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的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暴露 护理专业学生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瘟疫,它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医务工作者面临更多的HIV/AIDS 职业暴露[1]。护理专业学生是一特殊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未来工作的需要。在我国,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6%,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60% [2]。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防护意识薄弱,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行为不规范,针刺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而且不同工作部门因工作强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也明显不同。张洪[3]的一项调查显示:22%~77% 的护士不知道皮肤沾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职业暴露后应在多长时间内预防性用药。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模式( KAB) 为理论基础,了解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为今后在护理专业学生中普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护理职业行为中的传播及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高职学生中抽取2010级新生共366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由WHO的评估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问卷修订而成[4]。本研究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组评定,结合护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反复修订和完善调查表,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五个部分:一般资料、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问卷、艾滋病态度问卷。艾滋病知识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职业防护知识。艾滋病态度问卷:共8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有关艾滋病及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态度。本研究在正式调查前选择了50名研究对象测试了本问卷的信度。其信度系数(Cronbach’s a系数)为:总问卷a=0.80,知识问卷a=0.71,态度问卷a=0.85。
(2) 调查方法
1)培训前调查:
选择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师及研究者本人共4人为调查员,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2011年3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
2)健康教育讲座:
根据培训前调查的结果制订适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进行为期3个月共计3次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
3)效果评价
2011年7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后测,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3)资料分析
讨论
1.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
培训前后护生艾滋病知识及相关知识和态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篇2
【关键词】高职护理 男生 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对男护士的需求,顺应这种趋势各大医科院校在护理学专业都相应增加了对男生的招收。然而护理在传统观念上似乎就是女性的专业,男性护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得到许多人的理解,因而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心理上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男生从一入学就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文对高职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1 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
1.1高就业率和低报考率对男生学习护理专业具有心理影响
在各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高峰,医学部的老师通常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一边是各大医院抢着要男护士,一边的现实情况是学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男生寥寥无几,早已被抢光。
随着医院越来越青睐男护士,这些年来,每当高考前期,会有各种各样的宣传希望男生填报护理专业,但效果一般。例如,从2005年至今,武科大城市学院护理专业每年招收的男生不超过15人。到大一新生转专业的时间,尽管医学部是该校就业情况较好的学院,申请转入护理专业的学生有50余人,但男生为零。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学习护理专业的男生会遭遇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专业的认同感会逐渐下降。
1.2对护理专业男生适应不良的认识明显不到位
虽然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来开展各项心理干预工作,但对护理专业男生适应不良的认识明显不到位。这些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在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适应不良心理问题。护理专业学生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女性,护理专业的男生作为“弱势”人群,成天生活在女生之中,加之传统观念护理工作是女性干的,他们对这些环境的适应及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比普通男生绝对要大、要复杂得多,如来自同学、社会等传统观念的歧视,甚至嘲笑。
1.3男性护理学生理想信念、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据一些研究的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显示,所有男生学习动力均是出于个人、家庭和就业压力。和其他专业男生及本专业女生相比,除了硬性规定参加的活动外,男护生参加集体活动大多不积极。他们认为活动本身吸引力不强,内容枯燥、形式主义严重,没有结合男护生的实际需要。但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干、入党、奖助学金评定等涉及个人实际利益时,又很在意并积极参与。这就造成了男护生个人实用主义色彩严重,理想信念、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2 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对策
2.1对护理专业男生更多的关注
利用学校社团和社会媒体,对护理专业男生更多的关注。例如,《常州晚报》就曾经向市民读者全面展示了护理专业男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并用生动的图文传递了护理专业男生“男子汉也能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心路历程、不懈追求和坚定决心。
2.2在专业教学安排更多的细节关注
在专业学习中,利用一些实例,例如目前美国的男护士已经占到了护士人群的20%~30%,坚定了他们对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信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男性从事护理事业也是很有前途的,有挑战性的,给学生介绍一些获得卓越成绩的男性护理,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性护理――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学生对于男性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心。
2.3让学生了解男性护理的长处
男性在担任繁重体力劳动时具有生理和体力上的上风。碰到突发事件时控制能力强,决策能力强,男性的稳重果敢能给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性护理更轻易获得患者的信赖,在护患沟通中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护理是一项集脑力、体力于一身的高压力性职业,需长期倒班,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尤其在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更是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果敢有力,当机立断等特制,男性护理的加进无疑会使临床护理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优质高效。
男性护理非常受男患者的欢迎。据调查,男患者比女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性护理的护理,男性护理在给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纵时会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尴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隐私的操纵中,男病人可以欣然接受男性护理的护理。这对于心理护理的深度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此外,有利于护理团队发展。 护理队伍成员的单一性别现象,使公众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这种思维定势很轻易使人们将护理看成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职业,也使得人们将护理职员看成是弱势群体,女性护理工作者也可能由于长期得不到来自异性的职业认同而使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男性的加进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招收护理专业男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情绪稳定、外向等人格特征的塑造对培养合格的身心健康的男性护理人才将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瑜. 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2010(8).
[2]刘琳琳. 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下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男生培养探析[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
篇3
关键词:护理;组织胚胎学;教育过程
组织胚胎学是各种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这门课一般在大学的一年级开设,其中包括有胚胎学和组织学。这门课的专业性极强,知识点很多。组织胚胎学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众多的医学基础课程相联系。这其中,胚胎学主要是研究人体是怎样发生、生长的机制科学,而学生对于人体的生长发生很是好奇,这就更加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组织学属于微观形态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很难找到规律并熟练掌握,这是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学生学到的知识遗忘速度较快,教学效果不好,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后面系统的学习。医学院校一般都是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另外还会辅助设有护理等非临床专业。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学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必须体现出区别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护理学生的工作职责与临床医生有着很大区别,但是对知识深度与广度的要求,两者都需要医学基础理论的扎实、灵活,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学生在不同的科室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对理论课、实验课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的改进,为护理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好基础。本文作者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主要就护理黄钻也组织胚胎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的体会。
一、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般来说,护理专业的女生占所有学生的大多数,而女生的性格多内向,学习较为踏实,认真。上课的课堂秩序较好,课前布置的预习内容完成度很高,但是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动手能力上略有欠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很少。如果老师主动的进行提问,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可以较好的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在课堂上要积极进行引导,有目的地进行课题提问,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二、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教学的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临床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非临床医学专业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少,就业形势也相对乐观。因此,医学院根据非临床医学专业对今后就业方向的不同特点展开调整,比如护理学,应用心理学,药学等等。将这些不同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加以浓缩,并与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等课程进行合并,这门新课的名称为基础医药学概要,这门课总计64个课时,其中组织胚胎学为24课时。临床医学专业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临床医生,所以对医生的基础医学课程的要求很高,这也是为以后更系统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护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从事临床护理以及护理管理的专业人才,组织胚胎学等基础也是必修课之一,但是相对护理专业的同学们,难度应相对降低,不宜求深求难,应该侧重于知识框架的建立,主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做到让学生每次课都能知道这节课的基本内容并加以掌握,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求老师熟悉教学大纲,并在备课的时候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的目的,分清什么是难点,重点,并针对非临床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哪些是适合的,并对于这些知识点侧重讲解,用清晰的思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护理专业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课件
实验课教学是对理论进行深化和拓展的方式,是一种更加直观的教学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独立思考的有效方法。通过组织胚胎学理论课进行实验课教学,可以强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学生的记忆。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单位内获得跟多的知识与信息,这也避免了单一课本灌输式的缺陷。组织胚胎学理论课与实验课的上课实践是交错的,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学生对之前学到的知识可能会出现遗忘,这是很正常的。所以,上实验课的时候,要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之前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枯燥的组织切片和形象的人体器官结合,这样更加深了学生的感观认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同属一个学科,因此 ,我们可以将非临床专业的组织学实验课与人体解剖学内容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授课内容有较深的印象,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2.示范教育
老师们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讲解,让学生对于本次的实验课的重点有着清晰的认识,随后使用电视显微镜将所要观察的标本进行展示,特别是十分典型的标本更要反复强调。老师要让学生从显微镜里看到标本真实的样子,并详细的对标本进行讲解,剖析,结合实验指导,材料的参考,让学生从中找到对应的组织结构层次,加深学生的印象。
3.自由观察法
经过老师的教学示范后,学生要自己对切片进行观察,并按照实验教学指导中的具体要求,在显微镜里找到所要观察的组织结构或是细胞。学生在开始观察的时候,指导老师要巡回指导,耐心的解答学生的疑问。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示范的时间不能太长,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探索精神。
4.一边观察,一边绘图
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组织切片,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落实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上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初次实验课,老师应该系统地向同学们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步骤等等。在每次实验课的时候,指导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将所观察到的重点组织用红蓝铅笔画出来,并进行标注,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对问题进行纠正,更加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总而言之,组织胚胎学开设之初,学生刚刚入校,对医学课程具有新鲜感,有很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动力。所以说,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朝进,张军明,雷亚宁.护理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0(10)
篇4
关键词:本科教育;护理专业;教育模式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的护理行业在医疗保健行业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得到专业的护理,护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也得到大大的扩充。如何培养出一批高质量护理专业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护理学科更长远的发展,是当前国内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推进,促进我国护理专业教育与国际化接轨也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传统护理教育模式与队伍现状
1.1专业素养不足。由于我国长期对护理教育的忽视,护理教育长期处于课程结构单一,教育模式陈旧落后的境况中,护理队伍长期以专科学生为主体。其学生本身受教育程度不足、知识结构落后,在实际工作中,不但创新性不足,无法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而且还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沟通能力不足,无法从心理上为病人提供专业指导。有些护理人员认识到这一点,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但局限于各种成人教育和派出进修等,缺乏系统性的训练,提高程度有限。这一问题造成的结果就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提高。1.2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就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国内大部分学校仍采用基础——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实际上使得学生无法在学习的同时接触临床实践。一方面学生所学内容多为临床理论的压缩,缺乏专业的教材。另一方面学生过于重视课本知识,动手的意识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够灵活。而当学生实习时,往往无法将之前所学与实践结合,心理上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使得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无法及时的加以纠正。1.3科研能力不足。本科入学时,学生便有了较为明确的研究方向,对于其他学科了解深度远远不足,难以满足临床科研的需求,更无法达到触类旁通、学科交叉的效果。限于学生人文素养不足且科研实践机会少,无法将自身的想法及时转化为切实的理论成果。使得一些学生失去了科研的兴趣与动力,对相关专业的科研前沿不甚了解。当想要接触科研时,不知道如何获取自身所需的学术信息,对信息的甄别和拣选能力也达不到要求,造成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足,理论深度不够。
2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文素养与心理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本科入学时开始,贯穿整个护理专业学习的四年,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护理理念。这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便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护理学专业。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担负起引导与督促的责任,在课上注意将护理理念逐渐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在日常学习、科研活动以及择业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也要注意人文素养的培育,从身边的环境做起,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人文关怀。在心理素养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指导,让他们较早了解护理工作的职业特性,融入护理专业的环境氛围。在课程设置上,要对未来职业可能产生风险压力进行评估,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学生。例如,可以采用课堂渗透、网络交流、定期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抗压能力。通过心理辅导以及现实体悟,让学生学会调节心理、排解压力,提高受挫能力,为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2培养临床护理能力。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要的学科,而后者更是直接关系到护理的专业水平。就学生而言,只是学习书本知识无法学到真正的技能,因此加强临床实践对培养护理人才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重新修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将实践操作贯穿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且改变传统的人才评估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大量的案例应当到教学当中,指导学生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尤其是医院和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了解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其所需的医疗卫生环境,在自身精神得到升华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应当积极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实习。第三,学校应当提高自身的硬件设施,改善实验室条件,模拟如重症监护室等护理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仿真软件等,通过计算技术尽量还原真实场景,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更加规范化的训练。2.3多学科与学术氛围培养。护理专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护理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向学生传输学术理念和学术思维,让学生较早的接触护理学科发展过程,在培养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同时,使其对科研创新产生兴趣。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通过开办学术讨论活动、课题汇报、参与科研实践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积极申请和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在导师的指引和帮助下了解科研工作开展的中间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篇5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人文学科;课程设置;中职护理
2011年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做了一次重大改革,即考试涉及学科由单一的医学护理知识,增加了护理相关人文知识。对此,中职护理人文学课程设置就突显出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护考人文学科知识考试情况分析2011年以前护考分四个模块,内容主要是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含精神、老年、传染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五个部分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但从2011年起护考分“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模块进行,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在“专业实务”中新增了相关人文学科知识,即人际沟通、卫生法规、护理伦理、护理管理四门学科知识。2011年护考改革前后各学科考试情况如下(见表1)。
二、我校护理人文学科课程设置情况分析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是由卫生部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行指委”)及各省教育部门统一编制。卫行指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最后一次修订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和《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均是在2007年,其后未有新的计划。针对此情况,各校在部、省所颁布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人才市场需求的状况,分别制定了适合当地人才市场需求的中等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1护考人文学科在各级教学计划中的开设情况
卫行指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及我校护理专业近三年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护考人文学科开设状况比较如下(见表2):
(1)教学计划滞后。护考于2011年发生了大的改革,卫行指委和广西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2007年制定的,其后未有新的计划,与目前护考大纲比较,《人际沟通》《卫生法规》已设置,但缺《护理管理》和《护理伦理》,由此可见,教学计划明显滞后。
(2)课程设置缺乏根据。从我校
近三年修订的中职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3 年制)来看,不能说没有改革变化,如增设了《护理伦理》。然而,仍然突出地反映出课程设置滞后于护考大纲,且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护理管理》仍然未开设,2009年(级)前开设护考中占“专业实务”比重较大的《卫生法规》,到了2010年(级)只有计划却未开课,2011年(级)后被删除。此种情况,充分表露了课程设置时,对护考大纲及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课程设置及修订出现了明显偏差。
三、对策
1出台新的指导性教学计划
国家主管部门最后制定的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学计划)距今已近五年,建议国家主管部门重新简括制订一个指导性计划,实现教学大纲和执业考试大纲“两纲合一”。
2优化人文社会学科课程设置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制三年,在校学习不足两年,而课程设置多达30门以上,特别是人文学科门次多,杂而不精,每门次的学时又少,授课有“蜻蜓表3护理专业部分人文学科课程设置
护考人文课程5相整合的课程5整合后的课程名称5原学时5名称5原学时5名称5建议学时护理管理505护理基础51805护理基础5186人际沟通5365护理礼仪5365护理礼仪与沟通551卫生法规5365护理伦理5215卫生法规与护理伦理536护理伦理5215/5/5取消5/点水”的现象,不少学科之间还存在交叉重复,如《人际沟通》与《护理礼仪》,《护理伦理》与《职业道德与法律》,《卫生法规》与《护理伦理》,等等。建议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对人文课程设置重新进行优化、整合,具体如下(见表3)。
3学校应尽快开全护考课程
学校在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时,应以护考大纲作为一个重要依据,涵盖护考涉及的所有学科,对目前缺失的《卫生法规》和《护理管理》应尽快开课,以确保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使教学与行业准入要求接轨。
对于护士专业的学生而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否合格是护士能否上岗的唯一依据,学校执业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也将成为教学主管部门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在构建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模块设置时,应尽可能涵盖护考涉及的学科,尤其是对基础差、相对缺乏自学能力的中职学生,要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最基本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春玲,季晓辉.新护士执业考试改革下中职护理课程设置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1(10).
篇6
1 TM理念及其发展
1.1 TM理念 TM是近10年来国际医学领域提 出的新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转化医学的科学 定义,但其思维理念被认为是连接基础学科与临床学 科间的双向转化通道(Two-side Way),即TM思维 是如何从实验台到病床边(Bench to Bedside ),又从 病床边到实验台(Bedside to Bench)的一个双向过 程,是一个连接着基础与临床循环式的研究体系[2]。 TM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 间的固有屏障并建立起关联,使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 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预防与治疗的措施 和策略。同时根据临床医学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应 用基础研究方向,从而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再从临 床到实验室的良性循环[3]。究其根源,了M的实质是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整合,是多学科、多 层次、多耙点的交叉融合,它是一次伟大的医学革命TM的目标是建立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和参与性 的4P医疗模式,而TM最重要的内容是转化研究,即 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有效地应用到临床[]。 DoughertyC5]在TM体系的学科建设中,提出了 3T 转化医学研究模式,指出学科服务的职责就是促进各 个知识领域之间信息的有效流动过程。李维等[]认 为,在3T TM研究模式中,了表示转化,了1、了2和了3 代表医方服务体系转型中的3个重要的转化步骤。 每个转化步骤都对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检验,范围逐 渐扩大,从基础科学研究的发现到临床研究,最后扩 展为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型,如图1所示。
1.2 TM的发展 200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设置临床与转 化科学基金(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 ward,CTAS),已资助23个州的39家医学研究机构 从事临床与转化科学研究工作;008年,法国已建立 覆盖全国的23家临床研究网络中心;2008年底,在 TM 委员会(Translational Medicine Board,TTMB)的 组织下,英国的TM研究进展显著[7]。我国TM研究 中心的成立及相关学术会议的陆续召开,标志着我国 已开始全面启动和发展TM[8]。但由于我国TM发 展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①由于 TM研究平台严重不足使得基础科学家与临床人员 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导致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脱节;②转化效率低;③转化过程缺乏规范,随意性 和功利性时常居主导地位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与 社会预防之间未能建立有效循环;⑤科研投入与社会 贡献存在巨大反差[1]。
2 TM在护理发展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和环境的不 断演变,护理专业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 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3个阶段的转变,护理事业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护理学科本身具有偏 人文学科的特点,导致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 等发展缓慢。TM思维的提出目的是打破基础研究 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 双向转化,缩短科研与临床之间的转化时间,提高转 化效率,将医学各学科发展的独立化转化为系统化、 科学化;使得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护理、预防等应用 学科的共同快速发展。新形势下,亟需引进TM来指 导护理事业的发展。
2.1 TM指导护理管理成果的应用护理管理学是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 实践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通过计 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5个管理职能,达 到保证护理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目的。目前我国 护理较医学发展相对缓慢,加之护理自身的特点,现 仍存在很多问题:护理部重视护士的护理能力考评和 各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却缺乏对科室的健康水平的了 解,包括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科室近期遇到的困难、 患者结构或需求的变化等;护理人员每天机械地完成 护理工作,缺乏对护理研究的重视;护理人员缺乏对 临床医学发展的学习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只注重护理 专业自身容易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以及护 理发展落伍。鉴此,笔者认为TM可以很好地上述解 决问题。
2.1.1加强医学思维理念的转化 TM强调的是理 论与实践双向结合,研究与临床的双向结合,可以转 化为管理层与基层的双向结合,演变为从管理层决策 到基层实施,从基层实施反馈到管理层决策。自上而 下的TM强调从管理层到基层的转化。而现实中很 多决策由于基层参与者兴趣不高或态度不认真、应付 公事,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导致决策实施出现偏 差。所以,应从管理上和临床工作中树立TM意识、 强化TM理念,并借鉴发达国家TM研究与实践的成 果及转化理念,结合传统的思维方式与环境条件,实 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
2.1.2推进协同创新,成立TM的管理部门鉴于 TM逐渐成熟,护理管理层应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 主要职责是把护理科研成果或领导决策传递到各科 室并实施,通过反馈进行整合,制定最优方案。同时, 部分部门人员深入各科室实行转科,通过在不同科室 的学习与工作经验,找出各科室发展的优点与不足。 对于优点要在全院进行交流与学习,进行推广;对于 不足,管理部门通过研究、磋商等方法进行协调矫正。 这样既遵循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又对护理工作进行了宏观调控,从而保证了护理管理 部门的先进性和护理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2.1.3强化政策引导和加大经费支持,以TM指导 医院护理科研发展加大医院护理科研的宣传,争取 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将护理科研建设纳入医院整体 发展规划中。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基层,向院领导报告 阐述护理研究对于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意义,以及开 展相应研究和合作的可行性,听取院方意见及决策, 争取获得最大支持。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管理 层,大力提倡护理科研,加大对科室护理科研人员经 费支持,鼓励科研成果投入临床应用,协调临床与科 研工作、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完善相应制度,鼓励科研 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的积极性与及时性,增强科研平台 建设,提供有力的科研保障。
2.1.4加强护理人员的全面发展由于医学各学科 之间的方向差异,各学科内容的细化,导致了各学科 发展相对闭塞,各学科内容的单一化和空洞化,阻碍 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大部分护理人员除了护理知识 外,对其他医学知识几乎了解很少,很容易导致护理 专业与医学发展的整体方向脱轨。经常关注各学科 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以及保持和各学科联系人之 间密切沟通,才能使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由于TM研 究涉及很多学科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倡导医学各相关 学科的共同参与,以及融合各学科的优秀人才,建立 TM的医疗、护理、预防全方位研究平台,促进多学科 交叉合作,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 系,对护理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2.2 TM在护理科研中的体现 护理科研是指研究 探索新的护理理论、护理方法、护理模式的过程,其目 的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士 工作强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护理教育奠定基 础,促进护理专业的持续性发展。通过护理专业不断 发展和自我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护理 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其他医学学科相 比,护理科研的起步晚、水平低、发展慢,且主要表现 为科研成果产生与临床利用不成比例。每年全国各 种护理专业期刊要收录成千上万篇科研成果论文,具 有巨大的实用价值。但这些成果被临床实际应用较 少,大部分护理工作并没有跟上科研脚步,依然停留 在几年前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缺少TM研究平台。 TM研究平台的建立致力于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之间的壁垒,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 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研究,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 临床实践,使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直接联系,缩短了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进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础研究能直接为临床服务。TM平台应包括临床 护理团队、护理科研团队、市场研发团队。临床护理 团队主要负责以临床为基础的科研论题的搜集以及 护理成果的实施及反馈;护理科研团队主要负责护理 项目的研发,通过进行实验或调查,发现和分析护临床实践,使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直接联系,缩短了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进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础研究能直接为临床服务。TM平台应包括临床 护理团队、护理科研团队、市场研发团队。临床护理 团队主要负责以临床为基础的科研论题的搜集以及 护理成果的实施及反馈;护理科研团队主要负责护理 项目的研发,通过进行实验或调查,发现和分析护临床中的问题并通过研究得出科研成果;市场研发团 队主要负责把进行反馈后修订好的最终科研成果进 行社会层面的推广。其中临床护理团队和护理科研 团队是TM的基础,而市场研发团队是影响国家护理 水平的直接因素。众所周知,护理领域是一个潜力极 大的市场,对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无疑是一种推动。 应有专门管理机构从事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 作,整理科研成果,定时向社会提供信息。当然,上述 理论必须基于各种理论条件的成熟:①必须立足于临 床实践,重视护士科研意识的培养。同时提高全体护 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思 维,充分认识护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性。②加 强在职人员有关临床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即如何在 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以及形成论文并发 表。③为护理科研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及保护制度; 摒除大众的“重医疗、轻护理”观念,强化社会大众肯 定与支持。
2.3用TM成果规范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学(Nur sing Pedagogy)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 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 律的应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发展社会服务项 目。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形 成了全方位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结构合理的 课程体系、日趋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的评价 体系等,并为我国临床护理工作输送了大批优秀人 才。但现阶段仍存在较多问题: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 差距。护理教育较临床发展相对滞后,有些护理教材 更新速度较慢,知识相对陈旧。同时,专业教师和临床 教师司职不同,造成了理论教师与临床教师之间衔接 不上,加大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9]。②护理本科毕业 生科研意识淡薄,进入临床工作后遇到问题不做深入 调查研究。③专职护理教师缺乏与临床护理人员交 流,二者相对孤立,缺乏对临床护生工作质量信息的反 馈。④本科生撰写论文的水平较低,缺乏相关能力的 培训,毕业论文敷衍了事。而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引入 TM思维教育,有助于专业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基础和临床研究融合[M]。
2.4以TM为指导,促进护理教育发展学科建设 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专业发展的标志。良好 的学科建设必须拥有高质量人才和超前的医学思维 和研究成果。因此,将TM纳入护理教育,有利于促 进护理教育与其他医学学科教育的融合,护理教育与 临床实践的同步,保持护理教育的先进性。应从以下 几方面着手。①在课程设置中,加入TM课程。护理 专业课程一般分为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等, 这些课程着眼于培养护生专业技能,不利于护生拓宽 眼界和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将TM纳入护理教育, 有利于培养护生TM意识;护理研究课程加入TM教 育,有利于促进护理研究以实践为主思维的养成。此 外,纳入TM课程,有利于激发护生对TM的兴趣且 在临床实践中提高运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②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TM人员,挖掘和有意识 培养在以上各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础和能力的交叉型 学科人才[11],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紧跟先进医学的发 展步伐,保持护理专业发展的先进性。③护理研究中 纳入TM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双向结合, 保持教育与临床的一致性。④在教学理念中不断地 把临床实践的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中,摒除落后的理 论、方法、以及护理器材,充分利用护理的TM成果, 保持理论教学的与时俱进。
篇7
【关键词】中职护生 职业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20-02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也就是对未来工作种类和工作成就的向往和追求。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的。对于个人来说,确立了职业理想,也就是确立了人生发展的方向,为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了方向,找到了成就事业的精神动力。确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对于中职护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未来事业的成败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在校学习期间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有专门一节内容讲述职业理想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节内容的讲授中,中职护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应是系统的,必须贯穿、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包括专业和职业认知教育、自我认知教育、职业情感教育和职业目标教育。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就是确立职业理想并将职业理想付诸实现的过程。
一、专业和职业认知教育
许多中职护生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是因为中考失利后别无选择。而选择护理专业则往往是父母的考虑,因为很多家长认为护士工作稳定,适合女生从事。受年龄、社会阅历的限制,部分中职护生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局限在给患者打针、发药等方面。因此,对中职护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首先应是对其进行专业和职业认知教育。
专业认知教育的内容涉及什么是专业,所学专业的设置依据、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学习目标、就业方向,等等。尤其是就业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详细解读在相关医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职护生就业的优势。职业认知教育不仅包括职业的内涵、特点及与人生的关系,还要让学生了解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了解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并指导她们从一年级开始备考。除了介绍上述内容,教师还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一方面,专业是为职业服务的,三年专业的学习是通向职业的桥梁,学生应学好护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专业和职业的存在四种关系,即专业包容职业;以专业为核心,职业包容专业;专业与职业交叉、部分重合;专业与职业完全不一致。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还存在这样的疑惑:“我现在对所学护理专业不是很有兴趣,我的职业理想是否一定要与专业一致呢?”对此,教师应在承认职业理想具有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职业理想作一定的主流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对所学护理专业的兴趣,从所学专业出发确立职业理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职护生如果不能对所学护理专业产生兴趣,那么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就没有目标,专业学习就没有动力,上课不专心听讲则极易荒废学业。
二、自我认知教育
科学的职业理想应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受年龄限制,中职护生对自我的科学认知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具体的方法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测评工具,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智能优势测评、能力测试等,让学生自我测试。学生做完测试后教师应作解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团体指导。
教学中发现,大多数中职护生的职业兴趣类型是社会型的。因此,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型职业兴趣适合从事的职业群,其中就包括医护工作,以进一步坚定她们对护士这一职业的兴趣。而在进行智能优势测试、能力测试时,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发现自己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从事护士职业的信心。如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做了一个能力测试,其中的一项是手指灵巧度测试。学生的这项测试分数相对较高,于是借此引导学生,让她们意识到手指灵巧有助于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
中职护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教师要通过专业的职业兴趣测评和积极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从事护理工作的优势和不足,树立起职业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调适、能力可以提升的理念,坚定护生热爱护理专业、从事护士工作的信心。
三、职业情感教育
职业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感情、态度。这种情感为职业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最初的思想素材,最终升华为爱岗敬业、诚信至上的职业道德。它不仅会影响人们在职业准备时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还会对到一个人的择业观、就业观、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产生影响。
当前的中职护生都是“90后”,她们大多是在家庭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在这一群体中,能够做到宽容别人、包容别人、理解别人的人较少,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相对较差。护理工作烦琐,且因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时刻都需要保持谨慎,不允许有一丝的懈怠和马虎,而患者病情又瞬息多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全心全意投入到救治病人的过程中。而要做到这些,中职护生就必须热爱护理工作。
鉴于大部分中职护生不是因为喜欢护理工作而选择护理专业学习的现状,培养中职护生的职业情感就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给学生介绍优秀护士的事迹以及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见习的方式加强对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让护生热爱护理工作、热爱患者,建立起尊重、爱护、同情、理解患者的情感。
四、职业目标教育
职业目标是指一个人在确定一份职业后,对未来发展的实际期望。职业目标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目标的构成、如何看待职业生涯成功。如果不了解职业目标的构成,设定的职业目标就会空洞,无法实现。职业目标包括:职务职称目标、职业成果目标、职业影响目标。从这三要素为出发,设定的职业目标是具体的、可行的。学生如何看待职业生涯成功也会影响到职业目标的设定。
设定务实的职业目标可以坚定职业信仰和强化职业情感。目前,中职护生在设定职业目标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职业目标的设定好高骛远。在制定近期和中期目标时对目标薪金要求较高,只期望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不愿到乡镇医院、社区医院、个体诊所等机构。另一种倾向是妄自菲薄,对自我没有信心。因此,教师要让中职护生了解目前的就业环境,让学生知道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养老护理急需护理人才的现状,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教育护生就业时不能只考虑医院级别、收入、福利待遇、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因素,还要立足于现实就业环境。对于中职护生来说,务实的职业目标应是:短期目标以完成中职学业、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主;中期目标是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增长知识,立足岗位成才;长远目标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在护理工作中有所建树。
为了增强以上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效性,授课教师不能仅是课堂灌输,还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如组织职业理想演讲、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活动。实践证明,这两项实践活动对培养中职护生的职业理想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准备演讲材料可点燃学生的职业理想之火,倾听他人的演讲则进一步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在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活动中,中职护生通过与学长、优秀护士的近距离接触,不仅加深了对护理专业和职业的认识,又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榜样,培养了职业情感。学长的建议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艳伟.论中职生的职业理想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2]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黄艳芳.职业生涯规划[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王燕凤.中职生职业理想教育基本路径探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1(14)
【基金项目】2012年度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2-二类-3号)
篇8
张飒乐 方欢乐 冯香艳 李英 卫华 王侠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的不足,即增加人文学科和特色学科的科目或比重,通
过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护生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护生的要求,同时提出了护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之一,为护
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体系;综合素质;护理人才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已由病人扩大到
健康人乃至整个人类,护理的服务范畴也随之扩大,社会服务功
能不断加强。 护士的职能也由对病人的照顾和治疗, 扩展到指导、
教育、咨询、协调、研究等各个方面。于此同时社会对护理人才
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人才的选择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
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特别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社
会服务课程等综合素质否认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面对竞争激烈
的人才市场,现有护理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实用型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已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重
点。
1.研究现状及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只重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人文学科类的课程非常少,平均占不到总课
时的 1/1 0,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护理本科课程有 1/3 为人文学
科课程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对于社会服务类的课程则比人文学
科课程还少。教育部在专业目录中将护理学专业原有的“按医学
教育模式设立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三大主干学科”,
调整为了“伦理学、心理学和护理学新的三大主干学科”,高度
体现了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学专业发展的影响。按照新医学模式
和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是高等护理教育改革
的核心任务。按新的课程设置,依照“淡化学科界限,强化素质
培养”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由此提出了课程设置
的新四大模块: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
程模块以及综合素质拓展模块四大部分组成的新课程体系,减少
医学基础课比重,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比重,使人文和社会课程
贯穿于教学始终。这不仅能够反映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知识
的更新、技术的进步,还要适应社会制度的变迁,尤其体现实用
型综合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理念。
2.一般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我国目前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情况
我国目前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课程设置方面不符合护
理学发展需求,目前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依然采用较为落后的
课程设置,仍然以医学课程为主,护理课程为辅。学生在校学习
的前两年都是以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为主导,第三年才以护
理专业知识为主,第四年为实习,显然护理专业知识比较少,特
别是人文学科类课程。现在护理模式新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学生掌握的护理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多,而一
些新兴的人文学科课程如《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
礼仪》等很多学校都未开设,另外对于一些《灾难护理》、《残
障护理》等这类特色护理课程学校开设的就更加少了,这严重影
响了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2.1.2 我国目前护生综合素质情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功能制转向了整体护理。
护理工作者必须运用护理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等知识才能开展
系列整体护理,,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融传授知
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科学地把握立德、立才、立业。
我国十几年前就已经重视对护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其中包括:
1 思想文化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道德
观及诚实、刻苦、敬业、礼貌、审美、艺术追求等;2 业务素质
包括扎实的护理知识技能结构、动手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等;3
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具有耐受力和应变力;4 心理素质健全的
人格、顽强的意志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1]。这些方面的教育使得
我国护生及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当今深化教
育改革,不断开拓创新的新时期,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护患关系
的变化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模式,例如突发灾难的灾后护理
等,这些对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目前的教育还需加强,特别
是在人文教育方面。
2.2 方法
2.2.1 基本思路
2.2.1.1 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特色的综合素质教育
改变目前只重视医学以及护理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
上加大人文护理教育的力度,并增加社会服务课程的建设,以突
出高综合素质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护
理技能课程群、临床护理教育课程群、人文护理教育课程群以及
特色社会护理服务课。其中基本护理技能课程群包含的课程如护
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健康教育学等,目的是通过护理基本
技能教育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临床护理教育课程群的目的是满
足现代护理专业的要求,培养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包含的课程
除内、外、妇、儿、急救护理学外,还增设了康复护理学和老年
护理学;人文护理教育课程群包含的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
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美学与礼仪》、《人际关
系与沟通》等,目的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培养
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特色社会护理服务课程群的目的是增强护
理社会服务功能,包含灾难护理、残障护理、中国手语等课程。
2.2.1.2 调整课程结构,形成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
展的课程模式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减少医学
基础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的比重,增加社会、人文等学科课
程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课程;整合必修课、限选课、任选修
课的学时。整合必修课程,减少课程的重复,增大限选课和任选
修课程比例。通过课程结构调整,使课程体系既能满足学生对知
识的需求,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
2.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改变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和选修的段式课
程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并调整课程结
构,旨在培养体现实用型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具体改革内容:
2.2.2.1 加大人文课程及综合课程,增设社会服务课程,拓
宽知识面,突出护理综合素质教育
根据护理学专业发展趋势和特点,要注重发展多学科综合课
程以及人文类课程,使护理教育与病人、社会、科技、经济相结
合,开设文化交流技巧、医患人际关系沟通等综合类课程;结合社会需求以及医学发展模式,加大特色的课程比例,如家庭式护
理课程、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美学课程等,
另外增设社会服务课程,如灾难护理、残障护理、中国手语等课
程等,从数量上保证专业特色课程占整个课程设置的 20%。
2.2.2.2 调整课程的结构,整合必修类课程、限选类课程、
任选修类课程。另外必须整合必修课程: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
增大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以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意愿及
激发学生潜能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开设网上教育课程,部分课程
采用自修的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2.3 效果评价
自制了《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评价表》除专业课程模块中
的必修课程外,还包括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模块及专业基础课程
模块的 27 门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每门课程分别按没用、不重
要、不太重要、重要和很重要赋予 1~5 分的分值,对护理专业
教师和护生对新的课程体系的评价进行问卷调查。学生调查:对
护生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9 份,有效回收率 98%。教
师调查:对护理专业教师发放问卷 38 份,回收有效问卷 38 份,
有效回收率 100%。
3.结果与讨论
本课题的初步效果: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论证结果,经过具
有多年护理教学经验的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给与的评价结果:新
的课程体系体现了重视护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护理专业教师及
学生代表认真学习新的课程体系的内容及目的后,客观公正的对
新课程体系进行了评价,具体为对于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对
课程体系中课程群的设置进行满意、较满意、一般及不满意进行
评价,结果为 93%以上认为课程设置合理,表示满意;对于大三
本科的学生代表(即将学完所有护理本科课程)来说,通过对新
课程体系的认识并对预期效果进行打分,结果为 90%的人认为设
置合理,98%的人认为能提高人文护理素质,提高综合素质,96%
的人认为课程实用性强,对参加应聘有帮助等。
3.1 优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新的护理教育理念,提高了护生
的综合素质
加大人文课程及护理特色类课程,以人的基本功能、生命周
期和基本需要为中心,以护理专业知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体现了
整体、综合和优化的三原则[2],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主,忽视人
的心理社会因素的课程体系。从过去的公共课、学科基础、专业、
实践“四段式”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人文社会科学模块、专业基
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以及综合素质拓展模块四大部分组成
的新课程体系,减少了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加大了人文和社会科
学的比重,让人文和社会课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此凸显了对
护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运用了新的课程体系
后,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很大开阔,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关系,体现了学生沟通能
力;毕业后学生在各单位都受到了很好的评价。
3.2 优化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依照培养目标而设计,护理教学内容必须
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突出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3]。人文
社会课程提供了学习工具,了解人与社会、环境、健康之间的关
系;专业基础课程提供了了解人体的生命规律知识;专业课程和
专业任选课提供了培养护理不同对象专业和自身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淑萍.浅谈护生综合素质教育[J].当代医学, 2010, 15 (3):
226.
[2]玄英哲.护理学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人才培养模
式与课程体系[J].当代医学,2010,15(3):226.
[3]章雅青, 蔡威, 高颖.以护理为特色的本科课程设置探索[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8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是教师备课阶段,为了上课而准备的关于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一种构思和设计,是体现教师对于为上好一堂课所做的准备工作。对于医学护理专业的教师而言,大学教育没有教授如何书写教案和做好教学设计。因此,写教案和做教学设计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医学教师而言,是陌生和艰难的。而医学护理专业课程和普通文化基础课又不同,医学护理课程涉及到大量的需要学生操作的实验课程。下面,笔者会以“口腔护理”的教学为例,介绍一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案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一堂课应该掌握、熟悉、了解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常用漱口溶液的使用方法和作用;能力目标是掌握特殊患者口腔护理的方法,熟悉患者口腔卫生、自理能力和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评估方法,了解一般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导,义齿的清洁与护理。情感目标是注意人文关怀,具有爱伤观念,尊重并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二、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问答法又叫做讨论法,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知识,自我总结和分析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把具体的操作流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时一般会结合教学内容同时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口腔护理”这部分内容是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因此可以选择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和练习法4种教学方式并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堂课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整节课中,最关键的、最重要的内容。而教学难点是一堂课中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内容。当教学重点难以理解和掌握时,教学重点也会成为教学难点。“口腔护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特殊患者的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口腔护理这项操作是基本的护理技术,是每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操作技术,也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操作,因此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是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教学难点是常用漱口溶液的选择。因为涉及的漱口液种类繁多,作用和原理不同,配置方法和浓度也都不同,所以学生记忆起来会非常困难,还容易把不同种类漱口液的作用混淆。因此漱口液的选择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上课的基本流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导入有复习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直接导入、问题导入、悬念导入、经验导入等方式,以“口腔护理”教学为例,可以用案例导入的方式,插入一个病例,如“患者,女45岁,不慎从高处坠落,经医院诊断为高位截瘫,如何为该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的清洁护理工作?”这样可以迅速提起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病历内容需要书写在教案中。讲授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先讲授理论的部分用问答法和讨论法让学生自我讨论什么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选择口腔清洁用具,比如吃肉的时候塞牙了应该怎么办,用牙签还是用牙线更好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常用漱口液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这部分中间进行讲解。比如在教案中插入案例,教案中的案例一定要简单明了,并且需要教师把参考答案也一并补充在教案中。在一般患者的口腔护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示范对一般患者如何进行口腔护理,因为这部分内容简单容易掌握,所以不用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接下来教师进行特殊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实验操作的教案要求教师把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录,并提前在脑海中进行模拟操作,避免上课期间漏掉重要的步骤。在操作中尽量把动作慢下来,让学生看清每一步的操作,并让学生做好记录。演示完成后是学生的练习环节,学生采用分组练习法,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从实验老师处领取口腔护理操作的无菌物品。教师需要始终在实验室进行指导操作,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为该学生再次示教。操作练习后,教师应请学生进行回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对本次课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和小结。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应把具体的作业书写在教案当中,比如1%~3%的过氧化氢漱口液是什么作用?再比如在为特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操作的顺序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板书的书写要求:采用“三区”书写法,即将一块黑板纵向分为三区,一区为主板书区,书写主要框架、大标题;二区为副板書,对一区内容进行填充;三区为每一个小问题又有哪些相关内容。一区为保留区,二区、三区为可擦写区[1]。
五、教学反思
讲课完毕后,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和记录。把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记录,以吸取经验。比如笔者在进行“一般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环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记录在教案中,再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别的教学方式比如视频教学法让学生观看这部分操作。这就是教学反思的意义。
书写详细教案和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医学护理专业课青年教师更快地熟悉教学流程,也使医学护理专业课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生,为祖国的医学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涉外护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精品护士;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宋利萍(1968-),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孙宝琴(1969-),女,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程研究”(编号:XHXNO·12140069;主持人:宋利萍)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40-03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已成为护理行业的龙头产业,精品护士的大量输出带动涉外护理专业向纵深发展,培养涉外护生不仅需要有精湛的公共英语,更要求其具备较高水平的医学专业英语,以适应国内外各大医院对护理人才的渴求。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化学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医学各类专业报考研究生考试必考科目之一,是临床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科目,护士证考试也涉及部分相关内容,因此研究生物化学精品课是重要的。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对此都有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但是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的生物化学精品课的教学资源,国内还没有院校全面系统地探索研究。
在涉外护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缺乏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生化双语精品教学资源。比如课堂专业英语词汇量提供方式;哪些命题需要英语加以阐释;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师生怎样进行英语互动;考试试题医学英语占有量及难易度如何调控等,一直是模糊的、随机随性的,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通常由教师自己掌握,出国护士班和普通英护班的英语词汇量也难区别,期末综合考试便也缺失达成的尺度。
另外,学院双语授课大多停留在给出英语词汇阶段,这只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将大量输送到国外,从事护理专业工作,英语词汇远远不够用,急需加强和提高。双语教师必须努力上升到第二、第三阶段,即教师要给出重要内容的英文短语,对重点概念用英文解释,重点问题以英语和学生互动,并在课外进行该学科的前沿科技发展浏览与学习。教师冲上档次,就必须研究探讨这些相关材料,以防捉襟见肘,做无米之炊。
本课题创新点是突出涉外护理专业特点,即给预备出国护士准备国外先进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包括词汇、相关资料、病例及习题,且是原汁原味的,比单纯双语教学更注重实效英语。
因此生化双语教学资料的研究储备非常迫切,其结果将对各级涉外护理专业的生化教学有充分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护理知识具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为达到积累和运用生化双语精品课资源目标,拟从更新教学理念、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研究、授课模式方法、案例调整、试题练习、考试机制及教学理念等具体实施上做一个优化式探索研究,对教材内容及授课形式有精雕,有舍弃,能使教师在有限的学时上课从容不迫,学生接受有度,不盲目繁乱,彼此心中有数,学精又学博,相应的生化知识在护理过程中达到够用有余。研究过程中保证教师同研同用,集思广益,应用过程发现新问题,继续研讨,逐学期进一步完善。
(一)更新涉外护理教学理念
普通教师很少有出国学习机会,但护理医学模式不断创新发展,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外最新护理教学模式及发展动态,注意护理先进思想在教学过程的衔接与渗透。
如加拿大的护理教育亮点是,使学生早期接近临床,课程设计与实验室设计接近临床实际,重点学习与护理实践有密切关系的课程,基本在实验室上课,且常去教学医院观摩。可以借鉴的经验是,如果需加强对患者营养健康方面的护理,生化双语授课要追加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等相关英语知识,在教材内容和实验内容精选上要有所反应。
(二)教材研究
涉外护理生化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化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拓展知识面和国际视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奠定语言和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创新能力。
课题主研人积极参与编写人卫、北京、科学出版社生物化学高职高专教材,在编写会上与名校教师探讨涉外护理授课情况,就如何优化章节内容、授课词汇量、双语教学模式、考试机制等问题进行交流学习。根据本院涉外特色及学科学时,精选教材和授课内容,同时拥有几本国外英文原版生化教材,作对照研究,注重英语知识的原汁原味。
(三)授课模式
根据选定教材内容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主要词汇、内容、重点练习采用双语授课探索,保障学生得到必要的生化英语知识储备。同时采用多媒体授课,利用问题探索法、小组讨论法、案例研究法等,加强英语知识学习与掌握。课下与学生就进度、难易、量的问题交流心得,使教学方法和形式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过多过难的内容,要适当调整词汇量和进度。
(四)案例调整
营养物质代谢章节采用案例教学,需同国外工作的英护毕业生保持联系,掌握生化英语知识在护理中的应用成果,提供国外医院护理新型案例,同时查寻网络、书籍收集资料,保证案例的典型性、新颖性、针对性。
传统病例资料多采用美国蒙哥马利《生物化学—附病例分析》,内容翔实,具是国外医院采集的典型病例,综合生化各章知识,也串联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内外护儿相关知识,非常实用。
(五)试题练习
逐步收集各类英语题型,筛选好题,使其多样化,从不同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知识情况,达到练习巩固之目的。名词解释、词汇互译、单选、多选外,增加相关知识的阅读理解题,更利于学生掌握护理专业英语。可联络雅思班学生,借鉴试题方案。
(六)整合考试机制
英语试题覆盖量加大,从原来的简单英语词汇互译、三五道单选题,扩充到名词解释、多选、阅读理解题。提高难度,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
考核方法采用综合考评法,既考核学习的最终效果,也注重记录学习的过程,以不同分值将各考核成绩记入课程总分。这种灵活的考核、考试方式,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注重双语教学实效。具体包括:课堂学习情况评价、包括出勤、问题回答和课堂学习活动(如讨论、辩论等)各方面的表现(10%);课后作业、小测验及精短科普论文完成情况(10%);实验项目、参与实验及态度,填写实验报告认真程度等(10%);期末考试、出国护士班英文试题涵盖量占总量50%。
三、研究结果
(一)一份生化双语教案。包括重点词汇、重要命题、重点练习的详细英语解说。且保障重要性、实用性、准确性、典型性。
(二)一套双语多媒体生化课件。精选重要章节内容,网上搜寻共享图片,或自制图片与动画,争取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并提供重要的英语案例,提供丰富的英语词汇及用语,附有一定数量的英语试题。
(三)一套双语生化试题库。主要以单项与多项选择题为主,尝试增加生化短文的阅读理解,涉及重要章节的基本内容,联系临床护理与生活实际,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考察学生对医学生化知识及相关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
(四)整合生化双语的考试机制。增加医学生化英语方面试题数量,提高分值,出国护士班争取覆盖量达50%,通过仔细阅读判断来选择正确的答案将是主要的双语考试方式。
(五)精选两个常用实验,采用双语介绍原理及指导,与学生互动操作。目的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用语。
(六)一堂生化双语教学示范课录相。从组织教学、学前诊断、目标设定、重点讲授、联系临床护理、学生参与互动、内容总结、目标测试达程度等各方面体现双语教学特点,请同组及教务督导组评判讨论,总结修正,达到最佳方式与效果。
四、得出结论
建立一套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适用性的精品生化双语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明显感觉得心应手,上课从容不迫,学生接受有度,能达到有理可依,有例可论,有料可查,有法可用。
与只简单给出英语词汇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突出涉外护理特点的双语精品生化教学资源更实用有效,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利于激发学生对生化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利于督促教师加大力度学习研究双语教学授课方式;教师在搜集英语资料、研究原创英文版教材时,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储备量和知识应用能力;利于增加教与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讨论与思考
近两年的研究时间,两个学期的授课尝试,课题组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研究探索,讨论撰写,用到什么,直接从资料库中取来便可,并且随着新学期授课,有了新的研究新的发现,及时给予补充,使这套涉外教学资学越来越丰富,完善,是较完善的教学实践资料。
最实用的教学资料是精美细致的课件,采用多媒体授课,提供大量的词汇,教与学都方便,能减少抄写时间,增加感官记忆认知,能提供大量的国内外新科研进展视频和文字资料,扩大学科英文知识面。
从期末双语试题考试结果还看出,学生对基本的生化重点概念词汇、短语掌握比较牢固,选择题大部分能答对问题,对阅读理解和判断正确还是模糊,主要原因,学生还是把学习精力放在普通英语学习上,对专业基础学习感觉压力大,用功不足,有的疲于应付。
通过教学示范课,自己增加了认识,制作课件更细致认真,每一环节构思,甚至说话的语音语调,都做到美感,实用,激发兴趣,加强锻炼。以后让授课教师都讲示范课,互相评课,取长补短。但涉外生物化学授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来引起注意,有的丞待解决。
(一)应用双语教材欠缺
目前没有合适的教材,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记笔记困难,不利于复习提高。急需编写一套突出涉外护理教学特点的实用性英汉对照双语教材,并且附有一定数量的双语试题,讨论题。这是今后的研究课题。
(二)双语教学特点不容易把握
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是给予学生专业英语词汇和相关外语阅读资料的学习过程,达到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外语词汇的综合目的。通过外语交流获取专业知识是教学重点,应该怎么上双语课,上到什么程度,还要继续研究,寻求更好的方式方法。
(三)双语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教师师未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缺乏在国外学习交流经历,多为教师自学,其专业知识优秀,英语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以应对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学生容易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师资力量是横亘于眼前的重要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学院要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引导教师从词汇、句式的双语讲授一步步到材料阅读与交流水平。
(四)双语授课不能闭关自守
教师不能低头研究自己的一部分,要注意视野开阔,打得开,放得开,收得进,与护理英语教师、学校雅思班教师,外界英文教师,甚至与学生能经常性沟通,交流对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五)目标需合理,由少到多,体现渐进性
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本来艰涩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明显吃力,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这时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需求更重要。故在双语授课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六)解决教学时数不足问题
涉外护理班更注意英语教育,基础医学的课时一减再减,正常上中文内容已觉吃力,利用专业英语授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真是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增加学时,解决的方法是,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应注重涉外护理多元文化的渗透
文化是有差异的,学生必须懂得并运用如何在多元文化下的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与沟通方式,这更有利于出国护士的工作实践,同样的护理过程要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进行。因此生化教师要渗透多元文化护理知识。
总之,涉外护理教学很多问题还在努力探究,期待进一步完善,使之更适合教学双边活动,为双语授课及涉外护理教育提供更加详实深厚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孙树泰.生物化学(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