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预防和护理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糖的预防和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糖的预防和护理

篇1

【关键词】 骨折;高血糖;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辽区 2009年初至 2010末共收治 38患者 , 年龄平均50岁, 男25例, 女13例, 骨折前具有糖尿病者25人, 骨折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者 13例。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因骨折需要治疗时间长 ,易产生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介绍成功病例 ,告知恢复良好, 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2 饮食指导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 , 使血糖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患者饮食要营养丰富 , 少量多餐、既要提供足够的能量 , 又要控制好血糖 , 并配以补钙药物 , 以保证骨折早日愈合[1]。

2. 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病程长 , 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 既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胸、腰椎骨折要采取轴式翻身 , 指导患者腰背肌练习及抬腿、屈膝等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到离床活动至正常[2]。

2. 4 并发症的预防

2. 4. 1 预防控制感染 术后认真观察术区周围血运情况 , 保证患者敷料包扎完好、敷料清洁、松紧度适宜;教会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 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一次并更换尿袋 , 患者尽早拔除尿管 , 鼓励患者多饮水 , 以防止泌尿系感染;每 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的发生[3]。

2. 4. 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患者因病情限制、活动受限、手术创伤及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3];护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抬高患肢 15度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按摩 , 指导在床上正确活动 , 加强肌肉锻炼 , 禁止患肢输液 , 遵医嘱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血栓药物[4]。

2. 4. 3 禁止低血糖发生 高血糖患者因饮食及胰岛素使用不当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血糖 , 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量 , 告知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时, 及时吃含糖食物自救。

2. 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及时复查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回家后如何监测血糖 , 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做好生活护理如脚部卫生以防止糖尿病足 , 生活规律 , 心情愉悦 , 合理饮食[5];科学进行关节、肌肉的锻炼 , 每日有规律的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 ,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 活动时注意安全 , 避免意外发生 , 以保证理想地控制血糖同时促进疾病的恢复[6]。

3 小结

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患者 , 既要对症治疗外又要控制好血糖 , 做好住院宣教及心理护理 ,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尽早愈合 , 指导患者科学的锻炼方法, 做好出院指导, 使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芳 .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12-17, 54-59.

[2]杜克 , 王守志 . 骨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 345-357.

[3]李振香 , 房玉霞 .骨科临床护理学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2005:111-114.

[4]潘长玉 .糖尿病学 .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1154?1163.

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男53例,女36例,年龄7个月}3岁,均符合卫生部(现卫计委)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指南匀010版)所制定的重症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其中EV71感染78例。所有患儿在采血前1d未使用大剂量激素,既往无糖尿病史。

1. 2监测方法全部患儿在入院时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监

测血糖水平,在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问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

1. 3治疗方法在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及并发症的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和血糖增高程度进行血糖调节,血糖控制标准6.7 m m ol/I。本组36例血糖水平7一8.5 m m ol/I,遵医嘱减少葡萄糖液的输入,使用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1次/2 h,6~8 h后血糖恢复正常。48例血糖范围在8.6} 14.3 m m n功,使用普通胰岛素0.1一0.2 u /kgh)静脉泵入,0.5~ 1 h监测血糖1次,血糖水平在8.5 m m。功卜后,改为2h测1次,血糖J恢复正常停比胰岛素使用,每4小时监测血糖1次。5例血糖16.1一20.3 m mol/L,普通胰岛素0.5一0.2 u/kgh)静脉泵入,血糖监测方法同前。

1.4护理1. 4. 1饮食护理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控制应兼顾血糖水平及生长发育所需。手足口病重症患儿高热能量消耗增加,又因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导致能量摄入小足。营养师与主管护师应共同制定并合理分配每日所需能量、进餐次数,饮食以易消化无刺激半流质饮食为主,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对使用胰岛素治疗患儿应注意检查进食情况,昏迷患者应静脉和鼻饲补充营养,防比出现低血糖反应。

1.4.2正确测定血糖 血糖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血糖控制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快速血糖仪测定因其快速有效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在临床操作中很多因素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血糖仪使用中应注意每次测量前核对试纸编码,试纸应注意避光防潮防尘保存,开启后尽快使用,避免失效川;皮肤消毒应使用75%乙醇,待干后采血笔刺入2~3 m m,让血自然流出,避免用力挤压采血部位;避免在输液肢体侧采血,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患者疗效观察中,小能过分依赖血糖仪,应定期监测静脉血糖进行对比。本组测量末梢血糖部位均为无名指,采血进针深度2~3 mm,血珠成黄豆粒大小即可,血量小足可导致血糖值偏低,血量过多导致血糖值偏差叫。快速血糖仪测定范围33 m m of注超出范围时无法测出时血糖仪显示H igh,应立即抽取静脉血化验。

1.4.3胰岛素强化治疗时的护理有研究表明应激性高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a。近年来成人在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但儿童胰岛素强化治疗是可导致血糖大范围波动,严重者将导致低血糖反应,因此小儿应激性高血糖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在胰岛素使用期问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每1~2小时监测末梢血糖1次,在病情稳定剂血糖平稳后4~6 h检测1次,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医生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1.4.4预防低血糖手足口病重症高血糖患儿在使用胰岛素降糖期问主要风险为低血糖。所以在治疗高血糖过程中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小,小能准确表述自己感受,加上镇静剂的使用,使低血糖的症状体征小典型而小被及时发现导致严重后果。当血糖低于2.2 m m ol/l或长时问低血糖昏迷可导致神经系统小可逆损害。因此在胰岛素治疗期问应按医嘱监测血糖,注意补充营养液,同时注意低血糖的非特异性表现,如心率加快、多汗等,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及时进行纠正。本组病例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1.4.5重视激素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及水电解质紊乱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大剂量使用会使血糖升高,甲基强的松龙可使肺炎的发生率提高26%并延长PiCL监护时间。用药期问应密切观察药物小良反应,遵医嘱测量血糖及电解质情况,追踪检验结果,发现糖代谢紊乱及时纠正,同时应用胃薪膜保护剂预防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1.4.6预防感染明显的高血糖(1 1.1 m m ol/L)可引起白细胞抗感染能力卜降,还可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神经细胞功能异常,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患儿极易出现感染。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及家属护理患儿前后做好手卫生,进行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比交叉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体温高于39℃时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在使用冰帽过程中,注意足部保暖。

1.4.7病情观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意识情况及四肢末梢温度变化,对具有高热小退、高血糖、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肢体抽搐、呕叶、四肢末梢湿冷等手足口病危重症独立危险因素的患儿加强护理观察,并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死亡率。

2结果

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篇3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科学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术后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预后往往不尽如人意。早期病死率可高达49.4%,仅不足半数患者可生活自理。因此积极预防治疗术后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运用科学护理的观念和方法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现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的重点核心问题对资料进行分析、筛选、评价,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科学护理的要点综述如下。

1 肺部感染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由于年龄偏大,部分患者意识障碍,卧床时间过长等原因,加上血肿清除时常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故易并发肺部感染。文献报道院内肺部感染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室发生率为10%~25%[2]。分析原因:①与患者的GCS评分有关[3]。GCS分值低的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排痰能力下降易导致误吸或不能有效排痰易引起肺部感染;②肺部感染与气管插管的时间有关,长时间的气管插管损害了呼吸系统正常的防御功能,使空气中的细菌直接进入肺部造成感染,也易将口咽部的细菌带入肺部引起感染。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使肺炎的发生率增加4~12倍,且发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预防及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免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导致恶性肺-脑循环,加重脑缺氧、脑水肿。护士应每2 h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对清醒患者指导并鼓励其咳痰,对咳痰无力及昏迷患者要及时吸痰,并行口腔护理2次/d,选择合适的漱口液,防止病原体下移引起呼吸道感染;③如已合并肺部感染者尽早气管切开可减少插管中多种病原菌繁殖,有利于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气管切开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色味和黏度。

2 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脑出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高热可导致机体代谢增高,增加脑的耗氧量造成乳酸堆积,加重脑水肿[5]。有文献报道高热时机体呈典型的应激反应过程,脑组织生物氧化功能发生异常,大量生成自由基,血清中血清皮质醇(CORT)、脂质过氧化物(LOP)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6]。SOD是体内清除自由基的一种重要的酶。当体温≥40 ℃时SOD灭活的速度大于产生的速度,所以SOD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使血清中CORT、LOP的含量升高;同时CORT、LOP的升高也使SOD含量降低,进而CORT、LOP在体内逐渐堆积形成恶性循环。CORT、LOP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参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如果CORT、LOP含量持续增加,长时间作用于神经细胞,可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害。所以发热会使预后恶化,体温越高预后生活质量越差[7],可见控制体温尤为重要。预防及护理:①中枢性高热主要是由丘脑下部及中脑病变引起,发热时不伴有寒战,没有感染体征,躯干温度高,四肢温度不高,一般药物降温效果差,物理降温效果好;②吸收热发生在术后两周内,体温不会太高,波动在37.5 ℃上下,可不予以处理;③感染性高热有感染体征,发热时有寒战。护理人员应全面分析,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予以物理降温:在大血管位置放置冰袋、头戴冰帽;温水擦浴;电冰毯。早期开始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形态等方面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都有较好疗效,且有一定预防作用[8]。一般使温度保持在33 ℃~35 ℃为宜,持续5~10 d。在降温过程中要警惕体温骤降、寒战反应、冻伤。老年、幼儿或血压下降者不宜用冬眠药物[9]。

3 术后再出血的护理

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0]。脑出血患者血压的升高被认为是颅内压升高后的代偿性反应,对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起着重要作用,但过高的血压常使病情恶化。高血压性脑出血并非稳定型出血,发病后24 h可继续扩大30%[11],过高的血压可使血肿增大和再出血,血压越高病死率和病残率就越高。有报道提出发生再出血的患者死亡率为10%,再出血重度致残率明显高于首次出血病例,预后差[12]。因此,脑出血急性期需高度关注血压明显升高的患者,维持血压的稳定,减少血压的波动,可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13]。在脑出血的最初3 h内控制收缩压在160 mm Hg以下;平均血压在100~120 mm Hg可以防止再出血的发生,而血压下降20%并不会相应的减少脑血流量[14]。所以在给予降压治疗时应注意患者发病前的血压水平,降压不应低于此水平,并密切注意神经缺损程度有无加重,一旦加重应调高调控水平;如并发再出血应调低血压调控水平。由此可见对血压的监测与治疗同样重要。预防及护理: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24~48 h内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以防再出血或脑疝的发生;②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尤其是术后48 h内严密注意血压的动态变化;③引流管的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头部引流管一般放置3~5 d拔管,在引流期间应防止引流管打结、扭转、拔脱,严密观察其是否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性状,颜色鲜红提示有继续出血的可能;④血压稳定的患者可抬高头部15°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颅内静脉淤血及脑水肿的发生;⑤稳定患者情绪,告诉患者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升高诱发再出血。安静的病房环境也利于血压的稳定治疗。烦躁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处理[15];⑥勿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⑦限制食盐摄入量3~4 g/d。

4 高血糖的护理

脑损伤期间高血糖反应可加重脑继发性损伤,影响中枢神经的恢复,故血糖可作为重型脑出血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16]。患者在重度脑出血后血糖越高预后越差,血糖增高持续时间越长继发性脑损伤加重越明显[17]。所以控制血糖至关重要。对于高血糖可采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各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可以相应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18]。预防及护理: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糖避免发生低血糖和高渗性昏迷的发生。①低血糖:脑出血术后发生低血糖超过6 h会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的恶性循环进程,可导致不可逆的脑组织损害。因此,在应用胰岛素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心慌出汗、呼吸浅快、血压下降、脉搏细数,提示有低血糖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应用胰岛素,纠正低血糖;②高渗性昏迷:由于高血糖引起的高渗性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特点是高血糖、没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为脱水及神经系统症状,如舌干唇裂、皮肤弹性减低、眼球凹陷、震颤、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样抽搐,有别于颅脑损伤所致的昏迷[19]。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如出现原发病不能解释的意识障碍加重同时伴有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高渗性昏迷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实施护理时,要求护士在制定护理措施时对患者的愿望、权利和实际情况进行周到的考虑,制定的护理措施与患者的愿望相结合,患者则可对护士提出的各种护理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对护士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护理服务更加个体化。科学的护理,能促进护士自觉、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寻求问题,及时汲取现代化的医学护理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实证依据,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地提出护理措施,改变了护士以往以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提高了护士的观察力、判断力、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护理实践更科学,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更人性化,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罗盈,徐敏宁,吴玉燕,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杂志,2008,25(8):47-48.

[2] 许骁玮,金莉莉,徐水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院内感染的分析及对策.护理与康复,2007,6(3):153-155.

[3] 徐军,张天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测及护理.护理与康复,2004,3(1):18-19.

[4] 周娅,张雪芹,董凤仙.85例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02-503.

[5] 黄海能,赵邦,符黄德.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治疗.右江医学,2007,35(6):685-686.

[6] 荆晓蕾,冯继贞,郭夏阳,等.高血压性脑出血高热患者血清CORT、LOP、SOD水平变化及意义.实用医药杂志,2007,24(4):388-391.

[7] 张翠红.11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694-695.

[8] 魏少伟,安胜军.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冬眠疗法的体会.临床和实践医学杂志,2008,7(9):139.

[9] 史丽霞.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4(2):123-124.

[10] 郭成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50例临床分析.航空航天医药,2008,19(2):95.

[11] 李明,蔡杰,黄嘉瑜.精细降压于传统降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08,3:79-81.

[12] 耿荔蓉.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1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22.

[13] 许峰,朱遂强,唐洲平,等.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调查.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5,3(3):161-162.

[14] 杨友松.国内外脑出血基础研究及治疗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临床内科杂志,2007,24(6):435-442.

[15] 艳玲,胡玉兰,杜晓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12(6):675-676.

[16] 杨海贵,张维涛,杜宏瑞,等.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观察.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5,4(1):37.

[17] 贺彼芬,何卫娥.血糖值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3,18(2):93-94.

篇4

开放性骨折是常见的骨创伤类型,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失血、创口污染等问题,患者围手术期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尤其在开放性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对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及伤情的恢复具有明显的影响,如术后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显著增加,因此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该院对合并糖尿病的骨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控制血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其中78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开放性骨折患者78例,患者既往均具有糖尿病病史及治疗史,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患者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2.2±8.6)岁,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9例,小腿开放性28例,足踝部开放性骨折2例,患者糖尿病病程1~11年,平均(5.2±1.9)年,研究组患者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患者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42.9±9.4)岁,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8例,小腿开放性骨折30例,足踝部开放性骨折1例,患者糖尿病病程1~13年,平均(5.4±2.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入院常规护理、入院宣教、饮食指导以及术前、术后围手术期护理等一般护理措施,如指导患者术后卧位,垫高下肢,减轻患肢水肿、指导患者定时翻身或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被动活动原隔关节或肌肉的收缩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避免因加强营养引起的高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如血糖过高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措施控制血糖,术后观察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创口辅料渗出情况及引流情况。

1.2.2 预见性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糖尿病护理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术前及术后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骨折患者术后禁食时间多较为短暂、患者术后多主动加强营养,因此在饮食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食的量及种类进行指导,避免进食过多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嘱咐患者多进食高蛋白、低热量的优质饮食,同时按顿规律饮食,避免不规律加餐引起血糖的过度波动。注意对患者血糖的药物控制,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围手术期机体多处于应激状态,会引起血糖的应激性增高,因此在胰岛素的用量上要适量增加,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低血糖,加强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相关低血糖的自我判断能力,指导患者对低血糖的预防,如自?涮枪?、饼干等,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适量补充食物,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如血糖波动过大或血糖升高,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血糖,术后空腹血糖、术后血糖波动情况(每日最高血糖值-最低血糖值/检测天数),术后血糖控制达标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血糖、创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术前随机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空腹血糖、术后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达标36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2.3%,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27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69.2%,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16)。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创口感染2例,创口延迟愈合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对照组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感染1例,创口感染4例,创口延迟愈合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并发症发生率33.3%,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篇5

【关键词】低血糖;原因;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一系列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治疗的关键就是控制稳定的血糖水平。控制血糖的措施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的治疗,低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轻微的低血糖症状包括发抖、出汗、虚弱无力、呕吐,易激惹,而中到重度的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预防低血糖显得极为重要。

1、低血糖症危害:

1.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1.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1.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1.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2、低血糖处理:

2.1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给予含15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4块方糖、3-4块苏打饼干、250ml纯牛奶、125ml果汁、6-7颗水果硬糖等,以方糖效果为佳)。

2.2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就近送医院予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如不能及时送医院可将蜂蜜涂抹在患者的嘴唇牙龈处,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升高血糖,然后尽快就医。

3、低血糖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3.1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引起的低血糖。

护理:掌握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技术,保证胰岛素注射剂量剂型正确;根据胰岛素的剂型按时就餐;每次胰岛素注射时应评估皮肤情况,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皮肤感染,保证胰岛素吸收稳定性;掌握胰岛素笔正确储存方法;嘱患者不要随意改变胰岛素的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平时做好血糖监测,做好血糖监测日记,以便医生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间。

3.2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

护理: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通过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注意,服药后一定要按时迸餐,防止低血糖症;患者要熟知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遵医嘱长期坚持用药。

3.3食物摄入不足。

护理: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饮食定时定量;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经常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一般糖尿病患者于9.00-10.00,15.00-16.00,睡前适当加餐。

篇6

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而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使手术耐受性下降,危险性增加,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结直肠癌伴糖尿病患者的顺利康复尤为重要。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结直肠癌1087例,其中49例结直肠癌合并有糖尿病,我们在对这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获得了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36~83岁,平均63.1岁。肿瘤位于升结肠6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4例,直肠22例,肛管1例。其中4例为1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且其中27例入院前无糖尿病病史及任何糖尿病症状,入院后术前常规检查发现血糖增高,确诊糖尿病。

1.2 手术方式 本组患者除2例因肠梗阻行急诊手术外其余均行择期手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0例,dixon8例,miles3例,横结肠造口1例。乙状结肠造口1例。

1.3 围手术期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1 肠道准备 清洁肠道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排空肠腔内积粪,使肠腔空虚,最大限度地降低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和毒力[1],减少术中污染,防止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保证吻合口的良好愈合,预防吻合口漏等。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以半流质饮食,手术前3 d进食流质饮食。术前3日给予缓泻剂如石腊油及肠道不易吸收的抗生素如灭滴灵、链霉素等口服,术前日晚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45 ml冲温开水500 ml口服导泻。术前30 min静脉点滴抗生素,使血中保持一定的浓度,对减少术后感染有很大作用,这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1.3.1.2 饮食指导与营养支持 美国癌症中心营养专家认为,大约40%的癌症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非癌症本身和治疗因素。[2]因此,合理的饮食及营养支持治疗和适当的降糖药物的应用,对于肿瘤合并糖尿病者至关重要。首先,手术前对高血糖者给予饮食控制。术前积极与医生配合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限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交代患者多食谷类和新鲜蔬菜,禁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均衡饮食,定时、定量。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控制血糖。其次为营养的支持治疗。 本组有6例患者因年老体弱胃肠功能衰竭,饮食不佳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一段时间后全身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1.3.1.3 血糖的监测和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控制血糖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我们告知患者及家属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手术前采用血糖仪监测每日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根据病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保持空腹血糖在8.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10.0 mmol/l左右,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1周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节。本组术前采用饮食治疗控制糖尿病14例,加服降糖药物治疗11例,胰岛素治疗24例,均收到较好效果。

1.3.2 术后护理

1.3.2.1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同时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伤口有无渗血渗液。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者可改为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有助于腹腔引流,使炎症局限化,并可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3]。密切关注术后切口疼痛,插管不适限制患者咳嗽等情况。术后应充分镇痛,本组术后6例患者使用止痛泵持续镇痛 48 h。其余患者根据耐受情况遵医嘱给予度冷丁80 mg或100 mg肌肉注射。一方面减轻疼痛,另一方面可使患者充分休息,保持体力,利于恢复。

1.3.2.2 管道护理 患者术后常带有胃管、尿管及腹腔引流管、会引流管等,回病房后应及时将各种导管接袋或负压器,并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并注意负压器是否处于负压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4.1 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 由于手术麻醉创伤,可引起呼吸容量减少,造成呼吸增快或变浅,同时切口疼痛,患者害怕咳嗽、呼吸,痰液多而黏稠难以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护士应指导患者深呼吸,并在呼吸气末从深部咳嗽,以利于排除痰液。痰液黏稠不宜咳出时,可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阻力,有利于痰液排出。

1.4.2 防止切口及泌尿系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减弱,且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使感染难于控制,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术后除积极控制血糖、每天严格按无菌要求换药、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外,还要加强伤口周围皮肤及会护理,病情许可时尽早拔除尿管,严密监测体温及伤口愈合情况。

1.4.3 积极控制血糖 术后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渡过围手术期相当重要,可预防感染、吻合口漏、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4]。术后早期胰岛素管理最安全的方式是静脉给药,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控制在1 u∶3~4 g, 4~6 h检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11.0 mmol/l以下,防止发生高血糖、低血糖反应。

2 结 果

4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10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吻合口漏3例。均在更换强有力抗生素治疗及禁食肠外营养支持等处理而获痊愈。无死亡病例发生。

3 讨 论

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5]。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原储存不足,高血糖等易产生酮症酸中毒,组织愈合不良,感染、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给外科治疗带来严重的危险性。通过对49例结直肠癌合并有糖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饮食指导与营养支持,血糖的监测与控制,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而术后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做好血糖的监控、治疗,预防感染,对患者安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熊莲花,李素娥.大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39240.

[2] 蒋介寿主编.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96.

篇7

资料与方法

本组32例患者,男24例,女8例;年龄64~78岁,平均(69.7±8.4)岁;病程3~22年,平均13.2±6.2年。合并高血压16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7例。其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18例,口服降糖药14例。均符合低血糖症Whippl三联征诊断标准[1]。

原因分析:①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降低,发生低血糖拮抗调节激素缺陷所致。加之老年人肾上腺激素β受体兴奋性降低,而微血管病、植物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致肾上腺反应缺陷,使胰岛素储备过量,肝糖原储备不足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2]。②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可能同时服用的药物能增强降糖药物的效应。已知磺胺药、H2受体拮抗药、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可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可能是诱发低血糖症的原因。③健康教育不到位:在治疗中出现饮食不当、用药后未按时就餐,应用药物剂量过大或病情减轻后不监测血糖,胰岛素仍未及时调整剂量致低血糖发生。

预防及护理:①心理护理: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发作前又无警告症状,甚至成昏迷状态,这种突发性意识障碍在患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恐惧、抑郁,并给家属增加了负担。所以在护理中,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掌握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告知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药物治疗:老年人避免重复使用较强的降糖药物,不强求血糖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比正常值稍高一点儿。③应急准备:对出现重症低血糖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应给50%葡萄糖液40~60ml静注,酌情重复应用。再给予10%葡萄糖液500~1000ml,调节滴速,维持血糖水平在6~10mmol/L,直到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同时给予胰高血糖素治疗。发生昏迷者应给予相应的急救护理。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强效降糖药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便携式血糖仪,以便调整药物剂量。特别应重视夜间血糖变化,因夜间低血糖发作可表现为次晨空腹高血糖,若继续降糖易造成严重后果。对肝肾功能不全及体弱消瘦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年龄过大者要高度警惕以上情况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甚至死亡。⑤日常问题的应对: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饼干,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或运动时应适量加餐。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呕吐者应减量用药或停药。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增大时需及时加餐,注射胰岛素30分钟时必须按时就餐。外出时,携带卡片,写明患者姓名、地址、联系人、急救中心电话及所患疾病名称等以备急用。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治疗中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的重要性,应以联合治疗为主。

结 果

经过精心护理,病人的病情康复情况基本稳定。

讨 论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笔者体会,老年患者的饮食指导不宜过分控制饮食,往往会造成进食量急剧减少,导致营养障碍,体力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遇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注意强调降糖药物的剂量;经常监测血糖变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差,严禁患者随便增加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血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脑出血;鼻饲;并发症;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00-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在ICU患者中,脑损伤昏迷患者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使肌肉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一部分脑损伤患者由于皮质核束的受损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假性球麻痹症状,另一部分患者有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因此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对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极其重要[1],但鼻饲饮食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17~70岁。其中重度脑挫裂伤10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18例,脑干损伤14例。

1.2方法:鼻饲给予要素饮食31例,匀浆饮食17例,混合奶19例。方法是将40~42 ℃上述营养液胃管内注入,180~200 ml/次,4~5次/d。肠内营养支持时间10~31d,平均(18.26±9.14)d。以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为观察指标。

2结果

本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7~12d,平均(9.53±1.87)d。24例出现腹泻,4例发生呕吐,2例发生误吸,8例发生高血糖,1例发生低血糖,4例发生高钠血症性脱水。

3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或吞咽困难而不能经口进食,为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往往需要安置胃管进行鼻饲食物和药物,在鼻饲的过程中,常常有并发症的出现,本文通过鼻饲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探讨鼻饲护理中干预措施。

3.1腹泻: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发生率可高达62%[1]。本组中,患者出现并发症也以腹泻最多(共24例),占35.82%,分析原因如下:(1)患者禁食2~3d后,胃肠处于空腔状态,此时喂养营养液使胃肠道分泌大量水分,肠蠕动加速,形成渗透性腹泻[2];(2)营养液污染、变质导致感染性腹泻;(3)脂肪过多形成脂性腹泻;(4)食物温度过低,导致肠蠕动加快产生腹泻;(5)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产生蛋白质消化不良腹泻。基于以上腹泻原因,使用接近正常体液克分子浓度(300 mmol/L)的溶液可减少腹泻。对于较高渗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药物可控制腹泻。脑损伤患者常由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使用一般止泻剂往往无效。临床表现为大量多次的水样便,粪便检查可发现大量菌丝。可口服氟康唑0.4 g,3次/ 日,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2次/日,2~3 d症状可缓解,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溶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4℃冰箱内存放,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避免人为引起肠道感染。临床上应对腹泻原因做出评估,以防止遗漏潜在的胃肠道疾病。护理措施上要积极寻找病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2呕吐:本组提示呕吐出现的情况不多(4例),占5.97%。其原因是因为输注速度过快、量过大。胃肠研究提示[3],胃属容量适应性空腔脏器,如在短期内胃容量急剧增加或受到冲击时,胃很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发生呕吐。因此,注入鼻饲液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入速度宜慢,一般200 ml在20~30 min完成为宜[4],鼻饲完毕,护士在床边观察约5 min,注意患者有无呕吐,30 min内不予翻身或进行其他操作。需吸痰的患者应在鼻饲前将呼吸道痰液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 min内尽量不吸痰,以免吸痰的刺激引起患者呕吐。ICU往往是危重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早期开始鼻饲时可采用连续缓慢滴注法,使患者胃部容易耐受,以后逐渐增量加速,直到过渡到间歇喂食,达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成功的目的[5]。持续滴注法可采用胃肠蠕动泵或输液管装置,温度保持在38~40 ℃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减少呕吐的发生。

3.3误吸: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衰弱、年老或昏迷患者等易发生液体反流,误吸至气管。鼻饲速度不宜过快,一次量不宜过多。卧床患者鼻饲时应头抬高30度~45度,病情允许时,可取半卧位。当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反流。王霞[6]报道,在传统胃管口加一塑料塞,并在距管口10~15 cm处加一止水夹,此法具有防止胃液反流,减少管口污染,减少条件致病菌感染等优点。

3.4代谢并发症:代谢并发症是另一较多发生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中出现9例,其中8例发生高血糖,1例发生低血糖,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高渗糖鼻饲液或重型颅脑损伤导致胰岛素抵抗,使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血浆胰岛素浓度下降,可导致高血糖症;(2)突然停止鼻饲未及时补充糖水可导致低血糖症。在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积极措施,以免高血糖加重神经组织损害。要加强监测方法,同时护理中应正确掌握血糖、尿糖的测量方法,避免各种影响因素。掌握胰岛素静脉滴入浓度,每500 ml液体中不超过12U,滴速

3.5高钠血症性脱水:脱水可由于渗透性腹泻、糖尿或摄水不足引起。这是潜在的液体与电解质问题,以及从饥饿状态转入高糖膳食而引起的代谢问题,护理中应逐渐增加膳食的浓度与剂量,并经常监测血清电解质变化及尿素氮的水平,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

总之,ICU脑损伤患者鼻饲能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配合胃肠道用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康复。因此,鼻饲时做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较大的实际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诸葛海鸿.88例危重外科患者行肠道营养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1,26(2):56.

[2]张瞿璐,吕健,戴芳德.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4.

[3]Aviv JE.Effects of aging on sensivity of the pharyngeal and supraglo-tlic areas[J].AmJ Med,1997,103:74.

[4]陈琼芳.脑血管意外病人留置胃管鼻饲的特点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0,7(2)26.

[5]何贤君.危重病人的鼻饲方法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A):43.

篇9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急?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与护理在整个治疗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为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经过不断观察和探索,我科在急性期采用预见性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60例,男35例,女25例?所有患者以急诊方式入院,入院后均在急诊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入住ICU,入科时GCS评分均小于10分?通过急性期预见性治疗与护理,56例患者病情稳定转出ICU,1例患者因病情过重死亡,3例患者自动出院?

2 急性期重点管理

2.1 血压的管理 高血压是脑卒中众多危险因素中持久?强力但可以纠正的因素,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明显升高多数是由于应激反应和颅内压增高,在发病早期多伴血压升高,这与疾病的预后很有关系,血压的管理不容忽视?应根据患者个人差异使降压幅度避免>20%?本组患者均使用输液泵泵入降压药,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血压动态调整降压药的剂量,将患者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避免大的波动?

2.2 血糖的管理 脑出血后由于脑出血引起中线移位,刺激下丘脑垂体系统,导致皮质醇?生长素?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和T3降低,这些激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血糖的升高 ?而脑出血后的高血糖又可提高脑组织的葡萄糖浓度,通过加重乳酸酸中毒?自由基损伤?抑制缺血组织ATP的恢复,减少局部脑血流量等机制又会加重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后高血糖发生率高达41.82%?脑出血后的高血糖水平可加重脑出血后的脑损伤?血糖越高预后越差[2],故在探索期的护理中,这60例患者在急性期都加强了血糖的监测,根据血糖水平决定测量次数和时间?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将血糖控制在6.3~8.1mmol/L?

2.3 颅内压的管理 本组 60例患者术后均给予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定颅内压的一种方法,能直接?动态反应颅内压的方式?颅内压的监测既能很好的观察病情又可以指导临床脱水剂的运用,李娟[3]认为:当ICP在2.10~2.67KPa时,一般预后较好,可根据医嘱适当给予脱水剂;当ICP在2.67~5.33KPa时,应及时给予脱水剂控制颅内压,如果ICP无明显下降,要注意有无颅内病变如迟发性出血等,护士密切观察颅内压波动?患者意识有无变化,是否出现躁动,血压?脉搏?呼吸或瞳孔是否改变,并及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检查?

2.4 电解质与内环境的管理 急性期应控制液体的输入量,注意患者出入量不平衡等症状,通过血气分析及时了解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本组患者在ICU期内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有异常者及时处理,持续关注?

2.5 气道管理 本组患者入科时GCS评分均

3 急性期护理

3.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颅内压?肢体活动情况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严密观察瞳孔是否有再出血?血压升高?颅内高压?高热或引流不畅等情况?

3.2 并发症的预防

3.2.1 肺部感染的预防 因患者自我咳嗽能力减弱及人工气道的建立等,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我科采用综合护理技术预防肺部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即通过将?机械振动排痰?有效吸痰?膨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系统?连续的操作,将单一技术进行整合,克服了单一技术的不足,如有效吸痰后及时给予膨肺技术可有效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快速的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氧合?同时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减少外源性感染机会,加强气道管理?

3.2.2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边缘系统?脑干?丘脑下部的损伤,约25%左右的病人发生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现呕吐及便血症状[4],本组患者病情稳定者术后第一天即留置胃管,进食流质饮食?留置胃管能及时的观察患者胃液颜色及有无返流,测定胃内的PH值,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为患者提供能量需求?本组仅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3.2.3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深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本组患者采用肢体气压治疗每日2次,每次6部位,通过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充气过程,将淤积的淋巴液推回血循环中,加速肢体静脉血流速度,消除水肿;促进淤血静脉排空及肢体动脉灌注,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防止血栓形成,同时产生振动按摩效果?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

3.2.4 再出血的预防 手术过程中的止血不彻底?血压的重复波动和骤然升高?脑肿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等都可能引起再出血,除去手术因素外,要避免血压的大范围波动,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镇静和镇痛处理,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遵医嘱按时执行脱水药,控制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 粱仕英.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0):109-110

[2] 韩志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6(10):586

篇10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瘤;坏死性移行性红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89-02

胰高血糖素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罕见一种,它发生于胰岛A细胞,临床发病率低,发病率仅为0.5/千万[1],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我科于2010-6-6从皮肤科转入一例患者,该患者以皮肤坏死性移行性红斑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皮肤科治疗效果不佳后,经CT检查和专家会诊诊断为胰高血糖素瘤,转入后积极完善各项检查,成功为该患者行了胰腺体尾切除术,经过医护的精心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患者因反复全身皮肤红斑、水疱形成伴瘙痒3年余入院,当时入院后在皮肤科治疗,诊断为多形红斑,患者的头面,躯干见散在色素沉着,部分融和成片状,上附少许鳞屑,四肢见散在蚕豆大小水肿性园形红斑,部分中央可见色素沉着及小水泡,未见糜烂,渗液。患者在皮肤科做相关检查如皮屑真菌检查,电解质,肝功能,血脂,过敏原检查均正常。血糖检查异常空腹血糖为9.7mmol/l,中餐前血糖16.8mmol/l,晚餐前血糖12.8mmol/l,入院后给与抗过敏,止痒,抗炎等治疗。患者血糖高给与降血糖药物治疗。患者诉全身皮疹稍好转,水疱大部分干涸结痂,痒感仍明显。胰腺CT示;胰颈部肿瘤性病变。因胰腺CT异常请外科会诊后以胰腺肿瘤,糖尿病,坏死松解游走性红斑转入外科治疗,转入后积极完善各项检查2010-6-12 9:00-11:30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快速病检示:胰体尾胰岛细胞癌,行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手术顺利,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即出现全身游走性红斑结痂,部分痂皮脱落,经过20天治疗,全身痂皮全部脱落,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因为全身皮肤多处破溃 ,形像有异于常人 ,有自卑心理,不愿与外界沟通,情绪低落,不善言语。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这是由疾病引起的,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只要经过治疗是会恢复正常的,同时从语言和行为让患者感到安慰,消除自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皮肤的准备;由于患者皮肤有大面积的皮疹,皮肤损伤,术前皮肤的准备很重要,首先静脉应用抗生素,外用药膏,如破溃处涂擦锌氧油,未破溃处氧感明显时可涂擦地塞米松霜剂,避免搔抓,以免造成新的创面。较大水疱应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用温水擦浴,忌用热水和肥皂水擦浴。同时告知患者穿宽松纯棉内衣,床单应平整,柔软,干燥,无碎屑,床边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出现皮肤感染加重,甚至全身感染。

2.2.3 术前常规禁食水12小时,术前晚灌肠,术晨,上胃管和尿管。

2.2.4 药物的护理;胰高血糖素直接影响糖蛋白.脂肪代谢,患者出现低氨基酸血症和缺锌,术前给患者补充锌剂和氨基酸。同时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24小时持续泵入,注意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防止药液外渗。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如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 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如出现面色苍白,烦躁或嗜睡,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警惕是否有出血,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查明原因,予以处理。为了防止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术后应尽早协助患者半靠位和帮助患者叩背,鼓励患者咳嗽以利痰液排出。

2.2.2 皮肤的护理;患者于术后第1天头面,躯干见散在色素沉着,部分融和成片,上附少许鳞屑,四肢可见圆形红斑,皮疹破溃处已干燥结痂 。告知患者不要靠外力去揭痂 ,让痂皮自然脱落,以免造成新的创面,患者尊嘱执行。护理人员每日进行扫床两次,床单每日更换,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患者于术后第3天可见痂皮大量脱落,增加扫床次数。至术后5天,双下肢,臀部移行性红斑完全消退,术后2周皮肤红斑完全消失。告知患者每日清洗皮肤两次,用温水擦浴,用吸水的棉质毛巾,忌用太热的水和粗糙毛巾洗浴,忌用肥皂水清洗。

2.2.3 引流管的护理;患者术后腹部置有腹腔引流管2根,要严密注意腹腔引流管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计录。该患者尿管于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于第2天拔除。 两根腹腔引流管于术后第一天引流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200ml,于第2天引流出浅红色血性液体100ml,于第3天一根引流管引流量少于10ml后拔除,于术后第10天拔除第2根引流管。

2.2.4 血糖的监测;胰高血糖素瘤切除后患者容易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变化,术后要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术后1-2天每2小时测一次血糖,做好记录,血糖异常时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措施。如该患者在术后出现高血糖,持续微量泵泵入胰岛素以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2.2.5并发症的观察 : 患者术后容易患者出现胰瘘和出血,胰廔多发生在术后5-7天,如引流管引流出清亮液体并伴有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发热等,应高度警惕胰瘘的发生。为预防胰瘘,遵医嘱应用胰酶抑制剂,如善宁、思他宁、等争取最佳疗效。出血; 主要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及引流管有无血性不凝固液体流出,结合生命体征,有无活动性出血可能。发生出血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发生。该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并发症。

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同时要求患者按时复诊,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有条件的应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象变化。按医生要求进行计划化疗方案:遵医嘱如氟尿嘧啶、链酞酶素、氮烯米胺[2]、讲解使用该类药物的作用、意义、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取地家属配合,建立支持系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