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逆向思维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逆向思维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逆向思维的培养

篇1

逆向思维解决难题

小苇今年5岁,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有一天,幼儿园刚教了“长和短”的概念,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回家找出几组物品,用小尺子实际测量物品的尺寸,比较长短,目的是让孩子对长和短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小苇回到家马上行动起来。他找到长钥匙和短钥匙、长汤勺和短汤勺、长信封和短信封,非常有成就感。晚饭后散步的时候,他突发奇想,想测量爸爸和妈妈的身高。他让爸爸妈妈背靠背站在一起,发现他俩居然一样高。小家伙犯难了,不知道一样高的“物品”怎么比较。回到家,爸爸妈妈启发小苇:“注意观察,爸爸妈妈的鞋跟是不是一样高?”小苇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呼:“原来你们不是一样高啊!”并马上得出结论,爸爸比妈妈高,因为妈妈的鞋跟比爸爸的高。

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小苇又犯难了:爸爸妈妈的身高要写上具体的数据,可是他的小尺子只有20厘米,不够长。爸爸启发道:“我的身高是174厘米,至于妈妈的身高,你要自己想办法。”小苇眼珠转了几转,突然想到了办法。只见他跑向门厅,找出妈妈的鞋,用小尺子量了量,大声喊道:“我算出来了!妈妈的身高是168厘米!因为妈妈的鞋跟是6厘米,174-6=168!”

得知小苇聪明的测量方法,幼儿园老师吃惊不小,没想到5岁的孩子就有逆向思维的能力,夸小苇是“小天才”,并号召孩子们都向小苇学习。第二天,许多家长打来电话,问老师什么叫逆向思维,孩子有了逆向思维的习惯,会不会喜欢抬杠。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老师决定召开一次家长会,给家长们扫扫思维盲。

逆向思维不是抬杠

家长会上,老师告诉家长们,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是有方向性的,有常规的正向思维和反常规的逆向思维。人们常用的是正向思维,往往忽视逆向思维,其实,逆向思维也有优势,正向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逆向思维却可能轻松解决。专家把逆向思维列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长们不可忽视幼儿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不是抬杠,它解决难题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司马光砸缸。同伴落入盛满水的大缸,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再比如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20年,电流的磁效应被发现,证明电可以产生磁场。法拉第“反其道而思之”: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呢?他历经十年研究,做了无数次实验,终于在1831年实验成功,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如今,他的定律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出奇制胜,结果常常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具体地说,逆向思维有三种类型:

1. 反转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即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反向思维。比如,市场上出售的无烟煎鱼锅,就是把原有煎鱼锅的热源由锅的下面安装到锅的上面。

2. 转换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指在研究一个问题时,由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受阻,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使问题顺利解决。比如司马光砸缸,比如小苇用测量鞋跟的办法得出妈妈身高的准确数据。

3. 缺点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不利为有利。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例如金属容易被腐蚀是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原理进行金属粉末的生产,或进行电镀等其他用途,无疑是缺点逆向思维法的一种应用。

逆向思维训练游戏

老师动情地对家长们说,孩子未来的成功不是死知识学得好,而是把死知识用活。思想人云亦云、做事循规蹈矩的学生不是创造型人才,迟早要被时代所淘汰。人们把不善于变通的人称为“一根筋”,其实,脑子里只有常规的正向思维的人似乎也是“一根筋”。逆向思维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家长应引起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

幼儿的逆向思维习惯可以通过亲子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具体方法如下:

3~4岁玩起步游戏。3~4岁的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哭笑娃娃】 游戏目的是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每一次,胜利者都要做“哭”的表情,输的一方则要做“笑”的表情,谁做错就要认输。

【反口令】 游戏目的是根据口令做意义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家长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家长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家长说“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后退……总而言之,孩子要和你反着来才行。如果他做错了就算输了。

【高个和矮个】 游戏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及空间感知能力。

游戏玩法: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和高矮不同的布娃娃(或动物玩具)3个。家长可以在3个高矮不同的布娃娃下面垫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积木,使它们显得一样高。然后,让孩子根据所垫木块的多少和厚薄,判断出3个布娃娃中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4~5岁幼儿玩引导游戏。4~5岁阶段的孩子,思维活动已发展到具体形象阶段,也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对4~5岁的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能力,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

【反义词】 游戏目的是帮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积累词汇量,发展其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短时间内说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比如家长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家长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找图形】 游戏目的是让孩子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双维排列,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玩法:准备双维排列底板一块,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家长可以先和孩子猜拳,决定谁先开始。赢的一方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让对方找出相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最后看一看谁找到的图形多,以决定胜负。

【我是小法官】 游戏目的是训练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玩法:准备粗细不同的小棒子3根,绳子3条。家长先将3条绳子分别在3根小棒上绕3圈,但剩下的绳子长短要相同,然后请孩子来判断哪根绳子最长。孩子猜出来以后,不管是对是错,你都可以让他亲手操作一下。

5~6岁的孩子玩抽象游戏。5~6岁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为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工具进行思维活动了。此时的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去看固有的观点和惯常的看法,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奇怪的时钟】 游戏目的是在认识时钟的基础上,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和判断力。

游戏玩法:自制一个可以拨动时针和分针的时钟,并准备一面镜子。让孩子看着镜子,家长拿着自制的时钟站在他的身后,并拨动时针和分针,让孩子看着镜子里时钟的影像,说出是几点钟。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镜子中的景象与实景是相反的,如果他伸出左手,镜中的他则是伸出右手,等等。

篇2

论文摘要: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定程度上有积极的效应,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在思维发展上具有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家长和教师只要合理引导、正确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将逆反心理和行为转化为青少年的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方式,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逆反心理是指在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主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强烈的抵触情绪。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刚刚进人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逆反心理的正负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及时指导,把逆反心理和行为转化为青少年的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所谓“不听话”的学生背后往往隐含新奇的想法。假如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科学开发,必将出现许多新的发明创造。

1逆反心理的积极效应

一般而言,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其身心发展起着消极作用。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希望社会承认他的价值和地位,往往喜欢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在心理上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师和家长普遍都感到很头疼,认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很难管教。实际上这个时期的逆反心理如果正确引导和保护,它对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智力保障。

(1)对于每个青少年来说,积极的逆反心理表现在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反思。他们对于不理解的认知信息或客观事物喜欢进行反向思考,不愿照搬传统的方法。他们对任何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不轻信也不盲从。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时时事事处处依恋教师和父母,不再视老师和家长为自己心目中的权威,甚至连书本上的内容也敢于挑战。特别是对长辈的意见和看法,更是全盘否定、不屑一顾,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这正是青少年进行独立决策和批判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批判性思维是对主观世界的反思和评判,是一种逆向思维活动。很多专家已经研究证明,逆向思维是符合科学思维规律的,曾在科学史上起到过积极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作用。逆反心理和逆向思维之间有一定联系,逆反心理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的,逆反心理是逆向思维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逆向思维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求异和思辨是批判性思维的源头,是人们在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和应试教育方式下,学生倾向于注意资料、实物记忆,习惯于在教师、家长的说教下接受知识,而忽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推导过程,缺乏求异和反思的精神。失去这种思考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盲目与从众,从而丧失质疑的精神与勇气。

虽然青少年在认知能力上还难以达到对诸多问题进行深层次思维和批判的高度,但此时的他们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具备了敢于挑战的思维习惯。如此可贵的心理品质,教育者应悉心呵护,加以正确引导,是有助于青少年思维批判性和独立性的发展的。

(2)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光表现在不稳定的情绪和不驯的态度上,更严重的表现在行动上的“对着干”。他们更愿意从行动上追求“惊天动地”的效果,维护自己的“自主地位”。反对成人过多的干涉和束缚,表现了青少年渴望创新求异的愿望。这种心理,反映出对原有的规则、定律的突破和创新,逆向论证,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针对传统的、习惯的思想观念,具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要打破常规,要自创,他们有时虽难免会钻牛角尖,但更多时候却表现出独特的求异思维,并在这种大胆质疑下积极尝试,这种创造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迄今为止,人类所取得的任何一种知识都是在不断深人发展的。知识的增长并不是新知识完全替代旧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对原有知识不断修正甚至全部抛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掌握原有的知识固然重要,但这只完成了知识创新前一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对原有知识加以批判和反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假设。没有批判反驳的意识和能力,就容易陷人原有知识的陷阱中不能自拔,从而形成盲从的习惯,根本不可能进行知识创新。虽然他们并不明确自身的创造目的.但却在创造欲望的推动下去反对常规、尝试新方法。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21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造力是一切人才根本的特征,反思和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质疑的目的和归宿,有了反思才能善于发现新问题,从而进行积极的思考,为创新提供条件。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既定的论断和事实中找出不合理的因素,才能自主创新。

面对这些可贵的探索行为,家长和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打破常规、出其不意,不仅不可怕,也许就是创造的预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才会扼杀青少年旺盛的造力。青少年由于逆反心理而对创新立异有追求的时候,也是他们积极探索、认识世界的时候,对他们的成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保护逆反心理积极作用的措施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青春期的孩子,对他们思维所追求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要精心保护。家长和教师应该在不同领域积极配合,引导孩子顺利走出逆反时期的同时,建立科学的思维习惯。

(1)教师应该建立与青少年之间的信任关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做人方面更应充分发挥作用,用耐心和爱心去引导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向正确方向发展。第一,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青少年进行无声胜有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以理服人,更要注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使青年学生能够逐渐学会用正确地态度、平和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和人生。第二,教师应充分信任青少年。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青少年进行交流.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和需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意见,不怀疑、不嘲讽学生参与的积极精神。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彼此信赖的融洽关系,奠定克服逆反心理的基础。第三,教师应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科学的分析方法来思考问题。告诉青少年有逆反心理很正常,但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反对是头脑简单、幼稚、不成熟的表现。教育青少年要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要善于思索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的建议,长辈们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他们的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常常对成人的管教常予以反思,思考问题不愿受传统规矩的束缚。此时,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一味按照常规的思维习惯而予以否定,应善于捕捉青少年逆向思维的闪光点,培养青少年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反对束缚的创新求异的精神。

(2)家庭教育中注意给青少年提供宽松的环境。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好的导师,通过家庭自身环境的调节,可以帮助青少年安全度过青春叛逆期,引导他们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首先要理解孩子,这个时期不稳定的情绪、不驯的态度,都是有其原由的,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平常心对待青少年的逆反,不要恼怒他们冲动的态度和行为。就如同随着鱼儿的长大要及时更换鱼缸一样,否则鱼儿一个翻身就会卷起水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家长要适度地放宽政策,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有娱乐、交友的自由,在一些问题上应该有自己的决定权和发言权。这样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愿意与家长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不至于在任何问题上都和家长“对着干”,同时便于家长随时掌握孩子的各种动态。其次。当孩子和家长意见分歧的时候,不能用专制的方法压制孩子的想法和行动,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平等表述自己的观点,一起做决定。这个过程,正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大胆判断和敢于负责的精神的最佳时期。最后,家长要敢于尝试,当无法说服孩子的时候,要善于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尝试一下失败和挫折的滋味,这要比口干舌燥地说服教育更有实际效果。面对事实,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会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要相信一次失败会让孩子从中学到更多的认识,在总结失败经验的过程中,相信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更谨慎、更填密。

篇3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开始走多元化教学道路。语文课堂呈现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实际学习要求选择课程方案,这有助于形成学生个人学习语文知识方法的多元化。但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也反馈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学习思维习惯的问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基本上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对个人的学习思路与方法缺乏足够的主见。这种被动式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二是学生理解能力欠缺。部分学生对语言、汉字知识缺少理解能力,容易误解语文教材内容的具体内涵,使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略有增加,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成效。这些都是早期“灌输式”教学遗留的缺陷,亟待改进。

二、逆向思维的教育价值

新时期初中阶段教育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就,各地区中学针对语文课程拟定了全新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课堂。其中,最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先进思想得到了充分利用。“逆向思维”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先进思想代表之一,用其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

(1)逆向思维可创新学生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思维是学生的学习动力,良好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引入逆向思维是改变传统学习思路的根本,用其引导语文课堂模式创新是新课标的本质要求。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逆向思维讲解知识,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深入理解,还能积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逆向思维可改善教学

学生是当代学科教育的主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保障语文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条件。借助逆向思维教学模式,能够从多个方面改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思想,既优化了其参与语文知识学习的思维空间,也能为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提供许多的帮助,全面提升了语文教学质量水平。

三、初中语文逆向思维教学应用

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从现实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把逆向思维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是现实必然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全面增长,而且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因此,未来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走改革创新道路,灵活应用逆向思维的教学价值,带领初中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工作中。

(1)创新应用教材

教材是逆向思维实现应用价值的基础,选用合适的教材才能发挥出逆向思维的教学价值,初中语文“需要养心的教材”。语文不仅注重思想教育,更要通过散发着心灵美、自由美、人格美、浓郁人文气息的作品,才能满足孩子的心灵需要、本真趣味,使其得到心灵的舒展,精神的拔节,让教材成为孩子们绅士品格、淑女风范的推手。这种建立在心理发展和自由意义上的教材,才会让教育的终极目的得到落实。

(2)尊重学生主体

新课标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主体人格的要求以及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更要求语文教师要具有独立精神。语文教师不具有独立精神,就会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唯教参要求、唯考纲要求至上。这样的教学行为,达不到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也扼杀了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课程教学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

(3)解决学习问题

篇4

关键词:智力;概念;操作;兴趣

怎样在提升学生思维中发展学生的智慧,开发智力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做呢?因为他要考虑的不仅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要经过多方的实践,一步步总结和改进,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亲身实践,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我的教学体会是:

一、理解概念,打好思维基础

《中国大百科全书》指出:“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和具体的知识,使概念的形成过程以事实、实物和形象为基础。刚步入小学的学生都会数数字,但是在他们脑子里面是没什么概念的,就是念顺口溜。所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先得让孩子对数字概念理解了。概念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建立概念要通过人脑的思维。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实物,把抽象的事物呈现到他们的眼前,进而引导学生一起研究讨论,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比如在课上教孩子10以内的数字概念时,可以借用孩子们的铅笔、小刀等东西来进行演示,问他们5个小刀是多少,8个铅笔又是多少呢?或者自己随机摆出一些来让学生一块数数是多少。先数清了,然后再问他们4个铅笔多呢还是6个铅笔多。两者两组分别摆出来,让学生在视觉上就能分辨出来,形成一种意识概念。往往亲身实践得出来的理论都会印象深刻。

二、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几何知识教学是通过大量的感知活动来掌握图形的特征以推导几何公式的。因此,要教会学生操作,在几何教学中充分发挥操作在学生认知能力上的积极作用,教师课堂教学把握好这个点,引导学生手、脑和口结合起来发展思维能力,利用思维操作带动手,然后通过嘴进行表达、陈述。以形促思、以思导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做到三者相互结合、协作。发散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总结、发现,找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带动全身思维器官积极参与进来,进行相互探讨、探索,大胆质疑,自己寻求办法解决,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在不断的亲身实践以及思索中,实现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形成思维网络。

三、教会学生逆向思维,强化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当学生对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认知过程形成后,建议教师采用逆向推理的方法,进行逆向思维训练。进一步强化在认知上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我们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入手,一步步慢慢加深难度,比如( )是3/5的1/2。刚一开始学生思维一下乱了,转不过弯来,等我再问他们3/5的1/2是( )时,他们很容易就答出来了。然后我再问一次上一个问题,他们就恍然大悟,知道了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然后再慢慢地将题目加难,多转几个弯,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找到简便的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极大地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自主的求知心理驱动下,发散思维,提升获取知识的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肯于动脑思考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他们在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想问题

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动脑时的一些表现。思维积极的同学一般有这样的表现:上课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反应快,发言积极,爱提问题,爱回答问题,爱算难题,有时一道题能提出各种算法和简易算法。特别是一些结合实际的问题,他们最感兴趣积极动脑思考。所以在教学中,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自己动脑思考,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例如:讲圆周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圆周率这个概念,我给他们布置一个实际测量和计算的家庭作业,自己说出物体,量一量各自的直径和周长,并求出比值。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进行了实物测量和计算,有的测量了脸盆、自行车轮,有的测量锅盖、盘子、碗口等等。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激发起他们强烈的释疑要求,使孩子们自然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例如:在讲分数大小比较之后,教学前我布置这样一道题:“写出一个大于1,小于1?的数。”有个学生回家后怎么也想不明白,晚上打电话问我:“老师,这道题我觉得有毛病。”我说绝对没有毛病,当我要给他讲解时,他阻止我说:“如果没有毛病,请老师先不要讲,晚上让我好好想想,咱们明天见。”他在家一个晚上,又看书,又画线段图,终于找到了比1大比1?小的数有无数个,第二天到学校就告诉我,他明白了。

从这件事情上我体会到,对于学生碰到的问题,最好是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自己解决问题,这比老师讲,学生听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启发学生想问题,这仅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小学生一般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借助具体材料,使之形象化,画线段图是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好方法。为此,我先从简单开始,让学生练习看图、画图、讲图,训练他们看着线段图,能说明图上是怎样表示条件和问题的,二者有什么关系。还训练学生对于给定的问题,能准确、迅速地用线段图把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并能讲清过程。学生学会了借助线段图考虑问题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了,经常要求老师给找些难题做,自己常常在课外读物上找难题做。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把总结的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复述学习的知识要点,更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逆向思维,优化理解

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篇6

【关键词】逆向思维 作文创新 捷径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人们的普遍心态,而对文学而言,更忌平淡无奇,陈陈相因。文学必须要创新,作文必须有新意。而逆向思维就是我们作文创新的一条捷径。

南朝梁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曾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唐朝皇甫湜在《答李生书》中写道:“夫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萧子显的“新变”、皇甫湜的“怪奇”,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而这种创新思维更多体现的是反前人之见、不因循守旧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人们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司马光砸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逆向思维对于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框框,培养多思、善思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思考生活、处理问题往往容易使用一种固定的习惯性的思路。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些束缚我们思想的条条框框。而逆向思维能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在美中寻找丑,在丑中发现美,在对生活的否定中拓宽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使作文在“新变”中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在我国传统诗文中,提到“秋”总是令人伤感的,所谓的“逢秋必悲”。“悲哉,秋之为气也”,“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风秋雨愁煞人”……可是在一片悲秋之中,刘禹锡的《秋词》却打破了思维常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好一个“秋日胜春朝”,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同为咏梅题材,南宋诗人陆游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咏叹中显出孤芳自赏的孤独寂寞,而伟人则反其意而用之,“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豪情。

其次,逆向思维还可以对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些看法加以修正和补充,从而使这些看法更加完美,更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仔细想想,一个听不得别人意见、一意孤行的人注定要走向失败的。同样,“班门弄斧”一词常用来形容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反向思考一下,“弄斧须到班门”不也体现了“弄斧者”挑战行家里手的信心和豪气。在班门寻找出自己的不足,才有自己的不断进步,才有自我的不断超越。在生活中运用逆向思维、推陈出新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改变常规思维,它让我们在思考中获得更辩证的观点。

那么,我们在写作中怎样运用逆向思维呢?

第一、在文章立意上运用逆向思维

立意要做到新颖、深刻、独到,其捷径就是反其意而用之的逆向思维。这首先体现在对很多“既成事实”的再思考和否定,以期“陈”中出“新”。真理固然不怕重复,但总是老调重弹、人云亦云也就失去了思维的创新和发现的快乐。如果以逆向思维来思考,使原意激发出新的意旨,或对它们作观念上的反驳,使之更好地和我们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往往能使作文以立意新奇取胜。就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名言,它告诫人们要采纳“逆耳之忠言”。但“良药”毕竟“苦口”,“忠言”毕竟“逆耳”,仔细思考一下,不“苦口”之“良药”,不“逆耳”之“忠言”不是更好吗?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板着面孔讲道理令学生敬畏的“良师”固然让人尊敬,而一个将爱心、尊重、理解融入微笑教育的老师,不是更令学生喜欢、亲近吗?不苦口的良药,不逆耳的忠言不更是我们教育学生所需要的吗?

其次,逆向思维立意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从新的角度着眼对题材作深层次的透视而获得其社会的、哲理的体悟过程,它能使文章的材料“平”见“奇”,“奇”中见“深”。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所谓异新者,非于寻常闻见之外,别有所闻所见,而后谓之新也。”

作家晓苏举过这样一个题材:秋雨连绵,秋风萧瑟,人们都穿上了毛衣,而一美丽少女却穿着一条红色的连衣裙在秋风秋雨中瑟瑟发抖。这样的题材我们顺着习惯的思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风度与温度是一对矛盾,美是要适应环境的。可是有学生经过逆向思维说出了另外的道理:女孩子太喜欢夏天了,是对逝去的夏天的留恋。这样的思考,其立意也就得到了深化,从而具有了人生哲理的意味。

第二、在文章的选材上运用逆向思维

作家池莉针对中学生写作曾这样忠告“要学会放弃。当你要写的故事已经被千万次写过,你就要考虑放弃。”作家迟子建也曾说过“如果不想使自己在写作时陷入庸常之意的泥淖,我认为可以调动和开发‘逆向思维’这根神经。”

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最喜欢也最害怕写“妈妈”和“老师”了。为什么?喜欢是因为容易写,害怕是因为我们总是离不开“送伞”、“深夜去医院”、“帮助补课”等材料,不能写出新意,传统的习惯思维左右着我们,甚至改变了原有的真实,贴上了“矫情”的标签,令人生厌。

如果我们认真感受生活,试着作一点逆向思考,难道妈妈就没有令我们“不快”甚至“反感”的事情?在这些反常中可能正隐藏着妈妈的苦心。难道老师都是“甘为人梯”式的“老黄牛”?他们就没有个性,没有“有违”人师形象的言谈举止?在这些“矛盾”中也许正看出老师的童心。

逆向思考,好好地挖掘这些材料,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去,我们才会写出更加符合生活真实、更加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来。

第三、在文章的构思上运用逆向思维

“横着切开苹果,你会发现一颗星星”。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别出心裁、推陈出新。

当代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构思就很独特。一般写牡丹的文章,大多是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娇艳。而本文则从游人云集洛阳来赏牡丹,可春寒料峭,牡丹未到花期中看到了牡丹的另一种美:“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逆向的构思使文章产生了独特的美。

逆向思维确实是我们作文创新的一条捷径,但进行逆向思维作文也要有科学的精神,其最终结果必须是合乎生活情理的,而不能为求新颖和独创而陷入偏激、固执、脱离实际的境地,甚至误入歧途,弄巧成拙。

篇7

创新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学校教育模式仍然还处于比较传统的阶段,尤其体育课上,仍然只注重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锻炼,而忽略了孩子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忽视了体育课在孩子创新性思维模式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引导孩子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观察研究事物表象下的深意,使得孩子看问题不会单一片面,同时还能够培养小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和能力,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小学体育在上课过程中要多注重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在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使课堂上的氛围更加生动活跃,孩子们也会更加喜欢体育课,参加体育训练。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措施

创造轻松氛围,以兴趣为导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老师和家长都知道的一句话,但并不是都在意这句话。在体育课上,孩子们对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的兴趣是不同的,选择也不同。比如,男生喜欢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竞争和团体意识十分强的球类运动,而相对来说,女生就更加喜欢一些比较小型的轻运动,比如捉迷藏,羽毛球,跳皮筋等。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的教学时,要跟据孩子们不同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在进行一些基本运动的基础上,可以多开展些别的孩子们感兴趣的项目,然后以各个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们的兴趣为依据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组派老师进行指导。这样的分配方式不仅尊重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项目,激发其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可以在运动中培养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小学生身心教育全面发展。在体育课上,学生更有机会可以接触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伙伴,而不是只能局限于自己班的小朋友,年龄差不多,兴趣爱好相同的小孩子很快就能成为好朋友,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学生个性和思维 对于小孩子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化课堂上的引导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体育教学也不能忽略,同样十分关键。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能把关注点全都放在锻炼学生的外在身体素质上,内在的思考方式的培养,良好品格的形成也十分重要。每个小孩子的特长和天性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擅长学习,有的孩子擅长运动,不能根据片面的成绩或表现对一个小孩子过早下定论。在体育课上,老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并进行合理运用,让学习比较落后的孩子找回自信,保持充沛的精力,培养孩子们集体生活的智慧,使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团体,小家庭。而且同时也要多关注那些不能及时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不能一味责怪,而是经常鼓励,并引导别的小朋友对其进行必要的帮助,在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热心友爱的品格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反向教学,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不用传统的平常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从多个方面,以及遇到问题时可以逆向思考。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思考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可以有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增加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和机率。以前的小学体育课堂上,老师对于理论知识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将正确的动作规范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旁边照葫芦画瓢,一直按照老师所教授的方法步骤进行演练,这种情况是在小学校园里经常会见到的景象,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绝对不是最适合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动脑思考,只会将所有的学习方法依赖于老师,机械的跟随老师的脚步,使学生惰于思考,创新性的思维模式也就得不到培养。但是如果在教学进程中,向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做一个错误的示范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发现错误,从而加深对动作地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大脑更活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细心。

结束语

篇8

一、概括推理,顺向思维

小学数学老师在讲授课程时要注意,数学本身是很繁琐的东西,很容易使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讲某一知识点时,首先应该让同学们独立思考。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再通过老师一步步的指引,更深探究。

例如,以圆柱体积为例,可以让学生们选一张长方形纸张,轻轻沿宽的边缘卷起,围成圆柱,由此可见圆柱体积与长方形有关。同时,也可以将一个圆柱分成许多微小物体,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也是等于=底面积×高。V=Sh如果是圆锥,会发现圆锥与圆柱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寻有相同底和高的圆锥和圆柱,将圆锥装满水,倒入圆柱中,需要3次才可以倒满。从而得出一个概念: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的话,圆锥的体积也可以知道,具体如下:V=Sh/3

顺向思维教学在以前乃至现在一直是教师教学的主打体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就成“满堂灌”教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把握一定的度;而且培养学生们的顺向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处理事情有一个理性且清晰的思维,简单事情不要复杂化,但是需要深刻思考什么可以做。

二、双向联想,逆向思维

生活中总有用一种方法解不出淼奈侍猓而我们总是沿着一条思路思考很容易陷入死局,此时不如逆向思维思考一下,你便会发现问题迎刃而解了。数学问题也是如此,当你找到条件求出答案但不确定时,你可以逆向推导用答案推出条件。

例如,有甲车从天津出发,车速为40千米u小时;而有一乙车从运城出发,车速为50千米u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出发,当三小时后两车相遇,求原两车相距多远?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思考,通过学生自己的方法得出答案,在一般思路中我们都会将这些与实际联系起来,会思考这应该如何求,现实中两车相遇是在相遇时间内甲车走的路程加上乙车走的路程就是这两辆车原相距的距离,即s=t×v甲+t×v乙,此时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运用结合律可以写成,s=(v甲+v乙) ×t,老师可以在学生自己解答后,让学生发言说每个人的思路,在学生发言后对学生给予肯定,再引出相遇的概念,提出简单求解的方法,最后详细讲解知识点。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作相遇问题。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t=s÷(v甲+v乙) s=(v甲+v乙) ×t由实际问题推出数量关系,得出两地相距: d=(40+50)×3

老师需要提前备好教案,通过题目来与学生讨论,有时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纠正,恰时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问答与解题多思路能力,以及逆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读书,且要读不同范围、不同领域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三、多向思考,散向思维

散向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天马行空。这对教师、学生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散向思维的教学在如今并不常见,当然利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逻辑思维能力是现阶段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概念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采用。如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细致地观察。

例如,在长方体体积这一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观察这个几何体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它的特点是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S=a×b,那么如果有高为1cm,c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体,则长方体体积相当于c个小长方体的体积之和,即v=a×b×1×c=a×b×c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的几何图形的体积这个结果,即正方形面积 : S=a×a=a2 ( a=b),体积同长方体求解一样,也可以看作是由a个1cm高的正方形组合而成则正方体体积为:v=a3,同理可得,当将正方体沿对角线切割,平均分成四份,则每一份的体积为正方体的四分之一,即v=1u4a3,同时引出这是四棱锥,其周围四面都为三角形,底面为正方形,则其体积求解也为底面积×高,此时的高为正方体的一半,且其又有三角形的特质,则其体积就显而易见了v=1u4a3。另外,再由长方体体积的教学过渡到不规则物体上。从而使学生充分吃透了知识点,同时也锻炼了其思维能力。由一个物体过渡到与其相关图形的应用,可以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以一反三。

散向思维看着各形各异,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它终是由一个中心点延伸到各个方向。这就要求老师思维清晰地带领学生将其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连成一条线,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解题时,要联系相关知识,也会在解题时多条“路”。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学能力,思维方式

古人曾经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展开说,意思就是老师不能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这种新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靠老师自主更新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知识是生硬的,而这些能力却正是学生以后求职和生活中所必须的。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到自己角色的定位。作为教育者,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感和自豪感,而不是把学生看做一个收纳袋,全盘的收纳起教师扔过来的知识。在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之后,老师要注意教学态度和方法,要积极引导,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后,不是一味的批评,甚至通知家长:你的孩子太差,管不了啦,回家种田吧!这样不仅起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使同学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更加的依赖老师,不再有自己发现问题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上的需求,适时地给予鼓励,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事实证明,在教学初期,给学生们制定一个明确的自学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上课之前,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发现问题,列出提纲,在上课开始前列举出事实,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必须要紧扣课本主题,能够启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思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迫不及待的去打开课本,开始他们的知识之旅。学生的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如果学生自己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得不到提高,那么即使老师再怎么敬业努力,也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学习,毕竟学习是任谁也帮不了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上针对问题认真听,看着自己预习时的问题被老师一个一个的解答,学生不仅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收获感,而且也会更加信任和听老师的话,最后课后复习,巩固知识。在指定自学提纲方面,老师应该根据数学课上新课、数学概念、习题练习、小结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自学提纲,比如在概率论这一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思考性提纲供学生思考:

l、如果我手上有五个苹果,必须把他发给你们五个人中不同的人,每人只能有一个,问:小明没分到苹果的概率为多少?

2、黑口袋中有一个白球,一个黑球,一个红球,张三首先摸,摸出一个红球并不再放进去,李四再摸出了一个黑球也不放回,问:王五最后一个摸,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4、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与出现反面的概率相等吗?

5、同学们还科可以列举出生活中和概率有关的例子吗?

这些问题,除了第五个问题外,其余的问题都可以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就算同学们没有预习课本,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中仔细思考也能找到答案。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引出概率的概念,通过这些例子,同学们会发现其实生活中看似随机的事件都是有某种规律的,这种规律就叫做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些问题的提出,既引出了书上的概念,又联系了生活与课本,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要想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就要学会筛选、鉴别、联想等等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

l、注重正向运用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特点向着自己的方向发展,总是在同一种模式下分析和思考问题,这样就导致大部分人都有一中定向思维的倾向,在思考问题时有一种定向思维的模式。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思维单一、思想僵化。所以,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发散思维要求同学们开到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起因思考结果,也可以由果索因,要能够有一种事实想到多种可以引起它发生的原因。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逆向思维是常常被用到的,有的问题如果按常规思维方式来解决,往往很麻烦甚至无法解答,但是一旦发现可以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往往几秒钟就可以得出答案。比如反证法的运用:已知:a、b是实数,且满足ab=0,求证:a、b中至少有一个是0。

证明:假设实数a,b都不为0。

则ab不为0

这与问题不相符

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a、b中至少有一个是0。

证毕。

其实在数学解题的方法中,甚至在很多数学定义中都运用到了逆向思维方式,比如原命题和逆命题,函数与反函数,命题间的充分性和必要性等等,这些数学概念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逆向思维方式在数学中的广泛运用。

2、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发散思维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老师都很容容易形成一种潜意识,就是:高中学习只要高考拿高分就成,一个问题只要能解答出来就行。因此,就造成了很多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目时,仅仅按照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把题目解决了就马上进行下一个题目,这样很容容易形成单向思维、定向思维的不良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发散的培养,在讲解题目或讲解试卷时不仅要教学生会做,还要教他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在自学过程中看到课本中的例题时,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本上给出的方法外,我们还能运用那些之前学过的方法去解决,并比较二者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思考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学永远比学会更具有实用性,毕竟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考试,因此自学能力才是学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的。

参考文献:

[1]李志洪.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篇10

新课改要求当前中学生教学活动不应只局限于授业解惑,而应从培养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个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也已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潮流,通过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合作性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求欲,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美,从而让数学更好地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现阶段,我校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采取了思维多元化教学方法,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思维多元化教学的内涵,然后就如何践行初中数学思维多元化教学进行论述。

一、思维多元化教学内涵

应试教育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时间花费在题海战术、背题型和记公式上面,忽略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背死书,而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联系以来。传统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改善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新型教育理念即思维多元化教学应运而生。思维多元化教学是指教师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角度出发,通过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和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习惯,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思维方式的培养。思维多元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地位,而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和引导的角色,最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多元化教学方式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兴趣是引导其学习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进行思维多元化教学的基础。初中生思维多比较直观,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有强烈的探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具、教具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相关知识时,可采用骰子、木棒等让学生自行搭建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观察搭建三角形的类型,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直观理解三角形及其三边关系,同时也可引导学生由抽象思维转向形象思维。另外,初中生活泼好动,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让学生活动肢体,从而促使思维活跃,设法让师生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让学生有我要学的欲望。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时,可事先将学生分组预习讨论本节知识,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小组成员可进行抢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拓展解题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的最后,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概括课堂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知识记忆程度,效果令人满意。

2.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多元化教学实例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同题多变、同题多解、逆向思维以及异题同解等发掘学生思维。下面通过几个教学案例进行阐述:

如同题多解,讲授二次函数后,可出这样一道题:已知y=x2+px+q图象和x轴仅有一个交点(-1,0),求解p和q的值。让学生自由讨论给出四种解题方法,解法一:这个二次函数决定了一条曲线是抛物线,已知存在一个交点(-1,0),可得这个交点是这条抛物线定点,代入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即可得出p和q值;解法二:已知这个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设抛物线解析式y=(x-m)2+n,m=-1,n=0,即y=(x+1)2,即可得出p和q值;解法三:已知这个交点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设抛物线解析式y=(x-x1)(x-x2),x1=x2=

-1,即可求得p和q值;解法四:y=x2+px+q图象和x轴交点横坐标为-1,是x2+px+q=0的解,由x1=x2=-1以及根和系数的关系可以得出p和q值。

比如逆向思维,从相反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得数学问题的分析解答更为简便。比如,一颗球放在A、B、C、D四个盒子中,A盒中没有放球的概率有多大?常规的计算思维是,首先计算另外三个盒子放入球的概率是1/4+1/4+1/4=3/4,进而得知A盒中没有放球的概率为3/4,这种计算方法很容易出错。如果采用逆向思维的话,A盒放入球的概率是1/4,那么A盒中没有放球的概率为3/4。这种由结论反推条件的方法比正向解题更准确,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逆向思维,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