学生心理之目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于课堂之外其他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下养成将感悟记录下来的习惯,并鼓励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与思考。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培训:教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要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当前,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一,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校可以与其他的高校联合起来,邀请在心理学领域一些知名的专家或者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来校进行专门的指导与培训,以提高本校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第二,研讨式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专业技能。第三,评促教式培训。所谓评促教式培训,是以一些公开课、交流课的方式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由专家听课并在课程结束之后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弥补其不足之目的。第四,讲座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就是由中小学校邀请相关专家针对当前心理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重难点问题或者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学校相关教师以听讲座的方式进行学习。

3结语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当下乃至以后能否健康成长。培养健全人格、维护心理健康是学校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要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冲,孟万金.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叙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03).

[2]杨晓霞,尹丽娜.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3]廖金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思想上,尚且不成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便有必要了解学生基本心理特征,然而根据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引导,进一步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然而,现状下,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便有必要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有效强化策略。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1认识程度不够:现状下,存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盲区。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在两者搞混淆的情况下,便难以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大弱化[1]。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未能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角度出发,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从而难以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1.2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现状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重点课程是语文、数学及英语。虽然大部分学校能够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而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学生的思想、品行,但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针存在很大偏差。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课时上存在不足,同时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这样就大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难以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提供条件。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是需要教师具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方面较为薄弱,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整体不高,这样便很难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策略探讨

2.1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想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强化,有必要及时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2]。对于教师来说,需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出发,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为营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制定有效方案。比如:一些小学生为了获得家长或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希望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针对这一心理问题,教师便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习的态度得到有效端正。同时,需改变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及发展。

2.2合理设置课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少不了相应课程的支持。为此,便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并充分挖掘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理想的风筝》一课中,便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主人翁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同学们知道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吗?”教师通过问题的精心设置,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刘老师对生活保持的积极乐观心态。通过上述教育,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正面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不会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

2.3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结合上述分析认识到现状下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针对教师进行心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实践学习,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以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例如: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并在活动中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通过观摩、听课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需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以互相交流经验的方式共同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而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2.4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为纠正学生负面心理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可以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师需留心观察,了解学生基本心理问题,进一步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消除。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鼓励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此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拥有心理倾诉对象,从而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证。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合理设置课程,挖掘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小学整体教学工作的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程永生 朱希梅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

篇7

我是上海市平江路小学的保健老师,从事学生保健工作已经十几年,在做好学生保健工作的同时,兼任心理辅导老师。许多时候,学生前来卫生室询问:“为什么我一紧张就腹痛”,“为什么我老是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在不知不觉中,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渐渐纳入我工作的视野。

一、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从学生因身体不适,到卫生室与我聊天、渴望交流中,我得到启示: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学校占有一席之地,要还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课余放松心情,尽情地游戏、玩耍,找回欢乐、找回童真。由此我向校领导建议,成立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设立放松屋、健康咨询室,并全力承担制度的制定、人员的安排、教室的布置、资料的整理汇总等。为了能够积极有序地开展工作,我制定了心理辅导人员守则,制定了放松屋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规范了心理健康活动。

安排党、团员青年教师进入放松屋为学生辅导,以教师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满腔爱心,去关注学生、亲近学生,带领学生们游戏、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只有团员班主任参加,到现在教职员全员参与心理辅导,我们不间断地走过了三年的历程。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我积极参加心理辅导培训,哪怕是在双休日。我的读书笔记中也摘录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记下了学习体会,我还加入了上海市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充实自己,丰富自身的内涵,并获得学分。对于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要是有机会,我都会主动参与,掌握最新的各类信息,开拓思路并运用于实践。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自编、整理有关心理教学教案,在积累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利用学校的广播、板报、墙报以及校内校外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辅导。

二、创建悄悄话信箱、放松屋、健康咨询室

1.悄悄话信箱:说说你的悄悄话,让我成为你的良师益友;倾听你的心声,让我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放松屋:可爱的绒毛玩具摆满小屋,鲜艳的塑料拼版铺满教室,精致的小玩具站立在橱窗里,在屋子的中央吊设了一个沙袋,在屋角放置四驱赛车道,而四周的墙面贴满温馨鼓励的话语。瞧!“乐观是奋进的催化剂”、“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这些装饰,由我和学生精心布置。这就是我们的放松屋,一个温暖快乐的家园。在放松屋中,我每学期会补充或调整玩具和拼版,让孩子对放松屋充满好奇、向往,积极参与放松屋的活动。

3.健康咨询室:在现代社会里,许多疾病都是由身心因素引起的,我常常结合学生的保健工作,为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如,每学期针对五年级女生上好青春期卫生课,疏导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

三、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是乒乓球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始终贯穿在体育训练中。顽强的拼搏精神、面对严峻时刻减轻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比赛的输赢……我积极配合体育室开展心理教育,通过广播、健康教育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我校已连续获得了几届“区小学生乒乓球赛”的冠军,心理健康教育功不可没。在我校的区级重点课题《小班中个别化教育的研究》中,我也与老师们一起跟踪研讨学校中的特殊学生,为一些有学习障碍或是不太合群的学生提供帮助,为他们的学习和交往策划行动方案,使他们融入集体,快乐成长。

现在我的工作只是刚刚开始,但是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以及家长的理解。虽然好多家长碰到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会向我请教,虽然不少优秀教师自己的孩子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常常会向我咨询,虽然许多孩子成了我的好朋友,但我始终认为我仅仅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素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一种时髦,我们每个教职员工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学生才会更加快乐地成长,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才会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篇8

一、从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出发,确定学校德育主线

对于小学生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无数的事实证明了。无论是良好的习惯还是不良习惯,将会影响他的一生。这个问题,家庭和学校都应清醒地认识到。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策略与途径研究成为德育主线。该主线围绕着班主任专项培训——班主任指导手册、各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指导手册、少先队大队队员自我管理手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指南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从班主任、家长、少先队员三个主体出发,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与途径。

从学校德育整体上讲,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每学期专项班主任培训的设计,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的设计。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案到总结,都要精心设计。避免了以前这两项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年级方面,有目的的研究小学各年级最核心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每个年级不应超过5个,抓住本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深入研究。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谈心,总结出各年级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指导手册。

班主任方面,学生在校的良好习惯相对容易形成,在家庭里保持难度较大。运用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密切的关系,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指南。最大程度地提高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孩子共成长。

二、从学校和家庭合作的可能性出发,确定学科主线

在小学生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科学等科目中,学校和家庭合作的可能性在何处,是此项研究的重点。

语文、数学、英语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也就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目标。

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这四个学科,虽在小学教学中也属基础学科,但学生这方面的成绩好坏,与个人爱好有很大关系,与家庭支持密不可分。学生对哪方面更感兴趣,就可按自己的主观特长培养,让有兴趣的学生,更好的发挥特长,就成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目标。

综合实践与科学这两门学科,是近十年来大家才开始关注的学科。它们强调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这些理念老师和家长得慢慢接受。一方面,教师担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怕学生出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想要家长支持,我们必须选择合适的时间、安排合适内容,运用合适的形式,吸引学生、家长,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三、从少数特殊个体出发,确定心理健康主线

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地给小学生带来各种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相当普遍的问题。很多调查和小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篇9

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面临的问题,校特开展心理咨询以帮助大家走出困境。以下是具体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目标

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结合学生实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确立我校的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解自我

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针对这一现象,心育工作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对自我形象进行整体认识,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

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心育工作应致力于开展协助学生制定,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学习品质以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3养成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

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理想的人际交往习惯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条件。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可导致亲子、师生和同伴间的冲突不断增加。所以协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是重要的当今这个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的事情。

4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往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目前的教育比较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会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心育工作应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谐调发展,使个体在认识、情意和行为三方面达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日后成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能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三、实施方案

面向全体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2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心理健康水平;

以学生为主体,4尊重学生。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5面对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和矫治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8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9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

四、实现途径

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根据我校的实际。

一)心理健康教育

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课程辅导形式。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

2专题讲座形式。目的于解决学生中存在共性问题。

二)心理咨询

面向少数学生,心理咨询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活动。立足于矫治。主要方式:

配备心理咨询教师。1个别咨询。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咨询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方式有面谈、电话、通信等途径进行。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立心理咨询信箱。

篇10

关键词: 小学生 适应不良行为 心理辅导

适应,是一个反映个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情况,反映个体在环境中能否有效发挥其身心机制,从而有健全的个人生活的概念。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常、健康,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畏缩怕人、过分自卑、焦虑抑郁、打架滋事等问题。这里将这些反映个体适应不佳的行为称为适应不良。

我利用在杭州某小学实习三个月的机会,再根据统计常模、社会准则、生活适应,辅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判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19%的对象有心理适应问题,在征求家长及学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一名患有社交恐惧的小女生作为辅导对象。在阅读有关小学心理辅导书籍、经过专门且系统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得到专业的小学心理辅导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制订了合适的辅导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辅导后期继续对辅导对象进行观察、追踪。

一、辅导对象

小卓,杭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胆怯,课堂上从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是自己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有时课堂上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回答问题,轮到她回答时声音特别小,老师不走到她跟前根本听不清楚她的声音,而周围的同学只有同桌能听清她说了什么。据一周“事件取样”记录,平均每周回答次数4.3次(均非主动举手回答),在校平均每天回答0.86次(均非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和家长都曾找她谈话,鼓励她大胆举手回答,但效果不佳。

二、矫正方案

(一)确定靶行为与目标行为

1.靶行为: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小。

2.目标行为:在课堂上可以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

(二)收集资料

1.了解情况:小卓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家庭和睦,对小卓的关心是十分到位的,小卓在家的表现很活泼,时常向父母撒娇;小卓的班主任和蔼亲切,从不责骂学生;小卓在班级温和少语,同学都很喜欢她。

2.诊断原因:通过了解得知,小卓在二年级时曾因回答错了一道题目而被全班同学嘲笑,虽然课堂上老师对大家提出了批评,但小卓自此开始害怕在课上回答问题,很怕出错被同学嘲笑,从此再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迫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很小。

3.寻找强化物:与小卓的交谈得知,小卓十分渴望得到班级DO都币(DO都币为该班推行的一种代币制度,可以用来购买班级小商店里自己喜欢的物品),所以以此作为一至四阶段的奖品(即一级强化物),小卓也喜欢红星,以红星作为第四阶段之后两周的奖品(即二级强化物)。

4.寻找切入点:通过了解得知,小卓很喜欢数学课,数学成绩也是几门科目里最好的,所以决定该矫正方案首先在数学课上开始实施。

(三)辅导程序

第一阶段(一周):数学课上非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变大,做到,奖一元DO都币;

第二阶段(二周):数学课上主动回答问题,并声音较大,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三阶段(二周):上午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四阶段(三周):全天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四阶段持续三周后,取消DO都币奖品,改用二级强化物――红星,又持续观察两周,案主仍能做到上课大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充满自信。

三、研究总结

小学生由于家庭、学校、个人等各种原因会产生某些适应不良行为,一旦小学生产生某些适应不良行为,老师、家长等就应主动关心他,耐心、正确地帮助其改正某不良行为。通过此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

本文将观察的视角放在了处于小学高段的五年级学生身上,填补了小学生适应欠佳行为在小学高段研究的空白。同时,本文通过个别行为的具体观察指导应用并完善小学心理辅导方面的理论,以点带面,充实了教师、学者对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本文是在相关理论的思考、深研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充足的理论指导。同时,本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经过理论的指导、事实的考证后形成了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的小学心理辅导理论,为小学高段教师个别辅导小学生的适应欠佳行为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2]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