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管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食堂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食堂管理问题

篇1

由于在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下,高校食堂归学校后勤部管理,然而后勤部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他又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不可能把大部分的经费都用在食堂的建设和管理上,由于受到资金的制约,后勤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及时更新和添置设备,以及改善卫生条件,但是为了维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了能够确保师生能吃上一日三餐,在人员的雇佣上,聘用一些未经培训的人员,其中的大多数人员都没有从业资格证,然而,好多高校的后勤处都不具备监管能力,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后勤部只能根据自己的肉眼来进行判断,食堂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合格,食堂提供的食品是否可以满足高校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高校自己的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2产权制度改革困难大,制约着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目前我们国家对于高校后勤部和学校之间的产权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后勤部不具有独立融资的条件,同时也不具备法人资质,高校后勤处用于食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都是由学校承担的,其市场运行的风险和法律责任都也是由学校承担的,由于产权不明确,食堂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学校作为法人就应该为事故负全部责任,这样一来,就会对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3高校食堂自主经营管理的优化措施

3.1让学生参与到高校食堂的管理过程中

学生对食堂的满意程度,是高校食堂能否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食堂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需,努力解决学生在食堂就餐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要想达到让同学们满意的效果,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食堂的管理过程中,学校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参与食堂管理的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后勤管理委员会,作为联系学生和食堂的纽带,高校食堂应该坦诚的接受学生们的监督,增加食堂透明度,避免学生对食堂产生误解。

3.2制定严密的措施,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在高校食堂的管理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堂的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到人,监督落实到位,监督部门要严把采购关,加工关,销售关,卫生预防关,严把饭菜价格和食堂的利润关,监督部门不仅要保证饮食安全,还得控制食堂的利润,全面的保证学生的利益,与此同时,也得关注学生们的饮食健康,高校食堂提供的饭菜的品种和数量都不得低于我国高校食堂规定的标准。随时准备好接受师生的监督。

3.3加强素质文明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就餐素质

食堂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不能仅仅依靠食堂的努力,还得需要广大师生的配合,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以及个性化增加等等其他因素都导致了在学生加餐过程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这样直接导致了食堂管理的难度加大,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对学生进行就餐文明教育,积极的引导学生注意提高自身的公众形象,展现学生的文明素质,倡导学生们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与学校一起努力,共同推进食堂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4结束语

篇2

第一,以生为本的原则。在传统课堂管理中,学生仅为课堂的参与者,教师为管理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老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其创造一个高效、有序、安定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第二,因材施管的原则。由于高中生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教育背景等存在较大差异,对待学习及各个学科的态度不同。教师应注意因材施管,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益。

第三,团队协助的原则。教师应明确团队协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参与团队活动,尽情发挥出聪明才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语文教学大纲,合理部署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的语文活动。分小组开展团队任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助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第一,营造良好的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营造人性化课堂教学氛围,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针对语文成绩相对较差,或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虽无法改变学生的全部看法,但应尽可能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生生氛围,尽可能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促使学生将心思放于学习上,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第二,维持课堂纪律。高中生年龄、思维水平等虽已接近成人,但由于高考压力、班级内学生学习的态度、层次、方式不同,不可避免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不服管理、学习被动等情况,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针对此类现象,语文教师应加强内部和外部管理,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制度,违反制度者给予一定的惩罚,表现良好者给予表扬,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当然,针对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事情,应放宽管理,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但需适度把握节奏,维持好课堂纪律。

篇3

关键词:高校;食堂半社会化;改革模式;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315-04

一、国内外高校食堂现状

德国开设大学生后勤服务中心,该中心开办数百个学生食堂,学生食堂不仅可无偿使用食堂的建筑物,无需缴纳水、电、采暖等费用,还可得到州政府的补贴,学生食堂由大学生后勤服务中心连锁经营,其原料的采购a、运输、配餐的标准、质量与服务规范、人员配备等均由中心饮食服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学生食堂设有学生品尝员、民意调查员,除定期向食堂管理者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外,还将经营情况向学生公布。英国的高校食堂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后,现食堂管理方式主要采用自行管理,部分餐厅与咖啡厅通过社会引进的方式进行经营[1]。英国高校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凡是学生会进行餐饮服务经营的,在水、电以及管理费用等均给予一定减免,并规定参与服务的人员必须为学生,该形式为在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勤工助学提供了便捷途径。

根据学者对国内高校食堂的研究,在食堂社会化改革方面,刘素梅提出“契约运行模式”,即由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代表高校作为甲方与社会上具备法人资格的乙方通过契约形成合作关系共同经营管理高校食堂(刘素梅,2010);王强提出加强高校食堂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并参与食堂管理的改革模式(王强、王利梅,2009);在食堂服务评价方面,张硕提出应用模糊数学进行高校食堂服务评判,避免了在主观评判中很多的人为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张硕,2007);邵羽春提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为高校师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邵羽春,2010);食堂文化建设方面,王燕提出,要努力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寓教于乐,营造教育人的就餐高雅环境。师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放松心情地就餐、交流、聚会、开展活动,他们不仅汲取着食物营养,同时也汲取着精神营养,达到消费的是食品,享受的是文明和美感(王燕,2007)。

二、高校食堂现有模式利弊分析

1.社会化运营模式分析。社会化经营模式也称契约运行模式,由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代表高校,与社会上具备法人资格的餐饮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共同经营高校食堂所形成的运行模式。契约运行模式的特点是学校以现有的场地和厨房设备资产作为投入,对运营方实施监督管理。企业以部分流动资金、人员和技术为投入,按照约定的菜肴食品价格、服务以及卫生安全管理方式,进行高校食堂的日常经营管理,并由此获取回报。另一种模式为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由企业自行建造食堂并投入设备设施及人员等,建成后由企业独立经营管理并获取回报的方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将食堂日常经营管理交给了企业,摆脱了负担,由于企业参与了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使服务与菜肴食品质量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提升[2]。

由于社会化经营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高校食堂的公益属性和微利化经营特征与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方面[3],如企业实行契约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高校食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其次是不少商家以变相方式提高菜肴食品价格,如采购低价原料、减少饭菜数量等[4]。第三是卫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菜肴食品安全、燃气和设备使用安全方面重视程度不足。第四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服务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成为高校食堂社会化的重大阻碍。

2.校内企业运营模式分析。校内企业经营模式是由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代表学校,与校内企业形成契约合作关系,由校内企业独立进行食堂运营管理。与社会化经营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法人是校内指定的在编职员,董事会由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

校内企业管理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物价上涨时,校内企业可以顺利申请补贴维持菜价稳定,设备设施能按照计划进行维修和更换,故菜肴食品价格、食品安全相对比较稳定,但由于后勤监管部门与校内企业常因管理职责范围不清晰,出现问题时容易相互推诿。

3.高校自主运营模式分析。高校自主经营由于管理者多是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对食堂进行管理,管理者多为学校在编人员,故在菜肴食品价格、卫生等方面相对较为稳定。但多数食堂管理者观念落后,在采购环节中饱私囊,在运输、贮存和销售等环节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以及菜肴食品质量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现行管理模式。另食堂管理责任重大、事务繁多,管理者责、权、利不清晰也是进行现有模式改革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各类食堂运营模式多年实践及利弊分析,不论哪一种运营模式,都存在与现行政策和高校改革初衷相矛盾之处或相关问题,如社会化运营存在契约商利润的最大化与食堂公益属性矛盾,校内企业经营存在多头管理及职权不明确,自主运营模式又存在改革前期的工作效率低下、食堂菜肴质量不高但价格高矛盾等。要改变目前现状,还需在现有改革成果上分析现有问题,深入研究,以适应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三、高校食堂半社会化运营模式分析

(一)半社会化运营模式分析

高校食堂的半社会化运营模式以高校后勤为代表,通过招标与资质评估,与具有法人资格的餐饮业经营者签订合作协议,对高校食堂实行共同经营。该模式以食堂社会化合作条件为基础实施,与完全社会化经营不同之处在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参与了该模式的部分监督与管理工作。该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负责进行食堂的日常经营管理,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监督、协商与控制工作。双方各司其责,并通过共同管理,实现高校食堂菜肴食品的安全卫生、价格合理、设备设施安全得以保障,师生就餐满意度高的半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

(二)半社会化运营模式实施步骤

1.半社会化运营高校后勤部门与企业工作的职责划分。高校食堂半社会化运营,后勤部门与企业双方职责成为该运营模式重要内容之一,职责不清,则该运行方式无从谈起。该模式的分工主要确定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生产经营者须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及食堂运营责任,二是作为学校代表的后勤部门监督管理者角色,对其经营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如菜肴食品卫生、价格及品质、菜肴种类及创新、食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设备设施的安全操作等。为此,后勤部门作为技术指导者和监督管理者,在该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理应高于实际经营管理部门,才可对食堂日常运行制订监督指导方案并予以实施,契约商与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职责(如表1所示)。

2.半社会化运营要约及相关事宜。(1)安全事故责任。安全责任事件主要是指在合同期限内发生的安全事件,包括因原料不符合食用要求、原料在存储、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燃气及设备设施安全事件,此类事件主要包括设备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人员受伤、检查不彻底引发的燃气泄漏等事件,学校食堂应与契约商商定安全事件的责任及赔偿措施,确定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并制定相应的责任事故赔偿金制度。(2)菜肴食品种类及创新。规定每餐供应菜肴的种类、数量及价格。契约商按规定应公布的菜肴价格包括素菜类、荤菜类、荤素搭配菜肴、套餐、煲仔饭、汤菜、小炒、卤肉等。(3)合同期限。规定后勤部门与企业合同年限,并规定在合同期间内双方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及未履行职责应承担的责任,并以此为合同续签的参考。(4)其他内容。约定每月应缴纳的费用,如约定的管理费(含设备折旧、维护费用)、每月所产生的水电费,物价上涨时为维持食堂菜肴食品价格所应补贴的费用等。

后勤管理部门与企业以上述约定内容为基础,并不断进行调整、反馈和实施,进一步优化该运行模式,并逐步将该模式推向成熟和稳定。

(三)半社会化运营评价指标

1.就餐满意度调查。在运营期间内,每一年度进行该运营模式的满意度调查,被调查对象主要是在该食堂就餐的师生,设定相关调查内容,如菜肴食品种类、制作水平、菜肴价格、卫生状况、服务态度等,以此为评价该运营模式的合格标准之一。

2.网上评价。在校园网内设定评价标准,进行网络调查,并以此为评价该模式标准。

3.管理部门座谈会调查。由后勤管理部门组织餐饮方面专家、学生会、教师代表、工会代表等群体进行座谈交流,开展相关就餐满意度讨论。

4.合同的续签。根据学生及相关人员满意率调查结果,每一年度对该运营模式进行总体评价,以此确定是否签订下一年度合约。

四、半社会化运营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半社会化运营可能产生的问题

1.契约商经营利润最大化与食堂公益经营的矛盾。企业经营食堂目的一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食堂面对的主要是学生群体,如菜肴食品超出其消费能力,则失去了高校食堂的公益属性。

2.菜肴食品的创新,菜肴出品质量检测标准。菜肴质量决定消费群体满意度,无法保障菜肴质量则其他标准无法进行,故菜肴质量是决定高校食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安全卫生管理。食品安全是高校食堂的“生命线”,工作人员在原料检测、验收、原料加工、菜肴烹制等过程如有不慎,则易产生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使菜肴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进而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燃气及设备设施安全方面,制定相关制度措施进行管理与控制,如设备关键点检查与控制、严格按照燃气设备操作程序进行日常操作等。

4.高校食堂的文化建设。进行高校食堂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食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半社会化运营模式下,建立成熟的高校食堂的文化,对于留人用人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解决策略

1.严格控制食堂菜肴食品价格,杜绝随意涨价和变相涨价现象。强调食堂公益属性并以此为合作基础条件与契约商签订食堂半社会化运营合同。根据经营者菜肴食品质量、服务等满意度,给予适当减免管理费用,物价上涨时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各食堂契约商在菜肴种类、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创造学校、契约商和师生方的共赢局面。

2.加强在半社会运营下的食堂安全管理。由校方牵头,导入ISO2200和HACCP(分析危害关键控制点)标准,实行对各食堂卫生安全方面进行卫生管理,实现菜肴食品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监控。在采购方面,为避免契约所商所采购价低质差原料,学校应对契约商所采购的原料实行感观、物理及化学检测制度,对各类原料及半成品在检测中出现超标现象的,应予以杜绝使用。每餐、次实行菜肴食品留样备检制度,以方便在出现问题时了解食物的来龙去脉[5]。严格控制储物冰箱、雪柜温度,对于所储存的各类生熟原料出现问题时应杜绝使用。燃气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方面,执行严格的设备设施点检制度,应规定日常必须检查的关键部位(如下页表2所示),对于设备设施内部不容易查看到的地方应实行定期维修,保证厨房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3.高校食堂文化建设。高校食堂文化是指食堂全体人员应具有的核心思想理念特征,食堂进行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使全体人员认可这一理念,并强调在思想及行为准则的一致性,共同创造出被认可和接受的价值理念。要实现这一目标,改变人员价值理念,一方面,食堂管理者必须建立符合食堂自身发展的行为准则,食堂的行为准则外在表现为在为师生服务方面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内在方面表现为同事之间处事标准及原则,该标准建立后,应定期组织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建立相关的奖惩措施,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并适时淘汰一部分不适合该标准要求的人员,使食堂文化建设进入正常轨道,使所有人员在既定的行为标准下工作。另一方面,食堂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期的培养方可形成。第三,食堂管理者必须是高校食堂文化的倡导者,高校后勤部门应积极鼓励契约商进行食堂文化建设,积极了解员工需求,通过学习和激励,使员工普遍接受属于高校自身的价值理念,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奉行相关行为准则。卓越的高校食堂文化可以激励每一位员工,从而使他们备受尊重和重视,以此产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作用。

高校食堂半社会化运营模式是在现有食堂社会化改革基础上,进行相关矛盾及问题研究,变革对合作方的监督管理方式以及完善相关规定,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与契约商达成一致协议,实现契约商按合同进行食堂人员、岗位技术、食品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运营管理。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为契约商提供完善设备设施及场地,建立信息平台并进行控制,及时掌握学生对食堂菜肴食品价格、服务及管理等信息,实现高校后勤部门、契约商及在校师生等三方面的共赢,以适应高校食堂半社会化改革发展模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曾祥龙.从英国、德国大学饭堂看中国高校食堂社会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8-119.

[2] 刘素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下的食堂管理模式初探[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2):61-63.

[3] 罗红.高校食堂科学发展路径初探(社会化问题)[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3):114-116.

篇4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风险问题;风险管理

一、高校学生食堂经营中的风险性分析

1、原材料采购的风险

食堂选购的材料有些潜在危险其实并不好识别:有的食材在种植或者养殖的过程中接触了不干净的金属,农药以及化学制剂,这些东西在进入市场前有着较高的残留;有的食材受到过有害物质以及天然污染物的影响;有的食材在进入市场后,销售商为了经济利益,在食材上添加有害物质导致食品质量受到影响。事实上,一些不法企业常常打着“学生餐”“健康餐”的影响把卫生质量不达标的东西贩卖给食堂。

2、原料加工储藏中的风险

现在,国内高校食堂出现问题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就是食堂本身对食材的加工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好储藏监管。这种问题将会导致食堂的食物受到细菌污染,这将导致食用的学生出现食源性的疾病。国内很多省份,比如陕西省就有不少高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也对高校和当地政府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1]。这种负面影响“建立”起来非常容易,但是消除这样的影响却是举步维艰,学生将很难在未来的校园生活中对食堂保持信任,这对于食堂未来相关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3、学生食堂建设不规范,餐厅设备不足

近些年,国内的高校大多顺应时展的需要,对原有的学生食堂进行了一定的改建或者新建。这些新的食堂大多外表漂亮,餐厅的装修风格也非常抢眼,看上去现代化,很时尚。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食堂装修的时候,却忽略了食堂最重要的实用价值:食堂的布局不够合理,大多有着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食堂操作间的面积过小,没有合理的进行功能区分。这就导致食堂在投入运营之后,开始表现出非常多的,令人头疼的问题,这种先天性的欠缺对于食堂的管理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难以在后天进行弥补的[2]。这些问题看上去都是硬件上的不足,似乎并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设备上的欠缺将导致食物很有可能受到污染,甚至出现交叉感染。这对于保持食堂饮食的安全是非常不利的。

4、物价上涨,食堂饮食成本增加

自2003年起,国内的食品价格就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不管是粮油米面,还是肉、鱼、蔬菜、鸡蛋等等,都没能逃过涨价的浪潮。有的地方政府和高校为了确保校内食堂的物价,一再强调高校食堂应该保持较为廉价的水平,但是这种号召没有金钱补贴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高校没有足够的补贴没有办法对食堂内饭菜的物价进行稳定。此外,由于国内各个省份相继对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和“三金”制度进行了调整,这也导致食堂的运营人力成本变高,一些高校的食堂已经感受到了运转压力。

5、学生食堂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现在,国内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还是比较固定的。常见的主要包括三种:首先是自办型,这种类型的食堂一般是由高校后勤直接负责的,这种食堂相对而言比较安全,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比较小。另外两种分别是承包型以及引进型。这两种类型的食堂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这是因为这些食堂的目的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学校对商家收取了一定的费用,这就无意间增加了商家的运营成本,这对于提高食堂的水平起到了一定的限制。此外,部分高校在选择食堂承包者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必要的筛选,这些经营者本身并没有较高的安全观念,并不知道怎样在工作中避免出现污染。学校并没有对食堂最好监管工作,这就会使部分食堂承包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收入,忽略卫生上的不足,不对自己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

6、食堂管理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

有些高校的食堂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更有甚者连基本的事故处理方法都不清楚。现在国内高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临时工,他们没有机会结束全面专业的培训,也没有健康证,这种情况并不符合食品行业的从业要求。而且,现在国内的高校食堂常常会出现食物变质,做不熟,储存不当等等问题。

二、高校食堂风险控制

1、高校应该提高对食堂的管理力度

作为学校最为重要的后勤机构,食堂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它更重视公益,它是一种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福利。做好学生食堂的意义重大,它并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服务,它与学生的健康安全,学校内部的运转秩序关系密切。高校相关管理者应该站在师生的角度,对这项工作的意义真正认识清楚,将高校食堂的监管工作做好。首先,高校食堂管理者应该坚持预防的原则,真正提高对学生饮食安全的关注意识。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方法和监管机制。校方应该帮助双方建立良性的有效沟通渠道,使食堂中潜在的隐患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确保学生的安全与健康。而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高校应该事先准备好应急处理机制,以备不时之需。其次,高校应该根据国家的要求,对自己的食堂进行建设,使其布局更加合理,相关设备更加符合食品加工要求。学校应该建立高标准的食品选择要求,为食堂的采购工作提供参考。

2、高校食堂应该提高管理标准,建立食品安全保证制度

高校应该建立自己的管理标准,这种标准的建立将帮助高校对食堂的日常采购,加工,保温,储藏工作进行监管,进而提高食堂的安全水准。高校应该重视对相关从业者的道德管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关乎法律与道德的重要问题。高校应该对相关制度以及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使从业者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一旦食堂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高校应该追责到底,对相关违规行为严格惩处。如果事故原因是食堂管理者本身的疏漏造成的或者隐瞒不报等等,管理者应该给与其严格的处分。

3、相关主管单位应该坚持做到调控和监管

因为食品的生产并不是完全在食堂内部完成它,它需要有人种植和养殖,需要有人进行加工。这些环节并不能由一个部门完成,它需要各个部门一起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监管部门也非常庞杂,食品,卫生,质检等等。作为协调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国家的法规,依法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将各个部门的实际功效发挥出来。高校应该将自己的食堂监管工作纳入整个教育评估体系中,高校应该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真正抓住对卫生进行管理的机会,将食堂管理做好。此外,对于学校周围的摊点,应该进行整顿。高校应该改善周边环境,对于存在隐患的饭店等应该及时上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后,高校应该对校内食堂的设备进行管理,及时进行更新,对其质量定期检查。这种措施能够使食堂的卫生状况得到改善,使设备和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一来食品的质量也就会随之提升。对于那些不合乎规定的食堂,学校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做到不整改不开业。

在食堂管理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及时去进行检查,发现食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这些问题的不足,高校应该及时对自己监管体系和相关制度上的欠缺进行弥补,只有这样才能为食堂管理提供一套行之有效,健全完整的日常监管体系。食堂是高校后勤管理风险的重中之重,究竟应该怎样确定风险承担方以及具体的风险承担方法一直为业界所争论。

作者:张瑞 郑旭辉 单位: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西部地市高校;食堂经营;效益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食堂作为高校后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师生提供卫生可口、价格合理的饮食服务责任。教育的公益性决定高校食堂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高校食堂又不能不注重经济效益。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使高校食堂真正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饮食服务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西部地市高校食堂在经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西部大部分的地市高校办学基础较差,办学经费相当紧张。因此,不少学校领导往往十分重视最能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而对后勤食堂的经营管理重视不足。许多高校食堂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采购上一些人中饱私囊;在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上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不少员工白吃白拿习以为常。造成食堂饭菜长期处于质不高价不低的现象,既谈不上经济效益,更谈不上社会效益。

在人们纷纷诟病传统的食堂经营管理模式之弊端时,一股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之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西部地市高校领导认为这是一剂医治高校食堂效益低下的灵丹妙药。在没有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就急于将高校食堂社会化,把食堂对外进行承包。但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高校食堂社会化也并不是一包就灵,其中出现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首先,广大师生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经营者承包高校食堂大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因此,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如果承包金额较高,伙食的价格也随之攀升;不少承包商还往往通过减少饭菜数量或菜多肉少等方式变相提高价格。安全卫生意识薄弱,为了经济效益,常常是采购一些价低质次的原料物品,危害师生健康。其次,管理和监督执法难。由于投资者完全掌握了经营和管理权,学校的管理形同虚设,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难度很大,学生的饮食卫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根据王燕等人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12家学生食堂中自办经营与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和管理建设方面,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落后于自办经营的食堂;在伙食质量、安全卫生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对外承包经营的食堂更是明显比自办经营的食堂差。另据王素琴等人对平顶山市两所本科院校的3所个体投资买断经营权的学生食堂进行几年的卫生监督表明,个体投资买断经营权的学生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突出。因此,从表面上看,高校食堂外包,高校取得了一些承包费,也让承包者发了财。但高校师生的利益却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毫无社会效益可言。

二、改善西部地市高校食堂经营管理的对策思考

当前高校食堂管理模式主要有:一种是社会力量承包经营模式,高校提供场地和设施,不参与经营管理,只向承包者收取承包费。另一种是成立后勤饮食服务中心自主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高校的后勤部门与饮食服务中心形成甲方和乙方的关系,高校对饮食服务中心的经营有一定的监控管理权,饮食服务中心原则上执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外还有股份公司(合作经营)模式、学校后勤部门管理和经营目标责任制的模式、租赁经营模式等。众所周知,高校食堂与学校周边的餐饮店相比有先天的优势,如国家对高校食堂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就餐人数相对稳定;有规模可观的消费者市场等。但事实是:高校食堂与学校周围的个体餐饮店在经营效益上有着天渊之别。餐饮店大都办得红红火火,而我们的大食堂却令人失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根据多年的观察与思考,对改进食堂的经营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高校食堂为教学、为科研、为师生员工生活提供服务,服务育人,教育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坚持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教育公益性的原则,不能把学生食堂作为学校增加经济来源的创收项目。而应把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安全,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放在首位。从实践来看,采用校内的后勤部门自主经营管理学校食堂比较符合高校的特性。自主经营相对于对外承包利大于弊。而高校食堂对外承包,外包者大多都是以追求利润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服务于师生员工,更谈不上“服务育人和教育育人”。为提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经营者生产效率,使食堂的效益最大化,维护师生的利益,政府和学校应给予经营者适当援助。因此,我们建议高校在加大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后勤基础设施投入时,争取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在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学校还要在价格管制的同时给予后勤经营实体一定的补贴。对资产占用费的收取要合理,对食堂场所的基本投入、对特殊情况下食堂(如寒暑假期间)的利益补偿、基本的水暖气供给等,高校也必须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二)保障饮食安全

卫生安全是饮食行业最基本的要求,食堂饮食安全是对师生负责的具体体现。高校学生对食堂伙食质量安全等维权意识低,他们对微小安全症状一般因嫌麻烦而不反映。饮食中的微小安全问题也不容易受到学校重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食堂不管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法人代表都要由校长担任,如果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为此,学校领导对饮食卫生要应格外重视,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对食堂操作过程的卫生控制扩大到包括食品验收、加工和出售等环节。学生是食堂最主要的消费者,为加强监督,建议设立处理学生意见的膳管机构,建立赋予学生民主监督权的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有学生参加的膳管会议,认真收集、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食堂饮食卫生存在的问题,使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三)控制运营成本

学校食堂的运行成本决定了食堂的餐饮价格。运行成本一般指食堂在生产、销售、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费用。控制成本首先在于材料的采购。该集中采购的实施招投标集中采购,临时分散采购更有利于降低成本的则采用分散采购。对大宗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择优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杜绝腐败交易现象,节约采购成本。加强对就餐人数、食品供应数量的科学预测,注重计划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对一些非技术性工作可聘用贫困大学生进行勤工助学,一方面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消费能力。另外,应采用新型节能产品和能源替代产品,降低能耗成本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四)提高人员素质以规范服务行为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人力资源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为此,高校食堂应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人本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用人之长,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员工的愉快工作使每个岗位的服务都能令师生满意。优质服务可以改变食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食堂应向社会同行业看齐,用餐饮行业统一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找出差距和不足,努力改进。比如可以使产品生产符合工业化标准,规范操作间,统一员工着装,规范服务行为。引导员工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诚服务、微笑服务。让高素质的队伍创造一流的服务水平,改善顾客就餐的软环境,在留住广大师生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消费者。

(五)引入适度竞争和注重饮食产品创新

有竞争才有活力,学校可在自主经营学生食堂的基础上,多引入几家饮食服务部。这样,既可增强学校内饮食业的竞争,控制好餐饮价格,为学校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还可增强各食品供应方之间的相互监督,在竞争中形成一种比服务、比价格、比卫生的良性循环。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高校食堂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第一,要服务创新。传统的学校食堂就餐时间比较死板,过了规定的时间就没得吃,这就让无法在规定时间就餐的师生的消费拱手让给了校外饮食店。为此,建议食堂在适当延长售饭时间的同时,开设各种小吃品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定时服务。第二,饮食产品创新。高校的师生来自全国各地,饮食口味各不相同,单纯的大锅菜已经不能适应多种消费的需求。食堂经营者应该认真分析学校师生来源,研发出价位适中、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各种地方菜。同时,应做到与时俱进。现代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用合理的花费换取个性的自我。他们吃惯了中餐,有时会突发奇想,来一个花样翻新的西餐。因此高校食堂应该想方设法通过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来满足师生新时代饮食的需要。可在现有食堂的基础上增设快餐厅、西餐部、自选部和小卖部等,实行食堂化价格酒店化服务,使食堂从设施到服务能上档次,从品种到就餐方式上能有效的突破。还可以在周末和重大节日期间开设自助餐,搞活招待餐厅,扩大经营市场,将服务对象辐射到教职员工和社会上其他的消费群体,力争经济效益最大化。

(六)创设高雅饮食文化

高校师生是高学历人才,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食堂在打造饮食文化上大有可为。如设计出版介绍有关营养、保健、美容知识的板报,在食堂设置多个电子屏幕介绍食堂供应的饮食花色品种。帮助师生举办充满情调的生日宴会、老乡宴会等,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饮食品牌形象。西部地市高校是当地的最高学府,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大多数校园已成为市民向往的免费公园。如若高校食堂经营管理者能立足大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在就餐环境的设计上能独具匠心,融入高校特色;在饮食品种上能锐意创新,讲究文化品位,这样,就能吸引众多的社会消费者前来就餐,从而扩展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素琴,孟玉珍.高校食堂社会化后存在问题及出路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6).

2、王燕,陆惠珍.不同经营模式高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比较与分析[J].医学杂志,2007(8).

3、李慧锋.高校食堂社会化管理体制改革――广东纺院后勤餐饮部经营管理的情况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11).

篇6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卫生;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221-02

一、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

笔者曾经对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就其饮食安全、就餐环境等满意度作过问卷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共有学生约四万余人(包括本专科、研究生、自考生),现有食堂12个,其中最大的芷兰二食堂一楼有500个座位,最小的芷兰一食堂有292个座位,十二个食堂合计同时可以坐下6000余人次用餐,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1200分,收回1091分,回收率为90.92%,共设(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就餐环境,饭菜质量,花色品种,服务态度,员工个人卫生,食堂的菜价)问题七个,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表: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食堂菜价不满意率偏高,对饭菜质量不满意率次之,对食品来源安全程度不信任指数也不低,从这份调查中可以概括出,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大约包括以下几类。

(一)食品安全

从学生对食品安全不信任的原因中可能性看出,食品安全是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尽管所占不满意度百分比较小,但却是造成饮食问题的根源。食品安全是指食物有损于消费者健康的急性或慢性危害,这类问题没有协商的余地。由于高校学生食堂大多管理人员是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对食堂内的工作也只是参加过或者了解过,缺乏专业性,对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掌握甚少。食品原料采购也存在许多隐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种植业和养殖业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品原料,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产品的信用价值,蔬菜叶面喷施农药、化肥过多,导致残留物超标,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致使食物中毒事件屡出不止,严重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

(二)食堂就餐环境安全

食堂就餐环境包括食堂设施安全、食堂职工从业安全和具体环境安全,这在不满意度中是占21.63%。高校扩招直接造成各高校就餐高峰期食堂人员拥挤,学生无法安全就餐,有些食堂设施陈旧,比如电光较暗,座位偏少,像湖南农业大学食堂中座位最多的是500个,而每个食堂在就餐高峰期平均人数将近三千人,座位数远供不上求。多数食堂特别是实行了承包和经营权被买断的高校食堂,为减少投入提高效益,导致食堂的建设和改造不符合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要求、设施和人员配备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非常突出。

(三)所采购食品质量安全

现代工业化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生产的食品越来越廉价,可这些都是以牺牲人的健康和环境为代价。从对饭菜质量的调查中看,不满意率为31.01%,其原因为较多的同学的确在食堂饭菜中吃到过异物,不少同学曾吃到过过期的食品,如过期大米,有些大米可能是前两三年的存谷米,已经失去其本身之营养价值,或者已经发霉变质,这种大米本不应该流入市场,但经过抛光、提炼等加工处理后,从成色上来讲的确可能还原到它本来的色泽,看上去和正常大米不无两样,可是它本质已经改变,食用这类食物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相反,经过化学试济等方式提炼过后的食物必将给人体带来损害。经销商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完全可能将此类食品流入市场,也完全有可能渗入学校食堂。长沙市公安局治安支队食品安全执法大队于2012年6月26捣毁并查获大量通过长沙高桥批发门店销售到长沙餐饮企业的“三无”非法食品加工厂;该工厂每天平均能生产60至80件脆笋、脆黄瓜、干莴笋片等成品,主要通过高桥大市场的批发门店销售给长沙的餐饮企业。

二、改善高校食堂饮食安全的对策

从高校食堂饮食安全内容来分析,要切实维护高校全体师生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高校食堂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改善,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对参与高校食堂建设的各种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化培训。

(一)完善高校食堂经营模式

目前高校食堂经营模式大约有四种,第一是社会招标,个体经营,第二是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第三是集团化与餐饮连锁,第四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这四种模式各具特色,第一种模式往往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谁承包费用高谁就有机会获得承包权,学校重在坐收渔利而不太在意中标者的经营资质和能力;第二种模式则反映了学校领导班子对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认识不足,过于自我封闭,不愿意放下自己的经营权,必然导致独家经营,缺乏竞争,只求自我利益;第三种模式则比较符合学校实际的内部管理体制,能够适应社会改革的要求,对于有些公办高校后勤来说,社会化运作比较成熟,如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湖南农业大学后勤集团,逐步由传统高校服务模式向现代化高校服务模式转化。第四种则是在公开招标的基础上注重核实投资方的资质和信誉,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在审核多家餐饮公司的基础条件,并有选择的主动权,避免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让师生、经营者,校方均得到实利。俗话说:“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校食堂经营模式怎样选择,各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进行决策。

(二)完善高校食堂管理体制

高校学生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食堂稳定看制度”,制度建设是稳定高校局面完善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面,湖南农业大学后勤集团成立十多年来,一直不断加强学生食堂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和落实,先后制定、颁布实施了《学生餐饮服务中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餐饮服务中心奖惩处罚规定》、《学生餐饮服务中心员工守则》、《员工量化考核方案》、《食品留样制度》、《原材料采购台账登记制度》及各操作环节标准化流程等规章制度,并先后出台了学生食堂月度“卫生流动红旗”年度“文明食堂”评比方案。工作中由后勤集团和学生食堂两级质检部门进行监督落实,促使学生食堂的各项工作向标准化逐步迈进,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作为高学历群体,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大,这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关注,高校食堂作为保障全体师生食品安全的咽喉环节,应当构建贯穿饮食全过程的监控体系,这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高校食堂的饮食安全保障工作分为采购、保管、加工、供应等环节,各个环节都具有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特殊要求,各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连;因此,必须按照各高校食堂或集体用餐卫生管理的要求[1],建立食品采购、储藏、加工、供应等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构建贯穿于饮食全过程的安全保障链,其中采购关是保障食品安全的要塞,能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和卫生处于良好状态。

(四)健全食品安全监控与管理制度体系

建章立制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在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要密切联系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实际,建立与国家法规制度相衔接、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体系。在当前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趋于增加的形势下,要明确和强化有关职能部门保障食品安全的职责和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2]。一是建立定期食品安全分析会议制度,由学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卫生部门、食堂等进行定期会商,讨论问题、研究对策、制定制度,分析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必须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分明,对生产流程中的事故责任依影响大小实行警告、经济处罚乃至辞退制度。三是建立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按照采购、加工、供应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详细的食品采购、加工、供应登记记录制度,实现食品质量及安全的可追溯性,对于加工、供应环节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迅速查明产生问题的出处并及时纠正;供应商所供食品无法达到承诺要求的,供应商有召回缺陷产品和理赔义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高校饮食管理;服务水平

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使高校食堂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高校食堂的管理需要。作为高校饮食服务管理工作者,应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会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来加强食堂管理,提高饮食服务质量,让高校食堂发挥出保障生活和服务育人的双重功能。本文试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将管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高校饮食管理和提高饮食服务水平工作中。

一、管理心理学是高校饮食管理者科学管理的必修课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它运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现代社会里,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组织中,人是管理的主体,是各项活动的决策者、执行者和实现者,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 [1]。

高校食堂是高校的一个重要场所,食堂经营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甚至社会的稳定。高校饮食管理工作者面对着高校食堂的经营者、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等不同群体,学会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创造融洽的心理氛围,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领导绩效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过几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食堂引进社会力量承包经营的现象已比较普遍,在这一进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错综复杂关系的处理,例如,如何正确协调和处理好校方监管与经营企业、企业负责人与企业内部员工、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何激发食堂经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对高校饮食管理者的心理、行为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高校饮食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是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管理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实践任务,就是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水平,使领导者能够科学地驾驭整个管理过程。作为高校饮食管理工作者,学习并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对于学会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健康健全的性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作风和品质,增强管理者辩证思维能力和处理复杂事务的本领[2],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搞好饮食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心理学理论在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人际关系原则的运用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之一是要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结合我院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实际来看,在改革前,学校直接经营学生食堂,学校既是管理者也是经营者,管理和经营、效益和责任相统一,学校饮食服务的管理者和食堂负责人之间是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相互联系紧密,沟通便利,既可以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参与食堂内部的管理,达到对食堂工作进行直接管理和监督的目的。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后,食堂的管理结构和模式发生了变化,社会专业性饮食服务企业成为学校食堂的经营者,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其内部的管理上具有自主权,学校在对食堂的管理上处于间接的、宏观的管理地位[3]。因学校食堂管理者与食堂经营者之间管理目标不一致,又不归属同一单位,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相互之间缺乏了解,难以沟通。作为高校饮食管理者,应把握运用好管理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原则,与食堂经营者及员工进行全面的交流、沟通,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并在食堂经营者和企业总公司之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帮助改善和提高食堂组织的整体效率。

激励理论的运用

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实质是根据人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目标物,从而激发人为满足需要而努力从事某项活动的行为意愿[4]。管理者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被激励者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最佳的工作成效,从而更迅速、更完满地实现管理目标。

高校食堂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学校直接经营时,由于管理权和经营权相统一,是以服务为主旨的,食堂经营者不用过多考虑食堂经营成本,没有经济目标,没有激励机制,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学校引入社会专业性饮食服务企业后,食堂经营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社会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也就必然要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动力。学校食堂管理者应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来规划、决策和制定合适的利润空间,给企业一个合适的经济目标,即“期望值度”,并使食堂经营者能通过努力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企业才能保持充分的活力和动力,如果目标太高、难度太大,企业就会对完成目标失去信心。因此,制定科学、可行的经济目标是激发企业内在动力的重要方法,这一目标确定的正确性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竞争心理的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企业经营如果没有竞争,企业的动力和活力就不会长久。高校饮食管理工作者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的这一理论,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竞争环境,通过引进适当几家规模相当、专业性强的饮食服务企业分别承包经营学校食堂,有意营造一种公开、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使企业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通过竞争,促进食堂经营者提高服务意识,把提高服务质量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作为达到食堂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同时,引导食堂经营者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竞争环境,将食堂的经营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相统一,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竞争的持续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饮食管理者还要善于发现、抑制“不健康竞争心理”,防止发生“不正当竞争”的现象。

人性化管理的运用 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其目的是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与学校直接经营食堂时其管理、经营和利益相统一不同,学校食堂引入社会专业性饮食服务企业后,食堂经营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承包企业的利益与学校的整体利益和学生的利益相独立甚至相矛盾。表面上看,食堂经营者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与学校无关,实际上,食堂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和学校的稳定。 因此,高校饮食管理者应在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经营承包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干涉其内部事务,除了行使监督和管理权外,还把食堂的经营状况当成学校自己的事来关心,监督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了解和关心食堂经营的经济效益,帮助食堂经营者查找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如协助办理经营许可证、保障水、电、冷气等的供应、联系相关单位为食堂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和办理健康证、帮助联系安排员工住宿、协调食堂与社会各相关单位的关系等等。同时,也建议和协助食堂经营者在其内部建立法制化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和柔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有利于校方和经营者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相互的沟通和理解,随着双方感情的加深,使食堂经营者逐渐把学校的利益融入经营理念中,把提高服务质量和食品安全放到重要位置,使学校和企业的利益逐渐达到协调统一。

三、管理心理学理论在提高食堂服务水平中的运用

高等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饮食服务质量和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饮食管理者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对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师生对饮食服务的特殊需要有很大的作用。

审美心理与环境育人 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总是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激情。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处青春靓丽阶段,对美和时尚更是有着强烈的追求。

如今的高校食堂已不仅仅是满足学生生理需求的就餐地方,也成了大学生们聚集、交流之地,是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公共场所。高校饮食管理者和食堂经营者应创造条件适应大学生们的审美心理,给学生一个优美的就餐及放松心情的环境,如食堂无蚊蝇飞舞、地面和就餐用具清洁卫生、窗明几净;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服务,如服务人员着装整齐、仪表端庄、笑容可掬、服务规范;给学生提供一份色香味美的佳肴。通过发挥美的感召作用,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文明的语言和举止,在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达到了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营养的需求心理 大学生的年龄多在18-25岁之间,正值青春发育期,活动量大,生长发育旺盛,新陈代谢率高。这一时期,如果不注意饮食调理,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日积月累,必然会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对进餐的营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饮食管理者和食堂经营者应重视这一需求,学习食物营养知识,对配餐师提出要求,注意营养的科学搭配,并以宣传栏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正确营养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膳食平衡的方法,使他们保持健康,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学习中。

求新、求异、求快、求实心理 思维敏捷、反应快速、标新立异、追求时尚但又缺乏耐心和经济不独立是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点。他们希望食堂的菜式常有新鲜花样;希望就餐时能方便快捷,以增加自由活动的时间;因为经济不独立,以及贫困学生的存在,希望就餐花费能够价廉菜美。高校饮食管理者和食堂经营者应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尽量做到菜式多样化、品种多样化、口味多样化、有特色有变化。在学生集中购饭时间段增加售卖窗口,增加技术熟练的员工,开设自助式、快餐式、点心、小吃等多种就餐方式。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在饮食供给上做到经济实惠、质价相等和高、中、低档次兼顾,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对饮食服务的不同需求。

反馈需求心理 对学生在饮食或服务上提出的不同需要,应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加强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沟通,合理的需要应及时满足;条件尚不成熟的需要应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并给予解释,取得学生的谅解,对学生来说,谅解也是一种满足;对不合理或不切实际的需要应加以解释和疏导,不能横加指责或压制。

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满足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校饮食管理者也应与时俱进,学会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来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虽然管理心理学理论并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切问题,但作为2l世纪高等学校的饮食管理工作者,学会掌握和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学会把管理心理学理论与本校的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探索适合本校饮食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有利于高校饮食服务社会化改革经验的积累和改革的深入,有利于切实维护师生的利益,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孔祥勇. 管理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王云伟.孙卫克.管理心理学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 卫生软科学,2002.16(2):31-33.

篇8

关键词:高校; 食堂管理; 症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33-002

一、引言

高校食堂肩负“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特殊使命,承担一定的维护校园稳定的政治责任,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高校食堂必须以服务师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怎样做到食堂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难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师生对食堂工作的满意度,是我们食堂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二、学生食堂主要症结所在

1.物价上涨引发诸多问题

由于食堂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食堂经营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食堂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生活的稳定及食堂员工队伍的稳定。

1.1多数食堂经营困难。尽管一些高校和中小学食堂都采取了多种措施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随着通胀的加剧,物价持续上涨,学校食堂成本负担已远远超出其承受能力,不少食堂亏损严重。如何在高物价下满足学生的低价格的需求,同时又要保证饭菜质量,这是我省学校食堂共同面临的难题。教育行政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的意见》(苏教财〔2010〕108号)已经明确:对于义务教育学校只提供学生蒸饭服务的食堂,鉴于蒸饭费已纳入公用经费支出范围,可不单独设置食堂账,所需费用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但是通胀带来的压力是全方位的、持续的,而且涉及各级各类学校。

1.2部分食堂员工队伍不够稳定。招工难和人员成本高影响到食堂工作人员的稳定,此问题以地处中心城市的高校尤为突出。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食堂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厨师等技术工工资偏低,留不住人,导致食堂用工成本大幅上涨。为执行《劳动合同法》,食堂已普遍要求执行全员投保(购买五险)。目前部分大学食堂出现“招不到人”和“招不起人”这一两难局面,严重影响了员工队伍的稳定。

1.3一些食堂饭菜质量有所下降。由于伙食物资价格上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伙食亏损严重加剧,食堂对部分涨价幅度加大的品种进行了调整,部分学校食堂通过调整菜肴搭配以降低成本,存在“变相涨价”现象,导致学生食堂伙食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学生也有相应的反应,甚至上网发泄造成不良影响。针对目前的通胀情况,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激化学生就餐矛盾,影响学校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2.管理体制有待研究改进

学生食堂对外承包经营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对外承包以后,有些学校领导平时不参与食堂的管理,减少甚至停止对学校食堂基本建设的投入,这就相应增加了食堂的卫生安全隐患。有些承包经营者片面追求营利,背离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买菜时图便宜,不讲究质量与新鲜度;尽量少用炊事人员以减少开支,造成食堂人手不足,服务跟不上,结果是饭菜质量低劣,价格昂贵,学生不满。因而,既要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管理,更好地体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校和谐发展服务的功能,又要打破学生食堂的垄断经营,引进必要的竞争,从体制上杜绝垄断,以维护学生的就餐权和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硬件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部分学校食堂经费短缺,设施不达标,硬件投入不足。如有些学校食堂餐厅就餐位明显不足,就餐高峰时比较拥挤,学生对此有较大意见。另外,尽管近几年很多学校加大了食堂的投入,但是仍有一些食堂条件依然很差,存在学校餐厅过于简陋、设备不齐全、配套用房不够等问题。

4.少数食堂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少数食堂卫生状况主要表现在个别食堂员工出售食品时不用夹具、工作时不着装;操作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极少数食堂工作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知识缺乏、个人卫生较差。在高校学生的座谈中,有学生反映有时会在饭中发现沙子、菜中发现杂物和头发;有时会吃到隔夜饭菜;有些大荤菜偶尔存在没有完全烧透的现象;餐具清洗消毒有时不够彻底,盆筷不干燥等等。

5.食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尽管大多数学校食堂员工素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学校还组织了对食堂员工的培训,但是仍有一些学校的食堂存在员工流动性过大,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员工多为外聘的临时工,还有一些为再就业退休职工, 年龄偏高且缺少专业培训。

6.学校周边饮食环境堪忧

很多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不够,对学校食堂的经营带来了冲击,也对学生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不少学校周边饭店、零食摊点较多,个别地方形成饮食一条街。有些小贩无证经营,贩卖质量低劣的垃圾食品,学生受其诱惑,经常在课间或放学后到校外摊点购买食品或干脆一日三餐在那里就餐,构成饮食卫生较大隐患。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非常担心,尽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地做宣传工作,希望学生能到学校食堂就餐,不要或少到路边店买东西吃,但效果不明显。从食堂自身找原因,一是学校食堂品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口味需求,二是学校食堂采购渠道导致价格相对较高,三是学校食堂就餐管理严格,部分学生觉得拘束,四是学校食堂排队时间较长,等等。但是“小吃街”的小店、小摊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突出的有以下三点:一是非法经营,小店、小摊许多是无证经营;二是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小店、小摊从硬件、软件来看基本都不符合卫生要求,有的食品吃了当时可能没有问题,但时间长了对身体会有严重影响;三是大批学生集中时间到校外就餐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学校周边饮食环境的治理。

三、解决之道

1.思想重视,不断加大对学校食堂的建设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充分认识到学校食堂办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健康,而且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社会稳定。学校食堂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不管目前实行何种管理经营模式,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是校方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学校领导要将食堂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完善食堂的管理制度,还要对学生食堂的基础设施建设、食堂卫生设施、大型设备购置及维修进行必要的投入,改善学生用餐环境。食堂硬件的建设直接关系到食堂的卫生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各级政府及学校要像建教学楼那样重视对学校食堂的投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那些使用年限长,已陈旧、破损的旧食堂。对于新建食堂要求建成一个达标一个,逐年淘汰不合格者,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食堂的硬件状况。实践证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投入必要的经费用于学校食堂软硬件的改造,是确保学校食堂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

2.增加投入,对在校学生和食堂实行财政补贴

由于目前物价涨幅较大,全省很多学校食堂仅靠挖潜节流或减免部分费用仍然举步维艰,因此,建议政府增加投入,给予在校学生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给予高校食堂以经济补贴或优惠性政策,以确保学校食堂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学校食堂的公益性,维护师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可以考虑要求各校从学杂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补贴学生食堂。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学校主副食品采购的指导力度和支持力度,降低伙食成本,稳定饭菜价格,确保学生伙食质量稳中有升。建议集中开展一次“学生食堂达标”行动,缓解一些学校因资金短缺带来的困境,缩短学生食堂建设规范化的过渡期;进一步扩大对特困生伙食补助范围,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为了确保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尽可能地减少物价上涨对其生活造成的影响,多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同时把政府的关怀政策落到实处,及时发放生活补贴。另外,针对寄宿制中小学食堂人员、经费不足的困难,建议在制定相关标准时,给寄宿制学生人数多的学校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3.完善机制,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1学校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食堂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堂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把食堂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考评学校的内容之一;要积极依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工商等单位共同加强对学校食堂的规范化管理,学校的食堂管理领导小组或相应机构应定期对食堂工作进行检查,并虚心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挥师生的民主监督作用,尤其是高校,可以让学生参与食堂的监督管理,使食堂运作信息透明化,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理解和支持。

3.2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学校应根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如建立学校食堂危险因素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日常卫生监督与专项整顿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从业人员培训与普及卫生知识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制度;学校食物中毒预警制度;定期评估考核奖惩制度等。

4.强化监管,保障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正因为学校食堂的特殊重要性,政府和学校一方面给以积极引导和支持,促进它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调控和监管,负起应有责任,不能“以包代管”、“一包了之”,要将对食堂的监管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应人员要加强对食堂经营单位和人员的日常监督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食堂评估指标体系,会同卫生、防疫等部门一道加强督查、评估;学校食堂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更换食堂经营者;要全面推行餐饮食物供应单位招投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学校的食堂必须到合法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种办法,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坚决杜绝各种腐败行为,并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发现问题迅速严肃处理;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食堂的卫生、保洁设施,必须达到省定标准,经学校验收合格、卫生部门审查通过并获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确保万无一失。

5.开展培训,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还要提高软件和服务水平,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有的学校食堂炊事员多数来自外地,文化水平较低,有的未从事过食堂工作,因此,学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定期给食堂员工上课,对他们进行卫生知识、技能、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学校还应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和食堂管理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江苏省食品卫生条例》及其它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知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学校还要坚持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合格证上岗,注重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开展“良好操作规范”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6.减负增效,稳定学校食堂伙食价格

要从社会和学校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来认识学校食堂价格的工作。学校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因此,学校食堂的运作、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立足于为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的利益,更要考虑学生的利益,决不允许经营者为谋取更大利润而随意提高价格。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监督首先是管住价格,对学生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全省高校一方面应尽力争取上级部门给予食堂经济上的补助和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应通过减负增效等方式来降低食堂经营成本。相近的几所院校,可以组织联合采购,建立长期定点供货单位,减少流通环节;做好食堂基础管理,增强自身实力,培养食堂全体员工的节能优化意识,降低能耗成本,积极向管理要效益,为学生提供价廉物美的伙食。

7.注重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

一是要注重学校食堂的优化美化,积极营造和谐优雅的进餐环境,体现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二是要联合城管、工商和卫生等相关部门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的非法饮食摊点,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可以将那些符合要求的摊店,通过租赁、招标的方式把他们引进校园,学校提供一定条件,进行目标管理;三是要高度关注学生饮食消费与健康饮食。学校相关部门及领导要高度关注学生饮食消费问题,积极开展有关健康饮食的活动,提高师生的健康饮食意识,引导师生走健康之路;四是要在学校普及《食品卫生法》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自身健康负责,使人人都成为食品卫生义务监督员,铸就校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屏障。

篇9

高校食堂价格管理安全意识一、目前高校后勤管理现状

(一)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现状

高校原来的后勤管理制度,是一种集权和行政模式的结合,主要的特点是包、统、管,学校与后勤,后勤和社会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关系局面。1999年11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后勤工作的工作会议,同样也开始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时代。2000年,国务院又发表了关于进一步进行高校后勤改革的意见书,有力的推进了高等院校的后勤改革。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实践,高校后勤改革有了一定的成绩,渐渐的达到了企业化和半企业化的管理,但是由于存在的很多原因,一直到现在,高校后勤改革还没有成功,除了一些基础实力较好的学校之外,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二)新形势下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

1.模拟法人型。模拟法人型就是高等院校把食堂转包给企业或者是个人,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学校自己管理食堂和改善后勤的局面,食堂的规模不是很大,实力也较小。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校内的市场,那些不依托于高等学校的食堂,很多都没有资格注册法人。

2.自己管理为自己服务。很多的高等院校的食堂虽然开始向社会化经营迈步,但是因为很多的原因导致了改革失败或者是食物中毒等事情之后,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用餐的安全性,把承包出去的食堂都收了回来,自己自主经营管理。

3.对食堂进行招标,进行个体经营。进行社会招标是食堂改革的一种模式,使用这种改革的方法,学校不但可以减少财力物力的消费,而且还可以获取一定的收入。一般情况下是出的金额高的中标,很多学校也会关注中标者的信誉,经营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二、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食堂经营的产权制度改革步履艰难

现在我国还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来管理高校的后勤工作,也没用任何规定来明细后勤与学校的产权关系。由于后勤部门有法人的资质也可以进行自己融资,这几年高等院校的后勤部门开始大力斥资来建设学校食堂,这在市场和法律上的所有风险都是和学校共同承担的。因为后勤部门的权利并不是很大,所以在进行食堂建设时出现的所以问题都会由学校来承担,这对学校的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食堂采取自主经营,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自主经营的有利之处在于食堂进行无偿的福利化服务,师生的饮食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学生也可以得到不少的优惠。但是食堂的服务质量停留在一个水准难以提高,食堂的饭菜质量没有保障,员工的工作效率低,因此学校的后勤改革发展之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很多食堂的中标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减弱了食堂的公益性和服务质量,很多食堂的工作人员素质低,聘请的很多工作人员没有一定的食品安全意识,没有服务意识,也没有法律意识,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漏洞,很多的食堂不但服务质量差、卫生安全工作没有做好而且收费高。

(三)经营管理模式混乱,学校的监管困难

很多的个体经营者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很少或者甚至不会增加新的设备来改善卫生环境,食堂的管理工作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很多承包食堂的人也只是看到了利益,违背道德和法律购买不健康的肉类,很多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经过培训和卫生许可就来工作,这为师生的就餐安全带来了威胁。为了保障学校的稳定发展,食堂可以及时地供应三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相关部门是不会让食堂关门整顿的。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食堂管理的建议策略

(一)加强食堂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高等院校的食堂不是商业模式的,盈利不是食堂的主要目的,高等院校的食堂不用进行国家纳税义务。高等院校的食堂建设,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食堂的经营管理要和市场的发展规律相结合,而且要考虑到食堂发展的公益性。为了食堂可以安全稳定的发展下去,高等院校要参照自己的实际状况,修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以此来推进食堂的发展。所以不断的完善食堂的管理制度就成了现在食堂管理的重点工作。统一员工的思想,加强管理,通过实质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让食堂内部自觉进行管理,端正员工的服务态度,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

(二)严格食堂经营准入制度,选好承包人

伴随后勤改革的不断强化,很多高等院校的食堂都在采用对外承包的经营模式。高等院校的食堂是公益性的,和师生的健康安全也是紧密相联的。所以食堂的对外承包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学校在进行食堂招标的时候必须要公开透明化。招标的经营者要懂行情,会一定的技术,还要有信誉,诚信盈利,学校要对竞标方的管理、技术、信誉等方面,还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身体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审核,把食堂承包给那些信誉好的有实力的个体经营者。中标的经营这要和校方签订明确的合同,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责任。

(三)加强宣传学习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现在的发展局面,人们更加关心食品的安全问题,为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也非常的重要。

1.学校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2.学校要不定期的邀请卫生监督部门不定期的到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对食堂的员工进行培训,食堂的工作人员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有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经过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

(四)大学生参与食堂管理,加强高校食堂管理

现在很多的高校让大学生也参与到食堂管理中去,他们所参与的也就是食堂秩序的维护和参加一些相关的座谈会。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实质的管理。我们要让大学生真正的实质性的参与到高校食堂的管理中去,一方面,允许他们随时对食堂的工作进行检查,包括饭菜的质量和卫生状况,对不好的地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以后更加改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到食堂内部管理中,自身投入到食堂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和学校食堂之间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和学校食堂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四、总结

根据以上的描述,高等院校的食堂管理不管进行怎样的创新,关键还是要以有安全优质,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为目的。完善兼顾学生承受能力,确保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明显低于社会餐饮价格。建立完善学生食堂原料供需机制,合理浮动的价格机制,促进高校食堂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卢中昌,杨炳君.高校饮食服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08,(05).

篇10

关键词 高校 食品安全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及方法

近年来,随着学生生源的增加和学校的优化整合,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学校应试教育的需要和学生及家长对升学期望值的增大,绝大多数学生由传统的走读制变成寄宿制,使得学校食堂就餐人数急剧增加,压力不断增大。高校食品处理和加工、公共卫生、学生保健服务、学生自由选择就餐场所的机会很少,高校学生日常就餐大部分就是在学校。学校的饮食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次调查以“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部门工作”的方式进行,制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调查表,通过逐一走访、查看现场、询问形式,现场评定。主要调查学校食堂许可情况; 食堂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实施设备、配餐间、餐具清洗消毒情况;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情况以及冷藏设备及食品容器使用情况等方面以及小卖部和小吃店的卫生情况。

2调查结果

(1)学校食堂许可及食堂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各学校均能做到日常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在许可办证方面,普通高校食堂办证率达 100%,其次是中专技校为96. 1%,通高校食堂管理制度建立情况较好,各项指标均约在 94%以上。

(2)经调查发现,普通高校食堂在设施设备的三项指标合格率均在 94%以上;高校在“肉类、水产、蔬菜原料分台操作”、“肉类、水产、蔬菜原料分池清洗”方面,一般合格率在 80% 左右。“冰箱( 冷库) ”的较好,除幼儿园外均在 92%以上,但“有标记”却较低,普通高校食堂最高也只有88.42%。除普通高校食堂“有标记”、“定位存放数”合格率均在80%以上,反映了各高校对食品的存放管理还还是不错的。

3主要问题

3.1许可发证情况

目前,各级学校食堂与大、中型餐饮单位归属同一类别,采用相同的许可审查标准,对食堂场地面积、食堂布局等硬件有严格的要求。公办高校的食堂,上级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也投入部分资金对学校食堂按标准化的要求改造扩建,硬件设施尚能基本符合许可发证标准。而部分公办经济薄弱高校、民办高校用于食堂建设资金不足,食堂场地面积、食堂布局等按同样的许可标准难以达到发证条件,因而造成部分学校食堂卫生条件较差。

3.2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部分学校未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忽视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及操作流程规范化,没有重视其自身管理,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执行流于形式。餐饮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就业门槛低,多数未进行系统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个人卫生习惯较差,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3.3食堂设施情况

在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的高校由于教育部门和其它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自身对食堂硬件设施的投入不够,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全,洗碗、洗菜共用水池,无专用的餐饮具的清洗消毒的设施和设备。部分食堂无专用配餐专间,容易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

4监督管理对策及建议

4.1创新食堂食品采购模式

在严格考察供应商资质、场所、实力、信誉的基础上,每种食品原材料至少要选择两家供应商为学校食堂供货,每学期开学前都要召开供应商会议,签订供货协议和食品安全协议。同时,完善采购制度,对采购原则、采购组织、采购范围、采购程序等做出统一规定,健全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与生产检查制度,坚决杜绝食堂私自采购食品饭菜原料,以防止劣质食品进入学校。

4.2改善高校食堂的卫生条件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建立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同时还要坚决做好高校食堂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严防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必须具备工作服、帽、口罩、鞋等,并及时洗手消毒。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执行体检计划并设有体检档案,涉及到有疾病、伤口或其他可能成为污染源的人员要及时隔离。

4.3加强对高校餐饮人员的岗位培训

高校要定期安排食堂从业人员接受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之了解国家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熟悉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专业知识,提高做好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能力。还要对食堂从业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操作。加强培训不仅是餐厅也是个人的加油站,更是食堂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4.4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

由于学校食堂是人员聚集之地,大锅菜是学校饮食的主体,所以厨师在主观意识中往往有“萝卜多了不洗泥”的观念,这就势必影响饭菜的质量。因此,高校后勤食堂应建立以厨师长为首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厨房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厨师长按照厨师不同的熟练程度、知识水平、技术等级和责任心等要求各自负担起不同岗位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冯伟.高校食堂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行性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33).

[2] 武新胜.谈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饭菜质量的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6).

[3] 王富刚.浅议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对策[J].教育管理与评价,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