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房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房屋设计

篇1

关键词:暖通设计;取暖设备;环保;房屋建筑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thorough popular sentiment,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the HVAC design in order to be more energy saving is the main design direc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design scheme. In real life, design development of HVAC designers from the rigid design direction past tends to dynamic process, high-Tec technology more slowly i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re, not only improve the innovation continuously rigid design accuracy was previously in HVAC design. So the HVAC design toward standardization, rationaliz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o maximize play in saving energy on th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HVAC design; heating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us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

1 前言

在当今能源日益缺乏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面对我国房屋采暖能源大量消耗的现状问题,应从采暖设计上入手,通过研究房屋建设中采暖设计方案,并提出有利于未来的社会发展形式。

采暖设计是房屋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面对我国房屋每平米采暖能源消耗已远远超出世界其他国家消耗量的问题,如何节能减排在房屋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2 房屋建设工程中暖通的主要方式

2.1 冷暖房间空调器采暖

空调器采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热型,通过电热器将空气加热,然后送入屋内,由于压缩机在冬天因寒冷天气不能正常运行,要打开空调器的风机,导致电量消耗较大;另一种是热泵型,在空调器的制冷系统中安装上四通换向阀门和单向阀门等设备,与冷风空调器的原理基本相似。

2.2 热水器采暖

热水器同样有两种采暖方式,一种是燃气热水器,通过燃烧天然气将冷水加热,向屋内供暖,但导致天然气大量消耗,用户很少使用;另一种是电热热水器取暖,由于耗电量比较大,大多用户只在供应热水时使用,很少用其采暖。

2.3 电暖器采暖

电暖器采暖主要用于取暖房间的局部区域,通常使用有石英电热管、电暖风机和辐射采暖板等采暖设施,与电热热水器一样,要消耗很大的电量,设备功率较大,使用时用注意安全。

3 暖通设计出现的常见问题

3.1 屋内空气参数设计不完善

许多房屋设计者在暖通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由于早晚开窗通风时和进出房屋时冷空气的流动参数,并未将其消耗热能量的参数算入其内,导致房屋暖通设计中的空气参数不合理。另外针对房屋内不同房间内温度没有合理计算,不同房间对空气温度要求也不一样,如卧室、客厅及浴室等,往往人们对卧室空气温度要求比较高一些。

3.2 卫生间的供暖设施选用上不完善

大多房屋设计规范中提到,卫生间内的取暖器应根据室内湿度情况进行采用,如铸铁取暖器应在湿度较大的房间内安装,有效防范湿度对取暖器的腐蚀,然后大多数房屋的卫生间内安装的是钢制取暖气,在湿度较大的房间内对其腐蚀相当严重。因此,在常年湿度较大的卫生间内尽量选择铝制取暖器或铸铁取暖器。

3.3 膨胀水箱与冷热水系统相连接处不完善

现实房屋中的许多冷热水系统通过阀门连接到膨胀水箱,这大大影响了房屋设计规范,规范中要求不应该在膨胀水箱与冷热水系统交界处设置阀门,很容易在使用操作中出现安全隐患。

3.4 供暖系统安装设计上不完善

3.4.1 回、供水管道制高点不完善

房屋内供暖系统在回、供水管道高点设计中往往将排气装置漏掉,在管内气体聚集时,很难及时将其排出,导致热水无法输入到高点,长期下来,应该采暖系统的正常使用。

3.4.2 主立管引进设计方面不完善

一条主立管在引进时分为多个环路,然而并未在多个环路上设置阀门,当供暖系统需要维修时,须将整个主立管的阀门关掉,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在供暖系统运行中也不能很好的控制各个环路。

3.4.3 供暖系统两侧连接处不完善

供暖系统散热器双侧的回、供水的管径是在同一条路径上,由于热负荷能量与散热器数量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引起双侧水的压力失去平衡,不能按照规范设计中进行合理分配。

3.5 房屋暖通设计中管道布置不完善

许多建筑房屋内的层高往往很低,在布置采暖管道时并未合理的考虑整体建筑结构,有些房屋的取暖主管道安置在顶层的梁下,不仅使房屋内的使用空间按大大降低,而且对房屋建筑层高上造成严重影响。有些则是将取暖管道设置在通道的地面或着墙角处,这样既影响了住户出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减少整体空间。

3.5供暖方面主要问题

3.5.1入口入户装置问题

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规定,热水采暖系统,应在热力入口的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温度计、压力表及除污器,必要时应装热量计。设计人员往往只注意入户热力装置的设置,忽略了入口装置,有些图纸标注了入口装置所采用的标准图集号,而有的图纸则被遗漏,所以审图部门经常提出意见。设计人员在施工图中,除要说明遵循上述规定外还应特别强调两点:

热力入口的供水管上最好设置两级过滤器,一级宜为3.00mm孔径的粗过滤器,二级宜为60目的精过滤器,回水管上宜设置滤网规格不小于60目的过滤器。

在入户前的供回水支管上加装泄水旋塞。如小店某住宅小区,采用分户计量的集中供暖方式,供暖后许多住户的散热器不热,查其原因,过滤器处并未发现堵塞物,散热器均为无砂铸铁型,最后拆卸管道后发现,原因是管井内入户前支管下翻处的弯头内堵满了大量的细砂粒,虽然设有水过滤器,但网滤孔径太大,所以造成了堵塞,后加装了泄水阀堵塞后放过几次水,再未出现不热的问题。

3.5.2入口数量问题

关于入口数量问题,做法不一,有的开发商要求一个单元一个入口,目的是便于管理及收取采暖费,有的开发商则要求一栋楼一个入口,原因是可以节省基建投资,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设计人员既要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线系统。同时,设计图纸中应标明入口管线距建筑轴线的水平距离、耗热量及管径,若为多个入口时,应分别注明每个单元的热负荷及管径,而有些设计仅标明了总热负荷,这是不妥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室外热网是由热力系统来设计安装的。

3.5.3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应单独设置

设计规范规定,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独立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然而,有的工程将楼梯间散热器与相邻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双侧连接,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邻室房间散热器,这样,由于楼梯间难以保证密闭性,一旦供暖发生故障,可能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甚至冻裂散热器。

3.5.4带有底层商铺的住宅的采暖问题

对于带有底层商铺的住宅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对建筑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和热计量装置,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或者商铺未单独设热计量装置,或者与住宅采用共用系统,目前,沿街带底商的建筑越来越多,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来设计,以免使用后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6空调通风方面

3.6.1制冷机装机容量偏大

目前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采用负荷指标估算,致使制冷机装机容量普遍偏大,造成初投资的很大浪费,同时影响部分负荷下的冷机效率。

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采暖空调制冷手册等给出的商场类建筑夏季冷负荷的概算指标为210W/m2~240W/m2,旅馆办公类的冷负荷指标为94W/m2~163W/m2。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考虑各种各样的安全系数,使单位空调面积的制冷机装机容量大多比手册中冷负荷概算还要大,远大于实际运行中单位空调面积峰值冷量,造成空调系统初投资的大量增加,而且从全年来看,建筑的实际负荷处于峰值的时间很短,所以实际上冷机的大多数时间将在比较小的负荷率下运行,COP不高,从太原地区统计的结果来看,商场冷负荷在100W/m2~150W/m2之间,办公冷负荷在70W/m2~90W/m2之间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3.6.2保温材料选用不当

保温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使用寿命及使用场合,市场上的保温材料品种不少,但由于费用与便于施工等原因,很多工程采用铝箔玻璃棉保温。铝箔玻璃棉制品作为风管的保温材料效果还可以,因为风管的表面温度高,不易结露,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材料的容量及铝箔胶带的质量加强控制,以保证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绝热效果。由于玻璃棉的吸水性太强,不适宜用于冷冻水管特别是立管的保温。前几年由于经验不足,早期空调设计中使用玻璃棉保温的水管系统已经出现了结露现象,所以建议业主尽可能使用较好的保温材料,如“欧文斯克宁”、“福乐斯”等闭孔保温材料,或目前市场普遍使用的“橡塑”材料,以免今后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及浪费。

3.6.3水泵扬程选择不当

水系统扬程选择,各个设计差异很大,如某工程冷却塔放置在60多米高的屋顶,冷却水为闭式循环系统,而设计者在选择水泵扬程时竟将高程也加进了水泵的扬程中,结果所选水泵扬程高达80多米。还有的设计在选择冷冻水泵时,不考虑冬季与夏季流量的不同,如某工程夏季空调所需7℃~12℃冷冻水的循环流量是600m3/h,而冬季所需50℃~60℃热水循环量为289m3/h,可见夏季空调冷冻水循环量要比冬季采暖热水循环量大得多,所以冬夏季合用一台水泵是不合适的。冷冻水泵热水泵应分别设置。

4 房屋取暖设计的要点分析

4.1 安全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后房屋取暖的安全问题也成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商家为了吸引用户,在暖通设计上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的保证用户的安全。例如在取暖工程中住户安全问题,在取暖空调系统中是否能传播一些严重型疾病及室内空气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或者在使用取暖设备时防火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家应在房屋建筑中考虑到这些可能出现的隐患,建立好预警措施,及时检测出安全故障,做好防范等。

4.2 可行性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取暖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从供水和供热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能够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设计方案,合理的解决取暖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在针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暖通设计中,更要认真分析以往的数据,提出符合特殊要求工艺的设计方案,确保完善。

4.3 环保性的分析

当今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用户人群在购买房屋时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暖通设计者要在暖通设计时采用环境温然相对将少的环保产品或者新型环保产品,同时也要考虑暖通系统在使用中产生的污染,针对这些要求,设计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才能设计出对环境污染较少的设计方案。

4.4 经济性的分析

经济效益无疑对商家和用户都存在较大的吸引力,投资方在购买取暖设备时往往从设备的价格、质量、使用情况及档次几方面考虑,投入一定的限额资金完成设计方案的施工建设,在材料和设备的选用上结合实际情况行购买,既要保证暖通设备的实用性,同时还要防范漏项和重项现象的发生,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情况合理的相结合。暖通设计者要根据其经济性做出有效的方案,确保各项资金合理分配使用。

5 合理解决暖通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5.1 完善房屋暖通设计中的可行性

暖通设计者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满足房屋内温度、湿度的方案,合理的安装取暖设备,尽可能的减少因四季变化对取暖设备负荷的需求,采用自动化系统调节技术,从而减少施工人员的操作性。

5.2 遵守暖通设计的相关规范

加强暖通设计者对相关设计规范的学习,定期给与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设计者自身对执行房屋暖通设计规范的自觉意识,同时注重暖通相关规范的宣传工作及现场实施情况,以便在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获取更多效益。

5.3 完善房屋建筑中设备合理应用

在暖通设计方案中要注重不同房屋对温度的需求,如浴室要求温度在 25 度以上,而卫生间则只要求温度在 15 度以上就可以了,所以在明确室温的需求下,合理选取取暖设备。在房屋采用地暖设计工程中,要注重所供应的热水温度不应高于 60 度,否则会减少采暖设备的一定程度上的使用寿命。

6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战略,当前许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在房屋建设上采用新型环保资源。就目前房屋暖通采用的主要方式,在建筑中暖通设计的情况及系统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使房屋建设更加合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兵.房屋建筑工程中暖通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0,15(28):55-57.

[2] 杨明岳. 关于房屋建筑工程中暖通设计的思考 [J]. 山西建筑,2012,13(32):178-180.

篇2

关键词: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在我们国家,一方面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起步很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建筑还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开展了低层、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但这些仅仅是处于研究和试点工程阶段,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另一方面,我国的房屋施工面积目前已经达到32亿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是25亿平方米,商品住宅投资2.56万亿。特别是唐山、汶川大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我国的房屋建筑体系和结构安全性能提出了极其重要、革命性课题。再有我国的钢铁原料充足,单从绿色、环保、可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出发,应当提倡鼓励发展钢结构住宅。基于这些,在我国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需求是十分可观的。

基于以上两点,为了推进我国住宅建筑的产业化,国务院曾于1999年在第7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发展钢结构住宅,有利于扩大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会成为住宅产业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1.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特点及标准规范

1.1 特点

在我国,钢结构住宅主要是以钢结构为骨架,配合多种复合材料的轻型墙体拼装而成。它具有自重轻,墙、梁、柱面积减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还可降低基础费用、增加使用面积及便于管线布置;同时还具备重量轻、强度高、抗震好优点,适应结构变化和建筑外貌风格;还具有污染少,易维修改造并可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

1.2标准规范。在我国有关钢结构住宅政策及标准规范如下:《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1998.8.20;《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CECS261--2009;《上海市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DJ08-2029-2007;《莱钢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导则》JD14-002-2006 ;关于印发《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的通知,建设部文件建科[2001]254号等。

2.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为了推进我国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的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建设,在其建设中有必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方能满足人类的实际需求。

2.1 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设计中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的构造形式来满足使用者的各项需求。我们知道,住宅是为特定人群建设的,首先要满足人的需求,其建筑风格和形式要贴切反映人的使用方式、审美取向等。现行的建筑设计趋势即是要求住宅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和根据使用者特征而细腻设计这一特点。

2.2 做好结构的稳定计算。目前在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力框架稳定计算。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

2.3建筑师的重要性。在实际设计中,建筑师必须同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建筑构思能够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得以实施,也只有在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材料所能创造的结构形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后,才能有更广泛的构思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构思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而且方案的可实施性才能更强。

3 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案例设计

3.1工程概况

某城市软体区1#商住楼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层。在此建筑楼内,地下是车库,一到三层是公建部分,四层及其以上是居住楼,它的外窗使用PVC塑钢窗以及中空玻璃。其中承载重量的框架是箱形截面柱和H型梁。由于屋内的空间很大,可以精装修,这样更能发挥出钢结构的优势作用。介于是钢结构加工制作箱型柱,我们采用的是钢板。这样,对于加工以及钢结构构件的除锈和焊接必须在加工车间完成。

3.2箱型柱制作方法

3.21钢板的拼接。因为段柱高度均在12米以下,为了确保在下料后钢板的直线度,施工人员要做的是把两块钢板拼接在一起。

3.22 组装焊接。在这里施工人员采用的是H型钢作为暂时的组装平台,并组装焊接衬板以及在两个腹板上划上组装线。在衬板内侧每隔300mm焊10-20mm焊缝。将一腹板与隔板组对进行定位焊。

在焊接时,施工人员采用2台埋弧自动焊沿着相同的方向去焊接两条焊缝。在等一层焊接完成后要把箱体翻过来,焊另一面的两条焊缝。其方法与上述的相同。等到焊接完成再把箱体翻身去焊接另一面的两条焊缝去。焊接完成后,施工人员要把引熄弧板在离母材5毫米处切断。

3.3 钢结构的安装

3.31箱型柱的安装

在实际施工安装过程中,箱型柱的完成顺序是材料采购,加工,运输,吊装,连接,剪力墙框架立柱为150*150H型钢。其中立柱单根最长是12.5米,最短的是4.5米。

3.32 吊装顺序的基本思路是从中心向四周拓展,进而确保框架在安装时的对称以及牢固。立柱安装吊装采用QTZ-80型塔式起重机,利用柱顶临时设计连接耳板为吊装吊点进行吊装。立柱连接采用临时连接板和临时螺栓进行连接,形成稳定的单元框架后调整焊接及UT检测。

3.33 钢梁安装。在这施工人员可以将其分为主梁安装,次梁安装以及外挑梁安装。同时要注意,在立柱形成单元后,主梁要使用捆绑串吊施工,依据此工程的设计要求吊装的数量应在两到四根。因为空间与接点的现实情况,次梁与剪力墙框架梁通常使用单根吊装。

4.总结与建议

目前,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被有关部门确定为重点推广应用的技术与产品,其诸多优点与符合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便于实现产业化推广等特性已得到更广泛的认可。通过地震造成建筑物损毁与重大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在地震区更多采用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的钢结构住宅建筑已成为许多政府部门或建设主管部门的共识。

但在实际施工建设中我们要不断总结与交流经验,提高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建造的水平与质量,针对不同地区、差别的工程个案,应制定专门的设计、施工技术条件,通过采取优化技术与管理措施,切实为社会提供经济实用、性能优良的钢结构住房。

参考文献

[1]蔡玉春.面向产业化的钢结构住宅工程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2]胡孜华.浅谈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篇3

[关键词]基坑支护;围护结构;支护结构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支护工程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房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的合理搭配和选择,对基坑支护工程的科学设计,可解决基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房建基坑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及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1房建基坑工程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1.1基坑土体结构

房屋建筑物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内侧受到外侧的压力逐渐增加,并且对整体基坑围护结构都会造成压力,这样基坑围护结构会向基坑内侧发生一定的位移。基坑开挖施工中基坑内的土体结构受到的应力得到释放,这样基坑的土体会向上发生移动,基坑内部土体隆起。基坑由于受到的压力发生失衡的情况,使基坑发生变形,发生变形的程度与基坑的土体参数具有一定的联系。经过实际施工的结果分析,硬土区域基坑在稳定性上要强于软土区域,在土质比较差的砂土现场施工,基坑受到的振动比较强,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比较差,然而,土质比较硬的施工现场,基坑施工中危险性比较小。根据HS土体硬化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基坑施工中发生变形的情况,与施工土体的变形模量及泊松比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土体结构是影响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重要客观因素,在房屋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要对施工土质进行全面的勘探,并对施工土体的参数进行科学分析,然后进行基坑支护的科学化施工。

1.2基坑地下水

基坑工程施工现场对地下水要进行科学处理,否则基坑内会渗入地下水,进而导致基坑工程管涌和水土流失,造成基坑工程很不稳定。而且地下水会导致基坑工程土体的潮湿,影响工程施工,严重阻碍基坑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地下水对基坑工程施工的影响很大,地下水比较多的施工现场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具有很大的施工难度,因此,须设计好降水措施和防水措施,保证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目前,在基坑工程中常用的处理地下水的方法为建立止水帷幕,或在基坑内建立井点用于降水。

2房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房建基坑支护工程是保证基坑施工土体受力均匀,进而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房建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主要是从构建围护结构及建立支撑结构2个方面进行设计,并结合房建基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基坑支护技术及完善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对房建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设计研究。

2.1基坑围护结构

本文基坑围护结构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围的排桩,并结合基坑钢板桩、SMW桩和土钉墙等基坑支护方法进行设计。对基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地质考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基坑开挖的影响因素,设计基坑围护结构。在实际的基坑支护工程中,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要把多种围护类型结合在一起进行应用,这样才可达到基坑围护的优化状态。本文采用主流的基坑围护组合结构设计。

2.2基坑支护结构

本文房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及钢结构支撑结构2种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设计是把钢筋混凝土浇筑成型作为支撑梁,结合基坑围护体系中的横梁共同起到基坑支护作用,建立完整的基坑支护体系。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可根据基坑施工的实际,量身定制出符合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内支撑结构体系,采用混凝土对支护节点进行灌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钢结构支撑结构设计采用钢材料的构建和基坑围护体系相互结合,起到基坑支护的作用,钢结构支护结构抗压受力具有局限性,在狭长的基坑支护施工中比较常用。本文设计的基坑支护结构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结合的基坑内支撑体系,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为主、钢结构支护结构为辅,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3房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设计

3.1基坑规模

基坑规模及深度与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难度成正比,在对房建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基坑规模。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避免不利的因素对施工造成影响。施工现场如有淤泥层,选择围护结构件保护;施工现场如有河道,减少现场的基坑工程的施工深度,并对河道侧采用围护结构进行加固,并设置防水帷幕;如基坑施工规模比较大,那么在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和围护结构相结合的同时,采用钢结构支撑与围护结构的横梁支撑结合,确保基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

3.2基坑支护选型

在房建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工程实际情况的需要,深基坑结构选型作为基坑施工中重要的施工方案,因此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基坑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设计方案中选用钻孔灌注排桩的方法,并结合钢筋混凝土和钢板桩等基坑支护类型的方式。根据基坑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基坑土质参数及排水等因素进行考虑,把基坑施工的安全性作为首要条件。方案设计可根据表1基坑围护组合结构设计的方案进行选型,并选择支护体系和围护体系结合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具有刚度大、基坑土体变形小的特点,并对基坑支护结构中的各个节点紧密连接,可有效地提高基坑支护的抗土性能。在实际的基坑支护工程中,首先要准确地判断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情况,并对位移数据进行准确的检测,这样可优化设计出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并可制订有效的应急措施来保证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基坑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到外界环境因素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如基坑的土体结构及地下水等因素,而且在不同的土体结构中,基坑支护结构受到的外力是不同的,因此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

3.3基坑围护结构土体深度

刚性围护结构设计为地下连续墙与排桩结合的模式,这样基坑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并对入土深度以基坑施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设计,防止基坑外的土体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渗入到基坑内,避免基坑底部土体发生隆起的情况,基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方案中,按照基坑土体稳定结构要求,围护结构底部深入土体中的持力层为最佳,主要原理是深基坑的“边缘效应”原理。在围护结构土体深度的设计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合理设计,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围护结构的支护体系进行仿真分析,在实际施工中达到最佳效果。

3.4基坑内支撑

基坑内支撑预应力设计,基坑内支撑受力对预应力设计可降低基坑围护结构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移动,进一步提升基坑的稳定性。设计方案中基坑开挖深度5m,在深度相同的基坑中,基坑承载力不同,受力位置从基坑的支护结构向基坑中心呈点分布,并且预应力的承载力逐渐增加。采用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受基坑外部土体荷载反作用力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近的位置,地基承载力大,预应力变大。基坑支护中预应力与地基承载力具有紧密联系,降低预应力可减少土体压力,并降低地基承载力,提升土体的抗剪性能。内支撑结构设计要以内支撑的刚度为根据,刚度高会造成塑性降低,对基坑土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方案设计中内支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相结合方式,构建完善的内支撑结构体系。内支撑的排列方式对基坑结构会有一定的影响,在较深的深基坑工程中,应设置多层内支撑排列方式,这样内支撑结构就不会发生变形。深基坑土体底部受到的外力大,内支撑层数排列要根据下密上疏的排列方式。基坑内支撑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内支撑结构要牢固,为后期基坑施工打下基础。

4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基坑支护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地提高基坑结构的稳定性。结合房屋建筑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和设计,真正发挥基坑支护工程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作用,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勇.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5):140–141.

[2]尤银龙.土钉墙与桩锚联合支护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福建建筑,2020(2):80–83.

[3]杨继红,丁鹏,杨兴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钉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受力特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6):133–136.

[4]倪飞.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5):294.

篇4

关键词:建筑物 防雷装置 设计审核 常见缺陷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XinGanXian tall buildings. Summary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building drawings evaluation practice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equipment design common technical flaws. Lightning from the source rule out hidden dangers, maximize safety factor,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lightning.

Keywords: building lightningproof device design review common defects

中图分类号: TU97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随着高层智能建筑物和民用住宅内电子信息设备的增加,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和雷电灾害的严峻形势,加强责任心,严格规范防雷装置设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电气设备日趋增多,雷电电磁脉冲(LEMP)危害愈显严重,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1、防雷审核目的

由于设计不当造成建筑物本身防雷先天不足,给内部设备留下永久性雷击隐患。可见,建筑物图纸防雷装置设计质量是防御雷电灾害的首要保障。

2、防雷审核工作

2.1提供技术资料文件

建设单位提供建筑、结构、电气全套施工图纸和规划证,拷贝电子文件:小区总平和效果图、接地和防雷、配电系统、等电位连接等图纸。

与建筑物有关的二次补充设计图纸:包括外部金属装饰飘架、玻璃幕墙、避雷针和配电系统SPD装置设备、机房装修等与防雷有关联的项目,由于在建筑图纸中没有详细设计,应按照原行政审批程序单独审核,这些项目工程则需要提供:设计和施工图纸,单位和个人设计、施工资质证书,使用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报关单和备案证书等相关资料。

2.2防雷装置审核意见书

《防雷审核意见书》属于部门间技术交底、沟通文件、存档资料,要求记载与防雷有关的主要数据,必要时需要及时反馈到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后存档备案。目前主要记载五部分内容:

2.2.1、设计图纸已明确技术要求,包括①设计依据、防雷类别、接地阻值②接闪器:避雷带、针、网格③引下线④防侧击雷措施⑤等电位联结端子和措施⑥均压、分流措施⑦基础接地⑧接地端子⑨外露金属构件:幕墙等⑩其它说明等。

2.2.2、提示应注意或需要改正的事项:主要针对表述或设计过与简单的图纸,需要明确的技术要求或措施,此条设计图纸问题严重时内容很多。

2.3设计思路和原则要求

从雷电综合防护角度出发,防雷装置设计图纸的审核须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整体防御、多重保护、层层设防”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保持全面性、结构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等清晰的设计思路,具体体现在接闪、分流、均压、屏蔽、接地和布线等六项技术措施中。

2.4记载防雷设计质量

由于设计院机制改革和集团公司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设计水平相差很大,存在问题比较严重,通过责令退回或补充详细绘制,签发《防雷审核意见书》并督促回复变更书,经常多次沟通、互相交流和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等多种方式,我们对防雷设计质量按照5个等级考评,以便对设计单位情况、个人水平跟踪了解、评价、考核,防雷设计质量有明显改进。

3、防雷设计图纸常见缺陷

3.1防雷平面图常见弊病

图纸缺少主要轴线、标高和避雷带材料型号、规格、安装方式、网格尺寸等。或遗漏了高出屋面的构筑物(如设备间、飘板、排烟口、结构墙等)的防雷设计。防雷平面图在没有绘制基础接地平面图时,应标明等电位接地端子、预留端子、室外测试点等位置。

3.2是否采取防直击雷措施,缺乏长远眼光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已参考JGJ/T16-92技术条文,扩大了三类防雷范围,统一了设计依据之间的雷击次数界限。实际上,利用框架结构作为防雷引下线和接闪器是很方便的事情,同时也为屋顶安装广告架、亮化照明等外露金属构件提供了方便,设计时应考虑电气信息设备日趋增多的发展趋势,以较高防雷安全性能设计。

3.3引下线布局位置不当

不少设计院在高层建筑物楼顶的设备间四角和低层裙楼外沿都设置引下线,给泄放雷电流入地提供尽可能多的通道。为抑制雷电流流经很长引下线时四周产生的雷电磁场和感应电压,在不同高度楼面的分流措施和与均压环有机结合成屏蔽网以抑制LEMP破坏作用。

3.4基础接地装置没有整体观念,没考虑地电位反击问题

整体观念是指对内部和外部防雷装置做整体统一的考虑。

内部整体观念是指在利用建筑物的桩和承台作防雷接地体时,对信息系统等弱电设备又设计了人工接地体,两个接地体间距多数达不到防雷安全距离要求,忽视了雷电高压对人工地的反击,没有完全理解等电位连接的重要性。

3.5等电位连接重视不够

高层建筑雷电流的散流途径长,从接闪到引下线到接地装置的电位梯度大,依据“法拉第笼”均衡电位基本原理,水平方向应从建筑物各层梁、板、柱内主筋距地面不低于0.3m处焊出预留电气接地端子,尤其是商务楼或办公楼可能安装信息设备的房间,以便设备采取M型或MS组合型等电位连接提供方便。内部竖直方向的金属构件和大尺寸的内部导电物:必须在顶端与底端作可靠接地,高层建筑的中部应作≤3层的间距连接。

3.6对内部设备的LEMP防护措施考虑不够全面

雷击建筑物时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对微电子设备尤其是信息系统的危害很大。

建筑物除采用针与带的组合来保护建筑物及天面上的设施外,良好的屏蔽措施能有效的减小电磁干扰,保护建筑物内的重要微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

3.7电气说明过于简单或粘贴现象严重

个别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够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和建设部门规程认真工作,缺少应明确的技术措施和要求,粘贴、拷贝现象十分严重,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隔震;结构设计

引文;基础的隔震技术在减震控制效果、防灾减灾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近几十年在建筑结构与桥梁工程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应用,为了人们的居住安全,目前我国更加重视房屋建筑工程的隔震结构设计。

一、 隔震结构概述

建筑隔震结构是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由橡胶建筑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建筑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建筑隔震结构包括上部结构、隔震装置和下部结构三部分。隔震结构又分为基础隔震结构和层间隔震结构。

二、 房屋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

(1)上部结构是在隔震层的最上面,地震的时候,会使其出现移动,而位移的距离主要是根据设计来计算,位移的方向是全面的。为了在地震中不阻碍隔震层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建设应该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周围应该安置防震缝。第二,在和地面之间应该明确的安置一条水平的隔离缝,如果水平缝难设置,应该安置水平的滑移垫层。第三,注意楼梯、电梯和走廊里不能有障碍物。

(2)隔震层的设计就是安装有隔震部件的地方。它的上下楼层之间很容易发生变形,所以必须要使用隔震措施,来吸收这种变形。在隔震层的里面,除了要安装一些隔震系统需要的管线以外,不能用于其他的用途。为了保证建筑的安全,可以将其封闭。建筑物于隔震层的外周外墙的防护构造,如属隔震层必要的构造,例如挡雨构件未超过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

(3)下部结构的设计一般在隔震层的下面,对隔震层起着支撑的作用。在概念设计中,下部结构是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选取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保证隔震层下部结构的稳固。

(4)外周部是和上部结构相接的地表的位置,通常会和上部结构有的距离,应该在周围设置遮挡物,这样才能避免其他人靠近,此外周围要留出一定的空间,防止地震上部结构变形过大。

(5)邻楼空间是指相邻楼栋之间的人的活动空间。这部分也应考虑由于地震时上部结构晃动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还应注意的是,如果相邻的建筑不是抗震结构,而是隔震结构的情况下,则相对位移会很大。

三、房屋建筑隔震结构体系模型化

(1)建筑结构存在于三维空间里为了精确描述结构在地震时的特性按三维空间来处理结构和动力现象能够达到最高的分析精度,也能够直接得到各构件的反应值,这一点对于隔震结构也同样适用。虽然隔震结构也可以建成三维空间模型,但在反应分析时只需能达到目标精度就己经足够了不必去采用过于复杂的模型。上部结构为十分坚固的弹性设计的隔震建筑中,由于地震时输入的能量基本被隔震层吸收上部结构自身的振动对隔震层影响很小,所以在研究隔震层时可以把上部结构看作是刚体。若是研究隔震装置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则还是要同普通结构一样肥上部结构设为多质点模型。

(2)线弹性滞回曲线。弹性曲线是最简单的滞回曲线践性隔震结构隔震效果好沮高阶反应小胆由于无阻尼参与,隔震层位移较大,一般不宜单独采用。普通橡胶垫支座的滞回曲线为线弹性;粘滞型滞回曲线。在线弹性隔震层附以粘滞阻尼器,隔震层滞回曲线为粘滞型滞回曲线。阻尼器布置多滞回曲线越饱满注吉构的高阶反应变的越显著; 双线性滞回曲线。在线弹性隔震层附以铅挤压阻尼器、滑移摩擦阻尼器或钢阻尼器,隔震层滞回曲线可简化为双线性滞回曲线。阻尼器的数量可决定滞回曲线的屈服系数和非线性系数。该滞回曲线模型最常用。

(3)对隔震结构进行反应分析时,一般不对隔震层下部结构进行模型化,固定端多数设置在隔震装置的下端。这是因为下部结构周期比隔震周期短得多几乎不会对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反应带来影响。

(4)隔震结构的主要构件就是隔震支座,通常选用叠层橡胶支座。它是由橡胶和钢板交互叠置在一起的。由于橡胶的弹性模量很小,可以将其做成薄层,利用钢板来限制轴向压力引发的横向膨胀,不但减小轴向变形,还能产生很强的抗压能力。假设遭到水平作用力,叠层橡胶支座就会依照本身的弹性模量变形,从而构成一个水平柔软、竖向坚固的支座。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变形能力很重要,为了保证其水平变形的能力,可以加厚橡胶层,但其纵向支持力会有所降落,水平刚度的轴力相干性会变大。假设在底层车库的柱底安装隔震支座,由因而半地下车库,因此应留较大的空间在房屋的四周,确保橡胶垫变形空间充足。所以隔震支座的安装地点选在底层车库顶板,在车库车库层柱的柱顶四周布置。

(3)隔震结构的扭转振动不仅仅是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偏心引起的下部结构的偏心、输入相位差等输入到隔震结构的地震性质的不同也会引起扭转振动。下面是转振动发生的原因。上部结构的偏心。上部结构的偏心是由建筑物重量、荷载的偏差或结构构件的刚度、强度偏差产生的成者是由两者复合而产生的。但是,隔震结构中上部结构是按弹性设计的,如果隔震层没有偏心,则扭转振动的影响就很小; 隔展层的偏心。相对于上部结构的整体重心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隔震装置整体刚心的偏心会带来隔震层的偏心。对于相同的偏心距和偏心率油隔震平面形状、隔震装置的位置、非线性特性引起的扭转振动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即使设计上不存在偏心在高压应力下特别是第二形状系数小的小型夹层橡胶支座的刚度会降低。另外隔震支座和阻尼器制作上的偏差、上部结构荷载变化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扭转振动; 下部结构的偏心。下部结构的偏心是由隔震层下部的地下层、或由基础构成的下部结构的重量、刚心的偏心而产生的。具体有上部结构平面形状怪异、或同时利用直接基础和桩的不同基础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地下部分为避免影响隔震性能的发挥会设计的十分坚固,一般认为下部结构的偏心对扭转振动的影响很小; 隔震结构的地震输入。隔震结构基础面积相当大时,由于地震动平面上的不均匀性多少会引起扭转振动的发生。所谓相位差输入的地震动的不均匀性是由地震波的表面波成分、体波的斜向输入或周围地基的不规则等引起的。若隔震结构的基础下部结构比包括隔震装置在内的上部结构和地基在水平面内的刚度大,那么相位差输入的变化部分会引起基础的扭转振动从而导致扭转振动输入到隔震结构。

结束语: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新的隔震设计思路,和新的隔震体系也会不断出现。要使隔震技术更加实用,隔震的设计理论有待进一步发展,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材料性能特点的隔震设计规范。

参考文献:

[1]Skinner R I, Robinson W H, Mcvery G H. 工程隔震概论[M]. 谢礼立, 周雍年, 赵兴权, 译. 北京: 地震出社, 1996: 1D393.

[2]张继刚, 吴斌, 欧进萍. 锥形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 24(6): 126D130.

[3]韩淼, 王秀梅. 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J]. 北京建

篇6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混凝土是目前建筑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材料,因此,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屋的好坏。混凝土不仅对房屋的安全有影响,而且对房屋的造价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提高对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1.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 在建筑房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较为重要的环节。然而,一些因素经常会使混凝土施工时出现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1材料选用不当 混凝土是由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以及外加剂与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得到的。如果这些原材料使用不当的话,便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问题。 (1)水泥。这是引起混凝土施工问题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水泥是混凝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水泥热化导致的混凝土裂缝也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若是水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引起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从而给整个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 (2)石料。建筑房屋工程与普通的建筑工程不同,它对于混凝土当中的石料要求非常严格,选用的石料必须有质量保证,并且石料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然而,实际中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图方便和降低成本,常常会就近取材,选用一些强度不足的石料,这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3)外加剂。为了有效地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通常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都会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借此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通过合理掺入外加剂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现象的发生几率,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拌合水的用量,同时因外加剂的掺入水泥用量也会随之减少。常用的外加剂有粉煤灰等。然而,有些施工企业由于对外加剂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未能合理应用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这不仅增大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几率,而且也不利于降低成本。

1.2偷工减料 偷工减料也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经常会采取偷工减料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如降低水泥标号,使用劣质钢材,减少施工时间,擅自修改设计方案等,这些都给工程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2.建筑房屋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施工设计要点 只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才能有效地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要想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设计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之一。

(1)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选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在无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不要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按照有关规定,建筑房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当控制在C20-C35这一范围内。 (2)在设计大体积和大跨度的梁时,应当充分考虑施工期间的温度变化、荷载等影响因素,并通过适当加强纵向钢筋的设置来提高其配筋率,这样有利于增强构件的抗裂性。此外,在进行抗裂计算时,应重视抗裂能力较为薄弱的环节,以此避免这些位置出现混凝土裂缝。

2.2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严把材料质量关,才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而确保建筑房屋工程的整体质量。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水泥。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为此,确保水泥质量有利于温度裂缝的预防。为了进一步确保水泥的质量,应当尽量选用大厂家生产的水泥产品,并尽可能选用一些低热水泥,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少用量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砂石。作为混凝土中的骨料,砂石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质量,因此可选用碎石作为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且也不得超过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应当尽可能选用中粗砂。试验证明,选用中粗砂配置的混凝土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泥用量。 (3)外加剂。在无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可将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外加剂,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而且还能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此外需注意应当控制好粉煤灰的掺入量,掺入得太少,效果不明显;若是掺入过多,则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

2.3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浇筑前应当对模板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并检查钢筋以及预埋件,看其是否就位;同时应将模板上的油污、杂物清除干净。在地基基础上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其上无淤泥和杂物。浇筑过程中应当做好观测工作,一旦发现位移或变形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应当连续不间断地进行,若因特殊原因必须中断浇筑时,应保证间歇时间小于初凝时间,否则应当预留施工缝。

2.4混凝土养护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必须进行及时养护,确保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对于屋面养护而言,由于其屋面板表体较大,且位于高处,在风的作用下会加速水分蒸发,从而导致浇筑早期的失水收缩性大,所以必须做好屋面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表面压平后,要按照表面洒水、覆盖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材料的顺序进行养护。夜间确保保温材料覆盖严实,不能使混凝土暴露,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段可以揭开保温材料进行散热。在混凝土浇筑完成24h内,除了可以覆盖材料、设置检测设备外,禁止对其踩踏。当保温层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20℃以内,并且混凝土强度满足相关要求后方可拆除保温材料,且拆除时间应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段。

3.结语

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是最为常见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混凝土材料质量合格、配合比拌制合格,浇筑时振捣严密,浇筑后养护到位,从根本上强化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房屋建筑完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桥.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2]任健明.现代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探讨[J].大陆桥视野.2010(15).

[3]万长胜.针对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质量流程事项的刍议[J].建材发展导向.2011(8).

篇7

【关键词】建筑;防雷;勘测;设计

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现勘测的主要内容

所谓防雷工程勘测具体是指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对建筑物所在位置的水文、地质、气象等状态以及土壤的电阻率进行测量,并将所有测试情况绘制成草图,同时记录好详细的数据,为防雷工程设计提供参考语依据。建筑防雷工程现场勘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建筑物所在地的环境因素

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物情况、地质状况以及气象条件,均是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勘测的重要内容。其中,地质状况可用土壤电阻率等参数来衡量,气象条件可用雷闪强度、雷暴日、频度等参数来衡量。

1.2建筑物及其相邻建筑物的情况

建筑物主体的位置分布、结构形式、使用性质以及长、宽、高的基本情况;建筑物易接闪的部位及其相邻建筑的高度、间距、防雷装置等相关情况。

1.3电气、电子设备的情况

勘测电气、电子设备在建筑物楼顶、各楼层以及电气竖井的分布状况、布线情况;防雷引下线与馈线的间距;线缆由室外进入室内的布线情况以及室内线缆的布线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电气、电子设备的类型、用途、功能和性能,其中性能需要了解电气、电子设备的工作电平、工作频率、功率、耐冲击电压、特性阻抗、接口类型、传输速率、传输方式、传输介质等情况;干扰源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距离,各电气、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1.4现有防雷装置的情况

对防雷装置要掌握以下情况:不同接闪器的相关参数,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等接闪器的位置、高度、保护范围、保护对象等,以及引下线位置、间距、数量,引下线与电气、电子设备的距离,建筑物防侧击雷的措施;屋面、侧面、设备间、底层、地下、竖井、内部机房等局部地方的电位连接情况,包括布线情况、电位连接结构、端子板位置、零地电位差等情况;电源、电子信息系统的接地情况,如交流工作地、屏蔽接地、直流工作地、安全防护地、防雷接地等情况。

2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设计要点

2.1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各类防雷建筑物均必须设置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并采取防闪击雷的措施,依据GB50057-2010中的规定要求,还应当采取防感应雷的措施,并设置内部防雷装置,如在地下室或地面层处,建筑物金属体、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等应与防雷装置进行等电位连接。

2.2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要点

2.2.1按照我国现行GB50057-2010规范中的规定要求,对于第一类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当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①应设置独立的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网,使被保护建筑及突出屋面的物体全部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得超过5×5m或是6×4m。同时独立接闪杆的杆塔和架空接闪网的端部及每根支柱均应当设置一根引下线,且与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的间隔距离不得

②建筑物内较大的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应当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进行可靠连接,同时金属屋面的周边应当每间隔18-24m左右布设一根接地引下线;现浇或是预制的钢混结构屋面,其钢筋网交叉点应当采用焊接或是绑扎的方式,并每间隔18-24左右布设一根接地引下线;平行敷设的长金属物体当其净距

③为了有效防止雷电波的入侵,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应当全线采用电缆直埋于地下,并在入户处加工电缆的金属外皮与等电位连接带进行可靠连接。若是全线采用电缆存在困难时,可采取钢混杆和铁横担组成的架空线,同时需要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穿钢管直埋于地下,埋地长度不得

2.2.2对于第二类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①应当尽可能采用接闪网(带)或是接闪杆,并将之安装在建筑物上,或是由其组成接闪器系统;敷设接闪网时,应当沿着建筑物的屋角、屋脊、屋檐等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进行敷设,使其在整个屋面构成不超过10m×10m或是12m×8m的网格,若是高层建筑的楼高>45m时,应当沿屋顶周边布设接闪带,并尽可能将接闪带设置在建筑外墙的外表面或是屋檐边垂直线上;当建筑物的总体高度超过60m时,其上部占高度20%且超出60m的部位应当采取防侧击雷的措施。

②专设的接地引下线至少不少于两根,且应当沿着建筑四周均匀、对称布设,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得超过18m,若是建筑物的跨度较大,难于在跨距中间设置接地引下线时,则应当在跨距两端分别设置引下线,并适当减小其它引下线的间距。

③当建筑基础结构采用的是硅酸盐水泥且周围土壤当中的含水量≥4%时,可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敷设于混凝土内部作为防雷装置的圆钢仅有1根时,其直径不得

2.2.3对于第三类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当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①对于内部防雷装置而言,其接地应与电气、电子设备接地共同接地装置,电位连接选用金属管线;对于外部防雷装置而言,其专设的接地装置要围绕建筑物的四周进行敷设,使接地装置形成环形接地体;建筑物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可选用钢筋混凝土的内部钢筋,对于多层建筑而言,可利用女儿墙压顶板内或檐口内的钢筋作为接闪器。

②对于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当按照50Hz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进行确定,并以不超过按照人身安全确定的接地电阻值作为标准;当土壤的电阻率≤3000Ω时,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体所包围面积的等效面半径大于等于规定值时,可不计及冲击接地电阻。

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物而言,雷电防护是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工程,而现场勘测是确保防雷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做好该环节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对防雷工程设计要点加以了解并掌握,这有助于建筑物防雷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军.层智能建筑防雷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3(5).

[2]胡全玲.罗国金.实施防雷工程过程中应规范的内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3]杨晖.空旷地区建构筑物低成本防雷设计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结构设计;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建筑是一门跨域多专业的学科,对水利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有较高要求。虽然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在整体上有一定的进步,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和不足,为了提高防洪性能,完善当前城市供水体制,必须合理规划设计布局,提高结构质量控制。

一、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进行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为了达到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而制定的方案和预算计划。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及水利工程的投资收益,如表1为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类型及组成。水利工程的结构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物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做好其结构设计的处理十分有必要,同时还能加强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研究。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结构性能、使用年限、建筑造价和安全性能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包含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及项目的实施阶段三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控制其投资的关键之处就是决策和设计阶段,这两个阶段决定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劣,而方案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建设成果。通过水利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及处理,还能估算出其建设中所需的经费范围,结构设计越完善,后期的投入就越少,变更也越少,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经济性就越强。

表1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类型及组成

二、浅析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决策阶段,经常存在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与投资失衡的现象。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决定其投资金额和具体计划方案的施行,但是在当前我国,一些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往往会忽视工程等级,造成设计标准脱离实际情况,带来资源浪费。另外,水利工程设计应当以最大投入获得最大回报率,以节约资金和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当前,一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在资金规划方面以及工程设计方面未严格施行管理,导致工程建设中无形增加一些本可避免的项目资金。

2、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项目资料准备不充足以及缺乏现场考察,部分项目的原始考察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与现实环境相差甚远。在施工前或者是在水利工程建筑物设计时,应当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做一个细致的了解,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将要使用的材料等都要作为设计方案的考量标准。资料准备不充足或者是未提前进行现场考察,将会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精确性。现阶段,这类问题存在较为普遍。

3、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一般是所有阶段中投入资源投入最多且跨时最长的期间,因而,其完成难度也较大。一些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中为了谋取私利或者是基于便利原则常常会有偷工减料的行为,加之施工管理不严格、设计人员未及时发现问题,这种行为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几乎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还为水利工程建筑物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应当及时解决。

三、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问题的处理方法

1、保证设计资料的可靠性

根据现有的水文计算标准规定,在进行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时,首先要严格审查水文的基本资料,水利工程的基本资料,工程的经济推算,水利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工程中的人为影响因素等,判定工程设计成果时,应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工程中涉及到的基础资料进行认真地复查与分析,保证设计的可靠与真实性。设计时所用到的基本数据资料如洪水对工程的影响周期等,不仅要有可靠性,还应保证数据结果的精确度。

2、完善水利工程的勘察和招投标制度

水利工程建筑物建设中应积极实施并推广招投标制度,发展水利工程的设计竞争体制,提高工程设计单位的危机意识,激发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提高自身的实力,鼓励其进行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的优化设计。同时,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单位可通过推行可行性研究来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将初步设计阶段作为招标的一个阶段,招标设计阶段与施工图的设计阶段作为一个招标阶段,以此划分周期,进行设计的招标,从而做好设计中的勘察工作。

3、严格遵守设计标准

为了有机统一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工程造价的经济合理性,水利工程建筑物及其枢纽在结构设计时,要按照工程的规模,经济效益及其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等,严格地进行等级划分。进行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根据相关标准规范,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级别、结构类型、运用的条件等,采用一定的洪水标准进行衡量,保证建筑物在遇到洪水时,其结构设计在可防范的安全标准以内。

4、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考虑混凝土的承载力,承载的极限状态是结构材料过度变形已经无法再负重的状态,例如在水利工程建筑的挡水坝结构设计中应该将承载极限状态作为出发点,设置一个应力约束极限状态,通过这些设置测出混凝土的不连续点,要尽力控制裂缝的产生。裂缝的控制也就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它在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许多水利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都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裂缝的宽度而不是极限承载力,所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裂缝的产生尤其重要。对外在环境条件,承载能力、材质种类、受压程度以及材料的使用期限来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安全等级下的最大限度的容许裂缝标准,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裂缝控制难度较大,因为它不是常适用裂缝控制的标准的杆件系统。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裂缝控制需要做好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的监测和评估,通过专业化的方法测定出裂缝承载度,综合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特质进行该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

5、加强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硬件建设

目前,在一些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的审查中,发现一些工程设计单位不具备最基本的硬件设施条件,这样不仅仅会影响水利水利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更会导致水利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失误,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要加强建设设计中使用到的硬件设施,包括先进的绘图仪及投影机,高端的设计软件,完善的标准规范等。

6、严格设计监理制度

建设工程的监理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在水利工程结构设计中,可以从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三方面进行控制。推行水利工程建筑物设计的监理制度,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与监督,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使得设计工作完善到位,从而有利于工程项目最上层的投资控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属建筑业的一大分支,以预防洪水及水资源调度再利用为其设计理念,以保障工程建筑周边居民生活和改善城市水资源匮乏现状为根本目的,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设计项目。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筑物设计与工程管理也在逐步趋于规范化及专业化,但仍需要不断对其完善。因此,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工作中的责任感,从而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达到最佳,促进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曼.浅谈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与处理方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篇9

关键词:科学制定;工程造价;工程建设;服务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28-01

下面将近期出台的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作一简要介绍:

1方法和步骤:

首先通过广泛了解和调研的形式发现工程计价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再结合现行规范、现场施工情况、施工方案等资料收集汇总、整理并加以测算分析,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计价依据或办法,同时对计价依据和办法进行说明解释和宣贯培训,引导市场各方主体的计价行为向着客观、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最后,对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和工程计价问题的解决效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计价管理工作。

2具体计价依据举例:

例1:“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人工、材料等市场价格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指导意见”齐建造价[2009]16号。

该文件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计价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降低人工、材料等市场价格波动给建设工程发包人、承包人带来的风险,维护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指导意见。具体条款如下:

2.1 依法应招标的项目,发包人、承包人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当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施工工期、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合同价格及有关调整办法,对人工、材料、机械等市场价格变化的风险范围和幅度、超出其幅度的调整方法及价款结算方式等内容,应当在合同有关条款中明确约定。

2.2 在工程施工合同中严禁强行约定承包人承担全部风险。施工合同中仅明确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承包人应当承担风险,但没有具体约定范围和幅度的,视为其风险范围和幅度约定不明,应当按照以下办法执行并签订补充协议:

2.2.1风险范围和幅度

风险范围应包括:钢材、木材、水泥、预拌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沥青混凝土、电线、电缆等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主要材料以及人工和机械。风险幅度建议在±5%内考虑。

2.2.2市场价格变化幅度确定的原则及调整办法

(1)以齐齐哈尔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齐市工程造价信息》中的市场信息价格(以下简称造价信息价格)为依据,造价信息价格中有上下限的,以上限为准,造价信息价格中没有的,按发包人、承包人共同确认的市场价格为准。

当投标报价时的单价低于投标报价期对应的造价信息价格时,按施工期对应的造价信息价格与投标报价期对应的造价信息价格计算其变化幅度;当投标报价时的单价高于投标报价期对应的造价信息时,按施工期对应的信息价格与报告期的价格计算其变化幅度。

(2)施工期市场价格以发包人、承包人共同确认的价格为准。若发包人、承包人未能就共同确认价格达成一致,可以参考造价信息价格。

发包人、承包人应当在施工合同中约定市场价格变化幅度超过合同约定幅度的调整办法,可采用加权平均法、算术平均法或其他计算方法。

(3)主要材料和机械市场价格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合同中约定的价格变化幅度时,不做调整;变化幅度大于合同中约定的价格变化幅度时,应当计算超过部分的价差,其价差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

(4)人工市场价格的变化幅度小于或等于合同中约定的价格变化幅度时,不做调整;变化幅度大于合同中约定的价格变化幅度时,其价差全部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

该文件出台,及时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对工程计价的管理和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该文件及时到位、科学合理、达到了服务各方主体的目的。

例2:“关于调整临时设施费费率的通知”该文件为落实绿色施工要求,促进地区环境保护建设,就全市范围内建设工程从2009年4月1日以后,在原有临时设施、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标准的基础上,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及时组织到相关单位进行调研取证,经综合测算分析拿出初稿后,在造价网上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将调整后的费率向社会。该费用的调整,即规范了市场行为,也避免了施工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促使建筑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例3:“关于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BG0500-2008)若干意见的通知”齐建造价[2009]5号

为了促进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0500-2008),结合齐齐哈尔市工程造价管理有关规定及2000年《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组织多方调研,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认证,对计价规范中涉及到的具体条款应用加以指导和规范。如规费的计取标准和内容组成;漏项及新增项目综合单价确定的原则;综合单价中一定范围内风险及幅度的约定;工程计量的原则和规定;总承包服务费的计取原则及标准;其他费用有关说明等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规定。文件出台以后,及时组织了全市从业人员的宣贯培训工作。

该文件对具体执行和贯彻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0500-2008)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必将引导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计价行为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也同时使得广大从业人员的执行行为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篇10

建筑设备是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燃气、供电等设备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设备在建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投资已占建筑总造价的20%~35%[1]。为培养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人才,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中开设了《建筑设备工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供暖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等,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

1 课程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程设置知识点零散,教师对教学重难点难以透彻讲解,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缺乏实践机会和操作经验,学习过程脱离工程实际。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及教师也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如使用设备教学模型、校内实训设备实操,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增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因为设备数量有限、场地和时间限制、实操考核标准无法统计分析来支持教学等原因,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到。

2 课程改革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借鉴CDIO教育模式[2]的理念,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一是,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二是,采用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主,其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三是,采用三维虚拟教学进行沉浸式教学;四是采用赏识教育,自强故事分享,最美新闻人感悟等形式进行品格教育。

2.1 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我们依据“分专业建立学习项目,分任务完成项目”的原则重构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将离散孤立的知识点进行充分融合,创建不同的学习项目,围绕项目设计若干开放性的任务,依据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3]。重构后的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基础、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及施工工艺三维虚拟仿真7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若干任务,如项目建筑给排水工程包括建筑给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组成及识读方法三个任务;项目建筑电气工程基础包括建筑电气基础、电线电缆、建筑电气配线施工工艺、电缆敷设施工工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图组成及识读方法五个任务等。

在每个任务中我们包括了四个内容――以问题形式出现的任务导入、以理论讲解形式出现的任务引领、以师生共同进行的任务实施、以学生为主完成的任务拓展。任务拓展部分设计成了两个内容--知识和技能。知识部分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理论,并进行资料查阅等的训练。技能部分主要以团队形式或者个人独立完成一些识图、实训操作等训练为主。在任务导入阶段学生可以思考、探讨,从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讲解完成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师生共同以互动的方式解决任务,最后通过任务拓展部分完成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知识拓展以及实践操作的训练。内容重构后的优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全过程主动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实践,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是有效的。

2.2 任务驱动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在内容选取和编排上我们主要以项目为引领,以项目下任务实施为驱动进行教学组织,这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率[4]。

在具体的方法选取上,我们还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这一内容的时候,使用头脑风暴法,让同学们细数上网干什么,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度很高。再如在讲述安全防范工程作用这一内容的时候,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选择安防保卫的具体案例进行教学引入,从而提高学生兴趣。再比如讲解任一工程时可以借助建筑实体模型及学校中的建筑物,使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在工程现场进行参观,教师进行讲解。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2.3 采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沉浸式教学

“实物仿真教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因时间、场地及设备数量等的限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的作用有限。使用三维仿真技术可以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教学过程转教为学。三维虚拟仿真具有三大特性:沉浸性――具有以假乱真的存在技术;交互性――可以实现人机交流;构想性――可以根据需要开发不同的信息环境。利用三维虚拟仿真教学,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总目标,根据工艺流程,选取相关材料和设备进行工作,在教学软件的提示下,依次完成目标。三维虚拟仿真教学可以真实的再现施工现场,实现逼真的施工流程及工艺细节再现;也可以做到无限循环,每个环节都可以反复操作;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考核,也能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学生操作环节,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

2.4 课堂教学中的教育行为,促使品格养成。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是25分钟左右,之后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等情形。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利用5-8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品格教育。常用的方法是赏识教育法,自强故事分享,最美新闻人评论。赏识教育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我赏识,第二阶段是同桌、室友或者好朋友从各个角度赏识他,通过赏识教育,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强故事分享就是某同学讲述假期或周末做兼职赚钱的故事,通过故事分享增强同学们的自立自强意识。最美新闻人评论就是评论电台、电视、网络上平凡的人做出的不平凡事迹,使同学们得到精神上的感化,进而提升品格。综合运用以上方法,除进行品格培养之外,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下转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