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中职;内科护理学;自学能力

目前,在护理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符合中职护理教育特点和未来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未来就业方面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且在各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引导课前预习,扩充课堂容量

自学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始。内科护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知识,比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给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太少。那么,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所讲述的知识点和参考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很容易跟随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结合授课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内科护理学中每个章节的概述都是对基础内容进行回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图形或模型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再如,护理评估的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更好。又如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讲述,而每个疾病的教学可以采用PBL教学法进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形象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然后对课本中重点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并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的板书要优美,合理设计,充分借助彩色粉笔来进行板书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对课堂充满兴趣,积极地进行学习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后复习,提高学生联系知识能力

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结构性和比较性特征,且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内科护理学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进入课后复习环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某些知识点主动联系起来,然后认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异同之处,找到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知识联系能力,进而提高自学能力,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例如,在讲解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缓解方式、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入手,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对比,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讲解完慢性肾小球肾炎后,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的肝硬化伴血氨升高病人的饮食要求,其需要低蛋白饮食,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伴氨质血症同样要求低蛋白饮食,但选择的却是优质蛋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二者存在这一区别的原因。在讲解完消化系统相关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慢性胃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饮食护理原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说明理由。通过运用以上方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不断巩固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总之,根据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对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

作者:白洁 单位:晋中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 学生 学习 兴趣

《内科护理学》是介绍内科疾病防治知识,运用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以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和保持健康的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的专业课。是中专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内科护理学》也是从《内科学》派生出来的一门学科。内容上同时兼有解剖、生理、病理、微生物、药理、护理学基础等多门医学课程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内容知识面广和繁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往往会出现厌学的情绪。经过观察,其主要根源就是学生缺乏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并找到相应的办法:

1.学生分析

1.1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

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是高中筛选后剩下的学生,基本知识以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各医学基础课程时,本就较吃力,最终沉淀下的知识内容较少。在学习《内科护理学》这门综合课程时可能就更加吃力。

1.2学生的学习氛围差

对于中职生来说大部分处于15、16岁阶段,未来的职业规划在入学前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甚至一部分的中专学生可能是由于家长的决定选择了卫生学校,对于本身来说,还是懵懵懂懂,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同时离开了学习紧张的中学,从心理上压力顿时减轻,学习态度就比较消极。最终整个学习氛围较差。仅有一小部分学生仍在努力学习。

2.学习《内科护理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现

2.1抱有学习无所谓的态度

这类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极差,表现为睡觉、讲小话,甚至玩手机、看小说。做些与课堂无关的小动作。老师屡次批评仍无效果。

2.2努力学习,但没有实效

这类同学课堂上开始时认真努力的,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感觉枯燥或吃力,最后变成发呆或是开小差,最终学习效果也不佳。

2.3成绩优秀,但知识沉淀极少

这类同学在学习时是极努力的,认真上课,考试时认真努力背题,最终成绩优秀,但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却较差,时间一长,知识内容便丢了,是属于会考试的学生。

2.4学习扎实,融会贯通

有一小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不但非常努力,而且,能够将知识点联系实际,前后贯通,这样的知识记忆点就非常的强,很少能忘记,也才达到《内科护理学》真正的学习要求。

以上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需要详细的分析,找出能够广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指导,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此,兴趣是一切教学最好的出发点,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 《内科护理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3.1树立崇高的信念

古者有云“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让学生们了解医学的崇高精神,并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高度责任心、责任感,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心态,认真努力学习。

3.2采取有趣,多样的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学在授课过程中,内容涉及较广,知识点较多,如果只用讲述以及板书很容易使听课的同学产生疲劳感,因此建议可以制作一些有趣漂亮的多媒体课件、或者视频,以及多做一些病例分析,让学生对于知识点具有感性的认识。

3.3多设置一些实用、有趣的实验

在《内科护理学》中,我认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这四个《内科学》中经典的四个穿刺在《内科护理学》实验中不必开展,只用在课程学习中让同学达到熟悉的目标,并不需要掌握。而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实用的,有趣的《内科护理学》实验,例如:氧疗(如何调节浓度)、雾化吸入、机械吸痰等等,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护理内科病人会用到的操作。让学生学以致用。

3.4医院见习

通过理论学习以后,到医学里观察真正的病人,并找到课本中疾病的特点,能够掌握相关的护理措施。同时医院见习,也让疾病本身变得形象具体,将《内科护理学》变成一门集理论和实用的一门课程。

3.5病例演练,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

在学习《内科护理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所能分配角色,表现出疾病特点的病人,根据病情分析诊断治疗的医生,能够做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的护士,最后能够总结出健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心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能够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将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想要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三维目标;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教学中的主干必修课,信息面广、内容多,涉及众多相关医学学科,学生大部分认为内科护理学是最难学、难记的课程,因此,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三维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形成了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本文针对内科护理学特点,用三维教学目标的视野,对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内科护理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

三维目标的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的要点知识及护理措施等;具备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师生共同探究内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对内科常见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监护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活动,增强整体护理观,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主动采取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

2落实三维目标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2.1基本思路

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其临床实践学科的特点,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层面的培养,以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能力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重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使教学工作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淡化学科意识,增强整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更新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向,适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2基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的基础,对于学生如何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师应非常深入且系统地了解重点知识,并通过多元化的讲课方式传授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等。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知识点繁多,涉及的学科多样,包括护理药物学、生理学、健康评估、解剖生理学等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适当给学生补充这部分知识,在每种疾病的授课过程中,重点突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内容。

2.3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按照教材进展层次编排教学秩序,逐步推进,并采用“三步一回头”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质量和效率比较低。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护理病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护理病例将教学内容有机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教学方法以护理学生为主,以病例讨论为主要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有代表性的病例,把病例及讨论的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介绍病例,讲明要求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位学生提出护理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进一步讲解。

2.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蕴含“尊重人、发展人”的新理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在内科护理学讲授过程中,将物质目标与精神目标进行讨论,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的重点。

2.5教师教学行为设计

教师教学行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要求,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在教学关系上,内科护理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比如,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实验演示、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知识上,需要经常反思与更新[2]。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积极准备的自觉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和批判化。同时,要每年定期到“三甲”医院进修,更新医学知识,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控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统一步调。在内容广度上,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疾病种类多,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种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了解少见病、罕见病。强化训练,接近临床,实现学校与医院的无缝对接,为学生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

3.1多形式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测评在评价方式上要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定量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同时,应用新教学系统,实现信息化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模式。

3.2多角度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医疗卫生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3.3多时限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要体现时刻进行评价、始终重视评价的思想,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既要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学习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习评价融入长期教育或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去。

参考文献:

[1]吴国泰,杜丽东,任远,等.基于落实三维目标的药理学教学设计[J].药学教育,2013(2):37-40.

篇4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应对策略 变化趋势

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才可以从事护理工作。2008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率,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为了提高学生护士考试通过率,课题组分析了近几年护士资格考试变化趋势,采取了应对策略,使本院护理专业学生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87%增长到2013年的97%。总结分析如下: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情况

1.1考试内容变化。原来考试内容只涉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五门学科知识,从2011年起,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六门课程。考试大纲增加了解剖生理、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内容,体现了重视预防、接近临床的指导思想,也增加了部分新的疾病种类,如过敏性紫癜、心肌疾病、心包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删除了总论部分的内容。

1.2考试科目变化。原来考试有四个科目,包括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从2011年起,考试只有两个科目:专业实务和实践技能。专业实务考查内容以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等。如各个疾病解剖生理、病因、辅助检查及护理管理、中医学基础、护理伦理和法规等知识。实践技能考查内容以临床应用知识为主,内容涉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等。

1.3考试题型变化。考试题型全部是选择题,主要使用A1、A2、A3/A4型题,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逐步增加临床病案分析题、多媒体试题,减少记忆概念性A1题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型题),A1题型量由原来的60%以上下降到20%。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60%、A3/A4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20%,加强了技能测试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1.4考试专业知识更新。考试专业知识与最新临床实际和标准一致,如心肺复苏的顺序由原来的A-B-C(A即通畅气道,B即人工呼吸,C即人工循环)变更为国际最新标准C-A-B的顺序,2012年考点数据修改50余处,涉及高血压的分类、小儿体重的标准、氧疗时酒精湿化浓度等,如酒精湿化浓度由“30%~50%”修改为“20%~30%”。

1.5考试时间变化。考试时间缩短,题量不减,即由原2个半小时改为2小时。原来是全程考试,考生中途不得退场,现在改为考试1小时后考生可以交卷离开。

2.教学应对策略

2.1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相结合。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每年都有少许修改,考试知识点每年有变化,为了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课题组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新的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2.2编写护理专业“双证书”(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教材。根据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精选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护理专业教材,教材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并将最新知识进展吸纳入教材,突出教材的先进性,方便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

2.3加强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核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往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局限于知识记忆,忽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等,如在案例教学中课前将案例提供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查资料,小组讨论,课中老师归纳总结,一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4把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思路,编写护士资格考试模拟试卷。通过分析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疾病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命题的关键词包括最主要病因、主要的致病菌、主要的诱因、主要的感染途径、好发年龄及好发部位、最主要的或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或最严重的并发症及表现、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确诊的辅助检查方法、首选的治疗药物、首要的护理问题、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根据考题分布和考试命题思路,课题组编写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并总结归纳了护士资格考试常考知识点,知识点的记忆口诀、护士资格考试所有计算公式大全等,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

2.5做好考前强化培训。关注最新考试信息,及时掌握考试动向,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帮助学生把握重要考点。根据考生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指导学生答题应对技巧,让学生做适量的模拟试卷,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纠错,以便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增强自信心。

2.6学校考试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型。改变以往考试的综合题型,课程结业考试题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A1、A2、A3/A4型试题一致,考试内容主要是护士资格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3.思考和体会

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通行证,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教师需要掌握护士资格考试方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如果片面追求护考通过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可能偏低,如何将护理教学计划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实践双接轨,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内科护理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32-02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不同角色扮演,多媒体运用及实物演示等直观而形象的情境,把理论教学和真实的实践过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扩展学生思考空间及提高工作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本组通过对我校2010级三年制护理专业120名学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培养内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的120名护理学生,均为我校2010级正式录取生。课堂上主要选取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等常见疾病等进行情景模拟。

1.2 方法。

1.2.1 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选取如高血压,哮喘和糖尿病等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这些疾病都属于慢性病,如果患者多了解与上述疾病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患者入院期间的护理知识,还要模拟掌握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这样在培养护理生关爱患者人文护理素养的同时,又提高了护理生的实践技能。

1.2.2 设置真实情景,提出启发式的问题。授课前教师不但要选择典型,真实,复杂又全面的病例,还应尽可能概括本节知识重点。比如学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此章节时,布置模拟的情景可从此病危险程度,发病高危因素,常见并发症及患者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大致讲述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后,布置模拟情景,教师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病例,由学生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角色。模拟完毕后,老师提出一系列启发式的相关问题。

1.2.3 各小组讨论,授课教师启发点拨。问题提出后,各组护理生进行讨论,每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老师结合各组讨论情况,最后由组长汇报结论,老师现场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组汇报授课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理论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对其存在的生疏知识点进行进一步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2.4 真实体验角色,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在授课教师讲述及小组讨论护理方面的措施之后,教师重新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分配医生,护士,患者及家长等相关角色,并且为各小组提供如高血压计,听诊器等相应的物品,在实物场景中来模拟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工作。

1.3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2 结果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99%的学生非常认可此种教学方法即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课堂上角色模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责任感。

3 讨论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医疗与护理模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如何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护理人才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虽然课堂上输入的知识点较多,但整个教学过程则非常枯燥,教学效果并不容乐观。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教学法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教育方式变被动为主动[2]。既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掌握疾病的因果及转变的关系,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学生通过扮演护理人员角色,不仅掌握了护理技能及理论,还亲身体会到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扮演患者角色,既掌握了各类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病情经过,又深刻体会到患者的需求。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体会,真正锻炼了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力,有助于提高以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3]。本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99%的学生非常认可此种教学方法即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课堂上角色模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责任感。这表明此变被动为主动的情景教学法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内科护理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与探索意识,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慧,夏立平.内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97-97

篇6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学习

首先,从“教”方面来看,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1)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种能力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我授课的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的难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甚至有些是已经进入社会打工好几年的社会青年,他们的共性都是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是不思学习而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上各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自觉学习能力等方面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2)处理好教材:①熟读教材,列出教学大纲,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要求和目标。②研究教材,确立重难点,使学生学习有所侧重。③制作多媒体课件,我现在采用的都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不仅要全面反映教材的内容,还要注意重点的突出,比如一些关键的语句、词语可以用鲜红颜色的笔标出,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声音、图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考虑教法。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考虑到中职学生基础差,理解、领悟能力不强的特点,为了能让学生更容易并且更快地获得知识,我通过运用引导、举例、图片、动画、模拟演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将复杂的知识及操作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我的课堂一般按以下过程进行:(下面我将以“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为例说明):①课前复习:我在多媒体上先展示正常的心电图图形,让学生对在一年级《健康评估》里学过的正常心电图的各个波形以及各波段的正常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②新课讲解:我将分别导入四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并逐一分析,让学生在认知正常心电图的基础上去识别异常心电图,找出其特点,加以区别记忆。本次授课我展示的异常心电图有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颤动。③知识点拨 :为了让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将以提出话题“怎样发现异常心电图?”的形式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将异常心电图的各个波形和各个波段的测量值与正常的心电图的波形和各个波段的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异常心电图的特点,然后得出是哪一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再进一步提出这种心律失常该如何护理的对策。接下来我举出心动过速的例子,提问学生该如何进行护理,学生将以讨论发言的形式回答具体的护理方案。④知识拓展:为了将理论与临床很好地结合起来,也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我设计了一个与临床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对室颤的病人进行模拟抢救。学生首先要掌握室颤的心电图特点,对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后全班50位学生再分成5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对已识别出的室颤的病人进行抢救护理。⑤小结:将本次课所学知识再串讲一遍,既可使学生加深印象,又可以使知识清晰、条理化。⑥达标测试(即课堂练习):心电图是一门既难学又易忘的临床重要技能,为了强化记忆,我在本次授课的最后安排了一个测试,在课件上展示了10份心电图,让学生识别、抢答。

(5)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同时还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应以宽容的态度去赏识,并以称赞为主,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并注重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讲解,不断引发学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职生还处于青春期,缺乏自控能力,爱动、好玩,常在学习上不能专心、主动,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工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这一门课的认识和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提高效率,力争出效果

教师要先从自己着手,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抽时间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从而避免了走许多弯路,避免了从头摸索,争得了时间并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为了使临床教学不与临床脱节,也为了我们的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够很好地上岗,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到医院临床病房进行临床实践,收集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熟悉和及时掌握一些新的临床治疗、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流程,以便用于课堂教学。另外,通过引入多媒体综合教学、病历教学、角色扮演、模拟临床等多种教学手段,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从“学”方面来看,学生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制订学习计划。学期开始,在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的前提下,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全面地、具体地、合理地制订出来,并严格根据该计划实施。

(2)上课专心听讲。这一点很重要,课堂老师的讲解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通俗化,或者将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同学们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或者解释某个症状、体征出现的机制原理,通过认真听讲,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记忆。上课时老师还会把这个病的特征性表现即与其他病的区别点和这个病的主要护理措施着重提出来,也就是把重点凸现出来,所以上课做到专心听讲,可以收到将“厚书”变“薄书”之功效。

(3)全面系统。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多看书、勤看书,而且要全面地看。我们知道,内科护理学整体性强,融汇各科知识,涉及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学科知识。但现在的学生不管是听课还是考试前的复习都喜欢叫老师点重点、划重点,而平时看书复习时也就只看重点,这就造成对知识的掌握不系统、不全面。比如,对某种疾病的掌握,有可能只知道这种病的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所以,要做到全面系统,就必须在抓住重点的前提下,全面地“啃”课本。

四、做好笔记

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要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将老师上课时讲的一些知识点以及重点勾画出来或者记下来,建议笔记就记在课本上,便于复习;课后复习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比如看第一遍时用红笔,第二遍时用蓝笔等,便于看书时区别,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把书看薄、看精。

五、科学记忆

医学是一门技能,虽说应用实践重要,但记忆更重要。首先得先记住理论才能谈应用,内科护理学理论性强,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一个疾病有一个疾病症状体征、治疗护理方法,一个系统疾病又跟另一个系统疾病有所不同,所以假如没有科学合理的记忆方法,那么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将很难攻克。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课后要及时复习消化课上所学内容,所谓及时,就是当天学的疾病知识当天晚上或在其他的自习课抽时间进行消化吸收、巩固;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某一系统中的几个疾病肯定存在异同,记住相同点后,将不同点进行对比记忆;最后,强调反复。长期记忆靠的是反复,要定期反复地复习,不断强化记忆。

六、结合实践

医学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阶段则是到医院进行实践。所以,总的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也就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反过来可以强化理论。比如见习,学生可以通过问诊了解到如何与病人很好地沟通、交流,可以掌握一定的问诊技巧,而且通过自己去问,印象就更加深刻,再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那么就记得更加牢固。通过我们采集病史,结合体格检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诊断,针对提出的诊断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临床思维。通过结合实践,不但可以强化理论,还可以培养、提高我们的临床思维。

最后,从师生着手,谈“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教”与“学”相辅相成,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共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有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完每次课、每个病人的护理我都会到学生当中去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领会情况再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通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

篇7

关键词:病例讨论;内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预防和治疗疾病、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程序应贯穿始终[1]。病例讨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我院从2015年开始,在护理专业本科段《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行病例讨论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安排

我院《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安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临床病例讨论、临床见习。通过临床病例讨论、临床见习的补充学习,强化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课内容结束后,《内科护理学》共有九大系统疾病,每一个系统疾病学习后均会安排一次病例讨论,然后根据各系统疾病种类安排临床见习2—3次,临床病例讨论和临床见习每次时间均是3学时。

二、病例讨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精心选择教学病例

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理论课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临床上典型的、多发的病例,病例既要和理论知识相关联,又要能反映患者真实的病情变化,并需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迷惑性,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对疾病的诊断处理原则,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太复杂和太简单的病例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我们选择进行讨论的病例来自于我院的临床实际病例,在收集与各章节知识相关联的病例后,通过整理筛选,将精选的病例用于病例讨论教学。

(二)病例资料的采集

将参加病例讨论的学生按学号的顺序分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对患者进行评估,询问患者的病史特点,结合自己问出的患者的不适症状及查体获得的资料,根据已行的辅助检查结果,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总结病例的特点,提出临床诊断、护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等。

(三)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灌注式”教学法为主,课堂上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听讲和记录,课后整理多媒体课件和背诵,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遇到实际病人时感到束手无策,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问题导向教学法”又称PBL(Problem-BasedLeaming)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2],该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最早提出,倡导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教学改革[3]。如何将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病例讨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办法。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为病例讨论的主体,带教老师仅发挥引导、启发作用,而学生归纳总结患者的病史特点、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疾病诊治经过、提出可能的临床诊断及患者需要解决的具体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并提出治疗原则和相关的重点护理项目。接着重点围绕总结归纳的问题展开热烈地讨论,做到人人均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贯穿于整个病例讨论过程中,最后由带教老师对整个病例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同时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疑问进行启发式教学,并再次强调本次病例讨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及所需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病例讨论,学生能把复杂而又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为解决临床具体问题而有针对性地寻求医学理论知识。利用病例讨论教学,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现代教育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病例讨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经精选进行讨论的临床病例的内容丰富、典型、真实反应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与理论课上学习的本系统章节中内容联系紧密。这样的病例会促使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及相关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具有预见性。讨论中的疑难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促使其主动去查阅文献,并且会继续分析讨论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既可以深刻掌握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了解疾病相关的前沿知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学者在医学生中做过有关病例讨论的问卷调查,发现全部学生赞成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并且有98%以上的学生认为有较大收获,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4]。也有学者做过对照研究,发现“临床病例讨论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5]。而且讨论的病例本身也是临床上实际存在的,让学生体验了在临床实境下的工作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达到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例讨论教学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提供给学生真实的病例进行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判断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完全靠自己去分析总结病史特点及收集到的病例资料,然后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最后带教老师再结合所给的病例剖析学生各种分析思路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启发学生良好的临床工作思维习惯的养成,而且学生之间的讨论发言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取长补短,更加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能够解决常见的临床实际问题。通过讨论过程中的发言,还可使带教老师了解到学生对某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指导。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病例讨论教学,教师将准备好的典型的临床病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医疗护理规范及程序,对患者的病情及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探讨,要求学生自己评估患者,收集患者的病史、病情资料,然后分析病史及收集到的资料,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提出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具体的护理措施。在小组内,对学生给予任务划分,有的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在下一次病例讨论时,将学生的任务进行交换。在临床病例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也有所变化,从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主动的发言者,从而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通过病例讨论,学生不仅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提升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主动讲授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有利于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医疗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病例讨论不仅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在进行病例讨论时,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获取患者的疾病资料,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既真实又详尽。而且在做出每一个诊断或治疗护理措施之前都必须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病人,收集疾病相关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病人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而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制定落实恰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通过小组病例讨论,还可以充分发挥本小组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由上可见,通过实行病例讨论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个良好的临床实境下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病例讨论中,对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开展病例讨论教学,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陈健,黄媛媛.病例讨论课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74.

[3]王小莉.病例讨论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4,(4):34-35.

篇8

关键词:内科基础护理 情景模拟查房 教学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9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200-01

学习过程中,对于护生翻来覆去的询问、检查和护理较难受到认可,因此,临床实习中,基本上是教师通过对经典病例及表现体征对病症进行讲解和分析[1]。这种教学方式中不可避免的将教师放于中心位置,从而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如何缓解这种矛盾,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学效果。本研究选取01班级和02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其内科基础护理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查房,作为学生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1 学生对象

选取01班级和02班级学生,每班共55名学生。其中01班级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查房展开内科基础护理教学,02班级学生使用传统方式见习带教。两班级学生基础素质无明显差异,且选择一家见习医院。

2 教学方法

2.1 病例选择。实施见习前,教师需先进入病房挑选病例,病例的选择要求表现以下四点:真实、典型、复杂、教学[2]。见习过程中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查问病史,并对病例进行检体示范,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变化情况,并提供治疗和护理措施,带领学生基于护理程序大架构基础上思考。以组为单位展开探讨研究,并根据护理程序步骤全面记录信息。

2.2 理论指导。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对出现的问题全面总结和整理。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结合“已学到的知识”、“应该学到的知识”和“怎样学到知识”三方面,并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为学生推荐有用的参考书。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学会带着问题查阅资料。为学生讲解护理查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查房方法、查房目的等,保证模拟查房的顺利开展,为其提供理论支持。

2.3 角色扮演。见习结束后,以见习过程中选择的病历为对象,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指定某一组学生来展开角色扮演。需要扮演的角色分别有主管护士、护士长、护士、医生、患者、患者家属。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尽量使角色扮演更加逼真,可以借助道具、场景、台词等。

2.4 模拟过程。准备工作结束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模拟病房中实施模拟查房。模拟过程为:①主管护士报告患者病情状况及治疗护理过程,护士长遵循护理程序对患者接受的实际护理检查,为患者查体、交流、收集护理资料、发现护理问题、设计护理方案、检验护理情况、评价护理效果等[3]。护士模拟典型护理器具或措施应用于患者身上;②模拟过程结束,教师坚持以人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为学生讲解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漏洞给予指正。讲解过程中还应穿插护理中易发生的问题和易忽略的知识点,以及往届学生容易犯的错误,班级探讨。

3 教学效果

模拟查房结束后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对比。两班人数均为55人,其中01班无不及格学生,02班3名学生不及格;60~80分学生01班15人,02班24人;81~90分学生01班26人,02班23人;高于90分学生01班14人,02班5人。由此可见,情景模拟查房在内科基础护理教学中效果明显。

4 结论

情景模拟查房教学方法在内科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主动性。通过教师精心挑选的病例,为学生提供一场生动且真实的情景,并且存在着诸多问题[4]。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使其更加主动。模拟过程中气氛热烈,更偏重于趣味性,且能够为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通过亲身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全体讨论,扎实基础,开动脑筋,激发学习热情。

情景模拟查房教学方法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护理程序的理解和实践。现代护理都是围绕护理程序展开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为患者提供护理时选择的有效、科学的方法[5]。情景模拟查房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围绕护理程序进行工作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过程。通过实践,表明情景模拟查房教学方式下的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工作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情景模拟查房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护理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对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及沟通学等多项内容展开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情景模拟查房教学方式恰好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使多项知识和谐的融为一体。学生在创建的模拟环境中,可以实现角色变化,从而换位思考。有利于自身道德素养、专业素质的提高。

通过以上内容阐述,表明情景模拟查房在内科基础护理教学中效果显著。但笔者在此还需对以下几点注意事项进行强调:①准备工作要完善,教学目的要明确;②教学应围绕系统化全面护理展开;③以学生为主体,但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还应适时点拨。对这些问题提高注意,情景模拟查房教学效果必然会取得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秋萍,张艳君,钟丽君.情景模拟查房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3(11):133

[2] 柳青,战明侨,吕怀刚.以团体为基础的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6):106-107

[3] 朱力,吴树琴,杨翠蓉.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私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6):148-149

篇9

【关键词】病例导入;内科护理;教学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病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真实”病例产生极大兴趣,带着问题进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效果。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杂枯燥。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内科护理难度较大。笔者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病例导入教学法,收到较好效果。

一、对象

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221名学生,均为女性,年龄16~19岁,入学起点为初中毕业。随机抽取其中2个班共113人为实验组,其余2个班共108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对专业的爱好等因素上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两组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相同,教学内容为内科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

1.病例设计

①病例的选择。教学病例的选择应服务于教学目的,并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深的原则。

②病例来源。教学病例资料可以是来源于医院的真实病例,也可以是来源于网络、参考书籍或自行编写的模拟病例。

③病例的呈现形式。病例资料的呈现形式包括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进程选择适当的形式,以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好。

2.问题设计

①符合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是一种体现现代护理观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②体现教学重点及难点。注意针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学生若能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重点及难点知识,对整体学习内容的理解将更加全面和深刻。

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太容易的问题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3.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视频内容为一个小伙子冒雨等在与朋友约定的地方,全身湿透。三天后,他出现在医院的急诊室,精神不振,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急诊医生给他检查后诊断为“肺炎球菌性肺炎”收住院治疗。

②疾病概述讲解。教师用15分钟时间对肺炎的的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理等进行讲解。

③展示问题及解决问题。将根据护理程序的步骤及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逐一展示,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及讨论后回答。

(1)对病人进行健康史评估,病人说他3天前淋雨后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伴有右侧胸痛,并出现疲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你认为该病人发病的诱因是什么?

(2)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检,结果如下,请说出异常的表现:病人神志清楚,T 39.5℃,P110次/分,R 26次/分,Bp 105/60mmHg。口唇可见疱疹,咽部充血,颈软,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右下肺叩诊稍浊,触觉语颤增强,右下肺可闻及湿音和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浊音界未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

(3)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如下,请说出异常的表现: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36g/L,红细胞4.5×109/L,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X线胸片:肺纹理增多,右下肺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痰直接涂片:革兰阳性成对球菌。动脉血气:pH 7.36,PaCO2 40mmHg,PaO2 53mmHg。

(4)该病人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是?请说出该病人“肺炎球菌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5)请根据该病人的健康资料(再次展示病例资料),列出该病人的护理诊断并排序。

(6)根据你列出的护理诊断,说出每一护理诊断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7)如果病人病情恶化,出现感染性休克,可有哪些表现?如何护理?

(8)病人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即将出院,需要告知病人哪些事项?

④小结。在基于病例资料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后,以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总结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如肺炎球菌性肺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要点等,使知识系统化。

4.教学评价

①理论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科内其他教师从学校试题库中出题,为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并使其中直接考查知识点的单句型题与病例分析型题比例为3:7,满分100分。两组采用同一份试题进行考核。

②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共5个项目。

三、结果

1.理论考核结果(见表1)

2.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四、讨论

1.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表1可知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以传统讲授法教学的学生。

2.病例导入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表2可以看出,病例导入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病例导入式教学中所使用的病例资料,将教材里抽象的疾病概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某一个病人身上,并常常以播放视频、讲故事等方式引入课堂,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双重刺激,可以更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情境中。

3.病例导入式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病例导入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大大减少,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来获取知识。

4.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出科学的决策,评判性思维贯穿其中。病例导入式教学以病例资料为切入点,按护理程序的步骤来设计引导问题,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回答引导问题的同时,也在建构评判性思维。由表1可知,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学生,更善于进行病例分析,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5.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总之,将病例导入式教学应用到内科护理教学中,有助于将抽象的医学理论感性化,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任秋兰,翟伟.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88-89.

篇10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我院2012级三年制专科护理2个班级,2班64人为实验班, 3班62人为对照班,均为高中毕业生。此前一学年两班级的专业学习成绩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班级的《内科护理学》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均相同。 [2]

1.1 方法

教材选用李秋萍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二版,所节选

的章节是“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的护理”教学内容为例,共计4个学时,每学时45min。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1.2实验班教学法

1.2.1课前动员:先向学生介绍PBL教学法的概念、方法,让学生了解采用PBL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1.2.2学生分组:64名学生分为6个小组,10~11人一组,每组选2名成绩较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1名为组长,负责组织讨论、统筹全局;另一名为记录员。

1.2.3课前准备:提前1周将不同内容、不同问题分配给各组,并要求每位学生复习与上消化道相关的知识(如解剖位置、邻近器官等),针对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和学院的网络平台,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1.2.4小组讨论:进行2学时的小组讨论。要求每位同学针对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发言,有疑惑或争议之处做好标记,记录员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整个讨论过程。

1.2.5教师答疑:最后进行2学时的集中讨论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推荐1名代表回答问题,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全班同学讨论正确与否。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各组意见并针对各小组的表现作出点评,对学生讨论中有争议或疑问的地方给予评议和指点,同时,引领全班同学对这一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

1.3对照班教学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按照教科书的顺序进行讲解。

1.4评价方法

1.4.1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给实验班发放自制的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比较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法,无记名方式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64份,收回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2 理论测试: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参加理论测试,统一命题,统一阅卷。成绩以百分制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t 检验

二、结果

1.问卷反馈 采用PBL教学法,78.13%的学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 81.25%学生认为能较好掌握学习目标;84.38%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自主性;76.56%学生认为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5.94%学生认为能提高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

2.病例分析成绩比较,实验班平均成绩为88.93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8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PBL教学法的优势

3.1.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前主动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如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出血量如何评估,为何黑便的颜色会有不同 。在此过程中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筛选、收集和整理,提高了学习自主性[2]。

3.1.2 能较好掌握学习目标 在PBL教学中,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会尽力去解决,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若出血量超过多少,病人会出现休克,休克的典型表现有哪些。思考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较好。

3.1.3 提高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 P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之间既独立又协作,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小组成员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既定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3]。

3.2 PBL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开展PBL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部分学生认为PBL教学耗时较多,在查找资料、文献检索等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PBL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除了要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还必须对知识进行高度提炼,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展知识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