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重点难点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教学重点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篮球教学重点难点

篇1

一、关注体育教材重点,着重技能技术难点

体育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是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的。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解决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如何确定体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和体育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把增强学生体质同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和思想教育贯穿起来,这也是确定教材重点难点的主要依据。就是说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学时,目标要求不一样,重点难点也不一样,体能素质补偿要求也会不一样。

案例一:水平一(一年级)。教材:篮球:左右手拍球;游戏:传球比快,拍球比多。

教学重点: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

教学难点:拍球的力量(怎样才能控制住球)。

为了解决重点:手指按拍球,掌心空出,设计的练习手段:①用手指的相互低压、双手五指相对做弹压动作;②为了掌心空出,在学生的掌心做一个小标记:用粉灰或在掌心贴一标志,在拍球时有意强调不能触及粉灰或掌心标志。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让学生有意的模仿大象行走、海豚爬行或青蛙跳,以此强调支撑的方法和行走的要求,先练习全掌撑地行走,也可将掌心贴上标志的行走,这样的补偿既有利于技术的改进,也有利于体能素质的提高。

案例二:水平一(一年级)。教材:篮球:行进间运球;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重点:运球时的触球点和用力方向。

教学难点:手指拨动方向与行进间方向相吻合。

设计此练习手段时,为了尝试手的触球部位,可让学生坐在地上单人、双人、三人或多人用手指拨球给对方,让其领悟接触球的部位不一样,球行进的方向和路线也不一样,为了补偿手指手臂力量,可用实心球让学生弹拨;为了更好的解决难点,可让学生原地体前变向拍球或两脚左右跳动、平滑跳跃用手拨球让球同时变向和移动将球快速抛出让学生追逐并运回。这两个案例虽然都是小学一年级的篮球活动,但由于重点难点不同,对身体练习的要求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选择体能素质补偿时,选择的练习方法就不相同,因此根据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技能和体能的练习方法应有所甄别,不可一概而论。

二、关注学生年龄特点,着重身心健康发展

“纠歪必须过正”,但必须有度,讲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是改革与创新的新观念,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在耐力素质与力量素质方面较差。不少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儿童虽然可以进行耐力和力量练习,但不宜过多,必须严格控制练习的时间及力量的强度。少年儿童的耐力、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往往出现呼吸与动作不协调现象,考虑练习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增加竞赛气氛或运用游戏方法将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一:水平二(三年级)。400~600m自然地形跑;游戏:跑向北京2008。

教学重点:用前脚掌着地跑与呼吸节奏配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蹬摆的协调与跑动的节奏。

在设计此教学过程时,采用原地跑步:注意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为了强调摆臂的重要性,让学生两手放在背后体会没有摆臂的跑,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习惯摆臂的动作进行练习,再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练摆臂动作,再次尝试400~600m的慢跑,最后安排游戏:跑向北京鸟巢。这看起来似乎是游戏性的、激励性的,但给学生的感觉还是枯燥,也不太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我们将游戏跑向北京2008改成跳短绳(30″~45″,1′~1′30″)或跳短绳接力比赛来替代或改变练习形式:采用追逐跑、往返跑、结伴跑及键盘法和定向越野法等,或将开始的400~600m自然地形跑改成由各个小组长带队,利用学校的地形、花园、草坪、球场、楼前屋后等进行慢跑,学生的练习兴趣很高,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案例二:水平二(三年级)。跳跃:蹲踞式跳远;游戏:猜拳跨跳。

教学重点:踏跳时蹬地迅速有力。

教学难点:踏跳后保持一定的高度及稳定性。

为了踏跳时蹬地迅速有力,开始进行单、双脚前后左右跳,再进行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练习,这个过程看起来很实在,但如果没有手臂相应的摆臂动作的配合,完成动作的难度非常大,技术也难以形成。如果将教学重点、难点改成学生自制的纸炮放置在脚的前面一步,然后让学生猛踏纸炮并一手夹紧上提,另一手触悬垂物,这样引领性的练习可能会给技术的形成与体能素质的补偿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挖掘体育设施资源,着重拓展课堂练习方法

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如何根据所给的场地器材资源,设计出便于合理掌握技术技能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补偿技能与体能,是我们选择的第一捷径。

案例一:水平三(五年级)。教学内容:韵律球操;各种姿势的抛接球。

教学重点:学会篮球韵律操。

教学难点:几节绕环动作的熟练性。

本堂课的主教材是篮球韵律操,搭配教材是各种姿势的抛接球(江苏省省编教材的参考内容),为了更好完成主教材,开始将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进行自主练习、合作交流,为更好的完成主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主教材教完之后,接着安排的各种姿势抛接球,将球抛出之后腿脚要做一些相应的跳跃,如高抬腿、原地大步跳、跳转等,这里教者为了迎合篮球技术的教学,又不失搭配教材的作用,选择了用脚跳的双人“石头”“剪刀”“布”的自抛自接球比赛,这既是对球性的熟悉性练习,又是体验身体姿势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如何接住球,同时又是一个上下肢的协调能力的有机结合,这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特别是篮球技战术教学中尤为重要。

案例二:水平三(五年级)投掷:原地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游戏:袋鼠跳。

教学重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教学难点:由下而上的用力顺序。

教者开始安排了实心球操,之后安排了仰卧姿势的抛接球:就是一个同学仰卧地面双手持球头上向前面站着的同学抛球,再进行仰卧前抛球,上体坐起成坐姿将球抛给对方,然后变成跪姿的抛接球到站姿的抛接球,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理解上下肢协调用力的重要性。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安排了一个袋鼠跳抛接球,就是一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用双脚夹住一球跳过一定距离之后,双脚夹球收腹上抛,用双手接抛起的球传给对方后返回原地,对方接球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可以分组比赛,这既是发展学生连续跳跃的爆发力(通过夹球收腹举腿跳,要到最后终点时将球直接抛给对方,这样对腰腹力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多次体验上下肢协调用力的过程,又是合理利用器材,发展体能素质的一次拓展性补偿。

四、关注学生运动负荷,着重学生身体变化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的安排一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并与休息合理的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更有效的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强壮的体质、良好的体能素质绝大多数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不断的身体练习产生的结果,这就是合理增加运动负荷的理念所在。

案例:水平三(四年级)。教材:民族传统项目:跳橡皮筋;游戏: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学会几种跳橡皮筋的方法。

教学难点:协调、流畅的跳橡皮筋。

这是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展示课,教者以民族传统体育跳橡皮筋为教学的主线,在合作

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跳橡皮筋的练习,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观摩的人也深受启发。可接下来安排的搭配教材游戏“诗情画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利用橡皮筋编织组成像‘五角星’‘海星’‘山水’等一系列图案”,其创意非常明显(为了调节身心、激发兴趣),可是给观摩学习的人带来一种困惑,这就是体育课?这就是课改后提出的体育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这种没有一点身体负荷的练习到底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体能锻炼价值?“愉悦就能健康”?可别忘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如果教者考虑从学生身体练习、体能发展出发,选择另一种对学生锻炼身体具有一定价值的游戏,如用各种姿势的过障碍,有固定的、有活动的,学生跳过、跨过、匍匐前进、甚至打虎跳等多种形式,利用不同姿势越过不同高度障碍,那么这堂课不就更合乎“深入研究”“体育乐趣”“体能补偿”理论,把体育乐趣的原理搞清楚,让每个运动项目的学习都能体现该运动的乐趣特点,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和成功感的同时,学到了技术,掌握了技能,身体素质又有所提高,这不也就是想吃桃,跳一跳才能得到的愉悦之感吗?一堂体育课学生汗都不出,心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它对学生锻炼的价值有多大、体育课的意义又何在?课程改革还是一个有节奏(急缓有度)的过程,是要有科学实践的改革过程。“课改不能是式的、长官意志的、急功近利的、业绩工程般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课改怎么改[J].体育教学,2010.7.

篇2

一、四种趣味运球教学法

想要打好篮球,传运球是最基本的。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有的学生就减少了篮球兴趣,特别是女学生。有的传、运球没学好就急着想打比赛。但使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就会使学生对传运球也感兴趣。下面就介绍以下四种趣味运球教学法。

1.运球互指

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1)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没拍到球。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的学生,就离开场地,由场外的学生补进,继续游戏。如果班上学生多,可多划几个场地。此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球兴趣,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学生乐此不疲。

2.一人运两球(接力)

利用半个篮球场,运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从起点一直至终点。球若被运丢,则拾回从丢球处继续。若一手推,一手运球则从起点开始,重来一次。此游戏对培养学生左右手运、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3.运传抢游戏

利用篮球场内与之平行1米处划一线为(只许接球队员在内,其余任何人不许进),每队人数4—7人左右。游戏开始,在中圈跳球,获球的队通过运球和传球组织进攻,设法将球给本队的接球员,接球员接到球后,该队就得1分。同时守队则积极组织防守,努力断抢,利用运球和传球转守为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多者为胜。此游戏是在学习了运球,并介绍了传球或初步学习了传接球后运用运传球组织比赛。它对学生掌握运传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4.躲闪运球

在半个篮球场上进行。分成2组,一组在内4~7人,半场内每人一球进行运球,一组共三个球,把这三球滚或抛入圈中,击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击中或运球停止则出来,加入击球行列,至都被击中为止,换组进去继续进行。此游戏在运球基本掌握下才能进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和灵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理论课中的应用

传统的篮球理论课教学以教师口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低,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效果不理想。相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加入,不仅形象、直观、生动地讲述了教学内容,而且在大小、远近、快慢、虚实之间快速转换,大大刺激学生感官。不仅将教学重点可视化,难点简单化;而且将重点难点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动态地表达出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大大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技术动作教学中效果明显

语言只能让人们记得15%的知识,而“视觉+听觉”则能让人们获得80%以上的知识。在篮球技术课教学中,关键是要将高标准的动作示范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完美结合起来。有些技术动作,如运球,原地传球等,教师可采用镜面示范、分解示范、慢速示范等方法,再配以语言讲解,学生能更迅速地掌握技术。

3.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战术学习中的应用

创新是篮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新技术、新战术的创造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它不仅改变了用学生、运动员亲身做实验的局限,还可以更加方便地用组合、拼接、创意、改造等方式进行创造;同时使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加,并可以在理论上快速地阐述新战术、新技术。

4.现代教育技术下篮球教学过程的评价更加客观完善

篇3

一、四种趣味运球教学法

想要打好篮球,传运球是最基本的。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有的学生就减少了篮球兴趣,特别是女学生。有的传、运球没学好就急着想打比赛。但使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就会使学生对传运球也感兴趣。下面就介绍以下四种趣味运球教学法。

1.运球互指

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或者平地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1)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没拍到球。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的学生,就离开场地,由场外的学生补进,继续游戏。如果班上学生多,可多划几个场地。此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球兴趣,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学生乐此不疲。

2.一人运两球(接力)

利用半个篮球场,运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从起点一直至终点。球若被运丢,则拾回从丢球处继续。若一手推,一手运球则从起点开始,重来一次。此游戏对培养学生左右手运、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3.运传抢游戏

利用篮球场内与之平行1米处划一线为禁区(只许接球队员在内,其余任何人不许进),每队人数4—7人左右。游戏开始,在中圈跳球,获球的队通过运球和传球组织进攻,设法将球给本队的接球员,接球员接到球后,该队就得1分。同时守队则积极组织防守,努力断抢,利用运球和传球转守为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多者为胜。此游戏是在学习了运球,并介绍了传球或初步学习了传接球后运用运传球组织比赛。它对学生掌握运传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4.躲闪运球

在半个篮球场上进行。分成2组,一组在内4~7人,半场内每人一球进行运球,外围一组共三个球,把这三球滚或抛入圈中,击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击中或运球停止则出来,加入外围击球行列,至都被击中为止,换组进去继续进行。此游戏在运球基本掌握下才能进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和灵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理论课中的应用

传统的篮球理论课教学以教师口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低,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效果不理想。相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加入,不仅形象、直观、生动地讲述了教学内容,而且在大小、远近、快慢、虚实之间快速转换,大大刺激学生感官。不仅将教学重点可视化,难点简单化;而且将重点难点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动态地表达出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大大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技术动作教学中效果明显

语言只能让人们记得15%的知识,而“视觉+听觉”则能让人们获得80%以上的知识。在篮球技术课教学中,关键是要将高标准的动作示范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完美结合起来。有些技术动作,如运球,原地传球等,教师可采用镜面示范、分解示范、慢速示范等方法,再配以语言讲解,学生能更迅速地掌握技术。

3.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战术学习中的应用

创新是篮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新技术、新战术的创造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它不仅改变了用学生、运动员亲身做实验的局限,还可以更加方便地用组合、拼接、创意、改造等方式进行创造;同时使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加,并可以在理论上快速地阐述新战术、新技术。

4.现代教育技术下篮球教学过程的评价更加客观完善

传统的篮球教学注重学习结果,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这时的评价带有一定的建议性。传统的评价以据教学大纲或教师、课程编制者为标准,评价标准范围小,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标准更具客观性和灵活性。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篮球教学的评价随教学目标变化而变化,教学和实践过程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对先进篮球理论知识及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更高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已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有效辅助手段,从学生角度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体育老师角度看,有利于现代教学管理,有利于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所以,体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次改革,有效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及动机,深化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也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于初中体育课堂中,并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体育 应用

近些年,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大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推广使用多媒体技术。

一、初中体育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而想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则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有机的融为一体,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几乎任何运动项目的全过程。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多样化的放映特点以及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且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克服教师的自身缺陷

教师的年龄、特长以及个人喜好有时会对体育课的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够有效的克服教师的自身缺陷,更加全面的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进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1]。例如,女教师的柔韧性较好,在传授一些舞蹈动作时比较有优势,而可能在讲解球类课程时会出现一些问题,男教师则相反。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有效的克服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出现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将教师做不好或者做不清楚的动作直观、清晰的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此外,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加深教师对某项运动项目的理解及认识,提高自身的讲解能力,帮助教师更为轻松的讲解给学生。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反复的讲解及示范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动作,而过多的讲解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作为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中的兴趣因素,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具体的展示给学生,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例如,在讲解“篮球”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NBA的篮球视频,通过观看世界顶尖级运动员的篮球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单手投篮、三步上篮等动作的分解动作,体会这些动作的全过程。在室外教学时,鼓励学生模仿之前观看的视频动作。这样做,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去。

(二)恰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技术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够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受,恰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优化体育的教学过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从而优化教学模式,并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体育常识、健康卫生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通过语言讲授以及上网查询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收集丰富的内容,并且配上一些视频和动画,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这些知识点。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及探索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的理解教材并能够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实际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如何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动作。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动作的重点以及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的进行示范并着重的指出,在一堂课中需要多次重复[3]。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初学时,对于教师的讲解学生可能难以完全掌握,对于动作的理解依赖于观察,而完成该动作所需的时间较短,学生很难观察具体的分解动作。而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网上查找前滚翻的动作分解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模仿该动作。而对于一些重点及难点动作,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声音或视频展示给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再结合教师的行间指导,将轻而易举的解决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有效英语,能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可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推广多媒体技术,应用该技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义.浅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1.11(12):45.

篇5

【关键词】 英语 高效课堂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影响学习效率最主要的因素。内因起主要作用,只要感兴趣,一个人就会不自觉地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而成绩的取得又会驱使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选修七的第一模块讲的是篮球,我事先调查好了哪些学生擅长篮球,上课的时候就叫他们介绍一些篮球的基本知识和一些规则。他们很兴奋,也很认真地给大家介绍,当然也很有成就感。将选修七第四模块音乐的时候,讲到香港的哪些明星,我故意装作不认识他们的名字,学生们都非常热情地给我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中他们的兴趣逐渐培养起来了,自然就肯努力了。在领学生们背作文句子的时候,我先领着大家一起背,然后再找单个人背诵。背过几个之后,有的学生就开始溜号了。我就把他们分成男生女生两组。自己先站起来让教师提问,如果他提问通过了,就可以随便点对方的队员,对方队员答不上来,则替他值日一次;要是答对了,他还有一次机会再叫对方的一个队员。而被挑战的人没答上来的话,也可以叫任意对手,一样是两次机会,被叫的人答不上来就顶替他去值日一次。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很高。他们都为了不顶替别人值日或希望找别人顶替自己值日而努力地背诵。效率比平时高了好多。

2. 尽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它可以通过不同表现手法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课改后英语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特别广泛,贴近生活,时代性强。这样的教材使我们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增加了学生们的兴趣,但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对诗歌,地理,音乐,电影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比如在讲选修八的第一模块时,我们找了好多关于南北极自然风光和动植物漂亮的图片。当在课上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时候,学生们无不发出感叹之声,同时让他们记忆深刻。再比如在学选修六的《纳尼亚传奇》和选修七《雾都孤儿》之前,我们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看电影,尽管我们讲的只是一个片段。当然,我们也让学生们在放寒暑假的时候看英文原版的电影,他们完成这样的作业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样既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的他们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利用多媒体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容量大,可以做大量的习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说每节课前我们都会考单词,而每一本书结束后,我们也会考一百个单词。若一个一个地念就很浪费时间。所以我们都直接做成课件或投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 认真钻研教材

这需要我们领会《新课程标准》,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重点难点突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高中的学生一切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所以在保证课堂趣味的同时也要注重实效性。比如说,有一些词在大纲中只要求知道基本的含义就可以,如果教师讲了一堆意思,学生不但记不住,也区分不开重点和难点,时间长了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对课堂失去兴趣。这也包括留作业。留作业时不要贪多,第二天讲多少就留多少,否则,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你的作业自己打折,从而养成不完成你的作业的坏习惯。

4. 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习惯以及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采取何种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一节课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照顾到。但是,每个班级也有每个班级的特点,这个班级的特点就一定是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所以,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说,有的班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问问题会抢着回答,这样有些问题就可以让大家齐答,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加快了速度。但有的班级没那么活跃,教师怎么问也没有回答,这个时候要想了解他们的状况就只能叫单个人回答问题,齐答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当然也要考虑不同水平问题要叫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

考虑教法和学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双边活动都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引发学生学语言的兴趣,作业少而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实而快乐地度过每一个四十五分钟。

[1] 张友伟. 英语课堂活动的控制[J]. 山东教育, 2003.

[2] 肖之芳. 新世纪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山东教育, 2003(10).

[3] 孙亚玲.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篇6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难点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来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这些技术综合在一起组成多媒体系统,最终形成网络,进行优化教学。我们现在所用的教学媒体,如书本、模型、挂图、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及其与其配套的软件资料,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进行多媒体优化组合,在教学中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利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视频技术不但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图形, 而且还能够动态地演示出它们的变化过程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演绎、综合、归纳等抽象思维活动, 从而形成概念并掌握事物与现象的原理及规律。

    英语中有许多教学难点,特别是一些语法,学生总觉得抽象,难于理解,如英语动词时态的区别及应用,笔者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区分“Jack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和“Jack swims in the river.”这两个句子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笔者利用电脑在银幕上首先呈现一个男孩正在河里游泳,然后问学生:“Look!What is he doing now?” 学生们很自然地作出回答:“He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 当涉及到一般现在时态时,就连续设计出现几幅图,呈现男孩周末都去河里游泳的情景,让学生们经过仔细观察后,再提问:“What does Jack usually do on weekends?” 借助画面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并运用一般现在时态。接下来,银幕上再连续播放不同动作的画面,让学生根据图片迅速造句,并通过和正确句子的对比来查找自己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总结这两种时态中动词、频率副词和时间状语的区别及使用。最后,再呈现事先做好的对比图和看图说话练习加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so+主语+助动词”和“so+助动词+主语”是两个较难掌握的句型,我在教学时,首先设计Tom和Mary在篮球场上打篮球的动态画面,Tom对Mary说:“Pass me the ball.”而Mary说:“OK!”然后把球传给了他。这时,老师问:“What did Tom and Mary do just now?”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Tom asked Mary to pass him the ball, and so she did.”接着出现一幅Tom在弹钢琴的画面,并传来悠扬的琴声,尔后又出现Mary也在弹钢琴的画面,而且也是同样的旋律。我问学生们:“What are they doing now?”这时一名潜力生举手回答说:“Tom is playing the piano. So is Mary.”全班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于是,我趁热打铁告诉同学们,这就是“so+主语+助动词”和“so+助动词+主语”这两个句型的区别,“so+主语+助动词”表示“的确如此,果真如此”;“so+助动词+主语”用于肯定句,表示一种情况也适合于另外的人或事。

    以上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语法和句型教学的例子,下面来看一个多媒体教学应用于练习的例子。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You don’t know what difficulty we had ____ home in the heavy rain.

    A. walked B. walk C. to walk D. walking

    当我在银幕上显示出这道试题时,教室里热闹非凡,有选A的,有选C的,但是没有选D的。但当银幕上动态显示出几个人在大雨中艰难地向一座房子走去时,许多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They have difficulty in walking home.”这时,我话锋一转,现在我们来分析该句子的结构,“we had ____”是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difficulty,如果还原的话是we had difficulty,有同学马上说出了正确答案是D,这时我说:“对,此题答案是D,它考查‘have difficulty in doing sth’这种结构的变体形式”。

    这是几个运用多媒体突破英语教学难点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教学领域中,除了针对学生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以外,还存在一些教师合理安排方面的难点,如怎样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怎样组织实施多媒体教学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解决的问题。

    1.在不忽视其他媒体教学的情况下,把多媒体当作一种教学技术,适当地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我们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组织形式,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这就要求: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制作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制作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课件;另一方面,应该让广大的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是多媒体教学价值取向的构成部分。两者关系处理得正确与否,关系到两者的健康发展,影响师生的互相配合,影响软件的制作及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环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教学过程的操作步骤规划:规划课件使用的操作步骤,是多媒体课堂教学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授课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合理分配课件的使用时间,理清思路,认真规划课件的使用步骤,仔细考虑课件的运行、重复、结束等在哪个环节为最佳;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防止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一味追求时尚。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会因多媒体手段而被削弱: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还应进一步加强,否则,就会出现学生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却不知要学什么的现象。教师切忌在整个教学过程都站在教师的位置,机械地操作电脑,演示课件。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应以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如此产生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都不能替代的。经常听到一些人讲出“我的课件能‘放’多少多少分钟”,这种拿课件当录像“放”给学生看的意识不就是要课件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吗?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的,但它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始终是第一位的。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数学;应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作用

从整体上看,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作用主要有下述几点:

第一,丰富了数学教学形式。小学数学传统教学多采取“教师主动教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单一化教学形式,而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了“资源利用型”的自主浏览模式、“主题探究型”的延伸训练模式、“互动交流型”的合作学习模式和“远程协助型”的专家辅导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亦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第二,丰富了数学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包括一切信息化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工具,不仅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资源,还能够利用校园网络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比如,利用“微课程”实现课内外同步教学;利用“校际合作、远程协商”的教学模式,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共享。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借助“小微课”的“大智慧”,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挤出”更多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而“微课”的合理运用,则能够帮助学生在课下完成前置性学习,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为课堂上丰富的交流做好铺垫和准备,强化教学效果。以笔者教学实践为例,在讲授“轴对称和平移”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在教学前几天就搜集、准备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轴对称、平移”实例――升国旗,并将此现实场景制作成微课视频(微课视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实场景的再现为主题,一部分以PPT形式罗列概念、性质);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通过网络平台传送给学生,安排学生自主学习。随后,在课堂讲授知识点前,再次进行该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对“轴对称与平移”概念产生直观且感性的认识;接着,再向学生分别讲解“轴对称”的特点以及“对称轴”相关概念;最后,再以PPT形式一步步画出轴对称图形,演示相关图形的平移过程。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初步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同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习效果。

(二)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从教学手段到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例,在讲解“角”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将例题等教学资源保存到电子白板资源库中,利用电子白板提供的写笔及相关工具来演示量角器量角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边找边画边量,随时调用,表达重点即时呈现;此外,还可利用电子白板的拍照、缩略图功能和刷新功能,及时调出原始图来诠释教学中的难点,随时在课件上批注、写字和画画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不仅有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也能保障“黑板+粉笔”的灵活性。又如,在讲授“分数”相关知识时,可以把事先在WORD文档里设计的练习题直接导入到电子白板上进行练习,抓住学生喜欢“闯关游戏”的特点,按照难度递进来设计题目,并根据得分设计不同颜色标识,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喷桶自行喷涂颜色,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综合运用多媒体动态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数学学科重点难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较为好动,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集中,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将静止的书本理论化为动态的知识进行直观、生动的展示,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难懂难学的理论知识化为丰富、形象的画面和声音,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可先用多媒体演示下述情境:

(1)“学校饭堂购买了100千克白菜,吃了其中的4/5,那是吃了多少千克的白菜呢?”

(2)“一只鸭重3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2/3,那么这只鸡重多少千克呢?”

(3)“一个排球定价60元,篮球的价格是排球的5/6,那么篮球的价格是多少元呢?”

在多媒体演示中,要记得在“分率”下面点上一个点,在单位“1”的下面划上红色线条;在学生归纳出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后,运用多媒体配合音响发出音效提醒:单位“1”的量*几/几=几/几对应的量,几/几和几/几对应的量同时多响两次。如此一来,教学重点十分醒目,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三、结语

综上,小学生生性好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巧妙结合多媒体教学,将挂图、板书中无法讲清楚的抽象问题,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观察和思考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 体育课堂教学 优化 兴趣

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已成为高科技条件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体育学科也不例外,那么,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呢?现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 “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教学课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兴趣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例:在进行跳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腾空和落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身体前倾的问题。尽管教师反复强调其正确做法,但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了解身体前倾产生的原因及正确的解决方法,产生的原因一种是在助跑时,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当起跳时,起跳脚着板后产生的制动使得下肢向前移动的速度相对慢于上体,如果摆动腿和两臂的摆动不积极,就容易造成上体的前倾。另一种是起跳蹬地时,低头含胸,腾空后使身体产生前倾,针对这些原因,一方面重复电脑动画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到起跳的连贯动作。另一方面采用一些针对性练习。致使学生激情高涨,求知欲浓厚。

二、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难点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初学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进行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必然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提醒学生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并结合教师的指导可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

体育本身蕴涵强烈的美感和价值。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更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操,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且体育教学内容之多,技能之大,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通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运用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韵律体操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观看韵律体操的录像,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蘊,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及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现代教学手段将声、音、动作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响和情感丰富的讲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并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解“蹲距式”起跑时,用电视录像演示起跑的全过程,学生可加深对动作要领的领会,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用flash展示运动员比赛的四个环节。让学生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中的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这样始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难点、重点及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给出几组不同的挺

身式跳远的模拟镜头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从而得出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出挺身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课教学环境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诸多不利因素,处理好室内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从而合理使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优化教学环境。由于体育室内课理论知识较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与录相带、VCD光碟的部分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抓住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增强理解深度,激发学生向模仿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体育课堂教学变革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对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来说更应感到任重而道远,更应不断学习先进的电教手段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面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宏,王苏平. 略论电视教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1997,(04) .

[2] 王建民. 试论现代体育与电视文化[J]体育与科学 , 1995,(02) .

[3] 应国良. 电视媒体与现代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 , 2002,(06) .

篇9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思维的动因。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可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学习的目的。兴趣、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较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活生物课堂,我们需要把创设的问题情境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1 在新课导入处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课伊始趣亦生”,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往往能先声夺人,激发求知欲。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略举两例:

1.1 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学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创设各种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思维,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能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激素调节”时,我根据学生追星的心理,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学生熟悉的篮球明星姚明幼年时期的照片,让学生猜猜他是谁?制造悬念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再出示姚明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为什么姚明的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下子就找准了问题的切入点,把看不见、摸不找的激素形象化了。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1.2 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增添生活的活力。例如:在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清洁工清扫城市卫生的图片,再配以解说:清洁工每天都在清扫城市的垃圾,那么人体内部的“垃圾”是怎样排出的呢?轻松导入新课,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离他们并不遥远,使知识生活化,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兴趣油然而生,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就立刻营造起来。

2 在过渡环节处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于过渡环节处创设问题情境,使环节过渡自然,引导学生从一个兴奋点过渡到另一个兴奋点。例如:

通过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来创设问题情境,其中包括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等。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再结合实际的情境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关于“蛋白质的作用”我是这样处理的:出示材料:2008年9月,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不法商人用三聚氰胺作为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提出问题:不法商人为什么盲目提高蛋白质的虚含量?蛋白质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通过这样的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重点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重点、难点是一堂课的核心、精华,此处创设问题情境,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容易把难点突破,重点深化。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具体做法有:

3.1 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生物学实验即是生物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设置、呈现学习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通过生物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首先,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花盆、石块下容易找到鼠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假设可能与光照有关,那么就确定“光”为变量。完成实验后启发学生,除了光照外,花盆、石块下的土有什么特点?针对问题学生假设与湿度有关,那么湿度就是变量。以此为起点,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能从中提出许多问题,从中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学习效果会大不相同。

3.2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激素调节”时,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我是这样突破的:利用多媒体出示“蝌蚪加喂甲状腺激素和清水对照实验”的动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加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提前发育成了青蛙,我顺势提出问题:甲状腺激素有什么功能?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轻松突破了难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4 在新课结束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发散思维

于新课结束处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例如:

“跳板”延伸法,创设问题情境

篇10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舞台,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而恰当的问题情境是用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有效的问题情境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也是用来解决未知领域能力的有效途径。故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要。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探究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的编排,使用游戏、猜谜、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在教学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这样引入:“平时,都是老师考学生,今天就让同学们来考老师。”学生一听考老师兴趣倍增,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随便说一个数,老师能马上告诉你能否被2、5整除。”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出一些数,老师均迅速作出正确的答复。对此,学生感到很惊讶,老师怎么回答得这么快?到底有什么窍门?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想去探究。

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能探究。学生的好奇心,求知与很强,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打破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思维定势,变被动为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规律,为学生搭建探索的空间,营造主动“学”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获得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把学生带到篮球场,先让学生自由走一周,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再用卷尺测量并汇报测算的方法:长+宽+长+宽;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最后通过比较、讨论、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自信心,提高了获取数学知识能力,培养了自主探索与大胆创新精神。

二、创设有效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二)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三)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只有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