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式作文指导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片段式作文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片段式作文指导

篇1

一、作文需要范式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其本质就是给我们提供无限的范文、范式。如何开发则是教师能力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尽其所能善于挖掘简单而典型且容易操作的范文、范式,创造性开发成为学生有用的写作知识。

如作文开头的范式提炼,可以借鉴如下文章的开头――

引题法: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莫怀戚《散步》

引情法: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引境法: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刘成章《安塞腰鼓》

引人法: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引事法: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鲁迅《故乡》

引物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引言法:“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引喻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高尔基《海燕》

引问法:早晨日出,傍晚日落……你又是否思考过其中蕴含的一些科学道理呢?自读本文,你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黄天祥《落日的幻觉》

其实,范式指导的开发不止文章开头,还能有结尾、段式,甚至是篇式,以这样的范式指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训练,效果会更好。

二、作文需要微项训练。

熟能生巧,不仅仅是卖油翁熟练的工作,更高层次的应该也能体现在学生作文方面。而能达到这样的层次,微项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段式范式训练――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节选莫迫桑《我的叔叔于勒》)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节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节选宗璞《紫藤萝瀑布》)

所选文段分别写人、事、物,虽然所写内容不同,但是其写作思维是一样的,都是“概写一笔”到“细写几笔”,这也是写作常用的构思和表达规律之一。不论是段式,还是篇式,找到规律,指导学生开展强化训练,学生写作技能的习得就会轻而易举。

三、作文需要精细积累。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写作。按照文章的写作基本要素做出精细化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本能力。从字词句段的语言到纷繁复杂思想的积累,从生活经历的内容到活灵活现的表达技巧的积累,都需要有个精细地训练内化。比如生活素材的积累,就是要引导和督促学生走进自然,认真观察生活,细心体悟人生,才有可能有生活的积累,针对初中三年,设置梯度的生活积累层次训练积累法――

七年级的“观察――描写”或者“阅读――叙述”,引导观察、分析,抓住人物特点和调动各种感官感受自然景物以及“点面结合”的各类活动场面;

八年级的“体验――抒情”或者“旅游――感触”,引导学会直接和间接表达感情;

九年级的“感悟――议论”或者“现象――评说”,引导感悟生活和人生,形成鲜明个性的看法和态度。

经教师周密计划和强化引导,学生作精细的“积累”,作文将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作文需要锤炼表达。

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不可能写出作文,一个没有锤炼语言表达也不可能写出语言优美、情节跌宕的作文。

1、引导学习课文语言形式,吸取作者表达智慧。

初中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的精心挑选,大量文质兼美的范文就是综合运用语言的典型范例,其语言形式在规范和典范中是深有地位的,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字里行间的语言形式妙处,并且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学习这些典范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吸取作者的表达智慧。如句式长短方面,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就宜多用短句,因为记叙文需要对事情进展叙述,需要鲜明的节奏和生动状态,句子长就显得太拖沓。而对于议论文,则多用长句,其要表达严密思想,必须用比较多的定语或状语来修饰加以表达才能体现严密的准确的逻辑思维。

2、体验日常实际生活活动,强化自我表达意识。

学生日常实际生活活动虽然不是很广阔,但是对于自我表达训练应该是丰富的。这种表达训练也可看作言语交流: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么说更精彩更生动等等。有意识培养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说话有条理、流畅,体态大方不拘谨等等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成就感。当下的课前3分钟故事和课文复述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篇2

【关键词】目的明确方法具体过程创新

时下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此言虽有调侃之意,却也道出了一些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谈起作文教学,学生大多直皱眉头,而语文教师也有难言的苦衷,一方面,教师没有现成的、系统的作文指导材料,作文课往往成了“鸡肋”;模式也比较单一,就是简单的写作、评议;另一方面,初中生的作文现状很不乐观,由于他们的生活空间狭小,生活方式简单,阅读面狭窄,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无病,胡乱一气,要么是像一只干瘪枣子,无话可说。

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这就给语文老师指导写作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巧妙地运用文本,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资源,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简单说来就是模仿训练。当然,模仿不等于抄袭,它是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开掘教材的写作资源,对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优美精彩的语言等内容加以品味咀嚼,让语文教材成为习作的典范。

那么,如何对文本资源进行仿写呢?

第一,模仿的目的要明确。教师要挑选有价值的训练点,不可面面俱到;备课时就要作充分的准备,切不可带有盲目性、随意性。有的老师完成了教学目标之后,时间还有空余,随口一说,请大家写一段文字,要求……训练任务和课堂所学联系不大,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毫无益处,这样的练习就是没有价值的。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个片段的匠心独运之处在于看似客观地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却又远非如此简单。作者在描绘之中寄托了自己一些感悟思考和思想感情,可谓形神兼备。本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怀”,抒怀是咏物的目的,而咏物是抒怀的基础。“物”怎么描绘才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心声?这个片段无疑是个范例。抓住这个要点,教师布置相关作业:仔细观察你熟悉的某个物象,细腻地绘形,其中寄寓自己的某种情感或思考。

第二,模仿的方法要具体。模仿课文写法,不仅仅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深入体会文章精彩语段的传神之处或结构布局的精妙之处。其次要善于进行方法提炼,模仿就是要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练习才会如鱼得水;最后才是动笔完成相关的习作训练。这个过程有一举两得之妙,学生既能学着去捕捉体会其生动传神之处,并模仿它写一段文字,还有助于理解文本,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有这样一个场景的刻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航天史册上,定格在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个场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作者的议论展现了人物的坚定、

刚毅、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继而进行提炼:典型事件完整性、经典对话震撼、性神态动作传神性、修辞手法生动性、表达方式多样性。这样学生自己描写场面的时候,就会注意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方法和线索,而不会一说到写作文,就抓住课外资源不放,置文本于不顾。所以这种训练带来的效益是双向的,文本与作文建立起一种互动的关系。模仿多种写法后,便可以进一步把各种方法融会贯通,不拘一格,把作文写得活灵活现。

第三,模仿的过程要创新。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灵动性的劳动,创新是这种劳动的核心。它要求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以贴近生活、新颖别致的材料,创造出新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千人一面的作文缺乏个性,读之味同嚼蜡,有谁爱读?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模仿训练不是目的,而是学习作文的一个环节。作文的最高境界应是写出富有独创性的文章,但这种境界并非一朝一夕就可达到,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有扎实的写作基础,模仿训练就能加强这一基础。经过反复训练后,我们就可再作联想、创造等更高一层的训练了。

首先,文章立意要独特。王夫子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文章最忌人云亦云,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习惯思维和原有的心理定式去构思,避免在他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例如学生的作文经常会表现这样一个主题:师生关系亲密无间。我们就可以反其道而行,提出这样的立意:距离之美,师生相处的一种境界。

其次,文章的选材要新颖。当你看到一个文章题目,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材料,不要去写,那一定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另辟蹊径。我们可以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来考虑选材,这样就能体现动态水平。尽量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逆向思考,见别人所不见,想别人所不想。如常州市中考作文题《你在我心里》,大多数学生都以人物为写作对象,老师、同伴、父母、外婆……但是小部分学生就能够另辟蹊径,以窗、笔、小树等物为载体,表情达意。

篇3

【论文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拼音教学;生会读书;学会写段

语文低年级的教学是打好语文基础的三年,如果一个小学生低年级没有学好,基础没学好,那么到了高年级学习就很吃力就会出现拼音不准、语句不通、作文不会写、错别字连篇、甚至闹笑话。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很重要,这也要求老师要不断的适应新形式,不断地加强教学水平提高自已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胜任现代教学的任务。现把我这些年小学代低年级的教学心得给大家罗列如下。

1.小学一年级难点和重点是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2.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2.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写段,适时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具体的方法:如在班上朗读,在板报上张贴,给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三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看图说话。

我经常采用以下三点来辅导小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1、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篇4

关键词:钻研教材;读写结合点;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为读写结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材料。因而依托教材,巧抓读写结合点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及时总结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可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让学生不会产生写的畏难情绪。

一、抓住省略号进行拓展,读写结合,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诗歌《太阳是大家的》的第二节时就抓住最后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太阳还做了许多的好事,没有说完。)她还会做哪些好事?让我们跟随着图片来到大海边、森林里、校园中、草地上……(课件展示:组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现在,让我们都来当当小诗人,展开想象,仿照这种句式写写:(课件展示:我也来当小诗人)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巧妙地抓住了本课的读写结合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让学生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二、抓住课后的“泡泡”问题,启发思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后,我紧紧抓住课后设计的“泡泡”问题:“我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几句话……”启迪学生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表达丰富:“亲爱的各国小朋友,你们好!我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太阳是我们大家的,世界也是我们大家的,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吧!”“亲爱的小朋友,那红红的太阳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每天迎着温暖的朝阳上学,踏着日落放学回家,多么快乐和和幸福啊!”……

教材中不乏读写训练点,只要我们挖掘并巧妙地抓住它,平时坚持落实训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在阅读教学中,把握写的契机,调动写的情趣

1.抓精彩段落,给学生提供仿写空间

从现今的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实践证明,仿写顺乎小学生模仿心理,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要引导得法,扬其利,避其弊,仿写就不会束缚学生思维,一些消极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借鉴名篇的某些情节,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风格,时间长了,就能在写作时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里的仿写不光是内容的仿写,更是表达方法的模仿。

2.抓贴近学生生活的篇章,让学生随心所欲进行片段描写

生活即文章,当一些和学生的生活贴近的文章出现时,很易勾起学生对自身生活片段的回忆,如,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放过牛、羊的学生就会想起自己也曾看到牛、羊吃草的情形;学习了《祖父的园子》就会回忆自己跟随家人在自己园子嬉闹的情景;学习了《童年的发现》,学生也会想起自己的发现……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在课堂就和同桌说起来,此时不妨让学生动手写上一段,然后在全班展示一番,那是很让学生心动的一刻。

3.对文本欲言又止处进行拓展

影视剧常常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最终会是什么结局,它就不告诉你,其实编导也许无法决定,于是乎给观众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阅读教学中文本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诸如,《桥》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他要喊什么呢?此时学生也想知道,于是放手让学生写的机会又来了。

阅读教学中依托教材、巧抓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了众多写的机会,只是由于我们往往忙于完成我们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敢给学生多的写的时间,一课一得我想应该是我们应大胆追求的。

五年级下册《我想》的教学片段:

师: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前进的方向,现在你们能告诉大家此时你的理想吗?

生:我想当一名医生。

生:我想当一名警察……

师:由于年少,我们的理想或许每天还都在变化着,更有胜者我们每天愿望都会不一样,眼前你希望什么愿望能实现呢?

生:我想变成一只小鸟,自由飞翔于蓝天。

生:我想成为一朵小花,点缀春天。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高洪波的《我想》,读完后你是否也想学着作者写两句呢?

生自由朗读,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自读如此贴近自身思想和生活的内容,仿写两句完全是有兴趣的。

不管诗的质量高低,我们要的更多的是学生习作的兴趣。这篇课文教学下来,学生书也读了,诗也写了;既感受到文中孩子童年生活的快乐,也在习作中回顾了自己的童年的快乐,更体会到了写作的快乐。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依托教材,巧抓读写结合点总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课堂练笔改变了阅读教学“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局面,使阅读教学既重吸收又重表达。语文教学要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整体推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那样:“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应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同时也要巧妙地抓住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练写,这也是使学生丰富语感,积淀素养的重要途径。读写并重、读写互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找读写训练点简单,可如何指导才是重点,它对老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读写结合要找准结合点。美国著名教育家特尔雷提出“为迁移而教”的主张。迁移者,即举一反三,内中不乏创造。找准读写的结合点,在结合点上浓墨重彩做文章,便是“巧”学的具体体现。

篇5

一、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积极作用于人们的认知活动,虽然它不直接作用于认知活动的结果,但却会影响认知活动的结果。人们在从事各类活动中,若对活动充满兴趣,参与度就较高,效率一般也会较高(但不绝对),反之亦然。就初中作文教学而言,课堂中教师多是以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要写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如何选材,再以相同要求布置学生,要求学生完成。这种作文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得从要求上区别对待,毕竟学生的写作基础是不相同的,在教学中结合班级学生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层次情况再布置要求,这样更利于学生主动去完成写作任务。如“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七上)的作文为例,课堂教学后把学生分为两层,第一层学生字数需达到600以上,且要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第二层则只要求其能达到450字以上,能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即可。结合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较为积极,作文训练也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课堂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优化作文的导入方式。以“人物描写”(七下)的导入为例,在该课时的教学中先以“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为话题,引导学生说,结合学生所描述的对象追问“你能具体描述一下这个人的外貌和神态吗?”由此形成过渡,引导学生对人物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方法展开交流,这样就可较好地由教师自己讲的课堂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导:方法引导,促进学生掌握方法

写作,方法是关键。初中阶段的学生经历不多、生活经验和素材不够丰富,如再不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写作中就只能罗列词汇或平铺直叙,而这也是很多学生出现“记流水账”问题的原因。这里所谈的方法不仅仅是写作中所要用到的方法,还包括素材的积累方法、体验的生成方法。

就写作方法而言,要注重优化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七下)的作文教学为例,如何确定主题、选择所写对象、找出其主要特点,结合具体事件而进行刻画,对于这些方法,可先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再适时补充和点拨。如有的学生在确定人物形象特点时选择了“勤劳”“与人友善”等诸多优点,但却没有缺点,那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就可指导学生插入一些人物特点方面的不足,结合具体事件而展开记叙和描写,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在素材积累和体验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在观察基础上总结归纳。以景物描写为例,生活中并不缺乏令人心醉的美景,但很多时候是疏于观察。在引导学生观察中,要在观察方法上给予指导。如景物有哪些特征、是选择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还是先观察主要特征再观察次要特征,这些都要在观察中给予学生指导。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如有的学生在记叙事件时,只会按起因、经过和结果平铺直叙,而没有把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在事件中的体验融入其中。为此,在引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就需多给予学生启发,如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追问学生所选事件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什么特点,自己对主人公有怎样的评价等。

三、练:多写多练,促进学生自主写作

作文非练而不可提高,但结合目前初中作文练习方式来看,基本采用的是“一周一练”的模式,练习次数少,练习途径不广。提倡多写多练,不仅要拓宽练习的渠道,还得注重以活动方式组织学生练习,优化练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写作,从而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在练习方式上,要充分整合日记、周记、网络日志、博客、朋友圈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然后练习。如人物描写教学中以“片段式”的方式让学生写作,学生就可选用上述的不同方式完成。如在“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八上)的练习中,学生写作后以图片方式发至教师QQ或邮箱,教师直接批阅,学生兴趣就高很多。在教学中,还得加强读写结合,以读促进。如《变色龙》(八下)中对奥楚蔑洛夫形象的学习后,就可及时组织学生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应用所学人物形象描写方法进行描写。

篇6

根据这些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针对这小学生作文“高原现象”,可以采取下面的这几种解决方案:

1 了解认识误区,加强目标意识

我们老师对于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的性质认识不足,经常会用小学生优秀作文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写作的好坏。这就容易大大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有的老师则会过多地强调让学生多写,对学生盲目加大了写作的量,学生忙于应付老师要求的“量”,就无法追求“质”,这样,学生就有可能提前进入“高原期”,或是使“高原期”延长。所以,要想让小学生有效地克服作文“高原现象”,我们作为老师就要认真学习新大纲,积极钻研教材,把握作文训练的性质,强化目标意识,包括总目标、阶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以及每次写作文的具体目标,根据这些具体化的木标,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的写作进行训练。如果学生进入“高原期”后,更要注意控制写作训练的“量”,也可让学生短暂的“搁笔养息”,这样来使学生多发些时间去阅读,去鉴赏,以此来丰富小学生知识与生活,来调整情绪。

2 深究命题方式,激发起写作兴趣

兴趣是可以直接推动小学生推动儿童写作的一个有效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有兴趣,便会产生迫切的练笔愿望,是写作的最佳导向。雷同化或是老掉牙的命题就会缺乏吸引力和层次上的要求,这样就会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也就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了。因此,老师命题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兴趣,可以注意以下三点:

2.1 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要抓住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景。

2.2 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2.3 要选择具体、多样化,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要多采用间接性命题。

3 享受成功快乐,唤起写作热情

让学生享受成功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她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需求。不一样的学生要为他们创设不一样的成功的机会。比如,优等生,可以让他们上台朗读自己的成功的作品,也可以将他们写的作文张贴出来,让其他人欣赏。对于一般的学生,就应该找出有特色的词语、句子、段落让大家来品读。对于学困生,要善于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准确的标点,一个恰当的词语,或是一个好的句子,都可以当作是宝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此来唤起他们的习作热情。在有关写作的一些活动中,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学生就都能体验一下成功的快乐,从而唤起他们写作的热情,喜欢上写作。

4 运用优化教学,有效突破难点

作为老师,我们要对整个学期的指导写作的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每一次的写作教学前都要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如课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观察事物或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还可以是让学生课前去看老师指定的有关文章、材料。这样不但是老师心中有数,学生也要做到心中有积蓄倾吐,同时又能流利地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可以说,这样优化教学形式,学生课前准备越充分,写作的难度就好越小,而且受到的效果也会越好。当然,课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存在的不同弱点,给予不一样的直接的帮助,使他们能较快地克服“高原现象”,走出困境。

5 鼓励学生多阅读,注重词句积累

篇7

关键词:教育科研方法;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2-0038-02

教育科研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范。中小学一线教师怎样做教科研,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学习、调研和组织指导教育科研活动的实践,谈谈对教育科研方法、途径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浅见。

一、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

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应以“小问题、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行动研究为主线,分层、分类深入扎实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来源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老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新理念,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整体规划、专业引领、科学评价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效益的有效策略。有专家说:“一线教师搞科研,研究什么?最切实可行的,就是研究自己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用于课堂的改进和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莒南县一些学校在这一研究思路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各类小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二、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

要立足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要遵循“教研出课题,科研育成果,成果进课堂”的思路,倡导“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在全面推进中提高科研质量。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确定龙头(主导)课题,以此凝聚人心,使龙头课题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推进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研究中来,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使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

(一)科研成果的分类

在推广应用优秀课题成果时,可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运用方法类的研究成果。如“小学生艺术教育和特长能力培养”,该成果在2003年结题后一直被应用;“探究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益”于2005年12月结题后,其成果被评为临沂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直沿用至今,作为指导识字教学的依据。

运用策略类的研究成果。如“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体验三段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其成果现已普遍运用到这几科的教学中。

学校办学特色类的研究成果。如我校的校训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因此,有关读书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和“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的成果将会一直运用下去。

对成果的后续研究。如:“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后,组织申报了“小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研究”,使学生的作文更具个性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及规律的实验研究”结题后进行了“小学科学课中的活动与教学研究”,在后者结题后,又接着进行”科学课中实验探究过程的研究”等。

对成果进行跨学科研究。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于2011年结题后,我们打算将其延伸到科学课中,进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二)科研成果推广的方式

要强化“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推广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应用优秀科研成果,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不断成就自己。

科研成果的推广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课题研究式推广”,就是将成果推广的运作按照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研究。在推广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推广方式目前在我县中、小学校进行得比较普遍,是我县科研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它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受益。我们以市级立项课题“县域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研究”为抓手,以几项已结题的优秀课题深化研究为载体,以市级教育科研基地学校为基地,分层推进课题深化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切实贯彻落实莒南县教育局“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初步形成了“成果进课堂”的良好势头。

“科研成果课程化推广”,就是将科研成果编成讲义和教材,纳入教师培训的内容,让科研成果成为特色课程,进行课程化推广。通过开设课程的方式,较系统、全面地介绍成果的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操作方式。将科研成果课程化,把优秀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进修内容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理论学习,也是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教育理论学习。

“主体扩展式推广”,就是把学生作为推广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了解、运用成果的基础上去丰富、充实成果。这种成果的推广解决了成果推广的局限性,把成果作用于学生身上,使学生直接受益。

(三)科研成果推广的步骤

1.制定计划

分年级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成果推广计划。

2.召开课题推介会

我们首先针对要推广的课题举办课题推介会,让每位教师初步了解课题内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的本质内涵、理论依据、实施环节、特征与条件、相关的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让每一位教师都比较全面地了解该课题,明确成果推广的具体目标。

3.举办课题成果进课堂活动

这个活动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活动展示课题成果,并且通过评课、议课活动完善提升成果。第二个层次是每位教师学习践行成果后的汇报课。

4.召开经验交流会

在课题推广过程中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会,做好经验总结。

现以正在全县推广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为例,予以说明。

研究成果:构建“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

1.读物推荐课

教学流程: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

2.读书方法指导课

教学流程:确定阅读篇目——自主阅读——合作交流——释疑点拨

3.读物鉴赏课

教学流程:巧妙导入,揭示主题——课内指导,佳例示范——学法迁移,自主赏读——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4.交流汇报课

大致流程:出示读书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心得——全班交流,梳理提升——师生小结,拓展延伸

5.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流程

篇8

语文是学生的,是为学生的。我想,就文本教学而言,教师应有“我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解读文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预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本”,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开始。

一、解读:看什么,是什么

文本的核心价值是“学生价值”。然而,现在的课堂上,深读文本的现象比比皆是,好像文本内涵挖掘得越深越能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使得孩子们在课堂上俨然一个个“小大人”,失去了孩子该有的模样。为了迎合课标,硬是把名言警句作为语言积累的内容塞进孩子的童心,其结果往往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童真童趣,使他们原本清澈、感性的双眼渐渐迷离起来,再也看不见属于他们精神世界中的美丽与哀愁。我想,这恐怕早已偏离了语文教育的航向。

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课文《蚕姑娘》中,教师看到的只是蚕生长的过程,而在学生的眼中那扎着花头巾的蚕姑娘是那么漂亮、可爱,他们不在乎蚕是怎样蜕变的,他们感兴趣的是蚕姑娘每次“出场”时不同的“装扮”,我们看似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清晰流畅的节奏、回环反复的段式和响亮的韵脚ang也让他们乐读不疲。所以,基于教师解读内容而进行的教学只会让这篇科普童话停留在科普知识讲授的层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别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找到其与文本情感、思维的“共振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让他们观察不同时期的蚕姑娘,说说她的样子,再让学生对相似的课文段落进行反复的诵读,学生在这样有趣的、感性的学习中不但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更能感受到课文言语形式的妙处,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当然,当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出现偏差或似懂非懂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积极影响,使之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预设:我有我需要

语文是为学生而教。因此文本的教学预设不能停留在怎么提问,怎么过渡上,也不能完全顺从于教参上的“提示”,而应该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时刻关注学生:哪儿是他们自己能学会的;哪儿还有点模糊,需要“红娘”“顺水推舟”的帮助;哪儿是距离他们较远的,需要老师牵线搭桥就能到达的;哪种读书方式是他们需要和喜爱的;哪种方式才能促使他们有学习和交流的热情等等。有了良好的预设,教师在课堂上就会多一份洒脱与从容,多一份自信与深刻,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想象作文指导课例《亚马逊河探险记》中,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情景音效和老师几句断断续续的启发性叙述语,围绕“探险”这一话题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进而记叙想象片断。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联想,而没有更多的相关知识储备,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因此执教老师在进行教学准备的设计时,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亚马逊河的相关资料和野外探险的常识。课始设计让学生交流收集的知识并观看风光片,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必要的科学常识作铺垫,学生的想象描述才不会成为无根的浮萍而更显得才情横溢。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经历了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

三、学习:我的地盘我做主

薛法根老师说,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语文世界里的“红娘”,而不是第三者。语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

例如在《螳螂捕蝉》一文中,一位老师这样帮学生理解“固执”这个难点:

师:吴王悟出来的结论,跟当初大臣们所劝说的理由不是正好一致吗?可大臣们劝说吴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投影出示: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师:“固执”什么意思?

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改变。

师:是不是所有坚持自己意见的人都是固执的呢?你见过固执的人吗?

生:我爸爸就是个固执的人,他抽烟抽得可厉害了,我们全家人一次又一次地劝说他不要抽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师:同学们再说一说,什么样的人才叫“固执”?

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对错,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劝说。

……

这个片段中老师准确把握住学生的阅读难点,当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时,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理解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自己的生活,“你见过固执的人吗?”唤醒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自然巧妙地帮助学生化解了这一难点。教师“偶尔”的提示,使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中心,自主、自觉、自信地进行语文学习,积淀语感,享受着语文世界中的快乐和情趣。

篇9

新闻背景

2010年9月份,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三进”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工作。泰州市教育局明确“三进”工作集中推进的时间是两年,到2012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基本建成“三进”工作合格校,20%左右的学校建成“三进”工作示范学校,全市还要建成一批“三进”工作特色学校。让学生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培养的不是一时的兴趣爱好,而是人生幸福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每块木头都可以是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是完美的,只要肯去掉缺点和瑕疵。”在兴化实小的校园里,我看到这样一句话,语出台湾漫画家蔡志忠。

难以置信的是,这笔书法竟然出自兴化实小的小学生之手,那文字飘逸美丽。看到这些带着禅意的好字,心中不由地感慨,能写这样的字的人,肯定是欢喜的,文化的,无尽意的,幸福和谐的。而泰州正在施行的“三进”工作,正是一阕让学生走向幸福的协奏曲。

上:万紫千红总是春

――骑着毛笔去飞行

2011年4月,泰州市教育局宋局长到兴化周庄镇小学考察调研“三进”工作,适逢学校“骑着毛笔去飞行――书法名家班名抢注”活动开始启动,看着校门口大幅的宣传画,宋局长连连夸赞:“好点子,好方法!‘三进’工作一定要走文化发展、内涵发展的高品位之路!”

目前,全校师生选出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四位书法家,分别人住全校二十四个班级。如今,二十四幅超大的专栏五彩斑斓地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二十四块教师手工刻制的木牌班名悬挂在教室门口,显得古朴典雅。二十四个班班班有特色,1275人人人有偶像。漫步教学楼仿佛穿行于时空隧道,置身于书法圣殿。骑着毛笔去飞行,我们向历史学习,历史为我们点亮了未来。

笔底乾坤大,墨中日月长。“骑着毛笔去飞行”,瞧,小书法写出了大意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

“书法进课堂”。说时容易做时难,如何保证经费、保证课时、保证质量、保证不影响学生学习?

为了给书法教学时间和空间、数量和质量,写出水平、写出特色、写出意思,可谓每校有每校的杀手锏。

靖江市城东小学可以说不仅写出了水平,而且写出了特色。该校持续开展“写字教育”多年,一直坚守写字特色教育,狠抓教师“三笔字”过关,积极实施“135”工程。规定青年教师每周必须练写100个毛笔字、300个粉笔字、500个钢笔字。同时,学校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近年来,教师有30多篇实验论文在《中国书法教育》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学生中有1600多人次在国际、全国、省少儿写字(书法)大赛中获奖,有20多幅作品被送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展出,100余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29位学生成为江苏省或全国青少年书法协会会员。

这样的成绩,在全国也很难看到。

每年春节前夕,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义务为居民写春联。组织学生义卖自创的书法作品来捐助地震灾区、贫困地区的孩子,力求把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文化氛围,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在高港区汪群中心小学和泰兴市古溪小学这样的农村学校,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谁会许他们一个光明幸福的未来?汪群中心小学地处偏僻的农村,虽然沐教育现代化的春风,校舍翻了新,设备换了代,但素质教育的步伐仍落后于周边学校一大截。这里留守的爷爷奶奶们思想闭塞,在他们看来读一本“闲”书,练一页字那是不务正业,这里的老师多数是头发斑白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走过了几十年。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可谓难难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家长不支持,师资跟不上,汪群中心小学的领导班子依然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他们锁定“书法”,决意走一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之路。练书法,需要笔墨纸砚,家长不买学校买,没有经费怎么办?省!张张宣纸片片情,滴滴墨汁点点恩,孩子们书写的不仅是独具魅力的汉字,更是幸福美好的童年。书法教学需要老师能写会教,师资薄弱怎么办?练!每天放学后,关起校门,在古典民乐中潜心书法一小时。老师们看到的不仅是自己脱胎换骨的字体,更是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另外,像泰兴市黄桥初中、姜堰市东桥小学、兴化市张郭镇中心小学的书法教学特色也很显著。就连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也专门在校本课时中拿出1-2节课,在各年级开展书法教学工作。胡金波副厅长得知靖江市教育局和英国救助儿童会合作的“全纳教育背景下书法教育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项目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三进”工作教学水平,市教育局可谓不遗余力,先后组织了书法和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近120名书法、900名诵读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受益良多。

在泰州,无论你走进哪一所学校,甬道两旁一块块小黑板上都是老师们整整齐齐的粉笔字。橱窗里,走廊中,墙壁上,半坡里,甚至是双脚下,一沓沓美丽精致的书法,全部出自师生之手,总会与你不期而遇,让你惊喜,令你动容。

无论你走进哪所学校,翻看学生们的作业,无论是笔记还是试卷,即使是英语、数学作业,都写得工整美观、赏心悦目。透过这些娟秀的字迹,你仿佛看到一颗颗美丽的心灵,让你感慨,令你钦佩。

写好字,说大了,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说小了,是对自己的尊重。字如其人,写体面字,做体面人,不亦乐乎?

――让诵读成为仪式

三千名整齐站立的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国学小讲师的带领下诵读国学名句。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一张张孩子的笑脸绽放,让人感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孩子们配合着字里行间透射出的激昂语调,有节奏地集体挥舞着手势。那个场面,极其壮观。

这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千人每天清晨利用大课间共同诵读名句的震撼场面。

走进泰州的任何一所学校,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皆是风景,有诗有词有歌有赋,这里的空气,充满浓郁的文化感和历史感。这不是刻意的营造,而是长久的积淀的结果。

“诵读进教材”,读什么?这是个问题。

高港实小首先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多年来,高港实小在科学认读方面有着长久的、不懈的、成熟的探索。学校将“三进”与“科学认读”和“新学校行动”研究相结合,制订了《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目标、具体目标体系》,对每个年级阅读的总要求和每一学期阅读的字数、篇数及达成目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由课标规定的145万字提高到300万字。该校还大胆整合了语文课程,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又编写了校本教材。教材编定了每个年级的必诵内容,一年级为《弟子规》,二年级为《三字经》,三年级为现代儿童诗、《飞鸟集》诗选和非四字成语,四年级为金波的部分儿童诗和《论语》节选,五年级则是《千字文》,六年级为经典美诗文、浅显古文及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节选。此外,还有班本教材,如《经

典诵读爱国篇》《经典诵读励志篇》等。课程呈螺旋上升式合理递进,这种书法、诵读教材既立体多元,又丰富生动。

靖江市城北小学为了解决学生读什么的问题,积极主动和市图书馆联系,充分享用市图书馆的资源。成为市图书馆分馆,图书馆派专人定驻学校协助借阅,定期增添新书。这样,既解决了学生阅读的量,又缓解了学校增添新书的资金压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奔走于图书馆,徜徉书海,陶冶性情。

落实教材与课时问题,是“三进”工作中反复争论的焦点。“我们提倡多措并举,内外齐抓,不一定都是在课堂内,不一定都是在校园内,不一定都是在教材内,关键在于我们的重视程度。‘进教材’主要是解决有书可读(图书馆、网上资源、经典选编、语文教材),‘进课堂’主要是解决课程安排,至于时间长短、方式方法、课内课外、指导与作业,各有巧妙不同,关键全在我们自己去把握。”宋局长说。有如此开明的指导思想,自然会有百花齐放。

用什么时间读?也是一个问题。

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有个三段式或者五段式的诵读时间安排,比如兴化实小积极推广“每天半小时”的国学学习模式,分为晨诵5分钟、午读10分钟和暮吟15分钟,晚上鼓励家长亲子式的朗读。学校还构建了经典诵读与阅读协进机制(“五段”时间保障机制、“五赛”读书激励机制等)。其他像靖江市实验学校实施“一二五”(一背、二行、五分钟工程)也都在阅读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而兴化市唐刘学校的“一日一读”每天只有一两分钟,但数百师生齐聚小操场,幕天席地,站如松,声如钟,节奏明,感情丰,近乎宗教式的虔诚,晨光中,夕阳下,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课间诵读,不仅仅在所读方式如何新颖,也不仅仅在内容如何精辟,它更是一种仪式,一种对中华文化的景仰的仪式。它培养的是一种诵读习惯,让学生终身爱好诵读的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坚信伟大寓于简单之中,伟大寓于坚持之中。聚沙能成塔,集腋可为裘。”

是的,当多年之后,孩子们回忆学校生活时,他们永远记得这样的诵读仪式,因为这样的仪式使他的小学生活趋向完整、幸福。他们学会了敬畏、尊重、有礼有节等中国式修养。他们的血脉永远是中国红。

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特色呢?

每个学校都在动脑筋,把诵读与游戏、书画、音乐、体育……完美融合,使诵读成为一项立体的多元的艺术。在这股强势的艺术空气的熏陶之下,每个孩子的未来就像一株株向日葵,始终向着光明的知识的太阳。

在高港实验小学的阅读小课上,学校将读与说、诵、写、画、演、议、编等能力训练相结合。比如在阅读了《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后,就开设一个“三国人物”的专题讨论,大家纷纷发表看法。一是编手抄报,二是由学生上课前在黑板上抄出他们编制的语文阅读知识小竞赛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文知识接力赛。

兴化实小坚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同时,学校还巧妙地将传统游戏和国学美文诵读结合起来。每到下课,孩子一边朗诵《三字经》等经典国文作为“伴奏”,一边玩跳橡皮筋、抓小鸡等孩童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特殊方式,深得学生喜爱。一些家长也表示对这种方法的赞同,他们说,孩子在学习国学之后变得比以前懂事了,也了解了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他们非常支持学校这项活动。

靖江市马桥镇中心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心小学。学校收集整理了99位人物肖像,以《历代诗人造像壁》等形式展示在学校围墙上,使“诗、书、画”融为一体。另外,学校还根据不同的时令特点,将校园铃声换成了少儿古诗歌曲。还创编了一套《古诗韵律操》,以唱、诵、做的形式,融武术、体操、古诗、音乐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靖江市城北小学规定每节语文课始,学生必须进行三分钟的说话交流,学生从笨嘴拙舌到侃侃而谈,从人言微薄到据理力争,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更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另外,颇具特色的还有姜堰市俞垛学校的“三味”(书香味、书生味和书卷味)主题阅读、建立阅读成长记录袋,开展网络读书论坛活动。泰兴市鼓楼小学、泰州市城东小学、姜堰市第四中学的诵读教学特色也都日益彰显。最能致远是书香,在丰富学校诵读主流的同时,泰兴市鼓楼小学通过开展“5+2小手牵大手”,打开了学生家庭读书的绿色大门。散发着墨香书香的书房里,捧一本书,沉醉其间,让心灵得到水草丰茂的滋长,这是何等的通体舒畅。2011年6月,学校进行了“绿色小书房”、“书香好家庭”的评选,举行了简单但含蕴隽永的赠书仪式。不少家长感慨:当家长手中有了一本书,比什么说教都更有说服力;当孩子有了一个小书房,比什么物质的奖励都更有亲和力。

美国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东西,承载着人的灵魂。”

“教育是具有理想情怀的事业,需要我们眺望远方。阅读正是带我们走向远方的方式。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滋养我们的精神生命。”兴化市教育局何伟俊主任说。

热爱诵读,就是热爱语言、热爱文化、热爱美、热爱生活。

――小嘴巴始终姓“普”

奔小康,实现现代化,不要忘记普通话!

出门在外,靠啥?普通话!

海狸叔叔,您的牙齿为什么这么白呀?因为我坚持讲普通话。

在寺巷小学我们看到如此饶有风趣的广告词,它们被加工制作成标语牌,张贴、树立在校园显眼处。学校通过向学生征集宣传使用普通话的广告词,让其以更积极的心态融入到宣传使用普通话的行列中来。

在泰州师专泰兴附小,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办公室内,老教师用不太纯熟的普通话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家庭中,围着红领巾的孩子一板一眼地教着自己的爷爷奶奶:校园网络平台上,大家交流着说普通话的真实心得和困惑……截至目前,该校教师中有78%的人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22%的人达到二级乙等水平。每个人都成了义务推普员,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小手拉大手,大家同进步”活动中来。

每年的“推普周”期间,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围绕活动主题多角度、立体化地设立活动模块,有家校沟通的“亲子妙语大奖赛”,有走进社区的宣传活动,有师生演讲与朗诵比赛。有主题文艺汇演活动……学校与广播电台、电视合,推出“主持人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公众喜爱的“大手”――著名主持人亲临校园举办普通话讲座,与同学们零距离,互动性地探讨如何说好标准普通话、如何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播音与主持的基本技巧。

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在适当利用午会课、思品课及黑板报进行宣传发动,定期出版有关普通话的板报,扩大宣传效果。各校还组织以各组为主的课文、古诗词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学生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朗读能力。同时开展“啄木鸟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同学给同桌找“虫子”,在学校的范围内找错字别字,并

深入社区、各商业点开展活动。

如今,“讲普通话”在各校已成风尚。兴化安丰小学的家长纷纷表示,学校推行普通话后,孩子说粗话、脏话的现象明显减少,文明用语越来越多,人也文雅起来了。

而孩子使用普通话也点燃了家长学普通话的热情。有位家长说:“以前不会讲普通话,在外打工处处碰钉子,现在,孩子回家用普通话和家人交流,我就拜儿子为师,虽然学起来比较吃力,但是我很高兴,感谢学校给我培养了这样一位‘好老师’!”

为切实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各地都加大了教师普通话培训的力度,兴化、高港、泰兴、靖江、海陵等地先后组织了教师普通话水平培训。2010年9月至今,全市共有3000余人次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全市还提出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普通话,在校园内的所有公共场合都要讲普通话。普通话最好要标准,如果暂不标准,也要坚持“南腔北调”地讲,“土洋杂糅”地讲,只有讲,才会越讲越好。教师的说话和写字要力争做到“开口为人师,提笔作示范”。

期间,有很多老师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努力。比如寺巷中心小学戚秀兰老师和李华老师,前者为了练好普通话,每天早上七点钟就在校园的草地上练习发音,不断地练习,经常练到嘴巴疼,舌头发硬,甚至抽筋。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近50的戚老师已经考到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李华老师十多年来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与人交流,成为乡村学校的一道风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学生。“三进”后,作为测试员的李老师担起了全校乃至全区普通话培训的重任。

师资的问题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不可能都配齐配足,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教师、学生都可以作为“三进”活动的师资资源,强调“能者为师”、“师生相长”。大多数学校都结合本地实际,采取能者为师、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办法,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和书法、诵读教师的培养,基本解决了“三进”工作的师资问题。

下:在春风细雨中沉醉

当“三进”的春风化作细雨,随风潜入夜,广大师生甚至家长,都会感受到它柔软的滋润,沉醉于它温暖的幸福。当然,这也是泰州推行“三进”工作的初衷与夙愿。

――童诗就是巧克力

一天,兴化实小的顾文艳在书店遇到她班的一个孩子,他母亲让顾老师帮他挑书。

顾老师领着他在一排排图书间穿梭,突然,他说:“班里图书角里没有《林中的歌声》这本书,我就买这本书吧!”顾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老师,等我读完了这本《林中的歌声》,我就把它放在班级图书角,让同学们读,好吗?”

那一刻,顾老师很感动,在孩子的生命中,阅读是一种快乐与幸福的体验,而与同伴分享时,这份快乐与幸福益发甘醇!

每周一的童诗课,顾老师和孩子们都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花园。他们一起读诗写诗有三年多的时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给他们读诗的情形,那一次,我读的是金波的《下雪的声音》,那一刻,教室里静极了,孩子们静静地聆听着,那一双双清亮的眼睛告诉我,孩子们一定会爱上童诗。”

孩子们告诉顾老师读诗的感觉是甜甜的,还有孩子告诉她读诗就是有趣,就是好玩!而最最让顾老师难忘的是朱朝晖的回答,他说:“童诗就是我爱吃的巧克力,吃着,吃着,就上瘾了!”这样的话语怎能不让人动容?

是呀,童诗就是香甜的巧克力,是会让人上瘾的。认识童诗,爱上童诗,就再也离不开童诗了!

孩子们不仅每天阅读着顾老师的博文,还纷纷建了自己的博客,甚至还建了个博客群。他们说现在一天不写日记就手痒痒的,心里空落落的。

一次自习课上,贾禹成正埋头书写,当顾老师请他到办公室帮忙捧作业本时,他迅速地把笔记本藏到抽屉里,顾老师以为他在写私人日记呢。谁知他的同桌说,他是在创作小说,而且是长篇小说。当顾老师惊叹时,没想到班上好多孩子都举手说:“老师,我也在写小说呢!”粗略地统计了一番,班上竟然有二十个孩子在创作长篇小说,有科幻小说,有悬疑小说,有校园小说,真是风格多样呢!

去年是黄桥初级中学丁晖刚老师带毕业班的第一年,为了应付中考,给学生灌输最多的就是资料上经常出现的所谓的重点题目,学生们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些题目的答案,以至于名著考查这一项失分较多。

“三进”后,丁老师改变了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读名著。每周阅读课前,他都会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并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同时,自己也会将所布置的阅读章节认真阅读,将精彩的片段摘录出来,并根据内容精心设计题目。阅读课上,他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谈体会,说感悟。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最让她感动的是:平时上课总喜欢睡觉的两个同学竟然不睡觉了,取而代之的是聚精会神地看名著。期中考试中名著考查这一项的正确率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

兴化市二实小的李静老师一直任教高年级语文。进入五年级下学期,班上有两个极有绘画天分的小姑娘时不时会在《新语文》上配些表情小插画,惟妙惟肖,为点评锦上添花。李老师一看就心生喜爱,便将她们的《新语文》全班传看,她的宣传口号是“动有创意的笔墨”!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语文》的动笔又一轮百花齐放,有的甚至极有创意地用完整的漫画来呈现自己读后的收获……俏皮天真的图画与真实动人的读后感相映成趣,不但孩子们益发热衷于这种对话与表达,就连她的批阅工作也变得更有味儿了。

有思想的火花,有持续的热情,孩子会越来越肯读书,越来越会读书,越来越善于书面表达。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三年时间,一群牙牙学语的毛孩子,就蜕变成了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小才子,但若无‘三进’,我仍是个一筹莫展的拙妇啊!”

他们都是语文老师,是“三进”工作的先行者和直接受益者。除了外聘外,各学校诵读指导教师大多是由语文教师兼任,书法教师大多为学校有书法特长的老师担任指导任务,语文教师配合督促检查。所以,“三进”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场语文的革命,一场教学方式的革新,一场心灵的冲击与洗礼,他们和孩子们在“三进”中教学相长,在“三进”的春风细雨中一边播种一边收获。走向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

不仅师生受益,家长们也渐渐地改变了。孩子每天在家大声诵读20分钟。很多家长反映,现在读书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了一日中的第四餐,睡前营养餐。孩子每天坐在床上,要好好读上20分钟才能入睡。家长们也被孩子感染,他们渐渐关掉了电视,关掉了电脑,加入了读书的队伍,书香家庭越来越多……

――书写,并快乐着

那天,学校决定让徐刚老师举办一期关于书法的“百家讲堂”。事先多准备了几块活动黑板,一上场徐刚老师就用行书快速书写了“共创美好未来”六个字,又用正楷书写了“福寿康宁”四个字,全场听众一下就被这神奇的书法吸引了,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徐老师与场下学生互动,讲解书法的基本笔画与书写的秘诀。场

下的学生个个举手,人人想上台展示自己。徐老师被这种热情深深感染了,古老的书法艺术竟有如此强大的魅力。最后在配乐声中,他用狂草现场表演了的《沁园春?雪》。全场掌声经久不息,把整个活动推向了。当徐老师走下讲台时,许多家长握住他的手,激动而诚恳地要求他教他们孩子学书法。再看看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有些诚惶诚恐。事后他一直思考着:我学习书法仅仅是为了个人爱好吗?单单是为了修身养性吗?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乡村少年宫书法兴趣小组”成立了。每周两节课,学生听得专心致志,课堂效果非常好。徐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加以表扬。初二有个叫鞠舒雨的,父亲因病去世,该生显得孤僻自卑,但她爱好书法。徐老师多次给她送宣纸和毛笔,细心地指导她写字,该生学得特别认真,很快就取得了省毛笔六级证书,并且参加泰兴市和泰州市的书法比赛获了奖。从此她不再自卑了,笑容越来越多。她母亲十分感动地说:“徐老师,是你的书法艺术改变了我女儿的命运,我们全家永远不会忘记。”

半年多前学校创建了“徐刚书法工作室”,现在全校五十八个班级、三千多名学生周周有双休日书法作业,每次作业都被认真批阅、评比,每周有优秀学生作品欣赏,也有优秀班级的公布。

也是专职书法教师的高志坤老师,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学习书法不是简单地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享受美、表现美。比如学习颜体的庄严之美、柳体的劲健之美、褚体的飘逸之美等等,无一不可以给我们的生命以滋养。

有一位叫史玉祥的学生,现在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任职。他妈妈每次遇到高老师都很高兴地说,我家玉祥都亏小时候参加书法兴趣小组跟你学书法,后来考上大学后,教授就是因为他字写得好,格外地喜欢他,毕业后留校,还当了团委(总支)书记。

有一位叫丁昊的学生现在韩国留学,其父是高老师的同学,常会感激地跟高老师讲,儿子写得一手好字很受韩国人尊敬,等儿子回来一定来看望老师。

“从我这十多年的经验来看,字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个个都学习成绩优秀,表现不俗。”有位六年级的学生叫乔宇辰,练习书法已有五个年头,字写得可谓又快又好。参加全市学生硬笔字的现场书写大赛,获得了小学高年级组的一等奖。人家要一小时完成的作业,他半小时就可以完成,效率非常高。

顾华兰老师有个学生叫管沛,父母离异,根本无心学习。上课时,为了防止他捣乱,顾老师就让他临摹学校的字帖,一节课两张。一个月下来,字居然进步很大,而且也开始读书了。半学期下来。他居然也能写像样的作文了。以前语文都是交白卷,现在基本能把基础知识和作文都写完。上课时也能够主动看书。

这样得益于书法、品学兼优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从事教育,不能过于功利,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书法教学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可能眼前不会看到它对成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讲,我相信它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素养之一。”高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