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零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零基础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普通高校 篮球选项课 分层教学 实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辽宁工业大学2013级篮球选项课全体学生。抽样对象为从中随机抽取的两个教学班学生,每班30人,共60人。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分层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拓展思路奠定理论基础。
(2)访谈法:通过访谈部分学生和体育教师了解篮球课的相关情况,为实验设计和逻辑分析提供参考。
(3)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教学实验法:2013年9月―2013年12月(13/14学年 第一学期)在辽宁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从辽宁工业大学2013级学生篮球选项课中随机抽出两个教学班,每班30人,共60人。两个被随机抽中的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中对无关因子进行了有效控制,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实验班和对照班是随机选定的。并且在实验前对两个班级所有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和篮球专项技术测试。当确定前测结果为:“两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水平方面均无差异性。”才允许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其次,安排实验设计者负责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工作。并保证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上课学期、上课时数、教学大纲上完全一致。通过这些细致的安排基本消除了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实验结束后在学期末对两班进行考核评定,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
2.1实验前测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全部学生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前测工作。前测的内容包括“学生身体素质”和“篮球专项技术”两个方面。在“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中,选取了“50M跑”、“1000M跑”和“立定跳远”作为测试指标,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由三名体育教师协同工作完成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如表1所示,经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三项指标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个班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不存在差异性,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素质基本相同。
表1: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统计(XS)
在“篮球专项技术”测试中,选取了“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定点投篮”作为测试指标,测试结果见表2。如表2所示,经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定点投篮”两项指标,无论测试成绩还是技评成绩其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个班的学生在篮球专项技术方面不存在差异性,实验前两班学生篮球专项技术水平基本相当。
表2:实验前两班学生篮球专项技术测试成绩统计(XS)
综上所述,实验前测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学生身体素质”及“篮球专项技术”方面不存在差异性,符合实验要求。
2.2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层
科学、准确、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该实验顺利实施的前提。本实验采用班内分层形式,本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分层原则。以实验前测所获数据统计结果为依据,兼顾学生自身主观愿望,将实验班学生分成A、B、C 三层,分别代表高、中、低三个水平。A 层学生共同点:身体素质优秀,篮球技术较好;B 层学生共同点:身体素质良好,篮球技术一般;C 层学生共同点:身体素质差,篮球技术很差或零基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有差别。A层学生教学目标为:在身体对抗条件下仍能有效使用各种篮球技战术,具备较强的比赛实战能力。B层学生教学目标为:全面、扎实的掌握常用篮球技术。C层学生教学目标为:树立自信,超越自我,尽可能达到考核及格的水平。
2.3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实验期间,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上课学期、上课时数、教学大纲上完全一致,并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班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授课,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安排不同的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和练习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为了便于课堂组织及合理利用课堂时间,采用集体讲授、分层分组练习指导的教学形式,把分层的重点放在练习指导环节。学生练习时教师依次对A、B、C三组进行指导。A组(层)学生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与较好的篮球技术,潜力很大,对他们的要求也最高。倡导“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三从”理论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本实验中针对A组(层)学生的教学安排就是基于“三从”理论。A组(层)学生的练习内容具有对抗性强、难度大、强度大、密度大、接近实战等特点。B组(层)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但技术水平一般且不够全面,身体素质也不突出,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全面夯实基本功。B组(层)学生的练习内容强调中低难度、中低强度、中高密度、严格执行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动力定型,从而扎实的掌握篮球技术动作。C组(层)学生多为零基础水平,身体素质也较差,这类学生往往对篮球缺乏兴趣,也对自己未来的篮球水平缺乏自信,考试能否及格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C组(层)学生的练习内容强调低难度、低强度、中高密度、贴近考试的教学策略。对C组(层)学生要有耐心、多鼓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工作。
2.4考核评定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后, 依照实验要求,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篮球技术水平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定点投篮”。考核不分层次,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考核项目、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考核要求、考核过程等方面完全相同。考核结束后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在该学期末选取了“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定点投篮”两个项目,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篮球技术考核。依据考核成绩和统计数据对实验效果进行检验。通过使用SPSS软件对考核测试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发现在“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和“定点投篮”两个测试项目上,实验班的整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班,具体调查数据与统计分析如表3。
3.1分层教学对学生运球上篮水平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班“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平均用时为13.76秒,运球上篮技评平均分为8.44,而对照班“半场往返运球上篮”平均用时为14.97秒,运球上篮技评平均分为7.26,T检验结果显示,运球上篮时间P
3.2分层教学对学生定点投篮水平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班“定点投篮”平均成绩是5.56个,投篮技评平均分为8.63,对照班“定点投篮”平均成绩是 3.23 个,投篮技评平均分为 7.29。T检验结果显示,定点投篮个数P
3.3两班学生成绩等级分布情况比较
根据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等级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如表4所示,实验后两班在成绩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优秀”和“良好”等级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而“及格”和“不及格”等级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班。
表4:实验后两班学生成绩等级分布情况统计表
综上所述,通过一个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两班学生的篮球水平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的篮球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
4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将提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引入我校篮球选项课,能有效化解因“两极分化的篮球基础差距”所导致的教学困境。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不同篮球基础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各取所需,得到与其能力水平和期望相适应的提高与进步。篮球选项课不再是“部分学生的篮球课”,实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鉴于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实验中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建议在我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改革中引入分层教学。
2012年度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武笑玲.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课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4).
[2] 曹芳.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04).
[3] 张清,魏平.普通高校篮球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02).
篇2
1.有些中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是老教师了,对于教学设计乃至教学预案设计认为是多此一举,认为写教案是浪费功夫,美其名曰教学设计全部在自己的脑子里。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一种老观念,是计划时代的教学大纲指导教学的后遗症。教学是动态的,学生是灵动鲜活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才能保证教学相长。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情分析情况才能科学地预设,其次,教案的编写要接地气,为学生量体裁衣设计体育课教案。
2.有的体育教师不把心思放在体育教学上,他们认为自己是“打酱油”的,并且主观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且为自己的体育课被别人占用而沾沾自喜。把体育教学工作看成是“打酱油”的,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体育教师真应该为之汗颜。体育教育首先是一种职业,是职业就应该有归属感,就应该受人尊重,如果一名体育教师自己都不珍惜自己,更别想别人尊重你了,最终是丢了自己,坑了学生。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从运动技能的习得掌握开展,目前正以足球为切入点来全面开展中小学生体育活动。
3.体育教师有的时候喜欢表演,搞花架子,片面地追求高大全,乃至脱离了体育课的本质属性。体育教师应该是工程师,更应该是设计师,课堂教学是实在的,不是在做戏,更不是在演戏,而是要追求实实在在的,学生的运动水平低,导致兴奋点低,参与度不高,这就导致教师缺乏耐心,殊不知这样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其实现在学生的兴奋点阈值不低,关键是体育教师要推陈出新,善于在创新上下功夫。运动寿命是有限的,而运动理论的掌握是久远的,摆不正技能教学和发展体能以及理论指导教学的三者关系,很多体育教师往往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却忽视了运动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有中考体育的指挥棒在作祟。体育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但是综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对于复习课,以技能练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如果是新授课,应该以技能习得的基础理论学习为主体,要多讲多练,因为运动原理掌握是持久的,具有稳定性,是一生的,掌握了运动原理就具备了运动技能习得的基础,同时运动技术原理的教学要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原理的讲授最佳时机是技能习得的开始和初步掌握的阶段,这对于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正强化起到积极作用。
4.现在有的基层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具有随机性,缺乏系统性。个别体育教师行事方式是本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观念,认为事情是拖完的,不是做完的,应付了事。殊不知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与习得是一个长期过程,知识与技能掌握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尤其现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随机安排上课内容,随便安排教学课时,试想这样能让学生完全掌握运动技能吗?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基础可以说接近于零基础,这是基层学校的现实情况,体育教学更不应该临时抱佛脚,这样只能是欲盖弥彰。体育教师应该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数。着眼于学生的技能发展,放眼于学生的未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
二、针对教学现状的对策
1.强调体育教师要重视教学,认真组织备课,备课是未来教学动态的预设,更是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展示,备课不要走形式,备课更是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把握,备课要尊重学生实际情况,一切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习的出发点。
2.体育教师应该有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尊重自己的职业,要把体育教学当成职业,当成事业来完成。体育教师应该端正态度,摆正位置,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有个彻底的变革。
3.体育教师应该追求的是实在,不要搞花架子,不要演戏,而应该是教学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组织教学,体育教师要善于总结体育教学的绝招(譬如篮球传球时学生不夹肘动作纠正就是持球时两肘间夹两张白纸),因为现在的学生现实情况是缺乏兴趣。
4.体育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发展学生的技术和体能,体育教师要摆正运动技能习得和理论教学的位置,摆正运动技能学习和发展体能的关系,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技术和发展体能占的比重基本相同,教师应该在体能的锻炼与发展上拓展延伸体育课堂,在教学预案设计上对体能发展和理论指导预留一个环节和空间。道理是讲的,不是练的,所以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还是适当地要多讲,多练,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练习,让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用来指导技能学习,这样相得益彰,更能促进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篇3
关键词:体态语 对外汉语 印度 差异 运用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66-02
基金项目: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体态语教学研究”(L12DYY023)
作者简介:刘颖(1980―),女,辽宁锦州人,硕士,辽宁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一、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尽管教师体态语的运用并不能完全决定教学质量,但其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有时甚至是必要的、最佳的表达方式。我们将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强化语义表达
体态语可以拓宽有声语言的传输渠道,教师动态、直观的体态语能够强化语义,增强口头语言表达的效果。尤其是针对零基础的学生,纯语言交流很难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讲解,这时正确地运用体态语能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教师的意图,辅助学生理解语言信息,强化语义的表达。
(二)补充言语信息
体态语可以把抽象的语法规则转换成直观的演示与感受,如对趋向动词作补语这一语法现象可用手的动作、走路的动作反复进行操练。“拿出来” “放进去” “走上来” “走下去” “走进来” “走出去”等伴随着语言肢体动作,可以打破枯燥重复的讲解形式,加深学生对于这一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更充分地消化、吸收课堂学习内容,补充强化课堂有声语言的教学效果。
(三)传播中国文化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体态语不仅是辅助口语表达的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对外汉语教师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是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窗口,特别是对于刚到中国的汉语初学者来说,在没有接触更多的中国人以前,课堂就是一个微型的中国社会。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体态语肩负着传播文化的使命,我们只有适当、合理、优雅地使用体态语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文化。
二、中印体态语的异同
语言的沟通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差异,非语言的交际也是如此。因各国文化习惯、社会风俗的不同,各国人民之间的体态语必定存在着差异。
(一)形同义不同的体态语
1.摇头
对外汉语教师初次接触印度留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困惑,课堂上学生总是把头左右一晃,嘴角上扬,让老师觉得有必要重复讲解,而此时印度学生也可能正在抱怨汉语教师的一再重复。其实,造成双方误会的原因就在于印度留学生的一个简单动作――摇头,印度学生把头左右一摇表示肯定,意思为“是”“好”或者“行”。印度学生习惯向肩膀两侧摆动脑袋,以此表示肯定。
2.竖起大拇指
我们通常会将“竖起大拇指”看作是称赞、夸奖。印度人同样会竖起大拇指,但是他们会将大拇指朝下贴近嘴唇,同时头部微微后仰,表示“喝水”。这一动作的形成也许跟印度人独特的喝水方式有关。
3.“OK”手势
我们一般会将“OK”手势看作是“好的”“没问题”。在印度,这一手势可用作称赞,意为“super”(超级的、极好的)。在课堂上,伴随着有声语言“没问题”做出“OK”的手势,有的学生会产生困惑的表情,产生了体态语语用负迁移,教师适时地用语言加以解释,并将其设定为课堂常用体态语,在以后的使用中学生便不会再出现迁移现象。
(二)义同形不同的体态语
1.见面、告别
中国人习惯见面时用握手表示问候,用挥动一只手来打招呼或者告别。印度人在见面和告别的时候多“双手合十”举到脸部。这种礼节与印度人的有着极大的关系。
2.发誓、效忠
中国人发誓的时候习惯伸手指天。明朝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可见,“对天发誓”“指天发誓”是中国人发誓时习惯用的体态语。印度人发誓则是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喉头。
3.停止
我们一般习惯用篮球裁判表示暂停的动作来示意“停止”,即伸出左手,掌心向下,然后伸出右手,将食指指向左手的掌心。在课堂上组织言语操练时,这样的动作也能完全被学生理解。印度人表示“停”则像我们中国交通警察指挥停车的动作一样,即向前伸出一只手并且掌心向着言语接受者。
4.数字
数字体态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广泛,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在说到数字的时候常辅以体态语。对于数字体态语,中国与印度大都不同。 对于初到中国的留学生来说,数字的表达方式贯穿于他们的购物、存款、汉语学习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始终,因此数字体态语的掌握尤为重要。
三、对印留学生汉语课堂中体态语运用应注意
的问题
体态语是一种强有力的课堂教学辅助措施,但并不是所有的体态语都会传递出有效信息,因此在对印留学生汉语课堂,教师运用体态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体态语与印度留学生的文化冲突
在印度左右手是有严格分工的,右手接触净物,左手接触秽物。若用左手指某人或把东西交给对方,对方会认为受到蔑视或某人怀有恶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只有预先了解某些体态语在其他国家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含义,才能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
(二)介绍中国文化使学生了解汉民族体态语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和研究,在避免使用有文化冲突的体态语时,还应该积极介绍中国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普遍使用的体态语所传递的信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使学生理解某些汉语常用体态语及其相应的文化意义。
(三)适度运用体态语
对外汉语教师更应注意在对印留学生汉语课堂上适度运用体态语,避免过度、夸张、频繁的身体动作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了教学实质和重点内容,甚至影响教师形象。
“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对外汉语教师及时了解体态语的差异,对于师生间理解和交流,避免教学中产生误解甚至矛盾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阿娜.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中哈体态语的异同[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
篇4
关键词:服装;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传统服装业竞争日益激烈,服装专业在我国高校发展时间尚短,大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率不高。如何结合现代教学理念,调整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方式,发挥服装教育为服装产业服务的只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高职院校服装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1服装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滞后
服装专业作为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育同样重要。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服装专业教学上大都按照教材内容逐步进行,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依然是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1.2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起步晚,人才岗位缺乏,因此,毕业生往往毕业即在高校任职,缺乏服装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工作中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
1.3职业素质教育缺乏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就业,职业素质是衡量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依旧也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关注度不高。
2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的新思路
2.1建立完善的服装教学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服装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学术科研的价值相对较低,高职院校应明确为社会培养真正有能力、有想法、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服装设计人才这一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依靠理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完善的服装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尝试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掌握教学内容。服装专业作为与时代潮流紧密相连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学、完善的理论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快捷、高效的进行服装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理论课程,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动手能力对学生未来的行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结合地方特色,传承民族特色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为传承民族文化,彰显华夏民族风采,应结合地方特色,建设具有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服饰课程研究,促进民族特色服装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课程研究过程中,首先可以收集少数民族服饰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并结合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对传统服饰的造型、色彩和工艺加以深入研究,通过对传统服饰的再设计,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服饰的审美,研究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教育模式。
2.3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工艺有机结合
通过对服装品种、款式特征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在服装结构制图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快速制作服装样板及面料裁片,进而通过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学习进行缝纫、整烫,完成成衣作品。将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工艺有机结合可以减少分离教学带来的弊端,在有效巩固学生服装缝制工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水平,通过作品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3高校服装教学的改革策略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服装教育只有在先进的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才能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扭转当前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与行业发展之间脱节的局面,推动服装专业教育教学良性发展。
3.1贴近服装行业需求,优化知识结构
服装专业进行专业设置通常依据学科分类或者行业背景和职业分类,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见图1),后者强调的是知识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见图2)。现行的服装教育多以学科分类设置相应专业,以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为主,忽视了对服装行业需求的把握,服装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亟待改变。只有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服装行业的、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的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人才,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根据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实施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服装教育专业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发挥现有资源设备的整体优势,完善服装教育专业群对服装教育专业建设的提升作用,依据服装产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确定培养目标,实施合理的课程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设置,整合课程知识体系,通过强化专业知识与岗位工作的关联,实现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经历的统一。
3.2发掘学生潜力,引导兴趣教学
课堂是教师的战场,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发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不断创新,设计出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的作品。新生入学零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且无趣,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缝纫机的平缝训练,通过简单的直线、几何图形的缝制,既可以让学生熟悉机器性能,又可以通过基本的缝法训练引发学生兴趣。当学生对机器性能有了一定掌握之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复杂工艺的学习,由简单的小部件,逐步完成成品服装的制作,进而从设计到制作一气呵成,即使作品不够完美,也能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服装行业是个快速消费品行业,每个时代都具有不同的流行元素、流行特征,从事服装行业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审美水平,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服装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传播专业知识、教授专业技能,还应着重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行培养,结合服装的流行趋势,对国内外时装特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并结合教学主题,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伞裙是传统的西方服饰,刺绣是古老的东方艺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将不同地域、不同元素进行大胆融合,使古典西方服饰展现古典东方美,形成东西方结合的设计表现形式。
4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新的教学思路,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出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业口径较宽,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松芹.略论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0):137~139.
[2]杨婕.关于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
[3]李同长.新形势下高校服装教学改革的思路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7(10):52.
[4]曹黄.市场需要高校培养什么样的服装设计师———服装教学改革中如何适应市场的探研[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165.
- 上一篇:企业品牌文化宣传方案
- 下一篇:学校图书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