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的护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的护理知识

篇1

    论文摘要:目的 探索现代大型综合医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对2008~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 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培训体系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结论 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 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 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 人,高职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 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 岗前医院概况介绍 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 岗前专题教育讲座 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 轮岗培训 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 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 特色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 考核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 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篇2

一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1 感性认识

哲学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直接感官,对客观的外界事物直接地感受,是对事物表面现象以及外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表象、感觉、知觉、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具体性和直接性。感性认识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技能操作、角色扮演、病例现象等,就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即感性认识。

2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只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真正地认识其本质,主要包括定义、推断及理论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概念、原理、定义等知识是学生的间接经验,即理性认识。

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客观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为初级阶段,理性认识为高级阶段,任何一个事物都应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事物的本质更好地把握。

二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

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的测量、口腔护理、药物过敏试验、 冷热疗法护理、 标本采集法、会护理、晨晚间护理、无菌技术皮肤护理、导尿护理、输血护理、头发护理、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等。

2 传统基础护理实验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基础护理学”教学主要采用先理论教学后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先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在没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论知识显得枯燥乏味、抽象难懂、记忆困难。在学习操作技能时又因为理论知识不牢固又显得畏首畏尾、操作生硬、难形成自动化。这可能与只注重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单纯记住操作的程序有关。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认识事物的基本顺序,先理性再感性。

三 注重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感性认识

1 实验教学的感性认识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只有正确的感知觉,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所以在基础护理学的一些实验教学中,应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用先实验再理论的教学方法,及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这样更符合人认识事物本质的基本顺序,也能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生在学习铺被用床的时候,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先让学生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学习铺床法,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铺床中遇到的问题给出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操作。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明白什么是节力原则,为什么麻醉床、备用床、暂空床被子放置的不一样。这样先操作再理论、先感性再理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更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1)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视觉感受

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教学、图片、生动形象的操作、临床医院见习的病例现象等,都是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为使这些视觉体验更深刻,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实际操作时更灵活,教师应平时多积累素材,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和感兴趣的话题等,自己进行“微课”的制作,以更生动的画面让每一位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并能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示范操作。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需严谨确保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果条件允许教师最好能结合临床教学老师一起备课,同时保证不与临床脱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让学生早期去临床见习,并且多见习,直观的病例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日后再学习护理操作时更多一份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

(2)注重实验教学中的听觉感受

不管是课堂理论的讲授还是实验操作的指导,以及录制微课时的配音,或者选择的视听资料,都应该注重语言的指导性和科学性。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更好地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听觉体验是属于直观的感性认识,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护理专业产生情感因素。

(3)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触觉感受

“纸上谈兵终觉浅”,看的听的再多都不如自己亲手尝试,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操作、多尝试、多体验。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课前预习、微课视频等自己反复多次操作,自己从中发现规律、掌握技巧、体验患者角色。一些实验教学可以先上实验操作课,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传统教学法中学生对于先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尽管明白,但在实验操作时思想受到约束,操作时思前想后。如果先学习理论再学习技能,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此种教学方法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同时在先学习实验再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高效地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整个过程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4)注重实验教学中的其他感受

在护理操作实践中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使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安置于创设的情景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强化学生在操作练习时的无意识。例如,在肌内注射这项护理操作的讲解时,学生大部分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利用学生的同理心以及爱伤观念,让学生分别感受病人和护士的角色,对于在实验教学中的查对制度、无菌原则、无痛原则等,学生就更能主动地积极的完成。在理论学习臀大肌的定位时,要更加细心仔细, 在充分学习好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同时,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专业的情感认识。另外,学校应该创建模拟病房,为同学们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利于情景创设教学方法的开展, 并且能帮助学生以后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还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比如测量生命体征时,让每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病人,让学生亲自感受作为病人的心理状况,要求操作的同学动作要轻柔并且细心耐心地对待病人。这些情感的体验也是属于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也有重要的影响。

2 理性知识的升华

对于知识的本质,最终还是要达到理性的升华。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这个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提出了以下观点:最具体的经验是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越上升,经验就越抽象。我们的护理教育应从最底层的具体经验入手,慢慢发展到抽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须先拥有较多的具体经验,教育的最大败笔在于让学生只是大量地记忆法则和概念,而没有具体经验做支柱。但护理教育也不能只是止于具体经验,还要努力向抽象的规律提炼,要形成准确的概念,因为概念才是最经济的思想工具,它把我们探求知识的智力大大简单化、经济化。护理学基础的任何实验操作都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即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将知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学生的知识才能达到融会贯通,也才能形成知识真正的内化。理论反过来作用于实验操作时,就能更好地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美国护理教育也提倡早实验、多实验,体验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部分操作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前接触、早了解,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直观的感觉获得感性认识,并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学习该技能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就能将书本上学习到的间接经验转变为自我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达到知识真正的内化。以铺床法为例,学生在生活中本身具备一定的自我经验,让学生提早接触、学习铺床法,先模仿、学习、练习铺床法,教师再讲解相关的理论以及患者卧位等知识,学生就能很快明白铺床过程中为什么身体为半蹲式而不是弯腰式等,再一次进行该项操作练习,学生就能理论结合实践达到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所占教学比例较大。如何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就实验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谈了一些想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希望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应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将来是否拥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注重感性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还要有很多方法,我们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作为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以外,还更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的能力,以及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0.

[2]张克杰,朱勇辉.哲学基本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林有祥.感性教学论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2005(2).

[4]亚凌.浅谈教学中的理性培养[J].民族论坛,2008,(3)

篇3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开放床位数1150张,护理人员854人。女819人、男35人,年龄21~55岁;其中在编282人,非在编572人;研究生2人,本科生299人,专科生475人,中专生78人;护士506人,护师135人,主管护师143人,副主任护师33人,主任护师2人。全院护理单元35个。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基础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常规检查并反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FMEA对检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分析、评估,找出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高危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1.2.1.1组建

FMEA项目团队在院质控中心指导下护理部成立FMEA项目团队,包括护理管理负责人、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等共17人,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6人,护士5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接受过FMEA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

1.2.1.2实施方法

2012年6~12月,提出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降低基础护理不合格率”为主题的风险管理活动,采用FMEA方法,以基础护理失效模式调查表为工具,针对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分为安全护理问题、日常生活护理问题二大模块,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可能使基础护理质量下降的原因,最终确定潜在的6个失效模式、27项风险因素。

1.2.1.3资料收集

由院质控中心分别于2012年6月和12月组织FMEA项目组17名成员,采用基础护理失效模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此调查表由所有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组成。评分以失效模式严重度(S)、不易探测度(D)、失效模式出现频度(O)3个维度来评价,均采用1~10分10个等级计分,其中严重度1~10分分别表示无、很轻微、轻微、较轻微、一般、一般严重、较严重、严重、很严重、极严重;不易探测度1~10分分别表示几乎可以确定、非常高、多、中等偏高、中等、低、非常低、可能性极少、几乎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出现频度1表示极低、不太可能发生,2~3分表示低、相对很少发生,4~6分表示中等、偶尔发生,7~8分表示高、有重复发生的可能性,9~10分表示很高、发生几乎是肯定的;S、D、O得出分数后,计算危机值RPN,即S、D、O三项得分的乘积,范围为1~1000分,分数越高说明严重程度越高[5],应优先解决该失效模式。按照FMEA模式,RPN值>125,说明该模式有必要采用改进措施,并根据计算出来的RPN值的由高到低排序,决定解决存在问题的轻重缓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

1.2.1.4改进措施

基于FMEA的干预方法,对存在和潜在风险原因进行重点改进。①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填写跌倒风险评估表及自理缺陷评估表,了解患者存在的跌倒风险因素,对风险因素进行班班交接,使每班护士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跌倒是住院患者常发生的意外事件之一,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故须注重每个环节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全员合作达到预防患者跌倒的目的。此外,病区走廊及卫生间设置“小心防滑”警示牌以示警告,改进病房的设施及环境,所有易跌倒部位均设置扶手及防滑垫,护士根据环境变化随时提醒患者注意安全。②FMEA项目团队成员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全面掌握患者的疾病、用药、心理及潜在危险因素相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培训,使每名成员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参与FMEA管理,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FMEA小组以护理内容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制定精细化的服务流程。如责任护士协助患者起床、洗漱、更衣,协助大小便、洗手、进餐、服药、晨间护理及安全检查等;查房后协助患者翻身、拍背、输液治疗及各种护理,协助洗手、进餐、服药午间休息等。下午协助患者洗头、剪指甲、更换衣服,做好会阴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协助洗漱、服药、入睡等。根据患者需要,全面落实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

1.2.2评价方法

比较实施前(2012年1~5月)、实施后(2012年6~12月)全院35个病区的基础护理不合格率(以本院护理部质量控制标准每个月对各病区进行检查,均分<95.0分为不合格)。

1.2.3统计

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础护理

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分析RPN从高到低排名前5位的潜在风险原因依次为:洗头等生活护理未按流程执行、护理交接班不认真、对危急状态无认识、有跌倒史、护士观察不到位,见表1。

2.2实施FMEA

前后病区基础护理质量不合格率的比较实施前不合格病区8个,不合格率为22.9%,实施后为2个,不合格率为5.7%,两者比较,χ2=5.183,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患者以某种疾病收治入院进行诊疗,常伴有自理生活能力差、精神状态差、运动能力减弱等状况,因此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确保患者的安全成为住院期间的首要任务。安全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部分,做好安全护理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关键。可以看出,安全护理方面RPN值从高到低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有跌倒史、护士观察不到位、护士责任心差。日常生活护理方面RPN排序前3位依次是:洗头等生活护理未按流程执行、护理交接班不认真、护士过分依赖家属或陪护。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FMEA小组以护理内容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制定了精细化的服务流程,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全面的基础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落实基础护理的重要性,亦增加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为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篇4

    1.少尿期

    (1)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肢体功能锻炼。

    (2)预防感染,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一切处置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

    (3)如行腹膜透析或血透治疗,按腹透、血透护理常规。

    2.多尿期

    (1)嘱患者多饮水或按医嘱及时补液和补充钾、钠等,防止脱水、低钾和低钠血症的发生。

篇5

1术前准备

1.1营养补充:病员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术前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每日热量在3500卡左右,蛋白质量在120克左右),补充足量的维生素、钙剂、口服胆盐及胰酶制剂。并可输新鲜血液,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浆蛋白,改善凝血机能及纠正贫血。

1.2实验室检查:术前对肝、肾、心、肺功能必须做详细的全面检查。特别注意有无低血钾症,如有则予以纠正。

1.3改善凝血机能:手术前应注射维生素K,以缩短凝血酶原的时间。

1.4全身使用抗生素:胆道梗阻常是胆道感染的原因,所以术前必须给予抗生素,如果术前有发热、疼痛等感染现象时,则应及早使用抗生素。

2术后护理

2.1密切观察血压,预防休克:此项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又由于大量输血及凝血机能差,术后48小时内应严密观察出血情况。除每30分钟测压、脉搏一次外,应严密观察腹腔引流管及各种引流条的引流液。术后第一天血性渗出液较多,24小时后逐渐减少,如术后引流全血性液体逐渐增多,脉压差缩小,脉搏快、弱,末梢循环差,说明可能有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抗休克处理。

2.2保持各种引流管道的畅通:术后各种管道较多,有胃管、尿管、“T”型管、胰腺引流管、高价静脉营养管及引流条。观察并保持腹腔各种引流管道的畅通,对术后是否并发内外痔、腹膜炎、感染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所以必须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气味。及时更换敷料,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每日更换引流袋。

2.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术后由于禁食、胃肠减压、各种引流,病人体液丧失多,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弹性,周围静脉充盈及尿量。每日测定血生化一次。对出入量的观察记录,应强调准确性、科学性、连续性,向医生提供可靠的护理记录。

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装置;评价;故障维护;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人们用电的需求增大,电力的负荷程高压的趋势,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微机型保护,与故障录波装置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继电保护又是电力系统中的基本设备, 能够很好的实现了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影响运行时,将完整的保护装置动作报告和录波报告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送到省调及相关继电保护部门,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或自动的对故障进行切除或降低危害,以降低设备的损害程度,而给周围地区带来用电的不便及影响。继电保护是为了对电力系统或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进行保护,包括对发电机,变压器和电路等电设备进行,防止它受到电力系统在遇到故障的时候引起的异常运行情况所引起的损害,尤其是对该情况产生的原因和产生对策的探讨。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作为一种常用的保护电力系统的装置,基本性能要求必须做到:一是保护装置动作时应该做好选择,不能一出故障全部停止的情况,只需要把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目的是达到使停电范围尽量减小,才能更好的保证系统中非故障部分继续安全运行。二是要求在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它应该反应的故障时,保护装置应可靠地动作,对于不需要保护动作的其他任何情况下就不应该误动。三是保护装置对其保护范围内的故障或者是对于不正常运行状态进行快速的反应能力,尽可能快的速度断开故障元件。使得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降低。那么就需要做好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才能用评价指标来衡量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

首先,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需要有可靠性的状态,继电保护装置组成元件基本上都是可修复的,通常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包括:一是正常运行的状态,这是我们所要求的最佳状态。

二是正常运作状态,处于这个状态的装置虽然发生了故障,但是仍然能够动作与跳闸状态。三是检修状态,这种状态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使用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保证它的正常运行。四是错误运行状态,在这一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但是它仍然是运作的状态,所以称之为错误运行状态。五是维修状态,对发生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修时所处的状态。六是拒动状态,它与错误运行状态相反,应该运行而拒绝运动。上面六种状态是继电保护装置常见的状态,利用每种状态的特定而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工作性能评价只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另外除了状态进行评价外,还有以下几种指标作为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指标,一是可用率,就是在初始时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概率,它与可靠率不同的是可靠率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的概率,而可用率并不需要这个条件。二是用继电保护装置在在一定的时间内,用正常运作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来衡量,我们称之为正确运作率。通过正确运作率可以对继电保护装置在一定时期内的运作变化趋势进行观测,同时也可用来对不同类型的装置进行比较。三是装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被修复的概率。四是对修复时间求期望所得到的数值,五是在记录时间开始时正常运行的组件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故障而正常运行的概率。这些指标别量化,将会更具科学性。

二、做好继电保护的日常维护工作

一是安装微机装置的接地设置,原因是微机装潢的内部电路受到外部磁场电场的干扰的概率极大,而且让微机装置的外壳与地面接触可以提高微机运行环境,而且,微机装置极易容易受到干扰,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对干扰源进行抑制,由微机自动发挥出的检测功能对自身进行自我保护,然后有转移人员来提高微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性。二是安排专业人员对继电装置进行检查,才能保证它的日常正常运行。如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卫生,有专业人员对其安装所在地进行清扫,当时在清扫的时候不要误碰到装置。亦如为了保证微机装置的自动保护功能,要对它的一些参数进行设定,其中对保证微机的电流,电压的正常值,还需要做好对他们进行记录。而且对其进行操作是要由专业人员凭借密码进行,同时对操作人员的姓名等信息进行记录。并且对每个岗位都要设置人员,保证人人在岗等方面的要求。

三、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维护处理措施

继电保护装置故障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进行操作,才能更好的应付日常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的问题。同常中故障处理又三种方法,包括直接法,转换法,逐项检测法。具体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我们将据一些具体问题来说明。假设电压互感器的熔丝被熔断,在回路中会出现短路或电压互串的现象,这时可以将电压互感器的总引出处的段子进行分离,就会将故障排除,然后将分离项进行恢复,在按照逐项检测法进行故障检查。逐项检测法就是将出现故障的并联在一起的回路进行拆除,逐项检测,然后在一次装回。只要发现故障,就会确定出项故障的回路。然后在其他回路中进行相同的检测,就会准确而快速的找到故障点。

假设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了直流接地的故障,首先要拉路法检测,然后根据负荷的情况对直流屏所供的直流负荷进行切断,但是时间应控制在三秒之内,这时可以采用逐项检测法进行故障处理。切除一部分回路,如果故障随之消失,那么说明故障存在于该段回路中,然后对拉路法进行第二次使用,确定支路中是否存在故障,最后再将接地的电源断开,反复进行到检测到故障处为止。

假设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源开关合不上,可以用转换法将插件进行拔插排除,通过此种方法来缩小故障范围,这里采用的就是转换法。用相同的元件对有怀疑的元件进行替换,看装置是否继续运行的情况可以判断出该元件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未发生故障就将其排除,进行下一项检测。这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方便而且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 周兰,李福健. 试析继电保护故障分析系统的探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2)

[2] 王景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干扰原因及其防护措施[J]. 民营科技. 2011(12)

[3] 苏楚源.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检修和维护[J]. 工业设计. 2011(04)

篇7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基础理论知识 动手能力

根据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思考,由于理论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理论研究和学习的作用在于便于让学习者以较低的成本较快地实现对该学科的掌握,以便进一步掌握该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提升实践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律。

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非常良好,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各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认可。不可否认,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确实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滑向一个极端――片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而忽视甚至否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致不能很好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应该具有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要具备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片面强调学生实践的培养,忽视理论学习容易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方面片面的追求,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片面注重学生实践(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学习。这容易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脱节,并且不利于学生对实践系统的理解,容易导致学生朝着“机械者”发展。而实践总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实践,即使以工科性质的实践锻炼,也是具有局限性的,毕竟实践的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动,而没有理论的支撑,稍微的变化将会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新工具的顺利操作,如此原来的实践的培训效率将是极其低下的,甚至付出的将成为沉没成本,这将是对我国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理论学习的缺乏,将导致学生难以承受将来知识自主拓展的需要。由于理论抽象性的特质,所以学习起来是很枯燥的、繁琐的,但是它却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迅速地掌握理论总结的方法,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实践活动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理论学习的这一特质还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知识体系的适时更新,从而为学生将来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三)缺乏理论基础的实践将进一步促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从而不利于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即“职业性”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我们的理论将无法实现进步,进而实践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实践中的问题必须及早发现,虽然直接操作者(这里指的就是我们这些通常称为“高级技师”的群体)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具备发现问题并将其表述出来的能力,这里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尤其在方法论方面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整合程度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通常只能依靠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才能解决。否则,实践将只能限于实践本身,而没有较显著地推动其本身及理论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培养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构建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而且需要构建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不仅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人才,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大军的素质水平,而劳动力大军的素质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生产和服务的总体水平,决定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竞争力;劳动力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职业教育的状况和水平应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研究人员,还要靠那些直接的社会实践者的积极和有效参与。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以下策略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改变课程设计中实践课一边倒的倾向,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还包括其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注意增开一些方法论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自主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发展理论(即创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二)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鉴于目前我国的高职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比较有局限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自身的思维开阔,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应地发散,对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知识结构中应有三个基本要素: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这有利于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教师以简驭繁、触类旁通,更有效地发挥其“传道、授业、解惑”职能,从而顺应知识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

(四)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知识经济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此,要改变过去职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面过窄、过专、过偏的现象,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淡化专业界线。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也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从业能力的适应性。这种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奠定在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种迁移能力。否则,专业太窄,无法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品格得到全面发展,容易造成他们专业不对口而一时无法向其他领域转换。在课程设置中要削枝强干,加强综合性强、适应面广、有较强的迁移价值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教育与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与创造潜能。

(五)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实践与理论(原理)的结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这里包括两方面:其一,有些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实践或者讲实践成本过高,不应该搞实训;其二,需要实训的,也必须做到区别对待,对于那些独立性比较强的单个知识点应该及时进行训练,而对那些具有综合性质的知识体系则应该注重实训的综合性,以便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进行考核体系的科学调整。

当前的自然科学对实践及实践中的创新考核体系建立是比较完善的,对社会科学方面的高等职业教育考核由于其教学成果(即学生)的表现难以及时显性化,因而还不是很完备,考虑其结果的滞后性,拟应对学生建立一种长期的跟踪考核制度,并将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核上。

此外,根据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变化比较大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给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为他们一生的工作及接受继续培训和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敏.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唐庆生.职业高中的地位、作用、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0.4.

[3]杨君莲.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篇8

关键词:演化博弈 师生互评 互惠 决策逻辑 行动逻辑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89

从教育教学活动来看,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影响,而两者间的关系提升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师生互评机制是提升教与学的有效策略,在运用中有些时候能够获得良好效果,但也存在互评机制下的弊端,这些弊端如果不能及时地被认识,反而影响互评的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在师生互评机制中需遵循博弈的演化思想,而互惠性是基于先利他而后利己思想来实现博弈双方的均衡。

1 教学管理中的师生互评探讨

从师生互评机制的基本思路来看,在学期中或期末的某个时间,通过设计两类若干份评价问卷,其中一类是针对学生而设计,将其学习上的相关问题及情况进行划分为若干小类,由老师结合学生情况进行一一填写;另一类设计问卷是针对授课教师的,也是将整个学期的教学情况及问题进行划分,由该教师上过课的学生来填写。这两类问卷在如实填写后交由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汇总,并依此来形成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从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映,并据此来得出应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如教师应该改善的方向或方面、学生应该改正的方向或方面。通过上述机制,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则上来实现教学相长,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预期中改进不足,提升自己。

2 从师生互评来探讨一般博弈结构

对于师生互评机制真正效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也就是说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真正的评价效用。该条件就是建立在教师或学生能够真诚的、如实地对问卷进行填写,对于问卷所反映的真实性表达是符合事实的客观评价之上的。然而在实际评价中,对于真实性的表达往往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学校借助于奖惩措施来推进师生互评机制的执行中,措施本身就存在超过完善与发展自身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教师的评价结果与其年度奖评挂钩,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由此可见,对于评价机制中的评价结果的控制上,教师和学生多以暗示等方式来施与某种报复或报答,这种以偏好而伪装的评价机制,不利于设计者评价预期目标的实现。从博弈思想的一般结构来看,由于涉及被评价对象间的利益关联,在进行评价结果分析中存在互动性或影响性,如过高评价、过低评价、适中评价,而利己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博弈双方出现不真实的表达。如某教师在评价某学生时,如果选择过高策略,所带来的收益有三种可能:即(过高,过高)、(适当,过高)、(过低,过高);如果学生选择适当策略,则其可能带来的收益有(过高,适当)、(适当,适当)、(过低,适当);如果学生选择过低策略,则学生可能带来的收益有(过高,过低)、(适当,过低)、(过低,过低)。从上述博弈一般结果来看,无论是教师所选的策略还是学生的策略都是随机的,而博弈结果就会不具有唯一的均衡,也就很难实现理想的收益最大化。因此,探讨博弈局势中的演化对策,从师生互评机制的收益最大化中来改进评价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基于互惠性的师生互评机制的博弈演化

从相互作用的演化规律来看,对于人类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当出现施惠于我们的行为时,我们会表现出善意举动;当出现施伤害于我们的行为时,我们会表现出报复举动。由此可见,这种博弈选择关系,博弈方都希望从施善中来获得回报,即互惠性。从互惠性的作用机制来看,表面来看互惠性是一种利他行为,而实质上该利他行为会给施惠者带来某种广义上的愉悦效用,也就是说,互惠性并非是完全利他,而是建立在某种收益基础上的利他。我们从这种利他行为的分析中可知,其本质应该是对“礼尚往来”的一种期待,归根结底是一种自利行为,以建立在利他基础上的自利,且具有共赢性质。

在互惠性分析中,对于互惠行为的本质表现是施惠方能够从互惠行为中传递一种期待,从而基于获得某种报答来提高自身的收益,这是施惠者的初衷;而受惠者能够真正领会并给予施惠者以报答,其根本策略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当能够对自己有利时,则受惠方会接受施惠并无内疚感,当有损自身利益时则会不予回报。其演化过程遵循“勇敢互惠策略”原则,即具有勇敢品质、冒险倾向的人常常会受到命运的眷顾。也就是说,对于第一次施惠者就属于冒险的人,他们对自己选择的策略是否会带来不确定性问题,仍然从冒险施与中接受互惠策略的概率。这是人类心灵的互惠性,试图从博弈双方的审慎选择中来促进博弈均衡,以改进自身收益。

在师生互评博弈机制中,对于博弈双方的行为演化,也是在互惠策略下进行的。教师与学生都希望从博弈中获得最大收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博弈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成熟,若想从互评博弈中获得最大收益,其前提是满足对方收益最大化,因此对于互惠行为来说就会出现某种暗示,希望能够从“共赢”中来获得互惠,而“共赢”是建立在“我赢”条件下的“共赢”。由此可见,对于博弈中的“师”、“生”是博弈的双方,学校引入师生互评机制的初衷并未得到真正实现。

4 改进师生互评实现博弈均衡的途径

从师生互评机制的博弈双方演化策略来看,对于评价中师生双方,都以提高自己的收益为目标来进行(过高)评价,这无疑对学校是有损害的,同时,在(过高)评价中,教师和学生也是受害者,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也没有从能力和知识上给予提升和改进。鉴于此,我们可以从引入新的博弈机制,即奖惩机制,来规范师生互评机制中的评价行为,促进真实性客观表达。奖惩博弈的施与方是学校的监管部门,其职责是对师生互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其策略有“发现”与“未发现”两种。当发现互评师生出现“过高”、“过低”、“适当”问题时,则给予激励,并从中纠正和改善正确客观评价。

5 结语

师生互评机制的建立对于学校、教师、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博弈局势的演化过程中,要更有效地促进博弈均衡,实现预期设计目标,就需要从奖惩机制的引入中,以校方的监督管理来优化博弈结构的稳定,从而促进师生互评机制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昌友.博弈理论视野下的学校管理策略设计[J].吉林教育,2011,(34).

篇9

【关键词】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继发性出血;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689-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主要针对:(1)肾盏结石大于肾盏颈部,或嵌顿于肾盂肾盏的鹿角形结石,不能经肾盂取出。(2)肾脏多发性结石,肾盂较小或肾盏漏部狭窄,切开肾盂难以取出或取尽,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口不能除结石者[1]。我科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施行了肾实质切开取石术303例,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10例,发生率为3%。根据本科的临床观察,分析了10例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总结克服了继发性出血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施行了肾实质切开取石术303例,男187例,女11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继发性出血10例,占3%。本组10例中继发性出血的原因:其中7例与活动有关,1例因感染所致,2例因残余结石梗阻所致,可见继发性出血与活动相关因素占70%。

1.2 手术方法:自腰部11肋间切口,切开肾周筋膜,游离肾脏,并分离出肾动脉,5 min内静脉注射肌苷2.0 g,用心耳钳阻断肾动脉,肾周用冰屑降温,于肾脏前段和后段之间的相对无血管区,钝性分开肾实质,显露结石并取出。经术中X线摄片证实无残余结石后,置双J管内引流及肾下极带侧孔的F8橡胶管外引流。用220肠线将肾包膜、实质、肾盂或肾盏作一层缝合,肾周脂肪垫在切口处打结[3]。

1.3 继发性出血相关因素:因肾实质切开长度较大,对肾脏损伤程度也相应大,又因肾血流丰富,组织脆嫩[2],缝合止血不易,术后7~14天出血多与肠线吸收或脱落,腹压突增而引起出血[3],故术后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度活动或近期内活动不当均可导致继发性出血。因活动不当:(1)加重肾脏损害,导致肾游离,肠线脱落引起肾窦旁的叶间血管和肾皮质及髓质交界处的弓状动脉出血,这为主要因素[4];(2)活动不当还容易引起各引流管脱落、受压、扭曲、肾盂冲洗不通畅,如不能及时冲出血块和组织碎屑及溶解残余结石等,引起残石梗阻;(3)剧烈运动又可加快出血,使血块形成而堵塞,如不及时处理,造成更为复杂的并发症,如: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而继发性出血多因感染、肠线脱落、残余结石梗阻、肾功能衰竭等原因所致[4]。主要表现在术后7~10天,病人可能突然发生从肾盂造瘘管、肾造瘘管中涌出大量血液,并可凝结成块,堵塞引流管,病人可因大失血而休克,此出血现象可呈周期性(即隔5~7天可重新继发出血),故术后要绝对卧床休息1~2周[4]。轻微出血不必处理,短期内会自行停止,严重者往往因阻塞输尿管肾盂造口管及膀胱发生难以忍受的腰部剧痛及排尿困难,且多有发热、寒战等,多需紧急手术治疗[5]。本组10例继发性出血中有7例与活动有关,其中5例是术后4~7天下床活动,1例为术后第三天因床上过度活动腰腹部有关;1例为治愈出院后(术后27天)因剧烈运动引起。

2 继发性出血的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1)术后在未使用抗生素前行尿培养检查,若有急性尿路感染者,应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愈后再行手术治疗,以防术后感染引起继发性出血。(2)备红细胞2~4个单位,便于术中术后出血抢救用。(3)备冰冻无菌生理盐水数瓶和冰块。(4)术前正确评估病人有无腹胀、便秘、咳嗽等,如有要积极治疗,并训练床上大小便,教会其做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告诉病人术后7~14天出血多与肠线吸收或脱落,腹压突增,如咳嗽、用力大便等有关,嘱咐病人要预防感冒和便秘,防止因腹压增高而引起出血。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术后大出血。

2.2.2 定护理目标:病人不发生继发性大出血。病人出血能被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出血性休克。

2.2.3 护理措施:(1)认真落实预防性措施:防感染、防肠线脱落、防残余结石梗阻及肾功能衰竭等。(2)遵医嘱加强抗炎及支持疗法。(3)留置导尿应用0.2%碘伏清洁尿道口每天2次,预防感染。(4)有肾盂持续冲洗者,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及肾盂冲洗的全套用物每日更换1次。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冲洗的入量与引出量速度是否一致,以及引出液体的颜色,较鲜红时,冲洗液应换上冰冻生理盐水。如导管引流受阻时,先用手挤压管道,不行时用注射器冲管道,但必须注意冲洗前先消毒管口,注入时压力要低,动作要轻,每次注入量不宜超过5 ml,且每次冲洗抽吸清冲洗液后方再作第二次冲洗,若仍无效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5)疼痛处理:因肾实质切开取石手术伤口较大,术后1~3天内均有伤口疼痛,疼痛使病人精神紧张,辗转不安,过度活动腰腹部,很难配合治疗护理,这样容易引起继发性出血。我科自1998年开始术后使用PCA自控镇痛器后有效地减少了麻醉过后的疼痛,并教会病人疼痛时的自我处理方法:如看电视、做深呼吸运动等,效果理想,从而减少了出血发生率。(6)护理观察要点:①遵医嘱密切监测生命体征。②观察有无内出血迹象。③引流管是否保持通畅,引流液颜色及量。应严密观察引流液血色深浅,进行性出血者,积极做好再次手术止血准备。④观察伤口敷料渗液情况及伤口周围皮肤有无肿胀,病人有无感觉腰腹胀痛,如突然出现患侧腰腹剧痛,继而肾周引流胶管迅速引出大量鲜红出血性液体,伤口周围肿胀,血压下降、脸色苍白者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如单纯性伤口周围皮肤肿胀,可用冰块外敷。(7)健康教育:①可进食时如肾功能良好者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3 000 ml以上,以加强利尿和自我冲洗及补充血容量,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减少出血的机会[3]。②告诉病人术后7~14天出血多与肠线吸收或脱落、腹压突增、如咳嗽、便秘有关,嘱咐病人要预防感冒和便秘,防止因腹压增高而引起出血。③讲解肾盂冲洗的目的,叮嘱家人不能自行调节肾盂冲洗的速度。讲解各管道的作用,并教会其管道的自我护理方法,防止管道受压、扭曲、脱落。保持各管道引流通畅。④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告知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须要绝对卧床休息7~14天左右[3],翻身动作宜轻,近期内不要使用腰腹肌力。具体的活动指导:术后3天内后护士协助病人翻身,方法是:护士站在患者侧床边,双手分别托住病人的腰部和臀部慢慢地将病人翻向健侧,用枕头垫于腰部,每2~3小时翻身1次,取平卧和健侧卧位交替;3天后指导病人自己翻身,方法是:病人手握床边缘,患侧下肢向健侧弯曲,然后慢慢翻向健侧:手术10天后可取半坐卧位,适当床上活动;等待尿色转清1周后可适当床边活动,视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康复出院后2~3个月内避免做剧烈运动,特别是腰部运动。

2.2.4 重点评价:病人有无继发性出血的诱发因素,如咳嗽、便秘,过早活动。有无出血迹象。有无休克征象。

3 讨论

因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与感染、肠线脱落、残余结石梗阻、肾功能衰竭等原因所致[4],而活动不当又可导致肠线脱落、管道引流不畅及脱落,从而可导致感染、肠线脱落、残余结石梗阻,所以活动不当为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后发生继发性出血关键因素,故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前术后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术前术后预防感染以及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和活动指导是防止继发性出血的关键。针对继发性出血的原因,我科制定了以上的护理措施,自2005年7月~2007年6月我科共施行63例肾实质切开取石术中,仅1例发生继发性出血,出血发生率由原来的3%下降至0.5%。

参考文献:

[1] 愈天麟,全锡策.手术学全集泌尿外科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1.

[2] 自 华.泌尿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10.

[3] 蒋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导[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9.

篇10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18—02

Hemorrhage of the stomach,duodenal ulcer and Nursing

SHI Dao—yu

Shuangliu County,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Shuangliu 61021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omach,duodenal ulcer bleeding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to provide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care.Methods 108 c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 the stomach,duodenal ulcer bleeding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for routine care measures,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care coupled with care on the basis of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than control group patients,shorter hospital stay,low complication rate,ulcer healing in good condition.The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Stomach,duodenal ulcer;Bleeding;Care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的结果。主要症状表现为呕血和(或)柏油样黑便,呕血常伴有恶心,便血前后常出现乏力、心悸、头晕,严重者出现晕厥。没有遵医嘱服药,及时胃镜复查,不良生活习惯等均可引起出血的反复发作。我院从2011年4月到2012年6月,对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采取了出院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4月到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了10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37.2±3.8岁。将108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溃疡出血点周围,分点注射无水酒精和1:10000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止血。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注意保暖;患者应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摔倒或活动而加重出血;常规的引流管护理、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注意患者的主诉,督促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且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规宣教,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1.3.2 实验组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护理。

1.3.2.1 心理护理 发病急和来势凶猛常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烦躁的心理。持续的精神紧张和忧虑,长期脑力活动而缺乏适当的休息,与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着一定的关系[1]。故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安慰和支持患者,解除患者的焦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

1.3.2.2 环境护理 为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光线适宜,并且适当通风。发病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必要给患者使用镇静剂。

1.3.2.3 饮食护理 术后应禁食8h,遵医嘱适当补液。饮食不当是导致术后出血的一大原因。禁食结束后,给予温凉流食2—3d,帮助患者逐渐过度到正常溃疡病的饮食[2]。宜进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限制钠盐和蛋白质的摄入,少食多餐。进食不宜过快和过热,忌粗糙、生硬、富含纤维素、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应细嚼慢咽,以防损伤食道和胃肠道的黏膜。

1.3.2.4 预防并发症 治疗后的再出血是很危险的,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后,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是否有呕血的征象,观察大便的颜色及性质。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脉搏、脉压差、血压。观察病人的精神及神智变化,聆听病人的主诉,看是否有头晕、口渴、出冷汗的症状。观察患者的肢端温度、皮肤及甲床的颜色是否发生改变。

1.3.2.5 健康指导 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当出现早期出血征象时,知道如何应对。出现呕血和黑便时,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活动和不良刺激,暂时禁食,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禁食的重要性。②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劳逸结合。③戒烟戒酒,避免禁食刺激性的食物,以防诱发出血。④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禁止乱用药,定期复查。

1.4 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情况,评价护理干预措施在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当p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p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2.2 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为期5—12个月的随访,发现共有54例患者溃疡痊愈,其中实验组43例。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p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3 分 析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溃疡侵蚀基底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是一种身心疾病,使患者的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感到不适。其病因有很多,如吸烟、应激反应、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使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等客观因素,此外,也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变等主观因素。通过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病因调查发现,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有心理诱发因素,其中有家庭生活不和谐、学习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受挫等等,身心得不到良好的调节,诱发疾病。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可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导致胃、十二指肠粘膜缺氧缺血,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粘液分泌不足,导致黏膜遭受破坏[3]。常规护理比较偏重于对客观病因的治疗,而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患者心理精神等因素的纠正,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如疾病的诱因、发生及发展,使其了解到长期坚持治疗及遵从医嘱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到医院复查,降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病因复杂,复发率高的疾病。护理干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从生理上、心理上、近期、远期全面科学地综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春晖,廖如意,罗宁.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