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轨道运输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交通轨道运输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交通轨道运输与管理

篇1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运输;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由于城市交通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导致路况复杂、拥挤堵塞,带来出行时间被迫延长、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的恶果,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轨道交通运输则成为重中之重,不同城市的建筑构造及道路特征决定了其轨道交通具有不同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况分析

作为一种运量大、速度快、时间精准、节能环保等优点集于一身的交通运输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城市使用。由于轨道交通同时具备无污染、低能耗等特点,发展轨道交通对于城市自身实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常规意义而言的轨道交通包括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等,其中轻轨与地铁因为更加合理化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积极诱导用地规划、解决中长距离运输难题而广受欢迎。

从第一个标志着轨道交通发展开始的地铁在伦敦建成,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至今仍担负着承载一半以上的客流量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也已经实现从无到有的现状,并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深圳等,多为国内一线城市,依托于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上述城市基本进入网络化运营,人们可通过多途径选择交通购票方式,无形中拉近了城市的空间距离,加速了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对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重大意义。

二、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由于轨道交通存在诸多优点,确实能为城市带来便捷、安全的运输,并且各大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人口持续增长、道路交通的不断恶化,迫使轨道交通的发展成为能解决城市交通现状的根本问题。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初期、中期的客流量需求,面对社会飞速发展,依旧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投资存在风险

轨道交通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例如广州地铁二号线中三元里站至琶州站,全地下线长度为18.25km,预算投资达106.08亿元人民币。所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须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在投入建设滞后发生不满足原计划的运输能力从而改建或者扩建的情况。

(2)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

国内的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不合理因素,例如早期的北京、广州的地铁轨道使用的是十字形换乘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是两条地铁交汇在一个站,而换乘则集中在同一个站,乘客可同时向4个方向发散。一旦乘客想换乘另外的线路,就必须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寻找到各自的站台,单一的运营线路无法满足尤其是处在高峰期的交通运输的需求。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在于对地铁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如果按照国外的平行换乘设计,将地铁的平行线路从相反线路改成换乘线路,则能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

(3)城市轨道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是一个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交通出行问题的服务行业,在服务质量中,最重要的是注重所有人的安全。在正常的营运状态下,不仅要保证轨道交通所搭载的乘客、职工的安全,还要保证通道、设备的安全。乘客的安全意识薄弱、职工的大意失职、平时不注重设备的检修保养,很可能会造成轨道交通的突发事故。因此,轨道交通对于职工、检修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防微杜渐,杜绝一切隐患,才可能保证每一次交通运输的平安顺利。

二、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的意见

城市轨道交通之所以能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发展的如此广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具备的城市道路交通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发展轨道交通对于我国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轨道交通 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政府加大领导作用,媒体加大监督力度。

不同于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建设是操作技术难、步骤繁琐、涉及面广泛的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只有完善政府的领导体系,出台宏观调控方案,加强领导作用,媒体加大监督力度,对于不负责任的设计、建造过程给予曝光,才能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

(2)建立应急处理管理机制。

各类不同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处置方法和事后相关信息的处理上应该建立管理机制,以便对于在轨道交通运行中的突发事件实现统一与协调处理。对于应急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乘客疏散方案,避免发生不知情的乘客大量拥堵,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的结果。建立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可大大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3)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管理水平,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对于线路的建设规模、网络布局、技术难题实现精准的评估分析,充分利用整体资源系统,实现对于日常维护、维修管理、材料设备的综合化管理,同时确保维修昨夜对于交通运输过程的影响降到最低。

城市轨道交通不仅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对于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规划布局,加大生产投入,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加大力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验把关,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良辉,林航飞,陈小鸿.信息技术下的交通规划流程再造研究的评述[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6):92-94.

[2]宗芳,隽志才,基于活动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与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

篇2

关键词:交通模式 运输需求 城市交通 改革

一、引言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大型城市发展的心病。近几年,城市交通取得了快速发展,进入汽车主导的机动化时代,交通在推动现代城市经济腾飞和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引发了拥堵、能耗、环境等诸多城市问题。以北京为例,北京被人们无奈地称作“首堵”,其环路结构交通体系常被形容为“摊大饼”,许多人认为这是北京交通问题的根源所在。那么,大型城市的交通之困,“困”在哪里?城市交通发展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想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要构建与本城市想吻合的交通模式,那么交通模式的合理选择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人们的运输需求,并且将人的运输需求放在首位,根据需求采取有效的办法,“节源开流”,削减需求总量,健全交通网络,根据运输需求进行交通模式的构建或改革,反过来以交通模式来引导人们转变出行理念,形成合理的运输需求。

二、城市运输需求分析

(一)运输需求内涵及本质特征

运输需求是指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助运输工具实现的人与物位移的需求。运输需求的本质是基于人与物位移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运输需求实际上是对空间位移的需求,运输需求的实现就是人或物移动要求的实现。实现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参与方,而且各参与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要求。只有各方利益要求得到满足这个过程才能最终实现,而各参与方利益的实现正说明这种移动是有必要的,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即资源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优化配置。

(二)城市运输需求现状分析

从理论上讲,城市运输需求具有运输需求的本质特征,但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发展理念的不同,人们对城市运输需求呈现非经济性、不合理性等。例如北京的小汽车交通需求增长速度呈现明显的非经济性,北京以30~4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城市百年机动化进程。截止到2010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接近500万辆,进入汽车交通国际化大都市行列。据调查,北京私人小汽车年平均行驶里程是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是东京的2倍还多;小汽车出行中有40%的出行距离小于5公里,而在此距离内,自行车、电单车最合适。汽车交通在交通出行中的份额逐渐上升,而自行车交通逐渐下降。

目前,我国很多大型城市交通发展呈现汽车运输在交通出行中的份额急剧上升,忽略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功能和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低效率运行,城市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从国外城市交通发展实践来看,各种出行方式应该协调发展,在满足城市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应当有各自不同的定位。

三、大型城市交通模式改革探析

我国大型城市人口众多,为了积极响应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号召,不宜发展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因此运载效率高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或者低碳、环保的慢行交通系统成为很好的选择。本文认为交通模式的改革首先应以人为本,发扬城市运输需求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发展以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交通模式,或者以慢行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大型城市交通模式的改革实行以下“三步走”战略,第一,了解城市运输需求,发扬城市运输需求管理新理念;第二,基于现有交通网络,调整交通模式;第三,利用交通模式引导人们转变出行理念,形成合理的运输需求;合理的运输需求又可以进一步指导交通模式的转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发扬城市运输需求管理新理念

交通是为人类服务而存在的,交通治理要以人为本,满足大多数人的运输需求,提高大多数人的出行质量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因此,应在充分了解人们的运输需求的基础上,首先建立相应的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构建相对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其次根据人们的运输需求,科学地引导,使人们合理选择出行方式,最后形成合理的运输需求。

发扬城市运输需求管理新理念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构建城市交通网络体系时,各种运输方式要“各定其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以轨道运输为骨架,公交快线及其他公交线路等“线运输”方式,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相应配合的整体交通网络体系。配合骨干网的运输,自行车、小汽车、步行发挥更大的“面运输”的作用,弥补轨道运输和公交线路不能到达的区域,使各种运输方式更好的衔接。第二,应积极引导人们响应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号召,根据人们的运输需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二)发展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惟一有效的措施。公交优先战略能否实现取决于人们出行时是否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而人们是否选择公共交通就在于公共交通能否真正实现快捷、舒适。

发展快速公共交通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设轨道交通,使之成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第二,确立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首先优化现有公交网络布局和运力配置,增加支线路网的密度和覆盖率,提高可达性;其次建立智能化的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效率。总之,应确保各种运输方式在更大程度上的合作,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主线运输与支线运输、线运输与面运输之间的有效转换和衔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速度。

(三)构建以自行车为核心的慢行交通体系

自行车是所有交通工具里最健康、最环保的绿色交通方式,但是只能在短距离发挥作用。随着更多地铁站以及公交枢纽站的建设,自行车可以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作为重要的接驳方式,从而把自行车本身的作用提升到配合整个公交城市的地位上来,这也将促进公交优先理念在人们出行实践中的实现。

构建以自行车为核心的慢行交通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市中心要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第二,在主要客流集散中心、公交中心站及换乘枢纽站建设自行车停车场,为自行车短途出行及换乘公共交通创造良好条件;第三,政府应扶植自行车租赁行业,通过租赁点覆盖面的扩大,吸引人们用自行车解决从家到公交站、地铁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作用、优势、现状、问题、展望分析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A

一、轨道交通概念性分析

首先,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也就是城市中固定导轨上运行的车辆,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在我们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名词中,把城市的轨道交通定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运用轮轨运输方式的公共交通的总称。城市的轨道交通具有固定的线路,有固定的轨道辅设,并且配备了运输的车辆以及服务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具有较大范围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进行统一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的特征是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的,是公共客运的重要交通系统,主要就是服务地公共客运的,是城市中的骨干交通系统,也是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系统。其次,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城市轨道交通发挥的地位与作用。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城市的轨道交通是主要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也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以后,就与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以及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是得到世界公认的低能耗且少污染的交通,被称之为绿色交通,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城市轨道交通也具有公益性,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全局与发展模式。为了建设生态的城市,就要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城市沿轨道交通廓道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对城市繁荣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城市中心人口密集的现象也起到缓解的作用。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市场出行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节省了时间,还使生活的质量得到改善。人们出行主要靠地铁轻轨,所以,城市的交通变成更加有序,人们出行也非常方便。

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势所在

第一,城市轨道具有的运输能力是非常大的。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转密度较高,列车行车时间间隔太短,行车的速度又太高,列国编组辆数较多,所以,具有很大的直通车能力。单向的高峰每小时的运输能力最大可以达到六万至八万人次,地铁达以三万至六万人次,有的还能达到八万人次,轻轨一万至三万人次,有轨电车达到一万人次,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远大地公共汽车。据统计,地下铁道每公里线路年客运量在一百万人次以上,最高的达到一千二百万人次,高峰期的地铁一小时能通过全日客流的百分之十七至百分之二十,三小时能通过全日客流的百分之三十一。第二,城市的轨道交通的准时性非常高。因为城市轨道交通是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不会受到其他交通工具的干扰,也不会有线路堵塞的现象发生,更不受气候的影响,是全天候的交通工具,列车按照运行图进行运行,准时性是非常强的。第三,城市轨道交通的速达性非常高。与其它公共交通相比较,城市轨道交通因为是在专用行车道上运行,不会受到其他交通工具的影响,车辆行驶的速度非常快,停站的时间不长,上下车非常迅速也非常方便,所以,速达性非常高。第四,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性非常高。城市轨道车辆的运行特性非常好,车辆、车站都装有空调,所以,乘车的条件非常好,也具有较高的舒适度。第五,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较高。因为城市轨道交通是在专用轨道上运行,不会有平交道口,也不受其它交通工具的影响,而且,通讯信号设备也比较先进,所以,很多有交通事故发生。

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客运量急剧增加。这期间虽然交通能力有所加强, 但在一些城市, 特别是某些主要干道, 高峰期客运量远远超过大型公共汽车所能担负的运量, 道路阻塞已司空见惯。交通拥挤堵塞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以北京为例, 机动车平均车速逐年下降, 每小时客车车速已由25.4公里下降到21.5公里。同时, 交通阻塞造成车辆怠速行驶, 也加大了能耗和废气排放量。

我国有近70 座大城市。这些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外出活动, 加上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 单个城市每1天的客运量已经超过1 000 万人次。高峰期一条公交线承担1~ 3 万人次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车上乘客密度最高时达到10~ 12 人m 2, 公交车辆行驶速度已经降到每小时10~ 13 公里,个别城市甚至每小时只有5公里交通系统已处于瘫痪的边缘。

从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客运结构来看, 轨道交通所占比例很低, 城市交通工具基本上是自行车、公共汽车、中巴和小汽车。以自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交叉混行, 大大降低了机动车的行车效率和对道路的使用率, 最近几年中巴、出租小汽车、私人小汽车的大量涌现更加重了这种现象。要真正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 满足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需要, 就必须大力发展面向公众的集约型运输方式。由以上分析可知: 轨道运输系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和最佳选择, 它不但能解决人们大批量流动的需求问题, 而且还改善了地面环境, 为其他机动车的运行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对发展我国汽车工业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据统计, 北京市1998年有地铁线路42公里,只占全市公共电汽车运营线的1.5% , 却承担了全市客运量的15%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 兴起― 衰落― 重新发展”的过程。早在30年代, 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都相继出现了有轨电车, 但随后便被陆续淘汰。1965年7月1日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动工兴建。30年以来, 我国相继建成的地铁线路仅100公里多。

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展望分析

现在世界大城市无不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头等大事, 特别是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工具。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势在必行, 但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现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谈点浅见。

首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应适合国情市情。虽然轨道交通的很多优点是其他运输工具无法比拟的,但是,是不是适合一个城市,还需要与城市的具体实际进行结合,并进行科学的论证。例如北京、天津以及上海等这些拥有二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国灰乘车比较困难,并且很多突出的矛盾,所以,要想使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就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加快建设地铁,慢慢形成以地铁为主,轻轨、公共汽车为辅的立体交通网络。为了使造价得到降低,就要与城市的规划结合在一起,有规划的建设轻轨。在一百万至二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就要以轻轨交通为主,以地铁以及其它交通工具为辅助的方法。在有四十万至一百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就要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以轻轨及其它私人交通工具为辅助。这样不但能使运输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且,还能有效利用建设资金。

其次,发展城市的轨道交通就要积极的推广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对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要认真学习与吸取,例如:我们国家香港地铁的全商业化的经营策略,政府给予了财务方面的大力支持,把投入的资金作为股本,体制上为公司创造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在机制上让其进行自主的经营,自我的发展。德的法制化经营方针:国家对运输市场进行宏观的调控,制定出很多关于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规章制度。这些管理的方法与完善的法制制度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所以,我们需要用心的学习,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依然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还没有健全的发展机构,但是,全国各地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情是日益增高。城市化的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心城市也在快速的向周边辐射,所以,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越来越强。伴随着我们国家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产业外转快速的转移,无论是外资,还是民营资本进入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都会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任何一个城市的总体要得到发展,一定要从城市的交通做起。信息需要网络,物品需要通道,因此,要想打通国内与国际间的物品的流通,就必须要有既方便又快捷的直通车通道,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经济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以快速的提高,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建设才能加快步伐。

参考文献:

1、陈晓玲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城市交通 2012年第2期

2、孙资 试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 城市交通 2012年第5期

篇4

为了减少旅客出行的换乘次数和时间消耗,减小铁路旅客集散对城市交通(尤其是地面交通)的压力,构建快速化、便捷化、人性化、一体化的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本文研究的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是指采用轮轨方式运转的快速大运量客运交通运输系统,是包含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广义客运轨道交通系统。从建设、运营和管理角度,可以分为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3种类型。

1.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弊病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铁路列车一般只在某个车站进行乘降。在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铁路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之间的客流换乘一般仅在一个节点(铁路客运站)上进行。这种传统的铁路设站和单点集中乘降运输组织模式能够适应一般规模城市的客运需求,但对于特大城市,尤其是在列车密集到发时段内,这种方式将对车站节点周围的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旅客的换乘次数、出行时间及不舒适感。

2.—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

—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是指通过科学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从而形成分工组织合理、衔接紧密有序、资源共享、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种客运轨道交通模式。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整个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优化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

轨道交通体系内部的整合包含3层含义:

(1)轨道交通设施的平衡。不仅要根据各种轨道交通方式的特点考虑其线网布局的平衡,而且要重视枢纽、场站的建设,点、线合理布局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2)运行的协调。在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并存,不仅要求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分工合理,更要求其衔接紧密,保证运输过程的畅通。

(3)通过综合管理将轨道交通设施和运行紧密结合起来,使运行水平和轨道交通设施水平一致,其中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是综合管理的关键。

与外部发展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城市发展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城市全面发展和城市群协调发展。

与土地使用发展密切结合,既能发挥轨道交通设施的最大效益,又能先期引导土地布局的形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合理分配和使用有限的资金,使投资能充分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环境相协调,使人们在享受便利出行条件的同时,减小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进步,不仅提供高标准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要确保社会各阶层都能平等共享城市有限的交通资源。

3.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旅客提供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时间价值逐步提升,旅客对轨道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协调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满足客流便捷的集散要求。一方面,铁路列车在城市区域内需要满足旅客多点乘降的要求,减少旅客换乘次数和时间花费;另一方面,铁路需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密切衔接,提供高效的换乘服务,使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对外旅客运输中更多地承担客流集散任务。

(2)保证轨道运输系统的运行顺畅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轨道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

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必须促进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合理分工和紧密衔接,根据客流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网络,通过高效的换乘枢纽衔接,保证列车运行接续良好,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实现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由于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方面存在条块分割,关键问题是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管理机制障碍。

(3)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带动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减少对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城市形态、土地开发等都具有引导作用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实际,为城市外部和内部交通提供良好的运输服务。同时,还应该结合城市规划,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体系构建的3种基本模式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应实现铁路出行旅客多点乘降,根据城市现有轨道交通网络条件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同,可以采用替代兼用、共轨运输和枢纽换乘3种基本模式。

4.1 替代兼用模式

替代兼用模式是指铁路直接引入、穿越或外包市区,铁路列车在市区外按铁路方式运行,在市区范围内按城市轨道交通方式运行,空闲时段内开行城市列车的轨道交通模式。其中,城市列车区别于传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是指利用城市范围内的铁路空闲时段开行的承担城市范围内旅客运输任务的一种新的列车种类。

但此模式的实施条件较为苛刻,从城市用地情况和现有轨道交通条件来看,仅在两种情况下可采用种是铁路已经引入、穿越或外包城市区域,且该径路上没有建设轨道交通线,并且该线路铁路并不繁忙,通过对该线路站点重新规划和建设,在铁路空闲时段内可开行城市列车;另一种是铁路线路有条件引入、穿越或外包城市区域,且该方向上尚未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包括规划后未实施),并且该线路铁路不繁忙,可以按照统一模式修建,对站点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在铁路空闲时段内开行城市列车。

从城市在铁路线路上的位置来看,由于列车在城市内停靠站点较多,运行时间较长,因此,这种铁路替代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的模式主要适用于铁路线路末端的特大城市,对于中间经由城市不宜停站太多,以免列车总运行时间增加过多。

从列车类型来讲,由于列车在城市内尤其是末端城市内,需要频繁进行起停,因此,传统的机车牵引类型列车不适用于此模式,需要开行动力分散、起停性能较好的动车组列车。

4.2 共轨运输模式

共轨运输模式是指通过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的统一,或对运载工具进行改造,使得铁路列车进入城市后可以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运行,在该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上部分(或全部)站点进行乘降的模式。通过该模式,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可以共享,在建设上能够节省投资,但此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是否采用共轨运输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从城市用地情况和现有轨道交通条件来看,在两种情况下可采用该模式种是当城市既有铁路延伸线上已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不繁忙和技术上可通过改造满足共轨运输条件时采用;另一种是在已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方向上新建铁路,且在城市轨道交通不繁忙和技术上可通过改造满足共轨运输条件时采用。从城市在铁路线路上的位置来看,该模式主要适用于铁路线路末端的特大城市,对于中间经由城市不宜停站太多。根据客流情况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情况,在市区内可开行铁路站站停列车或者大站停列车。

4.3 枢纽换乘模式

枢纽换乘模式是指通过对同一城市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一体化布局优化和设计,使其分布合理、衔接紧密、枢纽站换乘高效,实现旅客在多个站点上方便快捷地进行换乘的轨道交通模式。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不处于同一方向上,或者即使在同一方向上,但技术条件或实际运营不适合采用替代兼用模式和开行共轨列车时,通过高效的换乘枢纽使旅客在多个站点上进行集散。枢纽换乘模式中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干扰,因此,可以作为各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方式。

虽然枢纽换乘模式适用范围较广,同时也不受轨道交通类型的限制,但其枢纽换乘站点的数量、布局和设计极为重要。合理的换乘枢纽站分布能够减少旅客的换乘次数和时间,提高旅客运输效率,减少铁路旅客集散对城市地面交通的压力。因此,换乘枢纽站的布局和换乘系统的设计是枢纽换乘模式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5.体系构建模式选择

由上述3种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基本模式的特点可见,影响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模式选择的因素如下:(1)内部因素包括轨道交通、技术条件和运输组织;(2)外部因素即城市特性,包括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将以上影响因素细化,可以得到传统模式适应性、城市位置、铁路现状、铁路新建或延伸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规划、技术条件、运输组织7个因素。

且该径路上没有建设轨道交通线(包括规划后未实施),该线路铁路不繁忙,可以通过对该线路站点进行系统规划和建设,在铁路空闲时段内开行城市列车,铁路替代兼用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如果城市既有铁路延伸线上已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或者在已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方向上有新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依次进行判别,可以得出不同情况下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改造、新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构建模式的选择结果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模式选择的流程和结果技术改造或建设,实现共轨运输。

除以上情况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可以采用枢纽换乘模式,通过高效的换乘枢纽进行衔接,保证旅客运输的顺畅,使城市轨道交通更多地承担铁路客运旅客集散任务,减小地面交通的压力。

6.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城市交通 交通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E93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162-01

城市交通是一个独具特色,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精细,并有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 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经历了交通问题孕育、生成、发展、高涨逐渐演变的一个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机动车增长,轿车的消费增长迅速。城市车流更加集中,走不动,停不下,矛盾极其尖锐。如北京市,建成了几个快速环路和一百几十座立交,但交通问题并没有根本改善,目前仍是“四肢发达,心肌梗塞”。

1. 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1.1 交通堵塞和拥挤严重

在我国城市所面临的各种交通问题中, 交通堵塞和拥挤最为突出, 也是最为普遍的问题。 全国31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接近饱和, 有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已接近半瘫痪状态。我国大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现象与城市外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据统计,每年因城市交通不畅, 运输效率低下,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所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甚至达到10%。。

1.2 道路承载力低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平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局面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

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于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1.3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 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 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 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 出现了许多立交桥、 高架桥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交通问题。 实际上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是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的。 所以出现了重视大型交通工程的建设, 而忽略和低估公共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入困境。

2.解决对策

2.1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由于与道路相分离,可以快速运大运量的乘客,已成为世界各国大都市解决城市通拥堵问题的必选。目前我国大城市的客运结构来看, 轨道交通所占比例很低, 城市交通工具基本上是自行车、 公共汽车、 中巴和小汽车。以自行车为主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交叉混行, 大大降低了机动车的行车效率和对道路的使用率, 最近几年中巴、 出租小汽车、 私人小汽车的大量涌现更加重了这种现象。 要真正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 满足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需要, 就必须大力发展面向公众的集约型运输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知: 轨道运输系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和最佳选择,它不但能解决人们大批量流动的需求问题,而且还改善了地面环境, 为其他机动车的运行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对发展我国汽车工业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交通拥挤收费政策

拥挤收费概念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是指在城市交通严重拥挤的情况下,通过对使用者收费来引导和调节交通需求,在时空上改变交通流量的分布,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1975 年,新加坡通过收取“拥堵费”,控制高峰期严重拥堵地区、路段的上路汽车数量,收效极为明显。机动车通行量比高峰时期减少了 24700 辆,交通速度增加了 22%交通收费管制区域的机动车总通行量减少了13%;单人乘机动车数,减少部分机动车从高峰时间转向非高峰时间通行。

2.3 鼓励自行车的发展

自行车交通因占地少、投资小、效率高,节约能源和水源。可减少私家车交通量、减少或减轻交通事故、减少拥堵、减少停车用地、减轻道路投资压力,从而增加市政公共投资对其它公共设施的投资,无空气、水源、噪音污染。荷兰对自行车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信号灯、停车场停车库进行了大量投资,成功地使自行车交通迅速发展,大大提高自行车交通的比率、效率和安全性。同时荷兰采取机动车道和专用的自行车道分流的方式解决混合交通的问题,也使机动车交通速度得到提高。长期以来,我国道路基本上是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共用一个道路空间的混合通模式,不同车种、不同流向、不同速度的交通流在路段和交叉口内交织。虽然部分路段设有机非分隔设施,但在交叉口内仍是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混合行驶,在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这种混行基本上不会影响车辆的通行。但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机非混行车辆的冲突越来越严重。

2.4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TS)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我国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在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信号控制、电视监控、122报警中心、交通信号管理等交通控制系统。进入90年代以后,许多部门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和研究,内容包括交通控制与管理、通信系统、电子收费、公交智能化调度等。 21世纪即将实现的是“高级道路交通系统”。这个系统由高级导航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判断道路情况诱导车辆系统和车辆自动行驶系统等9个分系统构成。它利用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对车辆和道路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和管理,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交通秩序,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技术”。

3.结语

城市交通问题普遍存在于国内国外各大城市中, 具有地方性和长期性。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 我们在总结本国经验的同时, 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汲取其优秀成果。既要从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实际出发, 又要立足于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 研究制定出既符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律, 又符合国情的完整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引导我国城市交通和谐与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浩,赵鹏.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2] 赵金涛, 刘秉镰.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01 ): 19- 2

[3] 马智辉.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J] .科技情报与经济, 2006( 09)

作者信息

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营模式;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顺利运营的重要保障。因此,准确理解、把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个城市的供电系统出发,全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模式,对影响供电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模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供电运行模式,建立更为合理的、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顺畅。

一、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模式

(一)、外电源模式

外电源模式所包括的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通过城市电网,将高压、中压电源引入,然后利用电压转换、直接分配,将引入的外部电源运用到轨道交通的降压变电所或牵引变电所,通过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主体车辆、辅助用电设备如动力照明负荷等供电。一般情况下,轨道交通从外部电源引入的供电模式分为三种,即集中供电、分散供电、混合供电,其中集中供电是我国采用的主要模式,分散供电用于一些城市,而混合供电主要用于部分线路。[1]

集中供电模式是我国轨道交通的主要供电模式,通过设置数量不等的、专门的主变电所,电能从多个有限的集中点中获得,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所有电能都需要通过主变电所获得。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采用集中供电模式的原因是:首先,我国电力资源缺乏,电力在高峰时段供给不足,电力运行存在安全问题,集中供电模式为轨道交通供电提供保障。其次,从城市轨道交通电力控制的精度与速度方面考虑,城市电网电力调度技术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电力调度的综合控制。再次,我国的电力运营、城市轨道运输分别附属于不同的部门,这样就使信息共享存在难度,当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因为处理速度的缓慢为城市轨道交通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电网的影响较大,因此,利用集中供电模式,从有限点接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如电能质量控制、谐波集中治理等,以消除对系统电网的影响。

而分散供电模式不设置专门的主变电所,采用从不同地区城市的电网获取电能的方式,对区域电力网、城市电力网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增容扩建多座城市的电网变电所。介于集中供电模式与分散供电模式之间的是混合供电模式,它吸收了这两种供电模式的优点,供电系统经济、可靠、灵活。混合供电模式还可根据各城市电网的现状、未来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等,合理分配供电模式。

(二)、内部电源模式

内部电源模式分为牵引、降压联合模式和牵引、降压混合相对独立模式两种。牵引、降压联合模式是通过牵引、降压混合变压所实现两种电源的生产任务。采用动力变压器时,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降压变电所中的两台动力变压器分列进行运行,为其供电范围内全部负荷供电。而采用直流牵引供电时,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两套整流机组以并联的形式运作,同时打开接触网越区隔离开关,使其与相邻的牵引变电所共同运行,两者构成双边供电模式,实现向供电范围内车辆的共同供电。[2]而牵引、降压混合相对独立模式分别设置独立的降压变电所与牵引变电所,这样使两者之间的影响较小。

(三)、馈电-受流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受流方式分为接触靴模式和受电弓模式两种,与这两种车辆受流模式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馈电模式分别是第三轨、架空式。受电弓-架空式属于容性接触馈电模式,该模式悬挂包括补偿器、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等。接触悬挂在支柱上设置支持装置架设,把通过整流获得的电能传输给电动车辆。受电弓-架空式属于刚性接触馈电模式,此模式需要把整个悬挂导体的刚度作为考虑对象,采用相应强度的汇流排或导电轨与接触线相组合。

二、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模式的主要因素

(一)、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受体制问题的影响,我国传统思维模式存在不喜欢与别人合作的问题,倾向于建立自己的系统,这个问题同时存在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进步,科学研究的发展将一些缺乏科学认识与作法,不合时宜的认识进行淘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逐步向专业化管理发展,使更多的专业化管理运营项目走向社会。在这种情况下,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得以化解,使运营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质量与维护效率。

(二)、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关系着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行,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如果供电系统出现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就有可能出现混乱,甚至瘫痪等问题。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者应把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素作为考虑的第一要素,在必要时可提高投资金额以此确保裕度的充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计者多采用集中供电的模式,建立SCADA系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3]

(三)、投资计划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资金的投资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由于不同的供电模式对资金的需要不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实际需求,设计、选择合适的供电模式,为当地轨道交通提供保障。

三、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建议

(一)、促进电力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建设

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采用集中供电的模式下,电力部门应积极承担其对轨道交通10Kv以上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同时,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地实现电力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全部承担。同时,对于这种运营理念,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应用于接受,电力部门应积极承担。

(二)、因地制宜地选择科学的供电模式

对于供电模式的选择,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轨道交通状况,对于供电模式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供电模式。首先,应结合城市隧道的形式进行选择,根据断面的大小、形状进行选择。其次,应合理的选择电压等级、电网结构、电流方式,根据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供电模式、运营模式。最后,由于,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有的城市形态是环形结构、有的是狭长结构等,应根据结构,科学的制定轨道交通供电模式。

(三)、渐进合作

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公司与城市电力部门的合作,例如,建设期的项目合作,运营其的维修合作等。在确保城市轨道交通顺畅的情况下,两部门充分合作,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分散供电或者集中供电、资源共享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供电模式、运营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安全、经济、可靠等因素,根据各个地区、城市的实际状况,制定、选择科学的、合适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模式,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谭丽娜,白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90-191.

篇7

关键词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

1综合智能运输电子系统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运输系统智能化的核心和前提是电子化和信息化智能运输系统(In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ITS)包含7许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其中最基本的包括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

综合智能运输电子系统是随着计算机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交通管理系统技术,是现代交通运输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关键。从电子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功能看,现代的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框架主要由以下基本系统组成。

1.1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

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参与者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可以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处的交通信息;该系统得到这些信息并通过处理后,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路线。更进一步,当车上装备了自动定位和导航系统时,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自动选择行驶路线。

1.2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这个系统有一部分与ATIS共用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系统,但是ATMS主要是给交通管理者使用的,它将对道路系统中的文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交通进行控制,如:信号灯、诱导信息、道路管制、事故处理与救援等。

1.3先进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APTS)

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交通、城郊铁路和城市间的公共汽车)的效率,在实时交通信息流的基础上,向旅客提供便捷、经济、运量大的公交系统。

1.4货运管理系统

这里的货运管理系统是指以高速运输网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物流理论进行管理的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综合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及网络技术有效组织货物运输,提高货运效率。

1.5紧急救援系统((EMS)

紧急救援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它的基础是ATIS,ATMS和有关的救援机构和设施;通过ATIS和ATMS将交通监控中心与职业的救援机构联成有机的整体,构联成有机的整体,为道路使用提供车辆故障现场紧急处置、拖车、现场救护、排除事故车辆等服务。

2综合智能运输电子信息系统的作用

综合智能运输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它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使原本分离和独自运行的各种运输系统(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电子信息技术为纽带,形成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综合运输系统。它使整个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提高服务质量,使社会能够高效地使用交通运输设施和能源,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增加交通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降低交通运输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道路运输网的通行能力以及提高交通运输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

3我国发展综合智能运输系统的策略

3.1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及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国际经济更趋一体化。新世纪将是综合运输的时代,将形成物流系统的综合化,交通运输面临新的革命性变化,这种新的运物模式将打破传统的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局面,强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集成。综合运输系统由此成为各种运输方式在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应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经济优势,开展有序竞争的动态平衡系统,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衔接,应由一个承运人组织完成。

3.2实现城市交通各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

以汽车为城市主导交通运输工具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效应,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城市公交体系中已经或正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主要城市之间修建高速轻轨,对条件许可的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在市区和郊区之间建市郊铁路。许多城市拥有较发达完善的城郊轨道运输系统,成为连接市中心与城市周边、航空港的重要运输网络铁路是加强城市间联络的纽带,世界各国都把城市间旅客运输作为重点。

3.3发展现代综合物流,实现合理运输

为了综合物流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加强物流系统意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第二运输企业需要提高货主意识和服务质量,并改善与货主的相互关系;第三,要逐步建立运输者与货主间的战略联盟与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第四,要重视不同范围的拓展,发挥铁路在综合物流中的特殊作用;第五,积极发展运输制;第六,明确政府和企业在综合物流中各自的作用。

3.4实施交通运输集团化战略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形成,要依赖于三个方面的合力: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和企业组织。要实现大距离的“门到门”运输,要以铁路为骨干,以公路为基础,各种运输方式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加强国家的监管和调控是交通运输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实行“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国家的监管调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国家的调控范围应主要体现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审批重大建设项目、确定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收费标准的原则等。

培育运输市场,优化竞争环境,也是交通运输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需要。实施企业集团战略的目标应该是重建有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要使各种运输方式尽早进人运输市场,并尽可能使其处于同一竞争基础上,为各种运输方式提供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篇8

关键词:城市地铁 转向架结构 安全运营 车辆检修

中图分类号: U2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B)-00

1 地铁车辆转向架作用

(1)地铁车辆转向架能够很大程度的增加车辆的承载能力、车辆的长度以及车厢的容积,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地铁车辆的速度。

(2)地铁车辆转向架能够充分利用轮轨之间的结合点,安装制动装置,传送制动力和牵引力,从而使得地铁车辆的制动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缩短车辆的刹车距离。

(3)地铁车辆转向架能够承载车体的重量,同时可以使得车轴的重量得到均匀分配,同时承受、传送从轮轨至车体之间或者从车体至车轮期间的所有质量和各种作用力。

(4)地铁车辆转向架能够确保车辆在正常的行驶情况下,增加车辆的灵活性。地铁车辆能够始终位于转向架之上,这样轴承装置使车轮顺着钢轨的滚动变为车体顺着线路行驶的平动,进而能够顺利实现车辆的直线行驶或者顺利地通过转弯处,有效增加车辆的灵活性。

2 地铁车辆转向架常见故障分析

(1)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

地铁车辆的故障检修工作是地铁安全运营的可靠保障,转向架的轴承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对它的故障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轴承是转向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转向架的轴承出现故障,则会影响整个机车的正常运转。因此分析转向架轴承对于保证机车运行安全十分重要。常见的转向架轴承故障主要是轴承的损坏、磨损或者轴承产生大量的油污,进而影响轴承的使用。这种情况是转向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导致转向架的轴承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长时间的磨损。进而导致轴承坏死。

(2) 地铁转向架出现裂纹

机车的转向架就像人类的腰部,是主要的部件。在常见的转向架故障中,转向架出现裂纹也是影响地铁车辆正常运营的主要因素。转向架出现裂纹,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一般而言,在转向架构架设计、技术指导下,应确保其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均不得低于30年,即使使用工况十分恶劣,应力要求应不得高于许用应力和抗疲劳强度,不能出现裂纹等现象。导致转向架出现裂纹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多层焊接层间融合不良、转向架质量问题和长期连续工作导致。

(3) 检修人员疏于对转向架的定期检修和管理

对于任何机车来说,定期维修和保养是保证机车正常连续运营的主要条件,只有定期保养检修,才能防患于未然。转向架虽然是机车的主要部件,但是由于工作上的原因和转向架的特殊位置,导致检修人员在检修车辆时很少能够对转向架进行严格准确的检修。所以,这就会导致转向架年久失修,故障不断,进而影响机车的正常运转和工作。影响转向架寿命的因素不仅仅是因为转向架的质量问题,更是由于保养不到位,大大减少了转向架的使用寿命。所以,对转向架的保养和检修是必不可少的。

3 转向架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分析

(1) 利用小波包―包络分析法对轴承进行检修和检查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滤波器得到特定的频率震动信号,利用小波包―包络分析法可以有效解决不能确定固有频率的难题。利用故障识别搜索法进行故障搜索,根据变量的值来确定故障的位置所在。利用现有的、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对转向架轴承的故障进行排查,可以有效的减少排除出故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确保转向架的安全工作,进而保证整个机车的安全运营。为了地铁的安全运行,必须对转向架轴承进行故障诊断,现在的检查方法智能化不足,准确度不高,通过对小波包―包络分析法和故障识别搜索法的应用,能更准确的推导出故障的发生点。

(2)对与转向架裂纹故障的方法分析

针对每层焊接工作而言,均需以母材预热处理为基础,且测量其预热后的温度,待焊接完成后,需除去焊渣和氧化皮,在探伤过程中,以磁粉为主,保证焊接层没有杂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层焊接层能够得到均匀的焊接。除此之外,转向架出现裂纹,不仅仅是由于焊接层的不吻合引起,焊接技术工人的技术也是影响转向架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有关的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进而保证转向架的安全使用和正常检修。

(3) 加强对地铁转向架的检修和保养,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转向架故障频发,除了上述的几点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对地铁转向架的后期保养和检修不到位。定期检修是保证车辆安全与运营的重要前提。定期的检修和保养,不仅仅能够有效避免转向架常见故障的出现,更能够延长转向架的使用寿命,减少运营成本。同时,还要加强对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确保能够对地铁转向架进行准确、精确的检修,进而保证地铁车辆的安全运营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4 结语

转向架对交通轨道运输系统的经济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对地铁车辆的安全和行驶性能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因此对于地铁车辆的转向架,必须重视其性能的稳定性、高可靠性、轻量化、易维护、低噪声以及特殊的运行环境等特点,在对转向架常见故障的分析之后,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地铁的发展是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主要支柱。

参考文献

[1]刘建强,赵治博,章国平,王广明,孟双,任刚. 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 铁道学报,2015,01:30-36.

篇9

(一) 单项选择题

图1是经纬网局部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读图完成1、2题。

1.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4点 B. 7点 C. 8点 D. 11点

2. M时刻后的一周时间内,若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则太阳直射点( )

A. 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

B. 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D. 在南半球,正向南移动

图2中图甲为某地区水平的岩石年龄分布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图乙)。据此回答3、4题。

3. 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戊、丁,其岩层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 )

A. 丁乙戊 B. 戊丁乙

C. 戊乙丁 D. 乙戊丁

4. 下列关于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

B. ①表示甲地的测站,②表示乙地的测站

C. 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

D. 越接近震中的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

图3是飞机航拍的某地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图4是该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5~7题。

5. 该地气候类型属于( )

A. 热带沙漠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地中海式气候

6. 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灌溉设施 B. 人口密度

C. 土壤肥力 D. 河流分布

7. 影响该地每月日平均日照时数的年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天气状况 B. 昼夜长短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地势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8~10题。

8.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 ②阶段,人口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 ③阶段,人口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 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9. 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最大的是( )

A. 1958年 B. 1963年

C. 1975年 D. 1985年

10. 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B. 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C. 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D. 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图,回答11、12题。

11. 下面对该城市功能区描述正确的是( )

A. 高新产业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

B. 化工产业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

C. 轻纺产业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

D. 化工产业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

12. 野外考察发现,图中a处土层薄,b处土层较厚,其主要原因是( )

A. a处人类耕作少于b处

B. a处坡度大于b处,流水侵蚀作用强

C. a处海拔高于b处

D. b处植被覆盖率高于a处,流水侵烛作用弱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13、14题。

材料一 中新网2011年10月27日报道,俄罗斯将耗资逾400亿元在北极点附近修建一个超现代“奇幻城市”。根据苏联时期一个颇流行的北极熊幼崽卡通形象,这个“奇幻城市”被命名为“乌姆卡(Umka)”。

材料二 下面甲图为“北极地区景观图”,乙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3. 俄罗斯欲建设“乌姆卡”,“醉翁之意”在于( )

A. 开展科考旅游

B. 争夺油气资源

C. 拓展海运空间

D. 移民冰雪世界

14. 甲图中景观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乙图中( )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减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12月19日在京《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据此回答15、16题。

15.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B. 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C.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D.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二产业

16. 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 )

A. 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的开发区

B. 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C. 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

D.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小城市经济发展

(二) 双项选择题

图8为“2011年4月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黑粗线为锋线。读图完成17、18题。

17. 图中A处与B处的气压差可能为

( )

A. 22.5百帕

B. 27百帕

C. 23.5百帕

D. 27.5百帕

18. 此时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有

( )

A. 广州阴雨转晴

B. 北京雨雪交加

C. 日本南部连续性降水

D. 江苏狂风暴雨

2011年7月4日至l0日,第四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在新加坡举行。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该国规划在填海地段兴修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下图为新加坡地图。读图并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9、20题。

19. 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A. 用水量大 B. 降水丰富

C. 干旱少雨 D. 污染严重

20. 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节约用水

B. 人工降水

C. 国内跨流域调水

D. 循环用水

读“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 该产业园可能位于( )

A. 新疆 B. 海南

C. 云南 D. 湖南

22. 该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这体现在该产业园( )

A. 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零产生、零排放

B. 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C. 通过缩短产业链,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

D. 通过废水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二、 综合题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⑷题。

材料一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50千米的椭圆形轨道,飞行器绕地运行一周约90分钟。据悉,“天宫一号”将分别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材料二 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中的“嫦娥三号”有望于2013年在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材料三 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图12示意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之时,日地距平比最接近( )

A. a B. b

C. c D. d

(2) “天宫一号”飞行器从升空到进入运行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

B. 气温垂直变化为先降温后升温

C. 气压垂直变化为先降低后升高

D. 角速度和线速度与发射场相比都大

(3) 相对于我国其他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有( )

①纬度低,火箭运载量大;②毗邻海洋,海上运输便利;③残骸落区安全性好;④发射窗口多,自然灾害少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酒泉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5)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请问甘肃省有哪些主要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24. 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图13为京沪高铁线路分布图,图14显示京沪高速铁路某段景观。据此完成(1)~(5)题。

(1)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京沪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影响京沪高速铁路选线的社会经济因素。

(2) 京沪高速铁路部分线路采用“高架”方式铺设,其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噪音扰民

B. 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 保护野生动物

(3)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双选)( )

A. 增加货物运量

B. 促进跨城就业

C.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 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4)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能够促进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区之间的产业活动联系,主要包括__________联系、__________联系等。

(5)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对长三角地区的商业网点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规模______,密度________;沿________集聚。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利用江苏沿海特有的辐射沙脊群,开发建设总面积约1 000平方千米的2个超大型人工岛,并以此为依托开发周边的优良港口资源,整个工程总投资约3 000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江苏沿海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__。这里的湿地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_________________保护区被列合国“人与生物圈”网。

(2) 分析江苏开发大型人工岛的条件。

(3) 江苏开发大型人工岛有什么意义?

2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②③④四处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共同区位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区位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 该市拟规划建设化工工业园,应选择在甲、乙两处中的_____________,其比较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 。

(3) 城市综合体在城市中的作用有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述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措施。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成为民俗民风的大观园。境内地势高差悬殊,气候类型多样,山川河谷相间,形成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如路南石林、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湖面广阔的滇池等。旅游业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材料二 2011年1至9月,云南省累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553.8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国内旅游收入816.9亿元,同比增长21.6%;旅游业总收入达893.1亿元,同比增长21%,各指标均超额完成计划目标。

(1) 按本质属性分类,路南石林属于___

______________旅游资源。

(2) “三江并流”属于世界__________遗产,具有很高的_____________价值(两点)。

(3) 简要评价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 图1是一幅局部图,将局部图复原成整体图,如图18所示。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35°E,其地方时应为12时,由此计算出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11点,故选D。

2. D 原图中75°N的昼弧为90°,昼长应为6小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半球。甲地日出时,乙地已经日落,说明75°N各地的昼变短,夜变长,推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故选D。

3. D 向斜处的岩石年龄中间新,两翼老,由此确定乙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处的岩石受到挤压,非常紧实。乙位于向斜的中间部位,岩石最紧实,故选D。

4. D 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A项不正确。图中甲离震中远,乙离震中近,B项错误。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因而a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C项不正确。离震中越近,与震源的直线距离越小,纵波与横波抵达的时间越小,时间差距也就越小,故选D。

5. C 由图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应为温带气候类型。该地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综合气温和降水状况,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6. A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有水源,故选A。

7. B 该地降水较少,日照时数受天气的变化影响不大,只随昼夜长短的变化而变化。

8. C 读图可知,①阶段,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也下降,自然增长率并没有下降,A项不正确。②阶段,死亡率很高,B项错误。③阶段,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由此推知自然增长率高,故选C。④阶段,出生率有波动,死亡率稳定,自然增长率有波动,但并没有下降,D项不正确。

9. B 读图可知,1963年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由此推知自然增长率高,而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为负值,根据材料中的公式,1963年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很大,故选B。

10. C 大多数年份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说明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11. B 高新技术产业区靠近图中的高地,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A项错误。轻纺工业污染很小,可以靠近城区,C项不正确。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化工产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部,为市区夏季风的上风向,D项不正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相反,该地应有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经化工产业区,如图19所示,故选B。

12. B 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比b处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故土层比b处薄。

13. B “乌姆卡”若建设成功,以“乌姆卡”为中心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海底矿产资源将归俄罗斯所有,故选B。

14. C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从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故选C。

15. C A、B两项都是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但不是必然产生这样的问题,只要注意保护环境,对城市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就可能不会产生上述问题。城市有可能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二产业”也不是城市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项不合题意。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故选C。

16. D 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故选D。

17. BC AB两处的气压差为:(n-1)d≤PAB<(n+1)d,n为A、B两地之间的等压线条数,d表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图中n为10,d为2.5百帕,由此计算出A、B两处的气压差在22.5百帕到27.5百帕,故选BC。

18. AC 广州正好是冷锋过境后,故A项正确。日本在暖锋的锋前,是暖锋的雨区,因而C项正确。

19. AB 新加坡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用水量大,A项正确。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B项正确。

20. AD 新加坡降水很丰富,B项不合实际。新加坡是国土狭小的岛国,无法进行国内跨流域调水,C项不正确。为改变淡水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新加坡在开源的同时必须节约用水、循环用水,故选AD两项。

21. BC 该产业园以橡胶为原料,海南和云南可种植天然橡胶。

22. BD 燃烧废橡胶会排放二氧化碳,A项不正确。该产业园实现循环生产,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故B、D两项正确,C项不正确。

23. (1) B

(2) D

(3) B

(4) 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②地形:地处河西走廊,地形平坦;③植被:温带荒漠为主,植被稀疏、矮小;④土壤:荒漠土为主;⑤水文: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水量小,季节变化大(答出三点即可)

(5) 常规能源:水能、石油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

【解析】 从7月初到第二年1月初,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远日点到近日点,日地距平比从最大值到最小值,故第(1)题选B。飞行器飞行的周期约90分钟,故飞行器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比近地面大,第(2)题选D。海南降水丰富,发射窗口少,因而第(3)题选B。甘肃省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再加上支流多,河流流量较大,因而水能资源丰富。甘肃有冷湖的石油资源。甘肃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能丰富。河西走廊地处西风带,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

24. (1) 地形 ①人口密集;②经济发达;③城市化水平高;④科技水平高;⑤运输需求量大。(答出两点即可,应具体回答建高速铁路的原因)

(2) B

(3) BC

(4) 生产协作 商贸 科技与信息(答出两点即可)

(5) 扩大 增大 交通线(高速铁路)

【解析】 京沪高铁建设的主要意义:①缓解京沪铁路的运输压力;②北京、上海及沿线地区经济、文化交流;③带动沿线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④形成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网。

25. (1) 淤泥质海岸 滩涂 江苏盐城珍禽自然

(2) ①江苏沿海海域有辐射沙脊群,海水较浅,建人工岛工程量相对较小;②江苏经济发达,为人工岛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③江部海域波浪相对较小,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小;④江苏沿海地区是地势较低的平原,不能为人工岛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沙、土、石等建人工岛的材料。

(3) ①可缓解江苏人多地少的矛盾,为江苏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②建造人工岛以后依岛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将大大解决江苏中部现在面临的港口不足问题,必将推动江苏经济的发展;③利用人工岛的资源优势,开发风电,发展旅游业,建设海洋牧场等。

【解析】 江苏省的平原是冲积平原,因此海岸类型为淤泥质海岸。建设人工岛的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去分析。江苏开发大型人工岛的意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人地关系、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等。

26. (1) 主城,地价较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②③

(2) 乙处 位于城市盛行风向下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市空气和水源污染小;水陆交通更加便利

(3) 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4)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或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公交优先、重点发展轨道运输、发展立体交通等; 加强交通管理。(任答2点即可)

【解析】 从风向玫瑰图可知,该城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住宅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工业区应分布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主要有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大城市道路建设,扩大路网规模;合理规划停车场;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多核心的形成,减少出行距离;错开上、下班时间,错开出行高峰;明确道路分工。

27. (1) 自然

(2) 自然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