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指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学习指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学习指导方法

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字词学习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13-01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新时期语文学习实践中,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规范的字词学习渐渐淡出课堂,如果任凭网络媒体肆掠,后果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应该紧紧贴合高中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从语言的认知规律中,探索新的领域,着力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高中语文字词学习的看法:

1 在字词学习中渗透人文观照,从我们的传统文化自身出发,寻求字词学习的高质量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字词教学不禁不容忽视,也同样需要渗透人文观照,特别是着眼于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的剖析,在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中正确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字词学习中,早就有人研究集中学习,如同声旁归纳集中学习(争、挣、睁、诤、铮、筝等)这主要着眼于汉字特点,我们汉字中80%左右的形声字,从形声字的声旁形旁特点分析,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但如果在此基础上遵循民族文化自身特点,掌握字词就会更加准确而便捷。如很多同学易把“安详”的 “详”与“吉祥”的 “祥”混淆,如果从汉字的文化特点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这两个字区别开来。

因此,从中国的文化着手,渗透人文观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使看似枯燥的字词学习充满生机,更能让我们在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中,准确地掌握字词,从而达到快捷、有效提高字词学习效果。

2 在遵循语言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倡导合作学习

字词学习属于语言基础学习,当然要遵循语言自身的的规律。我们的汉字从早期的图画文字发展而来,逐渐形成以 “六书”为造字法与用字法的成熟文字。它属于世界几种文字形式(表音、表义、既表音又表义)中的表义文字。针对这一特点,高中在字词学习中开掘合作探究空间,即学生在对认知理解的基础上,以积极探究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掌握字词。

首先要从探究字词的本义入手,可以通过字义掌握字形,也可以通过字形探究字义。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字词的意义与用法是从这些词的本义演化或引申而来的,探究这些字词的本义往往易于区别形近字词。如“今宵”中的“宵”与 “云霄” 中的“霄”两个词易混,如果引导学生去思考,“云”原来没有简化时为“”与高空的自然气候有关,以“雨”作形旁来表义,那么“直上云霄”就不会用错了;再如“脱颖而出”这个词中的“颖”学生常会与“颍”字相混,如果深入探究下云,这个字是个形声字,从禾顷声,表义为禾。《

在字词学习中体现探究性,探究偏旁来历

在运用中学生易把“病入膏肓”的“肓”字写成“盲”,而“肓”的形旁为“月”(肉),这里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而“盲”形旁为“目”,与眼睛有关,而深入探究下去,中医认为,膏指人的心脏尖部脂肪,肓指膈膜与心脏之间部位,而这两个部位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区别字形,又可理解意思。还有“混账”的“账”易写成“帐”,如果探究偏旁就分辨了。人类社会早期用贝壳作为货币使用,是财物的象征,因此用“账”。像“财、赃、购、贮、赋、债(原来为责)等。再如“名列前茅”这个词中的“茅”,学生易写成“矛”。如果引导学生探索来历,就会认识清楚,古代行军中士兵手拿茅草,谁第一个到达目的地,举起茅草,以示第一,这样就不会忘却了。

还有像“忄”与人的心理有关,“寸”与动作有关,“目”与眼睛有关。

因此,通过深入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字词。

3 以灵活的方式着手字词学习,事半功倍

字词学习如果以纯笔画、字音的记忆模仿,显得枯燥而不易掌握,且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我们要把字词学习形象化,达到长久学习的效果。

如许多同学用“急躁”这个词时,易错作“急燥”,如果形象化去理解,就容易轻松中记住这个词。设想人们在急躁中人们易跺脚,而干了才要到起火的程度,就不会混用了。再比如,在区别“火中取栗”这个词时,学生易写作“粟”,这是一个成语故事,如果让学生设想:把粟放在火中后,取出来的只能是爆米花了。而“膏粱子弟”的“膏梁”有些学生不易理解。膏是肥肉,粱是细米,让学生认识古代吃肥肉、细米是富裕之家,与今天有钱人家吃瘦肉相反。以灵活方式在愉悦中学习,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高中语文字词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的有效性还是不容忽视的,许多时候运用它们又是必要的。用以记住形声字的同根词常常很有效,如“分”的读音为前鼻音,氛、份、芬、等都是前鼻音,“主”是(卷舌),住、柱、拄等都是卷舌,而分散学习也可以区别一些特殊情况等。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衔接教学 高中语文

初中语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成功之处将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也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衔接,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当前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

一、什么是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说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除了知识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学习机制上的衔接。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意义

首先可使高中学生们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带动大批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更早进入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再次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是初高中连贯模式学校的整体工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完善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提高。从调查的情况显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衔接意识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备课、上课关注的还是教材、教学内容本身,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关注不够。

同时,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的原有语文基础、学习状况的了解程度很低,造成教学上没有注意学生的差异,不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不能因材施教。 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与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学为主)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对教师个体而言,首先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素即教材、课标、学生和教师自我,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变感性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芜杂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教法、学法的紧密衔接。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未来,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在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因此常采用讲读方法;到了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已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因此,就必须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同时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初中教材,熟悉课文,争取在授课中能时常联系初中教材中的某位作家作品、某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等,以对现阶段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启发,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可使初高中知识上下贯通,前后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及时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确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要教好学生,做好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什么呢?了解他们的学习、知识、能力和智力,他们的家庭、思想情感,他们的过去(学校、老师),他们的态度、兴趣、学习方法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如果不了解学生,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衔接与过渡教学中,教师要尽快的了解学生、适应学生,不能延长这个期限,否则沟壑难填。我校高一语文备课组就对新生做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农村学生语文学习问题严重,所以我们就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听说读写方面一一下功夫。如,学生不大愿开口朗读,便在读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让学生听;学生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周记中发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无意识,就在默写诗词时,强调标点符号。

篇3

【关键词】语文学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高中语文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 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高中语文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在动机。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三、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有意品质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锻炼学生言语能力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语文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

高中语文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并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要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像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学生长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注重感悟、重视积累、善于质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切磋、合作探究、乐于交流、共享资源创意成果、关注现实等习惯。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及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64-01

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之一,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应用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很吃力、对语文的兴趣并不高,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支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好的切入点,切实提升高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高中语文新的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三条全新的基本理念:第一,新课标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定位在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对其的教导作用上;第二,新课标加强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对高中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均衡发展;第三,新课标注重以共同提高和多样选择相结合为原则,力争构建一个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可以看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创新,它强调了对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生活中对语文的应用能力,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思维品质和文化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等成为了目前高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和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脚步了,因此,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枯燥无味的一贯认识的首要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尽量运用生动、有启发意义的语言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探索式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高高在上,扮演的大都是“严师”的角色,在课堂内外要求学生要无条件的尊重老师,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的沟通、交流。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老师也不易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因此,这也就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等问题。同时,由于高中生学习负担的加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这也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会发生学生和老师相对抗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

因此,老师应该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即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导、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工作中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合理安排教学结构

一般而言,由于高中学习时间的紧迫性,语文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知识点和内容的综合,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巧妙融合各知识点,既要有知识的传达,又要有讨论和启发。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尽力设计一个合理流畅的教学结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安排,统筹布局和安排教学工作,使学生充分享受和喜欢语文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坚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应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增加学生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和指导之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练习,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而解决的问题、获得的知识往往比老师生硬的传授所达到的效果强很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语文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语文老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乐意根据世纪的教学任务,恰当运用多媒体,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质。比如在教授《雷雨》这篇经典戏剧的时候,教师就不用做长篇大论的分析,可以直接播放舞台话剧片段,让学生随着演员的精彩表演,走进喜剧的天地,深入揣摩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更加合理地把握人物性格,对课文主题有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效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新颖性、形象性,通过声光电的物理展现,让学生的头脑全面激活,帮助他们更深入的领悟语文的神韵,在多媒体教学中吸引学生的观赏兴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需要加强师生合作能力,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支撑,不但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更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应当树立起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机会,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付书平,浅谈如何搞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青年文学家,2009年14期。

[2]陆美玲,对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09年13期。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个中学语文教学。

一、通览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语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通读教材,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把握、教学的衔接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板块为例,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个板块进行编制,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而高中必修五册教材(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将初高中语文教材板块设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教材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说的能力。可以说,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无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

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学情。例如,语文摸底考试、高一新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学生交流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掌握学情后,就能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学,温故知新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l展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新内容时,可以找准时机适当地引入初中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支架,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这也是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衔接点值得教师重视。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为现代诗单元,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现代诗单元。学习戴望舒《雨巷》时可联系《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联系《我爱这土地》。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是对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先从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包括《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入手,让学生先回味曾经学过的内容,再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或可激发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四、指导学法,授人以渔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初中阶段提高不少,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下几种做法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发。

1.总结归纳,不断提升。以文言文学习为例,在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相关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作总结归纳。某个字或词可能在本单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义,我们可指导学生联想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并附上例句,归纳到指定的笔记本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熟练掌握各种文言语法知识,进而逐步读懂课外没学过的文言文。

2.学会摘录,添加批注。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摘录自己喜欢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既丰富了语文积累,又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还可练字,一举多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常常转瞬即逝,让学生养成做批注的习惯,记录思维瞬间,将终身受益。

篇6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学困生是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群体,其学习成效与整体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将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推动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学困生语文厌学情绪是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的方面,要对其现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教育。

一、高中语文学困生厌学情绪成因简析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一些学困生呈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烦躁、悲观。学习压力大、节奏快加上学习成绩滞后,容易导致学困生出现消极悲观的思想,导致厌学情绪有所抬头。这些厌学情绪的出现主要与四个方面因素有关。

1.高强度学习导致学生身心疲惫。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包括语文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教学,都如同拧紧的发条迈上了快车道,从早到晚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加上高考应试的巨大压力,让许多学困生感到学习难度偏大,出现身心疲惫的状况。

2.学习成效与自我预期存在差距。一些学困生在在主观上也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为自己设定了学习的赶超对象,但是现实远远比理想状态残酷,许多学困生学习中根本无法达到自己预期设定的目标,悲观心理越来越重。

3.学习方式方法与学习效率滞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除了基础能力方面的先天因素之外,更多的与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有关。缺乏科学高效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会导致效率滞后,学生无法有效开展学习,导致悲观情绪。

4.学习生活环境不够温馨与轻松。高中生自尊心较强,心理也非常敏感,有些学困生在家庭里没有受到家长的鼓励,在学校也没有感受到老师同学的鼓励,学习环境不够宽松和谐,久而久之会丧失语文学习动力,导致厌学情绪进一步加重。

二、针对性破解学生语文厌学情绪的路径

高中语文学困生厌学情绪破解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教师要寻找厌学情绪出现的根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化解突破。

一是合理调节学习节奏,让学生以良好状态开展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学困生在学生中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基础相对薄弱,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滞后,如果一味地增加学习压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较为恰当的方法是合理调节学生的语文学习节奏,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的内容,如开展一些学习研讨活动,举行一些知识小竞赛等等,让学生既要有紧张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要通过适当的放松保持良好状态,这是提升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引导学生客观分析,以分层的目标要求重新树立定位。语文学困生落后于其他学生,与自身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语文基础等方面息息相关。教师一定要尊重这一客观现实,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要求,使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和自身能力基础吻合。具体要专门针对语文学困生制定目标要求,除了情感要求相统一之外,知识性目标和能力性目标都要体系差异,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看到目标虽然有距离,但并不是遥不可及。分层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与同一起跑线的学生开展竞争,保护了学困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缓解厌学情绪。

三是强化学习技巧指导,使学生在单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破解学困生语文学习厌学情绪,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是强化学习技巧指导,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学困生存在哪些学习技巧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计划或个性化方案。其次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弥补。另外,教师还要动员合作小组对学困生强化方法技巧的指导,从记忆背诵的技巧、阅读理解的技巧到作文构思的技巧,使小组这一载体发挥全方位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对学困生强化语文学习技巧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学习的成效,转变对语文学习畏惧害怕退缩的消极态度,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

篇7

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之一,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应用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很吃力、对语文的兴趣并不高,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支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好的切入点,切实提升高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高中语文新的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三条全新的基本理念:第一,新课标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定位在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对其的教导作用上;第二,新课标加强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对高中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均衡发展;第三,新课标注重以共同提高和多样选择相结合为原则,力争构建一个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可以看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创新,它强调了对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生活中对语文的应用能力,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思维品质和文化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等成为了目前高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和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脚步了,因此,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学习质量。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2.1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枯燥无味的一贯认识的首要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尽量运用生动、有启发意义的语言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探索式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高高在上,扮演的大都是"严师"的角色,在课堂内外要求学生要无条件的尊重老师,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的沟通、交流。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老师也不易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因此,这也就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等问题。同时,由于高中生学习负担的加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这也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会发生学生和老师相对抗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

因此,老师应该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即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导、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工作中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率。

2.3 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一般而言,由于高中学习时间的紧迫性,语文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知识点和内容的综合,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巧妙融合各知识点,既要有知识的传达,又要有讨论和启发。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尽力设计一个合理流畅的教学结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安排,统筹布局和安排教学工作,使学生充分享受和喜欢语文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4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坚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应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增加学生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和指导之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练习,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而解决的问题、获得的知识往往比老师生硬的传授所达到的效果强很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语文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培养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以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者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逐渐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缺乏教学的针对性。高中语文新课改以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鼓励学生主导学习的进程和方向,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发挥自身的实践探索和思考获取所需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交还到学生手上,让学习过程对学生更有意义。目前高中语文的教育改革尚处在摸索阶段,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打造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建立一个可行的自主学习系统,立足整体构建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提出及含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就是高中学生在语文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合理评价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语文自主学习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指导。

三、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指导的模式及实施细则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激发动机、自学教材、自学检查、集体讨论、教师反馈、知识延伸、学生小结等环节。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宏观指导模式是指高中学段,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贯穿课前活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复习检测等全过程,涵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方面,渗透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等多层次,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由自主学习目标体系、训练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的不断激活、充满生机的系统,使其整体功能得到优化的新型的稳定的活动程序。学生主体地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1、学生要成为确立语文学习目标的主体。 教学目标不能仅仅由教师确立,仅仅体现在教师教案上,更应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和调整,且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学期之初就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体系。每节课也努力让学生把握目标,有效地进行学习。

2、学生要成为语文技能训练的主体。 “语文学习本质上是语文技能的学习,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获得必要的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动作技能、语文认知技能和语文审美技能)的活动”。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得语文技能的能力。为了突出学生是语文训练的主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3、学生要成为语文学习评价的主体。 变学生是语文学习评价对象的单一角色为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的双重角色。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总结有益的学习经验,而且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纵向、横向和深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四、丰富语文教学活动,增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从高中学生特点出发,组织高中学生能积极参加的语文活动,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培养语文能力。比如可以每堂课留5分钟给大家作为演讲和口才展示时间,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语文学习很好的补充。书法比赛、网络资料编辑和查找、学生习作交流都易于开展。还可以开设语文课外活动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像宠物介绍、电影和文学作品推荐,原创课文剧目表演,原创相声小品汇报演出、诗歌朗诵、新闻社会热点辩论赛等。语文活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摒弃传统的简单讲授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性,与他人合作,体会和总结出实用的知识。

五、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课余时间以供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改中着重强调的要求。老师要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的保证学生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可以将课文分为多个部分,教师对较难理解的部分做出讲解,将课堂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讨论较为容易分析和理解的内容。改变现有语文教育观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教师摒弃教学惯性,不能简单的灌输知识,给予学生机会自主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是一个自主搭建知识网络的过程。老师讲授的知识并不能和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划等号。因此,想要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展示学生的自主性。

六、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

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热情。轻松的课堂情境,易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要新颖。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内容安排,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时,可自由选择表演式、问答式、游戏式、辩论式、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展示形式。如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较强,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将课文内容改造成现代文的剧本,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节目的编排。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出,共同分享学习的心得和乐趣。又如《再别康桥》这些课本中的诗歌内容,可以开展朗诵比赛的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能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敢想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语文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将教师的主要职责,定在引导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基本框架,鼓励学生开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

七、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语文课课堂效果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内容,关键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教师提供思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适当的启示,学生自觉的拓展相关知识;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方法,学生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在课文学习中,注重精读和泛读的结合,增强语句的赏析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见疑问,不急于给予学生解答,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课外材料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像《演讲与口才》、《读者》、《语文报》等口碑较好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随笔和文学创作。

八、结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绝不仅仅是一句口要,是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智慧,大胆创新,投入精力的一项有助于中国高中生教育水平提高的工程。文中的提及的一些方法还需要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灵活的运用,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当然更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廖太红.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探.科学咨询,2009.7.

[2] 陈晓文.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策略探讨.读与写杂志,2007.8.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篇9

一、给予学生尊重,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推动力,缺乏了学习兴趣,整个学习活动就像无本之源,无法深入持久开展下去。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是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高看一眼,对于基础薄弱、能力低下的学生轻视。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一,尤其是学困生群体,更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坚持人人平等的理念,教育学生,只要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步与提高,都是成功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感受到尊重,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二是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高中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采纳其中的合理之处,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在教学之余,经常与学生开展交流,主要针对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征求意见,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也从中搜集到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样的民主交流,笔者的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学生也更加乐于和笔者接近,良好的关系转化为推动教学的强劲动力。

三是以和蔼的态度教育学生。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状况,只要走上讲台,就应当保持和蔼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充满活力与阳光的教师形象。笔者在教学中要求自己,在走上讲台的前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要抛诸脑后,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颜悦色,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即使需要批评的地方,也注意场合和语气措辞,做到让学生心悦诚服,并努力弥补不足。

二、给予学生关心,树立语文学习信心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心理敏感程度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帮助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较大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需要教师关心帮助,恢复和建立语文学习自信。

一是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基础,给予重点点拨。在接手一个班级之初,笔者都对这些高中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知识点测试、已学内容回顾等方式,并结合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技巧等方面作出初步的判断,分别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学生确定不同的重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更快地进步,提高自信心。

二是实施语文分层分类教学,兼顾学生全体。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刀切的考核标准要求让全体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实际上不同学生语文基础与能力存在着差异性,按照同样的标准考核,显得有失公平。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状况区别对待,实施分层教学,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组织、考试考核要求等方面统筹推进。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优秀生制定的是拔高性目标,对学困生制定的是基础性目标,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学习目标开展学习;在教学活动组织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应难度的教学提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有发挥的机会,都有成功的希望,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满足感得到了较大提升;在考试考核环节专门针对学困生单独设计,降低难度,减少容量,保持和分层教学目标相一致,以此促进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三是倡导学生之间开展帮助,促进共同进步。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学困生的补习,教师都是抽出时间进行的。实际上,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往往不足。此时,将班级其他学生的作用发挥出来,能够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倡导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互帮互助,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对语文学习基础与能力双薄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通过一帮一、二帮一、几帮一等形式,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结成对子,在学习之余进行帮助,帮助学困生分析学习难点,回顾基础性知识,拾遗补缺,并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促进学困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给予学生激励,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激励手段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想方设法对学生予以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以积极的情感提高语文学习动力。

一是发挥语言激励作用。在学生语文学习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时候,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更要增强他们的积极情感,在他们学习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及时加以表扬,让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是给予特长展示机会。对于班级全体学生而言,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是不现实的,但是,许多学生虽然基础暂时相对滞后,但是其在语文能力发展方面存在一些特长,教师应当创设机会,让他们展示这些特长。如朗诵表演,有些学生朗诵能力较强,但是语文成绩不高,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发挥特长,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有感情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优势与价值,增强成就感,并转化为推动语文学习的动力。

篇10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工作需要通盘考虑。我们高中现在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搞好教学工作的衔接很重要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不少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尤其是一学期后即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教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在近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分析高一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对初、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都很有必要。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1.明确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要 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

2.语文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初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

3.做好语文学习方法的衔接.古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决不能单靠教师。到了高中,学生除了课文学习,还有相应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实现由“扶”到“放”的转换。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对字形、词语、标点、句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其次,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会积累式阅读,教师应积极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同时,还以课文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

高中必修课体系安排,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三大版块,每一版块都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并确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人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如韩愈《师说》、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最后一个是开放性,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是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在起始阶段,将指导的重点放在预习、复习这两环节。

1.预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