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

篇1

一、目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情况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来完成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相关的调查可知,大多数小学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缺少完善的约束和激励制度,因而使得一些学校管理者进行职责范围之外的管理工作,或者缺乏进行管理工作的热情,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民主的环境。这使得教师不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育工作,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知名度,不利于实现学校的正常运转。

2.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主要以学生的管理为主。在小学教育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只注重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意识对教师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虽然小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听教师的讲解,但是部分教师对教学的研究程度较低,无法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因而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顺利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从而导致小学生的试卷分数偏低,长此以往,将严重降低小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3.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硬件的管理。目前,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因而大量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设备都出现在市面上,部分领导者认为只要引进丰富的硬件设施,就能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对此,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此举虽能够确保小学生通过较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但是学校却缺少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其他内容的管理工作,所以使得小学生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不利于小学生长远发展。

4.小学学校缺乏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称为学生的“第二家长”,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就能加深对小学生的理解,并在为小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按照小学生的思路来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完成教育工作,然而,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却没有开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只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自觉来进行,所以容易出现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心理,不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日常的学习,给小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5.小学学校管理的密度较小、精度较低、深度较浅。一般来说,学校管理的密度越高,就表示学校管理的效果越好,亦表示学校将耗费更多的资金来支付校内管理人员的工资,有的学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尽量降低管理的密度,以此来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此举使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无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小学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并没有提高学校管理的精度,因而使得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大纲内的知识,造成学生成绩偏低,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因而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于大多数管理者来说,要想提高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按照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来选取合适的管理形式,进而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6.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没有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文化一体化的步伐,因而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人们更加意识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多数人们迫切希望我国的小学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将死板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要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7.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无法与教学改革保持一致。要想切实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以便紧跟时代的潮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充足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8.小学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大多数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无法提高人们对本学校的认识,因而生源较少,不利于学校的健康运转。学校无法获得国外先进的教学观念、改革经验等内容,学生学习内容的合理性较差,不能到达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实现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

1.逐步完善小学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想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必须要逐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从而顺利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督促教师全面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充足的热情来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小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2.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师备课的认真程度等内容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3.适当加强对硬件设施以外内容的管理。硬件设施在提高小学教育水平质量方面固然重要,然而教师的综合素质、师生关系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方面也能影响小学教育的效果。对此,作为管理者,除了对硬件设施进行适当的管理之外,还要聘用知识储备丰富、教学能力较高、能与小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4.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管理。步入教育改革新时期之后,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要求严格的知识传授者,而以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来完成教学活动,然而传统的管理工作并不能完成这一转变,对此,学校必须加强师生关系的管理,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进而增加教师的追随者,提高教师知识传播的效果。

5.详细分工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首先面对学校管理面密度较小的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工作的细分,并明确相关人员各自的责任。其次,要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上来寻找管理的最佳办法,而不能一味地压榨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为了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我们要根据工作人员职能的不同来选取合适的管理方法,并适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来提高教研组的活力,赢得教研改革的成功。

6.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我们不仅要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还要及时转变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力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学校管理;规范管理;具体策略

规范化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取得成效的保障,是学校软硬环境走向理想化的重要举措。学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学校管理者根据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制定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对学校各项工作与基本活动进行管理,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过程。规范学校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广大家长对学校的殷切希望。因此,规范化是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作为校长,就必须要规范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只有学校管理规范了,学校的内涵才能提升。也只有学校管理规范了,学校才有可能成为特色学校,否则特色学校就是“水中花,镜中月”。

一、课程管理规范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课程计划是课程安排的总体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课程管理规范化就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我们一直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并上好每一门课程。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改进。

1 推行三层课程管理制度

我校是一所城区薄弱小学。师资数量有限,而且经过考试进城的老师不是语文老师,就是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始终缺乏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学科专职教师。因此,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及师资配备情况。我们将课程分成三个层次进行管理,力求让课程管理产生实效。我们的做法是:语文、数学、英语是主干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严格对待;体育、音乐、美术是重要课程,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对待;其他课程是辅助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按照规定教完。同时,我们还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按照学校课程表开展教学。为了督促课程的正常实施,学校先后三次约请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从上述三个层面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经座谈了解,各班基本上按课程表有序展开教学。特别是在三月底的仙居县音、体、美专项工作检查中,受到县教育局督导室领导的好评。

2 不断探索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从规范走向特色的必由之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选择,最终促进学生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以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所学的知识更加丰富。因此,为了让课程设置与实施更加规范,学校必须要探索和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为此,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思考。

上学期,我校组建了16个学生社团。一开始大家信心十足,热热闹闹,可后来很多教师的精力还是不能到位。究其原因,各个社团的指导要求不一致,有些社团需要指导老师投入大量精力,而有些社团则不需要指导老师太多的精力,这种不平衡促使部分老师出现懈怠心理。为此,我们认为学校的社团活动一开始就全面开花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本学期我们有意识地把社团活动引导到学生感兴趣的中国象棋和围棋这两大主流活动上来。并要求所有班主任踏踏实实上好活动课,学校则不定期进行巡视检查。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学期,我们将再选择其中一项活动进行实践,力求使学校的校本课程成为一大特色。

二、教学常规规范化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凭借。上好课是处理好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矛盾的关键,而上好课的前提是要做到教学常规的规范化。因此,如何让每位教师的教学常规规范化。就成为校长的重要职责。为此,本学期我们对所有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必要的规范,并不定期地对教学常规进行督查,具体要求如下:

实施规范:不准随意调课。如有特殊情况,应由学校统一调课;

准备规范: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上课,严禁“不备而上”,信口开河:

候课规范:上课前1分钟必须到教室,以确保上课的有序进行。

行为规范:不坐讲,不接打电话,不随意离开课堂,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过程规范:按照“本色课堂”的要求展开教学:

惩罚规范:惩罚学生要适度,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作业规范:给学生布置适度的作业,力求减少机械性作业;

辅导规范:要义务为潜能生补课,同时要注意辅导的方式和方法;

上述规范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比较难。如何让全体教师主动去践行?首先,校长要做好示范作用。校长的示范是无声的命令,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量。校长教学常规规范了,教师们的教学常规自然也就规范。其次,为防止有些教师产生懈怠心理,校长还要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来了解真实的教学状况,以此来持续推进教学常规规范的进程。当然,上述8个规范不可能一次性到位,需要时间的保证。因此,每学期抓教学常规应该有侧重点。如本学期我校就重点抓准备规范、流程规范、辅导规范等三项内容。抓准备规范,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课堂的高效、紧凑;抓流程规范,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先进、充实;抓辅导规范,可以让学生享受到真诚、激励。

三、校园活动规范化

1 学生活动规范化

丰富多彩的学生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学校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因此,学校适时安排一些规范的学生活动有利于学校内涵的提升。为此,本学期我们先后安排了“学雷锋,做好事”主题征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第四届踢毽子大赛、写字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现场绘画比赛、现场作文比赛、第三届学生书画展、第四届广播操比赛、讲故事比赛、拔河比赛、第四届才艺展示、板报评比等学生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又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促进了学习风气的好转,可谓一举多得。同时,我们还规范课间操、眼保健操活动,力求通过这些日常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当然,我们还对每一次学生活动进行事后评估,力求让一些好的活动常规化。

2 校本教研规范化

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既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可以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因此,适时规范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为此,我校非常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本学期我们推进互动式教研,即上课教师必须撰写教学反思,听课教师必须撰写书面评课稿。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参与教师都有所收获。一学期来,我们共举行主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6次,有效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执教者的教学水平更是得到快速提升。同时,我们还先后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教育写作专题讲座、补差经验交流会、期中质量分析会、语文大练课、精彩教学片断交流会等专项教研。通过这些教研活动,开拓了全体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学与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学校积极为参训教师做好课程安排,让他们用心参训,以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可以说,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当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比赛及校本教研的辐射作用,我们努力规范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做好策划,活动中力求有序开展,活动后及时反思总结。可以说,“策划有序开展反思总结”已成为我们组织每一次师生活动的必要程序。

四、养成教育规范化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因此,一所学校的养成教育水平体现其办学水平。为此,一学期来我们持续规范并推进养成教育。

1 规范“三项竞赛”

“三项竞赛”即卫生、纪律、文明礼貌等三项内容评比。为使这项工作取得实效,我们还特别要求学生大队干部必须要走进教室检查,力求让“三项竞赛”落在实处。同时,为了让所有学生实时了解“三项比赛”结果,我们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精美而实用的宣传窗,专门用于结果公布,以利于班主任的动态管理。

2 规范日常行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既是养成教育的依据,又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本学期我们重点抓行礼问好、路队行走、禁买零食、标准“三姿”这4种行为。因为抓好这4种行为,其他的许多行为也跟着变得规范起来。

3 规范志愿者服务活动

为了让少先队员体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我们努力规范每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力求让每次活动取得实效。本学期,我们认真策划的“学雷锋,做好事”系列活动就特别成功。我们还举行“学雷锋,做好事”主题征文比赛,使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成为一项系统而又规范的工程,深入每个队员的内心。

4 规范红领巾广播站

红领巾广播站是学校宣传的重要阵地。本学期。我们对红领巾广播站的播出主题进行了一定的策划,使得红领巾广播站的播出内容始终与学校工作主题相呼应,促进了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提升播音效果,少先队大队部还对每个播音员进行指导。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播音员的播音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5 规范各种仪式

仪式在德育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庄严的仪式能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为此。本学期我们规范学校的一切仪式,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毕业典礼、散学式等等,力求让仪式成为德育的重要窗口。其中,国旗下讲话既成为学生德育的阵地,也成为锻炼教师讲话水平的重要途径。

6 规范路队行走

路队是班级团队意识的体现,是班级班风的体现,是学生自主管理成效的体现,也是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学校形象的体现。为此,我们把路队行走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规定路队的标准是:首先,每个班选好一个领队,要求身材、形象俱佳;其次,每个班还要选一个威信较高的同学担任路队队长,其职责是整理队伍和喊口号,也是路队的指挥者。放学时,各班同学要先在教室门口整理好队伍,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教学楼和操场相邻的地方,接着由队长对路队进行重新整理,要求做到“快、静、齐”。现在,路队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效能建设规范化

效能建设是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促进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而公平规范的效能建设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更强、更深入。首先,我们规范教学明星、教研明星、科研明星、优质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考评细则,并严格按照考评细则进行考核,力求让每一位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充分加强工作过程管理,本学期我们增加每月“文竹之师”的评选名额,由每月4个增加到每月6个,力求调动更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我们还规范“文竹之星”(面向优秀学生)、学习明星、进步明星、才艺明星、书画明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评比细则,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有希望、有奔头。另外,我们还不定时地召开潜能生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使潜在的效能得到更好地释放。

六、团队建设规范化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帮助,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促进其成员的快速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师生团队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构建规范而又有吸引力的师生团队就成为校长的又一重要职责。为此,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教师团队建设,力求让每一位教师融入岭下张小学的发展洪流中去。而且通过评比增强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力,从而提升工作效能。另外,努力缩小各办公室、年级组、教研组之间的差距,力求让每位教师都能获得努力工作的信心。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互助意识、团队意识。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集体,快乐成长。当然,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按照评比细则进行评比,力求公平公正。以上各种评比每月一次,获奖团队都将在学校宣传窗内展示,以此激发全校师生强烈的团队意识。

七、工程建设规范化

校园扩建工程质量事关学生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本学期我校正在扩建一幢教学楼和一幢综合楼,争取在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们积极配合县教育工程指挥部展开工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督促中标建筑公司按预定方案展开建设,并要求监理公司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学校还专门安排一位中层干部负责督促这两项工程建设,及时巡查、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对于建设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我们及时同施工方沟通,督促其进行整改。

八、文化建设规范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近4年的建设,我校的学校文化系统——“文竹”文化已初步建构,并已经得到一些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我们明确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文雅校园,情智育人”。我们把这一任务,具体分解为以下目标:

办学方向: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的、家长满意的、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

办学宗旨: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办学目标:构建文竹式校园,培养文竹式学生:

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服务,为每一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

办学重心:文雅校园,情智育人:

办学思路:质量为本,突出特色:

办学策略:激发效能,锤炼团队:

办学特色:关注习惯,突出体艺:

德育风格:关注细节,透视心灵:

教学风格:简约充实,追求本色:

校训:自强勤奋,求是创新:

校园精神:团结协作,积极向上。

为了宣传学校的文化建设,我们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新增了两个宣传窗,并对这两个宣传窗进行精心布置,让所有师生及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愿景与主要工作,以此提升学校办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校的网站建设也与学校发展同步,校园新闻及时更新,点击率逐渐攀升,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

一、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培养名教师

从2007年起,在全县教师中评选100名县级骨干教师,2008年又评选“十佳教师”,一年一评,动态管理。通过选拔、培养,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创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增强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活力。

一是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形成“四个一”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即成立教研师训中心,协调指导教师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完善一套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强化一支队伍,组建高素质的专(兼)职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构建新型培训模式,实行岗位校本研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形成了集研、修、学、训于一体的新格局。

二是制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牟定县骨干教师培养规划》、《牟定县中小学骨干教师选拔方案》、《牟定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牟定县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动态管理考核方案》4个文件,不断规范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行为。

三是评选“十佳”教师,力促榜样激励带动。通过评选,增强名师效应,让广大骨干教师成为知名的教育专家。

四是积极探索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强力推进城坝区学校教师到边远山区学校支教、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到城区跟班学习的制度,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狠抓教师队伍资源开发。

目前,全县教师队伍已经逐步形成以名师为骨干的梯次教育人才结构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长效机制。

二、以责任目标管理为抓手,培育名校长

一个教师改变一群孩子,一个校长改变一所学校。下工夫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名校长,推动全县教育快速、均衡发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认真组织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和聘任。坚持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适当调整、激发活力”的原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讨论和全面的综合量化考核,选拔一批中小学校长。

二是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年度目标管理和聘期目标管理。新聘任的中小学校长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基本实现一校一个目标。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学年末,县教育局组织考核组对校长年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校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加大对校长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采取举办研修班、鼓励提高学历进修以及“走出去”或“请进来”等办法,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校长队伍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

五是充分发挥名校长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举办校长沙龙、经验交流、岗位交换、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激发校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六是加强对“名校长”的跟踪管理。县教育局每学期安排专人与校长谈话,在年度目标考核中广泛征求县各分管联系的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各股室,教职工对校长工作的意见、建议,促进校长队伍的全面发展,为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牟定县完小和完小以上校长共96人,均取得了校长任职资格。

三、以“五化”建设为载体,打造名学校

按照“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教学工作精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后勤服务优质化”的“五化”建设总体要求和部署,全面加强学校现代化管理,着力打造名学校。

一是全面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细化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推广规范化管理典型,推动学校管理逐步规范化。围绕依法办学、发展自主、决策民主、管理规范、有效监督5个重点,构建教育行政宏观调控――学校自主办学――督导部门督导评估的学校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改进制约素质教育实施、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薄弱环节,着力从管理质量层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细化目标要求,落实各项措施,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层次和水平的整体提高,努力实现教育的最佳发展。

二是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特色化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各学校立足校情,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创设活动载体,努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篇4

一、承传民族的优良传统,规范学校德育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的主阵地,发挥其主导功能,要根据其学科特点、人文特征,自然规律,特别是政治课,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际的正常交往具体化、现实化、系统化。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班报、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演讲比赛、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充分利用学校校园文化阵地的作用,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活化。用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从而让学生很自然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重在平衡和谐的人际关系,纵在上下沟通、横在互相联系,讲究和秉承谦虚、礼让、竞争,尊上爱下。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在互动交流中,在日常生活和平时学习中,多会参照、比较前人和先进人物的做法,在学习和模仿中形成一种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种民族特色发扬光大,让文明和谐的风尚熏陶学生。

二、以人性化、人格化的管理,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必然受到家庭、社会习惯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刚性的、也有弹性的,学校要从学生不良的行为中找根源,了解其社会成因、家庭背景和个人失控等找到根治的有效措施。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家庭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现在学校提倡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是比较人性化的,教师要树立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要树立一种大德育教育思想。“师道尊严”其实是一种不道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或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它的条条框框太多啦,限制了人的个性的自由发挥。学校教育要用鲜活的时代精神、向上的人才观念塑造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学校有序的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人性化教育,重在个性的发展和尊重时代精神。百家争鸣思想是要人性化,个性化,更要公平化、公开化。让学生在一个公平、公开的现实生活中自由发挥。学校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定要这样或那样,或根据你的经验认识来安排他的将来,这是一种不道德的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溶入到现实生活自然中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和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或学习的奴隶。

三、以目标性、时效性、互动性为平台,完善德育管理

学校德育要注重目标牵引,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要有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规划行动,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要结合实际,讲究现实,不能理想化。更不能用“假、大、空”来塑造学生的灵魂,用硬的、强制性的来规定学生,这样必然会失得其所,丧失童真,甚至会走向反面。现在的学生追求个性、自由,行为偏差的学生更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支配着他们的行动,不考虑别人的、公众的利益。这就要发挥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作用,要通过正确的、正面的引导,要结合实际,及时与学生沟通、互换意见,交流看法。要把握时机,抓住学生脆弱的心灵,发泄的不满情绪,注意力的分散等等及时给予矫正。

互动教育是一种平等教育,比较自然的溶入你的教育理念,也让学生有一个缓冲的认知过程,做到互通互溶。更重要的是各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新教育的理念,改正陈旧的教育方式方法,转变服务态度,是互动优化教育的根本保证。

四、让学校德育管理生活化

篇5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县教育局2008年教育工作要点,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向,坚持以教改科研为核心,。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构建新型的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的教学工作将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础层面来开展。一个中心,即以教改科研为中心;两个基础层面,即1—2年级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3—5年级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特别关注起始年级。要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全面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充分张扬学生良好的个性。让教师多一些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把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常规管理之中,积极推动全校各学科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科研强校,再上新台阶。

    坚持“科研先导”,深化校本科研。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科研。/抓好一、二年级行为习惯,三—五年级学习方法的培养,为学校其它年级树好样板,确实深入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与研究》和《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以科研强校,探索用教师的个性化教,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学,从而初步实施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教研组机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对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加强管理和指导,教研组活动应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而确立“中心研究的问题”。对“中心研究的问题”要作深入细仔的研究,不能作秀,但求人人参与,把传统的教研活动与网络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心研究的问题”能找出较好的解决措施。

    4、加强各学科的教学管理,完善评价方案。

    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着重在课程改革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根据教育局出台的各项考核制度,再结合本校实际使评价制度更趋于健全和完善。

    5、以人文科学精神和现代教学思想为引导,继续加强和丰富学校的特色建设。重点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进行全校规模的展示工作。重实践和反思、总结,力争能取得新的成果。

    6、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以点带面促良好教风的形成。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打造名师的角度打造学校的品牌。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管理、使用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切实发挥其辐射作用,真正起到学校教学中坚力量的带头作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要提上议事日程。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每周至少对青年教师进行1次听、评课,对青年教师进行较系统的指导,听、评课要有书面材料。

    7、抓好毕业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做好毕业年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毕业年级工作会,查找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一)、严格教学常规,优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方案。

    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做到强化平时,淡化期末。重点放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优转差,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规范化管理,使教师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交流研讨规范化、制度化。搞好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六化”目标,即:“集体备课经常化、个人备课具体化、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外作业多元化、单元测试规范化、质量分析制度化”。严把课堂教学关,主要从以下三点开展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行政做好经常性的巡课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严格备课管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集体备课制度。要求主备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居高临下地评价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要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高。教务处将按开学一次、每月的两周一次的时间,定期对各科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

    (3)严格作业管理。对于作业设计、批改,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力求科学、客观、有效,严禁以罚做作业来变相体罚学生,作业要在落实以“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为要求的“四精四必”上下功夫,做到位。

    (4)加强对各学科的教学管理,根据教育局出台的各项考核制度,再结合本校实际使评价制度更趋于健全和完善。

    (二)、加强领导,督促落实。

    本学年度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抓好两个基础层面。第一个基础层面是1—2年级着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个基础层面是3—5年级着重于学习方法的培养。学校对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对要求做好的行为习惯和需要指导的学习方法进行细化。并且要求任课教师拟定具体的措施和实施方案,交学校审查后,并督促落实,实行定期检查,强化落实。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开展实战式培训,完成教研组活动从规范化到制度化的转换。

    结合课改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听课及专题教学研讨,促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1.听课:第2、3周进行全校任课教师检查性听课,促教师、学生及早进入新学期教学状态,并进行教学。

    2、推门课:加强学校听推门课的力度,了解掌握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常态,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3、示范课:进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献课活动。

    4、评优课:开展学校校内评优课,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

    5、研究课:适时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语、数、科任学科各一节)

    6、开放课:进行全校家长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人人参与。对外宣传学校办学水平、展示教师教学风采。

    7、复习课:认真上好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另外,在教研组之间开展“互帮、互学、互听、互评”活动”。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教研组选举1—2人上小组公开课,然后评价上课效果的得与失;第二阶段,是各教研组首先讨论出“中心研究的问题”再选举出1—2人上小组公开课,并指定中心发言人,分学科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活动。要求每组把听课时间、内容安排好,看哪个组有创新

,活动效果好。这是提出问题,再研究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教研活动。这是规范性的教研活动。象这样规范性的教研活动,除研究水平上还需不断提高外,而形式上可以从规范化转换为制度化。让规范性的教学研究形成一种教研制度教研模式,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研究的形式。

    (四)、以考促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开展以考促培的全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竞赛,竞赛内容提前布置,每两月一次,成绩公开量化,并记入教师年终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的内容选一些关于新课程和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专业知识包括语文的古诗文七十首,名家名篇赏析,数学包括简单的数学问题,典型问题.英语内容结合日常培训.此外还有一定的综合知识。

    2、搞好学生的课堂练习设计和作业改革,要进行一次学科教师的课堂练习设计比赛。

    (五)、以人文科学精神和现代教学思想为引导,继续加强和丰富学校的特色建设。重点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进行全校规模的展示工作。

    为了开阔同学们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提升同学们的思想涵养和精神品位,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由此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传统,共同创建一个充满书香的校园。

    1、充分利用好课堂阵地:

    (1)每学期每班上1—2节阅读汇报课或交流课;先在班内交流,力求创出特色,走出校门;

    (2)开展课前3—5分钟特色展示;

    (3)课前、课堂上开展推荐“我喜爱的一本书”活动,推介新书,互相交流;

    (4)各年纪制定列出每学期必读的书的书目,制定并完善必读书目阅读的检查、考评制度;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1)开展读书心得交流的演讲活动(或比赛)(五年)

    (2)开展讲故事活动(或比赛)(四年)

    (3)开展读书心得征文活动(赛)(三—五年)

    (4)开展读书摘录、经典句段书法展(赛)

    (5)以上各项活动,除参加校级竞赛外,提倡各班师生多在班内组织开展。

    ( 六)、加强毕业年级的管理,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定期每月召开一次毕业年级工作会议。了解师生思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抓紧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定要让毕业年级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毕业年级的学生容易燥动,要多做耐心细仔的思想工作,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安全。

    (七)、坚持行政督导,加强常规管理。

    行政督导是行政领导班子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查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最终达到纠正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行政督导原则上每月抽查一个年级。对抽查年级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全程综合督导。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的管理,甚至是考核评价,行政督导后都要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同时与抽查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是成绩的加以肯定和表彰,是问题的加以批评并督促改进。行政督导检查是一个教学常规管理的好方法,因此必须坚持。

    (八)、培养骨干,实施人材阶梯化战略。

    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应按“整体—骨干—整体”的策略,即整体着眼,分层培训,整体提高;坚持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的研培结合。注重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课题(无论是主研还是协研),个个有任务,事事作表率,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本期规定,骨干教师要求骨干教师每周至少听年青教师1节课,并做出评课,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或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

    (九)、关注学生差异,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能部门执行力 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 Execution Function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Research

LIU Ling

(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1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ize and the number of vocational colleges gradually expand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described as the rapid rate of increase, but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serious declin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realities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department personnel training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stitutions of executive power situation, execution functions related concept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s of executive power in vocational college and proposed relevant specific strategies designed to improv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 provide little hum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xecution functions; specific strategies

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数量规模已将近1500所,高职院校也为社会国家不断地培养优质人才贡献了不少力量。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解决的时候形势也越来越不容乐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周全地思考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才能实现内涵式发展。因此,在基于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积极对职能部门执行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重视改善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性。

1 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

所谓的执行力,就是把所有的构思、计划、政策变成现实的一种能力。简单来说,执行力是一种实现战略计划,贯彻落实政策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职能部门而言,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流程的情况下,将学校制定的方针战略,计划政策贯彻落实,从而展现自身教育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方面的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寄予厚望,对于高职院校办学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旨在希望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能够打破传统,面临挑战要以高效而快速的执行力去“做正确的事,去正确的做事”,起到高层与基层的桥梁作用的职能部门执行工作人员要提升执行能力,这种才能使相关政策执行有效,最终使得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稳步加强。

2 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投入经费不够,或者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甚至有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敷衍了事,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学校制定的方针战略按计划去贯彻落实,总是象征性执行,做出来的成果也出现严重的表象化现象,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正常顺利地执行相关政策战略及其计划。

第二,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维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学习习惯更新越来越迅速,高职院校高层领导自然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的政策方针,而这些政策方针执行起来相对会存在各种困难挫折,再加上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往往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对于有些政策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有些政策采取断章取义的态度。对于有些政策比较好执行的就执行,对于比较难执行的敷衍了事,甚至不执行,总之这些都让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执行力严重下降。

2.2 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严重下滑的原因分析

第一,虽然国家关于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已经指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比如《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但是对于一些明细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并且缺乏一定的操作性,没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尤其是在一些非正式制度中,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执行政策方针时容易受到人际关系、教育习俗、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执行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不能正常地发挥政策执行力,那么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就没什么执行力可言。

第二,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应当是一个组织体系,这就要求职能部门对于每项任务都有明确分工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各个工作人员的合作交流,从而使得每项任务措施都能够有效实施执行。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任务分配不明确,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管理权限不明晰,同级与上下级之间的执行过程中缺乏沟通交流,要么出现某一任务没有执行,要么重复执行,要么执行过程中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些都导致执行效率低下。

第三,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没有合理地制定执行流程,也是导致执行力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执行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合法,直接关系到各个执行工作人员能否顺畅地交接工作,能否清楚地理解自己的任务内涵,能够理性地明确自己的执行过程方向,能否合理地发挥自身的执行力。试想,如果对于高职院校的政策方针有个科学的办事程序,即执行流程,那么执行工作人员就能够掌握做事的方式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政策目标。

第四,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导致执行力严重下滑的原因。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执行工作人员素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执行效果的好与坏。然而,很多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执行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配需,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再加之执行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从而导致执行效果极其欠佳。

第五,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工作人员盲目地执行任务,对于执行的对象没有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知,从而执行对象不一定好好地配合,也是导致执行效果欠佳的原因。众所周知,只有执行主体和客体相互配合,才能使得执行效果达到最佳,执行效率达到最高程度。而事实上,执行主体对于客体往往缺乏了解,不知道客体的一些真实想法和主观感受,从而导致执行很盲目,执行效率低下。

3 提升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的具体策略

3.1 规范化管理高职院校职能部门

要想提升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就必须规范化管理职能部门。而规范化管理高职院校,最主要的是要形成规范的工作制度,这样才能使得一切工作都能够按照既定的规范要求来进行,而不至于出现混乱的现象。因此,如果工作制度没有规范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就很难做到“说到做到,做到见到”,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岗位职责分配不够明确,工作流程不够明晰,工作记录不够完整详细的现象,执行效率严重下降。所以只有加强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规范化,才能使得执行效果达到良好程度。

3.2 加强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执行职责意识

要想提升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就必须加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执行职责意识。笔者认为,执行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包括服从意识、行动意识、协作意识以及沟通意识。只有具备服从意识,执行工作人员才能好好地按照规范,服从指挥,好好地执行相关政策方针。只有具备行动意识,执行工作人员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方针。只有具备协作意识,职能部门才不会像一盘散沙而不能很好地合作完成任务。只有具备沟通意识,才能使得各项任务能够很好地交接,使得执行效率提高。

3.3 完善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组织建设

搞好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提升执行力的有力保障。试想,如果不完善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执行工作人员就很难改变传统的不适应时展需求的执行方法,自身执行能力也很难得以超越、完善、创新,不能够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没有积极向上的执行意识,没有很强的系统执行能力,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团队协作和配合,就不可能实现高效率的执行力。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3.4 精细化管理高职院校职能部门

要想加强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就必须加强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职能部门,顾名思义,就是要注意在细节中精益求精,不能在一个细节上出现纰漏,这就要求执行工作人员把握好“精准细严”的基本准则,专心致志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全心全意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要求在职能部门有着一种“细节决定成败”的执行氛围,有着尽量降低执行成本,尽量提高执行效率的精细化管理氛围,使得每一个执行工作人员都能高效率地尽心尽责地执行并完成相关任务。

3.5 加强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执行力文化建设

要想使得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提升得到升华,就必须加强职能部门的执行力文化建设。职能部门的执行力文化建设是通过一定程度的培训使得执行工作人员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人格素质,能够改善自身的工作理念和行为规范,能够根据时代和学生的需求更新自身的传统执行理念、执行方式、执行习惯,使得执行环境能够变得卓越,促成职能部门内部的良性循环。

3.6 完善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执行评估和监督体系

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职能部门执行力,就必须加强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执行评估和监督。如果不加强职能部门的执行评估和监督,执行工作人员很有可能为了个人利益,或者执行工作人员很容易敷衍了事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任务,亦或者是因为没有执行评估,执行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而是纯粹了为了工作而完成工作,因此,完善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执行评估和监督体系对于提升执行力很有必要。

4 结语

高职院校规模和数量的迅速发展,给高职院校既带来希望也带来挑战,这就需要起着桥梁作用的高职院校职能部门能够提升执行力,并不断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执行力存在的问题,且能根据执行力的基本内涵,重视提升职能部门执行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的范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篇7

针对国庆、中秋双节前学校下发家长的两封信,我个人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及向学校几点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感谢学校通过致“家长信”的方式传达学校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我认真细致地阅读了书信的内容(长假习作监督、秋季习作时间调整、入学前期习惯引导、入学段考科目摸底检测科目、分值及时间安排,以及校服制作意见征询等事宜的家长配合等事宜)。

教育乃国之根本,民族兴盛之大计,也是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关注的大事,宁国中学作为市重点中学,在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倾注了各位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的汗水,作为学生家长之一,首先感谢学校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并愿意积极、参与、支持学校的各项管理,并就此事宜发表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校服、校徽是学校非常重要的形象工程建设之一,是学校内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弘扬正气、抵御歪风邪气、保障人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正如“家长信”中所说的是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消除学生间攀比心理和等级观念,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一项有效措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服装穿着是人类发展的产物,是时代赋予“人体包装”的文明需求。不同的名族、文化或不同的岗位和职业,着装有着不同的特点,学校是社会人群集中受教和学习的集聚场所,神圣而有尊严,为了规范群体教学的统一管理,需要学生和老师统一着装。往往好多学校只是流于形式,要求学生出资定制穿着统一服装,并没有纳入学校的正常管理项目,虽然制作了统一的服装,但没有纳入日常管理日程,更没有配套管理的相应手段,学校通知学生穿校服,学生就应付着穿几天,并没有对老师着装进行统一约束,想穿啥就穿啥,执意要求学生穿校服,这样怎么行呢?为人师表,应做人在先,古谓之“先生”也!!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标榜”,治学严谨、着装得体才是老师的本色!否则怎能严格要求学生穿着呢?导致学生被压制被动穿着,往往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且中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发育的年龄,穿着规格小了、破了、旧了更新实属正常,但很多学校没有校服的标准,往往是一次性定制,材质、颜色款型也存在较大差异,且不能及时给予换购或更新,坚持不了多久校园里便逐渐出现了形形的服装,又可谓“长发短裙、高跟拖鞋、奇花异草、五颜六色、美丽奇葩”的绚烂景象,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青春活力、气象万千的学生,处于这样的校园环境没法不比,谁还会再去穿那样呆板的校服呢?你我也是学生过来的人,现在(或未来几年)也都是学生的家长,您难道愿意出像这样的冤枉钱吗?

老师统一款式、色调的西服,或学生装统一的校服都应该具备现代气息的职业服饰,应有别于军服和企业工作服;学生在校主要是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运动为基本活动;所以,学校可根据初中、高中学生年龄段差异,以及学习、运动强度差异,选择有区别的款型和颜色搭配,主要是能够体现青少年生命鲜活与朝气蓬勃的形象,色彩款式给人以简洁、大方、灵动为好;布质柔韧、色泽明快、轻盈且易于洗涤为佳;满足上述三条就应该是上好的校服。校服当然不是简单的做件上衣和做条裤子的问题,它包括发型、鞋帽等,都需要做完整的设计搭配;但凡在校执教、学习一定是穿校服,严厉杜绝以应付检查、开会、节日活动等需要为由,来通知或要求师生穿着校服和佩戴校徽的形式化做法;学校一定要配套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制定《校服、校徽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支持来维护实施,明确奖惩、处置措施,校长、教务领导、班主任、授课老师应带头执行,严格按章办事,长期坚持不松懈,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最后让师生们自觉养成在校着装的良好习惯。

篇8

1.学籍是指在某一学校所获得的学生资格,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一种隶属关系。

在我国,高校学生资格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高考达到国家招生规定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按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经过注册后复查合格,即取得学籍。

2.学籍管理是指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

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

3.目前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

①对具有高等学校正式学籍的学生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和维护;②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异动情况进行监控;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管理和审核;④对学生毕业进行审核并发放毕业证及学位证;⑤对已毕业生进行学历认证等。

二、学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性相对较差。

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国家并未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模式,学籍管理制度一般由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大多高校在管理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许多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贯彻和执行,从而很容易造成学籍管理混乱。同时,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大多数学生产生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管理,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秩序。

2.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混乱,高校各职能部门责权不清。

学籍管理工作应按工作流程办事,并需要高校各管理部门的配合与协作。但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操作过程中,无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次序混乱,工作流程烦琐;许多学籍管理人员不能明确自身责任,管理部门之间分工不合理,甚至各职能部门责权混乱,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混乱烦琐,不利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也给学籍管理人员带来沉重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3.学籍管理信息更新滞后,学籍信息化管理模式局限性较大。

现工作中,各高校采用不同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其学籍管理信息功能不完全一致,学籍信息管理模式受多种因素制约,协调性、共融性较差,许多学籍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学生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利于教师及学生对各类学籍管理信息的查询。对有特殊事项的学生,其学籍管理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严重阻碍了学校甚至其他职能部门对学生的正常管理。4.学籍管理效率低下,学籍管理人员无服务意识。学籍管理工作琐碎,繁杂,量大,影响因素多,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具体问题,工作效率较低。同时,各高校普遍存在学籍管理人员人数不足、学历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等问题。部分学籍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工作态度相对较差,对日常学籍咨询、学历查询等学籍管理工作,无耐心,缺乏服务意识,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阻碍了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三、学籍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措施

1.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快法制化建设,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

①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应以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为核心。高校在制定和完善自己的学籍管理规定时,应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的制度建设中既要充分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又应该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合理合法地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②高校应增强法制意识,明确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法制化理念,设计彰显人性的制度。在推进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法治化建设和进程中,要增强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正确理解法律的本质,正确认识法律制度的作用,就能提高和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把全部的管理工作纳入法治程序,有效提高学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③高校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的主要包括:对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对学籍管理工作流程的完善,对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学籍档案管理的改进,以及对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和人员培养等内容。因此高校进行规范化的学籍管理是使学校的管理行为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保证,是进行管理工作的前提。

2.简化学籍管理程序,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

①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建立科学、合理、严格、固定的程序机制是极其重要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程序,应尽量做到每个环节细化、量化,使学籍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还要注重简化工作流程,特别是对学生的棘手问题和特殊请求,应尽量建立起简捷、顺畅、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避免学校与学生之间产生利益冲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宣传。高校应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入学新生的学籍管理教育,组织相关教师学习学籍管理文件。通过大力宣传学籍管理工作,可以使高校领导更加重视学籍管理,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掌握学籍管理,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学籍管理;大力宣传学籍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监督。③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靠单一部门操作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需要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与协作。高校应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合理规范学籍管理工作,明确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从而使各职能部门责权明晰,避免各部门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高校各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保证高校的安定团结。

3.创新学籍管理信息体系,改进学籍档案管理思路。

①学籍管理工作应在工作中注意总结和不断创新,特别要加强创新学籍管理信息模式,不断改进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特有学籍管理信息体系。该创新体系应与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奖惩、成绩、考核等内容相结合,该创新体系还应体现包括学生学籍异动等其他特殊事项。学籍管理信息体系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更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学习动态,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学籍档案的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的管理水平。高校必须加强学籍档案规范化,将纸质档案与电子化档案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类管理,改进学籍档案管理思路,把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提高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③高校在创新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应加强信息化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学籍信息化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特点大力开展学籍管理宣传工作,将学籍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内容及时通过网络、电子客户端等高科技载体共享给高校师生及职能部门,使学籍信息化管理渗透到高校各个方面。

4.增强学籍管理服务意识,培养高素质学籍管理人才。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效益为重点,集中力量深化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条件均衡、平等优良的教育资源,促进全县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整合资源,科学安排,合理布局,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二)均衡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保障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统筹中央、省、市、县各种渠道的项目资金,科学规划,超前发展,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

(三)新建与旧改并举的原则。在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布局规划,进行布局选址、规划设计、规范建设;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及相关改扩建项目,要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向高标准要求过渡,逐步达到标准化。

三、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工作目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2011年开始实施,用两年时间,通过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学校建设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适用”的标准化学校,使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坚固安全、生活设施配套、校园绿化美化、运动场地标准、实验设备规范、信息管理到位,促进城乡间和校际间的均衡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优良环境。

(二)建设任务。用两年的时间投资7263万元,新建校舍6000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32341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87800平方米,绿化美化校园及新建文化墙,配备教学仪器和图书,配置教师办公桌椅426套,安装计算机教室3个,建成“班班通”105个,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405台,添置学生宿舍物品柜、物品架231套,钢床426套,食堂餐桌椅395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76套,添置后勤设施设备21套,不锈钢餐具5650套,更换学生课桌凳8740套,安装直饮水设备63套。

四、建设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应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相关规范执行,合理选址,科学规划,标准建设。

(一)学校布局。中小学校的布局,应根据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为原则,根据“规模”办学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

(二)学校选址。一是学校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地势较高、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二是学校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输气管道和高压走廊等。三是学校应避免学生跨越公路干线、无安全通行防护设施的河流及水域。四是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噪音等污染源,医院太平间,殡仪馆,消防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三)学校总体规划。学校必须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教学、图书、实验用房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有良好的建筑朝向;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相邻的校外建筑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划、消防、日照等有关规定;教学用房与体育活动场地应有合理的间距。田径场地和球类场地的长轴宜为南北方向;校园内的交通应便捷,校园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学校的主出入口不宜设在主要交通干道边上,校门外侧应设置人流缓冲区;校园绿地及种植园地应与校舍建筑统一规划和建设;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校门;学校应设置旗杆、旗台,并宜位于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的显要位置。

(四)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一是学校建筑用地、体育运动场用地、绿化用地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二是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使用面积应按规范要求设计。

(五)教学装备。各科教学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四个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课外活动器材能满足学生需要;教室和专用教室的设施齐备、安全,达到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室)建设标准;严格仪器、设备、设施及各类耗材的管理,并及时保养、维修、更新、补充,仪器、设备完好率应达到95%,保证安全使用;小学和初中生均图书分别达到20册和30册,并定期补充、更新。

(六)信息技术。计算机生机比小学达到15:1,初中达到10:1。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配置和校园网资源库建设符合国家、省规定标准;实行电子校务,各项工作逐步纳入信息化管理;电子备课设备、设施能满足教师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可以使用和制作课件,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严格信息技术和设备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提高使用效益。

(七)生活设施。各类生活设施符合相关要求,方便舒适;免费提供充足饮用水;安排就餐的学校须提供良好的就餐条件,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信誉度、满意度高;设置满足师生需要的水冲式厕所,保证清洁无味;学校能提供校内初步卫生保健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工作的落实,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务求实效。

篇10

房校长: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师范大学同北京科技大学等21所院校一起,共同步入到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行列,开始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十年来,作为一所负责任的大学,我校把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严格遵循教育部要求和教育规律、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办出具有陕西师范大学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把远程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制度和措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已成为在全国同行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教育质量和信誉卓著、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我校远程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首先,准确定位办学方向是我校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先后批准试办60多所网络教育学院,应该是各有所长,各自都有优势。我们的优势在哪里?陕西师范大学确定的办学目标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行业分工上,我校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在教师教育,我们的主要服务是面向全国基础教育界。我国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在长期困扰于合格师资匮乏的基础教育部门,大量教师离开岗位到高校脱产培训是不现实的,网络教育具有开放的网络化教育资源、远程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丰富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料、灵活多样的学习时间和地点,这些适合于终身教育的特点,正是解决基础教育界广大教师职后教育、在职专业培训问题的“终南捷径”。如何有效服务于这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这是我们长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在行业和服务选择上,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网络教育的主要方向。从区域布局方面考虑,虽然我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发展,但主要还是在西部、在基础教育,这个定位非常准确、特色非常明确,同时也完全符合国家对远程教育的要求。借此也进一步彰显了陕西师大的办学特点,通过网络教育服务社会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在办学方向和服务面向上,学校的领导和远程教育学院注重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大方向不动摇,在这方面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其次,规范化管理是基础。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自2002年挂牌成立以来,一直强调规范化管理是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方式上有很大区别,它多媒体、全球化、大容量、实时互动传播等特点是一把“双刃剑”,用于有效传播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内容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明显优势,一旦由于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善、把关不严,对于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和瑕疵等“负面影响”的传播也是“病毒性的链式反应”,稍有不慎,不仅给网络教育自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为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抹黑,进而在社会上对一所大学和高等教育产生恶劣影响。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初期,因为大家都在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不止一所学校甚至是著名大学在网络教育运营中出现了问题,被通报批评,不良影响很长时间难以消除。鉴于此,我们学校在多年的发展和运营中,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对网络教育的需要、适度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的弦一刻都不敢放松,十多年来,一直以管理规范、服务到位享誉于全国基础教育界和网络教育领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取得这样大的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再次,花大力气研究、及时跟进网络教育新技术,探索资源开发汇集的新途径、新方式,按照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网络教育的规律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很大的区别在于,网络教育的资源要更加优质,来源更加广泛。在开发和集成教育资源时不仅要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内部资源,更要善于搜集和利用一切有利于我们网络教育科学发展的社会优质资源。在这方面,关键问题是如何发现和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如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把社会上已有的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集成和有效利用起来。

在如何引导开发优质资源方面,远程教育学院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探索。自2008年以来,依托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以及陕西省教育厅支持,先后成立的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与远程教育学院合署办公,共同发展。陕西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充分依托国家创新平台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也奠定了我们自身的发展优势。

最后,伴随网络教育的发展,学校全日制校本教学也从中受益非浅。现代远程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改变了我们很多教师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更加丰富的手段进行教学,有更加丰富的技术可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如,网络教育非常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我们学校的教师在参与远程教育学院的资源开发中,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就必然对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支撑和支持,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成绩。利用网络教育,今后还将打破院系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之余利用网络教育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修一些文史哲方面的课程,丰富自己的专业结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网络教育是创办国际化高水平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开放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的信息化平台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便捷路径。因此,首先学校要重视、领导要认识到位。只有这样,网络教育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我们学校的网络教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以上几点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同时,网络教育对学校的贡献也很大,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教学质量、学校规模得到了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