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的基本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8 17:1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的基本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于篮球训练来说,基本战术是学生在篮球学习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最能反映客观事实的部分,体育教师在进行学生基本战术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基本战术重点集中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习基础,为以后的篮球训练做好准备,增强学生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运动能力,使学生的手、脚、腰等各个部位都能做到协调运动,篮球战术的基础配合是在几个人之间有组织、有目的的协同作战的方法和战略,通过在运动场上所制造的不同节奏、不同线路、不同人员位置等因素之间相互配合所产生的全队攻守战术,其基本要素是形式、方法和技术,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篮球运动员只有掌握好熟练的基本战术,加强队员之间的配合,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战术,提高整体的协同作战能力。
根据攻守策略的不同,可以将篮球的基本战术分为放手战术和进攻战术两种类型,其中进攻战术主要有掩护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传切配合几种形式,防守战术包括交换配合、记过配合、补防配合、夹击配合以及关门配合等几种主要形式。篮球队员只有将这几种基本战术掌握扎实,才能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和特长,掌握比赛的主动权,有效地制约对手,获得比赛的胜利。
二、做好大学生篮球基本教学战术教学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篮球战术意识
意识决定人的行为,篮球战术意识是篮球队员在作战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培养起来的一种客观意识,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教学的过程当中,常常过分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战术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篮球训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这种篮球战术意识是在篮球运动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是篮球运动场上的灵魂,教师在平时的篮球教学过程中,要将战术意识的概念、作用和特点给学生讲解清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战术意识,如果学生的战术意识缺乏,在篮球场上就只会硬攻蛮干,却不会起到预想中的效果,所以教师就应当将战术意识贯穿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战术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加强队员之间的基础配合
在对学生的篮球战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先教学生进攻的基础配合,再教学生防守的基础,把这两者分开来教的教学方式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授,只有这样,学生在篮球练习的过程当中才会巧妙地完成进攻配合,提高篮球训练的整体效率,指导学生在采取行动之前首先要积极地进行思考,确定配合的基本方法,使自己的篮球运动中融入一定的战术因素,提高篮球运动的效果。
(三)加强全队之间的配合
教师在进行全队战术的配合教学过程中,大多时候是先教学生防守战术的形式,再教给学生进攻战术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常常使学生误解为进攻战术依附于防守战术,使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进攻战术的意识,实际上篮球的防守战术和进攻战术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没有固定的统一模式,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无论队员选择使用哪一种战术,都是以队员的防守为基础的,而其中全场人盯人防守比半场人盯人防守的要求更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锻炼学生全场人盯人防守的能力,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身体素质对于防守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增强自己的基本战术能力,培养队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全队之间的配合合作。
三、结语
篮球战术的掌握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战术方法上的引导,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战术能力,合理的安排篮球基本战术的课程教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不能因循守旧,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身体素质,寻找适合学生篮球训练的正确方法,不断提高篮球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篮球基本战术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月丰,景风东."学导"式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5(04).
[2] 张中江.普通大学生在篮球专项课教学中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3] 钱宗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10).
篇2
想让学生在基本战术上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能力。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忽略了自身的体育锻炼,基本功不扎实。如果教师直接讲解战术和训练,学生不仅难以掌握战术内容,还可能在战术演练的过程中受伤。因此,教师要先让学生加强体质锻炼,并让他们对篮球运动产生足够的训练兴趣。
2.丰富篮球战术教学手段,为战术教学铺路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战术内容不同于理论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内容,学生还需要身体力行地对战术内容进行实践。教师不能只进行单向的战术内容灌输,而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利用直观而形象的方法进行讲述,让学生对基本战术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战术教学,能让学生对战术有较多的感性认知,并在实际运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在战术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并通过灵活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战术运用战术。
在篮球教学课堂上关于基本战术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学习战术。首先,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寻相关的战术讲解视频,让学生对战术阵势、各个配合位置、需要移动的路线、动作时机和行动顺序等内容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对战术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其次,在球场上进行实际训练时,教师也不要仅仅依靠口语来进行教学,可以准备一个“篮球战术教练板”,当学生出现战术演练错误时,教师通过“篮球战术教练板”演示,为学生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明白出错点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具体的篮球运动情况,将他们合理地编为训练小组,以实现对战术内容的练习。每组人数可以设定在4~5人,一个小组担任进攻组,另一个小组担任防守M,双方协同对基本战术内容进行演练,并且在演练结束后,根据各自的表现对战术发表一些看法,巩固理论,以丰富教师的战术教学内容。
3.结合篮球实际训练,为战术教学搭台
篮球基本战术的教学难点在于战术内容的多样性及随机变化的复杂性。如一个简单的“掩护配合”,就有“前掩护”“侧掩护”“定位掩护”“连续掩护”,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根据双方球员的不同位置、不同对抗态势来进行调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每种基本战术的教学都面面俱到,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基本战术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深度掌握战术内容,在球场上能随机应变,与队员配合默契。
如在快攻战术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培养他们整体快速反击的能力,牢牢抓住任何一次可能发动快攻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形成快攻意识,提高他们长传快下的配合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在半场内两攻两守的活动,让担任防守的学生对后场的篮板球进行拼抢,另一名学生则快速地向前场跑去,抢到篮板球后,迅速长传给篮下的同伴,让其上篮得分。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帮助学生建立快攻战术的意识,让他们掌握快攻的具体运用要点。而在区域联防这项基本战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不同技术特长,综合各项因素对学生的防守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防守能力,让他们跟随球的运动积极移动自身位置,用擅长的防守动作来相互照应,提高防守效率。
总之,战术是活的,想有效提高大学篮球基本战术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灵活掌握篮球战术,教师不能死板地进行基本战术的灌输,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篮球基本战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师体育系 篮球教学 普修课 改革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从体育教学法角度,研究现今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理论,旨在篮球教学中全面、有效地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师范素质,完善高师体育教学改革内容,为我国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和分析归纳法。
2 分析讨论
从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近三十年中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理论上,没有一部具有我国特点的关于篮球教学的理论专著;教学上,无论是体育院系,还是中、小学,都是参照甚至模仿前苏联,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需要。至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导思想的提出,体育教学实践与理论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师范素质与素质教育的提出,高师体育系原有的篮球教学在其教学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方面已明显跟不上时展的要求,集中反映在学生师范素质不高,社会适应能力差。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 转变思想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篮球教学目标是篮球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联系。传统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注重技、战术的教学目标已与当今时展不相适应。建立与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目标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了解篮球运动发展概况。②掌握篮球重点技术动作的正确示范、分析和教学训练方法。③掌握篮球主要攻/防基础配合及战术的路线设计和移动原则及其教学训练手段。④掌握篮球竞赛的组织、编排方法,具有相当于国家二、三级裁判的水平。⑤掌握中小学生篮球队的教练员工作方法及选材、训练方法。⑥了解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基本科研方法。
2.2 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篮球教学内容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既要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及其搭配,又要突出重点抓住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给予足够的时间教学,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好。对于只要求学生作一般性了解的内容则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师的课前提示与布置,让学生自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似可将篮球教学内容确定为:
2.2.1 理论部分
2.2.1.1 篮球运动发展概述
①篮球运动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②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简况。
③篮球运动的价值和作用。
2.2.1.2 篮球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①篮球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
②篮球技术的分类及各类技术的特点和结构、运用。
③篮球技术的基本教学和训练方法。
2.2.1.3 篮球战术基本理论知识
①篮球战术的定义。
②篮球战术的分类及其特点和结构。
③组织战术配合的要素。
④篮球战术配合的基本教学训练方法。
2.2.1.4 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①场地设备、比赛通则、队员通则。
②主要违例及其罚则。
③主要犯规及其罚则。
④临场裁判员的分工与配合。
2.2.1.5 篮球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①篮球竞赛的意义和种类。
②篮球竞赛的组织工作。
③篮球竞赛制度、编排方法及比赛成绩计算方法。
2.2.1.6 怎样做教练员
①对运动员思想、作风、心理教育和训练。
②怎样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
③教练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④中、小学篮球队的训练及选材。
2.2,1.7 了解篮球教学和训练的基本科研方法。
2.2.2实践部分(见表)
2.3 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论范畴,是当代教学论体系上的一个重要进步,它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结合模式,但它又不是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当前篮球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系统学习”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陷入“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正错误,五巩固提高,六运用”的单一模式中,也就是人们常指责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当然,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的掌握和运用,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于学生对篮球技、战术的掌握。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认识、记忆和复现所学技战术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学生很少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且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往。故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模式应从单一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创造性学习”,强调“民主性、合作性”教育,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教学模式科学化。在篮球教学内容中,应抓住多种技术在动作结构、手法和步法上存在的共同性,对其最重点的、最基本的篮球技战术内容多采用系统学习或程序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快地接受并掌握;对一般的非主要的技战术内容则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性,采用范例教学和发现教学模式给予引导或提示。因此要求教师应熟悉和精通篮球教学理论,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模式。
2.4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我国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是以考试和考查的形式进行的,高师体育系篮球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也不例外,但具体实施上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忽视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教学训练能力;重达标而轻技评,重笔试而轻口试;很难反映出学生知识运用和能力发展的水平,而这正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核心,也是篮球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因此,篮球教学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应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能力水平发展的程度,应体现出师范素质水平和社会适应力水平,故很有必要在其评价方法、内容和标准上进一步完善,对教学效果有一个客观的度量和评价。
3 结论
高师体育系篮球普修课教学应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师范素质的新型教师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必须确立新时期的篮球普修课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根据篮球运动具有的特性和教学课型的不同任务,优化课的结构,选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篮球课的学习,在身体、技术技能和心理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2016年,我刊《专题讨论》栏目主要围绕“如何强化体育课,迅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研讨,每期一个主题,欢迎老师们积极撰稿(.cn)参加讨论,我刊将择优刊发。
第1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词与意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我们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词意和内涵未必清楚,这也是我们追求体育教学质量的观念障碍。我们要讨论:体育教学的质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的质与量?分析体育教学质量都有哪些视角?我们应当如何描述能让广大体育教师理解的“质量”?应当如何描述能激励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去不断努力提高的“质量图像”。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从学生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2)从教师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3)从教材选用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4)从场地器材方面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哪些影响因素?
第2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与低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高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低质量,什么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我们对当前体育教学质量应当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总体较高,还是总体偏低,依据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这样的总体估计,未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就会茫然,我们的教改工作就会盲目。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2)不同地区(发达地区、偏远地区、落后地区;东西部地区等)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各有什么不同?(最低要求、较高要求、最高要求)(3)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小学体育应该怎么做?(4)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初中体育应该怎么做?(5)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高中体育应该怎么做?
第3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因与果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从何而来,是教学理念的正确与否,还是体育教师的水平高低,还是学生的体育基础太差,还是由于“蜻蜓点水和低级重复”的错误教学所致,还是校长们的不支持、不重视,还是场地器材的极度匮乏,还是安全这个“拦路虎”挡道,还是什么其他,还是上述所有原因的共同原因,这些“因”又都造成了怎样的“果”,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分析“放羊式”体育教学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对策;(2)体育公开课、观摩课的利弊分析与对策;(3)提高常态课体育教学质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第4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今与昔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如果我们说:现在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那么过去呢?具有代表性的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体育教学质量观是怎样的?教学是怎样的?教学质量怎样的?我们的质量观和质量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我们如何从过去的镜子中看清我们今天的课题?我们该吸取过去的哪些好经验和好传统?我们又如何超越过去,去将当下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大幅度地提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对20世纪5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2)对80年代的体育课进行案例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3)对课改前期的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现在的体育课进行对比。(4)对观摩或查阅或引进的国外体育课案例进行描述,并与中国的体育课进行对比。
第5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与究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不是今天才有的命题,也非今天才有的研究。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都有哪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何?国外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怎样,要想真正揭开“体育教学质量”这个面纱,要想攻破“切实提高体育质量”的这个难关,我们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还要“取他山之石以攻玉”,因此对质量提升的研究是本期要讨论的问题。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举例分析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有效的方法,如实行周考制度、月考制度等。(2)哪些方法可借鉴用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第6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表与里
理论研究思路提示:体育教学质量必有“表”和“里”之分。“表”就是比较具象的质量现象,“里”就是比较抽象的质量实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可以看到的现象,如学生队列是不是齐,课堂常规是不是全,教师口令是不是响亮,教师的仪态是不是端庄,教学过程是不是流畅,动作的示范是不是正确,练习的分组是不是合理,安全措施是不是到位,运动负荷是不是合适,教学方法是不是有效,场地的布置是不是有新意,学生的状态是不是积极,课的氛围是不是热烈,学生的教育是不是有效,突发事件是不是被很好地处理,等等,这其中哪些是“表”,哪些“里”,哪些是我们最该关注的质量实质。
实践研究思路提示:(1)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2)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3)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4)学情分析不准确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5)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安排不合理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等等。
《教研园地》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教研园地》栏目将以校本教研为主题,从“校本教研的概念剖析、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校本教研案例与提升”三个层面展开讨论。
第1-2期:何为校本教研,为何进行校本教研
认知校本教研之“理道”,厘清学理、教理、情理。针对区域、校、教研组谈谈您的个人方案、计划的体验、感悟、成功与不足,凸显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迈进校本教研之“业道”,清晰理念、担当、需求。作为校本教研主力军的一线体育教师如何改变、适应、跟进,凸显校本教研的优势、功能、价值,通过校本教研谈自我担当与发展的典型案例。
第3-4期: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
行走校本教研之“成道”,立足发展、教学、学生,践行何为发展、为何教学、如何发展。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基于此主要谈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如何反思、改进、提升。校本研究的实施途径丰富多彩,集思广益校本教研的途径有哪些,凸显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谈如何让校本教研保持高效、发展的态势。
第5-6期:校本教研的提升,校本教研案例谈
校本教研旨在寻求旧“质”向新“质”突破,结合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谈校本教研给自身、学生、学校、学科、课堂带来了什么,怎样使校本教研制度化、系统化、持续化、实效化,并促使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提升,重点凸显计划、方案纸上谈兵与实施、反思、成果的对接。在充分了解师生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校本教研的主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依据实施情况将经典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提升,以达到资源共享,力求说清楚典型案例好在何处,面对典型案例进行自我比对,通过捕捉典型案例比对自我,提出我之所见。
《实案选登》栏目投稿指南(上半年)
2016年上半年《实案选登》栏目将重点围绕以下选题进行组稿,建议老师们将教学实践中反复推敲、效果明显的规范教案投到我刊,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第1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
第2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中学:各种方式的投篮;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各种发展体能的游戏;发展跳跃能力练习设计。
第3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中学:足球,各种部位踢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的练习(单、双杠)。
一般题材:发展体能的各种游戏,耐久跑途中跑,耐久跑各种练习设计。
第4期:
主题类:小学:篮球,小篮球游戏,熟悉球性,各种形式的运球,通过运球发展体能。中学:各种方式的运球和传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基础配合(进攻和防守)。
一般题材:耐久跑途中跑,投掷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5期:
主题类:小学:小足球,足球健身游戏发展体能,熟悉球性练习,各种形式的运球;各种形式的垫上技巧。初中:各地典型中考项目练习设计。高中:垫上技巧,单、双杠。
一般题材:快速跑设计,小学轻物投掷,中学实心球。排球垫球、传球、扣球技术,小学软式排球。
第6期:
主题类:对1~5期教案设计点评与实践反馈。
一般题材:各地特色教学设计选登。
《场地器材》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场地器材栏目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主要围绕以下5点进行征稿,欢迎各位有志于场地器材研究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撰稿,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文字,得以分享和推广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实践(注:每期都可包括以下内容)。
1.新器材介绍及使用方法;
2.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方法;
3.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
4.生活物品的有效多样运用;
5.自制小器材的方法及运用。
《游戏百花园》栏目投稿指南
2016年的游戏选题旨在尊重《游戏百花园》创办理念的基础上,力求更充分考虑到各地学校、师生的需求与发展,同时兼顾地域与环境差异,在传承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第1期:课前热身游戏与课堂组织游戏。
第2期:优质高效的队列队形组织游戏。
第3期:学生体质素质专项提升的针对性游戏。
第4期:足篮排三大球游戏再创新。
第5期:小球类游戏:乒乓球、垒球、网球、羽毛球等游戏应用与拓展。
第6期:水上与水中运动项目游戏。
第7期:新型体育项目与新器材配套游戏的本土化应用与拓展。
第8期: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的小众与大众游戏。
第9期:用新材料翻新、拓展经典老游戏。
第10期:简约有效的亲子、师生互动游戏。
篇5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带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的体质生理因素是不能强求的,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补足,亦不能强制性要求没有接触或者是甚少接触的学生一蹴而就。而篮球教育不能一套标准安排在不同人的身上,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而分层教学法考虑到个体的差异的因素再进行分化分组安排,这样就可以避免先天体质一般或者是其他因素影响的学生与其差距较大的学生共同训练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依据个体差异进行分层的方法对篮球教学的分群体的训练方式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避免了因个体差异而造成教学进度跟不上的问题。
2按锻炼进度分层
2.1初级班的教育初级班则针对没有接触过篮球或者是极少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开设,主要任务为引导学生进入篮球专业运动的基本教学开始,以兴趣培养为重要指标和着眼点,从小树立对篮球教学的兴趣和信心,重点培训学生的基本篮球的操作手段,并教授篮球场上的规则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到,如果篮球教学仅仅停留在呆板的知识填充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得这项动态的运动变成了静态的无优势的教学,这样是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篮球的热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安排多媒体参与的教学方式播放视频的教程以及配合老师的动作训练以及小组训练后的短暂的兴趣比赛形式,促进学生对刚刚学到的知识得到反复的练习,通过两者的合理结合可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喜爱。并安排阶段性的考核,以便挖掘和提拔发展水平较快和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可晋升到中级班,通过此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中级班的教育中级班是介于初级班水平和高级班水平之间的班级,中级班的学生基本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篮球,相对的还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而中级班的分段存在主要是为了综合全面素质,系统的提高计策战术的实战水平,并扎实原本所有的理论知识基础,大多数学生本身有着不低的篮球较高水平基础很大原因是源自于对这项运动的喜好兴趣使然,在这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所开展的中级班则偏重在理论实践的建设,从观念上的改变和以及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树立,针对不同的技术项目进行系统专项的指导。同时教师应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训练较为突出的个人能力,弥补薄弱的环节。在训练的过程中,对于进步速度较为突出的学生可以将其调进高级班,以便更好的培养。
2.3高级班的教育高级班的教学方式可以基本归于自由教学,而且涉及的理论知识修养会更为高深一些,高级班的学生在篮球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已经属于极为熟练和深厚,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些学生都是从小就开始对篮球进行过专项的训练,以篮球专项运动为以后的发展作为目标。针对这类对篮球抱有极大的忠诚度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掘此类学生的特长,并重点培训其技术上的优势,并积极寻找每个学生的优势技术的定位,并鼓励学生之间加大操作技术和实战经验的交流。高级班的学生应加大实战经验多参与比赛不要局限在小范围内,可以通过专业的实战比赛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再往后的比赛中就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达到扬长避短的最高水平,拥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是高级班必备的理论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这样是最佳的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
3按性别不同分层
按性别的不同进行分层指导教育,男女有别的生理差异观念在篮球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因为男女生的生理构造和心理的不同,以至于体质和能力上带有一定的差距性,早期男生发育一般较女生慢,而现处的社会环境下惯性固定思维男强女弱,男生在生理条件的约束下比女生稍显弱势的情况下便极为容易产生消极影响,训练中也会有表现较为突出的女生也因体能较好陷于窘境的情况出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为避免性别上的差异而引起的纠纷,可以在安排训练的小组上细致到划分性别上的层面,尽可能的细化分层教学法的类别,以便更好的落实到每个面上。
4总结
篇6
关键词:篮球游戏;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202-02
随着新的体育教学观念的逐渐改变,体育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的做法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篮球游戏的运用改变了篮球教学之前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接受知识,锻炼基本技能。这种知识技能融合于篮球游戏中,让教学更加高效。
一、游戏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一)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
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应该遵循自觉性、积极性原则,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篮球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学生自身的素质,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篮球游戏方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篮球游戏开始,分阶段逐渐进入难度更大的游戏。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二)目的性原则
要明确高效篮球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掌握基本的篮球知识、篮球职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健康性原则
篮球游戏的健康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篮球游戏的设置上要摒弃那些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方向性问题的游戏。也要避免那些规则过于烦琐,复杂而又不卫生的游戏。从精神层面和身体层面保证篮球游戏设置的健康性原则。
(四)趣味性原则
在教学中,篮球游戏运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趣味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学到相关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所以游戏的设置要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体现出生动活泼的趣味性要素,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二、篮球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的优点
(一)运动量易于控制
篮球游戏的设置不可以违背教学的基本要求,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篮球游戏的运动量和运动频率设置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调节,根据男女学生比例、学生人数等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游戏设置。
(二)结合教材,形式多样
篮球游戏是在教学内容之上的一种灵活应用形式。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篮球游戏的设置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在形式、内容上做出不断变化,根据教材设置的相应训练目的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游戏编排设置。比如,课程刚刚开始可以考虑运用一些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准备过程中可以考虑具有活动性的游戏,基本部分考虑游戏的专业性,结束部分要注意能够放松学生身体的轻松性游戏设置。
(三)减轻学习压力,加强思想教育
篮球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学活动,知识层面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实践层面也面临着多重复杂因素。这需要充分的教学时间,但是课时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学必须讲求高效。这种高效需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呢能够吸收掌握更具实效性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篮球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味地以完成教学目标位目的,对于学生的要求只是按部就班按照课本任务完成。在篮球教学中结合篮球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篮球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互相合作等团队精神。
(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编排篮球游戏时要紧紧围绕篮球的基本教学任务,篮球游戏是为篮球教学服务的,它是篮球教学的一部分。要充分考虑难易程度不同的篮球游戏,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场地、器材设备的硬件设施和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出分析,组织上要尽可能简单易行,做到最短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游戏前教师要对游戏的规则、方法等做出简明扼要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游戏的编排内容、节奏,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做出耐心的解答。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三、篮球游戏的组织与教学
(一)篮球游戏的组织
篮球游戏的组织和教学应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形成与教育教学相统一的规律。第一,在组织篮球游戏教学之前,要先向学生讲清楚游戏的目的、内容、作用,对整个游戏的过程让学生有总体的把握。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参加游戏练习,使游戏教学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能够完成篮球教学目的。第二,要重视篮球教学的思想教育性,通过篮球游戏的教学有效提升篮球运动对学生强健身心的目的。第三,篮球游戏的编排应根据篮球技战术组合变化,有目的、有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运用技战术能力、创新意识等。
(二)篮球游戏的教学
学生对篮球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各方的取胜愿望也非常强烈。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游戏讲解时要清楚、生动形象并且有鼓动性。游戏的结果要能够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讲解时要对游戏的方法、规则、结果、奖惩等要清晰明确,教师要对游戏进程进行把控,时刻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防止学生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篮球游戏能否在教学中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游戏进行中裁判功能的发挥。教师要做好游戏的直接发动者、组织者。通常情况下,教师应直接从事裁判工作,使学生的心理上有安全感与信任感,从而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篮球游戏要科学有效与篮球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篮球游戏只能视为篮球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篮球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编制一些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强的游戏方法改变教学枯燥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篮球教学中要多做出创新性的游戏设置,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技能目的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到篮球课程的乐趣。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尚忍.浅析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1999.
[2]李国泰.体育课程组织形式及其教学模式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9.
篇7
【关键词】篮球;情境;错误示范;多媒体;问题
近年来,由于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情境教学法受到广大教师的广泛青睐。在我们的高中篮球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也时常可见。相对于传统的篮球教学法来说,情境教学法对于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在高中篮球教学中究竟如何创设情境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是篮球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由于篮球运动天然的游戏特征,在篮球教学中适当的创设游戏情境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篮球游戏内容的选择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个人意志力以及篮球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高中篮球教学当中,其课程结构主要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等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准备部分的课堂时间较短,同时也给基本教学部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此时的篮球游戏的安排应该多选择一些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可以做到快、静、齐的游戏项目。比如,抛球报数这个游戏,它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还可以达到调动队形、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在篮球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则是最关键的,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都是在这一阶段。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抓住这一黄金时期。比如,活动篮筐以及一人运两球的游戏都可以在这一阶段实施,虽然增加了练习的难度,但是也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可以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篮球技能的快速掌握。而对于篮球教学的结束部分来说,此时较适宜安排一些集娱乐性、放松性与一体的游戏,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进行放松,达到课后调整的目的。例如,盲人放球入筐的游戏就可以达到这种教学效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篮球游戏需要与篮球教学密切结合,不能将其孤立,应该把其视为篮球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篮球教师可以根据篮球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创设游戏情境,从而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环境,提高高中生上篮球课的积极性。
二、创设多媒体情境
笔者认为,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要想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篮球教学模式,还需要依据先进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活跃篮球教学课堂氛围的目的。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是最佳的选择。比如,有一次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传切、空切战术演练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于是我便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学习别人是如何进行传切和空切配合的。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又出来了,学生大多被精彩的篮球比赛场景所吸引,根本没心思去关注场上队员是如何进行战术配合的,结果又失败了。经过总结以往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教学:我运用“NBA”中文版篮球游戏软件设置我所需要的篮球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轻易的把篮球比赛环境和基本的战术配合一一展现,面对强大的3D效果和完美的音效,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主动进行模仿练习,并且在篮球教学中也可以很好的运用。
多媒体篮球教学课件的制作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件往往会更加复杂,它需要很好的表现出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相关软件的日益增多,制作出一个个精彩的多媒体篮球教学课件已经不再是困难的事情。它可以很好的把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难表现的地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表达出来。我想只要我们体育教师积极努力的学习,多媒体情境的创设一定会给我们的篮球课堂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创设错误示范情境
在我们的篮球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时候教师会故意做出一些错误动作给予学生参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并加以纠正。这种错误示范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改正错误的篮球动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在篮球双手传球教学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在等球,而不会双手去迎球。于是我也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来,并且连续几次都接不住球,还砸在了脸上。看到这种情形,学生哄堂大笑。大笑之后有学生说:“老师,我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把我的脸砸的疼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然后,我再次做出错误示范动作,让学生帮我找原因,最终他们发现:原来在接球时,不能一味的等球,而是要双手去迎球,这样才能更好的接球。错误找到了,学生再练习时,这样的错误动作就很少犯了。
又如,笔者在执教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时候,先做了几个“一小,二大,三上冲”的三步篮错误上篮示范,然后发动学生帮这个动作找毛病,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学生亲身实践之后,大家一致认为三步篮的正确上篮方法应该是“一大,二小,三向上跳”才对。这样的错误示范情境创设有利于帮学生尽快找到自己动作中的错误之处,比直截了当告诉他们正确的技术动作效果要好的多。
四、结语
以上几点创设情境的方法只是篮球课堂教学中诸多情境创设中的三种,在具体的篮球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式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但是,上述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体育教师可以把多种情境创设方式进行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我们的高中篮球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马谦. 篮球教学中的讲解作用[J]. 高师理科学刊,
2006,(04)
[2]聂武生. 浅析非智力因素对篮球教学的影响[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7)
篇8
本校对新课程的研究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更好的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合理有效地开发学校体育资源,把学校体育资源通过校本化管理,把实践经验上升为校本教材。通过校本教材实施教学,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构建学校体育特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校本教材开发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校本教材的开发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它是开发校内外体育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校本教材的研究,也能促进许多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校本教材的研究过程,也是体育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能使体育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并趋向合理,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丰富经验上升为理论并进行推广,更有助于教师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消化已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别人的经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特别重要的是,体育教师从事校本教材的科学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地位。
因此,大力开展体育校本教材的科研活动,加强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材的科学化进程,对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我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历程,跟大多数学校一样,实际沦为中考科目的“陪衬”,存在着种种缺陷:体育教材功能与教学目标单一化;体育教育思想教条化与教材内容竞技化;体育教学过程规范化与技术化;体育教学组织纪律化与教学活动僵化;教学评价单一化与片面化。随着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中学体育教育与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严重影响着体育教育质量。因此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不是简单地给以往的“选修课、活动课”换一个“标签”,它是一场以建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在全校师生已形成一个共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向深层次探索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二、我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法
(一)课程建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校本课程要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此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所选教材真正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能促进当地学生各项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材的适用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体育教材上进行延伸,如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跳绳、踢毽子、花样兔子舞等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渴望交往成为中学生最强烈的心理需求,热火朝天的网上聊天就是这种心理需要的延伸,渴望与对方的沟通,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调查表明,我国现行的国家体育课程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与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国家课程基本上以较发达城市学校的学生为对象,没有充分考虑城乡学校和学生的差别,因此课程的实用性不强,很多内容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入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教材,让各种传统的、特色的体育项目与校本课程有机的结合,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如:球类、踢毽、跳绳、兔子舞等。
(三)重视教师资源的利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把课程开发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者,他们的自身素质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许多课程研究专家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缺少教师的改革,任何课程改革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因此我们要求体育老师:
1.用心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校本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理解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第二,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2.制定校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这些教学计划能较好地适应课程标准及其目标体系的贯彻,教师能从学习上把握教材及选用和开发教材。
3.重视健康理论知识课。首先,体育理论课就要多讲些既含知识,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使体育和他们无声的韵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理论课要与教材组合:体育理论课是由体育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二类组成。让学生了解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既要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一些运动锻炼的知识。
4.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注重因材施教。以我校为例,根据我校特点,确定了两个必修项目(田径、健康知识),五个选修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跳绳、踢毽),且每个项目分三级不同水平的模块让学生选择,在实验阶段,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教学,稳步推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转移或形成稳定的兴趣,即有些学生选学一个项目的一个水平模块之后不可能再选,而有些学生初一、初二、初三可能继续选修同一项目,因此,我们根据目标的整体性、项目内容的系统性和递进性这一指导思想及传承体育文化、普及体育知识和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三个层次,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增强巩固兴趣形成专项特长出发,本着逐步发展的实验原则,对同一项目的模块教学设置了三级学习水平,原则上学生起始选择的学习内容必须从学校提供的选修项目的水平一学起。
5.主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健康体质。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课常采用传统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一结构模式。这种结构由于对堂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例如,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自主选项的教学方式、“激励”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并能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6.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助手,提倡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形式,如篮球、足球、趣味运动、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举办田径运动会,或建立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四)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场地、器材资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条件不同,学校在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时也应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不能为了赶时髦一哄而上,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地方的风土人情整合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不同的场地和器材,合理利用和改造学校及周围环境的场地、器材资源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突破口。不同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要尽量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登山、象征性长跑、趣味运动会、橡皮筋等就是很好的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同时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我校就是广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是学校的传统项目,我们可以在田径专项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推广学校的传统项目,有针对性的安排教材内容,普及运动技能和知识,并抓准时机选择我校运动代表队队员。
(五)给学生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也应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平台。校本课程要打破传统课程的设置模式,在学习内容选择方面要以“菜单”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不断增强学生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学生的学习、参与是主动活泼的。在学习方式方面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发展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创造式学习,不要让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老师的预设的框架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锻炼中掌握技能,并能有所创新,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使体育教师更能注重利用多种方式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提高了学生健康意识,愉悦了情感,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研究,使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合作、竞争意识。通过教学模式的探索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建立了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2.初步完善了校本教材内容的设置,形成了柳州四十五中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法,建立了学校新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
3.遇到的难点:(1)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2)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四、总结
通过对校本教材的研究,能促进许多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校本教材的研究过程,也是体育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能使体育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并趋向合理,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丰富经验上升为理论并进行推广,更有助于教师更加积极有效地吸收、消化已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别人的经验。特别重要的是,体育教师从事校本教材的科学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地位。
因此,大力开展体育校本教材的科研活动,加强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材的科学化进程,对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篇9
关键词:接球;移动;判断;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8-0038-03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动作技术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但是所有的技术,在学习后都将通过运用才能形成技能,最终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我们“为了动作教动作,为了技术教技术”,学生学到最后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我们给的只是“鱼”,而不是“渔”。2013年6月,在浙江省教研室主办的“体育课程疑难问题培训”活动中,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探讨单元构建的问题,目的是如何在“技术”和“体能”的教学基础上,通过“运用”维度,拓宽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获得“渔”,以落实2011年版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目标。本文通过“移动中的接球”为实例来分析如何在单元构建和课时实例中落实“运用”维度。
一、运用维度的理解
运用维度的提出,是为了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教师在选择和采用教学手段和策略时所需要思考的一个角度、一种思维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落实运用维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设运动环境,因为“一个动作技能的获得,至少要有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执行此项动作任务的机会[1]”。运动环境,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动作任务所创设的练习情景,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提高技能。运动环境的呈现可以是游戏、体育活动或运动项目。“动作(做什么)、条件(在什么情景下做)、任务(做得怎样)”构成了运动环境的三要素。
这一维度的提出,不仅给水平四的教学提供了视角,同样在水平一~水平三中也能得到落实。如在水平三中根据篮球的位移技术、传球、运球、接球、投篮等,把这些技术置于“角篮球、抢断球、起起落落、三对三”等游戏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即时任务完成技术动作。又如在田径类“投掷”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在水平一阶段会以“投、抛、滚”等多样的身体活动方式来呈现,而我们在教学时,从运用维度来思考并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会根据不同条件择取不同的动作来执行(飞盘比远通常会择取“撇”的动作、近距离投进筐会择取“抛”的动作、纸飞机会择取“肩上投掷”的动作),这种不同的运动环境,会让学生根据运动环境的不同,将这些基本的投掷动作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和运动感知。此外,技术的运用还包括了技术的迁移,根据技术动作的共性特征,可以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进行运用,如“移动中的接球”可以在“篮球、足球、排球”中运用;“双手头上向前投掷”可以在“足球的掷界外球、篮球的头上传球、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中运用等。
二、单元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运用”视角下的本单元设计,就是以技术为核心,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该技术,实现“学以致用”。球作为身体练习的物质承载形式,其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运动特征,而个体面对这具有“运动并变化着的物体”需要具有多种技能才能进行合理地控制并与他人发生联系。如果我们仅仅以简单的技术动作来教学,那么就脱离了球本有的运动项目特征,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兴趣,而且对相关运动技能的形成没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球类的运动项目特征,创设运动环境,对学生掌握球类运动技能、参与球类运动项目练习具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内容分析
水平三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提出“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2]。球类项目中的接球,主要发生在“人―球―人”之间,因球的轨迹或落点是不定的――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学生需要对球的运动路线和落点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肢体空间移动,最后根据任务完成动作执行。因此,学生需要通过移动肢体空间,以获取最佳的时间和空间来截获运动物体。如跳起接球、跨步接球、跑动接球等。而这些组合动作的完成,除了需要对运动物体的判断以外,更需要执行技术――位移技术、接球技术等。而小学生在接球任务中“下肢从7~8岁开始有了明显的对上肢的协调配合动作表现;躯干在接球的过程中,从7~8岁开始,能够根据接球的任务,较好地控制身体的重心;从10岁开始,上下肢和躯干的双手接球任务协调趋向成熟”[3],这就证明,水平三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此内容的能力。
据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在水平三篮球课程内容中确定以“各种形式的移动及组合”为内容标准,提出“认知:能简要描述快速移动的动作名称与方法。技能:能在活动中至少做出5种以上移动动作,如听(看)信号做出折返跑、变向跑、侧身跑、后退跑、跨步、急停急起以及多种移动动作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将移动动作与控球动作有机组合,如跨步+接球、侧身跑+接球等,表现出一定的判断、移动、控球能力。情感:练习中积极进取、乐于竞争、善于合作,并乐意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4]的表现标准。
本单元是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下,是以“移动中的接球”为教学内容,以“各种方式的移动、跨步+接球、跑动中的接球”作为教材,把“位移技术、接球技术”融于具有篮球运动项目特征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来发展学生移动中接球的能力。
3.设计思路
(1)通过学习不同方式的位移动作,发展学生的位移技能;(2)通过不同路线的传接,丰富学生传接球的动作经验;(3)依据球类运动项目的规则,创设多样的运动环境(如无人防守、有人防守等),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技术特征的认知;(4)通过“学习一个动作(技术)、完成一个组合练习、进行一个游戏[5]”来落实运用维度,让学生在技术和运用两个维度融合之中学习,能够将篮球中的位移技术和接球技术在模拟情景中运用并获得技能;(5)以设定任务卡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
三、单元计划《移动中的接球》课例(表1)
四、课例片段分析
以本单元第2课次《篮球:移动中的接球》为实例,通过教学中的三个片段作相应的分析,以说明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运用”维度。
片段一:多种形式的传接球
技术动作:①完成“胸前传球、反弹球、头上传球”等三次不同的传球方式并准确传到同伴的位置;②原地运球后将球传到同伴的位置并接住。
运动条件: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m,无人防守下进行传接。
运动任务:同伴间连续完成10次中6次成功的完成传接球而不掉球。
运用维度分析: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距离的需要进行3~5m距离内不同方式的传球,这种练习是个性的、可选择的,改变了原有单一的动作练习;“原地运球后将球传出并接住”的练习,作为传球者,需要完成组合练习,即“运球+传球”;作为接球者,需要随时做好面对不同形式的来球进行接球的准备,以模拟篮球运动中的情景,使得学生在多变的、随机的情况下完成传接。
片段二:移动中的接球
技术动作:接“原地、左右运球后、换位运球后传出‘前、后、左、右、上’不同位置的球”,并做出准确判断球落点后快速行进“跳步、跨步、转身、侧滑”移动来接住球。
运动条件: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m,无人防守下进行传接。
运动任务:能够连续完成3次在移动下接到球而不掉球。
运用维度分析:这一教学环节有3个练习。第1个练习是“接原地传出不同方向的球”,让学生能够明白接球时需要准确判断球落点后快速行进“跳步、跨步、转身、侧滑”移动。第2、3个练习是在第1个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合练习,这两个练习,具有篮球运动项目中的传接球特征――传接球的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
片段三:游戏――抢断球
技术动作:运球+传球、移动中接球、抢断球。
运动条件:三人一组,两人相隔3~5m距离,一人中间防守(练习1:防守人中间位置防守;练习2:防守人防守接球人;练习3:防守人防守传球人);球被抢断后与传球失误或接球失误者互换角色。
运动任务:在同伴进行5次传接过程中能够成功抢断1次。
运用维度分析:本教学环节,主要是创设一个简单的篮球比赛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运用传、接、抢断的技术,进行简单的实战练习。学生不仅参与兴趣很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运动环境中把传球、接球技术不断得到呈现和强化。
三个教学环节都是以篮球的运动项目特征来设计练习的方法和规则,并把传、接的动作技术融入其中层层推进的,前面的“学”是为了后面的“用”,后面的“用”是为了提高前面的“学”。
五、单元教学反思
1.值得肯定之处:技术和运用两个维度,拓宽了球类教学思路
本单元在关注篮球单个技术教学的同时,增加了“运用”环节,这就突破了“教技术而教”的局限。单元课次内容上梯度的设置,技术维度明确,运用维度适时。第一课时的位移技术,第二、三课时的接球技术层层推进,并使技术始终融于运动环境之中。因为运动环境的多变,给学生带来了挑战,这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个性化,并表现出探究行为。学生能够从一个方法中想到其他的方法,比如做出“跳起接球”动作,这是在教学设计中未提及的。3课时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成功感和喜悦的心情。
2.需要改进的地方:运动环境的设计需要通过手段来落实
合理的运动环境才能将特定的技术得以运用。在预设的教学中,传球学生只有将球传到合适的位置并使得接球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接到才能达成教学目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移动接球的技术,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位移技术和接球的动作技术外,还会受到传球路线的影响,如传球路线过大,则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跳步、滑步等位移技术完成身体空间位置的改变并及时拦截到球,这就需要对运动条件(路线、速度、距离)进行限制,否则此时的运动环境是虚设无效的。当然,这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值得研讨之处
(1)运用维度是否能在其他的课程内容中得以实践
运用维度的提出,给球类教学提供了参考,但是否适合并运用于其他的课程内容(如体操、田径等),需要通过实证来进行检验。
(2)个体差异如何在课堂中做到“兼顾”
听课教师反馈,这样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而且,个体差异存在明显――女生弱于男生。这就导致了动作技术掌握不够全面的学生在运用维度下的练习较难完成,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来做到“兼顾”。
(3)规则意识将会影响运用维度的实现
学生有规则意识,将有助于运用维度的实现。从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该年龄学生的位移基本动作已经成熟,但是在具体项目中运用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则才能完成,如在篮球的“抢断球”活动中,就需要学生知道并做到“正确的防守方法”,这就需要在课堂中渗透。
参考文献:
[1]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10
关键词: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合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掌握知识技能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源于生活实践而又高于生活,是一门活动的艺术,它不仅发展身体,而且开展智力,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愉快、满足和发展,是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可以培养当今小学生机智、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战胜对方,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且巩固学生自己掌握的运动技能、技术和技巧,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使课程更加生动活泼,简单易懂。因此,体育游戏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和促进其个性发展和智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把体育游戏与课程技术教学当成是进行全面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的文化特性、特点。合理运用游戏,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体育游戏在丰师附小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40分钟里,体育教师在5分钟的准备活动之后,大约每次课有10分钟体育游戏时间,体育游戏针对篮球的技术进行复习,例如,每次课篮球教师都会安排1到2个游戏,如将队伍分为两队,人数相等,进行投篮接力比赛,这样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弹跳力。再如,队伍分为两队,人数相等,进行运用球比赛,并对比赛提出要求与规则,负方受到一定惩罚,此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球性,并且促进学生的团结,提高队伍的凝聚力。而且,在教师的组织与要求规则下,可以进行投篮游戏,运球游戏,借助篮球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等一系列的体育游戏。这些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作用影响巨大。
二、体育游戏在丰师附小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有思想教育作用,身心锻炼作用,促进技术掌握作用,缓解学习疲劳作用,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
所以,本人把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分别是教育作用,锻炼作用,技术掌握,消除学习疲劳,提高篮球学习兴趣。
三、体育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场地上、人数上分析,体育游戏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场地器材和人数的情况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如果人多可以充分利用整个篮球场,人数较少,则可以选择集体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互相团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1.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要有循序渐进性。根据篮球的教学任务,选择相适应的体育游戏。既要考虑到运动量的合理,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发展。游戏内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实可行。
在篮球教学中选用体育游戏要突出和加强组织纪律性。良好的组织纪律是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条件,它具体表现在听从指挥,执行规则等方面。在游戏中如果出现不遵守纪律,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和混乱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个别人,也要马上停止游戏,对违反纪律和规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教育全体,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加强组织教法。由于篮球游戏带有集体性和竞技性的特点,学生对它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组织、选用适合教学内容的体育游戏。
3.掌握时机和激发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情绪。学生在体育游戏进行中的情绪高低,是衡量游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成功的游戏,游戏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要激发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好游戏内容。因为同样的游戏内容,对男女生的运用,不同季节的运用,不同场地的运用,不同对抗双方的运用等,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要掌握时机,进行观察和调整来激发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4.游戏教学一定要避免伤害事故。篮球游戏由于竞技性强,形式多样,运动起来动作比较猛烈并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受伤问题,所以在游戏前,教师要嘱咐学生注意安全,注意自我保护和对同学的保护。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游戏在学生中十分受到欢迎,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体育游戏增加上课的乐趣,同时也复习巩固了篮球的技术与知识。篮球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选用体育游戏要从实际出发,注意体育游戏的实际运用,并且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中要有目的性和循序渐进性,在篮球教学中选用体育游戏要突出和加强组织纪律性,加强组织教法等,体育课中注意的问题,教师应全面想到并且防范。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全方面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为现代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出我们体育教师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星光.体育(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李大春.体育(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6.
[3]曲宗湖,尚大光,李芬芬.中国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04).
- 上一篇:森林防火智能化方案
- 下一篇:宣传传统文化的策划案