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思维逻辑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锻炼思维逻辑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锻炼思维逻辑的方法

篇1

1、对事物产生好奇,提高想象能力:从小开始树立一个好习惯,对事物产生好奇,从而使大脑处以思考状态,思维能力也有所改进,有所增强,慢慢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2、训练心算能力,激发大脑活力:遇到比较简单或一般的题目,训练心算能力,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激发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出一份能够快速转变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多参加辩论赛:辩论赛不仅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是培养和锻炼口才的地方,相当于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4、多看一些推理电视剧,培养推理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些关于推理的电视剧或者小说,都对于逻辑思维的锻炼,都有一定的作用,从事物的一点小细节去推断事情的发展,慢慢锻炼自己的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思维性,其实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教授学生们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们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解决数学问题上都有很打的帮助。在一般的教学中,学生们的逻辑和思维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在所有的教育中也没对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做出明确的锻炼方法,那么这就需要老师自己去摸索。小学生正处在快速生长的时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在这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就最适合不过的。那么老师可以通过引入游戏的方法来激起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扩展知识,让学生们自己的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锻炼学生们的逻辑和思维的能力。

在游戏中,老师设定的问题应该留下一些适当的空隙,让学生们觉得或许还有别外的集中答案。比如:游戏中老师设计一个简单的迷宫,让学生们从入口走道出口,其中有几种不同的走法,然后多找几位学生老游戏。这样不同学生就能发现不同的道路,学生们看见之后就会思考,还有没有别的路能走。这样就充分的让学生们进行自我的的思考,去观察和研究,这样就锻炼了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逻辑的能力,这样长期的锻炼学生们不论面对什么事情能有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想。

游戏中老师要保证学生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

篇3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实质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思考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发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让问题在自己的头脑中先有一个具体的思维框架,最后经过互相讨论和交流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实质,好多学生遇到比较复杂难懂的应用题就望而生怯,读过一遍题干之后,就以“不会做”、“看不懂”等字眼搪塞过去,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遇到比较难解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实质,对问题进行层层分析,采取有步骤、有条理的解决方法,可以针对问题自我提问,促进问题的解决,比如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应该分为几个步骤?这个数字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可以逐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与进步。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逻辑思维的养成

1.熟读题干,细化问题解决步骤

要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学生做题思路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问题的题干,弄清问题的实质,之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中,分步骤解决问题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把问题实现模块化的处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增强。例如:6×8×5=?这样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特性,可以先8×5得出十的倍数,再进行计算把问题简单化,再进行计算,这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加强习题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通过加强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习题训练,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加强相关原理习题的演练,而且在课后作业及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指导和监督作用,适量的加强学生的习题训练的力度,之后对问题进行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694+2606=?这样的题目,按常规方法是直接相加,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题目进行拆分,694+6=700,700+2600

=3300。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是提高逻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

3.实现练习难度阶梯式变化,强化学生逻辑思维

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要对练习的难度进行阶梯式的变化,根据由易到难的变化规律,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调整,在不同题型、不同难易程度的的习题训练过程中,逐渐的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算能力的差异,设计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使学生整体的数学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问题一个又一个的得到解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可观的提升与强化。例如:在传授角、线知识时,可以先利用教具进行传授,再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有这些知识特性的物品。比如,地面与门都是直线,那形成的角就是直角。不断的以趣味性的知识,来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强化学生逻思维。

三、注重个体差异,启发不同的逻辑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注重个体的差异,启发不同层次的逻辑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每个班级由几十个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组成,由于个体的差异,使得学生对教学理论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较大,一种问题往往有多种解答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和理论时,要因材施教,不能局限解题的思路和模式,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自己的思维习惯对问题建立正确的思维框架,最终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用心完成课程设计,巩固和深化逻辑思维

通过以上的习题训练、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众多学生已经在脑子里初步形成了一套逻辑思维,为了促进思维习惯的养成,使逻辑思维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做到瞻前顾后、合理规划、认真落实。所谓瞻前顾后,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新课程之前,要带领学生去温习和回忆上一节学过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再联系本节课要讲的理论知识,使得课本的知识实现紧密的串接和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脑海里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框架,不仅能够加深印象,还能够促使学生灵活的应用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规划,指的是教师要对上课的内容和习题的设置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把知识内容模块化处理,使知识点以直观、简便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益于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认真落实,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任务及课外习题演练能够认真、严格按照正确的思路完成,单凭课堂的45分钟,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全部掌握和消化,对于一时难以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课后的练习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思考方法;解题效率;解题思路;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就要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得到良好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这样科学化的数学教学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为后的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重锻炼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和技巧,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升解题效率,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面就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在教学中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学生要学会运用未知数的式子,用其表示数量关系。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这样表示数量关系,甲数为X,乙比甲的2倍还多5,那么乙数是多少?又比方植树队要植树2000棵,一组每天植树m棵,二组每天植树n棵,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植树几天可以完成植树任务?两个植树小组共同植树3天,还差多少棵树没有植完?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学会结合实际的数量关系,将已知数和未知数进行联系列出代数式。例如:一条丝带长10米,用这条绳子系了8个蝴蝶结以后,还剩下6米的丝带,平均每个蝴蝶结要用X米。通过以上的描述,使学生列出相应的代数式:1.系8个蝴蝶结要用多少丝带?2.一共还剩下多少米丝带?

那么,在以上的训练中,我们也可以将其反过来进行。学生可以结合代数式表达出数量关系。例如:小明家和小华家相距4000米远,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家里出发,两人相向而行,12分钟以后小明和小华相遇,小明每分钟走200米,小华每分钟走X米。通过以上的阐述,要求学生说出12X表示什么?200+X表示什么?(200×12+12X)表示什么?(4000-12X)表示什么?(4000/12-X)表示什么?4000/(200+X)表示什么?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升解题效率

在数学应用题中主要采用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那么,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是采用顺向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思考方法上属于一次重要的挑战。因此,一定要重视小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三、通过解题思路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题的主要难点就在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固然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学习困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小学生缺乏相关的锻炼。在实际学习中,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不会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在问题面前学生束手无策。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应用题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这样的学习现状,我们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中,突破应用题的教学难题。教师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可以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变成具体的步骤,学生根据这个步骤进行解题,这样不管遇到再难解的题,学生也可以通过解题步骤对其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找到突破口。

首先,在接触一道题前,要进行读题。通过读题对该应用题进行初步的了解,抓住题中的主要条件,将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区分开来,同时找到主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起到误导作用的,读题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对整个应用题的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就要对其进行标注,将重点和有用的信息进行标注,从而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后要结合题中已知的数量及关联,运用画图的方式将其直观地表现出来。最后,在对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和解答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其进行阐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该题的理解和解题的过程,还有在解题的中的逻辑思维。通过这样具体化的解题步骤,使复杂的应用题变得简单具体化,学生在这样的解题方法中,通过读题、做标注、画图、讲道理,将应用题进行一步一步的具体划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有效地方法,使教师和学生达到数学学习中的双赢。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习中的重难点,一直以来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在数学应用题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升解题效率,训练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红英.浅谈列方程解较复杂应用题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4(02)

[2]易耀明.浅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J].抚州师专学报,2000(04)

[3]应翔敏.优化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篇5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是否会束缚想象力,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一定要“讲逻辑”?采访中,也有家长认同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但并不清楚“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网友黄炯林说:“‘逻辑’是个外国词儿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祖宗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逻辑呢?”

哪些方法简便易行?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阿芸比较认同对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训的观点。阿芸说:“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不知道解决问题时该从哪里入手,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棘手的问题时,马上就手忙脚乱了,感觉很无力。”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了,有这么多培训从小就可以参加。不过这种培训班也挺贵的,动辄几千块呢。不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最好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又实用,又省钱。”

专家看点

科学思维是成才关键家长究竟要不要帮助孩子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呢?知名心理学专家肖计划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

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 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 ——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篇6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1)12-45-02

0 引言

高等教育既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能力指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校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人才。c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般课程无法比拟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抓住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以下几个环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前提

c程序设计是一门有很强的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前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需要和已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概念具有确定性,即具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调概念界定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定义、限制和概括),将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样,在教学环节中还要注意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讲到指针变量时,已经具有了普通变量的知识,学生可以依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指针变量就较容易了。

教师应创设情境,精选案例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驱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数组时,通过“报数问题”中出队序列的产生作为案例,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去积极思考。例如编程最重视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就空间复杂度而言,数组长度就不能定义太大,最好的方法是将数组想象成环状结构。这样使学生不得不想办法去处理数组下标的特殊变化,再如,通过引入大家熟悉的时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13点钟也可以说成l点钟。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分析、归纳,从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

2 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保证

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所讲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逻辑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练习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易梯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从普通变量到指针变量,从单向链表到双向链表等。

在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由于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和结构各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培养、调动学生学习_--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课堂气氛的活跃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我们尝试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多种直观、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生动感人的具体素材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讲到数组中对数据的排序问题时,应采用启发式和课件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课件中生动的动画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也能把排序的过程详细展示,这样能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

搞好教学的关键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也是情感与逻辑结合的过程。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要有老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以丰富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幽默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生动有趣的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饱满的热情能感染学生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此情景下,兴趣浓厚的学生将会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唤起创新意识,从而实现逻辑思维的培养。

计算机编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以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c程序设计又是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许多学生是初次学习计算机编程。常用的方法是多找一些逻辑分析性的问题,专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七兄妹问题(根据下面已知条件判断七兄妹的性别)。条件1.老二有两个弟弟。条件2.老三和老四都有两个妹妹。条件3.老五和老六都有三个哥哥。条件4.不算老七,男女一样多。

分析:根据条件1知道老二有两个弟弟,有三个妹妹。从条件2得知老四一定是男孩,否则,他不可能与老三有相同的妹妹数;再综合条件1老二应有三个妹妹,说明老三一定是女孩。再看条件3,首先,老五有三个哥哥,则老大和老二一定是男孩,其次,老六也有三个哥哥,则老五一定是女孩。最后再看条件4,可知老六也是女孩。那老七呢,再来看条件1或2,老二、老三、老四的妹妹已经够数了,因此老七一定是男孩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搜集一些像这样的资料。或者根据当前学习内容来刨设情境,设计一些富有逻辑性的思考题,来吸引学生学习,并使学生按思考的程序去探求新知识。逐步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目的。

在实际编程中,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应鼓励学生尽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比较不同算法之间的区别。这样做有利于拓展和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编程将变量A,B,C中的值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

算法1 if(A>B)(T=A;A=B;B=T;)

if(A>C)(T=A;A=C;C=T;)

if(B>C)(T=B;B=C;C=T;)

算法2 if(A>B)(T=A;A=B;B=T;)

if(B>C)(T=B;B=C;C=T;)

if(A>C)(T=A;A=C;C=T;)

分析:算法l是正确的,这是比较明显的,而算法2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假设当A,B,C的值依次为3,1,2时,排序后结果是1,2,3,是正确的,但如3,2,1时它们的结果依次为2,1,3。可见,算法2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思维错误。如果把算法2改为算法3则正确了,但是一般学生就不太容易理解,因为看到A和

c并没有比较,能实现,并且A和B又比较了两次,不是多余吗,去掉第一对比较是否可以,学生们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老师按分区间分析讲解,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算法3 if(A>B)(T=A;A=B;B=T;)

if(B>C)(T=B;B=C;C=T;)

if(A>B)(T=A;A=B;B=T;)

实际编程中,语句的先后顺序、循环、分支的判断条件等也经常是引发算法错误的原因,要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精心组织问题。或者在教完一个例题后可以通过变化条件或问题形式等,将例题作适当的延伸,也可以变换题目,从一个问题拓展到另一个问题,使学生完整地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以例题为线,真正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按思考的程序去探求新知识,进行正确分析的习惯。

例如:在讲完求一个数的阶乘10!,接着问求1!+2!+……+10!。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由于当时还未学习循环的嵌套,所以提示学生采用n!=(n-1)!*n的原理来分析。

3 科学的课后安排和评价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补充

课后安排是教学的延伸,科学的课后安排不仅可以巩固已学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科学的课后安排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课后题目应与本节课内容联系紧密,或者相似;

第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扩展性;

第三、对后续章节可能有一定的导向性;

第四、提供多个不同难度的问题,供学生选做;

第五、问题蕴含逻辑性。

我们尽可能遵从以上指导性建议,并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合理安排具有一定逻辑性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上节课后安排的作业,在下节课上适当讨论并总结。多位同学对同一道题目的思维方法有所不同,所以编写的程序也有区别,有些同学的思维方法可能非常出色,有必要给所有同学展示,并讲解,这样不仅鼓励了那位学生,而且能让所有同学了解到更好的方法,也激励了其他同学探索的积极性。总之,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不要总认为课后练习天经地义就应该是学生在课后的书面作业,而抱有完成与否无所谓的态度。课后练习更多的应该是教师课前、课堂、课后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师生在下次课堂上共同完成的作业。

改进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

对教学进行评估,主要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1)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学生网上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等。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以促进教学。(2)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中,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实验、课堂考核、考试、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科学评价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高中数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且大量的创新教育素材,并且高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最有力的工具。如果想要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增强,那么就需要对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加以构建。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目标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加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和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绝大多数的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的数学知识,但是却没有形成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更无法谈及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和发现问题了。普通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学大纲当中明确的规定,必须对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切实的培养,明确的要求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增强,并且逐渐的学会将实际问题有机的转变为数学模型,从而采用有效的数学方法加以判断、探索、检验、运算、猜测、证明,从而使问题能够得以合理的解决。高中数学教学的诸多要求不仅与数学自身的发展需求相切合,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高中的数学教学不但应当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并且还应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对学生自觉、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处理以及考虑日常生产、生活所遇到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最终逐步的形成正确且科学的思维品质,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培养出具有探索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建设性人才。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1.重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教育

高中数学教师不但应当对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加以注意,还应当注重数学知识学习当中的思想方法,要对学生的良好数学品质和数学能力进行充分的培养。与此同时,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按照科学的、正确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来对数学对象所具备的属性进行推理论证、抽象概括以及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这便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当中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及开拓性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人员应当始终坚持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导向,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加强。

2.落实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高中教育一直大力倡导的是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充分的表明,目前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数学试题的能力要求偏高时,学生便无从适应,这便有效的反映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弊端,说明高中数学教学并没有真正的落实能力的培养,这便需要高中数学教学人员在实际的培养操作上加以有效的改进。数学能力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自发的发展和形成,尤其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将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有机的转变为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充分的挖掘和暴露,并且沿着他们的思维轨迹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将数学知识学习的盲目性克服。在将学生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应当积极的指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归纳总结出发挥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和效应,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将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研究过程中的思维层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实践,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那么高中数学教师就应当适当的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为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是现代化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重视的突出表现,当今社会更加重视人才的能力,因此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与社会发展相切合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表达能力加以充分的发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借助于实际锻炼以及实际操作,提高自身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大量发挥创造性的时间和机遇,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创设出了能够锻炼能力的平台,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信心和认知,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积极的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尽快的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进步,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仇瑞雪.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浅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6).

[2]侯英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及其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1(12).

[3]农云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创新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2(6).

[4]阳洁.浅析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

篇8

一个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接触到的知识越趋于抽象,对于逻辑和复杂概念的把握能力越强,说话表达的逻辑性越强。

2、阅读,注重慢读;

在教育程度因素固定的情况下,吸收学习相对高等和抽象的知识是重要的提升方法,重在精读、慢读。

3、拓宽关注的广度;

3、写作;拓宽关注的广度;

拓宽关注的广度;拓宽关注的广度;

4、辩论;拓宽关注的广度;广度;

说话有逻辑,学会拓宽注意力广度。

4、追求多角度思维;

认识事物多面性,世界多样化的本质,避免单一逻辑。

5、辩论。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现代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它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首先,在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的运用,如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等;其次,数学知识又为思维的运用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可见,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此,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还趣味于学生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学习就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尤其是有的教师上课往往是以“讲、听、练”为主,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疲惫,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很不利的。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还学生逻辑思维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如讲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我用一个比赛引入新课,我让学生说说我列出的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能被3整除的。我所列的数字有些难度,学生不能很快地进行解答,此时我说:“你们随便说一个数字我就知道能不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为了提高难度,故意说了很大的数字,我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学生还进行了验证。我问大家想不想也学学我这绝活,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二、授方法于学生

学习知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总之,逻辑思维能力有别于形象思维能力,它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是学好数学必备的能力。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更需要借助数学学习来锻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 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逐渐普及、应用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都发生很大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充分理解信息技术教育概念的同时,认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深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其能力;二是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与扩展,教育也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认清信息化为社会文化、科技带来的改变以及对人们学习、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达到将信息技术课程作用最大程度发挥的目的;三是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科技革命,社会各个行业也意识到了创新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生命力,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所以高校必须重视满足社会对信息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教学要以引导为主,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散思维的锻炼至关重要。发散思维作为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教学手段从单方面的传授与接受知识向以引导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转变。在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中,主要通过对问题深入分析,从各个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得到独创性结论。学生得到的结论具有独创性正是创新能力提高的表现,这是传统“填鸭式”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因为传统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引导,缺少重视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教学课程内容设置问题,并通过适当提示使学生得到结论,也可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讨并各抒己见,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对知识进行探索的乐趣以及获得正确结论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锻炼学生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创新能力的获得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联想思维的锻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技术素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需要展开联想的事物或问题正确把握。通过联想思维的锻炼,学生能够将知识与面对的问题快速建立关系并找到正确结论。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备的优势之一。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的特点,具有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在锻炼学生联想思维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多媒体网络的使用。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需要留给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空间。如在FLASH和视频的制作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未完成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发挥的完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个制作视频的元素或主题,让学生通过自身能力独立完成或者在课堂中阐述对所选主题的认识与看法,达到锻炼联想思维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其局限性。首先,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构成及思考快速发现问题,同时对联想与设想结果进行筛选与排除,也能在得到结论后对结论进行正确评价与纠正。但是逻辑思维也可能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一些思维定式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缺少创新意识,导致错误结论的出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要认识到思维定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通过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来指导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避免逻辑思维的局限。

(四)提高创新意识以及教学硬件与教师素质的完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应当努力营造重视创新的校风与氛围,鼓励学生创新,举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活动以及宣传,使学生感受到创新对自我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增强创新意识。其次,教学硬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高校要以扩展学生知识量、深化学生知识层次为目的不断对信息技术硬件与网络进行完善,为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创新精神建立设施保障。再次,应注重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主导和表率作用,所以不仅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对自己进行反省与评测。

参考文献:

[1]夏德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