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立定跳远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测试指标教学方法技术动作课后反思

“立定跳远”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测试指标。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测试中所占的比分(30分)较高,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尤其是五六年级,五个项目中惟有它独领,所以不可小视此项目。本人对立定跳远的几点看法具体如下:

一、立定跳远的教学方法

1、重点学习起跳前的上下肢预摆技术,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及下肢力量。

要求做到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放松摆动,与下肢配合协调;分别介绍四种预摆方法:直腿摆臂;腿屈伸摆臂;屈腿摆臂;前后展屈体摆臂.学生任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练习;教法采用多次重复预摆;负重预摆;小幅度立定跳远;诱导性练习等.在体育比赛中,身体任何部位的赛前紧张必定会对技术水平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阶段重点对立定跳远起跳前的预摆进行了教学,强调以放松协调为主,目的就是消除起跳前用力部位的紧张.便于起跳时肌肉的快速发力,以提高运动成绩。

2、重点学习起跳蹬地技术,发展下脚爆发力量。

要求做到“两快”即臂前摆快,制动快,蹬地快。“三直”即髋,膝,踝三关节伸直;起跳时,重心前移,放在前脚掌上,上体前倾,两臂由体后向前上方迅速摆出,迅速蹬地,完成起跳.此时身体已充分伸展开,教法采用向上跳;向前跳;听信号,肌肉急剧收缩一次再迅速放松;跳深;立定跳远等.起跳蹬地是整个立定跳远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包括起跳角度,用力方向,摆臂路线,上体动作,它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到起跳效果。

3、重点学习腾空技术,发展腹肌,髂腰肌及下肢爆发力素质。

要求大腿紧贴身体;起跳后,大腿上抬找身体,两臂由前向后摆,团身紧;教法采用屈腿跳;原地双脚跳上80-100cm高的跳箱;跳篮架;立定跳远等。

4、重点学习落地技术,提高完整技术的动作质量,发展下肢爆发力。

要求重心低,小腿前伸;落地技术应在落地前就做好准备.此时应为团身紧,大小腿夹角大于90度,以脚跟先着地之后迅速下蹲缓冲,两臂前摆;教法采用向上轻跳迅速团身在空中全蹲,静止落下;全蹲向前伸小腿,再迅速还原成全蹲;立定跳远踏线(距离等于最好成绩十脚长).腾空和落地技术在教学时强调团身紧,重心低,小腿前伸目的就是延长空中身体向前运动的时间,使身体移动距离增大,以提高成绩。

在立定跳远数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以技术性为主的教学方法,着重掌握起跳,落地两个重要环节,并适当发展下肢的爆发力素质,对提高立定跳远成绩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分析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立定跳远是测试下肢爆发力和全身协调能力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1、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要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心,上体稍前倾。

起跳腾空: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要点: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摆要协调,空中展体要充分,强调离地前的前脚掌瞬间蹬地动作。

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摆,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2、立定跳远的辅助练习

挺身跳:原地屈膝开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动作,髋关节完全打开,做出背弓动作,落地时屈膝缓冲。

单足跳前进练习:一般采用左(右)去右(左)来的方法进行练习,距离控制在25-30米左右,完成3-4组。

收腹跳练习:从原地直立开始起跳,空中做屈腿抱膝动作或双手在腿前击掌,落地时一定要屈膝缓冲。

越过一定高度兼远度或一定远度兼高度。

4、个别辅导,纠正存在的错误动作

预摆不协调。解决办法: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

上体前倾过多,膝关节不屈,重心降不下去,形成鞠躬动作。解决办法:做屈膝动作,眼睛往下看,垂直视线不超过脚尖,熟练后就可不用眼睛看了。

腾空过高或过低。解决办法:利用一定高度或一定远度的标志线来纠正这类错误效果很好。

收腿过慢或不充分。解决办法:反复做收腹跳的练习,注意,是大腿往胸部靠而不是小腿往臀部靠,击掌动作要及时。

落地不稳,双腿落地区域有较大的差异。解决办法: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

三、立定跳远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动作不规范,上下肢不协调,就可以用分解练习法。

分解练习法分四部完成:

预备姿势,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臂同宽,挺胸抬头,两手半握拳,两眼平视前方。

当教师发出"一"的口令时,同学们双手上举在脸两侧,手臂弯曲,脚后跟抬起。

当教练发出"二"的口令时,两臂训速向前上方摆动的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起跳,收腹举腿,腾空角度一般在20-22度,腾空高度为0.35-0.45米。

在练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分解练习。教师发口令时,开始要多练习"一二"的口令,使上下肢协调配合后,再把整个动作连续起来。测验四个班后发现,用分解法练习的两个班,在同样的时间内,比没有用分解法的班,平均成绩提高了0.15米。

四、立定跳远教学课后反思

立定跳远一课的目标是通过跳跃或游戏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以及同学间互相合作的体育精神。跳跃在小学体育教材里是很多的,因为它是儿童自然活动、游戏当中不可缺少的。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教师提出来的主题是立定跳远,教师并没有提出很多技术性的细节或规定,而是充分挖掘其健身性、趣味性、文化性,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因此孩子们能比较自然地进行跳跃,而且又能互相鼓励,共同提高。设计中以跳跃运动的简单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练习贯穿课的始终,层次分明;坚持以育人为本,运用示范法、练习法、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健康、快乐、主动的发展。此外,教师把握了体育课的本质特征,通过身体实践练习达到传承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篇2

教学内容:立定跳远

游戏:投球入筐

教学任务: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双脚蹬地跃起向远处跳出,并能双脚落地的方法。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二、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并能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从而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双脚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跃起,上下肢协调配合。教学难点:双脚轻巧落地。

教具准备:40个垒球、4个筐子、画满荷叶的操场1个、糖果、录音机一台。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青蛙跳吗?他们是怎样跳的呀?你们原地学学好吗?

2、学生:原地学习青蛙跳。

3、师:老师这里有一群小青蛙肚子饿了要去找食物吃,青蛙妈妈决定带孩子们到池塘里去抓虫子吃。

4、师把学生带到画满荷叶的操场。

5、师:在抓虫子时不能掉到水里,掉到水里的青蛙要回到岸边后才能继续跳到池塘去找食物,找到食物的同学要把虫子放到岸边的盒子里后再继续去找食物。等大家抓完了虫子后才能一起分享劳动成果。6、学生:学生听着音乐学着青蛙的跳跃的样子在荷叶上去找食物。(在找食物时教师用漂亮星星评价那些跳得好的,用太阳鼓励那些需要努力的学生。)

7、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立定跳远跟我们刚才青蛙跳的姿势很相似,这时候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立定跳远好吗?

设计意图:一个生动学习情景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活动还让学生达到了热身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体育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新知(1)立定跳远

1、师:刚才同学们学青蛙跳都学得不错,这时候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立定跳远好吗?立定跳远和青蛙跳动作方法是差不多的,同学们先看看老师做一下示范,同学们再来学习好吗?

2、学生观看教师示范,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方法。(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平行分开,上体稍前倾,两脚屈膝,两臂后举。然后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蹬地,迅速向前上跳起出。落地时,小腿前伸,用两脚跟着地,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3、师:刚才老师把立定跳远的动作完整的做了一遍,现在请你们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个动作做好,立定跳远和青蛙跳有什么区别?

4、学生边讨论边举手回答。

5、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一学,看谁学得快。

6、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用手势评价奖励优、中、差生)

7、分组练习。(小组长评出动作做的最好的)

8、各组优秀者上前表演。(学生评价好与坏的地方)

9、分组跳过河看谁跳的最好,动作跳的最漂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奖励)

设计意图:教师进行完整示范后,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动作表象,然后分组学习、讨论、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又使学生获得自学、自练、互学、互练的学习方法。整个课堂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间相互指导,讨论指正,真正发挥了“小团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促进互助互学,在练习中突破难点,掌握动作。并且通过及时的评价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游戏:投球入筐

1、师:我们刚才学习的立定跳远让我们的下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可我们的上肢还没得到锻炼,老师为了同学们上下肢能协调发展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下肢活动的游戏《投球入筐》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讲完游戏方法和规则再去做游戏。

2、师:讲解游戏规则及游戏方法。

3、学生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评价鼓励,请获胜队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一节好的体育课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身体上下肢协调发展,所以在经过较强度下肢运动后,在安排一个上肢游戏不仅使学生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整理放松

1、师:可爱的孩子们经过强烈的体育运动后一定很累吧,那就请你们听着音乐跟我一起做放松操吧!

2、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放松操。

3、教师小结

4、师生再见

5、整理器材

篇3

《体育与健康标准》强调和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合作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上“二年级立定跳远”体育课时,我利用了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同学们跳起来欢呼:“太棒了!”

师:“我们今天扮演一群可爱的小青蛙。”

生:“!”又一阵狂喜。

师:“大家知道不知道,小青蛙怎么跳?”

生:“知道!”话音刚落就做出跃跃欲试的动作。

师:“散点队形,小青蛙欢快地跳起来,老师看一看哪只青蛙跳得最可爱。”

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找到一片练习场地,有独自跳的、有合作跳的、有二人一组的、有三人一组的、还有四人一组的。

师:在巡回观察,看到同学们自得其乐的样子,我忍不住开怀大笑:“白家壮,你这是……”

生:“青蛙扑食。”白家壮极其自豪地说。

师:“鲍志鹏和张达祥相互搀扶着在干什么?”

生:“我在帮助受伤的小青蛙康复。”鲍志鹏说。

师:“李诗骁的动作更让老师看不明白。”

生:“这是一只残废的青蛙,正用一条腿练习扑食呢!”李诗骁认真地说完,又向老师演示了一次。

真不简单,学生的想象出乎意料的丰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思维情绪正高涨,何不因势利导呢,再诱导下去呢?

师:“集合!刚才同学们玩得都很高兴,谁能说一说怎么跳才能跳得远?”

生: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两臂使劲摆;有的说,两大腿要往高处抬;有的说,两脚蹬地要猛;还有的说,落地要轻一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边老师跳两次,请注意观察一下,老师上下肢的动作、腿的动作以及落地动作。和老师一块总结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生:“哇!跳得真远!”

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块总结出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两臂用力摆,两脚用力蹬,两腿要高抬,落地要缓冲。

师:“大家再体会一下动作要领,两人结合互相指导。”

生1:“老师,我用得劲可大了,怎么跳不远?”

师:“这问题问得真好!”我及时给予鼓励:“再跳一次,让我观察一下。”

生1:很认真地又跳了一次,用一双期待的眼光看着我。

师:“你跳得真不错,如果能有意识地把大腿抬高一点,更好了。”

生2:“我跳得很远,但每次都容易摔倒,究竟怎么回事?”

师:“注意缓冲就没事了。”

同学们主动探讨、积极练习的场面,让我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快意,如沐浴春风。很快同学们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而且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面对同学们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精神,精讲多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要领,整个学习过程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在一旁起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理论层面的思考

“情境”这一概念在课程改革以来受到热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认识到――情境对于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及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小学生的体育学习而言,情境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如上所说,小学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模仿来获得动作技能的提升,而动作技能的模仿与情境是密切相关的。有丰富体育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在动作模仿的过程中,关键不仅在于教师给学生提供示范动作,更要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示范动作上来,并对教所示范的动作进行思维角度的精细加工,这样才能真正进入模仿状态,也才能收到模仿的效果;与此同时应当看到的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对于体能的训练与技能的掌握,又存在一些“创新”成份,这个创新既包括学生较好地掌握动作技巧,同时也包括学生常常出现的对教师示范“仿而不像”的情形――学生老是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动作去完成,常常让教师哭笑不得。

事实上,分析学生们的这些学习过程,往往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由于情境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动作技能掌握的困难。研究表明:情境给学生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刺激学生产生模仿的需要与思维精加工的心理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中,学生的动作模仿动机才能够被有效激发,模仿也才能真正有效发生,学习也才能有效发生。同时应当看到,情境对于激活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机械的动作要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而情境往往可以让体育学习的过程更有趣,因而可以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体育素养其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俗地理解,体育素养就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体能与技能水平以及对体育学科的认知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激活学生对体育的形象认知 体育是什么?很多学生会说就是在操场上跑跑跳跳,这符合经验认识,是教学的起点,同时又不能满足于这样的认识。于是,笔者在教一些具体内容时,尝试通过情境来深化学生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的时候,笔者不仅给学生们示范标准的跳跃动作,还通过情境去引导学生认识跳这一动作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笔者在室内课中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青蛙的跳跃动作,学生可以看到青蛙之所以能够成为跳远能手,得益于其有力的后肢与很好的跳跃技巧。笔者进一步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青蛙跳跃的慢动作,让他们通过视觉信息的输入,以将青蛙跳跃的动作能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表象,这样在实际跳远的过程中,其就有可能自然地存在一个模仿动作,从而取得更好的跳远成绩。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境策略是有效的,学生们不仅跳远成绩提高了,对立定跳远这一项目的认识也不同了。

突破体育学习的难点 体育教学中总会有难点,难点如何突破,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从学生有效学习以及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看,情境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仍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笔者发现有少数学生在掌握弹跳动作的时候,仍然无法掌握技巧,用一般语言来描述,就是“动作比较僵硬”。怎样让学生的动作“软”下来?笔者所设情境是:用手机拍下自己示范跳以及这几个学生跳的视频,然后直接在手机上播放,以让这几个学生进行比较。他们很快意识到了在跳的过程中,自己下蹲不够,落地前双腿过早伸直等不足。而在其后跳的过程中,他们则努力改变这两点,从而迅速提高了成绩。反思这一过程,其实是通过跳的动作的比较,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比较学习的情境,从而迅速地掌握了两个基本要领。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情境提供,那学生可能还需要摸索更长的时间。

情境是否有效的依据

情境作为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的手段,其是否有效是需要关注的。笔者经过实践,发现研究情境有效性应当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体育的技术层面,即看情境能否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到体验训练或技能掌握的训练过程中来,即情境应当具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的作用。这一点,通常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体育本身就比较吸引学生,如果有情境的辅助,其效果会更好。二是体育认知的层面,即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只是体力的付出,也是脑力的付出。一个动作如何迅速有效地掌握,与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一认识往往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形成。有了这两点作为依据,一般来说,情境就能发挥其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鼎煌.小学体育情境教学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6(6):63-64.

篇5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体育 课程资源 体育学科素养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锤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指导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启蒙者。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科学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按照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科学设计体育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案,通过实实在在的体育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身心素养和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浅谈以下几点见解。

一、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作用,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

小学体育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学规范的体育动作,小学生更是难以做到。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喜欢看视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视频的刺激中感悟体育学习行为的规范性,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提高体育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正确姿势的自然走”的教学时,教师先进行队列排列的训练,再进行齐步走和立正等训练,就能使学生感悟到如何进行正确姿势的自然走。但很多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有规范的行走动作。很多学生边走边玩或者相互交流,随意性很强,也不整齐,更谈不上行走姿势的规范性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规范正确行走姿势的视频。这样,学生看着视频中整齐的队伍,规范的摆手、踢腿等动作,无不惊叹,从而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自然走的训练,能极大地提高训练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逐步走进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那些先进的传感器设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精确度和测试效率,并能同时直观展示训练的成绩,使体育教学更加可视化,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让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可利用先进的数字传感器――立定跳远测试仪进行训练结果的检测。教师可在适当的位置放置测试仪,为学生设置好顺序号,然后让学生通过测试仪进行自主测试。而成绩则通过数字显示器直接显示出来,科学准确,即时性强,使学生及时准确了解自己的训练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样,在进行“短跑”训练和“急行跳远”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相应的传感器进行教学,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测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成绩。

三、通过游戏式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教学

小学生喜欢游戏式教学法。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室外游戏更是学生的最爱。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科学设置游戏环节,可以是单人游戏,也可以是组合游戏。在进行游戏式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合理的游戏内容,通过充分的游戏准备,让全体学生投入到游戏式学习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实现高效教学奠定基础,以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跳长绳”的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出示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有关“跳长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之后,教师可进行相应的小组设置,强调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跳长绳”的技巧和多种方法。开始是三个学生一组,两个学生晃绳,一个学生跳绳。三个学生进行交叉训练后,再逐渐增加跳绳人数,由开始的一人,增加至两人、三人、四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跳绳情况,总结谁跳的动作协调,次数多,看哪个小组配合得更好等。在这样的游戏中,小组成员必须相互配合,体会在跳绳过程中的合作技巧,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发挥体育微课资源和生活资源的优质作用,将课堂进行有效延伸,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我们知道,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相对较少。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打开思维的大门,为学生科学设置生活中的体育课程资源,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对微课资源的学习和对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科学合理地将课堂进行有效延伸,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有效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体育知识的真谛,全方位达成了体育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30米快跑”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为学生播放从网络上下载的微课视频。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刺激下,深刻理解了“30米快跑”的具体要求和技巧。然后,学生可在社区或者是体育场等场所进行自主训练,利用卷尺、石灰粉自己画出30米跑道。由几个学生组成训练小组,可以是单独测验,还可以是分成小组同步测验,看谁跑得快,看哪个小组的集体成绩好。这样的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微课资源,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启迪。学生通过自己创造的跑道条件进行自主训练,将课堂进行了有效延伸,并能够深刻感悟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可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和优化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全面达成了小学体育三维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11版).

[2]余纯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大单元教学.体育科研,2009(2).

[3]王浩.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3).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身心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怎样教正确、讲明白呢?就一节课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讲解的内容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之听得懂、易理解。教育界有“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现教正确、讲明白的教学目标,并非轻而易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技术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技术动作的结构机理,能完成规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

一、熟悉教材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跳单、双圈练习;(2)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3)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4)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应注重在练习场地、时间、方法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尽量做到花样多样并且新颖有趣。如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比赛等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时学生所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生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技术规范,讲解正确

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 和谐教学 磁性艺术 实践与探讨

在最近几年开发的大课间活动期间,蓬勃兴起的各类体育活动似雨后春笋般的精彩纷呈,的确为校园风光增色不少。如少儿武术操、呼啦圈运动、体能性舞蹈、球类棋类活动等,已然成为小学校园内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然而令人反省的是,与之对应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却依然处于低迷状态。究其个中原因,除了无可规避的应试教学因素外,人为性的教学方式和执教者的亲和力不够当属重要之列。因此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充满教改锐气,在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认真打造课程教学的阳光活动,通过个性化的艺术性教学举措,不断“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的精神和热情,努力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强烈磁性。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全面加强磁化建设,为和谐教学创设良好前提

关于校园教学活动,罗伯特?特拉费斯曾经作出精辟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创建和谐教学,首先必须为之创设良好前提。本文从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要努力发挥“热锅贴饼”效应。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体育教师无论在课堂课外,都要注重向学生释放自己的亲和力与人格魅力,如说话时的温和语气能够熨心,经常发出一些微笑、轻抚和鼓掌等充满鼓励之意的肢体性语言都能于无言之中有效增强小学生们的向师情感。二是要努力体现兴趣教学原则。兴趣是调动主观能动性的第一要素,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化倾向特别严重,而且只有兴趣才是能够驱使他们的“唯一制胜法宝”。对此我们要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充分结合教学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基本特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学习中的兴趣和美感,以不断增强体育课程的磁性效应。三是要努力坚持激励评价机制。要始终坚持以激励为主的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喜静厌动、学习品质较差的学生和“问题学生”,更要倾注一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以积极性情感因素来有效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以实现“先感化其心、后磁化其人”之教学策略。

二、努力创设情境氛围,为磁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情境法之所以被奉为一种长兴不衰的教学方法,是因为它能够融言、行、情为一体,在有效激发学习情趣的同时,积极启发有效思维因素,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快乐学习、理解和把握,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强磁效应。实践证明,情境法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如情境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手段。在教学立定跳远内容时,教师组织小学生共同表演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许多小动物,如小猴子、小兔子、小花猫和大公鸡等,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看到逐渐长大了的小蝌蚪十分高兴,决定把自家本领——立定跳远尽相传授给自己的孩子们。这一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就把孩子们自然地引入课堂学习之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执教者可因时因势创设多种情境,以此发挥调剂和引人入胜的作用。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磁性教学赢取最佳效果

篇8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七步教学法。

l探究性问题。在教学中,从问题人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沉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

2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情愉J决地接受教育。如在课堂上用2分钟一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让学生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再用5分钟一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在游戏“抗洪救灾”中,我与学生共同创设了洪水泛滥的情境,并为各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抗洪,,物资。至于如何“抗洪”如何“救灾”则由学生发挥想像,自由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掌握运动技能。①用5分钟一6分钟的时间,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②用10分钟一20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分钟一7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分钟-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用1分钟一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人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指导。

4.体验运动乐趣。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人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分钟一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5导向价值。用1分钟一2分钟的时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形成价值观念。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辅垫,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对运动技能作用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篇9

一、精心准备体育课堂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要吃透教材和大纲,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下学到知识,提高身体素质。

二、有效创设体育课堂活动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运用引导、启发、提问的方式影响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程度,才可以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创设体育课堂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模仿小兔子跳,然后再分组比赛50米兔跳。这样,在情境中体会了动作,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课堂上又不感到枯燥,提高了体育课堂效率。

三、恰当选用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师示范讲解动作、学生反复练习、教师检查动作等为主要形式,如果长期一成不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体现。没有了积极性,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更谈不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了。他们不愿意每节课都一成不变,他们需要恰当、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跑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后退跑、障碍跑等多种灵活有趣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合理进行体育课堂训练

有效训练就是对知识巩固提高,体育课中常用展示、比赛、游戏等形式对主要内容进行巩固提高。例如:教篮球时,教师讲解如何运球之后,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球要领。教师接下来训练,在规定时间里,看谁运球个数多,或者分组进行运球比赛,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熟练运球的重要性。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巩固的效果。

五、及时反思体育课堂教学成效

课后反思也是对本节课的总结。总结就有好有坏,我们更侧重的是差的一面,自我总结本节的不足之处,下一节的时候,尽量避免。课后反思一定要及时记录、整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教师每次教后的反思,必将成为教师下一轮教学前方案调整的依据,再作用于课堂。在这一反复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和组织才能改进和提高。

篇10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 主体性异步教学

新课程的新,是指它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融入了我国二十几年来的教改成果,反映了广大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的新体现在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和创新。

课程改革实质上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而在新课改中,教师始终是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主体异步教学模式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主体性异步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身体素质,先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组织教学,然后依据下列步骤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接受,而不是强制、命令地让学生必须服从。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布置场地,事先把器材随意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既能锻炼学生,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让他们的全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又如,我提出怎样利用身体的各部位接触对方的“尾巴”,在此游戏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发展,同时在动脑方面也得到了锻炼。

二、设置探究性问题

在课上,用1―2分钟的时间向学生提问,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来增加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到A、B、C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难度应不相同。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依次提出问题:C类――小兔、袋鼠和青蛙是怎样跳的呢?B类――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A类――手臂的摆动是否可以帮助身体跳跃呢?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等等。

三、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开始先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自发组合,分组自主学习。给A、B、C三个层次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层次的标准不同。然后,用1―2分钟的时间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再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教师在学生中仔细观察个别指导。最后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四、导向价值

用1―2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形成价值观,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铺垫,再与学生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使其了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的积极作用,并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五、体验运动乐趣

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对B、C层学生要多实施赏识教育,充分肯定其优点和成绩,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健康发展。

六、思考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