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预防;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86-02
随着当代疾病谱的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把骨质疏松症列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在常见病中居第7位。骨质疏松症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1]。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组骨病[2],是以单位体积骨组织量的显著降低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骨骼病变。为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情况是导致患者出现骨折[3],很多患者会因此导致残疾。临床实践发现很多人通常是出现骨折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存在骨质疏松症,并且现在临床医学还不能安全、有效的帮助疏松骨骼恢复原状,所以老年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十分重要[4]。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钙缺乏造成的,本文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预防方法以及临床治疗的进展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为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老年骨质疏松的原因
老年骨质疏松是指人超过50岁以后出现腰背疼痛,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并且出现频繁性的驼背、抽筋、身高变矮等临床症状[5]。老年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年龄的增长,骨合成功能的降低,同时骨分解增多;并且老年人的肠钙吸收功能会发生下降,钙的代谢也会存在障碍;老年人的活动减少也会导致肌肉的活动降低,进而减少了骨的肌肉刺激,骨母细胞量会发生降低;另外,内分泌系统及激素水平的影响:对于处于绝经早期的女性来说,导致骨量迅速的丢失的主要原因包括雌激素减少和卵巢功能下降两方面[6],老年女性在绝经期后会出现雌激素的分泌降低,会导致骨中矿物质的含量丢失,所以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
2老年骨质疏松的特点
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存在躯干的缩短、驼背、腰肌痉挛、压缩性骨折;并且女性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男性患者[7];在咳嗽、弯腰时可能会存在疼痛,经卧床休息后疼痛会减轻,这种疼痛会沿着肋间神经放射或者向患者的要骶部放射。
3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老年最常见的临床骨骼疾病。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沉默杀手”[8],出现骨折为骨质疏松症比较严重的后果,也是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就诊原因和首发症状。老年患者因为免疫力比较低,所以骨折后很容易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或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4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
4.1调整饮食结构老年人如果酸性物质的摄入量过大,会加剧其酸性体质[9]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大多数的谷物、肉类、糖累、酒和鱼虾等食物属于酸性食物,而大多数水果、蔬菜是碱性食物,通常每天摄入酸性食物、碱性食物的比例应该是1:4。如果摄入酸性骨质过多就会出现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的预防要首先从每日的饮食中进行调整,多摄入含钙量高的食物[10]:骨头汤、牛奶、胡萝卜、黄豆、芹菜等。避免过多的摄入盐以及蛋白质而造成对钙流失的增加。既然骨质疏松的产生是由于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足引起的,那利用科学的饮食来促进这些营养素的吸收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即便是骨质疏松患者,如果能在饮食上进行适当的调理,促进钙的吸收,同样能减轻骨质疏松带来的不便[1]。
4.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些老年患者有吸烟、喝酒的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导致骨质疏松或者加重骨质疏松[12]。例如:吸烟会对骨峰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过量的饮酒会对骨骼的新陈代谢造成障碍,还有喝浓咖啡会增加尿钙的排泄,进而影响到人体的钙吸收。
4.3进行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同时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接受日光照射,会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在运动中人体的肌肉会收缩,可以对骨骼进行牵拉,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另外,预防跌跤,应尽力设法减少跌跤的可能性,老年人跌跤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容易引起跌跤的疾病和损伤应加以有效治疗,避免应用影响平衡的药物。应对老人加强教育,告知摔倒易发生在饭后站立或夜间起床时,家中地面的障碍物应减少或消除,宜穿舒适和底有摩擦力的鞋[13]。所以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4.4保持良好的心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而压力过大就会导致人体酸性物质沉积发生,酸性物质的沉淀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所以要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情,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14]。好心情可帮助保持弱碱性的体质,可预防骨质疏松。
4.5适当的药物补充给予患者进行适当的药物补充,不同病因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积极治疗,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所以,合理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减少骨折发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15]。例如:钙剂和维生素D。需要注意的是定期进行血钙磷检查,避免高钙血症、高磷血症的发生。
5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
5.1骨吸收抑制剂骨吸收抑制剂可以减少骨量进一步的丢失。例如:雌性激素、二磷酸盐、降钙素和异丙氧黄酮等。常用制剂和用量为:戊酸雌二醇,每天1-2mg;雌二醇皮贴剂每天0.05-0.1mg[16];依替膦酸二钠,每天400mg,在早晨空腹服用。
5.2骨形成促进剂骨形成促进剂可以增加骨量,例如: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维生素K、生长激素以及雄激素等。常用制剂和用量为:甲状旁腺素每天400U-600U,治疗6个月;维生素K每天5mg。
5.3骨矿化促进剂骨矿促进剂可以帮助促进骨钙的沉着,可增加骨量。例如:维生素D、钙剂。常用制剂和用量为:维生素D每天200-600个国际单位;钙尔奇D每天一次,每次600mg;氨基酸螯合钙每天两次,每次275mg;葡萄糖酸钙每天两次,每次两支,每支含量150mg。
5.4对症治疗药如果存在疼痛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解热镇痛药,例如:阿司匹林每次0.3-0.6g,每日三次;出现骨畸形患者可以给予进行局部的固定患者使用矫形器械进行矫正。
6小结
老年骨质疏松症虽然遵循人体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规律,但是也受激素的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状况、遗传基因、生活方式、经济文化水平以及医疗保障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所表现的慢性疼痛和导致的骨折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大量增加了相关的医疗费用[17]。如果老年人可以提早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对骨质疏松的发生进行有效干预,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可以得到延缓、预防的。要预防骨质疏松就要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的药物补充。目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方法主要给予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促进剂等。我们相信通过提高预防意识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是可以有效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
参考文献
[1]张磊,包可,王勇.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研究》,2011年第03期.
[2]王立群,王玉娟.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J].中外医疗,2010,31:187-187.
[3]李晓.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5):106-106.
[4]崔秀娇,郑孟冬.两种药物组和方案治疗5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71-1072.
[5]梁平.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7):368-368.
[6]李明月,吕小明.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2.
[7]张金冉,田东东,刘伟.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J].吉林医学,2012,33(9):1949-1950.
[8]范敏.中老年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1,11:56-60.
[9]范建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健康干预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1):1-3.
[10]成娜,韩晶.老年性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原因和防治分析[J].大众健康,2012,8:299-300.
[11]胡国建,谢海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保健.《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年第09期.
[12]龙友余,王英,王旭凯,等.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41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0):1537-1537.
[13]马淑珍.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甘肃中医,2005,18(7):56-57.
[14]梁毅玲.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7,10:2746-2747.
[15]徐若男,王丁丁,朱小蔚.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东南国防医药》,2011年06期.
篇2
随着医学科普宣传的普及,近些年人们对“骨质疏松”这几个字已经非常熟悉,许多人还知道骨质疏松者容易骨折,会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如何防治骨质疏松?许多人都一知半解,甚至走进了防治的误区。
误区1 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补充足够的钙,就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骨质疏松的原因或诱因很多,如: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糖尿病等;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老年人群,女性≥65岁,男性≥70岁。其中,缺钙只是诸多原因之一,所以单纯补钙也不足以预防骨质疏松。
误区2 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这一类型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主要影响老年人,与年轻人无关。
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致,如: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的患者也易罹患。此类疾病很少被人了解,单纯补钙远远不够,还需要治疗原发病。另外,散发的其他类型的骨代谢疾病也不容忽略,如甲状旁腺疾病、成人维生素D缺乏症等,常常发生于年轻人。
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生于年轻人,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因此,年轻人如出现腰背酸痛、骨关节疼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也应及时就诊以排除骨质疏松。
误区3 没有外伤史,就不会发生骨折
患有骨质疏松的骨骼是非常脆弱的,有些轻微动作常常不被感知(即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可以引起骨折:咳嗽、打喷嚏、用力提重物或抱小孩、甚至用力呼吸……常见的骨折部位:脊椎骨、肋骨、桡骨、股骨上端,这些轻微的骨折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应注意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误区4 骨质疏松无需做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不但可用于诊断骨质疏松,也可用于随访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和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已经明确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可以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了解骨质疏松的病情变化与评价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误区5 血钙正常,就是不缺钙,即使患骨质疏松,也不需补钙
血钙正常不等于骨骼中的钙正常。血液中的钙含量通过多种激素的调节使其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内,这些激素是: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机体缺钙时,会通过激素调节破骨细胞重吸收骨质而使骨骼这一巨大的钙储备库中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于正常范围内,此时骨中的钙发生流失;当膳食中钙摄入增加时,则通过成骨细胞重新形成骨质而重建钙的储备,上述平衡如被打破即可引发骨质疏松。需要强调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误区6 维生素D就是钙片
答案是否定的。不过,维生素D与钙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钙的吸收一定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一、维生素D是钙的忠实伴侣,可以促进肠道钙吸收;二、“活性”维生素D是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维生素D本身无活性,需经过肝脏、肾脏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后才能发挥生物学作用。三、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即是“活性”维生素D。不过,前者需经肾脏进一步转化后才起作用,后者可直接发挥作用。
误区7 骨质疏松是自然衰老造成的,无需治疗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与增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需要关注的四大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骨质疏松,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增龄有关,也可以说与自然衰老有关,但是并非不需要治疗或没有办法治疗。事实上上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其中骨质疏松即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而减轻病人的疼痛,预防骨折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寿命。
误区8 治疗骨质疏松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其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纠正不良嗜好、防止跌倒等)、补钙,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活性维生素D、雌激素或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降钙素等,具体药物的选择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
误区9 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骨质疏松常常并发骨质增生(即“骨刺”),而骨质增生常常是继发于骨质疏松后机体的代偿过程中发生钙异位沉积所致。这时钙常常沉积于骨关节表面而形成了“骨刺”,补钙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骨刺”减少,因此患有骨质增生的患者如同时患有骨质疏松仍需补钙治疗。
篇3
【关键词】社区发展;骨质疏松;筛选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目前我国很多社区民众对于固执疏松症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在饮食、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社区人群固执疏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质量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调查和骨密度检查的社区居民共50例。入选的标准主要如下:在社区居住长于2个月时间,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居民同意进行调查,与调查人员的共同并无障碍。其中50名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另外50名正常社区居民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5.4±2.46)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有20例,初中的有18例,高中以上的为12例。患者的体重在42.5kg到95.5kg之间,身高在145厘米到190厘米之间。
1.2 骨密度检查 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对骨密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选用Delphi - W 型双能 X 线吸收仪进行检查,所有的检测均由本文的研究人员开展,所采用的骨质疏松标准为T小于等于―2.5为骨质疏松症。
1.3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本文在开展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精神状况、经济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等。通过诸多信息的调查来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在开展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SPSS18.0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相应信息的调查和分析,P
2.结果
2.1 发病率调查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分析,社区人群当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的发病率为12%,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8%,女性的发病率为14%。
2.2 发病原因分析 本文在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相应的调查内容引入多 元 非 条 件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每天的光照时间、生活压力状态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导致社区人群出现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在开展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这个方面入手。
3.讨论
3.1 骨质疏松概述 骨质疏松是我国社区居民十分常见的疾病形式,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大的种类,原发性的固执疏松又可以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主要的形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妇女绝经之后的5年到10年之内;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在70岁之后发生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阶段,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
3.2 本文分析的结论 本文在开展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当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多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应的资料其中显示家族病史和每天的日光照射时间、生活压力以及文化程度是导致固执疏松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对于骨质疏松也有着相应的影响,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于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预防。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能够促进骨骼对于钙的吸收,延缓人体骨质的流失。遗传因素对于人体的骨量和骨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心理调适能力较强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大大降低了固执疏松的发生。
3.3 预防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加有效,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社区居民的年龄情况和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知识进行普及,纠正并且尽可能地让社区居民了解到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并且指导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定期地进行锻炼合理安排平衡膳食。可以在生活的过程中成立相应的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有效、正确的防治措施。社区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应当减少吸烟、酗酒、喝浓咖啡等不良的行为;同时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骨的重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的弹性,有效得防治骨质疏松;社区居民应当在生活的过程中注重调整自身的饮食,应当注重社区食物中的钙,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3.4 骨质疏松的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患者在患病之后应当注重对于疾病的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是十分常见的方式,因为有时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药物。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药物形式,这三种药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其中双膦酸盐类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降钙素类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除此之外对于出现骨折的患者应当进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防治骨折病情加重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当调整自身的饮食,注重对于钙的补充,同时应当注重开展适宜的运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增强患者的骨质;应当在治疗的过程中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减少喝酒、抽烟等不良行为。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对于人体的如歌有着很大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应当对骨质疏松进行防治和治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替身社区民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肝病引起骨质疏松的三大原因
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肝病与骨质疏松有密切的相关性,肝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原因一:维生素D代谢障碍无论来源于食物的维生素D还是由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都没有活性,不具备生理功用。它们都必须先进入血液,然后进入肝脏,才能进一步代谢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患有慢性肝病时,肝细胞的功能受到损害,不能发挥其促进肠钙、磷吸收,及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功能,从而影响骨的形成。
原因二:胆盐的合成和排出障碍食物中的脂肪主要在小肠吸收,它的吸收要靠胆汁的协助。胆汁是在肝脏合成的,当发生慢性肝病时,胆汁的合成和排出出现障碍,导致脂类吸收不良。体内未被吸收的脂肪酸就和钙等阳离子结合成为脂肪酸盐,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的形成。
此外,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K都溶于脂肪,它们随脂肪一起在肠道吸收。当脂肪吸收障碍时,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减少。这些维生素对骨骼的生长发育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并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的形成;维生素K可增加骨细胞内骨钙素的含量,促进骨的形成。因此,当这些营养素出现吸收障碍时,也会影响骨骼的代谢。
原因三:患者不重视肝硬化早期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最多也就是会出现一些容易疲劳或者饮食上的轻微消化不良,所以很多患者都不会太在意是否缺少了营养的吸收,特别是钙的吸收问题,这样就会直接导致骨质疏松的加重。
防骨质疏松要做到三个坚持
既然肝硬化会导致骨质疏松的问题,那么这种特别的骨质疏松是不是要有特别的护理方法呢?其实这种骨质疏松并不需要给予特别的照顾方法,一些普通的常识性措施足矣,关键是贵在坚持。
坚持饮食补钙由于肝硬化的人肠胃功能较正常人差,而且服用钙片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饮食a钙是十分重要的。基本上日常适合普通人的补钙食物,也是适合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的人进食的。每天要均衡补充牛奶及各种奶制品、骨头汤和虾皮、大豆以及蔬菜、水果这些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咖啡、浓茶和酒,这些是有可能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蔬菜中含大量草酸,不仅能与钙离子形成不溶性钙盐,还可降低钙的吸收和利用,因而要注意适当食用。
篇5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的发病部位是人体中轴骨及四肢长骨骨干,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大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会影响膀胱、直肠功能。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无固定的疼痛部位,休息后减轻。骨质疏松疼痛时无关节红肿、积液,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正常。骨质疏松骨痛与平时患者的负重活动量及气候、温度变化亦相关。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在于骨折,当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时,患者表现为急性疼痛,并且可能有局部肿痛等症状出现,但在此之前有一个很长的临床前期。期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骨痛,包括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等,患者往往因此来就诊,医生也往往因此诊察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已被关注,但值得指出的是疼痛并不是骨质疏松特有的临床表现。它是因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骨骼的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以骨骼内部质和量的病变为表现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引起疼痛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主要为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营养状态(钙、磷、蛋白质和脂肪等)、物理因素(运动、日光)、免疫功能和遗传等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疼痛不一定在骨质疏松的早期出现,绝大多数患者疼痛出现于疾病的中后期,其骨痛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①在骨转换过程中,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骨膜下皮质骨破坏,破骨细胞溶骨所致,以夜间痛为主要表现;② 机械应力造成的微骨折,以劳累后疼痛为主要表现;③骨骼畸形所致的肌肉、韧带受力异常,骨质疏松病人活动时,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腰背板肌肉疲劳、痉挛而疼痛;④严重的低骨量衰竭,长期卧床、制动所致;⑤脆性骨折所致,通常出现在轻微外伤后⋯。在骨痛病人中男性低于女性,可能原因为:(1)男性痛阈较高,男性所受教育性格培养使之不愿意表达疼痛,以及对自身的关心程度比女性低,导致因疼痛而就诊的比例较低。(2)男性本来患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女性低[1]。
篇6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骨质疏松症;中医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具有侵蚀性、以多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以关节为主,病理改变主要是滑膜的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从而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的丧失,并伴有局部或全身骨质的丢失,形成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原发病原因。一般认为,RA常伴有两种形式的骨质疏松,其一是关节周围的骨质丢失,与关节局部炎症、关节疼痛、活动减少有关;其二是全身性骨质疏松,与疾病本身的内在机制及皮质激素的使用有关[1, 2]。
骨质疏松的三大主症是骨痛及腰背痛、驼背且易发生骨折,归属于中医学“虚劳” “骨痿” “骨枯” “骨痹” “腰痹”等范畴,“痹”和“痿”多是由于不通或不荣所致。有关RA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机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肾虚精不充髓
近年研究表明,肾虚是RA的主要病机,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表现更为突出[3,4]。盖肾主骨、藏精生髓,关节、软骨均为骨所属,骨质疏松症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RA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病机首责于肾虚。王福山等[5]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而生髓,各种原因导致肾精( 气、阴、阳) 的不足,影响骨髓和精血之化源,骨骼失养,导致骨软不坚,出现“骨痿”。赵治友等[6]认为妇女随年岁增长,肾中精气由充盛转而逐渐衰败,“天癸”的含量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妇女又有“经、孕、胎、产”的生理特点,故较男子更早更易致肾虚,更易致骨质疏松。老年人本身肾中精气随年龄逐渐衰败,患RA日久又可加重肾虚,极易并发骨质疏松。李卫红等[7]对符合ACR1987年RA分类标准的老年RA住院患者82 例进行分析,其中有65例合并骨质疏松,占80%,而50岁以上正常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30.30%,说明RA老年患者合并骨质疏松占有的比例更高。
2 脾虚精血生化乏源
脾主运化、升清和统血,其充在四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RA 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的特性,且治疗RA之药物多易伤脾胃,故RA患者中脾胃虚损更为突出[8]。葛琳等[9]认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致气血亏虚,不能生髓养骨而致骨质疏松。刘庆思[10]认为先天之本肾精依赖后天之本脾精的滋养,若脾不运化,精血生化乏源,先天失养,久则导致肾精亏虚,骨骼失养,终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钙、锌、镁等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可导致或加重骨质疏松。而脾胃虚弱可直接影响上述物质的摄入与吸收,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此外,
等[11]还认为:①“元气非胃气不能滋之”,若脾胃虚弱,生化乏源,元气的生成不足,致元气虚衰而加速人体的衰老,可导致或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②骨质疏松症以成年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为多见,女子以血为用,以冲任为本,脾统血,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从而加速月经的闭止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③脾主四肢,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四肢肌肉骨骼失于濡养,极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3 肝失条达、肝血亏虚
肝主疏泄,肝藏血,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RA的病位在关节,主要病理特点是滑膜炎,而滑膜属筋,关节乃骨之连接、筋脉聚集之地,故RA与肝脏有密切关系。由于RA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患者多伴有情绪障碍[12],其中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脉络闭阻,气血壅塞,筋膜失于濡养,久则及骨;肝又有藏血之功,若肝血不足,脉络空虚,则筋膜失于濡养,筋病及骨,可发生骨质疏松,亦能导致本病加重[13]。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RA患者临床可表现为肢体关节,尤其是掌指小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以晨起为重,待活动后肝血充养四肢得以缓解。《诸病源候论・卷三・虚劳病诸候・虚劳伤筋骨候》云:“肝主筋而藏血,肾主骨而生髓。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张媛等[14]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精血互化, 肝血虚下汲肾精,肾精亏虚则不能充髓养骨,骨失所养,累及骨质,则筋挛骨弱,轻则出现骨质疏松、重则出现关节畸形等骨痹的征象。
4 瘀血阻滞
RA病程漫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久病入络,瘀血阻滞,导致骨骼筋脉失养、疼痛,极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骨质疏松症常导致一个或几个部位的骨折,而骨折的主要病机及后果是瘀血阻滞,故RA继发骨质疏松症与血瘀密切相关。瘀血阻滞,经脉不充,络脉不畅,则导致筋骨失养、骨质疏松。邓伟民等[15]认为,瘀血是骨质疏松症重要的病理基础,骨质疏松的发展经过血瘀至瘀血的演变过程,主张加大、加重化瘀药物以提高疗效。李中万等[16]发现,肾阳虚损、瘀血阻滞是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的重要环节,前者是早期出现,症状较轻;后者是后期出现,症状较重。石印玉[17]指出,骨质疏松发展到疼痛阶段,肾虚为其次,而瘀血为其主。
5 病机错杂,多因素复合
由于病程日久或病情严重,反复发作,RA的病机往往不是以单一因素为主,而是病机错杂或涉及多个脏腑。谢林等[18]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不仅与肾亏有关,也与脾虚关系密切,肾虚脾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张华等[19]认为肾虚、脾虚、肝郁、肝虚、血瘀相互影响,促使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阎德文等[20]认为骨质疏松症病位在肾,但与肝、脾、胃相关;其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肾(气、阴、阳)虚为主,涉及肝阴、脾气及气血之不足,标实多为胃火、瘀血、气郁。王玲玲等[21]分析了绝经后骨质丢失的病机,认为该症基本病机为肾虚精亏,病变在骨,病位在肾,与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肾脾两虚、骨枯髓弱为本,气血不行、痹阻经络为标。尹宏兵等[13]认为骨质疏松症以本虚为主,即肝肾、脾胃之虚,其间又有不同程度的标实夹杂,即寒湿、血瘀等,甚至可因标实而致本虚者。
6 结 语
RA可继发骨质疏松已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证实,日益引起风湿科医生的关注。西医多采用联合用药,在治疗RA的同时给予传统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进行预防。能够同时治疗两种疾病的药物如TNF-α抗体等,由于其费用高以及副作用大,还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地应用。临床实践已证明,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注重整体的疗法,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少。因此,RA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病机是历代中医学家辨病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7 参考文献
[1] 林庆衍,周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384-1386.
[2] 邹伏英,尚可,王友莲,等.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J].江西医药,2011,46(4):349-350.
(下转第64页)
(上接第43页)
[3] 黄颖.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36-37.
[4] 刘传珍,水正,周丽华,等.中医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 1993,6(1):17.
[5] 王福山,牟慧琴.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和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3):20-21.
[6] 赵治友,邬亚军.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思路与治法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75-276.
[7] 李卫红,陈耀方,愈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康复指导[J].辽宁医学杂志,2003,17(4):200.
[8] 陈瑞莲.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9):828-832.
[9] 葛琳,梁军,张华东.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病机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00-102.
[10] 张志海,刘庆思.刘庆思教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55-56.
[11] ,赵仓焕.从脾胃论治骨质疏松症[J].新中医,2004,36(12):3-4.
[12] 姜林娣,季建林,王吉耀,等.类风湿关节炎抑郁情况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9(3):169-171.
[13] 尹宏兵, 邢时通,张文泰.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诊疗思路[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21(20):4-5.
[14] 张媛,于清宏.肝主筋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临证意义[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33-34.
[15] 邓伟民,邵玉.瘀血学说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3):164-165.
[16] 李中万,庄洪,李钊,等.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1):5-7.
[17] 沈卫东,石瑛.石印玉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6):489-490.
[18] 谢林,姚共和,郭振球.健脾养胃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初探[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6(4):7-9.
[19] 张华,苏培基.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8,20(11):77-79.
篇7
[关键词] 体重指数;骨质疏松症;男性
[中图分类号] R58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1-0025-02
骨质疏松(OP)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从而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它可引起患者骨痛、骨折等临床表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受种族、地域、生活方式等影响,各地区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有所差异。为了解本地区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对本地区常住人口中465例老年人群进行调查及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就本地区常住人口中老年男性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实际检查人数共465例,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52 例为OP 组,非骨质疏松患者313例为非OP 组。所有入选对象均经X线检查及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诊断符合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标准[1],并排除患有继发性骨质疏松及其他明确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1.2研究方法
制定统一的表格,并由经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询问病史并记录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确定腰椎、颈椎及各关节等部位是否有骨质增生;采用法国DMSCHALLENGER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并根据WHO骨质疏松症专题工作小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定[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在单因素分析结果基础上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水平,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比较
两组在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年龄、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比较(x±s)
2.2两组体重指数(BMI)及运动情况比较
两组BMI、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两组生活习惯情况比较
两组吸烟、营养失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分布情况比较
糖尿病在两组间分布有差异(P < 0.05),而高血压、冠心病分布无明显差异。见表4。
2.5 OP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BMI、运动、体重是OP的保护因素,而吸烟、营养失衡、糖尿病是OP的危险因素。见表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展,老年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骨质疏松因其发病的普遍性及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发现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并用于筛选高危人群,以其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在临床防治骨质疏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较多研究发现影响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诸如年龄、吸烟、酗酒、饮食习惯、运动量不足、日光照射不足、家族性因素等等[3-5]。本研究从人群一般情况、运动情况、生活习惯及有无常见基础病等方面进行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MI、运动、体重是OP的保护因素,而吸烟、营养失衡、糖尿病是OP的危险因素。BMI、运动、体重、吸烟、营养失衡、罹患糖尿病等均与机体发生骨质疏松有关系。
研究普遍认为高体重和高BMI是OP的保护因素,也就是肥胖增加骨量,较高的体重能增加BMI,减少OP的发生,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6]。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身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数学者认为高体重对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是由于体重增加了骨骼的负重,从而增加了对骨的机械应力,促进了骨量的增加。相关人类和动物实验均已证明负重可以增加并维持骨量、骨密度及骨强度,减少骨质疏松发生。本研究中营养失衡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营养均衡者,这与均衡饮食有助于钙质吸收及沉积有关。而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较多。Zhang RF等[3]发现跑步运动员脊椎、股骨干、跟骨等部位骨密度比久坐少运动者明显增高;上肢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椎骨骨密度也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而BMI是反应人体素质一个综合性指标,它除反应体重外,还是营养和运动等因素的综合反应,是目前公认的影响骨密度的一个重要指标[7,8]。
在本研究中,BMI、运动、体重、吸烟、营养失衡、罹患糖尿病等均与机体发生骨质疏松有关系。并且BMI、运动、体重是OP 的保护因素,说明BMI与体重、营养及运动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考虑作为上述指标的综合代表。BMI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表现为保护性因素,是评估骨质疏松发生率的良好指标。
综上所述,BMI对OP的影响较复杂,对于非骨质增生的老年男性,BMI是OP的危险因素,而适当降低BMI则是OP的保护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体脂分布不均或种族有关,但只是横断面研究,今后需进行长时间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本文认为BMI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表现为保护性因素,可以有效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并且可以作为评估体重、营养及运动的综合性指标在骨质疏松的评估中发挥作用,有利于简化筛选程序,为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9.
[2]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编委会. 骨质疏松中国白皮书[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8.
[3] Zhang RF,Chandran M. Knowledge of osteoporosis and its related risk factors among nursing professionals[J]. Singapore Med J,2011,52(3):158-162.
[4] Riancho JA,Olmos JM,Pineda B,et al. Wnt receptors,bone mass,and fractures: gen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LRP5 and LRP6 polymorphisms with replication[J]. Eur J Endocrinol,2011,164(1):123-131.
[5] Pasco JA,Williams LJ,Jacka FN,et al.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for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among older men and women[J]. Int Psychogeriatr,2011,23(2):292-298.
[6] Rajamanohara R,Robinson J,Rymer J,et al. The effect of weight and weight change on the long-term precision of spine and hip DXA measurements[J]. Osteoporos Int,2011,22(5):1503-1512.
[7] 帅平,程幼夫,刘玉萍,等. 成都地区普通人群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流行现状分析[J]. 四川医学,2012,33(9):1680-1682.
篇8
秦某,是湖南某大医院一位老教授。她虽已年逾花甲,却腰板标直,精神抖擞,仍然工作在临床一线,丝毫不显得老态。2003年5月,作为主讲专家之一秦教授应邀赴浙江参加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她的讲座一如既往地赢得了与会学者的如雷掌声。然而,就在当天晚上,不幸的事情在尴尬的时间与尴尬的地点发生了。因为不习惯于使用马桶,她到楼层的公共洗手间如厕,就在她蹲下去的一刹那,她清晰地听到了来自于髋关节的一声脆响。随着一阵钻心的刺痛,作为医学专家的她清楚地知道,发生骨折了。所幸的是,守在门外的研究生听到了她倒地的声音,迅速地将秦教授送入了当地医院接受治疗。正如病历上所说,她的股骨颈因骨质疏松而发生了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代谢性骨病,是诱发骨折的重要风险因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正日益增高。因其发病率高,且随着这种疾病常识的普及,各种各样的广告铺天盖地地弥漫了网络、广播、电视和报刊。面对危言耸听的广告,人们无所适从,仿佛一夜间所有的人都患上了骨质疏松症。面对这一日益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廖二元教授认为:中国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危害
人体就像一座设计精致的建筑,骨骼是它的框架,支撑着整个人体。随着人体的发育,人体骨骼变得越来越强韧,一般在二十多岁时骨质强度会达到最高峰,之后便开始逐渐减少。然后又随着岁月的增加,而渐渐变得单薄、脆弱。由于骨质是在达到最高峰后随着年龄增长而日夜不断地流失,因此毫无预警。这个变化在人体非常隐匿,使人早期毫不知晓。由于目前对该病较难早期发现和诊断,所以人们把这种疾病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或把它形象地称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为腰背疼和病理性骨折。
腰背疼是由脊椎压迫性骨折引起的腰酸背痛、行动不便及脊柱变形。较严重的情况是脊椎骨会被压扁而产生驼背、变矮、下背疼痛等情形;如果脊椎极度弯曲、还会引起呼吸困难。腰背疼痛常常表现为起床时痛、步行时痛、站立或坐下时痛、睡觉翻身时痛、安静时痛等等。
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常见表现和重要标志。最常见于绝经妇女和老年人。虽然骨质流失是属于正常老化过程中的一部份,但如果骨质丢失得太快,则属于疾病,可能连日常生活的压力都承受不了。一个人如果得了骨质疏松,那么就可能因为骨骼的强度太低,导致一点小外伤就会发生骨折。病人大多是因为突发性的骨折,引起行动不便或剧烈疼痛而求医,但是到了这个时期,都己经太迟了。这种骨折好发于胸腰部,髋部和腕部、股骨颈骨折、脊椎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统称为“骨质疏松三大骨折”。其中以股骨颈骨折的危害最大,约50%的因骨质疏松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病伤后由于多种并发症而死亡,约50%以上存活患者遗留残废和躯体功能障碍。
在美国,大约超过半数的45岁以上妇女显示有腰椎骨质疏松现象;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达到了90%左右。在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和湖南调研表明,20.1%的50岁以上人群有骨质疏松。我国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约8400万人,绝经后妇女尤为严重。据统计,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有7500万人患原发性骨质疏松,美国每年有130万人因此而骨折,其费用超过138亿美元。而我国每年的骨折病人中约有30%是骨质疏松引起的,每年因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折高达13万人次,其中有3000~5000人因股骨骨折引起并发症而死亡。骨质疏松症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主要的原因在于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尤其是股骨头骨折。正如美国医学会所指出的:“老人股骨骨折后,大约有5%―20%的患者在一年内死亡,50%以上的人会造成行动不便,需要终身依赖别人照顾。”
因此,骨质疏松不仅是患者之不幸,同样也需耗费国家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其危害之广之大,令人扼腕。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虽然尚无理想疗法,但根据其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且已知酗酒、嗜烟、长期过量饮用咖啡和过量咖啡因摄入等均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方式、合理活动、适当锻炼来防止骨量丢失或延续减少骨量丢失,以达到预防效果。
多从事户外有氧活动和接受日光照,特别是女性在绝经后应经常保持运动;尽量避免不良生活方式,做到戒烟及适度饮用酒类和咖啡等;应调整饮食,注意营养,宜清淡饮食,避免多食高脂、高蛋白质食物,倡导食用牛乳、鱼类、排骨汤、豆类食物、水果和新鲜蔬菜,以保证钙、蛋白等营养素的供应。廖教授特别指出,这一切应从小开始,从青少年时期即应重视有规律和积极主动的运动,争取在年轻时就达到高水平的骨量峰值。从小养成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注意钙元素的足够摄入,每天饮食低钙者,至少应补充800―1000毫克的钙剂。
一旦发现骨质疏松症,应及时改变生活方式,防止病情继续恶化,并尽早上医院接受治疗,与医师讨论,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药物治疗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地方性或全国性的骨质疏松症病友团体,这对于病友互相交流防范经验和督促、抵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绝经后妇女、老年人及患有与骨质疏松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疾病的患者应注意防护,避免摔跤和受伤,以防止骨折的发生。
我国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大样本的骨密度正常参考数据库,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与早期诊断方法也缺乏社区防治试点经验。更让人难堪的是,治疗药物基本都依赖进口,除钙剂外,缺少价廉有效的国产新药。从总体上来说,防治水平低,且效果差,费用昂贵。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研究所自1992年起开始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系列研究》。首次建立了我国最大样本的骨密度参考数据库,确定了5-90岁18个年龄层的骨密度正常值,找到了骨丢失的最敏感部位和规律。纠正了有关峰值骨量的一些错误概念,确定了我国南方地区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我国骨质疏松社区防治提供了借鉴经验。他们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骨质疏松发病机制新学说。
廖教授他们经过长期积累,发现女性随年龄增长不同骨骼部位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各异,其中股骨近端的Ward’S三角区和腰椎侧位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最早在20-24岁,前臂远端中段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最晚在40-44岁,从而纠正了人们以往认为的峰值骨量的年龄在30-40岁年龄段的错误认识。首次发现女性终生骨丢失量的大部分(约65%)发生在进入老年之前,因而提出女性防止骨丢失和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应放在中年期。通过研究发现,腰椎侧位测量是早期(55岁之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最敏感部位,65岁以后测量髋部和前臂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这些研究成果为早期诊断和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因此,人们在中年期来临的时候,做一次有针对性的骨密度检查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专家忠告:走出两个认识误区
面对谈到骨质疏松就为之色变的社会氛围,针对各种补钙广告,著名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廖二元教授提醒人们要走出两个认识误区。一是补钙并非越多越好,而应适量适时补充;二是虽然骨质疏松并不如大家所想像的那样令人生畏,但它在青睐女性的同时,也同样是男性的健康杀手。
一、钙并非补得越多越好,而应科学合理。
骨质疏松与人体内的钙量息息相关,但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补钙越多,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人群每日钙营养素供给量:0-6个月为400mg,7个月-3岁为600mg,3岁至青春前期为800mg,青年期为1000m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为1200mg,成人为400mg。人体所需钙元素的全部或大部分可从食物中获得,对婴幼儿、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需钙较多的人群,更应强调以食补为主,只有当食物中钙含量低、摄入不足或体内钙丢失过多时,或发现有钙缺乏症状,或有钙磷代谢障碍表现时才需补充钙剂,而不是人人都需补钙。
廖教授指出,选钙应选择易溶解无刺激、酸碱度适中、口感好、易服用、易保存,价格低廉的剂型。正是利用人们的认识误区,许多厂家在钙的名称上玩花样,诸如“活性钙”、“原子钙”、“离子钙”甚至“纳米钙”也纷纷登台亮相,使人们误以为钙越细越好。其实无论是有机或无机钙,都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利用的,所谓“离子钙”、“纳米钙”只是商家故弄玄虚罢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专家对7种市售钙产品进行了促生长发育、组织中钙存率和增加骨矿物质含量的动物实验,并将结果与碳酸钙(一种最普通且廉价的钙剂)比较,发现在所研究的钙产品中没有一种优于碳酸钙。因此,专家们认为按效果价格比碳酸钙最好。
廖教授指出,补钙有其科学性。因人体内钙都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利用。所以,餐后或餐时服用其吸收率要高于空腹时服用,而且分次小剂量服用比一次大剂量服用的吸收率高,机体缺钙时吸收率高,膳食成分对钙的吸收也有很大影响,如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可阻碍钙的吸收。
他特别指出了补钙过量的危害。他说,钙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小的矿物质之一,但摄入过多,不仅造成浪费,也会有不良反应。如果钙摄入过多,会减少锌、铁、铜等的吸收,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贫血等症状,同时也会造成便秘。此外,会增加结石的危险,有资料表明,长期高钙饮食有促进肾结石的潜在危险,因过多的钙将从肾脏排出,并在肾脏中形成结石。
最后,他再次强调补钙的基本原则应以食补为主,若需补钙必须同时补给适量的维生素D,单独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多补钙更是有害。
二、骨质疏松并非只青睐女性,男性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同样大。
廖教授说,男性同样会得骨质疏松,而且问题并不比女性的小。他说,骨质疏松症在男性族群肆虐的情况可能远比人们的了解来得严重, 在患有骨质疏松症的 2500万美国人中, 有20%的患者是男性。而且,男人的骨质疏松症可能还伴有雄性激素方面的问题, 而男性在传统上比较不会与医师们谈论他们身体上私密的问题, 如阳痿或是不足方面的问题, 以致于发生骨质疏松症方面的问题时都已经是症状比较严重的阶段了。
对于女性而言,更年期的雌激素减少是加速骨质流失的原凶, 而对于男性而言, 雄激素同样具有维持骨质密度的功能, 当雄激素随年老慢慢下降, 通常是50-60岁左右,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也会加速, 而通常雄激素下降的主要症候就是阳痿与性动力不足方面的困扰。
男性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工作应注意的事项与女性是一样的。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变化,要诚实检视自己的性能力,在没有工作压力或疲劳的情况下, 检查自己的性能力与性动机是否有所下降? 如果已经超过50岁, 而发觉性能力有所改变, 最好请教医师并作血液检查雄性素是否下降。在美国, 大约有30%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有雄性素不足或不足方面的问题。一定不要以年龄大了来解释性能力下降,因为性能力下降可能就已经伴随骨质疏松症!
贴心向导
相关链接: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有三类:一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某些已知原因诱发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呈现等比例减少,从而导致骨结构紊乱,韧性下降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二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指随年龄的增加,骨矿物质(钙、磷)和骨基质(蛋白质、水)呈等比例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发生改变,使其骨组织的正常荷载功能发生变化,骨折危险度明显增加,伴有周身骨骼的疼痛,体态变形以致“驼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两种。三是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如遗传性骨质疏松症等。
骨质疏松的诱发原因
一是营养不合理。如钙质或维生素D、B、B12、K、乳酸等缺乏或吸收不良等,都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症。因此饮食不均衡、肠胃道疾患者均应多补充钙质及维生素。
二是体质差异。种族不同罹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也不一样,白种人、高加索人、东方人是骨质疏松的易发人群。此外,早期停经妇女与有家族病史者易得骨质疏松症。
三是罹患其它常并发骨质疏松的疾病患者以及有骨质疏松家族病史者。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双侧卵巢切除致雌激素减少、肾脏病、肝脏病、库欣综合征等患者,得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较其他人群大。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骨质疏松症,其亲属应格外小心。
四是不良生活习惯。文书工作、长期卧床等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运动而加快骨质的流失速度,运动则可减缓骨质流失的速度。此外,高蛋白、高盐饮食,以及酗酒、抽烟、喝大量咖啡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易得骨质疏松症。体重不足或体型瘦小时,也要注意。
五是使用特殊药物者。如长期服用抗痉挛、抗凝血、含铝制酸剂、类固醇类激素、甲状腺激素制剂等药物,以及癌症病人接受化学治疗,均会影响钙吸收与代谢,使骨骼更脆更疏松,造成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要做的检查
(1)血钙:正常状态下,人体内血钙维持稳定。骨质疏松症患者血钙一般可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个别患者因骨质疏松严重,而且发展较快,使骨的吸收过程较快,血钙就可能会升高。
(2)血磷:磷在骨骼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骨基质的合成和矿物质的沉积。骨质疏松者血磷浓度常降低,使骨吸收过程加快。
(3)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与骨化有直接联系。碱性磷酸酶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升高时,骨密度则降低,但老年人骨质疏松者,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篇9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758-0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被称为是“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死亡率及保健费用消耗大的疾病。现代医学根据有无基础性疾患而将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糖尿病人出现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出现的慢性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约有2/3的糖尿病人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1/3的患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1-3]。
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研究观点
1.1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自从1948年首次提出糖尿病可致骨改变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糖尿病骨改变及机制,但目前尚未完全简明,还有很多争论,可能原因如下:(1)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3-6]:①成骨细胞表面存在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缺乏可导致骨基质成熟和转换下降,骨基质分解,钙盐丢失,引起骨质疏松。②胰岛素缺乏影响成骨细胞对胶原的合成,可以加速胶原组织代谢,使骨吸收增加。③胰岛素缺乏时可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更新率下降,1-25(OH)2D3 减少导致BGP下降。④胰岛素缺乏通过骨细胞的多种代谢作用,而影响骨的形成和转换使骨矿物质含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2)高血糖:骨密度降低与长期空腹血糖水平过高密切相关。当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同时也将大量的钙磷镁排出体外而造成丢失过多;高尿糖阻滞肾小血管对钙、磷、镁的重吸收,加重骨盐丢失。长期高血糖还可产生过多的糖基化终末产物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和对骨吸收加快[6-7]。
(3)甲状旁腺激素:糖尿病时PTH增多可能与尿钙排泄增加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可动员钙进入血循环,加之糖尿病人严格控制饮食,血钙水平降低使骨吸收增强,又加重了骨质疏松。
(4)糖尿病人合并肾病时,肾功能减退,使维生素D在肾脏激活受阻,不能转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结果导致小肠钙吸收减少,肾脏排泄钙、磷增多,骨钙沉着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
(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3,6]: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胰岛素生长因子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6)遗传因素:目前有研究认为,某些基因与糖尿病骨质疏松有关。Ma[8]对9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Bb基因型骨密度高于BB型、低于bb基因型,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认为VDR基因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有较小影响。Hampson等[9]的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1型原羧基端前肽(COL1A1)基因的多肽性有关。
1.2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10-11]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时,加重骨的营养障碍。血管病变,血黏度增高造成骨组织供血不足和缺氧,引起骨代谢异常,导致或促进骨质疏松发展的因素之一。糖尿病并发垂体和性腺功能减退时,生长激素(GH)和性激素缺乏,促进和加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热卡丢失,膳食结构,营养不良,体重,劳动强度等慢性并发症及代谢性酸中毒有密切的关系。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是由于女性的骨架较瘦小,又常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在40岁左右,卵巢功能开始减弱,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骼中的钙结合能力降低。
1.3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糖尿病合并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常见于文献集记载。郭燕[12]等调查的患病率计算,在1500万糖尿病病人以上,则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患病人数不下700万。林爱琴等[13]在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已提出,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
虽然糖尿病引起骨密度减低的原因复杂,仍有很多争议但通过各各作者的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糖尿病对钙、磷、镁代谢,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起着主导作用。
2中医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研究
2.1中医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基础①根据“肾主骨,生髓”,“肾主生殖”:认为肾虚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肾生骨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人体的骨骼依赖骨髓的营养,骨髓为肾精所化生,肾精充实则骨髓化生有源,骨骼坚固,强健有力,一旦因各种病理因素以及年老肾虚,则不能充骨生髓,骨骼失养,脆弱无力而形成骨质疏松。肾虚在消渴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内经》言“肾脆, 善病消瘅”;这说明肾虚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关系是有密切的。②“脾肾相关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 则水谷精微下走伴小便而出, 故小便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四肢百骼, 故形体日渐消瘦甚则发为骨痿,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 必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③“血瘀证论”:腰痛或全身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中医理论认为:“瘀则不通,不通则痛”,疼痛是血瘀证的重要症状。骨质疏松症的疼痛也是由于血瘀所导致。消渴病阴虚燥热, 津液大量耗损, 不仅入脉之津液不足, 甚至脉内津液外渗, 形成血脉空虚, 津枯血燥, 血流速减慢, 血滞脉络, 形成血瘀。再说, 消渴病久, 阳气虚弱, 鼓动无力, 血行亦减缓;阳虚生内寒, 寒则血凝, 也将导致瘀阻脉络, 发生血瘀。血瘀可致气血运行障碍,营养不能濡养脏腑,引起脾肾俱虚而加重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所以肾虚血瘀是消渴的主要证型之一, 更是消渴并骨痿的常见证型。④“肝肾同源之说”:肝藏血,肾藏精;血的生化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所以说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称之为“精血同源”。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能引起肾精亏损,肾亏则髓空,骨骼虚损,而形成骨质疏松症。近来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上也证实了: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虚、血瘀及肝虚在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糖尿病日久尤其是老年患者, 有血液黏度及血浆黏度的增高,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血管壁应力和微血管张力下降等变化;亦有红白细胞黏附聚集性增高、血小板黏附聚集性增高、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增高、红白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栓素增高、微循环处于痉挛或瘀滞等状态。这些现象从客观上进一步显示肾虚血瘀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病理基础。
2.2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研究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特点,过去没有专门文献记载,直到近几年才有一些探讨,根据其病症特点,将其归属于消渴并骨痿范畴,消渴与骨痿病机的一致性, 导致了消渴与骨痿并发的必然性。苏友新[20]等观察42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证侯类型。按照中医辨证可见到肾阴不足、虚、脾气虚、血凝四症在所有患者中均存在。冯维斌[21]对 128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气阴两虚9%、肝肾阴虚21.88%、肾虚血瘀68.75%。杨大男[22]等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病机。张发荣[23]等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分为2个阶段、4个证型。第1阶段分阴虚内热、湿热内蕴2型,第2阶段分肾精亏虚、正虚血瘀2型。熊曼琪[14]等对中医不同证型的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78.1%)、阴阳两虚(57.1%)、阴虚燥热型最低(31,3%);认为脾气虚是消渴病重要病机。
总之,目前对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侯分型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还需要待于进一步研究。
篇10
近二十年来,缺钙声与补钙声响彻神州。心怀叵测的商家和心地不够善良的医生是要求人们盲目补钙的急先锋。聪明人一眼便能识破,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让患者获得健康。
当然,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你要讲清楚盐从哪咸,醋从哪酸,告诉人家骨质疏松的道理,及实用有效的预防方法。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是:平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应在年轻时养成习惯)、定期作骨密度检查、适度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症下的定义是:身体骨质量降低,骨头组织细微结构变得疏松脆弱,存在骨折危险的一种疾病。利用骨密度仪检测,骨质量低于该年龄段的2.5个标准以下,即可认定为骨质疏松症。
人类的骨骼可分成致密骨和海绵骨两种,前者多分布于四肢骨骼,后者则以躯干、脊椎、骨盆以及大腿骨的上端为主。人的一生中骨骼组织在不停的循环再生。中年后,身体逐渐老化,骨质开始流失,此时骨骼的组成不变,但骨质密度减少,也就是说骨头细胞中,“蚀骨细胞”的活性大于“生骨细胞”的活性,因为新骨的形成速度赶不上原有骨质被侵蚀的速度,结果便使骨骼变脆易折。
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很多,除了更年期后的雌激素缺乏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外,致病原因还包括:吸烟、酗酒、咖啡因摄入过量、体重过轻、长期卧床、体力活动过少、家庭性病史及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等。
临床诊断中将骨质疏松症分为两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属此类型,也叫做退化性骨质疏松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某些疾病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造成体钙负平衡。这种类型的骨质疏松症多发于中青年人群,发病者多不喜欢运动,饮食也不能做到科学平衡,长期缺乏维生素。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类:
1.停经后的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症。
2.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其原因有三:由于衰老,骨质的形成速度降低,而造成骨质流失。钙、磷及维生素摄取不足。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对钙、磷及维生素吸收减少,加上饮食习惯改变及体内代谢维生素的功能下降,因而使钙质的摄入不足。运动量减少,使骨的矿化能力降低而出现骨质疏松现象。所以老年人在日常更应摄取足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多做户外健身活动,以延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3.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包括肝肾功能不全者、骨肿瘤、胃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症候群、长期不能活动的病人。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副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病变,也可引发骨质疏松症。
4.长期服用药物易引发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气喘、类风湿关节炎或肾脏病者;长期服用利尿剂或含铅的制酸剂者,须及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易患骨质疏松症。吸烟、酗酒、焦虑不安、过分偏食节食及缺乏运动,都会导致钙质、维生素D及蛋白质摄取不足,使骨质流失过快,因此而罹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长时间积累而成的慢性疾病,一旦罹患此病,任何治疗和保养都只能起到补救缓解作用。因此,有人说骨质疏松症的最好治疗方法,就是预防它的发生。在骨骼的成长和巩固期,应尽量多地存储钙质,增加骨质密度。将运动健身上升到保骨、健骨的高度来认识对待,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预防骨质疏松,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塑造坚强的骨质。从年轻时便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骨银行”为自己定期储蓄,必须持之以恒地恪守以下原则:均衡饮食,保证钙质、维生素D及蛋白质的足量摄取,应有意识多吃一些乳制品、豆制品及虾皮小干鱼等富含钙的食物,少吃高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和高钠盐的食品。适度规则的运动,保持骨质的强度和密度。注意个人健康保健,除力戒不良嗜好外,还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内分泌才不会失调紊乱。定期到正规医院作骨密度检测,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骨质变化情况。
假如你已患骨质疏松症,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养外,还应在你的活动空间注意如下事项:
在洗浴处、马桶旁安装扶手。
使用防滑浴缸、淋浴垫。
如果你喜欢淋浴,请安装防滑的淋浴椅及手握式喷头。
购买有椅背扶手的家具,可轻松的起立、坐下。
固定地毯,小地毯背面须有防滑垫,居室内应少放杂物。
在卧室与浴室之间的走廊上安装小夜灯。
起床时不要过猛过快,避免因暂时的血压低导致的头昏。
将常用的厨房用具或食物放在易取用之处,避免弯腰或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