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文化活动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宣传文化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宣传文化活动内容

篇1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形势;实际效果

全球信息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这种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也符合全球一体化的模式。包括:文化活动的内容、文化思想的多元化,以及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方式等。但在根据当前国内形势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时,则需要注意其实际效果,不能盲目发展新的文化内容和相应的技术。应是以群众的需求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科学性、人性化为文化呀内容和技术的依据。

一、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多元文化和思想开始进入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单一化和统一性,则成为了现代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这方面主要为群众文化内容的单一性。我国因为地域辽阔,名族种类较多,因此各地区的文化特征各有不同,群众的喜好也较多样。而各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为了符合当地群众的主流需求,内容往往比较单一,虽然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群众的喜爱,但也同时限制了群众喜好的发展。现代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一味的迎合群众的主流喜好,还应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把其他有意义的思想文化和娱乐方式融入其中,在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和生活的同时,逐渐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其次,以往的群众文化建设,在宣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是宣传的方式比较单一的低效,一般是靠张贴海报,在农村则是靠广播,或是群众之间口头相传。这种宣传的形式不能有效的吸引足够的群众的注意,而且无论是海报还是广播,不能全面、有层次、明确的把这次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告知群众,因此群众无法得知文化活动的精彩部分,自己自然就不会关注此次的文化活动。在表演方面,因此文化内容的单一性,就限制了表演者、组织者、举办方或策划方等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策略。无论是负责表演或是策划的工作人员,个性、思想和喜好各有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就会应为单一性的文化内容二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最后,在新形势下群众分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为:群众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对策。群众文化活动是服务于群众,因此群众的意见组织方(包括:主办、协办、策划单位等)应全面的了解,并加以合理应用,以完善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文化内容的建设与发展

以往的文化活动,很容易让人产生应付任务的感觉,特别是在文化内容的发展方面,一直处于较被动的位置。因此,负责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如何更新文化内容上,应做到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国内外各种文化的流行趋势,并把新形势的文化思想和活动方式,融入到原有的文化中。在不改变群众熟悉感的基础上,增加新意和趣味性,令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保持轻松和娱乐并存。群众文化的内容,在当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持有针对性的文化内容的同时,还应加入多元的文化。在这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整合群众的喜好,把拥有相同的群众组织在一起开展文化活动,并加入多元性。如:喜欢歌舞的群众,可以适当融入话剧表演、个人才艺表演或音乐演奏等。内容上,也可加入部分西方的文化思想,如:表演方式上融入西方人的言行和肢体动作。喜欢书法、国画或文学交流的群众,在开展活动或交流会中,也可加入西方油画和素描,以及国外或国内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分享,让群众了解到自己喜爱的领域中其他的思想和文化,真正做到建设与发展同步进行。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针对这一点,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也应同时融入信息技术,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各项工作效率和效果。首选,工作人员可建立群众文化的专属网站,通过对每一次的文化活动进行录制,然后共享到网站内。这样没有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就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网络、QQ、微信等方式,快速而便捷的把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宣传,通过简洁、明确的宣传方式,可以让群众快速了解活动内容,并且还保证了宣传内容的全面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另一大优势为:统计和整合复杂的信息和数据。如:统计出不同群众的喜好,以及整合、分析群众的意见和对文化活动的评价等。这些信息和数据,都是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运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把以往的文化活动变成网络活动,这样参与者在家中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就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并且群众们也可以在网络活动中自己表演,最简单的就是演唱歌曲或讲故事等。

(三)提高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

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队伍素质,按照职责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分别是参与表演的工作人员、组织策划人员和后勤采购人员等。而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应主要为表演和策划。参与表演的人员,其表演内容,多数与当地的文化特征和流行趋势相同,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变得更加丰富,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因此,参与表演的人员,包括:所有表演者、编导和主持等,应学习或培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表演技能。而学习和培训的具体技能,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群众需求的信息为依据。策划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应是多元文化活动的学习和创新,实现文化活动种类丰富,但彼此之间拥有紧密的关系。并且加大专业文化活动策划人才的引入,已达到新旧文化可以有效融合的目的。

三、结语

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看似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活动内容,或是建设新的活动场所,但与此同时,却令原有的文化精华大量的流失,这是被动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所导致的。所以,现代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应是针对新旧文化科学融合的主动研究过程,这样才可以保障本国文化长远性的流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勇.从群众文化活动看群众文化的发展[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0):74.

[2]杜成筑.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J].艺术科技,2014(12):206.

篇2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丰富和活跃全县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新春佳节,经研究,决定春节前后在全县举行群众性文化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内容

1、元月26日,由宣传部、文化局联合在县影剧院举办迎春文艺晚会。

2、正月十五,县文联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书画展。

3、正月十五,各乡镇要组织节目在乡镇所在地演出。

4、正月十六,宣传部在县城搞大型民间游艺活动。

5、文化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书店、影碟店、录相厅、歌舞厅、影剧院要全天开放。同时,要组织优秀演员和精彩节目开展好文化下乡工作。

6、广播电视局要认真组织和转播优秀节目。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优势,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二、活动要求

今年我县春节期间文化活动总体要求是:高扬主旋律,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把春节文化活动与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层文化建设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力求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健康向上,既隆重热烈,又安全节约,为确保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提出如下要求:

1、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委(党组)对此项工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具体负责,认真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乡镇要注重挖掘优秀传统节目。每个党委至少出两个以上节目,并做好安全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文化局要组织文化艺术专业人员深入基层,下乡辅导,努力在节目的内容、形式和编排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各单位要克服应付思想,采取层层选拔方式,切实把优秀的文艺节目挑选出来,节目要充分体现群众的广泛参与性。

3、广播电视局要认真搞好宣传报道,公安、工商、城建、交通、供电等单位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文化活动的安全有序。

4、春节期间,宣传部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篇3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重要性;作用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218-01

群众文化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部分,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活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生活等不同要素。为了搞好乡镇群众文化,必须认识群众文化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一、群众文化活动在质量上发生变化

随着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多元化的深入人心,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心理期望值也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宣传娱乐活动,而是要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也就是要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含金量,让群众在参与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震撼。文化活动要有丰富的社会性内容,要有更强烈的情感投入。

二、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向大处说,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向小处说,就是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满足群众心理需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1、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宣传党政方针的需要。群众文化活动是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从不同角度,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传播先进文化思想,抵制陈旧文化,用社会主义发展观占领文化阵地。这也是时展的需要。

2、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精神生活的迫切要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给群众带来精神的享受,也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用信息。因为现在的文化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文娱表演,而是带有丰富的科技、经贸等信息,这也是群众最需要的最看重的。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华文化就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灵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是要弘扬民族文化,这是建设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通过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增强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手段。

三、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现实困难

1、乡镇文化活动设施较差。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首先要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可乡镇大多不具备完善的文化设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现实问题。乡镇一般没有图书馆、剧场之类的文化设施,就是一些小型的文体活动都要租借学校等单位的场地,这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2、乡镇文化活动经费奇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然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可乡镇文化活动组织者很难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大多靠企业赞助,即使政府能够给予资金支持,也是杯水车薪,难以起到根本性作用。这对开展正常群众文化活动造成极大不便。

3、乡镇群众文化队伍老化。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当然要靠文化站专业干部牵头,可专业干部大多缺乏专业素质,甚至就是外行。当需要搞群众活动时,一般就是临时组织突击。专业干部不专业,群众文艺骨干贫乏,群众文化队伍老化严重。没有过硬的文化建设队伍,就不可能赢得文化建设的卓有成效。

四、科技文化服务中心的核心作用和完善方法

乡镇科技文化服务中心是当地政府的喉舌,肩负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使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广科技、收集民情,都是乡镇文化站的重要工作内容。科技文化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文化核心作用,推动乡镇文化建设,才能打造乡镇文化产品品牌,为乡镇各项工作助力。

1、搞好文化设施建设。基本的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由于一些乡镇的建设重心在经济方面,主要领导对文化设施建设热情不高。作为文化站工作人员,就要想方设法做好相关工作,让领导能够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特别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对一些旧文化设施进行改造,还要针对区域人口布局情况,科学调配好现有文化设施,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如果能够创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大搞文化活动,获得可观的文化活动红利,让当地政府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用以促进其他区域的文化设施建设。

2、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素质。乡镇文化建设离不开群众文化骨干。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对乡镇文化团体进行大力扶植,对群众文化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文化队伍,就可以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像开展广场舞文化活动,这是现在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乡镇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就应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组织全乡镇文化骨干培训学习,让这些学员带动整个乡镇的广场舞文化活动的开展。

篇4

关键词:广场文化活动;重要性探析;繁荣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20-01

广场是国家为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缩影。广场是文化活动的载体,文化活动是广场功能的体现。广场文化活动是一种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同时它还是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广场文化是以具有丰富色彩的艺术性活动形式,培养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彰显着五彩缤纷的地区文化特色,引领着社会进程的发展。

一、丰富广场文化活动的意义探析

广场文化活动因其开放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地方特色,吸引着人们的广泛参与,标志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提高,从而为社会文化灌注了新的活力。因此丰富广场文化内容,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有利于实现群众文化质量的提高、城市文化色彩的提升。

(一)广场文化是群众交流之舞台

大众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在广场文化活动的参与中得到了体现,繁荣着文化发展。广场文化面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髓,弃其糟粕”,以海纳百川的肚量,迎接着各行各业的艺术爱好者和创作者,不论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以在广场这个舞台上进行相互切磋与交流。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得到丰富发展,群众也得到了文化的熏陶。

(二)广场文化活动群众教育之途径

在国家重要的节庆之日或重大的纪念日,广场就成为了群众的聚会娱乐之地和宣传教育课堂,如“五一”、“国庆”、“元旦”、“春节”、“法制宣传日”,或者是各类专场的文艺晚会,这些活动将思想教育主题寓于形式多样的文艺汇演、书法展览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一起走进广场文化活动这一课堂中,在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中感受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民主教育与法制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

二、丰富广场文化生活的应对措施

(一)对广场文化全局安排、把握方向

针对每年的广场文化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把握其方向。管理者首先要根据本地区机关的中心工作,制定好广场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案,力求做到主题鲜明、活动形式多样,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要求出发开展雅俗共赏、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从而推动大众文化建设。广场文化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是在实施方案时要以围绕政府工作为中心,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实现群众对政府决策的知情、支持、参与,更好地把握群众舆论方向。

(二)增强群众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参与力度

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时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使文化活动的内容与群众的生活实际相呼应,坚持了解民情、体察民意的原则,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群众的积极参与。群众是教育的主题,广场文化的开放式与互动性要求我们在群众自发参与文化活动同时,政府、社会组织更要自觉发动广场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到其中,从而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育形式转变为易懂的形象的教育形式。

(三)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审美性

广场文化具有参与的人员的广泛性的显著特点,做到大众在广泛参与的同时能够心神愉悦是其主要目的。文化活动要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扩大演出节目的娱乐性,让群众在观看中放松心情。

广场文化的审美性正在逐渐提高,它改变了灌输式的教育和行政性命令的模式,把行政宣传、政策实施寓于文化形式之中,使人们的观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策划广场文化活动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人民群众相融合,达到与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丰富文化生活。

结束语:广场文化活动的兴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对人们素质的提高,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对国家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目前,虽然对于广场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并且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广场文化的发展道路仍然在前进,我们应当在借鉴原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地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加强广场文化活动建设,从而提高文化品位,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沈梅玲.将广场文化打造成为特色文化品牌[J].剧影月报,2010(05).

篇5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宣传

当前,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研究越来越受到业界及学界的重视。不仅各相关职能部门对高校网络舆情态势进行着长期和即时的监管,以提供和总结各种信息与经验,大量的专家学者也在为如何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工作而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具体到高校的日常运作中,在诸多方面我们也愈来愈多地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应用痕迹。其中,与校园危机公关等较为明显的网络舆情引导不同,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上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更具渗透性和隐匿性。从这点上可以看出,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研究工作正从单纯的、被动的理论分析逐步发展到复合的、主动的实践应用。

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

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现阶段还未有一个权威定论。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初探》一文中,张鹏程将高校网络舆情定义为:“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公共事物及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的民众对高等教育公共事务的态度总和。”苏州大学的明义敬认为,“高校网络舆情就是指在高校网络这一特定空间内,网络舆情主体大学生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社会事务、校园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而李育全认为,“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在高校网络空间内,围绕中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大学生对此的评价和所持的社会政治态度。”广西科技大学的潘清泉教授等指出,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指“大学生在学校内外各种事件的刺激下产生的,并借助于互联网传播,且在高校范围内形成的对于刺激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可以看出,学者们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分析各有其侧重,但较为明显的一个分歧点即为:到底哪部分人群才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有的学者认为是“大学生”,有的则认为是“大学生和大学教师”,还有的认为是“大学生和高等教育工作者”以及校外的社会“民众”,如此等等。笔者认为,如同“大学生”一样,作为高校环境内的活动主体,“高等教育工作者”是不应缺席高校网络舆情的主置的。但张鹏程所指出的“民众对高等教育公共事务的态度总和”,应该属于社会普遍性质的网络舆情范畴,而不应包括于特定的高校网络舆情中。故“民众”不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之一,其针对高等教育公共事务的态度总和也不能被定义为高校网络舆情。

综上,通过修改潘清泉教授等的相关定义,笔者认为:所谓高校网络舆情,即大学生及高等教育工作者在高校内外各种事件的刺激下产生并借助于互联网传播,在高校范围内形成的对于刺激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

通常情况下,高校相关部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都侧重于宣传本身的前期规范和后期监督,而这些规范和监督又基本上是简单地停留在文化活动的既有内容上。虽然其间也不乏对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引导,但大多是基于常规性、事务性的工作要求,缺乏主动性。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工作日渐重要,同时高校文化活动的宣传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于是,高校相关部门也开始注意到主动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中的便利性和重要性。

高校相关部门针对某一阶段出现的高校网络舆情,经研究过后,除了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正面的引导和管理外,还主动有计划分步骤地将这种引导融合到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中,或干脆由此而策划举办意义关联度极高的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宣传推行,以此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效果。这就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应用。它的应用方式较为灵活,分为曲线分层引导、直线全面引导、重点二次引导三种方式。

曲线分层引导,即高校相关部门按层级区分,从上到下对文化活动宣传工作进行布置,借助各层各级部门或主体对该项工作的再认识、再分配以及最基层主体的具体施行,最终达到预期的引导效果。这种应用方式可以强调各层级部门对文化活动宣传工作(实则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认识,但会导致引导效力的逐层缺失,以致最终会让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效果发生一定程度的散耗;直线全面引导,是指高校相关部门针对某项已接种网络舆情引导初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以权威者的身份对该活动进行直接全面的反复宣传和不断强调,从而直线地达到自身真正关心的引导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引导效力的无损耗发出,但由于相关部门的权威身份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甚至高校工作者的逆反心理,故可能对最终效果产生消极影响;重点二次引导,即高校相关部门将某项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工作布置给与大学生或高校教育工作者联系最为密切的重点主体,例如年级辅导员、学生社团、教师工会等,由他们对在校大学生或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活动宣传(舆情引导)的二次辐射,从而引起其自觉接受和相互传播。往往这类重点主体能够获得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充分信任,使得这种应用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预期引导效果。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时往往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隐匿渗透性、情感趋同性、较易接受性。第一,隐匿渗透性。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的外衣,相关部门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工作变得不再突出明显,而是具备了一定的隐匿性。它渗透于貌似常规化和事务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却潜移默化地对高校网络舆情主体进行着有目的的引导。相较于校园危机公关等较为明显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这种应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更好的长期引导效果;第二,情感趋同性。在高校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一直极受大学生及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尤其是前者。许多大学生将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视作对自身能力的全面锻炼和对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更有甚者是对自身梦想的不懈追求,于是会对其倾注一份特殊的感情。这种情况下,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能够使得引导工作获得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情感趋同效应,从而增加引导管理的成功几率;第三,较易接受性。事实上,这一特点是基于前两大特点而体现出来的。正是因为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工作中进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隐匿性和渗透性,同时又可以获得相关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情感趋同,故不容易引起管理对象的逆反心理,能够使其在主观上愿意接受引导,并最终在针对刺激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上向着被引导的方向发展。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效应计较

可以说,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当中,既能够满足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需求,又能够恰当地提升网络舆情维稳的引导管理能力。但这种应用的最终效果是否令人满意,还需要我们对其作出深刻的效应计较。总体看来,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所体现出来的效应是长期的、潜在的、长尾的,而不是短期的、即时的、主体的。

长期效应而不是短期效应。与校园危机公关等较为明显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不同,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所起到的是长期的引导管理效应。它不会在短期内就达到预期的引导目标,故不适合于管理在时间要求上非常紧急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然而这种长期引导效应对于高校网络舆情主体认知大形势、大是非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管理意义,能够很好地达到总层面上的引导目标。

潜在效应而不是即时效应。一般的即时性舆情引导所能起到的作用效力都较短且停留在浅层次上,不能对后续发生的类似刺激事件进行预防性引导。由于隐匿渗透性和情感趋同性的存在,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够对目标主体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这种作用不会以显性的形态作出立竿见影的即时干预,但其潜在的引导方式能够更深层地影响目标主体对某一网络舆情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当类似的刺激事件再次发生时,这种预先的潜在的引导就会干预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相关判断,从而实现引导工作的既定目标。

长尾效应而不是主体效应。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只是高校网路舆情引导方式的长尾部分,即不常用、不太受重视的引导方式之一。目前来说,更主体的引导方式仍然是常规的、正面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但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将“这些分散的需求综合起来,就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抗衡,甚至来得更大。”同样的道理,虽然将引导应用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中属于高校网路舆情引导方式的长尾部分,但其所起到的长尾效应依然不容忽视――最终是可以和常规正面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这一主体方式所带来的效应相比较的。

篇6

为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全市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市委、政府有关活动安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年年有新意、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活动”要求,采取“政府统一安排,文化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运作方式,集中举办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健康向上的广场文化活动,进一步宣传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倡导建立先进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节庆文化,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以文化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体局,办公室主任:(兼),副主任:(兼)、(市文化馆馆长)。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督办、落实等工作。联系人:联系电话:

三、活动内容

(一)激情广场歌赛日(每周一、二)。由文体局牵头组织,各街道办事处配合,举办以“歌唱家乡、赞美家乡”为主题的广场消夏歌唱比赛。设幼儿、少儿、青少年和成年人四个比赛组,采取周赛、月赛、决赛方式,每组选出十名选手给予奖励。报名电话:

(二)全民消夏舞蹈日(每周三)。由文化馆专业辅导老师在广场免费教授最新全民健身排舞、恰恰等系列健身舞蹈;由文化馆牵头组织,各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参与,举办全民健身操(舞)比赛,参赛队伍每队12人,表演内容、形式不限。报名电话:

(三)大众盛夏电影日(每周四)。由文体局组织在广场免费播放各类群众喜爱的影片、科教片等。

(四)梦想周末演艺日(每周五至周日)。参演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特点,编排健康向上、高质量、有特色的文艺节目(时长约90分钟)。节目以歌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成果为主题,突出行业文化,展现行业风采,活跃文化氛围,要使广场文化活动由单一的歌舞表演向文艺活动与传授知识、宣传政策、展示风貌相结合转变。具体演出时间由市文体局以书面形式于演出前一个星期发放到参演单位。

四、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从6月23日开始,至8月底结束。在广场举行。

五、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5月底至6月22日)。设计搭建舞台,指导参演部门编排节目,做好各项演出准备工作。参演部门单位于6月18日前将节目单报至市文化馆。

(二)实施阶段(6月23日至8月底)。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市文体局统一部署,开展活动。市文体局积极争取盟级文体部门支持,吸纳盟内各类优秀文艺节目参演。

(三)总结阶段(9月初)。对“”大型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总结,对组织得力的部门单位及优秀节目和辅导员进行表彰奖励,对活动开展不力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提早谋划,周密部署,做到组织有序、节目精彩、内容健康、氛围浓厚。

篇7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时代需要创建文化馆网站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文化馆主要设施基本以图书阅览室、辅导室、排练室、文艺活动室、展览厅以及演出厅为主。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成为发展群众文化的新契机。互联网传播面之广,是当前任何宣传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跨越省市、超越国界,覆盖世界各地。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及时了解信息。网站制作简单,容易掌握,青年人一般了解基本操作模式就能进行。使用笔记本电脑更是便于携带,任何地方无线上网后都能随时操作。因此在信息社会里,掌握群众文化阵地制高点,建立各地文化网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群众文化建设新的重要形式。

文化馆网站平台的最大特点表现为:一是快速对外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及时报道地方文化活动动态。二是宣传地方文化特色,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能更广泛地得到宣传。三是开展对外文化活动,举办不同形式的美术、书法、摄影网路展览,拓展与外界的文化空间。四是展示地方网络艺术创作,搭建群众的创作平台。五是上级领导快速了解地方文化动态,及时检查和推动工作落实。六是提供群众文化生活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

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工作思路,文化建设需要创建文化馆网站

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其社会职能一是宣传教育的职能,及时地向广大人民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二为方向”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的是提高人民的思想品德情操,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是辅导文化站和基层业余文化组织,培训各种文学艺术人才;五是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繁荣群众业余文化艺术活动,丰富群众业务文化生活;六是组织文学、音乐、舞蹈、血艺、书画、摄影等各种群众文化艺术门类的创作,搜集整理非物质文艺遗产。

现代信息社会,作为文化馆如何创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如何运用网络科学发展我们的文化事业?

第一,领导应转变工作思路,各级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切实认识到信息社会已经形成,世界网络已覆盖整个社会,网民群体在社会上已经产生,特别是青年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力军,支持做好地方文化网站已迫在眉睫,因为广大群众需要网络文化,建设各地文化馆网站,形成全国庞大的文化网络,是时代的需要。

第二,树立起文化馆工作者的高度责任心。宣传教育,举办的活动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掌握网络技术,运用文化艺术专业形式,积极开展群众网络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网络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现代文化生活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职责。

第三,建立网络文化队伍。现在文化馆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在自身的专业技能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这为建设网络文化队伍提供了后备人才。通过正确引导、积极培养形成全国现代文化网路艺术人才库,为文化大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第四,建立全国文化馆网站体系。1、建立全国各地文化网络管理中心,制定各地方文化网站网址目录。2、连接全国文化网站,形成巨大的文化网络数据库。3、构成文化立体层面,拓展文化活动空间。形成文化活动新格局。全国现有文化馆、群艺馆3217个,如何创新文化工作,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公共文化事业新的起点。

第五,申请建立地方文化馆网站域名,占领地方文化阵地,是地方文化馆版权的重要环节,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否则网站域名阵地就会丢失,地方文化话语权就会让别人抢占。

第六,扩大加强文化馆网站的宣传力度。过去文化宣传只停留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互联网的影响之广、传播之快是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三、跟上时代步伐,为群众办好文化馆网站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公共文化需求的变化决定服务必须不断拓展,作为国家的公共文化机构,文化馆承担的是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要的职责。但要真正能够发挥公共性,必须研究公共文化需求不断发展的特点,研究社会公众文化生活方式、内容的变化,研究文化服务形式的推陈出新,才能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中心。

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必须革新。长期以来,唱歌、跳舞、扭秧歌、鼓乐队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方式是各地文化馆站的主要活动形式。主要受众以老年和妇女为主,形式单一,后续文化资源匮乏,内容缺少创新。而事实上,当前社会公众对文化生活的形式日趋多元化、娱乐化,对于群众文化等现代活动方式进行拓展,网络传播是扩大宣传最佳途径,便于广大群众随时进行交流。

篇8

今年是自治州“文化卫生”发展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次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领导小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我县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经我局决定,自5月1日至10月1日举办“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成功实践,大力宣传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宣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主题突出的广场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会,始终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丰富我县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充分调动全县各族群众积极性,充分展现我县各族群众与时俱进、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稳定、祥和的88而努力奋斗。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88县“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组委会,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化体育局,qqq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的安排部署和组织协调工作。

地点:“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场地在县招待所门前。

三、“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宣传主题

(一)弘扬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月系列文化活动。

(二)“东归那达慕节,”文化系列活动。

(三)纪念建党86周年及10周年系列活动。

(四)“拥军爱民”“建设和谐家园”文化系列活动。

(五)纪念建军80周年系列活动。

(六)纪念71周年文化系列活动。

(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系列活动。

(八)民族民间文化系列活动。

(九)“百日广场文化”活动每月放映两场电影.

四、具体要求

“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4月25日……5月1日)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宣传此项活动,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办板报、墙报,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全县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具体实施阶段(5月1日……10月10日)

按照方案的具体要求,各党委、各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的领导,提高认识,周密组织,不仅要突出活动特色,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有计划的实施,而且要组织好本单位干部群众的观看,届时组委会办公室将进行清点通报,作为考评依据一并纳入年度精神文明考核和三级联创考核内容。

(三)自查总结阶段(10月11日……10月20日)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组织工作,整个活动将由组委会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精神文明考核和三级连创考核内容。各党委、各部门、各单位加强领导,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周密安排部署,在具体实施的基础上,自查、自检,及时上报自查总结,年底要参加“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评比活动。

三、具体要求

篇9

一、评选目的

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品牌活动,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规范、延伸,持续推动特色文化品牌发展。以“展特色文化,创品牌活动,炫风采”为主题,不同方面展示市文化事业发展成果,不同层次展现市地域人文风貌,不同角度展示市优秀文化传统,为市“文化名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评选范围

市辖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举办的具有本地特色和传统优势的主题文化品牌活动。

三、评选时间

此项工作将在2016年至2017年开展,利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乡镇、街道、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每年9月底,按要求比例申报,开展评选。2015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50%、村(社区)30%;2016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30%、村(社区)30%;2017年评选比例为乡镇(街道)20%、村(社区)40%。已评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乡镇、街道、社区、村将不参加下一年度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评选。

四、组织机构

成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评选原则

评选工作要强化“创品牌、树典型”工作目标,文化活动要坚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把代表性、示范性和广泛性作为评选工作的重要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优中选优、打造品牌,大力推动“一乡(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创建。

六、评选标准

(一)活动主题突出,导向鲜明,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及风土人情。

(二)活动内容健康,参与度高,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活动感染力强,现场参与活动人数具有一定规模。

(三)活动创意独特,立意新颖,较同类活动设计推陈出新,有显著特点,有突出特色。

(四)活动组织严密,效果良好,活动各环节连接紧凑,有条不紊,活动现场参与人员互动交流明显,氛围浓厚,反映热烈。

(五)活动影响力大,品牌作用强,群众知晓率、认同率和普及率高,在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评选办法

(一)评选采取自下而上申报,分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同类型文化活动横向比较,根据评选标准评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二)各村、各社区根据本单位组织开展的主题文化活动,填写申报表并附活动视频资料、文字说明、图片档案等,报至所属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组织初评,每个村和社区限报2个不同主题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各乡镇、街道从辖区村、社区报送的参评活动中,评选出5个不同主题特色品牌活动相关资料报市评选办公室进行复评,同时将本乡镇、街道自办的2个主题文化品牌活动申报表、视频资料、文字、图片档案资料等报市评选办公室参评。

(三)市评选办公室对各乡镇、街道报送的初评结果进行复评,同时对各乡镇、街道的自办活动进行评选,统一提出拟评奖名单建议报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终评。

(四)市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的终评结果确定后,对创建成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八、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此次申报评选工作为契机,成立评选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人精心谋划,深入挖掘本地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明确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打造出具有本地符号的文化品牌活动。

(二)强化宣传报道。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及时跟进报道评选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实效,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成果,深入普及特色文化品牌知识,大力营造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的浓厚氛围。

篇10

一是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基层群众反映:自改革开放后,各地方各部门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几乎不提什么宣传文化工作,形成了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领导不提,干部不问,基本上成了可有可无的工作。

二是基层宣传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活动开展较少,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反映:在我们农村,文化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很少,近两年建了一些,但活动还是没有开展起来,农民闲余时间大多数都是打发在打麻将、斗地主等娱乐活动上。以前过年时镇村里还组织些象玩龙灯、划龙船、踢键子、打乒乓球、拔河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些年几乎没搞过,就是镇里搞也是搞一些象打腰鼓等一些形式单一的文化活动,而农村一些传统文化却无人问津。

三是基层文化阵地和文艺人才的缺失严重,文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群众反映:随着时代的发展,象以前那种能编会演的文化干部少了,即使有文艺演出都是在外面花钱请的,我们一年很难看到一台基层群众自编自演的文化节目,主要是以前的文化干部老了,年轻的基本上不会,造成当前农村文化工作普遍性的无所作为,挫伤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农村文化站失去了对于从业人员的吸引力,乡镇宣传文化干部青黄不接。

纵览全局,基层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不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目前的困境。

一、要完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首先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宣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更多的提供农村基层公共产品和加强公共服务。及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积极发展覆盖城乡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根据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总量与质量,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二、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就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管理好农村文化市场。目前,农村文化市场整体发育程序还不够成熟,还存在市场布局散乱、文化产品供给贫乏、质量不高等现象。因此,在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和速度;逐步培育起多种所有制、多种领域、多种形式,有活力、有竞争力、有创造力的农村文化市场主体,调动社会各届参与建设农村文化的积极性;尤其要通过政策引导,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农村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立足农村、辐射城乡的文化企业,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同时,要履行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对农村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