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封闭式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封闭式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封闭式管理方案

篇1

关键词:学科竞赛;主题;时间;空间;模式;管理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最好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形形各级各类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层出不穷,对学科竞赛的分类也五花八门。只有通过构建一套有效的分类体系,提出学科竞赛分类准则,厘清学科竞赛内涵与外延,才能避免造成学科竞赛管理混乱和措施不当等现象,有效减少竞赛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从而推动学科竞赛有效开展以及进一步发展。

一、学科竞赛分类准则的提出

我们可以把学科竞赛定义为学生利用所学科学文化知识针对所提出的学术问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通过一定方法(或模式)进行分析、构思、尝试,争取优胜的活动。不难看出,作为学科竞赛应该包含主题、时间、空间、模式四个要素。“主题”即竞赛的内容和核心,如某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主题“智能小车制作”等。“时间”即竞赛全过程或某一阶段从开始到结束的间隔,一般一次比赛包括竞赛准备阶段、理论方案阶段、模型制作阶段、决赛(或答辩陈述)阶段等时间段。“空间”即竞赛所需要的场所,如决赛场所、预赛场所等。“模式”即解决竞赛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如手工制作、计算机编程、口头表述等。

不定主题科技活动分为以下三类:

(1)不定时间不定空间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它是大学生一种自我的不受约束的学习或研究活动。我们把它们称为自由学习研究类活动,如学术调查、科技发明等。

(2)定时间不定空间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时间规定可以半年、一年,但活动场所没有统一规定。我们把这种有组织的活动称为研究训练计划类活动,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实验计划、新苗计划等。

(3)不定时间有评比空间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我们把它们称为展示类活动,如“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它没有主题限制,没有时间规定,仅以申报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等活动。

以上三类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都不设主题,它们不具备学科竞赛特征,不是本文研究对象。在此列举能清楚理解什么样的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才能称得上是学科竞赛,也更加明确了科研训练项目和大学生挑战杯等活动与学科竞赛之间的区别。这对我们学科竞赛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规定“主题”的大学生学术竞赛活动,根据竞赛运作模式固定与否,我们把它分为非学科竞赛和学科竞赛类两类。其中具有固定运作模式的竞赛如知识竞赛、辩论赛、技能竞赛等,它们运作模式只有笔试、口试或只有验证型动手等形式,竞赛过程过于简单,学科性不强,只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我们认为不应列入学科竞赛范畴。

规定主题的具有不同运作模式的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我们列入学科竞赛范畴。根据时间、空间二个要素把它分为开放式学科竞赛、半开放式学科竞赛、封闭式学科竞赛、半封闭式学科竞赛四类。

(1)开放式学科竞赛,指不定时间有决赛空间的学科竞赛。该类学科竞赛准备阶段、理论方案阶段、模型制作阶段不受时间限制,竞赛所用场地也不作统一规定,仅以提交参赛作品参加决赛。如大学生机械设计、大学生智能汽车、大学生广告设计竞赛等。

(2)半开放式学科竞赛,指不定时间半定决赛空间的学科竞赛。该类学科竞赛准备阶段、理论方案阶段不受时间的限制,模型制作和决赛集中在统一规定的场地内进行。如大学生结构设计、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

(3)封闭式学科竞赛。该类竞赛准备阶段、理论方案阶段、模型制作阶段、决赛阶段定的时间统一规定,场地实行全封闭,如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

(4)半封闭式学科竞赛。该类竞赛准备阶段、理论方案阶段、模型制作阶段、决赛阶段定的时间作统一规定。竞赛场地分散于不同地点进行竞赛,竞赛期间参赛人员可以运用网络、书籍、各种文件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如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有关特征如下表所示:

学科竞赛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竞赛的发展和主题变化可以调整。如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反映学生真实参赛水平,更加公平公正,从起初开放式调整到目前的半开放式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因隔年竞赛的主题不同,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竞赛,逢单年为半封闭式竞赛,逢双年为开放式竞赛(嵌入式竞赛)。

二、针对四类不同的学科竞赛,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我们根据时间和空间对学科竞赛进行了分类,针对四类学科竞赛的不同特征,提出了以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指导学科竞赛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得到较好应用,取得明显效果。

(1)开放式学科竞赛一般是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竞赛。从竞赛主题看,一般采用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要求参赛学生拟定解决方案或按所设置的测试标准设计制作作品。竞赛难度一般较大,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去分析问题、构建思路、选定方法以及验证方案,进而实现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竞赛整个过程需要参赛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这种特征决定了形式必须开放,过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如机械设计、工业设计等竞赛。开放式学科竞赛的主体是参赛学生,同时需要教师在赛前进行指导和提供必要硬件、场地等帮助。开放式学科竞赛必须把诚信放在首位,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有的学生和教师不免会利用开放式竞赛特点,为了获奖而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急功近利。为此,要实行诚信一票否决制,对违纪现象及时查处。另外,一方面在竞赛内容上增加决赛答辩评审环节在获奖的权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推行和健全竞赛举报机制,加强作品真实性考证。

近年来,浙江大学针对开放式学科竞赛,通过制定《浙江大学大学生竞赛管理条例》,规范和引导参与学科竞赛的师生行为,引导学生树立“重参与、重过程、争取获奖”的竞赛观,在竞赛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督促教师要以“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约束自己,在竞赛中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我们还推出竞赛过程跟踪机制,实行网络监控、评议等等方法保证竞赛公平公正。我们充分认识开放式学科竞赛答辩环节的重要性,尽力为竞赛作出公平公正的评判。

(2)半开放式学科竞赛分两个阶段,竞赛理论方案设计(或竞赛准备)阶段和竞赛模型作品制作阶段。竞赛理论方案设计(或竞赛准备)阶段实行开放形式,竞赛模型作品制作阶段实行集中封闭形式。半开放式学科竞赛有现场集中封闭制制作竞赛作品环节,因此竞赛命题十分关键。在考虑题目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前提下,一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如果主题选择偏难,会造成参赛队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制作竞赛作品而无法参加接下来的决赛。如果主题偏易,失去竞赛的挑战特性,不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激发,最终会造成评奖等级难以区分问题。

为保证半开放式学科竞赛的公平公正,必须有相对完善的竞赛章程作支撑。明确竞赛的性质、目的、意义、方式,组织机构及职责,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作品的展览、交流、转让,奖励等内容,使之体现原则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并邀请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学者组成竞赛专家委员会。

浙江大学承办了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该竞赛采取半开放式。为确保竞赛的公平公正,一方面,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组委会通过制定竞赛章程明确竞赛的宗旨、组织和规则,以及参赛资格、参赛形式、参赛经费、评奖办法、参赛时间安排、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另一方面,每届竞赛承办学校都制定实施办法暨竞赛指南,明确竞赛开展程序,作品的要求和评审标准、奖项设置的具体方法、参赛者必须遵守的纪律。在竞赛设置上,我们适度增加模型作品制作阶段在评奖中的比重,力争使竞赛公平公正公开。

(3)封闭式学科竞赛是在同一时间,提供统一的竞赛设备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封闭式学科竞赛有两个重要阶段和两个重要环节。两个重要阶段:第一,赛前准备阶段,包括制定竞赛规则,通知,明确参赛条件、竞赛范围,成立专家委员会、命题等。第二,竞赛实施阶段,包括场地布置,竞赛现场秩序维持,领奖及颁奖工作安排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对赛场的控制与调节,开赛后,要严格按照规则实施,对违反竞赛规则的选手及时予以处罚。竞赛中如果出现问题,要依靠评委会迅速解决,以保证竞赛不间断地进行。二是竞赛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考虑竞赛难易度,确保竞赛各奖项能顺利评出。

封闭式学科竞赛从形式上看,最为公正,但要避免 “以考代赛”和走入知识竞赛模式,所以不能过于提倡。另外,考虑到本科、专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竞赛组别上最好按高校学生学历层次分本科、专科组别制定不同的评审标准。由于封闭式学科竞赛场地限制,该类竞赛还不能满足各校参赛要求,竞赛可以通过开展学校或赛区的初赛与复赛,扩大学生受益面。

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封闭式学科竞赛,浙江大学已经开展十三届。我们重视竞赛的每个阶段和环节,统一竞赛规则与技术数据,保证了每支参赛队公平参赛,至今乃保持竞赛零举报的好声誉。我们紧紧抓住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这一封闭式学科竞赛特征,通过竞赛题目的创新性、交叉性和多样性,以弥补封闭式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不足。通过扎实富有成效的开展,从2010年开始,浙江省每年有3所高校3支代表队进入世界总决赛,约占全球3%,约占国内进入总决赛队伍16%,受到世界注目。浙江大学2003年以来每年参加世界总决赛,并在2011年第35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摘得全球总冠军。

(4)半封闭式学科竞赛是在规定时间分散于不同空间进行的学科竞赛。它与封闭式竞赛不同之处在于参赛队处于不同地点进行竞赛,允许参赛者可以运用网络、书籍、各种文件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允许参赛者外出加工、购买竞赛所需物品。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半封闭式学科竞赛关键在于竞赛过程监控,通过设立巡视制度,进行随机随时抽检,增加现场答辩环节,对违规参赛者实行一票否决制达到参赛过程的公平公正。在评委的选择上,建立评审专家资源库,将为人公正、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本学科领域突出、竞赛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学者纳入其中,每届从中随机抽取评委名单。另外还可以通过评审过程公开,允许被测试队之外的其他参赛队观看,一则互为监督,二则互相学习。

浙江大学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赛区秘书处单位。多年来,我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赛前制定严格的纪律制度和评审制度。竞赛期间赛区组委会组织巡视检查,委派巡视员进驻参赛学校。安排学生进行现场答辩;评审专家采取回避制度。在评奖结果上,采取公示制度和举报制度等等。通过以上针对性管理措施,浙江省半封闭式学科竞赛卓有成效,如全国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0年浙江大学参赛队荣获本科组全国唯一“高教社杯”奖项。2008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荣获专科组全国唯一“高教社杯”奖项。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学科竞赛的现状,找出发展规律,通过厘清学科竞赛内涵与外延,进行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学科竞赛工作才能提高一个层次,才能富有成效持续开展。近年来,浙江大学在这方面已经迈开了一大步,取得了较大成绩,我们将不断努力探索,争取让更多学生直接受益。

参考文献:

篇2

2014年6月国务院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推动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但受传统人才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发展仍举步维艰,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仍然是中职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之一难题,推动我国中职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对策

2014年6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和总理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高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的高度。极大的推动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的发展。然而,受传统人才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国民教育战略性改革,对职业教育仍存在片面认识,在这一教育改革转型期,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发展仍举步维艰,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仍然是中职教育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之一难题,推动我国中职教育的更好发展,本文从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学生特点

中级职业学校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学生群体,有区别于其他学生群体的不同特点:

1.相对学习成绩差,智力没有达到完全开发。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导致了普通高中招生量的增加,使得中职学校生源水平急剧下降,中职学生书面考试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原因多种多样,大多是年幼不知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对路,但部分学生智力并不差,特别是男孩子,潜在智能没有完全达到开发。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人生理想目标。由于学习基础差,考不上好的学校,导致前途无望,对人生失去信心。报考中职学校抱有混日子思想。自然学习没有动力。

3.中职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期,心理尚未成熟,叛逆行为明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尊和自卑的矛盾时常会困扰他们,影响其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4.多数城市学生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宠爱,但管理方法不当,恨铁不成钢,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封闭式管理,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潜在智力的发挥。学生管理成为学生的对立面,加剧了学生的对立情绪。

2.与家长配合不力。虽有定期的家长会,多数是走形式,沟通成了“告状”,妄图依靠家长高压实现管理,没有建立与家长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全面及时详实信息反馈渠道,缺乏家庭学校共同管理方案。

3.全员管理的大管理概念尚未确立,大管理模式虽建立,但由于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没有落实。单纯依靠班主任和学生处管理。导致管理力量薄弱,管理决策落实出现断层,

4.树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确立和落实,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师对学生技能实践培训和智力开发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中职学生管理的对策

1.转变管理理念,贴近学生心灵。转变管理理念就是要树立确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从学生成才发展需要出发。一是要不只以师自居, 把学校当舞台,把学生当主角,老师做配角。和学生交朋友,为学生遮挡风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成长,主动做好与他们的沟通。消除管理对立情绪,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二是做足励志教育功课。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身上的潜在智能和闪光点,帮助其充分展现,增强成就感,走出中职“差生”阴影,增强信心,重拾自信,激励学生建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帮助学生制定自己职业规划和学习计划,把远大理想变为具体目标。并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规划目标。三是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引导学生成立兴趣社团,技能协会等,以社团干部及带头人为纽带,建立学校与学生沟通的基层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组织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以上管理理念和措施的实现,使学生学生增强了自信,明确了奋斗目标,实现了平等沟通,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原来的一切不良习惯就会逐步改正,学校也无需实行被动的封闭式管理。

2.建立家校共管机制。首先要建立家长对学校的信心,通过学生重拾自信和理想目标的建立,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变化,从而增强家长对学生的信心,对学校的信心,提高家长配合学校,实行家校共管的积极性。二是细化学生管理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每个学生的电子档案,与家长共享,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回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现状,在此基础上与家长制定共同管理方案,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搞好学生管理。三是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加强学生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及时商量调整职业规划目标和毕业就业方向,并与学校及时沟通,做到学校家长双满意。

3.推行大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学生管理。学生管理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活动的全面管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等各方面的全面关怀,做好这一点,单靠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处人员远远不够,要推行大管理模式,全员参与学生管理。学校要制定制度和管理细则,分工负责,形成管理合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中层管理者,后勤工作人员,包括宿舍管理者、食堂管理者和学校保卫工作者等。所有工作人员对学生都要负有管理责任,要相互积极配合,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模式。制定学生学校内活动属地管理制度,学生在什么场合(教室、实验室、操场、饭厅、宿舍等)出现,就由相应场合属地部门管理,不分时间。出现问题追究属地管理这责任,以此保证学生管理的全天候和无缝衔接。

4.教学、教育并重,成才、成人同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教学要以实践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掌握就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加强学校实际操作场地建设和设备配置,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实际技能比赛,开展就业工作实务演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育要以培养学生成人为目的,在现有德育课的基础上,专题设计成人教育方案,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坚强意志、职场意识的培养,可借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新人。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型劳动者。

作者:王书勤 单位:邯郸市工业学校

篇3

关键词:校园网;学校一卡通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架构;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27-03

The Design of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LI Ting-cheng

(Fujian Economic School,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mpus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n the work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middling vocational school,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has already become a kind of inevitable trend. In this paper, a system which combines SIM card and RFID card were introduced, we also discussed the goal and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the overall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solutions of multi-campus system was also proposed. Finally,proposes a few points 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overall design; system structur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随着各中职院校办学模式改革,规模迅速扩大,先前的管理手段、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相对滞后,以数字化校园项目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己成为我国中职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本身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校务管理、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系统项目。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将数量庞大、流动频繁的师生群体科学地管理起来,代表了当今校园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是中职学校现代化管理和校园数字化的重要标志。

在学生层面,由于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除双休日外学生必须寄宿学校(走读生除外),因此校园生活迫使学生必须随身携带大量物品:手机、饭卡、学生证、胸卡、走读卡、银行卡、借书证、宿舍钥匙等等,而这些物件又都是校园生活必备之物,缺一不可,在实际生活中,这对于刚刚独立生活的学生带来了很多麻烦。在如此大环境之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建设一个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更显得迫在眉睫,在校园内实现一卡通系统已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管理手段数字化的必由之径。

1 校园一卡通概述

校园一卡通系统在国内应用至今已有接近二十年的历史,这二十年的发展完善普及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食堂收费系统是校园一卡通出现的标志。该系统的出现,直接取代了各种面值、五花十色的饭票,完全代替了饭票售饭模式,而且实用方便,赢得了师生和管理人员的欢迎。但其不足是功能单一,且采用的是磁卡和光电卡,容易损坏,在挂失补卡环节操作麻烦,不方便使用而渐渐被淘汰。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末,校园一卡通终成规模,从单一的饭卡功能,扩展到门禁、电控、超市、机房、洗浴等消费子系统,满足了师生校园消费一卡通的需要。卡片一般采用射频ID卡。其不足是各子系统资料库难以共享,造成数据的重复维护,可以共享的子系统难以达到实时交互功能。

第三阶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银校结合,校园一卡通得到飞速发展,建成了一体化的、以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及共享数据平台为基础的一卡通系统骨干平台,各子系统建立在平台之上,达到了资料库的统一,各子系统和平台实时共享。另外随着IC卡和第三方技术的采用,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开通银行卡金融功能,并与电子化教务、校务、人事管理相整合,真正意义上达到了“一卡走遍校园”的模式[2]。

2 某中职一卡通系统设计目标

2.1 学校校园网络现状

福建某中职学校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目前,该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经过全面规划和启动阶段,基础校园网覆盖了整个校区,己逐步建成了多个信息应用系统,这为校园一卡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校现状如下:

学校由福州鼓楼梅亭校区、十八分部校区和仓山施埔校区组成。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闭路电视系统覆盖,有1000多台电脑资源和高速校园网;建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投影教室、电子阅览室、专业模拟实训室、规范图书馆等设施。实施校园封闭式管理,除双休日外学生必须寄宿学校(本地走读生除外)。

三个校区各有特点,梅亭校区为主校区,集合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投影教室、电子阅览室、专业模拟实训室、规范图书馆等设施,基本涵盖学校所有功能类型;十八分部校区主要为会计专业教学点,设置有教学楼,宿舍和食堂,因为距离主校区较近,其他功能建筑共享主校区;仓山校区为实训基地,功能上主要侧重实训类教学,设置比如汽车维修、公路桥梁工程、烹饪等实践性强的专业。

2.2 学校一卡通建设目标

学校于2011年上半年决定在三个校区全面实施校园一卡通方案,作为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本校实际,我们设计校园一卡通系统架构在校园网上,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终端等设备,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优势,借助于卡片载体,实现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希冀在全校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和费用收缴管理,整合和带动学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各管理部门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辅助科学决策,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一卡通数据库与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库对接,以及实现校园内各类消费,达到银行为广大师生提供金融级别的自助式服务体系。

3 系统设计

篇4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生 管理 班主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各职业院校为了保证生源不断降低标准进行招生,学生总体素质越来越差,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如何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教育的难点。

1 切实选好班主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实施者,她代表学校对班级行使组织和管理的职责。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和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管理的效果。所以认真挑选好班主任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精心挑选班主任后,还得用制度来约束班主任,,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班主任考核办法》,全面考核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考核内容包括班主任表现,对班上同学的思想状况的了解、掌握程度,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以及班级日常管理和教育的效果等方面。学生管理部门每天安排一个领导、干事率若干名班主任轮流值班相互考核,既考核班主任当天的工作情况,又考核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为了准确地考核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情况,必须给每一位学生都配发有专门的德育教育记录本。学生科每月抽查两次,每班每次抽查20位以上学生的学习记录本,每次抽查的情况作为考核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记人班主任工作档案。每周五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一周的工作情况,布置下周的工作任务,使班主任明确工作方向和任务,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遇事充分听取班主任的意见,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作用。始终坚持把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纪律竞赛效果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条件,并将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或工资挂钩。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改进班主任的工作作风,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2 培养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是学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组织机构。学生骨干是学生管理所依靠的主要力量。要在学生骨干的选拨和培养上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例如,每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培训学生骨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生管理理论和一定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既明确任务大胆使用,又在具体工作时教给方法,使学生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大大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现在,学生管理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学生干部完成的。基本上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在抓管理的同时,其本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管理离开了学生干部的参与,是无法、也不可能做好的。

3 严格的纪律是形成良好校风的根本保证

纪律是执行任务的保证,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秩序,更谈不上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在抓学生纪律时,始终突出一个“严”字。落到“实”处。根据国家有关教育的法令法规,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和整理《学生管理办法》,并做到学生人手一册,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坚持学生操行考核量化制度和纪律竞赛,全面考核每个学生每天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比,用纪律竞赛量化班级,用操行表现量化个人。其具体做法是学生个人每月基分为80分,对思想表现好、学习进步、争做好人好事的按规定加分,每月评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种结果,按个人得分情况,核发学生奖学金。对班级纪律竞赛,坚持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讲评,并按量化结果排出名次,评选出先进班级,在月末讲评会上给予表扬,发给流动红旗,年终时根据全年的考核情况进行排队,作为评先进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对严重违纪的同学根据省学籍管理的规定和学校《学生管理办法》该处分的给予处分,该开除的一律给予开除。这样可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有力地保证正常的教育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4 封闭式管理是维护学生稳定的有效措施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社会风气不尽人意,加上中专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某些腐朽的东西很容易侵蚀到学校来,腐蚀学生的思想,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赌博、电子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等场所对年少的中专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学生一旦涉足便无法自拔。不仅浪费了钱财,还浪费了学生的大好时机。本着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学生本人负责,在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可以签订学生管理合同,实行封闭式管理。除国庆、元旦、五一国务院规定的节假日可离校回家外,无特殊情况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允许请假,每周除星期六早上七点到星期日晚上七点可以离开学校外,其他时间不准离开学校,并且始终坚持每天晚上查寝,24小时门口值班,杜绝学生夜不归宿和校外人员来校闹事的现象。

实行封闭式管理并不等于将学生关在校园内,而是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为了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校应投入部分资金购置各种器材和设备,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和实验小组,要求每个同学至少选一项参加。除此之外,学生会、团委在每周周末时多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绘画、小设计小制作、卡拉OK比赛等等。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既培养了兴趣爱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参与竞争意识,又有效地抵制了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同学们身心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5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学院应创办校报、校刊,从写稿到排版、校稿、印刷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讲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刊载自己的文章、小小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他们都以在校报、校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为荣,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自办杂志、办报纸,不知不觉地把业余时间用在了写作上,提高了文学修养和审美观点,锻炼了自我,提高了能力,也从中尝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东西。

参考文献:

篇5

为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根据《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教育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的提示函》要求,结合黔西市教科局关于做好教育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解读《黔西市教育领域“十六类”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责任清单》,将清单内容分解到各处室,对照清单内容认真仔细开展排查化解工作,现将学校开展情防控和校园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疫情防控。经排查,我校严格落实了市秋季学期开学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十个到位”,严格遵循“校园防控严于社会防控”的要求,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安排专人监控,认真落实9月10日贵州疫情防控6提示,关注福建莆田、哈尔滨巴彦等中高风险地区往返人员的监管。全面落实了疫苗接种,我校对符合接种要求的师生员工,已经按照时间节点全员接种。与此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滚动屏、主题班会等多角度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做到师生重视,以防止舆情发生。思源学校为全封闭式学校,学生只有周末或节假日才能回家。学校加强了返家时学生及家长的疫情防控排查。严格作好学生中途离校的请销假制度,同时返校时作好疫情防控排查。

二、校园安全。经排查,学校积极落实“三个100”工作,配齐配足安保人员,视频监控联网和一键报警装置联网完成率已经达100%;重视学生宣传教育与管理,充分利用班会、班刊、集会等落实防溺水、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矛盾纠纷做到一周一排查,安全隐患排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整治工作常抓不懈;尤其做到开学前后、重大节假日、放假前后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狠抓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狠抓校园欺凌排查治理工作,以矛盾纠纷排查、管制刀具收缴、主题班会等方式宣传,多形式开展校园欺凌暴力宣传教育工作,对发现的矛盾和侵凌进行了及时的化解处置。

三、存在的不足:

(一)校园周边整治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我校校门的特殊性,导致放学时段的交通安全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为学校周边小卖铺对学校对学生悄悄卖零食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需继续加强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少部分学生小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此项工作需要再进一步细化和常抓不懈。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6

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模式更加重视从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方面突出高校教育的目标导向性,这是对职业及教育客观规律的一种阐述,从校企优势职能出发,辅助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民办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在应用校企合作模式时并非完全套用现有的艺术专业合作模式,而应当从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就业前景考虑,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对自身实习过程的有效监督,利用在企业锻炼的机会提高自我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建立在就业导向前提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是对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企合作对民办高校设计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意义

(一)在工学结合中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封闭式教学形式中,学生的学习参照对象是书本,过多的理论灌输使得学生忽视了实际工作与书本知识之间的关联,加之对行业认知和工作掌控能力的缺乏,就业难的问题不容忽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使得校企合作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渗透。通过真实项目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借助项目实施教学,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复杂设计理念的理解与掌握。

(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传统民办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显得过于封闭,学生与外界缺少必要的联系。与此同时,在校教师缺乏对企业最新动态及市场人才培养需求的了解,导致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遇到阻碍。校企合租模式的实施旨在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帮助学生累积工作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穿插教学密切与企业间的合作,这既是对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过程,同时对于实用型人才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学校和企业用人相结合成为了设计学专业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然路径。

(三)在共建互兴中促进多方同惠。校企合作的落实使得企业技术人员的社会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而企业中的硬件设施也更加便于学生实习的开展,在职业实践中加深对岗位工作的理解,更加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基于如此,学校的设施缺乏和实习难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企业本身也获得了更多的人才储备,在节省运营开支的同时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校企合作是课程资源累积的重要过程,这对于自身教学服务能力的提高极其重要。在共建互兴的环境下,校企合作的多方同惠优势得到全面展现。

三、民办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依据学校与企业双方意向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展开,通过面试招生的方式对学生学业情况展开考评,依据订单协议的内容在毕业之后学生可正式进入企业任职。在企业的人才需求计划下达之后由学校全权负责学生成绩考核、课程设计、实习规划以及人才招收等事宜,将企业工作实际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及课程设计等相结合。这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且是对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企业本身也能够招收到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优秀员工。

2、渗透式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可突出企业参与的必要性,在具体的实习方案制定、教师选择和场所选择上依据协议内容提供相关的智力支持服务与继续教育服务。这一渗透式人才培养方案兼顾了订单学生与非订单学生,借助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通过校外定岗实习与校内实训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对实习环境及质量的改善

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在“同惠互利、诚信合作”的基本原则导向下,企业和学校可通过对校外实习基地及校内实训场所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实习指导,针对特定的实习项目对应相关的实习场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在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更加全面地接触岗位工作实际,同时也能够在完成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市场发展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我职业技能。面对当前民办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实习设备缺乏与实习难的问题,企业这一重要的实习基地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三)从师资建设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校企合作模式中实训基地平台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且有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信息,依据行业发展特性与实训基地平台丰富自我社会实践,以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础联合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的力量提高实训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从专家资源优势分析,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学试验的开展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序实施,这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基础的夯实过程。此外,教学活动中专任教师的参与也能够有效促进自身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密切与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提高设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对于学生就业渠道拓展至关重要。

篇7

关键词:学校管理决策;优化

现代管理科学指出:完善的管理过程应从决策为主要指导,由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几个方面组成,不断循环最终达到管理模式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目的。决策作为机构运营的指导者,在整个学校管理的战略角度上来讲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还存在着诸如封闭式、简单化、集权化等问题。只有不断更新和改善教育理念,将学校管理逐渐组织化、系统化才能适应当前复杂、创新式的管理模式。同时为更进一步的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从决策的创新与发展着手,实现学校决策水平的深化改革。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学校决策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

1.学校管理决策的含义与特征原则

以育人为目的的管理特征让学校管理有别与其他领域管理。学校管理可以定义为学校决策层为实现学校各项教育目标并对学校未来教育活动的发展,在策略、内容和原则上进行选择的过程。学校决策的组成可以从管理决策主体、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向三个方面来概述。首先是决策主体,管理决策的主体是决策者和决策层人员构成。其次是为了个人活动和决策组织来对问题进行选择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最后是根据学校目前情况就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对学校各项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进行确定。

分析学校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决策者更好行使管理只能的关键,学校的管理决策的特征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性与人本性原则,目标性是决策的基础和核心,学校管理决策正是以教育的目标为中心来对学校发展的方向进行定位和开展的。人本性是学校决策管理的载体,学校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人本性正是学校管理决策的基础。在充分发挥师生的人本机动性,可以有效的让学校管理高效化、人性化。第二、可行性与动态性原则,可行性是学校管理决策能够科学合理开展的重要特点。管理的执行是需要一定的教育资源的,对于决策方向的选择和拟定不仅需要考虑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必要性而且还应注意教育资源对决策的支持程度。动态性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呈现的一种特点,随着学校改革的发展,更具开放性的学校管理成为学校与周边物质环境相协调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周边环境变化的把握,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公平性与教育性原则,公平性是教育公平性在社会公平性价值体系的延伸,它体现在学生的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结果和教育过程的公平性等,如何能够公平的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是目前学校教育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决策的教育性与教育效用有直接联系,积极的教育决策能够达到正确的教育目的,也就是育人的目的。涪陵十九中对学校教师的要求是争做教学楷模,这正是积极教育效用的重要体现。

2.学校管理决策现存的主要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的教育决策模式存在的诸如封闭式、集权式和单一化等模式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教育理念上的不断创新,打开学校组织的公平开放度以及教育主管权利的下放等才能不断适应变化迅速的新时代。学校管理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决策参与形式化的趋向的问题。现存的决策参与形式往往缺乏实效性,并且决策参与的程度和采取的方式最终的结构都是个人决策的结果,形式化的决策方式日益呈现出其弊端。关键事儿不开会,大事儿开小会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这种方式下的结果。其次是决策主体集权现象。现行教育模式下的决策主体是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法人其权利往往没有制约而是受到相关政策的保护,一旦校长个人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学校管理决策上就会出现问题。再次是决策过程的单一化问题。目前学校教育决策多存在单一化现象,决策者往往会急于求成,在决策的过程中缺乏完整性和实效性。最后是决策认知的常识化问题。学校管理中关于决策认知的先入为主现象是目前学校决策管理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种问题会直接造成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

3.学校管理决策的优化

3.1 注重因地制宜,把握决策原则

随着全局观校园管理模式的兴起,日趋开放化和社会化的管理特点成为当下决策管理主流。为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决策管理环境,学校在进行校园管理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式,在决策制定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几个原则。首先是民主化原则,作为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民主化的决策方式是学校教育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化的决策方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育决策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这也是集体的力量与智慧的体现形式。其次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学校管理者大局观的重要体现,将系统整体的总目标下放到学校各个教育职能部门,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解决问题的决策方案。再次是科学性原则,建立健全完善的体制体系,将决策、反馈、执行和监督等决策过程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和制定,科学化原则是决策能够有效执行的保证,也是一系列决策原则的综合体现。只有制定了科学的、系统的、民主的决策运行机制才能确保管理决策能够更好更适宜的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服务。

3.2 加强理论学校,有效提升决策水平

对学校管理决策的正确认知是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的保证。将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各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剖析和认识,理清教育现象与社会、学生、知识等各方面的基本关系是保证决策的实效性的关键。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与许多教育中师生关系理论都有联系,真正做到教育工作的有教无类、学有所教的效果。为避免教育工作中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方式,就必须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同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来制定相适宜的决策方式,这是提升学校自身管理素质和决策水平的重要前提。

3.3 倡导多元方式参与决策,加强决策程序的理性化与规范化建设

传统的决策方式中单一决策方式占据主导,这无法实现决策的科学合理性。积极实行集体决策、教师家庭活动参与决策、社区参与决策等多元化的决策参与方式。多元化决策参与方式是学校决策管理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加强决策过程理性化和规范化建设,转变传统的决策观念,避免一些诸如依靠直觉和经验进行决策的问题的发生。将决策过程细化为问题分析――设定目标――搜集资料――拟定优选方案――实施、追踪的循环方式。这样就能够保证决策朝着多元的、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发展。

4.小结

学校管理决策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科。只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全局观的决策眼光才能将学校管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正,确保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是学校未来发展能够得到更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杰. 文化管理语境下校长行为方式的转变[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09)

[2]丁建国. 以人为本:校长品格培养的基点[J]. 学校管理. 2004(04)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02)

[3]宋嘉. 学生是“先”生[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1)

[4]谢学仁. 论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以人为本[J]. 成功(教育). 2009(09)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依赖 团体辅导

1.问题提出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主体――“90”后大学生是伴随改革开放和网络普及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虽然,网络成为“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他们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但对网络的过度使用行为已经直接危害学生的学业和心理的发展,甚至导致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社会适应性差、日常时间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多地得到心理和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

早前的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都在网络成瘾者,而国内学者白羽和樊富珉[1]发现,研究网络成瘾的人群自然有其重大意义,然而关注可能成为网络成瘾的边缘群体,即沉迷于网络使用但未达到成瘾程度的群体更具有现实意义,他们将这个群体界定为网络依赖者。网络依赖介于正常使用网络和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与网络成瘾相似的症状,如人际关系淡漠、交际范围变小、社会适应性较差、时间管理混乱、在学业和个人发展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障碍[2]。虽然网络依赖者的症状不及网络成瘾者严重,但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网络干扰,并且有转变为网络成瘾者的可能。网络依赖在“90后”大学生中所占人口比例较大,且更容易进行心理干预。团体辅导作为心理干预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运用团体动力和适当的心理咨询技巧,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团体辅导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这种干预方式更适合网络依赖者。故本研究选择团体辅导的方式对“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进行干预,并探讨了干预效果。

2.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在湖北某高校发放正式通知招募及辅导员转介,通过结构面谈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3]甄选,最后确定10名网络依赖者作为研究对象。甄选标准:CIAS-R量表得分介于46-53之间(在修订CIAS量表时此分数段位于总数据点的80%-95%位置)[4]并参考面谈结果。

2.2方法

2.2.1工具

陈淑慧[3]等人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4]。共19个题项,包含网络成瘾核心症状(IA-Sym)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IA-RP)两个分量表,含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Sym-G&Sym-W),网络成瘾耐受性(Sym-T)、人际关系与健康问题(RP-IH)及时间管理问题(RP-IM)四个维度,陈淑慧教授报告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2.2团体辅导的设置

团体名称:网络伴我健康成长―心理成长小组;团体性质:成长与治疗相结合的结构式团体;团体的整体目标:对网络依赖的群体进行干预,使之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健康地使用网络,避免其陷入更深的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中。

2.2.3团体辅导方案

共进行八次团体辅导活动。八次团体辅导活动名称分别为:缘聚你我、我真的很不错、风雨同舟、携手同行、信任之旅、网络面面观、时间馅饼、珍重再见。每一次团体辅导活动都有明确的分目标。

2.2.4干预程序

团体辅导活动共进行八次,每周两次,持续四周。团体人数为12人,含团体带领者1人,协助带领者1人。每次团体辅导活动的时间为1.5小时。第一次团体活动前及八次团体活动后进行前后测,前后测问卷均采用CIAS-R量表。

2.2.5干预者及其训练背景

干预者与助手均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心理老师,不仅具备心理学硕士学位,具备3年以上的咨询经验,而且参加过团体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

2.3统计方法

运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

3.结果

表1 团体辅导前后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及各因子得分比较(±s)

表1显示团体辅导前后CIAS-R的总得分及CIAS-R的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而CIAS的耐受性、时间管理因子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也说明,团体辅导干预后,网络依赖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特别是在戒断反应和人际与健康方面发生了明显改变,而在耐受性和时间方面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4.讨论

本研究设计的团体辅导对“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有显著的干预效果,特别是在戒断反应和人际与健康方面有了很好的改善。这可能与本研究的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有关。白羽和樊富珉[1]在研究中提出,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三个主要原因为:①网络的可获得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支配;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发展性问题,即人际关系问题;③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本研究团体方案就是围绕网络依赖的这三个原因而设计团体活动的,使团体成员从根源上获得改变,这是团体辅导活动成功的关键。

研究还发现,团体辅导干预后,“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在耐受性和时间管理方面改变不明显。这也与一些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刘伟等[5]用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对网络依赖大学生进行干预,结果也发现,网络依赖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变。白羽和樊富珉[6]则认为,网络依赖的根源并不在于网络使用,而在于大学生的发展性和适应性问题,以及大学生有关自我价值和自我肯定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本研究对团体辅导在“90”后大学生的网络依赖问题的应用上进行了初步探索,也得到了有效干预。在后续研究中还有更多内容可以进一步研究,比如设计出更适合“90”后网络依赖大学生的结构形式与主题的团体辅导等。

参考文献:

[1]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及其团体干预方法[J].青年研究,2005,5:42-29.

[2]王世伟,翟春花,吴洪来.大学生网络依赖团体辅导初探[J].校园心理,2011,9(6):388-390.

[3]陈淑惠,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279-294.

[4]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9-104.

[5]刘伟,等.网络依赖大学生集中封闭式团体咨询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390-391.

篇9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抓好措施落实,科学有序的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复课后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抓好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外培训机构扩散,全力守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基本原则

把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国家和中小幼和校外培训机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为工作依据,最大程度地预防疫情发生及人员危害,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做到风险得不到控制不开班、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班、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开班。

三、可以开班的培训机构

此次可以开班的培训机构为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面向参加2020年高校艺考的高三学生、参加2020年高考的往届复读生开展学科类线下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所有其他类型的学生一律不得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四、培训机构的准备工作

1.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建立以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疫情防控、疫情报告、教职员工培训、教学组织、通风消毒与隔离等各项制度。要建立校、班、家长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应及时掌握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院、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人员名单及其联系方式,畅通信息渠道。

2.做好开班前排查。校外培训机构要在开班前做好高三艺考生、高考复读生及员工的健康监测工作,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全面掌握开学前14天员工、学员及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行踪轨迹等,做到零遗漏。艺考生到校外培训机构上课要经学籍所在学校同意并签订协议,明确离校时间等事宜,做到与培训机构有序衔接。学籍所在学校对艺考生的健康追踪能够与校外培训机构开学时间衔接上的,可由学籍所在学校开具证明,校外培训机构应该予以承认。员工、学员及家庭成员未做到14天身体健康状况、行踪轨迹精准排查的,一律不得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要将参加培训的艺考生、复读生名单提前报审批机关备案,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高考报名序号、身份证号、照片等信息。

3.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准备。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物资储备,确保足额、到位,满足开班后疫情防控的需要。如消杀用品、口罩、额温枪、水银体温计、洗手液等。

4.设置隔离室。确实具备开班条件的机构需要提前与卫生健康部门确认指定的收治医院,并依据学生人数科学测算、合理设置相对独立、数量充裕、符合卫生防疫部门要求的隔离观察场所。按要求配备隔离室观察室必备设施和物资,用于暂时留观体温检测中发现体温异常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避免交叉感染。

5.做好公共环境卫生消毒防护。各培训机构在开班前要对办学场所室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卫生清洁,要依据有关标准,每日做好学生教室、洗手间等公共场所消毒工作,不留死角。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师生员工饮食饮水安全。

6.做好开班提示。校外培训机构具体开班时间明确后,要通过“告家长书”等方式告知学员和家长开班时间以及开班后应注意的事项,要求每位师生签署如实报告旅居史、健康状况等情况的承诺书,确保平稳有序开班。

五、开班流程

1.各培训机构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做好开班的准备工作,包括疫情防控的规章制度建设、相关责任人员的分工、开班前排查、疫情防控物资准备、隔离室设置、公共环境卫生消毒防护、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准备工作。

2.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开班申请及防控措施方案。

3.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疫情防控部门对照防疫标准逐条验收。

4.经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检查评估合格的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5.通过审核的培训机构要签署安全承诺书,承诺全面落实防控要求,并严格按指定的日期开班授课。

六、开班后防控和教育教学统筹工作

1.落实防控工作不放松。严格按照中央、、市县部署,把县2020年春季校外培训机构开班工作落到实处。各校外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在岗在位,推动落实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各项任务措施。对师生员工排查毫不放松,严格落实每日晨午检制度,实时动态掌握所有师生员工身体状况。

2.实施错时错峰培训。校外培训机构要按照培训学员的人数,错时错峰安排培训场次和班级人数,组织培训学员分散就坐,降低师生分布密度,在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决不允许搞聚集性活动。切实防止出现校门通拥挤、学员和家长大量聚集等情况。停止举办任何进入培训场所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

3.实施“封闭式”管理。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实施场所“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控人员进出,除员工、学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培训场所。各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印发<县“人人有码、码上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所有进出培训场所人员(含保安、保洁等)均须落实“身份核实→扫码或亮码+测温→登记→放行”等工作流程,相关人员须佩戴口罩。未取得健康码“绿码”的员工和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快递外卖,不得进入培训机构场所。县教育局对已营业的培训机构“人人有码”工作落实情况,以明查暗访的形式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4.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复工开班后,校外培训机构要参照《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错时错峰开学实施方案工作指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松教防发[2020]6号),做好培训场所每天日常性清洁消毒,做好消毒记录。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每天做好各类教学、生活及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禁安排学员在密闭环境下学习和活动;要暂停使用空调。

5.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校外培训机构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现有的官网官微、走廊宣传栏等平台,普及卫生保健常识,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组织员工和学员学习《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错时错峰开学实施方案工作指南》,指导员工和学员加强个人防护。开展手部卫生教育,配备充足洗手设施、洗手液、抹手纸等,张贴“七步”洗手法,引导员工和学员养成勤洗手习惯、掌握正确洗手方法,严禁随地吐痰,注意咳嗽、打喷嚏时的卫生礼仪,人际交谈应保持适当距离。

6.建立缺课登记追访制度。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掌握所有未正常到岗到课的员工和学员的健康状况,对缺勤、请假、早退的员工和学员,落实专人每天做好电话、网络访问,了解其身体状况,进行情绪安抚,提出健康建议,并记录、汇总相关情况。

7.强化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培训期间,发现体温异常的员工和学员,要用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复测,复测后仍然超过37.3度,校外培训机构要第一时间上报卫健、疾控和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疾控部门指导意见进行应急处置;培训机构要做好患病师生随访工作,开班时严格执行开班查验制度。

七、相关要求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本管理;实际应用

职教管理中的人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和尊重来体现对人格价值的承认,人本管理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对教育对象的轻视,真正提高教育的人性化水平。在职教过程中倡导人本化管理理念,主要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人本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人本管理的重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人格、能力等多方面均衡发展,让教育对象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人生价值,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更深的思考。

一、进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自由和民主的要求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传统职业教育中的人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对象对人格教育的要求,新世纪的职业教育在进行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素质教育,同时在素质教育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教育,这种以人性化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是以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所以,在学生管理中必须贯彻人本性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现代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管理的主体,而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教育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乐观自信的方式认识现实世界。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在进行日常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将学生的需求和自我发展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上。同时,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性和差异性。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综合性的发展和提高。

二、职教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职教管理通常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很多教育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受到重知识轻本领、重视技能而轻视素质的教育影响,使得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管理中往往违背教育规律,存在着多种教育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着漠视学生主体性的缺点,很多教育过程其实不仅要当作对人的管理,更是对于未成年人的管理,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学生犯下的过错进行合理的纠正和引导。

2.人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分化和片面化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技能掌握为主要教育目的的教学,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通常只是注重职业技能的教育,很容易忽视其他方面,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单纯注重就业率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3.教学管理手段的灵活性差

传统的职教管理中只是在一些预设的条框和制度中进行教育,以既定的标准去教育和衡量每一个教育对象,在提倡个性化的今天,这种缺乏灵活性的教育模式最终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成为被动式的“填鸭式”学习。

4.在学生的人本管理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封闭式教育,对于学生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这种教育的连续性主要通过学校和家庭以及和社会的联系来实现,学校的这种封闭式教学最终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和社会环境的支持,会导致人本管理的单一性。

三、解决职教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措施

在职教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想有一定的突破就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对象人本管理的水平,真正促进人本化教育全面深入地发展,扭转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思想,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进行大幅度地改革,主要通过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教学模式就是要发挥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文教育对教育对象的人格陶冶作用,本着以崇高品质教育而不是放弃每一位学生,在管理中完善每个学生的品格,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感觉到教育的关怀。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学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实行素质教育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在树立人本教育的管理基础上改变过去学生被管理和被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人性化引导的必要性。

3.增强人本管理的连贯性和灵活性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人本管理中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更加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要积极配合家庭加强和社会教育的联系,从而构建整体化的人本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中的人本化管理是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时展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传统的职业教育在进行管理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偏颇或者缺失,我们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引以为戒,真正落实和贯彻好素质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