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的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学的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学的就业前景

篇1

  自从水稻之父扬名天下,自从基因技术深种人心,农学专业扬眉吐气,不再灰头土脸。

  其实,农学专业的内涵非常宽,包含水产类、植物生产类、草业科学类、动物医学类、环境生态类、森林资源类、动物生产类7大类,分为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学、林学、水产养殖学、畜牧学、动物医学等8个一级学科,共27个二级学科。今天,小编将带你浅尝“农家乐”,想要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们也可以顺便多了解一下相关信息。

汗滴不再禾下土――作物学

  十里稻花,百里飘香。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成功地研制出杂交水稻,使得中国的粮食产量惊人般地增长,堪称作物学的标志性人物。狭义的农学就是指作物学。这是一门研究作物遗传、生长规律和育种技术的学科,也是农学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作物学是通过改良粮食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探索并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低成本集约化的理论栽培与技术措施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实践带动理论学习的新探索。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考研率也在35%左右。

  【学府推荐】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当然要数中国农业大学了。当然,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等也都久负盛名。

农园的美发师――园艺学

  现代栽培技术加入了美学元素,通过对园艺作物的栽培、育种、组织培养等技术的贯彻,实现果树、蔬菜以及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场(庭园)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都是园艺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看来,农学专家也要给作物们穿上漂亮的外衣了。

  【主要课程】英语、计算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园艺学总论、园艺学各论、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园艺作物育种学各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学、设施园艺学、园产品商品学、无土栽培学、现代果树科学、现代蔬菜科学、现代观赏园艺科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园艺科研院所、中等和高等院校、企业部门、行政部门等从事园艺作物栽培和遗传育种、园艺生物技术、现代园艺生产技术、现代设施园艺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开发和规划设计工作。

  【学府推荐】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

土地的魔术师――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新生科学,是伴随着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而产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本专业主要研究土壤、水、养分、气候、生物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英语教学)、普通生态学、植物营养学(英语教学)、地学基础、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源与环境分析等。

  【就业方向】主要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部门和单位,包括环境保护部门、生态环境治理、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综合利用等企事业单位,或在科研单位、农业生产、土地管理、环保、农资等部门、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学府推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形成地域特色明显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物理、土壤地理与信息技术、土壤生态与旱地农业、土壤化学5个研究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植物的白衣卫士――植物保护学

  植物保护学是农学类专业中一门跨学科、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其开设目的就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的目的。给植物作白衣卫士,也是很光荣的工作。

  【主要课程】植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出入境检疫,国家、省、市县植保部门,涉农大型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从事检疫、测报、植保技术推广与开发、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学府推荐】浙江大学的植物保护学科可是响当当的,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学科也都非常不错。

森林的检测器――林学

  林学是研究森林的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探求如何对森林进行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学科。注重培养森林基础科学研究、森林防火、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湿地保护与管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高素质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其中,木材科学与工程的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是该学科的热门,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相当高。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基础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树木学、土壤肥料学、森林培育、林木育种学、森林环境学、数字林业技术、森林计测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林业、城市园林绿化、环保、农业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的技术、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府推荐】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海底大将军――水产养殖学

  水产养殖学是以水产经济动植物(如鱼、贝、海藻等)为研究对象,研究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应用、开发、经营管理及开发新型渔业技术的科学。通过学习生物科学、水域生态学、水环境科学、水生生物技术以及水产动物生产、水产品加工与贸易和水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毕业生将具备水产经济动植物生产、水产饲料生产、水生生物病害检测与控制、水域环境监测、水产资源开发、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鱼类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病害学、鱼类增养殖学、无脊椎动物增养殖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水产部门从事水产品的增殖、养殖、保藏加工利用工作,也可从事渔业技术设备研究、制造工作,还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学府推荐】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大学的水产养殖学都非常棒。

风吹草低见牛羊――畜牧学

  传统的畜牧技术,加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让大草原上牛羊成群、膘肥体壮的景色,成为眼底更加美丽的风景线。农业现代化的今天,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畜牧业,提高畜产品品质、实施名牌战略,降低畜产品药物残留指标,开发畜禽附加利用,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早已成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畜牧学专业就是研究家畜育种、繁殖、饲养、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和畜牧经营管理等的学科。

  【主要课程】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草地学、生物统计学、畜牧经济管理学、畜产品加工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畜牧生产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畜产品进出口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从事农业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还可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学府推荐】南京农业大学是我国进行畜牧学研究生培养最早的单位之一。此外,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的实力也很雄厚。

动物的保护神――动物医学

  现在,人类与动物越来越亲密,动物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医学可算得上农学领域的热点了,主要包括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研究预防和治疗家畜疾病,通过掌握动物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疾病发生规律,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发生。

  【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兽医病理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各级农业教育部门、畜牧兽医研究单位、兽医行政管理机关、各级兽医诊断和医疗机构、畜牧生产企业、卫生行政部门及实验动物研究生产单位、生物药品制造及研究部门和企业、商品检验部门、海关检疫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外贸系统、农业科技出版单位、军事部门、兽医医疗器械检测管理部门、科技情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安系统等方面的工作及其他相关的工作,前景不错。

篇2

现在,我是一名准备升大二的蚕学系学生。其实,到现在为止,每当别人问我是什么专业,我说我是蚕学,别人基本都是没听说过,或者以为是禅学。我一般会跟别人介绍一下,但有时候会觉得挺失落的,因为自己的专业不如经管那些专业那么有名和受欢迎。但是,选了蚕学我不后悔,因为我们蚕学也有她独特的魅力。

蚕学,又名特种经济动物学。它主要研究蚕的种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对蚕的研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跟丝绸之路一样悠久的历史。蚕学还是教育部的特色专业。不同高校的专业课在近年的教学改革中有较多的调整,由原来讲授“桑―蚕―茧”向“蚕丝―生物技术”拓展,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数学、物理、化学方面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从这一点来说,蚕学专业可能更适合理科生报考。

目前,本科开设蚕学专业的学校有:安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篇3

本篇文章,就是帮助那些考研调剂的“门外汉”们,了解考研调剂,从而能够成为自己考研调剂方面的指导专家。

1.考研调剂更要拼实力

许多同学在调剂的时候,会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学校会因为报考人数过少等原因,扩大调剂生的名额。实则不然,许多名校不仅不会因此增加调剂名额,更不会因此来降低分数线。很多时候招调剂生或者是让更多同学参加复试只是为了精挑细选适合的生源。因此,换个角度说,调剂真正在拼的是实力。一般情况下,部分名校在招收调剂生时会要求调剂生本科出身为“211”院校,或一般院校的重点专业,但更多的高校则没有此类限制。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是一所“985”高校,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水平很高,只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对考生的吸引力不足,才会对调剂生情有独钟。另外,像是西部地区的一些高校,有不少专业的实力强劲。如云南大学的生物学专业被称为“小清华”,对调剂生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

2.调剂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等”和“慢”

有些考生把调剂看得过于简单,从不积极主动地去搜集信息,只等着学校公布调剂信息,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学校寄出调剂申请表。更有些同学在某些网站上调剂信息之后就不管不问,等着学校和导师来联系自己。这两种做法都是导致考研调剂失败的直接原因。另外,有些院校的调剂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这就更需要考生主动联系学校,积极地去打听。首先,要在通话中了解到今年有没有调剂名额。如果老师的回答是让你留意网上信息,此时,不要过早地挂电话,你可以侧面问问往年有没有调剂的情况,并以此来判断今年的形势。其次,要注意与校方沟通时的用语,要尽量给校方留下好印象。介绍自己时要实话实说,不可夸夸其谈,要向招生老师表明你求学的决心和热情,希望对方能给你复试的机会。

建议考生们在确定自己的成绩达到分数线后,首先要查看一下自己所报学校、所报专业历年的复试线,并且要时常与所报考招生单位的研招办联系,以尽早知道自己能否能参加该学校的复试。如果觉得希望不大就要立即着手联系调剂院校,否则研究生生活可能会与你失之交臂。

3.调剂成功,关键在于锁定目标范围

首先,关注校内调剂。校内调剂优于校外调剂,这是公认的原则。部分学校很看重考生的初次选择,对其他学校自主出题阅卷的专业课分数并不信任,遵从先校内再校外的调剂复试策略。所以,这类学校会放宽专业限制,允许跨专业调剂,只是在复试环节把控得比较严格,其中北大就是典型。最关键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关政策、变化、名额的信息,考生很容易搞到。 其次,关注目标院校新设专业,新设专业是最容易产生调剂机会的,不是新设专业实力不行,而是很少有学生知道,这种情况甚至会发生在热门专业中。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有三个学院都招收金融学专业,其中的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和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在第一年招生时都出现了调剂的情况。

4.调剂中的两个平行志愿很重要

考生在调剂报名的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缺额信息查询来确定各招生单位各专业缺额人数或缺额状态,考生可参考各招生单位缺额状态和的调剂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剂志愿填报。在填报调剂志愿的时候,每个考生可以填报2个志愿。在填写志愿之前,建议考生主动和调剂单位联系,防止拟填报的招生单位调剂名额已满。另外,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在填报两个志愿时要有梯度,不能全是所谓的“好学校”,如此,才能提高调剂效率。目前,“211”重点学校热门专业一志愿生源爆满,接受调剂的可能性很小,而省属二本学校和西部高校是每年的调剂“大户”,考生在填报时应予以注意。

5.调剂不能太“专一”

有些同学在选择调剂的时候,只找与自己所考专业完全相符的学校去调剂,这样可选择的范围就相对小了一些。如果考生对自己所报考专业的相关专业不是很排斥,那么可以适当放宽选择的条件。另外,有的学生在调剂的时候,看好了一所目标学校,就将自己的材料给校方邮寄过去,而不再关注其他的院校了,这样的做法也是万万不可的,除非你只认准了这一所院校,别无他选。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考生可以同时接受两所院校的“复试通知”,互相不会有影响,并且接受了一个志愿,也不会影响其他志愿,但是招生单位可以看到考生收到复试通知的历史记录。如果对方没有特殊要求,考生可以多联系几所学校,这样调剂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不过也不建议考生奉行广种薄收的原则,给所有认为可能的学校打电话发申请,这样不仅耗费精力,效果也不好。一句话,确定目标院校有名额调剂的需求,才是成功的前提。

6.工学专业调剂缺口最大

专业无好坏,但是有冷门热门之分。其中,一些基础学科调剂的缺口就很多。例如,2011年考研,在13个学科门类中调剂专业,其中调剂最多的专业是工学,占46.1%,理学占14.51%。其余专业分别是:哲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0.79%;经济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3.73%;法学专业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5.51%;教育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4.38%;文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4.71%;历史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0.87% ;农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6.79% ;医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6.29%;军事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0.25%;管理学可调剂专业的数量百分比为6.07%。

7.专业硕士调剂名额多

近年来新设立的专业硕士在很多学校都有空缺名额。如理科中的软件工程硕士是调剂的热门专业,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好,一般在读期间都有较长时间的公司、科研院所的实习机会,在夯实计算机软件基础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因此学生毕业之后动手能力强,更容易被企事业单位看好。招收此类专业的调剂生的名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其中工科名校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考研调剂,从学术硕士调剂到专业硕士成功的概率较大。并不是专业硕士不如学术型硕士,而是专硕作为新生事物,考生们不是十分了解,再加上各校专硕扩招迅猛,因此有不少的名额,所以考生走这条路调剂会更容易成功。

8.名校“钟情”于调剂生

在许多调剂生看来,院校并不欢迎他们,只是迫于政策才接受调剂考生,而且需要调剂生的名校也少得可怜。以上均为大众对调剂的认识盲区造成的。调剂的名额虽然没有第一志愿录取的多,但形势也绝不像很多考生所想的那样悲观。真实的情况是,接受调剂的院校并非仅是实力一般的普通院校。由于在招生中存在冷门专业不佳、招生信息流通不畅和特殊招生单位知名度不高等原因,导致名校为调剂广开大门。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地区接受调剂生的高校和研究所就有115所,仅山西一省就有44所高校和研究所接受调剂考生。由此看来,考研调剂,并不一定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也许是一次带有惊喜的转折。

9.西部高校调剂多

在很多考生的眼里,西部就是调剂的天堂。如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部调剂大校。尤其是二区的西部院校,会有更多的缺额。不过西部调剂大校也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好多的专业也是名声在外。比如,广西师范大学东南亚小语种专业,由于学校位于东盟国家的桥头堡,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专业满意度

一、引言

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如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学生满意的教育一直是众多高校所追求的目标。在我国,有许多对大学生所学专业满意度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对其原因进行了系统而仔细的分析,而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已有的研究表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热情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甚至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性格也随之变得暴躁,再加上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 ,专业设置是否适合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已经成为高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此研究主要针对以上问题,意在为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服务提供合理化的建议,让高校的教育服务从更深层次、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文献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文献分析

目前的学术界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某一特定学科类别的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研究。如马利军,钱育佳(2009)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满意度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出了非医学专业的满意度较医学专业的低,且满意度在年级与生源上存在差异。

(2) 针对某个特定因素与专业满意度的关系的研究。主要研究不同年级与专业满意度、就业与专业满意度、专业满意度与学习积极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樊明成(2011)发现当前中国大学新生对专业满意度差异非常大,从对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的调研结果中发现许多专业中只有少数大学新生对就读专业满意。姚琳(2010)分析了就业问题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影响,并在研究中发现就业前景与专业满意度成正相关。王海燕;李宝富(2011)认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进而影响到学习效率与效果,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学习的积极性与专业满意度直接相关。

(3) 对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综合性研究。如梁盼盼、于婕(2011)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从专业感兴趣程度、性别、专业种类差异、年级差异、就业形势差异、学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专业满意度的因素。

由上述文献分析可知,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反过来,专业满意度会影响到学习积极性以及转专业的需求。

(二)假设提出

笔者在此将影响专业满意的度的因素划分为三个方面,继而提出了相应假设,见图1。

具体假设为:

自身因素 假设H1:大学生所学课程性质不同,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同

假设H2:大学生所处的年级不同,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同

假设H3:大学生所填报志愿批次不同,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同

假设H4: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同

学校因素 假设H5:大学生对教学设施的评价不同,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同

假设H6:大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同,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同

假设H7:大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评价不同,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同

社会因素 假设H8:大学生对社会需求的评价不同,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同

专业满意度产生的影响

假设H9: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不同,学习积极性不同

假设H10: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不同,报考建议不同

假设H11: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不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不同

三、调研方案与过程

针对调查目的与调查内容,本调研从影响专业满意度的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专业满意度带来的影响四个方面初步设计了36个题项,其中满意程度的评价采取李克特的5分量表法,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刻度分别记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以便于统计分析。

此次调研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访谈和问卷的预调查,根据反馈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删除了15个题项,最后形成了21个题项的问卷,进而投入正式调查。在抽样方法上,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和面谈访问法。本次调研问卷调查确定了800个样本,而在样本选择上,按照年级、文理科、男女生的比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问卷回收789份,回收率为98.6%。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总体状况(如表1)

由图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中,有292个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表现为满意,占调查总体的37%;有394个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评价为一般,占调查总体的50%。从总体上来看,我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

我校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的综合评分为3.27,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介于一般与满意之间。

2. 大学生对教育服务各因素的满意度(如表2)

由表中计算的各项平均分可知,在教学设施、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这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中,教学质量所得平均分最高,可见湖北文理学院学生对本校的教学质量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在其他的方面也要加以改进。

对学校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据了解,湖北文理学院学生对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基本满意,但是,在教学设施方面有许多建议,如教学楼需要新建、多媒体设备要及时保修等。

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大部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表中数据显示教师教学水平的平均分要高于教学管理水平,但部分学生反映师资力量不够,有些专业缺乏专业教师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加强。因此学校应该将教学和管理两手抓,不可偏废其一。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大部分同学反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很明显可以看出实践能力提高度的评价相对较低,因此教学应该注意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访谈中我们又了解到,部分同学反映课程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如大部分专业课安排在大二、大三,导致学习任务加重;大一的通识教育内容应该多样化,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专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自身因素

(1)课程性质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①目前课程性质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将在校大学生的目前课程性质与对专业的满意度并做成折线图(如图2)

由折线图可以很直观地发现,对专业的满意度评价为满意的。经卡方检验P=0.007

②高中课程性质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将在校大学生的高中课程性质与对专业的满意度进行交叉分析(如表3)

②高中课程性质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由上表可知,在对专业的满意度评价为满意及以上的人中,理科生占84.9%,文科生占91.7%,卡方检验P=0.018

由上面交叉表,可以看出,文科生在总体上的满意度要比理科生高。

(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将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与对专业的满意度进行交叉分析(如表4)

由交叉表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有一定的差异。其中2年级和3年级对专业的满意度情况基本相似,但2年级略高于3年级;1年级对专业满意度要高于2、3年级,且相差的百分比颇大,即所处年级对专业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年级越高,对专业的满意度越低。卡方检验分析,有P=0.012

(3)第几志愿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经分析知,填报第一志愿的同学对专业的满意度在一般到非常满意之间高于其他志愿的比例;与此类似,填报第二或第三志愿的同学又高于第四或第五志愿,因此可以推断出填报志愿的批次越高,对专业满意度的评价越高。经卡方检验分析,有P=0.043

(4)刚入学的兴趣和目前兴趣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

将刚入学兴趣和目前兴趣与专业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的学习兴趣与对专业的满意度的相关性要更大一点。

因为本次调查的变量为5个等级的定序变量,因此,我们采用非参数方法――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来衡量和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计算出Spearman秩相关系数后,要对该系数进行检验,此时的原假设为:两变量不相关。在满足原假设的前提下,若是小样本,则服从Spearman分布;在大样本下,统计量Z= Rs*sqrt(n-1)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如果|Z|>Za(即显著性水平为a时的Z值),则可拒绝原假设,接受研究假设。

本次研究中a=0.01, Za=2.58。Za/ sqrt(n-1)=2.58/sqrt(789-1)=0.09。即如果计算的两个变量之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0.09或Rs

专业满意度与刚入学的兴趣以及目前的学习兴趣之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大于0.09,因此,假设H4得到验证。其中,目前的学习兴趣与专业满意度的相关性更强。

再将刚入学的兴趣和目前兴趣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专业的兴趣随着入学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这跟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逐渐降低是一致的。

2. 学校因素

将学校因素各项目与专业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专业满意度与学校因素各方面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大于0.09,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在学校因素的3个项目中,课程设置与专业满意度的相关性整体较高一些。在教学设施这一项目中,实习基地与专业满意度的相关性较高;在教学质量这一项目中,教学管理水平与专业满意度的相关性较高;在课程设置这一项目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合理度、课程对专业知识的帮助度、实践能力提高度与专业满意度的相关性较高,其中相关性最高的是实践能力提高度。各个相关系数均大于0,说明与专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假设H5、H6、H7得到验证。

3. 社会因素

对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与专业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与对专业满意度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253>0.09,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社会需要与专业满意度是正相关的,假设H8得到验证。

(三)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产生的影响

(1)专业满意度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将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学习积极性与对专业满意度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270>0.09,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而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专业满意度与学习积极性呈正相关,即对所学专业越满意,学习的积极性也越高,假设H9得到验证。

(2)专业满意度对报考专业建议的影响

将专业满意度与对报考本专业的建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报考建议与对专业满意度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229>0.09,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专业满意度与报考建议呈正相关,对于专业不满意的大学生很不建议他人报考自己所学专业;对于专业满意度较高的则很建议他人报考本专业,假设H10得到验证。

(3)专业满意度与从事本专业工作意愿的分析

大学生是否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与专业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从事本专业工作与对专业满意度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251>0.09,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专业满意度与从事本专业工作意愿呈正相关,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度高的大学生都比较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反地,对于不是十分满意(包括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都不太愿意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假设H11得到验证。

(4)打算转专业的原因

由于专业满意度比较低的同学有转专业趋势,所以我们将大学生转专业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下表(如表6)可以看出,有42%的大学生想转专业是由于对目前的专业不感兴趣,其次,就是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好,还有少部分学生是由于目前的专业课程学习困难。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分析

通过这次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自身因素方面

(1)文科生对专业的满意度普遍比理科生要高。其中可能与文科生的课程难度相对较低并且课程内容丰富易学有关。(2)专业满意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降低。这一点与梁盼盼在文献《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中的结论是相反的。在梁盼盼的研究中,分析的结论是当大学生年级越高时,对专业的满意度越高。这可能与我校办学层次不够高、学生缺乏专业引导,同时学生学习上比较浮躁、学习兴趣降低有关。(3)填报志愿的批次越靠前、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越高的大学生对专业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满意度。

2. 学校因素方面

(4)对教学设施、教学质量、课程设置满意度越高的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也较高。因为教学设施事关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3. 社会因素方面

(5)社会需求的评价越高,对专业的满意度越高。社会需求就业情况相关联,该专业的社会需求越高,学生学习起来更有信心、有动力,专业的满意度必然会增高。

4. 专业满意度产生的影响

(6)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高,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也会促使在校大学生建议他人报考本专业,这就是品牌效应。(7)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高则较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这样一来,在平时的学习也会比较认真,以后在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就会更得心应手。

(二)建议

综合以上结论,我们从学生、学校及社会的角度出发从专业信息指导、教学服务,以及就业指导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专业信息指导方面

(1)开辟多种信息渠道,为高中生提供完善的专业信息。从我们的调研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鉴于此,高校应该开辟多种信息渠道,向广大高中生传播完善的专业信息。(2)加强对大学新生的专业教育。大多数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都只有感性的认识,所以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服务方面

(3)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设施的建设。经分析发现,在教学因素中,教师教学水平还有待加强;而在教学设施方面,实习基地建设与专业的满意度相关性较高,因此学校应针对自身办学条件,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建设。(4)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专业内畅通的交流机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自己实践能力提高的程度很低。因此学校可以定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注重专业内畅通的交流机制的建立,以强化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5)实现大学生专业选择自由化,课程学习自主化。数据显示专业满意度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降低。为此,国家可以制定自择专业课程机制,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3.就业指导方面

(6)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经调查,我们发现社会需求对专业满意度的影响很大。对此,学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就业工作的理论指导;二是要完善六大体系(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就业信息、就业援助、创业扶持和支撑保障)。学校可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利军,钱育佳.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09(06):724-727

[2] 周敏.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J].农业教育研究2008(03):7-9

[3] 樊明成.我国大学新生的专业满意度与专业选择调查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1(05):61-64

[4] 姚琳.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与就业信心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92-94

[5] 李丹琳等.甘肃省4所高校学生就业心态及专业满意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01):41-42

[6] 覃卫东,罗英.高职学生专业满意度及就业前景信心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农学报2007(06): 64-67

篇5

【关键词】研究生;教师队伍;农业;收费

0 前言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施收费制度[1]。研究生教育从“公费”转向“自费”后,对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增大。而农业院校中就业前景十分看好的热门专业相对缺乏,并且受田间试验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优质学生资源相对不足。面对研究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和农业院校的学科特点,要发挥收费制度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激励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管理教师、授课教师、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逐步提升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1 加强研究生辅导员的队伍建设

研究生辅导员,既是研究生政治上的“领路人”、生活上的“贴心人”、学术上的“同行人”,同时又是主管部门的“救火员”[2]。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应进一步强化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具体措施体现在:

1.1 完善选拔,强化培训机制

近年来,随着廉政建设的深入和高等院校招聘制度的完善,用人单位能够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人,严把研究生辅导员的“入口关”。

但参加工作之后,很多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果不好。分析原因为:纵向上,与到公司或企业工作的同学相比,研究生辅导员的工资收入与工作强度不成比例;横向上,研究生辅导员与同一个学校的本科生辅导员相比,各项考核指标都是针对本科生教育出发的,晋职晋级制度并不倾向于前者,而前者的来源层次又高于后者,造成了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悲观。作为农业院校,应该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学农、爱农教育;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专项培训体系,进一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明确定位、健全考评制度

从工作定位上进行明确,将其从琐碎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研究生辅导员就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

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业绩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该有利于竞争氛围的营造、有利于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学科、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做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1.3 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目前,很多研究生辅导员想方设法进入到学校的管理部门,导致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变化较大,所以,学校应该从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例如,允许研究生辅导员参加教师系列的职称晋升,并在条件上有所放松,以稳定队伍。

1.4 改革工作方式

目前,多数学校都是按研究生的年级配备辅导员,因为学生的年级相同,同一时间段进行的都是同样的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更集中。这种工作方式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导致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接触不够。建议更改为,每名研究生辅导员负责若干个专业的所有年级的研究生,这样研究生辅导员可以对专业有更多地了解,与研究生导师有更多的接触,就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团队专长、导师特点有针对性制定培养计划,对研究生设计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研究生辅导员可以深入到学生的科研工作,真正做到学术上的“同行人”。

2 加强授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2.1 教师引进和再教育制度建设

受地域、经济、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某些农业院校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竞争力较弱,因此,农业院校更应加强优秀教师的引进和现有教师的再教育投入,以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战略的需要。

2.2 教学过程管理

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远不及本科生教学,特别是有行政兼职的老师和一些大专家授课的课堂,经常出现由于教师出差等原因停课的现象,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课程组建设,对课程承担模式进行改革,一门课程由多名同时教师承担,教师之间可以互相调整上课顺序;另一方面,一门课程由多人承担,每位教师的授课时数缩减,教师就会将自己的学术精华传授给学生,使课程教学的质量也得到提升。这么设置另外一个的好处是大幅度地压缩课程教学学时,用一个学期多一点的时间完成一年的课程学习,研究生就可以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田间试验。对于一年一季的北方来说,农业院校中三年制研究生就有2个种植循环,田间试验得到的结论可信度更高。

2.3 考核方式

坚决杜绝教师以综述性论文的形式作为期末考试试题的形式,避免考试的随意性。解决方案是:对于公共基础课,要求闭卷笔试考试成绩所占比例高于80%,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闭卷笔试所占比例高于50%;每门课程的综合成绩还应该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技能、论文撰写、科研信息获取与整理等5项中的2-3项,使课程的综合成绩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能力,更好地与研究生的奖助学金评定挂钩,与研究生收费制度配套。

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培养要求导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专业知识、独到的科研见解。为使导师适应新形势下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重新构建导师遴选指标体系,并加强对指导过程的管理。

3.1 导师遴选指标体系

导师的遴选指标体系应该包含指导教师的思想素质、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涉及到导师的职业道德、身体状况、业绩条件等各个方面。目前,面临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改革,需要导师在生活上给予研究生更多地帮助,这就要求导师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作为支持。

3.2 培养过程管理

首先,明确导师的职责,规范导师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包括实验操作规范性教育、大型仪器使用培训、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全方位对研究生进行指导。

其次,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及考核、研究生出勤、原始记录存档等措施,强化导师对研究生科研管理职责。

第三,通过开题、中期考核、科研、学位论文撰写等培养过程的管理,构建适合于北方高校的农学类相关专业高质量研究生培养体系。

3.3 鼓励年轻导师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

学校应该从工作量核算、成果认定、职称评聘等方面,鼓励年轻导师和即将成为导师的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科研,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

3.4 改进科研成果分配制度

学校应对有研究生参与科研成果的排名和奖金分配进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要求导师必须允许研究生参与奖金分配。

【参考文献】

篇6

这么多的专业,如何选择既适合自己、又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呢?考生和家长只要做到“规避三个误区”、“参考四种方式”、“注意五个必须”,即可轻松选择专业。

 规避三个误区 

填报高考志愿其实就是选大学、挑专业。在多年的志愿填报指导工作中,笔者总结遇到的情况,考生和家长在挑选专业方面主要有以下三大类误区:

1. 仅凭专业名称选择专业

不少考生容易望文生义选择专业,以至于入校后后悔不已,甚至有考生落得高分复读的结局。比如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从名字上看很前卫,因为沾上了“信息”二字,似乎就是高科技专业。但是在很多高校,这两个专业其实就是数学和图书档案管理学。再比如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既不属于生物科学类,也不属于医学技术类,而是属于工学里的电气信息类。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毕业后多数从事医疗器械的设计、制造、研究等工作。

另外,有的专业涵盖面很广,相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内涵。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偏重于“轨道交通”,大连海事大学的“交通运输”偏向于“航海技术”,二者在学习课程和技能操作上有很大的不同;再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动植物的基因问题,江南大学的“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发酵工程,二者研究的方向完全不同。所以,在选择一个专业之前,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地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领域等信息。

2. 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近年来,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提升以及科技进步对高科技人员经济回报的增加,出现了一批被考生、家长追捧的热门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将性格、兴趣等全都抛之脑后,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考生如此、家长如此、甚至老师也如此。考生如果仅因为随大流而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不具有学习潜力的热门专业,不仅会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求学期间也会学得比较吃力,容易导致就业困难和学非所用。比如个性外向、喜欢户外活动的考生,可能就不适合学习会计专业。因为会计专业需要长时间认真计算,从事枯燥的记账、对账等重复案头工作,需要的是相对内向、比较安静的个性类型;而一个非常内向、害怕与外人交谈的考生学习公共管理、新闻采访、公共关系等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专业,恐怕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顺利毕业。个性特点与专业特点相矛盾,不仅会造成考生长期的心理冲突、影响身心健康,而且毕业后也很难达到职业的理想和成就。所以我们不建议考生选择与自己个性冲突的专业,哪怕是热门专业。

此外,冷热不是一个常态。比如计算机、法学、工商管理、英语、信息系统,在大家看来属于热门的专业,却也是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易失业或离职前五位的专业。

3. 把专业与职业简单等同

考生和家长很自然地有个想法:“选个好专业,今后好就业。”职业和专业是否就是等同一致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有的专业与职业是高度一致的,比如医生、飞行员,但有的就只是部分重合了。某一种职业可能有来自多个专业的毕业生,每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可能从事多种职业。例如记者这一职业,比较多的来自于新闻传播专业,但是毕业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专业,甚至理工科专业的也很常见。某项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学习,但其工作内容往往与专业学习内容差别很大。比如建筑学与土木工程专业,两个专业都主要学习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对集合绘图能力有要求,但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就很不一样,土木工程专业需要经常去工地、跑钻井平台,比建筑学专业要辛苦许多。

如果考生和家长想了解专业的应用情况、就业情况,可以登录一些行业协会的网站,例如中国轻工业信息网、石油英才网、中华航运网、中国建筑人才网、中国机电企业人才频道、中国经济信息网等,了解某行业的发展态势,对掌握专业的就业情况是很有好处的。

 参考四种方式 

并不是所有好大学的专业都是好专业,有些大学虽然名气大,但其某一个专业却有可能输给一所名气稍逊大学的相同专业。比如辽宁工程技术学校,不仅学校不知名,而且地处阜新,但它的煤矿安全工程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是排名第二的,仅次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煤矿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就有大部分是来自于辽宁工程技术学校的。因此,名气“牛”,绝不意味着某一专业、学科的办学水准和学术水平更胜一筹。茫茫专业中,如何找到优势专业?笔者建议大家参照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查找。

1. 参照“国家重点学科”找王牌专业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在高等院校中,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它代表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说明该校在此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实力是一流的。由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是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等三个层次来设置的,而国家重点学科正属于二级学科范畴。因此,如能进入“国家重点学科”涵盖下的王牌专业就读,你将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四年之后,在考研或就业的残酷竞争中,别人举步维艰,你却可以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目前,我国高校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达到了1 833个。如:北京交通大学的桥梁与隧道工程;四川大学的法医学、遗传学、儿科学、宗教学、植物学、固体力学;重庆大学的材料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城市规划与设计;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工程;西安科技大学的安全技术及工程等。

2. 参照“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找特色专业

为促进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形成高校自己的特色与品牌专业,教育部、财政部拿出一定的经费支持,从2007年开始,先后分七批批准了有关高校的3454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又叫“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些专业含金量高、性价比高,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家紧缺或急需发展的“朝阳专业”。参照这些特色专业填报,是可以收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回报。

3. 参照“大学原名”找优势专业

1990年以前,中国部委直属高校一共有368所。随着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大学分化重组,有215所高校划给地方,归省市(区)直属。这些由“中央军”变成“地方军”的高校,由于投入早、办学久、底子厚,基础扎实,在某个专业领域里有很强的实力。但是,经过十多年来的大学更名潮,现在已经很难从名称上得知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实力。为了找到这些大学的优势专业,只有通过追本溯源,了解他们的历史渊源。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原成都气象学院)的气象学、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的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中北大学(原太原机械学院)的车辆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陕西科技大学(原西北轻工业学院)的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江苏科技大学(原镇江船舶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等。

4. 参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找到热门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校与外国高校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办学活动。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宁波诺丁汉大学;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撇开学费来说,“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还是值得报考的。因为它们的“门槛”相对较低(一般上线就有希望被录取),而且合作的都是些贴近市场的热门专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有竞争力。另外,可拿到国内外两个文凭,毕业后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是一大优势。所以,高考分数没有优势、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可以填报。 如同济大学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合作办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的物流管理;天津科技大学与美国库克学院合作办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大连大学与新西兰基督城教育学院合作办学的会计学、工商管理等。

 注意五个必须 

无论是王牌专业、优势专业,还是特色专业、热门专业,考生都不能盲目地进行选择。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考生还要将自身的能力、兴趣、性格、身体条件等特点与专业特点进行匹配,做到五个必须,才能选报好专业。

1. 必须结合个性与兴趣

性格与兴趣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有研究表明,从事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的职业,事业成功率会大大得到提高。纵观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成功的秘诀都是兴趣使然。例如数学家陈景润,有人说他教学水平一般,但在数学研究领域他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原因就在于他的性格、气质不适合做老师而适于搞研究。因此,选择专业,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结合将来的职业特点来考虑。比如热情、外向、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就适合报考政治、师范、法律、旅游、社会等专业;细心、同情心强的学生,适合选择医生专业。

2. 必须参照单科成绩

考生结合自己的单科成绩来选专业很有必要,如果盲目跟风填报了所谓的热门专业,却因某门单科成绩导致入校后学习跟不上,甚至不能按时毕业就得不偿失了。比如,英语成绩不好的考生,不应填报翻译、海关、旅游、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数学成绩不好的考生,不应填报金融、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另外,某些高校的某些专业对单科成绩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新闻学和井冈山大学的对外汉语专业,均要求考生的高考语文成绩不低于110分;三峡大学的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要求考生高考数学成绩不低于113分;江西农业大学的生物技术(国际交流项目)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20分;香港中文大学的基础班(享受奖学金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30分。

3. 必须考虑长远规划

教育是一项投资,投资需要回报。因此,从填志愿那刻起,就必须计划未来。如果考生打算本(专)科毕业后就直接找工作,选专业可以“功利”一些,首选好就业的专业。男生尽量选工科类专业,比如车辆工程、制药工程、土木工程、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女生尽量选特色性专业,比如市场营销、商务外语、金融工程、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如果专科毕业后想“专升本”,应该挑选一些与本科相同的专业。因为专科学校开设的很多专业,本科学校里没有,为了“专升本”,先铺好道路不失为权宜之计;如果本科毕业后要“考研”,本科时最好选择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较宽的专业填报。再就是做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选专业。比如数学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计算机、金融学、工商管理;物理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动化、微电子、通信工程。

4. 必须关注特殊要求

不少高校的某些专业有特殊要求,考生务必清楚。除绝大多数高校的英、俄、德、法、日语等外国语言专业需要外语口试外,复旦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外交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法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也要外语口试;除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入学后加试徒手画)外,有的高校的园林、景观学、工业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等专业,录取后也要加试美术,徒手画不合格者将会被转入其他专业。

篇7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的应用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欠发达地区在人文观念、历史文化积淀、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诸多方面呈滞后性,[1]这决定了欠发达地区高等农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建立一种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变革的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教学基地,这对学校的应用人才培养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十分必要。

一、欠发达地区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教学基地的必要性

1.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欠发达地区高等农业院校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培养各种类型人才。为此,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发展定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等均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予以体现。[2]而实习作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实现学生带着校内所学的专业知识直接面向岗位、面向社会,让学生能结合本专业将来从事工作的岗位要求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训练。学校和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等于给学生提供一个专业训练的机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同时规范的实习基地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知识框架的建构起到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丰富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内涵。

2.高等农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

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高等农业院校生存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结合点。人才培养策略的调整与改革,涉及到专业调整、教学模式的变革,直到教育观念发生改变。在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中,校内培养条件的完善和规范的外部实习基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缺乏良好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没有规范的实习条件,就会导致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加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高校的正常人才培养进程。欠发达地区高校的经济条件无法像经济条件好的地区院校那样,可以通过自身的条件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达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系统训练。所以,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不具备优势条件的情况下要通过各种途径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条件优势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提高。

3.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实习是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未来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和交接点。学生在实习基地受到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熏陶。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经历真实的生产流程和实际操作等,使学生能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岗位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2]并实现逐渐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当前,适合高等院校对接的企业很多,并且许多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条件。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情况,致力于与符合自身学科特色的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4.企业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很多企业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吸引人才。企业通过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就是在学生上学阶段把企业的自身理念传递给学生,同时利用企业自身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条件培养需要的人才,这是一种人才竞争的手段,是与其他企业进行的一种隐性竞争。企业积极把握机会与高校合作,并通过高校的文化素养提高企业的精神内涵,这也是企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二、欠发达地区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教学基地的问题

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高校和企业合作前景特别良好,但还有一些问题客观存在,需要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解决。深入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校企合作教育研究许多都是以高职院校作为对象,高等农业院校的学校和企业合作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比还是比较薄弱,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共建基地还存在一些问题。

1.高等农业院校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高等农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和农业生产发展相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例如农学、动物科学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果只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简单地进行理论的教授和灌输,对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并不能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作用。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教室里不能种出水稻、黑板上不能养出猪,因为只有理论的掌握而没有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特别是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校对实习阶段不够重视,根本谈不上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由于有效的人才供给,企业不可能有强烈的与农业高等院校共建实习基地的意向。

2.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合作的力度不够[3]

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没有相应政策和机制能够吸引企业进入学校合作,缺乏办校进厂的行动和决策,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属于浅层的合作,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流于表面化。从而使学生在企业中实习的身份不是特别明确,企业并没有按照自身的规范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也并不把自己视为企业的员工而进行严格的自我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学到有用的东西。由于高校与企业的共建比较薄弱,除了共建一些简单的设施外,校企在共同进行教材开发、共同培训教师等方面的合作都比较少。而校企合作依靠共建基地建立研究中心,进行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则更难。企业和农业高等院校本来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出各自的行业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但现实中显然合作不够。

3.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教师队伍建设不成熟

高校和企业合作中需要一支在技术上拔尖的人才队伍,即具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为在农业高等院校中没有条件也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培养成为能够既懂科学研究又可以给学生上好课的实践专家。目前有很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提出要培养出全能型的教师,其实这种做法相对来说是比较片面的。在知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需要相应改革,但是就 现实情况而言,很多高校没有抓住和企业合作的机会来进行队伍建设。同时企业对于技术工人(师傅)的培训也不太到位,不应该是盲目而应该是有选择性去培训。这就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要有效配合企业进行队伍的相关培训。就这一点而言,培训员工水平的高低和学生实习的效果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培训的员工水平高了,也就可以给学生帮助了。

4.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教学基地的投入不足

农业院校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全面的投入,而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小,造成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条件跟不上,实践水平和实际工作有不小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就很难达到有效的目的。此外,一些教师或高校的内部单位为了短期利益“各自为战”而与企业进行短期表层的科研合作,没有那种以学校为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校企合作,这样一方面造成高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不足,另一方面造成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偏低,反映出校企在管理上投入精力偏少,缺乏有效、全面和完善的管理。

三、欠发达地区高等农业院校与企业共建教学基地的对策

欠发达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企业应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高等农业院校探索出与企业合作促进发展的新模式。

1.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合作提供支持

高等农业院校和企业是共建教学基地的两个主体,也是发展校企合作的两个核心。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校和企业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扶持。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往往由于无法见到短期效益出现退缩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能够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调节,例如,企业在共建实习基地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那么国家就可以通过减免企业税收对企业进行补助。这样就可以使国家、企业和学校三方都得到好的发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国家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中起了支撑和保障的作用。

2.高等农业院校和企业要建立互信合作机制[4]

由于观念和机制不到位,现在的学校和企业合作还是一种浅层次的合作,或者可以说是表面化的合作,因此,构建互信合作机制对于协调管理较为迫切。首先,校企双方不管是学校领导、企业领导,还是基层的员工都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理念的认识,要明确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基本措施和原则、思路和目标。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中要实现制度完善化、管理的系统化、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同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至于合作方式,可采用共同建设的形式,或是股份制合作的形式。[3]其次,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利益互惠互利要体现在多个层面,对于高校而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确保学生能力实现提升。对于企业而言,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利益目标,那就是获得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高校和企业或是技术方面的输出和输入,或是资金方面的输出和输入,但是不管是何种模式,最后的目的就是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高等农业院校要构建有效的合作运行机制

高等农业院校要责成相关的管理部门牵头,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探索与企业建立管理层次清晰、由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机构进行规范管理的企业发展模式。要围绕农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主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体系。要结合专业特点与企业一道完善基础设施;结合教学基地特点共同努力编制、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指导手册;结合封闭与开放的实习管理实际完善合作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学生专业对就业能力培养要求,建立与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的发展监控体系,保证实习的教学质量,形同时,高等农业院校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岗位发展要求,不断增加适应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水平提高的新内容,使基地可以为需要技术服务的农民提供高层次和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要不断与企业扩大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特别是在人才培训、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通过相关的管理机制,保证这种合作模式长久发展和良性运行。

4.高等农业院校要与企业建立质量评估机制

高校和企业进行积极的强化合作,学生实践的质量是主导。学校应运用自身的优势来弥补企业缺乏理论内涵的不足,企业也应做到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新的技术和理念和学校共享。教学基地建设必须都要把实践质量摆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评价机制。评价应该重点放在考量高校与企业单位合作教学基地是否促进双方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要考察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学会本领,实质接触到企业的运行发展;要评价基地的运行是否扩展学生知识面,是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校企共建教学基地要培养优质“双师型”队伍[6]

人才是保障一切活动有效进行的主要因素,所以高校和企业在合作中要积极有效培养出一支高效的带教队伍。这是校企合作实现既定目标的首要保证和关键性因素。高等农业院校应以此为主要的突破口,积极促进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指导教师要积极吸收社会上先进的思想人才理念实现为学生服务。同时,高校在合作中也要积极培养或培训企业人才,不断给企业技术人员传授最新的技术和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促进企业人才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从而在根本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更完善的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发展桥梁。

6.校企共建教学基地应着眼企业建立辅导员制度[7]

辅导员在大学期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习生活指导的重要成员。企业管理人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他们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这些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由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辅导员并深入到学生中加深双方的交流和互动,这不但可以扩大企业在学生群体中积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让学生更深层次感触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专业理论和企业实践相结合起来,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帮助更多的学生在本行业实 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杨一芹.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研究,2004,(12).

[2]刘正远,段玉玺,吕杰,等.农业院校农科教合作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45.

[3]张影.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9).

[4]张渊,余建,程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途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5]刘正远,段玉玺,吕杰,等.农业院校农科教合作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45.

篇8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课 改革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49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orm of Plan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SU Honghua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days, the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in plant protection field has become worse, which can not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practical talents in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institution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ich cause the decreased basic essence of plant protection personnel.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dur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was described and analyzed.Main reasons: (1) school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 and policy to suppress the teacher's enthusiasm and commitment to teaching; (2) Specialized is set up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 scarce (3) teache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impact of their teaching level; and (4) lack of professional enthusiasm of students; (5) the lack of student spirit to endure hardship. Presented against the above problems are ideas and proposals for reform, such as: (1) the urgent need for teacher evaluation reform; (2) changing the hours to arrange professional cours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3) to enhance the teachers in-depth production capacity, increase experience; (4) Youth League and specialized teachers to unite the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5) students suffer spirit. In short, the culture of plant protection class professionals there is a problem, the urgent need for a series of reforms, and thus for the country to cultivate good plan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s to better serve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plant protection; reform; teachers; students

众所周知,中国的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却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23%的中国人口。可见,农业的稳产、增产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保护在确保农业粮食的丰收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许多农业院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农业本科人才,成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高校对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及就业前景的不容乐观,导致选择植保专业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即使选择了植保专业,很多同学不热爱这个专业,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仅仅追求课程的及格,最终导致植保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滑坡,不能满足用人的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要改变这个现状,涉及到很多个环节的变革,现在主要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主要环节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和政策打压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当代高校三大职能。但是,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定体制极其偏重科研,科研的权重远远大于教学。这成为改变教师心态和行为的指挥棒。如果想使个人的职称评定工作顺利,就要按照学校职称评定的政策要求去努力,达到各项指标的要求。其中最难达到的是发表科研文章的数量、档次和申请到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获得科研经费的多少。大学的性质与科研院所所从事的工作已经相差无几。而对教学方面的要求就容易得多。仅仅要求没有教学事故发生、教学工作量饱满。这样,就会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在科研上。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多的精力放在申请项目、推进项目的实施、撰写科研论文和专利等,对教学的投入自然随之减少。虽然,这是很多高校、不同专业都在面临的问题,但是对如植保专业这类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影响更大。

另外,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他的专业知识积累与储备也是不同的。当今的年轻专业教师,大体上都是博士毕业,具有研究精神和思想,但是知识面很窄,仅熟悉自己的科研领域的知识。在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基本上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训练,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积累非常单薄。但是,高校对新入职的教师并没有针对这个情况进行系统的培养,很多高校采取的仅仅是对教师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随即“赶鸭子上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教授同一门专业课的效果差异会多么大。由上可见,是体制影响了教师对人才培养这一最重要最光荣的使命的态度。

第二,专业课的设置方式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根据学校对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的编排,“农业昆虫学”编排在秋季学期。南方高校一般是9月初开学。对农药学专业的“农业昆虫学”的课时安排,到了11月份才进展到农业昆虫学部分的学习。众所周知,田间害虫的发生会随着季节、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而不同。而这个时期,大多数作物已收获。害虫种类明显变少,此时带领学生进行田间教学实习所能看到害虫的为害状和害虫已经非常有限。我们都知道,在获取知识方面,书本上的信息给予我们的印象和亲眼所见所受到的冲击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另外,现在由于教学方面的不断改革,注重专业知识广度的认知,忽略专业知识的稳扎稳打,每门专业课课时安排大量缩减,导致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浅尝辄止。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非常肤浅。

第三,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的匮乏严重影响其授课水平。目前,学院在招聘植保专业课教师时,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这对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很有帮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高学历的专业课教师生产经验缺乏的问题。由于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专注于某个研究方向,这就造成知识面狭窄,实际生产经验比较缺乏。另外,年轻教师入职以后,重心就放在科研课题的申请和开展科学研究方面,根本没有心思、没有更多的时间时常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生产中存在的病、虫、草害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没有来自田间的第一手信息资料,青年教师上课就是根据教材照本宣科,非常空洞和枯燥。很多学生课后反映某些教师就是课件宣读员。由此,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虽然辛苦备课、认真上课,但就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却是事倍功半。

第四,学生缺乏专业热情是造成植保专业人才素质降低的根源。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盲目选择专业。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严重脱节,使绝大多数高中生对大学所设置的专业不了解,家长也不了解,老师了解得也不全面,所以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有的甚至凭着名字是否好听,自己感觉是否良好来填写,这样导致志愿选择的仓促与茫然。另外,学生来到大学,专业课教师由于忙于对自己职称晋升和个人发展有利的科研和论文撰写,与过去的专业课教师相比,现在的教师和学生沟通显著减少甚至根本没有沟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仅仅一知半解,甚至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会羡慕别的专业,进而产生转专业的想法。即使转专业成功,还是对新的专业也不是特别了解,导致无论选择哪个专业,都不满意,都不喜欢。

第五,学生的吃苦精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严重下降。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长辈们的加倍呵护使他们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磨练,很少参与家务劳动。另外,由于城镇化政策,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很多农民放弃了田地进城工作,这样导致即使出身在农村的孩子,也没有机会参与田间劳动。目前,农业院校来自农村的生源显著降低。这就导致学习农业的孩子对土地、对农田、对农业没有感情,害怕从事农事劳动的辛苦。植物保护专业人才需要服务生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经常走入农田、走近农民,恰恰需要具有不畏风吹日晒的吃苦精神。如果中国的农业由一代又一代不喜欢农业、不愿意吃苦的人来发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中国的农业还有希望吗?

针对以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第一,学校对考评教师的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从政策上重视教学。增加教学在职称评聘中的权重才是改变教师对待教学态度的关键点。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鼓励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对从事研究性教学的教师给予工作量补助及其奖励,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积极性。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以及针对评教的结果对相关教师的帮扶和监督。对于青年教师,需要安排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岗前培训。但是,短期的岗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给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推荐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其职业生涯的导师,一对一的帮扶,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经常请不同领域的教学名师给青年教师做示范性教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才会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为之奋斗的激情!

第二,每一门专业课都要设置一年制,强化和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比如,“农业昆虫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与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并且受季节的影响特别大。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突破课程设置的学期框架。可以允许教师在一年内上完这门课程。教师可以根据田间的虫情自由安排课程。如,蓟马主要为害在水稻秧田期和本田早期的水稻(在江苏扬州是5月末到6月中旬),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间观察蓟马为害状,并采集蓟马标本回到室内进行种类鉴定。在春季带领学生去麦田采集麦叶蜂的幼虫。又如水稻钻蛀类害虫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会造成不同的为害状。为害的最初症状是枯鞘,在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在孕穗期至抽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若转株为害还能形成虫伤株。如果课程仅集中在春季或者秋季学期,那么就会错过很多田间为害状的现场观察。所以,强烈建议农学类的专业课程都要设置成一年,这样会大大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另外,专门设置一门农事操作实践课程。给每个上专业课的班级提供一片农田,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获,在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栽培、病虫草害防治、田间肥水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会培养对农业的深刻认识和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兴趣。

另外,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要过于注重多和广,而是要把专业基础课掌握得扎实和系统,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信手拈来,增强学生的自信。

第三,针对青年教师的知识面比较窄、生产实践经验非常少的情况,不要急于给青年教师安排课程。给予其1~2年的成长时间。跟着老教师听课,做老教师实践和实验教学的助手;深入乡下的田间地头进行生产实践的系统学习。如果讲授“普通病理学”和“普通昆虫学”等基础专业课的青年教师,就要给他们时间采集标本和制作标本,狠抓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对于讲授“农业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等专业课的教师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出实验室,走到田间,了解、掌握病情、虫情的发生状况,对于生产了如指掌。只有经过这样的培养,一个青年教师才能“上天入地”,讲课才能言之有物,绘声绘色。虽然,在培养上花费了1~2年的时间,但是,绝不会影响几批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四,如果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热情,目标不要仅仅局限在被专业录取的学生,还要对高中生进行专业宣传。学院可以设置专业咨询接待站,每年举办几次针对高考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专业宣传。这样能够录取到真正对专业了解和感兴趣的学生。另外,针对大一新生,刚入学就开始进行引导,这个引导和交流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阶段,而不是象征性地进行一两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对话的活动。每个学院应该在每个学期安排教师讲座,请每个专业课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者研发的拳头产品、介绍自己本领域的动态。随着学生的逐步成长,他们对自己本专业的老师也越来越熟悉,对他们的研究工作因为老师自己的亲自介绍也越来越清楚。学生总会从老师的各种研究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另外,团委和专业教师联合,举办专业知识技能大赛。对于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病虫害识别、病源鉴定和病虫害防治的比赛,这样会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关注和应用,避免了学习仅仅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学院专业课教师应该及时把每年田间发生严重的病虫草害情况反馈给学生,请学生给拿出防治方案。这样,会使学生和生产接近,他们会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另外,应该组织学生走入社区,宣传自己的专业,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加强了社区群众对专业的了解,另一方面给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提供了机会和舞台。当然,所有的这些活动开展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专业课教师如果想参与这个环节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的前提是:老师有参与的热情,学校政策扶持。否则,教师肯定会去从事对自我成长有利的科学研究当中。

第五,对于学生害怕吃苦的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靠引导,逐渐改变学生的思想。请知名的教授、请从事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的实业家、请种田大户来到学生课堂,讲述他们与农业的故事,讲述他们对待农业的看法与感情。让学生了解从事农业工作的前途和美好。激励学生的斗志,一旦学生对农业产生感情,吃苦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另外,吃苦的精神是可以培养的。专业课教师多给同学创造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篇9

水域生态景观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水景设计多元化发展水是自然界万物之源,是所有生物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而且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却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人们健康与安全。自20世纪60年代来以来,全球湖泊、河道、水库等水域环境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生植物衰退、水质下降,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社会的发展带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更是对水域景观效果需求的不断提升,水域景观的塑造、景观水水质维持及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成为时展之需要。

风景园林专业是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保持和营造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综合艺术,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园林专业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末,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学科众多。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破坏程度的加强,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当今风景园林专业还不足以充分反映学科的完整内涵,特别在水环境领域。为改善我国水质恶化等水域景观污染问题、满足人们亲水、乐水等需求,以及建设我国水域生态文明,生态设计水域景观已成为风景园林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学科、风景园林工程项目中必须的技术技能。本文从当今水域景观在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现状着手,强调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的综合性与多元化,特别是水域生态景观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同时强调在教学中,应强化实践、提高动手技能;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等。分析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及发展前景,探讨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及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国内水域景观现状

水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代城市,到处都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特别在水环境领域。水域景观能调节微气候,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保持空气清新,使周边环境充满活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生存、繁衍生殖、索饵育肥、逃避敌害等栖息场所;提升水岸文化、水工美学等人文景观价值,丰富地域风貌;优美的水域景观空间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具较强的游憩功能;优美的自然景观也可成为城乡开发中的旅游等资源,促进城乡景观繁荣昌盛,具较高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也成为一大亮点。但现代水景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

1.大量的硬质驳岸削弱水体自净能力

现代景观设计中,大部分人造水景工程的驳岸都偏向采用硬质驳岸,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协调性。硬质护岸割断了水、陆生物的联系,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无法形成,水中的生物链无法建立,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大削弱。

2.水生态系统构建欠合理导致水质恶化

很多水景工程的水净化缺乏科学性,从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等要求来衡量,景观水体中水生动植物多样性远远不够,种类搭配不合理,未构成合理的食物链,导致水体中生态系统混乱,水质逐渐恶化。从检测数据看,现代景观水体的水质大多数氨氮、总氮、总磷等含量过高,并且大部分水体水质在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Ⅴ类和劣Ⅴ类以上,水体自净能力差。

3.缺乏考虑后期维护导致水景荒废

部分园林水景在规划设计时并未考虑生态合理性,不重视理论支撑,盲目增加水体观赏性,导致水体产生负荷,水质恶化;不重视后期维护和管理,对于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更换、水生动物的管理以及定期水体的监测工作不到位,导致水体发臭、污染严重等现象;观赏鱼投饵沉积、鱼排泄物聚积等,池水水质出现恶化现象,藻类泛滥,透明度变差、颜色变暗,甚至发黑发臭。或因工程概算不合理,欠缺水景后期维护费用,资金的不到位导致水景无人维护管理。水景工程最终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浪费了资源和空间。

以上现象均由景观设计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脱节造成,湖泊、河道、小区等众多景观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水体富营养化明显水域景观恶化面临的形式愈加严峻。自然黑臭水域难以治理,新的水域又不断受到污染,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水域景观污染问题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瓶颈,更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现状指明了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特点

风景园林专业是用科学和艺术手段保持和营造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综合艺术,具综合性强、涵盖面广、涉及学科众多等特点。

1.各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及特点

在教学体系构建上,由于各院校背景知识的比重不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构筑起了丰富多元的风景园林本科教学体系。园林专业不是中国独有的学科,在中国从古至今不断完善发展园林建造的同时,国外各个国家也在不断修建属于各自特色的园林,形成自己的园林教育体系。也许名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自然环境的完美修缮和对生活环境的精心治理,都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园林人才服务。

美国风景园林专业已有100多年的教育历史,涉及设计、规划、土地管理等内容,采取多层次学位教育模式,满足不同目标、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在不同方向和多个层次上接受教育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已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景园林教育体系,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比美国稍晚,本科实行“4+1”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程的核心教育放在工作室的工作上,注意教学与实践工程的结合,重视园林的科学性和功能性胜于对园林形式美的关注。德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主要是“双元制”教育体系,即通过企业与职业学校的两个机构相结合、资金与法律的两种制度作保证、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两种身份相匹配、技能实践与理论知识的两类教学内容相衔接、技能考试与资格考试的两种考核方式相制约,培养综合的、理性的景观设计师。日本风景园林专业称造园教育,分学校、单位、成人教育三种,各大学的造园专业主要设置在农学(林学、园艺、农林工学等)、工学(土木、建筑、环境、城市工程等)、艺术设计、生活科学及社会工学等领域,教育内容包括“六化”(国际化、社会化、特色化、多样化、定量化、细分化)与“三性”(发展性、系统性、实践性),同时为适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形势,创立LA学会组织,更好发展本国造园教育体系。

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只有浙江大学等少数学校开设了观赏园艺课程;60年代,由于受“”的影响,我国园林专业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发展迟缓,有的甚至期间专业易名或撤销;80年代末,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现我国大约有50多所院校开设园林专业或课程。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仍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更多的集中在创造诗情画意和造园的手法技巧上,课程设置在有关人文、自然等基础方面的课程仍然比较薄弱,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与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园林专业特点,独立发展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向。目前,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这样的几个特征方向:(1)园林植物特色方向,该职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品种选育、病虫防治等工作,以生物生命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2)园林规划设计特色方向,该职业从事园林区域规划利用、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古园林建筑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工作,以规划设计和建筑工程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3)园林文化艺术方向,该职业从事中外园林文化、园林历史、园林艺术美学、园林景观设计等工作,以人文历史艺术学科知识作为从业基础。应该说,这样的专业发展现状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色进行设置的,有利于各高校制定适合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出有专业特色背景的人才,这也符合目前我国市场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的学科与专业解释,使得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又不够细化、全面及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造成混乱,不利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更好发展。

2.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育内涵理解不够透彻

因风景园林专业所在高校背景依托不同,各类高校根据自身园林专业特点,独立发展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向,尤其是是艺术类院校往往忽略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教育重点都放在了设计创作和表现技法上,更多关注作品的个性而忽视作品的科学、功能与内涵。

(2)实践教育薄弱

在理论学习上,因课时总量和学制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有限时间完全掌握园林依托学科学习内容之后再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共通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也只能学到些皮毛,不能领悟更不用说精通,所以在这类学校园林专业教育受到严重制约,难以获得真正的独立发展。

(3)涉及领域众多,课程设置松散

虽然风景园林专业涉及领域众多,且教育部门未对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作统一规定,但是各高校的本科课程设置了较重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包括美术、制图、设计初步、园林经济等,但对于环境生态效应、大众行为心理等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少之又少,更不必说水环境领域的生态效应与大众行为心理的融合了。

(4)部分学科与实践领域脱节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目前主要围绕规划设计展开,而园林工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型领域,广泛涉及规划、设计、建筑、园艺、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科学等领域,因此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水利水电、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存在空缺,在工程项目中无法科学、较好的把握相关交叉学科间的关系,使水动力设计、水域生态景观设计等环节出现疏漏。

三、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

水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趋于恶化的国家。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水文化,如何处理好用水和节水的问题,减少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是每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景观水设计特征及发展趋势

水是自然界中最具魅力的元素,而水景则是所有景观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风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他们营造独特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赋予大地灵魂。在人类历史中,水的表现力,被应用于美化生活空间,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是最富变化的造园要素;西方园林中,笔直的水道,几何形的水池,各种水景也随处可见。在变幻莫测的水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使它成为环境景观设计中最感人的要素之一。(1)水体的形式属性。水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固定的环境。20世纪70年代,Craig S. Camphell就在他的著作《Wa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强调水的表现力无限。(2)水体的形态特征。根据水的流动状态,分动态与静态水体两种。动水能增添不可缺少的动态美感,例如瀑布、海浪、喷泉等激烈程度的水体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静水可成倒影,与实物虚实并存,沟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层次,例如湖泊、水塘则比较平静舒缓,静静的水而上轻轻地泛着涟漪,给人带来安详平和、宁静致远的心情和感受。(3)水体的声色特性。园林景观中运用水声、水色造景理水的方式很多。细流、瀑布、海浪等水体不同运动状态,发出不同声响,能弱化各种噪音,为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提供一个清新愉悦的声感世界;水色是水面反射或折射着的周围景物的色彩,并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五彩缤纷的水色变化,使景观中的各种元素在水的倒影中更加和谐。(4)水体的文化内涵。缤纷多彩的世界孕育各国风格迥异的水景,而这些不同的水景又孕育不同性格的民族。水景不仅充斥着我们的感官,赋予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引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情怀得以抒发。

2.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价值

基于目前城市水景观的现状,在现代城市水景设计中,风景园林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水域景观的视觉效果,还要将意境的设计、水源管理系统、水生态、水处理技术纳入到景观设计中来,使之既能满足景观要求,又减少对城市用水的消耗。同时,水为植物、动物提供了生存之地,并且极具可塑性,成为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20]。城市水景设计已开始从单纯的水景观设计转向水景观设计、水生态处理及水资源管理并重的方向发展。而当今,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却是少之又少。

(1)景观水独有特征的需要

水体是我们阅读景观的标点符号,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元素,通过它们形式的可塑性、形态的多样性、声色的变化性、文化内涵的区域性,能营造风景园林独特的氛围,或清新悦目、或激烈澎湃。

(2)人类亲水近水的需要

随着现代环境设计的兴起,水景开始强调人的参与性,以满足人们对水亲近的心理,水景从单一装饰、美化的功能加入了休闲娱乐等富有人性化的设计。水域生态景观课程的设置,加大了水景设计的学科交叉,为水景营建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2004年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24130亿m3,总用水量5548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国内风景园林设计时,更多追求的是视觉的美感,缺少对水体回归自然的生态保护意识,水质污染严重,换水频率过高,以致在本就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系列水域环境问题上雪上加霜。通过融入水域生态景观领域,恢复水生态,设计自然、宜人、充满生机的水域环境,形成良好的水域生态景观。

(4)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问题,既是自然因素,也是发展的要求和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人水关系改变的积淀。国家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时确保人类、经济发展与水环境的协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四、水域生态景观在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园林水景的造景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环境艺术的空前繁荣,水景设计与应用更加广泛,以各种形式出现于各地区与角落,成为城市空间中亮丽而又充满生命力的造景元素,但大多是从追求视觉美感、休闲、游憩、商业等功能的角度来对水景进行设计,缺少科学的内涵,而导致水体水质的恶化,以致影响整个设计。近年来,自然河道、湖泊等水系受工农业影响不断加大,人工水景二次污染也不断严重,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文明的追求,使得人们愈加关注身边的水环境状况。近年,水环境领域再度成为设计对象,生态恢复设计开始较多地运用。然而水域生态领域的人才并未接受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教育,对景观的概念模糊,运用能力差;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人才也没有水域生态领域的课程教育,对水体特性掌握不佳,景观设计不科学。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进行河流、湖泊等水系回归自然的改造,以尽可能的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状态。瑞士、德国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力争将水域景观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比较成功的例子如莱茵河,这个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河流,如今已基本恢复风光秀丽的水域景观风貌,污染大幅下降,现在已有63种鱼类出现在莱茵河,包括曾经绝迹的鲑鱼;日本在90年代初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在确保河流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优美、和谐的水域景观;美国也90年代开始恢复曲流河道,20世界末,美国调整了在水领域的总体战略目标,由单纯的水污染控制转变为全方位的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把恢复和修复水域景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自然完整性作为新的目标;荷兰近年亦提出“还河流以空间”的新理念;近年来,伦敦市政府在泰晤士河上拆除水泥驳岸,在岸边种植芦苇、菖蒲,恢复湿地,引鸟入河、入城,恢复河流生态系统。这些改造都充分表明,水域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也必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体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域生态景观能可持续发展,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应加强水域生态景观领域的人才培养。在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时,将其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对待,赋予其艺术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力求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修养身心的场所;作为一个自然科学来对待,赋予其水体原有的特性与魅力,力求让其能回归自然。

五、对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未来发展的探讨

在风景园林教育中,如何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最终成为具有多专、多能、多向度的风景园林师,理论知识综合性、多元化、规范化;动手技能等实践能力全面化;思路拓宽、理念创新化的教育模式是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模式。

1.扩展学科范畴,突出多领域特色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亟需加速学科专业教育观的转变,改变原有相对单一的教育模式,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水域景观规划设计、水域景观工程与技术等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的加入极大地拓展学科范畴,积极汲取日本等国外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模式精华,不断细化专业分工,使行业实践工作呈现日趋多元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水域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突出水文化的历史滩涂回归;突出水生态的湿地生境营造;突出水动力的运营养护零碳化;突出水风景的环境品质提升;突出水戏法的亲水乐水项目等教育内容。在继续研究风景园林专业领域传统问题的同时,开拓专业视野,丰富知识结构体系,突出多领域特色。

2.强调综合性,重视学科交叉

风景园林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专业特征。知识领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成为当代风景园林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与风景园林自身的综合性、多元化的本质是相矛盾的。由此,有必要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和专业性结合,着重培养风景园林师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立足综合性、多元化的本质,力求达到“宽基础”的就业适应性,包括水域景观规划设计、水域景观工程与技术、海滨景观生态工程等特色领域专业课程,重视学科间交叉,为风景园林学发展纳入综合研究的轨道,也为风景园林师的全能角色回归提供广阔的舞台。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多领域实践教学

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走职业化和白领化的道路。知识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而能力是在知识的支撑下通过实践的操作演练而产生的。风景园林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开设水草栽培与管理实验、水域生态学实习等集中性教学实验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重视水域设计的科学性和功能性。

4.拓宽思路,创新理念

创新不仅体现在设计本身的形式上,也可以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科学性上,更可以是满足人类活动需求且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的功能性、可塑性、声色变化等特性,都能成为风景园林师最好的创新元素。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等开展,立足水域景观生态,发挥对水的无限想象,设计研究水生态、水循环的应用。

六、结语

在科技飞速向前发展的今天,满是钢筋水泥的灰色城市里,人们已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迫切需要绿色元素来缓解我们日益紧张的压力。水景证实人与自然最好的纽带,在现代城市景观中,无论是公共环境,还是住宅小区,都在强调水景的作用,水景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水景的二次污染却成为风景园林设计的瓶颈。面对景观水域环境亟需保育与建设的现状,水域景观需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设与管理。因此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提升风景园林专业价值。文章提出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不仅要理论知识的综合与多元,还应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技能;拓宽思路、创新理念等,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提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系统的园林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水域景观相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能力与创新意识复合型高级人才。将水域景观专业拓展为一门具备时展趋势与前景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衍祯,李天骄,李铁.园林水景水量配置的理论探讨与建模[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3):83-88.

[2]倪乐意.富营养水体中肥沃底质对沉水植物的胁迫[J].水生生物学报.2001,25(4):399-405.

[3]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19(1):52-54.

[4]鲁敏,刘振芳,李东和.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6):662-666.

[5]李纯,吕志坚,孙艳艳.国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望,2011,26(11):61-65.

[6]张饮江,金晶,董悦等.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

[7]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1):579-580.

[8]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9.1-29.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10-225.

[10]祁素萍,王兆骞,陈相强.中美园林专业教育现状的研究与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267-269.

[11]李树华,李玉红.日本LA教育体系与学会组织对我国LA教育与学会发展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8,24(1):24-28.

[12]王永盛,岳玉庆.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和特点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1997,(2):99-93.

[13]周卫生.中外园林专业概况及国内专业的就业前景[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4):222-224.

[14]吴飞,王代钢,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 7020-7022.

[15]李嘉乐,刘家麒,王秉洛,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1999,15(61):40-43.

[16]昊军,黄诗敏,波等.城市水景规划设计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98-18300.

[17]唐勉.广州大学城校园理水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 1-104.

[18]林静.浅谈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J].包装世界, 2011,(7):118-119.

[19]郭晶华,沈中伟.美德日景观设计浅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四川建筑,2006,26(6):13-16.

[20]韦杰.景观中水景审美特性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1-33.

[21]郭卿学,蒋丽萍.国外水环境理念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借鉴意义[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7):743.

[22]刘琼英,全华.水域景观治理研究述评.生态经济,2010,(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