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管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载体;转变;教学;传统观念
1.教育与教学的主体,任何时候都少不了教师和学生两大载体
1.1教师改变“自我”
1.1.1教师由原来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平等位置,教师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潜能,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结果的评定,使学生具有自觉性和自信心;
1.1.2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新课改观念强调,教师不再在课堂上以多讲题、多问题、多考察为形式,而是打破格局形成民主,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
1.1.3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引导着:新课改要求一改过去那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位置关系,而是要以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精心设计,赖心引导,使学生质疑时探究、探究时思考、思考时学习、学习时解答,从而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1.1.4教师由原来的教学者变为研究者: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在上过每一堂课后,对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全部内容进行反思,研究而总结出经验、措施和策略;
1.1.5教师由原来的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新课改的理念是强调因材施教的重新研究、运用和发挥,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不是一味的执行教学任务、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而是要多策略的灵活性的实施用好教册,在不同层次上层面上掌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1.2教师学会如何“认识”学生
1.2.1学生需要发展中认识:每一个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师应当正确掌握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密切的关注、有效的发展、规则的促进,使学生愉快的健康的成长;
1.2.2学生需要了解中认识:每一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因材施教的实施用运,必得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性格、智力等等方面的不同特点,由于遗传来源、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生活阅历的绝对不同而差别很大,掌握这些宝贵财富的目的,为发挥特长优势和改变不足为目的,教师需要了解学生;
1.2.3学生需要教育中认识:新教改要求教师要时刻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及时沟通、必须在教育教学中认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传统教学的陈旧观念造成很多弊端及其改变策略
2.1很多弊端
2.1.1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只能按照教学程序学习考试升学所必须的知识;
2.1.2轻视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只能听取名词解释、跟老师背诵习题答案和做大量的应试习题;
2.1.3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备了很多教案、讲了很多内容,但是不知道学生学了多少知识;
2.1.4社会效果太差:学生在初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要历时三年,所学习的内容包含法制纪律、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等,应该说是“能够适应社会现状的需要”。
2.2改变策略
2.2.1教学要研究:似乎看起来“研究”二字不是一线教师的“职责范围”,但是细细思考“研究”就是“更加深入细致的学习”――
2.2.1――1提高自身素质: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获得、懂得以及知道更多知识的基础,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先决条件;把教册读通找出重点精华、把资料找多寻出参考价值、把教案写好总结真实有用;
2.2.1――2关注时事政治:课本的思想政治内容似乎是固定不变,而时事政治则是一个地区、国家以及世界随时随地发生,具有生动性、联系性和影响性,地区的、国家的、国际的,既能够唤起学生学习和了解的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促进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副食品”;
2.2.1――3综合运用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把案例融于理论实践让学生思考、质疑和讨论,教师可以在学生“突破”思维的“闪光点”中获得方法、取得经验、得到研究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2.2.2教学要探索:探索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也是“沙里淘金”的方式方法;
2.2.3教学要创新: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说教,或单纯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2.2.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论书本知识、教学参考或者网络资料,都属于理论范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细掌握了就应该付诸于实践;
2.2.3――2时政与兴趣相结合:时事政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学生了解这些就能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的浓厚兴趣,但是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政治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2.3――3写作与爱好相结合:真正热爱写作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果把所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用来指导写作,那么他的写作一定很优秀;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本编辑了很多阅读资料,就是引导学生提前阅读、自由思考、实践写作、提高兴趣爱好、实现学用结合。
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起着中介作用,同时也是主要作用
3.1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来选择:教学目的和要求是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方法是为其服务的,因此,选用的方法必须与其相适应才能行之有效,当然这种方法不是唯一的,还要根据课堂实际,以“一法为主,多法相助”为原则进行选择;
3.2适应教材内容的需要:教学方法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可能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在掌握好教材的特点后,再选择;
3.3切合学生的实际,体现学生主人翁特征:《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注重全面性和思维合理性,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3.3.1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正常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道理和道德概念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3.3.2要针对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是道德观点的讲解能够被学生接受;
篇2
关键词:新时期;民航空管;运行发展方向
前言:在航空事业发展进程中,积极加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具有必要性。近年来,空中交通管制建设不断完善,有力的推动着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一定的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中,航空部门采取一定的策略,以推进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发展。在未来发展中,空中交通管理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对空中交通安全运行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对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发展实践进行研究。
一、民航空管运行的基础发展阶段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的基础发展阶段,注重对总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的建设,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扎实基础,以全面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服务质量。在该阶段中,我国航空部门通过1-2年的时间,主要采取以下策略而促进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的运行发展。
首先,加强协调决策机制的发展建设,制定工作流程和明确工作内容,为决策部门人员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对空中交通管理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其监控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升,不仅创新空中交通管理的服务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在此过程中,空中交通监督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而航空部门对监控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不断规范监控行为,使之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再次,针对空中交通管理运行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与此同时,航空部门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为工作人员提高自我素质提供充足动力。第四,针对空中交通管理运行而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促进法规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推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第五,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不仅针对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规章制度,而且能够对空中交通管理安全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搜集和整理,为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奠定有利条件。最后,以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为目标。航空部门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并且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对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
二、民航空管运行的建设发展阶段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发展中,进入建设发展阶段时,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进行建设,建立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管制中心,能够对空中交通管理运行系统的完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该阶段中,航空部门主要实施的发展策略有:
首先,创新思想观念,以加快空中交通管理运行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此过程中,航空部门人员必须抓住发展机遇,将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管制中心等区域加强建设,以构建完善的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模式。工作人员创新思想观念,有助于对运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其次,针对空中交通管理而构建信息平台,加强各空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既能快速做出决策,又能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和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2]。再次,更新服务理念。一方面,工作人员应以开放的思维方式而开展空中交通管理服务工作,立足于国内外航空运行服务现状;另一方面,对空域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满足调度工作的实际需求,促进空中交通管理高效运行。第四,加强国内流量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既能确保空中交通安全,又能提供更为优质的空中交通管理服务,有利于促进空域内各项经济等方面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航空部门人员应针对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实际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工作人员更好开展流量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五,创新空中交通管理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监督机制等,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分析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并制定紧急预案,保证可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或对安全事故作出快速反应,减少人身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最后,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和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3]。
三、民航空管运行的未来发展阶段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的未来发展阶段,大约需要20年的时间。该过程,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创新管理运行模式,有助于提高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的水平,对完善空中交通管理运行系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能够推动空中交通管理运行一体化的建设进程。对此,在该阶段中,我国航空部门应主要从四个方面而着手:
首先,针对空中交通管理运行而制定新概念,注入全新的理念,对管理机制创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①在空域组织管理方面,应对空域结构加以合理的调整与优化,不仅能够提高空域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满足更大航空流量的实际需求;②在机场运行方面,有必要提升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和机场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使之能够合理安排飞机的升降秩序,以最大限度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③在需求和容量平衡的方面,可以对评估系统加以完善,以实现需求和容量保持平衡的状态中,增加管理效率;④完善空域用户协调机构,提供优质服务[4]。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流量管理体系,对飞行流量进行有效管理,包括飞行计划审批、飞行流量安排等,有利于达成空中交通管理的目标。再次,对航空部门的监控体系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完善设备设施建设和了解飞行动态两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对空中交通现状加以了解,并对飞机飞行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隐患加以预测,有助于指挥飞行员规避飞行风险,确保民航安全运行。最后,加强军航与民航一体化调度的空中交通管理运行体系。在空中交通管理运行中,军航和民航的航线可能存在一致性的情况,威胁空中交通安全。所以,加强军民航一体化空中交通管理运行体系的完善,能够对军航和民航的飞机航线加以合理调度,有利于指明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的发展方向[5]。
结论:新时期,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发展主要经历着三个发展阶段,即基础发展、建设发展、未来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空中交通管理处于建设发展阶段中,部门人员应制定全面的发展规划和策略,以营造良好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环境。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工作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对此,有关人员通过对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发展实践的研究,应指明运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马兰.基于SSE的空中交通管理ATM信息安全保障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宋源慈.我国航空运输业“营改增”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篇3
关键词: 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增长,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挤现象,甚至交通阻塞。如何解决或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出路只有三条: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采用先进的交通技术,三是实施现代化管理。人们如今已经认识到仅靠修建道路和交通设施来解决交通拥堵是有很大局限的,管理与建设同等重要,并且,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后,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对解决交通问题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1 道路交通管理概述
道路交通管理指的是以交通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发挥道路交通系统最大效益为目的综合性管理。交通管理是为了实现交通的高效、便捷、舒适,而采取的疏导、控制、调节道路交通系统的各种交通方式方法的总称,综合协调人、车、路所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中各交通元素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
1.1 道路交通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复杂性。道路交通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2]。
(1)道路功能及等级
(2)交通结构和强度
(3)区域路网形态
(4)行人和非机交通强度
(5)道路所处区位
(6)交通战略与政策
(7)专项交通系统方案
(8)交通事件
1.2 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分类
按管理对象的不同,道路交通管理内容可以分为5部分:
(1)交通设施管理
交通设施管理是作为交通管理理念的直接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交通设施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上对交通流进行管理和调节,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2)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通过管制和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分布合理,均匀交通负荷,缓解路网交通压力。
(3)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通过道路沿线土地利用控制、经济手段、交通方式引导策略来控制交通结构,影响交通参与者对交通方式、交通时间、交通地点等的选择行为,使交通需求在时间、空间上均衡化,以在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结构日趋合理。如降低公共交通费用以其优先的政策,对小汽车使用者实行拥挤收费的政策。
(4)交通安全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采用综合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予以管理控制,使道路交通系统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和危险产生的损失降低,从而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事故管理、隐患管理等。
(5)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等以道路交通为载体的专项交通系统管理,从独立系统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交通秩序。
2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2.1 交通设施管理
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物理隔离装置、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违法监控抓拍设备等。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防撞护栏及防撞柱、防眩装置、视线诱导设施、颠簸路面(减速带)、公路反光镜等。
交通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加油站、紧急电话等。这些服务设施要科学设计,制订布局规划方案和管理方案,确保安全和便利。
2.2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是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瓶颈,对交通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制定各种政策措施疏导交通流,以保证交通运行的正常。
提出“区域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的概念,改善重点地区的交通组织状况。通过采取交通组织调整、完善交通设施,把局部问题、点、段的问题放在路网中、区域中研究。建设综合性枢纽,有效地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乘客的换乘时间,方便了乘客活动,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综合性枢纽建设还有助于交通的合理组织,提高交通安全性。
2.3 交通需求管理
在交通供应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交通拥挤程度就由交通需求来决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交通需求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不堪的状况,面对治理交通拥堵,要制定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从我国现在的国情来讲,就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高乘载率汽车的使用,限制低乘载率车的使用。对高乘载率汽车开辟优先专用车道,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共交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开辟公交专用线或公交专用道。在大城市的新城进入城区的边缘地区建立方便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立足够的停车场。这样,新城居民可选择把车辆停靠在枢纽停车处换乘公共交通,同时享受低价或免费停车服务。实行车辆在进入特定区域收费制度,小车在局部地区禁行措施等。
2.4 交通安全管理
交通安全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组织依靠人民群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有关规定对人、车、路、环境和信息等基本要素进行服务、协调、规划、组织、评估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追求。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人、车、路、环境及信息等要素的全面协调。有序、安全、畅通与和谐是交通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社会化管理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途径。政府主体责任制的建立与实施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
2.5 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等以道路交通为载体的专项交通系统管理,从独立系统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交通秩序。
如货运交通组织主要考虑铁路枢纽集散货运、重工及物流园区货运、城市货运和过境货运等方面,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合理组织过境交通,通过道路标志系统诱导和路权的限制,过境货运车量不得径向穿越城市;设置城市货运交通限制区以减少货车对城市客运交通的干扰;结合铁路枢纽的规划布局,规划专用的货车通道;积极发展货运出租车等。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因素,按管理对象的不同,介绍了道路交通管理的5个部分: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以及专项交通系统管理。在相对完备的管理功能体系的指导下,采用合理、高效、有力的管理方式作支撑,在实践中灵活合理地实施,使得道路交通管理形成良性动态控制反馈,有利于优化我国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
4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银红.世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分析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李定,范文博,蔡美玲.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6:52-55
[3] 张新海.论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义[J].政法学刊.2009,26(4):101-104
篇4
(一)强化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有助于道路交通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当下道路交通管理警力的增长速度滞后于道路、机动车的增长速度,道路交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例如,2009年全国公路总里程、机动车总数、机动车驾驶人总数,与1987年相比,分别增长2.7倍、13.9倍和12.7倍,而同期道路交通管理警力仅增长1.4倍。②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来十年,我国机动车数量仍将持续大幅增长。不仅如此,我国交通警察主要来源于部队转业人员和社会招生,道路交通管理队伍中的“非专业化”现象非常突出。从道路交通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不论交通警察的知识结构、道路交通管理能力,还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等都难以满足道路交通管理的客观需要。而强化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有助于提高道路交通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交通警察管理现代道路交通的能力和水平。(二)强化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有助于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从域外来看,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大都通过设置道路交通管理方面的相关学科专业来培养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并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同样十分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在当下中国,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在内的公共安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关注焦点。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将公共安全列为11个“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从当下学科专业的分类来看,交通管理工程属于公安技术学科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强化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有助于国家刚刚批准设立不久的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④
二、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缺乏时代性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事实上一直固守着重理论、轻实务,重知识、轻技能,重讲授、轻实训的陈旧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正是基于这一缺乏时代性的观念,许多教师对学生主要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因而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必然薄弱。面对我国飞速发展的现代道路交通和日趋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与拥堵问题,必须要勇于改革创新,转变专业教学理念。(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实战需求合理设置,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仍遵循传统架构,基本上延续了原专科层次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设置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和科学论证,少有创新和突破,因而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个别课程实用性差,没有凸显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社会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内容滞后、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来看,许多专业教学内容脱离实践,滞后于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不能准确、及时反映道路交通管理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特点,特别是对当前交通管理实务中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得不多。在教学方法上,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主要采取单向注入式教学法,以填鸭式灌输为主,说教、灌输的多,有针对性的互动少,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验实训教学法、问题讨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相对缺乏,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学生只能在抽象背景下依靠教师的解释去了解理论、观点,直至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答案。(四)专业教材质量不高,缺乏实用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材必须顺应道路交通管理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之更加贴近交通管理实际。目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使用的专业教材主要由公安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虽然其基本满足了教学之需,但存在理论性偏多、实践性较弱、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另外,一些高校编写的汽车类教材,如《汽车构造》等,由于不是针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编写的,因而其内容缺乏针对性。自编教材或讲义虽然解决了个别课程缺乏教材的问题,但由于自编教师个人的条件、能力所限,教材或讲义的质量难以保证。总体来看,当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使用的专业教材,普遍存在内容更新缓慢、缺乏新意,理论与实践脱节,实用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通管理工程专业教学之需。(五)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缺乏实战通管理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当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验实训来提高实践能力。但是,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反馈的情况看,一些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较长,交通指挥与疏导能力、交通管理执法能力、对突况的应急处置能力、群众工作的协调沟通能力等业务工作能力较为薄弱,这说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性教学内容滞后道路交通管理实务部门的需要。尽管近年来各院校已开始尝试强化实战化教学,但总体来看,当下进行实训的项目、模式不合理;实验实训场所条件简陋,教学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旨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效果不理想。许多院校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交通指挥疏导、交通事故模拟现场勘查等实践性教学,至于其他的交通事故物证鉴定、交通控制技术、交通查缉战术等一系列实验、实践课程还难以有效进行。另外,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也不佳。当下学生最主要的实践机会就是利用假期到实务部门进行一次见习和临近毕业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即便如此,见习和实习时,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也仅是一些面上的东西,而对有较高技术性、操作性的专业内容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有效锻炼。究其原因,从专业教师层面来看,许多专业教师仍然习惯于课堂讲授,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开展实践性教学普遍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从学校层面来看,虽然主观上越来越感到强化实践性教学的压力,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推进实践性教学的制度、措施不多。
三、强化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的措施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阈;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对策建议
公共交通运输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发挥重要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并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不断加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实现绿色生态健康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公共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大重要任务和课题。这就要求公共交通部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从低碳经济的发展视角出发,来努力提升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从而积极探索公共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模式和新道路。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1999年,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在著作――《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中,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其后不久,这一概念逐步被政府所认可和吸收,在2003年被编入英国能源白皮书,为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开启高能效、低排放的“新工业革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启示。我国最早在2007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明确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政府主张,提出若干设想,并在其后在许多地方开始了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和试验。比如,珠海提出申请要建立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拟定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山东省淄博市提出“加快建立低碳循环型生产模式,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三低”(也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点的生态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通过发展观念改变、创新低碳技术和制度,从而研发低碳产品和提供低碳服务,有效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清洁能源的消费结构,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同时尽最大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经济社会活动的低碳化,实现最终创造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和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清洁、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涉及社会生产模式、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关乎国家权益和发展前途的一场全球性革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二、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的密切联系
(一)我国公共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已经建起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公共汽车、火车、轻轨、高铁、地铁、轮船、飞机等,几乎应有尽有,在方便人民群众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公共交通运输体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最为常见的公交车最容易成为人们投诉的焦点。一方面,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乘坐公交车尤其是上下班途中乘车拥挤现象还普遍存在,使得人们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还存在一些不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设施陈旧、公交车性能差、公家车道被挤占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公共交通运输秩序还比较混乱。此外,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还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出行和运输需要,存在晚点等现象。
(二)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发展密切联系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时代的新课题。作为能源和资源消耗比较大的公共交通事业,其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的程度⒅苯佑跋旌途龆ㄗ诺吞季济发展的成效。因此,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发展紧密相连。此外,基于低碳经济视阈来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事业,还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降低公共交通运输成本,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三、当前我国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规划运营线路存在不合理现象
由于历史和体制机制的原因,以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规划都比较随意,大多都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对居民出行需要考虑不周,加之对水、电、气和工、农、商、学等各部门沟通不够,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造成出行速度和运输质量不高,主要干道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停车场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从而使公共交通能源消耗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
(二)公共交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实现有效、有序的公共交通管理,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重要保障。由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行业分割等原因,当前我国关于公共交通运输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之间还存在协调性不强、反映滞后等问题。这就使得当前的法律制度只能从主观行业和方向进行规范管理,而难以实现综合协调以解决各种问题,这就为一些公交司机等人员违规运输、不守秩序、浪费资源等提供了“越轨”空间。
(三)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有待提升
在公共交通管理中,科学技术是重要支撑。由于私家汽车的大量兴起,许多城市对公共交通信息网络的设置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从而导致许多公共交通运输问题的产生。当前,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已成为交通管理体系的重要科技发展方向,对促进公共交通运输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我国一些城市大力从国外引入各种类型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加大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自主研发力度,开发了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等信息化系统,但到多数城市还存在着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公共交通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低碳经济视阈下加强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规划公共交通路线
要增强规划意识和战略意识,积极建立现代公共交通运输综合体系,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具体实际,加强对公共交通线路的科学规划。一方面,要本着利于群众出行的原则,加强综合协调和科学控制,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交车、地铁等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提升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便捷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调控政策,规划好公交车专用车道,对私家车进行一定路权限制,有效治理私家车挤占公交线路问题,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此外,还要做好公交线路与水、电、气和工、学、商等部门的协调,减少和避免相关因素对公共交通运输的干扰和影响。
(二)完善公共交通管理法规制度
要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具体实际,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公共交通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为实现有效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大公共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交车司机等人员的规范行车、安全行车意识教育和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减少和避免因为主观因素而影响公共交通效率或造成公共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从整体上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和乘客的安全意识和出行质量。
(三)提升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建设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有效的公共交通管理和节能减排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成为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现代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要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努力完善公共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即实现对公共交通车辆性能、能耗的不断改进和及时监测,又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有效管理,切实提升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建设水平。
(四)大力发展低碳公共交通工具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建立汽车产品燃料消耗量申报和公示制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提高排放标准,继续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公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
四、结束语
公共交通\输对于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低碳经济在探索发展中对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带来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践行发展新理念的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要树立低碳经济思维和视角,切实将低碳经济理念运用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为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水平进行新的探索,不断促进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事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霞.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J].企业经济,2011(10).
[2]金绮丽.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
[3]马凤军.浅谈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
[4]陈伯浩.论低碳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发展之路[J].质量探索,2016(06).
[5]李荣华.低碳经济下交通运输的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
篇6
关键词:时间度量; 空中交通流量; 管理策略
【分类号】:V355
引言
目前,在航空事业大力发展的今天,空中交通的畅通情况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传统的空中交通管理策略由于过于简单、陈旧,无法有效的缓解空中交通的压力,对于航空事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和制约作用。 因此,应当积极创新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才能够更好的疏导空中交通,确保空中交通的畅通。 基于时间度量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具有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 能够对空中交通情况进行更为高效、科学的管理。
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概念
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Aviation Organizations,ICAO)给出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明确定义(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ATFM),即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空中交通的安全于秩序,并且有助于加快空中交通流量的速度,将空中交通管制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使空中交通服务机构所公布的控制交通容量服务的极限能力得以发挥。根据以上定义看以看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空中交通流量在接近甚至达到空中交通管制所能达到的能力极限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相关措施,使得空中交通流量能够最大效率的使用有关机场以及空域的空间。
目前,由于各个国家航空发展的历程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对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定义与分类有所不同。在欧洲,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从宏观角度划分为战略、战术以及预战术三个不同的层次与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通常采取不同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管理方法。
而在我国,则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划分为先期流量管理、飞行前的管理以及实时的管理。根据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种类划分,先期流量管理的工作主要是指在飞行任务执行的若干天之前甚至若干个月之前就对我国全国以及地区的航线结构进行合理的挑战、制定航班的时刻表与并对非定期的航班的飞行时刻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处在某一地区或者机场打的空中交通出现过于集中甚至流量超过最大允许负荷的情况产生,保证航空飞行器的飞行安全与航班正常的飞行。飞行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通常是指在起飞前的一到两个小时之内,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将飞机起飞时刻与航路等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空中交通的顺畅。飞行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地面延误程序、改变计划航路、通知放行、地面停止等方法。实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指在航空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相关空中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改变航空飞行器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以及航空路线等飞行元素,避免出现空中交通的拥堵现象。实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具体的实施方法是通过尾随间隔控制、空中等待、改变飞行高度层、改变航路等实现
2 时间度量指导下的流量管理概念
时间度量指导下的流量管理是指在充分考虑航空飞行器性能以及监视、运行能力、自动化程度基础之上的战术流量管理方法与策略。时间度量指导下的流量管理拥有取代尾随间隔流量控制策略。时间度量指导下的流量管理并不会简单的统一间隔要求,而是通过向每一架航空飞行器通常关键节点的时间,不但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整体效率,并且能够通过更加细致的交通流量控制策略以满足下游航空空域的资源需求。
通常时间度量指导下的流量管理分成两大种类,分别为分流式管理与中心式管理。分流式管理主要应用在重要航线与关键节点上,将重要航线与关键节点作为管理目标,结合上游航空空域的资源限制,求解出空中交通管理流量的最优解,并在交叉航路与区域交接位置进行流量的设置。中心式管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在扇形区域或者整个领域。中心式管理可以获得整个空域的全局最优解,根据中心式管理方法中的相关规定制定流量分配方案,从而确定各个航班的序列。
3基于时间度量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况
基于时间度量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指在飞机的自动化程度、性能和监视、运行能力等方面,采取的战术流量管理。基于时间度量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能够替代传统流量管理。基于时间度量,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不会简单同一间隔要求,而是发送通常关键节点的时间。这样不但有利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还能更加细化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更好满足下游航空空域资源要求。
基于时间度量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分流式管理和中心式管理。在关键节点和重要航线当中,采用分流式管理,管理目标是关键节点和重要航线,结合上游航空空域的资源限制,计算最优空中交通流量况,设置区域交接或交叉航路流量。中心式管理的应用更加广泛,主要是应用在整个空域或是扇形区域当中。中心式管理能够确定最优空域管理方案,结合中心式管理中流量分配方案的规定,优化安排不同航班的序列。
4基于时间度量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
4.1分流式管理策略
在分流式的管理策略当中,目标节点之间,航空器波动范围主要由距离和飞机的机动能力等原因决定的。利用航班计划和飞行速度,能够预测到达度量点飞机的时间。飞机到达度量点的距离,与相应流量管理窗的的大小、速度调整范围的大小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如果距离增大,流量管理窗和速度调整范围也会增大;如果距离缩短,二者则会缩小。多个时隙包含在一个时间窗当中,代表了时间轴可选的时隙范围。再综合分析整体最优效率,就能够获得最优序列。
4.2中心式管理策略
为了防止飞机数量在扇区和终端区中超出容量,应控制飞机进入扇区内的时间间隔,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进入空域单元、通过控制点的时间间隔,应当严格遵守,以达到流量控制。对此,在分流式管理策略中,是制定一致的时间间隔,而中心式管理策略,提供更细致的流量管理。如果扇区中飞机数量没有超过限制,就可以容纳多架飞机。中心式管理策略的目标,是全局的最优化,在扇区的边界,设置边界点。在这一策略模型中,基本原则为,飞机进入区域的数量应在限定流量范围以内,预测和统计飞机在各个离散时间片内的适量,在不同时段中,对边界上进入点的进入率进行计算。这样,就能够通过对不同进入点当中的进入率进行调整和排序,确定航班的序列。在这一管理策略模型当中,通过人为规定的扇区时和扇区边界,飞机就能进入扇区。
结束语
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飞机的数量越来越多,人们乘坐飞机的数量和频次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各个机场的管理事务越来越繁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重要性也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对空中交通进行良好、有效的管理,能够极大的缓解空中交通的压力,提高飞机运行的流畅性和畅通性,推动航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基于时间度量的空中交通管理策略,能够为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全新的指导和思路,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确保空中交通安全、畅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吕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时间度量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5,06:104.
[2]唐珂.时间度量指导下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189.
[3]陈俊.时间度量指导下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13,29:296.
篇7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4-0218-01
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能缺少科学的管理技术,智能化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交通运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引进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途径。以往的交通管理部门重视道路硬件设施,不重视科学智能化系统,重视城市道理交通建设,不重视资源的使用,导致交通智能的管理系统不能物尽其用,浪费了很多交通信息资源,对于这些交通系统上的问题,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
1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把涵盖多个学科理论技术融合到一起,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精准的数据通讯传输,电子监控技术,传感装置设备等,将实时精准的交通信息传送给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合理运用,解决道路拥挤的路面交通压力,智能交通系统的组建,将有效解决路面交通拥挤压力,减少道路交通堵塞的隐患,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使用,也对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管理有所成效。
2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显见的成效
2.1 交通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智能交通系统对数据整合,把部分可利用的资源作为可共享的资源,利用顶尖的科学技术信息,通讯技术,资源的共享可以实时把路面交通信息传送给每个交通参与者,可以使每个交通参与者在家就能享受的到路面最新的交通信息资源,以最新的交通信息作为参考,减少路面拥堵,尽量使每个交通参与者,达到畅通出行,安全出行。
2.2 交通管理部门智能化管理
ITS及时准确的向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路面交通信息,使交通管理者结合路面状况,作出有效的应对对策,对于突发的交通状况,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对于交通管理部门调动警力,出警速度提高,对于拥挤路段的布警,都能从最大限度的发挥交通管理部门对于实时交通的监控管理,和紧急突发状况解决的处理效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系统间协调与实时的控制的功能。
2.3 紧急救援系统
当路面发生紧急的道路突发状况,事故车辆与人员需要帮助的时候,智能交通系统当中的紧急救援系统就会对事故做出第一时间处理。发出求救信息有利及时救助伤员,对于路面疏导控制,事故车辆的救援,救援车辆优先形式等。
3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现状
自上世纪中期,智能交通系统的初步形成,不过人们对于智能交通没有充分的了解,当时智能交通系统也不够完善,对于一些设备的使用率低,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交通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管理系统步入智能化,道路监控和路口监控等路面监控及感应设备,综合我国的实际交通情况,有效的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理论,在我国部分重点城市进行试点,在取得了一定成果之后,被全国多数城市采纳,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立,智能交通系统部单单的城市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沿线也建立了通信和监控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和IC卡收费系统,甚至部分高速公路甚至已经实现了不停车,自动收费的便民项目,这些都是我国在ITS系统研究方面所获得的进步的表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进程的同时,也有因为部分原因涉及到的问题。
3.1 智能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智能交通系统已经组建开发多年,但是很多方面的预期目标尚未达到效果,例如当下使用的双向交通信息传递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虽然已经在技术上已经初步成熟,这就违背了对于设计者初想以提供实时路况,提供最短路程,最畅通的路况信息,对车辆进行导航,操控电子信息,智能规划行车者路程,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对于路面车辆疏导的想法。由于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此阻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不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3.2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向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两个方向入手,第一点就加强交通理论的研究,对于实际应用时的动态路径的选择,避免行驶拥挤路线,第二点是强化路面建设和路面基础设施的同时,实时对信息更新,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路网信息及时的路面车流信息,比如在临时修建道路的时候,及时提醒此道路使用者,及时更改行车路线。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首要工作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理论研究部分,利用科学先进的技术,逐渐对于智能运输系统相关理论,可以更好的组建,交通系统电子基础设施网络,避免投入更高的高资金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
4 对于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展望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在不断完善,在当今科技决定发展的时代,科技技术的完善不仅促进城市的前进,也是国家的进步的必备因素,在国际的大舞台之下,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开发与使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对于国家信息智能化的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贡献,借鉴智能信息技术的开发,逐渐会被更多的领域所利用,因此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普及,对于以后的市场需求也是庞大的,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应响。
5 结语
多数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已经普及,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是现代化交通系统的趋势,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交通问题也是日益明显,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解决了交通系统上,道路拥挤,不能绿色畅通的行驶等交通方面问题,增强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与了解,是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必备条件,智能交通系统不仅仅是理论上,技术上的突破创新,还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坚.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研究[M].广东公安科技,2006.01.
[2]陆化普,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C].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01).
篇8
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体制 建议
交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是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道路运输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宏观环境的限制,现行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阻碍了道路运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迫切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并且在五种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网的密度最高,通达性最好,道路运输承担着最大比例的客货运量,同时为其他运输方式进行集疏运,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道路运输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一、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概述
1.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概念。对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概念,最具代表性的定义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也可称为道路运政管理,是指各级(县级以上)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路线、政策以及各地社会和经济状况,对道路运输业的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履行计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等政府的一般行政管理职能,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在道路运输活动中的具体体现。2.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根据行政学原理,管理体制共有四个构成要素,分别是管理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规则。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体系从理论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图1所示:
二、国内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分析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它的管理目标是充分实现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它的管理核心是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权力和责任进行划分和配置,其组织机构的设置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交通主管部门的内部和外部都设有运输管理部门,在内部为交通运输厅(局)的处(科),属于行政编制。在外部为运管局(处),是交通运输厅直属的事业单位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2.交通主管部门在内部没有设置运输管理处(科),而是在外部设有运输管理局(处),编制上实行事业编制或者是行政与事业编制相结合。3.交通主管部门在内部设有运管处,在外部不设运输管理部门。由于运输管理所要处理的事物比较多,所以这种组织模式是比较少见的。内部机构设置的不同使得权责的范围也不相同,采用这种组织形式主要是以简政放权为基础。
三、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道路运输市场分散。道路运输是以站场为依托,道路为载体,车辆为工具,按照旅客和货主的要求,实现人或物在空间位置移动的一种运输方式。道路运输是客运、货运和城市之中、城乡之间的运输的有机结合,按行政区域分为“道路客运”与“城市客运”,并分别交由两个部门实行管理,因此,市场整体被割裂、车流不畅、人们不便出行。2.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的多头管理。道路运输主要是一个以人、车、路三要素为基础的网络型产业,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使得道路运输需要按照市场的需求、道路的通行能力、路面的等级条件对车辆的投入总量和车型结构进行综合平衡、统筹规划,进而保证运输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3.道路运输资源过于浪费。在当前道路运输管理体制下,由于部门之间矛盾的存在和相互牵制的影响,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对运力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往往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和简单的行政命令来决定运力的增减、车型的选择。因此,决策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就不可避免,其结果必然导致宏观失控,造成运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引起经营者的不满,带来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四、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发展的建议及展望
1.规范市场、制定法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较为分散,根本性的解决运输市场较乱的根本方法应该是的运输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提高运输企业的准入门槛,从根本上规范运输市场;另一方面应该用法律、法规来调整道路运输市场中的各种经济关系,规范运输经营者及其服务对象和管理者的行为,使整个道路运输经济活动有法可依,管理者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礼貌服务。2.规范政府部门管理,促进经济发展。遵循客观经济体制,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公安、交通两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两部的职能分工,避免重复执法,例如利用交通部实行的IC卡道路运输证进行实时的处罚信息的记录,从信息化的角度避免重复执法。使包括车辆管理、运政管理、路政管理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在内的道路交通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整体;公安部门从面广、量大、繁杂的专业经济管理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集中精力预防、制止、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务部门。
五、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的因素较多,比如运输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因素等,对于几十年演变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是较为完善。但是,道路运输管理体制难度比较大,相关利益部门众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阻力。因而近年来,对于车辆管理、运政管理、路政管理等的道路交通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一些道路客货运输站场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协调统一的市内运输、中、长途运输及农村短途运输网络。在将来,各种运输方式和各种所有制结构的经营者需要在一城一交的管理体制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在政府部门方面,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职权、职数、岗位、编制及内设机构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从各个方面来对道路运输管理体制进行规划和改革,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刚.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1.
[2]梁晓杰、尚文豪.美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J].综合运输,2008,25-27.
[3]杨咏中、牛惠民.国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迪[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9,12-15.
篇9
“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
在现代资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全球化和资讯化、知识化势如破竹,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同时企业本身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相关的企业、人群越来越多,对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把握越来越困难,企业员工之间利益、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企业内外部人员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在增加以上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管理沟通来解决。从20世纪80年代起,管理沟通逐渐引起了许多企业管理专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和正视,是十分自然、正常和必然的现象。
沟通左右企业兴衰成败
不久前,美国国家训练发展协会公布了对世界各国经理人的综合能力评鉴测试结果。结果显示,英国经理人的12项关键管理能力的平均分数为57%,美国为56%,加拿大为55%,而中国为48%。其中,中国经理人行政能力明显比欧美高,目标与标准设定高达75%。但是中国经理人的沟通能力却远远不如西方。
沟通作为美国商学院的一门必修课,其起因来自于1990年1月在美国发生的“阿维安卡52航班坠机事件”。
1990年1月25日19:40,阿维安卡52航班飞行在美国新泽西海岸上空37000英尺的高空。机上的油量可以维持近两个小时的航程,在正常情况下飞机降落至纽约肯尼迪机场仅需不到半小时的时间,这一缓冲保护措施可以说十分安全。然而,此后发生了一系列耽搁。20:00,由于严重的交通问题,肯尼迪机场航空交通管理员通知52航班的飞行员,要求他们的航班必须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20:45,52航班的副驾驶员向肯尼迪机场报告他们的“燃料快用完了”。虽然机场航空交通管理员收到了这一信息,但在21:24之前,飞机没有被批准降落。在此之前,阿维安卡机组成员再没有向肯尼迪机场传递任何情况十分危急的信息,而在飞机座舱中的机组成员却相互紧张地通知他们的燃料供给出现了危机。
21:24,52航班第一次试降,由行高度太低且能见度太差,无法保证安全着陆,试降失败。当肯尼迪机场指示52航班进行第二次试降时,机组乘员再次提到他们的燃料将要用尽,但飞行员却告诉航空交通管理员新分配的飞行跑道“可行”。21:32,飞机的两个引擎失灵,1分钟后,另外两个引擎也停止了工作,耗尽燃料的52航班于21:34坠毁于长岛,机上73名人员全部遇难。当调查人员调查了飞机座舱中的磁带并与当事的航空交通管理员讨论之后,他们发现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正是沟通的障碍。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信息既未被清楚地传递,又未被充分地接受呢?下面就是管理当局对这一事件进行的深入分析。
首先,飞行员一直说他们“油量不足”,航空交通管理员告诉调查者这是飞行员们经常使用的一句话。当航班被延误时,航空交通管理员认为每架飞机都存在燃料问题。但是,如果飞行员发出“燃料危急”的呼声,则航空交通管理员有义务优先为其导航,并尽可能迅速地允许其着陆。一位航空交通管理员指出,“如果飞行员表明情况十分危急,那么我们会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引导其降落的。”遗憾的是,52航班的飞行员从未说过“情况紧急”,所以肯尼迪机场的航空交通管理员一直未能理解到飞行员所面对的真正困难。
其次,52航班飞行员的语调也并未向航空交通管理员传递有关燃料紧急的严重信息。许多航空交通管理员接受过专门训练,可以在这种情境下捕捉到飞行员声音中极细微的语调变化。尽管52航班的机组成员之间表现出对燃料问题的极大忧虑,但是他们向肯尼迪机场传达信息的语调却是冷静而职业化的。
最后,飞行员的文化和传统以及机场的职权也使得52航班的飞行员不愿意声明情况紧急。当对紧急情况正式报告之后,飞行员需要写出大量的书面汇报。另外,如果发现飞行员在计算飞行中需要多少油量方面疏忽大意,美国联邦飞行管理局就会吊销其驾驶执照。这些消极的强化因素极大阻碍了飞行员发出紧急呼救。
正是这次航空史上惨痛的教训,使得美国从航空业开始关注沟通,并把沟通列为美国商学院的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和研究。研究不仅包括组织内部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而且包括关注员工的“道德底线”沟通,即员工在什么情况下,会准确向管理者报告“情况有多糟”。研究者发现,员工都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心,希望尽可能地掩盖自己的过失。然而,这样的掩盖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未能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偏差越来越大,最终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管理与沟通如影随形
沟通专家夸克认为:“华而不实的信息沟通并不能保证企业运转得更好”。在他看来,企业内部沟通工作的重点不应该是备忘录、时事通讯、语音邮件、电子邮件及局域网等“有害无益的沟通手段”,而应当是实现信息传递的价值,或者说借助内部沟通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而完成这一工作重点的转变才是关键所在。夸克进一步解释了企业实现这一转变的方法:
身为经理人员,自然善于信息。但他们应尽早进行具体的沟通规划工作。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将注意力仅局限于沟通的手段上,而是通过帮助企业达成战略目标,为企业增加价值。
经理人员应当对信息沟通工作有一个较为宏观的把握,摒弃对那些“有害无益的”信息媒介的依赖。因为它们不仅占用员工的时间,而且可能造成混淆。经理人员应当集中精力,努力使信息通讯的投入转化为企业的经营利润,并对沟通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整合,使其作为一个整体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令其各自为政、相互制肘。
看待价值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着眼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沟通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所以我们最好从企业的目标着手进行分析――即企业希望取得什么成就?在它为此奋斗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与其把沟通推上管理日程,不如先着手解决早已在日程安排之中的事务,因为这样做将会更有价值。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面临的困难包括:客户保有率低、赢取客户的成本过高、企业内部协作不够、交叉销售与客户服务工作有待改进、市场份额下降、管理成本增加以及员工离职率过高等等。
内部沟通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经营方面的问题,但是首先必须找出困扰企业内部客户的问题。只有能看出问题所在的人才能真正了解沟通的价值。如果企业内部人员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那么无论你为他们做什么,他们也不觉得这是在帮他们解决问题。例如,只有在企业认识到员工离职率过高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时,针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内部沟通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提高员工保有率的作用。
有时候企业对自身发展战略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或者仅把沟通部门看作一个信息的机构而已。即便如此,经理人员只要能更有效进行沟通工作,仍然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一是提高信息质量――使用更加简练流畅的语言,传递更加明确的信息。
二是提高现有沟通渠道的效率,例如,采取面对面会谈的方式沟通比简单的信息交流更重要的事务。
三是限制信息源的数量并对沟通渠道进行准入限制,以减少信息的数量。
在有些企业,虽然沟通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参与制定经营战略,但他们仍然能够通过提高沟通程序的效率、减少成本为企业创造价值――这种结果肯定是企业财务总监所乐于看到的。大多数从事沟通工作的人都必须既是战略家与顾问,又是妙笔生花的。因为不管企业有多出色的经营战略,如果不能明确地表述出来,也是毫无意义的。
例如,某个企业的员工旷工问题严重。虽然企业高层不断下发文件,员工们仍然不清楚旷工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巨大影响。沟通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改进公告所使用的语言,使其明白易懂,最终有效地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经营的关注与工作兴趣,从而降低了员工缺勤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普遍的问题恰恰是最基本的问题,比如企业采用高层下达文件的办法与员工进行沟通,错误地认为应用高科技就是高手法的沟通方式。但是,在那些一心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企业中,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已经逐渐淡出了。有些沟通人员错误地认为,实现所谓的“电子商务”就是要把所有的沟通工作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同时,人们也过高地估计了企业内联网在企业转型与沟通方面的作用。
沟通成就新型组织成长
企业管理沟通虽然如此重要,讫今为止,对它的研究却不理想。由于时代、经济背景不同,在以往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管理沟通一直没有获得独立和显著的研究与关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所改变。
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一些管理学者开始从组织行为学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引伸出组织沟通研究,进而创造和发展出基本的管理沟通概念,并逐步细化研究,形成了沟通的一些初步理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学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沟通学的理论框架。因此,真正的企业管理沟通学作为一门完全独立的管理学科出现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至今仍只是刚刚开始。管理沟通学说的出现,是管理学理论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理论发展的一种必然。事实上我们看到,整个企业管理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历史也很短,只有大约一百年的历史。这还包括了古典管理学的发展期在内。至于发源于美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学,真正开始从经济学中分离、独立出来,世界管理学界一般公认在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管理的实践》的出版为其标志。管理沟通学理论作为现代管理学理论在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新观点,必然只能在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时才能产生和发展。
但这并不表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就一直没有任何管理沟通的研究和论述。其实管理沟通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各种管理实践力,管理沟通理论也一直以其它的名词或方式或明或暗地存在于以往的各种管理思想、理论中,大量渗透和潜伏在管理的其它结构、功能元素中,如在管理的控制、领导、激励、员工关系、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文化之中。在本论文第二章的论述中,通过回顾和分析古典和现代管理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以及其间各个管理理论对于管理的论述,就可以发现:管理就是沟通,管理一直与沟通紧密相伴。
篇10
[关键词]能力本位;《交通管理与控制》;基础理论教学;技术方法教学;综合应用教学
能力本位教育是是20世纪末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论认为,教学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1]。知识不等于能力,有了知识不一定就代表有了能力,只有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使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很多高校开始展开以能力本位为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和研究。《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目的是探讨对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如何科学地采取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各种交通治理措施,来提高其交通效益与交通安全[2]。课程包括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2个篇章,目前总共28个理论学时,课程结束后配有1周的课程设计,内容多,学时少。单从教材内容看,主要是介绍一些基本的交通管理理论和方法,难度不大,但是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往往表面上掌握了所学知识,但是真正运用到实际中时就会出现眼高手低、无处下手的情况。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3,4]。不合适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学生只是机械记忆,对所学内容没有深层思考,不能做到真正理解,从而不会灵活运用到实践中。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传统式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仿真教学等,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而教学方法的选用一般与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相关[5],由于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较丰富,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应用、知识拓展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本位为核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综合应用———知识拓展”的教学内容为背景,摸索总结了一套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础理论教学
基础理论教学重点在于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等知识点的理解,理论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从表面掌握。在基础理论教学阶段主要依据教学大纲,采用传统式教学、启发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理解性的掌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精髓。第一堂课绪论部分,一般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时总是想弄清楚这门课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学完这门课能干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绪论其实就是回答以上几个问题的。因此,第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显得非常重要,讲得好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信心,对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带着问题来找答案。在回答为什么要学这门课时,先向学生提出疑问“目前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或缓解?用什么方法来缓解?”,让学生先自行思考讨论,再用PPT向学生介绍案例。首先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了“首堵”北京的交通状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造成其中一个拥堵原因是车多路少,路网容量不够。接着介绍了中国最小的城市澳门的交通状态,只有25km2的澳门却塞下了近13万辆机动车,而这条首尾相接将近290km的“车龙”,在澳门总共才333km的行车道路上还能风驰电掣,游刃有余,这是为什么?一下子就提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澳门的交通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让学生看到了交通管理手段的效果,的确可以缓解交通拥堵。考虑到有学生可能会提到澳门和北京城市大小差异太大,没有可比性,于是又介绍日本东京的情况,整个东京地区人口是1300万左右,面积是215525km2。北京地区人口大约2000万人,面积是1680725km2。北京地区面积是东京地区面积的8倍,而人口只是东京的近2倍。按照最新数据统计,东京机动车保有量约800万辆,而北京机动车保有量537万辆[6],也就意味着北京的人口密度只是东京的1/4,人均汽车保有量是东京的1/2,但是人均汽车保有量高一倍的东京畅通无阻,而北京拥堵严重,为什么?然后通过图片、资料、视频向学生展示东京城市人口、车辆与交通概况,道路设置和运行,轨道交通运行情况,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功经验。通过上述案例中对交通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方法的应用环境和条件,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交通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
2技术方法教学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技术方法教学阶段重点在于基本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设置方式方法的理解运用。技术方法教学阶段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实地调研及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每种具体的交通管理技术措施的设置方法和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的交通方案优化设计。交通标志标线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交通信息的一种安全管理设施,设计合理与否对行车影响很大。上课之前让学生到学校附近道路和交叉口进行实地调研,对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有个感性认识,然后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道路上实线、虚线、白线、黄线一般用于什么地方,起什么作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联系调研所见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结果对各种标线的作用及设置形式加以总结,并展示一些实际道路上设置有问题的交通标志标线图片,使学生加深印象。再如,交通拥挤收费是目前国外众多城市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的一种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介绍此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引出基本定义,接着介绍了新加坡交通拥挤收费的实际经验(交通拥挤收费管理措施在新加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再反观国内城市,很少有城市采取这一措施,为什么?给学生留下这个疑问,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文献资料来找答案,从而分析交通拥挤收费的适用性。通过这种让学生实地调研、以案例为背景上网查资料回答问题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拓宽知识面,也能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3综合应用教学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大系统,任何单项技术都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交通的改善必需依靠工程措施、管理与控制措施、对交通参与者的宣传教育等。综合应用教学阶段重点在于学生能灵活地综合运用几种交通管理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实际的交通问题。一般可以采取工程案例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加强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事件发生越加频繁,对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教师先介绍特殊事件的定义、对交通的影响、管理原则及一般管理方法,然后选定学校附近某一正在进行的道路施工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分析其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行车管理、步行管理、停车管理、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等内容,多方位的提出交通组织对策,再集体讨论对策的可行性。交通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设计,通过让学生以工程案例为背景,通过实地调研并进行研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拓展教学
知识拓展教学阶段重点在于从整体分析与设计角度出发,从更高层次上让学生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从系统角度分析教学内容相互之间关联,最终实现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该阶段教学一般采用自主学习、研讨式教学及仿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交叉口是城市路网的瓶颈,车辆在交叉口处的通行效率决定着整个路网的通行效率。由于我国城市交通机非混行的现状,拥堵交叉口的改善设计一直是交通工程领域的重点及难点[6]。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交叉口综合治理,教师介绍基本的治理步骤和治理原则方法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取学校附近某个交叉口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找到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包括空间渠化、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设计3个方面,并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然后将设计成果用PPT的形式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对每一组的方案、PPT制作、汇报及讨论环节进行点评,对做的好的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于不足之处给予适当建议,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由于设计方案不可能用于实际交叉口进行效果验证,因此有必要借助专业的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软件来实现交通运行过程的再现功能,对方案效果进行演示,同时在使用VISSIM软件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信号相位、车道渠化等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各类通行条件及交通量状况下交叉口改善设计的方法。这种教学形式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所学的所有知识点,还要独立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及学习VISSIM仿真软件,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往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5实施效果
新的教学方法已经试用于2011级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通过上课期间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调查和回访,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92%的学生认为对提高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89%的学生认为对巩固专业知识非常有帮助,85%学生认为对培养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平时成绩由78.5分(2010级)提高到了86.7分,期末成绩也相应有所提高,特别是综合分析题,得分较上一年提高了21.3%。
6结语
改革传统的单向式灌输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入课堂,鼓励学生到实践中解决实际交通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原本枯燥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本位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洪海.《管理会计》课程能力本位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会计之友,2010(5):115~117.
[2]吴兵.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赵呈领,江婷,谈国栋.基于教学方法本体的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21~126.
[4]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61~163.
[5]王立英.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变革[J].教育探索,2008(5):30~31.
- 上一篇:民法典关于欺诈的处罚条款
- 下一篇:老年护理健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