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篇1

创新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向--十七大征文

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发展到全面覆盖、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加自觉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顺应民意,关注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共建共享。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共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清醒地认识全国千帆竞发的争创态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已经进入全国创建工作先进行列的地方,要再努一把力,再加一把劲,力争在新一轮全国评比表彰中榜上有名,其他地方和单位也要奋起直追,努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要深入研究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的新课题,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紧紧抓住影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瓶颈”问题,锲而)不舍,攻坚克难,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要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全面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把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一步抓紧抓实,使之成为引领全市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队伍和青少年为重点,带动和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的知识和基本要求普及到全体公民,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加强社会管理,重点整治公共场所车辆乱停放、行人乱穿行、乱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广泛开展体现行业特点、具有职业特色的文明服务活动,大力倡导诚信服务、优质规范服务、志愿服务。加大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游客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名胜古迹、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促进文明经营、诚信经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着力解决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公路铁路沿线的脏乱差问题。要积极争创首届市级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把争创的过程作为补缺补差、攻克薄弱的过程,作为整体推进、提升层次的过程,作为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对已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市、县(市)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做讲道德的文明人、有知识的文化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深化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城乡共建等创建活动,促进帮助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作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要努力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各级文明委要切实履行牵头、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级文明委成员单位要带头示范,做出表率。各部门要把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推动创建工作再上台阶、实现新跨越。

篇2

刚才,大会表彰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军民共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翁卡同志作了全面的工作总结和部署。在此,我代表市委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积极参与、热情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的思想保证,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近年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努力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定位更加准确,坚持融入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服从于海西绿色腹地建设,展示了自身作为和形象;载体更加活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涌现了一批典型做法和经验,得到群众认可和欢迎;合力更加集聚,各级各部门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方方面面协同运作的格局不断完善;实效更加明显,这些年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逐步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氛围,这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的结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动力、支撑也是分不开的。

在新的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市第三次党代会把建设“文明*”,确定为今后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意识层面的工作,作用和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我们面临的“矛盾凸显期”,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意识复杂化、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有关。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整个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正确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以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从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始终盯住一个“实”字,从*实际出发,从正在做的事情出发,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一、虚实结合,促进和谐

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谐风气的培育,虽然表现为人的思想和社会意识,但简单的灌输教育往往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还需要结合整个社会实践,做到虚实结合,虚功实做。首先,要有实在的切入点。要紧紧围绕推动发展和构建和谐两大主题,在海西绿色腹地建设中,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在“一点一线一重心”发展、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新农村建设、开展创业竞赛、改善投资环境等发展重点中,努力激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思想氛围,体现精神文明的动力和支撑作用。其次,要有实在的着力点。这个着力点要选择百姓关注的最直接、最现实、最突出的具体问题,坚持采用项目运作的方式,抓实抓深创建载体,尤其是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和军民共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增强针对性、提高融合度,根据各地各部门的特点和职能,集中解决一批突出问题,使创建的过程成为营造发展环境的过程,成为提高公民素质的过程。再次,要有实在的落脚点。要把能否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是否群众满意、公众认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衡量和评判标准。无论县市还是部门,文明建设的成效如何、是不是先进,不单要看抓文明创建的力度和效果,还要看参与全市工作大局的积极性,看完成党委、政府部署任务的主动性,两者不能形成大的反差。精神文明考评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真正反映出文明的程度。

二、好事做实,坚持为民

以人为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原则和目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方面。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力度持续加大,惠民政策持续出台,给精神文明建设拓展内涵、提升作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要更加注重面向群众,从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多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各项活动,多建设群众普遍欢迎、方便实秀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如公益性文化项目推介、农村文化解“四难”、经常性“三下乡”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更加注重服务群众,紧密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各部门单位的职能履行,不仅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宣传思想、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还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平安建设”、诚信建设、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效能建设等各项工作中,真正在创建活动中体现服务群众、为民惠民。要更加注重帮助群众,通过城乡“互动联动”、文明共建、连片创建、村企携手等形式,推出一批群众反映较多、受惠面大的实事好事,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特别是关注困难群众,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扶贫帮困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总之,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教育和帮助相结合,讲道理和办实事相结合,努力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长期坚持,点滴积累

篇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当前农村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

坚持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新思路。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是树立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在县,基础在乡镇,组织实施在村。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二是探索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应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应亲自抓政策制定和工作部署,亲自进村入户抓示范引导,认真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育新农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其次,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第三,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坚持重在建设,加快发展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文化服务下移,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丰富农村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文艺院团送文化产品到农村,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创建活动,挖掘和传承特色民间文化,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贴近农民群众、长期扎根农村的乡村文化队伍。

篇4

关键词:新形式下 公路行业 精神文明建设

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推进公路交通生产力发展和培育“四有”职工队伍为根本任务,通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的开展,形成公路行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但是要进一步推进公路事业的发展,提升公路的综合服务能力,还需要我们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论述。

一、目前公路行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以来,公路部门不断加大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度和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公路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在投入总量和比例上,不能与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发展形势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受到制约,直接导致一些文明创建指标的滞后。

2、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够深刻,重视不够。一些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现实作用认识不够深刻,认为精神文明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是“虚”的东西,很难做出实绩来,也找不到具体工作的切入点,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人力和机制保障。另一方面,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部分职工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单位领导开会喊的空口号,是领导和政工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好。

3、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的步伐还有些迟缓。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带来的挑战,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有滞后现象和不适应的状况,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公路行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载体和新方法

1、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教育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注重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教育。公路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关系到公路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公路行业的基层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认识到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统一各部门各职工的思想认识,推动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二是要提高广大职工对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扎实做好对职工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公路行业职工对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争取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让职工能真正从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厚成果,从而充分调动职工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认真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纲要》,在公路行业广泛开展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和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全行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全行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实化于效。

(3)继续深入开展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宣传普及活动,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运用职工易接受的手段和形式,大力宣传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内容。

2、突出行业特点,不断加强公路文化建设。

(1)大力加强公路文化建设。充分理清公路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重视文化对文明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才能把公路文化建设与行业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有效推动文明建设的开展。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精神文化的力量引导人、鼓舞人,大力宣传在城乡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结合行业特点,在公路文化建设中,要本着“宏观指导,积极引导,加强领导,正面疏导”的原则。进行大胆尝试和实践。要通过开展机关文化、班组文化、社区文化、品牌文化等构建有效载体,积极推进公路行业文化的实践活动进机关、进班组、入社区、入家庭,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普遍群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的思想、性格、情趣、思维方式等,使职工将自己融合到公路行业文化建设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坚持“靠大型活动凝聚人,靠创新活动鼓舞人,靠普及活动稳定人,靠肩扛阵地吸引人”的作法,逐步形成具有公路交通行业特色的文化。是公路行业文化真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2)大力塑造公路先进典范。以“学树建创”活动为依托,把握时代脉搏,把典型放到时代大背景下去审视,善于见微知著,深入挖掘出典型事迹中所具有强烈号召力、感染力的闪光点,注重总结提炼典型的先进理念、先进思想和先进做法,努力使培养树立的典型事迹更加生动、内涵更加丰富,使先进典型的价值理念为公路科学发展提供导向服务、为完成中心任务提供激励服务、为公路行业对外宣传提供形象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提供品牌服务,激励广大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弘扬正气,奋发向上,建功立业。

3、丰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领作用。

(1)以建设人文公路为目的,以培育和弘扬公路精神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职工队伍全面发展,促进公路与社会、公路与自然和谐发展。展现出干部职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立志建设公路美好明天的豪迈情怀,推动公路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2)创建活动形式要灵活,内容要新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形式,也是精神建设的主要平台和有效载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前沿,创建活动的内容要在坚持总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的基础上,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唱的更响,紧密围绕培育四有新人来拟定创建内容,与时俱进,冲破束缚,使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建设得到丰富、充实和具体化。一定要采取群众感兴趣、愿参与的创建形式,吸引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

4、推进效能建设,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领导要强化责任,深化思想认识,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地公路部门应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和投入,加强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强化社会监督,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文明创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细化考核办法,加强现场考核和明察暗访,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重视社会反响,充分发挥新闻、网络等媒体的监督作用。要建立各类表彰奖项的动态管理机制,平时检查工作,或定期复查、考核,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切实提高文明创建的质量和水平。

(3)加强队伍培训,提高素质能力。各地公路部门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打造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公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路行业是窗口行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公路行业而言,就是坚持两手抓,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养好、建好、管好公路,向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区域精神文明;区域经济;思路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诸要素中,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要素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要素,又以其乘数效应渗透于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牵动性要素与制度性要素之中,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区域精神文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体体现在:文化资源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区域文化塑造区域特色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和谐区域建设;企业文化提升区域微观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

一、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其特殊性

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是指一个区域范围内全部精神文明活动的总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般性,同时,区域精神文明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区域性,由于各个区域在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使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其次,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间性,这点在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一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中间性。再次,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整体性,区一级政权是国家在基层比较完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单元,它囊括了工农商业、党政军、社区、社团等经济、政治、社会实体,相对于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具有整体性。

二、区域精神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契合性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区域性。以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区域性为切入点,把握区域精神文明建设与壮大区域特色经济的契合性。区域特色经济是依托区域自然、人文等资源,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地域经济,如安溪县的茶叶经济、德化县的陶瓷经济、惠安县的石雕经济和沙县的小吃经济。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壮大区域特色经济的切入点,关键在于把具有区域特性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区域经济资源,形成现实生产力。洛江区旅游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闻名遐尔,拥有洛阳古桥、双髻山、仰恩湖、蔡襄祠、俞大猷公园、施琅将军陵园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拥有印尼风味特色餐饮、印尼舞蹈等异国文化,拥有“陈三五娘”传说、“妆糕人”等入选省级非物质遗产的地方文化,每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有其美丽而奇异的传说,尤其是双髻山宗教文化更是一绝。因此,洛江区在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上,应当认真学习安溪、德化、惠安县把传统茶文化、陶瓷文化、石雕文化转化为茶叶经济、陶瓷经济、石雕经济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沙县小吃经济遍布我省诸多城市形成规模不小的小吃经济,小吃文化居然能做得如此精彩,其成功更是令人深思。所以把握区域精神文明建设与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应该重点做好区域性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换的文章,挖掘、整理和开发旅游文化,促其向旅游经济转换,着力构建生态旅游经济。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间性。以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中间性为切入点,把握区域精神文明建设与壮大区域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契合性。壮大区域经济的两大途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因而,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最重要在于为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服务。然而,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中间性特点告诉我们,区域精神文明更多的是乡村文明和农业文明,而较少的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所以,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就必须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需要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建设上加大力度。就洛江区来说,目前主要的任务是有效提升区域民众的劳动技能和企业家的素质,因为,洛江区的基本区情之一是城郊型的农业大区,耕地资源小,人均耕地只有0.4亩左右,人地矛盾造成劳动力相对过剩。但是劳动力资源不等于人力资源,如何使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劳动技能的提升使其适应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需要。只有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并开发外出务工,才能形成区域劳务经济。因此,区域精神文明建设要把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把农民变成工人、市民当做自己的重要任务。同时要致力于提升本区域企业家素质,从而达到提升区域民营经济管理水平、壮大发展区域民营经济的目的。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性。以区域精神文明的整体性为切入点,把握区域精神文明建设与壮大区域开放经济的契合性。区域开放经济是指区域经济应当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开放,即区域经济应当突破区一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取竞争优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以及入世后按WTO规则办事的要求,当前区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再搞“优惠政策”吸引力已大不如前。投资者进行投资目光转移到该区域的信誉和名气。同时,区域信誉也有助于工业、农业产品打出市场、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区域信誉与形象是区域经济的无形资源,形象就是环境,形象决定发展,于是很多地方都把形象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如南安市提出树立“乐于商、乐于住、乐于游”的区域形象,外省有的县提出树立“门槛最低,办事最快,服务最优,信誉最好,回报最高”的区域形象。必须指出区域形象作为一个区域的总体标志,具有识别功能,有利于提高区域的指向引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吸纳器和助推器。所以,区域形象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已成为发展区域开放经济的关键。因此,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要以整体性为切入点,在树立区域形象、提高区域名气上下功夫。

三、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形象性

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区域整体形象的体现,它主要包括深层次的区域人文精神与表层次的区域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等,是区域各个行业,各个方面精神文明的总表现,其中区域人文精神是区域形象的核心。区域形象的表层建设要在抓好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同时,着重抓好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形象的深层建设,应着重抓好区域人文精神培育。但是,区域人文精神的培育,绝不是靠几句简单的口号,开几次动员会,搞一阵风就能奏效的。在培育区域人文精神过程中,首先,要深入开展“树文明新风、建文明新城、做文明公民”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规范,形成先进的区域文化。其次,要汲取区域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且结合时代特征,树立符合区情民情富有生命力人文精神;再次,借助区域领导层和精英人士的示范倡导,区域民众的认同和参与,使区域文化长得到成长与积淀。总之,培育区域人文精神不能脱离区域的社会环境,不能脱离时代要求,就当代而言应把培育的重点放在区域社会形成创业致富、全面小康的价值追求,形成诚信友善、积极进取的行为理念上。一旦这些价值追求和生活理念变成区域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区域人文精神就建立起来了。如“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篇6

近年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农村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改善,亿万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此情况下,海南、河北邯郸、浙江绍兴等地从改善农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入手,从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入手,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入手 ,多方搭建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和载体,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以及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海南:1万多个文明生态村形成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品牌

从2000年开始,海南省率先在全国推动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海南将乡村道路、改水改厕、民房改造、沼气池建设、扶贫等各项涉农资金捆绑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逐步发展出一条“因地制宜、生态先行、特色致富、文化育人”的文明发展之路。在创建文明生态村工程中,海南省还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为阵地,大力开展“送戏下乡”、“法律进农村”、“美德在农家”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切实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截止到2010年2月,全省已建成18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同年11月,全省建了1279家农家书屋。

2006年至2010年,通过城乡共建、工农共建、军民共建、各党政机关“包点”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海南省共创建文明生态村6000多个。截至2010年底,该省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了1.1万多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49.7%。如今,独具海南特色的文明生态村,已成为海南乃至全国具有高度影响力的生态文化品牌,为全国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

河北邯郸:“欢乐乡村”打造没有围的剧场

2010年以来,邯郸市探索出了“行政主导、市场运作、文企联姻、群众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新路子,盘活和对接各类城乡社会资源,推出了“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农村基层文化推进工程。一年来,“欢乐乡村”成为农民群众没有围墙的乡村大剧场、永不落幕的快乐大本营。

邯郸有5000多个建制村、县乡人口近800万,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乡土文艺人才却有艺无处展示。为此,邯郸市去年在全市组织实施了“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农村基层文化推进工程,把资源向农村倾斜,把触角向基层延伸。“欢乐乡村”工程为农民度身打造喜闻乐见的10项活动,如“田野之歌”农民合唱赛、“布谷之声”农民歌手擂台赛等,然后由村到乡再到县、市,层层选拔出千支乡村文化队伍。此外,与此同时,邯郸市还建起文化人才库,目前有各类文艺爱好者、民间文化继承人、传统绝技者2万余人。与此同时,邯郸市给入农村文化人才库的农民发放“特色文化户”牌匾,并为他们提供专家指导、技能培训、活动平台等多项支持。目前,该市建起200个文化示范村、100个特色文化户,涌现出戏曲、歌咏、剪纸等文化队伍1900多个,参与“欢乐乡村”工程的群众超过100万。“欢乐乡村”不仅完善了送文化,更成为“种文化”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214个乡镇文化站、1730家农村书屋、1434个村民中心,使用率达到98%。

浙江绍兴:“和谐榜”促乡风文明

篇7

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文明委制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摸清底数,查找差距,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重新进行了任务指标的分解,明确职责。

3、以“亲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组织开展第三届“邻居节”活动,培育新型的邻里关系,丰富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新内涵。

三是实施共铸诚信行动,促进以“擦亮xxx窗口”为重点的文明行业创建上水平。

2、继续开展了“树文明礼仪形象,做诚信服务标兵”活动。以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为重点,以职业技能、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掀起了争做一流员工、争当岗位能手、争创文明行业热潮。

四是实施乡约文明行动,着力提高以“三大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文明建设水平。

沟300多条,栽植行道树50万棵,栽花240万株,修建公厕和改造厕所2300个,修垃圾池子300个。

2、继续坚持和深化文明村镇创评活动。在全市广大农村组织开展了“新农民、新环境、新文化、新风尚展示活动”和评选“乡约文明三项十佳”(“2008乡约文明十大人物”、“2008乡约文明十星农家”、“2008乡约文明十佳乡村”)活动,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农民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是实施城乡清洁行动,搞好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1、着力优化城市环境和公共秩序。对乱丢乱扔、随地吐痰、争抢拥挤、乱穿马路等顽症陋习,进一步加大了集中宣传整治的力度,引导人们告别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2、大力加强城市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开展了“提高市民素质、营造美好家园”活动。起草了《“提高市民素质营造美好家园”活动方案(讨论稿)》和考评细则。在新闻媒体刊发了《争当文明市民营造美好家园倡议书》并设置了专栏。召开了市民代表座谈会,聘请志愿者担任督查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着手公益广告的制作及宣传。积极动员文明单位进社区,在开展城市清洁行动的同时,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献爱心。组织志愿者为棚户区动迁居民提供帮助。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考评工作。每季度与城管局等相关部门联合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结果在媒体公布;从日常工作的角度强化管理,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实行动态管理。

六是实施呵护关爱行动,开展以行为养成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

1、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争做“五小”活动。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巩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组织开展了以“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社会做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心理健康的小主人”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活动。

2、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成功承办黑龙江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组长张英伟,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永芳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活动盛况中央、省

、市各新闻媒体给予充分报道。xxx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中央和省领导的高度赞誉。组织全市青少年参加了“全国百万青少年‘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3、完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案例申报工作。收集创新案例近百篇,经整理、修改向省文明办推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案例20篇。

4、组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投票工作。向各县(市)区下发了通知,并与团市委和道德实践活动联系点等单位及时沟通,落实投票指标。

七是实施春风送暖行动,广泛开展以扶危济困和共建共育为重点的主题公益服务系列活动。

2、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高中“宏志班”受助学生推荐工作的通知》,全市16县(市)区预报推荐贫困学生51人。

八是实施筑基提质行动,以培训调研推优为重点,努力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2、做好国家级、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把关推荐和命名表彰工作。

篇8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让精神文明唱响乡村振兴战略主旋律,让文明、文化塑造农村的“精气神”,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题中之义。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和重要保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就东宝区来讲,仍有10万人长期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民、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东宝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全面小康就不可能实现。 

三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农村,不仅是农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城镇居民的向往。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在参与中提升幸福感,在奋斗中增强获得感,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四是推动东宝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江汉平原“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全省县域经济强区、建成全省县域经济新增长点是八届区委为东宝发展勾画的宏伟蓝图。实现东宝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城市发展高质量,也要有农村发展高质量。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培育乡村好风尚,是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和农村发展高质量的内在要求。 

二、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部分干部存在模糊意识,认为经济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上去,先把经济抓上去,再抓精神文明也不迟;部分干部觉得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精神文明不好搞,应付了事。

二是阵地建设滞后。主要是一些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不够,加之受经济条件制约,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投入较少。部分镇、村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设施不齐、设备老化占绝大多数,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单调。

三是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多数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主要原因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宣传融入互联网还不够。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通过手机浏览网站和新媒体,现在农村也是这样,但是,现在部分镇、村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做的还不够,还没有建立本村村民的微信群为自己所用,甚至有的干部还不会使用微信,更别说掌控舆论,凝聚力量,传播正能量。

三、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一是加大户外公益广告宣传力度。镇、村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型户外公益广告,每个村至少设立1块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永久性宣传牌,制作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和一批“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及遵德守礼标牌,让正能量充满镇、村的每个角落。二是加大理论宣讲百姓宣讲力度。镇、村要组建宣讲员队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宣讲活动,活动要覆盖所有村组。要通过评选农村道德模范和乡贤,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弘扬践行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三是加大新老媒体宣传力度。镇、村新老媒体要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专栏,经常性报道群众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流量。

(二)坚持抓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一是要建设微信宣传阵地。互联网时代,手机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每个镇、村都要建立本辖区的微信群,让群众进群入圈,通过微信群来传播正能量,发挥其一键转发,跨平台传播,极速蔓延的强大的宣传功能,广泛凝聚社会正能量。二是要建设乡村“道德文化墙”。要把“文化墙”作为美化乡村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各村不同的特点,在文化广场、主干街道两侧的墙壁上,把孝老爱亲、健康文明的故事制成一幅幅鲜活的图画和文字,构筑一个个文化长廊,彰显乡村文明新风尚,倡树正能量。三是要管好农家书屋。加强各村农家书屋的常态化管理,落实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三项管理制度,实行免费借阅和免费开放。要自觉查处抵制内容低俗下流、恐怖残忍、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出版物。

(三)坚持抓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一是要经常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传统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注重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农耕文明遗存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化。 二是要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发掘整理推广各地农村历代保留下来的乡规民约、族规家训、文史典籍,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培育富于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地域特色、个性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三是要建设文体骨干队伍。村村都要明确文化体育社会指导员,适时组织他们学习培训,加大培养文化示范户、民间剧团力度,村村建设一支农民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清理抵制各种场所的、低俗的演出活动。

 (四)坚持抓农村各类先进典型选树。一是要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关爱工作。积极申报推荐各类先进典型,做好身边好人宣传,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帮扶和走访慰问,在全社会树立“好人有好报”的舆论导向。二是要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在各村建设“好人榜”“善行义举榜” “最美家庭榜”等宣传阵地,组织先进典型评议会,传播先进典型事迹,评议身边的文明行为与不文明现象,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三是要做好“最美乡村”、“最美院落”创建。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水、改厨、改圈等工作;要组织农民群众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间;要组织开展“最美乡村”、“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培育农村家庭成员的生态意识、文明意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活动。

篇9

连片创建结硕果

20*年初,*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率先在蓝关、三里、洩湖、华胥等“四镇百村”开展连片创建活动,并本着以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村文明化程度为目的,出台了以思想道德建设、文明阵地建设、卫生网络建设、网络信息、五改一建、造林绿化、群防群治、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中,首先对50个重点村开展了以修建垃圾台和改水、改路、改厕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同时,创建区域又建立了由德高望重的群众代表组成的108个村风评议会,有效促进了村风、民风好转。

创建中,全县重点抓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并制定标准,组织实施。青羊庄村投资34万元,建成了7间4层党员活动阵地,大寨村投资41万元,建起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11间3层村文化综合楼。目前,仅“四镇百村”就有标准化村级文化室54个,成立群众篮球队17个,自乐班58个,秧歌队9个,累计藏书10万册,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把硬化村内道路作为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硬仗来打,是我县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推动此项工作,县上定期不定期召开现场促进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全县形成了村看村、户看户,修路工作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洩湖镇宋家庙村仅用20天时间,就实现了全村道路的水泥化;三里镇杨坡头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硬化村内道路3600米。该县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又开展了创建甲级卫生室及建设改厕示范村活动,对全县560名乡村医生强化培训。同时在创建区村成立巡逻队,坚持夜间巡逻护村,开展了公平评选民主法制户活动,从而较好地发挥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

“四镇百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全县创建区域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四镇百村”辐射带动下,全县共硬化村内道路235条567公里,改厕1830户,川道地区基本实现村内道路街道水泥化,55%的村卫生所达到“一所三室”标准。县城道路更宽,灯更亮,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连片创建活动,受到省、市文明委的充分肯定,去年在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同时,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

乡村常沐文明风

我县以连片创建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契机,不断推进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确立了“社区抓载体、农村抓基础、单位抓窗口、城乡共繁荣”的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决定开展以富、学、乐、美进农家,带动农村新变化为主题的“四进一带”活动,形成“六镇一乡”精神文明连片创建的新格局,着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百里长廊。

目前“六镇一乡”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村容村貌整治和环境绿化美化为重点,确定了华胥镇孟岩村、蓝关镇大寨村等20个示范村。结合小康村建设、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和村内道路硬化,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了“五改、五通、四有、四化”创建工作。20多个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采取领导包抓、干部蹲点、任务量化、责任到人等得力措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华胥镇孟岩村大力开展精神文明进农户活动,硬化村内道路8条5.2公里,整修村外道路7公里,修建高位水渠1300米,全村通上自来水,电话入户率已超过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1%。同时,文化、卫生、科技等部门牵头组织“健康伴你行”科普讲座;农技部门抽调60名干部职工,为群众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各社区、行政村已先后组织居民开展文娱活动320场次,参加大型文艺演出8场次。先后成立文体活动组20多个,吸引数千人参与每天的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和乡村文化活动。

行业遍开文明花

我县以“三优一满意”和“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为载体,狠抓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县医院坚持以患者满意为目标,树立了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法院、环保等单位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承诺制,塑造了良好的行业形象;县直机关积极开展“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工商部门将绿之圣超市、上海客都、华润超市、县城北街、蓝新路、西街等确定为无假货示范点,通过广泛宣传,树立诚信形象,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践行荣辱观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城乡一体、“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和谐,统筹安排、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巩固和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加强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公共服务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改善民生,着力提升城乡品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二、工作目标

各支部、村(居)委、乡级各单位做好自己辖区内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齐全、环境质量优良、生态良性循环、城乡整洁优美、生活健康文明的新型乡镇。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解决扬尘污染重、污水直排难排、道路难走、车辆难行、垃圾乱扔、广告乱贴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难点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贸市场、停车场、洗车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维护和管理。

(三)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建筑物风貌塑造及城镇绿化、亮化工程。

(四)加强对街道居民、村民和单位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着力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人们的文明生活习惯,增强全社会爱护环境的自觉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乡党委、政府调整了“五创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五创联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于副乡长办公室,由副乡长兼任“五创联动”办公室主任,负责“五创联动”的统筹协调和日常工作;各支部、村(居)委、乡级各单位切实履行职能职责,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密切配合,联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