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篇1

本文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遵循体育教学目标的框架结构和分类系统及编制原则而具体确定的。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学科教学目标,学段、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教学目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目标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是其最基本单位,体育教学目标基本是靠课时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一、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和层次

附图{图}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小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段教育与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学段体育教学内容,确定本学段学生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并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实现身体发展的目标。

2.年级体育教学目标

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年级各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分析,并根据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体育教学目标。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在年级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学期各项主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各项主教材的单项体育教学目标。

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以本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和单项教材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各单项教材深入进行纵向分析,找出本年级各单项教材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各项主要教材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各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不是教学过程,而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是以学生学习以后的变化为依据,表现在学懂、学会、产生兴趣和追求等方面。教学目标是可以观测的学生身心变化,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达,它的实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期望,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期望和假设,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也难以评价。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依据。

教学任务仅限于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则是师生共用的。描述教学目标可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因而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确的限定。教师依据目标而教,学生则借助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比教学任务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重要的是将教学任务化为教学目标,能有效地促进由重教向重学转化,让学生得到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负荷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其表达方式如下:

(一)知识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记忆

①能记住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了解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知道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2.理解

①能说出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会讲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懂得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3.简单应用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做某某动作。②能运用已学过的某某知识和原理。③能回答(讲出、说出)某某道理。④能回答(说出、讲出)某某动作做出的道理。

4.复杂应用

能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某某道理。

(二)技能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体验

能照示范、照片(图片)尝试(亲自)体验(体会)某某动作。

2.模仿

①能做出某某动作。②能做到某某样子(程度)。③会做某某动作。

3.组合

①能将某某与某某动作连贯做。②能做出某某联合动作。③能连贯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

4.协调

①学生能不停地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②能熟练地做出某某动作。③能不停顿做出某某正确动作。

5.熟练(自动化)

能准确自由地做出某某动作。

(三)情感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接受

①学生能注意听教师讲解,认真看教师示范。②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某某要求能给予配合。③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2.兴趣

①学生乐意按教师的某某要求去做。②学生对某某练习,精力集中(干劲大,情绪高昂),感到欣慰。③学生对某某动作乐意多次重复练习,产生爱好、倾向。

3.自觉表现,形成观点立场

学生认识到某某活动(练习)的价值,在没有人指导的条件下也能自觉地做,由倾向、爱好,经过内化形成观点、立场,并经常习惯地自觉表现。

(四)运动负荷目标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即练习的重量、距离、速度、时间、数量和动作的质量等因素组成的。

课时教学目标中的运动负荷目标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

编制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必须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测性的原则,依据教学三要素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编制。以一课时为例,方法如下:

1.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疏理出本课时的知识点以及要完成的技术技能的要求。

2.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运动技能的起点和适应水平,确定本次课时的技能目标。

篇2

本文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遵循体育教学目标的框架结构和分类系统及编制原则而具体确定的。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学科教学目标,学段、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教学目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目标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是其最基本单位,体育教学目标基本是靠课时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一、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和层次

附图{图}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小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段教育与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学段体育教学内容,确定本学段学生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并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实现身体发展的目标。

2.年级体育教学目标

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年级各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分析,并根据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体育教学目标。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在年级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学期各项主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各项主教材的单项体育教学目标。

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以本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和单项教材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各单项教材深入进行纵向分析,找出本年级各单项教材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各项主要教材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各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不是教学过程,而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是以学生学习以后的变化为依据,表现在学懂、学会、产生兴趣和追求等方面。教学目标是可以观测的学生身心变化,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达,它的实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期望,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期望和假设,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也难以评价。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依据。

教学任务仅限于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则是师生共用的。描述教学目标可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因而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确的限定。教师依据目标而教,学生则借助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比教学任务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重要的是将教学任务化为教学目标,能有效地促进由重教向重学转化,让学生得到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负荷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其表达方式如下:

(一)知识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记忆

①能记住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了解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知道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2.理解

①能说出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会讲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懂得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3.简单应用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做某某动作。②能运用已学过的某某知识和原理。③能回答(讲出、说出)某某道理。④能回答(说出、讲出)某某动作做出的道理。

4.复杂应用

能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某某道理。

(二)技能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体验

能照示范、照片(图片)尝试(亲自)体验(体会)某某动作。

2.模仿

①能做出某某动作。②能做到某某样子(程度)。③会做某某动作。

3.组合

①能将某某与某某动作连贯做。②能做出某某联合动作。③能连贯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

4.协调

①学生能不停地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②能熟练地做出某某动作。③能不停顿做出某某正确动作。

5.熟练(自动化)

能准确自由地做出某某动作。

(三)情感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接受

①学生能注意听教师讲解,认真看教师示范。②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某某要求能给予配合。③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2.兴趣

①学生乐意按教师的某某要求去做。②学生对某某练习,精力集中(干劲大,情绪高昂),感到欣慰。③学生对某某动作乐意多次重复练习,产生爱好、倾向。

3.自觉表现,形成观点立场

学生认识到某某活动(练习)的价值,在没有人指导的条件下也能自觉地做,由倾向、爱好,经过内化形成观点、立场,并经常习惯地自觉表现。

(四)运动负荷目标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即练习的重量、距离、速度、时间、数量和动作的质量等因素组成的。

课时教学目标中的运动负荷目标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

编制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必须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测性的原则,依据教学三要素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编制。以一课时为例,方法如下:

1.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疏理出本课时的知识点以及要完成的技术技能的要求。

2.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运动技能的起点和适应水平,确定本次课时的技能目标。

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学目标设计 问题 策略

1.引言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即要求“目标统领课程内容”,通过课程要求,分析学情和其他教学条件,首先设立一个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完成教学任务,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明确变革。体育教学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充分理解与解读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结合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但在现实的关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当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缺乏调研,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要求,仅凭自己的经验设计教学目标,缺乏可靠性;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教学目标只是停留在教案上;教学设计不够具体,内容大而空,操作性不强,情感教学目标没有内容;总体教学目标观念落后,只体现教学的具体目标,没有体现教育目标。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旨在提高同行对新课改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

2.1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变化,在熟悉教材后,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调查学生喜欢哪种教学形式,对哪种运动比较有兴趣,以及学生身体素质之间的差异等,在结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设计适合自己能力与风格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目标服务。但现实的大部分情况是,因为中学升学压力大,体育课处于从属地位,要求不严、目标不清,所以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设计普遍缺乏课前调查,只是凭借课本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或者是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不考虑学情与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等,造成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缺乏可靠性。

2.2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

我国课程教学虽然没有歧视体育课程的内容规定,但由于大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得体育教学的地位极其尴尬。而且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要求具有完备的教学计划、教案等,但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要求较低,这就造成很多体育教学,教学设计或教案只是用来应付教学检查,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联系不紧密。

2.3情感教学目标设计空洞

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完成几个既定的目标,现行的做法是完成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对体育知识、技能的认知目标,要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技能之外的体育知识,了解相关体育文化、体育技能的原理等;二是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学会一些运动技术;三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情绪等。前两个目标一般教学目标基本都容易达到,但情感目标从设计到实施、考核在体育教学中很难达到,情感目标难以量化,很多体育教师只是在课程目标设计时提到情感目标,但即使是教案里也难以体现,针对情感目标的教学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情感目标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2.4教学目标设计观念落后

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不能只停留在具体的课堂要求上,只考虑学生学多少体育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几个动作或技能等,站在教育的高度进行设计。体育教学是学生教学的一部分,除了体育教学具体目标以外,还承担着学生教育的责任,独立地设计教学目标显然没有完成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加之,我国长期受前苏联教学观念与模式影响较深,过于注重技能教学,为热爱技能进行教学设计。虽然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要求,但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还是影响着一部分体育教学工作者。鉴于此,需要抛弃那些落后的观念,从教学设计上进行观念更新。

3.策略

3.1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

要充分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改革要求,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以及现实的教学条件,设计符合自己能力、学生有兴趣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

3.2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要做到教学设计提到的内容,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整个教学工程科学规划,保持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高度一致。

3.3情感教学目标操作性要强

认识到情感目标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情感目标,并设计能体现情感目标培养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目标进行记录,并能合理量化,把情感目标教学落到实处。

3.4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抛弃只注重技能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体现出教育的目标和责任。

4.结语

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可靠性;教学目标设置与教学活动联系不紧密;情感教学目标没有内容;总体教学目标观念落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可靠性;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情感教学目标操作性要强;更新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体育课尽管为职业学校必修课,但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也相当重要。本文从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大纲要求、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出发,整合资源,合理设置体育教学目标,以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课堂教学目标

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我国中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来完成的。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少学校体育课尽管为必修课,但体育教学缺乏规范性,教学目标性不强。有些体育课既无教学目标,也无教学内容,成了学生自由活动课,即使安排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取上缺乏针对性,体育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内容单调、方法简单。

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实施教学的指挥棒,通常,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主体必须是学生,二是目标必须便于评价和可操作,三是目标的达成要以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分别达到的程度。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动作技能、能力水平等,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目标设置时要结合学习内容,考虑器材重量的区分、高度的区分、距离的区分、练习时间的区分等因素。以满足各种学生学习的差异和需求,同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最近发展区”和层次需要是不同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层次化,使有效教学得到切实的保障。

二、针对目前中职学生个性特点设置目标

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渴望被肯定和承认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成为被否定的一族,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因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尽力做到:一、要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学习、自定目标、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练习时间、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二、要抓住学生往往具有求新、求异的需要——即对体育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的心理,因此,我们要不断创新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组织的生动活泼,使学生每节课都感到新颖。

三、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而主观武断地来设定教学目标,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确保所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他们的需要)、能够完成的(他们的能力)、应该完成的(社会的需要)。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有收获、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学到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而,我们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研究每个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切入点,研究教材内容和教法,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制定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和目标。在一些公开课中看到,学生演练篮球的传切配合后,再利用传切配合进行教学比赛,在实际中发现学生的传接球技术很不到位,所以此目标定得有些过高,当务之急要解决传接球技术,它是传切配合的基础。

四、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个性教学目标

由于学习专业的差异和未来从事职业的不同,学生在发展终身体育时应该考虑到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需要,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注意与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的需要相结合,从应掌握的体育知识、主要的运动项目和技能、技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入手。例如根据学习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活动特点,三产类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体育知识包括体育理论、卫生健康、运动保健、自我锻炼的原则和方法、自我监督与自我评价;应该掌握的主要运动项目包括球类、有氧运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娱乐休闲体育等;应具备的运动素质和能力是应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和健康体能,重点发展腰背肌、上肢力量。值得指出的是:文科职业工作的特点是长时间伏案工作,极易造成脊椎病和“办公室”综合征,通过自编具有针对性的体操进行锻炼可防治或缓解这写症状。师范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要为人师表,因此必须养成端正的行、走、坐、立身体姿势。

五、教学评价角度检验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而,体育教师必须要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水平教学计划,以及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内容,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体育基础来制定、设计和确立。这种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操作、便于检查、可评估的。教师要看一节课结束后学生完成预设目标的情况,以便进行课后反思;学生要看自己学习以后的变化,学到了什么?以便树立自信,更好地学习。

总之,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具有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意思,始终抱有一颗热爱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的心,灵活设置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与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

篇5

    体育教学目的是高中《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整个大纲构建的目标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确 定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也是用以检查和评估体育教学质量的标准。

    高中新大纲所规定的体育教学目的具体内容共三项。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 展。

    2.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体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卫生保健和其它社会体育活动的必要技术、技能与方法;

    增强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体育、保健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 的组织纪律性;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 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为,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点,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这三项内容是高中体育教学目的的整体,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和融合的。高中体育教学目的是整个高中各 年级、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评估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高中体育教学目的,确定编选教材内容的原则, 构建了各年级体育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年级的教学目标。各项教材内容,按其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 难,提出了纵向发展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年级目标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文化科学知识基础、身体的发 展状况和掌握技术动作的水平,按年级层次确定了年级的综合目标。各项教材纵向系统的年级划分,将同一年 级的内容归纳在一起,确定为年级的综合目标,其目标体系如下。

    1.各项教材内容纵向系统按年级划分的目标体系(见下页图示)

    附图{图}

    2.按年级划分的各项教材内容的目标体系

    ─ ─ ─ ─ ─

    │高│ │各│ │年│ │各│ │年│

    │中│ │年│ │级│ │项│ │级│

    │体│ │级│ │教│ │教│ │学│

    │育│─│教│─│材│─│材│─│生│

    │教│ │学│ │具│ │考│ │综│

    │学│ │目│ │体│ │核│ │合│

    │目│ │标│ │目│ │标│ │评│

    │的│ │ │ │标│ │准│ │价│

    ─ ─ ─ ─ ─

    四、高中学生体育教学目的具体内容

    高中学生的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目的完成得 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目的的完成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也影响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优秀的新生 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劳动后备力量。

    体育课程作为一个学科,同各种教学以及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相配合,共同完成高中的教育目的。

    现对高中体育教学目的的三个方面,就自己的学习体会概述如下。

    (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 展。

    这条目的,强调了“在初中的基础上”,说明体育教学目的的连续性,身体的发展不是截然分开的。同时 也强调了“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体育课程中和体育教学中的反映,要求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学生身 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意思。在有的人看来,往往把没有病视为健康的标志,这是传统的、很 低的标准。没有病固然是健康身体的起码条件,但对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来说,必须是健壮的同时还要具有健康 心理。身体是否强壮,或体质的好坏,是由遗传和环境、营养、体育锻炼、劳动、生活与卫生习惯等所决定的 。遗传是先天决定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营养、正常的生活制度、卫生保健措施,特别是科学的体育锻炼, 会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向青年的过渡期,正是从身体的正常发育期,向健壮型发展时期。改善健康状 况,增强体质(身心发展),仍然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1.体育锻炼与高中学生的生长发育 在高中体育教学目的中,为什么仍提出正常发育的内容?人体从胚胎 到成年,不仅表现在人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即生长),而且构造和机能同时发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质的 变化,表现为发育),这种正向的生长发育的变化,在高中阶段并未结束。经常地参加体育活动,不断地促进 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并使其强壮,对高中学生具有现实的意义和长远的意义。高中《体育教学大纲》的教材内 容,选编相当数量的基本体操和基本活动,就是为了达到促进身体正常的、更好的发育所安排的。

    2.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高中《体育教学大纲》的体育教学目的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要求,这里指的“进一步提高”是与初中相比较而言的。身体素质 、基本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如何呢?身体的各种素质,其中包括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和柔韧 等主要素质(还应包括主要身体素质以外的一些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机能能力的表现形式,它是衡量一个 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这些素质又是在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的指挥下,通过肌肉的活动表现出 来的,也是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脏、肺脏)功能的反映。其表现形式是人体的各种活动水平和能力(动作的质 量),如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等能力的表现,虽然有技术、技能的问题,但其基础是身体素质水平的反映 。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内部各系统虽然都有各自的功能,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但是,它们之间并 不是毫不相关的、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包括体育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整个机体高度协调配合 发展的结果。因此,从生理的角度来看,没有身体各器官和身体各系统的功能普遍提高,就不可能有某一系统 的单独提高。只有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总体水平。当然这并不否认某一活动器官的发 展,也会起促进身体整个水平相对发展的作用。

    3.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人的机体的发展与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生物体与生物环境相适应 ,这是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生存发展的基本原理。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机体对环境的适 应。适应并不是消极的“迁就”,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进行日光浴、深呼吸、游泳的锻炼,对寒冷和酷暑的 适应,都是高中学生体育教学所追求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4.要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 新的健康观包括心理健康。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的目标,例如,跑完1500米 的全程,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发展在各个领域人才的需求,对心理健康的要 求越来越高。例如:航天飞行,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在宇宙度过相当长的时间,要经受难耐的寂寞;到南极考察 要经受寒冷和艰苦的磨炼;一次又一次的科学实验;等等。这一切都与顽强的意志这种健康的心理有关。青少 年的心理健康标准都包括哪些内容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且难用定量的量表加以评价,一般认为应包 括以下几项。

    (1)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青少年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智力发育是否正常 ,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2)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这里讲的人际关系, 就是个人与家庭成员、教师、同学之间能否建立起良好 的关系。

    (3)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合。所谓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即心理特征的表现与同龄人是一致还是超常? 高中学生的心理受年龄、社会、教育和家庭的影响,尽管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他们的心理状况正向成熟发展。 为了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顽强拼搏的精神,开拓进取的态度,同他们的思想有关,与心理发展也有密切 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从个体与群体的比较中,即可发现学生心理表现的异同,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行为协调,反应适度。 青年的心理与其自身的行为表现应是和谐统一的。如果高中学生的行为表现 仍十分幼稚或特殊的“老套”,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反映。

    (5)良好的情绪。青年正处于积极向上、朝气蓬勃、 活泼愉快的时期,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 果忧心忡忡、恐惧焦虑、心理压力很大,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然影响身心的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活跃学生生活,培养他们生动活泼、顽强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是 高中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高中体育教学这一条目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使学生获得体育和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 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第三,对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意识 的培养。从这条目的内涵来看,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必须对其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它反映了结合高中学 生的特点,体育课程的基础性和与初中相比的“高层次”性。

    1.对高中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要求提高了

    在本条内容中,理论知识用了“基础”,技术和技能用了“基本”,这两者是否有区别呢?这两个词在有 的地方用法和意思是相同的,例如,作为一种事物的“根本”等。但严格的说又是有区别的,基础带有面的意 思,如房基或打地基,只能说基础不能说基本。此外,基本又带有主要的意思,例如,“基本完成了……”, 还含有没完成的地方。而基础是比较肯定的、必须具有的意思,一般与知识联系起来用,多用“基础”知识。

    新大纲对学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提高了,既考虑其基础性又提高了要求,主要围绕对学生体育意识 的培养,科学方法的运用,体育学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理论知识不仅在课堂上集中讲授,而且在实践活动中 ,要结合操作方法、运动原理,向学生讲解。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体育常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文化以及卫生保健知识。

    2.重视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学习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尤其是对高中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有人认为体育课不必学习运动技术,只要活动起来,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就达到了“体育的目的” 。表面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大错,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活动或运动的合理性和规律性。我们都 认为学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不同,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学习过于繁杂的竞技技术和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但 是,只要参加体育运动,就有运动技术的问题。至于那种否定体育教学是一门学科的教学,把体育课降低为一 般体育活动的思想,更没有正确认识体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意义。

    关于技术和技能的关系问题,这里需要进行一些解释,因为这两者是有一定区别的。

    什么是技术(这里指运动技术),也可称为身体练习的技术、动作技术:是指在学习和练习动作时,所做 的动作符合人体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潜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什么是技能(这里指运动技能):是指学生按运动技术的要求,通过反复练习,较好地掌握了某种运动动 作的方式,形成动作系统,并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体力去完成,这即是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按心理学的解释,技能即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 杂系统。

    这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技能是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技能又 分为较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高级的技能亦称熟练技巧。

    只有掌握了运动技术和技能,经过反复练习,才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学习技术动作怎么能运用技术 进行反复的练习;不反复的练习怎么能形成技能,进而用以锻炼身体。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发展的结构如下 图式:

    附图{图}

篇6

摘 要 高校体育基本上是我国大多数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健康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有着本身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身体素质 特殊性

在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切入点也应发生相应的战略性转变,从而在保持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原则基础上,为医学院校学生储备体育保健知识和医疗与保健相结合的体育知识。本文主要在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转变以及新教育环境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切入点。

一、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教学时间少

对于医学院校来讲,其在各学科教育中处于专业知识较强的领域,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承担着比普通高校学生更高的学习压力,其涉及到的生物医学课程以及自然科学课程等,都具有较大的专业难度。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临床能力学习以及各种急诊处理、沟通技能和诊断知识的学习。由此就直接造成了体育课程的缩减,从当前的国内医学院校教学现状来看,其体育课程设置在总课程设置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掌握熟练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二)体育教学师资力量匮乏,体育设施陈旧

首先从医学院校的招生设置来看,其与其它类型的综合类院校相比,招生专业较为单一,招生规模以及师资力量都极为有限。其次,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大多数以传统的足篮排以及田径项目为主。而在当前的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们更偏向于网球、瑜伽、跆拳道等新兴体育项目,这时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第三,多数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设施陈旧落后,从而对多种体育教学项目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三)医学知识专一,体育知识缺乏

医学和体育在本质上有着一定的联系,医学教育的重点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培养,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体育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相应的体育锻炼技术和运动技巧的掌握,从而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达到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然而当前存在的情况是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将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医学专业知识上,忽略了体育教学对医学院校的重要性。

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其体育教学改革应牢牢坚持从教学实际出发,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和健康第一的目标,并在充分结合医学专业教学知识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教育竞技性的淡化以及实效性的增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在掌握医学体育知识为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多维度和多层面的医学体育教育,充分发挥出了医学体育集文化、医疗、教育、保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教学特色,并且在相应的必修课程安排以及体育保健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有效彰显了医学体育保健教学的特色。在进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太极剑或者是初级长拳等加入体育教学课程中,从而充分体现出医学体育的舒心平血、强身健体等体育保健功能。

三、新环境背景下的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转变以及教学切入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

1.长线体育教学

在之前教育部的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教学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应以运动参与、身心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主要目标。从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体育教学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和人才全面培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医学院校来讲,其应在体育教学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体育医学保健为长线教学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类型体育准备活动框架的构建以及个性化的培养,营造出更为平等、民主、科学的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氛围。

2.“主线”体育结合保健教学

主线体育教学主要是指医学院校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比如足篮排、艺术体操以及田径项目等,如果将保健知识加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势必会进一步推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转变。

体育保健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性损失、按摩以及医疗体育等众多方面,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生理学、卫生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对体育锻炼着的身体发育、健康及训练进行保健指导,从而通过体育锻炼储备,来达到对疾病的预防目的。

(二)教学切入点

首先,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变换,更多的体育运动走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例如网球、瑜伽等项目。该种具有时尚性质的体育项目在当前受到了较多学生的喜爱,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医学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时尚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切入点,避免体育教学简单的停留在单一层次的循环模式上,同时可以将华尔兹、四步交谊舞等引入体育教学,达到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艺术素质的综合目标。

其次,在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将体育保健作为切入点,从而在以体育保健教学为核心的基础上开展各项体育教学互动,并通过对体育锻炼者身体健康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卫生防范措施,从而对运动性损伤以及常见的慢性病发病规律进行防治。

基金项目:海南省人文医学研究基地2015年科研项目,课题编号:QRYPT2015012;海南医学院科研培育基金2013年项目,课题编号:HY2013-07。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一、明确教学目标,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是实施目标式教学法的关键。实施目标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还是丰富学生的认知或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明确教学目的,而且能够增强教学组织的系统性。同时,在推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尽量组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障碍跑”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明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障碍跑,这是这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障碍跑的技巧,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栏架、跳绳以及实心球等器材。教师可以将这次教学内容设计为“鸡毛信”的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障碍跑的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游戏活动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这样系统地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体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当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篮球方面的技巧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简单的示范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现在的心理状态,将训练活动转变为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目标式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方式,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根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开展目标式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方向,这样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体操内容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该课程的目标,而此类目标大致就是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技能技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体操运动员比赛画面,通过观看,学生会受到运动员优美姿势以及娴熟动作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学习体操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此外,也要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并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体育基本性的学习目标;而体育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设定较高的体育学习目标,从而能够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发展范围内快速健康成长。

三、实事求是评价体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会对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做出相应评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小学体育教学完成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最后进行合理总结,有利于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在问题中不断总结,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如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验等方式来评价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反馈,准确把握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有利于增强小学体育目标式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体育课程中的“往返跑”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次往返跑训练,在训练中让他们转身时的速度,从而提高体育成绩。在课后,教师根据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并总结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评价这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发现在这堂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忽视了学生的身高、步伐的大小等有关因素而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下次体育教学时的改进方向可以从这里入手。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以及发展,当前不仅我国在重视小学体育,全球也在关注、重视着小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可见小学体育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体育活动中,更加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篇8

摘 要 大学体育的教育之根本就是终身体育,这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终身体育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思想,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运动技能的传承,更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障。本次论文对终身体育的内涵特点进行了分析,从终身体育的视角分析了高效体育的教育现状,并提出教育改革的相关策略,希望为大学体育教育树立终身体育健康意识。

关键词 终身体育 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一、终身体育内涵及特点

(一)终身体育内涵。终身体育是在国民体育需求的前提下提出的,将终身体育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存在重要意义。终身体育的核心在于让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做体育锻炼,这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策略之一。当终身体育作用于大学教育,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们掌握必备的体育运动技巧,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们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们在思想上享受体育运动,并自觉地进行锻炼。

(二)终身体育特点。第一,终身性。变现为时间层面的终身性,强调一个人一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同传统体育的区别就是强调了时间的宽广度。第二,多元性。主要是体育运动内容的多元化,终身体育要考虑参与运动个体的差异性,为人们提供可以自由选择的项目,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够有适合自己的运动。第三,全民性。终身体育的最佳状态就是做到全民参与,是整个社会范畴的事情,是推动我国全民健身的策略。

二、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意识浅薄。我国当代的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着明显的“轻理论,重技术”特点,而理论教学才是加强学生们了解体育项目、培养体育意识最重要的环节。传统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旨在提升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和体质,忽略了对学生们运动习惯的塑造和培养,不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校的体育生基础都很薄弱,体质表现的并不乐观,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影响了整体的项目推进。

(三)场地器械受限。大学时期的教学场地和设施有限,即使有配备也不能够做到普及,这和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有很大关系,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所以,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当中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提升硬件环境的建设,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设施基础。

(四)教师素质有限。体育教学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综合水平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教师综合素质都不够,在专业上的素养有待提升,这也是制约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三、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大学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一)有利于提升体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大学,是我国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设置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系统教育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人才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内在的价值。根据《中国体育报》对高中以上学历各行各业人的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体育锻炼的意识都比较淡薄,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变,并且对身体状况的影响比较不乐观,这种情况下终身体育的理念显得十分重要。

(二)有利于中国特色体育理论教学体系的形成。自建国以来,我国就开始构建社会主义性质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终身体育理念同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结合十分符合中国特色的时代需求,由知识传授向意识转达的过程显得十分必要。

四、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在大学的教育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积极努力地做好终身体育思想的宣贯,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大学信息水平越来越高,教学形式也必然随之改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接收终身体育理念,可以举办体育相关知识竞赛,可以观看和收听相关的体育节目,激发学生们的运动热情。

(二)转换教学目标。高校的学习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最高层次的体育教育过程,在终身体育的背景下,学校一定要重新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重视对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的激发,第二要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实践能力。让学生们产生自发运动的潜意识,并且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都能够一直保持,并影响到周围的人。

(三)更新教学观念。体育教学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要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体育带给自己的快乐,认为体育是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舒缓方式,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且能够更加乐观和自信,更加适应社会,从而获得更多的人生自由是终身体育目标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

五、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改革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既要考虑到国家和高校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又要结合学生们的需求进行不间断的探索和研究,总结经验提出方案,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修正,在终身体育的目标下,大学体育改革是一场关系国民未来生活方式的关键点,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欧阳萍.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121-124.

篇9

关键词:教学目标;两个主题;三个维度;自觉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 :所谓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它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不是教学过程。

目标设置是指一个人试图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季浏,符明秋,1994)。

1、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意思是说在体育教学中,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对整节课程或某个教学过程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作用。它的关键决定作用表现可以通过下图来表示。

2、两个主体

体育教学是一个双边的教学活动,有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组成,其活动必然由“教”和“学”结合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以这俩个主体为基础,才有实施的可能性。

3、三个维度

201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新课改,其中在课程目标方面的改革: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能使“三维目标”之间相互促进,如下图所示:目标A(知识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目标B(过程与方法)的实现来升华到目标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目标C的达成反过来又会促进目标A和目标B的进一步深化。

下图展示了目标三维度的相互促进关系,在这一目标过程中,我们应该区别于目标的结构,考虑到目标结构的作用,应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和群体的相互作用。目标的结构有三种相互作用类型:一、合作的;二、竞争的;三、单独的教学结构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三种目标结构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体育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教学过程有本质区别,几乎每节体育课都存在这三种目标结构。合作的目标结构往往是通过竞争的、单独的目标结构手段来完成的。[1]

社会心理学家DavidW·Johnson是这样叙述的,当学生意识到,只有在群体其他学生达到目标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达到目标时,一个合作的目标结构形成了;当学生意识到,只有在群体内其他学生不能够达到目标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达到目标时,一个竞争的目标结构就出现了;当学生意识到是否达到目标和其他学生是否达到目标之间没有关系时,一个单独的目标结构存在了。[2]

4、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正反馈关系

在体育教学论教材中,所谓自觉积极性原则即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积极地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是一个双边性的活动,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形成,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教”是指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学”是指学生的学习(学习知识技能、习得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怎么才能把“教”和“学”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然后使两者交汇融合并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教学状态呢?我认为这需要采用教学技巧,而这种技巧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在体育教学论教材中称之为“自觉积极性原则”。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教师的“教”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即在催化的作用下使学生自觉明确其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并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习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积极性的前提下,有利于实现“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渔”,在学生充分掌握这种学习技巧和方法后 ,继续催化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继而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促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结来说表现为一下几点:

1)转变学生的位置,即“被动接受主动进取”。

2)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感。

3)有助于养成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暂时”完成和“可持续”完成。

5、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应注意事项

5.1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教师的现有教学水平和其所适应的教学风格。

5.2 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并得到学生的认同。

5.3 考虑教学环境因素,如: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

5.4 目标教学与教学的评估反馈体系应该相匹配(操作性强,易评价)。

5.5 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分类与结合(从时间上说:阶段性目标和长短期目标相结合;从难易度上来说:现实性、难度性和挑战性目标的结合;从主体间的关系来说: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相结合;从项目上来说:专项目标与综合目标相结合)。按照不同教学目标的内在规律将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结合,充分发挥不同教学目标的作用,扬长避短,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David W·Johnson,陈枚,王华·课堂教学中的目标结构及其影响[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7,(5):35—37

[2]蒋月琴·试析拟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论和原则[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0,14(4): 65-67

[3]敖小云·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目标结构及其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4)

[4]王东升·目标设置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1,30(2)

[5] 杨立群·目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1)[6]徐文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4

[7]章 剑·行为目标在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应用[J]· 《新课程》 ,2008,10

[8]陆作生,吕菊·对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人文性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报,2003, 26(2):157 -159

[9]于晶,崔野.体育运动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5,12(4):46-49

篇10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期望达到的高度。它束缚着课前的具体工作,课堂的策略选择,以及课后的评价检测工作。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和双眼。恰到好处的设立教学目标能让这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明亮起来。

教学目标的阐述,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的规定。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推进的今天,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重建,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

一、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方法

体育教学目标应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小学阶段应注重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的目标培养,教学目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必须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测性的原则。

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教师应能准确地制定和阐述课堂教学目标,以便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目标常用行为目标来表示。它指的是课堂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能够做的或通过不断地练习确定能够做到的事情。它可以是显性目标,也可以是隐性目标,但必须是准确的、严密的,不能用模棱两可的术语来表达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结果。

(2)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教学的内容,针对性要强,具体明确。教学目标过大、笼统、不明确则难以落实,教学目标含糊、不准确、不具体则影响授课质量,使编写教案时所选择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失去依据。所以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由传统的“内容衍生目标”向“目标引领内容’转变,使课堂教学目标成为课后衡量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程度的依据。

(3)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通过不懈的努力,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4)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首先考虑本次课的重、难点,学生通过本次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或发展的素质;其次要确定该教学重、难点在教学目标分类中的位置;最后要确定教学目标的范围,然后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此为根据进行编写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逐步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与过程互为统一。

(1)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任何的教学活动都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诱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当然,各种方法总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键是要看教师科学地教学设计。

(2)教师教学艺术的完善,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推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与气氛,微笑着和学生交流,教师语言抑扬顿挫,富有童趣”,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较强的推动性。

三、教学目标的编写步骤

在制定教学目标前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疏理出本课时的知识点以及要完成的技术技能的要求。同时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运动技能的起点和适应水平,确定本次课时的技能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程序一般为:依据(课的目标和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主动的学习方式)――获得(成功体验)――达成(学习目标),所以在制定规范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谁?做什么?在什么条件?做到何程度?)。

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可检测性

2009年11月有幸参加了浙江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听课活动,就以三堂篮球课的教学目标这一切入点来衬托以上提出的四个要素:

(1)陈卫星老师: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表述:以游戏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直线运球能力。教学目标四要素分析:谁――学生;做什么――直线运球;在什么条件下――没有体现;做到何种程度――没有体现;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做直线运球。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虽然老师利用了对比的形式:人球一线;人在左侧,球在右侧解决了运球时的站位。由于教学目标的含糊,在整节课中,教师没有体现出检测教学目标的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教学之后,学生达成情况较好。

(2)董明华老师: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表述:能区分直线运球和原地运球的不同按球部位,体验、巩固掌握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原地运球手法和直线运球的击球部位,75%的男生能直线运球7~8(米),女生为5~6(米)。教学目标四要素分析:谁――学生;做什么――直线运球;在什么条件下――没有体现;做到何种程度――男生能直线运球7~8(米),女生为5~6(米)。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在巩固阶段,教师利用听鼓声来检测,如:走三步、走五步、走十步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直线运球7~8(米),女生为5~6(米)的目标,并每次活动完之后举手进行统计,这样的检测手段看上去已经有体现,但不够显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目标达成高于原定预设目标,说明预设的目标过于低,或者说教师在课堂中把课的目标拔的过高。

(3)陈运根老师: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表述:体验不同方向运球时手应触球的部位,85%以上的男生能跑着连续运球,90%的女生能走着连续运球。教学目标四要素分析:谁――学生;做什么――不同方向运球;在什么条件下――没有体现;做到何种程度――85%以上的男生能跑着连续运球,90%的女生能走着连续运球。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场地的直线长度7(米),14(米)的距离来进行检测走着直线运球,但对跑着运球没有进行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慢跑运球的目标稍微偏高,所以整节课下来,粗略感知85%以上的男生能跑着连续运球的目标未达成。

五、思考与结论

(1)教学目标预设和表述的情况,第一位教师表述不够明确、具体和可操作性;第二位老师表述比较完整,但预设的目标过于低,导致学生最后完成的情况大大高于预设的。第三位教师预设的目标过高,最后学生达不到这个目标。

(2)目标中的四要素,都缺少其中的一个因素――在什么条件下完成(独立完成、教师保护、师生保护等),这也是我们现在大多数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中所缺乏和忽视的点。

(3)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目标检测的显性反应,从而课的最后反应不出目标达成度。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部分,有必要进一步的探析与研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必须从教师的教学目的层面走出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关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关注学生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任何一堂教学效果突出的体育课,都离不开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丰.体育课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8):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邓志林.体育课教案结构合理性与内容科学性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8.(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