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学专业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学专业知识点

篇1

关键词 构建 专业教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066-02

农村、农民子弟、农村教育、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二元结构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投入,都不能与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提并论。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招聘与培养,是困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符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模式呢?

一、实施“导师制”,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开展“导师制”活动,聘请社会上的高级技工、能工巧匠,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校与该师傅签订帮教协议,学校实作专业课教师跟师傅学习,或专业课教师挤时间去请教师傅,主动学习。比如汽车修理与应用的专业课教师、机电专业的电氧焊教师,每月安排1―2天或课后节假日挤出时间跟师傅学修车、学电氧焊,直到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关高级技工证书。在教学中能娴熟地带学生进行实验实作,成为合格的专业课教师。

二、争取各种机会,提升专业课教师素质

作为学校,要站在发展的高度,积极争取各种机会,把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让专业课教师长见识,扩视野,增信息,提升能力。还要加强与外界和企业的联系,用足用活政策,把专业人员请进来,把高级技工、能工巧匠聘进来,采用短期和长期的讲座和培训方式,既教学生,又培训专业课老师,促使专业课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快成长提高。在校校、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专业课老师去,既指导管理实习生,又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向师傅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弥补自身动手能力的不足。此外学校要创造机会,多开展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在比中学,在比中优,促进专业课教师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训操作的行家里手。

三、创新投入机制,培训专业课教师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应创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人员编制制度。科学核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人员编制和人员结构,人员经费总量包干,拨给学校,由学校统一使用,上级部门搞好监督。学校按市场需求、专业发展的预测,合理地选聘大学生毕业生到校任教。学校尽可能根据专业课的情况,到社会上选聘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作型教师及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按劳动合同法签订短期合同,按市场价格发给工资,从而确保能够选聘到优秀的高级技工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在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投入机制上,增设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转岗培训,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经费项目,专款专用。当然,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投入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防止灵活机制之下腐败现象的滋生,保证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良性发展。

四、充分利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活动培养专业课教师

首先,学校应明确专业课教师的目标任务,既要当好老师,管理好服务好学生,又要通过参与操作工作,学到技艺,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国家级高级技工证书。其次,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机会,在工作岗位这个平台上,边动手,边对照书本,理论与实作结合,认真总结反思,尽快地熟悉操作流程,成为熟练技工。其三,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活动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与企业管理人员、师傅密切沟通协调,既懂得了学生,更懂得了学校大门外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的充实广博,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教学对象。其四,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肩负双重任务的教学活动中,注意总结反思,收集行业发展信息,为学校科学决策,超前谋划,及时地调整专业、合理设置专业、培养专业课教师、选聘教师提供依据。

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争当知识的弄潮儿,永远站在时代和知识的前沿,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人才市场的变化,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专业方向,坚持自学为主。发扬钉子精神,自加压力,挤出时间,学习新知识,争当强者。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专业课教师和非专业课教师,都需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不参加者,在评优晋级中一票否决,在绩校考核中扣分。(二)10年之内,45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学习一门课程,且获得国家颁发的毕业证书或高级技工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否则,一旦专业调整,无课可教,即退出教师编制,安排其它后勤保卫等工作。(三)专业课教师必须能够从事两门专业的理论课和实作技能课的工作,既得理论,又能带实作,如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评优晋级一票否决,在绩效考核中扣除相应分数,安排课时时优先安排达规专业课教师,专业萎缩或淘汰时,退出教师岗位,转到其它非教学岗位。(四)建立专业课教师的奖罚淘汰机制,接学校需求在规定时间获得毕业证书和高级技工等级证书的,学校给予报销学费等费用,并发给一次性奖励,对在规定时间不能取得相应毕业证和高级技工等级证的教师,视专业调整情况,退出教师岗位。(五)对45岁以下专业课教师,学历技能等级不达规定者,又不愿意参加函授学习和其它学习,每年都要扣除考核分,直至45岁为止。从教师岗位退下来从事非教师岗位工作,工资奖金等不能享受在岗教师待遇等等。

总之,专业课教师的培养问题是制约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我们要立足于学校,立足于实际,大胆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列支,调动专业课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专业课教师转型提高,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路百秀,崔锋杰等.教学做合――构建中职专业课教师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

篇2

关键词:中职;农学

农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创新型综合人才,既具备作物生产、作物病害、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农学类中职生是支撑我国农业生产的基层技术力量,对于促进“三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农学类中职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教学部分。

1 中职生的学习现状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加剧困难化,中职生学习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首先,在学习动机上,大部分的中职生是因为考不上高中而被迫选择读中职,只有少数是出于自己的爱好而选择读中职,导致很多中职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仅仅混日子等毕业,自卑心较强。其次,由于中职生的专业选择很少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的,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及家长的认知所做的选择,这样,他们便对专业课丧失了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不满意而丧失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习也便成了一种负担,或者说是一种苦差事,仅仅为了应付而已。再次,由于中职生的基础知识功底薄弱,就造成了学习动力不足,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就想退缩,自卑心理很强,加上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及对“读书无用论”的认知,很多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上进。

2 做好专业入学教育,形成良好的专业认知

新生专业入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重要环节,专业入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农学专业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认识中职生在校生活的特点,怎么样才能实现自我成才。因此,进行必要的专业入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认知。

首先,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及发展前景,农学专业的学科教学质量及其在学院中占据的分量,能让新生热爱学校及所学专业,进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其次,从农学专业的科研成果方面进行阐释,介绍这个学科的主要内涵,着重分析农学专业的背景、特色、优势和就业前景,并举出相关成功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农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中职主要以掌握技能为主的,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要让他们明白怎么样才能利用专业知识从事实践活动,要让学生精通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再次,要在入学时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让他们在遵纪守法的同时,有集体主义观念,懂得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性,以便更快的融入社会。此外,还应在入学初期就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初步的定位,让学生熟悉就业环境,要务实而不好高骛远,在校期间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考取本专业所需的各类资格证书。

3 合理有效的教学环节

3.1 课前引导应灵活多样性 农学专业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通常来讲,课前引导可以以复习旧课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导入新课,又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如:讲葡萄的栽培技术时,可以先回顾葡萄的生长习性,葡萄生长需要的光照、土壤等,然后引出新课。课前引导也可以联系实际,如讲解花菜时,先让学生回答吃花菜有哪些好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也就为讲解花菜的习性及特点奠定了基础。也可以拿一些实体农作物在课前展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进行观察和分析,便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观察及分析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谚语导入,如:“ 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早下秧。”“ 七月初一起了北,扯了棉梗种荞麦。”图像导入等多种方式,这种突出主题,具有新意的导入方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3.2 课堂教学应有针对性、灵活性 从课堂内容设计上来看,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讲解《大豆的解剖特征》时,老师一味的讲大豆如何栽培、大豆的种类,这也就使得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不突出,课堂环节的组织上出现了问题。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体现在教学对象上。很多老师在讲授中职生农学课时,无形中提高了课堂内容的深度,如讲“能量代谢与体温”过多的增加了“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等大学里才学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也便失去了针对性,脱离了教学实际。

农学专业课与农时季节关系密切,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不防分类梳理,按“春种、夏管、秋收、农闲”的农业规律,进行分类教学,这样课堂教学不至于显得过于呆板,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时效性大为提高。

篇3

关键词:农学专业 生产实习 成绩考核 规范化

生产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生产实际知识,进一步学习、巩固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具体操作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实习教学是学生开阔视野,也是促进学生和社会接轨,走向社会的实践体验。生产实习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作为实习效果衡量标准的生产实习成绩的评定与考核,对保证和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此,笔者根据多年带实习的经验,浅谈农学专业生产实习考核方式。

一、当前生产实习成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实习是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一个环节,这个教学环节具有教学时间集中,内容多,知识点分散、管理杂的特点,它涉及多种相关课程的知识。目前生产实习的成绩评定基本上是根据实习时的纪律表现、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来进行的,我们感到这种评定方式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却是不完善的,它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真实掌握情况。首先,由于当前我院学生实习采用“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即实习学生大体集中在几个团场(农科所),同时又1~2人为一组分散在不同连队,带队教师无法进行集中管理,同时由于实习经费紧张,教师无法经常性跑点,许多较远的实习点可能整个实习期教师不能光顾,只靠书信及电话联系,模糊指导,带队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其次,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和生产单位实习鉴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如有的学生实习报告写得很好,但对实习要求掌握的内容一知半解,而有的同学实习认真、能吃苦,守纪律,但写作水平有限,加之有的学生习惯于抄袭他人的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最后,实习时的纪律表现、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本身并不能代表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所以目前的这种评定实习成绩的方式缺乏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实习的作用,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行专业指导及对实习过程的管理。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完善目前的实习成绩评定的与考核方式,同时各专业也有必要分别针对科研实习(带教师的科研任务实习)和挂职生产实习制定一个合适的实习成绩考核指标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二、生产实习成绩评定的改革措施

1.健全教学机制,开好实习动员会

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作、搞好教学、完善管理所不可缺少的措施,实习质量的好坏与实习教学机制的完善与否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密不可分的。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起组织指导作用,实习收获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生产实习开始前必须召开实习动员会,指导教师首先要对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详细的实习计划,并要求每个学生熟悉实习计划和实习要求,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把生产实习的重要意义、教学要求、组织纪律向学生讲清楚,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实习,同时也要将实习计划让实习单位了解,以便安排配合实习时的有关工作。需要组建一支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联合组成的教师指导队伍,共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纲和实习时间表,使学生一进点就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制订的实纲应包括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实习内容和实习要求以及实习成绩评定等内容。

2.做好实习期间的定期检查与考核

做好检查和考核工作,不但是确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而且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外生活和学习不同于校内,因而做好平时的检查考核尤其重要。通过检查学生的日常实习纪律,掌握学生的平时表现,检查学生的实习笔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以利于对实习安排做出适当的调整。平时检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实习单位遵守纪律情况,另一方面,检查学生实习任务进展与完成情况,前一方面检查起来较方便。对于后一方面,我们教师组织同一实习点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由学生介绍这段时间的工作进展,业务体会、存在问题。教师再提一些实习中常遇到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达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习情况、实习收获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回答问题的能力,使老师及时了解、掌握每个学生实习情况,以便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要加强与学生及实习单位的联系,随时掌握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实习结束时,应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学习、劳动、纪律等情况做出全面鉴定,以便考核。

3.实习结束后的综合考核

考试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如果考试在内容和方式上与教学过程脱节,就会丧失它的功能,引导学生走入误区,成绩也不会真实。对于农学专业的实习成绩考核应分实习单位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实习单位考核,由学校寄生产实习考核表,让实习单位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考核:实习态度、完成任务、业务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与同事相处及遵守纪律情况,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语。学校的考核包括平时实习检查、学生中期返校的介绍、实习日记、实习专题论文、实结,实习汇报与答辩,由这些综合得出毕业实习成绩,具体操作及所占比例为:

(1)实习单位考核既要有实习情况评语,又要有实习分数(占实习成绩25%)。

(2)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笔记、实习纪律、现场根据实习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方面考核,记为平时成绩(占实习成绩25%)。

(3)评价学生的实结报告、专题报告(占实习成绩15%)。

(4)实习结束返校后,结合实结汇报,请实习带队教师(包括实习单位带队教师)、同行专业教师做考官,根据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笔试或教师提问,学生答辩(占实习成绩35%)。

这样多方面的评价学生生产实习成绩,对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无疑是有益的,同时也可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实习效果。

总之,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实习成绩评定机制,是实现生产实习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不仅量化了学生实习成绩,评出的成绩是客观、准确的,而且规范了学生生产实习行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皓,潘金豹,张喜春.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2):74-77.

篇4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应该由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或目标设计提出,并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其实,这种理解不全面,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在教学开始前可以与学生代表进行探讨,综合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课程本身的需要、社会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层次现状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使任务具有探究性、创造性和生活性。

二、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农业推广课程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营销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学科,主要研究农业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学科。农业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专业。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农学、茶叶栽培、设施农业、作物栽培、园艺等多个专业均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3.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目的。

农业推广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发展史,以及农业推广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管理等。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该课程旨在培养农业推广机构基层推广及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使得农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学会灵活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实际推广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

4.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教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5.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的学习效果。

篇5

关键词:双语教学;农学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141―02

在世界经济、教育、科技一体化、信息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的背景下,国内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相应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迈向信息化和国际化。我国部分高校部分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就是适应这一形势的一个重要举措。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培养出能适应国际变化,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国际化竞争人才的必备素质中,外语运用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高校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第8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需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设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实行外语教材,中文讲授,分步到位。”这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次以文件的方式在全国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在2005年1月,2007年1月,2007年2月,教育部多次在文件中鼓励和推行双语教学的开展。2007年8月,教育部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启动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通知》,更指出从2007―2010年,共支持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从2001年教育部正式提出高校本科教学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规定后,各高等院校积极配合,创造条件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析适合农学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加强农学专业英语课程实践环节构建,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理解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根据笔者的调查,我国农业院校对双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普遍重视不够,缺乏与之配套的双语实践体系。对这一现状,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校领导和院领导有清醒的认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讲学,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阿尔伯塔大学,韩国金陵大学等国外高校,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外语系还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向学生提供国外相关英语网站,尤其是专业论坛网站等。

二、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柯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布鲁尼纳也曾直截了当地把教学定义为“对话的展开”,国内一些学者也逐渐认识到教学的对话本质。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的独特的现实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借助于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达到共识将显得尤为重要。”刘庆昌指出:“对话教学是对话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一种教育历史和当代社会的产物。”它最本质的特征和最直接的要求就是,现代教学将在对话中实现民主与平等、沟通与合作、互动与交往、创造与生成。由此可见,为了避免阅读教学的枯燥,采用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在农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对话的双方要平等,对教师来说,他们不但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质,更要积极创建对话型的阅读环境。

1.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更多地提供与所要学的知识点的相关的材料,做必要的知识积累,以便开展有效的对话,最终达到通过对话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提高的目的。在课前辅导中,笔者指导学生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如何抓住重点,如何阅读长句,如何翻译长句,被动语态的使用等。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在课前已做了课前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已设计好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会改变英语教学的单调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2.为了创设情境,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理解专业知识,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据笔者所知,各农业院校对专业英语教学不够重视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切实挖掘相关双语课程实践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具体操作如下:

(1)从创设情境来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展现虚拟环境通常是最直观最直接的方法。例如,在讲到花卉种植这一节时,把教室模拟成花卉种植园,种植园内有几种不同种类的花卉,每种花卉由不同的学习小组经营和管理。在课堂上,教师让每个小组用英语介绍本组花卉的习性和特征等,介绍完后,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点评。

(2)利用实物和图片再现情景,这也是情景创设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让学生亲自制作花盆,然后摘上自己喜爱的植物,让学生做口头展示。把这些实物充分地利用到所创设的情境中,既能协助学生练习和演练,也能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再强化作用。再加上教师生动灵活的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创设出一个个令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

三、交互式教学模式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的实施跨文化交际和应用技能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网络这个平台,必须构建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全新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网上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认知和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笔者的具体操作如下:

1.每次上课时,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介绍跨文化背景知识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提问、讨论、指定学生朗读部分内容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说读写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通过个别答疑、集体答疑、专题演讲等方式走到学生中间。在课后练习板块,笔者设计了Leaning by Doing板块,以锻炼学生综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传达信息的实际动手能力,然后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检查,并要求学生多看多写英文摘要或综述等。从多角度、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保持与学生在情感层次和知识层次的双重沟通和交流。

篇6

关键词: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地方本科院校;管理;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220-02

实践教学在各个高校中采取了不同形式,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其重要分为实验、实习和实训三种主要类型,根据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的职业期望和专业培养要求所设置。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其水产养殖专业是传统的农学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主要有以下进展。

一、传统课内教学环节的扩展和优化――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平台体系

实验教学在所有的本科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基于课本而又独立于课堂教授的专业知识,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消化吸收已学到的专业知识,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可以说,实验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补充,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就课内教学环节的改革而言,相关院校应主要着力于对传统的分散式实验室的进一步建设,使之成为“卓越”化的实验室体系。同时,给本科生在创新活动和毕业论文等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平台支持,形成教育的深入变革。如上海海洋大学,为确保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专业教师科研用实验室也向本科生开放。这些举措不但可使仪器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也能够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二、传统课外教学环节的升级和拓展

1.改造传统的实习实训基地。对传统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改建并完善已有的产学研基地(扩大基地规模、增加农作物或者养殖品种品种),以满足应用型专业学科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教学要求,是地方本科院校开展课外教学改革的主体。以上海海洋大学的象山科教试验基地改造为例,该基地是该校在原奉化海水养殖场由于周边环境变迁而被迫废弃后异地改建的以海水养殖为主的多功能教学实习基地,占地56亩,总投资约900万元。经过改造,该基地拥有设施齐全的试验车间、室外池塘、室外暗沉淀蓄水池、学生宿舍、实验仪器室、食堂(兼教室)等教学科研设施,为本科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先进的软硬件条件。

2.借力龙头企业,使实践教学更上一层楼。与一批学科相关的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为专业实习实训的重要战场之一,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线生产中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这一观点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1]。对于应用型农学学科,如动物饲料专业而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很难构建相关的产业链供师生观摩和实践。针对这一缺憾,鼓励国企和集体企业加入到专业建设工作中,利用其产业链,提供给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和实践机会。因此,扩展产学研基地的分布并进一步提高层次和加深合作程度,联系行业内产业集团巨头,进行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同时积极将本科生实习实践扩展到外省甚至海外去,可扩大专业的影响力。这种在具有商业化生产规模的实训基地中开展“实战”演练,为学生就业和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3.增加实践活动的多样性。鉴于以行业特色办学的重要性[2],借助应用型专业的自身特色,通过“行业发展情况社会调研”、“行业内创业活动”、“专业内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入户夏季行动”等寓教于乐,培养专业感情。在本科生第一学年结束后的暑假,组织学生进行本行业发展情况社会调研。调研以项目形式开展,让同学组队申请,专业根据项目具体内容给予经费支持,在项目完成后以调查报告形式进行项目验收。行业内的相关产业等也可在调查范围内。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使本科生的视野得以开阔。遴选优秀本科生参与到每年的科技入户工作中,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应用型学科的实际生产,培养学生专业感情。此外,利用专业广泛的校外联系和校友资源,邀请行业内成功人士,为学生做精英讲座,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与兴趣。

三、实践教学改革可能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各个高校的理论教学都已经处于比较完善的程度,然而相对于成熟的理论教学体系而言,实践教学环节却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和完善过程中的绊脚石。总而言之,实践教学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篇7

关键词:园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156-03

1 实践教学教改的出发点

实践教育是园艺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现今社会,面临企业对知理论、懂操作的技术型人才极度需求的现状,加大教学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计划及方法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1]。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2]。园艺专业是专业知识和应用型齐头并进的专业领域,园艺生产加工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加强对园艺专业同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现代园艺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3]。

2 园艺专业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掌握程度比例失衡 “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只有理论而不懂实践无异于只有将军而没有士兵的军队,这样的军队迟早会全军覆没。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于专注理论课的学习,无视科研实验的重要性,只懂得“纸上谈兵”。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掌控程度比例的严重失衡。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心高气傲,盲目自信,课堂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够完全掌握,在实践中更是眼高手低,导致成绩的下滑,能力的缺失。以至于部分毕业生无法达到相关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不高。

2.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所学理论课程的繁复多样等原因,使得实践教学的课时数明显被压缩,有限课时的实践课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完全领悟及理解,更无法谈对某一门园艺技术的掌握及精通。实践课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起到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与探索的目的。致使学生τ诮窈蟊弦邓择企业的适应性较差,就业现象不容乐观。

2.3 毕业生质量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 由于园艺课程的多样性以及课时数的有限性,使得每门课程所分配的课时数较少,不能使学生系统地学某一方向的课程,只能略知皮毛,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目前大多园艺相关企业的涉及面意味着企业需要的是,对某一方面或是说某一方向的知识掌握全面的毕业生,尤其渴求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或是参加过科研实验的学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达不到,无意造成就业率低的现状。

与此同时,由于应试教育,考试成为了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基于此,部分学生抱着“及格万岁”去面对学习,对于今后就业方向没有目标与规划,失去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致使四年本科的学习没有收获,毕业生基本的要求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质量不达标,成为了压低就业率的“主力军”。

2.4 教学培养模式单一,科研项目缺乏 目前大多数园艺专业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填鸭式”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兴趣性。学生自学时间、技能训练缺失,无法自助确立发展方向,自由选择研究方向;缺乏探讨式学习。同学之间思想与知识点的交流较少,团队合作与探讨能力较差;实践课程与科研项目较少,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机会。同时专业的指导教师及团队的缺乏使得部分科研项目没有足够的可行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4]。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没有良好的岗位转移和适应能力,对于今后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缺乏像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吉林农业大学园艺系“模拟将经济技术承包”的改革与创新[5]。

3 目前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分布

3.1 大一:公共基础课学习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实践课程公共基础课。此部分的学习虽与专业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现如今社会更加欢迎全面发展的有素质、有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基于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现实社会现状更加贴近,所以此部分的学习不容忽视。公共基础课为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可以以这部分知识为平台,进行后期学习的探索,最终从这部分知识学习中获益。

3.2 大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这部分的学习是对公共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专业课程的一个初期探索与学习。所以这一时期可谓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数学、化学、生物生理、土壤、气象、计算机等诸个方面。其主要学习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掌握最为基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大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而坚实的基础。同时相关课程的实验课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好奇心与兴趣,并且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出真知”,在亲自动手实验后,学生更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理解领悟,从而得出更加让其记忆犹新的感受,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则更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现如今社会高度发展,现代园艺也不断向信息化、技术化方面前进,企业更加需要掌握了一定计算机水平的高科技型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及现代园艺企业的需求,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就显得恰如其分了。

3.3 大三:专业课 专业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这部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海南大学园艺专业而言,2015级的教学计划中增添了果树学、蔬菜学等课程,相应的减少了园林设计方面的部分内容,这也是与当今社会现代园艺企业需求进行一个对接的具体表现,以期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今后就业岗位的种种需求,同时可拓宽学生就业面,对于部分考研的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当然,专业课的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中之重,对于今后发展的优劣起到不小的决定作用。所以,专业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理论、实践必备知识了解掌握的同时,也应与现代园艺企业需求相对接。

3.4 大四: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对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进行补充学习,最终获得独立的工作能力的一个过程。毕业实习对于学生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一个时机,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演习。当然,毕业实习也是实践教学形式的一种表现。

4 实践教学教改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无疑会让学生走入“纸上谈兵”的误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实践中得到一些体会,并进一步扩充知识面,提高操作动手的能力,获得专业技能。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实践课程改革的急迫性。

4.1 第1~3学期 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科目,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践活动。例如化学、生物学等的基础实验课必不可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具体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探索方式,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与认知。对于专业方向的课程,如果树、花卉、蔬菜、草坪等,应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大致了解其实践所需的器材,涉及的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4.2 第4~5学期 由于现代园艺企业更加需要有专一知识的高精尖人才,所以在这一学期进行人才选择方向学习和教学,进行专项培训。

4.2.1 专项培训的目的 现代园艺企业需要的是“术业有专攻”的人才。结合社会需求,增加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在重点知识讲解的同时,尽量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6]。教师要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通过专项培训,达到学有所长,精益求精的目的。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及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2 具体方案 专项培训的内容分为两方面,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具体采用“大组套小组”的开展形式。

(1)将专业分为果树、蔬菜、花卉、草坪4个不同的方向。每一个方向的成员组成1个兴趣组,共计4个兴趣组。

(2)每个兴趣组分为4~5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

(3)每个独立的兴趣组成员之间进行探讨学习。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对不同方向的兴趣组进行独立授课,成员进行统一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小组探讨,最后进行组间交流分析。以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取得良好的教学、学习成果。

(4)兴趣组之间进行定期的交流。因为均属于园艺方向,所以兴趣组之间的学习内容会有许多的重合点。通过兴趣组之间的经验探讨,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去粗取精、取长补短,对于本方向今后的学习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收到满意的成效。

(5)实践教学。根据海南大学最新出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农场之开心农场”项目,结合现有的土地及设备资源,采用以下方式的实践教学:每一个小组分配120m2的土地(60m2为一个单位),提供每年1 600元的资助费用,用以实践或实践教学所需工具及水电费;提供首次种植所需种子、有机肥料;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现场指导教学;小组之间对土地进行独立管理;定期进行组间探讨以及成果验收。

学生在实践动手管理地块的过程中收获经验,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及生理特性和栽培养护方式。边学习边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实习及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研究性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动手的能力,挖掘学生探索发现、自主学习的潜能。

4.2.3 教学条件 海南大学建有农学基地,拥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并在进一步完善教学以及基础设施。同时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橡胶所等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4.3 第6学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园艺企业现状,掌握园艺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状况,寻求学习动力,在这一学期建议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期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进步[7]。可由教师针对不同发展方向,带领学生进行相关企业的参观考察。学生通过企业参观,与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方面的学习与探讨,有利于解决原先遇到的栽培难点,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拓宽视野。同时与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交流,了解现代园艺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前景,可就一些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进行思想互补,达到共同促进的效果。当然,也可将实习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想运用到小组的实践课程中,可以与组间成员及教师进行进一步探讨交流,更加有利于教学相长。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创造与思考的能力也在不断得以提升。

4.4 第7~8学期 大四由于要完成业论文的设计,所以第7学期主要进行相关实验,主要是学生与课题有关的实验室进行学习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部分实验器材的操作使用,了解实验药品的成分,学习文献资料的查找,提高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并且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8学期,作为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学生外出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或实训。在企业中学生会与不同的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及学习。从基础的植物培养到更高层次的管理,学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会成为其进入社会并成功从业的一大助力。同时,与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相比较,研究学习的方向更加明确,目的更加专一,学习的内容也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2):4-5.

[2]佚名.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9):48-52.

[3]别之龙,向佳玲,杨仁海,等.深化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05-109.

[4]郑小艳.“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及育种”实验项目式教学改革探索[J].新校园:阅读版,2015(10):102-103.

[5]徐呈祥,朱士农,崔群香,等.我国高等学校对新时期园艺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实践[J].南京农专学报,2001,17(1):68-73.

篇8

【关键词】专业特点;试题库建设;机械工程制图;建设程序

试题库建设是提高考试质量,维护考试安全及正确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我国从2006年开始建设教育考试国家题库,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库,国家公务员试题库,国家普通话考试题库等多个领域的试题库。国外也广泛开展试题库建设,如英国剑桥Cambridge Assessment考试机构,美国ACT考试项目等都是长期系统建设试题库的成功典型[2]。

试题库建设并非适合所有课程,选择合适的课程建设试题库、试卷库是建设的起点与成功的关键。试题库建设必须要选择知识点相对稳定、基础性的核心课程。机械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工程图样是制造机器、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知识点相对比较稳定,且课程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读图能力,比较适合试题库的建设。

一、试题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试题库同步更新能力不足。试题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需要不断更新循环往复的过程。然而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变得更快,有些课程的试题库刚刚建好投入使用,教学内容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法律相关课程的试题库,如果国家的有关法律条文已经修改,那么建成的试题库就不能继续使用,导致学校财力、物力和教师精力的浪费。

2、操作或技术性错误。试题库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专业性较强,教师由于对录入软件不熟悉不能直接录入试题。而软件开发人员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软件开发或录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知识性和文字性错误。试题库建成后,会影响正常使用。

3、测试工作投入不足。测试工作难度大,投入大。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是试题库质量的重要保证,其中首要的就是必须进行测试,只有在测试中才能够及时发现试题中的错误并及时修改。否则,真正考试时可能会导致试题内容覆盖面窄,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情况。采用专家测试难以保证试题的可信度,测试误差较大,采用学生测试的同时必然降低了试题库的保密性。

4、试题库的特色不足。试题库建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常见的试题库中试题的类型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但对工科类以制图为语言的基础类课程而言,这些题型完全不能满足需要。

二、注重专业的特点建设试题库建设

机械类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试题库建设应侧重考察和训练学生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造整个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实践能力。以机械工程制图为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机械工程制图课分成两种类型, 一类是纯工科类,如机械、农机;一类是侧重艺术类,如工业设计、家具。采用了以专业为特点建设两大试题库的方法。

纯工科类注重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产品多为对称、简单几何体叠加而成,试题库建设中侧重基本点、线、面、基本几何体及叠加组合体的三视图投影训练,配合机械加工工艺特点训练基本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图制图能力。

侧重艺术类则注重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发散性思维能力。试题库建设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相结合,侧重基本点、曲线、曲面、轴测图、基本几何体及叠加组合体的三视图及手工绘图训练,选取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家电、工具手柄、手机壳体等造型和功能相对简单的产品为基础设置作图训练题目。

随着计算机二维和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将计算机制图的内容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机械工程制图试题库的开发也融入了计算机绘图,基本投影部分采用数据库软件内嵌改良后AUTOCAD绘图软件,组合体和零件图部分采用AUTOCAD绘图软件结合三维绘图软件,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也创造思维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

三、试题库建设措施

1、为了保证试题库的可修改性和易操作性,试题库在开发中采用了数据库开发和专业绘图软件开发分离的措施,数据库开发主要完成数据的实时存储,数据比对及分析,绘图软件的外链;专业绘图软件由专任教师完成,通过二次开发实现适宜于考试考核训练的功能。数据图形录入由专任教师完成,文字等录入由操作人员完成。试题库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个权限,设置访问密码。

2、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专业特色要求编写《试题命题手册》,指导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编写符合规范的试题。遵从统一标准建成的试题库,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主观的行为,同时有利于试题的公平顺利评阅,针对不同的使用和操作人员都能够保证试题的一致性、统一性和公平性。

3、试题库分为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两大模块。每个模块中分别设置习题库和考试库,习题库主要用于平时习题训练及系统测试,习题库难度、区分度与试题库相同;试题库用于考试,试题库也分为两部分,单元章节测试库和期末考试试卷库。单元章节测试可测试习题难度系数,区分度情况等,用于及时修正试题库。

4、试题库内容的更新采用开放式多渠道。教师、学生、管理员均可无权限登录推荐试题界面。在推荐试题界面中可以根据《试题命题手册》的要求,自主命题,并推荐至系统中,由管理员审核后放入数据库中供试题库使用者使用。

四、试题库建设的程序

1、命题蓝图设计

科学分析建设试题库的总体思路,根据《机械工程制图》教学大纲对试题进行蓝图设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修订教学计划,按照两种不同类型专业各自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确定试题内容,测验考生对基本画图读图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专业侧重点的不同确定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决定试题类型和题型比重。

2、分任务编试题

根据试题库建设人员各自的特点进行任务分解,首先按照命题蓝图编写《试题命题手册》, 由负责人汇总并根据标准进行调整;之后试题库建设人员按照《试题命题手册》规定的试卷的题型、题量、题干及计分方法等, 编写考试大纲;最后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依据《试题命题手册》和考试大纲以章为单位,按照易、一般、难、较难五个等级别写试题,所占比例分别为15%、30%、45%、10%。

3、试题分析

按章节分别编制符合要求的试题全部按章节入库作为习题库的主要内容,用于平时基础能力和基本绘图技巧训练。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试题测验,或以平时练习的形式进行测试,对试测后学生的答卷进行统计分析。抽学生总数的20%为样本,每道试题的相关参数(平均得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信度)用列表分析方法进行统计,从中筛选出适合考试的题目,再依据每次测试与考试的分析结果,对试题参数做进一步的合理修正。

4、选题组卷入库

本着知识点覆盖全面的原则,从习题库中精选符合《机械工程制图考试大纲》和《机械工程制图教学大纲》要求的典型题目,进行考试试题库组卷,这样才能保证试题的质量。入库时每个知识点的内容为根节点,按照易、一般、难、较难四个等级即难(P

5、试题库的维护

试题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 试题库入库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分批次保质、保量入库,每一个新批次试题入库都应保证试题的最新性,确保试题库不断良性循环。试题库中试题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因此需要通过多次考试,通过不断的使用,不断进行分析,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不断的测试才能保证试题库的"新鲜度"试题的各种参数才会更加可靠。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也必将不断发生变化,试题库试题库试题量 动态中不断增加,内容将更广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试题库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智慧库。

五、优点及存在问题

使用试题库组卷主要优点:(1)有效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往试卷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授课重点难点进行出卷,试卷考察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难以有效保证,试题库组卷试卷是经过参数分析优化组合的试卷,具有客观性,知识点覆盖也比较全面,能充分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的能力。(2)有效避免了人为出错的几率,以往人工出卷,难免会出现一道试题同一个知识点连续两年甚至正考和补考都出现的现象,试题库组卷系统将自动规避3年内曾经选择过的试题。(3)提高了出卷效率和阅卷,由于系统自动规避近3年已经选择过的试题,每次考试只需选择所需考察的知识点,及所需考察知识点的难度值即可,大大节省了出卷时间,阅卷也采用计算机完成,及避免了人工计分错误又节省阅卷时间。(4)保密性大大提高,由于试卷组卷的随机性以及规避重复性,透题、漏题现象基本不会发生,题库内题量较大即使是参与过试题库建设的老师也无法准确的记忆所有试题,保密性强。

但试题库也存在一些缺陷:(1)学生需要学会熟练操作绘图软件,试题基本是在专用绘图软件上完成,软件界面不熟悉将无法做题。(2)试题库开发中涉及了数据库软件和专业软件,分两步开发,在试卷阅卷的融合度上存在缺陷,绘图软件是以线条为主,非文字样式,与传统的试题库不同,需要图形识别技术。(3)试卷试题筛选自动入库有难度,这部分目前还需要人工协助才能够完成。

总之,注重专业的特点建设试题库比较客观、公正,与人工出卷阅卷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相信随着试题库不断的更新和升级维护,系统必将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向春阳,张磊,杜锦,李明,张欣,精品课《遗传学》试题库的建设[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04):49-52.

篇9

关键词: 课程成绩考核模式 网络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特色作业 提问式考勤

《环境保护学》是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是一门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变化、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应用课程,主要内容为各类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方法。目前我国面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1],因而开设本课程可弥补农学专业教育的不足,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课程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成绩评定,公平合理的成绩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3]。为提高环境保护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各高校的任课教师均十分重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研究和实践[4]-[6],但目前对于课程成绩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还比较少。

为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教研组以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建设为契机,对成绩考核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将其应用于2013-2015年的实际教学中,并根据教学效果反馈进行了完善,逐渐形成了本教研组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

1.改革的必要性和思路

本课程的传统考核模式:(1)期末成绩占总成绩70%,形式为课程论文或开卷考试,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2)平时成绩占20%,形式为课堂回答问题或小作业等;(3)点名式考勤占10%。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考核模式存在一定不足:(1)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偏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存在随意逃课的现象;(2)期末课程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开卷考试试题内容过于宽泛和乏味;(3)平时作业数量多、内容陈旧,使得学生负担重、兴趣低、疲于应付,且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4)单调乏味的点名考勤,占用课堂时间,且对师生关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传统的成绩考核模式应该加以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研组从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入手,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建立了课程成绩考核体系:(1)降低期末成绩的比重至60%,增加学生对选择考核方式的参与程度,并对课程论文和开卷考试方法进行革新;(2)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至30%,平时成绩设置为网络学习评价、自我评价和特色作业三个模块;(3)考勤比例仍为10%,采用提问式考勤的方法。

2.期末成绩考核方法改革

2.1考核方式的投票决定

与必修课不同,选修课在考核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开卷考试或课程论文。本教研组认为由学生投票决定是可行的,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具体程序:课程进行至半程或三分之二时,由任课教师介绍各个考核方式的特点和要求,然后学生利用纸质选票或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投票,投票完毕,由任课教师根据多数同学意愿决定考核方式。经实际教学检验,选课同学对该方法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较高。

2.2课程论文考核方法改革

课程论文是选修课程采用较多的考核方法,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查询资料撰写论文。然而,由于课程论文在成绩评定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使得评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同学对课程论文写作的认识存在误解,写作用语一味迎合批改教师以期取得高分;由于批改标准不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对待,滥竽充数交差,甚至抄袭。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进行课程论文的标准化批改,将成绩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规范写作。改革后的评分标准见表1,其特点是注重格式、创新性和可读性,有利于养成科学的文献查询和写作习惯,还可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此外,本教研组还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的电子版,由任课教师制成课程论文集(电子书),于网络空间或者打印存档。由于涉及自身的荣誉感,学生写作认真程度显著增加,论文抄袭现象显著减少。

2.3开卷考试内容改革

环境保护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较多,传统的考核对于内容广度和深度要求较高。对于选修课来说,过多的知识点和过高的难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研组认为开卷考试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形式可以借鉴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模式,分为3-6大题,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课程知识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如:(1)论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2)探讨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发表对当前突出的具体环境问题的见解;(4)研究当前某具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等;(5)结合农学专业知识,讨论如何实现绿色农业。

3.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改革

3.1网络学习评价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教研组在学校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了“环境保护学”网上课程。网上课程的建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式交流[7]。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成绩考核模式――网络学习评价,教研组将此方法应用于环境保护学成绩考核中,比例为10%。具体方法:要求同学们定期进入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和交流,结课时由任课教师进入系统中的学生学习统模块计,查看和汇总学生登录次数、进入课程次数、发表讨论次数、回答问题次数、查看教学材料次数等,并进行评分。教学实践表明,网络学习评价是一种精准和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可促进师生的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新技术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3.2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和状况的评分,代表着自己对自己学习态度和效果的认可程度[8]。在2013-2015年的实际教学中,教研组要求选课同学进行自我评价,方法:(1)学生对自己的听课效率进行评价,教师也对学生进行评价,若两者严重不符,则酌情扣分;(2)学生对自己的期末成绩进行预测,若预测成绩与实际成绩误差≤10%则给满分,若误差超过10%则表明对自身学习水平认识不足,扣除相应分数。教学跟踪结果表明,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和认知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间接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3.3特色课程作业

传统的作业一般要求各种资料查询、罗列和分析等,部分不仅作业枯燥乏味,还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教研组认为作业应该简单、新颖、与时俱进,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研组推出了特色课程作业,并根据认真程度和新颖性进行评分:(1)要求用手机拍摄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图像,制成环保视频;(2)要求用智能手机下载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查询软件、查询学校周边或者家乡的环境污染数据;(3)要求分组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4)看环境保护纪录片,写出观后感。经实际教学验证,同学们对此类作业的兴趣较高,完成较好。

4.考勤方法改革

目前,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影响了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也是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因而各高校非常重视点名考勤。但是,该方法单调乏味、占用课堂时间,过多的点名还会影响师生关系,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教研组认为采用提问式考勤方式不仅可以起到点名的作用,还能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提问式考勤覆盖面和效率不如点名方法,因此提问式考勤需要提前规划尽可能增加覆盖面,还需要与点名方法相配合。

5.结语

本教研组以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从已有成绩考核方法的现状出发,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引入了期末考核方式选择的自由投票,革新了课程论文的评分标准和开卷考试的内容,注重了网络学习评价、自我评价、特色作业和提问式考勤的积极应用。考核模式应用于2013-2015年的教学实践后,教学反馈见表2。由表可见,自由选课的总人数随年份有所增加,表明该专业学生较为认可课程的教学改革;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课程的期末考核形式进行民主投票,三届均为课程论文,选课同学对投票模式及后续的论文评阅方法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期末成绩及格率达到100%,平均分数逐年增加,且均大于80分;三届同学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分数均大于94分。课程论文选题统计结果表明,多于60%选课同学的课程论文涉及水污染监测、土壤污染成因、PM2.5防治和噪声污染危害等,表明同学们比较关注当前社会环境和生活中常见问题出发,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和解决当下问题。因此,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学习成绩,改善了课堂气氛,促进了环境保护学课程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6 (1): 3-7.

[2]李凌绪,李平亮,邢小霞.应用型本科农药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科教导刊, 2016 (5): 125-126.

[3]罗兰,李平亮,杨从军,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成绩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5 (57): 1-3.

[4]董怡华,冯治宇,林静雯,等.“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42-45.

[5]赵本良,章家恩,秦钟.高校公选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及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9): 110-111.

[6]代莹,王伟,张敏,等.《环境保护概论》通识教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 (1): 64-65.

[7]罗小勇.网络教学平台在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 (17): 336-337.

篇10

关键词:双向式教学;沟通互动;畜牧学概论

1引言

双向式教学方法应用在现代畜牧学概论课程中,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引导式问题、互动式解答,从而与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探讨关系。这种双向互动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强调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反馈。

2双向互动教学方法概述

2.1双向互动教学方法的发展

双向互动教学方法主要基于互动式教学理论,在目前的教学系统中,已经有20几年的发展历史,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学生的反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欢乐、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现代畜牧学概论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这种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意识到畜牧学概论课程的要点。

2.2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应用的价值

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进入新时代以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高校要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当中,“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根据这一工作方针,对于课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全方面的改革。畜牧学是农业类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之一,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可以全面提高农学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畜牧学概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较低

双向互动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实践在中西方的教育体系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这种古老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向,而是进行一些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没有对双向互动式教学进行科学深刻系统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不敢、不愿意回答问题,也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处于设计指导地位,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3.2课程发展的体系性比较差

畜牧学概论包含动物生产原理、动物养殖技术等,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现代的农学教育以及动物医学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1]。具体的内容包括营养原理、饲料搭配、动物遗传学、育种与繁殖、动物环境质量控制,牛、羊、猪、家禽的分类养殖,畜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等。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指导具有基础性规划作用,现代高等教育中,主要选择李建国主编的《畜牧学概论》作为基础性教材。但是,很多学校在进行系统性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课下练习开展有针对性的互动指导,学生即使学习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很难用于实践,缺乏对于养殖技术的直观感受,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并且长时间难以适应。

4运用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对畜牧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

4.1交叉式互动

畜牧学概论课程涵盖的基础性内容比较多,章节繁复,既包含基础的动物遗传护理知识,也包含生产、运营、规划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多个学科专业知识,通过这种交叉式互动,将不同类目的内容融合在一起。(1)对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畜禽生产动物营养,开展案例式互动教学方法,针对各项专业知识的交叉进行流动式内容划分。例如,某学校开展的畜牧学概论课程学分为4个学分。其中,实践类课程占一个学分,比例为1/4,学校拿出3/5的课时时间,进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实践方面的调整,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互动的方式,对畜牧学概论的基础知识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并且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充分掌握实践技能。(2)对于产品加工、动物行为与应急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交叉式互动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专项学习。注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反馈出来的理论知识缺陷,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系统化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畜牧学知识体系的脱节,而无法形成实践理论的优化掌握。例如,某学校的畜牧学概论课程就是在本学校建设的实践活动基地内进行,教师可以一面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一面引导学生,通过市场营销设计、经营管理设计,实现对于畜牧学经营管理的内容深化与理论创新,通过这种实践基地的设计,该学校的学生实践技能大大提高。

4.2掌握周期性特点

畜牧学概论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内容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多种交叉学科,因而教师在双向互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畜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结合生产技术的升级进行相关的实践内容改革,做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相辅相成。并且,在理论教学知识点中找到实践结合关系,通过这种上下打通的联合体系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并且完善学生的思维网络,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看待自己目前的知识学习。畜牧生产是一种周而复始的长时间的循环过程,尤其是在一些牛、羊等大型动物的养殖生产经营过程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4.2.1阶段化教学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于不同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严格进行相关实践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单纯地将之分裂,引导学生与教师积极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于整个知识学习的心理准备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忍性和耐性,更加系统地进行知识学习。例如,某高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针对营养与饲料配比的实践工作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理论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师针对学生在前期知识学习当中,表现出来的不耐烦、恐惧等心理,进行了专项讨论[2]。

4.2.2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畜牧学概论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存在学科交叉的现象,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现阶段的畜牧学概论课程进行这种双向互动、分工教学,就要求教师与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由一位教师进行课程统筹,由其他教师进行学科的配合。根据自己的阅历以及专业的教学知识,进行相关知识面的系统性打造,在必要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进入周边企业以及实训基地,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组织和观摩学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合理化的现代生产运营与组织过程,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4.3细化课程定位

在进行双向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理论基础作为课程的前提,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规划能力等作为培养人才的方向,始终按照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对于动物医学、动物养殖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知识讲解与介绍。

4.3.1以问题带动教学双向互动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兴趣,进行课程安排之前,教师可以引入适当的教学案例,从而实现对于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定位。例如,某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畜牧学概论教师从时下的畜牧养殖热点猪瘟病的控制入手,分析辽宁省鞍山市出现的猪瘟疾病疫情控制情况。结合当地农业畜牧站工作人员采用的填埋处理方法,引入相关的控制理论,提出关键问题,通过延展探讨启发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猪瘟病的疫情处理进行相关思索。

4.3.2结合动态教学视频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畜牧概论知识比较枯燥死板,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视频等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畜牧养殖的具体知识。例如某校的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一些稀有的畜牧业品种,结合其具体的养殖场景进行专项介绍,并通过配合图片视频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系统讲解这些稀有品种如何进行接产、采精等等。并且按照冬季与春季不同的实践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疾病控制方法,向学生提供这些养殖场的动态视频以及监控,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地了解稀有品种的实际养殖情况以及伤势情况,这种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达更多的教学信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4.4课堂评价体系改革

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结合这种双向互动教学体系,针对平时成绩进行重新的考核体系衡量,例如某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平时成绩上调为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占比从85%下降到60%。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更加重视日常成绩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