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校园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校园管理制度

篇1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本规定所称的师生员工是指学校的教师(包括外籍教师)、学生(包括外国在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第三条学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其他到学校活动的人员都应当遵守本规定,维护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和国家利益,维护学校的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管理,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校园内的违反法律、法规、校规的活动。

第四条学校应当尊重和维护师生员工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不得限制、剥夺师生员工的权利。

第五条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者学校颁发的其他进入学校的证章、证件。

未持有前款规定的证章、证件的国内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

第六条国内新闻记者进入学校采访,必须持有记者证和采访介绍信,在通知学校有关机构后,方可进入学校采访。

外国新闻记者和港澳台新闻记者进入学校采访,必须持有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机关或港澳台办的介绍信和记者证,并在进校采访前与学校外事机构联系,经许可后方可进入学校采访。

第七条外国人、港澳台人员进入学校进行公务、业务活动,应当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并告知学校后,或按学术交流计划经学校主管领导研究同意后,方可进入学校。自行要求进入学校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应当在学校外事机构或港澳台办批准后,方可进入学校。接受师生员工个人邀请进入学校探亲访友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应当履行门卫登记手续后进入学校。

第八条依照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入学校的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的制度,不得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不得危害校园治安。

对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和本条前款规定的人员,师生员工有权向学校保卫机构报告,学校保卫机构可以要求其说明情况或者责令其离开学校。

第九条学生一般不得在学生宿舍留宿校外人员,遇有特殊情况留宿校外人员,应当报请学校有关机构许可,并且进行留宿登记,留宿人离校应注销登记。不得在学生宿舍内留宿异性。

违反前款规定的,学校保卫机构可以责令留宿人离开学生宿舍。

第十条告示、通知、启事、广告等,应当张贴在学校指定或者许可的地点。散发宣传品、印刷品应当经过学校有关机构同意。对于张贴、散发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损害国家利益或者侮辱诽谤他人的公开张贴物、宣传品和印刷品的当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在校园设置临时或者永久建筑物以及安装音响、广播、电视设施,设置者、安装者应当报请学校有关机构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设置、安装。

师生员工或者有关团体、组织使用学校的广播、电视设施,必须报请学校有关机构批准,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擅自使用学校广播、电视设施。

违反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劝其停止设置、安装或者停止活动,已经设置、安装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拆除,或者责令设置者、安装者拆除。

第十二条在校内举行集会、讲演等公共活动,组织者必须在七十二小时前向学校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中应当说明活动的目的、人数、时间、地点和负责人的姓名。学校有关机构应当最迟在举行时间的四小时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通知组织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许可。

集会、讲演等应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相应的法规、规章,不得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不得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国家财产和其他公民的权利。

第十三条在校内组织讲座、报告等室内活动,组织者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前向学校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中应当说明活动的内容、报告人和负责人的姓名。学校有关机构应当最迟在举行时间的四小时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通知组织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许可。

讲座、报告等不得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不得违反我国的教育方针,不得宣传封建迷信,不得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第十四条师生员工应当严格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教学、科研、生活和其他活动,任何人都不得破坏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不得阻止他人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教学、科研、生活和其他活动。

禁止师生员工赌博、酗酒、打架斗殴以及其它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行为。

第十五条师生员工组织社会团体,应当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成立校内非社会团体的组织,应当在成立前由其组织者报请学校有关机构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成立和开展活动。

校内非社会团体的组织和校内报刊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和遵守学校的制度,接受学校的管理,不得进行超出其宗旨的活动。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组织者以及其他当事人立即停止活动。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损害国家财产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赔偿损失。

第十七条禁止无照人员在校园内经商。设在校园内的商业网点必须在指定地点经营。违反前款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停止经商活动或者离开校园。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经过劝告、制止仍不改正的师生员工,学校可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处分不服的,可以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对违反本规定,经劝告、制止仍不改正的校外人员,由公安、司法机关根据情节依法处理。

篇2

具体地说,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育德功能:规范功能健全的教育制度有着对社会结构和利益体系的维系和规范功能。现代大学制度以其对人的教育制度的规定,决定了人的教育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通过选择集,独立的交往行为者形成特定的交往形式,依据各种交往形式,人们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预期,并产生特定的规范化了的结果。”[9](P161)“制度影响人类选择是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通过塑造动力,以及通过建立社会交易的规则而实现的。”[10](P80)对于制度的规范功能,罗尔斯如是说:“规范指定某些行为类型为能允许的,另一些则为被禁止的,并在违反出现时,给出某些惩罚和保护措施。”[11](P56)可见,制度的规范功能包括限制和保障两个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限制即其明确规定行为主体(学生)活动的权利与义务的界限,当学生的行为逾越了所规定的权利,就要受到惩处,以使学生在拥有权利的同时能履行义务。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保障是指防止大学生的权利受到侵犯与损害,以保证大学生在履行义务时享有一定的权利。就整个学校运行管理活动来看,学生管理制度通过明确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只有责任义务明确,学生才会知道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才知道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同时,学生管理制度还使学生在付诸一定行为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预期,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该效法和推崇的,什么是应该拒绝和鄙夷的,通过服从到认识和再服从再认识的反复强化,由他律到自律地形成良好的品德。科学与谬误、是与非、善与恶等概念和判断标准在制度的执行中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形成。而这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品德和知识、智力与能力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在依据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来规范的同时,使学生在整个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带有鲜明制度特点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这也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育德的规范功能体现。

引导功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引导是指通过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学校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每个人每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问题,一方面取决于每个人求生存求发展的愿望和偏好,另一方面取决于制度激励他做什么,约束或限制或禁止他做什么。人与人之间矛盾和冲突如何协调的问题,则取决于制度如何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如何引导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利益,如何引导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不要损害他人利益,如何引导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集体制度如何引导个体的行为,或者如何改变个体原有的不合理行为?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情境中,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原理始终是有效的:只有使集体内的个体收益大于旧制度下的收益,个体行为才会应新制度的要求而改变;或者,在新制度下实现同一目标的成本小于旧制度下的成本,个体行为才会转变。[12](P134)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作为学生行为的指南和依据,在规范校生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的同时,引导每位大学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每位大学生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不要损害他人利益,还引导着每位大学生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当学生遇到利益和责任相冲突的问题时,让他们能够明白学生履行义务是为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当学生在渴望完善自我时,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依靠相应条例,确定主修专业和学习模式;当学生需要与学校沟通时,通过健全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的管理发挥监督作用;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让他们懂得怎样依靠学校的制度,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获得帮助。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育德中的引导功能就是在充分发挥制度引导作用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的功效。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旨在保证学校能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具有主体精神、创造才能和高尚品质、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制度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成才、发展息息相关,从而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学生管理制度的目标指向性从根本上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肯定了大学生在个体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制度引导中坚持学生的自立自理,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激励功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育德中的激励功能指的是通过学生管理制度来激发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学生之所以能为各种制度规定的内容所激励正在于学生意识到成长成才中对自我利益实现的需要。需要是人们活动的源泉。由于人的需要是在一定的社会利益结构中得到满足的,这样,人的需要关系就成了利益关系。“人们的利益是人们生活的实质,是生活世界的厚重底蕴。人们现实生活的一切都是人们利益的映照和显现。”[13](P114)对利益关系的处理有多种社会调控形式,而在当今社会对主要利益的调控形式是制度。制度表征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利益格局,是对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确认。人们利益的实现,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凭借一定的制度形式。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4](P82)制度可以借助一定的利益机制来实现对人们社会活动的激励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也认为:“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交往的激励结构。”[15](P3)任何制度都要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结构,其激励功能则正是通过对一定的利益安排来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规定行为的方向与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来实现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生活学习所遵守的各种规范,也涉及到学生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丝毫不逊色于其它的道德教育活动。

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利益而结成既定的关系,从制度的激励功能看,它是从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以激发个体的行为动机的过程,这种激励具体两个方面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激励是使某种奋斗目标成为学生的内心渴望;对于管理者来说,激励就是赋予某种社会需要以个体追求的性质,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按教育目标行动。通过制度的控制作用,可以协调学生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把社会目标内化为学生个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只要提高期望概率,便可以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励的作用。另外量化管理中的考评依据实际上是“强化理论”,通过量化管理制度中的奖惩手段,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供保证,从而使激励机制付诸实施。

作者:徐芳丽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籍管理 制度选课转专业辅修

2013年5月初,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公示名单中,2013年具有高校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266所;2013年2月8日,教育部公布《关于2013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的通知》,该通知显示2013年经教育部共备案的高职拟招生专业1088个,专业点47591个。总的来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多,专业多,学生就业压力大,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很庞大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满意的人,大多企业不愿意招毕业生。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现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方面。

目前大多数高职专科类学校依然按照传统学术型本科教学的方式,只是通过减少课程和缩短学制的方式,将三年大专变成浓缩版的“小本科”,没有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采取合理的引导机制,也没有着眼于市场和职业院校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缺乏弹性和活力。

第一,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我们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多数业内人士已有共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着眼于这一点,我们的选课制度,应该有所改变,不应该在进学校的时候就很明确地细分专业,而是大致划分一个大的方向,比如建筑类、艺术类、机械类等等。在进校的第一学期通过弹性的选课制度,尽可能在有限有时间里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他们在本行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而且课程的设置上也并不一定是一门课非要排满一个学期,应根据该门课的内容确定上课的时间长短,或者采取目前很多培训机构“滚动开班”的这种形式,这样有助于多开本行业综合课程,也有助于学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多了解本行业基本知识,思维开阔起来。

笔者曾经到国内某知名CG培训机构考察,该培训机构就是采用滚动开班,教师采取全国调配的形式,分别从一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各层次的CG教学,半年学制的基本上是导师制度,跟着做两个项目,学生出来基本可以到公司里上手做项目,学员很受用人单位欢迎,有不少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专门到这个机构培训强化,表示在这机构三个月,比在学校里四年学的技术多,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很多的院校,在选课和课程的安排上出了问题,没有利用好学生的积极性来充分调配他们的时间,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和学生时间的荒废。而该CG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则表示,在大学里学过基本的美术和相关理论,在他们这里的培训中表现会更优异,因为大学生领悟力强,他们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大学的理论和项目结合起来集训罢了。

在学生的选课与修课上面,我们现在有可能是做得操之过急,急于把这一个学科的所有细节都告诉学生,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仅在于学了多少,而是在于他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到了大学,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去主动学习,大多数是被动的,认为考试要考的,我就去学,考试不考的,就不重要。在我们做职业教育的选课制度的时候,应该是要顾及到这种观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兴趣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素养是职业教育的先行兵。

第二是我们的转专业制度。“以人为本”的精神应该贯穿于职业教育体系中,在转专业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很明确地做出制度,不能把对某一专业特别感兴趣或者特别有天赋的学生困在他不感兴趣或者让他学得痛苦的专业上。比如,可以进行一些校内转专业的选拔性测试和专业综合测试,对于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是允许他们转专业,尽量扭转高考的一考定终生的不公平性。因为学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大多是盲目的,当他们真正学会思考自己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专业却成为了他们的羁绊,我们职业教育没有必要划无数个圈,把学生固定在某一个圈子里,走不出去。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认同度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培养既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虽然高职生不乏高素质人才,但大多数高职生整体素质与本科生还是有差异的,教育管理难度相对于本科类普通高校学生要大许多。可以说,学校在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紧紧抓住学生教育管理不松懈,以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过程。高职院校只要始终把教育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上,也就掌握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住了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所考察的重点也与此紧密相关。

一、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十六号文来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具体到各行各业甚至个人的发展也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也不例外,在于如何看待,如何学习,如何应用。科学发展观对一所学校的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基本建设、制度和内涵质量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服务水平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否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体现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探索

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只有二三十年时间,其教育管理的理论成果谈不上有多丰富。这样做有三个益处:一可掌握新的高职教育管理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二可促进自己对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三可提高自身教育管理水平并使学校的管理不断上层次。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把握新特点、新规律,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迎接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挑战,实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追赶式前进。

三、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已不同于十几二十几年前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敢想敢闯、行为独立,富有朝气,但缺乏吃苦精神,兼具叛逆个性。应看到高校中个别学生无视校规校纪、不服从管理的现象还是有的,此类现象有损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权威。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院系书记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作用做好学生工作,只有把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做好了,学校才能专心致志搞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和谐校园的建设,正常师生人际关系的形成才有基础和保障。

四、完善功能和配套设施,改善办学条件,营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校园环境

学校的办学条件后勤保障服务对学生的印象和感受至关重要。但管理运作上却又要求学生能遵守学校规定,这就有一个要求与实际情况相冲突的问题,对此学生应理解、宽容,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只要是为学生好,为学校能健康顺利地发展,适当的奉献和付出是必要和值得的。可以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坚持原则与灵活处理相结合。这种基于为学生着想的关心对学生来说,是从内心激发其热爱学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加强制度和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教学管理需求

高职院校建设时间不长,在制度和内涵建设上会有一些差距,再加上建立起的制度与实际情况相比较还会有滞后的现象。为此,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不断与时俱进,大胆变革一些不合适的制度和规定。加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和探索,制定相对科学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以供学校管理教育之所用。

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最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是对学校各方面的综合检验。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好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难以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其毕业生就业则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用人单位难以满意。学校的社会评价、社会声誉、社会认同度、知名度将难以提高,进而学校今后的招生和就业工作也就成了问题,可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而办学条件是学校所有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只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证教学科研实践有优秀教师团队作支撑,保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作保障,教师、学生才可以工作、学习生活无忧,才能充分实现人文环境和谐统一,形成大学应有的文化气息。大学文化与办学条件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一定情况下相互促进、互相制约,良好的办学条件可优化大学文化并促进大学文化的快速成长,而优秀的大学文化反过来也推动办学条件较好较快发展。

六、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注重强化师生的精神力量,培养大学精神,塑造师生真善美心灵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就会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是管长远的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它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如果一所学校不注重大学精神的培养和确立,她就很难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和底蕴。常见的大学文化表现形式主要是讲座、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校园文化的氛围不在于开展活动的数量多少,而取决于质量的优劣乃至专家学者的影响。

开展校园文化的举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和塑造学生价值观和完美健全的人格;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意识教育,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社会、工作、家庭责任,以及致力于崇高使命的意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危机意识教育,改变部分高职生缺乏进取精神,沉于享乐的现状;加强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促其积极向上,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开展专业学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体育、美术等方面的教育培养锻炼,提高其涵养和人文素质;开展文明礼仪和为人处事的培养教育,补足社会生活知识,增强涉世本领;加强法制和纪律的教育,改变多数高职生法纪观念淡薄,难管的现状;突出以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观教育,提升师生整体文明素质。

这其中核心价值把握了校园文化总体和全局,其内涵和外延几乎包含各方面,其余各方面又是具体的有所侧重的。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学习、教育、管理、培训使之走前列,不断繁荣校园文化,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七、树立人本思想,把握规律,解决好利益关系调整问题

大学生对学校的教育管理的认同度还取决于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律,从根本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内驱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成长进步。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包括情感认同、价值观、价值取向、利益及目标认同。

情感认同取决于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人本思想,老师要把学生当亲人看待和关心爱护,会使大学生心存感激,从而认同老师、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认同高职学生都有一定的成熟度,会从一定层次和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或基本形成,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他们渴望自我实现,并为之奋斗。身为老师要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对其加强教育引导,因为这对在校期间的大学生求知学习和立身做人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纪平、原广华、吉意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内涵辨析与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0(3):97-100.

[2]罗鹂.论辅导员专业化及其推进策略,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5

1.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学分管理制的开展,使学生在自主选课的同时也对老师也有挑选权,这从客观上要求和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及时把科学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这就必然促使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的新知识,拓展学生更广、更宽的视野,使教师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扩展文化修养,扩大学术影响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有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增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2.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学年制时期,大学的人、财、物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仅为少数专业的学生服务,某专业名师也局限于本专业的授课。学分管理制的实行将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师资、图书、实验设备等一切教育资源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利用。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采用灵活的学分管理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选课制的实行,学生可以跨专业、跨系自主选修最喜爱的课程,学生还可以选择辅修第二专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选修一些课程,并可提前毕业,从而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分管理制规定学分总分是学生各方面考核评奖的主要依据。学分管理制突破了以统一考试的成绩论学生优劣的单一评价模式,成为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激励机制。实践证明,它能激励学生追求高层次的发展价值,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现阶段本科院校学分制中存在的若干弊端

学分管理制纵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现阶段,学分制还有好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选修课的开设,新生把握不住方向,盲目选课,选课失衡,造成教学管理混乱

国家提倡教学要因材施教,而推行学分管理制也正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喜欢的科目就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而导致大多学生盲目选科,专业冷的更冷,专业热的更热,重量不重质,使得冷门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通识课的开设,使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难以尽快适应,加之选课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科学指导,盲目选课,错选、漏选现象严重。选高水平教师的课程爆满,导致一部分学生选不到该教师的课,一部分新开课教师的课又没被选上,这样选课失衡。

2.选修课的开设,使教师的课堂管理陷入困境

选修课来至不同专业、不同院系,教师精力有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一方面学分制给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是否去上课的自由,学习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有的课程选课人数,导致任课教师考勤难以实现。

3.个别专业个别院系开设的选修课不多,学生自由选课的余地不大

规定学生毕业所修的最低学分太多,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可能提前毕业,使得弹性学制行同虚设,没有真正实现。课堂管理过严,学籍管理过细,课外活动管理过死,使学生不可能自由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特别是创新实践学分的实行,只是顶几门课程,没有证书,缺乏重视力度。

4.后勤保障跟不上,各种配套制度不完善

有限的多媒体设备经常处于瘫痪状态,教师无法授课,学时无法完成。实验设备不足,图书资料有限,限制了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再如收费问题,目前地方高校同一个院系不同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收费标准不一样,国内高校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学分收费标准,学校大都各自为政。

三、本科院校现阶段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学分制管理的完善

1.试行学分制必须完善与规范教务管理

学分制的实行使教学管理的职责和范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跨系、跨专业的系内选修、通识课的选修与必修课程之间在时间安排上有可能冲突,这样课表安排、成绩考核及学籍管理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将会较原来成倍增加。这就要求建立一套符合学分制特点的教务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条例化、规范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该制度要明确课程选修的原则,规定每学期的选课时间、选课门数、选课类别、选课程序等等。

2.开设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是完善学分制的基础

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是学生选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拓展学生选课空间。离开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学分制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一点,已被国际惯例所证实。目前许多地方院校鼓励本科生去国学习交流学习,实践证明,这些学生一年的交换学习,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实行淘汰制是完善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分制为淘汰制提供客观依据,而体现“优胜劣汰”精神的淘汰制则赋予学分制以动力,两者相辅相成。有的高校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坚持实行淘汰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学生就进行淘汰,打破过去“大学好混”的铁饭碗,把学生直接推向竞争领域。当然,实行淘汰制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被淘汰者可以降级,但尽量不劝退。结合我国国情,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采用淘汰制已势在必行。

4.推行教考分离制度

实行学分制后,由于每个教学班由不专业、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学生的到课率将大幅下降。针对这一难题,许多高校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教考分离强化目标管理,抓紧考试环节,虽然学生逃课老师不容易发现,但是严格的考试迫使我们留在课堂上,少听一节课考试成绩就会受影响。”

四、总结

篇6

1、食品卫生安全主管领导责职制度

为保证学院和学院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管理、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加强对学院食堂和教师、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管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用餐卫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制定本责任制。

(1)校长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总务主任为直接责任人。

(2)依法办食堂,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内供应的食品及饮料卫生安全。

(3)统一指挥,督促学校的各有关食品卫生部门开展工作,加强对学校食堂和教师、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管理。

(4)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学校食物中毒或流行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处理的紧急预案。

(5)责任人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管理制度

(1)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高质量的要求搞好服务工作。

(2)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要配合学校积极搞好饮食供应,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切实保障饮食卫生及供应工作。

(3)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严禁患有传染病及其它不适应饮食从业要求的疾病患者从事食堂工作,无健康合格证不准上岗。

(4)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要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确保所供应的饭菜及其它食品清洁、卫生,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5)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操作间及餐厅必须整洁卫生,菜案、面案分开,生食、熟食分开,严禁污染、腐烂、变质及隔夜食品出售。

(6)各类炊具、餐具要指定专位摆放,不准放置地面。炊具、餐具要定期消毒。

(7)积极采取防鼠、防蝇、防虫措施,并按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抓好消毒工作。

(8)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工作要力求做到饭菜可口,品种齐全,档次搭配适当,确保饭菜质优价宜,让学生满意。

(9)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工怍人员要不断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中要态度和蔼、一视同仁、文明服务。

(10)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要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其他有关工作。

3、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做好食品验收工作,不收、不做、不售腐败变质或有害有毒的食物,做到食品件件验收,并有专人负责,把好第一关。

(2)食物生熟分开,盛器、抹布、刀具、砧墩板、冰箱均要做到生熟分开,生荤菜设专用盛器(红色或涂上红色标记)存放,未洗与洗净的蔬菜盛器分开装载(绿色或涂上绿色标记),防止交叉污染。’

(3)食品要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严防生熟食品污染。对剩饭、剩菜要妥善保存,严格处理。在供应前必须单独重新回锅烧透。

(4)餐饮具要严格消毒。熟菜盆、打饭用具均应在开窗出售食物前进行消毒处理,并有专人负责。实行“四过关”,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5)严格实行由原料到成品的“四不制度”,即:不收、不切、不做、不售腐烂变质和有毒有害食物。

(6)成品(含食物)存放必须实行“四隔离”,即: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药物隔离,食品与天然冰隔离。

(7)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理发,勤洗内衣,勤换工作服;上班时必须佩戴“二白”(卤菜问须佩戴“三白”),开饭时一律佩戴“三白”。工作时间严禁佩戴戒指、手镯、手链、耳环,不准涂指甲油、搽香水。

(8)全体员工必须执行下列规定。

a主动参加每年一次的体检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考核。

b每天小扫除不低于2次,每周大扫除1次。环境卫生实行“四定”,即:定人、定物、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c实行每周一、三、五的卫生检查考核,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台,并记录在案。

4、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制度

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有许多火源、电源和机械设备,如有使用、防护不当,很容易发生火灾和伤害事故。

(1)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及其设备应符合消防和劳动防护规范,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2)加强火源管理,油灶、煤气灶、电器设备及电源控制机房有专人负责,下班前,应将所有的电源切断。

(3)随时消除油渍污垢,将易燃物品置于远离火源的地方,厨房和仓库内禁止吸烟。

(4)加强对有关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定期组织对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的检查。

(5)加强对员工消防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对所有消防设施的检查。

(6)未经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经理批准,禁止一切非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场所。

5、健康晨检制度

(1)专人负责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的晨检工作。

(2)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工作人员每日配合晨检人员做好工作,主动报告有无发热、腹泻、手外伤、呕吐等情况。

(3)凡有发热、腹泻、手外伤、皮肤湿疹、咽喉疼痛、呕吐等现象的工作人员应暂离岗位并及时治疗,待身体恢复后上岗。

(4)做好晨检记录,并妥善保存—学期。

6、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日检制度

(1)专人负责每日对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2)内外环境整洁,个人卫生达标,操作过程正确。

(3)确保无一人带菌参加工作。’。

(4)监督从业人员遵守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7、食品采购验收索证制度

(1)学校一切食品必须定点采购,每年初对定点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信誉评价,对合格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供货质量要求。

(2)每次采购食品及其原料时,必须向供货商索要此批食品的检查合格证或者化验单(即索证)。

(3)索证时对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必须查清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批号等。

(4)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如为复印件,应加盖检验单位印章。

(5)包装食品必须检查食品标签,严禁“三无”产品进库。

(6)食品进库或制作加工前必须由验收员验收,并签字。

8、食品储存卫生制度

(1)存储食品仓库必须做到卫生、整洁、整齐,食品与杂物严格分离。

(2)食品库房周围不能有有毒、有害污染及蚁蝇孳生地,防止交叉感染。

(3)库房内地面平整、硬实,严禁直接裸露土地,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接射入,保持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4)库房内有防蝇、防尘、防鼠及防潮设施,防止食品发霉、变质发生虫子。

(5)库房内设立食品垫离板、存放台、存放案,做到所有食品离地离墙。

(6)食品库房应设专人管理,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食品和原料出入库登记、检查保管制度,做到定期清洗、消毒、换气,经常保持清洁状态,避免尘土、异物污染食品。

(7)对进库的各种食品原料、半成品应进行验收和登记;掌握食品的进出状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9、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1)必须按规定取得有效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每年体检和培训至少一次。

(2)上班时必须穿着统一工作服、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如熟食、盒饭等均应戴口罩。

(3)上班前和便后应洗手消毒,不得穿戴工作服、帽和口罩进入厕所。

(4)在出售直接入口的食品时,不得用手直接抓取食品,必须使用清洁卫生的售货工具。

(5)操作区严禁吸烟,严禁对着食品打喷嚏、咳嗽和出现其它易污染食品的不卫生动作。

(6)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手(每餐出售前,必须按规定进行双手消毒除菌)、勤换衣,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擦香水,不戴戒指等外露饰物。

(7)工作时不赤膊、不赤脚、不穿拖鞋和背心。

10、厨房卫生管理制度

(1)坚决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严格执行“五四”卫生制度,即:

a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不收、不切、不做、不售腐烂变质食品。

b成品(食物)存放“四隔离”: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药物,食品与天然冰隔离。

c用(食)具实行“四过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

d环境卫生实行“四定”:定人、定物、定时、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

e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内衣,勤换工作服。

(2)烹饪人员必须使用新鲜原料,对变质、霉变、虫蛀的原辅料,不予加工制作。

(3)加工食品要认真负责,避免外熟内生的假熟现象发生。

(4)严禁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容器盛放熟食,不用生揩布擦洗餐饮炊具。

(5)生熟盛具标志明确,调料盛器内外干净,操作场地无积水、无污垢,冰箱内按规定存放食物,防止生熟、荤素交叉,杜绝食物中毒事件。

(6)工作结束,擦洗干净调料盛器,按规定加盖。灶上灶下必须冲洗干净,垃圾及时清除。剩余原料及时入库保存。

(7)荤、素原料严禁着地放置。灶头有试味工具,食物有留样备验制度。

(8)门窗、玻璃明亮,照明完好。

11、食品冷藏卫生制度

(1)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工作人员要根据食品的种类选择冷冻或冷藏法保存食品,动物性食品应置于冷库或冷冻箱中保存;果蔬类食品及随即可用食品应置于冷藏箱中,在4℃左右的温度中短期保存。

(2)冷库或冰箱应该经常检查其制冷性能,由专人负责定期除霜和除冰块、清洁和消毒,使其保持整洁无异味。

(3)进出食品应有记录,做到先进先出先用,已腐烂或不新鲜的食品不得放入冷库或冰箱内保存,已解冻的食品不宜再次冷冻。

(4)冷库中的各类食品应分开存放,生熟食品不得混放,食品与非食品类不得一起冷冻或冷藏,不得在冰库中存放私人用品。

(5)冷库或冰箱因停电或故障导致储存的食品解冻,在重新冷冻前要进行清理。

12、食具消毒卫生制度

(1)食堂食具清洗消毒工序合理,严格按照“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的制度操作。

(2)食堂有专人负责保管消毒剂,并定期查验消毒剂的有效期。

(3)食品加工器械用后及时清洗,并有保洁措施。

(4)容器、用具生熟分开放置和使用,并有明显识别标记。

(5)专用餐具清洗消毒,消毒后餐具应存放在专用的密闭或保洁柜内。

(6)食具消毒应达到规定的药物浓度、时间和温度。

(7)专用保洁柜须保持清洁、无杂物、无苍蝇和蟑螂。

(8)己消毒与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并在存放柜上有明显标记。

(9)餐具消毒后应无水渍、无污垢、无油渍、无食物残渣、无异味。

13、烹调卫生制度

(1)食品要现烧现吃,必须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隔顿隔夜要回锅。

(2)做到成品与半成品分开,生与熟食品分开。

(3)生熟盛器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记。

(4)成品及时进入各餐间,防止污染。

(5)严格每餐做好留样和登记工作。

14、调料间卫生管理制度

(1)窗无灰,玻璃光亮,照明完好。

(2)六面光洁。墙角、天花、灯架、无积灰、无蜘蛛网、无吊灰。

(3)无霉变腐酸异味,货架、台面干净,调料存放合理。盛器清洁卫生。

(4)调料间无私人物品,无不洁工具。

(5)灭害措施得力,保持灭害工具常备,并全天侯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5、卤莱间卫生管理制度

(1)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必须双手洗净,穿戴“三白”。

(2)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上岗。专间内禁止吸烟,无私人杂物,无变质食品。

(3)每餐营业前,必须按规定配制消毒水,药物消毒有效氯浓度必须保持在250ppm(百万分之),必须将刀、砧、抹布、操作台面、盆、夹、勺、铲、电子秤台面等一切用具进行消毒处理。

(4)开窗出售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熟食。

(5)熟食专用无霜冰箱内禁止存放生类食品和其它食品。盛放熟食必须使用盒子,并保持冰箱整洁。

(6)严禁销售无证熟食。进货渠道必须正规,如违反规定,卤菜制作人员不予加工。

(7)严禁出售未经回锅的隔顿食品,严禁敞开作业。

(8)以“三专一严”(专人、专用、专门工具,严格消毒)制度为基础,严格生熟交叉。

(9)熟食间必须有良好的防害、防尘、隔离措施。必须装备杀菌消毒灯具,定时开灯杀菌。

(10)保持窗明台净,六面光洁无油垢。

16、操作区卫生管理制度

(1)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理。

(2)及时做好落手清,禁止刀、砧等交叉使用,防止污染。

(3)坚持每天两次小扫除,每周一次大扫除。

(4)严禁在操作区(含出售间、厨房间、仓库、蒸汽锅房)内吸烟、吐痰。违皮者将严肃处理。

(5)严禁放置个人物品,严禁赤膊、穿拖鞋或穿着非工作服、帽上班操作。

(6)严禁佩戴戒子、手镯、手链、耳环等外露饰品进行上岗操作。

(7)严禁瓜果蔬菜着地存放。

(8)保持操作区场地洁净卫生、墙面光洁,无蜘蛛网、吊灰,吊扇、照明设施完好,无灰尘。

17、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天天搞好落手清,每周一次大扫除。

(2)食堂四周的环境清洁、明沟畅通。大小花池内无杂草、杂物。

(3)门口沿墙无张贴、无自行车停放。

(4)泔脚桶(池)、洗碗池内干燥、无残汤渗出、无酸味、无污垢。

(5)洗碗池下水道畅通,无堵塞,龙头完好无漏水,沿墙明沟无杂物,并保持干燥,下水道保持畅通无阻。

(6)垃圾箱四周保持无外溢、无污水,并设有防蝇设备。

18、饭厅卫生管理制度

(1)饭厅内六面光洁,门窗玻璃洁净明亮。

(2)灯架、电视、吊扇无积灰,照明完好。

(3)餐桌、凳椅见本色无油垢。

(4)实行餐中清理残渣剩烫,保证后来就餐同学的餐桌洁净。

(5)地面干燥、无污垢、油腻,墙面无污迹、油渍。

(6)饭厅外墙四周沿墙无杂草、杂物,明沟洁净干燥畅通。

(7)泔脚车、桶内外洁净,无汤水渗漏现象。

(8)洗碗池附近必须配备相应有效防害措施,保证厅内“四害”得到有效控制。

19、餐饮机械设备卫生管理制度

(1)机械设备使用前,必须详细检查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2)荤、素加工时,必须全面清洁冲洗(刷)、保洁后再使用。严禁未经任何处理直接交叉连续使用,防止混昧、污染。

(3)机械加工后,应及时擦洗和清理,防止机内残留原料因变质而污染新的原料。

(4)使用完毕保洁后,必须加盖防尘、防害,对设备加以保护。

(5)必须保持机械使用场地的清洁、干燥。

(6)严禁在机械设备(含消毒箱、蒸饭箱)附近烘烤衣物。

20、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负责人卫生工作职责

(1)对本部门的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及防疫工作全面负责。

(2)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网络,责任到人。

(3)定期进行食品卫生、防疫等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负责实施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工作。

(4)实行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卫生、防疫工作检查评比,大力表彰食品卫生、防疫工作成绩显著的班组和个人,从重从严处理违规操作和违反食品卫生法规的人和事。

(5)定期召开卫生、防疫专题工作会议,总结经验、通报校内外食品卫生、防疫重点的情况,确保本单位的食品卫生与卫生防疫工作与社会接轨,不出差错。

(6)做好“五薄一卡”的记录备案工作。

21、长假后清扫、消毒、验收制度

(1)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全体人员长假后提前l天上班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

(2)对食堂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清扫。

(3)对餐具、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4)对仓库、保洁橱、冰箱作清洁、整理、食品分类、分架、隔离、隔地存放,容器生熟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对灶头、液化气、锅炉进行检修,确保安全。

(6)暑假期间对食堂墙面进行粉刷,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进行全面整改。

22、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1)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参加工作的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

(3)学校定期对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各类食品卫生法及饮食卫生知识,提高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卫生安全意识。

篇7

关键词:学分制医学院导师制

目前,很多医学院已经开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实施学分制。但因为导师制建设相对滞后,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导师制的概念

导师是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负责指导本科生如何从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免修、自修、主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指导学生上好各门课程的教师。导师往往具有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将各种教学信息向学生提供,同时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解释、宣传教育和耐心的指导工作,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进而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进行构筑,制定合理和科学的学习计划。

二、导师制对完善医学院校学分制管理的作用

1.帮助学生制定可行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选修

医学院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同时也开设人文类课程,这为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何选修,应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因人而异。导师一方面应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充分的了解,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规避由于学生选修课不恰当的选择,而对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规避学生选修过于专业化的课程,导致较为狭窄的知识面,对自身全面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升入大学的阶级,因为没有了解太多的培养规律和社会需求,这样不知道如何发展自己的特长,将自己的个性突出在专业学习中。而导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度身定制”,对学生的选修课进行指导,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基础掌握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促进学生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2.培养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队对学生的管理

学分制相比于学年制,更重视目标管理,并且具有相对灵活的管理方法,可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获得提升。特别是大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走出高考的压力,还比较习惯于中学的管理方式,而不适应大学的教育方法。如果放任自流,引导不正确,则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如纪律和学习松懈。但因为选修课将原来的行政班级打乱,同一年级抑或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上课地点、时间以及修读课程,这样势必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工作。而导师往往有较小的范围,只负责若干名学生的指导工作,非常清楚学生的修读计划,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纪律进行强化,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信息及时进行反馈

强化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管理部门及时的了解和搜集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意见。然后学分制的实施,因为行政班有别于教学班,这样,就给开展评教活动,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带来了不便。而因为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比较了解,同时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又比较熟悉,可向相关的部门及时反馈相关信息。这样既利于学生的疏导和解释工作,同时还可将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管理部门。

三、医学院学分制管理对导师提出的要求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导师能正确、有效、充分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目标的选择以及如何取得良好的成绩,所以医学院学分制管理的有力措施,就是实施导师制,这样对导师的任职条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首先,医学院导师必须具备求实的医学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及政治思想素质,这是一名医学工作者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其次,导师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能够全面的了解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样能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导师主要是由教学人员担任,同时还可聘请那些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因为他们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的整个过程。对这一工作,能较好的胜任。

最后,学校的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的力度,使人们能对导师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状况,对导师工作进行考评,并与奖惩制度挂钩,鼓励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的重要作用。所以为了对医学院学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我们必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GH12218)

参考文献:

[1]陈戈、李志芬、邵海英.医学院校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J].医学教育探索,2008(02)

[2]李春平、李赋情.医学院学分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6)

[3]曲莉、徐灿.关于医学院校师资培养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02)

[4]白咸勇、赵明东、秦国民、朱光燕.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5)

作者简介:

余可锋(1976-),男,江西永修人,吉林医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篇8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和税收的法律责任等一些内容。税务管理一节完全可以是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教学。上课时教师先不讲理论,而是提出问题,对一个纳税单位(如石家庄市超越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会计来说,你怎样进行税务登记,包括什么时间去登记,如何登记,登记什么等问题;还有,如你所在的纳税单位有变更要进行税务登记吗,要做什么;还有单位要是停业了该怎么做,复业了要如何等等。让学生从实际角度出发,带着实际问题来学习理论,可能效果更好。

我们知道,在税收征收法律制度中有发票的知识和增值税的知识,对于以上知识,采用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拿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说,可以给学生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让学生先试填写。要求是:

开票日期是2009年10月25日;购货单位名称:万利达商贸有限公司;地址电话:万通市广达市128号,8765430;纳税人登记号:435667889;开户银行及账号:河北银行合平路运行,13425677889。

商品名称是甲商品,计量单位:千克,数量:2000,单价20(含税价),税率17%。

销货单位名称:四方公司;地址电话:清江市兴达路,2344555。

纳税人登记号:5677899999;开户银行账号:098776666556。

根据以上条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在开票单位处盖上单位的财务专用章。要求写出会计分录,购货单位的、销货单位的。

在学生填写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随堂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填写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目的是使学生先认识一下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监制,发票的正上方是椭圆形的税务监制章,左上方是开票日期,发票的正中间是表格,表格左下方是收款人和开票单位,表格外边右侧是第几联(记账联、存根联、抵扣联),表格里有购货单位和销货单位的信息,有单价、金额、税额,还有价税合计。教师可以在学生填写同时给学生补充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知识,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发票按用途分的,是用于增值税的一种发票,而且是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

学生对于增值税也许不太熟悉,教师要告诉学生增值税是一种对增值额征收的税种,是一种价外税,要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增值税发票去做会计分录,即把要填写增值税专用票作为一个原始凭证,根据这个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

会计分录是(会计主体是购货单位):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销货单位的会计分录做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商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我们知道,在增值税填写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数量和单价即金额的确定,只要确定了金额,再写上购货单位和销货单位的信息,基本上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填好了。上边的题目给出的是含税价,如何把含税的单价换算成不含税的单价就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么含税单价和不含税单价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制度 管理效果 因素 创新

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速度迅猛,在校高职学生人数激增,这给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来看,存在很多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管理模式没有特色,管理制度没有照顾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管理效果。所以当前必须要积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以适应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际需要。

一、当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效果的制度因素

(一)当前高职院校各种学生管理制度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专业特长的专业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从学生的管理制度层面也一味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而不去从更为广泛的层面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也是不可取的。比如,高职院校普遍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忽视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心理的教育,这些都会导致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不完备的。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还不够不完善,对学生管理的效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负面影响。很多的高职院校对教学非常重视,但是从领导到一般教师都觉得学生管理并不重要,甚至觉得和自己没有什么多大关系。这样的理念直接导致了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非常不完善,更谈不上有着一批高素质的能真正贯彻实施学生管理制度的学生管理队伍。这样的现状大大消弱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效果。

(三)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普遍体现的是强迫式管理,学生缺乏主动接受管理的意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强迫式管理的表现很明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很多的高职院校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都采用相应的分数来量化,然后将这些分数同学生的奖、助、学及贷等关联,这样的强迫式管理制度很容易让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压力,容易产生烦躁或者恐惧心理;另外一方面是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就好比是父母对孩子的管理,一旦学生学校出什么问题就会通知学生的家长,而不是靠自身的教育正能量来影响和感染学生,这样的教育制度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明显的疑惑、怀疑及紧张心理,显然这样的管理制度产生教育的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还会对部分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伤负面影响。

二、当前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完善和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当前的经济发展非常快,信息时代的特征也非常明显,高职院校学生有着自身特性,这些都造就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如果高职院校仍然还是沿用非常陈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要从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角度出发,积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最好是能走出校园,结合校外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和制度来制定切实本校实际的学生管理制度,这样不但可以容易让学生接受制度的约束管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

(二)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当前的高职院校还必须要认识到网络时代给学生管理带来的新的冲击。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必须要考虑到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不但要积极吸取网络有利于学生管理的一面,而且也要尽力回避或者减少网络对学生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般来说,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规定了教师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都是被动管理者,学生对于任何的学校规定都必须要无条件接受和服从,这样的管理制度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显然是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必须要认清这一点,要努力构建和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制定学生管理制度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体现“制度是为了服务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自愿遵守管理制度,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培养出合格优秀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体现一定的“动态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不能过于死板,一定要体现一定的“动态性”。在制定具体的学生管理制度的时候,要给学生的自由发展预留空间,对于学生的合理要求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满足和保护。如此以来才可以不但慢慢营造出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而且还可以慢慢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

(五)高职院校一定要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能高效、严格贯彻执行学生学生管理制度的学生管理队伍。我们知道,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具体的执行者去严格实施执行也是空谈。所以,高职院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管理制度之后还必须要培养支高素质的,能高效、严格贯彻执行学生学生管理制度的学生管理队伍。队伍的成员组成可以是任课教师,但是更为重要的应该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为了能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确保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必须要从福利待遇及职称和职务晋升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詹明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育人取向,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篇10

关键字:中等;职业;开展

一、班级人本化管理

所谓人本化管理,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的特征是,以尊重他人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情感为纽带,造就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管理环境。人本化管理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被管理者的个人感受,发挥被管理者的自身优势,在轻松、自愿、协调的氛围中达到管理的目的。

中职学校的班级人本化管理是指以中职学校的生源实际及其形成的教育根源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丰富班级的评价机制,以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素质和健全的个性。所以,了解学生的需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育人,是“以人为本”的重点内容。

二、学生现状调查和分析

职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能说不严格,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说不尽心。看看老师们对学生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的“围追堵截”就能说明一切。但是,为什么“迷途的羔羊”执迷依旧?教育者的呼唤和被教育者的回应究竟错位在哪里?那么,为什么他们的表现却不如人意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中职学校的师生关系有待改善。

学生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有82%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自己,只有25%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这说明,我们老师还应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改变老师为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学生并不领情的状态。

2、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有待改善。

职校的学生自尊心已很强,犯了错,希望老师以提醒和个别批评的方式给予教育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96%,而且还有一个情况出乎我们意料,那就是犯了错误希望老师“不管”的学生数为“0”。这表明,中职学生并不讨厌老师的教育,教育效果不理想,说明我们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还应注意方式方法,力争变“管、卡、压”为学生的自我“内化”和自我教育。

3、班级生活有待改进。

无论男女学生对目前的班会课都不够满意,反映其内容单调的男生有69.53%,女生有58.31%,只有7.23%的男生和8.12%的女生认为其内容是有趣的。对班会主题决定权问题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由学生决定,有68.56%的男生和87.15%的女生要求对班会进行改革,要求班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4、班级的评价机制有待丰富。

职校生中渴望受人注目,向往成功(受表扬、奖励)的学生占抽查比例的97%,但由于学业成绩的不理想,只有38%的学生曾享此殊荣,而有62%的学生则无缘获得表扬或奖励之类的成功体验。可以说,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自卑、消极等现象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丰富班级评价机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成良性循环。

三、教育对策

1、由表及里,改善师生关系。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在中职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最重要的。

(1)、转变关注焦点。

有教育人士指出:与其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训斥他,不如在学生安安静静的时候表扬他。在学生的违纪时,班主任往往做着“消防员”的工作,找这个违纪学生批评,找那个出事学生谈话,搞得焦头烂额,身心俱乏;如果班级“太平盛世”,班主任就觉得这是好不容易盼来的喘气机会,哪还顾得上去发掘此时的教育资源?这种工作重心和教育契机的颠倒,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隔膜。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应该实现自我对学生关注焦点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从关注学生的有状况时刻转向关注他们的没状况时刻,从关注有状况的学生转向关注没状况的学生。这一转变不仅可以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度。

(2)、增加接触机会。

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去教室,多下寝室,首先从时间上保证增加和学生的接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其次,通过谈心、周记沟通、QQ联系等多种方法,长期保持与学生个体的交流与接触,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关注着他;另外,通过家长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访,与学生的任课老师联系等方式,保持与学生的接触,更多地获取学生的有关情况,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对他关注。这样,一方面改善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更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

(3)、重视心理引导。

中职学生中自卑、消极的心理普遍存在,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因为,即使是同一件事也能“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职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的心态,特别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还会让他受益终生。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如:优点轰炸、认知调整——如何正确归因等,而老师在心理辅导中倾听、接纳等原则的运用,对改善师生关系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改变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人的性格、情感、道德品质等形成和定型的时期,很多学生不愿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管的太严,他们会产生厌烦心理。调查发现,职校的学生犯了错,希望老师以提醒和个别批评的方式给予教育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96%。所以,要使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老师除了主动设法改善师生关系外,还得改变以往对学生出现错误就“穷追猛打”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适当地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反省和总结,把教师外在的教育内化为学生自我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开放和自我约束中不断提高。

(1)、注意批评方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犯一些错误。假如班主任一碰到问题,就在班里公开批评;或把学生找来,给予一番的说教,效果未必好,甚至还会使有的学生“破罐子破摔”;有些学生则口服心不服,认为当众受批评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于教育十分不利。因此,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十分讲究艺术性,把批评寓于尊重之中,尽量做到委婉含蓄,就事论事,这样的批评更能为学生接受,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2)、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处于良好的成长氛围之中,他就会发现他真正的自我,实现他的全部创造性与潜能。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十分重视班级氛围的建设,努力形成一种自主、平等、积极、温馨的班级氛围。比如,班主任老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自己管自己;由学生自己讨论设定了切合实际的班级奋斗目标;也可以采用“论坛”式班级日志,充分运用舆论力量,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学生就能在其中自然地健康成长。

(3)、民主建设班干部队伍。

当班干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应该给所有的学生均等的机会,在班级工作中锻炼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达到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比如,班级可以通过自我推荐,实行竞争上岗。也可以把班上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岗位,使人人都能得到一个相对固定的岗位,形成班上的事,事事有人干;班上的人,人人有事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满意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的班集体组织,为班级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尔基说:“美化人,赞美人,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心,有助于发展人对自己的创造力的信心。”所以,班主任对学生持正面肯定,甚至带有激励的评价也是中职班级管理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表现:

(1)、不只以分数的高低论“英雄”。

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的闪光点,就看你用什么尺子去衡量。职校的学生也依然有他们的光彩之处。比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对计算机钻劲很足,有的学生表演能力出色,有的学生做事严谨踏实,有的学生十分善于交际。如果以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肯定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

(2)、开展多侧面、多层次的评优活动。

班主任工作应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从某个方面评”和“与自己的过去比”,以个体荣誉和集体荣誉来肯定学生的哪怕最为微小的进步。通过立足于“多侧面”、“多层次”评优,唤醒学生的上进心。

(3)、强调过程评价。

许多中职学生因为自信心低,意志脆弱,做事往往容易有头无尾。过程评价能不断鼓舞学生的士气,助他坚持到底。同时,过程评价还能避免表扬、奖励只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先者身上的状态,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因此,班主任在多种评价机制中,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过程评价的运用,对班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过程,还是参加各类活动,都给予及时的评价,在这些以肯定为主的评价中,逐步地激活学生的心灵。

四、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1、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2、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