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幼儿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幼儿思维方式

篇1

关键词:科学;幼儿教育;思维方式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最初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 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 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篇2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前幼儿的思维特征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思维方式,学前幼儿大多还没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只能说是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萌芽期。

二、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方式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幼儿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三、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6岁的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扩展领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篇3

从人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幼儿的思维潜质是于生具来的,成长的经历中产生差异的原因源于对幼儿思维方式的保护和培养。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总爱问个为什么,这是孩子的思维特性,尽管他们的思维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不断思维精神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大人经常因孩子无休止的提问而厌烦、置之不理,甚至辱骂孩子。殊不知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严重阻碍了孩子身心发展,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不爱提问、不爱思考的习惯, “笨孩子”就因此产生了。幼儿的思维方式虽然单纯,但他们思维的活力却十分巨大,我们有责任加以保护和挖掘。幼儿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笔者结合一些实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启迪氛围,保护幼儿的思维意识。

故事会课堂上,我给孩子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完后,我启迪孩子:“司马光聪不聪明呀?”一个孩子马上举起了小手说:“聪是聪明,但是他要赔钱,”我不解,“为什么要赔钱?”“他把人家的缸砸破了” “那你说说怎样才能救出掉在缸里的小朋友?”“我找一根竹竿插在缸里,让他抓住竹竿爬上来就行了”……试想一下,孩子的思维是何等有趣呀!如果教师总是牵着学生的思维走,他们的想法就可能被埋没了。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启发孩子思维,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打开孩子的心扉,才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面对不信任的目光,耳听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心慌意乱、忧心忡忡、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思维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有效地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启迪氛围呢?

1、教师要尊重孩子,树立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望,遵循孩子的天性,探索孩子的心理需求。教师处处约束孩子的言行,要孩子“怎样想”、“不能这样想”不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开启。学生是有个性的,尊重个性发展,教育的效果才多姿多彩。因此,要鼓励孩子全面地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要给他们充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欢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孩子将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奠定基础。

2、教师要真心关爱孩子,多一点赞美,多一点指导,少一点批评,少一点冷漠。夸奖是每个孩子的芳草地。当孩子在思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非常需要得到教师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此时,教师切忌不闻不问、麻木冷落、甚至恶语当头,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孩子思索之源,而且会丧失对积极思维的兴趣,产生消极心理,使清澈的心灵之“泉”变得浑浊了。教师应该体贴之心,留心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设法解决。当孩子的思维有错、讲错或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加以训斥,粗暴对待,要持有积极地心态对待,耐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二、创设良好的激励平台,捕捉孩子心灵火花,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位教师在给大班的孩子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只小羊,在面临十分危险的时候该怎么办呀?”教师用富有焦急的口语提问,眼神和小朋友们撞击,顿时,教师里热闹起来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一个孩子突然举手:“‘爸爸不要我了,我也不想活了,我刚刚喝了毒药,求求你把我吃了吧,我死了还能得到一口肉棺材,你呢?也将陪我去见阎罗王!’狼听了,‘好了,我不吃你了,离我远点吧!’就这样,小羊救了自己。”……课堂上,小朋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发表自己独特想法,在教师的称赞声中,教室里想起了阵阵掌声。这位教师善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把课堂还给了孩子,激起心灵的火花,使课堂“活”了起来。如果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安排,孩子执行;老师制定规则,孩子服从约束;老师判断对错,孩子服从判决……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最可贵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强调幼儿自身的发展,强调个体的发展价值。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幼儿态度和热情,幼儿的思索方式等,而不是追求结果。还要善于运用评价语言,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可以这样说: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棒!真聪明!可以试一试,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简明扼要的对幼儿发出语言暗示,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鼓励和赞扬是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的精神动力,能帮助幼儿树立“我也行”的信念。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要既大胆又精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激发。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提问,甚至是荒唐的提问,因为提问本身就说明孩子在思考和钻研,教师要正确引导;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因为知识是一切思维能力的基础。

三、探求游戏方法,把握思维契机,体验成功的快乐感。

篇4

1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1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激动人心的。这种愉快的情绪,能激发和调动儿童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道具和材料,它能唤起幼儿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不断面对一些新问题,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1.2游戏可以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各种玩具模仿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从中探索着人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及人们之间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寓于游戏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说理教育,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游戏缩短了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

1.3可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2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策

2.1在益智区投放个性化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益智区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场所,能促进幼儿不断地探究和思索,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益智区里,幼儿通过玩耍教师投放的材料,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时,为了增强幼儿的记忆,我在益智区放了许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彩色卡片,然后让幼儿根据提示找出相应形状的几何图形。还会鼓励幼儿进行折一折游戏,就是通过折叠卡片将正方形变为三角形,将正方形变为长方形等,让幼儿形象地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感受到图形的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潜力。幼儿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名幼儿,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2以传统游戏为源泉,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游戏多元化,多功能化

传统的游戏如:跳皮筋、钻鱼网、跳绳、拍球、玩体操圈,幼儿变换花样玩的过程,就是集思广益的过程单以球为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创作各种玩法,单手拍、双手拍、交手拍、转圈拍、交换拍、互接拍、走队形拍、单脚拍、夹球走、跳着投篮、抱球跳、抱球钻山洞等,也可用酸奶瓶玩打保龄球。一个游戏就包括走、跑、跳、钻等动作,实现了游戏的各种教育功能,这种球的创造思维玩法正是现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完美体现。

2.3通过多样的美术和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和美术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新思维方式,营造适合幼儿成长的氛围,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比如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先播放一段《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让小朋友根据动画片中出现的人物和场景去绘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幼儿通过描绘既体验到了美术的乐趣,也更加具有灵活性。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幼儿学习儿歌时,幼儿教师边朗读儿歌边播放优美的音乐,使儿歌更具有吸引力,然后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朗诵并配合相应的动作,使课堂教学效果高涨,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2.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合作性的要求,首先对幼儿活动区活动提出“三不”、“三要”的活动规范,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其次,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康康分饼干”等生动形象的学习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还有在活动中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尊重他人。最后给孩子们创造多种合作机会,学会协同活动,分享合作的成果。

篇5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幼儿;美术教育

一、创造性思维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创造,有了创造才有我们现在的世界。所以创造力的培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不容忽视的。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只有重视创造性的培养才能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创意,而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创造性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性本身就会让人一生都感到幸福和快乐。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以幼儿为中心,为幼儿提供一良好的学习空间,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创造性思维与美术教育之间的联系

创造性思维与美术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性的美术手段,有步骤、有计划地使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并且在美术活动中给出适当、正确的指导,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并不局限于绘画技巧与技能,而是借助幼儿美术教育,开发幼儿的智力,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灵感,而不是死记硬背。只有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他们才能通过自己创造出新颖的作品。

三、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单一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误区。美术是灵活的,不是死板的,每个人对美术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潜力,而不是一步一步地教给他们方法。当面对同一幅画的时候,人们对这幅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思想也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独一无二,才组成了我们缤纷多彩的世界。所以我们不能将美术固定起来,因为他是灵活的和随机应变的,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板。或许看重成果也是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一大误区,教师和家长或许注重幼儿创作后的成果,给出他们好的或者坏的评价,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美术创作注重的是创作过程,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过于注重成果就会打击幼儿的吸引力,将他们的创作能力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还有很多教师跟家长过于追求画与实物的相似程度,比如幼儿画一个苹果,教师就会拿他们的作品跟真的苹果去比较,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画得不像就是画得不好,这是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每个幼儿眼中都有他们自己的世界,他们看待东西的角度各不相同,过于注重相似程度,只会让幼儿的教育越来越死板,也不会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怎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是美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辅助,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以及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统一的教学方式,只要能在愉快的课堂中让幼儿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就是成功的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创作的勇气。幼儿这个特殊群体,各方面都处于萌芽时期,思维也是出于初始状态,他们眼中的世界和大人们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时候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教学。不管幼儿画到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不要打击他们,不要评判他们的作品对还是错,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有勇气进行下一次创作,然后对他们的创作方法给予正确、合适的指导。其次,教学应该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同,每个人的创作方向也不一样,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统一的,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特长决定把他们朝着合适他们个人的方向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展方向的教育。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幼儿的美术教育课堂需要活跃的气氛,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尽情地释放他们的潜力。教室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释放幼儿的天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创造性思维应用到幼儿的美术教学中,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自由发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丰富幼儿的内心感情世界,做到全面发展。总的来说,我们要注重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幼儿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让他们在未来为世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幼儿想象力;培养方法

幼儿对鲜艳的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对图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艺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是主要课程,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有多重要?美术教育中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呢?下面我们对此来进行探讨。

一、幼儿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职业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是被强迫地接收成人的模式和范式,那么每个儿童都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幼儿年纪小,接触到的事物非常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认知欲望。幼儿的思维不会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所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想象力思维和创造性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色彩和图画的认知能力和艺术美感的培养,对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非常重要。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教学方法

由于幼儿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所以对幼儿采用的美术教学方法也应当不同,要按照幼儿的发育程度来选择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进程,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美术教学方法。而且要注意幼儿对美术教学的学习情绪,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避免负面情绪产生,并且在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一些与色彩和图画相关的游戏。

三、美术课堂开展幼儿集体教学活动

很多幼儿园在对美术教育中采用个体教育方式,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幼儿个人的美术发展上,而忽视了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想象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设置一些集体创作题材,比如,一个故事情节,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吸收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合作观念,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幼儿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起点,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幼儿教育必须要足够重视。美术教育中我们要结合各个学科,注重感知认识,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莫妮.论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

篇7

一调查目的

在幼儿园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家长中心的幼儿教师形象的调查,让幼儿教师根据家长的需求和社会适应的发展来改进教育方法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完美的人民教师形象,也有利于教师成为成功的幼儿灵魂塑造师,为此,我们做了这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对本市某幼儿园的大中小共6个班的3到6岁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调查问卷196份,收回问卷111份。

三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的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了20个题目,主要涉及到幼儿家长对教师自身素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以及男教师的看法等几方面的问题。每题目有四个选项(ABCD)家长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项。

四调查结果

1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学历的期待。(见表一)

表一

学历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

所占百分比0.929.7345.0524.32

从表一我们可看出45.05%的家长希望教师能够具有本科的学历。总之,大部分的家长要求教师的学历在大专以上,这说明幼儿家长已经不满足于幼儿教师的现有学历。他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态,基于“名师出高徒”的思想观念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2幼儿家长对幼儿教师性格的期待。(见表二)

从表二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占65.77%)喜欢性格活泼开朗的幼儿教师。从上述数据看小班家长相对于中、大班家长更喜欢这样的老师。另外大部分家长,特别是小班的家长不喜欢敏感和文静的幼儿教师。由此可见,家长十分注重教师自身的性格,他们希望通过老师的良好性格特征为幼儿创设有利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坚强的性格。

3对幼儿教师培养幼儿能力的期待。(见表三)

从表三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希望幼儿教师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培养。纵观各年龄的情况,我们发现小班家长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选率最高,而中大班的家长对该项的选率明显下降趋势,而对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探索能力的选项率最高。由此可见,各年龄段家长对孩子的能力的培养重点也是不同的,小班家长更重视教师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初步让孩子学会生活的各种基本能力。中大班的家长则是希望幼儿基本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对孩子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等其他方面的注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主动的、有选择的学习并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家长开始注重教师对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家长能把握现代高科技社会的主动脉,要适应未来社会必须具备较强飞创造能力。

4家长对男教师的看法。(见表四)

表四

 

从表四中的数据说明家长对男教师行进幼儿园工作的问题,只有个别家长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的,大部分家长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其中有50.35%的家长认为非常好.家长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与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男教师更为欢迎。由此可见,家长还是十分喜欢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注入多一点阳刚之气。

五讨论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对于幼儿教师的角色期待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幼儿教师的学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幼儿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幼儿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

4男教师应该多多加入幼教行业中来。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不断完善自我,才能成为具有较高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幼儿教师,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教师要树立适应时代的正确的教育观。因为在不同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会产生不同教育的态度和教育行为。作为高科技社会主人的培育者,教师必须抓住未来社会的主旋律,注重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多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而不仅仅只注重幼儿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的幼儿才能主宰未来的世界。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又影响其他个性心理特征。所有教师必须注重幼儿性格的培养,幼儿的性格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及教师交往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本身的性格特征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1教师本身性格活泼开朗,就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产生兴趣,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研究表明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的人如果经常处于活跃愉快、蓬勃朝气的环境中,经常受到关怀和激励,就能形成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

2幼儿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在行为上多以模仿为主,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对幼儿起着示范性的作用,幼儿耳濡目染,多次模仿就逐渐形成稳固的性格,因此,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周围事物,给幼儿做出榜样。

男教师具有女教师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男教师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男教师与女教师在性格、体力、能力以及处事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待幼儿比较宽容、大度、随和、加之男教师精力充沛,喜欢运动,爱玩花样,更能促使幼儿变得活泼开朗。

2男教师的思维方式对幼儿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男性左脑发展较佳,擅于逻辑思维,而六到七岁的孩子开始出现逻辑思维萌发,男教师的思维方式能够提供幼儿思维发展很好的刺激,这种略为超前的早教经验会促使幼儿思维的发展。3、男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发展突出。男教师的言谈、举止、性格不同于女教师,他们为男孩子提供学习男性角色的范例,是男孩子克服了女性化的行为表现。同时,男教师也为女孩子掌握女性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物。

六结论和建议

根据来自家长飞调查结果分析,幼儿教师已不能安于现状,应该有危机感,社会发展的步伐ishi迅速的,为能追赶社会发展的步伐,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改变一些陈旧观念,才能为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

建议:

篇8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学 策略分析

幼儿音乐教育可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激发内在音乐潜力与素质,并产生对艺术美的敏锐性 渴望性与追求性,进而形成广泛的爱好兴趣。音乐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在唱唱跳跳、表演竞技、团队合作中,幼儿真正体味了音乐美感。通过音乐展开了互相交流、协同合作,并勇于展现自我,进而锻炼了学习能力,掌握了音乐技法与相关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创造力、欣赏力与主观能动性。

一、 当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音乐教学目标方面

在音乐教学目标方面,当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往往注重短期效益,主要由于短期内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没有基于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角度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目标定位。具体到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在评价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教师认为幼儿对所传授的音乐知a识的学习理解程度即为评价幼儿音乐学习效果的衡量尺度,而没有从幼儿对音乐素养的提高、幼儿对音乐审美观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没有注重幼儿音乐综合素质的评价。

2.音乐教学内容方面

部分音乐教师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成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没有分析幼儿自身成长特点及幼儿层次性差异,一味根据教师自身理解选择教学内容,这往往造成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理解消化不力,学习效果不佳等结果。

3.音乐教学方式方面

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扮演了“主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授课方面,一味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和训练,希望藉此加强幼儿对所传授知识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是极具弊端的。幼儿的成长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都是发散型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对幼儿的音乐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幼儿音乐教学的种类

1.体验型教学

体验是指个体伴随着强烈内心情感活动的亲身实践。“体验型”音乐教学体现了音乐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让幼儿主动学习实现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它是通过情感感受对实践活动的种升华。“体验型”教学是指通过调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让其主动实践以实现主动学习的教学。音乐的内容直指人类的情感领域,音乐活动是需要人的情感积极而强烈参与的活动。虽然在音乐活动中需要认知参与,但其认知更多的是在情感带动下实现参与的。在一些研究中表明,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是不能依靠讲授方式的,也不能以施教者的体验代替学习者的体验。因此,音乐教学可以采用“体验型”教学来完成教学任务。

2.陶冶型教学

陶冶型教学方式指的是利用案例教学与兴趣教学法,让幼儿将学注意力转移到另外的事情上面,通过案例的引导,或者是趣味教学的有效辅导,提高学习有效性,发散幼儿思维,让幼儿自发性的组织自我的学习思路与观点,提高学习效率,幼儿教育工作之中,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学工作,单一的书本教学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必须要选择较为有趣的艺术图片或者乐曲作为教学引导,利用艺术教育的情感性特点与互动交流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发挥陶冶幼儿情操的作用,让幼儿感受到心灵的舒畅。

3.整合型教学

现代社会也要求我们培养知、情、意、行整合发展的、和谐平衡的儿童。例如,在授课中,教师可以用一首歌曲让学生创编动作并表演等,启发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表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感知、体验上升到创造、表现美,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交流、沟通、融洽感情,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 幼儿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内容方面。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幼儿的成长阶段特点和个性特点。由于幼儿年龄教学,在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上较慢,而且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对于小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相对短小,节凑鲜明的音乐,对于中班、大班的学生,可以选择两段式、三段式音乐。同时根据个体学生理解差异,对音乐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差别选择。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生活化。选择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容易,如根据幼儿喜欢的玩具、动物植物等选择题材对应的儿童歌曲进行教学。

2.教学方法方面。首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宽松的教学环境,减少幼儿的害羞感,增加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幼儿的感情,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积极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等。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杜绝单一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而且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把教学场地丰富化,可以引入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3.教学评价方面。在教学评价方面,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成果的评价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所授音乐的熟练掌握程度,其次就是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对音乐的认知度,对音乐的审美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语

总之,基于幼儿音乐教学的科学重要性,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只有以新课程视角,科学开展素质教育、灵活组织音乐欣赏、激发幼儿自由想象力、实施开放式教学、审美能力培养、引入互动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幼儿音乐教学水平,并促进幼儿形成综合艺术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J].新课程:教师版,20l0(05).

篇9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活动;培养

创造来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是临摹和完全模仿。心理学家理德曾指出:“幼儿艺术是人的表现方式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错误的,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往的美术教学常以一堂美术课来要求幼儿。教师出示范画并让幼儿画一幅与范画相同的画,而教师就以“像不像”“对不对”来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无疑地束缚了幼儿的思想,影响了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也使幼儿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孩子去好好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只要教师重视兴趣的培养,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强。

三、探索创意的教学方式

1.用添加法发展创造想象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在原定的绘画内容基础上,启发幼儿结合生活实践,充分发挥想象,引导他们添加空缺的部分,进行“半创造”,激发绘画的兴趣。如,画花草时,让幼儿添上蝴蝶、蜜蜂、瓢虫等,让幼儿向自由想象、自由作画过渡。

2.通过谈话、问答等语言描述,帮助幼儿理解主题,大胆创作想象

创造力是一种最能超越一般成就的能力,但也是最容易受挫伤的能力。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我们努力建立这样的观念:“绘画是我们的语言,你想说什么可以把它说出来”,让幼儿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幼儿的创作,不要求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大胆地表达。我们并不期待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毕加索,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每个孩子学会像毕加索一样自己创作作品。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创造宣言.新华日报,1943.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

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学生很多的想法和观察世界的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往往为教师认为理所当然的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却难以理解。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正式形成,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仅局限于自己的观感。小学数学在成年人眼中不值一提,但却是数学的基础,其它学科也离不开最为基础的加减乘除。因此,有必要将小学数学重要性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联系起来,让小学生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都十分重要。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1.建立逻辑思维方式。数学本身需要大量的逻辑思维,需要运用数字、符号、公式等进行判断、推理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对学习其他学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培养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小学生的品格、兴趣和情感等,也就是指智商以外的情商等。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3.养成科学素质。任何学科结论都不能只凭人的主观臆想断定,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数学这门学科也是来源于实践,加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被教师的教学主题吸引,积极展开思维、开动脑筋、激发兴趣、提高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1.创设情境,提升数学思维

新课改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赶着走的被动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形成直观的感受,这样才能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才能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从学生中选择4名学生甲、乙、丙和丁。教师问甲同学:“你今年的年龄是几岁?”甲同学回答说:“八岁”“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么?”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出来,心理不禁在问,老师有多少岁呢?于是,教师继续说:“我比甲同学的年龄大了18岁,那么我的年龄是多少岁?”很多同学马上想到用加法10+18=28。然后,教师继续问乙、丙和丁同学的年龄,让学生们找一找老师的年龄和他们的年龄有什么关系。这是减法的运用。加减法虽然是最初级的数学知识,但其中涉及到的思维方式正向与反向,能够让学生身体体验到数学思维的乐趣。

2.联系生活,提升数学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解决了大量的难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就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另一方面是经过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建立和巩固,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会被教材所拘泥。比如,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三角形、长方形与圆形的周长相等,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很多教师仅仅把这个题目作为单纯的数学来计算,虽然也能够得出结论,但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不深刻。但教师在计算后,继而问学生为什么家中用的水桶、脸盆等都做成圆形。因为学生对这些日常用品都很熟悉,再联系计算结果,很容易发现圆柱形的容器不但容积更大,在制作的时候也是最省材料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三角形的容器、四边形的容器、六边形的容器与圆柱形的容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想刚才的计算结果,发现一个容器制作的规律:三角形的最小、正方形的容器较大、六边形的容器更大,圆形的最大,容器的边越多容积就越大。教师最后总结,这也是生活中为什么容器大都做成圆形的原因。现实生活对数学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无穷奥妙,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更加自觉的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3.加强动手,提升数学思维

小学生都喜欢动手制作一些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动手与数学结合起来,让形象思维辅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建立。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分母越大的分数也越大。这种思维方式还没有从自然数比较的惯性中摆脱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分数是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掌握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各个概念的不同,扫清未来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三、结束语

数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学好数学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样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