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猜想;引导;数学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需要以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教师也经常引导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而推理则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乎大部分定律、性质、法则是由归纳推理得出的。根据特殊的前提作出一般性结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触相应的数学知识,积极引导学生“猜想”至关重要。这便要求学生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经验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也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深刻性

研究者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收集数据:

研究者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厘米和2厘米的时候,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接下来的五分钟时间里,先是短暂的沉默,接下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数字,连那些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进来,有的学生回答是8,有的学生回答是3,但是更多的学生回答的是12。学生都想知道自己所说出来的数字是否为正确答案,每个人都聚精会神,眼睛盯着讲台上的研究者,当研究者说出12为正确答案的时候,回答正确的学生显得非常开心,回答错误的学生在研究者的鼓励下,开始重新观察这些数字。在研究者的引导下,学生继续展开猜想,12这个数字,是如何得来,是前面两个数字以怎样的运算法则得来,很快,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该长方形长和宽相乘而得来的结论,于是,一堂氛围热烈的数学课就这样展开了。

在这个过程中,“猜想”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氛围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当下正在研究的问题中来,当学生猜出正确答案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并展开进一步的猜想和思考,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逐步引导,直到学生说出正确答案。研究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所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这一深刻的记忆,也会被经常用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正是“猜想”使得学生探索了所研究数学问题的实质,发现了数学问题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学生能将思考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来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在一堂离下课时间还有十分钟的数学课上,学生央求研究者在黑板出题给大家做,于是,研究者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题,并要求学生展开猜想:在数字1、2、3、4、5保持顺序不变的情况下,任意添加运算符号及括号,使得所得结果分别为1、2、3、4、5。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所猜想的添加方法,研究者在此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进行验证,不得相互讨论。最后请学生到黑板上将他所认为的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这时候,一些学生发现,黑板上所给出的答案和自己在草稿纸上所写的答案并不一样,可细细演算之后,觉得自己的答案也是正确的,于是学生明白,这道题有多个正确答案。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有时添加运算符号虽然没有得出1、2、3、4、5其中的任何一个数字,却得出了6、7、8、9、10这些结果,学生对这些数字感到惊奇。

在研究者的引导下,学生明白,有时候一道题也有多种解题方法,更明白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不是都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如果将解决这道题的思维方式用于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突破,越是需要灵活的处理方式。

三、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猜想”需要以主体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当学生深入挖掘自己所学知识不断推测、不断尝试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事实证明,当面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时,独立思考往往能带来创新,一道测验题便是很好的证明:在一块正方形的场地四周都种上树,每边都种1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要种上一棵树,问这个场地四周一共种有多少棵树?研究者刚读完题目,几乎所有的学生回答的都是40棵,于是研究者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稿纸上将正方形的场地画出来,然后再展开猜想,40棵究竟是否为正确答案?在研究者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质疑他们所说答案的正确性,很快知道正确答案为36棵。接下来,研究者提问学生,36这个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学生的回答是用40减4,这样计算下来虽然是正确答案,但是学生对于减数是如何而来却说不清楚,这时候,一个学生说,首先,他在心里想象有一个四边形,先在上下两条边上分别种上10棵树,这样一来左右两条边只要分别种上8棵树就可以了,20+16=36,这就很容易理解了。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在“猜想”过程中,学生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想象和尝试,这有利于学生将自己所猜想的和其他人所猜想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正是需要这种思维方式,以便学生主动地、独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以对待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批判性

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是“猜想”的前提,验证则是检验“猜想”合理与否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检验可以发现一些推理的矛盾性以及运算的错误性,并予以纠正。当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猜想结果不属于合情推理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必要时,需要学生重新猜想和验证,使得学生发现自己在整个运算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包括被遗忘或忽视的数学知识,相关知识的一些错误记忆,从而达到学生自我反思的目的。

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查缺补漏。另外,研究者以一道本身并不严谨的数学题作为学生的研究对象,正是学生在反思过后,学生发现了题目本身是说不通的。这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是科学合理的,研究对象有时候本身就存在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在处理日常问题时,要有质疑精神、批判精神。

总而言之,“猜想”有助于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学会从多方面入手,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其次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所研究的问题中来,独立思考,为创新提供条件,另外,也使得学生明白自我批评可以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深化、巩固和提高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假设情景或积极引导学生,将这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以改变学生以往对待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是在学生的猜想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深化的,所以说,“猜想”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篇2

关键词 学科教学(思政) 专业学位 微课 微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6

Importance of Training Micro-less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ZHANG Yu

(College of Politic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Micro-lesson is an effective form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Micro-lesson's values and influe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o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should strengthen micro-lesson ability wha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from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pec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fessionalism and overall ability to talk about importance of micro-lesson ability.

Key words postgraduate of pedagogy in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degree; micro-lesson; micro-lesson's ability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信息、网络和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对信息化技术的需要与日俱增。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有效形式,“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①为了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思想政治课教与学过程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微课能力是指有效完成微型教学视频制作的能力。从微课的定义出发,微课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技术能力两个方面,教学能力包括对教材重难点的甄别筛选能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设计的开发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成果展示能力;教学技术能力包括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编辑、上传等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笔者认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鲜明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类生活各领域都烙下它的足迹和身影,并且时时刻刻地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使得教育领域产生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微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微课为元素的慕课、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开放教育资源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教育创造了可能。因此,微课在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另外,面对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国举办了各种课程的微课教学比赛,通过以赛促用的方式激发教师们对信息技术革命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将比赛成绩列入在职教师教学技术设计和开发能力的评估体系,成为教师职位晋升和薪资高低的重要依据。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②

综上所述,微课是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教育形式与时俱进的产物。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③所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大力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弥补课堂缺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

我国中小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需要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完成对全班学生的授课任务。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有高有低,这种“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导致知识传递的针对性差,容易使一部分知识接受能力低的学生陷入学不好、考不好、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中。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打破课堂教学时间、地点的禁锢,因此,微课是辅助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一,微课提供了学生自学的便利。微课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主题的短小教学视频片断。据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学生常见的学习障碍问题,以问题为单位制作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选择微课视频,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缩短班级授课制全体学生起跑线的差距。

第二,微课有益于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是知识传递的主阵地,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内的三维体系。微课的作用在于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缩短教学环节的设置,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对二三维度目标的实现,落实素质教育对课堂的要求。

第三,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集中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学生错过了教师课堂教学。教师掌握微课能力后,可以将自己课堂精髓制作成微课,这些微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提高;也适用于缺课学生的补课和异地学习,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重复。

正是由于信息化条件下,微课能够起到弥补课堂缺陷,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强微课能力的培养。

3 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要

2014年11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提升研究生质量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研究生毕业遭遇就业难、难就业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欠缺;二是高校对社会变化和科技更新反应迟钝,导致高校教学实践与现实生活脱轨。因此,加强对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是国家人才建设的长远需要。

另外,自2009年我国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据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透露,截至2014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总数约170万人。④由于受到社会观念、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需求人数相对较少。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从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师工作,这样的环境使得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微课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提高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就业能力,满足他们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首先,微课能力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观察洞见能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每一课都包含很多的知识信息量,教师必须精读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才能发现哪些知识点具有研制微课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预见,而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则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其次,微课能力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析提炼能力。每一份微教学设计都是从大量资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精华,字字珠玑,没有累赘的空话、套话。让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在思考中得到进步。

最后,微课能力培养有助于推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提高。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中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这一系列过程有助于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中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另外,通过微课学习内容的制作,研究生应用信息水平能力尤其是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因此,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既有利于构建合理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人才支持。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微课能力培养是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弥补现实课堂缺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需要。为此,在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应重视研究生微课能力的培养,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研究生微课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4yks124)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 133322. html,2012-03-13.

篇3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重要性;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太强,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鉴于这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只有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新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科学的进行操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作出比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进行论述.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不断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这也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体现. 而创新人才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企业与国家赖以发展的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我们通过小学数学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以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贮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顺应教育新体制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各项综合能力的启蒙,加强对它的培养对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纵深思考能力、横向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能够影响其学习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习气氛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会大大提高分析知识、联系性学习知识以及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能力. 因此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教育对国家兴亡以及民族兴衰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创新在经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 创新的实施者是人类,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才更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计划.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是计算的路线比较多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也意味着这种问题的锻炼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着比较高的效用的. 比如说,在一个铺满了方形地板砖和有着等距离柱子的长廊里,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计算长廊的长度?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展开探讨和思考,学生们往往会回答用脚步量或者是数柱子、数地板等等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经常进行类似问题的作答,将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加强性作用.

(二)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学生们分组或者整体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反思自身思维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同时,在讨论的最后,老师对每名同学或者是每个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点评,对结论正确、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结论不正确的同学进行补充、指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将科学实验方法与教学模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在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研究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寻找答案再到得出答案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创新的科学性、准确性. 此外,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了解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与思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结:关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过程中各相关主体的条件来综合性的制定. 本文旨在与教育界相关工作人士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慧卿.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学苑教育, 2011(13)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数学思维

1.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1.2 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1.3 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2.1 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2 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2.3 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1 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3.2 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

篇5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因此,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任务。

篇6

有人说过:“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促使大脑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看法

1.学习能力、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因素,发现并总结运用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不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既能增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采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是矛盾的,只有充分采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3.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的看法

1.要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位好老师会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也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涉及到语文、科学、自然等学科的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个车间前3天生产零件1200个照这样计算,4天又生产,这一周共生产多少个零件?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天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求出后4天生产多少个零件,最后求出这一周生产多少个零件。综合算式是1200÷3×4+1200=2800(个)。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平均一天生产多少个零件,然后直接乘以一周的天数(3+4)就可以得出结果,算式是:1200÷3×(3+4)=2800(个)。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2400+400=2800(个)。其中,2400是1200乘以2得到的,表示生产6天的零件数,400是1200除以3得到的,表示平均1天生产的零件数;最后用6天生产的零件数加上1天生产的零件数,就是这一周7天生产的零件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激发兴趣,也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58-01

当今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思考、会思考的思维方式,所以发展学生潜在的智力尤为重要,这也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都还处于以动作为主的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形成自主的判断和思考方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入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准确生动的形象动作和语言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有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把握好从形象具体到抽象复杂这一过程的转变,重点在于如何将数学问题形象具体化,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激发思维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情境的设置要带有趣味化和游戏化,比如在一堂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等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参照教室的物体让学生指出自己图画中与室内相同图形的物体。这样,学生便会兴致盎然,争先动手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书本上抽象的文字叙述留下形象具体的深刻记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同样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让数学问题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摆放诸如铅笔、橡皮擦和文具盒等物品,自己标上单价,模拟现实生活中购物的情节,让一组学生扮演顾客,进行现场买卖。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熟练程度,又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

2、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

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诸如在数学图形的教学中,“如果长方形分别向左右两边倾斜,直到无限接近重合,长方形会成为什么图形”,“如果平行四边形也做这样的变化,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借助对这些图形的想象,能有机地将这些图形联系在一起,结合起来找到相关的规律。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更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巫金周.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4.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应用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便是促使其养成自主创新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智力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不断增长,小学阶段学生逐渐从形象思维过度到逻辑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强化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数学思维的内涵与意义,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①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②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③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①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②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③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引导促使学生思维转折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重要性;如何培养

前言

思维能力是我们人类智慧的核心,它就像电脑的芯片一样,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随着近几年“早教”“思维开发”“思维发散”等新兴教育方式的兴起,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落在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伴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人们在关注学生分数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思维能力做了简单的论述。

1初中语文教学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做出成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按照自己事先准备的教案,计划来完成教学。把自己的知识口耳相传给自己的学生,而学生也是被动的接受。形象点描述就像我们平时常用的“复制”、“粘贴”功能一样,老师教什么知识,就准确无误的接收什么知识。在学习巩固文化知识上,固然是个好办法。但是在推陈出新,举一反三上就会显得力不从心。长期下去,知识缺乏创新就会变得不适应社会,失去活力和地位,慢慢就会被淘汰。举个例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字词句段篇章,千千万万,如浩瀚的宇宙。特别是在初中语文,词汇量的积累基本可以维持我们以后日常生活的交流。但是在“暖男”这个新兴的词语出来之前,我们实在是找不到一个比之更生动更形象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一名男子细心关怀、体贴入微、会照顾人了。还有“萌萌哒”“不作死就不会死”等火星文的出现,也是我们发散思维,与时俱进的有利证据。虽然不能说,有了这些火星文,之前的词语就会消失,但是它们的出现确实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增添了一丝活力,如沐春风三分醉。

1.2思维能力关乎着个人后续的良性发展和民族的创新能力

歌德曾经说过,“谁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强大的思维能力能让一个人更深刻透彻的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大的思维能力能让一个人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从而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抓住机遇。强大的思维能力能让一个人拥有过人的理解力,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上思维能力不管是分析力、判断力还是理解力,都是以后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力武器。说起思维能力,就不得不提创新。“因为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想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不倒的地位,就必须时刻保持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一个民族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把人才的思维能力作为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2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更具人文情怀。而初中生正好处在人生启蒙的关键时期,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这个时期如果能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相辅相成于其他学科的成绩,还能为他们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1巧用教学技巧,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管是古文,现代文,还是说明文,抒情文,作者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鼓励学生养成概括中心思想的习惯,锻炼他们的概括力。包括每一段,每一部分,都要归纳成最简洁的语言。在遇到记叙文时,我们可以激励学生写后转,前传,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不要求文采和原来的文章多么的相符,至少在逻辑上能讲的通就是成功的。在讲到议论文的时候,抛开作者的论据,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旁征博引,在证明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再多举例子。或者,直接找出新的论据推翻作者的论点,来培养他们的判断力。习惯成自然,当他们把这些课堂上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时候,我们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2.2活跃课堂氛围,把教知识变成教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给学生们多少“鱼”而是学会自己钓鱼。适当有效的方法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如,集思广益法。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当我们对某一问题存在疑问的态度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踊跃发言。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再比如,生疑提问法。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多抛给学生“为什么”“怎么办”。其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味的讲,而是留给学生更毒的发言机会。其二让学生养成好问的求学态度,这样才能在自问自答中锻炼自己的分析力和推断力。当我们把诸如此类的方法,通过他们在课堂上的亲身体验后教给他们,不仅能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带动其周边的人也加入进来。长此以往,势必会带动新的整个群体思维能力的提升。

3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已不仅仅局限在应试教育要求的分数成绩,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越来越受重视。这是新课改后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更应清醒的认识到这一任务的光荣而艰巨,并赋予这项任务更多的探讨和耐心。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配合和督导,集思广益,积极研究。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中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敏.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现代化》,2013,(04)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措施

1. 前言

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想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首先就必须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一年级开始,小学数学教学就承担起了提高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始终贯彻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其他阶段的教学还是小学数学教学,都是提升以及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并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通常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门类多,显得杂乱无章,这就迫切的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都能够罗列成一个简单、有序的系统,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则能够锻炼以及形成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开始逐渐的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过渡,这种过渡,是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质变过程。在学生的这个质变过程当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来把自己所直观看到的事物提升到一个感性认识的阶段,然后再进行相应的逻辑思维的思考。所以,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3.1科学的运用教学用具。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在当今的小学教学当中,学生是比较难于接受抽象思维培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利用一些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以便于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析逻辑思维方面的形体以及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方面的道具,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重视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讲”,学生通过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经过大脑组织、加工、提炼、表达出来,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的良好体现。试想,如果学生仅仅只会做,但是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逻辑表达给别人,那么可以说这种学生的能力和那些又会做又会说的学生的能力相比,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是和我国的教育方向相违背的,这是典型的“书呆子”,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不需要这样的“书呆子”。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勇敢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说多讲,通过学生语言组织和提炼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

3.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不断的促进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应当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还应当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叙述出来,并且说明自己的切实理由,进而提高思维的逻辑性。由此看来,如果想全面的提高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必须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且能够独立思考。学生在进行有条理、独立思考的时候,首先应当明确基本的数学概念,然后做到推理合乎逻辑、条理清晰,不但要有比较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当有深层次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入的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方面的科学训练,这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学生进行有根据、独立的思考需要借助于数学教师科学以及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在训练和培养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选择与学生相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语言、思维和操作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数学教师还应该明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必须经过时间的不断积淀,教师不能够过于心急和迫切,因为短时间之内成效是不可能过于显著的,但是,只要坚持科学和持久的训练,便能够逐渐的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起来,最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系统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应当将眼光放长远,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当中逐步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小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承担起这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使命,义不容辞的为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且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逻辑能力强以及思维敏捷的优秀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郭先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