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江苏南通·曹建国】:其实小学生学习与掌握“单跳双落”这个教材内容,只需要1~2次学时就够了,第1课时新授,第2课时巩固复习。
【山东枣庄·王孝领】:从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方面来说,六节课也不能算多,各个课时之间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不是太明显,可以分散在一个学期内来完成。
【重庆·陈岳祥】:单跳双落,其实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后边急行跳远做铺垫的,没有这一内容,学生在急行跳远时,就会出现双脚同时向前蹦。单跳双落这一内容在小学各年级都涉及,低年级(一、二年级)也就一、二节课,并且,每节课不能全是这单一的内容(学生吃不消),中高年级逐渐开始急行跳远,单跳双落担负着解决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铺垫专项练习,教学也不会超过一节课。由此,由单跳双落承担教学目标过多,并不可取。本课例中第2、3、4课次中没有单脚跳,主要与双脚跳有关,这是“单脚跳,双脚落”的单元?还是“发展弹跳的单元”,他们与1、5、6有什么关系?1、5、6联系在一起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在实践中1、6联系相对牵强一些。
因此课例内容要做重新调整,否则就显得凌乱。此课例的教学跨度显得有些大,几乎涉及到小学整个跳跃的教学内容。必然要调整目标和措施,而且还应该是相当大的调整。
【浙江温州·项为人】:水平一的学生应该以体验运动的快乐和培养体育的兴趣为主,而不是单纯进行技能教学,再说过多的技能教学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地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个人认为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让他们体验到运动技能带来的快乐就行了,不必要求动作一定规范正确。比如说跳单双圈、模仿青蛙跳、兔子跳、袋鼠跳、跳橡皮筋等,在欢快的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为下一个水平阶段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二、初中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案例与分析
【浙江湖州·张万永】:(1)第一、二次课放在小学也可以,那怎么体现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差别?(2)跨越式跳高分为9个课时,个人觉得分的太细,有些动作技术连贯性较强,分的太细反而不利于教学与掌握,容易造成支离破碎之感。
【江苏南通·李锋】:助跑和起跳可以放在一起教学,不用人为分开,助跑与起跳、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这两项安排4节课就差不多了;竿上动作和落地一起教,2节课;最后的完整练习可以安排1~2节课。
【浙江湖州·张万永】:(1)重难点确定不具体,没有集中在“点”上;(2)教学目标制定也存在不具体现象,未达到“内容、条件、标准”的规范格式要求。
【河北石家庄·陈利路】:作为初一年级的单元计划显得有点太细,是不是一次教完了,初二和初三复习呀?年级越低教的越笼统,年级越高越要详细教。教材安排要由易到难、并列和螺旋排列,单就跳高来说就是螺旋排列。
【江苏南京·李安成】:有关单元学时长短问题:我们这里的《体育与健身》教材只能安排3.5课时上初一年级的跨越式跳高内容,九年级再用3.5课时上跨越式跳高内容。如果满打满算也只有7个课时,外加一个测试与考核1课时,我个人觉得8个课时足够了。
【江西南昌·胡敏】:一个学期体育课的学时大概就是42~44学时,其中还要除去节假日、期中考试等对课时的冲突。一个单元的内容在整个学期中安排的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安排所学内容及课时。我个人认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发展跳跃能力与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计划,共十一次课时多了一些,有7~8个课时就可以了。本课例在目标的制定上也不是很具体,只体现了技能目标,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等没有体现,目标不是理论的,而是实践的、实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太笼统,重点是对教材和内容而言,而难点则是针对学生而言。
【山东枣庄·王孝领】:跳跃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能促进其他运动项目学习,同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是比较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但是,水平四的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难度不算太大,并且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用9课时来学习,有点太多了,个人认为3~4课时就足够了。至于发展跳跃能力的一些练习可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的单元中作为辅助内容出现,不必用很多专门的时间来教学,如将跳跃能力的练习和其他一些身体素质练习放在体操、武术、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学习过程里,这样的练习效果更好,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的能力也会在不断地锻炼中得到提高。
【甘肃兰州·把余福】: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对教学对象现有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浙江金华·邵伟德】:单元教学计划中的确应该对学情进行分析,这是我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的基础,特别是单元之后的课时计划,更要体现这个特点。但是在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认为所教的教材是新授的(如果各个学段教学内容安排是合理与科学的,没有低水平重复现象),教完之后,也不再出现此类教材。既然这个教材是新授的,就说明学生没有学习的基础,那么我们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中就不需要重复进行学情分析了。
三、高中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案例与分析
【江苏镇江·华向阳】:(1)高中排球教学内容一般只学习垫球、发球、传球,除了少数个子高弹跳好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扣球身体条件明显不足,因此扣球大都是介绍内容,校运动队除外。(2)高中一个模块才18学时,本案例单元明显过大。(3)第1课次排球理论知识,第10课次简单战术和规则,17课次总复习教学比赛,不应该属于“扣球”单元的内容。
【山东枣庄·王孝领】:该《排球扣球单元计划》总体看起来,更像排球模块教学计划:首先,从学习目标来说,没有明确提出排球扣球技术的技能方面的要求,只有排球基本技术、战术方面的要求。其次,单元计划中的好多课时安排了排球理论知识(1次课)、排球规则和战术讲解(10次课)、排球战术学练或偏重战术的学练(12、13、14、15次课)、排球其他技术复习教学比赛(17次课)等,不应该归于“扣球”单元的内容。第三,从内容选择的必要性来看,学生首先要学习垫球、传球和发球技术等基本技术,然后再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而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花十几节课的时间专门练习扣球技术(特别是对身材矮小的同学)。技术教学与战术教学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不能人为的割裂开来,个人认为可以把扣球技术融于排球战术教学单元中去,安排有能力的同学去学,对其他同学不做统一要求。
【浙江衢州·祝芳】:该案例还反映出一个问题:球类教学到底该如何制定与实施计划?一个有效的扣球,不仅需要掌握助跑、起跳、腾空、挥臂击球及落地缓冲这些肢体动作,还需要根据来球掌握良好的助跑与起跳时机,掌握扣球的部位与时机等,要求再高一点,还需要根据拦网者的位置(包括手型)选择扣球的手上动作。这些内容该如何学习?应结合什么进行学习?再者,面向普通学生的扣球教学,“运动条件”的设置也十分重要,比如是在低网扣球还是在正常网上扣球?要不要分层次?高中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算“会扣球了”?
个人认为,本案例虽然不具有普适性,也并不那么完善、规范,但却能引发人思考很多问题。
【江西赣州·廖全胜】:该案例不像是面向高中生的教学计划,而像是排球业余训练的计划或是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的教学计划。这计划分得太细,太专业了点。另外,第1次课——排球理论知识学习和第10次课——排球规则的学习及简单的战术讲解,应该是多余的,因为既然学习到了扣球技术,那么排球理论知识与排球规则早就应该学习完了。而简单的战术讲解可以安排在后面的教学比赛前进行,一次课只讲一个小的战术配合,讲完马上练习在教学竞赛中运用,更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两节理论课可调整为一节,内容为排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的学习。
【浙江衢州·祝芳】:第2~4次课:一是学习扣球到底是先完整再分解(即先整体感知再分解练习),还是先分解再完整感知为佳?如本案例遵循的是后者。二,即便是分解教学,一次课里仅学习“正面屈体扣球技术的助跑与起跳练习,讲解示范,集体原地起跳,集体一步助跑起跳”这点内容,而且不接触排球,这符合学情吗?整个案例基本遵循“先分解再完整”、“先徒手再持球”、“先单个技术再结合战术”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很规矩,但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效益、球类的魅力以及人的发展等问题如何体现呢?
【浙江金华·邵伟德】:关于先分解练习还是先完整练习,不同的运动技术有不同的策略,这是单方面考虑的视角,如难度较大的项目,应采取分解练习,之后完整的练习;如比较容易的项目,则可直接完整练习。若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等问题,那么这就是综合因素了。我个人认为在分解练习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可以把技术学习过程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四、教材的单元学时应该如何确定?
【浙江金华·邵伟德】:过去我们依靠体育教学大纲,基本不考虑某个教材的单元学时(当然大纲中规定的单元学时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在由于只有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更需要考虑教材的单元学时,安排多少学时才是比较正确的,其中的依据是什么?
【江苏镇江·华向阳】:单元课时的多少大致需要几点因素:(1)某技术本身的难易程度;(2)教学目标的高低即教学后希望学生达到的程度,如基本掌握、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等;(3)学生的学习基础;(4)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
【江苏苏州·非泪】:可以根据水平阶段的要求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毕竟每个水平段有各自的目标,如果班级80%学生达到目标,就可以进行下一单元练习,并对不同班级进行记录,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形成规律,自然而然形成了单元计划。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所理解的单元教学课时依据:(1)主要依据本地方教材里所规定的单元教学课时数。譬如,我们这里的七年级少年连环拳第四组动作单元教学课时安排计划如下:具体单元教学计划省略,总共6个课时,每个课时必须有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与学主要方法。(2)主要依据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3)主要依据本校教学条件、设施来制定的单元教学计划。因此,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因素都应该制约与影响到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4)主要依据教学对象的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积累实况。
【江西南昌·胡敏】:我认为,除了以上几点,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本单元应该让孩子们学习什么?感受什么?发现什么?完成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学时。
【浙江杭州·沈军华】:个人浅见:单元学时确定的基础是学情,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班级授课只能抓住多数学生,多数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基础。再通过多方面的学时资料与自己的实践手段来确定学时。
【江苏南京·金长华】:单元计划,首先,地方教学计划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次,教师和学校对教材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最后,结合校本教材和学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篇2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0年初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培智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组织每天的课间操和课余训练工作,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课外活动和比赛,尽力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时刻为学生的活动安全着想,及时维护有隐患得体育设施和场地。
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
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重要性,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
初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2跳跃技术的基础知识。
1、跳跃运动包括哪些项目?
2、最早兴起的跳高姿势是什么姿势?
3、跳远技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田 径
一、跑
通过学习途中跑和弯道跑,逐步掌握耐久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等良好品质。
1: A、弓箭步走路20米×2 B:高抬腿跑10---15米×2
C:30---50米加速跑 D:游戏:听数找朋友。
2: A:学习站立式起跑。 B:变速跑:男1000米,女士800米跑。
3: A:学习站立式起跑, B:学习弯道跑技术。
4: A:50米×(2---4)次 B:越野跑1200---18000米。
5: A:圆周跳绳接力练习。 B :计时跑男1000米,女800米。
6:考核:男:1000米;女:800米。
一、跳跃
通过各种练习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1、A:学习蹲踞式跳远。
2、“腾空步”练习。
3:复习“腾空步”技术。
4:学测步点;蹲踞式跳远练习。
5:复习蹲踞式跳远。
6:考核:蹲踞式跳远。
三、投掷
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通过练习初步了解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1、学习原地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2、原地对实心球。
3、A:双脚跳跃练习。
B:推铅球。
4、A:双人跳起移动练习。
B:推铅球练习。
5、考核:原地推铅球。
四、体操:支撑跳跃。
通过支撑跳跃动作的练习,主要提高支撑跳跃基本能力,掌握支撑跳跃的方法,学会保护与帮助,基本掌握屈腿腾越动作技术,发展踏跳能力。
1、A:踏跳、推手练习。
B:单手推墙练习。
2、A:跳上成蹲撑,向前挺身跳下。
B:蹲撑、抱腿、挺身跳。
3、跳上成跪撑挺身跳下。
4、A:复习(同上)。
B:助跑练习。
5、屈腿腾越跳箱。
6、复习(同上)
7、考核:屈腿腾越跳箱。
五、篮球
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和单手肩上投篮球,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控制球能力,掌握基本技术。通过各种移动步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素质;通过教学比赛,巩固已学基本技术。
1、A:复习各种移动步法。
B:复习体前变向运球。 C:学习体前变向运球。
2、A:复习先进间体前变向运球。
B:学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3、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B:复习原地肩上传接球。
4、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B:学习急起急停。
5、A:学习跨步和转身。
B:复习急起和急停。
6、A:复习跨步和转身。
B:综合练习。
7、篮球教学比赛。
六、排球
巩固移动、传、垫球技术,改进正面下手发球技术。基本掌握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初步了解正面扣球技术。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1、A:复习移动。
B:复习传、接球。
2、学习正面上手发球。
3、复习正面上手发球。
4、发、垫球练习。
5、A:复习体侧垫球。
B:传、垫球比赛。
6、学习原地正面扣球。
7、复习原地正面扣球。
8、排球教学比赛。
七、韵律操和舞蹈
学习第二套少年韵律体操,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和表现力。
1、复习少年韵律操1。
2、学习少年韵律操2第一段。
3、学习少年韵律操第二段。
4、A:复习少年韵律操一、二段。
B:学习第三段。
5、复习少年韵律操(二)。
6、进行全套韵律操的总复习。
八、民族传统体育
1、学习青年拳第一段1---5动。
2、A:复习青年拳1---5动。
B:学习6---9动。
3、A:复习青年拳1---9动。
B:学习班10---16动。
4、A:集体复习青年拳1---13动。
B:学习14---17动。
5、A:复习1---17动。
B:l学习18---20动。
6、复习青年拳第一段。
7、(同上)
形体训练
初步了解基本手位与基本步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协调性和团结合作精神,引导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1、基本手位。
2、基本脚位。
3、综合形体训练。
4、复习形体训练。
初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课程有效教学研究为引领,以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构建学科教学联合体,开展以振兴教育教学问题为本的研究性教育,完善教与学行为,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新课程在我校扎实有效的推进。
二、主要工作
1、继续抓好教研组建设。
每周四第一节课全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文件,提高和改进教学思想和理念,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一个和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崭新教学模式,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2、重视体育教学常规工作。
开学初二至四周重点抓好学生队列和广播操质量,新生一年级学生按照“市教委文件精神”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愉快的游戏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体育常规和广播操,用两个月时间让学生学会广播操。
3、开展好“健身一小时,快乐每一天”的活动。
学生上午8:05——8:30广播操和室外活动,下午3:15——3:45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室内外体育活动,并排入课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一起组织学生活动,保证每一位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具体做法是:
(1)由校骨干教师引领开设体育教学讲座。
(2)主动参与校内外的听课评课活动。
(3)积极参加市、区、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比赛活动和论文、教案、案例交流评比活动,使我组教师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5、组建好学校足球篮球乒乓球和田径队的训练比赛工作。
(1)足球是我校的特色项目,我们坚持普及及提高相结合。一年级学生每周一节足球课排入课表,让每一位学生喜欢和学会足球。同时,开设各级别的足球兴趣课,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足球水平。积极筹备和举办十月在我校举行的足球比赛和接受区“体教”结合的验收工作,使我校的足球工作更上一层楼。
(2)田径队从第三周开始进行训练,由四位老师担任教练工作,做到训练认真,争取在十一月的中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
6、认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
体育组确定课题,学期结束撰写论文,并做好学校教育教学资料搜集工作,使我校体育工作有新的进步,新的亮点。
一、制订课时计划的依据
1、学生的身心发展一般特征
(1)生理机能变化的特征
水平四阶段对于13-15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关键阶段,女生由于进入青春发育期较早,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副性征,有了经期的困扰,体态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身高增长速度放慢,体重开始增加,但由于处于发育的旺盛期,内脏器系工作水平不断上升,大部分女生仍保持着很强的活动能力;男生则正处于进入青春发育的初期,男生性发育时间相差较大,但在水平四阶段或早或迟也都陆续进入了青春发育期。此时,男生在体形上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身高在这一阶段会有明显的增长,肌肉则由于骨骼的快速增长使得肌纤维拉长而显得纤细乏力,内脏器系工作能力增长显然跟不上骨骼增长速度。上述分析说明,水平四阶段的体育教学中,男女生在生理方面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对课堂教学的安排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2)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
从心理发展水平来看,发育较早的女生,体态上的变化会使得女生产生与男生的距离感、产生了运动中的羞怯感,发育正常的女生则仍然显示出她们的活泼好动性格;男生由于发育较迟,在此阶段心理上的变化并不大,只是由于进入发育期,显示出了成年人争强好胜性格的萌芽。
以上两方面反映出水平四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差距是不大的。在设计课时计划时,除了对女生经期需要多加关注外,从设置学习目标到选择运动项目、安排学习内容,甚至组织教学等各方面都是可以兼顾的。
2、学习主体的基础
(1)认知基础
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是体育学习的动力。在制订课时计划时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程度,也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传统的体育教学恰恰是忽略了这一点,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未知,是教师通过传授的形式,使学生接受未知的事物,这种教学形式,给学生带来的是陌生感与疏远感,其实也就是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课程标准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因此,这里的认知基础是指的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认知基础。
(2)学习基础
课时计划前必须了解学生在此之前的学习基础,这是参加学习的前提与保证。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也十分重视教学的前提,并且用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循序渐进性来加以保证,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了绝大多数人的基础,只是用技术上的渐进、难度上的逐渐提高作为教学的依据,并没有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否真正地起了变化,因此,在很多时候,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
例如在传统的投掷教学中,我们只是注意了铅球重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重,又注意到了男女生力量上应有的差别,因此,从初中一年级时男女生都推掷3千克重的铅球到初中三年级男女生都推掷4千克重的铅球。技术上,则是从初中一年级的正面原地推掷到初中三年级的侧向滑步推掷。这种教学上的安排,并不考虑人的差异和基础,是纯粹以竞技运动观点来学内容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课时计划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而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对学习主体的学习基础应该有较深的理解。
(3)情感基础
设计、制订课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因此,在设计课时计划时主体的需求常常是我们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传统的体育教学并不关注学生需求些什么,只是关注应该使学生接受什么,不管学生是否需要。因此,这样的教学谈不上“学生是主体”的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在设计课时计划中就应该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应该给学生些什么,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健康的体魄。这种人性化的教学,非常突出的一点就是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在设计课时计划时,教师要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活动、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唤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产生对体育学习的情感,注意这样的依据,才能制订出良好的课时计划。
3、学习主体的兴趣爱好
设计与制订课时计划时必须注意主体的兴趣爱好。主体的兴趣爱好有两个层面的,一个是原始的兴趣爱好,即在学习前就具有的兴趣爱好,另一个是学习后培养的兴趣爱好。应该承认,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动”本身就具有兴趣爱好的成分,这也是体育与健康课应该从主体身上发掘的重要资源。水平四阶段的学生,不仅具有好动的天性,还具有好奇的特征,这又是培养兴趣爱好的良好基础。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从好动与好奇的特征出发进行设计,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环境因素
在进行课时计划设计与制订时,当然要考虑到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其它环境因素。教学环境是指的场地、器材设备等。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这方面的差异是极大的,立足于本校的现实状况来进行教学设计是最明智的做法。当然教学环境是会有所改善与提高的,但是课时计划却不能等待到条件设备改善之后再制订,因此,如何因地制宜选取最适合教学实际的内容与方法、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其他环境因素,这也是教师必须十分注意的重要条件。这里较多的指气候、季节、地理环境、校园环境、人文环境等。传统的体育教学对气候、季节等环境因素已经给予较大的重视,这是我们仍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如地理环境,指的是地域差异、地势差异、纬度差异等;校园环境指的是非运动场地条件、与教学大楼距离条件等;人文环境指的是平行上课班级数、对体育课重视程度、教学场地的合理分配等。
因此,设计与制订课时计划时,不能盲目地去抄袭别人的教案,不能随意去模仿一节别人行之有效的公开展示课,而要将自己和学习主体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来设计自己的课时计划。
5.课程标准的三级目标管理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计划拟订的最重要依据当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身。《课标》为我们设置了一个目标体系,分别是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这是我们设计与制订课时计划的最根本依据。在水平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中,我们已经将水平目标及相应的内容标准进行了分配,形成了前两张教学计划表,现在,在设计课时计划时,单元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由内容标准引伸出来的学习目标就应该是制订课时计划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必须关注到上面两级的目标设置,使得我们在实现课的学习目标时并不偏离总目标。
二、课时计划构成的要素
1、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以目标体系管理教学内容,这是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最大的本质性的区别。传统的体育课时计划中也有教学目标这一栏,每个教师在备课时也都认真地填写了这一栏的内容。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传统的教案中,教学内容写在教学目标的前面。
但是,再往深处探讨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传统的教案中,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很差的,有时甚至是虚设的。例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如果某一位教师准备上一节50米跑考核课,他很可能在内容栏里填写上“50米跑考核”,而在教学目标栏内填写上“发展学生速度素质,检查学生速度素质提高情况。”但是,在这节课结束前,教师在进行小结时,教师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这时,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他的成绩记录册上是否记下了每个学生50米跑的两次成绩,在队伍面前教师会问:“某某同学,你怎么只跑了一次?还有一次成绩呢?”这说明教师关心的只是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不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是虚设的了。从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看,如果同样是这节课,教师在最后应该讲的是:“从这节课所有同学的表现来看,现在即使还没有统计,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展自己的速度,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每个人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应该都有了进步,进步了多少,甚至是进步不大,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2)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不同
在传统的课时计划中,我们频繁地使用了“教学目标”这一概念,现在,我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经常出现的则是学习目标。这两个目标是否就是指的同一件事呢?是否可以通用呢?其实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并不是一回事,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而学习目标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每个人奋斗的目标,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由此看来,教学目标是一种整体性的期望,而学习目标则是每一个学生相对自己而言的期望。例如:
一个篮球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为所教的班级设置一个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项篮球运动基本技术”,这就是说,教师对所有的学生提出期望,是每人都应学会和掌握一两项基本技术,至于哪一两项是有选择性的。
为此,教师在单元教学前,为学生制订了一个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掌握一两项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学生在明确了这个学习目标后,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基本技术进行练习,一个单元结束后,每个学生的收获是不同的,有人掌握了变向运球和行进间高手投篮,有人掌握了背后运球和行进间低手投篮,有人只掌握了原地中距离投篮和运球急停急起……可是每个人都掌握了一两项基本技术,都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也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以上例子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表面上看只差了一个字,但反映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察角度。课程标准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学习形式,因此,我们更偏重于学习目标的这种提法。
(3)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单元教学计划中,我们其实已经将学习目标具体化了,因此,在课时计划制订时,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很明确的。但是有一点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就是学习目标的主次应该分清,也就是说,这节课可能会有多重目标出现,可能会涉及到多个领域的范围,那么,本节课哪个学习目标是最主要要达成的,应该写在最前面。
例如某一节课中,一位教师采取了接力跑的教学手段,但是他的本意并不是利用接力跑来发展学生的速度,而是期望通过接力跑这样一种形式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那么,应该把“提高合作能力”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时“发展速度”已经让位给了“合作”。
其次应该注意的是尽量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有的学习目标一股脑儿都搬了上去,认为多写些总没错。我们应该知道,学习目标是可以向学生公布的显性目标,教师甚至可以在每一节课上都用小黑板把学习目标书写上去,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手段来实现目标,那么,如果教师写上了一大堆目标,让学生怎么办?
2、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1)学习内容的选择
一旦学习目标确定,教师对整节课就会有一个全盘的打算,这就是课的“设计”,随后完善课时计划中的细节,我们称之为“制订”。教师在课时计划制订时,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设想各种可能,如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内容是否能为所有学生接受、难度如何、兴趣性如何等等。
如果更进一步来思考学习内容的话,就会发现,学生的爱好差异是很大的,教师设计时的内容并不一定能让所有的学生喜爱或接受,因此,如果学生提出来要另外选取其他内容来替代教师设定的内容,是否可以允许学生的选择?
从传统的教学观点来看,这是绝不能允许的,这样的做法要打乱所有的课堂秩序和教学常规,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而从新的教育观念来看,学生如果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来实现学习目标,这是应该得到鼓励与支持的,这正是我们要提倡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来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在同一目标制约下,灵活地选取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下面我们还将详细介绍。
(2)学习项目的选择
就学习项目而言,从管理的角度上讲,越是单一,越是容易管理。如果教师选择了足球项目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将尽力地组织各种有关足球的设备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不希望其中会有学生不参加足球学习而更换篮球项目。
但是,如果从课程标准的理念来讲,无论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或者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讲,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应该采用硬性规定的方法来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你为他们精心准备的教材学习。前提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否同样能够达成这节课设定的学习目标。
许多教师会担心,这样做是否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这样做是否会形成实际上的“放羊”?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几十年来,我们一贯强调的是统一,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组织形式、统一的练习手段……今天,在一种新的课程观下、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下,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将能够逐步实现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形成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能够在教师为他们设计的学习目标制约下,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成同一的学习目标,这不仅是体育学习上的获得,这将对他们今后终身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方面,教师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
初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采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任务
1,办好体育课堂,家庭体育课堂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喜欢体育课堂的目的。
2,做好的课间广播体操的教学训练工作。
3,用教育成就学生的人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三,具体工作步骤
1,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努力提高团队精神和道德修养意识,加强敬业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构建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
(2)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学习,沟通,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3)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为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现、积累、收集体育教学经验,开发自己的知识材料。
3,严抓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加强备课管理。
(2)认真、精密规划新学期体育教学任务。
(3)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工作当中逐步完善教学工作。
新的学年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大致如此,希望各班体育任课老师按照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完成自身教学任务。
篇3
[关键词]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和健康教育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篮球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篮球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定的过多过细,篮球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运动成绩等,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篮球“精品课程”更是受到了当前篮球课程教学资源的限制未能实现良性推广,因此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教育部将体育课程确定为活动课程,因此我们可以将中学体育课程理解为: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配合德、智、体、美全面教育,并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活动课程。它包括: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限、体育课、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等。篮球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加强技能。在提高学生篮球专业技能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教学、训练比赛、组织竞赛、临场裁判等体育教育能力。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发展史,篮球基本规则和裁判法,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要求,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锻炼计划和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使高、中级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明显提高、使初级学生掌握技战术水平比之现在考核标准显著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篮球比赛和管理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篮球人文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就业需求,使得优秀毕业生。
三、中学篮球精品课程改革的设置、结构与内容
(一)课程设置
1.必修课:依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体育课程的目标设定,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既定学时的体育课。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基本目标)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1)选项课:三个学期共计100学时,主要进行篮球基本技术和素质练习。
(2)课内选修:为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课内选修课程学习,共计36学时。主要进行篮球战术和篮球比赛的欣赏与篮球规则裁判法的学习。
2.选修课:为满足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3.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
(二)课程结构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规定,围绕大课程观的理念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出发,紧紧扣住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开设多类型、多教学模式的体育课,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开设多类型的体育课,目前可开设的类型为:
1、篮球基础素质课
根据学生入学体育基本活动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运动能力的基础教育,全面加强体育锻炼,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2、篮球基本技术课
根据学生的体能和特殊的能力,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以及学校具备的师资、教学条件状况,有选择性的设置一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3、课内选修课
篮球课的课内选修课程开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提高学生为主要目的的项目运动水平。
4、保健课
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
5、课外体育活动及俱乐部锻炼课
面向广大学生的以健身和康乐为目标的锻炼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的,在满足其兴趣爱好的条件下,在专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健身锻炼,参加比赛和参与组织等,在学校设定的项目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的健身活动形式。
6、运动训练课
体育特长生组成的高水平运动队,其训练课为必修课程。通过训练课的学习所获取的成绩和通过参加各类比赛所取得的名次,是运动训练课程成绩评价的核心依据。
(三)课程内容
1、身体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的“健康”的指导思想,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内容的选编要形成科学的体系,要树立新观念,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旧的教材体系。
2、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我校师资场馆设施、器材等情况选编内容。各教学区由于场地情况各异,所教学生不同,所以在教材选编上更要讲求实效,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在同单元上课时的场地分配,各自选用不同场地的教材。
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
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应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伯朝文.关注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6(7):18-22
篇4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大多是以行政制班级为教学班来进行上课的,这种方式对文化课学生是比较合适的,但在一个行政班级中,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质、技能等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未必有利。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了无班级授课制的实践与探索。“无班级授课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班级,而是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同时让几个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按需要选择项目,按项目编班的一种教学模式。
2.无班级授课制的理论依据
2.1.教材内容的选择性
新课程标准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个活动建议和内容建议,而不是规定,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余地。这也说明,不管选择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就行。以运动技能领域水平的一个目标为例:“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动作中的技、战术”。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篮、排、足、乒、羽毛球等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教学,一项运动中究竟教什么技、战术,也由教师和学生来定。
2.2.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中也提到,在高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可按年级分专项班进行上课,也可打破年级界限,按学生实际的水平层次进行分组等形式。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学实施无班级授课制已在体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中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持。
2.3.技能发展的可替换性
任何知识体系或技能体系均存在着逻辑和并列关系。在知识体系中,逻辑关系是主要的,如代数中的一元方程和二元方程说明是以逻辑为主的关系。而技艺类课程就不然,虽然基本技能和高难技术之间反映了技能的逻辑关系,但是,动作和动作之间在其实现的功能方面是可以替代的,项目与项目之间也是可以替代的,这种替代并不是指技能之间可以替代,排球技能不能替代篮球技能,但排球和篮球技能所实现的功能是可以替代的,完全可以学习一种而舍弃另一种。
2.4.身体发展的非同步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年级的学生的智商相差不大,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受遗传、生活条件、早期训练的制约,其个体差异明显高于智商差别。初中体能好的可以到高中去上课也能适应,而初中生到高中听数学课就根本听不懂。这种非同步发展的趋向说明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学习统一动作或项目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需要的。
3.无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要求
3.1.以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为出发点
所谓实际的学习可能性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概念,它包含着决定一个人学习情况的内部条件(兴趣、爱好、技能条件、身体差异)和外部条件(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场地设施等)的同一体。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即教和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要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
3.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念,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并以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动机,技术能力为基础,来获取更多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发展身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将学生的主动、全面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3.3.改善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
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尽可能开设多种项目以供学生选择,这就要求学校有良好的场地和器材保证。
3.4.提高教师的素质
过去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总是遵循同样的教学模式,用同样的教材和教案,传授同样的知识和技能,享受同样的待遇,教师无紧迫感。实行无班级授课制后,学生可以选教师,而且规定最低选课人数作为开课的前提。有的教师教学风格贴近学生,教学手段新颖、生动,深受学生欢迎。而观念陈旧,授课形式保守,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是没有学生去上课的。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电,追求新知识,探索新教法,采用更新的手段来吸引学生。
4.实施的步骤
4.1.制定各种教学计划
开学初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教师等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全年教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并向学生公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计划,再让学生选择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4.2.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就必须深入钻研新的课程标准,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每堂课的目标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认知能力,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力求具体化、层次化,注意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逼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3.精选教学内容
把所有的教材分为田径、体操、球类三大类,在三大类中各选几个项目,让学生选择,然后根据学生所选项目再设立教学班。如果项目所选人数不足10人,取消该项目。如果该项目学生人数超过30人,将学生按技能水平再分班教学。
4.4.加强学法指导
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精选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学习,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转贴于 4.5.及时反馈调整
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信息反馈,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而教师经常把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了解学习状况,调节思维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6.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出勤、学习态度、兴趣、合作态度等。在对学生的技能评定中,也要让学生参与打分。对在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免修体育课,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单独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5.无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与价值体现
5.1.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无班级授课制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按需要选择,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真正确保每一个学生获益。
5.2.加大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因此课堂中学生比较认可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学生能主动与教师交流,为教学出谋划策,充当小老师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级,学生将与不同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交往,并且随着项目的变化而不断变换交往的对象,加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通过与新的同学的交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对15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155人回答和同班或同组学生相处得非常和睦。
5.3.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无班级授课完全是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按需要选择。因此,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为了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苦学变成主动学、乐学。通过对体育课是否有乐趣的调查,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比例从以前的67%变为现在的94%。
5.4.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无班级授课的明显成效也体现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过去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会。现在学生所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所选,符合学生的需要,且每一项内容有较长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5.5.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施无班级授课制后,学生学习兴趣发生了明显变化,学习兴趣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对高一年级159名学生在一节体育课后的问卷调查,有135人回答在今天的体育课中学习了新的内容,有116人回答在技能方面有提高,有99人回答有“啊,明白了”、“噢,对了”这样的想法,有155名学生回答能和同班或同组同学和睦相处。
6.体育教学中实施无班级授课制的几点建议
6.1.实施无班级授课制,由于打破了原有的班级,按学生所选项目重新编班,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敬业、乐业精神,才能保证这一教法的顺利实施。
6.2.班级的打乱,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如果管理不善,各个教师之间不加强联系,有的学生就会趁机逃课。因此,实施无班级授课制,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保证。
63在学生选择教师或选择项目中,一部分学生缺乏主见,看见别人选什么自己就选什么,不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因此,要加强对学生选择项目的指导。
6.4.实施无班级授课制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特别是要有充足的场地、器材,良好的师资力量,因此要求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场地器材的条件,鼓励条件差的学校教师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
6.5.无班级授课制的实施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学校、教务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方面的通力配合。
7.结语
篇5
【摘 要】体育课尽管为职业学校必修课,但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相当重要。本文从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大纲要求、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出发,整合资源,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目标,以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课堂教学目标
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我国中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完成的。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少学校体育课尽管为必修课,但体育教学缺乏规范性,教学目标性不强。有些体育课既无教学目标,也无教学内容,成了学生自由活动课,即使安排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取上缺乏针对性,体育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内容单调、方法简单。
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实施教学的指挥棒,通常,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二是目标必须便于评价和可操作,三是目标的达成要以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分别达到的程度。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动作技能、能力水平等,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目标设置时要结合学习内容,考虑器材重量的区分、高度的区分、距离的区分、练习时间的区分等因素。以满足各种学生学习的差异和需求,同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最近发展区”和层次需要是不同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层次化,使有效教学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针对目前中职学生个性特点设置目标
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渴望被肯定和承认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成为被否定的一族,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因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尽力做到:一、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学习、自定目标、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练习时间、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二、要抓住学生往往具有求新、求异的需要——即对体育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的心理,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组织的生动活泼,使学生每节课都感到新颖。
三、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而主观武断地来设定教学目标,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确保所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他们的需要)、能够完成的(他们的能力)、应该完成的(社会的需要)。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有收获、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学到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而,我们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研究每个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切入点,研究教材内容和教法,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制定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和目标。在一些公开课中看到,学生演练篮球的传切配合后,再利用传切配合进行教学比赛,在实际中发现学生的传接球技术很不到位,所以此目标定得有些过高,当务之急要解决传接球技术,它是传切配合的基础。
四、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个性教学目标
由于学习专业的差异和未来从事职业的不同,学生在发展终身体育时应该考虑到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需要,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与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的需要相结合,从应掌握的体育知识、主要的运动项目和技能、技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入手。例如根据学习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活动特点,三产类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体育知识包括体育理论、卫生健康、运动保健、自我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自我监督与自我评价;应该掌握的主要运动项目包括球类、有氧运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娱乐休闲体育等;应具备的运动素质和能力是应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和健康体能,重点发展腰背肌、上肢力量。值得指出的是:文科职业工作的特点是长时间伏案工作,极易造成脊椎病和“办公室”综合征,通过自编具有针对性的体操进行锻炼可防治或缓解这写症状。师范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要为人师表,因此必须养成端正的行、走、坐、立身体姿势。
五、教学评价角度检验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而,体育教师必须要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水平教学计划,以及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内容,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体育基础来制定、设计和确立。这种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操作、便于检查、可评估的。教师要看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完成预设目标的情况,以便进行课后反思;学生要看自己学习以后的变化,学到了什么?以便树立自信,更好地学习。
总之,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意思,始终抱有一颗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的心,灵活设置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与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
篇6
1、构建立体管理模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构建以岗位目标为高度,以过程管理为宽度,以量化考核为深度,以年级、部门周历管理、干部日志管理和教师聘任管理为支点的“校长负责、分级管理、部门监督、目标考评”立体化管理模式,构建了目标定位、注重过程、全面量化、综合考核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从制定制度转轨到了执行制度的高度,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2、强化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将责任教育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总抓手,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明确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第三个月作为“养成教育推进月”,突出责任教育,细化标准,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要求,做到目标与内容具体化,构建起以“纵向、横向、交叉”为框架的立体化学生责任心培养目标体系,使大德育环境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责任教育目标。
纵向目标体系: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形成一个序列。比如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中,我们要求初一学生做到“相信自己我能行”;初二学生“我的生活能自理”;初三学生在前面两个基础上还需增加“提高生命质量,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要求。
横向目标体系:将“中学生责任心培养”内容解成五个方面:a自我责任心;b家庭责任心;c集体责任心;d社会责任心;e国家责任心。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赛、普法讲座、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利用学校网站、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广播等阵地,扎扎实实抓好学生的责任心教育。今年11月,新道德教育实验课题《中学生责任心培养与研究》通过省课题组鉴定。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把青春期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利用家长座谈会、心理咨询室、青春期知识宣传阵地和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了宣传教育、心理指导、家长辅助三位一体的青春期教育网络,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功能,有力的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加强过程管理,抓实教学常规工作
一是推行领导干部包级、包学科制度,校级干部深入年级蹲点指导管理工作,深入课堂全课时听课与指导,并组织同课异构式对比课堂、优秀教师磨课、观摩课、同科教师研讨课、优质课比赛、教学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研讨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注重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管理。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要求,继续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实行教学常规间周检查制度,集体备课、课时备课、听评课、作业及批改、检测及二次过关等都在检查范围之内,同时辅之以年级间周自查,确保周周有检查。检查的结果及时公布,以反馈条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本人,并由年级实施督查,落实整改情况,确保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常规上都能做到规范、合格。对部分在屡次检查中整改不力的,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谈话,并在考核中落实。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动态分析。继续实行教学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定期召开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分析会议(除大型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外,还视具体情况举行阶段测试后的质量状况研究讨论会),从年级、班级、学科三个维度全面分析。年级、班主任要纵比找差距、横比找不足;任课教师从个人常规、课堂教学、时间利用效度、学生关注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查找主观原因,并提出改进后期教学的措施。三是加强学差生管理,深化单元达标教学。加强单元过关监控,对单元测试中未过关学生由年级采取集体管理方式,以通知书形式告知家长,由家长带领学生参加年级统一组织的二次过关,杜绝学科不及格学生出现。四是加强了音体美、微机操作、实验操作等考查学科的指导与考查工作。学期初我们根据学段和课程设置,指导音体美等教师制定出实用性强的学期教学计划,确定训练内容,在学期末及时针对教学计划进行期末考查。做到了有目标、有训练、有检测、有成绩记录。
4、全面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学校成立教科室,全面负责课堂教学管理与指导,并具体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开展好以班子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一般教师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教师平时随堂课三种类型为主阵地的听课活动。其中,骨干教师观摩课、示范课由教科室统筹安排并下发专门通知;教师公开课按照教研活动申报制度,由教研组长每周向教导处申报本组开课人姓名,由开课教师本人提前一周向教导处告知开课班级课题,并及时通过飞信公布;教师平时随堂课由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包年级领导与各年级主任完成。
切实落实好听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每次听课后,召集人召集听课者及时在集体商量、讨论的基础上对本堂课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既尽可能发现、挖掘出该堂课的优点、闪光点,以供其余同行学习、借鉴,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该堂课的不足以及可资改进、完善之处,以利授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改正,促进教师的深入反思探究和主动调整,让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均有获益。评课则由相关人员及时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反馈给被听课教师来完成。
5、加强毕业班管理
一是实施目标控制。确定了毕业班教学管理整体目标就是以提高教学成绩为中心,提高中考达标率为宗旨,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一目标的调控下,按照学生学情,初步确定学生发展目标及教师培养目标。同时学校结合市教育局考评办法,在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平均分指标上相应确定了年级和班级的达标标准,对学科一分两率也按照学生情况确定了达标标准。二是结合初二期末考试成绩以及阶段测试成绩,分层召开学生会议,重点关注关键段学生(得分率临界80%-85%,70%-80%),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上进。三是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一是做好四个研究:研究课程标准及中考说明;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把握命题趋势;研究试卷评价与分析,掌握答题技巧;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二是加强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学生建立错题集,将每次考试、训练中的错题进行整理,分析做错的原因,总结解题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三是及时了解中考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初三教学管理工作策略和思路;为教师提供各地中考试题,并要求教师每题必做,把握试题难易,分析命题理由,从而理清复习重点和关键内容。四是及时调节课程进度,确保各学科能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完成授课任务,留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后期复习。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学校修订了教师考评方案,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对教师考评方案进行了调整,新的考评方案有几大亮点:a、实施学科捆绑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既考核学科三率在全市位次,又考察学科内部三率差距;既注重学生全面考核,又侧重各学科成绩较差学生群体的平均分考核,尤其加大对各学科后三分之一学生的平均分评价分值,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和对教师积极性的调节作用。b、注重工作绩效及育人效果,由原来的纯教学成绩考核转变为全面育人。c、加大了学生及家长的评教分值。
(2)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规划教师成长轨迹。建立了教师业务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各项业务、每年的总结计划以及荣誉纳入其中,教师随时补充各项荣誉证书、继续学习情况,教学材料纳入。及时记录教师成长过程,按时更新成长材料,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成长的真正实用的好帮手,也使学校对教师做到了动态可控管理,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3)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参加工作不满五年的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从思想、业务方面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7、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要求领导班子切实发挥好政治上的定向作用,决策上的主导作用,领导上的凝聚作用和业务上的形象表率作用。做到“五个一”即:带好一门学科;上好一节示范课;带好一条线;抓好一个班;搞好一个专题研究。每个领导明确个人职责,分工不分家,即整体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按照教育干部管理政策,严格执行教育干部考核制度。从校长到主任,人人担任主课,率先垂范,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我们认真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初中课程实施性评价指标》《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在课程安排上,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排课,不增加,不减少,保证各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9、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作息时间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安排,双休日、节假日不上课,每天休息时间不少于9小时,寄宿生晚自习时间不超过1.5小时。学生的双休作业量受到严格控制,必须“少而精”,能让老师及时批阅,教师来不及批阅的绝不允许布置。
10、加强体育卫生工作
a、抓好健康教育,做到教材、课时、内容和考核都落实。利用心理咨询室,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开好心理辅导课。b、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搞好兴趣小组活动,重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美术、音乐、书法等活动。全市乒乓球比赛男子夺得团体第六的好成绩。c、抓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组织专项达标检测运动会。
篇7
【关键词】课外活动;语言环境;形式多样;能力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与密度的有效途径①。搞好英语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说过:“课内所设置的情景不管如何逼真,都是假的,只有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才是真正掌握语言。”陈琳教授强调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强调课内课外相结合,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②。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是使学生开发创新思维,尽快掌握英语知识与能力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它能巩固、加深、扩大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对英语语言国家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磨练成具有开拓创新的一代人。
我曾经在班里做过“英语学习与说英语的问卷调查”:14%的学生在课外会想到说英语;86%的学生课后基本上不接触英语;当听到有人在说英语的时候93%的学生是采取回避;80%的学生认为产生英语“聋哑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比如香港的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要高很多,产生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香港英语环境好――英语电视节目的,电台英语广播24小时播放,英语报刊、杂志随处可见,即使是香港普通市民也会在一个汉语句子里夹着一两个英语单词。这些为香港的中学生用英语、说英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自觉的没有压力的说英语,长时间如此他们的英语水平自然会提高。因此我们作为英语教师,要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又可行的语言环境,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开展课外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下面我所列举的是我和我的同事们用过的方法,感觉挺不错。
一、创设开放性语言环境
1、实物情景。实物是最简单的情景设置方式,可以在学习内,也可以在班里;教师可以携带一些实物、模型,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用品、所穿衣服及教室里的教学用品等。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条模拟的“商品一条街”,分“GIFT SHOP”、”“CLOTHES STORE”、“FRUIT SHOP”、“BOOK SHOP”、“TOY SUPERMARKET”等等,学生们在里面用课内所学到购物的对话内容进行英语对话,让学生买卖都用英语;还可以搭建“动物园”,用白纸绘画比较常见的动物并写上英语单词。当教授到有关动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带学生来认识这些形象逼真的动物,用英语向学生讲解这些动物的习性。比如《新目标》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描述动物,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动物园”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我们也还可以搞“钓鱼结对”、“踩脚印”、“英语沙龙”、“智力大冲浪”、“猜谜语”等活动,使学生们能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很多有趣的课外知识,还培养了英语交际能力③。
2、图画情景。因为实物情景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有些实物我们教师不便带进教室,这时图画情景就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如家庭摆设、交通工具等。特别在描述一个事件,表达一连贯思想的时候,图画情景具有不可替换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当场画简笔画,那效果则更佳。比如上英语课外活动前让学生们填写ID CARD,告诉他们这是准备乘“飞机”前的个人“护照”;又如讲《新目标》Go for it 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前,可以让同学们先看Self Check中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了解世界名景,积极创设环境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玩中学英语。
3、 英语角。在校园里选定一个休闲的地方如旗杆下面或操场的绿荫下,由英语老师引出一个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话题,然后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分小组相互对话。比如就《新目标》Go for it 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这个话题,让学生们自由交流,由浅入深,允许他们从一句汉语句子里夹带一两个英语单词,提高到能用几个英语句子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他们会感受到这样的变化,从而更加愿意去主动学习英语,为将来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作好准备。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它能使教与学产生最佳效果,为我们英语教师创建语言环境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使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真正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场景不受时空限制,将所学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键盘一按,鼠标一点便“上天入地”,“呼风唤雨”,形象直观鲜明,引人入胜④。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学,大多数是情景对话,教材单调的文字、静态的图画,如果教师一味的教说、学读,无疑会使学生厌倦。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动画、声像相结合的动态方式传送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让抽象化的课本知识变为具体化、直观化,强烈的媒体信号使学生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个个思维敏捷,发言踊跃,使学生乐学、愿学、积极主动去学。利用多媒体的丰富性、科学性,配合其他的活动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创表演、学唱名歌、名片欣赏等。创设和模拟真实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如看了一段名片录像后,把原声去掉,让学生借助画面配音;或给出一系列动画如看电视、打篮球、跑步等卡片,让学生猜他们在干什么,来巩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或根据不同的形象的表情如惊讶的、高兴的、沮丧的等动画,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认识并运用表达feeling的英语单词,使学生在轻松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氛围中把握和运用知识。我们教师可借助形奇的多媒体,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开展课本剧表演等英语比赛
课本剧表演是搞好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皇帝的新装》、《小红帽》、《小蝌蚪找妈妈》等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可以让同学们以英语剧的形式把它们搬到舞台上。依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在表演中让学生发挥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合作表演,进而共同提高水平,让学生在原有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有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交际能力,促进英语课外活动的搞好。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要能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必须学会首先朗读英语。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英语朗诵比赛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化英语阅读与欣赏能力的好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背景、生活习惯、政治、文化、礼仪等,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的语音、语气、语调、阅读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比如组织学生就《新目标》Go for it 八、九年级Reading内容进行朗诵比赛,既能巩固课本知识又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这个活动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也是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运用日常会话创设语言环境
听和说是英语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抓好听说训练,使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增强语感。在日常生活中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尽量多地进行日常会话,通过日常会话让学生把课本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比如谈谈朋友、天气、爱好、学习情况等,长期坚持下去,肯定能促进学生英语交际水平的提高。这样很有利于英语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当然,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建立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其次要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如看病、问路、购物、采访、招聘等情景既要有趣,又必须为学生所熟悉,也要与课文主题相关。另外,教师要及时客观评价学生。对学生所取得的成功进行肯定,让学生知道哪里发挥得较好,以后在课外活动中再发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愉悦。他们就会更热情、更大胆地投入到英语的课外活动中去⑤。缺点也要指出,以便学生改进,明确努力方向,激励学生“能飞则飞”,进一步发展特长。学生正是在“参与活动――得到评价――修正思维――再次参与活动” ⑥这样的活动中不断体验课外活动的过程,并从中积累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连瑞等主编《英语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P373
[2] 英语辅导报初中教师版2001-2002学年第2期
[3] 鲍东明“让学生在情趣中学英语”《英语辅导报》小学教师版2001-2002学年第17期
[4] 王玲芳“让最具魅力的CAI走进我们的课堂”《英语辅导报》初中教师版2001-2002学年第15期
篇8
(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摘 要】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的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将合作学习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个体社会化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合作学习;实验研究
1 合作学习的理论
1.1 合作学习的含义及基本要点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组织良好的合作学习课堂中,学生之间互学互教,共同讨论,相互鼓舞,以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使小组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1]。基本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学术水平,能力,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形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创造一个成功的团队使队内成员实现个人目标的情境。
它的基本要点:①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②自信与创造,个性化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③互相接触,促进沟通,达成共识;④互相补充,支持与合作,扩展思维;⑤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的智慧 [2]。
1.2 合作学习的产生
社会大生产条件下,分工越来越细,这对工人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理解合作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合作学习是时展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纵观国内和国外,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就是多人合作的成果。合作学习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流行于我们国家,它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3]。
1.3 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以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检测等过程性评价为流程。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符合学生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它把个体的竞争转化成团队的竞争。
合作学习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可使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应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学习,掌握学习的内容,学习问题解决策略,有利于任务的完成[4]。
1.4 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完成共同的任务,需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每个学生与其他合作伙伴积极配合,主动完成自己的部分,又要融入整个工作,支持别人,协作他人完成团队任务。这样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向同一目标努力,达到共同提高[5]。
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到许多方面,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为了建立新的知识和新的想法的创造者,是与他人分享合作与交流的贡献,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动机也会从那种“要我学”模式转变为 “我要学”模式[6]。
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2.1 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其他教学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渗透。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发挥了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调整了教学关系和相互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形式丰富多彩的,合作意识的具备与合作技能的培养是合作的前提,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和谐相处,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健康地发展,是我们育人的宗旨[7]。
把合作精神应用到整个学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能力成为行为习惯,这样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和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
2.2 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合作的因素
体育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因素,体育教学本身就有很多合作。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是集体项目,队员要承担不同的职责分工,要想个人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必须与队友合作,形成一种团结和凝聚力的集体,这都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在个人项目中也可以进行,如武术、体操教学,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的不同,不平衡的编组成员互相帮助。本团队的教学评价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技术的掌握,也便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体操教学中,一些项目因为其难度与危险性也需要互相保护,互相帮助,甚至在田径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接力跑等来发展合作[8]。
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
3.1 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机制
3.1.1 小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并按照自己的规则共同开发(教师可以引导)。如:积极参与,尊重分歧,以理服人等。
3.1.2 小组管理机制
(1)制定目标: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提出总体目标,学习小组成立后,各小组的组长主持讨论,根据总目标,制定出适合个人的具体目标和团体的分目标。
(2)合作小组长职责:组长对小组成员行为规范和练习负全面的责任,领导,监督,根据实践的运动要求检查团队成员的练习成果,并带领团队成员讨论上课时常见的问题,要特别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耐心解释,保护和帮助,共同进步,在训练场上合理安排场地器材,以确保安全。
(3)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教师观察与指导:当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进行巡回观察,教师不应做任何评论,只是回答学生的问题,但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偏离主题给出提示或指明,为了不影响活动的学生合作,教师观察应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4)建立奖励机制: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理,教师应该采取鼓励整体进步为基础,积极的激励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团队目标。[9]
3.2 课堂活动模式
自学:个人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标准,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和难点,每个学生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制定的具体动作流程,学生还可以创建新的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场地器材进行自学。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成员交流学习心得,在小组内讨论让学生体验成功。在学生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教师做好组织协调,收集信息,可作为一名普通会员参加集体活动,但不公布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小组讨论时间根据内容和难度来确定。
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作为主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补充、争辩,对仍然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练习: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再练习,以获得最佳练习效果。
检测:检测方式有技能测试和技术评分两种,对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个别问题个别矫正,共性问题集体矫正。
评价: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注重结果的评价,这是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的中心内容,教师还应该对每一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评价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关注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3.3 合作学习的设计
3.3.1 分组法
(1)小组构成:构成可以灵活掌握,长期小组的构成要注意好、中、差学生的小组均衡结合,不同能力的学生结合,不同性别的学生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和谐相处,帮助克服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相互间取长补短;而临时的,规模较小的小组则不一定考虑这些问题,可以随机分组。
(2)分组方法:①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身材,运动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尽可能地使“异组同质”。②学生自由结合,合作学习行为的发生,既依赖学生间的空间,更依赖于学生的心理相容,心理相互排斥的学生间的合作行为是很难想象的。因此在分组时也应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也可使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更趋向合理。
(3)分组程序:确定组数,根据全班人数确定小组数,这样便于一些集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的教学[11]。
3.3.2 教学实验设计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女生仰卧起坐练习中的应用
实验对象:初二年级女生。
实验步骤如下:预先测定各班学生在1分钟内的仰卧起坐个数,检验测验成绩无显著差异,随机选择两个班确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实验班:学生4人分为一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节课每位学生轮流完成三组1分钟快速仰卧起坐练习。学生在每次练习中轮流分担小组长,记录员,辅助者和练习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活动,在练习中学生共同制作小组合作规则,制定目标(比如今天定下做90个,一定要坚持做完90个),教师在旁对合作小组进行观察和指导,并建立奖励机制(学生在规定的目标,规定的时间做完,给予一定的奖励)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班级成绩以学生的平均成绩来衡量。
对照班:每节课每位学生轮流完成三组1分钟快速仰卧起坐练习,按一般的教学方法进行练习,一人练习,一人辅助,5周后测验。
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1结果表明,初二女生实验班的仰卧起坐练习成绩5周后高于对照班,说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学习成绩的提高得益于合作学习模式在仰卧起坐教学中的应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合作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创造融洽、合作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2 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赞扬学生的符合要求的行为、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学习。
(2)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所教授班级的具体情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结合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挺辉.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7):98-99.
[2]刘萍,高涛.我国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4):104-106.
[3]朱应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04):22-23.
[4]朱应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4(02):43-45.
[5]吴良清.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55-56.
[6]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06):04-06,47-48.
[7]谢毅.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67-68.
[8]邵建勇.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探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09):33-34.
[9]林晓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3):112-114.
[10]马新民.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验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9):26-27.
[11]李利雄.中学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4):96-97.
[12]崔益铉.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2):71-72.
[13]韩永博,惠艳.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02):77-7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