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的相关知识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急腹症1628例,其中外科急腹症962例(胆石症319例、胆囊炎182例、急性阑尾炎235列、急性腹膜炎65例、泌尿系结石93例、肠梗阻43例、胃穿孔25例),内科急腹症621例(其中急性胃炎360例、急性肠炎172例、急性胰腺炎22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泌尿系感染59例),妇科急腹症45例(其中宫外孕17例、急性盆腔炎24例、不全性流产致大出血4例)。

1.2方法

急诊患者在分诊处停留的时间短,护士只能通过简短询问患者夏家属其发病的原因、有何症状等而作出分诊,根据患者特点如病情、症状、体征、年龄、性别、体征及月经史有重点地仔细询问。

2结果

1628例急腹症患者,其中内科621例,分诊正确603例(97%);外科962例,分诊正确896例(93%);妇科45例,分诊正确42例(94%)。全部病例确诊依据经B超、X线提供、手术证实及查体确诊,均在短期内得以控制症状和及时治疗。

3讨论

篇2

【关键词】危急重症;三维护理管理模式;院前急救质量

院前急救阶段是指救护中心接收到急诊信息后,由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直至救护车到来的这一阶段。院前急救作为急救过程的一部分,其工作质量与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2]。目前关于院前急救的模式尚无统一明确的标准,本研究选取1215例患者,分析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接收的121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0例)和对照组(515例)。其中观察组男325例,女375例,年龄21~70岁,平均(50.88±9.65)岁;对照组男215例,女300例,年龄20~71岁,平均(50.62±9.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管理方法1.2.1观察组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院前急救,包括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每项内容均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并挑选通过N3级培训考核并担任院前急救工作3a以上的院前急救护理人员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对培训和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指导。①逻辑维:基于三维结构的逻辑维分为明确问题、建立评价体系、系统分析、综合及优化系统方案等步骤,结合批判性思维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改善护理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创新思维积极性。②时间维:基于三维结构的时间维分为规划、拟定、研制等阶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可培养护理人员的紧迫意识,使其掌握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并充分利用每分每秒,提高护理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务。③知识维:基于三维结构的知识维指出每项护理工作均需对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在人文医学、心理学、常见疾病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院前急救相关知识,避免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措。1.2.2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方法,急救中心接收到急诊信息后询问详细地址、病因、联系方式等,并立即通知急救小组,到达急救现场后使用急救用品对患者进行常规对应护理,同时送入医院进行救治。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院前急救成功率、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满意+尚可)/总例数×100%。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尚可,60分以下为不满意。采用医院自制的百分制院前急救理论知识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数越高,理论知识掌握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定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和院前急救成功率观察组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和院前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和理论知识掌握度观察组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较对照组短,理论知识掌握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研究指出,院前急救是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较高质量的院前急救工作可为急诊医生争取有利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3]。鉴于院前急救护理岗位的特殊性,开展符合院前急救护理要求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迫切和必要的。霍尔提出的三维模式可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和管理问题。国内相关学者基于霍尔三维模式设计出系统安全工程的三维结构,包含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4]。逻辑维旨在提高批判性逻辑思维能力,时间维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知识维旨在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将三维模式应用于医院院前急救中,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工作效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提高护理人员院前急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结果显示急救物品安全性达标率、院前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印证了上述分析,进一步说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院前急救质量。观察组急救应诊平均反应时间较对照组短,理论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急救应诊反应时间,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综上所述,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对危急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质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严立仙.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6):21-23.

[2]李建云,张英,黄一丹,等.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CCU危急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4005-4006.

[3]姜美华,梁羽婷.三维护理管理在急危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75-76.

[4]王翠玉,林腾珠,王玲,等.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9):54-57.

篇3

【关键词】护理业务查房;再学习

护理查房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够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是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全面考核护士素质的重要途径[1]。近两年来,为了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素质,我科采取了新形式的护理查房,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实施的体会总结如下。

1护理查房的方法

1.1查房病例选择:有计划性和随机性。所谓计划性,其一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收集有查房价值病例;其二是指定病例,一般选择疑难、危重、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罕见及护理问题集中的病例,收集或回顾性分析同类病例资料。随机性是特殊、罕见病例,或有经验、教训的个案病例及时组织查房。

1.2查房资料的准备:在平时工作中留意收集病例,一般选择疑难、危重、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罕见及护理问题集中的病例。选定病例后由当班护士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制作多媒体。护士长计划,安排查房时间,通知查房参加人员,告知查房的内容及要点,以便参与人员都了解相关知识,进行相关内容的查阅便于讨论。

1.3查房的形式:由当班护士利用多媒体进行病例介绍及相关知识的讲解(由三人分为三部分讲授),提出病例中的难点、疑点及争议处进行讨论。参与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由护士长总结。

1.4查房的内容

1.4.1常见急症典型病例查房:通过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的查房使护士掌握该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该病的治疗进展如长托宁的应用及血液净化治疗的发展。

1.4.2不典型病例的查房:通过对一例主诉为腹胀、腹泻、呕吐就诊的19岁女性患者最后诊断为异位妊娠的病例查房,使护士了解到宫外孕破裂后,积血压迫直肠因刺激产生便意,病人常误认为腹泻。提示护士对于孕龄期急腹症女性患者病史询问要详细,既要重视主诉又不完全依赖主诉,不要轻易做出判断,以免引起误诊延误抢救。

1.4.3大型抢救病例的查房:通过对11例集体氯气中毒的查房使护士掌握批量急救的原则,急救的要点如急救物品的准备、人员合理分工、批量伤员的处理程序及报告制度等等。

1.4.4跨专科病例的查房:通过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晚期妊娠合并DIC、死胎合并DIC、产后大出血合并MODS等病例的查房使护士了解不同专科疾病的相关性,疾病发生的机制,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并认识到妊娠患者与一般患者相比治疗与护理的特殊性。

1.4.5少见急症的个案病例查房:通过一例肌注杀虫剂中毒病例的查房使护士总结出此类中毒病人除按中毒的急救原则处理外还要结合类似蛇咬伤中毒的局部处理措施如切排、扩创、冲洗、外敷等以减少毒物的吸收及对皮肤的损害。

1.4.6配合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查房:随着科室的发展,新型仪器及抢救设备不断引进,配合这些仪器的引进我科开展一系列的查房使护士熟练掌握NPB760型呼吸机,LTV1000转运型呼吸机,ZOLL除颤仪,床边血气分析仪,心肺复苏机的使用。

2效果

2.1突破传统查房形式:新型护理查房突破了传统的护理查房形式,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把查房的全过程以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课堂气氛活跃。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互动的整体中,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采用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听课者身处一种生动、有创意、有经历感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开拓思维空间,加深理解和记忆[2]。同时画面、图文代替了枯燥的理论性文字,给大家强烈的视觉冲击,印象深刻。

2.2提高急诊科护士整体业务水平:开展查房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工作中,很多病例在医生未到前护士已作出评估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为挽救病人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甚至在工作中能提醒医生,杜绝不合理医嘱的发生。如通过对复合伤中出现急性肺水肿病例的查房使护士认识到对伴有肾衰、心衰、肺水肿的病人甘露醇是禁用的。所以当抢救脑外伤伴有心包积液病人时医生开出甘露醇的医嘱,护士能立即提醒医生,杜绝错误医嘱。护士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能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护士能力得到急诊医师的一致肯定。

2.3提高急诊科护士的授课水平:护理查房中的病例来源于日常工作,病例发生在谁的班次上就由谁来主持查房,所以人人都有机会走上讲台。使得以往不能讲课的护士变得能讲课到会讲课再到善于讲课,急诊科涌现出大量的授课人才。在近几年举行的医院授课比赛中急诊科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2.3.4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急诊科蔚然成风:急诊科的工作是以老、中、轻组成的护理小组来完成每个班次的日常工作,这种护理梯队的组合形式在工作中起到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作用。这种形式的组合也运用于护理查房中,每次查房都由当班的三名护士共同完成。年资高的护士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把握好查房的整个框架结构,安排合理,层次分明。年资低的护士都是各个大专院校毕业的高材生,有很好的多媒体制作和信息搜索能力,所以在整个查房过程中各级别的护士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且新的查房形式提倡创新性、开拓性思维,护士都渴望获取新的知识,会主动查阅书籍,搜索新的信息。

3讨论

护理查房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育形式[3],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但传统的查房形式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查房效果不佳。我科采取的新形式的护理查房,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效果良好。新形式的护理查房培养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急救意识明显增强,急救能力明显提高。查房的锻炼,培养了急诊护士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急诊护士能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从单纯操作型护士向能力型护士转变。

参考文献

[1][1]郝玉玲,方秀新.整体护理查房.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15

篇4

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选取7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3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其管理模式满意度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护士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作用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就是护士了,因此,病人在住院期间要快速的恢复体质,护士的护理效率与质量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对医院的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主要的目的是合理利用现有的护士人力资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人才的浪费[2]。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选取70名护士,其中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选取70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基础护士有20例,护师26例,主管护师24例。按学历和经验可以分为:高中10例,大专36例,本科24例。实验组35例护士年龄20-45岁,平均为(29.8±1.7)岁。对照组护士年龄19-46岁,平均(30.1±2.6)岁。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职称上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5例医护人员均以常规管理模式为主,与以往的工作模式没有区别,仍然采用轮班制度。实验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构建层级管理模式

以职位的高低来组成培训队伍,每一队伍配有一名主管护师,以职位的层级来进行针对性的考核和职位选拔。

1.2.2层级分工明确

为了避免出现工作安排不清楚的现象,确保医护人员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有明确的认知,可以进行层级的分工。工作细分,能够避免产生护理工作出现脱节的情况。护士长作为护士部门中的管理员,对于整个护理构架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都要实行统一化的管理。

1.2.3排班模式

当前医院都是24小时工作制的,大部分的医院采取的都是轮班制度,没有考虑值班人员的精神状态。因此可以采取三班制的轮班制度,一天中安排三名医院工作者,这样医护人员在上班期间才不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现象,对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1.3观察标准

从我院选取的70例护士,在分成两组后,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工作后,让两组的护士护理的对象对自己进行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同时让两组护士对其所在组运用的管理模式进行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

1.4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对对照组护士的满意度为(78.2±2.4)分,护士对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为(69.6±9.5)分;患者对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2.2±6.5)分,护士对实验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3.7±5.5)分,实验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分层级管理模式满意度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当前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对护士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护士管理模式中护士责任感较低,长久下去,患者与护士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实验组护士服务的满意度和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此,目前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护士工作中具有提高工作质量和护理质量的良好作用。综上所述,对护士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护理质量,因此,值得在护士工作管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伟,江志强,刘斌,何贤禄.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护士进行杂志,2010,51):29-34.

[2]张海峰,戴华卫,周瑞耀,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35(6):37-39.

篇5

关键词:护理干预;疼痛;留置时间

胸腔引流是一种有效改善胸腔积血、积气以及积脓等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开胸术后,通常需要通过胸腔引流来帮助患者排除胸腔中的液体和气体,促使患者的肺部得到有效复张,常规情况下,患者需要接受48-72h的引流[1]。但胸腔引流管的使用,非常容易造成患者的行动不便、疼痛症状以及感染等,并且随着引流管留置时间的不断延长,这些症状的出现几率也更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预后效果上非常关键。现结合我院在开胸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和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上的效果。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接收的开胸术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35例,患者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41.55±10.42)岁;其中18例行肺叶切除术,16例行肺大泡切除术,9例行纵膈肿瘤切除术,另11例行其他手术;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国际随机字母排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设置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患者27例,对比两组患者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探讨,通过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呼吸功能锻炼宣教与指导 在实施手术前,护士为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术后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呼吸功能锻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指导他们掌握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专职护理人员需要更加详细地帮助患者掌握有效咳痰、深呼吸以及腹式深呼吸、指压气管刺激咳嗽排痰等措施,并及时对患者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直至患者能够完全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1.2.2 疼痛知识宣教 术前由专职护士为患者讲解开胸术后可能给机体带来的影响,同时宣教如何有效控制疼痛,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疼痛的技巧和相关知识。例如,在进行咳嗽时,需要采取何种对伤口进行,轻柔的音乐来帮助缓解疼痛,通过松弛技术来实现对患者疼痛的环节等。针对疼痛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借助药物来帮助缓解控制疼痛。

1.2.3 增进引流效能的指导 严格按照“通畅、固定、计量、观察、无菌、密闭”的原则来进行引流管的护理,每小时需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1次挤压,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影响引流管效能的各项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例如,出现扭曲、受压或者胸瓶位置过高等因素。

1.2.4 早期活动 在完成开胸术后,患者逐渐苏醒,在确定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帮助患者调整,取半卧位为最佳,这不仅更加利于患者进行呼吸,同时也更加利于引流管的引流。在帮助患者按照术前教授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进行训练的同时,鼓励患者多进行早期创伤运动,同时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好转,适当增加下床活动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①疼痛评估: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疼痛分级及方法进行评估;另根据NRS数字分级法可将疼痛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极度疼痛(10分),重度疼痛(7-9分),中度疼痛(4-6分),轻度疼痛(0-3分)。②引流管留置情况:对两组患者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进行统计,以便后期对比。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疼痛评分对比 干预组的留置时间明显更短,且疼痛评分结果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疼痛评估对比(X±s)

例数

引流管留置时间(h)

疼痛评分(分)

干预组

27

72.12±9.07

3.51±1.36

常规组

27

91.97±10.20

6.98±2.85

T值

2.906

4.316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较之常规组更轻,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极度疼痛

重度疼痛

中度疼痛

轻度疼痛

干预组

27

2(7.41)

4(14.81)

17(62.96)

4(14.81)

常规组

27

9(33.33)

8(29.63)

10(37.04)

0(0)

X2

5.140

2.504

4.710

5.981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对开胸术后患者护理时,应重点加强对胸腔引流管以及疼痛护理,且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2]。在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患者较好的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可起到改善肺功能,促使液体和气体的快速排除,在避免肺部并发症,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上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而在术前加强患者的疼痛教育,能够更是患者更加充分地了解疼痛知识,进而在术后更好的配合疼痛管理,不会因疼痛而停止呼吸锻炼和早期锻炼。根据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在开胸术后的护理效果,而从结果来看,干预组不仅有效缩短了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同时在很大程度实现了对患者疼痛症状的控制。由此可知,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实现对引流管留置时间的缩减,在帮助提高治疗,预防并发症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护士管理模式;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

POCD)是指术前精神正常的患者在术后数天内出现定向,思维记忆,认知,意识,自知力等能力改变及睡眠紊乱等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可能出现人格改变,精神错乱,焦虑,谵妄等严重的精神异常症状,最终导致患者的康复延迟,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1]。通常POCD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发生率较高,它可能与的生理作用,患者的自身生理反应及心理因素,围术期的应激等相关方面有关。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甚至高领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的治疗,这就使得POCD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危害性也逐渐被认识。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改革,护理工作不仅仅只限于配合医师完成相应技术和指导性操作,更应该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保证患者生理和心理的舒适和恢复。[2]本院应用专职护士管理模式,对POCD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选择本院实施全身麻醉下普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胃肠手术35例,肝胆切除术15例,泌尿手术25例,骨关节手术15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65-75岁,体重55-75kg,ASAⅠ-Ⅱ,术前没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没有精神异常史级精神异常家族史。术前1天行MMSE评分检查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所以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分组与方法

研究组采用专职护士管理模式的护理方法,从患者住院起就制定专职护士一对一的进行护理指导。在患者入院后,专职护士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全麻了解患者的身体及心理情况,职业,文化程度,个人爱好,性格特征及家庭情况等方面。理解和关心患者,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减轻患者因为疼痛,心理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方面引起的焦虑不安,紧张,和抑郁等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和自身康复的信心。在术前一天,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他们了解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减少患者术前的紧张和恐惧。做好相应的术前和麻醉前准备的护理工作,手术结束后认真评估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进行心电监护,吸氧,保持患者体温,减少术后寒颤的发生。患者苏醒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和精神变化,让家属朋友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和心理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即在术前和术后护士协助医师完成各项工作,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

1.3 观察指标和诊断标准

分别在术前1d及术后1d,3d和7的d由专业人员进行MMSE评,MMSE评分范围为0-30分,用时5-10分钟,28-30为正常[3]。计算所以患者MMSE检测值的标准差,将术后与患者本人术前1d检测值作对照,比术前下降1标准差以上即诊断为POCD。超过1个标准差为轻度POCD,超过1.5为中度,超过2个为重度。[4]

1.4 统计学方法

所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MMSE评分

与术前相比,两组MMSE评分在术后1d,3d均有下降(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发生POCD的情况

研究组术后1d有5例发的POCD,而对照组术后1d有11例发生POCD,与研究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POCD的概述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特别是全麻术后早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一旦患者遗留永久神经功能缺陷,将会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研究发现POCD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病率约为3%-61%。POCD的发病机理很复杂,引起POCD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术前身体和心理状态,手术部位和类型,麻醉方法和药物,术中出血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等[5]。目前临床上还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如何预防POCD的发生就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麻醉方法和药物的选择,麻醉深度的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的维持固然重要,但围术期加强患者的护理和管理也是预防POCD关键。

3.2 护理措施

3.2.1 术前护理

专职护士管理模式主要通过一对一的护理指导,使护士充分掌握患者的身体,心理及家庭等多方面的情况,帮助护士对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法。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在术前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恐惧心理,将可能在术前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调整到较佳状态。加强患者对医务人员信心和安全感,是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各种检查和操作。提高患者和家属对POCD的认识,告知家属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认知功能的改变。

3.2.2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发现认知功能障碍要及时告知医师以便进行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维持病房的安静和温度,避免患者过度被外界打扰收到精神刺激。对患者加强身体护理,帮助患者排痰,翻身等,及时将患者的异常情况反映给医师,以便使患者的术后的镇痛和镇静适宜。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做一些病情允许的简单操作,播放一些舒缓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帮助患者对POCD的认识,指导其发松精神,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合适环境记忆训练,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结论

本实验应用的专职护士管理模式对将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专门护理,结果表明专职护士管理模式使老年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降低,并且有利于POCD的更快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钱静.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53-3955.

[2]王巧玲,李翠花.专职护士实施手术前后访视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22(14): 79-81.

[3]Mason KP ,Randy P,Fontaine PJ.Pediatric CT Sedation:Comprison of Dexmedetomidine and Pentobartial [J].AJR AM J Roentgenol, 2011,

196(2):194-198.

篇7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干预模式;治疗依从性

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为机体内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据世界卫生组织所统计出的相关显示,支气管哮喘为社会造成的负担现今已超过结核和艾滋病[1]。主要是因为变应原的刺激造成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支气管平滑肌出现挛缩致使患者出现胸闷、喘息及气急等临床表现[2]。患者常由于季节的改变引发急性发作,患者的积极配合能够更好的对该病进行治疗,也可有效地实施干预和控制。因此,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严重影响着该病的预后转归。为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模式对其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本文研究中,对90例患者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3年5月来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0.8±2.3)岁;观察组45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年龄为(51.2±2.6)岁。选择标准有①患者支气管哮喘诊断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编写的哮喘防治指南中提出的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年龄均为18~80岁。患者排除标准有①存在其他疾病,不能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②不愿配合治疗的患者;③存在精神、语言及智力障碍或是文化水平过低者。本次研究所选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所选的45例患者在心理、生活护理,治疗依从性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护理干预,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做对比研究。

1.2.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茶碱类药物与糖皮质激素静的脉滴注,并吸入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即沙丁胺醇气雾剂。待病情缓解之后及出院之后的随访期内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或沙美特粉进行吸入治疗,出现症状时按需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

1.2.3护理干预方法 制定护理计划与教育方式,雾化吸入技巧,健康心理护理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哮喘防治知识的教育内容是以国内编制《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作为主要依据[3]。教育方式有向患者发放哮喘防治相关知识宣教资料,并将系统介绍哮喘防治知识,学习方式为集中学习和对个别患者不定期实施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集中学习还包括一些在家治疗的患者每月学习1次,每次为2~3学时,在现场让患者演练操作,并组织患者之间相互介绍与交流经验等。在患者出院前向其交代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要求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自我病情监测的有关方法教给患者。

1.2.4调查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通过治疗病情得到缓解后对其予以首次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哮喘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近6个月内的哮喘发作与用药物情况等,在出院时予以第2次问卷调查且将哮喘日记收回。

1.3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量与计数资料录入电脑,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对雾化吸入技术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哮喘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治疗哮喘疾病成功的关键是预防性治疗,而在预防性的治疗措施中,最为有效的是吸入糖皮质激素。有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原先未接受或者是接受低中等剂量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若持续应用激素,能够将其中16%~40%的患者得到完全控制[4],使47%~70%的患者得到良好控制[5],进而确保治疗效果及预防哮喘复发。

有相关文献报道[6],采用规范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哮喘,但取决于患者对健康行为的持久依从性。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患者对于哮喘的严重危害性并没有足够重视,反而却过分关注激素治疗所产生的负面反应。患者对于激素治疗的依从程度也会随着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而下降,以至最终造成糖皮质激素的吸入治疗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使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复发率较高。所以,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哮喘治疗十分关键。

治疗的依从性指的是患者的用药、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行为和临床医嘱的相符程度。很多患者对哮喘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通常是以症状消失或是以身体舒适为标准,患者随便停药或是自行间断服药,造成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疾病认知达标人数有21例,达标率为46.7%。其余不达标者中所占最多的是对激素不良反应的过度担心,其次是不了解随意减少激素用药或是停止用药的危害性;第三位对哮喘持续性发作的后果和在哮喘治疗中应用激素的重要性了解不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遵医嘱服药率为46.7%,能够正确掌握吸入技术的达标率为62.2%。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随意减少吸入剂量或是自行停止用药,嫌麻烦或是忘记用药,在药物吸入之前呼气不净,吸入药之后的屏气时间太短或者是几乎没有屏气。由此看出,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关系密切。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达标率、遵医嘱用药行为以及掌握吸入药方法的达标率分别为91.1%、97.8%以及93.3%,显著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经护理干预前后情况比较显示,患者的症状评分有明显下降,且肺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对长期管理哮喘不仅要求少使用缓解症状药物,即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还要控制好病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使用缓解症状药物的指数有明显减少。有关报道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吸入技术都会对吸入疗法的疗效产生影响,而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确保吸入技术的正确。

综上所述,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能够减少住院时间,有助于病情康复,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洪霞.120 例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14-315.

[2]孟林,费利霞.支气管哮喘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8):4027-4028.

[3]武兰君,金凡.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8(10):3931.

[4]于海英,程雅玲,冉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247-4248.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c)-01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no gaps nursing management on enthusiasm and nursing quality of nurses' work. Methods 30 cases of nursing staff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of nursing staff from April 2015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no gaps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nthusiasm and nursing quality of nurses' work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nurses' work enthusiasm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0±0.5) marks, 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by comparis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No gaps nursing management; Work enthusiasm; Enthusiasm; Nursing quality

护理服务作为对临床治疗的辅活动,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产生直接影响。护理管理模式的科学选用已成为保障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所在[1-3]。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实现护理质量的飞跃,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的研究方向之一[4]。无缝隙护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工作模式,以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为目标,彻底打破传统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离局面,力求消除各种缝隙因素,以实现全面、完整的管理[5-8]。为研究观察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该研究中以2015年1―3月作为对照组,另以2015年4―6月作为实验组,分别抽取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15年1―3月作为对照组,该组中方便抽取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另以2015年4―6月作为实验组,该组中方便抽取护理人员共3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事先告知所有护理人员研究内容与方法,征得护理人员同意。对照组所抽取护理人员中,男性为1例,女性为29例,年龄区间为20~42周岁,平均年龄为(28.5±1.5)岁,工作年限区间为1~15年,平均年限为(6.5±0.9)年,3例为主管护师职称,3例为护师职称,24例为护士职称;实验组所抽取护理人员中,男性为2例,女性为28例,年龄区间为20~42周岁,平均年龄为(27.5±1.3)岁,工作年限区间为1~13年,平均年限为(6.2±0.5)年,3例为主管护师职称,3例为护师职称,24例为护士职称。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护士人员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不做特殊处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小组。将科室护理人员按照护理技能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年限、专科知识、以及职称等级,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组,实施责任包干制,对职责范畴加以量化,以明确各位护理人员应承担的职责。科室护理人员可划分为多个责任小组,每个小组内宜设置5名护士,其中1名为组长,1名为责任护士,3名为护士,在年龄上进行老、中、青搭配。3名护士主要负责对患者生活起居的护士以及无创技术基础操作,1名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有床技术操作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指导护士展开基础护理工作,1名组长则负责对患者各项技术性的治疗与护理管理。护士长要求护士做到对患者的每一项治疗内容及护理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及时、有效执行医嘱,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参加疑难病例的讨论和负责危重患者的有创治疗、高技术性的护理工作。并通过查房、开例会等方面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监督;②科学排班。科室护理人员的排班方案需要作出合理改进,实施人性化的弹性排班制度。其中,护士长按照行政班上班,责任班相对固定,同时实施大夜班、小夜班双板制,实施8h在岗以及24 h全程负责的工作制度。护理人员对班次有特殊需求时需要提前1周时间提出报告,由护士长提前1周将班次安排好。在高峰时间段、薄弱时间段、以及夜班班次中加大护理人员的配置比例,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需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年限,合理安排工作班次。在病区护理部排班本首页中增设排班留言卡,其作用于是方便有调班计划的护理人员将申请填写在上方,以便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护理的持续性。同时,护理部需增加设置1名机动性护理人员,以不影响护理工作正常运行为前提下进行调配。同时,排班中还需要遵循新+老的原则搭配,以便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动态观察与整体性护理;③构建三级式质量监控工作体系。选择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领导小组、护理部质量控制工作小组、以及病区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小组共同展开对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执行情况的监督控制。定期考核护理质量,对护理制度进行量化处理,以物质以及精神奖励无缝隙护理管理中表现较佳的护理人员。同时,在考核中需总结组性的问题与缺陷,提出整改意见与要求,进而构建一个具有的全方位、主动性、以及个性化的无缝性护理管理系统。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个组护理人员在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水平方面的差异。工作积极性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总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积极性越高;护理质量水平共设置护理沟通、健康教育、病例书写、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操作五个项目,单项评分区间为0~20分,分值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佳。

1.4 统计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水平均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比

实验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均值为(9.0±0.5)分,对照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均值为(7.6±0.2)分。实验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6,P

2.2 护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护理沟通、健康教育、病例书写、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操作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质量的提高与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护理质量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所在,护理关系必须不断创新与发展,以保障其有效性[9]。已有资料中认为[10-12]:构建科学、系统的护理管理体系,除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水平,还对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护理人才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无缝隙组织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首先在美国地区推行[13]。这一组织模式强调以患者的最终需求以及满意度为指导方向,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离现象进行改进,以全面管理的方式消除护理服务中存在的缝隙因素,让患者享受到更加全面与细致的护理服务。

我国国家卫生系统自2010年开始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性工程活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打造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价值备受重视。该模式以现代化的护理管理理论作为指导,以科学管理准绳,自患者入院到出院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14-15]。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工作能够更加的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各个环节密切联系,一方面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将“让患者受益”作为追求目标,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篇9

【关键词】 护理管理;护士长;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1]。

1 培养共情能力的重要性

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做好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做好与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同时又要关注患者的需求和体察他们的情绪。共情能力是换位思考[1],也是理解他人的一种方式[1]。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注重共情能力的培养,不但能提高护士长的护理管理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与相关科室沟通的效果,同时也能明显改善医患关系。

2 共情能力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2.1 与护理人员的共情 在一个护理小组中,护士长既是管理者,又似“家长”。既要带领团队出色完成护理工作,又要设身处地理解护士姐妹们的处境、时时感受护理人员的情绪。那么,怎么样来体现护士长的共情能力呢?笔者是这样做的,(1)利用晨会、月会、护士节、感恩节等等一切机会,对全科护理人员以及表现突出者进行赞扬,认同、肯定大家的付出。(2)合理排班,护士长要学会站在护理人员的立场,用她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理解她们的感受。(3)时时让大家感受到护士长的关心,比如,夜班下班、白天忙碌完,不忘送上一句“回去早点休息,路上注意安全”。当然,共情能力并不是表示同情,而是换位思考。

2.2 与相关科室人员的共情 医院各部门之间常因工作范围及特点的不同、还因各部门主管个人个性不同、表达能力不同而相互不能理解和认同,各部门全局观念意识淡薄,各自为政,常常忽略为他人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的理念。作为护士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良好的态度感染了对方时,也得到了对方的尊重,从而很愉快地共同完成同一件任务。

2.3 与患者的共情 共情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沟通。护理实践的基础是护患沟通,而共情是所有沟通的精髓[2]。护患关系其实是一种心理关系,它的好坏取决于双方的心理满足程度。共情不是简单的说笑,而是最终表达在行动上,比如,在治疗中经常遇到病人紧张而不肯配合,这时我们走过去,握住患者的手(感受患者的感情),对她说:“别紧张,一会就好的”(表达共情),患者看到我们真诚的目光渐渐安静下来(患者感受到我们的理解),配合治疗。共情,就是我们必须用心去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共情,就是用心去倾听、理解、关爱患者。

3 小结

护士长的特殊职业角色,要求必须与多个部门建立和谐关系,上至院部护理部下至后勤各部门。培养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能力,是提升护士长护理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地方法。

参考文献

篇10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7.90±1.2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9.20±0.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0±4.20)分和(91.00±2.00)分(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规范化管理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由于手术的特殊性,也由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多为危重患者,所以患者从进入手术室起到手术结束,期间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手术室护理质量往往体现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做好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规范化管理也被称为制度化管理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强调的是制度的稳定性,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有效避免变异的发生[1]。在医疗行业规范化管理同样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就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22~69岁,平均(43.50±12.90)岁;手术类型包括甲状腺手术、胃肠手术、胆道手术、腹股沟疝等普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案、手术方案和医护人员基本保持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措施。

1.2.1工作环境管理

重视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对手术患者接送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相关科室的制度进行调整,尤其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确保能够快捷、安全地运送患者。临床科室加大配合力度,尽早做好手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要准时到达临床科室,提前做好运送途中环境的排查,确保电梯设备等随时待用,减少接送途中的阻碍。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环境管理,每天对手术室内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对,及时进行调节,对手术室物品进行规范管理,一切以方便、安全为最高标准,做好各项手术仪器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设备定点摆放,专科手术时间固定,各类无菌物品应当用醒目标识进行提示,营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

1.2.2规范护理行为

手术室护士与临床护士不同,和患者接触的时间较少,这导致护士缺乏与患者之间的必要沟通,对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十分不利的。针对此手术室召开全体护士专题培训会议,针对护理服务行为进行培训,转变护士的服务理念,加强对护理着装、礼仪、规范用语、人性化服务、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培训,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主动服务,积极主动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要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做到微笑服务,从细节上感动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手术室等候区要设置各项人性化服务措施,安排护士进行等候区巡视,耐心解释原因,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1.2.3建立规范化流程

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建立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要求术前对各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确保手术器械齐全、完整待用,检查各项仪器的功能是否完好,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访视,向患者说明手术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健康宣教促进护患关系。手术当天要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双人核对检查患者的各项信息,核对无误后双人签字确认,尤其对患者的各项管道管理情况进行确认。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配合医生完成切口缝合,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上的血迹及消毒液,妥善固定引流管,与病房护士配合送患者回到病房并完成交接。术后认真核对各项信息,确保手术器械齐全,及时补充一次性手术用品,做好清洁灭菌工作,进行术后接台准备。

1.2.4优化排班制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为了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实行弹性排班,确保护理工作连续性的同时又能使护士得到充分的休息。根据手术室以往的数据,分析出手术高峰时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资源,根据护士能力进行团队分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评价包括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五项内容,各项均以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同样采用百分制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7.90±1.2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9.20±0.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0±4.20)分和(91.00±2.00)分(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各种医疗资源密集的单位,是抢救患者和进行手术的重要科室,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重视手术室管理工作[2]。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手术室管理缺乏条理性和规范性,分工不够明确,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手术质量。规范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各个领域均有较好应用。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执行力度,首先要求管理层必须充分考虑工作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要求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避免变异的发生。在医疗行业中,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规范性,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黄旭辉等人[3]的研究显示,手术室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这说明,规范化管理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从本次研究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医生、患者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规范化管理为护士提供了参考依据,使护士能够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同时针对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培训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针对以往因护理工作过于繁重导致出现差错,手术室实行了弹性排班,有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从侧面提高了护士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率。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琼,杨红霞.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3,23(12):2908-2909.

[2]武朝辉.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用于改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河北医学杂志,2015,43(11):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