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病人的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病人的护理要点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a)-0152-02

门诊是医院对外服务的直接窗口,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医院的评价。门诊输液室是医院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着重要影响[1]。老年患者多属慢性疾病,输液次数较多且患者血流速度、血管弹性及血管闭合速度相较其他患者较为特殊,因此对老年患者门诊输液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对该院门诊部门320例老年输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自收治的320例老年门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56例,女164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0.5±6.8)岁。其中肺心病68例,脑血管病53例,糖尿病71例,冠心病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1.2 方法

在输液期间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门诊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有效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医院改善输液室环境,配备彩电、空调、饮水机等设备,提供杂志、报纸等。将注射室及配药室隔开,实现无菌操作,同时对患者进行实时观察。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护理人员真诚、亲切的对待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②门诊输液人员较多,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等现象,因此医院要保证充足的人员,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输液操作,避免输错、漏输等现象的发生。门诊部门是交叉感染易发生地,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保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在为患者输液后立即洗手,进行消毒。同时每天由专人对输液时进行消毒处理。③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精神及生理状态、焦虑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所得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身体及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安抚患者,并将输液时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证出现突况时,可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患者输液时间,医护人员可将输液知识、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④老年患者静脉管壁硬化、增厚、弹性低,因此医护人员在穿刺时,要先对患者预穿刺侧血管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与患者有效沟通,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速度依据患者病情、年龄、耐受力等进行。输液后,医护人员要正确拔针,避免出现皮下淤血及血管损伤,并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避免穿刺部位出现感染[2]。

1.3 评价方法

采用该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满分100。非常满意:90~100;满意:60~89;不满意:40~59;非常不满意:39分及其以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

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亦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n(%)]

2.2 观察组

患者接受门诊输液治疗平均时间为(3.25±0.82)d,参考组患者接受门诊输液治疗平均时间为(6.39±1.15)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107-02

【关键词】外科手术 老年患者 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 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口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老龄系数为8.59%,2000年已达到10%,成为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达到11.78%, 2030年达到21.82%[1]。从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约占外科手术病人的25%左右。老年病人独特的生理及心理条件,使老年手术病人更添了其复杂性及风险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老年外科手术病人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并安全渡过手术期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对部分老年外科择期手术病人实施个性心理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94例择期普外科老年手术病人实施了心理护理。其中男62例,女32例,年龄60~86岁。

2 老年病人的特点及手术期的心理变化

2.1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其抵抗力、代偿力、应激力等均较差,入院时除手术病症以外大都不同程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贫血、营养不良等。另外病人的手术病症也都较复杂和严重,如肿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等,给麻醉、治疗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 手术期的心理变化 由于病人特定的生理条件,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大多数病人病程都较长,认为即使手术也难以延续生命,对手术治疗顾虑较多,怕身体承受不住手术的打击,术中术后出现生命危险,或造成残废增加家庭生活上、精神上、经济上负担,因而对手术感到紧张和恐惧不安。我们通过术前访视、交谈及细致观察,本组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忧郁与渴望得到有效治疗的心理状态并存。

3 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本组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我科于术前一日由巡回护士和台上器械护士共同前往病房了解患者各方面情况,在交谈中仔细观察、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心理护理,对他们进行宣教和疏导,使病人达到生理、心理的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使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3.1 “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 焦虑作为困扰手术病人的主要心理因素,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所证实,紧张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2]。这些对于老年病人均会产生不小影响,焦虑是患者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引起焦虑的主要因素为不了解手术目的,受医护人员冷落和医院环境不适。护士在术前通过与患者接触,了解病人对手术的顾虑,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介绍手术简要过程,术中怎样配合等,使老年病人对手术做到心中有数,树立信心。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给予热情接待,主动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病人对手术室的陌生感。我们通过对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做有针对性的疏导,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和态度,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如一位65岁女性甲状腺瘤病人,入院前曾听人说该手术有可能引起声音嘶哑、抽筋,因此十分紧张与焦虑。我们在术前耐心地向她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配合要点,告诉她术中当医生喊“依”时,要跟着发音,同时让她知道,现在的手术医生技术熟练,这种意外是可以避免的。并邀请同病区已做完此类手术的患者与她进行交流,通过实例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感受及术后效果的体会,使她消除了顾虑,积极配合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3.2 “恐惧”的心理护理 手术对于病人来说是可以认为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目前由于手术前宣教工作跟不上,大部分病人对手术治疗了解不够,当病人知道要采取手术治疗时,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们处于高度的紧张恐惧之中,增加了术前、术中与术后配合的难度。本组一例泌尿外科终末期肾病的老年病人,需行左前臂A-V吻合内瘘术,住进泌尿外科前一直在进行血液透析,病程较长,经历了血液透析的痛苦,因而对将要进行的手术产生了恐惧心理。在医护人员耐心劝导下,该患者虽同意手术但仍未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于高度紧张和恐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导致血压剧烈升高,心率增快,达到无法手术的程度而只好改期。后来,我们手术室护士和经治医生一起到病人床前,向他介绍手术室有先进的监测仪器,在术中会一直进行监护,并有专职的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守护在身边,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被发现,而且该手术对身体没有多大危害,根据其本人的身体状况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并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当病人再次被接进手术室时,对医生、护士不再陌生,提高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巡回护士陪伴在他的身旁,主动与其交谈,使其放松,转移病人对手术的注意力,配合麻醉师尽快使其处于睡眠状态和麻醉状态,最终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3.3 “悲观忧郁”的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往往情绪悲观、忧郁、态度消极。认为年龄大了,不能和年轻人相比,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老年人心理负担重,生活上依赖性较强,我们对病人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家属要鼓励患者勇于接受手术,这也是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3]。如一位78岁胃癌的男性患者,其老伴已故世多年,3个子女都各自成家,加上工作繁忙,平时少有时间陪伴老人,使他倍感孤独。加上老人平时性情暴躁,与家人关系较疏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拒绝接受手术治疗。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找到了他的子女,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对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对病人康复的意义。家属转变思想后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当老人感到孤独时给予同情和安慰,并让老人知道他对家庭来说仍然是重要的。从而使老人又感到了家庭的温暖,愉快地接受了手术治疗。

总之,手术对外科病人是一种应激,因手术带来的心理康复问题对手术预后有直接影响,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术前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4],尤其是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术前对老年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实施个性心理护理,加上巡回器械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师的配合默契,使手术进程缩短,促进了手术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雷海潮.我国慢性病患病率的未来趋势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1996, 15 (10): 7-9.

[2] 刘振华.肿瘤预后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248.

篇3

[关键词]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尿潴留;腹部并发症;寒战

老年人有些重要生命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对麻醉和手术的应激以及术后后愈合能力都低于中年人,加上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此术后护理问题较多。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康复和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下面谈谈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病人手术后更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忧伤、敌对和孤独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给手术后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了解和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沟通,理解他们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态度应热情、耐心,以消除老年人由于手术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同时应重视老年人对信息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自我护理需求,帮助老年人建立价值感和满足感。老年人多数不喜欢护士包揽全部的生活护理,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形成消极情绪。临床工作中,我们应为老年人提供自我护理的机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诸如梳头、漱口、刷牙,自己按摩身体受压部位;理疗时让他们自己控制时间等,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找回满足感和自信心。

2重视内科病的治疗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如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等,而手术本身可诱发一些疾病或加重症状。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血糖症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

3寒战的护理

术后寒战是腹部手术后常遇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由于手术暴露体表引起散热过多,术中出血及大量输液,输血等冷刺激和对手术的紧张心理,使血汇重新分布,周围血管痉挛收缩而影响回心血量。老年人代谢水平较低,容易出现寒战,因此应做好保暖工作,手术后及时加盖被服或用热水袋保暖,各项操作都应集中进行,减少暴露患者的时间和次数。用阿托品0.01~0.02mg/kg静推或莫菲滴壶中加入,对寒战有良好的效果。

4尿潴留的护理

手术后输注大量液体,由于排尿习惯改变、麻醉、肌肉松弛,以及男性老年患者多伴有前列腺增生,所以术后尿潴留症状比较多见。护理上术后早期应指导患者利用条件反射练习床上排尿,让患者聆听流水声,热敷或轻轻地按摩膀胱区。必要时早行导尿术,解除患者痛苦。

5腹胀的护理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症状,老年病人由于消化功能差,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慢,因此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也可采用腹部热敷或频谱理疗等措施,促进蠕动恢复。另外低钾也可引起腹胀,应及时补钾。

篇4

【关键词】护士;应急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5-02

1 护士应急处置能力

1.1 何谓护士的应急能力: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敏锐的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的能力。护士应急能力包括护士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判断的能力、熟练的技能技巧和沉着果断的救护。护士应急能力的高低与其工作时间和经历有一定关系。

1.2 护士应急能力差的原因有:环境不熟悉,制度和工作流程不熟悉,技术不过硬,理论不能与实践有效相结合,临床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到位造成记录不准确、不全面。而急救技术是护士应急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若不能及时提供患者病情变化的准确信息、急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有效建立静脉通道、医嘱不能有效及时执行,将使患者失去抢救机会。针对护士应急能力欠缺的原因,制订培训计划,重点是加强急救技能与专科急救操作的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操作的成功率。

2 护士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

2.1 思想素质培训 尊敬老人的崇高美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2.2 业务训练 老年病房护士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护理技术,动作迅速,思维敏捷,操作准确,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在医生到来前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吸痰、心电监护等处置,为挽救病人生命争取时间,让病人家属、上级机关、医生满意。定期强化三基训练,专科培训,急救技术,如呼吸机、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等[1],平时有计划进行各种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通过停电、火灾、地震等的应急演练,熟练掌握流程每一个步骤,对科内布局和各种抢救用物了如指掌,心中有底上班才会临危不乱。

老年病房护士的临床专业知识应博专兼备,老年患者身患多种疾病,这就需要护士临床知识全面,不仅要掌握本科范围的老年病,也要熟悉老年病所涉及到的其他科疾病。通过三甲评审以后,科里都有完整系统的资料,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应急预案、不良事件的处理上报流程,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处理流程,各种急救器材的使用流程等,要求护士能够坚持系统自学,并通过参加科主任查房、病例讨论、听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和专题学习班等形式,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2.3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正确的判断力 老年患者的疾病症状具有不典型性、多变性、复杂性和难治性。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对疾病的变化、转归要心中有数,一旦发生紧急变化需立即进行有序、有效地抢救,把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程度,使本可避免的病情变化不致发展为不可逆。成功的护理在于把握个体差异,对老年病人尤应注意此点。学习每一类疾病的观察要点、方法,学会有计划、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病情,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准确判断出问题的性质。交接班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环,一定要在接班的时候仔细评估一下病人,心中有底上班才不会惊慌失措。

2.4 心理素质的培训 作为一名老年病房的护士,应当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将患者疾病、生理和心理联系在一起,制定全面而具个性的护理方案。由于患者既是高级干部,又是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护士尤其要有乐观自信的心理素质,不要自认为地位低微而对住院领导产生敬畏的心理,从而影响救治工作。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到不卑不亢。当患者病情危重或突变时,部分病人或其家人、身边人员,由于焦急、担心的心情和对医护要求过高的心理,护士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他们的不满,甚至批评、投诉。护士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要体谅他们的心情,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与病人家属发生正面冲突。要求护士要有“宽容、理解和忍让”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要学会搞好人际关系,专心致志地工作,经得住考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自我意识的调控,正确运用心理防卫机制,适时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2.5应急模拟演练 定期对老年人常见的危急症候进行模拟病例抢救,制定详尽的处置流程,针对护士各班次人员配备情况进行单人、两人、三人及多人模拟抢救。另外加强科室停电、火灾、地震等的应急演练,使护士熟练掌握流程每一个步骤,对科内布局和各种突发状况处置流程了如指掌。不定期抽考,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纳入每月的综合质量检查中,成绩纳入年终考评,用以检测培训效果,是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2]

2.6护理文书的书写培训 定期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培训 ,学会把所处理的情况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清晰的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2.7 建立二线备班制度 病人高龄,常在凌晨等时间出现病情突变。尤其在低年资护士、情绪不稳定的护士值班时和白天观察病人病情有可能突变时安排一名休息护士值二线班,以确保危重病人抢救处置及时,保证其他住院病人的正常治疗护理,避免处置不及时,引发护理纠纷,并且有利于新护士的尽快成长。

3 病人病情突变的应急处置

对患者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要认识到突发病情变化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危险,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首先是急,其次是程序规范化,就是先救命再治病,在医生到达之前,不能消极地等待执行医嘱,应根据病情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做好有预见性的主动护理配合。

3.1 简易流程 (1)立即将病人平卧,通知医生,测生命体征,并观察神志。(2)开放气道,松开衣领、裤带,给氧3-5升/分,必要时吸痰。(3)选择粗大血管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必要时建立双通道。在紧急情况下可先输上0. 9%氯化钠注射液,如无糖尿病,可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4)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发病时症状、体征以及处置内容,安装心电监护仪。

3.2 注意事项 (1)在确定有心肺复苏指征时行心脏按压,按压的力度、深度要适度,避免肋骨骨折。(2)动作敏捷,冷静、认真不惊慌失措,准确迅速执行医嘱。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3)急救物品平日严格“四定”制度,各类仪器保证性能良好。(4)尽量让家属、陪伴离开抢救现场。针对家属的提问谨慎回答,最好让科室领导、医生回答有关病情及治疗方面的问题。护理记录本应及时记录,妥善管理。(5)不在其他病人、家属前议论该病人,尤其是家属对治疗有疑问时。(6)抢救中执行口头医嘱应慎之又慎,需反复核对,必要时让第三人查对。待医生稍有闲暇时立即补医嘱,时间记录。(7)各种安瓿、输液、输血空瓶等集中堆放,以便事后统计、查对。(8)保温、降温措施的实施:冰袋放置位置准确,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接触,冰袋用毛巾包裹,以防冻伤;休克病人适当保暖,不需在体表加温,不用热水袋。

我科通过持续反复系统的学习和对护士进行多途径的应急能力培训,规范初步处置程序,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也提高了护士的“危机意识”。避免了护士在病人病情突变时手足无措,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高,各种突发事件处理快速、到位,较完善的对病人进行初步处置,同时加强病人的安全防护,减少意外的发生,得到病人、家属、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转贴于 233网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老年病人骨折;并发症护理

目前伴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人因骨关节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等,易受到外伤,发生各种类型骨折。由于年老体弱,多数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有赖于他人帮助,所以如何做好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尽快让患者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本文选择安徽淮北矿工总医院32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尽早康复之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折住院手术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50—80岁。根据病种分类;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9例,腰椎骨折、椎间盘脱出13例,肋骨、锁骨骨折3例;病人中长期卧床占35%,有12%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等。

2、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指导适量运动、饮宦护理等是贯穿骨折老年住院患者始终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为患者减轻病痛.进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尊重。

2、1术后护理:患者一般在手术后24h内伤口疼痛最剧烈,凡是增加切口张力的任何动作,如翻身、咳嗽都会使疼痛加剧。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必要时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人体质及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情况;观察患肢皮肤血液循环、温度、感觉、肢体肿胀、运动情况,对石膏固定或绷带过紧包扎,要立即检查松解,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度。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病人,要观察引流量、颜色、伤口流血情况,术后第一天伤口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2、2 治疗观察:病情观察对药物作用的观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对治疗中的患者,要掌握此药物的疗效及副作应以便观察治疗效果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骨折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变化不确定、身体素质差或病程长,易致并发症。因此针对病情发展向患者及时交待、强调危害性或意外情况重要。

2.3正确医嘱:强化查对意识,层层把关,保证安全。按医嘱执行是护士的职责,对医嘱质疑和把关是护士的义务和人道本职。由于工作繁忙、重复性强等特点导致思维的晕轮效应及定势作用,医生不易发现自己的缺陷或失误,尤其是关键字、用药量。遇有质疑护士须经医生核实后执行。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避免盲目执行医嘱。遇特殊、贵重药换批号,若与医嘱剂量不符,及时通知医生,供调整用量之参考,为一些患者保证用量节约开支。口头医嘱除急救、手术时外不予执行。执行时须复述强化或反问一遍以提醒查对、避免口误。

2.4活动指导:适量运动老年患者运动较少或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同时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需要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注意安全问题。做到行走、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可能障碍物,加用防护栏,防跌交及坠床,鼓励使用拐杖,以避免意外伤害。帮助并指导患者其学会轻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锻炼呼吸,如每日练习深呼吸4-6次,每次5 min;提肛法锻炼会肌肉等。

2、5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疼痛的原因,改变患者以为“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反应,应当忍受疼痛”的旧观念,告知患者术后疼痛虽然是手术的一种必然反应,但术后疼痛与焦虑、抑郁、恐惧、失眠成止相关,可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切口组织的氧分压和液供应。

2.6心理护理:由于老年人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经历、性格、文化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心理变化也不相同。所以要掌据老年骨折患者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首先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营养护理:患者年龄较大,脏腑功能低下,骨质疏松,局部血运差,骨折愈合较慢。加强饮食护理十分重要。患者骨折后,饮食宜适量,定时进餐,清洁,软硬、冷热相宜。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饮食指导应嘱患者低盐、低脂,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老年人又因牙齿脱落,咀嚼困难,食物应细软。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5.o软件,所有数据以(X土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和检验,以P

通过护理干预,32例老年人骨折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除2例由于原发病加重,自动放弃抢救外,30例均治愈、好转出院。

5 讨论

我们通过对本组老年骨折患者护理的总结,使我们认识到老年骨科患者的康复是一个较长时期过程。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促使骨折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干预,重点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理。提高了骨折患者护理的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范侠晖,老年骨折患者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05期

篇6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老年人又是健康保健的主要群体,药物治疗则是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1]。我科收治的疗养员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患有多种疾病,服药种类多,加之老年人由于受文化水平、年龄以及用药知识缺乏、自身功能衰退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凭经验用药、滥用药、不合理用药、错服漏服等问题,造成诸多不良后果,致使服药的不安全风险增加。本文就如何加强对老年疗养员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认真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进行探讨。

1危险因素

1.1老年人的自身特点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记忆力减退,极易造成误服、错服或重复服药。因老年人脏器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耐受能力降低,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1.2用药知识的缺乏老年人的用药知识有些来源于广告,一些虚假广告导致了老年人服药的不安全因素增加;老年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配伍禁忌等知识缺乏,对出现的药物副作用还以为是药量不够,又重复服药;老年人缺乏药物保管及变质鉴别知识,服用变质、失效药物使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因患病年久,自认为“久病成医”,凭经验自行服药;一药多名问题导致老年人重复服药,使毒副反应增加。

1.3患病多,用药多老年人由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用多种药物合并治疗,每日服药几种甚至十几种,因使用药物种类过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毒副作用增加。

1.4环境因素老年疗养员入院后,因环境的改变,外出活动增加,出现漏服、自行停服药物等现象,从而导致病情复发。

1.5人为因素医生询问病情不仔细,导致重复给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出现给药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剂量错误、漏给药等,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对需服药的疗养

员未做到及时监督服药等。

2对策

2.1健康教育安全服药取决于对用药知识的掌握,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使老年疗养员认识、掌握用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用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服药风险。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药物保管知识、变质鉴别、服用方法、服用时间、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形式上可根据老年疗养员需求的共性集体授课,对患相同疾病的老年疗养员可进行该种疾病用药知识的专题辅导,对年龄大、文化水平低、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的老年疗养员采取一对一个别指导的方式,对于老年人难以理解和过于复杂的用药知识如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则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要点制成卡片帮助掌握;对象不仅有疗养员,还应包括疗养员的家属,以便亲属在家庭中指导其正确服药。

2.2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定期开展安全讲评会,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疗养员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分析服药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进行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护理工作中坚持“三查八对”制度是保证安全的一种有效的防范程序,对“三查八对”制度的内涵进行详细分析讲解,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理解并正确操作,从而保证了疗养员的服药安全。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对于有疑问的医嘱,应加以了解,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非紧急情况,严禁执行口头医嘱[2]。

2.3实施个性管理口服给药时要严格查对,督促服药,并针对不同的疗养员、不同的药物,进行个性管理,做到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时间[3]。针对老年疗养员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等生理情况,护理人员应将药物按餐分放,定时发放,并用足够的水(半杯水)协助督促其服用,嘱其不可干吞;卧床者应先扶其坐起再服药,并暂时保持坐姿几分钟之后再躺下[3]。外出活动时,由两人提前检查核对疗养员需服用的药物,并分别注明姓名、时间、药名等,再由保健护士负责按时发放督促正确服用,保证了疗养员外出服药的安全。护士不仅是医嘱的忠实执行者,也是合理用药的实施者和保护者。应定期检查疗养员自带药物的保管情况,并及时和医生沟通,与医生共同做好药物管理事项。

3讨论

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对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医疗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护理管理者也应清醒的看到,护士对药学知识掌握程度与病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密切相关,而且目前新药、特药的迅速发展,护士原有的药物知识难以满足目前临床需要,如何来学习和掌握临床相关药物知识不仅是护士日常工作之所需,也是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之所需,更是保证病人安全之所需。

参考文献

1卢彩霞,王咏梅.老年病人安全服用心血管药物的护理指导.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2):28-30

2白月玲,马双莲.护理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4-16

篇7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居高不下。由于长期用力排尿,腹压加大,易并发腹股沟斜疝。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仍是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1],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斜疝的常规治疗手段。同期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长,加上多是高龄病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68例前列腺增生并发腹股沟斜疝患者,均一期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8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3.13+-10.26)岁。尿潴留者6例,双肾积水肾功能不全者2例。高血压43例,冠心病12例,有脑梗塞7例,糖尿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2例双侧腹股沟斜疝。

1.2 方法 68例患者均先取平卧位,先行无张力疝补片疝修补术。再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后,再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所有手术均由手术熟练者进行。

1.3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5+-27)min,平均住院时间(12+-4)d。并发肺内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前列腺腺窝出血1例,均经治疗治愈。未发生其它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①病情评估。要全面评估患者一般身体情况,由于是老年病人,要仔细留意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注意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多数有高血压,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防止情绪波动以致血压升高,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而有高凝状态的患者,如有过脑梗塞或有冠心病的患者可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因为术中或术后出血绝大多数是血管破裂出血,而一旦停用抗凝药物,出现脑梗塞或心肌梗塞或肺动脉栓塞,后果比出血更难处理。对有便秘的患者要给予易消化饮食,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有慢支的患者注意戒烟,注意术前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咳嗽,学会咳痰。把患者调节在最佳状态进行手术。②心理护理。患者要一期做两台手术,易产生焦虑、抑郁、多疑等心理。护理人员要针对其心里特点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安慰患者,用亲切温暖的话语给与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内容,使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及手术的可行性和微创手术的优点,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让患者配合治疗。

2.2 术中护理 ①术中要积极配合手术大夫,特别是疝修补结束前,即备好再次消毒器械及电切系统,以节约时间。②前列腺电切过程中,注意保持冲洗的连续性。③注意患者保暖。④电切时间超1小时,要适当按摩患者下肢。

2.3 术后护理 ①病人多系高龄,常合并有心、脑血管、肺部及内分泌系统等并发症。术后应常规使用心电监视监护仪,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智等变化。②对术中采用高压冲洗,手术时间较长,术中被膜穿孔或静脉窦(丛)被切破,冲洗液外渗显著者,术后应急查血清电解质,血常规,注意电切综合征的发生。[2,3]③持续冲洗。病人双下肢放平后,用胶布将导尿管固定于一侧大腿上,阴囊间垫一纱布。病人在持续生理盐水冲洗下返回病房。固定胶布于术后第一天早晨取下。持续冲洗的目的是防止手术创面渗血形成血块,堵塞引流管,因此,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十分重要,如有血块堵塞应及时清除,否则引起膀胱过度充盈,大量冲洗液经膀胱穿刺造瘘部位外溢至膀胱腹膜间隙,并刺激腹膜,引起病人腹痛、腹胀、呼吸困难等。冲洗液的速度,应根据冲洗液颜色的深浅而定。一般手术当日冲洗速度不应太慢,以免血块形成堵塞引流管。冲洗时间则取决于出血情况,绝大多数病人在术后第一日(不足24小时)即可停止冲洗,同时嘱病人多饮水。④膀胱痉挛的处理。膀胱痉挛表现为剧烈的下腹痛伴有强烈的尿意或大便感或涨疼感,亦是导致术后出血及导尿管引流不畅的重要原因。可应用镇痛泵,或给予杜冷丁75mg肌注或吗啡10mg肌注。⑤术后。TURP手术多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当日通常应平卧,次日改为半坐位。待停止膀胱冲洗后,可下地适当活动,最好有人陪护,以防病人摔倒发生意外,并逐渐增加活动量。⑥抗感染治疗。术后容易并发尿路及前列腺窝感染,并发急性附睾炎及肺部感染等,因此,术后应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⑦补液与饮食。手术当日一般不进食,常规补液,适量多给含电解质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有利于机体内电解质的调节。次日可进半流食,随后进易消化的普食。避免不洁生冷饮食、过分油腻不易消化以及刺激性饮食,以免引起肠道感染,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致前列腺窝创面出血。[4]⑧膀胱造瘘管及导尿管的处理。骨上膀胱造瘘,术后一般7天即可拔除导尿管。如有膀胱穿刺造瘘管,术后第一日停止膀胱冲洗,观察2-3个小时;如引流尿袋内尿的血色极浅,即可拔除耻骨上膀胱造瘘管。术后每天应常规作尿道口护理,用0.1%-0.2%的碘状液棉球清洁尿道口及近尿道口的导尿管,以减少尿道感染的机会。⑨术后应适当按摩下肢,或活动四肢,争取早下床活动,以避免下肢血栓形成。⑩注意斜疝切口敷料清洁,如有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留意切口有无红肿疼痛,及时处理。 11出院指导。术后第7天拔除导尿管排尿。拔导尿管前,应该向病人讲明,开始排尿时,可能出现尿痛、尿频、尿急及终末血尿等症状,尤其大便后,血尿可能加重,因此必须多喝水。饮水量每日不应少于3升。膀胱刺激症状多在1个月内逐渐减轻乃至消失。术后1-4周内由于电凝止血脱痂,有可能继发出血。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勿过分用力,必要时口服缓泻剂;避免骑自行车;注意休息,还应避免性生活2月等。3 小 结

前列腺增生并发腹股沟斜疝的患者并不少见,而同期手术治疗可同时治愈且可避免二次手术痛苦。术前的充分准备,做好心理护理,针对老年病人的特点,采取具体的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之一。术中积极配合,尽量缩短时间,是手术顺利的重要保证。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针对可能出现的手术后并发症提前进行预防性的护理,正确的出院指导是病人平稳快速恢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Walsh PC,Retik AB,Vaughan TR,et al.[J].Campell’s Urology(7th),2001.1511.

[2] Ann Chambers.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it does not have to be a mystery[J].AORN J 2010,75:156-172.

篇8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18—02

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人,通常意识障碍及精神障碍等症状,如果无人护理,极易发生意外,同时在护理过程中的疏忽也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在其治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1年2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120例,其中男性病例72例,女性病例48例,年龄在66-82岁(平均70岁)。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走失及其他差错的患者共23例,占19.1%。

1.2 护理干预 对于对照组患者只是基于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除了常规护理外还要进行相关的积极护理干预措施。

1.2.1 头痛 患有头痛症状的患者,要安排其住在安静的病房中;指导老年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使其放松心情;对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使其不再过分关注病情发展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患者病情严重时,可以适当地进行药物或按摩止痛方式。

1.2.2 意识障碍 当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症状时,要进行以下的护理方式:(1)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患者的病床清洁,帮助患者常换洗衣物。(2)对意识障碍的老年人要进行下胃管鼻饲的喂食方式,同时要保证食物富含高蛋白及高纤维等营养,还要补充适量的水分。(3)要时刻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状况。(4)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实时监测。

1.2.3 语言障碍 当患者出现语言障碍的症状时,要采取以下的护理方式:(1)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语言康复训练,鼓励老年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帮助患者克服害羞的心理,大声说话。(2)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增加对患者的性格及背景的了解,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比如适当的触摸及丰富的肢体姿势,这样可以帮助老年患者理解护理人员的关心与帮助。

1.2.4 感觉障碍 当患者出现感觉障碍的症状时,首先要排除是因为疾病导致的感觉障碍,接着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床铺时常保证清洁,避免身体的某个部位长期受压;把握好热水袋及冰袋的使用温度,注意每天需要用热水擦身,加速血液循环,同时还要对身体进行被动活动恢复。

1.2.5 运动障碍 当患者出现运动障碍的症状时,要将日常用品放到其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位置。同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疗养氛围。一旦病情稳定下来,护理人员就应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另外,还要保证患者的卧位姿势正确,锻炼老年患者的协调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之间的对比利用x2检验。P

2 结果 通过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状况都好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通常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心理状态都不够良好。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贴心的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的康复。喜欢与护理人员交流的患者借此宣泄自己内心的烦闷,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信心。而对于相对比较沉默的患者,则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引导患者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每名患者还要有专门负责其病情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帮助,掌握患者的情况,对患者的护理治疗进行指导。

3.2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老年人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时刻监测,包括患者的呼吸、意识等生命特征。另外,还要观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情况,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

3.3 积极处理合并症 如果患者出现合并症的状况,则需要在对其进行神经内科疾病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专业医生的帮助,在用药及饮食方面逐渐改善其并发症的状况。

3.4 强化护理安全 保证患者病房的安全性,地面铺设防滑地板,在床边设置防护栏,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要有专人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 叶钦清.从护理角度看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0).

篇9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沟通; 技巧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087-02

南丁格尔曾说过“要使千差万别的人能达到治愈和康复,这本身就是精细的艺术,沟通技巧至关重要。”[1]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感的过程,它可反映人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和修养,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通过有效沟通可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并获得患者的其他信息,使患者的要求最终得到满足,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之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年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同年轻人不同,对疾病的表现也有其特点,而不同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多数的老年人性格温和,易于交往,但有些老年人性格古怪,难与之沟通及交流,还有些老年人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同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使他们易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2]。因此,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采取有些的沟通技巧,增进理解,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全面的护理,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1 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1.1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的衰退而导致整个机体的调节功能衰退,特别是脑细胞的萎缩,大脑皮层退化,导致感觉功能下降。由于听力减退,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下降,以及视、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

1.2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心理性,表现为行为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有时甚至不近人情。他们喜欢周围人都尊敬他、恭敬他、依从他。一旦生病住院,就会产生依赖,需要家人及医务人员重视,一切生活均需要靠他人照顾。

2 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中存在的缺陷

2.1 语言失度,缺乏人文关怀 很多护士在与老年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对于老年人喜欢多问的特点显得不够耐心、仔细、细心、语言生硬,特别容易忽视形体语言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缺乏换位思考和情亲服务的主动性,礼貌用语常被忽略,不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和交流的要点,不注意特定个体、特定文化和不同文化间的差别,回答问题时简单敷衍,使老年患者产生不满或误解。

2.2 业务不精而导致的沟通失败 在护理工作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我们态度和蔼,但对患者的疑问解释得含糊其辞,操作技术不熟练等也容易引起他们的不信任,甚至反感,以致工作的小小不当也不能得到老年患者的谅解,产生不满,甚至纠纷,导致沟通失效[3]。

2.3 护士工作繁忙 现如今的医院护理体制,护士人员与床位比严重缺编,护士在日常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沟通的时间相对少,更多忙于日常治疗,文书书写及一些繁琐事情。

3 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3.1 尊重病人 心理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老年人。因此,关心和尊重老年人是建立友谊、增进沟通的基础。所以在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时,首先要做到满足病人对尊重的需求,称呼要得体,一般可用过去的职务、职称称呼。其次,在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要认真积极倾听患者的诉说,启发他们谈问题,甘当“配角”,不可中途打断讲话,不可东张西望,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对谈话内容的重视。这样病人就愿意与你交谈,有助于发现患者的实际情况,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3.2 掌握好沟通的方式

3.2.1 语速要慢 因为老年人反应慢,所以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语言要柔和悦耳,平和且沉稳,说话速度适当减慢,说完一句要给一定时间让老人反应,切忌催促。说话语调千万不能生硬、粗暴、语调过高会让病人感到刺耳,容易引起病人反感[4]。

3.2.2 简单、重复 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注意语句简短,一次交待一件事情,以免引起老人的混淆。对典型絮絮叨叨的老年患者,护士要平和、温柔,要有极大的耐心听取病人的叙说,然后给予一一解释,以消除病人焦虑心理。

3.2.3 非语言沟通 (1)自信与微笑。有人说:“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这话颇有道理。笑既可以帮助减轻与压力有关的紧张和疼痛,又可以增加护士为病人提供情感支持的有效性。护士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爱心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剂。当护士带着真诚关切的微笑与病人交谈时,对病人的安慰可能会胜过良药。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姿态,态度要从容镇定、充满自信。护士的自信,可使病人有信任感。反之,一个没有自信和微笑的护士,会使病人敬而远之,不愿意接受与你交流。(2)亲切触摸。触摸是人类情感表露的方式之一,也是护患交往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为了鼓励和安慰患者,,护士可以采取轻轻的抚摸,使不安的患者安静下来。适时的抚摸可使患者获得被关心、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护士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翻身、扣背、按摩,患者可产生温暖和亲切感。手术患者一般不希望更多的声音,护士除了轻声安慰“别紧张”还可以触摸患者,使患者增加安全感,消除紧张恐惧情绪。这些无声的动作都将倾注着护士的体贴。(3)倾听。倾听不仅是指听到对方说话,这样一种单纯的生理过程,而是生理的、认识的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倾听,并保持目光的接触,得体的姿势,用柔和的、整套的眼神和病人交谈,必要时可通过点头或语言使谈话继续。如“是吗”“嗯”“喔”“知道了”或者“今天听了你的情况,我对你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们下次再交谈。你不要着急,我们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恢复健康”。认真倾听是护士对患者关注和尊重的表现,有助于护患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3.3 把握沟通的时机 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彼此间身心感受也最多。因此要把握每一次与患者的接触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护士可以床头交接班、晨间护理、入院宣教、打针、发药、基础护理时融洽沟通的气氛,坚持不懈,主动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当患者愤怒时,应先分析原因,消除误会,使患者满意,待心平气和后,再进行沟通;当患者不合作时,护理人员切忌指责或表示不满,分析原因后,应给予积极疏导,找空闲时间进行交谈,使其配合治疗;当患者态度冷漠时,应多做解释性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使护患关系更融洽;当患者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时,护士应同情,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总之,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想法,使患者双方在情感和心理上相互沟通,促进彼此了解,取得患者信任。

3.4 关于回避、协调矛盾 老年患者慢性病较多,住院时间较长,有的干脆以医院为家,由于病人身体、心理有退缩行为,老人之间在一起常为一点小事生气、闹矛盾。在与病人交流,接触到病人之间的矛盾时,应用安慰语言,积极引导病人向促进健康方面想。万万不可直接入到矛盾中,不评论矛盾中的谁是谁非,语言语调,点头的表示不可随便使用,以免引起误解,使其认为是找到知音,因无意识的点头、微笑等动作,都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认同,致使矛盾越积越大。

3.5 理解病人 护理工作是对患者的身与心、体与灵的护理,同情和理解是沟通人们内心世界情感纽带,没有宽容和接纳,交流只能在表层进行。由于疾病使老年患者身体各方面精神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正常情况下的自己,有的病人变得焦虑、抑郁、固执、狂躁、蛮不讲理,甚至会对护士横加挑剔。因此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应以宽容和理解,应以换位的方式理解对方的情绪。对于情绪急躁的有心理压力时,常表示发怒,遇到这类问题,要冷静对待,不要过于计较,表情上不要流露不耐烦或反感,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以病人的角度思考,努力去理解病人的态度。因为他发怒、用言语伤害人、有意贬低人,可能是在发泄,并不一定是针对你。从他无理的一面到合理的一面,从他冷酷中看到他的软弱。用我们自己的爱心,尽职和真诚,使患者感受到在为他排忧解难。表示出理解和同情,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发泄。注意交谈时自己的情感始终要跟随病人的情感,要有意识拉近护患间的情感距离。

3.6 良好的护理道德修养及操作技术 护士应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老年患者充满爱心、耐心和诚心。良好的技术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护士应注意自身的技术培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娴熟的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并与语言交流是相辅相成的[5]。当护理技术尚存缺憾时,完善沟通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是弥补缺憾的重要手段,娴熟的技术又可增强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也由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打针送药、翻身、扣背”等技能性活动,而是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所以要求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还要有心理护理能力。护士如没有恰到好处的沟通技巧,面对患者时就会感到无助。怎样面对患者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职业护士的挑战,因此,护士要加强学习锻炼,多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锻炼,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6]。另外,平时还要学习多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和肯定,增强亲和力,把握护患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沟通效果,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翁平.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1395.

[2] 王芬芬.社区护士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J].当代医2007,12(131):138-139.

[3] 孙瑞卿.门诊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4):59-60.

[4] 吴娓星.护士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J].蛇志,2004,16(4):77-78.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71-02

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深入到医学的各个领域,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特收集我科2006年6月~2006年9月60名住院老年患者(>60岁)在输液中常遇见的问题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60名患者,年龄61~83岁,平均73.2岁,男34人,女26人。穿刺困难者37人,占61.67%;易渗液者35人,占58.33%;不配合治疗者14人,占23.33%,出现药物副反应或输液反应者9人,占15%。

2 原因分析

2.1 穿刺困难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和机能上均出现不同的衰老特征,加之疾病对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穿刺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困难。

2.1.1 血管不易固定,针尖进皮后,血管随针头移动、弯曲。由于老年人血管内皮增生,中层纤维化和透明变化,使血管发生狭窄甚至闭锁。分子水平研究发现,肺血管纤维中弹性蛋白mRNA的表达随年龄增加而降低。61岁以上老人的弹性蛋白mRNA表达明显下降,即血管弹性下降[1]。加之皮下脂肪减少,组织失水,皮肤松弛等,均可造成上述困难。

2.1.2 找血管困难,即使找到,穿刺成功的把握也较低或维持时间不能保证。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这些老年人的多发病、慢性病,使部分老年人常常处于长期的药物治疗中,血管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疾病本身造成的组织水肿;还有生理老化的特征,如静脉血管蛇行迂曲、硬化,均可使供穿刺使用的静脉血管明显减少。

2.1.3 充盈度差、回血缓慢。在部分老年患者中,由于疾病造成的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环不良或进食少等,使血管充盈欠佳,加之衰老形成的血流缓慢,穿刺时直接表现为进针后回血缓慢甚至不回血而误认穿刺失败。

2.2 渗液

2.2.1 肢体活动过多老年性不自主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频、老年性健忘症、痴呆、因疾病而造成的痛苦、烦躁或意识障碍等,均可引起患者肢体活动过多,加之看护不周,均能使针头滑出,胶贴脱落而渗液。

2.2.2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如进针点选择在关节活动处、虎口处等。

2.2.3 皮肤过于松弛远离穿刺处的同侧肢体关节活动或穿刺肢体拖拉,也能因牵拉皮肤而致针头滑出。

2.2.4 非人为因素由于老年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

2.3 不配合治疗

老年患者的精神、情绪和心理应急障碍在临床上十分突出,部分老年患者在心理应急障碍条件下,性格和行为反常,甚至完全失去理性,在治疗上直接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或抗拒治疗[1]。由于疾病长期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信心;由于孤独失去生活的希望;由于经济压力而无奈无助;由于病退形成的失落感,还有丧失亲朋好友和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等,均可造成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增加、恶化,导致沟通困难,依从性下降。

2.4 输液中的不安全因素

老年病人生命器官衰老,功能减退,在应急状态下,生理储备不能像年轻人一样满足需求,生命器官代偿功能明显下降和不足[2]。

2.4.1 易出现输液反应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若过多过快输液易诱发心衰或肺水肿;并且由于抵抗力差导致静脉炎发生机会增加。

2.4.2 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肝功能和酶系统活性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而引起延迟药物反应,又由于肾功能减退,延缓了药物排泄,加大了药物中毒的危险[1],其他不良反应亦增多。

2.4.3 其他因素老年患者易发生坠床、跌倒及烫伤等。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沟通艺术,帮助并参与建立完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医护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采取尊敬、主动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并贯穿护理的全过程,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

3.2 做好健康教育

实施对象:患者本人及陪伴者。内容:输液目的、药物名称及可能的副反应;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注意事项;一般故障的紧急处理方法等。陪伴者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应重点对其进行教育。

3.3 苦练输液技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充分认识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透彻理解、掌握穿刺要点:选择血管时尽量避开关节和虎口处;有计划地使用血管;固定好胶贴,必要时夹板固定;对少量输液者,可充分利用手背部及掌指关节血管,行离心方向穿刺;对水肿较重者,先行局部按压使水肿暂时消退,而后快速穿刺;对血管充盈不佳、硬化者可热敷。此外,尽量避免下肢过多过久输液,以防静脉血栓形成。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输液反应。

3.4 输液过程中,加强用药监护

动态观察老年患者的意识、情绪变化,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及肢体活动情况,饮食及大小便情况,重视患者主诉。

3.5 加强巡视

输液过程中,增加巡视次数。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情况、静点速度。协助完成患者生活所需。对年高体弱者加用保护用具。

3.6 其他

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尽量避免在输液中使用利尿剂或过多饮水。积极推广护理新技术,如有选择地使用静脉留置针。管理者重视老年患者输液中的问题,注意培养、选用一批业务精、品德良、学识广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员,是完成上述工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念秋,吴善.现代老年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1,106,76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