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标

篇1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体育;有效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不高。尽管有些地方在中考中也加入体育测试,但这并未能改变体育教学流于形式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未能从长远角度出发,未能认识到体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感觉不到乐趣,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未能找到学习目标。总之,现阶段的初中体育教学可以说是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可以使学生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体育课的有效教学还表现为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有效利用,有效评价。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较大收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就要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注意择优教材,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增强学生身心效果,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一个重要条件。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内容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则会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体验和钻研。有时教师只在某一方面深入,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出单调无味的感觉,有时学习内容又过于多样化,使学生犹如“蜻蜓点水”般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奥妙。所以,教学要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及季节特点等具体情况,灵活选取一些富有趣味性、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材。体育教学要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与各种趣味性游戏联系起来,以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营造良好氛围,诱导学生情绪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确保一堂体育课高效的前提。经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情感上先行进入教学情境中,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教师不妨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借助教学器材或辅助教具对教学场地进行简单装扮,拼凑成学生感兴趣的图形,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运动健将和体育巨星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生分享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巧妙揭示课堂内容的奥秘,引导学生的兴趣发展;最后,音乐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诱导方法,音乐的感染力是无穷的,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的同时,身体也不自觉地动起来。

三、打破队形限制,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横队和纵队,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两种队形。这两种队形好像成了体育课的必然选择,鲜有教师想过去改变,也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队形对体育教学的影响。笔者认为,队形不仅是课堂组织的结构基础,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及练习的效率。单一的队列形式让学生习惯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仿”的教学模式,忘记了怎样用自己的智慧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这对体育教学非常不利。初中生拥有无穷的创造力,教师只要给一个小小的平台,他们就能运用智慧实现自我教学。笔者建议,教师要改变单一的队列思想,放开对课堂队形的限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商量决定本节课以什么样的队形开展学习,当然尽管学生有权决定小组的队列形式,圆形、L形、方形、扇形等均可,但值得注意的是,队形却也不是毫无根据随便站的,而是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入手,结合自己喜欢的训练方式,所确定的队形要与其后的训练相适应。

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根据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材进行,是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的特点。尽管体育教材的编写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考证的,符合当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但是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意识到,教学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大同小异的体育教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参差不齐的需求,如果教师只是照搬课本,复制体育课,远不可能上好体育课。笔者倡导,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把握教材精髓的同时还要突破教材的限制,时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将体育教学主体化、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创新课堂模式,乐享活跃课堂

篇2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体育 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自身体质的锻炼,而且能够督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所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课堂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课题。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

听起来师生关系好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时候,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就是从喜欢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开始的。因此,教师的人格与信任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民主课堂气氛的前提,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做到严而有度,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如在单杠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因天生胆小而不敢练习,有些学生因在小学玩单杠时摔了下来而造成了恐惧和阴影……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时,在课上不但没有批评他们,而是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感受,并采用了小组互助、个别辅导的方式引导、鼓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树立信心,克服恐惧和阴影,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由于师生情感的投入,最后他们又重新回到了单杠上,完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动作,享受到了成功和快乐。这种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

二、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的教学很简单,在课前不需要仔细备课。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让学生进行运动和练习。其实,这种想法陷入了一种误区,把体育课的教学过程看得过于简单了。体育课的教学主要是向学生讲授体育运动知识(包括体育运动技术和动作)以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每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得认真地进行备课,否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才能提前把体育课备好呢?良好的课前备课必须做到这几点:

第一,要熟悉教学任务,明确要求。教师要提前熟练掌握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技术动作,对动作要领必须要熟知,同时对学生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要有所准备,以便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第二,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研究,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合理的辅训练内容,一边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第三,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体育运动器材和场地的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教学计划。

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自己把握课堂

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初中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对不了解刚介入的班级,首先设定一个比较合适的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完成,通过这样的一个小项目,来对学生进行逐一定位,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基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是一个相互学习沟通的过程,在多数的情况下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只要把该传达的任务传达,然后稍作解释就行,至于学生们能理解多少,就不知晓了。因此,教师应该转换下教学主体,建立新型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师生全新关系,采取互助学习,合作分工,更多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

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可少

科技发展带动了教育手段的更新。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体育教学服务,这样既可以直观展示,使学生爱学易学;又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起到情绪上的感染作用;又为本来受欢迎的体育课注入新奇的诱因,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如ppt课件教学、网络授课、赛事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法,早已成为体育课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合理运用分层评价,因为其特点是评价者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性,并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了不同标准的评价。该方法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下学生的自学、锻炼情况,方法注重了学生平时的评价内容加大了综合评价的力度。从而使评价更为合理、公平。经过试验尝试和总结分层评价得到了完善和补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标准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得到了公平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快乐,树立了信心,增强了练习、尝试的勇气。经过实践尝试又将评价方式的调整为学生自评、组评和师评三个评价途径。同时加以“课堂学生行为记录卡”和“学生体育成长记录袋”两种课堂管理策略,保证了评价的公正、公平性,两种方法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行为和上课的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初中体育的教学需要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注重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体育特长,为学生学好体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未来的发展中,根据影响教育模式变化的因素,改进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万里.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248.

[2]李璟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J].课外阅读(中旬).2010(12).

篇3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落实,我国的初中体育教学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尤其是近些年来,以“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进行教学革新早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个人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 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 改革措施

随着近些年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与发展。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上,在新课标的不断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健康教学,早已替代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也正因如此,如何做好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早已成为时下我国初中素质教学的首要课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本文提出几点革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一、准确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革新教学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基础教学大纲中,对初中不同学年段的教学内容,有着明确的阶梯式规定,致使初中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性,缺乏时效性。而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不仅提出教育内容要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及性别特征相符,更提出了教学内容要在增进学生健康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新课标下对初中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更加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灵活的教学,进而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客观教育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即在初中体育教学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大胆尝试新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时下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获得更多学习空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第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从目前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形式来看,传统的教学大纲早已无法满足时下的教学需求。因此,为了更好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发展,开发新的体育教学资源,加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尤为重要。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将百戏,秋千,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初中体育课堂,不但能够丰富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起到推动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的目的。同时,根据学校情况开展深受大众喜爱的休闲健身项目,如羽毛球、健身操等。

二、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堂兴趣

我国的相关教育专家,通过对大量初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与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楚认识到,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到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早已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以学习动机为基础,以学习兴趣为根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革新尤为重要。

也正是如此,明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成为初中体育教学方法革新的首要重任,也是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学习中的根本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需要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的好处与价值。同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种手段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运用自己的体力、技巧,去挑战自我,品尝成功的乐趣,从而获得长久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两方面进行改进,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首先,从教师的教法入手,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运用科学合理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革新。例如,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让学生在体育练习中,进行自我体会,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根据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教学,以便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其次,从初中生的学习入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初中生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合作式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合作式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相互观察、相互指导、相互纠正的良好学习模式,并在学习互动中,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落实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国在初中体育教学上已经得到了发展,许多耳目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随之产生,并在不断的革新中得以完善,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要抛弃旧思路和旧模式,从而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 运动技能

一、正确认识运动技能教学

《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可使学生学习和基本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较好的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正确理解运动技能教学

(一)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界定

《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加、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的改变等方面。”另外还提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体育课程改革不是去掉原来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来补充、丰富和完善原来的‘三基’”。

(二)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有些非竞技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但是不能将以非竞技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理解成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而看成活动课、游戏课或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内容,教法新颖,才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

(2) 重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和练习,也才能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

(三)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建设

(1)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育人功能。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将运动技能的教学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

(2)运动技能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各个水平段应有所区别。

(3)新体育课程所强调的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选择,选择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运动技能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由于运动项目很多,而学生的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有限,这也决定学生的运动技术学习内容应该有所选择。

(四)运动技能教学与师生

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第一要素就是运动技能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提高也是学生体验体育运动、挑战自我、展示自我、交流结友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和提高,体育课只能是浮浅、乏味的游戏,只能是趣味体育活动。从终身体育的角度考虑,如果现在的体育课不实实在在地教一些运动技能,学生又如何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从哪里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呢?

作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急需解决为什么要教运动技能和怎么去教运动技能等问题。合理地安排教材的教学时数,建立单元课时的模式和规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课堂上要认真学习,课外要花时间进行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好课堂上所学的运动技能。

三、运动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运动技能间的相互迁移与干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形成和结合技术的临场发挥。这一规律倘若把握得好,就能促其迁移、排除干扰、缩短单项技术与结合技术的教学训练过程,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四、运动技能与体育课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并在某几个领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一)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教学之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为主要目的,而且在内容标准里面专门设立了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指出了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明确目标,体育课程改革不是要去改掉原来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补充。通过对运动技能的理解,自身健康发展体能的发展,人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课标》不仅没有忽视运动技术和技巧的学习,而是更加重视了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教学。

其实体育新课程并不认为体育技能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更重视体育的基本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很多体育教师现在都认识到,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体育教学本身的意义。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能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当然,我们也要改革传统的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变换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运动技能。在初中段投掷类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我始终坚信体育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深刻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各领域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符合本校实际发展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学得活、乐而不空,就是讲究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奖惩制度的制订和安排,而不是摒弃运动技能的教学实施。体育课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还要重视技能技术的教学,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有关体育的知识,要全面的教学体育,不能偏面的教学。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和当前的改革的主题,绝不是削弱和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而是要进行有益和有效的运动技能的教学。运动技能的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的主体,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能本末倒置,要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只要跟着教师学就行,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对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不同的年级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体育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同时也对选择教学内容提出了以下要求: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5.简单易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产生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熟悉教材,了解教材的价值和作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安排对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的教材,如:发展耐力素质我们采用了定时跑、定距跑、折返跑、跳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速度素质可采用快速跑、接力跑等练习;发展力量素质可采用实心球、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俯卧撑、立卧撑等;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可采用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的精神可采用篮球比赛和接力比赛等。

2、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例如:初中大部分男生都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健身操、跳绳、跳皮筋等项目。

3、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改造,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例如:过去的接力跑教学是在固定的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开始练习时学生兴趣很高,但时间长了以后学生就觉得没意思,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因此,我在教学中不断变换练习的形式,如圆形接力、叫号接力、延长或缩短接力区,用书包、实心球物品代替接力棒等,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4、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我将竹竿舞、跳绳、沙包、毽球引入了课堂,形成了学校的校本教材,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另外我们还将对场地器材要求很高的垒球引入了课堂,用软式排球代替垒球,将棒击球变为手臂击球,用半个篮球场四个角作为四个垒,简化比赛规则,降低练习的难度,使学生掌握了垒球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法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的教,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教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加强教法的改革。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比赛法等。

(2)探究式教学。先让学生练习体会,然后教师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我在接力跑的起动时机、传接棒技术、垒球游戏中如何合理运用技战术、障碍跑的起跨距离等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分层教学法。例如: 耐久跑教学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增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了解体育锻炼的目的,学会锻炼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体育卫生保健常识,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锻炼、怎样锻炼、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控。

2、留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如:体委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兴趣安排准备活动,小组长组织游戏比赛等,以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同时,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练习内容,有利于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水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于体育实践,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五、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教师仅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通过这种评价,只有少数人获得了鼓励,体验到成功,而大多数学生都成了体育学习的失败者。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引下,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体育学习的评价不仅只有教师参与,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及相互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例如:在期末总评中,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教学 评价

通过四年来的初中体育课改实践,针对新旧教材(分别指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原教学大纲教材)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做了一些比较,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差异

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差异。作为规范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容、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旧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以跳跃单元的教学为例)在初一第二学期,从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开始,主要练习以单脚起跳,头触高物,初步完成跨越横杆的简单方法;初二第一学期,则加强了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动作的连贯协调性练习;初二第二学期,则回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及跳高比赛的简单规则:用“走步法”确定自己的跳高助跑步点,试跳、考核。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一项技能的学习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其联系和巩固也是持续的。但这样的教材安排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新鲜感和兴趣。而新版教材(鲁教版)在跳跃内容的教学中,内容选择相对比较灵活,大部分以发展学生各种跳跃能力的练习为主,而对立定跳远、蹲距式跳远、跨越式跳高等项目的技术细节要求相对来说则不是太严,新教材重视的是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教材意图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受:即将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点分散到每一学期,降低学习难度,使学习形式呈螺旋形式上升,让学生始终接触到的都是新知识,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转换,保持兴奋。但笔者以为这样安排的结果却使得教与学思维均不连续,刚刚弄懂一点知识,学会一点技能,却又要放下去学新的与此不关联的内容,等到再回来,原来学的已经忘了,难教难学难复习。

二、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协调

旧教材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科学性、系统性,而实用性与趣味性不足,教学中强调锻炼思维严谨、严密、严格,这样容易使学生陷入技术技能机械化的练习中,教师相对好讲而学生普遍反映难学;而新教材更注重体育技术、技能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践。强调培养发散活跃型思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但却不太注重练习过程、步骤和练习方法的应用,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学生觉得在课堂上轻松、好学、有意思,但技术技能等方面能力下降,练习动作不规范;而教师觉得不好把握教学内容和深度,担心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掌握好知识和技能。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适当加强科学严谨的体育思维方式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等方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教师围绕教材开发展示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去搜寻、编整新的教学资源,学习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体育器械来配合。如日常生活中蕴含体育知识的事例---初一前滚翻的教学时,用方和圆两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演示或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展示前滚翻在实践中的应用------当身体重心向前脚下被迫静止时(绊倒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此时就可以应用我们学过的前滚翻技术进行自我保护。而这些工作,教学手段和工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这方面的实现对教师和学校来说都是比较沉重的负担,难以保证持续有效。

四、学生个性发展与班级教学模式的冲突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个性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只设定最低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而学生则量力而行,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有所选择。但实际教学中,班级教学模式较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浅了,有能力的学生吃不饱;深入了,身体技能差的学生又接受不了。一些自学性差的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尤其明显地显现出这种差别。为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教学中教师也多以讲授与引导方式并用进行,而较少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的形式出现。

按学生水平分班,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因材施教或者叫做层次讲学方式,从一个侧面来说应该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

五、体育学习中精练与多练的关系

新课标教材的课堂练习注重的是理解基础上的基本练习,主要以辅助理解性记忆掌握,因此在内容选择、练习次数等方面都较少。一方面确实极大的减轻了学生课堂上的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交流,发展思维与情感;但另一方面,体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达到的。学生练习次数少了,而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的时间相对就长了,这样很难照顾到“面”上的问题。当进行单元测试时,就会出现个别同学根本不会做或完不成考核动作,而且其他同学熟练程度也相对较差。而多做些练习,能够强化训练,提高考试成绩,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较好的社会评价,但绝对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新课标要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单独指导学生练习的工作量,这样不能全面有效的带动全班学生整体发展。

准确把握密度与程度,精练与多练的关系,也是关系体育课能否教好与学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结语

虽然本文仅是笔者针对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提出的一些问题,未总结出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搞好教学活动的思想方法,但笔者认为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与情感,同时也能够有效保证体育知识体系的连续、严谨、规范的特点,使学生在现有的社会化评价体系面前也能够从容应对,是摆在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面前的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柳菊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解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篇7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互动;提问技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偏重教材内容阐述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能够真正达到指导实践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也要对课堂的提问技巧进行改进和创新,运用适合于教材的提问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学质量更加优质。

一、趣味性

人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会激发思维,增强求知欲,培养注意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教师的提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从内心喜欢上学习,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他们学会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注意发问方式,寻找有趣的提问角度,力求问题合理且富有启发性、富有吸引力,长此以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8的课文中讲到过生日,可让学生讲讲自己过生日的感受,在这个课堂上,事先安排好了一个学生John,问这个学生:Are you happy today?随后让John告诉学生说:I am very happy today,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Would youlike to sing a song for me?然后集体唱生日快乐歌,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积极活跃的心情进入课堂。随后进一步问:When is your birthday,John?How old ale you?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讲,讲出过生日时自己的真实体会。这不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层次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会有所不同,而教学的内容也有难易之分。教师是站在高处,需要从整节课来规划,提问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提问必须注意要难易适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有大部分人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也有只有一少部分人可以回答的问题,这样才能既不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激励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材中,分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在教材的编排中是有梯度的,所以提问也一定要有坡度。

三、互动提问

常言道:“亲其身,信其道。”营造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使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而互动提问,则是营造这样一种环境最好的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词记忆的教学最适合互动提问。例如,将一学期的单词进行总结,划分不同的类别。再找出两个同学互相合作,快速对答,一个用中文说出,另一个用英文说出。在整组单词对答完毕之后,再相互纠正发音。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又快又好的记忆单词。

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提问的好坏,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所以,教师需要掌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注重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从课程的整体出发,提好每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芸倩.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J].英语教学。2009(3):178.

篇8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 阶梯式教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现代教学方式就应该由传统式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对英语改革计划指出明确的方向,并且要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针对新方向提出了适合时展的要求。在英语教学课程上就传统式教育方面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与更进,只有向此发展才能取的一定的成绩,本文通过实验性的对比,就阶梯式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总结性的分析,以便为英语教学改革做提出一些科学性的值得借鉴的参考。

一、关于阶梯式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阶梯给我们的理解很明显,就是顺序的递进,所谓的阶梯式教学法具体含义就是指在教学任务中,通过英语教师,教授第一批学生,然后是学生间的阶段性传授,就是再由第一批学生教授第二批学生,第二批教第三批,以此类推,再加上教师的细心指导,此阶段为一个完美教学任务的呈现。

二、阶梯式教学法的特征

2.1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异与否和教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在阶梯式英语教学整个阶段中,老师传授学生后,之后再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每一名学生都是传授者,为了别的学生更好的讲解,课堂上多数学生都在很认真的听讲,进以顺序性的将知识教给别的学生。因此学习积极性的主观上学生的听课效率与听课的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升。

2.2学习间的团结

由于阶梯式教学的轮流性,使学生在教学传授过程中有了不同的教学对象,由于很大的轮流性让每一名学生所教授的同学在每一次英语阶梯式学习中都产生了有所不同的现象,正因为这样,无意中又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彼此间更加熟悉从而进行学习上的互相交流。

2.3提高了教学速度节省了教学时间

因为是一批学生教另一批学生,和原来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当一名教师面前有数十名同学时,反反复复的教授同一内容,不但没顺序还没有重点间的知识链接。阶梯性教学法恰恰克服了这一个难点,不仅节约了大部分无用时间,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做到有顺序有终点,因为阶梯式教学法提高教学速度是以几何倍数呈直线上升的。

三、研究的对象和方式

例如江苏牛津英语学校在前几年做的试验中,抽出三个班130人做为实验班,以阶梯式教学法为首要的教学方式,为了对比又抽出三个班13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俩个实验组是在相同的条件和相同的时间内进行试验的。对于实验班,组织者严格使用阶梯式教学法来教学,老师教授第一批学生之后,然后由第一批学生去教授第二批学生,此外再加上老师的辅导,再由第二批学生教授第三批学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老师的辅导,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果与具体分析

4.1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成绩的比较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在教育部大纲规定的期限内,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班,而且学习成绩优良率也高。

4.2阶梯式教学法和传统式教学法的比较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呆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是因为学生没有主动性而是被动性的接受学习,不能很好的激励学生练习口语以及情景对话。

阶梯式教学法让中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是整个学习的主体。它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听、说、读、写的运用,体会成功的乐趣,真正的进入到教与学的环境之中。

五、阶梯式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联系教学法必须追随一定的原则才能够达到精辟、快速、高效的效果,下面是阶梯式教学法注意的几个要点:第一,练习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的主题进行展开;第二,练习不仅要正确而且还要迅速;第三,联系方法要十分的丰富;第四,重视把基础练习与扩展联系的有机结合。第五,老师要及时的指导学生;第六,学生教学生,老师要巡回的进行辅导。遇到学生讲解不对或者讲解不充分的地方,不仅要及时的加以补充,还要及时加以纠正;第七,当老师在教授不同批次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把已经学完的学生和没有学完的学生区分开来,进而督促他们不断地观摩、不断地练习,防止放弃现象的发生。

六、结论

阶梯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特别适用于基层学校、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的学校推广使用,能让老师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很好的学好英语、考上好的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王建新等. 扩招后提高英语大班精读教学效果的对策与试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

篇9

关键词:体育 思考 教材 教学 考评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传统的教材体系比较僵化、陈旧,教师只能依纲实施,照搬照教。而新教材是从学生的愿望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

新教材把体育教学分成了三大块:基础理论部分、必修内容、选修内容。

1. 体育基础理论课

体育基础理论课把学习内容分为了四个方面:

①对体育课堂常规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为终生锻炼奠定基础。

③加强“体育与健康”的教育。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如青春期发育问题、疾病与预防、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问题等等。

④重视体育保健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正确、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习惯自觉运用保健知识,减少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2.必修课

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如跑、跳、投、单杠、技巧等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与方法,培养其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选修课

它是学校体育教学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选修课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它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素质,如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技巧、具备相应的教育机智及教学组织能力等。

二、教学的要求与认识

新课标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学生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有意识的人来培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能力、创造和自主地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等。注重学生的心理,教学中循循善诱,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进行活动练习,在练习中抓学生学习的敏感点,及时点拨释疑;抓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以点带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特长;抓好场地器材的布置,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抓学生和谐的人际氛围,在民主的气氛下完成练习。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同样的行为,共同创出一个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落实贯彻新课标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并改变一些理念。新课标中选修项目是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自由选择,但选修项目的学习不等于就是快乐体育,不是嘻嘻哈哈上体育课,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免进入思想误区,淡化或放弃体育课的“三基"教学。应深刻认识到体育课的“三基”教学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方法与措施。“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与手段,不是学校体育课的最终目的,不能把体育中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要求变成以快乐为主要目的游戏活动。

三、对评价规则的建议

笔者认为评价的功能应以激励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进步标准实施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不仅看学期结束时的体育测试成绩,也要看学生的进步幅度、学习态度,通过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应该把学生的考核分成两个部分:

1.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进步幅度等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及时反应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有效解决的措施,及时矫正学生不好的体育学习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

2.结果性评价

即对体育教学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的评价,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占总成绩的20%。

②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并不是课程最主要的部分,占30%。

③选修课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是实践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占40%。

篇10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要求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即课堂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得让你的课堂教学有高效,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做起。

一、改变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的角色

教师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理解语言学习特点及教学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各种英语教学的改革途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将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既注意语言知识又注重语言应用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积极主动的知识吸收者,而不是被动消极的语言接受器。教师应把课堂看成是一个话语群体,而不是唱“独角戏的阵地”,教师在课堂中既是控制者,又是组织者、指导者、解惑者和合作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各个阶段的语言交流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交际能力。比起传统的外语课堂中的教师角色,教师本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能力受到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应该通过职业培训和自学等多种途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英语口语水平、语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尽量多给学习者提供准确、流利的语言输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教师需要具有相当的英语语言水平,不能满足于现状,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总之,教师应当大胆进行外语教学改革的各种尝试,从而在实践中探索外语教学改革的途径,否则就无法提高教师话语质量,无法胜任新的充挑战性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采取行动研究,撰写教学日志,在反思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师话语,以便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

三、提高课堂中的各种提问技巧

教师应在上课前做好详细的提问计划,明确提问重点,做到上课时有的放矢。教师应在课堂内提出各种水平的问题,问题应适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问题太难,学习者会知难而退;问题太简单,学习者会不屑回答。教师提问的方式也同样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展示性的问题也许能使课堂教学保持连贯和流畅,但却对学习者输出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并尽可能地少用展示性的问题,多给学习者机会。但是,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参阅式或是展示性提问是因时、因人、因地而异的。在实际的课堂中,不应该只强调要问多少参阅式问题,而是应该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注意两种提问方式的互补。这样,教师可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使学习者在训练了自我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能力。总之,展示性问题和参阅式问题各有优点,各有侧重,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需要灵活掌握,而不能顾此失彼。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要给学习者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等待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学习者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学习者对问题的态度。而且,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等待时间也应有所不同,对待基础差的学生比基础好的学生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应该适当延长。教师应给所有的学生同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避免提问的“区域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抓住“中间”,照顾“两极”,不仅可以向全班提问,还可以把全班分成小组,向各个小组提问,用问题带动学生间、小组与小组间的互动。这样,教师可以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至于使课堂仅仅成为老师与水平高的学生交流的场所,而使基础差的学生成为旁观者。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完全控制提问权,而应善于引疑。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多发问,师生间的这种问与答应该是交互式的、双向的。

四、及时反馈,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