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篮球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 户外教学 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9-01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所以初中体育课在初中课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具体身心特点,依据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制定户外教学计划和方案,在巩固学生体育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教师开展户外教学还可以释放初中生爱玩的天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

一、转变观念,重视初中体育户外教学

室内教学的思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根深蒂固,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主体作用,而学生只是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老师在讲台上依据课文知识讲课,而学生只是在台下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严重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教学,学生接受知识却无法在锻炼中运用,场次下午,会降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程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生为主体,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课堂的户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优点,引导学生逐步的客服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而且,教师还需要根据教育的改革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体育户外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户外体育和放松休息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注重锻炼自身能力。

例如在初中体育课本中有对健美操具体步骤和技巧的讲解,体育教师如果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忽视户外教学,那么学生只能懂得浅层次的内容,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把握,从而影响了户外教学的进行。

二、创新思路,制定体育户外教学模式

在体育户外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制定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做好课程的预设,只有准备充分在上课时才能够得心应手,才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突发问题时采取正当的解决措施。同时教师制定的体育户外教学模式中中需要包括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教师需要以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意识,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档案,在档案中建立每个学生的具体健康状况和锻炼状况,及时跟踪学生身心活动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便及时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教学计划。制定户外教学模式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会比较少,而且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师生的关系,所以户外教学一直没有大的进展。所以制定的户外教学模式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因为互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彼此的了解,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户外教学模式中的体能训练,也需要教师衡量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体格较弱多病的学生采取保守训练,而对体格强壮多动的学生采取潜能挖掘训练,从而因材施教的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正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以及机智等良好的心理习惯和道德品质。

篮球教学为例,篮球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要求人们要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抓住重要时机并且投篮动作要与自身相协调而且必须结合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与篮球教学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并且调动学生对学习上不懂内容进行询问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选择不同的户外训练策略。

三、从自身出发,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整体实力,同时也是促进教学进行的重要因素。而教师自身的素质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体育课堂户外教学时需要重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从而帮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具体的改革要求更新自身的观念,不断与时俱进。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而他们在学校接触的最多的人就是老师,所以教师有义务渗透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内容。又因为“为人师表”,很多初中生愿意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借此向他人表明自己已经是个大人,想要脱离管制,找到自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进行户外教学时不能够对学生采取放养政策,而是要努力的做到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喜爱。在面对学生时需要采取温和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教学氛围,放低自己的心态和融入到学生的大环境中。其实,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的与时俱进,拓宽自己的视野,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真正的配得上“为人师表”这几个字。

总之,随着近年来体育分数占考试分数的比例日益加重,体育教学受到了各学校的高度关注。初中体育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户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弥补传统教育观念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教育的变革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制定户外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更为优越的户外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辉.户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0.

篇2

(一)课堂教学方面

1、计划齐全,依据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学用书为指导,科学合理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做到课课有计划。

2、依据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按照课程标准,统筹安排,完成全部规定的教学任务。

3、本学期体育工作的重点是九年级体育中考,从开学第一周开始就制定好九年级训练计划,除了正常课堂教学之外,增加大课间素质练习,晚托课体育强化训练。且周一周二中午加强各班海苗生的体育补差工作。为了适应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场地,组织安排2次去海宁中学的模拟考试。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努力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4、七八年级本学期除了正常开设的每班3节体育课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每天锻炼一小时”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班增加一节体育晚托课,

七八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中考为出发点,强化练习中考必考项目耐久跑,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严肃课堂纪律。在球类练习中,做到统筹安排,如七年级练习篮球项目时,八年级练习排球或者足球,做到场地与器材的合理利用。并且在课堂上做到常测试,常关注,常补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本学期末,各班体育教师还统计了各班耐久跑较差的人员,在期末家访时,认真讲解体育中考的具体方案,让这些学生可以利用暑假学习游泳,在体育中考中代替耐久跑参加考试。通过体育教师认真的课堂教学,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5、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钻研教材、理论培训等加强体育教师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通过集体备课、开课、评课等活动,集体讨论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方法。关注各学段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严格执行考勤登记和考核登记制度并放入学生档案。根据学校学生工作处要求,制定学生课堂表现记录表,将学生考勤、课堂表现登记在上面,期末进行汇总并记入档案。体育成绩分为期中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平时表现三类,成绩按照比例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育与健康”一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培育体育特色文化

1、开展好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学时组织全年级寒假返校体育测试,了解学生寒假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提升学生有氧耐力。期末时利用大课间加强七八年级纪律训练,培养学生纪律意识。

2、开展好每年度的校内各项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开展七、八年级体育走班课包括了足球、篮球、橄榄球、摄影、轮滑等项目,项目种类较多,满足了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的选择。另外举办第三届校园足球文化节活动。其中包括了校长杯足球赛、板报评比,队徽设计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相互竞争,相互进步。

3.开展好各运动小组专业技能运动和特色班教学活动,本年度开展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轮滑等项目的运动小组训练活动,利用大课间,中午,晚托课等时间对个运动小组进行训练。通过全体老师的努力和团队的合作,今年荣誉和成绩喜人。海宁市初中生校园足球片区赛男子组、女子组第一名;海宁市初中生轮滑比赛赛团体第四名。

4、本学期还参加了建党一百周年,千人排舞比赛。通过学校的支持,利用大课间、所有的技能课、体锻课对学生进行集体训练。经过大家的努力,排舞比赛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三)虽然本学期在大家的努力下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自身学习缺乏动力,教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多看书,多学习,学写论文。

2、体育课堂教学中,过分的以体育中考为目标,课堂内容的安排往往和体育中考的内容相一致,较为单一,学生学习的内容深度不够,缺乏学生对个别技术动作的深入学习。

篇3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业绩

我有幸被任命为本实习小组组长、党组长兼团支书,负责实习期间本组共11名实习生的工作、生活、党团活动等各项事宜。元氏九中是一所乡镇寄宿制初级中学,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在校生多来自殷村周边各个村落,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并没有退缩,整个实习期间,大家都保持了相当高的工作热情,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并成功举办了“篝火晚会”、“校园舞会”、“拔河比赛”、“篮球比赛”、“风采宿舍”等各种活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并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与赞扬。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承担了八年级1、2、3、4四个班级的体育课教学工作,并担任了八年级2班班主任一职。体育教学方面,我制订了本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将武术、散打、校园舞等多种运动项目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班级管理方面,我根据班级学生特点重新制定班级纪律规范,使班级面貌大有改善;在期中考试中,班级综合成绩也由之前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二名。

二、提高自身修养

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适应元氏九中新形势下对教师素质的全面要求,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组织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自主编制了一套武术拳法,开办校园“精武社”武术协会。课余时间我通过网络视频学习街舞、跆拳道、计算机等知识,课堂里我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

通过一系列的业务学习, 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扩大了知识面,真正起到了“充电”的目的,不仅丰富课堂内容,调动课堂气氛,也为搞好新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体育教学

在乡镇中小学校中,体育课作为一门“副科”被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挤占课时,体育课实行“放养”式教学等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还是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来到实习学校后,我积极和校领导及资深体育老师沟通,了解本校体育教学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领导与老师们的支持与肯定。

篇4

1  初中体育渗透德育教育优势

1.1 体育教师的感染力

体育教师通常接受过系统的体育知识学习,加上专业的体能训练,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高压力的学习状态下,体育教学还能够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愉悦。因此,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较为集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岗位意识,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道德教育,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以此作为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主要优势。

1.2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体育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来讲,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区别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体育教学大多数都是实践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设计不同的实践内容。同时,体育教学还具有集体性,很多体育活动都是需要集体进行参加的,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规则性,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规则制定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对组织纪律的遵守,从而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创造良好的条件。初中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比较熟练,能够明辨是非,是德育教育开展的最佳时期。

2  初中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方法

2.1 德育渗透内容具体化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的重难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通过举办运动会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集体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观看国家队的表现。例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女子排球队的比赛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运动员所具有的顽强拼搏、艰苦训练的精神,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能够运用不惧艰险的优秀品质来进行解决。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体育项目接力跑、球类比赛等,让学生了解集体的重要性,能够严格遵守体育活动中的一些规则,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也能够严格遵守社会发展规则。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了解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够优先考虑集体利益,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明确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在道德约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在篮球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制定明确的篮球规则,对一些不遵守规则的情况,要仔细认真地进行思想教育。

2.2 德育渗透形式多样化

初中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运动项目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对相应的运动规则进行改变,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仔细研究体育项目制定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来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做好运动器材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天气和场地等一些自然因素所引起的教学变化,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养成集体意识,严格遵守体育课堂的组织纪律,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同时,体育项目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德育内容的多样化,体育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平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还可以以精湛的运动技巧来感染学生,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心和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一些比较难的运动动作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鼓励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开始之前,仔细研究教材的主要内容,了解德育因素,根据教材和项目的多样化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向学生宣传保护器材的重要性,让学生参与到场地的布置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思想,还可以通过跨栏、体操等一些运动项目来培养学生勇敢、团结、果断的竞技精神。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制定时需要仔细研究课程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把握良好的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学。

2.3 德育渗透要从实际出发

在进行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主要特点来进行德育渗透。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强,个性独特,在遇到困难时难以自我进行解决,很容易受到打击时心丧气。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学引导,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客观规律来合理地设置体育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德育和体育之间的结合点,保证教学开展的有序性。例如:在长跑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接力跑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跳跃类运动项目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精神。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体育课程的主要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承担教学引导的重要作用,适当调整教学任务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因素,设计好教学课程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开展。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纠错

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来说,包括的运动项目较为广泛,有广播操、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等,在学习这些体育项目时,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动作,所以“纠错”就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初中体育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纠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掌握规范的动作,增强其身体素质,还可以避免因动作不当而受到的伤害。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

(1)学生对相关体育动作的术语不够了解。体育课与文化课差别较大,是以户外活动为主,由于学生并不是专业运动员,在学习一些体育项目时,对专业术语了解不多,他们只是机械记忆教师讲解的要点,并不能真正掌握动作要领,所以在实践中容易出错。

(2)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在学习体育动作,参与体育锻炼时,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基础,需要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但是不少初中生由于缺乏课外锻炼,身体素质一般,而在体育教学中则要求他们身体部位综合协调,机动灵活地操作动作。

(3)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动作示范不够标准,在讲解完基本动作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对于动作示范则不够标准,极易导致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有的教师则教学不够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较松,只要动作接近,就不予纠正。

二、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纠错”的主要策略

1.根据学生情况,预计可能错误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为有效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身体情况,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再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尽量预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纠错方法。比如,在快速跑项目教学中,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不同,纠错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快速跑来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摆臂、头颈放松等,而相应的纠错方法应在快速跑中要放松、在走动中练习摆臂,或者由放松跑转变为加速跑等。另外,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纠正学生动作错误的方法具有统一性,但是并不一定会适合所有学生,应区分出他们的个体性差异,在课前做好充足准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2.把握纠错重点,做到切脉根源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体育动作时,在不同环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是体育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但是导致学生出现错误动作的原因较多,教师应明确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纠错时,应把握重点,做到切脉根源,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对重点动作进行纠正,而对于一些不影响大局的小错误,则可给予适当处理。如果教师关注所有的动作环节,无法分清主次,不仅无法帮助他们掌握真正的动作要领,还会导致学生顾此失彼,影响体育教学的连续性,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影响其学习自信。例如,在跳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摆臂姿势影响起跳速度,头部位置则影响起跳角度,所以,教师应将纠错重点放在学生起跳的速度和角度上,对于其他环节则可以灵活处理。

3.善于捕捉时机,针对特点纠错

对于初中生在体育运动中错误动作的纠正,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可以进行,教师应善于捕捉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纠错,在合适的环节、恰当的时机帮助学生纠错,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若没有在恰当时机指出与纠正学生出现动作错误,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连续性与教学节奏,还会增加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无形中认为这项体育技能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在练习中小心翼翼,甚至会限制他们的动作与思维,反而会出现更多的错误动作。通常情况下,在学习体育技能初期,学生极易出现错误动作,此时,教师不能急于纠正,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一些错误动作会自动纠正。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体育动作时,言语和方法要恰当,不能以批判性为主,这样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反而影响纠错效果。

三、总结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动作操作错误的现象十分常见,教师应谨慎对待,认真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运用科学合理的纠错方法,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掌握正确的动作与技术规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艳超.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篇6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意识,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在教授体育技能和动作技术时,需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独立探索新技能、新知识,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需结合项目特色与动作技术激发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选择的教学内容需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与身体素质等,适当降低运动项目的竞技性,追求强身健体的教育目标,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自由活动和平常闲暇时间多与他们交流与沟通,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目的是真正深入了解他们,提升教学计划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刻意降低竞技性体育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像轮滑、标枪、飞镖、风筝等。在课堂上与学生增强互动,积极听取他们对学习方式与内容的见解和看法。在选择训练方式与场地上教师也需多关注学生的感受,站在他们的角度,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他们踊跃参与到体育训练中。

二、留足个性发展空间,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需重新规划课堂教学,为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与空间,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使其自由学习和训练,这不仅是有效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与前提,还是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关键教学理念。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格外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问题,针对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为切入点,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时间,使其充分展现自身个性特点与个人优势、特长。这就要求教师深入调查与分析学生对体育技能和知识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诸如,在健美操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做好规定的动作,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自选动作。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把他们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集中训练与学习,这样既可以完善规定动作的学习,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自选动作的训练,以此保护他们参与体育训练和学习体育技能的热情,使其个性得以有效发展,促进其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编创健美操动作,根据运动规律和原有动作进行改进和优化,整合出新的健美操动作,发展他们的个性化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意识。当学生编创成功之后,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和表扬,保护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对体育训练充满无限热情。

三、强化课堂内外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7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受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教育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老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和观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学生不能在学校中完全自由的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我国初中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和服从自己的要求和命令,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厌恶感,使得体育课堂变得压抑和枯燥乏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体育老师要紧随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明确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健康作为唯一的目标,确立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性质、内容、标准、目标以及评价体系,以学生为本,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下不断引导、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

言传身教这一个词很好地描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不仅与教学方式、手段、环境有关,还受到体育教师语言、行为、态度以及道德素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第一时间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起到表率作用和模范作用,用文明的教学技巧和方式树立自身的教师威信,进而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的模范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的形象魅力上,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深入浅出的生动性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和知识在大脑中建立初步的印象,了解动作的基本概况,通过具体的思维活动逐步升级为理性认识,这就为体育动作的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由此可见,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标准的动作示范都是对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要求,在言语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优美的动作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模仿的欲望,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保持着高度的兴奋性和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合理、恰当的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实现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我们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要针对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探寻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新颖性、灵活性,可以将健美操、武术、篮球、足球、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计划,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勇于参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体育教材中有一节是要求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这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进行周而复始的反复练习,这一过程如果不注重教学方式的趣味性、灵活性以及新颖性,只是死板的进行机械性地反复练习,这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个过程甚至课程产生厌恶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课程与游戏相结合,如“逆向反应”,做与口令相反的行为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圆圈接力跑”“抢座位”等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短跑、慢跑、反应灵敏性等能力,使得原本枯燥的机械性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推迟疲劳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要善于将竞争这一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的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的潜能,将课堂活动与竞赛相结合,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力度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竞赛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念,竞赛的活动安排要公平、合理、公正,以便学生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参与进来并发挥自身的潜力。例如,在学习排球的垫球、传球等技术时,可以在练习中安排一些小小的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两个小组进行对抗比赛,互相之间接球、传球、垫球,对于输的一方要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构建鼓励式的阳光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平台和机会,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擅长长跑,有的擅长短跑,有的擅长跳高,有的擅长跳远,面对特长迥然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体力情况、身体状况、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果等方面,综合性的公正、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积极鼓励,细心发现学生的努力之处并及时表扬,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爱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鼓励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赞扬,但它确实无价的,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发现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素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鼓励式的阳光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于初中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者:裴小臣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素养;学生发展;学习兴趣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教育领域,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中学生,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众所周知,初中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有效的体育教学,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现就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高为师,体育教师突出自身体育素养的提升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体育素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养。首先,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教书育人作为工作的宗旨,全面树立为学生负责、为教学负责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热爱学生,热爱体育教育事业,这是教师改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直观体现。其次,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体育运动技能、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融合学生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再次,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注重结合社会实际和体育运动,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人才当作自己的教学目标。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其前提就是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提升自身体育素养,给学生树立楷模,发挥榜样的作用。

二、在教学中落实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引导他们养成拼搏进取、勇敢团结、遵守秩序的体育精神。具体来说,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落实: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组织,让学生养成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习惯,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下迅速做出动作反应;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体育项目的训练,如体操、球类、田径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机制、勇敢、果断、顽强的品德意志;再次,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机智果断、热爱集体、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开展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具体贯彻思想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不能脱离教材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将思想品德教育同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避免空洞说教。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不断受到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会自主、自愿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素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隐形适度等采取具体的适应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教学措施,为不同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从而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那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法上要注意力求新颖,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情绪的变化,使学生对枯燥内容的学习产生兴趣。如耐久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枯燥、困难的内容,也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前几次课上均采用了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一边跑一边运篮球,或者让学生带足球跑,逐渐培养学生的耐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让各个小组展开竞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起了,进而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打下了基础。

篇9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培养能力

前言:传统的体育教学程序分为“讲解示范――学习掌握――强化练习”三个步骤,这一教学过程,虽然也能反映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统一性,但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既注重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形体、姿态、动作的训练,又注重行进间肩上投篮命中率的培养。经过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金山中学初三学生,(1)班(实验班)与(2)班(对照班)。(1)班学生20人,(2)班学生20人,实验前对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有关指标进行测定与评价,无显著性差异。

2.研究方法

①对照实验法: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场地、内容、时数均相同,时间为半学期。对照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导学式”教学法。

②“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程序:示范与领做(启发诱导、动脑思考)――互学与讨论(自学摸索、相互交流)――解疑与精讲(重点示范、重点辅导)――练习与检查(学生自查、教师总评)。

③“导学式”教学法实施要点。“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法重心放在学生“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原则:学是主体,导是主线,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学生互学互练围绕动作的难点、疑点展开讨论。即活跃课堂的气氛,又激发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结果

聘请在校实习教师对两班学生进行教学检查和考核评定(技评:主要评定其上下肢协调性,姿势、持球动作、出手动作。达标情况:主要评定其投篮准确性。身体素质:主要评定其协调性、灵敏性力量、速度等)从表1、2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班“技评”与“达标”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个班的情况基本相同。实验后两个班的“技评”与“达标”成绩具有显著性,实验班成绩均高于对照班。结果表明,通过“导学式”教学法,实验班学生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良好率也优于对照班。

三、分析与讨论

1.“导学式”教学法各教学环节的作用

①示范与领做:以准确的示范为先导,主要突出直观作用,活跃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②互学与讨论:让学生自己练习,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相互学习、讨论,加深对动作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③解疑与精讲:教师根据学生自练和互练中出现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评讲,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性细讲、示范,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④练习与评定:学生有重点地自学自练、互学互练,不断改善协调能力,提高动作质量;在学生参与评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判断能力。

2.“导学式”教学法的“导学”功能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式”教学是“导”与“学”的统一,其重心在学生的“学”上,在学生的互学互练过程中,确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个体优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跨世纪的高分高能人才。

②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导学式”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学生的互练当中得以提高,充分发掘了学生自身的潜能。

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导学式”教学过程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讨论中,充分体验到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技术,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事实证明,“导学式”教学法,对篮球充满渴望的初中生来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四、结论

从教学实验中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上所需时间和精力消耗而言,不难看出“导学式”教学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能在教学计划的时间内较理想地达到既定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广的必然趋势下,“导学式”教学法将被各门功课的教师看好,乃之实用。我们说通过先进的教学法,不仅能促使学生的心智和身体素质方面的良好发展,而且还能更好地培养自身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凌平.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思考,天津体育学院报.1998(1)

2.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陈婕.“导学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武汉体育学院.1998(127)

4.王伯英.对学校体育改革中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思考.校体育.1994(4)

篇10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方法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健体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练习来活跃学生的生活。所以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趣,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心态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中,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不是以教材代言人的身份来教授学生的,而是扮演学习指导的角色,使学生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做到“我想学”。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一起游戏,与学生一起开怀大笑,一起做优美的动作,让学生视你为同学、朋友,与你交流,将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告诉你,以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安排教材内容,从而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二、注重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前国家男足主教练米卢,就是用“快乐足球”的理念,让中国足球走向世界的。对体育的兴趣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尽量做到导入与准备活动有吸引力,教学内容与方法有想象力。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步入正确的教学方向。体育教学主要在户外进行,空间大、扰动因素多、不确定性突出,学生活动的个性化、兴趣的广泛性、教学的动态性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从心理上加强调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练习垒球时,可做“投掷”游戏,可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敌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提高了投掷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进入新世纪,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健身已成为人们的自觉需求。从小锻炼身体,获得体育健身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审美意识和塑造健全人格,日益为大家所理解。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自我锻炼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这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我们要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自我锻炼能力,养成和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体会到体育的无穷魅力。

五、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学生个体有差异,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技术、技能、知识、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学生上课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为了满足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分层对待,要依据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身体发育、身体素质、技术,分别在实心球、篮球、体操等项目方面合理划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实施分层教学。

六、合理评价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