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

篇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国内高校,随着校园档案数据增加、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管理概念的缺乏等问题频繁出现,我们逐渐意识到实现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档案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和对学校、学生、社会的作用,真正的共享资源。校园档案信息化是以学校的档案资源建设为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充分发掘和利用档案资源,以实现校园档案的信息化。

当前,我国各学校的管理者和师生对于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形成校园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大都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整理和保管,甚至有些学校的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漠不关心,也不给予经费支持,严重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的效应。笔者认为,在进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设备就是硬件基础设施和档案信息网络。而一些学校缺乏功能强大的硬件设施和档案存储设备,满足不了信息化建设对校园档案信息处理的需求,也严重阻碍了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目前,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推行,对高职院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采用计算技术处理和保存教学档案信息,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而且为学校教学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凭证,还成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识之一。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

其一,计算机可以促进设备管理的全面化,加强网络的覆盖率,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这也就为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基础。通过计算机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做到:档案进行自动编目和检索、档案业务工作上的管理、档案自动全文存储与检索、档案自动标引、计算机辅助立卷以及文档一体化管理等。这就要求在校园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不断完善,提高计算机的使用程度,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其二,在构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权责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从根本上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应该对现阶段档案管理的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此来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约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校园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国家的要求与规范制定适应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对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进行细化;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尤其是在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方面应该予以重视,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完整性。此外,还要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完善校园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式,它也是衡量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高低的重要依据。反之,学校就难以建立有效的档案数据库信息资源。如果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约束与管理,就容易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起到相应的作用与效果,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正常与稳定地运行,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其三,应该对档案管理队伍进行建设,完善管理队伍的复合型,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著录、检索、信息网络传递和安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对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高,以此来进行规范的操作与系统的管理。同时,还应该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进行不断提高,以此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信息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强化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更新相关专业知识与自身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相关建议

加强校园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同时,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水平,加强学校局域网的建设,使档案网络和学校的办公档案实现资源共享。在档案管理的网络系统中,引入相关的档案管理软件。各个基层的部门将本部门的归档文件按照相关要求自行录入档案管理的网络系统,既分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又能够使各部门的档案及时、完整地进入档案数据库,提高资源共享的速度。另外,管理人员将档案目录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转化为机检数据,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各部门的电子档案进行监督和指导,使其电子档案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应该注重对档案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在学校的网络主页上,检录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站,为师生提供档案的检索和下载功能,实现电子信息对档案管理的全面覆盖,方便师生对档案的使用,完善校园档案管理系统。

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 资金的投入不足,严重地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见效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缓解一些矛盾突出的问题。档案管理部门的经费一般都是由学校的财务部门提供,其自身不能创造资金。所以,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争取学校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进一步扩大筹资的途径,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有效落实。

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和安全体制建设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规范,保证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转。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库的监管,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防止泄密等事件的发生。一些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严禁在网上,一些已经在网上公开的信息,也必须要求使用者通过身份认证、采用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使档案信息系统能够安全、正常地运转。

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结构和专业素质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统一的管理机制,集中处理校内各个基层部门的档案信息。要以分管校长为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一个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和协调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进行新旧数据的处理时,要尽量采用新的方式先处理新的档案数据,把旧的档案放在新档案后面处理。在进行馆藏档案的处理时,也要注意先处理重点档案。基于对档案的分析,重要价值的档案应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为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档案可以按照规定进行销毁。另外,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提高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改善人才的结构,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骨干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整个管理部门的学习氛围,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定期指导和检查,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发展。

结束语

笔者认为,高职学院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档案信息为主体,结合具体的问题,加强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从而实现校园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普及,真正对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志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档案,2003(5)

[2]王晓敏.浅谈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

篇2

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成立于1973年,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东营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2475名,教职员工190名。学校拥有实验室、功能室、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风雨操场等,场地、设施均按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配备。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

学校于1986年开设计算机教育与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2003年建成校园网,至今所有班级配备了班班通设备(电子白板、一体机、多媒体、实物展台),教师配备高配置计算机,以学校网站为主的资源平台整合外接资源和教师自建的题海宝库、教案学案、课件资料、教研天地等,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学校有微机教室3个,学生机近226台。学校建有高质量的现代化视频录播室、视频编辑展播室、机器人室,校园监控含42个点,覆盖整个校园,满足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

2.信息化应用的情况及成绩

(1)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面

学校在从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七个年级共44个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根据学生特点、学习任务,全体信息组教师团结协作,中考信息技术连续三年优秀率达95%,高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考试合格率居同类学校第一名。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在2013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奥赛复赛中4人获奖,在2014全国青少年信息奥赛复赛中8人获奖,学校获山东赛区优秀参赛学校称号。

(2)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方面

学校的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已渗透到学科教学、教研、电教管理、学校宣传、资料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更上新台阶。

(3)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面

在认真做好信息技术教研的同时,学校信息组执笔的“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第一批已结题,同时学校获得“第二届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理事会”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学与教方法的研究》也已顺利结题。周爱红老师的论文获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百佳论文”评比一等奖。袁红波老师的论文在第二届全国微课程优质资源展示会中获得三等奖。

学校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1.资源建设(学科专题网站)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上传教学资料,开展集体备课,最大化地发挥集体智慧,提高上课效果,实现师生互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最大化的有效学习。

2.视频新闻(德育)

学生的思想教育始终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把学校发生的重要事情、活动,通过视频、图形、声音的形式立体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教育,开辟德育的新途径。

篇3

关键词:数据中心;数字校园;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为满足数字校园信息资源的有效汇集、集中管理,创设信息资源规范存储、应用服务结构合理的数据支撑环境,为数字校园和教学训练信息化提供安全有利的数据支持与保障,构建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及服务体系。

一般将网络中心、数据中心、视频(有线电视传输及节目制作、网络视频点播)中心、语音(电话)中心的集合称为“信息中心”或“信息管理中心”。

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承担信息传输的网络交换平台,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交换设备和传输链路,其集中与汇集点便是网络接入中心(网络中心);二是承担应用服务与信息存储的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服务器、磁(光)盘阵列等服务与存储设备,其集中安装地点便是数据管理中心(数据中心);三是承担上述设备正常运行保障和支持应用系统正常工作的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电源、制冷、接地、安全、应用等辅助和外部设备。

一、建设目的、意义

1.建设整合型的数据中心,符合建立数字化校园的时代要求

在信息化极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起来,作为军事院校,更应结合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时机,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紧跟时代步伐。

2.建设整合型的数据中心,便于信息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我院现有服务器均采用DAS数据存储方式,服务系统与数据整合在一起,服务系统(服务器的硬件存储空间)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数据的存储。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容量的不断增加,由于服务系统的限制,会导致无法扩容甚至造成浪费。

此外各服务器上的数据备份工作不能统一管理和控制,备份效率低下,影响信息服务的总体性能。且不具有灾难恢复机制,不能实现数据的实时恢复。

3.建设整合型的数据中心,是衡量一个学院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为信息化发展的趋势,IDC(数据中心)已是一个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作为全军唯一一所机械化步兵学院,在信息化建设上要想走在前列,就必须建设一定规模的数据中心。

4.建立丰富的信息服务,可以充分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

数据中心的建设,主要功能就是为信息服务提供硬件支撑平台。建立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可以使数据中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至于闲置浪费。例如建立自动化办公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教学指挥中心平台、教学监控平台、安防监控平台等。

5.建立丰富的信息服务,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扩展工作方法

完善园区网服务体系,研发、建设与升级改造电子邮件系统、教学训练信息资源搜索引擎系统、教学直播系统、新闻镜像系统、视频答疑等,为军训网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提高办公效率,还可以通过网络扩展各种工作方法。

二、建设原则

该项目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

1.可行性原则。数据中心建设应该具有完善的数据存储、备份、分析能力,能够为数字校园在最大限度上提供7×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数据服务。

2.实用性原则。在对技术发展和市场产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本着先进、适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购买高、精、尖设备,结合我院数字校园及信息化建设实际,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3.整体性原则。在保证“2110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信息管理中心承担的、涉及学院信息化建设和院校教学评价工作相关的项目,最大限度地实现设备共用、资源共享,发挥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

4.扩展性原则。考虑数据中心存储的信息资源会不断增加,特别是“2110工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数据中心存储空间的需求较大,因此,设计的解决方案必须在保护前期投资的基础上,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5.兼容性原则。设计的数据中心要与现行的万兆校园网络相匹配,能充分发挥每个设备的作用;要与原有的、仍能使用的服务设备高度兼容,能够实现统一管理和调配资源;要能为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体系提供高带宽、大吞吐率的系统运行、数据存储支持与保证。

三、主要功能

1.集中存储信息资源

通过构建以IP SAN/NAS技术为支撑的数据中心,实现教学训练信息、教学管理信息、政治工作信息、行政管理信息、教学及后勤保障信息的集中存储与管理,充分利用存储资源。

2.整合现有服务设备

通过购置IP存储及网络设备,将现有的曙光、惠普、戴尔、联想、IBM等异构服务器并入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成为IP存储的前端服务设备;变按应用系统区分服务设备为按服务区分应用设备,从而减少单台服务器承担的服务种类,减轻承担数据存储的负担,提高网络服务的整体水平。

3.构建先进服务体系

按照“2110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从构建数字校园的需要出发,全面提供先进、实用的网络服务;立足为多个应用系统综合提供WWW、FTP、BBS、E-Mail、CHAT、视频、数据库、用户认证、内容管理等服务,从而构建在一个门户下,按技术服务类型区分服务设备的网络服务体系。

4.优化网络应用平台

通过规范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架构,构建以教学训练、教学管理(保障)、学术科研、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数字图书馆为一级工作类别,各工作类别间横向贯穿校园一卡通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形成底层数据共享、设备共用、统一用户身份认证、安全防护体系共建的网络应用平台。

5.提供连续数据保护

利用数据中心的备份存储设备,实现信息资源的连续数据保护(CDP)功能,确保学院无形资产的安全。

四、建设内容

数据中心及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存储系统、备份系统、服务系统、存储网络、服务体系、辅助设备和机房环境建设等几项内容。在该项目中主要购置公共信息资源存储、教学信息资源备份、公共信息资源备份、网络综合服务、数据存储网络、数据服务支撑环境设备和部分辅助设备。

1.公共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

目前流行的存储系统有两种:FC SAN和IP SAN。针对我院的实际应用和未来技术的发展,拟采用IP SAN设备构建数据中心存储系统。IP SAN存储技术,通过在以太网上架构一个SAN存储网络,把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连接起来,把SCSI协议(提供块级服务)封装在IP协议中,把光纤通道解决的问题通过以太网实现。IP SAN 能够跨平台实现文件共享,支持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性价比高,相同容量下经费投入少。

2.教学信息资源备份、公共信息资源备份系统建设

为减少经费投入,采取手工备份的方法备份信息资源。手工备份采用高性能工控机增配大容量硬盘作为备份设备,按照配置20T的存储磁盘,采用RAID 5磁盘镜像后,资源备份容量约15T构建手工备份系统。拟购置7台高性能工控机,每台配4块750GB SATA硬盘(每台3T存储容量)、1块支持RAID 5 的RAID卡,用于分别承担信息的备份存储。

3.网络综合服务系统建设

网络综合服务主要包括承担DNS、DHCP、E-Mail、BBS、CHAT、网络电视、网上娱乐、网络博客等网络必需服务、不存储信息资源或存储少量用户资源的服务设备,这些服务设备不重新购置,利用原有服务器。

4.数据存储网络建设

在数据中心利用IP SAN交换机将IP SAN存储与前台的服务器连接,构成数据存储与备份服务的IP SAN专用网络;同时可根据需要,将图书馆或位于其它建筑物的服务及存储设备纳入数据中心体系。

五、实现效益

1.教学资源数据中心

教学资源数据中心提供直接服务于教学训练信息资源的存储、备份、管理和服务,为学科专业网站、网络教学(网络课程)、军事训练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教学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课件(教材)管理(点播)系统等教学应用系统提供硬件支撑环境,并提供与教学有关的网络公共服务。教学资源数据中心由服务、存储、备份系统和辅助设备构成。

2.公共服务数据中心

公共服务数据中心提供除教学训练以外信息资源的存储、备份、管理和服务,为学院门户网站、单位站点、数字化校园平台、教学指挥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政工网、专题网站等公共服务与应用系统提供硬件支撑环境,并提供网络电视、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数据库、FTP、BBS、CHAT、娱乐等网络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数据中心由服务、存储、备份系统和辅助设备构成。

3.网络接入控制中心

网络接入控制中心是整个校园网的接入、汇聚、信息交换中心,提供到全院所有入网建筑物光纤的汇合,提供校园网所有终端、服务、存储和交换设备的核心连接、路由交换、流量控制、服务管理、协议过滤、安全限制等功能,提供操作系统及病毒库自动升级、防病毒与防黑客、端点准入、行为审计、入侵防御等网络公共服务。网络接入控制中心由网络接入、路由交换、安全防护系统和辅助设备构成。

4.校园网络管理中心

篇4

论文摘要数字化校园网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对校园网中出现的网络新技术进行阐述,继而论述其对创新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是IT,而IT的发展有赖于持续的、无止境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会给数字化校园网创新性环境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

校园网建设中出现的新一代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崭新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是一个新老更替、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新技术的发展是以应用为目的,因此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革命正逐步走近校园网的建设。

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物联网走近校园网

物联网的完整定义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目前,物联网已用于校园网的安防管理,着手建立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平台。然而,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在学校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入。将物联网应用于专业教学和建设,为相关专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模拟实训基地提供技术保障成为可能。

新一代网络技术——三网融合应用于校园网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资源融合[2]。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与传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口、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三网融合”利用原有的电视设备对其进行改造,形成数字化电视网,实现宽带接入、程序下载、多应用多业务等功能。在此基础上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结合,相互补充,实现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校园网由光纤以太网、闭路电视网升级的HFC双向网络组成,即电视与广播子网采用数字技术与数字广播技术,把电视信号与广播信号转为IP包,在局域网内广播,形成校内的广播与电视台,网内任何一台电脑终端都可接收。

无线局域网与3G入住校园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目前,无线网络已应用于高校校园分布较远的校区之间、分布不规则的校园建筑物和建筑物内部、会议厅、校园公共休息场所、教工宿舍楼及各学校与教研网中心的接入和互联。

3G即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的典型特征是能够同时提供语音及数据的高速无线移动服务,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校园网利用3G网络为基础建设,以TD-HSDPA网络作为主体网络,以WLAN网络覆盖方式对于宿舍、图书馆等室内热点地区进行辅助补充,使得“无线校园”网络具有灵活布设、高带宽和无线接入优势。

新一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探索校园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它是网络中协同工作的一组虚拟的服务器群,通过网络强大支持,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应用服务来实现特定连接后在网络中的分布式数据处理[3]。它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方法论: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IBM)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Google)统一的特征。

云计算应用于校园网需要其提供IT基础架构,而不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可以在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现覆盖全面化、性能最优化、规模最大化、费用最低化,同时还能满足教育网络所需的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需求。  校园网中新技术对创新环境建设的影响

在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建立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是学校创新环境。网络新技术应用于校园网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校园教学、学习、生活环境,利用系统设计的思想将新技术运用于校园的创新环境建设成为可能。

物联网建设智能化教学

创新环境首先是课堂环境的创新。利用物联网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进行拓展: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实验器材,可以为每种实验器材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学生看到这种器材后,除了可以知道它的名字,还可以用手机识别二维码从教学平台上获得其相关扩展内容。物联网还解决校园网的安全认证问题,创新性环境建设需要一个开放的网络资源系统,然而开放必然会引发不安全因素。而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提供了校园安全认证。

三网合一创建全面的资源利用平台

三网融合进入校园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进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它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在原有的视频网基础上采用数字技术改造,使其适应于IP网络。通过改造电视网络或终端,与电信网、互联网重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新网络可以承载更多的业务、实现更多的功能,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上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最前沿的知识、技术,从而影响改变人的思维。创新环境的建设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观念的转变,三网融合实现了多种途径、方式获取知识。而且三网融合可以更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

无线网络与3G技术创造普适学习模式

普适学习是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学习方式,透过无所不在的运算环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提供给学习者持续而合适的学习资讯。普适学习的主要特征在于:永久性,易于获取,即时性,交互性,教学活动真实性,适应性,协作性。普适学习环境应该是多维度的,能提供视、听、读或者其结合,才能对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超脱其原有学习情境,才能给人以更广阔深远的思考,继而扩展迁移到其他领域,实现创新。无线网络与3G技术实现了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并且可以多人同时上网,并提供了更快的网速,创造了校园普适学习环境。

云计算构建更新的网络学习环境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是将设备的更新换代的任务交给了服务的提供者——数据中心的建立者或者是相关服务的提供商。这样,云计算模式就为教育领域扩展出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也为信息共享、信息协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即可以使学习者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服务。

结束语

置身于最尖端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创新。新一代网络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技术重在应用,随着网络新技术更好地发展,如何能更好的应用校园网创建校园的创新性环境值仍需要我们努力。

参考文献

[1]杨丙根.物联网在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3-95

篇5

1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建设情况

项目自2015年10月29日进驻,至2016年8月30日完成,历经272个工作日,共完成档案整理24096卷(件),手工整理及数字化19个全宗,其中含照片档案325册,实物档案1294件,纸制档案22477卷(件);实物拍照604张;档案扫描169448页;目录录入504629条。具体做法:

1)档案分类

(1)区分全宗、区分类别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现行全宗,另有北京第一轻工业学校、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轻工职工大学、北京邮电工业学校、北京市仪器仪表工业学校、北京市机械工业学校、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北京二轻工业学校等8个撤销全宗。以上9个全宗的档案必须严格区分,并分别赋予全宗代码,各自单独整理,不得混淆。依据27号令,结合各全宗文件材料归档的具体情况,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开口”全宗,文件材料归档较为齐全,因此设置了“党群类、教学类、外事类、学生类、行政类、资料类、科研类”等7个类别,并逐类赋予代码;北京第一轻工业学校等8个全宗为“闭口”全宗,文件材料归档不够齐全完整,且归档量不大,因此设置了“综合类、学生类”等较少类别。

(2)区分保管期限、区分年度

为尊重北京第一轻工业学校等8个撤销全宗原有的档案整理基础,此次档案整理工作继续沿用“永久、长期、短期”的保管期限划分方式,并相应赋予“Y、C、D”的代码。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8号令)相关要求,对过去保管期限划分不准确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将部分应当永久保存的长期、短期档案提升为永久档案,并制定各全宗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各全宗档案在区分类别、区分保管期限之后,即按文件材料的形成年度逐一划分,并严格按照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进行整理。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是:遵循文件材料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档案组卷

将归档的各类文件材料,按照问题特征或时间特征、责任者特征、公文名称特征组成案卷,是文书档案传统整理方式。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正本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件与被转发件、中文版本与其他文字版本等,这些有着密切联系的文件材料立卷在一起。凡是2000年后形成的文件材料,按组件方式进行整理。即:每份文件材料的不同稿本合为一件,包括文件材料的正本、定稿、附件、被转发文、复制件、发文稿纸,以及有领导重要批示或有处理结果的文件处理单;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为一件;会议、活动等形成的成套文件材料集中作为一件等。

3)档案排列、编号

(1)排列

卷内文件材料的排列,依据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区分不同情况进行。一般情况下,重要材料在前,一般材料在后。对于一些密不可分的材料,依次序排列,如: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正本在前,定稿在后;重要的法规性文件的历次稿,依次排列在定稿之后。每件中不同稿本的排列顺序为:正本、附件(包括被转发文)、文件审批单、定稿、复制件。依据分类方案,按照事由、结合时间和重要程度进行排列。会议、活动的文件,统计报表,案件材料等成套性的文件集中排列。信息、简报、期刊等,按照丛编序号排列。同一事由的一组归档文件,按照形成时间顺序排列。

(2)编号

将每卷的文件材料、每件的文件稿本排列好后,编写每一卷、每一件归档文件的页码,以固定每一页在卷、件中的位置。文件中凡是有图文的页面都编写页号。当文件有连续页码时,无需重编页号;当归档文件无页码或无连续页码时,每卷、件需从“1”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编流水页号。空白页不编号。编写位置:正页面的右下角,反页面的左下角。按照每卷的排列顺序,在案卷封面的指定位置,逐卷编写卷号,以固定每一卷在年度中的位置。

4)档案修整

为了保证档案能够长久保存和有效地提供利用,必须对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必要修整。

(1)对破损的纸张进行修裱,修裱要用糊精或专用胶水;

(2)对字迹模糊的(颜料笔)、易扩散的(圆珠笔)、易磨损的(铅笔)或易褪色的材料(如热敏件)进行复制;

(3)去除纸张上的易锈蚀的金属物(如铁质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推钉、鱼尾夹等);

(4)对过大的纸张进行折叠;

(5)对过小的纸张进行托附;

(6)对装订线内有字迹的纸张贴补纸条,并折叠右侧等。

5)档案数字化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采用信息技术,将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采用彩色模式扫描方式,图像采用JPEG格式,以全宗号命名建立第一级文件夹,档号命名建立第二级文件夹,第三级图像文件以四位流水号命名。例如:北京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全宗)1997年学生永久第1卷,文件图像1-3页。采用公司处理软件进行加工处理,如逐页纠偏、去黑边等,确保每幅图像清晰、不失真,保持档案的原版原貌。

2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思考

2.1 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前提是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数字化是技术手段的改进和提升,前提仍然是管理的规范化。作为整合院校,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优化人力资源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效能。因此,高职院校领导需要高瞻远瞩,对档案信息数字化认识到位,指导到位,保障到位,才能有效整合学校历史的和现实的所有资源,并发挥集约优势,切实促进学校的事业发展。

2.2 《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办法》是实现档案统一管理和规范的根本依据

学校应制定《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和规范所有档案。通过OA办公系统,采用分级授权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档案的收集、整编、鉴定、入库、统计、保管、利用、编研以及数据导入导出等综合管理系统,将日常工作与档案规范管理紧密结合,既实现了档案的规范管理,也对日常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和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篇6

关键词:数控技能;低碳理念;动态平衡

低碳理念已经渗透到现今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崇尚低碳成为这个时代的人的社会责任。在职业学校的课堂上,树立低碳理念,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已是历史赋予我们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的实施能保证学生深刻领会低碳制造,并让低碳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今后的工作当中。

一、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库应遵循的观念

笔者认为在数控专业数控技能“低碳教学”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遵循教学资源的系统观、校本观、需求观、动态平衡的观念,才能使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1.系统观

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学校政策、硬件配置、人力等来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要处理资源库系统的子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2.校本观

以校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基于学校”,这是校本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的一种观念。我们要从学校实际和泰州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出发,一切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尽量依靠学校全体数控专业教师的力量建设“学校自己的资源库”。从资源的选择与评价到资源的规划再到整合,从资源的应用到信息的反馈,从资源的分类到资源库的整体架构,都要充分考虑本专业教学的当前所需,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只有和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对接,才能科学构建有“校本”特色的数控专业教学资源库。

3.动态平衡观

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包括电子版的教案、学案、课件、试卷、电子书、素材、视频课堂,采用网站建设、教师交流的方式,实现互联网空间的零距离交流。

从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来看,在技术上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介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可使得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时空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育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体使得信息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表象特征多元化、真实场景的虚拟化。

二、教育信息化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教育信息化推进使网络教学成为可能

传统的教学平台是“课本、黑板、教室”,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后的平台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教学平台的跨越。教育信息化使基于资源的学习成为可能。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明确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和经验性目标之上的,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它能够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教育信息化带来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观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学生被认为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教材是传授的内容,而信息技术则是增强传授效果、加大课堂容量的手段。所以,虽然技术手段先进了,但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只注重一些教学内容顺序深浅的改革,只注重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所以成效难以体现出来,这又给抵制教育信息化的教师提供了反面依据。一旦一个观念形成,并且在教学中已得心应手,那么教育教学成效资源就有了。如果教师看不到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是很难说服教师改变的,包括领导者也是如此。

笔者毕业参加工作十多年了,经历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变迁,深刻感受到学校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90年代”老师一般还都习惯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教育,比较年轻的教师选择投影放自制的微泡幻灯片,很少有人会网络查资料充实自己的课堂,而且当时学校也只有80多台“奔腾”电脑,如果老师要使用必须提前预约。如今,每个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包含实物投影机、投影仪、互联网终端、电脑控制台等设备,使老师轻轻松松就可以在教室中使用全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另外,学校的每个机房都平均配备50台计算机以上。原先基本不会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也学会了使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课,当教师体会到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之后,现在几乎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教学方式了。

在教师中普及信息技术的同时,利用组织信息化教学竞赛搭建平台,在专家的引领下,对教师做必要的理论培训指导。这样的跨越都必然指向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笔者认为,学校自身的信息化需求才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部动因。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再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只是搞好教学外因,学校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教师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自身的进取精神才是真正的内驱力,才是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而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于跃忠.基于“低碳教学”数控技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职业,2013(27).

[2]孙立伟,韩霞.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02(20).

篇7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财务管理 一卡通

1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数字化建设日益完善,尤其是校园网络的高速发展,为财务数字化管理创造了稳定的信息平台。而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高校已经较为普遍。通过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校园一卡通、实现对于财务管理的数字化。所谓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指利用IC卡实现数据采集而建成的校园个人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它集身份认证、校内金融服务、收费管理、证件管理、教务管理、师生考勤、食堂管理、机房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将学校各个系统连成一体,动态掌握每一持卡人情况,满足了学校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为校园数字化建设、学校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个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已经成为校园管理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 促进了与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的规范化,加大了学校财务的监管力度。高校由于涉及财务部门比较多,学校在处理财务信息时主要依靠各部门上报的数据,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数据上报信息质量出现问题,不能保证学校的财务报表符合学生财务管理的真实性。而通过校园一卡通可以统一学校的财务信息,减少财务信息输入次数,避免出现人为失误导致的财务信息漏输入或者各种原因的财务信息数据不准确。

2.2 加强学校的收费管理,规范学校的经济秩序。在实行校园一卡通之后,校内的相关部门在提供与财务有关的活动时不再收取现金,而是通过校园卡实现资金的划拨,避免有关部门的现金收费现象,通过一卡通收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于有经营活动或者学校的科研经费项目的收支情况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避免一些财务部门或者系校出现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2.3 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财务管理手段,增强了学校对资金的调控能力。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对促进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校园一卡通可查询个人的消费支出情况、个人的收入情况、学生收费情况等。并利用校园一卡通为学生交纳电费、水费、杂费等,提高了财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由于校园一卡通的卡部管理中心挂靠学校财务部门,所有校内有偿服务的部门单位的消费资金的往来均在卡部管理中心设立资金结算账户。因此,对这部分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学校统一调度,增强了学校对资金的监控能力。

3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 财务管理者意识到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重视程度仍存在不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数字化财务管理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数字化建设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高校的数字化财务管理工作进展不顺利,分析原因主要就是财务管理者缺乏对于数字化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意识还停留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阶段,不太愿意花大力气加强财务信息数字化建设,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校园一卡通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同时财务管理者也害怕依托数字化进行财务管理会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安全等。

3.1.2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数字化财务管理依靠的就是校园的网络实现财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对于高校来说就有好处也有坏处,实现财务信息化就可能会为高校的财务信息带来网络的不安全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网络控制高校的财务信息,擅自篡改高校的财务信息,结果给高校的财务造成巨大的损失。

3.1.3 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校园数字化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具备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但是高校现在的现状就是相关人才的短缺,他们不是没有相关的计算机能力就是没有较强的财务能力,同时高校把数字化财务管理仅仅看做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高职院校在培训数字化财务人员更多的集中在计算机使用能力方面,而忽视财务管理与计算机的整合知识培训。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高校财务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大大降低,影响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发展。

3.2 完善校园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校园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入手,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①提前高校管理者的信息化建设意识,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拓展校园一卡通的应用范围,以及一卡通与校外银行等金融系统的融合程度。②要加强高校的信息专业技术力量,保证网络安全与稳定。构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依托校园网络,因此需要保证网络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做到校园数字化建设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对待网络安全方面要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提高高校的网络防御能力,避免黑客、病毒等侵犯高校网络。③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建立健全数字化体系下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财务专网,结合财务系统的通用功能与现代信息化财务需求,不断开发新软件,实现财务系统整体化,推动现代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的制度、理念、技术和管理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毛良玉.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体系结构浅析[J].科技信息,2010.3.

篇8

[关键词] 高校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以人为本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76

[中图分类号] G717;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127- 02

1 高校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确的信息化概念逐步推广,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启动了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虽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但是宏观上会遇到以下的一些问题:

高校信息化建设怎样才能将信息化与高校发展战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面对互联网、物联网、SOA等热点技术,如何合理运用促进高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如何对已有的建设成果进行复用,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当前,我国高校信息化的标志性产物是数字化校园。

2 数字化校园概述

1990 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最早提出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数字化校园”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用层次化、整体化的思路进行规划,旨在为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确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数字化校园建设将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对校园网上的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使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使管理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数据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出去,以最有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数字校园的建设,其技术实施原则可归结为“五个统一”:确立“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信息门户”。这是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的关键。

3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数字化校园

3.1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理念

人本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初露端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则孕育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本主义思潮。

大学校园是培养人才的高地,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是传播文化的阵地。大学要肩负起历史、民族、社会、时代赋予的重任,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就是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和核心价值观,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2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当前信息化环境协调统一,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学院全局出发,通盘考虑,统一规划,采取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并充分考虑学院未来的发展战略;以数字化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建设为核心,数字化学习和管理服务系统应用为重点,进行数据、设备、应用的全面集中,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标准、开发平台、用户管理以及网站门户进行统一,推进全局信息交换、全局流程调度、全局流程整合、全局流程同步, 实现技术可持续、投入可持续、人力资源可持续、机制可持续。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建基础平台、整合资源。这一阶段主要是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综合管网弱电系统、服务器主机、安全系统等基础硬件设备。第二阶段,完善体系、深化应用。这一阶段主要是信息系统即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其中:统一数据中心平台包括主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平台,定义了数据的使用和维护标准;统一身份管理平台为各个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安全审计服务;统一应用开发平台定义了学校的应用开发级别标准。第三阶段,持续优化,数据挖掘。这一阶段主要是虚拟大学的建设。即在校内信息化普及后,建设一个新型的数字化大学。

4 我校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列入了我校“十二五”建设规划。我校于2011年组织成立了负责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教育信息化中心在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制订和组织实施。

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服务于四大主体人群: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各级领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理念就是使校园内不同人群获得全部的信息服务。

下面对4类群体进行用户体验分析。

4.1 学生群体

(1) 选课、校内邮箱、查询图书信息等系统都有明确的指引,并且使用同一用户名和密码,十分方便。学校的各种通知公告都能够推送到学生自己的门户上,不需要到各个系统中去查找。根据网站的指导,学生能快速熟悉校园生活,对新的环境没有陌生感。通过系统的指引,学生还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兴趣小组,参加社团活动。

(2) 在课堂上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还能通过网上的课程协作系统跟老师互动,便于自学和得到老师的指导。在网上的虚拟班级组织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同学感情。

(3) 每学年的评奖、贷款、资助和申请都不用一次一次地重复填写数据,审批的流程也很简单。在网上,学生可以方便地查询自己的课表以及学分情况,可以快速得知自己申请奖学金的审批情况。离校之后,成为学校校友,在校友系统中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同学信息。

4.2 教师群体

(1) 教师只要登录一次就可以在各个系统中无障碍地漫游,非常方便。各个业务系统都已实现互连互通,每个系统的信息都实时更新,查询信息十分方便。学校的通知能够自动推送到教师自己的门户上,在进行人事考核的时候,根据系统自动导出的表格,很多内容不需要重复填写,免去了重复劳动。考核的过程也在网上公开,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各项业绩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调整。

(2) 在科研立项、审批、经费处理等方面,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提供很多的便捷服务。

4.3 行政管理人员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获取数据的方式不再是采用U盘拷贝、电话核对等,而是在系统中自动同步导出最新的数据。在各个系统协同工作的情况下,很多工作的业务流程十分明确清晰;管理人员也可以自主创建流程,以适应业务的动态调整,减少重复劳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上。

4.4 各级领导

通过各个信息系统,能直接获取准确的统计信息,在系统中准确查询学校的基本信息,通过对各个学科的师资队伍、科研实力、教学水平等情况的分析,找出学校学科建设的重点,以突出学校的学科优势。通过分析生源质量、资源配置、专业建设力量、师资情况、就业趋势等,为制订招生计划提供参考。这些信息在调整学校招生计划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口情况、行业需求和就业趋势、岗位和专业的匹配度,为改善教学方案及调整专业方向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系统,还可以与兄弟院校的指标对比。通过对比,了解学校的综合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学校管理。根据评估的指标体系,分析学校现状与评估指标的差距,为制订改进方案提供参考。对于学校的经费收支情况,也能通过系统有很好的了解,这些都为学校决策提供了依据。

5 小 结

综上所述,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校园是高等院校管理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谐发展的建设理念。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切实做到目标的和谐,追求的和谐,文化的和谐,舆论氛围的和谐和制度的和谐。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永春. 论高校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J]. 江苏高教,2006(4).

篇9

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

学校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同购买任何一件商品一样,数字校园建设也是基于学校的需要而进行的。七一小学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学校发展遇到瓶颈,而信息化建设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二是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所以学校需要建设数字校园。数字校园建设的起因是有需求。

如何建设数字校园

建设理念

七一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以解决“人”的实际应用需求和发展需求为理念,围绕需求问题的解决,规划相关硬件、软件、资源、培训、制度调整和服务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建设理念,弥合不同群体的优势与弱势。

建设规划

七一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了六大平台,一是通过建设校园基础平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德育、管理等核心业务以及现有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从而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面数字化;二是通过建设教育教学支撑平台,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更有效地支撑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和活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通过建设综合展示宣传平台,促进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更加有效地沟通和互动,增加展示学校实力愿景、师生风貌、素质素养、教育成果的渠道和窗口;四是通过建设日常办公工作平台,规范各项日常工作流程,提升学校行政管理、教务后勤等工作的效率;五是通过建设管理决策支持平台,有效整合和分析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校领导更加科学有效地施行相关的决策和措施;六是通过建设云存储平台,为数字校园海量数据提供存储空间,为学校各层面用户提供云服务,所有数字校园数据实时联入云服务器,保障数据信息的高可用性与高安全性,为数字校园的稳定运转保驾护航。

通过这六大数字校园平台建设,最终形成学校的知识管理体系,将各平台中的有效数据、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加工和沉淀,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挖掘,保证七一小学基于知识管理的整体信息化建设,从而形成学校的智慧资产,服务于广大师生,并将其最大限度地宣传与传播。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在建设过程中走出创新之路,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让数字校园项目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这就决定了实施数字校园项目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所以,应该把数字校园项目的建设作为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作来抓。七一小学采取了一系列人员组织保障、运维保障、制度保障等配套措施保证其实施管理。

如何体现建设效益

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行为;二是教育信息化资源投入量、投入结构和利用效率;三是教育信息化组织和制度保障。七一小学通过以下方面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效应。

1.保障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效益。现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效益体现为在常规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去贴合日常教学工作,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备课、授课、听课,包括教研活动等提供全方位支撑,达到常规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从而提高信息化建设效应。

2.校领导的示范效益。在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制度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的一举一动都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会影响甚至制约所在学校很多教师的行为。由于校长身体力行,很多需求都是根据校长的工作需要和学校的发展需要直接提出的,因此,七一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就按照规划的发展路线有计划地进行着。并且学校的电教部门经验丰富且非常敬业,充分挖掘了学校允许条件下教育信息化的潜力,提高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学校管理数字化、决策数据化。

3.优化信息技术投入成本结构。七一小学通过优化教育信息化投入成本结构,特别是硬件和软件(包括资源)的比例,以及硬件、软件和人员培训之间的比例,从而提升信息化建设效益。

4.有效的人员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职前教育中获得能力准备;二是有效的在职培训。

无论学校引入了多么现代的制度和管理方法,也无论这所学校如何仿效最现代的教育和行政管理,如果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真正能顺应和推动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的健全发展,那么,这所学校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同样,无论我们装备了多么先进的设备,拥有多么丰富的资源与应用,多么合理的制度,如果没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能动使用,教育信息化建设也不过是形式和表面文章,无法实现我们期望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数字校园建设思考

需求是核心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是我们学校近期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从前期学校提出的粗略需求,到合作公司的闷头研发,到学校对结果的不满意,最后到双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重新做需求分析、用户确认、研发、推广,达到了学校使用者的认可。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需求分析及用户确认的重要性。现阶段学校对于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要求走需求分析过程,并得到最终使用方的签字确认,以此达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规划切忌大而全

提到数字校园规划,通过实践与反思我们发现,大而全的规划导致了系统设计复杂,用户体验不好,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引起了教师的抵触情绪以及效率的低下。所以,规划层面应该务实,前期推广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数字校园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教师带来便利,只有这样的规划才是最终能够落地的,才能得到用户的支持。

软件项目管理规范化

数字校园是以应用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所以软件系统开发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提高开发效率,建议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成熟的软件项目管理方法,前期学校通过借助监理公司对整个项目做规范化管理,并在过程中培养校内人员掌握相关技能,从业务规划、需求管理、设计与开发、测试与部署的全方位把控,最大限度地降低数字校园项目建设的风险。

小规模验证

数字校园应用开发完成后,公司可以解决应用系统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但对于系统的易用性等用户体验方面就缺乏专业的认识和感受。为此,学校培养锻炼了一支热爱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9人骨干队伍,他们具有服务意识,专业技术能力强,善于学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是一支富于创新精神的、稳定的信息化建设队伍。这支骨干队伍在验证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信息素养和实战能力,同时给公司提供了一线用户的真实信息,便于公司的修改与调整。

篇10

关键词:高校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12-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涉及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的诸多领域,而重点是教学的信息化。对高校而言,教学仍然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之一,高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教学的环节涉及教学的外部环境、教学基础设施与设备、教学人员、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教学信息化不仅要使教学各环节实现信息化,而且要将信息的理论、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人员(包括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的作用。

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教学信息化应用,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实施“金教”工程;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提升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信息服务教育的水平;要继续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二、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2001年7月,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正式提出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的战略要点, 2004年2月,教育部又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基础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同时,有关高校启动了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成并正在逐步完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为高校的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数字化平台、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和科学的数字化管理手段。例如,高校校园网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其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许多校园网网络基础设施条件普遍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高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逐年增加,基本上能够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高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建设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构建了优质课程共享平台,实现了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及在线教学、在线讨论等功能。部分高校切实加强了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了跨校区图书借阅及校外访问与下载。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但能够实现选课、排课、成绩录入、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也能够实现学生、督导、领导的评教和教师的评学等功能。

但是,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各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高校都比较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无论在组织领导、环境建设、资源建设还是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规划,在资金投入方面有保证,在应用方面成效显著,而部分高校的领导却不够重视,没有真正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方面,根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开展的全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有近1/4的高校还没有成立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许多高校还缺乏统一的教学信息化的相关发展规划与策略。调查显示已经制订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标准的占39.3%;制订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标准的占24.6%;制订教学信息化共建共享机制的占23.0%;制订和实施教学信息化建设激励政策的只占21.3%;制订教学信息化建设考核办法的占18.0%;制订教学信息化资源评价标准的占14.8%;制订教学信息化环境评价标准占8.2%。

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建设方面,虽然网络基础设施和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等硬件建设比较到位,但无线网络建设与覆盖方面还不够普及,有的高校还没有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大多数高校校内网络教学平台是购买的商业软件,自己自主开发的不多。在已经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中,许多高校缺少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标准,在一个校园内使用不同类型的网络教学系统,不便于后期的技术维护和管理。

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建设方面,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低水平建设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资金投入也未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根据对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虽然2010年比2009年用于教学资源建设的经费增加幅度较大,但与用于多媒体硬件环境建设和数字化校园网建设的经费相比仍然不足,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共享相对落后,建有统一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高校只占50.8%。

在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队伍建设方面,一部分高校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工作,将信息网络中心(网络管理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整合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统一管理,技术人员相对集中,不但对教学信息化相关系统、设备进行操作、维护,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还能根据本校的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相应的系统,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另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人员则相对分散,各自为阵,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扯皮,垄断资源,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影响了所在高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高校的教师虽然经过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但总地说来,其信息化教学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不强,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能不精。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软件的版本持续更新,而高校教师原有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不能快速有效地获取教学信息资源,即使获取了一些教学信息资源,也不能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水平不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主要还是在形式上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把计算机当成简单的演示工具的现象比较普遍,制作的课件绝大部分是PPT课件,主要用于课堂演示,缺乏交互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许多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而作为信息化教学主体的大学生,其信息素养也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满足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而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热情不高。

另外,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和软件平台建设,而轻视教学实际应用的情况也比较突出。校园网、数字化校园、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等相继建成,而实际使用率却不高。还有一些项目的建设纯粹是花架子,主要是为应付各种检查、评比,没有真正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三、促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统筹规划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教学信息化环境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随着高等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高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促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字化校园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是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工程,需要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领导体制、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证。对于尚没有成立校信息化领导机构的高校,要尽快成立校(院)信息化领导机构,以统一领导和协调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教学信息化建设。要整合高校的各类教学信息化资源,包括信息化技术人员、设施、设备、软件等,组建教学信息化工作的办事机构,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专业建设队伍,具体规划、落实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2.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促进优质资源的普及共享

教学信息资源是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学信息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数字资源,如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程、专题教学网站等。另一类是间接为教学提供服务的数字化资源,如各类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工具书、软件等。

高校要建立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资源中心,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也要为教师应用这些资源提供指导、帮助,如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源,不但要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取直接的资源,也要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获取教学资源的方法。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种免费的教学资源进行下载、存储,然后再提供给师生,以避免网络出口带宽的限制,对于互联网上大量的教学资源,要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建立有效的网络链接,以方便师生的查找和下载。

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共有本科精品课程资源本科课程14344门, 高职精品课程5919门,教学录像34300段,教学课件318494个,教学案例49389份,电子教案309603份,教学大纲51405份,实验实践内容84779个。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教学资源库。

高校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为教学信息化提供更多的共享资源,并为开展研究性教学、交互性教学创造条件。由“天空教室”开发的中国数字大学城是面向大学教师的免费的互联网教学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解决了一般教师设计、制作网络课程的问题,提高了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效率,而且通过短消息、日志、微博、个人空间、社区讨论等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在作业批改方面,设计了高效率的作业批改功能,实现了学生作业的高效批改,系统也能自动长期保留学生作业,拥有自己的教学档案。

3.加强对教师和学生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信息化,关键是要将信息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学信息化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明确的信息意识,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如何查找和获取信息,善于用信息技术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教学信息化要求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研活动丰富,信息技术对创新教学模式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贡献度显著提高。一句话,教学信息化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因此,加强对教师和学生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校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对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沙龙、研讨会来介绍新的信息知识、新技术的应用,交流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也可以通过教育技术部门的短期培训,集中学习某个软件的操作、使用,或者某个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参观、学习有关高校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师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愿望。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应该讲求实效,培训结束应组织考核,颁发证书。要把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学习与培训作为教师和学生重要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指标。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也要积极学习和应用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积极利用高校已有的信息化环境条件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与过程中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庞海芍.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5).

[2]郭宝增,王培光.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