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1:3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教学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在现代教育技术当中计算机技术教学时这个时代所独具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教学管理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之一就是提升管理效率,使教管理工作能够更快的进行。

1.大幅提高管理效率

效率是每一项人为工作所追求的,工作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最后结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问题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于信息化管理教学来说,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效率是其重要作用之一,很明显,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介入,工作能够比原来的效率提高很多,计算机技术能够将教学计划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任何改变通过相应的数据库进行传达,这种便捷体现在即时性上,也就是说即使已定的计划或者工作突然发生变化的时候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内让彼此知道这些变化,让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作出应对措施,影响是双方面的。首先,对于老师来说能够通过计算机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自己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可能的出现时间上的冲突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调整,对于学生来说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选择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是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的,学则完全是自愿且充满理性的,因为不是被强迫而是主动的选择,学生们的积极性也有保证,教学效果就相对更好一些,另外一方面通过详实的选择数据也能分析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学生们现在正在对什么发生兴趣,这对学校来说是有用的,课程分析也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在学校方面来说,实时的数据传输与数据分析能够最大限度上的让学校的资源得到利用,对学校来说每个教师都可以得到利用,不浪费空间才是最重要的。

2.资源共享性高,互动性强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共享,这种共享表现在所有能够上传到网络的东西都可能被当作是一种资源而受到大家的关注,原来的仅仅限于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学校的资源放到互联网上的话面对的就是全世界的“点击”,对老师来说通过互联网可以连接到更多更大更先进的数据库尽心学习,教育资源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得教学后备资源成倍的增长,对教师来说使课堂的内容更加丰满,教学更加有吸引力,而另外一方面来说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课程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直接的形式反馈到老师那里,好或者是不好都会有学生最直观的感受,这期间学生和老师能够进行实时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沟通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老师问学生回答,这种沟通是基于一种较为平等的地位上,老师专心听学生说出自己内心对课程的看法和意见,这种全方位的互相的沟通体质能够极大程度上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的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的完全开放性能够让所有人所有学科的老师学生互相沟通交流,这种交流沟通能够各学科之间的互相学习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一般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或者方法取得生产结果,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讲的模式就是指在现代教育过程中采用较为固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按照已经成型的培养目标及最终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培养,是制度化,可衡量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方法。一般来说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采用三加一模式,前三年的时间学生可以用来学习校内的专业相关知识而最后一年的时候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活动中去,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

三、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结构

体系是组织活动运行的基础,而信息化教学的整个管理体系结构中包含几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学生,管理员和企业。首先是教师的管理权限设置,教师在整个体系中拥有公告管理权,能够对个人公告作出修改或者删减,能够查看自己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学习任务,随时能够查询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其次就是学生能够对本人的信息进行修改,跟进学习任务。管理员能够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备份与恢复,删除或者修改自己的公告,而最后企业能够企业方面的公告查询校方公告。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教学质量;质量监控;信息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大力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创新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竞争力,是民办本科院校创出品牌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构建队伍健全、标准完善、调控有力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民办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当务之急。当前,大量民办高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仍停留在督导听课、学生评教这一单一形式,且没有健全的质量评价标准作为依据,总体上缺乏一个体系性的管理监控系统。从技术上来说,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质量管理监控仍处于人工状态,程序琐碎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日常管理,几乎无暇顾及内涵提升。人员和资源浪费严重,工作进程慢,容易出现人为的错漏,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已难以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亟需通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实现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本课题立足于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研究制订应用型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建立适合民办本科院校的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已有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重构,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的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化运行,并尝试将云技术应用于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为民办本科院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与系统保障,同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成果应用为同类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计算方法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质量标准、主要观测点、分值和得分组成。校领导、校专家委员会、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学生信息员和学生可根据对项目的了解,按照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观测点逐一打分,并记录到数据库中。根据不同角色评价人的权重比例,计算该项目的最终评价分数。所有项目、所有角色人员评价结束后,由管理员点击“项目评价汇总”按钮,计算所有项目的最终评价结果。校领导、校专家委员会、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可根据权限查阅相关教学质量评价项目的得分情况,并据此进行教学质量的调控。民办本科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23个评价表组成,评价表的项目名称、可使用人员、评价结论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时间,如表1所示。

三、教学评价项目及极限设计

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课题组初步确定本系统的主要人员和角色有系统管理员、校级领导、校专家委员会、院级领导、专业负责人、教师、学生信息员、学生组成。以上人员和角色可以根据权限对专业建设、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以及12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查询,如表2所示。

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编码设计

评价之前还需要把质量评价体系导入系统中,评价时调出评价体系,按照评价体系进行打分。在评价体系存入系统时,需要对各评分项目进行编号,对项目中的每项评分指标进行编号,以便后期统计、计算。本系统采用4段8位编号方法进行编号,表名:两位数字,如:01;一级指标:表名+两位数字,如0101;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编号+两位数字,如:010101;观测点:二级指标编号+两位数字,如:01010101。如表3所示。

五、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的设计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已有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依据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分模块、分层次建设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的全过程、全要素的信息化运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分四个模块建设,如图1所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分四个模块建设,如图1所示。

六、结语

篇3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作者在这一科学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还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的写作也是对科学研究的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在大家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郭锐,任强,宋丽华等.全运会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监理策略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6):52-54.

[2]周鸣.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充分性[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296-298.

[3]郭飞.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博弈模型构建[C].//2012中国工程管理论坛论文集.2012:260-262.

[4]汤剑,周芳芹,杨继隆.计算机视觉图像系统的技术改造[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周刊,2005,14(18):33-36

[5]段发阶等.拔丝模孔形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J].光电工程时报,1996,23(13):189-190

[6]马玉真,程殿彬,范文兵等.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04,18(23):222-227.

[7]张文景,王辉,丁国忠等.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及其在机械零件检测中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3(5):635-638

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林,王锁柱,王瑞梅.应用型本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5):2-4.

[2]邵莉,李清茂.ERwin在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12):101-104.

[3]张富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1):74-76.

[4]彭涛,佟建新,范莉丽.基于案例教学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6-89.

[5]史磊.试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IS)的发展趋势[J].2011.

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辜體仁.电力企业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1).

[2]余华.浅谈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农电管理,2004,(1).

[3]陈帆,杨琳,颜中原.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供用电,2002,(3).

[4]杨素芬,李江西,孔德星.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5]任仲泉.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