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物教育;创造性思维;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文明、经济的发展,要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家和创造者,需要亿万人的积极改革和创新。因此,在现代教育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尽快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开拓型新世纪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见解的思维活动,就是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创”和“最佳”,在常人、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创造性思维具备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综合性等特性。
二、生物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 实验引探,启发创造思维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生物教学中挖掘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中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探索性实验,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创造条件,增强生物实验的探索性,启发、引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创造性地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例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是用百分之三十蔗糖溶液验证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设计一个用百分之五十蔗糖溶液做的对比实验,并分析比较其结果,其结果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所以只有质壁分离现象而不能复原。“假设”是科学创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或研究中发现问题,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虚构,大胆提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进行检验,以得出正确结论,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并且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 培养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就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获得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是解决问题的主观基础。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是在逻辑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直觉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凝结或简缩,直觉思维是对现象或所提问题未经严密推理和论证做出
的一种迅速而“径直”的猜测,其作用是快速缩小范围,直逼问题突破口。创造性思维就其方法来说是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两者紧密结合的思维,先直觉、后逻辑,从而产生最佳的思维效果,所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利用模型、标本、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创设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高效率地吸取知识,迸发“灵感”的火花,发展创造想象,启迪直觉思维。
3 培养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创造思维与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密切相关,辐合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对一个问题要求并产生单一最佳解答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指对同一问题产生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不受传统知识束缚,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求新图异的思维方式。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都能通向创新之路,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都必不可少,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交互发展,有机结合,构成
了个体创造思维的基础。例如:在鸟纲的复习中,教师让学生讨论回答鸟纲的主要特征,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纷纷列举出:鸟类体温恒定;具有飞翔的能力;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等。教师又引导学生从适应翔的角度来谈鸟类的特征,学生答:鸟类身体呈纺锤形,被羽毛,有翼,骨骼轻而坚固,胸大肌十分发达等,教师因势利导问:鸟类这些适翔的特征,在仿生学方面有何意义?飞机是怎样在空中飞行的?人能不能飞起来呢?这就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散思维,从而通向创新之路的过程。
4 培养辨证批判思维
辨证批判思维能力泛指个人能够辨证地评判某一事物现象好坏利弊的能力,辨证思维是按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在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批判精神的培养很有必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提出疑义,鼓励他们提出设想,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争议。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离奇怪诞或离经背道的见解而嘲讽或斥责他们。教师要因势利导,使他们的批判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要引导他们从反面,从错误中得到教育。给他们讲述科学史上科学家的失误或走过的弯路,新旧交替中革命性批判的作用。例如:学生对于细胞结构的认识,初中教材介绍细胞质中有液泡,高中教材介绍细胞质中还有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使学生明初中学习的知识不全面,继续学习还会对高中所学的知识有个正确的评价。
5 培养创新情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智商对一个人的成功是有相当影响的,情感智力在某种意义上比智商更加重要。
非智力因素可以对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起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想象的能力。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和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探索,积极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留出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教师要以情施教,营
造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教师对学生创新情感和创造人格因素的培养,不仅要采取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方法,还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的观察和体验来展开。生物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
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开放阅览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社会交往方面,学会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调查研究,关心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社会改革等生产生活实践,关注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
发展。教师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自行设计完成力所能及的探索课题,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而且还要思考和探索如何将其发明创造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去。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三、结语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与世界各国经济产业一旦结合就会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 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现在全球生物技术产业( 包括生物芯片、生物医药、生物塑料、生物环保技术、生物反应器、酶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转基因农业、克隆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等等) 销售额每五年翻一番, 生物经济年增长率已达25~ 30% , 是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十倍) ) ) 生物经济已在全球崛起, 并将为人类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来临做出卓越的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倪映月.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2] 张旺.科学创造与科学素质培养[J]. 教育研究. 1999(10)
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位教师都应深刻领会全教会精神,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末,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探索情境,培育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学生思维的时空,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首先,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要巧设情境,启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考先生:“只要你报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3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报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判断出来后,学生好奇心就转化成求知欲,迫切想了解其中奥妙纷纷问老师:“为什么您能判断得又对又快呢?”这就激活了学生质疑的思维火花。
其次,启导学生自主试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切实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常多样的探索尝试,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加一份创造的信心,体验一下成功的愉悦,驱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如能被3整除的数,教师任举一数,将各位数字交换位置,如:189、891、918、198等请学生亲自检验一下变换后的数还能被3整除吗?其它的数,请学生各自再找一两个数变换各位数字的位置,看调换数位后的数是否仍能被3整除。通过学生独自思维,合理推测,得以验证,其中算理就不难而知。
二、营造民主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设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首先应改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焕发教育活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心理相容的周边环境。力求让数学课堂充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气氛,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1、激励学生勇于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为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必要条件。不过,要使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关键还在于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有目的、有意识地予以勉励和诱导。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目光去鞭策学生冲破定向思维,寻求最优化解题途径。例如:圆面积计算公式,教材是将圆分成16等份,并把其中的一份又均分成2份,再折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这内容时,放手让学生操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推导方法。结果有的学生将圆折拼成平行四边行后同样能推出圆面积公式:s?=ah,s?=c/2?r=?r2?,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样更简捷。这时又有同学争先恐后发言,他们将圆折成三角形、梯形后也能推导出来。这样的教学气氛很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因而在平时作业、成绩考查时,对作答能与众不同、另辟蹊径、体现创意的,都应适时给予特别加分,以资奖赏。
2、相信学生都有创造潜能,用全新的标准衡量学生。只有我们肯定学生潜能开发的可能性,才会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该能看到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不仅中高年级学生有,低年级小学生身上也有;不仅优等生能培养,就是后进生也同样可能发展。例如:一年级小学生能注视图文并茂的投影,在教师循循善诱下,自由想象,把形象的事物转化为数学问题,自己恰选条件、独立地编出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初步萌发。又如,在一次试卷评析中,我曾意外发现,“已知长方形的周长8米,长3米,宽几米?”这道命题测试的结果,不少学生不得其解,缘由是老师没讲过。而一名“差生”解答正确。他说“求宽是几米,我看着黑板想。长方形周长就是两条长加两条宽,要是减去两条长就剩下两条宽,再平均分成两份不就是一条宽的长度吗?”可见表面上“分数”低的学生能力不一定就差,所谓“差生”并非“智力低下”,也不是没有“创新”意识。显然衡量学生成绩的尺度,不仅是考试等级,还有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三、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创造性 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 教学 培养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需要教师本身就拥有一种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因素。教师在学生的知识能力获得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素质,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当下的应试体制下,教师在课堂上的大多时间都以传授知识为主,这一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缺乏创造性,很多学生的思维都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僵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的出发点,灵活地采用多用教育手段与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让他们明白自身的义务与责任体现,同时也充分地给予他们学习的权利。随着新课程体制的不断优化,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开放、幽默的环境当中,激发出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应善于去发现学生优点、长处,采取具有创造性的技巧,将大部分的思考时间留给学生,知识的传授应当注重质量而不是只注重数量。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去思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数学教师不仅对数学课堂有了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还应积极地准备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教学细节应体现在教学行为之下,让每一个细节都拥有教学价值和意义,掌握细节,就是掌握课堂的精华。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
求异能力的培养,本质上就是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利用多方面的分析去探究问题。求异的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寻找最具创造价值的构思。在培养学生求异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一些奖励机制。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的肯定将会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所以,只要环境适宜,学生就会有求异思维出现,其创造力也由此诞生。例如教师在讲授线面垂直的问题时,可以做出以下的设问:怎样去判断平行线平行?然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学生为了在这场竞争中获得胜利,就会不断地想尽新颖的办法,通过各种方法来靠近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多重答案,这样会比让教师直接去讲解要有更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激发。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秉承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实行教学方式的变换,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考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讲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时,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想象力就不能理解这一单元的内容。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丰富的空间,让学生从视觉上实现对空间中的点、线、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然后根据相关的要求再进行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动态变化,让学生自习去发现点、线、面的关系。最终,教师再进一步回到判断、正是问题上,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空间中的点、线、面关系的理解。
四、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实际相连的学科,它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在生活实际中,可以找到很多东西以数学为原型。作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生活的案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连。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熟悉感。例如在将坐标系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积极地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之部分内容。让学生试想一下,木匠在切分木板时,会先确定一下位置再进行裁切,那么位置的确定就与坐标的知识有关。通常情况下,需要确定横坐标、纵坐标。在高中的学习当中,坐标要扩大到四维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地与自己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点进行联系。例如一个四棱锥的圣诞树,它的设计要求底面边长为5,侧棱长要为12,在其中建立适当的空间坐标系,根据已知的问题,如何去确定各个定点的坐标呢?在广场上放置的话,最好要选择多大的广场比较合适呢?通过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可以通过对理论的学习,运用到生活当中。先确定各个定点的坐标,进而根据长度、宽度、面积等方面的综合计算,来分析圣诞树塔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比较合适。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价值的理解和体验。
结语:在具体的高中学习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掌握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要求,整合教育方法,创新教育能力,丰富课堂形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丁红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2:97.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造性思维 隐性教学
英语教学中知识的习得很重要,但是发展学生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律的能力更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根本途径。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隐性教学。隐性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暗含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到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隐性教学中逐步形成。
一、活用教材,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把呈现教学内容
隐性教学对于教学手段要求较高,要求多维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当前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都是静态的。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让静态的信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则教学效率必然提高。首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使教学内容以更立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视频和图表比教材或老师讲的一条条用法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模拟场景中的角色。与传统教学相比,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情景仿真度很高,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此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师生角色互换更容易实现。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
二、设置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除英语知识获取外,语言学习的方法和思维能力也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或没有既定标准的答案的问题的设置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的构思需要符合以下几条原则:首先,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问题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会适得其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原创的、不同的观点,广泛接受学生的观点能够保持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再次,为学生营造讨论的氛围,充分的探讨能够使学生认清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问题,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此外,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和活动,合理对待学生的表现。
三、鼓励合作,通过小组学习模式,增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协同解决问题的空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依然需要进行独立思考,进一步加工和深化已有的材料,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在没有约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能够进入最佳状态,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同时,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交流机会增多,相互探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彼此沟通,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沟通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实施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乐于、敢于积极地思考,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和想象的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能够使学生感觉到平等,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到专心。教师专注的眼神、手势、姿态和话语能够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增强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再次,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不仅指用耳朵听,而且要以眼睛注视学生的身体语言,可以说体现在整个知觉体系。倾听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缓解紧张的气氛。此外,教师要开明。教师应开发和利用语言教学的优势,即中西方文化特色,鼓励和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探求不同见解和结论,使学生对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开展英语活动,推动课外学习,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渠道
任何与英语学习相关的因素都可能影隐性教学的效果。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情境对话、演讲、辩论、配音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强化。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英语角、英语技能比赛、英语校园广播、英语故事会、英语晚会等英语类活动。学生不受教材和教师的束缚,独立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
六、结语
隐性教学弱化了学生对学与练的区别、课内和课外的差异的观念,有效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语言应用上。在探索语言应用的准确性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持续发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也不可或缺,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敏梅.隐性课程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3).
[2]苏建红.显性/隐性教学与语言分析能力对二语知识习得的交互作用[J].现代外语,2012(4).
篇5
【关键词】创造性 环境 人格 思想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45-02
一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创造性环境
社会、家庭、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创造性的两个条件。”托兰斯曾对小学生进行过研究,一些有创造性的儿童往往以愚蠢和顽皮著称,在小学3年级末,他们就学会了隐瞒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与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如果教师或父母态度民主,支持学生或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儿童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式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则可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
创造性环境的创设应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方,都会给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带来巨大损失。
2.塑造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4)鼓励幻想;(5)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此外,有恒心,一丝不苟,克服胆怯、倦怠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方面。
3.开设创造性课程
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开设创造性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开发创造力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美国已创设了多种创造性课程:(1)创造发明课;(2)自我设计课;(3)推测课;(4)假设课;(5)发散思维训练课。
发散思维训练是国内外训练创造性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其主要内容有:用途扩散、结构扩散、形态扩散、方法扩散。
4.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一,掌握创造性思维策略,有助于创造力的显现与提高。世界著名的创造学专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职工进行创造技法的训练和培养,结果使每个职工的创造力提高了3倍,公司大获成功,利润成倍增长。创造性思维策略主要有:集体激励策略、类比思考策略、对立思考策略、转换思考策略、移植思考策略、分合思考策略。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以上策略,每个人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第二,排除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有意识地排除影响其的障碍。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主要有:一是“先入为主”效应。“先入为主”常常导致思维呆板,而难以寻到新的思路。二是强刺激的影响。问题中强刺激常常使我们给予较多的注意与关照,这易使思路在强刺激上而难以自拔。三是中间状态与目标相似性的干扰。四是暗示效应。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人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所设置的暗示情境中而难以转换思路。五是多余刺激的干扰。六是“功能固着”障碍。
在以上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诸多障碍中,思维定式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因素,它使人思维狭隘,使问题解决难以有新的突破。因此,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
5.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早在1959年布鲁纳就提出了:“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重要的特征。”
非逻辑思维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1)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提倡大步骤思维。(2)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培养学生善于把不同事物与所探索的问题联系起来。(3)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4)创造让学生有大胆探索与猜测的机会。(5)培养学生构建整体观念的能力。(6)训练学生抓住“一闪之念”。
二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教师应先开发自己的创造性
第一,选择恰当的音乐,活跃课堂气氛。选择恰当的音乐进行体育课教学,正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体育教师的青睐。体育课准备部分采用健美操、韵律舞的形式,放松部分采用舞蹈形式,有的老师甚至整节课用音乐控制课的各个环节及练习时间,充分利用了音乐的韵律、节奏,以及艺术的美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技能。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无疑是教法创新的思路之一。
第二,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教学效果。在动作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阻碍学生学习。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降低篮圈高度,来针对受身高限制的教学对象进行体育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体现。
第三,巧用自然,寓教于乐。大部分体育技术动作的形成都来源于自然,如标枪运动就是受古代狩猎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游泳是人类为适应自然生存环境而掌握的一种技能。反之,运用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社会活动,追溯体育技术动作的起源,进行体育教学,无疑也是教法的另一创新。
第四,结合教材,巧妙安排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课组织教学形成有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目前学校一堂体育课的内容一般是2~3个,将这几个内容有机地排列,依次地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发展体能的教学法,类似于巡回锻炼法。
第五,教师要善于抓住“一闪之念”。教师在教学中,思考问题时,相互交谈中,师生对话时甚至在睡梦中都时而会有灵感产生,教师应对之加以警觉,做好充分准备,一旦灵感出现,就能抓住它,及时地让“思维闪现之花”结出“思维之硕果”,这将对教师以后的工作带来诸多益处。
2.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营造创造性的环境,培养创造性的人格。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民主,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式理解事物,不赞成依赖与顺从,则可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学生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求新求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应一概否决,而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这样就能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中富于幻想,大胆思考。如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教游戏方法,而只是提供游戏必需的场地、器械条件,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游戏方法。教师在练习中采用学生自创的游戏方法,在练习中加以引导,激发学生不断地进行改进。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信心等得到了提高,克服胆怯、克服困难的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扬。
第二,因势利导,培养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任。体育教学虽然也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它的操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学生运用各种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探索的时间,也为教师创造了更多启迪思维、引导创新的机会。如前滚翻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个别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虽说动作不是十分规范,但也可以说是比较大胆的一时间,许多学生纷纷效仿。由于不能掌握动作要领,于是千奇百怪的练习方式纷纷呈现,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要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及时中断练习,对学生的这些行为加以正确引导。首先,鼓励学生的创造行为;其次,对练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创造。既满足了学生求异、求新、进取的欲望,又促进了思维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第三,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传统方法,学生只是灌注知识的机器。在练习过程中,小干部进行指挥、管理是理所当然,后进生始终把自己摆在一个被指挥、被管理的角色位置上,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优生、后进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都要善于打破这一思维定式,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进行角色转换,各尽其能,大胆思考,对问题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结论,帮助学生积极寻求多元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并积极接受和采纳学生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造精神。体育学科教学以技术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形成了课堂教学“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组织教学形式僵化,忽视个性差异、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不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差甚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证据表明,这类参与学习比消极被动的学习有效得多。”“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提出一些新奇、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将此视作离谱,而应积极鼓励他们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教师在钻研教材、选择教法时,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构建起一种思维活跃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快乐教学”、“小团体教学”等。
第五,利用体育的项目特点,培养创造性品格。教师可利用球类运动、接力赛等集体项目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耐久跑等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利用课前和课后布置、整理、收拾器材的工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和进取、奉献精神等创造品格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学语文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重新定位语文学科的地位,增强了语文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学生的创造力不可能轻易产生,需要学校教育和其他因素一起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力的培养也经历从外到内的转变和深化。所以,必须重视语文教学过程,多方面培养学生创造力,努力设法培养学生创新的翅膀,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努力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成为创新型人才,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创造性思维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影响
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具有一种开创意义的思维形式,也是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它能够在解决科学或者艺术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发挥作用。创造性思维采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高价值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同时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多层次的思维系统,展现不同的特性。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不同的智力水平和不同层次的知识信息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不同层次水平的新价值系统。由于智能和知识的不同,加上个体心理素质差异明显,所以在创造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创造性思维一般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思维这一层次,第二个层次是指自我实现型的创造性思维层次。第二个思维层次是在个体发展意义基础上的,对自我潜能的有意义的创造性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般来说,主要指的是第二个层次上的意义。和一般思维明显差异,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洞察的敏锐性、积极的求异性和想象的创造性以及思考的活跃性等。创造性思维占据智力结构的核心地位,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的教学,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培养扩展式思维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我们很容易总结出一个现象,那就是学习困难的同学很难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和他们封闭式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的。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导致他们总是无法从一个固定的点上逃离出来,不能把思维的空间伸向四面八方。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扩展式思维方式,借助这个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扩展式思维方式就像一张打开了的雨伞,通过对伞心的思考过程,继而引发对伞骨的思考过程,从而产生对同一问题多种多样的看法和认识。比如在教学中学课文《读》的过程中,因为这篇课文是关于“人性堕落”的,也是教学的重点,对于文章的主旨并不难以理解,但是在进行相关练习和考试的过程中,由于问题角度的转变和情景设置的变化,往往导致学生无法入手。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扭转学生的知识面窄小和片面理解的局面,通过对教学过程适当调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分析,提高扩展式思维能力。
(二)加大培养想象能力的力度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准备。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需要从多种途径开展教学,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举个例子来说,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学生提前仔细看看书上的目录以及各个章节的标题,这样学生能够对一本书或上课所要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方向,激发他们对于课文的想象。在《黄鹂》教学时,可以结合第二段文章内容巧妙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请学生运用“战争的炮火声”“黎明”“树林”“鸟鸣”等几个意象自由描绘出一幅内心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篇7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创造性思维 培养策略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重点。创造性思维是各种思维的优化组合,是具有发现、发明或创造价值的高效思维。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学,担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奠基的重要使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学科教学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使之逐步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1.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顺利进行的课堂环境”,这一口号提出至今已有20年,经久不衰。“为创造性而教”已经成为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因而,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型题的引进,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依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1.2活动式教学
创设“活动式”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师通过上述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使每一位学生都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在体验成功过程中不断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善于追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善于改造和推广已有的成果等。
2.1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表现为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善于灵活的转换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使问题获解。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运用各种数学思维策略进系进行变换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变通能力。
2.2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有新颖独特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方法,勇于标新立异,别开生面,不因循陈规,不因袭前人,敢于突破知识的局限,独辟蹊径。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数学教学中对思维独创性的培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依赖和盲目从他,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中,不要扼杀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正确评价其求异思维。即使求异思维中提出一些不正确的想法,也要尽可能肯定其合理的成分,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3.几点想法
3.1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出发,我们要自觉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使思维由被动到主动,由封闭到开放,由单向到多向,由规范到自由,由稳定到多变,成功有效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3.2创造性思维的引发模式主要有:发散性引发、启发式引发、改变式引发、迁移式引发、比较式引发。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不断地寻求学习方法的突破。中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改进教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机会。
(2)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篇8
初中物理创造性课堂教学思维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众所周知,知识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知识创新的竞争以及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怎样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日渐重要,因此,实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初中物理的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究竟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当前我国新课改教育过程当中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则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学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顾名思义,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因此,对于学生来讲,创造性思维则主要是指其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独特见解及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可以对物理问题进行描述和想象。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会接触到许多的定理和公式,而在对这些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方法是具有多样性的,每个人证明的方法也是存在差异性的。而创造性思维则是恰好是要求学生可以再熟练掌握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新的见解和知识。
二、影响学生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
1.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求学生考试打高分才算是好学生,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它只是对学生短时间掌握知识情况的一个衡量。如果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其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而不去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思维。此外,由于过往的教育一直倡导榜样,即告诉学生要像同龄人学习,要通过与被人比较来看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但这种方法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它使得学生不得不小心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导致学生缺乏个性、自信以及勇气,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创造性活动。
2.受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当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假使教师的专业水平高的话,那么在进行物理模型构造的过程当中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许多的教师不喜欢学生提过多的问题,因为很多情况下会因为学生提问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就因为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理论知识而遏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对学生后期发展则会产生很大影响。
3.受教育者权威性的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一直强调尊师,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经常是按照课本和教学大纲来进行授课,告诫学生一定要相信课本,不鼓励学生质疑教材和权威,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严重的限制。
三、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由于,在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各个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因此,其所要考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因素也就不尽相同。假如,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等,由于课堂性质不一样,因此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就必然要存在差异。但是,创造性思维虽然不存在固定模式,但是对于初中物理阶段的创造性思维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相同,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到底究竟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创造自由活跃的学习情境
物理课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讲虽然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这种感觉是短暂的,由于物理是一门需要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的课程,因此,学习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这种新鲜感往往是短暂的,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假设不及时深化的话,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生在一开始教习物理的时候就必须对课堂进行认真的设计。例如,通过演示“三菱镜分解白光”的现象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也可以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是学生明白物理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是见得到摸得着的,让其明白,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学物理是为了生活服务。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创造新思维培养的主体,因此,要想培养起创造性思维,首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而发散思维即在已有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不同角度的思考,最终找寻新方法的开放性思维。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则必须要求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增加实验教学,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黄金阶段,这个特点决定了其爱好实践操作。所以,对于初中生的物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多设计动手操作课题,使学生可以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信心和兴趣。如在进行测量这堂课的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桌椅,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引发学生思考。
4.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来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还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必须要对过往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同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专业知识水平。只有这几个方面同时获得提高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春生.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一代(下半月),2011.
篇9
摘要: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验
一、新问题提出
创造力是人的综合素养,包括多种心理成分。在本探究中.作为操作定义,创造力是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倾向。
创造力是人类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工作的心理基础,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改革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总书记多次强调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气的源泉。”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国培养世纪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
还在40年前,日本在《有关人的能力政策的报告》里说摘要:“比什么都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广大国民具有可能实现自主技术的基础教养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基础能力就是养成不依靠他人,而是独立思索,自己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即形成创造力。”发达国家的教育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探究为教育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实证性探究还不多,非凡是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造性教学还缺少系统的探究。
为了深入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关新问题,我校确定在四年级语文、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创造力实验探究。探究的新问题主要有三个摘要:一是创造力能不能培养摘要:二是小学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是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负担较重,若再进行创造力实验,会不会影响学业成绩,影响教学质量。
本实验探究的目的在于摘要:用实证性方法对上述新问题进行检验,并探索小学语文、数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策略。本假设是摘要:
1、智力一般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得到现实的开发。
2、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根据教材特征,充分地运用创造性教学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3、创造力的发展能给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和数学提供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对语文、数学知识技能的把握和运用,创造力实验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二、探究方法
本实验探究在自然状态下,并施加一定的人工控制,采用目标对比和横向辅助对比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目标对比就是将实验检测结果和实验设计目标对比,从而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功能的有效性。横向对比就是将实验班检测结果和同年级非实验班在创造力方面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利用对比的结果来说明的有效性。
(—)实验对象
根据智力水平、学业成绩相当原则,从我校四年级的两个教学班中抽出四一为实验班,四二为对照班。实验学科为语文、数学。实验班共49人,对照班共47人。实验班三年级期末语文、数学成绩平均分为88.1和80.07,对照班语文、数学平均分为89.07和85.5,两班以上成绩,都无显著差异。实验周期3年,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止。
(二)实验检测
1、检测项目
为保证实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按如下实验项目,进行检测摘要:
(1)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致性的检测;
(2)学生个性倾向的好奇性、想象性、挑战性和冒险性的检测;
(3)学生的语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素质的检测。
2、测试工具
(1)《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图画》(TTCT—图画)这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系前主任托兰斯(E·P·Torrance)于20世纪60年代中叶设计的、用来测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工具,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信度、效度很高的“权威性的测量创造性的手段”(格洛弗,1990)。四年级团体施测。
(2)《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量表》摘要:这是美国闻名的创造力教学探究专家威廉斯(F·E·willians)设计的,被认为是一个“信度高、效果好”的测量创造性的工具。主要测量受试者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四项个性特质水平。该量表共50道题,答案为三选一,团体施测,测验后可得到4种因素分数和总分,共5个分数。
(3)“知识、技能标准测查”,将根据语文、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采用教研室统—试题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项素质。
3、检测步骤
以教学班为单位,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同时进行上述各项检测,测验后,先根据常模评出每个学生的(TTCT-图画)成绩,按评分要求评出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和学业成绩。然后全部输入电脑进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小数点之后,保留两位,四舍五入。
4、检测时间
前测在四年级入学后第一个月进行,后测在六年级结业前一个月进行。
(三)教学策略(自变量)
1、实验班的语文、数学课教学,在依据现行教材认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觉地运用18种教学方法,如发散性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沦、思路提示、急骤联想、多向求解、指导发现、激疑存疑等,对照班则不系统地运用这些策略。
2、实验班每周一节的活动课改上创造性思维练习课。结合有关知识,创设新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判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喜好和独立解决新问题的习惯。对照班仍上常规的活动课。
3、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创造性思维练习课,都要十分注重对学生创造性个性倾向的培养,因此都要贯彻如下l0条教学原则摘要:主体主导原则、求异求优原则、启发探索原则、实践操作原则、民主和谐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成功激励原则、积极评价原则、全体全面原则、不悖论理原则。
(四)干扰变量的控制
1、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要大体相当;
2、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任课教师水平和班主任管理水平,要大体相当;
3、实验班和对照班所使用的教材相同,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的时间大致相等,实验班不另外增加课时;
4、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的竞争氛围。
三、结果和分析
(一)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图画)前、后测成绩和分析
TTCT(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检测)图画部分,包括3个项目,按照流畅性、独创性、标题抽象性、精致性以及抗过早封闭性(沉思)计分,连同总分可得5个分数。5项的均分为图画分,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TTCT(图画)的前后测成绩见表1摘要:
表1摘要:学生TTCT前后测成绩比较
NMaxMinXSZ检验
前测A491106490.210.342.07
B471126385.3211.89
后测A49156.480.2113.715.646.15**
B47113.679.896.4711.50
注摘要:*P%26lt;0.05,**P%26lt;0.01下同
表1说明摘要:实验开始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TTCT水平基本相同,均分(X)和标准差(S)都相差无几,但在实验结束时,两班水平则有了非常显著的差异,实验班非常显著的超过了对照班,均分(X)超过对照班近17分,Z检验值高达6.15(P%26lt;0.01)。
进一步分析显示,作为TTCT(图画)测试的几个项目,即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标题抽象性、精致性和抗过早封闭性等5个项目分,全部十分显著的超过对照班(P%26lt;0.01)无一例外。从表1可以看出在创造性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经过3年的创造性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TTCT(图画)成绩已有了很大差异,这说明3年的创造性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和分析
威廉思创造性倾向测验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战性四项内容,这四个项目之和为总分,总分代表创造性倾向水平,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比较见表2摘要:
表2摘要: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比较
NMaxMinXSZ检验
前测A4912689105.949.62-0.09
B4712781106.119.46
后测A49142116130.456.616.45**
B4713785116.7713.02
表2显示,实验开始时,两班学生的创造性倾向水平无显著差异,两班水平基本一致,但经过3年的创造性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创造性倾向水平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两者的总分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Z=6.45P%26lt;0.01)。
进一步分析显示,构成创造性倾向的四个项目分,即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和想象性,均由无显著差异而变为差异非常显著,Z检验值介和4.79至9.02之间,(P%26lt;0.01)。这说明了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倾向的发展比对照班快的多。
(三)、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学业成绩前后测成绩和分析
为检验实验变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语文、数学知识技能进行了测查,测试采用区教研室统一命题,以统考分数为依据,语文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三大部分,数学包括数的概念,空间关系和基本能力三个部分,前后测成绩见表3摘要:
表3摘要:实验班(A)和对照班(B)学生学业成绩前后测成绩比较
NMaxMinXSZ检验
前测语文A4999.55788.17.31-0.65
B4797.57089.077.30
数学A4910018.580.0719.81-1.92
B4710040.585.513.89
后测语文A499454.579.79.01-1.54
B4792.55282.357.84
数学A4910034.586.815.58-1.17
B4710037.589.9910.82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开始时,对照班的学生的语文、数学的学业成绩均略高于实验班,虽然都未达到显著差异的程度,但数学科目的Z检验值已高达-1.92,不可忽视。实验结束时,实验班学生的语、数平均分均低于对照班,Z检验值语文由原来的-0.65变为-1.54,呈下降趋向,数学由原来的-1.92变为-1.17,差异程度有所降低,但两者的差异程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知,虽然经过3年的创造性教学,未能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幅提高,但至少可以说明,进行创造性教学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业成绩。另外说明一点,在3年的实验中,由于一些非凡的原因导致创造性思维练习课在中途换了教师,因此也可能影响实验的效度。假如实验教师能够再深入的领会创造性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教学形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四、讨论
1、学生的创造力能不能通过教学加以培养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认为,学生的创造力是不能通过教学培养的。我们实验组的老师也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摘要:“创造力能教吗?带着这些新问题,我们开始了实验。经过3年的实验探索,结果证实摘要: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学加以培养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共96名学生,实验开始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但在严格控制了干扰变量的条件下,通过3年的创造性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实验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而没有进行这种培养的对照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都在“原地踏步”。这就充分说明;具有正常智力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不会自发地转化而成为现实的创造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才能得到现实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则发展,不培养则停滞。这是我们实验证实的结论之一。
2、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本实验探究证实摘要:语文、数学教学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但前提是实施创造性教学策略,即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实验班和对照班,都开设了语文、数学课,而且教材相同、要求相同、课时相等,就连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也大体相当。但3年之后,实验班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却远在对照班之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实验班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了创造性教学策略,即坚持了全体全面、求异求优、启发探索、成功激励等原则,使用了发散性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论、多向求解等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猜测想象、大胆创新,正是这些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般地说,课堂教学是创造力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命题只有在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创造性教学策略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不改革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力不可能自发地发展。目前课堂教学中有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可能是束缚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新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索。
3、创造性教学实验是否会降低教学质量
本实验探究证实,创造性教学实验虽然没有使实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大幅度的提高,但也没有降低学业成绩。我们从实验班49名学生和对照班47名学生的期末语文、数学成绩对比中可以看到摘要: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语文和数学成绩均无明显差异。经过3年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也未产生显著差异。但从实验班学生在平时口头作文时思维灵敏、表达流畅、想象独特,敢说、会说,说得出色;在“口头分析解答应用题”时,思路清楚、思维广阔,能迅速发现算题中的数量关系,说明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并力求“一题多解”、“求新求异”;所有这些都说明,创造性教学实验在不影响学业成绩的情况下,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当前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情况下,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创造力培养,就更值得肯定了。
五、结论和建议
1、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创造潜能要发展为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教育,培养则发展,不培养则停滞,甚至萎缩。因此,我们建议学校、社会、家庭要十分关注对青少年进行创造教育,方方面面都要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创设良好的氛围。
2、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但这一命题只有在实施创造性教学策略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因此,我们建议摘要:对现行教学中,那些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应当进行改革。
篇10
一、对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的概述
想要在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跨越式试验,以及它的提出背景和具体目标。小学语文的跨越式试验最早在我国广州深圳开始实行,它主要是指将小学语文的词语、阅读和写作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并将计算机、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施应用到其中,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革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二、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对策
(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字、词、句的理解和应用,没有坚持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没有重视跨越式试验,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在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效教学。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采用合作教学法进行教学,即教师把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组成学习小分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彼此的交流沟通,实现思维的扩散;其次,互换角色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与教师交换角色,让小学生担当小教师,从而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再次,有感情朗读和角色扮演。想要让学生有意愿进行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一定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取角色朗读法或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章的含义,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守株待兔》这一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以他们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包括了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等。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对他们这些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授课程《桂林山水》的时候,文章一开篇就点名了桂林的美丽景色,此时教师就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根据文章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桂林。再比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秋天的雨》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文章的延展性,让学生自己动笔来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扩散,保证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坚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