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相关规章制度

篇1

[关键词] 产科;护理安全问题;分析;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72-02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的,人们对护理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模式也面临着进一步的转变[1]。而产科作为临床高风险科室之一,其护理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报道[2],因为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护理纠纷案例占总医疗案例的第2位。因此,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护理安全问题。本文对目前产科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了其中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从而可以避免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的发生[3]。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目前产科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其中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以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2 结 果

目前产科护理工作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患者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

2.1 护理人员因素

2.1.1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认识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以及风险意识,这就造成在护理工作执行中对患者的权益没有及时维护,从而引起护理纠纷。

2.1.2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职责是其指南法宝[4-6]。部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日常护理工作疏忽大意,不能很好的为患者服务,甚至出现打错针、抽错血等情况。

2.1.3 护理人员技术不足 目前我国各个医院的现状是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化,也就导致低年资的护士较多,而这些护士的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遇见问题时协调能力较差,高年资的护士又相对较少,不能很好的协调处理以及带教这些护士,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2.2 患者因素 患者对自身状况的医学相关知识不足,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严格遵守,甚至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不能很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也会导致护理风险的产生。

2.3 护理人员及患者因素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良,患者不能很好的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治疗方案,在进行护理操作之前没有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导致患者与护理人员的矛盾与误会,从而导致护理风险。

2.4 管理制度因素 为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生活照顾,医院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患者遵守,同时医院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但有些医院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够严格等也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3 管理对策

3.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风险意识 产科护理服务是医疗护理工作中较为特殊的一项服务,其风险性及技术性要求也较高。在日常工作中,应增设法律课程,并定期进行考核,使护理人员能够良好的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其法律意识;此外,还应要求护士在知法、守法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来增强自身的护理服务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等[7]。

3.2 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要做到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首先应让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不仅涉及到专业技术领域,还包括法律以及护理风险等知识,从而使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3.3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应加强对这部分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他们在更好的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拓宽知识面,吸取国内外的相关先进的护理经验,从而使其专业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在人员配置方面,应尽量安排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进行工作,并且避免过度工作而造成护理风险。

3.4 加强护患沟通 在产科护理中,应本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进行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在日常工作及学习中注意加强自身的沟通技巧,细心细致的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等,做到与患者进行良好有效地沟通,既让患者充分了解到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又能及时的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3.5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是避免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点,这些规章制度不仅仅针对护理人员,也包括患者及家属。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后还应当严格实施,加强监管力度,做到有错必究,有错必罚,从而避免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是每个医院的重中之重,它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产科来说,护理安全不仅仅涉及到产妇的安全,还包括新生儿的安全,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并且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最大程度上避免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魏芳,王素娟.成立护理质控小组,提高护理质量[J].中外医疗,2009,34:72.

[2] 李珍钰,屈香枝,许焕丽.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8(5):31.

[3] 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0:133.

[4] 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5] 王欣,杨美玲,张进,等.百分权重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5A):1195-1196.

篇2

在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对我院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护理管理,选取三个病区(普外科、心内科、ICU)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

2护理管理

2.1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护理部对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包括护理部干事、护士长及感染控制护士三级。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落实工作中,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实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此护理及护理管理者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加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各科室均有专门的感染控制护士,主要督促及监督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实施,并向上级进行反馈。

2.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护理工作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密切相关。医院感染控制的实施,需要有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当今患者要求提高,护理人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尤为必要。各级部门应该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全体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是医院感染人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部与感染办应该共同协作,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宣教相关法律法规,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护理工作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从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护理行为

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防范。健全相关医院感染控制的规章制度,督促护理人员落实。以规章制度、操作原则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确保患者安全,维护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加强监督具体落实到相应的感染控制报告制度,如特殊病菌感染报告制度、发热报告制度等。每月汇报医院感染监控结果,并作为评估科室医疗质量的指标,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2.4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定期对护理人员、病室环境、空气、医用物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加强无菌消毒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在日常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循各项操作原则,做好感染及非感染患者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自我防护;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以免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发生医院感染。

3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2012年1月至6月三个病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2011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明确医患关系的法律地位及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对有效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守有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有关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是管理科学的结晶,各行各业都有规章制度,临床医疗也不例外,而且因临床工作的复杂多变,其规章制度更详细、更全面。这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 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护理工作中法律意识却十分薄弱,特别在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 抢救任务繁重,潜在的法律纠纷就极易发生。因此,护理人 员的法律意识需要迫切提高,应学会应用相关的法律知识约束自己,强化护理安全意识,确保病人生命安全,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病历书写上,要将自己书写、制作的医疗执业依据病案,视为法律上的证据,将来既要为自己维权用,也可以为患者、其他法律部门作为诉讼证据用。床护理记单是记录护士治疗、护理及病人病情变化等各项工作,要反映病人的真实情况,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且缺乏对法律意识的认知,易造成护理记 录错记、漏记,使护理记录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出现护理记录与医生病程记录不一致,这种记录上的不一致造成病人及家属对病案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一旦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就极易产生纠纷。

慎对自己的处方权、出具医学证明权。无论是开具处方,还是给病人开诊断证明、病假证明等,都要以自己执业诊查中了解到的医学信息和相关理论知识为根据。要坚持法制和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法律意识,做到严格依法执业,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篇4

医院感染已成为当今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原因,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众所周知,大多数医疗活动由护理人员单独完成或协助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管理的目标是针对引起医院感染的环节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均离不开护理工作,如消毒、灭菌、隔离、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均与感染控制息息相关。临床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护理管理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医疗护理质量。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日常工作中把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归入护理部业务学习之中(包括在岗护士、新上岗护士、实习护士)。感染管理办公室有培训医院感染知识的责任。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医院感染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包括医院感染的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统计学和消毒学等。感染办专职人员深入重点科室(如产房、血液净化室、感染性疾病科、新生儿监护室等)、针对重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如六步洗手法、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等),人人参与,逐个过关。感染控制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部过程,确保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准确无误。

认真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CDC提出[1],其特点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既强调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患者,也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其隔离措施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建立,隔离系统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防护措施。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是防止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药菌株引起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也是预防新发和未知传染病的惟一手段。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职能

参与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操作流程。

落实各种规章制度: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制定的各种操作规程装订成册,发放各科室。成立护理质检小组每月进行检查指导。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例如棉球、棉签、敷料未注明开启时间;未正确使用利器盒;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感染性病人未按要求进行分类安置;未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使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并教育科室护理人员提高“慎独”修养,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加强环境物品消毒管理:规范病区建筑布局,使功能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病房环境与卫生,进行晨晚间护理时做到湿式清扫,做好出院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处理,保持病室环境整洁。无菌物品分类放置,专人管理,使用后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道交供应室统一处理,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均严格消毒。

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是感染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尤其要重视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沟通与联系,每月重点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的使用、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等,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追溯,使问题尽量得到解决,确保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控质量。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监督考核机能,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其中外科护士长兼管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制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表,定时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每月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给各科室,落实持续改进措施,保证医院感染质量不断提高。

结 果

护理部与感染办密切合作,相互配合,落实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医院感染管理融入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从医院感染管理的角度,延续和加深护理管理的相关理念,两者相符相成,提高人人参与医院感染的意识,互相促进,取得了更好的效果[2],使医院感染率逐渐下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常见问题 安全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3-02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医学相关的技术也有了迅猛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术难度的突然增大,因此,现在手术室的护理问题也常常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手术室属于医院里的一级类科室,具有高危性的特点,而且运转速度也非常快、手术所包括的范围也极其广泛,流动量大,很容易发生突出性状况,这些问题都会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加重其负担的任务量,这样手术室的护理就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1]。手术室作为广大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地方,在其护理的过程中客观地潜在或现实存在很多风险性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2]。本文对手术室里常见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

1 手术室里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范

手术室里部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对于工作的整体流程还不熟悉;对于整个手术的具体步骤不能进行详细地了解;在手术之前,没有办法把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物品准备充分;对于手术室里的器械操作还不够娴熟;也无法熟练地使用手术室里的仪器设备[3]。

1.2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较弱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的护士缺乏强烈的责任心,那么就会对手术的患者处理工作漫不经心,甚至会擅离职守,这样就会违反手术室诊疗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范,极容易引发各种差错与事故,甚至引起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4]。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对消毒指示卡或者灭菌指标带的检查不够严格,出现漏检的情况;有些手术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规范处理,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感染,这也是手术室许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3 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手术室里护理工作不当引起的大多数纠纷都和护理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违反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有关系,例如,接错手术患者、用错手术药品、给患者输错血、意外烫伤患者的皮肤、手术过程中将医疗器械或纱布等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的体内、对患者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医疗器械或敷料、不经意把患者的送检样本给遗失掉等多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护理人员把手术器械或纱布等物品遗留在患者的腹腔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或手术效果,进而引发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5]。

1.4 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很不合理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总是很繁忙,护士们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站立的时间过长,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器械护士在配合手术的时候要保持颈椎前屈姿势连续站立很长时间,巡回的护士也需要急速行走或者站立很长时间[6]。这样的话,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就安排的很不合理了,这种高劳累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护士的不慎操作,误伤病人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1.5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弱

手术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但是,有些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很弱,无法做到有章则循或者循章严循。有些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过程中跨越自己的工作权限,有时甚至代替手术的麻醉师来护理患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医疗过失及纠纷[7]。另外有些护理人员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之下,随意地回答病人家属做出的询问,导致医患之间产生误会。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护理操作规范,强化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把护理操作规范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还要在平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步骤,做到准确、及时并且快捷地传递所有手术需要的器械。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手术室里的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制度

在手术室里负责护理的护士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检查手术中所要用的每一件物品的完整性,并随时了解手术室里各种仪器的使用状况。在手术中加强巡视,严格把好各个关卡,即清点查对关、消毒无菌关和无菌技术关。此外,手术室里的护士还要做好各项灭菌检测与相关数据资料的保存。

2.3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手术室里护理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差错与事故。针对手术室人流量大且人员复杂的特点,对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宣传,使其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4 合理安排护士们的工作时间

手术室在排班的时候,要注意调节或合理安排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在安排中既要保证手术工作的连续,又要缓解单个护士的疲劳。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灵活地安排护理人员,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加强护士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

在手术室负责护理的护士必须重视其中潜在的某些法律问题,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以人为本,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对国家法律与法规的了解[8]。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把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与问题解决掉,防止其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手术室的护理更应该对患者有责任心,进行高质量的服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用法律与法规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莉蓉.王耀芝.王蓓.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4.(03):978-979.

[2]詹秋菊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安全防范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1):130.

[3]季建萍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12):81.

[4]赵婵.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 2010.(8):2231-2232.

[5]李倩 李林 秦艳玲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1.(32):245―246.

[6]王逢春 张棣 手术室护理工作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 2009.15.(8):21.

篇6

【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75-02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首要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课题之一[1]。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包括一切护理缺陷和安全隐患。护理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也应该从保障病人安全着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2]。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作为病房护理管理者应该准确分析风险因素的来源,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防范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及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

1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管理因素

1管理因素:护理队伍普遍年轻化,护理管理者年轻缺乏经验,自身知识和医疗法律知识缺乏,加上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自身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护士长对新护士、年轻护士的业务培训以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欠缺,管理力度不够,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配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或分工协调不当,有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士长对职责、制度、常规检查不到位;。

1.2 护士因素

1.2..1专业技能欠缺,低年资护士居多,临床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技能相对缺乏,临床工作质量有待提高,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负荷重,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不断增加。

1.2.2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意识、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观念不断增强,而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缺乏法律知识教育,思想跟不上改革和时展的要求,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给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3 业务技术水平低下:对病人病情变化观察不到位,对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有限,对有些药物的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不明了。

1.2.4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于护理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认真执行护理规范,护理措施不到位,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4 护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交接班不认真: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护理工作中有多种规章制度,少数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缺乏慎独修养,粗心大意,缺乏责任心。

1.3病员及家属因素

妇科病房为开放式病房,患者均为女性,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住院女性比较多,易受情绪及环境的影响,心理应激反应比较强烈,敏感,容易多疑、焦虑,对护理服务的要求相对较高。

1.4其他因素

医疗护理服务均为一过,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目前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由补偿性质转变为赔偿性质,举证责任倒置、患者知情同意权、病历复印权,医疗护理文书成为一把双刃剑,各种因素客观上增加了医疗护理风险的几率。

2 妇科病房安全防范管理措施

2.1 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到保障。

2.1.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病房及病人管理 落实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根本保证。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患者用药安全;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床头交接班,交接内容应突出重点,特殊及危重病人执行书面交接班,交接内容应详细全面; (3)对所有的住院病人做好住院制度及病房管理制度宣教,外出病人应由主管医师同意并填写请假单。科室建立住院病人信息登记本,以便必要时能和病人或家属及时取得联系。 (4)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病员入院时做好入院安全告知,做好相关安全教育,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必要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5)制定、完善、落实护理操作前的告知程序,满足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让病人和或家属充分了解护理操作的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并能积极配合。(6)规范物品,药品清点制度,认真落实抢救仪器交接、保养管理制度。急救物品、药品做到五固定两及时,定期对病区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制订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

2.1.2加强组织管理(1)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力求有章可循、执行有力、严格培训。(2)科室设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成员由两名科室业务骨干组成,主要承担科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每月召开护理缺陷及隐患讨论分析会,准确识别和分析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3)科内实行非惩罚性护理缺陷报告制度:鼓励护理缺陷上报,及时通报不良事件,对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系统原因分析,寻找系统中发生改变的具体环节,根据情况进行安全教育或流程修改,做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4对每位出院病人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患者建议改进工作。

2.2加强科室护士教育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培养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护士“慎独”精神,改善服务态度,尊重理解患者,加强护患沟通,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性化关怀,开展换位思考,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开展法律知识规范化培训,引导护理人员学法懂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3]。(3)加强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切实做好三基培训:针对人员现状制订全面细致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操作、护理常规、职责、操作规程,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急救程序、方法、沟通交流技巧等,制作化疗药物使用手册,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导工作。妇科病房护士实行的是对病人全方位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病情的观察,肿瘤化疗病人的特殊观察护理等,因此护士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科室成立护理理论与技能带教小组,由资深护士担任,每月进行护理知识讲座与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指导,并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4)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各种护理记录严格按《医疗文件书写规范》要求记录,记录应及时、客观、正确,运用医学术语,杜绝涂改、粘刮,避免加入主观内容。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及时、实事求是,数据统计要按时、准确。

2.3讲究科学沟通,创造和谐的护患、医护关系

2.3.1激发护士主人翁精神,共同管理病房 注重培养护士的管理理念,使护士认识到:护士不仅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病房管理的实施者。使护士认识到自身素质的提高、病房环境的安全维护是护理质量安全的保障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光曙.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6-8.

篇7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溃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篇8

【关键词】 手术室不良事件护理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1]。随着手术难度加大、护理人员监管不力等不安全因素在不断增加,任何不利情况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对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终生的遗憾。所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手术室工作,要求护理管理者加强监管制度、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风险及法律意识,护理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经外科手术70例患者,年龄26~68岁之间,平均43.5岁,其中开颅手术者11例,骨折内固定手术18例,子宫切除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3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例,面部整形手术3例。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26名,其中工作3年内的有5名,工作3~6年的4名,工作6~10年7名,工作10年以上的10名,中专学历的4名,大专学历的16名,本科学历的6名。取得护士资格证的6名,护师资格证9名,主管护师11名。

1.2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经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组45例,对观察组实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护理。

2不良事件原因

2.1手术中护士态度怠慢粗心、责任心不强,过度相信主观经验。

2.2护士处于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手术时间过长,护士在手术中负压过重。

2.3护士与医生、患者的沟通不良。

2.4护士未严格执行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或手术室各种护理制度存在缺陷、不完整。

2.5低年资护士对手术室机械操作流程不熟悉或不规范。

2.6手术室环境质量监控存在缺陷,医疗设备管理不规范。

3对观察组实行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3.1维持良好的护患、护护、医护关系可促进患者手术中的顺利进行。使患者增加自信,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术前到患者病床前进行宣教、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可以增加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及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术前紧张不安。减少手术中张冠李戴的差错。医院对护士进行一定的培训,增加护患沟通技巧、增强护理人员风险及法律意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减少护理隐患,很多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需要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缺乏了解,有紧张心理。这就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细心解释,达到理想的沟通。

3.2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相关规章制度

在接入手术室的患者,两人查对,确保正确识别患者。手上腕带信息详细应包含科室、床号、患者姓名、年龄等。在手术中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定详细的制度和操作流程,护理人员落实各项操作规范。例如在手消毒中、手术中无菌操作、输血输液中、特殊感染手术后器械的处理、病理标本的保留和送检中[2]。护理人员在操作中防止出现差错及纠纷的,保障患者的权益。

3.3手术室环境质量监控

在手术室内,空气中存在残余的吸入、低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医疗仪器产生的电离辐射,手术中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骨水泥等均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同时污染手术室的空气[3]。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达标造成手术感染。如湿式清扫措施未落实,参观手术人员太多,空气净化系统未定时清洁、检修等。监管者要制定相关的检查制度及消毒流程,如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半小时,暂不使用的手术室进行定期消毒。手术后及时清理,杀菌消毒,防止血液、体液污染。监管者如护士长定期对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使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空气监测工作,并设专人负责,确保无菌质量,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3.4加强医疗设备管理

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多,护理人员经常组织学习,了解其性能熟练掌握各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各仪器设备按常规保养良好,经常检查性能,定期维修,以备手术顺利进行。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降低手术室噪音,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降低噪音重要性教育,维持手术间安静有序。

3.5护士在工作中认真、仔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减少医疗纠纷,例如巡回护士应仔细核对医嘱、不要随意交谈,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记录,保留空安瓿以备待查,待手术完毕后方可弃去。需血时,到血库取血,与血库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名,然后到指定的手术间与麻醉师再次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血量、有效期、查对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无误后并签名方可输入,并做好输血记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统一处理。预防手术用物丢失、不完整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完全关闭后、皮肤缝合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数目完全相符并检查其完整性,任何人不可随意更改物品清点内容,术中添加任何物品均由巡回护士亲自递交,并及时记录[4]。

4结果

观察组经过一定的护理干预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结果如表1

5结论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制定防范措施。如何保证安全护理,发现风险隐患和降低护理风险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者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因素,增强法律意识、责任,制定、健全手术室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护士素质教育、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免疫力。护士长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的压力,对工作责任心不强者,进行规章制度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强化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完善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有其责,强化责任意识。护理是一个团体性质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团结意识,同时护士的职能多、杂。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让护士理解患者与医务人员是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护士与医生是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院内环境。能够有效的减少医疗矛盾。工作人员均须精力集中,因手术中护士态度怠慢粗心、责任心不强。落实具体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操作中的安全管理,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佩超,马亚利,张欣梅,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案例分析,中国病案,2005,6(12):39-40.

[2]潘星,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临床护理,2010,48(3):66-67.

篇9

【关键词】 临床护理;管理;教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76-02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卫生院临床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临床实习将从校园书本课堂中学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关键时期,临床护理教学也是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提升护理水平的重要举措[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内涵不断深化,其教学工作的内涵也不断发展,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传统的技能型培养,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院通过管理实践,创新发展,总结出有关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许多有益的经验,相关内容如下。

1 临床教学管理工作的“硬件”保障

1.1 建立管理组织 管理工作即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离不开人的参与,建立管理组织承担管理职责是规范临床教学管理的首要任务。管理组织对护理部负责,负责临床护理教学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方案的策划,策划的内容、教学人员的选择确定、学习对象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制定以及教学质量的反馈。组织内部还应该确立护理部主任、教学干事、教学管理员、带教老师逐级参与的临床教学网络,搭建好整个组织的框架,对整个护理教学过程进行管理。

组织内部网络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运行,教学管理员对带队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提升带队老师的教学水平,纠正教学中的不当行为,并将观察所得的结果分科室逐级上报,形成详细完备的教学报告。护理部定期进行有关通报,对整个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评价,传达改良意图和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并逐级传达至各个带教老师,最终细化到教学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

1.2 管理所需的设施和设备 管理工作的开展除去人员的交流和沟通还需要许多相关设施和设备,管理地点,管理的地点应该尽量不干扰正常的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管理中的观察活动坚持就地原则,进行全成员报告大会则需要比较宽大的场所,等等;管理的设备包括各种表格、问卷的制定、印刷和发放,录影录音器材,印章等等,管理的工作应该是细致严谨的,不能敷衍了事,各种设施设备的齐备能够提升参与人员的重视程度。

2 临床护理管理的“软件”保障

2.1 制定运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组织运行的保障,是组织内部人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临床护理管理组织应该建立完备细致的规章制度,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2]。规章制度包括确定组织内部各个成员相互负责的关系和职责范围,带教老师的职责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认真细致的执行,努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将教学的效果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学管理员,接受后者的监督和指导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确立教学管理、教学干事、护理主任之间相互的职权,等等。规章制度还包括确立组织外部的人员的责任,护理生有配合教学及提出自己建议的责任,医院其它非护理人员有配合医院护理教学管理的义务,不妨碍正常合理的教学。对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书面文件,并下发到整个教学管理网络成员手中。

2.2 加强对教学的评价和监督

2.2.1 对护理生的评价 对护理生的评价是其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的测评,包括学生的仪表、学习积极性等代表学习态度的内容,基础理论、操作能力等代表学习效果的内容[3]。带教老师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形成详细的报告逐级上交到护理部,立即或在教学末将结果反馈给护理生,指导护理生进行自我提高和改进,对护理生的评价内容作为护理部执行下一步教学方案的依据。

2.2.2 对带教教师的评价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组织还应该对带教教师进行监督和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实施过程,教师的着装、语言、敬业精神等反应工作态度的内容;教师讲课内容和速度、考试情况、专业水平等反应实施过程的内容,由教学管理员进行监督和考察,并形成书面文件上传给管理组织,后者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及时传达给带教教师,指导后者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2.2.3 评价和监督的方法 对护理生和带教教师进行评价和监督需要合理的方法,管理组织在人员的选取、评价和监督的内容制定、实施过程应该慎之又慎,防止人情因素对评价和监督质量造成影响。定期召开相关会议,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监督工作总结,对不合理的教学工作进行整改,并制定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心[4]。

3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加强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 管理工作并非由管理人员单独完成的,需要所有相关成员的参与,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能够有效的提升管理效率,发现并纠正问题,总结有益经验。

3.2 注重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医院的主体工作是进行医疗救护,相关参与人员的各有其本职工作,在进行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在保障医院正常医疗护理活动的前提下便宜行事。管理的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在教学活动较多的时候适当的增添新的人员和内容。

综上所述: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关系到临床教学质量,应该从管理的制度、人员的配置和管理的内容着手,提升管理的效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泽娟.抓好教学管理,提高带教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3074.

[2] 于丽砚.刘建新,李姿.案例讨论在护生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40-42.

[3] 刘淑敏,阎树英,赵红玲.全方位培训护理人才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0,14(6):433-434.

篇10

随着人们对健康权利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医疗需求和期望值也随之提升,病人在疾病诊治的同时,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安全更显得重要。护理安全指在实现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病人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大,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需要。

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人员因素:主要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数量,管理者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尽量压缩护理人员的编制,由于传统上重医轻护观念的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护理人员缩减,护士人数达不到编制要求。护士加班过多,超负荷工作,易造成身心疲劳。

1.2 技术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各种先进设备的使用,各种腔镜手术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大、技术要求高、护士业务知识缺乏,与手术医师的配合欠佳,加上手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足或各手术医师使用器械不同,拆内固定器械不配套等延误手术。医生切下的组织标本忘记存放而造成标本丢失等。

1.3 规章制度:护理工作中如果引起的纠纷和差错大多与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有关。如:接错病人、核对时不够详细准确、手术放置错误造成开错部位、用错药,术中纱布、器械遗留体内。

1.4 法律意识因素:有个别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超越自己工作范围,有时替麻醉医师看护手术病人等。

2 对策

2.1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分析手术室不安全的护理问题。制定手术预防差错事故制度,手术病人严格查对至少三次,即:手术病人交接时、静脉注射前、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认真清点器械,必须检查器械的完好性。

2.2 加强医护沟通与合作: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一个特殊科室,由于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来自各个科室,且人数多,人员之间的协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协作不好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工作人员情绪和团队士气,最终会影响到共同的服务对象――手术病人。

2.3 加强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要高度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核对每一位手术病人,仔细检查每一件手术用物的完整性,充分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随时掌握仪器的使用情况,加强术中巡视,严格把好“三关”,即无菌技术关、清点查对关、消毒无菌关。

2.4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纱布器械管理,所有器械禁用纱布包裹。多部位手术时做到统一管理,洗手护士提前15min洗手上台,认真清点纱布、器械数量,并做到随加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