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心理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心理学基础知识

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99-02

一、设计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职护理教学当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目的在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功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机交流的多种交流形式;采用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和以小组单位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实践创新地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并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都以“90后”为主,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而倾向于实践操作,对网络、智能手机、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学生以上特点,本次教学以“静脉输液”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微课、操作微视频、情景短片、flash动画游戏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明确操作要点,实现在操作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护理操作技能的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见表1。

(二)学生反馈。学习结束后我们让学生就本次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收获进行评价,我们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对“您觉得上课过程中,参与的机会增多”、“您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习兴趣”3项的认可度最高,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她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从而促进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四、教学体会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与中职护理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包括网络资源、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实现在操作中学习,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现在大多是以“讲解―接受式”为主的传统教学,这样的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往往使中职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微课、规范化操作视频、flash动画游戏等技术,将课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不同感官冲击,使学习内容更加有趣、更加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以任务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再按照课本中以章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而是将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以“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周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常需要登录学校的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观看微课和教学视频,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利用互联网检索、阅读教材等方式学习。此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需要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来获取任务解决的方法,从而完成学习,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转变,可见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学生的“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在信息技术视野教学下,通过两段动画短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让小组围绕任务,查阅教材及网络资料,逐级进行讨论、汇总。教师要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释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以手机实录制作视频并上传平台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点评。通过汇报展示,可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她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扮演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篇2

【摘要】 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院临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按照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试从社会发展,护理事业发展,护士自身发展三个方面,阐述护士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必要性,以及学习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社会发展 护士 心理学知识

1 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受当今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充实和医学领域新技术新知识先后应用于临床的影响,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已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替代。医学模式的变革改变了过去以病人为中心、单纯强调医生对病人健康和生命的责任、忽视了对人群和社会公益的道德责任的惯有做法。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病痛,同时还包括心理与社会融合的完满状态,医学被赋予了新的社会意义。医学研究的视野已不仅局限在病人的本身,更应注意到病人身后的整个人群、整个社会。

2 适应了护理事业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责任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转变。从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护理工作是医学人际间的一种彼此互助,它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中,产生的以治病的需要及其理论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护理科学不仅以生物医学和有关的自然科学为基础,而且还包含了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诸多人文学科的知识。

护士作为心理护理的实施者,护理事业的逐步发展将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社会大前提下,护士只有终生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更好的担当起护士角色、教员角色、管理角色、咨询角色和科研角色,促进护理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 适应了护士自身发展的需要

3.1 健康需要:护理工作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的健康需要接受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笔者从事护理工作实践十几年,认为对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因工作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就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而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3]。在国外30年前就开始研究职业倦怠,最早研究的就是护士职业。在我国,医护人员居职业倦怠的第二位[4]。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3.2 工作需要: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过:"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不同、得的病情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是一项最精美的艺术。"[5]护理工作首先是和病人打交道的,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心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而且不同情况下的病人心理变化也会不一样。

3.3 发展需要:社会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将对护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护士要想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终生学习。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我参加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上,来自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占到了学员的大多数,而在报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人数当中,这个比例是100%。

护理人员如果掌握了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就能在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用心理评估方法科学地测定病人的心理状况。如果我们能用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评估病人的负性情绪、用认知疗法纠正其不合理观念、用行为疗法对其进行积极行为训练等,就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护理,在心理护理后再用量表进行对照评估、得出结论,那将会大大地提升护理质量。

4 学习途径

4.1 在校学习:现在医院的初级职称以下的护士一般在校期间学校都开设了《医学心理学》或《护理心理学》课程,这使他们对心理学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4.2 自学:护士可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有步骤的自学心理学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可获得系统扎实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根据工作或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带着问题去学,这种学习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4.3 医院组织学习:医院可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请一些心理学专业人士给护士进行心理学讲座或根据如"非典"、"甲流"这些特殊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并把参加学习的情况计入个人继续教育学分。医院还可利用护理查房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知识的考察或方法的提供,使护理人员被动加强学习和记忆。

4.4 参加培训:医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选派护理人员参加心理培训,或鼓励护理人员在业余时间自主参加心理培训,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并向学有所成者提供实践机会。

总之,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护士,护士只有终生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希望我的同仁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之余挤出时间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为护理事业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哲,韩黎丽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公报[J]。医学教育,1994年第09期

[2]梁光霞主编,护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第3版),2006年7月1日

篇3

[关键词]辽宁省;医药卫生;专业介绍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02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必然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而医药卫生类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从《卫生部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发展十年规划》获悉:

国家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指标1单位12009年12015年1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1万人1778195311255执业(助理)药师1万人135.8155185注册护士1万人1176.91232.31445中药1万人13.916.65113.3医学检验1万人15.7110.1117.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1/千人口10.5310.6810.83

可见,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从而给求学者提出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未来学习医药卫生类专业,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1护理专业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因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护理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课程设置:开设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专业课设有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

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护理人员不仅局限于对住院病人的疾病护理,还担负着对病人、家属以及社会大众进行疾病护理咨询、健康教育、家庭访问,社区群体保健等;现有护理人员显然难以满足社区护理、专业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的要求。护理人才的培养日显迫切。日前,在教育部等六部委推行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护理专业名列其中。胜任新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护士紧缺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这些都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辽宁中医学院附设卫校、辽宁省人民医院附设卫校、沈阳医学院卫校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等标本,进行化验检查,以获得病原、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其专业就是学习检验的方法、原理、结果分析等技术的专门学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掌握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医学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检验、卫生检验、病理检验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课程设置:开设英语、计算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公共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有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等。

随着医学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化医院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应停留在只要求学习检验技术而脱离临床的学习方法,而应把临床与检验密切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医学检验人员。医学检验将以独特的高科技风貌,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主导力量,应该说医学检验专业是求学者不错的选择。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3中药专业

中药即中医用药,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中药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并可以从事中药经营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从事中药调剂、制剂、饮片加工、市场营销、质检、管理或中药材生产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

课程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药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方剂与中成药、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事法规、中药商品经营管理等。

中药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中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中药学人才比较青睐,需求正在增加。我国的中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中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中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设学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4助产专业

助产是为使胎儿顺利娩出母体产道,于产前和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照顾好产妇,认真观察产程,并指导其正确配合产程进展以及接生(接产)。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社会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妇女保健知识、熟练掌握助产专业和护理基础的理论、技能;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助产工作中的问题;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助产和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妇幼保健机构,从事临床助产、产科护理、妇幼保健、妇幼健康教育与咨询、家政服务公司(母婴保健)等工作。

课程设置: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专业课设有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产科护理学等课程(重点是妇科、产科、新生儿科专业)。

目前和今后几年中我国人才紧缺专业,该专业毕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开设学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5口腔修复工艺专业

口腔修复工艺是以口腔医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冶金学和美学的有关知识为理论基础,用符合生理的方法制作义齿、各种修复体及矫治器的专门技术。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接受口腔各种修复体的材料选择、设计制作、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修复技术的独立操作能力的口腔修复工艺学中等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到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加工中心、医学研究机构等单位工作。

课程设置:疾病学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内科学、眼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医学美容基础、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口腔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口腔专业人才在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如日本为1∶600,德国为1∶1600,而在我国城镇仅为 1∶50000,广大农村差距更大。特别是近年来牙科诊所及齿科加工技术中心快速增加,社会急需实用型口腔专业人才。

开设学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6药剂专业

药剂是一门跨化学、药学和生物学三大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药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中级应用技术人才。毕业后从事各类医疗机构药房、制药厂和药物营销部门的工作,胜任药物调剂、营销、用药指导、药材养护与仓储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解剖、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基础、药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事管理等。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药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2009年,国内从事执业(助理)药师工作的人员有35.8万人,到2020年,药剂专业人员需求量达到85万人。总的来说,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篇4

【关键词】 计划生育;宫内节育器;护理

宫内节育器(简称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工具,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目前约7O %妇女选用IUD 作为避孕方法,占世界IUD 避孕总人数的80 %[1]。据统计,放置宫内节育器可获得95%~98%的避孕效果[2]。但是,由于受术者缺乏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正确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顺利进行,为确保受术者的身心健康,更好地体现计划生育“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我站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程施以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1 受术者的心理分析

1.1 紧张心理 受术者,因对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知识一无所知,对医院的环境、手术过程处于陌生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担心得不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同情,而处于精神紧张的心理状态

1.2 羞涩心理 多数受术者普遍存在羞涩心理,尤其是年龄小或年龄大、性格内向或其他种种特殊原因的育龄妇女羞涩心理更重。

1.3 怀疑心理 部分妇女对宫内节育器的简单结构能否起到避孕作用持怀疑态度,同时受少部分带器妊娠妇女的影响,对宫内节育器的功能缺乏信心;有的甚至怀疑服务机构的条件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1.4 恐惧心理 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多为产后不久、年龄较轻的育龄妇女,对分娩时的疼痛记忆犹新,多数受术者对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不了解,对手术床有一种恐惧感,对放置阴道窥器及扩宫时有可能带来的疼痛产生恐惧;部分受术者担心医生技术水平不高或宫内节育器本身给机体带来损伤和疼痛产生恐惧心理。

1.5 焦虑心理 受术者术后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及下腹不适感等现象,担心宫内节育器置影响身体健康,更担心术后出现腰痛、腹痛和出血,影响性生活及其他后遗症等产生焦虑情绪。

2 心理护理

2.1 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医疗环境能够使受术者感到舒适、轻松、愉快,利于促进受术者康复。保持诊室和手术室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手术床清洁、无污染;医护人员应主动和其交流,态度诚恳热情,使用人性化的语言,向其宣传计划生育及性道德方面的知识,说明医护人员会遵守职业道德,尊重她们的隐私;真正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使受术者消除紧张和陌生感。

2.2 术前疏导 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受术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健康指导及情感支持,详细讲解宫内节育器的种类、避孕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放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有关知识,使受术者充分认识到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消除受术者的心理疑虑,树立信心,愉快的接受手术。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取得术前心理疏导成功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应以稳重的仪表、热情的态度、轻巧的动作、亲切的笑容给受术者留下良好的印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与受术者沟通,使她们从心理上得到温暖,卸掉思想包袱,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3 术中安抚 根据受术者情况选择适宜的宫内节育器,操作应严肃、认真、规范,妥善有序地摆好手术台上的器械,避免手术器械的碰撞和语言不当造成不良刺激;尽量减少患者的身体暴露,保护受术者的隐私,善于从受术者不同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她们的需求,满足她们的需求,随时陪伴在受术者身边,除进行语言安慰受术者外,还应注意利用行动安慰,如给受术者擦汗、保暖等。

2.4 术后指导:术后认真向受术者做好健康指导。如嘱放置后要注意休息及个人卫生,1周内不宜剧烈运动,2周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保持外阴清洁;放置后3个月内,应注意宫内节育器是否脱落,尤其在第1次月经期要特别留心观察;放置后可能有少量阴道出血及下腹部不适等现象,大多数不严重,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但如出现发热、腹痛、阴道流血较多、异味分泌物或停经者应及时就诊;告知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种类、使用年限、随访时间,出现异常情况随时复查;放置的节育器期限已到,应及时取出或更换。

3 护理体会

护理心理学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应护理实践的迫切需要而诞生的一门新的应用学科,其目的是使病人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程度,真正实现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只有在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对护理对象正确进行心理评估,熟练掌握观察、沟通、咨询和干预等技术,才能更好地依照护理程序进行心理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除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学习心理学、法学、美学、伦理学及预防保健知识,在逐步完善自己人文修养的同时,使人文理念真正扎根在内心深处,贯穿于为病人服务的全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根据受术者存在紧张、羞涩、怀疑、恐惧、焦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受术者利益出发,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术前疏导、术中安抚、术后指导等护理措施,促进了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宫内节育器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64-364

篇5

【关键词】骨科;人性化;护理

【Abstract】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humanizednursing,thisarticleanalyzedthathighqualityserviceshouldincludenotonlyprovidinggoodmedicaltechniqueservice,butalsorevealingthethinkingofpeopleorientedintheservingprocess.Andthenweshouldinsistrespectingpatients,caringpatients,facilitatingpatientsandservingforpatientsthroughouttheprocessofmedicalservice.Sincetwoyearsstriving,wenotonlyhavegotsatisfactoryeffect,butalsohaverealizedinitiativeservice,truefeelingsserviceandhumanizedservice.

【Keywords】orthopedicsdepartment;humanizationservice;nursing

今年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是管理年活动的主线,也是医院管理和医疗卫生的主题。近2年来,我科开展了全程优化服务,为患者提供身心护理和优质服务。现将我科人性化护理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人性化护理的具体做法

人性化护理行为的内涵包括:对人信念的秉持,尊重患者的个别性;真正了解临床情况;做到与患者同在;护理内容的实质举措是采取具体行动[1]。

1.1转变服务理念目前,医学模式以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为此我科率先在全院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管理模式,开展整体护理,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优质、便捷”的服务,推行微笑服务,在护士心中树立起患者无错的理念,使每位护士在操作中充满爱心,充满温情,视病人如亲人,使患者感到如家般的温暖,使人性化护理变成每位护士的自觉行动。

1.2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2]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科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1)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要求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都参加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中医技能,将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更好地体现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特色。(2)服务礼仪的培训:大方得体的行为能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心境。组织护士进行礼仪培训,要求护士举止文雅,端庄大方,动作轻巧,着装整齐,与病人交往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使护士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相结合。(3)开展三基训练活动:科内开展了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为主的三基训练活动,护士长定期抽查,使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都大幅度提高,真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1.3开展星级服务我院2000年开展了星级护士评选活动,在护士骨干中选拔星级护士,树立为患者服务的典范,我科现有二星级护士2名,一星级护士2名,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带动其他护士积极向上,争当星级护士的氛围。护理上做到“四轻、三送”。如护士送药时必须准备好温水,做到送药倒水,看服入口,服后再走。在病房中切实开展“七有声”服务,即:新入院病人有通告声,出院有道别声,损伤失误有致歉声,与病人合作有谢声,实施治疗有称呼声,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星级”的服务感受到人性化服务的优质与温馨。

1.4强化健康指导强化专业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每天深入病房与病人交流。有效的沟通技巧,指展示良好个性品质的行为方式[3]。在工作中,多一点微笑,用微笑和爱心去安抚患者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结合我科的病种,我科总结制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等中西医结合的健康教育手册,并为颈椎病患者制定了中医食疗药膳方。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如入院指导、饮食指导、疾病指导、康复期功能锻炼、运动疗法等并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健康教育真正落实。

1.5延伸护理服务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医院内,而是不断向外延伸,建立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制度,提供出院病人温馨联系卡,卡上注明医生、护士的姓名、电话、复诊时间,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联系,及时来院就诊。并于患者出院1周内主动打回访电话问候,提醒患者复诊时间,告知其注意事项,使患者倍感温馨。

1.6做到换位思考,理性处理各类事件骨科患者大多遭遇突发事件,患者情绪波动,家属烦躁焦虑,护士需换位思考,体贴和理解。体贴是爱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护士能理解患者的痛苦感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3]。

2人性化护理的体会

2.1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也是衡量人性化护理优劣的标准。实行人性化护理后,患者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褥疮,护理工作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赞扬,全年无投诉。因此,开展人性化服务,为患者提供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2.2护理质量大幅度上升自从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后,使护理质量大幅度上升,护理纠纷为零。今年上海市卫生局医政督察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综合检查中,我科均获得了满分,护理质量得到护理专家的一致肯定。因此,我科被评为院巾帼文明岗和先进集体。

2.3护士服务理念增强护理服务是长久的、连续的,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与发展珍视与关注的思想[4]。我国正在走向人口老龄化,骨科老年患者不断增多,患者的需求是多方面,而生活护理是患者最基本的需求。为此我科把为患者做生活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在强化人性化护理教育后,护士主动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擦身、洗头等,使病人得到全面、及时、满意的护理。病人称赞护士“技术精湛,服务一流”。

3小结

以人为本明确了护理的服务方向、服务要求。因此,开展人性化服务,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给患者家的感觉,已成为我院骨科每位护理工作者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做到关心、关怀、关爱患者。

【参考文献】

1田瑞华,康沛,李秋云.对一例慢性可疑卵巢癌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46.

2朱丽芹.安全护理与护理纠纷防范的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2,(12):957.

篇6

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70例患者的护士均经过综合素质培训,对照组70例患者的护士未经过综合素质管理培训,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

结论:在门诊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管理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形象。

关键词:门诊护士护士综合素质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32-01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门诊护士与患者接触较频繁,肩负着指导患者更好、更及时就医的责任,同时门诊护士也是患者来医院就医最先接触的人,优质的服务可以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1, 2]。因此,门诊护士的素质是每个医院需要重视的问题,我院门诊部在2011年开始对门诊护士综合素质进行管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加,现将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140例患者,其中包括85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0岁-75岁,平均年龄(52.4±1.3)。随机将14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治疗组70例患者的护士均经过综合素质培训,对照组70例患者的护士未经过综合素质培训。现将治疗组护士的综合素质培训方法总结如下。

1.2.1提高门诊护士长自身的综合素质。门诊护士长是门诊护理工作的灵魂人物,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门诊护理工作,所以门诊护士长需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了解护士的心理情况,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其思想觉悟,在工作中需要做到公正公平,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了解每个护士的工作能力,根据护士个人能力合理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护士的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护士长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对护士在护理过程的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以自己过人的工作能力赢得护士的尊重、信服和依赖。在工作中护士长要时刻关心、爱护、尊重护士,让护士在一个温馨、轻松的氛围中努力工作。护士长还是人际交往关系中的纽带,只有协调好患者与护士、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间的关系,才能使门诊工作处于良性运转状态,提高门诊服务质量[3]。

1.2.2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门诊护士是医院窗口的形象大使,一言一行均代表医院的形象。所以门诊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水平,良好的心理、较强的沟通能力等,加强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现将门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报告如下。

1.2.2.1拥有较强的专业素质。门诊涉及的科室较多,病种多且流动性大,因此要求门诊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并以熟练的操作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需要熟练使用电脑、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当电子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协助解决。

1.2.2.2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门诊护士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患者就诊时针对患者的病情建议患者到相应的科室就诊,对正在候诊的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维持好就诊的秩序,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医院领导需要加强对门诊护士的教育以及培训,提高门诊护士的理论知识以及责任感 [4]。同时门诊护士还需加强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患者提问时,能够更准确、全面的解答患者问题。门诊护士必须熟悉医院的布局、各科专家出诊时间、各科室的新业务、新技术,在患者就诊时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帮助。

1.2.2.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门诊是一个复杂的部门,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工作环境嘈杂、服务面较广,易发生医患、护患之间纠纷。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非常容易导致护士产生烦躁、紧张、疲惫等心理,所以需要加强门诊护士的心理素质,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长要定期举行交谈会,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因素,对于工作优秀的护士应该给予表扬,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工作,对于出现问题的护士应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士解决问题,避免下次再发生。同时积极参加医院举行的娱乐、体育等活动,缓解护士的心里压力,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增加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5, 6]。

1.2.2.4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门诊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应该养成敏锐的观察力,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通过细节了解患者病情,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建议。

1.2.2.5门诊护士服务意识的要求。门诊接收的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均不同,导致患者的性格、道德修养也不同,所以需要在服务时做到一视同仁,关心、同情、体贴患者,使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均感到满意,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出现率,增进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

1.2.2.6增强护士的主人翁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护理中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解决患者心中的顾虑,积极与患者交流,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恐惧感。

1.2.2.7门诊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门诊护士在护理中应该使用一切沟通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在护士亲切的言语中感到轻松,消除紧张心理。由于门诊收治的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均不同,所以护士在了解患者病情、需求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沟通技术,积极了解患者病情、满足患者需求,同时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对患者以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详细解答,使患者了解疾病,增加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3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2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检验数据变化,采用P

2结果

治疗组70例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达到100%,对照组70例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为72.9%,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3讨论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患者最早接触、最广泛的场所。所以门诊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门诊护士是构成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就诊中最先接触的人。所以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对门诊护理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优秀的护士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专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沟通技巧。本文通过对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100%,明显高于培训前的72.9%。综上所述,加强门诊护士综合素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使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就诊,减少医患、护患之间的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齐,吴乐贤.对门诊护士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11(35): 8754

[2]高乐,郝东伟.浅谈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素质要求[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14): 773-774

[3]李惠锋,潘文姣.浅谈现代医院门诊护士素质的自我提高[J].中国民康医学.2011, 23(14): F4

[4]王秀梅.浅谈现代综合医院门诊护士整体素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 25(6): 387

篇7

一个医院要树立品牌形象,与医院护士的形象密不可分,如今医院的竞争不单靠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还要靠优质的服务和较高的护理水平竞争,因此,护士的个人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病房护士是医院的服务窗口之一,护士的技术和言行举止代表了医院的水平和形象,因此,病房护士应具备好的形象。

1 知识涵养

一个知识丰富的护士会给患者带来好感和信任,病房护士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为患者做出合理有效的解答和健康的指导,如:静点前注意事项,输液完毕如何拔针部位,同时,病房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宣传者,还应该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工作,如根据患者病情如何合理调整饮食等,病房护士只掌握了护理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护理心理学、预防学、传染病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对患者提出的问答做出科学的回答,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为患者科学的、高水平的服务。

2 服务素质

2.1 亲切和蔼的微笑:热情服务 微笑会给人以亲切感,当住院患者来到病房时,患者度感到恐惧、陌生、紧张,这时,护士应主动上前搀扶,亲切问候,这样会减轻患者紧张,拉近和患者的距离。

2.2 温和的语言 住院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作为病房护士,每次走进病房时,说话一定要注意语气和语调,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灵活使用礼貌用语,讲话要柔和,语调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太低患者听不到,太高患者则会误认为态度不好,与患者讲话时要和患者有眼神交流,这样是对患者的尊重。

3 熟练地操作技能和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

“一针见血”是住院患者对病房护士的最基本的要求,病房护士要具有敏捷的思维,轻快地步伐,这是对病房护士服务过程中高质量、高效率的保证,住院患者输液前,都比较紧张,害怕扎针,怕疼,如果护士在扎针时,进行角度没有选择好,操作不流畅,患者会产生急躁情绪,让患者对护士产生恐惧和不信任感,这要求护士在输液操作时,即做到稳,还要做到快,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是病房护士具备的基本技能,穿刺不成功或不顺利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给患者造成一定影响,认为这个护士水平低,影响医院名誉,严重者还会造成患者的不满和投诉,病房护士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掌握过硬的穿刺技术,要输液静脉穿刺做到稳,准,快,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4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加深,患者对自己就医时应享有的权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工作中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患者投诉,病房护士每天接触大量患者,更要谨言慎行,首先在配药前、输液前认真做好“三查七对”,绝对不能有差错和事故发生,其次要尊重住院患者的隐私,不要泄露住院患者的检测结果和其他信息,病房护士在工作时还要学会自我保护,在为患者抽血时要稳和准,抽血后应首先将针头取下放入锐器盒内,防止针头再次扎到患者或自己,造成伤害和传染,静脉输液完毕,护士在拔针动作要快,拔完后嘱咐患者轻轻按压针孔约一分钟,防止按压时间过短,针孔出血,给患者造成紧张心情,病房护士在早晨抽血时应带手套,不小心被扎伤时,要立即挤压伤口,消毒包扎,避免细菌和病毒进入伤口造成感染。

5 形象和举止

病房护士每天和患者接触,护士留给患者的印象深刻的,所以病房护士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举止,护士上班时要按医院规定着装,衣帽整洁,态度亲切,微笑服务,注意坐姿和站姿,在病房要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动作轻、关门轻。淡妆上岗,护士礼仪真正运用到工作中,以端庄的仪态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6 良好的心理素质

6.1 遇事要淡定 病房工作比较琐碎,工作量大,特别是内科系统,患者多,静点多,早晨静脉扎针时,患者都着急,希望早点扎,把当日疗程做完,病房护士要做到淡定,不慌不乱,稳中求快,一个病房一个病房为患者静脉输液。

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肿瘤;化疗;体会

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已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操作。尤其是本人作为在肿瘤外科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的一线护士,面对肿瘤患者的喜怒哀乐,更深刻地体会到要注重“以人为本”,化疗患者要以患者的舒适为重点,要使患者达到其所能达到的最佳身心、社会、灵性之良好状态,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1],笔者总结了肿瘤化疗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心理护理

首先,护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积极热情的与化疗患者沟通和交往,尽量融入患者的生活,了解其心理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各种有效的手段,以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对于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不良反应,不同化疗患者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都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比如焦虑、烦躁、恐慌、抑郁、冷漠和精神恍惚等,很少有患者能以乐观和积极心态去面对。所以在护理服务工作中,护士需通过各种方式去熟悉病人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等,要尽力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对其提出的各种疑问要及时给予解答。其次,努力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病房氛围,提供温度、湿度均适宜的病房环境。在患者刚刚入院时,医务人员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的环境及设施、设备的使用,避免患者由于不了解环境产生的陌生感和不安情绪。并介绍类似病种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患者,可以彼此交流,减少新入院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和对疾病的恐惧。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往往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护士要及时关心、体贴病人并尽力想办法减轻病人的痛苦,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2]。

2 并发症护理

2.1胃肠反应的护理 部分化疗药直接刺激胃粘膜,影响胃黏膜表皮细胞的增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泄泻等。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并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在饮食方面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口味等合理安排饮食,应提供清谈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油腻、过热及难消化的食物。合理使用止吐剂,并在睡前、饭前后刷牙以去除口味及气味。若患者出现呕吐反应,护士要马上清理呕吐物,及时安排患者漱口,更换干净的衣物、床单被罩。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医疗废物和患者生活垃圾,保证环境卫生。

2.2静脉血管的护理 为患者长期治疗着想,化疗时一般要从血管的远端及背侧开始,然后到近端及内侧,两臂交替使用。多使用套管针,三通管下要垫纱布固定,以防脱落,要加强对重点病人的巡视,及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漏、肿胀。在输液的过程中若出现药液外漏,要及时停药,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漏夜处用硫酸镁湿敷或者冷敷等。当药物输完以后,不要立即拔针,要再输一段时间的液体,减少药物残留,利于保护血管[3]。

有些化疗药物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剂量与产生骨髓损害的剂量接近。因此,要密切观察化疗患者的骨髓情况,如在使用丝裂霉素、卡铂、氮芥、阿霉素时要严格把握适用症,定期抽血化验,观察血象改变情况。当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时,患者感染的几率增加,应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定期对病房消毒,减少家属探视。护士要密切监测患者体温情况,保证无菌操作。病房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2.3掉发的护理 化疗过程中出现掉发是最常见的现象,更是患者最惧怕接受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一些药物如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博莱霉素、环磷酰胺等之前,要提前告知患者会出现掉发,但是在停药以后及间隙阶段头发会重新长出来,减少患者的顾虑。若患者出现掉发,可以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假发套,尽量避免其照镜子受到刺激,及时清理床铺衣物上的脱发,并适时予以开导。

2.4黏膜发炎的护理 大剂量使用某些化疗药物,如丝裂霉素、5-Fu、羟基脲、博莱霉素等往往会引起黏膜发炎,如口腔炎、坏死、口腔糜烂等,一般较严重。因此,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一定要加强预防。从化疗开始,患者就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首先要戒烟酒,饭前饭后要及时漱口,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晚刷牙时要选用软毛牙刷,认真清洁牙齿。在口腔出现发炎时,可以将养阴生肌散及紫药水涂抹于患部;若是真菌感染,则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同时用碳酸氢钠漱口;若口周、鼻腔出现疱疹感染,可以选用干扰素外用。在饮食和营养搭配上,要叮嘱患者进食流质易消化食物,减少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等。

3 讨论

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使我深深地感到,要在实践中使患者及家属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主义关怀,尽量缓解病人对化疗及其不良反应的恐惧和焦虑,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整体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临床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相应的学科知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整体护理和舒适护理[4]。

参考文献

[1]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出版社,1999,79.

[2]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0、288.

篇9

    关键词:护理专业 职业能力 培养探索

    随着人口结构和质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导致护理实践复杂性日趋增加,护理职业教育要应对这一挑战,与先进的护理理念接轨,全面发展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护生职业能力全程化教育,使我们培养的护理人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一、构建适应现代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现代卫生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办学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评价质量依据的教育。学校要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核心。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核心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然而目前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仍沿袭相对独立的传统学科体系,课程门类繁多(如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在校学习期间仅为2年,而开设的课程达25-27门),学科意识使各门课程人为地强调自成体系,造成观念、学科界限和定位的诸多冲突,而且,课程设置中缺乏人文社科知识。在此基础上选择的教学方法往往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一味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容器”,其学习所得完全依赖老师的“一言堂”,没有师生互动,技能训练被忽略,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束缚,教学质量长时间在低水平徘徊。为此应建立新的卫生职教课程观和教学观。

    1、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职业学校不能采取原有教育的课程模式,必须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要由“学科型”走向实用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书本走向实践,围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护理职业特点,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观念指导护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必须打破“学科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实行课程综合化改革,融知识、实践、能力、技术于一体,使课程更突出职业特色、贴近临床实际。

    针对课程设置中缺乏人文社科知识,我们调整课程结构,从必修课程中减去了数学、物理、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作为任选课,安排、增加了与护理专业关系较为密切的医学边缘课程,如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充分协调人文与医学基础课程之间、医学基础与医学临床课程之间的教学衔接和内容取舍等。人文课程及医学基础课程本着“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增加了临床教学时数,特别是加强了临床护理实训教学环节,将十八周教学调整为十六周理论授课,两周课间实习;加强了实践训练,如《护理学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调整到1:2,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2、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减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面对知识,而且要面对“人”;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能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加深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其从思想意识、情感、个性、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升华,潜能得到激发,学习品质得到提高。 

在课程设计上,要按照医疗卫生工作过程设置学习情境,以“应用性理论讲授+岗位技能实训”为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努力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创新性的学习过程。

    二、改革实践、实训教学,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实验、实训教学环节是护理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以“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学校实训+社区实践+医院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学校——社区——医院”交叉渗透,全程化培养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感培养,提倡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区,体验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学习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基本的生活护理技术,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增加学生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实验、实训环节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造就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护士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工作环境紧张,压力大,加之传统习俗、社会偏见对现代护士职能做出了较低评价,影响了护生的专业信念,使部分护生对职业前景产生了困惑或动摇。因此,护生进入实习环节后,应逐步领悟护理工作的内涵,领会护理工作的真、善、美,感悟并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形成恰当的职业价值观,最终形成健康的专业心理。二是注重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包括评估及观察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应对压力能力、慎独自律能力等。

    三、完善考评体系,突出岗位能力评价

    有时教师眼中很不错的学生(听话、成绩好、不调皮)并不一定受用人单位欢迎,而教师认为一般化的学生(不太听话、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他们社会适应性较强,思维活跃,表达、协调能力较好,反而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究其原因:学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有问题。一直以来学校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而考试又主要是理论知识,不管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如何,只要卷面符合标准答案就行。由于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出现了偏差,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与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相悖。因此根据社会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评价学生的标准和方法、改革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1、理论教学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评价对象的全员性,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可将考试改革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几个部分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如知识技能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中的应用和综合,看其能否将掌握的课程知识应用到操作技术当中,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情感态度的评价中,应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知识能力、信息资料搜集处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看这些能力是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提高。

    2、临床实践评价,建立临床、院校合作的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临床医院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请医院的带教老师对不同阶段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早期见习应注重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评价,能够将课堂讲授的沟通交流及人文关怀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临床见习应注重自我认识角色转换评价,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尽快适应专业职业角色转换,建立工作责任感。毕业实习应注重专业能力及临床思维评价,加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力,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接轨,实现无缝对接。

篇10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减肥经历:无论当初的决心多么坚决,最终还是会屈服于美食的诱惑?据英国媒体报道,牛津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最新研究证实,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能通过促进食欲使我们发胖。换言之,正是因为人体内携带这种“贪吃基因”,使得人们的节食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种名为FTO的等位基因最早发现于2007年,它定位在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有分别来自父母的各一个副本。调查显示,多达14%的英国人两个FTO基因副本均出现变异。跟没有变异副本的人相比,他们的肥胖风险增加了70%,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0%。有49%的英国人携带一个FTO基因变异副本,他们患肥胖的可能性跟正常人相比要多30%,而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则多了25%。科研人员认为,FTO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最普遍的基因。

据英国医学会研究理事罗杰・考克斯介绍,这一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仅仅锻炼或节食来对付肥胖并不奏效。科研人员目前正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其它方法“关闭”这种基因,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减肥反弹问题。

手机影响心理健康

“喂,喂,你说什么?信号不好,听不见!”类似的场景无论在电视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常见。研究发现,手机对现代人的影响超过钱包,手机丢了,大多数人不到一小时就会发现,而钱包丢了,可能一两天才会发现。日前,某杂志撰文指出,手机不仅拿在手里,也可能“长”在心里,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少人老是听到手机在响,掏出手机看,却并没有来电或短信。这是一种“手机幻听症”,在高级白领、媒体人员以及销售业务人员中很常见。长时间的幻听,会使人过度紧张,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症状较轻者,不妨养成睡觉前关机的习惯,用健康的方式使用手机,更好地缓解压力。情况严重者,则应该考虑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早睡早起 有助成功戒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喜欢熬夜的人)比“百灵鸟”(喜欢早起的人)更容易吸烟上瘾,而且戒烟难度更大。

研究人员对23000多对双胞胎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夜猫子”成为瘾君子的可能性比“百灵鸟”更大,吸烟上瘾后戒烟成功率更低,而且更容易产生尼古丁依赖症。

研究人员表示,一种可能是,由于尼古丁会让吸烟者在夜晚保持清醒状态,因此“夜猫子”更可能用吸烟来提神。另一种可能是,“夜猫子”更可能去酒吧和餐馆等吸烟环境,这也增加了他们吸烟上瘾和戒烟难的可能性。另外,“夜猫子”寻求上瘾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其大脑中的多巴胺和类鸦片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夜猫子”要想彻底戒烟,最好改变“睡眠模式”,严格早睡早起,这必然会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电脑族常吃黄花菜可预防电脑脸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的人,由于长时间面对没有生命的电脑屏幕,而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会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一张表情淡漠、冷峻的“电脑脸”。

国外儿科医生新近发现,人的笑容与铁质有关联。研究资料显示,凡是面带微笑、眼球灵活、目光炯炯有神的婴儿,其体内的铁贮存多数正常;相反,面孔严肃、呆板,或1小时内仅发笑1~2次的宝宝,血中铁含量可能不足。因此,要把缺少笑容作为体内缺铁的一个早期警报。

人们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其实,黄花菜中所含的铁是菠菜的几十倍。古人曾给黄花菜(金针菜)起名叫忘忧、疗愁,这足以说明黄花菜的功效。在我国的徐州,有道传统名菜“软炸黄花菜”,用黄花菜做主料,因外以鸡蛋糊裹炸,食之软嫩而得名,最适合“电脑族”们吃。

秋天出生的孩子更易食物过敏

英国《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秋天出生的孩子发生食物过敏危险更大。

芬兰奥卢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001年4月至2006年3月出生于芬兰东南部的近6000名儿童。研究发现,在母亲子宫内11周时正值4~5月份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几率为11%。而母亲怀孕11周时候正好是12月或1月的孩子中,食物过敏发病率只有6%。

研究人员对研究期间花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4~5月份正是桦树和赤杨花粉的高峰期。早期研究已发现,孕期接触花粉会增加孩子食物过敏危险。研究人员发现, 4~5月份母亲妊娠11周的时候接触花粉最多,孩子发生牛奶和鸡蛋过敏的危险,比母亲妊娠11周时为12月到1月的孩子高3倍。

减慢呼吸有助缓解疼痛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减慢呼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感。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两组年龄在45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其中一组为受到慢性疼痛困扰的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另一组为健康女性作为对照。

实验过程中,这些女性在呼吸正常和呼吸速度减半状态下,其手掌分别受到适度的热脉冲的冲击。每一次热脉冲之后,研究人员都会记录下她们报告的掌部疼痛感程度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参数。结果发现,对于健康女性来说,当减慢呼吸时,她们感觉到的疼痛程度也随之降低。而对于患病一组的女性来说,整体上的作用不很明显,但那些情绪相对乐观的患者,也能借助减慢呼吸缓解其疼痛感。

研究人员说,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解释为何瑜珈等一些活动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心,提升情绪。

烤肉酱汁能减少致癌物质

肉类在烤、煎、炸等高温烹调时,会产生一种叫做杂环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体内蓄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将鲜牛肉和用调料腌过的牛肉烧烤后,对比二者的杂环胺含量。发现腌过的肉高温烧烤后,所含杂环胺比未经腌制的低40%以上。经过对多种调料的测试发现,用孜然、咖喱、迷迭香腌过的肉,高温烹调后产生的致癌物最少。这是因为,烤肉酱中所含的淀粉、糖分等成分在受热的时候首先吸收热量,可以保护中间的肉块不会骤然受到高温,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产生的机会。另外,烤肉酱中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也是阻碍致癌物质产生的原因。这些食品配料本身均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也有益于预防高温加热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建议在烧烤、煎炸肉类前,放些调料腌半小时,不仅味道好,还可减少致癌物产生。

“边吃边K”有伤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