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人性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的人性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的人性化管理

篇1

关键词:中师学校;学生教育;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68-01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中师学校的学生管理能尊重学生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得到发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通过人性化和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进步提供服务。

一、重视尊重,有效欣赏学生

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必须将尊重学生作为前提条件,尊重学生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以及个性化特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使学生能够有效适应中师学校的学习生活,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前进和奋斗的方向。教师也要重视发挥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巨大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怀和尊重,要站在客观全面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要秉持宽容的态度,采用正确的引导和纠正方法,严禁侮辱学生人格;在对待学生的进步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增强学生认同感,同时通过教师的正确管理和欣赏引导能够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意识和正确的行为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个性化管理的雨露滋润,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此外,人性化管理在尊重和欣赏学生的同时,也要倡导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增强学生规划和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二、全面了解,建立沟通制度

构建科学完善的沟通制度是全面推进中师学校人性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沟通指的是信息的交流,这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是尤为重要的,通过有效沟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态进行全面把握,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以及实际需求,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能够深入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扫清心理障碍,为学生解决难题,拉近学校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沟通制度的构建是人性化管理得以实施的保障,也能够体现出学校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公平对待,使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因此,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并将其思想内涵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有效沟通,增强对学生的了解。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沟通渠道的开发,例如,采用座谈会、书信交流、文体活动、网络沟通等多元化的沟通形式与学生保持交流互动,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全面贯彻人性化管理目标。

三、严管厚爱,完善学生人格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学生也给予教师无限的信任,并将教师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可以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和善于运用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尊重和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人格,同时也要运用严格的管理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和思想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严管厚爱之下形成完善的人格。人性化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在学生管理中要体现出对学生的爱,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理解学生行为特征,对待学生的过失要宽容,帮助学生成才。中师学校学生具有思想单纯的特征,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不够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厚爱基础上严格的人本管理,运用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增强彼此间情感交流和互动,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能够明白道理和掌握处事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寓教于乐,丰富校园文化

中师学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除了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中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能够运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性化管理为学习生活带来的改变。校园文化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也具有独特的学生管理力量,通过对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进行建设和完善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规范,也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中师学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建立适应学校、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特色化的校园文化。例如,推出校训、班级口号以及励志标语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加强校园绿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有效组织学生团体,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寓教于乐当中强化人性化管理的作用;定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守法教育等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管理是中等师范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是促进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全面践行人性化管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中等师范学校在落实人性化管理工作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尊重和欣赏,运用有效沟通增强对学生的了解,运用规范管理和爱的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

篇2

(一)缺乏人性化管理理念和经验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中,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直接的管理者,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资和各方面待遇较低,大多数远低于同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因此,大部分有着高学历、高管理水平的人才均不愿从事大学辅导员的岗位。也可以说,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学历、能力均相对教师较低,即使有适合的、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才愿意从事辅导员工作,但其担任该岗位的时间都不持久,多数在当几年辅导员之后便申请调离该岗位,而接任辅导员的又往往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工作经验少、年纪较轻,教育学或管理专业出身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大多数高校对于直接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队伍来说,存在着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水平落后、管理经验少、年纪轻等现象。而满足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和方式不仅需要管理者们有着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求管理者们具有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迅速的找到融进学生生活的切入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管理,这些对当代高校管理者素质的要求都是年纪轻、经验少、管理水平低等的辅导员队伍所不能够实现的,这便不利于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

(二)人性化管理的推进遭遇传统制度的障碍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适应时展的新的管理理念,但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中,传统的强制式的管理制度仍在实施,因此,人性化管理的推行往往遭遇到高校传统管理制度的束缚和限制,不能得以很好的推进。具体表现在,如今大部分高校虽然提倡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但是这些提倡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执行的很少,尤其是很多高校仍在延用实行的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传统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中形成“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不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形式。在处于“被管理”的状态中,学生们的行为处处受到限制和管制,不能够充分发挥特长和个性。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主张张扬个性,敢于对抗传统思想,因此,在长期传统管理制度的控制下,很多学生们同学校管理者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使得学生们越来越抵触学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者,甚至出现偏激行为,更谈不上同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们进行心理沟通。而人性化管理方式的推广,其关键的环节便是走进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高校传统的管理制度使得学生同管理者们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隐性矛盾使得学生们不愿对管理者敞开心扉,对学生思想心理不了解的管理者们便无法推行人性化管理。此外,传统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很多过于粗暴、过于硬性的条款,这些条款看似严格要求学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过于残酷的处理了某些学生行为,如考试作弊取消学位证书、旷课累积多少节劝退等,这些制度在严格束缚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同时,也给予违纪学生过于残酷的打击,在一些存在侥幸心理实施考试作弊或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长期旷课的学生们看来,这种打击让他们脆弱的心理无法承受,周围同学和老师的目光更是让他们难看,由此导致学生们走向极端的事件不在少数。在对待这些严重违规违纪的学生行为上,人性化管理方式主张若没有造成对他人的伤害或严重影响,高校管理制度中应多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更加人性化谅解学生,鼓励和支持他们改过自新,重新获得学生和老师们的爱戴,这也便导致了人性化理念同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

(三)学生管理的法制观念及“以生为主”的意识淡薄

在目前我国高校中,学生在“管”的传统制度下活动,其各种行为都受着学校传统管理模式的约束,这种约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们生活在安全、稳定、秩序井然的大环境里,但是某些较为不当的管理也侵犯了学生个人的隐私和人身自由,与高校一直主张的“以生为本”的观念相悖,具体例如大部分高校会不定期的到学生宿舍搜查大功率电器,在搜查的过程中会让学生们打开个人衣柜私自翻找,甚至有的高校严禁学生带饭到宿舍,因此在用餐时间宿舍楼门口会有宿管科人员监督学生进入宿舍,为了排除学生有带饭进去宿舍的情况,宿管科人员往往会检查学生随着带着的较大的背包或看起来慢慢的手提包,这些强行要求检查学生个人物品的管理行为都严重侵害了学生们的个人权益,虽然这些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但也引起了学生对管理人员的反感和抵触,加大了当代大学生们本有的叛逆心理,因此类强行检查事件引起学生同管理人员发生争吵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这些强制性管理的传统行为不但是违法的,而且违背了目前高校主张的“以生为主”、“为生服务”的思想理念,在高校管理者希望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他们没有去了解学生们的真正需求,没有去了解学生们违规的真正原因,为什么学生会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为什么学生想自己带饭或在宿舍做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找到导致学生屡次违规的原因并从原因出发,解决和改善导致学生违规的这些原因,并通过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违规的危害性,那么这种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的人性化行为便将不去受到学生们的抵触。据高校的相关调查表明,认为高校管理者们严重侵犯了学生合法权益的占19.2%,比较严重的占26.8%,不严重的占54%[1],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们大多数是从权利的角度去对待学生,而没有从“以生为主”的服务角度去看待学生管理工作,他们只是注重个人的管理权力,而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力,这便使得高校中人性化管理的方式得不到推行。

二、推行高校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工作者素质,确立“以生为本”、“为生服务”的管理理念

1998年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其宣言中就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宣言十几年以来,我国众多高校都在研究“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提倡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同时,许多高校尤其是众多民办高校纷纷打出了把“以生为本”作为办学宗旨的招生口号,但是就近几年在高校内进行的学生调查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只是把“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停留在了口号上,而没有真正改变内部管理者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要彻底改变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推行人性化管理,便要首先从改变学生管理者们的思想观念出发,确保他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确保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确保他们树立“管理育人”的价值理念,切实的为学生服务,建立一系列符合高校学生发展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寓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人性化学生管理模式。此外,高校还应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待遇,吸引一批有着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担任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者(如辅导员)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者应主动提高其级别,并亦可提高其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方面,在提高级别方面我国很多高校都有此规定,但却很少得到落实,使得许多有经验的基层学生管理工作者大量流失。

(二)用关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

人性化管理模式提倡管理者唤醒管理对象的自我意识和能动性,进行主动化的活动,在对高校进行人性化管理中也应是如此,高校学生管理者们应该抛弃权力意识和强制性约束的思想,转而在管理中唤醒学生们自我的主体意识,用关爱而不是制度去走近学生,融入学生,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和心理,让学生们在接受制度约束的过程中自动的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客观的了解,从而在不断自我反省和改正的基础上自觉的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同时,关爱学生,将心比心的用真诚去打动学生,不仅能够从思想上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还能够使得学生积极配合管理者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的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从而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体现学生意识,更加人性化。

(三)高校应建立柔性管理机制

篇3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纵观现行学校的管理,我发现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制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强调对教师定量评价。管理者总希望通过制度来让被管理者机械服从,违者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扣分,学年度结束凭借积分,实行末位淘汰或转岗。教师“谈分色变”。尽管如此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并未能如管理者所希望的那样有所提高。相反,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反而逐渐变得疏远起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因此越来越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而只注重制度化管理,其负面影响是远远大于正面影响的。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价值和合理的要求,提供教师展示个性的机会,促使教师较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促进个人和学校都能和谐发展的目的。人性化管理是以制度约束和保障为前提的,介于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制度是第一位,强调在管理中既要体现“制度性”又要体现“人情味”,让教师乐意接受管理,不产生抵触心理。而人性化管理不是宽松化管理。宽松化管理不仅没有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前提,管理者甚至还充当无原则的老好人,一味地靠与教师打成一片而放松管理,最终使管理变成了庸俗的“仁慈化”,学校真的呈现“一盘散沙”状态。其实,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在管理面前要体现教育为主,引导为辅,处罚为辅的原则。说白了,就是在制度管理范围内,讲点人情味,给违反管理制度的教师更多改过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将其打死。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人性化管理呢?

(一)“以人为本”,理解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应当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始终把教师当作服务对象,当顾客看待。管理者要明白手中的权力离开了顾客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管理者把自己置身于和教师平等位置上或把教师置身于顾客位置上,对教师给予柔性化,具有人情味的管理,能拉近与教师间的距离,能使教师乐意去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教师还有可能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放下架子,为教师服务,始终不能把自己置身于领导者位置上。

(二)人性化管理是尊重人的管理

新课程改革从改革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方面都突出了对人的关注和尊重。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人性化的管理,就是以师生为本,尊重师生的管理。管理者只有以师为本,尊重教师,教师才能以生为本,尊重学生。

(三)人性化管理要有人文素养

1、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是人性化管理的最为有效的做法。教师只有得到了尊重,被合理使用,他才会觉得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而教师比其他性质的人员工作繁忙,头绪多,责任重,难免会有工作失误,管理者遇事要多加分析,要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要以“以柔克刚,法(制度)情相依”为教育手段,本着个别疏导的原则处理事情。表扬的事要在集体会议上夸,批评的事要留在暗地里谈。有了理解,教师心情固然会舒畅,一定程度上教师会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2、关心教师、信任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工作的教师,偶尔因特殊情况有一次迟到、早退或工作失误,管理者要用宽容的方法。这样,比用指责、扣分的方法更为有效。在给教师安排课务时,应尽可能地为有特殊困难的教师减轻课务,或根据个人意愿将课相对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如:对常年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课时数,减少其工作量;教师结婚、生日、生病的时候,学校要有一些具体的慰问方式;单位需要临时工时,学校可以优先考虑教师家属亲属等等。这些关爱不但体现了管理者人性化管理理念,更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其效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管理者只有充分信任教师,教师才能大胆放手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善待教师、客观公正评价教师。对于在工作中发现教师有违纪违规现象的,管理者要能以适当的方式批评劝解,以教育、引导为目的,不能一味的用扣分方法对待教师,惩罚教师。在工作中,对有不同意见或建议的教师要能求大同存小异,不歧视、不排斥,更不能打击报复,使教师能够放下包袱,认真工作,勤恳工作。而对教师的评价,要尽可能的客观公正,要坚持自评、教师评、学生评、领导评、家长评“五评”机制,再通过教师平时工作态度、工作业绩考核得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4、勤于情感交流、有亲和力。管理者在工作之余要适时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让教师知道管理层在想什么,做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例如,有时管理者为教师做了许多事情,如改善工作条件,增加福利待遇等,但有些教师依然不满,视领导的一切工作努力为理所当然,只见不足,不见成绩,这是缺乏与教师情感交流所致。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询问教师工作情况时要学会使用关怀的语气;当老师的工作遇到困难时,管理者要用探讨的口吻。管理者无论在哪个场合,要切忌用命令的口气,更忌用挖苦的语气。不然,就不利于团结和管理。

5、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领导者能力有限并不可怕,怕的就是既没多大能力又刚愎自用独断专横。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听到一线教师的呼声和心声,这样的管理无疑是一个失效的管理。其实,再有能力的管理者也有不足之处,管理者只有清楚认识到这点,才能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去聆听教师们的心声和呼声。有了教师的心声和呼声管理者才能有针对性地修正自己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或不足。这样,管理者的心态才能通过多种渠道各种方式畅通言路。鼓励教师抛弃各种顾虑,勇敢地说出心里话真心话。也可以在网上开通“管理意见邮箱”,设计“管理面对面”讨论社区等,为自己和教师之间交流信息搭建平台。

综上所言,人性化管理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显而易见,只有把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学校才能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即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体系与1SO9000标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韩晓静.清华哈佛品牌瞄准高层经理人[N].中国经营报,2001-01-12

[3]周远清.创新高教体制世纪发展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1

[4]《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4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教学管理 人性化 思考实践

近些年,“师生关系”成为继“医患关系”之后,又一对比较敏感的社会关系。学校中经常出现类似这样的新闻,如“教师公然大骂学生”,“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后退学”等等,这样的负面新闻让本来“教书育人”的教师典范形象瞬间成为众人指责的众矢之的,这样的转变教育部门应该引发反思。学校管理的任务就是整合人、才、物及各种办学资源,管好人、理好事、办好校、育好人,究竟学校对于学生管理的方式是要遵循传统,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唯诺诺;或者是运用更为灵活和方式,运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让学生更加爱其师尊起道,让校园环境更加和谐。同样,这种管理模式也可以作为校方对于教师、教辅等人员的管理方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话题。

一、目前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1.观念障碍

一部分学校教师仍然把教育教学当作一项“产业”看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区分教师与职工的差异。教师教书育人,承担的责任远远高于一个普通的企业员工按部就班打卡上班的职责。传统教育观念把教育当作实现某种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手段,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已达到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这样的理念是陈旧而错误的。教学管理的全部任务就在于培养精通专业技术的“才”, 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体制障碍

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在保证学生“整齐划一”的规范守纪律的同时,并不关注学生个性化、创造力的发展。市场经济打开国门,让以前根本见不到的改革开放的全新特色,出现在各行各业当中,教育当然也不会例外。如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人心,教育体制也随之进行改革,用人性化思考理念看待走进教室的学生,打造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

3.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的缺失

由于观念和体制的障碍,让教师的校园生活充斥在一种自由散漫的状态当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最为保守的“职业病”。学校管理体制守旧,导致学生接受到的管理也是严苛而不通人情的。教师、辱骂学生、甚至殴打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责问其教育道德何在?学校需要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人性化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学校对于中小学学生、教师的管理是合乎规范的,是尊重人性的,是有道德行为约束力的。

二、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模式初探

1.制定以“人性化”为参考理念的教学管理守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校方的“规矩”更是指引师生未来发展方向的最重要“指明灯”。学校管理理念必须推崇“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在制定《教师管理条例》、《学生管理守则》方面更要注意是否考虑到“人性化”。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的最佳局面就是“领导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以工作为本”,学校领导需要把教师的地位放在第一,因为他们是学校职能真正顺利执行的第一线工作者,是保障学生学习、校园正常运转的最稳定力量。教师则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因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在学校工作自然承担了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责任,这不同于一般企业对于一般员工的要求。如果学校能够形成这样的管理模式,达到至上而下、全体教工的协同工作,保障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良性互动。让人性化管理深入教工人心,提升教师主人翁精神,把学校和学生当作自己的一部分进行照料,发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2.建立公正公开的民主测评体系

教师的工作比较复杂,难以通过简单的“指标”去衡量其工作的好与坏,这对于学校民主测评教师的工作业绩势必增大了难度。但是如果能够测评教师的水平,对于规范学校人性化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学校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管理,从而保障学校良性运转。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比较人性化的民主测评,这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做好自我测评。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较为客观的认知和评价,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及时反省自己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做好时机。每个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发展优势和不足,拟定出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的体系。其次,重视学生对于教师的民主测评。学生是接受教师教育的最直接受众,学生对于教师展开的民主测评可以显示出教师阶段性工作是否让学生满意,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3.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定期开展教师素养培训

学校并不担心教师教学教法出现大的纰漏,因为教法的缺失可以通过技能培训的方式得以弥补。但是教师如果本质上有道德的缺失,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欺负学生、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并且以此为乐不以为意,这势必给学生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老师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对学生的心智健康培养和改造存在非常消极的不良影响。所以定期开展教师素养培训,对教师道德规范这一方面及时进行“补课充电”,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所肩负的重担,增加教师的责任感,这是学校人性化管理所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一项艰巨任务。此外,也可以在校园内部可以建立“优秀教师模范展板”,对学校优秀教师进行嘉奖,这对于其他教师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项参考,保证教师良性竞争得以开展。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用来形容教师的。学校管理重视人性化,势必为教师工作有效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样也为学生学习创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让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大幅度提升,因此,学校在制定校园管理方案的时候,务必要多加考虑如何在校园内部形成良性的人性关怀管理趋势,保障师生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金含芳.学校管理系统分析[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篇5

【关键词】教师 人性化管理 坐班制 农村中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中学阶段由于有中考压力,实行坐班制可以保证教师的工作时间,让广大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依赖性较强,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的照顾;现在小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学生难以管理。鉴于此,大多数中小学都实行坐班制,不少农村中小学学校也开始实行这种刚性的管理模式。学校都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让教师有事无事都要在固定时间内待在学校里,要求签到签退,不得迟到早退,以保证教师在学校认真从事教学工作。难道只有这种“封闭式管理”“军事化管制”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W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任何忽视教育教学规律,用强制手段来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用坐班制来禁锢教师的行动,都是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师与人性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灵活多样,不能强制搞8小时坐班制,应当给予教师充分的个人空间,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平台,任其发展,施展才华,做到人尽其用。以柔性管理为主,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结合起来,二者相得益彰;以参与管理为主,把权力管理和参与管理协调起来;以定性管理为主, 把定量管理和定性管理统一起来[1]。

人性化管理思想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的Y理论。他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只要赋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推动和激发人的能动性,人在工作中之所以产生消极态度和抵触情绪是由于工作环境给他带来了压力。这种理论指出,在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即是否满足了人的高层次需求。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关注人的感情世界,崇尚人的生存价值,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为本,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人性化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柔性管理,是一种具有亲和力、灵活的管理方式[2]。教师管理应是使教师在人性得到最大释放的基础上让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教师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而且管理的对象是具有广阔视野的知识人。所以,人性化管理是教师管理的核心。

三、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只有做到以人为中心,充分地尊重、信任教师,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服务教师,才能让教师时时处处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让教师身心处在一种愉悦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唤醒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情感,这是教好书、育好人、办好学的前提。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大部分教师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厌恶压服、被管制。而教师只有真正体会到领导者的人性关怀时,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把这种人文关怀传递给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师生关系才能良性发展,学生才会不断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课堂也才会充满勃勃生机。

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空间是不固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在信息化时代,不应仍以传统的坐班制来约束教师的活动时间。不少学校实行坐班制以后,并没有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少教师消极怠工,上班时间玩手机,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抱怨学校不该把制度定得这么死,他们就算在固定时间待在学校,也不见得会兢兢业业,反而影响了那些积极工作的教师。

实行弹性管理,给教师创造一种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形成自我内驱力,为教师创造性地发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尤其是农村教师压力很大,强制性坐班让不少教师内心很压抑。教师带着这种情绪去工作,必然会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农村学校要在入情入理的条件下建立必要而又较为民主的考勤制度,制定适合本校实情的工作规则,给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心理空间一定的自由度和人文关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他们扎根基层,安心从教,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53-02

人性化护理干预是医学界引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患者恢复健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措施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及应用效果。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该院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其中32例为高血压肾病患者,25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43例为由肾炎引起的尿毒症患者。运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为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1.2±9.4)岁,实验组为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年龄为(39.7±9.1)岁。

1.2 方法

对照组血液净化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对患者行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给患者提供更温馨的住院环境,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人性化护理的具体实施如下。

①营造人性化护理环境。对普通人而言,温馨、舒适的环境可以产生愉快的心情,而对于患者,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也非常重要。为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首先要从日常用品着手,给患者及时提供必备的住院用品,如脸盆、餐具、热水瓶等,并将其合理摆放,给予患者提供24 h热水,病房内提供报刊、微波炉等;保持病区整洁干净,空气畅通,光线充足,安装空调,保持温湿度适宜;患者刚来到血液净化中心时,对于医院环境常常会有紧张感和陌生感,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基本情况,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环境,减轻血液净化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②心理护理干预。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护理模式的开展,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大多为行血浆置换手术治疗或是长期透析的患者,由于患者缺乏自身疾病知识,并且遭受疾病带来的折磨,其往往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1]。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心理活动和顾虑,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减轻其对疾病治疗的恐惧,培养患者的乐观情绪与良好心态,提高治疗信心。

③治疗前护理。由主管医师、护士长根据血液净化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到病房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血液净化的操作方法、治疗目的、治疗效果等,使患者正确认识治疗方法。认真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药物过敏情况、既往病史、血管情况、各项检查结果等,同时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作详细的交流,针对不同病情的血液净化患者,做好健康心理指导工作,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心理指导过程中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患者采取多样化的心理指导方式。

④治疗中的护理。在血液净化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动作应当快、准、稳,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血流量、心率、病情变化等情况[2]。确保治疗环境安静、舒适,并告知患者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向护理人员反映,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

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血液净化操作过程中,低血压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经过多次的血液净化操作后,可使其机体内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大量减少,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给患者补充足够的水量,同时,要严格控制患者脱水速度。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现象,为了防止肌肉痉挛的发生,应适当降低超滤速度,尽可能避免过度超滤,或者适当提高透析液钠离子浓度。静脉留置导管可能会引发感染,导管感染一般可分为3种:血液扩散性感染、导管出口部分感染、隧道感染,因此要严密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和隧道表面是否出现肿、红、热等症状,或者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若有前述症状,应当为患者定时消毒,及时更换敷料[3]。个别血液净化患者会出现体外循环管道漏血、体内出血的情况,发生这种症状时要减少肝素用量,或者使用低分子肝素,严重者可此采用无肝素抗凝血透析法,要密切关注患者血流量运行速度。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5.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如表1所示,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8±4.2)d,并发症发生率为18%,有4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占总体的84%,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5±2.1)d,并发症发生率为6%,患者满意率达100%。两组病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7

关键词:妊娠合并高血压;人性化护理;预后

高血压是妊娠期产妇常见的合并症,患者血压升高,对患者和新生儿的健康都会造成重大威胁。研究表明,超过25%的妊娠合并高血压产妇在孕期或者分娩期发生先兆子痫[1]。除此之外,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还会出现一系列如早产、胎盘早剥甚至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所在,加强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监视护理对保证产妇围产期安全和婴儿顺利分娩也具有重要意义[2]。为了探索有效的针对妊娠合并高血压产妇的临床护理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对收治的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74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经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和产检确诊的妊娠合并高血压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28.7±4.2)岁,初产妇53例,经产妇24例,其中轻度妊娠高血压24例,中度妊娠高血压33例,重度妊娠高血压17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产次、妊娠合并高血压程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所有产妇入组后均给予常规妊娠高血压治疗和护理措施,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安静,鼓励患者卧床休息。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做好患者口腔和皮肤卫生的护理,实时监测患者胎心和胎动的变化,遇异常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提醒患者和家属按时进行产检。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基础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分娩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介绍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特点和危害,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做好风险预防;加强对患者血压的监测,检查患者心肺指标、尿蛋白,需要时增加产检次数。(2)用药和辅助治疗护理。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用药期间加强巡视避免药液外漏,增加胎心和胎动的检测频率;给予患者吸氧以改善患者组织和脏器缺血情况;调整患者为左侧卧,避免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成压迫从而影响子宫胎盘的血供。(3)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一系列诸如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稳定患者情绪,降低血压波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面对分娩。(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既能够满足身体物质需求又不影响治疗和分娩的食物,以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为佳,减少动物脂肪和食盐的摄入。(5)分娩前后护理。手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给予患者分娩指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实时监测胎心率,做好母婴监护;分娩后保持产房安静,每隔3h测定患者血压;注重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量,保持患者会阴卫生,预防产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产妇的血压变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测定护理前后产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 血压和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产妇血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和并发症比较

2.2 SDS和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妊娠合并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妊娠合并症,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水肿、尿蛋白升高、抽搐、昏迷以及心肾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妊娠合并高血压严重影响着孕患者预后和胎儿的生命安全,研究显示妊合并高血压是已经成为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3]。邝慕洁[4]研究指出,有针对性地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效的护理和精心的调养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症,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患者预后,且护理效果优于产前定期检查,可见改善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积极防治和早期护理干预。

人性化护理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患者权利与要求,患者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与关注。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临床基础治疗、检查和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了精神和情感上的干预,将人性化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从基础护理、用药和辅助治疗、心理干预、饮食护理以及分娩前后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产妇血压,减少分娩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孔祥梅.妊娠高血压合并先兆子痫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358-358.

[2] 朱春迎.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38-139.

篇8

1.教师职业要求

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同时由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等得不到充分满足,在其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就会对其教育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产生消极影响。在学校管理中,为了避免教师产生懈怠的情况发生,就需要为其创造一个自由与和谐的人性化环境。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良好途径。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通过积极的、可控的学校因素和选择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主导作用的,学生作为学校的基本管理对象,学校实施的人性化管理会对其在情感和认知上起到促进作用。由于教育评价体系在教育实践中尚不健全,教师有时便会过于追求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全面发展,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想把学生的发展与需要放在首位,学校就要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3.学校管理的需要

学校管理涉及学生、教职工和学校管理者,而这些被管理者追根到底都是对人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被管理者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教职工在开展教育工作中受学校管理者的指导,而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些都对学校进行了一种不约束与规范的管理要求,而不是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实施控制和干预。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二、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

人性化管理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组织发展与管理的动力源泉是人,而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质则是坚持以师生为本。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个性的发展为本,坚持为学生服务,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整个优化育人中了解关注其心理情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考虑。另一方面,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本,学校领导者应与教师坦诚交往,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了解关爱每一位教师,使其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2.正确认知人性

在学校进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教师在人性中所存在的差异,对其不同的主张与期望进行包容;另一方面,又不能放纵其人性中的消极方面与弱点。在管理实践中,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发挥人性中积极的一面,并加以抑制人性的弱点。

3.实施有效激励

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在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时候,要打破传统金钱奖励与惩罚制度,正确看待精神处理与物质处理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视精神激励。了解教师需求上不同层次的特点,采用多种激励方式。

4.制定合理规范的制度

人性化管理必须以规范制度作为基础。学校如果撇开制度谈人性化管理,将会出现一种裙带关系,难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人的行为如果缺乏制度进行规范,人性的弱点等就受不到了约束,最终导致管理上出现混乱。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融会在制度设计当中,实现管理的人性化。

5.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人性化管理中要体现出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团队。建立一种良好的团队精神,是人性化管理成熟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集体归属感,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教师的内在积极性。

6.重视个体

人性化管理的目标是组织与组织人员的共同发展,但也要对个体加以重视。一般情况下,人的出现形式是个体,而且他们所考虑的更多是个人的利益,要求个人得到重视与尊重,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实现的要求。因此,在学校进行人性化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者要从个体出发,了解个体心态,尊重个人价值,承认其个人需求。

7.凝聚人心

凝聚人心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关注并理解人的情感。为了进一步为教师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展示才能的平台,学校领导者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从而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之敢于创新。同时对于学生而言,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想法,采用人训导式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个体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

三、总结

篇9

党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要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培养人才,它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它是一个由“人——人——人”组成的管理体系。

因此,学校的管理,归概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党校作为学校的一类,其性质、任务及教育培养对象与普通学校比,更要求其实行人性化管理。这是因为,党校以培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为己任,兼有对党校系统大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的培养。它的管理人员党性强、觉悟高,教职工综合素质高,它的培养教育对象———广大学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均来自机关和各二级厂矿,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好,他们多数已有家室。他们到党校接受再教育,是我国企业改革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党校对他们实行人性化管理,能减少他们的失落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能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提供诸多便利。

同时,由于党校与这些学员都是平级的二级单位,党校无权、也不可能采取与各二级厂矿等同的行政措施或手段对学员进行管理。即便有,也是非常下下策策的。这是因为广大学员多数在本单位是管理者,到学校后成了被管理者。而要实现从管理者到被子管理者的转变,需用要一个过程。

因此,较为强硬的行政措施只会伤了广大学员的自尊,增加学员“被整”的感觉,并对公司要求到党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初衷质疑。所以,党校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用校管理者、教职工的人格魅力影响广大学员,在信任、尊重、激励中发展人,在感染中教育人,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使广大学员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学员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培养他们的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党校管理效能提高。

党校实行人性化管理,能使管理效能最大化,但是,实行人性管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此,要澄清人性化管理中的三种误区。

“人性化管理就是宽松管理”。要知道,滋生宽松管理的原因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主要模式是要求管理者微观公,学校管理细化,这样,管理者成了一部机器,按部就班,教师、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盼望宽松管理

。而人性管理并不是宽松管理,它是一种弹性管理,它裨是“把人当人看”,尊称人性规律,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即苦中有乐。

篇10

【关 键 词】大学生 人性化 管理方案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必须履行培养教育人才的职能职责,随着高校改革的加快,国家不光起到对于学生的教育素质,而且更加关注于对于大学生人性化的管理。贯穿高校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就是学生管理工作,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生存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滞后的管理水平。随着高校扩招的全面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应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形势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由于多数高校对学生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出现了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同时,很多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在组成上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有些兼职学生工作者由于自身业务教学和科研花费了大量精力,导致他们在学生管理时间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大部分兼职教师学生管理的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学生工作者普遍出去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很少,都导致他们的业务水平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僵化的“制度化”、“家长式”管理方式。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置学生于被看管、被监督之下,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往往被压制,学生的很多新思想和新思维被僵硬化的制度所束缚,比较僵化、滞后,“制度化”、“家长式”管理方式的管理思维处于主要地位,管理形式过于单一。而且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很难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出来,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受挫。以往很多教师教育学生都带有意味的家长式管理的色彩,把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成为人格健全、具有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管理学生也往往使用“严禁”“不许”“不准”等命令的口吻。这种家长式的管理经验,使学生的主观思维受到抑制,无法将自己的优势项目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无法体现出高校的人性化管理体制。

(三)表面化、形式化的管理现状。虽然人性化管理的提出已经有很长时间,但在很多高校,人性化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很多对于人性化的管理只是停留在最基础的表面,无法真正的体会到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多高校现行工作体系和工作内容纷繁复杂,大学生学习时间长、情况复杂,加上高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剧增,一个学生工作者需要管理二三百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者完全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保姆,每日陷于事务堆之中,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这些琐事牵扯了大量的精力,使他们很少能静下心来研究一些学生工作规律、学生特点和学生思想动态等方面问题。在学生管理上“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根本就谈不上从学生思想深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人性化管理是学生工作“制度化”、“家长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学生管理沿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强制管理,“制度化”、“家长式”管理则显得过分刚性化,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管理,特别是教育领域的管理一定要因人而异。学生管理应采用刚柔并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运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途径实现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这正是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高校、和谐校园的必然趋势。

(二)人性化管理是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必然要求。大学如果想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意意识,首先就要提高教师人性化管理能力,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特点:思维十分活跃,接受信息能力较强;成长环境优越,自理能力、协作意识差;人性化管理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除了加强师资队伍的人性化管理能力,还必须实行综合的设计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意志脆弱,承受能力差;心理、思想发展不平衡;过度沉迷网络等等特点。当代优秀的大学生就是指教师具有较好的控制协调能力,这些学生能在一线的市场化商业运作中,很好的掌握和把控相关创新能力,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他们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自由的人格;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世界,有独特的观点,强调自身的价值。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当代大学生虽然理论基础比较雄厚,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非常的扎实,但是在具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的欠缺,主要是由于在学校确实人性化管理,他们没有接受开放式的教育,更多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而缺少了素质教育,因此,在新情况新变化下,必须调整和完善学生管理方式,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又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问题,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大学生应该掌握前沿的学术理念,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单一知识背景的学生显然无法胜任综合化设计教育。现有高校的大部分学生还是过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水平,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较为透彻,但是缺少实际一线工作的操作经验和锻炼,而并没有将更多的实际和精力投入到一线的工作中。

三、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情感交流,体现人文情怀和关爱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理解并关心人的情感是激励士气、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加强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性化管理也是一种情感管理。作为学生工作者,应该切身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学生真正需要的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需求,学生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密切关注学生层面的不稳定现象,弄清楚原因所在,及时加以解决。学生工作者是人性化管理的执行者,只有工作者将大学生人性化管理方案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才会更好的体现效果。

(二)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新理念

理念主导行动,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深入到每名学生工作者心中,渗透于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学校要重新看待自己与学校的关系,双方不但是教育关系,项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发展的需要,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学校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服务管理的相关理念,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里的服务,不但是指学习条件的改善,而且更是一种服务文化理念的传播。始终以学生的呼声和愿望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抓落实,不搞形式主义,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想学生之所想,从以教育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转变到强化服务、沟通、引导的新格局上来,满足学生在学校的合理化要求,从人性化角度来满足学校的需求。积极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由传统的“教育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新理念。

(三)倡导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现在社会不光需要学术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学习和创新。需要学生在学校通过人性化管理,而且更加需要道德高尚的新一代人才,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己服务,从而激发其对学习、对学校的热情,通过大学生人性化管理,可以使学生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自己,从更专业和全面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使之更好地全面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和班干的职能作用,让学生自主自发管理,通过自己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包括学生干部的任免、考核、评奖评优,以及对班主任、辅导员做出客观的评价,真正做到师生沟通。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可以给学生以人文情怀和关爱,相互理解的关爱环境下成长,让学生与学校在相互尊重,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人格健全、具有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学生工作者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个性,使学生达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形成自己的约束机制。让普通的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人性化管理,去不断的观察和改造自己身上的问题,提高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水平,有关行政部门领导应该增加教师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建设,加大教育经费拨款力度,形成以学生主动参与和研究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学习体系,并做好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使受训教师形成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学年全面评估考核,使教育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保证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为了适应新课程方案实施,作为教师,首先教育教师应该开展各种渠道进修和自我学习,克服惰性,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其次,要在教育观念上转变,重视教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此外在生活中,领导应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更加关心教育教师,减轻他们的负担,优化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使广大教育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人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永涛,王绽蕾.论大学生管理的人性化、个性化、制度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