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慧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智慧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管理文化;智慧创新;和而不同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8-0057-0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这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管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低层次的管理属于经验型管理,中层次的管理属于规范化管理,高层次的管理则是文化管理。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大发展,学校管理文化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现代学校管理背景下,学校管理要从简单的做什么、怎么做的具象的管理走向颇具内涵的文化管理。其管理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学校可持续发展;所呈现的形态,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短期的还是久远的,单个的还是组合的,都能体现学校的核心追求,适应社会的主流发展,形成一定的文化品位。
近年来,教育界开始着力探究从建构学校文化入手进行教育改革,但不少学校可能更多地是从文化标识的设计上下工夫,怎样使学校文化真正成为师生的“共同愿景”,或者说是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目前,真正开展研究、形成特色的还比较少,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将“小学智慧型管理文化建构的研究”作为一个主课题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现实意义。
2004年暑后,我们实验小学迎来了百年华诞及“三校合一,规模办学”的开启。学校今后一个阶段怎么走?当时,就想到了用科研的方式来思考与实践学校的发展走向。我们开展了“规划今后一个历史阶段学校发展”的大讨论,形成了“科研兴校,让百年老校蒸蒸日上;文化强校,让优质品牌熠熠生辉”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四大行动计划,即积极构筑信息化校园,努力办一所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窗口学校;切实施行人本化管理,努力办一所充满和谐人文关怀的示范学校;倾心实践智慧型教育,努力办一所凸现过硬办学实绩的品牌学校;着力建设文化型学校,努力办一所彰显鲜明办学个性的特色学校。在学校办学思路的层面上提出了实践“智慧型教育”的命题,并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智慧型教育研究”,这既是一个学校宏观层面的理性思考,又是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探索。
该课题研究历经五年,从“智慧型教育理论的研究”、“智慧型教师生成的研究”、“智慧型学生成长的研究”、“智慧型课堂教学的研究”、“智慧型学校管理的研究”五个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科学研究和课堂实践,“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和显著的成果”(省课题规划办专家组评价语)。纵观“十一五”期间的整个研究过程,无论是从教育理念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我们都以“智慧”为核心元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厘清了一些概念的界定。如我们提出的“智慧型教育”不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教育模式,也不是一种明确的教育方法或规则,而是学校办学思路层面上的系统措施。我们理解的“智慧型教师”是:能从实际出发,主动驾驭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将自身智慧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融为一体,表现为有价值追求,有人文情怀,对问题有理性思考,有灵动的悟性,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及丰富的创造能力。我们对“智慧型学生”的理解是: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愉悦的、自主的、和谐的发展态势,具有健全健康的心智,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灵活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既体现全面发展,又有独特的个性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形成了“用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办学理念,并试图形成办学特色。
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在刊发于《江苏教育研究》(2010·6C)一文《半肯:张家港实小的智慧启示》中写道:“张家港实小的智慧型教育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和建构……他们在历史的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智慧型教育的核心理念……以智慧的方式建设智慧文化,努力形成学校软实力……”这段表述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紧扣“智慧”元素,把文化根植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将“小学智慧型管理文化建构的研究”作为原有课题研究的延续、深化和发展。如此想来,此课题可以说是在原有“十一五”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滚动式、发展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篇2
关键词:社会化保障;监控;评估
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57-01
“十二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中国特色军革,加快转变后勤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化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要求,要科学建立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军事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化经费管理的监控效益评估机制,提高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使用效益。
一、建立健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监控机制
要借助银行强大的内部网络和电子划拨优势,对部队单位资金流向流量实施实时预警监控。要通过银行内部专用网络依托协作银行和大单位财务部门的计算机终端建立连接,使所供部队的实时资金支付申请信息同步传输到在线数据预警监控中心,经处理并自动生成支付信息监控报表,供上级管理部门实时掌控供管单位资金运行情况。该资金预警监控系统,主要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限额监控。部队与银行之间签订协议,明确军队单位转账支付和现金提取超过一定数额时,必须加盖单位公章,严防违规支付和非法转移资金。二是超限预警。上级财务部门对供管单位超过限额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提示,并可查看部队资金支付申请电子凭单。对超限额、大额预警到的资金支付申请信息,及时进行支付申请审核处理,必要时可以对申请单位、直供单位做进一步核实。属手续齐全的正常支付,给予放行;属手续不全的或违规支付,及时叫停。三是决策管理。任意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比较分析预警前后转账支付或现金提取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督导纠正,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同时也为上级决策提供有利支持。通过对所供单位的资金支付的事前和事后预警控制,产生巨大的威慑警示作用,有力防范侵占、挪用资金的风险。
二、建立健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效益评估机制
客观准确评价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效益,仅仅依靠经验估算和主观判断是不够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手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成果和效益进行科学的衡量和客观评价。一是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构建评价体系中,要确实明确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的目标,构建评估模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效益确定方法。评估模型包括评估对象及其范围,含综合评估模型和项目评估模型两类;指标体系是评估模型的具体化;评估方法采用最佳实践的调查问卷、现场考察等方式获取具体指标数值。指标体系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评估的准确性。因此,构建合理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是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经费管理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分门别类实施效益评价。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评估中,要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价观,评价每个项目,都要从全局出发,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原则,从成本节约,机构人员精简、流程优化、保障效率提高、保障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价,保证评价项目科学合理,彻底解决保障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注重结果的问题。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选择需求明确、量化方便、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水平高的部门或单位,先行评估,以便从中取得经验,带动整体发展。三是建立合理的评价目标,强化评估的可操作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保障决策服务,因此,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效益评估目标的制定,要以经费管理目标为依据,结合管理发展需要,逐步对目标进行分解,设定关键因子,细化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指标体系设计上,要尽可能使评估指标可量化、可采集、可对比,指标量化要简单、容易、可靠,通过测量计算可取得准确数据。
三、建立健全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经费管理信息反馈机制
军费支出消费既包括部队单位集体性活动,又有大量军人个人消费行为。在现代信息社会,军队和军人的支出消费必须依赖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满足消费需求。首先,在军队采购方面,应实行军地联网。军队财务各信息中心在自己网络终端,在确保安全保密的情况下,实行大宗物资采购网上订购、网上支付,零星物资采购采用电子支票、银行卡支付;上级信息中心可以通过网络检查采购目录、价格和付款方式。其次,严格公务卡支出消费制度。军地政策资源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规范性和持续性,需要建立复合配套的政策衔接机制,更好地发挥政策资源的军民融合效应。一是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通过合理减免社会性收费标准和公共服务性税赋,减少非军事消费增加军事投入。对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协调地方政府给予战备工程建设配套、附加费用的优惠政策;对增加社会就业的部队营房、餐饮、接待等社会化保障,协调地方政府给予政策优惠。二是发挥社保政策牵引作用。与地方政府建立“政策衔接顺畅、组织机构健全、业务联系经常”的动态工作框架,着眼退役军人社会保险关系全部与地方平稳对接、未就业随军配偶享受到安置地社会保险优惠政策等方面,切实维护广大官兵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关系和环境的和谐稳定。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智慧校园一般由安全管理系统、校园OA系统、网络安全体系和一卡通系统组成,这些系统需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个性化服务需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必须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加以建设,从而打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职业院校工作效率和办学水平。
一、什么是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个教育过程。在传统校园的基A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二、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职业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必要前提。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信息壁垒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实现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工作完全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1)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等功能,确保学校各部门信息共享,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同时也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方式,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内部数据、资料、文件共享,使学校办公更加高效、透明,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节约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3)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智慧校园的建立不仅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运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训室、网络远程教学,将图片、视频、声音等有机结合起来,加之模拟真实的操作平台实训界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智慧校园的建设是职业院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三、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平台搭建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全面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一)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建设是实现智慧校园各项功能的基础。整个硬件网络系统,为智慧校园提供稳定的硬件支撑。全面实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让广大师生真正体会到优质资源“班班享”,信息化教学“人人用”。那么信息标准建设是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规范的信息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从而为提供日常运行维护,是保障智慧校园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基础。
(二)学校门户平台建设
学校门户平台是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学校及完成各项工作的窗口,是处于智慧校园体系结构的最上层,该平台集成各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功能,如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校园OA办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提供切入口,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不同身份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该平台的建设不仅让社会各界全面认识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展现了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同时也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率。
(三)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身份识别是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前提。不同身份的人员需要完成不同的操作,那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就为各主要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通过使用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用户的统一认证与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学校门户平台不同服务入口点击登录后,从而实现所要完成的操作。如学生可以通过门户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登录后台,实现成绩的查询、缴费情况、班级管理情况等等。只有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才能保证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四)共享数据平台建设
共享数据平台的硬件基础是数据中心,它是智慧校园各平台、各应用系统运行的支撑。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的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应用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学校各个部门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如教师通过身份识别进入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获得教师任课情况、授课班级人员、班级成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数据资源,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方便灵活。
篇4
关键词:高职大专;智慧校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35
0引言
自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国外便开展智慧校园探索,现已拥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式。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学生办理了智能学生证,学生证包含无线传感器,可用来联网注册、上课考勤等。国内,以浙江大学为代表,对智慧校园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2010年,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蓝图,随后初步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框架,从此拉开我国智慧校园构建的序幕。目前,智慧校园已被看作数字校园的拓展和提升的新技术框架,除了浙江大学外,北京邮电大学等重点大学也均已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高职大专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χ腔坌T把芯俊⒔ㄉ杞度缓慢,且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问题
高职大专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缓慢,很多学校还处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级阶段,据调查,主要问题和不足体现在规划理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平台建设落后、系统应用残缺等方面。
1.1规划理念落后
绝大多数高职大专院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有关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将数字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势头喜人,但在数字校园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智慧校园纳入学校建设规划的学校则很少。这与学校领导层面的重视不够有关,还与学校资金短缺、缺乏信息化专门人才等因素有关。
1.2基础设施薄弱
据调查了解,大多数高职大专院校存在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在资金安排上优先保障学校运行,即使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投入也不会太多。造成学校未能购买高规格性能光纤、网线、路由器、网络服务器等设施设备,数据中心建设也很落后,云计算设施根本没有,从而使得上网速度受限、数据安全性低、云计算技术无法使用。
1.3平台建设落后
统一平台包括学校门户网站、认证登录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在智慧校园中位置很重要。但是有些学校建设较为落后,既没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门户网站,也没有平台登录认证入口,更没有数据处理平台,这些影响了学校的形象,降低了信息数据传递的安全性,不利于海量数据的提取、加工和使用。
1.4系统应用残缺
校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为教学、学工、科研等管理人员提供极大方便,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是高校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职大专院校比较重视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少学校愿意拿出经费组团开发或者购买软件系统,但是存在重复购买、系统之间不兼容的问题,比如今年购买一款教务管理系统,过几年因为平台更新不能使用等因素又重新换一款,不仅浪费资金,对熟悉和操作系统也非常不利;有些学校在不同公司购买系统,未能考虑平台及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结果导致学生、教务、科研、招生等系统不能兼容和嵌入平台使用。
2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议与对策
针对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以下对策:
2.1科学规划布局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完善组织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建设资金。在数字校园建设阶段要加强规划,立足长远,防止重复建设。
2.2完善基础设施
学校要本着节省资金、经久耐用、安全保障的原则,认真做好网络设施购买搭建、数据中心建设、云技术设施部署等工作。购买网络设施设备要采用招标的方式认真比选商家,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节省资金,保证网络传输速率和安全性;加强数据中心建设,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服务器软件,使用hadoop Extract-Transform-Load数据仓库技术(简称hadoop ETL)对数据库数据存储、抽取、转换、加载等,保障数据中心安全稳定性。
2.3加强统一平台建设
重点做好学校门户网站、资源计划系统登录认证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建设工作。门户网站要科学布局、功能齐全、运行速率快,如果有校园资源计划系统、
认证机制,则应将三者结合,将资源计划系统平台嵌入到门户网站当中,登录资源计划系统平台,需经过用户注册、认证成功才能登陆,成功登陆资源计划系统后,即可享受校园资源计划系统中的海量资源。数据处理平台是用来有效加工处理海量数据的,数据处理平台可采用Hive-Hadoop集群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存储在专用数据库中供系统和用户使用,采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学校管理层决策。
2.4部署校园资源计划系统(CRP系统)
通过校园资源计划系统的部署运行,能实现校园资源的有效存储、管理、调配,比如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事务处理等;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排课、成绩输入、成绩查询等;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登记、查询、报废等;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可以登记、查询、汇总课题的申报等……根据高职大专院校的实际情况,校园资源计划系统一般包括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3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布局,弄清其技术框架,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实施智慧校园有关技术。以智慧校园构建为契机,使高职大专院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促进学校创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智慧校园;管理;现代科技
一、定义以及特征
什么是智慧校园呢?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且将高校的教学、教科研、学生的课程和日常管理等多项学习、服务智能化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能够实现教学、学习和生活为一体化的系统。智慧校园主要有四个特征:
1.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实现终端覆盖
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并且通过智能化终端将校园内的教学、环境、老师及学生的生活信息通过网络反馈至控制系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事物提供大数据。
2.智慧校园中大数据的优势
由于智慧校园可以采集大量高校内的各种数据,并且具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智慧校园明显区别于数字校园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其数据进行分析,为高校的各项事务提供数据支持。
3.智慧校园的个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师生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强调了能切实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管理中以更好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各项需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不同的、多元化的技术以满足校园师生个性化需要。
4.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学习方式。在系统中,信息可以进行共享,学习的方式、时间、空间都可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的更加多元化,教学实践的扩展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多样性,这些都能够实现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二、高校建设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现状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这一优点众多高校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慧校园系统的运行仍存在多种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全面
想要利用好智慧校园系统,整合校内资源,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全校性的智能化是必备的结实基础,智能化基础打实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模式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但是,据调查,众多高校虽然在建设智慧校园,但是学生的管理仍然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而教师的众多工作也没能和智慧校园有效的结合,仍然是数字化校园的的模式。智慧校园中的众多系统也没能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建设智慧校园的形式化大于实质的意义,师生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瓶颈状态,导致智慧校园的功能作用未能在学生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影响了学生的管理质量。
2.智能化服务不足
高校的管理工作是日常重要工作之一,智慧校园系统的建立理论上可以为高校的师生带来智能化的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校园实时信息。但是,这一智能化服务需要将校园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融入智慧校园系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并没能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致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以考勤系统为例,没能整合学生信息等现象,就导致仍需要高校的教师人工进行考勤,这不仅低效率,也浪费宝贵的教科研时间,增加教师的负担,且工作管理也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而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学生教育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学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出现的明显的转变,微课等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在了学生的教育培养中,这明显给高校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来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同时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想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往往要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有效摆脱机器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以促使智慧课堂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智慧校园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作用的发挥,而影响了学校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优化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方法
在现在这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同时也是新一轮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下,利用智慧校园,依托信息化管理高校,提高工作水平是大势所趋,也是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要进行的必要步骤之一。
1.依托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为校园内师生建设智慧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环境,让管理模式与时代接轨。因此,在智慧校园应用的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一线教师之中,指导教师使用智慧校园系统,学会操作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同时技术人员也应该将相关学生的信息录入系统之中。在系统的稳定和完善后加之以技术成熟和制度的完善,来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全员参与的智慧校园。据悉,宁波某高校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将早操晨跑打卡制度融入其中,以相应教育部门的“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倡议。学生的管理十分便捷高效,只要刷自己的校园卡即可。同时早操晨跑的相关信息如时间、次数等与体育成绩挂钩,不仅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更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融合信息资源,加强智能化服务
青年接收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目前高校内的学生大多是1995年后的青年,这一代更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对于智能化的服务兴趣浓厚且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些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上,甚至平日的生活中都紧密的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结合。高校中,能全面并系统的融合信息资源,在智慧校园的平台加以共享来服务学生,这是一个创新且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的方式。这也是智慧校园系统的达成目标之一。为了体现人性化、清晰化的迎新方式,突出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众多高校采用网上迎新的方式。在学生生活方面,部分高校的宿舍管理员采用智慧校园终端,通过发送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宿舍、安全用电等方面。学生通过登录智慧校园可以随时随地反复的观看和学习,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的水平。
3.建立智慧课堂,完善信息平台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也是主流趋势。例如现在较火热的翻转课堂。这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深度协作式教学。翻转课堂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打造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首先,高校应梳理校内资源,促成各学科相关院校资源共享,并将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然后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一平台,课堂教学无障碍。同时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和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在部分高校中,为了进一步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等等,高校建设微课堂、微教室。通过建设这些新颖的模式,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模块化自主学习。与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同,课堂有着更加活跃的气氛和民主的氛围。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学生可利用终端设备与同学、教师进行小组交流或者在线指导。这一模式的构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风气的浓厚,同时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高校而言,智慧校园是一种相对较高的目标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竞争实力水平。基于此,要想提高高校的竞争实力,就必须要能给予智慧校园的发展充足的重视,并切实有效的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要求能切实从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出发,基于当前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来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亚杰,王克勇,何健勇,孙明利.基于PDCA的智慧校园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篇6
数字改变职教了吗?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如果你想吃妈妈做的菜,你不一定要回家,你可以请妈妈将菜做好,通过网络发给你,你再用3D打印机打出来,你就可以享受妈妈的爱,数字改变了母子思念的方式。由此我还想到,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烹饪专业,有很多烹饪大师、名师,如果你想品尝他们做的菜肴,我也可以通过网络发给你们,数字改变着产品的营销和配送方式。数字改变着世界,数字也改变着职教。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使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坚信,随着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
依据数字化生存的理念,学校实施集成六个校园的“智慧商校”工程,其建设重点依托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融合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运用射频识别,结合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一个“智能感知、服务创新、协同工作”的全新校园,构建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集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为一体,集智能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校园、智能校园、互动校园、低碳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这六个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下面我从建设现状、建设愿景、建设思考三个方面汇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建设现状:探索与实践
2005年以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重在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旨在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应用。
1.数字化推动校园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学校建设了一流的数字化千兆校园网网络环境,校园网信息点总数达10000多个,入网计算机2000余台,上网注册用户近7000人,覆盖了全部的办公、教学区域、学生公寓,实现了“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学生公寓实现了无线接入。学校所有教室及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并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拥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实训室25间、语音实验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校园广播室1间,同时学校教学楼、实训楼、行政楼重点区域、所有宿舍走廊及校园均安装了监控系统。
2.数字化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特别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自行设计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电子作业平台等。依托这些平台,学校加强了以专业部为主导的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标准建设、教学方案建设、课件建设、题库建设、案例库建设、学生优秀作业库建设几个方面。学校还开通了教学、管理、育人等互动平台,营造沟通的管道,释放管理的压力,和谐人际关系。学校还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美发与形象设计、3D导游、物流等数字化仿真实训环境,强化教学的信息化。同时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进每位学生在每节课用PPT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推动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而不是玩游戏。为了激励系科和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纳入系科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之中,另一方面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支付一定报酬。
3.数字化推动“校园卡”建设,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学校启动了“校园卡”建设工程,“校园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姓名、类别(身份)、所在班级和证号,覆盖校园的所有消费、水控、机房管理、图书馆、自助复印、自助打印、门禁及通道机管理、自助缴费、银行转账等功能,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校园生活。
4.数字化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教学及管理质量
学校建有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网络报修、学生考勤等应用系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通过数字信息平台对教务、学籍、成绩、教学信息、财务信息、维修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科学调配学校现有资源,大大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5.数字化推动“行为百分考核”建设,强化学校“全员育人”工程
学校根据“全员育人”的理念,建设了行为百分考核系统,全体教职工参加育人工作,所有教职工都能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发展趋势都有迹可寻,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确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搭建了一个师生和谐教育的平台。
建设愿景:目标与展望
在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整合理念和思路,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构六个校园,建设智慧商校。
1.信息校园
信息校园就是将学校的各种管理要求信息化,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和无线覆盖技术,建设智慧校园门户平台、管理信息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教科研平台、数字化技能教室等提供无处不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服务。通过师生云空间的建设,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信息无处不在,随手可得是信息校园的核心理念。
2.智能校园
智能校园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实时感知各种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移动管理、移动办公、移动定位等智能服务。
智能校园主要运用“物联网”及“校园卡”等技术实现。校园卡集成校内几乎所有服务。师生可凭校园卡通过门禁进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利用校园卡借书,使用校车;在校园内进行电子消费;校园卡与手机卡进行集成,手机可代替校园卡功能;校园卡同时可集成银行卡功能,利用校园卡可直接在ATM机上取现。
建设智慧教学“云空间”平台,实现智慧预习、考勤、评价,随时随地进行教学质量跟进。智慧预习,将上课时间、地点、班级,教案、学案及教师的要求、课程信息变化通知发送到学生“云空间”及手机。智慧考勤,学生刷手机进入教室,教师使用“云空间”识别学生与旁听人员。智慧课堂,采用“云空间”及电子白板互动演示系统,建立智能互动教学系统;通过“云空间”建立课程群组的学习社区、讨论小组,获取课件、提交作业。智慧评价,利用计算机或便携终端在“云空间”上进行电子考试,自动生成学生成绩,通过邮件、手机等方式向学生推送成绩,学生也可用多种方式远程登录“云空间”进行成绩查询。
建设校长智慧决策平台,校园各方面的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通过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和预测趋势,实现科学化的决策。
建设智慧宿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宿舍管理、门禁安全、宿舍检查功能为一体,从管理对象宿舍楼入手,根据学生状况,进行宿舍分配,并进行日常的住宿管理;学生进出刷卡,系统根据住宿信息,自动判断外来人员、非法进入人员、异常出入人员,并将相关的信息显示给值班人员,同时进行语音提醒和图像抓拍;每个宿舍门口放置宿舍文化名片,集成二维码功能,检查人员可通过刷二维码了解该宿舍学生信息、学生行为百分档案及宿舍星级并可以给宿舍打分并点评。
3.低碳校园
低碳校园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与智慧控制功能,全面实现校园的无纸化办公、管理与生活,实现建筑物与设备的智能监管、感应与控制,使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为学校“能源节约”、“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
建设智慧能耗控制平台,通过各种传感器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实现电力、水源、燃气及其它方面的节能减排。
4.互动校园
互动校园是指校园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交流平台,利用移动终端、电脑终端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家校交流。
建设智慧互动平台,通过无线通讯网络、3G网络等传输途径,为教职员工、学生提供无线数字校园服务。用户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束缚,随时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查阅(订阅)所需信息,掌握校园情况,处理工作事务,处理课业活动,发送即时信息,实时互动交流等。
建设智慧家校平台,学生家长通过及时收发手机门户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在校情况,而且能够个性化地对学生本人的学业与就业指导提供帮助,减轻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负担,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5.文化校园
文化校园利用先进的IT技术及“物联网”,打造“书香校园、内涵校园”。
建设智慧图书馆,借助先进技术,完善管理,简化借阅程序,提高用户体验。智慧登记图书贴上射频识别无源标签,信息入库登记。智慧还书时,借书人只需图书放到一个指定的特定容器里。图书管理员使用手持移动读卡器成批扫描RFID标签,通过WLAN自动确认图书位置、图书信息,自动更新到后台数据库,进行智慧盘点。
建设校园智慧导览系统,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智能导航应用提供校内电子地图、定位及导航服务。智慧游览提供基于GPS的校园文化游览导航图,游览者或学生游览到学校任一处文化景观时可以实时通过手机语音了解文化背景。
建设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新闻等推送系统,激励师生为商校发展贡献力量。
6.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是指结合当今的安防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建设基于学校网络和3G网络的智慧监控、智慧定位、智慧报警系统,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降低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为校园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建设智慧监控平台,管理人员全面监控各个公共场所。对学校重要监视区域实现车牌与人脸识别等功能、并提供告警录像和图片抓拍,实现全天候监控。
建设智慧定位平台,在学校校车上安装3G无线车载智能监控,实现全程的车辆GPS定位、车辆运行状态信息等集中监控,为师生保驾护航。
建设思考:困难与举措
回顾学校建设情况,还存在一些困难。
1.建设资金需要加大投入
智慧商校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就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我们十分需要和欢迎企业的投入。
2.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无缝对接至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生活需要较高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同时,“智慧校园”建设时也需要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3.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7
关键词:智慧校园 云计算 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能医疗、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的建设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也应该抓住机遇,围绕“智慧”理念,打造智慧、平安、和谐的校园。智慧校园,重在智慧,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来的,数字校园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组建的数字资源优化共享的虚拟教育环境。随着各方面投入的逐渐增多,数字化校园在给广大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实际应用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智慧校园从数字校园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充分利用原有平台,同时又有自身特点,即:要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能保证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 智慧校园概念及特点
智慧校园是近几年的一个新概念,传承了数字校园,智慧城市的新方案。严格意义上讲,国内高校尚未真正实现智慧校园,但是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也正逐步想智慧校园迈进,以期提供更好的校园环境。智慧校园的应用要依赖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推广,以此为依托将教育成果,图书资源以及科研项目等进行整合,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职工,学生的交流以及学校内部资源的交互,使得各项应用灵活便捷,实现了智能化的校园服务管理模式。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食堂等与师生密切相关的场所按照智能传感器,通过网络连接形成“物联网”,最终实现系统互联,资源整合。智慧校园在特征上讲,有三个核心亮点:一是作为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它提供的是个性化定制式服务;使广大师生能全面感知智能服务;二是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桥梁,能更便捷地融入到各个领域,各部门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智能化的服务平台,让每个体验者都能以全新的模式体验智能服务,同时能为学校和外界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平台。
2 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近几年定义的新概念。从技术层面来讲,云计算有创新但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整合网格技术、数据虚拟化以及并行运算等多项技术,重新定义的一种新模式。云计算的定义可划分为很多种,但是从基本原理上讲大致相同, 云计算是利用网格技术使计算可以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简单的来讲,就是用户只要可以联网,就可享受服务,任何联网的应用,都具备成为云计算平台的潜力;多个用户可以分担超级计算机成本,大大节省开支;用户利用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计算能力,并且充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开发个性化的应用。由此延伸的云物联、云安全以及云存储等可以在校园建设上大显身手。
2.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从字面上讲是万物相联的互联网。它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物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上主要依靠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2)RFID技术,它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在自动识别、物流管理中应用广阔;(3)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软硬件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电子应用技术为依托,接受到信息后进行快速处理。物联网技术实际用途主要在智能标签和智能控制,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在物联网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日常教学工作,达到“智慧”状态,提高校园工作水平,改善学校服务管理能力。
3 结语
智慧校园的发展依靠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它在数字化校园的平台上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为移动互联校园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由于智慧校园属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学习,就学校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将日臻成熟,在学校中已经建设好的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分步骤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倡绿色节能减排的风气,为学校师生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使智慧校园争取早日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特色的信息化旗帜,开创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 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10A):18-21.
[3] 林成.智慧校园及其相关技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3):210-211.
篇8
关键词:智慧校园;服务与应用;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最近几年,数字校园有逐步向智慧校园发展的趋势,这是数字技术和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传统的数字校园是建立在掌握校园虚拟信息基础上的。智慧校园在保留这一概念的前提下,将虚拟校园向实体过渡。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进程的主流方向。
1 “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是一种依靠信息技术,将校园的各种组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人力、设备、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校园系统。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技术平台,围绕信息相关性建立起来的,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节点是多平台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这一手段实现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信息传递,最终达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简言之就是促进学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校园的技术基础是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各种方法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其中感知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都是其重要的应用方式。在校园建设的安全防护、网络管理、智能教学、图书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感知、及时反映的信息化校园系统,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
2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区别是什么?有观点将智慧校园看作是数字校园的高级发展阶段,是校园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这一观点的核心是将数字校园当作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强调网络技术设施的建设是智慧校园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在网络基础设置的支撑下奖励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校园内的数据传输畅通。以校园一卡通为例,学生从入学开始到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实现智能化管理;其次是感知化。感知化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图形识别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全新特性,他可以帮助管理者将教学、科研、生活各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和传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管理和整合。感知化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统一,提高整体管理效率。比如教室照明可以根据学生人数自动调整。第三,互动性。智慧校园可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动,使其联系更加紧密。比如校务管理平台就集成了网络、手机等多种通信功能,并且实现了语音通信功能,可以再校方与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更加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了三方之间的沟通效率。最后是灵活性,因为智慧校园建立了无线、有限双网,并且实现了双网无缝衔接,因此其网络设施的基础条件是十分完备的,不仅网络容量大,而且具备了很强的拓展性,后续的客户可以自由的接入网络而不会受到容量和接入方式的限制。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时灵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3 智慧校园的内容
3.1 智能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智慧校园的前提条件,因为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是智慧校园的必要条件。硬件设施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硬件设施在物理空间上上应该确保覆盖全校园的范围,既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也要涵盖生活区。此外,网络硬件还应该具备可拓展性,随着校园建设的推进实现网络覆盖的跟进,确保智慧校园建设无死角。
3.2 云计算平台
智慧校园之所以能体现出智慧性,其根本原因是它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而这个处理系统的核心就是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具有信息传输效率高、硬件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的三大特点,它可以利用网路技术将不同的计算处理器和存储单元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计算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3 构建物联网
物联网,即物与物之间互联的网络,物联网的定义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首先,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条件的,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功能拓展而得到的信息网络系统,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实现信息交换的平台。
4 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分析
4.1 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早在2010年结合当前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就已经确立建立智慧校园的目标:首先是构建智慧的校园环境,以物联网作为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打造一个教学、科研和生活一体化的智能校园环境;第二,向全体教职员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第三,提升管理水平,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为学校开展体制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第四,提高决策水平。决策水平的提高要依靠数据的准确度,智慧校园可以提供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保障;第五,提高资源共享效率,智慧校园里将不同的系统平台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实现在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并且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最终实现提高教育及科研水平的目的。
4.1.1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包括食堂管理、浴室水控管理、考勤管理、智能照明控制等。
4.1.1.1 食堂管理
食堂管理是智慧校园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校的食堂管理系统中,师生每人拥有一张“校园一卡通”的电子卡,卡里面包含了用户信息。食堂的所有窗口都安装了读卡器,可以将学生的刷卡信息与系统数据库建立通讯链接,实现远程数据查询功能,在学生购买饭菜时自动查询一校园卡内的余额,并按照消费金额在卡内消去相应的数额。数据库可以将每一名学生的注册信息储存起来,为管理者对食堂消费数据进行查询提供便利。
4.1.1.2 浴室水控管理
浴室实现了用水自动控制,这一功能也是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其主要的过程是将校园一卡通的电子卡放在浴室安装的读卡器感应区,然后同样可以显示出校园卡余额,刷卡之后可以自动进入消费状态。消费分为及时消费和流量消费两种模式,所谓即时消费是在读卡之后立即出水并按照出水量计算费用,而流量计为需要安装流量计,流量计对一次使用的总流量进行统计并将其作为计费标准。
4.1.1.3 考勤管理
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在耗费教师大量时间与精力。该校通过在教室中安装读卡器,在每次上课前学生都必须刷卡才能够进入教室,读卡器可以将学生的刷卡信息发送到远程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到刷卡信息后,将每一次刷卡行为保存着数据库中。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内就可以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查询考勤急了,对任意一节课中任意一名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实时监察,还可以对一段时间内的考勤情况进行统计。整个学期的出勤情况可以按照学生或者课程名称进行历史统计,为教师开展考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节约了大量时间。
4.1.1.4 智能照明
校园照明设施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实现所有灯具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教室照明和路灯按照总控制室的远程操作命令实现开关控制,而灯的开关状态也将传回控制中心,通过照明强度的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照明亮度。比如可以通过监控教室的照明强度来控制室内照明的开关状态,如果教师内没有人,则可以通过远程信号自动关闭照明系统。
4.1.2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包括日常教学、智慧图书馆和实验室管理等。
4.1.2.1 日常教学
利用物联网技术,该高校建立了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 评价和考核系统,从而对教学的质量建立保障和监控体系。首先,物联网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提供支撑环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1.2.2 智慧图书馆
通过物联网技术,该校实现了图书馆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以智能书车为例, 智能书车是一种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通过智能书车可以实现图书信息远程查询、自动定位、文献架位信息导航等功能。智能书车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将书籍放进车内,读取书籍信息并与书架信息进行对比,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率归架。
4.1.2.3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利用阅读器地获取存储实验设备的基本属性等信息,学生可以实验室内通过电脑登陆网络,获取实验的操作流程,操作难点等信息。与此同时,学生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操作,可以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发出自动警告并切断实验过程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实验过程的全部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并提供给实验者,以方便实验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进行改进。实验室内还安装了智能插座,智能插座除了提供传统的电源更能够之外,还可以将实验设备的耗电量反馈给管理者,使管理人员国力能够通过控制插座的开关动作来完成实验室的能耗管理。
4.2 案例分析
以智慧校园在以上案例中高校的应用与服务可知,智慧校园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实现校园服务的智能化,物联网可以实现校园内的信息共享,将全校的人力、物力、信息资源全天侯、全方位的进行互联共享。海量信息通过物联网的整合能够推出新的信息,从而提供智能化的服务。智慧校园的建立为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提供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但智慧校园在高校中应用的与实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建设智慧校园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包括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其次是师生隐私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可以跟踪用户的行动、习惯以及偏好等,信息资源及师生隐私如何得到保护成为创建智慧校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管理机制尚不完备,物联网如何维护、如何管理、如何使用都是很大的问题。
5 结束语
从目前来看,智慧校园还是一个新概念、新事物,智慧校园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的校园,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智慧校园的建设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统筹规划、逐步实施、通力合作,使智慧校园的建设日趋完善,突显校园信息化的魅力和物联低碳的生活乐趣。
参考文献:
[1]“数字学习与智慧校园建设研讨会”举行[J].教育学报,2012(2):99.
篇9
关键词:数据体系;数据仓库;大数据;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003-02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各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如学生的学籍信息、选课信息、消费信息等;教师的教学信息、科研信息等;还包含涉及人、财、物等相关的校情信息。不少高校已建立了数据中心积累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数据中心里面的数据除了能提供简单查询和统计功能外,许多看似没有关联的数据之间常常暗含联系,蕴藏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这就需要运用专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因此,在当今智慧校园的大背景下,同时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各高校也需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对学校的数据模型进行统一设计,这是推进学校数据中心建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并最终展示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数据体系系统。智能数据体系是智能校园的一部分,它不但是简单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能这么理性,更重要的是从价值发现新价值。因此,智慧数据体系也将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1研究内容
高校数据中心的智慧数据体系的研究包括四个部分组成:1)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对全校业务系统和数据进行梳理,形成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2)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通过制定策略,获取学校各部门业务系统中产生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清洗和存储。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运用专业工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专项的分析、提取和挖掘。4)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指根据校园网各类用户的需求,通过门户或其他客户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传递给用户进行使用。
2总体规划
信息资源体系的总体架构规划采用SOA架构进行规划,主要包括三层:网络基础设施层、数据平台层、服务展现层。见图1。
信息资源体系架构设计是高校智慧数据体系规划的基础,是对高校数据中心信息资源体系总体架构和智慧数据体系技术架构的梳理和规划。信息资源体系架构的设计过程就是从业务系统中抽象出数据体系的过程,按照学校信息化规划中对数据集成及数据仓库的建设要求,以及学校各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各部门业务体系、数据管理和应用现状,设计基于全校的数据体系,是智慧数据体系的基础。
以上图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从业务和信息的视角,对学校各部门使用的业务系统的相关组成对象和业务过程进行抽取和分类,形成教学、人财物和科研、学生、公共服务四类信息的聚合体,描述各对象之间的业务关系,形成学校顶层业务视图,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数据的管理和综合应用建立了顶层框架。
通过对学校各部门使用的应用系统的分析,首先对学校各业务系统中产生和存储的信息进行梳理,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体系化,建立了学校信息资源体系架构,在信息资源体系框架下,根据各类业务系统中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学校数据模型的设计;其次根据学校各部门数据应用需求和数据技术分类,规划基于全校统一的数据体系框架,对数据的获取、存储、应用、管理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智慧数据体系建设中使用的关键技术,设计各类技术架构,指导数据中心的建设。
3数据采集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重要工作,因此,教学信息和科研信息是高校的两大核心功能的重要数据,要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需要有效的从各业务系统中取得相关数据。高校的智慧数据体系架构必须以学校现有的业务系统为基础,能够应对未来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各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管理需求,因此,业务系统中各阶段产生的数据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其进行采集,并按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既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又能提高学校数据的质量。高校的智慧数据体系架构的数据采集包括数据的产生、交换、存储、管理等内容。
3.1数据的获取
在学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已经基本建立了各类信息系统等,积累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同时还有许多包括XML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多种形式存在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的获取通过使用ETL工具对多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加载,并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以及文件传输技术,实现学校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数据的关联和聚合,并采用统一的数据结构进行数据的存储。高校只有将各个业务充分整合,数据有效的获取,以提高数据的质量,才能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出来。根据数据类型和来源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数据抽取策略如抽取方式、抽取时间、抽取周期等,既要满足数据分析的需要,又不能影响业务系统的性能。
3.2数据的存储
学校近年来建设了各类业务系统,产生大量的数据,为保证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合理存储和高效利用,避免共享时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合理规划学校的数据存储,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标准。数据存储架构设计就是将清洗后的数据按计划增量的方式导人到数据仓库中,用于解决学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难题。目前,在高效中各部门产生的业务数据分布总体成星型分布,因此数据存储架构采用数据集中存储和数据分布存储相结合的模式。学校数据中心存放的是各部门需要共享的交换数据、记录生命周期的数据、历史数据,以及用于决策分析的数据。其他数据仍存放于原来的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用以支持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在数据存储的时候还要考虑对非结构化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有序、高效的存储,以方便下一步数据的分析。
3.3数据的管理
学校数据中心的数据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数据从产生、交换、存储到应用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在数据产生和积累过程中,要有效管理才能确保数据质量,使学校数据具有更高的价值。数据管理的目的就是去寻找优化手段,建立有效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的控制数据资源,重视历史数据积累,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率。高校数据管理架构应以数据为中心,以需求主导服务方向,建立并实施数据管理标准规范(包括编码标准化、数据标准化和维护数据标准化三方面),完善数据最优化。
4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完成后的数据将作为数据分析的原始数据。数据分析是智慧数据体系中数据处理流程的重中之重,它将在这个环节体现数据价值之所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从采集的大量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和教学相关的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科研者提供,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统计分析作为决策基础,从而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这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宏观上,高校可以在学科规划、合理设置课程、院系办学评估、智慧化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中潜在的价值。也可以从一些特定的数据中分析挖掘某一方面信息,比如:上网行为分析、学生心理健康、就业情况分析、学习者特征挖掘。
5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根据不同校园网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专业信息服务、信息处理服务、决策信息服务等。由于信息服务面向最终用户,因此它也是智慧数据体系的“窗口”。系统存储的大量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体系有效、清晰、灵活地呈现给用户,满足不同决策层级用户的决策需求。在高校,数据挖掘可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层面进行宏观的挖掘和预测,还能用于评估和判断在微观方面的服务需求,为学校更早的发现问题。比如学习行为分析、干预师生行为、对上网行为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等。
篇10
一、“艺・慧”教育的内涵意蕴
“艺・慧”的“艺”,是对“花草树木”般的学生的精心呵护,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湛技能,是富于激情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树人”实践,是独特而又美丽的智慧教育艺术;“艺・慧”的“慧”,指智慧教育文化背景下,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层面生发的机智与智慧,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德育、智慧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图书馆等元素。
整而合之,“艺・慧”教育,即致力达到艺术境界的智慧教育,是一种富于知性之美与智慧之美的教育。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企望全面贯彻“艺・慧”教育理念,使每位教职员工将其内潜于心、外显于表、落实于行,运用独特、美丽、富于想象力、饱含创造性的“艺・慧”教育思想、理念、机制、策略、方式、方法等,创办一所溢满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学校,使每个学生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二、“艺・慧”教育的运行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结合区域文化与自身文化特色,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逐步推进领导机制、文化机制、研究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奖励机制改革,才能确保进入良性发展、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使学生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与幸福。
1.领导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是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的可靠保障。创新领导组织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到位;健全督查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奖优罚劣机制,确保工作推进到位。这样,核心领导,统揽全局,议事决策,协调沟通;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科学分工,细化目标,各尽其能,效率提升;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分工合作,步调协同;制度完善,秩序井然,“艺・慧”教育,运作轻松。
2.文化机制
教育因文化而内涵丰富,文化因教育而提升价值。凡是进入教育的文化,都会被认定为优秀的、精粹的、适合的文化。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应自觉引入适合发展需要的文化机制。如,建立统一标识的形象设计机制,从理念标识、行为标识到视觉标识,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办学特色;建立教育素养提升机制,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生成特色文化素养。
3.研究机制
学校需建立“艺・慧”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机制,形成一套日趋成熟、行之有效的教科研体系,打造一支智慧办学、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究的教科研队伍,通过申报省总课题、市大课题、镇小课题、校微课题,科学研究、开发、建设、实施系列特色课程,创造性地解决品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致力营建突显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校园,创办以“生”为本、以“学”为根的文化型、艺术型、智慧型学校,生成办学之美、教育之美、教学之美、管理之美、校园之美、教室之美、n堂之美、学生之美、学习之美等。
4.培训机制
实施“艺・慧”教育,需建立规范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参观、专家引领、学历进修等方式,引领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合作精诚的教科研团队,脱颖而出一批智慧教育、教学、教研、管理人才,在实践中探索“艺・慧”教育思想与理念、策略与方法,研究与之相匹配的智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特色教育文化的逐步形成,继而创建智慧学校、构建智慧校园、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人才。
5.考评机制
践行“艺・慧”教育,学校需树立“凭实绩用干部,从实绩看教师,以实绩论奖惩”的考评理念,把“想工作”“能工作”“会工作”“多工作”“工作好”“工作强”“工作优”作为考核的标准,创建张弛有度、刚柔相济、显潜结合、长远兼顾的考评机制,构建一套体现“艺・慧”教育理念的综合考评体系,做到考评与干部调整、教师奖惩、年度考核一一挂钩,使其真正成为办学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引领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地纯正师表形象、丰富专业素养、激发智慧潜能、焕发工作活力、提升教育品位。
6.奖励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做到“褒有根”“贬有据”“制度在先”“奖惩分明”,增强考核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会工作的有舞台、想工作的有动力、工作强的有地位、工作好的有荣誉、工作差的有压力、不工作的有危机,从而都能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品牌创建中去,创造出自强不息、生气勃勃、百舸争流、开拓创新的美好局面,创建一所富于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学校,一个弥散着文化氛围、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校园。
三、“艺・慧”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需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校园文化体系、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升级教研科研体系、健全教师发展体系、更新学生培养体系,致力建设“艺・慧”校园,全方位地引领学生追求优雅、智慧、幸福。
1.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
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需用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人文情怀的“软”管理相结合,不断地凝聚全校师生,提升执行力,使学校的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考核体系日趋科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动力系统、实施系统、检查系统、修正系统逐渐高效运转,不断地优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模式、队伍建设、课程结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2.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
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需构建理念系统,围绕核心理念,设计校徽,谱写校歌,拟定校训,制定校风、教风、学风等;构建主题系统,围绕办学主题,设计双语节日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构建环境系统,整体规划校园环境,重新命名建筑物、大楼、道路,设计课室、功能室、办公室、阅览室等;构建形象系统,设计文化长廊、艺术长廊、文化名人雕像画像,做好电子屏幕、书籍、画册、卡片、网站、广播站宣传工作等。
3.重构“艺・慧”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需成立课程研发小组,从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构建与“艺・慧”品牌相适配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有效实施基础型课程的同时,全面开展拓展型、综合型、实践型课程。如,设置学科延伸类课程,通过研究、交流、合作、探索、发现、实践、创造,培养学科兴趣生、特长生;设置人文类课程,整合人文学科教师资源,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世界名著导读、人文礼仪讲座、演讲辩论活动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设置艺体类课程,通过书画创作、音乐欣赏、阳光体育、形体训练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与美的鉴赏能力;设置综合类课程,整合“线”“纸”“泥”等资源,借助“社团”,设计系列“慧心”“慧眼”“慧齿”“慧指”活动等。
4.升级“艺・慧”教研科研体系
学校需升级教科研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课题研究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机制、思路与队伍,积极引领、激励、指导教职员工管理研究、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教师培训等,增强教科研文化意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学术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宏观高度到微观层面,贯彻落实“艺・慧”办学理念,为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与保障,助推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文化。
5.健全“艺・慧”教师发展体系
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学校需通过理念引领、平台推动、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文化提升等方式,使“艺・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升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反思感悟、学习借鉴、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打造“教师书屋”,优化学习环境,丰富阅读资源,汲取前沿内容。借助“三名”工程,分层培养提升,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成名。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激励功能,相关获奖发表,不遗余力庆功。这样,就会逐渐出现“人人科学规划发展,个个描绘美好蓝图”的教育改革局面。
6.更新“艺・慧”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应利用创建教育品牌的契机,从目标、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使每一个学生渐渐成为“艺・慧”型孩子。学校可重点进行教育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凭借德育课程、课堂、社团等教育渠道,依托悦读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实现教育体系的连续性、互动性、交叉性、补充性、整合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行为,使其生命涌动、心灵自由、身心和谐、品性美丽、追求卓越、蓬勃向上、智慧l展、阳光起航。
四、“艺・慧”教育的课程设置
设置“艺・慧”教育课程,需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坚守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以“实践课程为体,综合课程为翼”的原则。基础性课程,凸显融合的思想,丰富课程内涵;拓展性课程,注重“综合”与“实践”,关注探索、发现与创新能力。以学科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社团兴趣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发现性、综合性学习。
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在智慧地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可围绕学生的语言――言语、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音乐――节奏、交往――交流智、自知――自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积极构建拓展性课程体系,用特色校本课程串起儿童的七彩生活,激发兴趣与爱好,开发潜能与特长,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幸福。
五、“艺・慧”教育的课堂特色
“艺・慧”课堂,彰显着教学之美与学习之美,教师用知识、智慧与机智科学地整合课堂,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开拓创新;“艺・慧”课堂,富于参与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整合性、生成性、人文性、审美性、艺术性、思辨性、智慧性;“艺・慧”课堂,学生训练思维、交流语言、发掘潜能、生发智慧。
音乐课,想唱就唱、想奏就奏、想跳就跳;美术课,手工作坊、绘画长廊、整合主题、艺术展墙;体育课,体音整合、体舞整合、体艺整合、体卫整合;电脑课,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学科整合、小组合作;科学课,教室即展览馆、活动馆、创客室、制作室;语文课,微电影进课堂;英语课,微戏剧展风采;品德课,微表演进社区;综合课,微主题显能力……
一节节“艺・慧”课,以艺启智、以慧健体、以艺养性、以慧树人。广大学生,以艺修身,以慧养心,在文化陶冶中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 上一篇:青年教师辅导计划
- 下一篇:森林防火消防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