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4:2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学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缺乏交流与合作。
因为管理层次比较多,每个阶层的职责定位模糊,职能不明确,这使得教师思想被禁锢,教师的责任感得不到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到了困难时,由于管理方式的存在,不会积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直接将问题反映给上级,而上级并未经历实际情况,使得一些解决为题的措施也不能行之有效。因此,这种管理只重视了教学行为,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
2.量化标准不科学。
当前,我校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主要采用量化方式进行,这种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会对各项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对教师各项教学的管理工作中,为了达到有效的管理目的,管理层为教师制定了很多标准,如班级学生的及格率、优秀率,考上名校的数量,获得评优课的数量等。过多的看重这些标准的数量,使得管理显得苛刻,造成教师压力大,产生抵触、不合作等情绪,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3.管理监管不到位。为了方便教师能够进行教学工作的研究和学习,我校的管理层要求教师上课时准时上课,在不上课期间,自由支配时间。虽然比较人性化,也能够提高教师有效的利用时间,但在另一方面又使得教师的其他教学工作得不到有效管理,如备课、教学指导、作业批阅等。
二、问题解决措施
1.明确管理工作者的职能。
在中学教学管理中,主要负责人及各个直接负责人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如校长负责教学工作,既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法,更要懂得如何对教师教学质量做出科学评价;教务主任作为协助校长管理教学,就要确定管理目标和目的,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组织听课、检查等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教研组组长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管理者,要领导教师进行各项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和质量;年级组组长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和管理,协助教师管理学生。这样有了明确分工,才会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2.管理手段科学化。
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既有科学文化知识、道德、审美,还有身体健康、心里素质等,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就要采用科学管理的方式进行。在管理中不是不能采用量化管理,关键是要分清这些量是否有用,是否能够利于学生发展。如及格率、优秀率、作业量等不仅不能说明问题,还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中学管理者要将管理目标定在有质、优质上,采用人文管理法,在学生遵守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另一层次的管理。在教育中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让学生实现教育利益的最大化。
3.加强管理,强化教师的职能。
教师在教学中占有主导作用,学校开展任何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要让老师明确自己的职能,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工作者,更是教学管理者,在教师对学生特点清楚的情况下,让教师参与到管理中,更能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中的德中育关系。
三、结论
篇2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篇3
1.1引导作用
任何事情都会对人产生引导作用,正能量同样也会。中职学生大多生活随意,自理能力差,不会洗衣服、叠被褥,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乱扔乱放、宿舍教室卫生差。我们从入学军训开始,就不断用正能量引导他们。在军训教官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们学会了站军姿、踢正步、整理内务,宿舍里被子怎么叠,毛巾怎么摆、牙膏牙刷怎么放,项项有规定,件件有标准,做到了统一规范,不留死角。在这种正能量的引导中,学生以前在校园里乱跑乱闹、勾肩搭背、你喊我叫的现象不见了,站如松、行如风,见到师长主动敬礼打招呼的风气逐渐形成,学生宿舍也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被子不叠、垃圾满地的现象。
1.2激励作用
许多中职学生是在中考落榜后迫不得已才进入中职学校的,再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和歧视,致使学生心理严重不平衡,不少学生自爆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活动。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正面积极地认识自己和面对问题,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如绘画比赛、卡拉OK大赛、球类比赛、演讲比赛、舞蹈大赛等,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学校还经常请社会名人和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作报告,介绍他们的奋斗过程和成功经验,让学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的激励,逐渐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1.3感染作用
我校的育人口号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其中环境育人指的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比任何教育形式都好。为了保持学校良好的卫生状况,我们上到校长,下到普通老师职工都会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为了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的女老师放下爱美之心,上班不穿“超短、超亮”;为了养成学生守时的好习惯,老师和学生一样,如果迟到会受到处罚。也正是因为这些做法,每年新生入学不久,班里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穿奇装异服的少了,染发、烫发的少了,戴耳环、项链的少了,经常迟到旷课的少了。
2运用正能量教育管理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2.1学校方面
在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学校起着总负责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正能量,首先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基础准备工作。第一,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正能量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学校领导要统一思想,切实把激发学生正能量作为一项重点工程长期紧抓下去;另一方面,学校要切实愿意为激发学生正能量投资人力、财力和物力,确保学生的正能量建设工程得到有效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为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保驾护航。对此,学校要建立奖励机制,激励那些具有正面形象、做正面工作的人和事,同时注意发挥这类人和事的榜样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宣传制度、开展正能量建设活动等,切实为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做好铺垫。第三,积极培育具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现象,学校要善于研究,了解学生的文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全校范围内倡导积极的、主流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从自身的发展历史,或者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或事迹为出发点,凝聚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整个校园中形成一种人人争做正能量传递者的氛围。
2.2教师方面
篇4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虽说观察能力是人类天生具备的一种能力,看上去不需要教导,人人都会,但是要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影响到其应用效果。要是把观察能力当作一种学习手段来说,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认知社会的启蒙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仿佛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学生自身往往并没意识到这一点,也没觉得观察有多么重要,也不知道怎样利用这种学习手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了。对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掌控课文细节,让学生从中找出观察规律,学会通过观察来认知世界、感知事物,学会利用观察来积累素材,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的,然而,教师可以教学生怎样去正确观察事物,授之以方法。在日常学生们需要学会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观察事物的外在,主要是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比如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人物的音容笑貌等等。二是观察事物的内在,就是把观察力从外在向内部逐渐延伸,把握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比如事物的内涵、功能等等。三是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动态特征,这种观察就更深一步了,这个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更加高了,这种观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通过联想、对比等方法,观察事物发展规律、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趋势,并能够观察到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正确主动学习,在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方面,教师更应该如此。新教育体制下,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摒弃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作为一名引导者,参与到教学当中,清楚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点拨者、引导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学会怎样正确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
四、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
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学中只是聆听者,教师采用填鸭式教给学生知识,使学生没有自己的看法,观察对象也仅限于教师和课本,对外面广阔的天地并没有认真观察、认真思考,也没对世态万象有更深一步的认知,就不要谈什么培养观察能力了。新理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思想,主动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让学生们走入大自然,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尽量多组织一下课文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生们要学会观察日常周围常见的现象与事物,提高观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作为从事项目管理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笔者发现,以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进行项目管理的教学,教学效果相当不理想,因此一般项目管理教学都采用“案例+分析案例+理论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然而这其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1.1书本中,课件中,教学中出现的案例一般都是针对性较强,专业性较强的实例,而学生们在学习项目管理
这门课时往往不具备与之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同时由于案例涉及到的专业类型也比较多,如一个经管专业的学生在遇到一个土建项目的管理案例时也会由于专业内容方面的欠缺而缺乏兴趣或理解困难。
1.2虽然大学生将来必将走向社会
但从现在来看,大学也不完全是社会,对于某些案例,学生在理解时会不自觉产生一种距离感,觉得不切近生活,不容易接受,比如在授课过程中讲授一个大型水利项目或一个大型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会使学生们兴趣不大,理解也有难度。
1.3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学生在课后实际生活学习中
很难主动将课堂上的知识联系起来,遇到问题,仍然保持原来的思维,使得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不容易实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们的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
2培养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的实施和运用
笔者根据教学经历和思考,将其实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缩小案例范围,鼓励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项目”
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很多案例使得同学们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程中的项目案例大多由学生们自己观察,寻找后提供。同时在课堂中注重理论在学生们实际生活学习的体现,培养同学们的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即生活中“项目无处不在”,同时“有项目就有项目管理”的思维。
2.2注重案例讨论,让同学们把自己当成“项目经理”,相互成为“客户”
针对生活中,学习中的“项目”,让每个学生成为这些“项目”的“项目经理”,而互相又是这些“项目”的“客户”,即“客户”对“项目经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项目经理”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项目的质量,成本等多方面不断加强管理。而老师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一个“咨询者”的作用(对学生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疑问给予解答或对客户提出的要求的解决给予建议和帮助)。如一个学生小组拟开展一个勤工俭学的项目,其他学生针对项目的内容,从“客户”的角度对项目的成员结构、时间安排、勤工俭学内容、资金来源和运作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同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和疑问“,项目经理”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加强对这个小组项目的管理,使之精益求精。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在课余这种项目管理的意识和思维也在不断强化。
2.3大小项目相结合,注重以小见大
在学生们对于生活学习周围的项目进行管理之余,教学中也不断引入一些国内外的大型项目,引导同学们发现这些项目与生活中的一些项目的共同特点,尝试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管理。
2.4培养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的实际应用
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一个小组在课余承担了学院一次大型节日晚会的组织工作,学生们运用项目管理的思维对这次节日晚会进行组织,不但效果令人满意,同时还避免了学生工作中很多不容易处理的问题。
3影响项目管理教学中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培养的因素分析
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容易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3.1学生素质
由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具备:项目管理特有的知识,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使得这门课本身对学生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这门课要求学生在平时多思考,积极参与项目的发现和管理,所以这门课的课堂内容和案例内容必须适度适量,同时注意“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们的这种意识和思维。
3.2课程设置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也对这门课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很高要求,不合理的开课时间可能会影响学生们对这门课的认知和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项目管理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学校项目管理这门课的学时都较短,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项目管理思维和意识。
3.3教师能力
由于在教学中,对于生活中“项目”的管理,教师作为“咨询者”需要为“项目经理”提供帮助,而如果教师能力有限即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亦无法解决项目小组遇到的问题。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培养这种思维和意识。
4结语
篇6
1.实践技能不够系统,且缺乏特色
物流业是一门综合服务性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及岗位较多,这使得很多技能操作之间并不存在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例如,叉车作业、分拣与数码字小键盘录入。因此,在培养物流岗位操作人员时,如果课程设置没有一条主线做指导,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繁多且松散的。另外,物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物流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像数码小键盘录入在会计专业中也有涉及,而叉车作业也只能模糊的界定为物流专业课程的范畴。
2.技能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职课程以教授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为主,但是由于物流行业为新兴行业,在行业标准上并没有像会计、食品等专业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在出入库作业上,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是不同的。此外,对于实训操作项目,例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企业在操作要求上也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这对于实施教学的实用有效性上也大打折扣。
二、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和管理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定主线
初学阶段以模块知识扩展训练为主———内容围绕主线以专题模块向外辐射;巩固阶段以任务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专项上岗技能。物流业涉及的岗位繁多,学校设定的课程要设定一条主线,打造自己的特色教学,对岗位角色进行分解教学和综合实训,在打造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向外辐射。例如以仓储课程为主,可以向配送物流或超市物流的岗位操作技能辐射,罗列出基本技能,相互重合处便是需要重点以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比如下表中阴影部分,对这部分内容每一项以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巩固阶段,将下面的模块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快递员收件、仓储员收货及超市理货等任务教学。打破“教室、黑板、投影仪”的教学模式,进入校内实训室、深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学生对设备或操作有一些认识的条件下实地开展理论教学。
2.课程设置要优先考虑德育教育,再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
篇7
研究采用的问卷有教师教学观问卷和教师课堂管理方式问卷,两者均为成熟的问卷。前者将教学观分为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五个维度,其中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属单向灌输取向,发展能力、端正态度及教书育人属互动发展取向,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以上;后者将课堂管理方式分为放任型、仁慈专断型、强制专断型、民主型四个维度,问卷经过小范围的预测,问卷信度、效度均在0.60以上。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抽样方法,对石河子11所学校的初中教师实施调查,收回问卷172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87.2%;后用SPSS17.0对数据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初中教师教学观的现状分析
教师教学观是指教师从实践的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初中教师在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上得分较高,标准差较小,故教师对双向互动的教学取向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认同;在传授教学观各题上得分均值为2.73,在应付考试教学观各题上得分均值为2.79,标准差较大,说明教师对单向灌输的教学取向态度为中立略偏不认同,且存在较大分歧。
(1)“单向灌输式”取向教学观的现状
持传授知识教学观的老师认为学生获得的知识越多越好,强调学生对课本的识记及教科书知识的全面掌握。调查显示:首先,多数教师反对“学生的学习就是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之类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传授知识教学观各题上的得分均值都小于3.0,对于“学生的学习就是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的回答,反对的占69.3%、非常反对的占16.0%,故大部分教师反对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其次,相当部分教师认同“备课的最主要问题,是熟悉教学内容”、“要上好课,最关键的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充足的材料”的观点。调查发现:58.70%的教师认为“备课的最主要问题,是熟悉教学内容”,36.70%的教师认为“要上好课,最关键的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充足的材料”。可见,很多教师自以为自己是“传授知识”这一教学观的忠实反对者,却不同程度地在实践这一教学观。持应付考试教学观的教师认为“考得好”比“学得好”更重要,他们所选取的教学活动以提分快为第一考量,认为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是教学成功的的关键。调查发现:首先,教师对应付考试的教学观有较大分歧。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教师会上“经常公布测验的名次,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交流有关考试的信息和经验,是我最为重视的教研活动”、“我最关心的是学生能否在中高考中获得好的成绩”的态度上拿不准,且在应付考试上的标准差较大,教师在“教学是否应为考试服务”上有较大的分歧。其次,受教育制度的制约,相当一部分教师更多关注与考试有关的活动,强调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在“交流有关考试的信息和经验,是我最为重视的教研活动”上的得分M为3.05,SD为0.995;在“把握住学校的要求,特别是考试的要求,对教师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上的得分M为3.07,SD为1.050。两题目得分M>3,可见,受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教师虽知教学目的不应局限于应付考试,但因中考指挥棒没有变,教师只会花更多精力去把握考试的要求,交流考试的经验,对学生进行习题训练。
(2)“互动发展式”取向的教学观
持发展能力教学观的教师认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能力提升,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强调学生与教师、教学内容、环境之间的互动;持端正态度教学观的教师相信好的态度是治学的关键,自己的求学态度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也会把培养学生好的态度作为教学的重点;持教书育人教学观的老师认为教学过程就是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他尤其注重自己在操行、品德方面的示范作用。数据显示:发展能力各题的得分均值均大于3.6,端正态度各题的得分均值均大于3.9,教书育人各题的得分均值均大于3.75,三个维度的标准差均小于1,说明教师对“互动发展式”取向的教学观均表示认同。初中教师既表现出对教学互动发展取向的一致认同,又表现出对单向灌输取向不同程度的坚持。不同特征教师在课程观上也存在差异。地区重点的学校在端正态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城镇一般学校,可能的原因是重点中学更能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这些教师在教学上比非重点学校的老师更具职业使命感、自我批评的开放性、对学生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他们的教学理念也更新。这与陈冬梅的观点相似。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应付考试教学观的得分显著高于4-9年、10-15年教龄的教师。可能的原因是这部分老师长期受应试制度的影响,在应对考试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能很好契合中考的要求,这种传统的观念已根深蒂固。且部分老师已接近退休年龄,他们不具有年轻教师的上进心,缺乏改变传统观念、变革教学实践的热情。这与赵取花研究结论相似。
2.初中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现状
课堂管理方式是指教师藉由师生交往活动所表现的对学生多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为模式。民主型课堂管理方式的平均数为4.19,标准差为0.49;强制专断型课堂管理方式的平均数为2.22,标准差为0.53;仁慈专断型课堂管理方式的平均数为3.28,标准差为0.43;放任型课堂管理方式的平均数为1.65,标准差为0.46。可见,初中教师对民主型课堂管理方式表现为一致的赞同,对强制专断型、放任型课堂管理方式表现为一致的反对,但对仁慈专断型课堂管理方式持中立偏赞同的态度。
3.教师教学观与其课堂管理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1)教师教学观与其课堂管理方式的积差相关分析
皮尔逊相关是推断总体中两个变量是否相关,描述两个等距变量间联系紧密程度的常用方法,故可用之分析教师教学观与其课堂管理方式的相关。“民主型”与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呈正相关;“专制型”与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呈正相关;“放任型”与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呈正相关,与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呈负相关。
(2)教师教学观与其课堂管理方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通过初中教师教学观各维度对课堂管理方式各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得到教学观对其课堂管理方式的影响程度。“民主型”有两个影响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端正态度和传授知识。“端正态度”对“民主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民主型”变异程度的9.4%;“传授知识”对“民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可解释“民主型”变异程度的3.0%;“应付考试”对“强制专断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强制专断型”变异程度的21.2%;“教书育人”对“强制专断型”有负向预测作用,可解释“强制专断型”变异程度的5.7%;“应付考试”对“仁慈专断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仁慈专断型”变异程度的11.6%;“应付考试”对“放任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可解释“放任型”变异程度的4.7%;“发展能力”对“放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可解释“放任型”变异程度的6.1%。
三、讨论
1.教学观与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相关分析
“民主型”与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呈正相关,故教师越认可教学应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就越易采取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强制专断型”、“仁慈专断型”与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呈正相关,故教师越赞同传授知识、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就越易采取专制型课堂管理方式;“放任型”与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呈正相关,故教师越赞同教学应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就较多采取放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放任型”与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呈负相关,故教师越赞同教学应发展能力、端正态度、教书育人,就较少采取放任型课堂管理方式。
2.“单向灌输式”取向的教学观对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影响
“应付考试”可解释“强制专断型”变异程度的21.2%,“仁慈专断型”变异程度的11.6%,“放任型”变异程度的4.7%,说明教师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对其课堂管理方式有较大影响。故转变的教师课堂管理方式,应先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做起,而转变教师应付考试的教学观是关键。因此,改变评价机制,实施多元评价,使得教师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得到矫正,所采用的“强制专断型”、“仁慈专断型”及“放任型”管理也会随之减少。“传授知识”对“民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教师愈强调知识的识记与积累,忽略掉学生兴趣的发展与心灵的成长,对学生或处处压制,或间接控制,或变得失望而不抱期望,师生因缺乏心与心的沟通,关系愈来愈冷漠,此时教育变得徒有其表。可见,改变教师重知识的价值取向对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3.“互动发展式”取向的教学观对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影响
“端正态度”对“民主型”有正向预测作用,“发展能力”对“放任型”有负向预测作用,“教书育人”对“强制专断型”有负向预测作用。“端正态度”可解释“民主型”变异程度的9.4%,“发展能力”可解释“放任型”变异程度的6.1%,“教书育人”可解释“强制专断型”变异程度的5.7%,说明持“互动发展式”取向教学观的教师会格外看重学生能力发展、态度培养、品德提高,他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强调良好情景气氛的营造、严谨治学态度的感召、操行方面的示范。教师高度民主型、低度放任型、低度强制专断型的课堂管理方式与其“互动发展式”取向的教学观有关。
四、结论
篇8
【关键词】物理文化 物理教学 物理思想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当代工程技术的理论支柱。它不仅满载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蕴藏着具有重大教育价值的研究方法和人文哲理,具备了丰富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资源。物理教育本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活动,一方面保证了物理文化在新一代学生身上的再生,同时也保证了物理文化的延续。另一方面也培养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具有一定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接受物理文化全方位的熏陶。
一 物理文化的教育功能
1.物理文化
物理文化是由物理学家群体在认识物理世界和相互作用中自觉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稳定的,且能被广泛群体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理学家在创造物理理论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语言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物理仪器设备以及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的总和。
2.物理文化的教育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又是一门崇尚理性、注重思维、极富想象力的科学,它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人为的研究活动,又是随着人类社会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一种体系。因此,物理本身具有文化的特征,物理文化的实质就是从文化的视角来理解物理。物理文化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智慧,唯有深入到物理学的文化层面,超越学科极限,充分体现和扩展具体知识中潜在的文化教育价值,对教学效果的持久和深入才具有现实意义。
物理知识侧重专业,物理文化侧重于强调物理学的历史性、整体性、思想性以及人文性,侧重于物理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全面体现物理学的社会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文化的教育价值更为内在、更为能动、更为持久。
物理文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
二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文化的策略
1.树立物理学方法论的新物理观
物理学至关重要和最有意义的是代表着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代表着一套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步骤和方法。物理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递物理文化,以保证物理文化的连续性。因此,物理教学的过程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或事实的传授过程,而是一项复杂的文化交流活动,教师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同时又是文化的整理者和创造者。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的理解以及对物理公式的记忆,更不能把立足点放在解几道习题上,而是要充分挖掘隐藏在物理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注重引导学生领悟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并学会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逐渐使物理文化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根植于学习者的头脑中和社会整体文化中去。
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文化就是将大学物理当作一种文化来教,不割舍其整体性、历史生成习惯和连贯性,将物理知识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蕴含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展现给学生,减少复杂的微积分推导和计算,把物理知识和方法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 转贴于 2.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最本质的表现在物理学思想和相应的物理途径的演变上。物理学既是科学,又是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物理学的每一个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定律的建立都饱含了科学大师的探索和创新,还包括对已有错误观念的批判。
物理学发展史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优秀品格,如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批判继承的态度、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引入物理学史,通过物理学史展示人类解开物理世界奥秘的探索历程,了解科学大师是如何突破常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怎样对待矛盾,从矛盾对立中找到突破,进而发现新规律的,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感悟和熏陶。
3.开展探究式教学
物理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伟大成果,其内容、方法和结构都是人类创造智慧的集中体现。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往往是从方法论上打开缺口、突破局限、获得成功的。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以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知识建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其模式是: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建立模型,设计实验——求解模型,归纳总结——迁移应用,设计创新。
物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运用物理学科的科学语言、物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物理文化的网络中自由交往,进而发展求知能力,形成智慧。物理文化的精神能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长久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文化,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一)课堂教学评价目的的转变。
新课标中明确表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不仅要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更需要通过评价来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善,使其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中明确表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采用最适当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主导过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掌控着整个课堂的教学管理,往往规则过多,约束过多,教师借助于权威来维持课堂秩序。这种方式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关系疏远。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比较疏远,部分学生被动的应付教师的教学,上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比较差。有的学生是畏惧教师的权威,上课提心吊胆。这些情况都不易于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也就是说,只看学生的成绩高低,只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能力、思想、技能、素质等领域。这违背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面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方法与对策解决问题,改善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达到新课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要求。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浅显的方法策略。
(一)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宣传教育。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过去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师要建立教学民主化的观念。这要求语文教师真正具备民主、平等的观念,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不能对某些学生就偏爱一些,对某些学生就多加歧视,要不偏不倚,对每位学生都要真诚的帮助。同时,也要对学生多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宣传,让学生多了解关于新课程理念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主动参与相应的教学管理。对于学生的家长,也要向他们宣传新课程的理念,使家长理解新课程理念,支持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对于语文新课程的评价制度,一定要完善好、落实好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首先,要营造出一种好的评价氛围,实现评价的方法、内容等的多样化。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意识,鼓励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提升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其次,在实施多元化评价方面,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既要听取专业评核小组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代表的评价,不能只考虑终结评价,也要做到有过程的评价,并且要坚持有量化考核。评价一定要公平、公正、客观,不能只注意到教师所做的那些易被观察到的劳动,也要把教师所做的那些不易被观察到的隐性劳动纳入评价之中。
(三)改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要解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便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改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执行者与组织管理者,一个活跃且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做好精心准备,教学时主动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的手段,对于学生,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以鼓励、激励为主,尽量少的采用惩罚的手段,通过精神与情感的激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让学生积极的主动学习。对于课堂问题行为,教师需要慎重的对待,如若处理不恰当,则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行为,甚至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做好预防工作,使问题行为不易于出现或者在处于萌芽阶段时便予以解决。
(四)教师提升素质。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相对管理 刚性管理 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相对管理
相对管理包括刚性管理和柔韧性管理。我们通常所说的管理是指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传统的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是刚性管理的实施,刚性管理强调的是外在的规范,是管理者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其主体是管理者。柔韧管理则是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潜在的影响,从而把管理者的意志变成其职能也转变为教育、协调、激励、互补,人们的自觉行动,其主体是被管理者。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管理过程,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同样适用教学。我们之所以把柔性管理引入体育教学,首先是基于教学思想的革命性转变,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由“为教而教”变为“为学而教”。其次,现代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就使我们有可能把柔性管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
2 相对管理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注重内在管理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有内在管理和外在管理两种形式。刚性管理是外在的,比如课堂纪律、教学目标和要求等,这种物化的管理形式带有强制性。柔韧性管理管理方式是内在的,即通过激励、感染、说服等各种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自觉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激励学生提高自我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内在动力。而且这种动力所产生能力十分巨大且持久。比如,在文言文的教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老师强制学生学习的情况,但是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但是如果我们尝试换一种方法,激发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智慧”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强制学习变为引导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变成是一个自觉的行动。
2.2重视个体管理
柔性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要重视个体的管理,个体是群体的组成部分,每个个体的特征都不相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一个班、一个集体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兴趣及爱好,尊重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性格,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新的教学标准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现在,很多学校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开展分级和专项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加强了针对性、专门性教学。我们可以在课后让学生提交学习感受、体会和建议,交给老师去认真分析,然后针对学生的普遍需求尽可能地改变一些不是十分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学习的空间和环境,也能促使整个集体也得到不断进步。
2.3肯定重于否定
管理中经常把肯定和否定作为对工作成果的评价方法,而柔韧性管理的重点则是更加强调肯定这一面。人的基本需求就是得到尊重,这是心理学的观点,包括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别人的尊重来自赞扬、肯定以及支持和鼓励,这些都是个体存在的主要精神支撑,也是自信、自立和自强的基础。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也需要一视同仁,对于起点低、能力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把让他们完成一些容易达成的学习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起点,不断给他们以学习的信心。经过学习目标的简化和渐进,让学生取得每一个阶段的成功,同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的进步做出肯定,让他们以更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任务中去。
2.4身教重于言教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言教为主,言教往往就是纯理论的讲解和分析,会让教与学主体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身教则更倾向于平等的交流,更能够增加老师和学生间的情感。柔性管理就是要求以身作则,所以一定程度上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在我们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时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如果师生之间有着深厚感情,那么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变得相对轻松。培养师生感情不仅需要我们有扎实的业务水平,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引起学生的羡慕和赞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品行,严格自律,以平易近人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影响学生,所有这些可能会在现在和将来很长的时间都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道路。
3 小结
相对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曾在一些方面被分别运用过,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尚属一种尝试。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